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SSCI投稿经验系列之五」经济学的好期刊来了!气之聚也

「SSCI投稿经验系列之五」经济学的好期刊来了!

应广大粉丝的要求,梅小森今天为大家推荐的是SSCI期刊投稿经验系列,适合有经济学相关学科背景的同学和老师们投稿!如果你喜欢“SSCI投稿经验系列”,欢迎留言评论,和梅小森互动,告诉我们你感兴趣的期刊,我们会全力帮你一探究竟。今天梅小森给你介绍的是《 Asian Economic Journal 》《亚洲经济杂志》《亚洲经济杂志》详细介绍了与东亚有关的经济学广泛主题,包括国际比较和国家研究。它是理论家、实践者和研究人员之间进行辩论的论坛,并发表了高质量的理论,经验和政策导向型著作。《亚洲经济杂志》致力于在全球范围内促进研究人员之间的信息交流,并为经济学家提供了与时俱进的与时俱进的机会,使他们能够及时了解与东亚有关的经济学研究。对于那些对亚洲研究感兴趣的人来说,这种至关重要的信息使《 亚洲经济杂志》成为必不可少的资源。......期刊官网: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journal/14678381那么被这本期刊收录的论文选题和主要内容是什么呢?下面,梅小森就为大家找来了《亚洲经济杂志》最近发表的成果!梅小森选的这两篇论文都很有实际运用价值,希望给大家启发。附上最新期刊目录:梅小森了解到《亚洲经济杂志》近期的论文选题包括:经济一体化跨国公司与全球经济经济增长与收入差距全球失衡绿色增长与可持续发展灾害经济学印度尼西亚经济经济学专业和教学交流汇率和货币危机金融机构和市场企业行为粮食和农业政策增长和生产力家庭行为国际贸易和贸易政策国际投资和资本流动供应链劳动和人力资源经济学宏观经济管理自然资源和环境经济学贫困与收入分配公共部门服务部门腐败与发展......以上就是这期的全部内容!【SSCI期刊投稿经验系列】将持续更新,敬请期待!另外,2020年第一届传播、创新与经济管理国际会议正在广泛征稿,会议论文集提交CPCI检索和EI检索,各位老师和同学们不要错过!“2020年第一届传播、创新和经济管理国际会议”(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munication, Innovation and Economic Management)将于2020年8月30日(星期日)以网络在线形式召开,大会将为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提供一个交流和研讨的高水平平台来分享他们的卓越成果,探索研究领域内的热门问题,交换新的经验和技术。研讨会提交的论文都将由会议技术委员会进行同行评审。研讨会的会议论文集将由梅森出版集团(Mason Publish Group)正式出版,并提交CPCI检索和EI检索。官方邮箱Email:ICCIEM2020@163.com完整版《私募股权特征、公司治理与公司价值:来自中小企业的经验证据》《韩国教育回报的性别差异与性别工资差距无关》

鸿雁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毕吉耀:宏观经济政策要加强协调配合

来源:中国证券报原标题:毕吉耀:宏观经济政策要加强协调配合□本报记者 彭扬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毕吉耀日前在中国证券报社主办的“2020金牛资产管理论坛”上表示,我国经济正在逐步克服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呈现边际改善、稳定转好的发展态势,但也要看到二季度经济回升仍属于恢复性增长,经济运行尚未回归正常水平。当前经济持续复苏仍面临不少困难和阻力,毕吉耀认为,从外部看,世界经济衰退带来的外部风险增多。从内部看,国内经济也存在一些困难和挑战,比如,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恢复缓慢。同时,财政金融风险不容忽视。但他认为,上半年经济稳定转好为下半年持续复苏奠定了坚实基础。3月以来,主要宏观经济指标都出现明显回升或降幅收窄趋势,二季度经济实现了恢复性增长,说明中国经济有很强的韧性和自我调整能力。随着围绕“六稳”“六保”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的落实,下半年中国经济大概率将保持稳步复苏态势。毕吉耀强调,当前经济形势复杂严峻,不确定性因素较多,很多问题是中长期的,必须从持久战的角度加以认识,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建立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中长期协调机制,坚持结构调整的战略方向,更多依靠科技创新,完善宏观调控跨周期设计和调节,实现稳增长和防风险长期均衡。就宏观政策而言,毕吉耀认为,要确保宏观政策落地见效。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注重实效。要保障重大项目建设资金,注重质量和效益。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精准导向。要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推动综合融资成本明显下降。要确保新增融资重点流向制造业、中小微企业。宏观经济政策要加强协调配合,促进财政、货币政策同就业、产业、区域等政策形成集成效应。另外,毕吉耀建议,要持续扩大国内需求,克服疫情影响,扩大最终消费,为居民消费升级创造条件。要更大力度推进改革开放,用深化改革的办法优化营商环境,实施好国有企业改革三年行动方案,继续扩大开放。要推进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建设,依法从严打击证券违法活动,促进资本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六魔女

宏观经济研究院院长:稳字当头 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来源:经济日报原标题:稳字当头,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访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院长王昌林做好明年经济工作,关键是要抓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的方针政策落地落实。要稳字当头,全力抓好“六稳”工作,保持经济增长“换挡不失速”,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面对国内外风险挑战明显上升的复杂局面,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关键要更多依靠改革的办法,激活蛰伏的发展潜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经济形势作出了科学判断,并对明年经济工作进行了精准部署。如何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如何做好明年各项重点工作?经济日报记者就此专访了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院长王昌林。 坚定信心辩证看待经济形势“辩证看待当前经济形势,首先要坚定发展信心,保持战略定力,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王昌林认为,中国经济有基础、有优势、有支撑、有机遇、有潜力,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我国发展仍处在重要战略机遇期,具备向高质量阶段转变的诸多有利条件。王昌林表示,首先有党的坚强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能够把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充分结合,在应对风险挑战方面优势明显。当前,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转变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中国强大的市场快速发展,对跨国投资吸引力增强,为我国更大规模、更大范围参与全球分工合作提供了新机遇。“我们还拥有改革开放以来积累的雄厚物质技术基础,有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以及庞大的人力资本和人才资源。”王昌林分析说,从发展阶段看,我国工业化、城镇化仍有较大空间。2018年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9.58%,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只有43.37%,远低于发达国家80%以上的水平。今年前三季度,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54%,与发达国家相比发展尚不充分。我国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巨大,市场规模、产业体系、人力人才资源、基础设施等综合优势和超大规模优势突出,经济发展有足够韧性、潜力和回旋余地。中美达成第一阶段经贸协议,有利于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发展。王昌林表示,当前我国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坚期,结构性、体制性、周期性问题相互交织。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讲话中指出的,我们现在所处的,是一个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时候,是一个愈进愈难、愈进愈险而又不进则退、非进不可的时候。“打个不很准确的比方,如果说中国经济是一辆车,我们正进入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道路越来越崎岖,外部环境越来越复杂严峻,内部面临新旧动能转换。”王昌林表示,对此我们既要有清醒认识,但也不必过于担忧。王昌林表示,从国际经验看,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后经济增速必然放缓,这是客观规律。当前我国的经济增速虽然比高速增长时低,但在世界范围仍是较高增速,更重要的是我国经济发展质量在提高、结构在优化。只要我们坚定信心、同心同德,一定能战胜各种风险挑战。 稳字当头全面做好“六稳”工作明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要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为“十四五”发展和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打好基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实现明年预期目标,要坚持稳字当头。如何理解“稳字当头”?“没有稳就没有进,稳是第一位的。稳本身也是进。”王昌林认为,现阶段保持一定的速度和规模,对我国建设现代化国家仍然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面临复杂严峻的国际形势。做好明年经济工作,关键是要抓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的方针政策落地落实。要稳字当头,全力抓好“六稳”工作,保持经济增长“换挡不失速”,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稳就业,要稳定就业总量,改善就业结构,提升就业质量。明年面临就业压力依然较大,要突出抓好重点群体就业工作,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引导和鼓励更多年轻人投身实体经济,优化就业结构,大力发展和振兴制造业。稳金融,要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压实各方责任。我国金融体系总体健康,具备化解各类风险的能力,关键是严控重点地区、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风险,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稳外贸,要推动对外贸易稳中提质,结合“一带一路”建设,引导企业开拓多元化出口市场。加大对重点企业支持。稳外资,要推动对外开放继续往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方向发展,加强外商投资促进和保护,继续缩减外商投资负面清单。“要加快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推进一批重大外资项目落地,充分调动地方政府招商引资积极性。”王昌林说。稳投资,要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引导资金投向供需共同受益、具有乘数效应的先进制造、民生建设、基础设施短板等领域,促进产业和消费“双升级”。“当前,外需面临不确定性,消费是一个慢变量,投资则是快变量,要把稳投资放在重要位置。”王昌林表示,要抓好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要抓一批既利当前又利长远的重大投资,抓好那些早干晚干都得干的重大投资。抓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落地实施,尽快转化为实物工作量。同时,强化用地用能资金等要素支撑,加快推进具备条件的重大项目开工建设。在制造业投资方面,要切实采取措施,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增加制造业中长期融资,更好缓解民营和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稳预期,就是要加强和完善预期管理,保持政策稳定性、连续性和平衡性,做好舆论正面引导。”王昌林说。 深化改革激活蛰伏发展潜能王昌林认为,面对国内外风险挑战明显上升的复杂局面,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关键要更多依靠改革的办法,激活蛰伏的发展潜能。“比如,目前我们在社会事业领域投资潜力很大,特别是教育、医疗、健康、家政、托育等需求很大,但供给不足。”王昌林说,要通过深化改革,激发这些领域的发展潜力,做好供给和需求结合点的文章,培育新的投资和消费增长点。王昌林表示,要通过深化改革,破除发展面临的体制机制障碍,实现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再平衡。比如,要加快国资国企改革;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深化土地市场改革;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加快金融体制改革,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还有很关键的一点,要进一步加大‘放管服’改革力度,聚焦‘堵点’和‘痛点’,持续为市场主体松绑,更好激发广大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王昌林说。王昌林认为,当前要高度重视实体经济发展,稳住传统制造业的“基本盘”,核心是要降成本,进一步激励企业通过创新迈向中高端。同时,要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机遇,适应我国需求结构升级需要,建立健全审慎包容的监管机制,加快培育壮大新的支柱产业,比如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和新能源、高端制造、生物医药与健康服务、文化旅游、教育培训、家政服务,等等。越是面对复杂局面,越考验驾驭经济的能力。财政政策、货币政策要同消费、投资、就业、产业、区域等各项政策形成合力,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加油助力。“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中国经济是一片大海,而不是一个小池塘。我们要持续推动全面深化改革攻坚,推进深度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和国际化,助力中国经济行稳致远。”王昌林说。

不推

博时魏凤春:宏观经济研究如何指导投资?

近日,博时基金首席宏观策略分析师魏凤春在首期华泰宏观大讲堂分享了从买方视角看宏观经济如何指导投资。【谈通识】宏观经济纷纭复杂,为避免盲人摸象,必须确定作业范围。宏观分析其实很难,是一个谁都能说两句、但是很难说清楚的问题。不同的人对宏观研究的诉求不一样,比如说政府官员、大学老师、社会工作者、企业家、分析师、基金经理都可以做研究,但是他的作业范围不太一样。我们必须确定作业范围,否则宏观就真的是太宏大了。宏观经济分析最终落实到宏观资产价格这一点上,公式是经济增长率除以贴现率。常规的经济增长研究GDP,工业增加值等,贴现率一般研究无风险收益率和风险溢价。谁来影响无风险利率?往往是货币供给、需求以及流动性等等因素。那么风险溢价受到通货膨胀和政策等因素影响。最终来讲,大家是通过降维来研究宏观经济的,这不仅仅是我的看法,我总结了和博时基金长久合作的特别牛的分析师,大家基本都是这个方法。【谈周期】周期研究有很多看起来很绚烂,但其实意义不大。比如,以库兹涅茨讲的25年的地产周期来衡量,我们真正的房地产周期其实还没走完。在工作中我们用的比较多的就是两个周期,即朱格拉周期和基钦周期。中期朱格拉周期是基金经理们最喜欢的,短期的库存周期大家研究比较多,研究范式已经很成熟了。传统周期基本不考虑货币,完全是实物周期。现在金融市场如此复杂,对经济的影响极其深远,如果不加入债务周期,只研究实物方面,就像只看到硬币的一面一样。这是周期研究中一个很大的问题。基金经理为什么喜欢研究周期?因为它是可刻画的,比如说顶部底部的判断。周期研究的结论往往对周期顶部的判断比较清晰,但对底部判断就比较麻烦。这和K线分析一样,头部分析是最简单的,但底部来讲不容易判断。如果市场在底部的话,则不能完全相信周期,因为它的左侧或右侧交易时间可能会很长。历史上有很多教训,比如说2016年周期股起来了,你从2013年开始布局,没错,这在底部,可实际上在这个底部位置市场徘徊了若干年都没有起来。所以说周期分析有用但是风险特别大,在底部判断,要慎重。库存周期同样也存在这个问题。当然库存周期对判断周期股还是有价值的。库存分析中的主动补库存和主动去库存通常容易搞混淆。什么叫补库存?有的是好事,比如说补库存是因为需求量增大,这种被动补库存是顺应市场需求。但如果补库存是因为需求回落而造成的货物积压,那这种主动补库存就是坏事。库存周期用的时候有一点是有问题的。原来没有电子商务的时代,库存是必需的,但是现在随着订单生产的到来,产业链逐渐成熟,可能企业就不需要库存了,电子商务时代库存的指导意义在下降。而且,从整个社会的视角来考虑,库存只是实物生产的一部分,现在影响经济运行的不光是实物,还有金融资产等等其他各种资产。所以库存周期的研究对一部分的资产判断是特别有价值的,但是对整体的经济判断而言则是不一定的。这是我们实践中用的时候要注意的一点。另一个周期是中周期,也是基金经理特别喜欢的,为什么?中周期要告诉大家哪个是主导产业。一般来讲中周期大家定义不是特别一样,普遍认为就是设备投资周期。从时间长度上看,有的说十年,有的七八年,这个关系不大,总之每隔一段时间一定有一个所谓的主导产业出现。基金经理最喜欢的就是投资主导产业,像2000年投房地产,这两年投5G相关方向一样。基金经理最喜欢的是你能告诉他未来哪个产业会最牛,波动没关系,如果是主导产业的话,买进去以后五年以后就能涨几倍。中国的中周期在过去40年里基本就是根据中国工业化的进程和人的需求来演化的。需求的变化导致了供给的变化,供给的变化通过设备投资来完成,这完全符合罗斯托的经济成长阶段理论。我们看到中国过去几十年来,基本上每一个十年大致有一个非常清晰的需求的变化:从必需消费品到可选消费品,再到具有资本属性的消费品和现在的多元需求化。每一个需求的变化都对应工业发展的不同阶段,而不同阶段需求变化就需要供给变化,这自然带来一个新的投资逻辑。产业分析有多重要?从全球的视角来看,我们把1900年到2000年欧美股市百年间的产业构成列出来,你会发现产业确实特别重要。1900年铁路在一百强公司中占50%,现在只有0.34%,而当时一些规模很小的行业,当年只占6.4%,现在占了接近50%,这才有了硅谷的发展。所以说,如果从一个很长的视角来考虑,产业以外的几乎所有因素,对股市都失去了解释力,只有产业才有根本的价值。这一点的话是公募和私募基金中所谓的价值投资、长期投资人最看重的一点。你能把握住产业规律,你就能基本把握宏观的波动。从产业投资来看的话,投资朝阳产业比投资夕阳产业收益率要高,这是一个非常现实的结论。从一个全球和更长时间的视角来看,从1790年到2017年,发现美国、日本、中国、韩国这些国家,它们的产业演化,乃至所有工业化国家的演化,都是同一个规律:从劳动密集型到资本密集型再到技术密集型。如果把这个规律把握住,宏观分析师会有一个新的出路,因为未来中国的产业政策制定应该会需要一些在实战中能够立得住脚的人才。所以,我再次强调产业研究就是现在所有公募基金中最需要细化的东西。有人说宏观没有用,是因为你没发现有用的点在哪里。如果你能够把一个中周期的演化划分成主题、成长和周期,并且有非常清晰的标准来界定,那么,在宏观交易层面,特别是在股票交易方面,肯定会有很好的收益。问题是现在国内没有形成特别成熟的一套理论,我们希望有一个公司专门定期发布类似中国产业白皮书的东西。【谈通货膨胀】我们很多人研究CPI,很多就强调一个猪的问题,其实猪是一个特别表面的东西,这是我们实践中希望改进的地方,就是把通货膨胀放到资本运行之中去研究。【谈宏观分析师的未来】从现在开始,宏观分析师及宏观出身的这些同行在资产管理行业的地位才真的建立起来,为什么?因为时代到来了。我把整个资产管理行业分为四个时代,第一个草莽时代,第二个农业时代,第三个工业时代,第四个智能化时代。草莽时代主要依靠相关不对称信息,这已经过去了。在农业时代,其实在我看来宏观分析意义不是特别大,也就是所谓的产业分析有一定的价值。现在进入工业化时代,它就是要按照客户要求的绝对收益做产品,风险不要太大,回撤不要太大。需要做绝对收益的时候,靠单一的资产是不够的,要多元资产配置。这个时代宏观价值分析师才真的有价值。因为工业化时代有个特点,要求我们全天候的经营,做好分工与专业化,在这个过程中宏观做的工作就是为资产配置服务,通过配置来获取一个稳定的收益。做资产配置,首先,你要有一个逻辑哲学的转变,相信你的能力是有限的,知识是有限的,未来是不确定的。因为未来不确定,资产配置才有必要。其次,资产配置需要客观的条件,中国为什么过去几年没有资产配置?是因为过去有的场景没有再现,比如说债券的刚性收益一直打不破,做债永远是安全的。到了2016年开始,债券这一块也可以赔钱,这算多了一个轮回。从那以后就会发现资产配置和FOF才发展起来,我们的行业才迎来了春天。在此,资产配置是以多资产为基础的,所以懂一项资产是不够的,需要懂多项资产。因为单一资产择时是极难的,只能通过多资产研究来解决风险控制的问题。宏观分析师要研究股票、债券、黄金、原油、美股、港股等等,掌握多个资产的规律及资产之间的非相关性是资产配置的前提。卖方分析师的一致性预期是特别可怕的。卖方分析师除了给买方服务以外也经常接受采访,这时候信息已经是公开了,没有任何的不对称性了,谁都知道了,这时候反转的可能性就比较大了。

万世之后

钮文新:中小微企业需要的只是钱吗?——“滴管式”货币政策需要思考的问题

《中国经济周刊》首席研究员 钮文新7月1日,中国央行决定从即日起下调再贷款、再贴现利率。其中,支农再贷款、支小再贷款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调整后,3个月、6个月和1年期支农再贷款、支小再贷款利率分别为1.95%、2.15%和2.25%。再贴现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2%。这样的措施体现了近段时间以来,中国“滴管+直达”的货币政策思路。也就是说,在不搞“大水漫灌”的情况下,央行以直接参与的方式,向需要支持的领域定向注入货币流动性。毫无疑问,这是把货币政策作为总需要控制政策——总量性政策,转变为结构性政策的创举,从而达到支持中小微企业,保住50%的税收、60%的GDP、70%的技术创新、80%的就业和99%的市场主体,这当然关乎中国经济基本盘。但我们必须意识到:把钱定向输送给中小微企业,解决它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仅仅中小微企业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而绝非充分条件。换句话说,单纯解决融资难、融资贵,并不能有效解决中小微企业的实际困境。真正推升中小微企业健康程度必须有另一个更为重要的条件:兴旺而活跃的内需市场环境。应当说,兴旺而活跃的内需市场环境,从某种意义上说,要比融资问题更重要。如果大量中小微企业拥有“兴旺而活跃的内需市场环境”,而且在这个环境中“如鱼得水”地购销畅旺,那它所面对的金融环境很难、很贵吗?相反,如果中小微企业所面对的是一个不断下滑的内需环境,前景预期暗淡,那这些中小微企业为什么要增加贷款?仅仅为了活下去?中小微企业活下去了,金融风险又该多大?银行是否愿意在这样的环境中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更多、更便宜的贷款?所以,经济问题永远都是一个系统性的问题。永远是一个大环境和小个体的辩证关系问题。正因如此,从根本上解决中小微企业健康发展的问题,货币政策首先要解决为其创造一个“兴旺而活跃的内需市场环境”的问题,然后才是解决低成本融资问题。两者合一,才能有效构建中小微企业健康发展的充分必要条件。也正因如此,央行应该考虑:仅有“滴管式”货币政策是否够用?是否能够从根本上满足中小微企业需求?尤其是当外部经济风险巨大、大量出口商品不得不挤占内需市场的情况下,不能快速有效地构建一个“兴旺而活跃的内需市场环境”,那些出现出口商品滞销的中小微企业是否真能活下去?就算白给它贷款,它是否能够长久地活下去、发展下去?所以我们坦诚地建议:中央银行首先需要确保足够的总量政策力度,完成国家宏观经济赋予货币政策的本来职能,大力推动、塑造一个“兴旺而活跃的内需市场环境”,这是中国中小微企业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然后才是“滴管式”货币政策,在不放大金融风险的前提下,给予中小微企业一些特殊关照。只有“总量+结构”两手用力,经济才有可能恢复强劲的发展动力。责编:吕江涛(版权属《中国经济周刊》杂志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见而非也

新财富最佳策略研究分析师、最佳宏观经济分析师出炉

最新公布的评选结果显示:宏观第一名为广发证券郭磊团队,第二名为兴业证券王涵、王轶军团队,第三名海通证券姜超团队。策略第一名为海通证券荀玉根团队,第二名为广发证券戴康团队,第三名兴业证券王德伦、张忆东团队。电力、煤气及水等公用事业行业第一名为申万宏源刘晓宁团队,第二名为长江证券张韦华团队,第三名为海通证券吴杰团队。能源开采行业第一名为广发证券沈涛团队,第二名为申万宏源孟祥文团队,第三名为海通证券李淼团队。金属和金属新材料第一名为长江证券王鹤涛团队,第二名为天风证券杨诚笑团队,第三名为广发证券巨国贤团队。交通运输仓储行业第一名为长江证券韩轶超团队,第二名为兴业证券张晓云团队,第三名为申万宏源闫海团队。轻功和纺织服装行业第一名为申万宏源周海晨团队,第二名为长江证券鄢鹏团队,第三名为广发证券糜韩杰团队。化工行业第一名为长江证券马太团队,第二名为申万宏源谢建斌团队,第三名为海通证券邓勇团队。最佳产业研究团队-消费分类下第一名为长江证券,第二名为广发证券,第三名为天风证券。批发和社会服务业第一名为天风证券刘章明团队,第二名为海通证券汪立亭团队,第三名为长江证券李锦团队。家电行业第一名为长江证券管泉森团队,第二名为光大证券金星团队,第三名为安信证券张立聪团队。农林渔牧行业第一名为长江证券陈佳团队,第二名为广发证券王乾团队,第三名为天风证券吴立团队。医药生物行业第一名为兴业证券孙媛媛、徐佳熹团队,海通证券余文心团队次之,国盛证券张金洋团队排名第三。食品饮料行业第一名为广发证券王永锋团队,第二名为华创证券董广阳团队,第三名为招商证券杨勇胜团队。银行业第一名为浙商证券邱冠华,第二名为申万宏源马银鹏团队,第三名为中泰证券戴志锋团队。非银金融行业第一名为海通证券孙婷团队,第二名为广发证券陈福团队,第三名为天风证券夏昌盛团队。新财富最佳产业研究团队-金融第一名为海通证券,第二名为广发证券,第三名为天风证券。房地产行业第一名为广发证券乐加栋团队,第二名为兴业证券阎常铭团队,第三名为海通证券涂力磊团队。港股及海外市场研究第一名为兴业证券张忆东、李彦霖团队,第二名为光大证券秦波、付天姿团队,第三名为广发证券欧亚菲、张静静团队。博时基金、德邦基金、富国基金、国泰基金、建信基金、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平安资管、前海开源基金、招商基金和中国人寿资管获得“3i:2020新财富最智慧投资机构”奖项。来源: 同花顺金融研究中心

山东省宏观经济研究院新型智库学术委员会成立

齐鲁网济南讯(通讯员 刘衍华)6月30日,山东省宏观经济研究院新型智库学术委员会在济南燕子山庄成立。山东省宏观经济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刘冰宣布山东省宏观经济研究院新型智库学术委员会成立,并宣布了第一届新型智库学术委员会委员名单,并向委员颁发了聘书。刘冰致辞中表示,建院以来,山东省宏观院逐步构建起了较为完备的科研创新管理体制、多层的国内外学术交流平台、丰富的成果转化渠道以及现代化的大数据信息采集分析系统,宏观决策影响力、学术观点认可度和社会信誉度不断提升。智库自身治理机制逐渐建立和完善,对智库建设来说至关重要。省宏观院新型智库学术委员会的成立,标志着省宏观院的高端智库建设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必将推动我省新型高端智库建设不断迈上新的台阶。“建设高质量中国特色高端智库是时代的要求”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吴晓华研究员与会分享了其《提升三力 促进智库高质量发展》的科研成果。从如何推进智库自身治理、制度创新,到智库的协调机制、研究质量和思想创新能力上,逐一解析。吴晓华指出,打造高端智库要加强咨政供需对接,强化研究能力与决策咨询效率;要不断提升高端智库的科研创新力、决策支撑力和社会影响力。据悉,山东省宏观经济研究院是山东省唯一以宏观经济研究和政策咨询为专长的高端决策咨询智库。2016年9月被列为山东省首批重点新型智库建设试点单位,同年12月作为山东唯一一家 “党政部门智库”入选中国智库索引(CTTI)首批来源智库。2018年9月,在国家信息中心发布的《“一带一路”大数据报告》中,山东省宏观院位列“一带一路”地方智库影响力全国排名第七名。同年12月,与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等20余家国内知名智库共同发起成立了“中国宏观经济智库联盟”。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臧跃茹: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基点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原标题: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基点(望海楼)臧跃茹《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0年12月23日 第 01 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扭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注重需求侧管理,打通堵点,补齐短板,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明年深化改革增强发展内生动力的重点任务之一就是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撑,必须在合理引导消费、储蓄、投资等方面进行有效制度安排。扩大内需的目的和落脚点在于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中国中等收入群体已超过4亿人,中等收入群体家庭已达1.4亿,位居世界第一。随着中等收入群体进一步壮大,消费增长和消费升级动力将更为强劲。中国还有一定比例低收入人口,未来推进高质量发展将大大改善他们的收入水平,其基本需求和潜在需求将得到更加充分的释放。新型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民工及其家属市民化所带来的消费空间和消费能力提升也将远超预期。为此,要以改善民生为导向扩大消费和有效投资,提高投资精准度和有效性,完善激励社会资本参与机制,更好地支撑城乡居民消费能力提升,稳定消费预期。充分挖掘国内市场潜力,扩大内需规模与提升品质并重。从实际消费水平来看,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已突破40万亿元,即将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消费品零售市场。但是,中国发展享受型消费支出占比仍低于发达国家,尤其是服务消费水平未来还有很大拓展空间。从消费支出规模来看,国内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存在一定差距,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蕴藏的巨大市场潜力需要进一步释放。从消费环境看,随着本土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升,以及消费相关市场基础设施升级和竞争秩序的进一步改善,尤其是后疫情时代新型消费加速兴起,海外消费回流的潜力也很大。通过深化改革建立扩大内需的长效保障机制。要促进就业和完善社会保障体制,实现更加充分和更高质量就业,合理增加公共消费,提高教育、医疗、养老、育幼等公共服务支出效率,缓解群众对于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需求迅速上升与供给不足的矛盾,减轻居民家庭消费的后顾之忧,显著提高城乡居民消费意愿。要继续改革和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提高与人直接有关的“两个比重”,即居民部门可支配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份额和劳动者报酬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优化收入分配结构,扩大中等收入人群,扎实推进共同富裕。要积极稳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提高市民化质量,加速消费潜力释放,增强内需动能。有序取消一些行政性限制消费购买的规定,充分挖掘县乡消费潜力。要继续放宽市场准入,提供需求结构升级所需的特别是与扩大服务消费相关的制度供给,推动教育、医疗、养老领域改革,提供满足多层次多元化需求的制度保障。要创新和完善国内统一大市场,坚决反垄断与反不正当竞争行为,建立健全良好的市场竞争秩序和市场监管体制,显著提升国内市场监管能力和水平。(作者为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市场与价格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不夭斤斧

社科院全球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张斌:四季度保6压力不大

来源:时代周报社科院全球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张斌:四季度保6压力不大时代周报记者 谢江珊 发自上海四季度中国GDP增速会破6吗?据国家统计局在10月18日发布的数据,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69779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2%。分季度看,一季度增长6.4%,二季度增长6.2%,三季度增长6.0%,增速略有放缓,处于6%―6.5%的年度预期目标区间内。第三季度中国经济增速下滑至底线6%,引发外界担忧:第四季度GDP增速是否面临“破6”之虞?“今年三季度GDP同比增速降至新低6%,接下来的四季度,因为去年基期较低,GDP同比增速大概率不会破6,全年GDP增速更不会破6。”中国社科院全球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高级研究员张斌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专访时表示。(Q:时代周报 A:张斌)6%低于潜在增速Q:作为长期跟踪和研究宏观经济的专家,你如何研判当前中国经济形势?A:四季度GDP增速大概率不会破6。考验是明年怎么办,会不会破6?经济增长不是越快越好,GDP增速不是6%比5%就好。判断合意经济增速的依据在于通胀水平:在2%―3%的通胀水平上,经济景气程度、企业盈利、劳动力市场均不冷不热,对应的GDP增速最贴近潜在经济增速。现在世界各国货币当局都把2%―3%的通胀作为唯一或者最重要的货币政策目标,这个目标中同时蕴含与这一通胀水平相一致的潜在经济增速。通胀指标选取的是涵盖普遍商品和服务价格变化方向的价格指数,而不是被个别商品和服务剧烈波动主导的价格指数,货币当局经常使用剔除了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三季度CPI同比增速3%。除了猪肉和其他肉类蛋白价格上涨,其他商品价格增速都在持续下跌,核心CPI自2018年中期以来持续下跌,一直低于2%,目前为1.5%。再加上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工业部门在经济活动中占比较大,PPI更值得关注。三季度PPI与核心CPI走势高度一致,也是持续下行走势,目前为-1.2%。再看看其他辅助指标,制造业PMI持续低于荣枯线,制造业和非制造业PMI当中的就业分项指数都是近10年来的低位,非耐用消费品大幅下行等。这些指标放在一起,结论很清晰:三季度6%的GDP增速低于潜在增速。明年初如果再破6,与潜在经济增速距离更大、福利损失更大。需要采取积极措施,保持经济稳在6%以上。Q:如何从内外两个不同维度分析我国经济面临的较大下行压力?A:目前内外需都处于疲弱状态。外部环境上,2018年三四月份至今,全球经济环境都处于下行通道,不利于外需。目前还在探底过程中,虽然已处较低位置,但还是在往下走,没有到底。出口跟外部环境关系紧密,全球主要经济体经济景气度呈下降态势,贸易出口也都在下降。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中国出口很难有太大起色。内部环境上,主要还是需求不足,这是2012年以来中国经济经常面临的问题。整个经济要冷很容易,要热却很难。经济容易偏冷与结构转型有关系。大家的支出意愿较弱,尤其是投资意愿不强。投资支出弱,最直观原因是企业资产负债表情况不是太好,未来预期不是特别明确。需要逆周期政策发力,把总需求尽量稳住。三季度广义信贷和广义政府支出增速都在下降,市场内发动力比较弱。政府支出虽然起托底作用,但边际的支持力度也较弱,整个经济内需不足。五大政策力保稳增长Q:在你看来,第四季度稳增长政策将如何发力?A:物价水平偏低,经济运行低于潜在增速,问题出在需求方,扩大需求才能解决问题。扩大需求就需要增加信贷。信贷不增长,购买力上不去,扩大需求就是一句空话。目前制约信贷增长的主因不是金融机构不愿贷款,而是企业资产负债表孱弱,预期不明朗,信贷需求不足。欲激发企业信贷需求,主要依靠以下几个手段:一是及时调整利率。不能因为猪肉价格上涨带动CPI上涨而绑架货币政策。非洲猪瘟带来的肉类价格大幅上涨,已经让居民部门要为此多负担接近万亿元的生活成本支出,如果逆周期政策不到位,居民部门的收入增长还要承担新的损失。及时调整利率是世界各国应对需求不足的头号政策工具,在中国也不能缺位。二是对房地产企业和住房抵押贷款政策的正常化。遏制房价上涨的长久之计是大幅提高住宅用地供给和改善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和服务,不能靠抑制需求。过去的经验告诉我们,今天被压下去的需求以后还会更猛烈地反弹。退一步说,即便是抑制需求,选取的时点也应该是房地产销售和价格的上升通道,而不是当前房地产销售和价格的下行通道。房地产信贷在当前社会融资总额增量当中占三成比例,经济下行期打压房地产相关信贷,不仅造成房地产行业压力巨大,全社会信贷也会再下台阶,全社会购买力跟着下台阶。三是确保广义政府债务和基建投资的合理增长,发挥好其熨平经济波动的缓冲器作用。专项债扩容对地方政府融资和基建有一定帮助,但规模上还远远不够。专项债需要扩容,但还不足以满足没有现金流支持的公益类基建投资需求。一般预算则需要根据现实发展需要,增加对没有现金流支持的公益类基建资金的安排。四是帮助流动人口在城市落户安家的相关政策安排。巨大的流动人口背后,隐藏着巨大的没有被释放的消费潜力。与高收入国家相比,中国的人均家电、汽车等工业品消费过早地进入了饱和期。如果能让更多流动人口在工作地城市安家落户,对增加消费有巨大潜力。五是坚持当前汇率改革方向,发挥好汇率浮动对宏观经济的自动稳定器作用。Q:自8月中旬央行对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改革以来,市场降息预期此起彼伏。四季度是否有降息或降准可能?A:降准有时候是中性的,算不上刺激政策。降息是一个比较明确的政策宽松信号。现在监管层一直比较谨慎,不愿意给市场留下货币政策宽松的印象,担心被说大水漫灌。尽管现在经济其实需要货币政策宽松支持,但四季度同比数不会太差,四季度未必会马上改口径,将政策往宽松上定调,最起码不会那么明确地去说。当然也有可能通过降低MLF利率方式引导LPR下降,但不一定发生在四季度,也可能到明年初。金融改革破旧待立新Q:正在进行的金融改革将对宏观经济带来什么影响?金融去杠杆会否拖累经济进一步下行?A:金融业治理整顿一些高风险机构和行业,我认为是有必要的。因为原来确实有很多风险过高、对投资者保护不利的业务和机构。破旧是正确的,现在的主要问题在于立新不够,新的金融工具、产品包括金融机构在立新方面进展较慢。金融领域去杠杆、降低金融风险是一方面,但要把短板补齐。破旧但没有立新,对经济肯定有影响,资金短期的需求肯定会受到一些负面冲击。具体而言,金融立新需要满足经济转型及发展需要。首先,对居民而言养老保险金融服务还很不够。现在老百姓手里的钱多了,每个家庭的金融资产平均大概有30万元,不可能都放在银行存款理财,其中一些人愿意承担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也希望长期投资,特别是养老有保障。国外家庭金融资产分布,基本上是银行存款占1/3,证券类资产占1/3,养老保险占1/3,我国目前在这方面的局限很大,养老只占10%。个人养老金账户一直是一个很大的短板,实际上这块需求很强。养老金作为长期的权益类产品,除了股市,还有不动产信托基金。不动产信托基金的想法已经提出很久,但阻力很大,一直推不出来。个人养老金账户的设立,需要一些相关政策的支持,包括中长期金融投资工具的配套。其次,对企业而言,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很难完全依靠银行贷款,产业转型的企业跟银行贷款对接不到一块,更多需要一些权益类的融资或愿意从事高风险的融资,证券市场发展做得还不够。最后,对政府而言,国债、普通债这些工具用得太少。实际上很少有国家做公益和准公益的项目,去找商业银行机构借那么贵的钱。总而言之,在金融领域,不管是对政府、居民还是企业,很多金融服务都不到位。当然已经都在改,但做得还是不够,新的工具、产品和机构应该加快发展,这样才能对接我国实体经济发展的需要,对经济形成支持而不是遏制。四季度基建增速将增长Q:基建投资和消费是今年我国稳增长的两大支柱。权威数据显示,今年发改委批复的基建项目投资规模较2018年同期大幅增长,要在四季度实现稳增长,是否依然必须依靠大规模基建?A:什么叫大规模?怎样的基建增速算合理?过去很多的基建增速都是20%多,去年直接降到个位数。我的理解是,基建增速下降是自然趋势,但降到什么程度是合适的水平?要根据发展的需要而定。就目前情况而言,内需不足,整个市场动力较弱,基建在稳定总需求方面就要发挥作用。另外,从中长期看,基建有很多短板待补,增速太低也不好。在日本、韩国,城市化率达到70%以前,基建增速要高于名义GDP增速,我国现在低于这个数。当然不是说中国基建增速一定要到8%―10%,毕竟每个国家情况不一样,但在现阶段,基建增速再往上抬升一点是有必要的。总量上需要保持一定的速度,结构设计上还要再优化,同时需要把基建的区域分布和项目设计做得更合理一些,更好地服务解决经济发展的短板。三季度基建投资增速上升至5%,四季度基建增速肯定还会增长,尤其是同比增速会往上走,中长期贷款往上冒一些。用专项债做资本金的,还可以做一些配套资金,具体数据需要进一步测算。Q:如果四季度要维持6%以上的经济增长,投资必然要继续扮演关键角色,但金融去杠杆又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地方政府融资,影响基建投入。如何解决这一矛盾?A:首先,我认为四季度保6的压力不大,前面已详细说过。不过,既需要保持一个合理的投资增速,资金配套又跟不上,这一矛盾确实长期存在。关键要看什么类型的项目,公益跟准公益的项目最好从一般预算出,政府预算内直接拿钱,而不是通过发专项债。但现在因为3%的预算不能破,预算内的资金支持不到位,公益跟准公益项目的投资缺口摆在那,就只能依靠专项债了。专项债的盘子,其实也接不住基建规模了。所以现在出现另一种方式,将专项债券作为符合条件的重大项目资本金,再从商业金融机构里拿钱,这可能不是最理想的方式,但做总比什么都不做要好。

西蒙妮

速戳!山东省宏观经济研究院拟面向社会公开招聘

日前,记者从山东省发改委网站获悉,结合工作需要,山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所属山东省宏观经济研究院拟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中级专业技术岗位4人。招聘条件(一)基本条件1、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2、遵守宪法和法律; 3、身体健康; 4、年龄在40周岁(1977年10月10日以后出生)以下。 符合条件的应聘人员在规定时间内,可携带个人材料直接到山东省宏观经济研究院人事科报名。 报名时间:自信息公布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 报名地点: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千佛山南路9号办公楼北楼206室 报名材料包括:1、全日制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应聘的,提交身份证、学校核发的就业推荐表,并能够正常毕业;2、其他人员应聘的,提交国家承认的学历学位证书(须在2018年7月31日之前取得)、身份证;3、在职人员应聘的,提交有用人权限部门或单位出具的同意应聘介绍信;4、有本人签名的《省属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报名登记表》、《应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诚信承诺书》、1寸近期同底版免冠照片2张。 对应聘人员的资格审查工作,贯穿招聘工作的全过程。应聘人员需如实填写、提交相关个人信息资料。应聘人员提供的相关材料信息如有不实,一经发现取消其资格。 根据省属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的有关规定,经批准,面向博士人员的招聘采取简化程序直接面试的方式组织,面试成绩即为考试总成绩。面试人员按照报名实有合格人数确定。 面试采取专业测试和答辩方式。主要考察应聘人员与应聘岗位相适应的专业能力、综合分析能力、组织计划协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应变能力等。 面试时间、地点另行通知。 面试总分为100分,专业测试50分,答辩50分,设定面试合格分数线80分。达到面试分数线的方可进入考察范围。面试成绩在面试结束后当场公布。面试成绩计算到小数点后两位数,尾数四舍五入。 对考试、考察、体检合格的拟聘用人员,在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网站统一公示,公示期为7个工作日。公示无异议,报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审核备案,符合聘用条件的,发放《事业单位招聘人员备案通知书》,凭《事业单位招聘人员备案通知书》办理相关手续,聘用单位和受聘人员按规定签订聘用合同,确立人事关系。受聘人员按规定实行试用期,期满合格的正式聘用,不合格的解除聘用合同。 工资、福利执行国家、省有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标准,享受省宏观院在职职工福利待遇。(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 韩晓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