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全年需求平稳 2020混凝土行业面临四大机遇性觉

全年需求平稳 2020混凝土行业面临四大机遇

随着疫情防控形势的持续向好,全国公路水运等工程逐步复工,多省市也发文明确要求,确保重点项目建设必需的水泥、混凝土、砂石等建筑材料及时供应。然而,不同于水泥行业,混凝土行业因其体量大但企业数量众多,产业集中度较低,家庭作坊式作业现象明显等因素,在疫情阴霾的笼罩下,面临着更多的难题。为帮助业内人士全面深入了解疫情下我国混凝土行业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中国水泥网于3月10日下午召开“疫情下混凝土行业短期和全年影响分析”线上分享会。会上水泥大数据研究院混凝土行业研究员陈玮为大家深度剖析了全国混凝土行业形势,分享会吸引了业内领导、专家、上下游从业人士等1000多人参与。一、疫情下,短期及全年商混行业供需影响分析陈玮表示,受疫情影响,下游建设工程项目复工延后约一至三周。2月2日-7日,各省住建厅响应政策,分级精准复工,通过疫情风险等级分批复工。市政工程方面来看,2月10日(相较今年法定时间2月1日),近6成省份复工延后一周多;2月底,近2成省份复工延后2-3周;3月中旬,近1成省份复工延后一月半。从以上数据分析来看,理论上,3月初全国8成省份基本复工。从政策内容来看,复工顺序主要以防疫工作展开:首先,国计重点民生工程不受限制,再是一般民生工程,最后是普通建筑工程。人流方面,在2月10日以后,人流随着新增确诊人数减少而回暖,数据显示,3月2日,铁路和民航春节旅客发送同比降幅74.2%和70.8%,较2月3日,降幅收窄11.9和10.8个百分点,较2月10日,收窄14.9和18.2个百分点。政府态度来看,2月以来,几次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均强调,加快复工复产,加快推进基建建设。目前随着疫情防控已初步持续向好,政策多次强调,人流正逐步回升,种种现象表明,复工正有序进行。资金方面,陈玮指出,为了有序推动复工复产,资金流也加快流动,2月专项债已完成7成以上,这将助力基建建设。细分来看,截止2月11日,财政部分两批提前下达2020年新增地方政府债务和专项债额度1.84万亿、1.29万亿。截止2月,全国已完成2020首批地方政府债券和专项债发行,累计1.22万亿和9498.21亿,同比大增56.37%和191.26%。目前已经完成额度的66.30%和73.63%,16个省已完成,并且多集中在中南地区。此次专项债主要投向交通领域、基础设施、生态环保、乡村振兴、产业园区等领域。另外,2019年12月发改委审核的固定资产157个项目13292亿(交通运输、能源、高技术和水利等领域),年前项目就已到位,目前进入加速施工阶段。陈玮在分享会上表示,3月在人流、资金、基建项目转动下,全国复工已基本恢复,恢复9成以上。数据显示:1.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复工率达9成3月4日:目前,除湖北省外,全国开工率大多已经超过了90%,浙江、广东、山东、江苏等省已超过95%。2.重点建设项目企业复工率恢复8成,市政房建不足6成3月4日,各省份重点项目复工率达到79%。其中,南方地区重点项目复工率已达到93%;3月8日,房屋及市政开复工率58.15%,房屋及市政19.25万个,已开复工11.19万个,开复工率58.15%3.铁公机先行,项目复工7成以上铁公机项目:2月25日,全国533个重大交通项目70.1%,铁路76%、高速公路70%,机场60%,公路水路58.4%。水利项目:2月29日,复工72.7%,除了湖北,达95.2%。4.西南、华东、华南热点省份重点建设项目复工率最高广西、浙江、重庆、江西、贵州、四川等8省达到91-99.8%;华北(除内蒙古)、中南(除湖北)、西南达50-89.6%;上海、陕西、新疆、吉林、黑龙江、青海达5-45.8%。5.企业:大型、国企企业恢复8成以上,中小型则提高到52%虽然全国下游重点项目复工形式向好,但复工并不意味着复产,3月初,全国复产不足6成,因员工到岗不高,数据显示,3月初,全国到岗率达60%左右。西南和中南到岗率最高:湖南、广西、贵州、四川、重庆在65.8-88.7%;广东、海南、河南在49-50%;云南30%。华东居中:山东、安徽、上海、浙江、江苏、江西52.1%-83%。华北、西北与东北较低:因季节性停工,预计3月中旬至4月才生产。(除了内蒙古、甘肃、西藏分别为64.5%、68.7%和52.4%)。从混凝土行业复工情况来看,陈玮指出,3月初混凝土企业复工率超8成,但生产能力恢复约5成左右。此次疫情,全国商混企业除了服务重大国计民生工程(防疫医院、以及重大项目)则复工如常外,其余相继在2月10日、20日后复工,复工率在12.4%,75.1%。3月初,全国混凝土企业复工率提高至83.73%以上,且复工顺序为华东、华南、西南、华北、中南(除湖北)、东北。广东、浙江、安徽、重庆复工率在74.64%-100%。3月初,全国大部分混凝土企业已复工,但达产率却不足,据估算,全国产能利用率10-15%(全国近两年在30-32%),生产只恢复约4-5成左右。以广东为例,广东产能利用率在10%左右(实际26.25%),生产恢复4成左右,大湾区到岗率仅50%,而浙江杭州、北京丰台的产能利用率在12.5-23%之间。产能发挥不足的原因有以下几点:疫情影响到岗率低,导致下游项目未开工;防控物质难买;工人返工、交通管理严格等因素致使原材料供应跟不上;资金紧张等。陈玮预计,3月中旬之后,全国生产将全面恢复,生产能力也有望恢复7成以上。疫情对混凝土行业一季度需求有何影响?1.疫情下南方复产与北方同节奏,3月中旬全国将全面复工复产从往年惯例了解,一季度本就全年淡季,因气候因素,北方受气温停工,南方则时而受连续降雨而缓慢生产。下游在农历十五(2月8日)开始施工前需招商落地、前期审批、开工入统、竣工验收、投产开业5个环节。如果没有发生疫情,一季度的需求量会强于前两年,其主要表现在,一是今年冬季较往年相比条件好,利施工,2018年多雨雪,2019年多雨水;二是今年2月施工比2019年提早10天,2月气温较1月和3月适宜,少雨利施工;三是南方年前需求强劲,有望在今年一季度继续加速。而疫情使得南方复工节奏,和2019年趋同(2月17日-19日),复产节奏和北方相同(3月中旬)。2.疫情下一季度商混需求淡季更淡短期需求仍受制:3月南方开始进入频繁降雨阶段,3月中旬后,下游建筑项目的返岗率将达到85%以上,预计需求将增加。然而3月全国气象一直处于多雨,预计需求恢复稍微打折。未来20天,华南、江南、四川盆地多降雨,较往年偏多50%至1倍。产能发挥再次受制。以此来估算一季度规模以上企业商混产量,乐观来看,产能发挥达6成,将实现产量3.48亿方,同比放缓至11.12%。悲观地看,产能发挥达4成,将实现产量2.78亿方,同比放缓至8.88%。总体而言,一季度规模以上企业商混产量较去年相比将减少0.61-1.31亿方。疫情下全年需求将平稳或偏弱1.地产维持年前政策定调不变:房住不炒房地产政策将仍维持往年定调,促进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并且房屋建筑投资主在民生工程,保障房、老旧小区改造。2.基建在年前定调加码推进基建政策表现在地方专项债的提前下达,逆周期政策调节。2019年12月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表示,新基建、农村建设为目标。今年3月4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上要求,加快推进已明确基建项目建设。综上所述,陈玮预计全年商混需求平稳或稳中偏弱。预计全年商混产量在23.5-25亿方左右,减少0.5-2亿方(房地产退潮、疫情影响),同比增速略微放缓至13.18%。二、疫情下短期及全年混凝土行情运行情况1.原材料方面,目前一季度水泥价格回落,砂石价格高位平稳。水泥:受疫情影响,库存较高,南方7成以上,价格回落,但没有恐慌降价,保持韧性,预计全年水泥价格仍强。砂石:目前基本已复工,价格平稳,后续预计推涨,疫情影响运输,本地车牌照等因素,同时砂石稀缺属性,易涨难跌。2.一季度淡季正常回落 2020年商混价格走势呈U型2月混凝土价格指数平均价格指数156.24点,同比回落1.57%。按往年规律,一季度,混凝土价格均处于跌势。预计全年混凝土价格走势呈现U型,和2019年走势接近。但价格抬升预计在2季度左右,2季度旺季更旺,因原材料砂石短缺,以及抢施工需求加码等因素。总体上,陈玮预计2020年全国商混平均价格窄幅波动运行,全年商混平均价格在485-498元/方,同比回落1.44%或同比上涨1.22%。三、今年混凝土行业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今年商混企业面临的难点-现金流周转风险行业销售大都有垫资行为,大部分企业应收款占企业收入比重在7至8成以上。商混产品一直伴随着整个施工周期,所以应收款回收周期也大约在1年以上时间。行业应收账款大是业内一直存在的问题,今年担忧更甚,尤其是业务偏向地产项目的企业。原因如下:地产融资收紧,信托及外债渠道受制;房企自身负债率高,2018年全国平均负债率在79.81%左右;受疫情影响,一季度“小阳春”行情消淡,销售不佳,加重房企资金回笼难度。现金为王 建议降低垫资比例这次疫情,让下游企业和商混企业了解现金为王的道理,借此机会可以改正下产业销售模式(垫资或滚动付款),尤其遇到突发事故,有应对措施。但目前企业数量众多,竞争激烈,为了抢单,借用垫资手段来竞争手段这个问题,一时也无法杜绝,亟待政府部门引导和教育。陈玮建议,可设置安全垫比例,就是客户可以先交70%-90%的现金方能供货。集中度低 民营企业居多 销售、采购存压力前50家房企市集中度51.95%;前10家水泥企业产能集中度64%;商混企业集中度在13.07%,在上下游产业中处于被动方,因数量多,行业分散,缺少统一;没有直接的主管部门指导;这次疫情使得短期销售、采购压力甚大(交通,防疫压力),因集中度低,企业在上下游中联系分散。面对上述压力,陈玮建议,各地住建局可以充分调动协会、商会力量,搭建各施工企业和上游供货企业间的联系桥梁(互联互通),保证短中期供货渠道顺畅。今年商混行业面临的机遇1.疫情下政策补助可以减缓因疫情冲击导致现金流问题混凝土行业中,企业大都是属于中小型企业,凝土行业90%以上都是民营企业。可以关注补助政策,比如2月11日,国常会上表示,通过减免国有物业房租、下调贷款利率、延期还本付息、完善税收减免政策等,实施临时性支持措施;各地各部门要建立企业应对疫情专项帮扶机制,纾解企业特别是民营、小微企业困难。降低企业成本方面,一是阶段性减免企业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单位缴费,以减轻疫情对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影响,使企业恢复生产后有一个缓冲期。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方面,按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加大对中小微企业复工复产的金融支持措施。政策性银行将增加3500亿元专项信贷额度,以优惠利率向民营、中小微企业发放。2.今年下游基建资金提前到位,并且有扩大趋势截止2月,财政部分两批提前下达2020年新增地方政府债务和专项债额度1.84万亿、1.29万亿(2019年2.15万亿,2018年1.35万亿),市场分析预计今年新增专项债还会扩大到3万亿以上。3.今年下游重大项目计划增多,总投资同比大增10.97%1-2月期间,据不完全统计,22省发改委发布各省2020年重大项目投资计划,总计有12901项。14省项目总投资35.97万亿(比较2019年13省25万亿),且基础设施、民生改善、产业升级等仍是投资重点。4.今年下游建筑行业目标落地,万亿规模发展,商混存利好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全面收官之年,也是各类建筑目标完成之年,据不完全统计,今年总产值将完成5.7万亿以上,增速在14%和2倍以上高速增长,前景可期。而这些都利于混凝土及混凝土制品行业发展。以下是PPT全文:来源: 中国水泥网

不其

2019年前三季度混凝土行业运行分析

核心提示:1~9月,全国商品房施工面积累计增长8.7%,高于去年同期4.8个百分点,年内累计增速走势高位稳健。商品混凝土70%以上用于房地产,施工面积增速的强劲回升带动商混需求增速进一步提升。前三季度,全国规模以上企业共生产商混18.26亿方,同比增长14.9%,增速高于去年同期4.8个百分点,高于去年全年增速2.5个百分点。来源: 中国水泥网

比德

全国混凝土2020年上半年回顾与下半年展望

引言:2020年上半年在疫情的背景下,国内建材行业萧条。其中混凝土产量、价格双降。根据上半年对国内506家混凝土企业产量调研来看,1-6月产量为8789万方,同比降低28.34%。价格方面全国混凝土C30均价下跌10元/方。混凝土产量作为工程需求最直观的反映指标,上半年产量骤减意味着工程采购量的降低,下半年房建项目是否集中赶工期成为关注的焦点。一、混凝土基本面分析1.1混凝土产量同比降低28.34%2020年上半年通过对506家混凝土企业产量调研来看,1-6月混凝土产量为8789万方,同比2019年1.23亿方,降低28.34%。产量降低集中在一季度,2020年1月份春节影响、2月份疫情爆发,混凝土企业从业人员以及劳务到岗率较低。一季度同比降低48.77%。二季度起,复工复产在即,虽然不乏区域仍然受到疫情影响,但是产量降幅明显收窄,二季度产量同比降低15.49%。1.2混凝土产能利用率尚未回升至年平均水平2019年,国内混凝土产能利用率为30%左右。回顾2020年上半年全国混凝土产能利用率平均维持在20%左右,低于往年平均水平10%。下图可以看出上半年混凝土产能利用率偏低的月份集中在一季度,3月以后市场陆续复苏,混凝土企业产能利用率开始上升,高点在6月份上旬,下旬以后随着天气、中高考等因素影响,产能利用率季节性回落。截至6月底调研的国内506家混凝土企业产能利用率为25.48%。就上半年的表现来看,混凝土企业产能利用率偏低,意味着房地产市场需求并未达到理想水平,上半年疫情影响相对严重。1.3 C30混凝土均价同比下跌2.25%价格方面,截至2020年6月底全国C30混凝土均价435元/方,同比下跌10元/方,同比下跌2.25%。上半年需求较差,混凝土市场价格随即下跌。此外原材成本降低,混凝土企业生产成本稍有缓解, 价格随即下跌。其中华南、华东、西南地区混凝土价格下跌幅度较大,广东部分地区价格下跌幅度近100元/方。一季度随着需求逐渐减少,混凝土市场价格随即下跌,二季度开市后,虽然在5月份价格出现了一次反弹,但是并未持续较长时间,在6月上旬以后,价格再度回落。上半年混凝土行业在供需两弱的情况下,价格整体保持跌势。截止6月底,百年建筑网混凝土价格指数460.7,较年初下降28.05。分区域来看,华南、华中、东北、华北区域跌幅相对较大。华南区域上半年混凝土价格指数跌幅最大,下降56.5。上半年雨水天气较多,混凝土企业出货量不佳,且市场竞争压力较大,“珠三角”地区混凝土价格累计下跌幅度近100元/方,广西、海南区域价格下跌相对较少。华中区域下跌42.75,河南中部区域开工后原材料价格下调及市场竞争加大,混凝土价格大幅度下跌,部分区域混凝土价格累计跌幅超过100元/方,湖南、湖北区域跌幅整体较少。华北区域上半年混凝土价指数下降27.25点。华北区域混凝土市场需求不济,企业复工延后,原材价格下跌,京津冀一带复工后需求有所支撑支撑,混凝土价格价格并未大幅下跌。东北区域混凝土价格指数下降37.5点。东北区域受输入病例的影响,工程进度相对缓慢,混凝土市场需求不济,价格下行。华东、西南、西北区域跌幅相对较小,其中华东混凝土指数整体下跌19.25,市场启动较慢,材料价格下调后,混凝土价格随之调整。西北区域商混价格整体偏弱运行,陕西市场混凝土价格保持下行趋势,市场开始启动之后,市场竞争加大。青海、宁夏、新疆市场行情波动相对平缓。西南区域下跌幅度不大,重庆和四川地区受原材料价格持续下跌影响生产成本下降,市场竞争加剧,导致混凝土价格累计下跌40-50元/方,贵州和云南地区低位震荡运行。二、混凝土成本分析2.1水泥价格下跌今年上半年全国散装水泥均价为423元/吨,较去年同期下跌7元/吨,整体来看,从年初受到疫情影响,市场需求恢复明显放缓。工程项目开工均受到一定影响,水泥销量也是持续低迷状态。第二季度之后,疫情有所缓解,水泥企业也是陆续恢复生产,销售略有好转。但随之6月梅雨季节到来,长江以南地区全面进入到雨水天气,对水泥行业来说也是影响严重。部分城市出现内涝灾害,导致工程项目停工,需求大幅下滑,水泥价格因此也是呈现弱势运行。2.2砂石价格小幅走低砂石骨料作为混凝土的主要原材料,随着近几年砂石价格的走高,砂石已成为混凝土成本中占比最大的材料。今年年后开工后,工程整体恢复期较长,伴随着矿山数量的增多,多地砂石供应出现供大于求的情况,砂石价格开始有所走弱,据百年建筑网统计,2020年1-6月全国碎石均价99元/吨,同比下跌5元/吨。砂价格100元/吨,同比下跌8元/吨。今年砂石价格均有不同程度下跌。2.3混凝土成本分析:混凝土属于二次加工产品,原材料的价格波动直接影响着混凝土行情。混凝土的成本由主要材料成本、辅助材料成本及各项其他费用三部分组成。水泥、砂、石作为混凝土三大主材,在生产成本中的占比接近80%。今年上半年水泥、砂石价格均有下跌,混凝土生产成本降低,2020年上半年C30混凝土综合成本约386元/方,与19年相比降低10元/方。辅助材料、人工、机械在生产成本中占比较小。调研中发现人工成本主要以员工工资来体现,一般来说工资总额是固定的,部分混凝土企业按照1000方/月的配送量作为基本工资,超出的配送方量按照3元/方计提;部分混凝土企业简单地按照10元/m3计算成本。2020年上半年由于人员到岗率偏低,整体人工工资稍有降低,但是降幅较小,对混凝土生产成本影响不大。三、混凝土展望3.1下半年混凝土市场需求小幅上升2020年1-2月,国内房地产投资增速年与新开工面积大幅降低,分别下降至-16.3、-44.9。3月以后随着是逐步复苏,房地产投资增速与新开工面积开始上升,意味着房地产行业开始回升,对混凝土需求逐渐转好,但是就6月底的数据来看,虽然投资增速开始转正,但是房地产新开工面积仍为负向指标。 即使下半年房地产投资增速与新开工面积回升至正常水平,也难以好于往年同期。通过6月份对国内近300个施工房建项目调研中了解到,下半年项目赶工期的企业占比为15.55%,84.45%的施工项目表示下半年暂时未收到赶工期的通知。部分工程年底需交付的项目按照混凝土的标准养护周期顺延交付日期。根据调研数据看来,2020年下半年房地产项目出现集中爆发赶工期的可能性不大,因此对混凝土需求量方面难有支撑。3.2下半年混凝土供应量难以大幅拉升2020年下半年混凝土企业出货量难以大幅提升。通过6月份对国内260家混凝土企业回款周期调研情况来看。上半年混凝土企业资金回款并不理想,七大区域混凝土企业回款同比均有延长。其中西南、华南区域资金回款周期较长,而北方市场影响不大。华南、西南区域同比延期43.3日以及36.9日。回款周期延长意味着工程项目甲乙双方资金并不充裕。混凝土行业资金链较短,部分北方市场冬季工期较短,下半年很可能会形成混凝土企业重心转移至资金回笼方面,从而降低混凝土生产及供应方量。3.3下半年混凝土价格先抑后扬下半年混凝土行业供需两弱的情况下,混凝土市场价格难以回升至往年同期水平。但是混凝土材料即产即销的特殊性,在一定程度上对价格起着支撑作用。7-8月高温多雨的季节影响,本身混凝土行业的传统淡季,在此期间,混凝土市场价格将会延续下跌趋势。9月起随着温度降低,行业迎来旺季,施工企业采购量提升的同时,混凝土价格或将开始迎来上涨。2020年混凝土价格走势较大概率会延续2019年的价格走势,但是整体价位难以突破同期。

索香

蓝山县住建局开展规范管理预拌混凝土市场专题调研

今日永州讯(蓝山特约记者 梁黎超 何蕾)根据永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局长办公会会议要求,市局将组织各县区住建部门对住建行业《如何规范管理我市预拌混凝土市场》课题进行调研。为搞好这次调研工作,充分了解蓝山县混凝土企业经营管理情况,近日,蓝山县住建局组织以分管领导任组长,建筑业管理股、质安监站等相关业务股室人员为成员的调研小组深入蓝山县预拌混凝土企业进行专题调研。通过此次调研,该局进一步掌握了全县3家预拌混凝土企业的基本情况和生产经营状况,认真剖析了混凝土企业管理存在的困难和不足,结合蓝山县实际为进一步规范预拌混凝土企业生产管理提出了有效措施和意见建议,形成了专题调研报告,将为市住建局到蓝山县调研提供有效参考。

到不了

2020年中国水泥混凝土制品行业市场现状分析

一、产业链混凝土制品以混凝土(包括砂浆)为基本材料制成的产品。一般由工厂预制,然后运到施工现场铺设或安装;对于大型或重型的制品,由于运输不便,也可在现场预制。有配筋和不配筋的,如混凝土管、钢筋混凝土电杆、钢筋混凝土桩、钢筋混凝土轨枕、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桥梁、钢筋混凝土矿井支架等。广泛应用于建筑、交通、水利、农业、电力和采矿等部门。混凝土制品产业链资料来源:智研咨询整理水泥是粉状水硬性无机胶凝材料。加水搅拌后成浆体,能在空气中硬化或者在水中硬化,并能把砂、石等材料牢固地胶结在一起。是混凝土重要原材料,2020年中国水泥产量为23.8亿吨,较2019年的23.4亿吨同比增长1.4%。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智研咨询整理二、产量中国商品混凝土产量自2019年以来大幅上涨,2019年中国规模以上企业商品混凝土产量为25.54亿立方米,同比增长42.19%;2020年中国规模以上企业商品混凝土产量为28.43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1.32%。资料来源: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协会、智研咨询整理2020年前三季度中国混凝土排水管产量为4677.7万米,混凝土压力管产量为525.8万米,混凝土电杆产量为1163万根,混凝土预制桩产量为3.08亿米。2017-2020年中国混凝土制品行业规模以上主要产品生产情况资料来源: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协会、智研咨询整理三、营业收入及利润中国混凝土制品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总额双双创历史新高,2020年中国混凝土制品行业规模以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为17906.5亿元,较2019年增加了1929.72亿元;实现利润收入873.33亿元,较2019年增加了90.69亿元。资料来源: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协会、智研咨询整理四、进出口贸易中国混凝土制品出口数量远大于进口数量,2017年中国主要混凝土制品出口数量达到峰值,出口数量为382.91万吨,进口数量为0.32万吨;2020年中国主要混凝土制品出口数量为158.46万吨,进口数量为0.11万吨。注:统计所使用海关编码为68109110资料来源:中国海关、智研咨询整理2019年中国主要混凝土制品出口金额为18602.2万美元,进口金额为2.9万美元;2020年中国主要混凝土制品出口金额为21438.4万美元,进口金额为25万美元资料来源:中国海关、智研咨询整理中国混凝土制品主要出口至印度尼西亚、中国香港等地,2020年中国混凝土制品出口至印度尼西亚95.6万吨,出口金额为8818.7万美元;出口至中国香港28.7万吨,出口金额为7973.0万美元。资料来源:中国海关、智研咨询整理中国混凝土制品主要从波兰进口,2020年中国从波兰进口混凝土制品914.2吨,占总进口数量的82.43%;进口金额为16.68万美元,占总进口金额的66.63%。资料来源:中国海关、智研咨询整理

担架队

混凝土调研:2020年五大区域混凝土量价双降 背后原因简析

2020年12月初,百年建筑网针对华北、华东、西南、华南、华中区域重点城市混凝土企业进行调研,其中包括混凝土企业出货量、环保天数、应收账款、以及供应房建与基建的项目的占比等指标进行调研。2020年上半年各地疫情频出,部分施工企业资金压力较大,混凝土调研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工程开工、资金等方面的情况。一、调研样本之产量方面从调研的五大区域近200家混凝土企业出货量来看,2020年1-11月出货总量为1.682亿方,同比减少3%。分区域来看,华北区域出货量同比上升,虽然上半年影响较大,混凝土企业出货量偏少,但是下半年以后随着天津、北京、雄安等地区工程进度的加紧,下半年出货量大幅提升,华北区域同比上升17%。华东、华南、华中、西南区域2020年混凝土出货量同比均有减少。其中华中区域降幅最大,达到了28%的减少量。二、混凝土出货量减少的背后原因根据混凝土企业所在的区域调研该地区影响混凝土企业出货量的环保天数可发现,华中区域混凝土出货量之所以大幅减少,背后原因之一在于华中地区河南省环保预警以及空气质量预警等方面的环保原因导致下游施工停工,从而导致混凝土出货量的大幅减少。华北区域虽然占比较多,但是出货量依然可以保持较高的情况,其中原因一方面在于雄安、天津、北京等地区的需求支撑,另一个原因在于混凝土企业晚间施工现象较多,所以产生的影响并不大。三、混凝土企业回款情况根据调研混凝土企业预期应收账款情况来看,仅华北区域回款较好,基本完成正常回款。其他区域回款均有逾期,且以华中、西南区域回款情况最差。如图2 所示,环保因素几乎未对西南区域的混凝土出货量产生影响,但是西南区域的回款较差,这是西南区域混凝土出货量受压制的主要原因。混凝土企业由于资金周转出现问题,且应收账款严重逾期,混凝土企业停供也是为了尽快的对采购方进行施压,从而尽快的回收逾期账款。四、混凝土供应房建、基建项目对比从调研情况来看,混凝土企业供应房建项目普遍多于基建项目,基础设施项目对于混凝土质量要求较高,而混凝土企业多以生产普通混凝土为主。如图4所示,除西南区域以外,其他区域房建与基建的总和同比19年均保持上升趋势,其中华东区域上升幅度最大,增长57%。南区域较其他区域相比表现较差,且呈现负增长的状态,当地混凝土企业存在较多的前期接项目,但是项目确迟迟不见动静的现象。(指标说明:同一区域中的不同两家混凝土同时供应一个房建/基建项目均列在指标内)五、2020年混凝土价格走势情况百年建筑网混凝土区域指数显示,2020年五大区域混凝土价格同比均为下跌走势,其中华中区域价格下跌幅度最大,环比下跌10.08%、其次是西南区域环比下跌8.24%。华中、西南区域不仅在供应方面降幅最大,价格方面同时下跌。混凝土属于即产即销的二次加工商品,产量的降低意味着需求端的减少,也是价格下跌的原因之一。调研样本占比情况:华东33%、华中17%、华南10%、华北19%、西南21%

身常无殃

混凝土企业高质量发展相关要素研究

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促进中国企业迈向世界中高端,各行各业都迫切希望能在中国制造2025的契机中尽快实现高质量发展。混凝土企业要实现高质量发展,核心是求实、创新、协调,还要深化改革,不断完善自身体制制度建设,形成高质量发展的良好环境,推进企业与行业先进水平对标达标。推动混凝土企业高质量发展,对建筑工程质量、资源综合利用、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建设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对混凝土行业而言,针对企业高质量发展关键要素的研究和探索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一、高质量发展对混凝土企业可持续前行至关重要,就目前混凝土企业高质量发展而言,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区域混凝土市场产能过剩。全行业产能利用率一般不足40%,还有很多区域的多数企业徘徊在20%上下,区域产能严重过剩,企业竞争异常激烈。主要原因一是混凝土市场企业获准门槛低,各公司良莠不齐;二是缺失产业布局规划,没有形成产业链和站点布局的长远规划,在自主布局的情况下,区域内不能形成供应及设备资源的合力和骨料上下游的关联。(二)行业内无序竞争。仅以兰州市混凝土市场相关数据为例,兰州市城关区、七里河区、安宁区、榆中县有搅拌站企业70余家,搅拌站点近140个,且不含兰州新区等其他三个区,但仍存在无证、无资质的站点和资质“挂户”的情况,导致市场秩序混乱,可能形成工程质量隐患,对合法企业生存造成威胁。(三)技术力量薄弱和保供能力不足。由水泥、砂石、粉煤灰、矿粉、水和外加剂等原材料组成的商品混凝土产品,其生产设备与生产工艺、物理搅拌生产流程等差别不大,而且商品混凝土产品的市场需求主要因素就是产品质量、保供能力、到场及时性等施工服务水平,相对单一,导致混凝土行业各企业的产品和服务同质化较为严重。一方面低附加值的普通预拌混凝土供给过剩;另一方面高附加值的高性能混凝土供给技术力量不足,致使大部分企业垫资多,汇款能力差,盈利能力弱,地位低下,经济效益欠佳,严重处于发展“瓶颈”阶段。(四)高标准绿色环保生产企业严重偏少。按照环保及高性能混凝土推广应用工作要求,部分预拌混凝土企业必须达到绿色生产水平,引领其他商品混凝土企业逐步向前。目前已经实现这一目标的城市和商品混凝土企业不多,而远离沿海城市地区的达标程度则更低。原因一是部分企业绿色生产意识不强烈,向绿色生产转型积极性不高,甚至一些央企国企也因为市场原因不愿加大投入完成绿色商品混凝土企业建设;私营企业以利益为先,在政策允许范围内不愿超出投入;二是绿色生产尚未成为市场准入和退出的约束性条件,商品混凝土企业向绿色生产转型压力不足。因此,促进混凝土行业高质量绿色发展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从目前国家整体供给侧改革发展情况分析,加快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步伐,实现以标准化、集约化、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为主要途径的高质量发展是迫在眉睫的内在需要。二、高质量发展需要的重要因素混凝土企业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要利用好自身优势、补齐短板,形成具有本行业特色的经营发展体系,为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一)提质增效。首先进一步提升产品供给质量,其次混凝土企业在以提升供给质量为主攻方向的同时补齐在产品品种、现场服务和品牌影响力的短板。混凝土销售市场各企业之间存在不良竞争、合同不规范、偷税漏税、偷工减料等问题,部分合同中还存在诸如图纸量结算等的“霸王”条款,在行业中产生恶意低价竞争的不良局面,而且对水泥、砂石等原材料价格波动的承受能力也更加脆弱,时而还会出现原材料不达标等现象影响了混凝土质量,甚至还会影响施工单位的建设工程进度,同时影响品牌。为改变这种现象,近几年各地相关管理部门和行业协会普遍加强了对混凝土销售市场的整治、规范管理及协同。比如区域行业协会编制了混凝土标准销售合同、实施协会市场价格公布;为保证混凝土质量,针对混凝土企业生产过程中曾出现的偷工减料等现象,采取质量追踪及动态监管等措施。已有部分城市开始建立覆盖全市范围的混凝土质量配比等的实时监管系统,对其混凝土生产、浇筑、检测等过程,在监测系统中生成相应报告,作为混凝土验收的一项技术资料。利用信息化手段达到了对商品混凝土生产到浇筑入模整个过程的动态质量追溯管理,以至于到每个批次的混凝土出厂及施工单位的使用情况,实现对产品生产和供应的管理监督,有效保障混凝土产品质量。预拌混凝土企业要高质量发展,对质量的全程实时监管已成为重要因素之一。很多企业逐步采取措施确保企业生产投料控制系统、生产管理系统、试验室质量管理系统、搅拌运输车辆GPS系统、试验设备管控系统等。同时,按照政府相关部门的监管要求,所有混凝土企业都处于严格监管中,接受主管部门、主管机构监管,这是商品混凝土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经过程。(二)创新驱动。创新的方式一是通过增长企业发展动力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动力就是提出企业目标、制定效益指标、提出在区域行业内的企业定位;二是通过结构优化、机构改革、优化编制、完善管理机制来实现高质量创新改革发展;三是通过创新提升企业集约化程度和管理效率来达到高质量发展的目标。通过这三个方式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就是要通过创新驱动的路径予以实现,重点推进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的全方位创新。不仅是混凝土企业,几乎所有行业要在竞争愈来愈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必须倚重于自身的创新能力,包括企业文化、技术、制度、流程、品牌、管理等各个方面的创新。创新能力越好的企业其高质量发展的速度就越快。在混凝土行业,一系列的新技术正在成为产业发展的新引擎。如胶凝材料体系及掺合料技术、固体废弃物资源综合利用技术、超高泵送混凝土技术、新型外加剂技术、高性能混凝土技术、特种混凝土技术,甚至还有很前沿的混凝土3D打印技术等。(三)绿色环保。绿色智能发展既是当今世界潮流,也是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目前,混凝土行业绿色智能发展的现状有以下几个特点。1. 政策引导日趋完善,行业绿色发展方向明确。根据《中国制造2025》国家战略的主要内容和主攻方向,结合混凝土行业高质量发展的社会和市场需求,进一步按照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方向,以生产工艺和产品科技创新为核心推动力,通过商业模式创新,区域市场协同,“绿色—环保—智能”制造为突破口,在政策指导、行业自律、标准规范、环保监督等方式下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激发混凝土行业企业的活力,提升生产效率,提高企业地位,推动行业优化升级。2. 智能化生产突飞猛进,互联网及信息技术助推产业升级,利用大数据理念,混凝土企业运用信息化系统平台,将混凝土整个生产流程全部纳入信息系统中,从原材料采购管理、搅拌机设备管理、生产过程管控、质量全过程管控、搅拌车泵送设备定位及效率管理、现场施工服务、营销对账结算管理等各个流程全部涵盖至系统中,使商品混凝土企业管理的各项信息全面数据化、操控管理自动化、流程管理智能化。3. 协同采购、协同物流、协同制造、协同施工。目前混凝土企业所处的时期正是混凝土技术创新驱动发展的新契机,企业可利用信息化技术、大数据手段,先进绿色环保的装备技术、新型材料技术、智能化管控、固废弃料高效循环利用技术、生态环保节能减排技术等,都将影响或改变混凝土企业发展的创新方向,并会引领混凝土生产企业向高专精端方向不断进步。4. 混凝土行业承担着处理及综合利用部分固废的责任和义务。生产过程中将粉煤灰、矿粉等材料合成应用到混凝土产品中,因此在利用固废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据有关数据统计显示,2018年全国预拌混凝土企业综合利用各类固废约2亿吨,为整个生态环境保护作出重要贡献。三、为推动混凝土产业高质量发展,部分企业尤其拥有相关技术、资金实力和行业带头作用的企业已经行动起来,其主要措施如下(一)开展标准一致并持续的预拌混凝土市场专项整治。各地政府及有关部门要按各自职责建立公平公正联合执法机制,重点打击非法站点和“黑站”,严肃查处出卖资质允许他人挂靠等违法行为,对环保不达标、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和污染的企业,须责令其限期整改,对于整改后依然不达标的企业予以坚决关停,确保混凝土市场的健康有序;强化对混凝土产品的全过程质量监管,确保基础设施建设、重大工程和住宅建筑的建设工程质量。(二)加强顶端设计、完善相关制度。以问题为导向,着力从制度方面明确行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和责任,落实站点约束性政策,规范各方责任主体市场行为,将标准化、智能化、高端化、绿色化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目标和抓手,建立和提高有效市场准入与退出机制,完善管理措施,有效推动高质量高性能混凝土在建设工程中的普及推广,促进全行业稳定、健康发展。(三)积极联系科研院校提升技术并有效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强化对行业协会市场指导工作,充分发挥协会区域市场价格指导、自律、服务、协调等方面的职能,提高协会自身凝聚力,多开展培训交流、现场学习,引导企业升级转型,恪守行业自律、倡导绿色生产等工作和活动。加强与科研院校的交流合作,积极开展团体标准编制等工作,解决发展中遇到的技术瓶颈。(四)应用先进信息化方式加强对行业监管的实时性和力度。在现有信息系统应用的基础上,继续结合混凝土企业特点,不断改进完善,积极推广应用成熟的商品混凝土管理信息系统,形成与软件公司、科研单位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以确保共同改进完善,加快建设大数据混凝土工业互联网平台,促进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与传统混凝土产业深度融合,利用工业互联网平台建立行业透明生产及经营生态链,强化对企业管理事前、事中、事后的监管。(五)以绿色环保生产为核心,以提供高性能高质量混凝土为宗旨,推动混凝土企业转型发展。各地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同时出台有关文件,其中很多提出了鼓励高性能混凝土的生产使用,提升高性能混凝土推广的应用技术水平,明确预拌混凝土行业绿色发展的路径和方向。目前,行业内涌现出了一批绿色、智能混凝土工厂,标志着在国家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加大污染防治力度、提倡绿色发展的整体大环境下混凝土产业优化升级的突破。同时,预拌混凝土行业环保和绿色发展的理念已逐渐被重视,且行业的积极性较以往更成气候,尤其是部分国有企业新建商品混凝土企业均是按绿色环保现代化工厂建设标准和清洁循环利用生产标准建设投入运营的,实现了厂区环境优美、自然和谐。“三废”回收利用,绿色环保零排放,地磅无人值守,远程集中可视化中央智能控制管理系统等,将混凝土的生产从“制造”升级为“智造”。(六)绿色环保混凝土企业的建成成为了行业标杆,为其他商品混凝土企业树立了绿色环保新形象、新榜样,使政府部门和社会颠覆了对混凝土“脏、乱、差”的传统观念,为预拌混凝土企业由传统加工业向现代化制造业转型奠定了坚实基础。绿色发展是我国经济增长的新动能和重要发展方向。近年来,国内诸如三一重工、中联重科、南方路机、郑州新水工及徐工集团等多家混凝土装备制造骨干企业,均致力于预拌混凝土绿色环保与智能制造技术装备的创新、研究与开发,同时不断完善生产工艺,各企业都有自己独到的技术与装备优势,开发出先进的绿色环保、低碳节能与智能制造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且运营良好。但是在装备的效率、绿色环保、能耗、维护、原料的适用性、经济性、可靠性、精细化、人工智能化生产等方面与发达国家先进水平尚存在一定差距。四、行业绿色智能发展方向实现混凝土绿色生产,企业首先必须将其视为发展的必经之路、重中之重,相关政府及职能单位同时制定准入标准,企业全体员工也必须要树立环保生产的观念,加强生产过程整体流程的组织管理,不断改进和提高设备可靠性,优化生产工艺流程,利用新型工控传感器、控制器等硬件条件,实现对混凝土整个管控过程实时性、互联性的管理目标,进一步完善生产全程监控和环境监测,解决好生产均衡性与环境刚性的相容与平衡。绿色生产是智能制造的重要目标之一,智能制造是实现绿色生产的必要手段与途径,可有效提高企业绿色环保的整体生产能力。(一)从商品混凝土企业的厂区规划设计直到正常生产运行管理的全过程,均要符合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防止粉尘、噪音、污水、固体垃圾等污染的生成。(二)物料转化全过程绿色化。从水泥、骨料、外加剂、掺和物等材料的生产应用至混凝土预拌、配送、现场浇筑,最后到涮罐废渣循环使用等的各个环节,均采取必要的技术措施予以控制和管理,达到绿色和节能降耗的目标。(三)混凝土产品绿色化。提供高性能高质量绿色混凝土,强调产品与环境的相容性,同时具有比以往混凝土材料更好的强度、工作性能和耐久性。(四)推进商业模式创新,形成集团化发展思路,发挥规模优势,形成上下游原材料采购、产品研发、技术提升、工程保供、现场服务等优势,联合或成立上游原材料产业,关联下游浇筑施工单位,打造质量品牌和品牌联盟,推动市场健康发展。(五)在当前互联网+及物联网高速发展的大环境下,预拌混凝土企业同时也在积极探索绿色智能制造方式。已经具备一定设备硬件配置和智能制造的企业逐年增加,预拌混凝土企业将达到友好、绿色、清洁、节能的生产模式,实现自动化与信息化改造升级,实现人、设备和系统三者之间的智能化、交互式的无缝连接,使计划、生产、资源三者密切配合,利用大数据进行生产决策分析,最优化的使用资源,定制产品生产的数字化可控管理,人均生产效率大幅度提高,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结语预拌混凝土行业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坚持绿色环保新型发展理念,强化创新驱动能力,推动混凝土制造行业环境变革、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在当前环保压力、上下游产业挤压、绿色发展新政日趋严格的挑战下,先进企业在绿色发展与高端制造发展方面须积极探索与实践。但是,行业弱势依旧、缺乏话语权、集中度低、应收账款居高不下、产能利用率继续走低等均未得到有效缓解,又出现伴随原材料供应短缺引发的质量控制问题。混凝土行业急需大中型企业勇于承担发展的引领责任和标杆作用,深刻剖析行业发展现状,进而拓宽该行业健康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对混凝土行业解决目前存在的经营困局、发展瓶颈,推进结构调整,实现产业优化升级提供可行的、可复制的方向和模式,保障各项工程建设质量,推动行业健康有序发展。“树绿色环保形象、塑高端制造行业”是行业发展的共同目标,面对新的形势,行业上下应集思广益,攻坚克难,走出一条质量第一、效益优先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原文参见《混凝土世界》2020年5期 P58~P61

虚极

百年建筑网:混凝土品种2020年市场回顾及2021年展望

引 言:受国内不可抗力影响,2020年混凝土供应起步时间较往年有所推迟,一季度整体房建进度受影响较大,通过二、三季度赶工,仍迟于正常进度。此外,多地混凝土企业回款拖延情况较往年严重,企业运营压力增大,混凝土产量受限。2019年全国混凝土产量25.5亿立方,预计2020年混凝土产量较去年会有一定的下滑,受水泥、砂石等材料价格下降及市场竞争加剧的影响,混凝土价格也有不同程度的下跌。资金压力和产量之间的平衡是混凝土企业需要考虑的问题。▌一、混凝土价格变动简析1.1 原料成本占混凝土生产成本80%以上百年建筑网12月对国内506家混凝土生产企业调研数据显示,在混凝土生产成本中,原材料成本占比最大,如水泥、砂石、矿粉、外加剂等。其中用量最大的是水泥、砂和碎石,分别占混凝土生产成本的31%、20%和26%,合计占比近80%,其他占20%左右。2019年5月,全国C30非泵混凝土生产当月平均成本310元/方。随着国内砂石资源紧缺,价格持续上涨,混凝土生产成本持续上升,2019年12月25日达到355元/方,较年初增加16%。2020年上半年受疫情影响,国内混凝土需求下滑,导致水泥、砂、碎石等各类原材价格出现松动,从而影响混凝土生产成本有所下降,7月20日国内混凝土生产成本降至290元/方,较年初下降17.8%。随着市场销售旺季的到来,加之多地疫情缓解,下游需求大幅回升,混凝土生产成本持续上升。截至12月15日,混凝土生产成本回升至331元/方,但仍较年初低6.2%。2020年混凝土生产成本中占比最大的三类主材价格基本均呈现下跌趋势,其中碎石对于成本影响远高于其他材料,全年累计跌幅达到17%;水泥、天然砂分别下跌6.3%和4.6%。从原材料下跌的原因来看,水泥价格因熟料价格下跌加之市场竞争方面的影响而小幅下跌;砂石价格受北方砂石南下增多和进口砂石量增大导致局部市场竞争加剧而小幅下行。综上影响2020年混凝土生产成本整体呈现下降趋势,也是导致混凝土价格下跌的重要原因。分区域来看,七大区域水泥市场价格全面下跌,跌幅较大的地区集中在华东、华北,跌幅均超过8%;砂石方面,华南、华北区域砂石价格上涨;华中、西南、华东区域砂石价格下跌。综合三大主材2020年涨跌幅来看,西南区域原材价格下跌最多,其中水泥价格下跌6.8%;天然砂价格下跌7.7%、碎石价格下跌16.5%,因此西南区域混凝土生产成本降低最大,其次是华中、华东。华南、华北两大区域水泥价格虽有下跌,但是砂石价格上涨,相比年初生产成本基本持平。1.2 国内混凝土价格同比下跌1.78%从近三年混凝土价格走势来看,2018年混凝土价格大幅上涨,C30非泵年平均价格410元/方。2018年砂石、水泥等原材价格上涨幅度较大,混凝土生产成本上升,导致全年混凝土价格呈上升趋势。2019年平均价格449元/方,同比上涨9.51%。2019年混凝土市场因需求和成本支撑,混凝土价格保持高位坚挺。2020年平均价格441元/方,同比降低1.78%。2020年混凝土平均成本为315元/方,同比上升2.2%,虽然混凝土生产成本偏高,但混凝土价格因需求支撑不足而不涨反跌。1.3 混凝土产量同比降低12.56%根据百年建筑网506家混凝土生产企业调研显示,2020年全年混凝土产量2.25亿方,同比减少12.56%。上半年混凝土产量为8789万方,同比下降28.34%;下半年随着市场需求提升,混凝土产量由负转正,同比上升1.8%。分区域来看,华北区域全年出货量同比上升17%,主要是今年下半年天津、北京、雄安等地区工程进度的加快,出货量大幅追赶,从而使得全年混凝土出货量同比去年有所提升。华东、华南、华中、西南区域2020年混凝土出货量同比均有所减少,其中华中区域降幅最大,达到28%。1.4 混凝土产能利用率保持低位2020年国内混凝土产能利用率呈现“南高北低、东高西低”的态势。东北区域10月底开始气温下降,地上工程陆续停工,少部分地下工程对混凝土产量起不到支撑作用。西南区域既不受环保压力影响,也不受气温方面的影响,但是产能利用率相比于其他区域仍处于偏低位置,主要原因在于西南区域回款普遍较差,混凝土企业资金周转压力较大,因此多地搅拌站以降低混凝土出货量来刺激回款。华东、华南两地经济发展较好,需求整体偏强,比如“大亚湾区”、“长三角”等经济区,对混凝土需求量巨大,因华东和华南地区混凝土产能利用率基本保持高位水平。(混凝土产能利用率:混凝土搅拌站实际出货量/设计产能)▌二、混凝土行业面临的主要问题2.1市场竞争压力大 2020年12月份百年建筑网对七大区域混凝土企业在城区、郊区混凝土最大价差做调研发现华东地区重点城市混凝土城郊价差最大,主要是江浙沪地区,其中最大价差高达90元/方;华南区域最大价差为70元/方;华北区域最大价差50元/方;华中、西南区域价差相对较少。城郊差价引发混凝土行业一大重要问题:市场恶性竞争。合规混凝土搅拌站在用地和环评,以及原材料质量把关上投入巨大,因此整体投资和运营成本较高,而部分不合规搅拌站以降低混凝土质量来换求更低的生产成本,提升竞争力,从而导致市场恶性竞争,搅拌站利润持续下降。因此打击非法搅拌站是缓解混凝土行业恶性竞争的重要手段之一。2.2 回款周期拖延时间更长根据百年建筑网调研200家混凝土企业预期应收账款数据显示,仅华北区域回款较好,其他区域回款均有逾期,其中华中、西南区域回款情况最差,逾期应收账款同比增长30-50%。从混凝土企业出货量来看,华中和西南地区较去年同期下降较多,一方面是受需求下滑影响,另外跟账款回笼不佳有较大关系。(各区域共调研200家混凝土企业,其中:华东占比23.2%、华南占比20.7%、华北占比19.1%、华中占比19.6%、西南占比17.4%)▌三、混凝土市场及行业展望3.1 2021年上半年混凝土价格或将小幅走低2021年春节后,工地逐步开工,随着原材料价格的下跌,混凝土价格会随之下跌。分区域来看,华东区域整体工程量较好,混凝土原材价格也会维持较高水平,基本可以保持价格稳定态势;华南区域多地砂石价格持续上升,混凝土价格下跌空间有限,预计2021年上半年混凝土价格较2020年会有部分提高;2020年华中区域混凝土价格跌幅较大,2021年上半年将难改弱势行情;华北区域混凝土价格波动不大,明年上半年大体会维持今年水平;西南区域材料价格整体偏弱,明年上半年混凝土价格或将持续走低。东北、西北区域多数区域工程启动较晚,明年上半年混凝土价格或稳中偏弱运行。3.2 全年混凝土行业利润或将低于2020年从成本方面来看,2021年水泥价格或有上行趋势,砂石价格或有所提升,此外进口砂作为国内砂石需求的补充,2021年进口砂石量将会有所上升,国内砂石价格上行空间受限。综合以上原材方面来看,水泥、砂石价格均有上升趋势,混凝土生产成本将持续提升。此外由于近年来新建搅拌站不断投产,加剧市场竞争,拉低混凝土销价。因此预计2021年混凝土行业利润或将低于2020年,全年平均毛利润维持在120元/方左右。3.3 混凝土产量有望高于2020年根据调研200家混凝土企业2020年剩余订单情况来看,2020年样本企业总剩余方量为2115万方左右,占全年已配送方量的16.58%。未供应的混凝土方量多集中在2021年上半年,而随着房地产各项指标持续回升,房地产对混凝土需求持续转好。2021年国内资金压力或将得到缓解,对混凝土行业利好,因此混凝土产量较2020年将会有所提升。3.4 混凝土行业展望-混凝土与装配式建筑近年国家大力发展钢结构和装配式建筑,加快标准化建设,提高建筑技术水平和工程质量。装配式建筑越来越受到相关上下游企业关注,但是装配式建筑的推广依然面临一定的困难。建筑对传统现浇方式的消费惯性和依赖度较高。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安装过程相对复杂,其建造过程对从业人员的工程实践经验以及技术水平、管理能力要求更高,传统工种面临挑战。装配式建筑面临投资大,占地多,成本居高不下的问题是当前装配式建筑面临的最主要的问题。混凝土行业也面临着较大的问题,投入门槛较低的情况下导致近年混凝土企业不断激增,设计产能过剩而产能利用率偏低的问题引起重视。装配式建筑应该汲取预拌混凝土的教训,稳步发展,解决混凝土产能过剩的问题应以环保为抓手,依法取缔非正规性质的混凝土企业,从而达到降低设计产能的目的。混凝土与钢筋的配合工作是为了解决混凝土的抗拉强度较低的问题,且通过正规砂石料生产的混凝土不腐蚀钢筋。混凝土在装配式建筑中依然可以发挥混凝土的作用。用混凝土制成的预制剪力墙、预制框架等结构形式,依然能够满足多层和高层的住宅、办公楼等项目需求,甚至可以与钢结构、木结构形成混合结构,逐渐成为了国内建筑工业化的主流市场发展方向。对于混凝土方面,应该从产业规模化向品牌化转型,推动产能去化;对于装配式建筑应该系统地推动培育住宅产业链、调整资质和工种名录,推动装配式专业承包,推动企业加工制造安装一体化、加强行业自律规范市场行为,及时向社会发布行业投资风险报告,加强与预拌混凝土板块互动,避免预拌混凝土过剩产能涌入装配式市场。

今日晏闲

2019年混凝土外加剂市场现状分析,行业整合步伐将进一步加快

一、混凝土外加剂行业概况目前的混凝土外加剂,是由高浓度减水剂母液根据工程需要稀释,并根据使用需求掺加早强剂、引气剂、缓凝剂等其他外加剂,复配得到的产品。混凝土外加剂在保证混凝土和易性及性能调节方面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在各大建筑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成了混凝土中不可或缺的材料。数据显示,2019年,混凝土成本主要由砂石及水泥构成,而混凝土外加剂在混凝土中的掺量仅为3%左右,但对改善混凝土性能至关重要。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混凝土外加剂上游行业主要为环氧乙烷、工业萘、甲醛、丙酮、丙烯酸等原材料,下游行业主要为商品混凝土、建筑施工等基本建设行业。混凝土外加剂行业产业链资料来源: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二、混凝土外加剂行业现状根据中国混凝土网数据统计,2018年中国混凝土外加剂产量为1404万吨,2019年国内混凝土外加剂产量达到1448万吨,同比增长3.13%。资料来源:中国混凝土网,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混凝土外加剂产品结构主要由减水剂构成,减水剂的主要作用是延缓水泥硬化时间,从而减少单位用水量,是我国混凝土外加剂主要细分产品。数据显示,2019年,高性能减水剂占混凝土外加剂产品结构的52%,高效减水剂占比14%,膨胀剂占21%的比重,其他产品占比均在10%以下。资料来源:中国混凝土网,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按行业集中度指标来看,目前中国混凝土外加剂行业市场结构属于竞争型,并且由分散竞争型向低集中竞争型过渡,大企业通过不断扩大规模,行业集中度逐步提高,未来随着上市公司的逐步增多,行业整合步伐会进一步加快。据中国混凝土网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混凝土外加剂行业CR3为14.2%,CR5为17.3%,CR10为21.9%。资料来源:中国混凝土网,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相关报告: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0-2025年中国混凝土外加剂行业市场运营现状及投资规划研究建议报告》三、混凝土外加剂行业代表企业分析红墙股份作为混凝土外加剂行业的代表企业,针对不同品质的水泥、骨料和外加剂适应性问题,为客户提供定制化配方和整体解决方案。从营业收入来看,2016-2019年红墙股份营业总收入保持较快增长,2019年红墙股份营业总收入达11.58亿元,截止至2020年上半年,红墙股份实现营收5.23亿元,较2019年同期增长8.96%。资料来源:公司年报,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从收入结构来看,红墙股份公司产品收入来源主要为聚羧酸系外加剂,占比高达74.11%,其次是萘系外加剂,占比为16.1%。资料来源:公司年报,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四、混凝土外加剂行业未来发展方向在混凝土外加剂得到广泛应用的同时,外加剂具有的功能越来越受到重视。首先,依据需求而言,现阶段,外加剂的种类较为繁杂,且质量水平不断提高,当下我国外加剂在混凝土中的应用占比较低,因此,可以在确保混凝土性能的基础上适当增加使用比例。其次,外加剂对混凝土的影响较大,尤其是对其使用性能的影响。在建筑工程类型不断多样化的当下,建筑工程对混凝土的要求不断提高,随之对外加剂的品质及功能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此外,具有特殊功能的混凝土越来越受到重用,混凝土特殊功能的形成离不开外加剂的有效应用,因此,应在外加剂原有功能的基础上进行新的研发。最后,利用信息技术,加大对复合型外加剂的研发力度,尤其是深入挖掘其作用机理,在削减其副作用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具有的功能。外加剂技术的改善不仅需要在实际应用中积累经验,发现各种外加剂存在的使用不足,而且还要在技术理论层面不断做出探讨,以期为外加剂的应用提供可借鉴的理论基础。华经情报网隶属于华经产业研究院,专注大中华区产业经济情报及研究,目前主要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包括传统及新兴行业研究、商业计划书、可行性研究、市场调研、专题报告、定制报告等。涵盖文化体育、物流旅游、健康养老、生物医药、能源化工、装备制造、汽车电子等领域,还深入研究智慧城市、智慧生活、智慧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消费、新金融、人工智能、“互联网+”等新兴领域。

李籲

2019年中国商品混凝土产量25.5亿m,基建稳步增长推动市场需求

一、商品混凝土行业发展历程分析商品混凝土早应用于欧美发达国家,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到20世纪末,随着欧洲战后基础设施和建筑物重建、欧美发达国家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商品混凝土迅速发展,因其原材料丰富、可塑性强、抗压强度高,耐久性好等优点,商品混凝土行业在全世界范围内成为建材行业中重要的子行业之一。建国以来,我国经历了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大转变,商品混凝土政策法规随之从无到有并逐渐完善。我国商品混凝土行业发展主要分为以下3个重要阶段:我国商品混凝土行业的发展阶段分析资料来源: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二、商品混凝土市场供应情况分析近年来我国房地产开发投资保持了较为稳定的增速,在宏观政策的调控下维持了整体健康平稳的发展趋势,此外,我国城镇化水平也不断提升,在终端需求的带动下,混凝土行业继续保持稳步增长。2018年我国商品混凝土产量为25.46亿立方米,2019年我国商品混凝土产量为25.5亿立方米。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随着“禁现”工作的推广和商品混凝土需求的增加,我国商品混凝土企业数量大幅增加,供应能力迅速提升。根据中国建筑业协会混凝土分会统计,截至2018年,我国28个主要省、市、自治区商品混凝土企业共计10547家,商品混凝土设计生产能力为681239万立方米/年。资料来源:中国混凝土协会,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相关报告: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0-2025年中国商品混凝土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行业发展趋势报告》三、商品混凝土行业发展推动因素及未来趋势1、高性能混凝土前景广阔2003年10月16日,商务部、公安部、建设部、交通部联合发布的《关于限期禁止在城市城区现场搅拌混凝土的通知》(商改发[2003]341号)规定,北京等124个城市城区从2003年12月31日起禁止现场搅拌混凝土,其他省(自治区)辖市从2005年12月31日起禁止现场搅拌混凝土。随后,各地区相继发布了“禁现”政策并开始执行,商品混凝土开始迅速发展。“禁现”工作的推进,国家对环境保护、能源节约的重视度提高,高性能混凝土的推广,推动商品混凝土行业不断发展。2、基建的稳步增长对混凝土行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商品混凝土作为基础性建筑材料主要应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开发领域,其增长受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房地产开发投资额度和增长率影响。我国近年来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和房地产开发投资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增长,带动我国商品混凝土需求持续增长。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持续提高,推动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高速增长,过去十年,我国基建投资年均增长约20%,基础设施供给水平实现了质的飞跃。2019年基建投资预计将面临诸多挑战,其中最大的挑战是资金来源问题,要实现前期20%以上的大幅增长可能性较低,但在稳增长目标引导下,基建投资增速仍将触底反弹,全年有望实现5%-10%左右的增速,基建的稳步增长将对混凝土行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3、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持续提高,推动我国房地产开发投资持续增长2018年,我国房地产开发投资达到12.03万亿,2019年房地产开发投资13.2万亿元,其中,住宅投资9.7万亿元,增长13.9%。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目前,我国正处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部崛起战略”、“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和“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区域经济战略的深入实施,PPP模式等创新投融资体制的完善,我国固定资产投资虽然增速放缓,但仍将持续保持稳定增长态势,并拉动商品混凝土需求稳定增长。随着混凝土行业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行业的整体发展趋势也将会取得很大的成效,其发展趋势将会呈现以下特点:(1)从现场搅拌转化为商品化的发展趋势,注重生产的环保性;(2)从分散化的生产转化成为集团化的一种发展趋势;(3)从粗放型的发展模式转化成为技术型发展模式,能够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4)从传统的重视生产的数量转化成为注重品牌的发展,也就是注重混凝土的生产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