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宏观经济月度形势分析伽利略

宏观经济月度形势分析

来源:五矿经济研究院作者: Minmetals 摘要:G20峰会释放新一轮对外开放信号。上半年,我国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延续总体平稳、稳中有进发展态势,新兴产业释放新活力。美联储降息预期加强,美元走势承压。一、重要政策及事件回顾(一)G20峰会释放新一轮对外开放信号6月2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G20峰会上就世界经济形势和贸易问题发表题为《携手共进,合力打造高质量世界经济》的重要讲话。习近平宣布,中国将在近期采取措施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出若干重大举措,加快形成对外开放新局面,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第一,进一步开放市场。我们即将发布2019年版外资准入负面清单,进一步扩大农业、采矿业、制造业、服务业开放。新设6个自由贸易试验区,增设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新片区,加快探索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进程。第二,主动扩大进口。我们将进一步自主降低关税水平,努力消除非关税贸易壁垒,大幅削减进口环节制度性成本。办好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第三,持续改善营商环境。我们将于明年1月1日实施新的外商投资法律制度,引入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增强民事司法保护和刑事保护力度,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水平。第四,全面实施平等待遇。我们将全面取消外资准入负面清单之外的限制。准入后阶段,对在中国境内注册的各类企业平等对待、一视同仁,建立健全外资企业投诉机制。第五,大力推动经贸谈判。我们将推动早日达成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加快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加快中日韩自由贸易协定谈判进程。(二)下半年全球经济增长呼唤更多动能在日本大阪举行的G20峰会上,各国领导人承认,贸易和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加剧,给经济增长带来较大不确定性,全球经济增长存在下行风险。综合来看,下行风险和不确定性在下半年将依然存在,推动全球经济增长需要更多动能。二、6月国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45.09万亿,同比增长6.3%,其中一季度同比增长6.4%,二季度同比增长6.2%。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32万亿,同比增长3%;第二产业增加值18万亿,增长5.8%;第三产业增加值24.77万亿,增长7%。我国经济运行继续保持在合理区间,延续总体平稳、稳中有进发展态势,新兴产业释放新活力。表1:6月宏观经济核心数据资料来源:五矿经研院(一)工业生产基本平稳,高技术制造业比重提高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增速比一季度回落0.5个百分点。6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3%,增速比5月份加快1.3个百分点,环比增长0.68%。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5%,制造业增长6.4%,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7.3%。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7%。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0%,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比重为13.8%,比上年同期提高0.8个百分点。新能源汽车、太阳能电池产量同比分别增长34.6%和20.1%。1-5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38万亿,同比下降2.3%,降幅比1-4月收窄1.1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利润率为5.72%,比1-4月份提高0.2个百分点。(二)投资增势基本平稳,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较快上半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29.91万亿,同比增长5.8%,增速比1-5月加快0.2个百分点,比一季度回落0.5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投资增长3%,基础设施投资增长4.1%,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10.9%,增速较1-5月分别提高0.3个百分点、提高0.1个百分点和下降0.3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0.4%,增速比全部投资快4.6个百分点;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增长13.5%,增速比全部投资快7.7个百分点。(三)多省实施国六标准,消费增速回升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8.4%,低于2018年全年消费增速8.98%。6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9.8%,较5月提高1.2个百分点。从消费品类看,多省实施国六标准,部分地区进行国五清库,拉动6月汽车消费同比增长17.2%,较5月大幅上升15.1个百分点,是6月消费增速大幅回升的重要原因。(四)全球经济整体疲弱,进出口增速均明显下滑受到全球经济整体疲弱和中美贸易摩擦影响,我国出口增速大幅回落,下半年将继续承压。上半年,我国出口增长0.1%,较2018年全年下滑9.8个百分点;6月出口下降1.3%,较5月下降2.4个百分点。分国别和地区看,我国对东盟出口大幅上升,对美国、欧盟、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出口下滑。内需偏弱,进口负增长。上半年,我国进口下降4.3%,较2018年全年下滑20.13个百分点,6月进口下降7.3%,降幅略有收窄。(五)CPI涨势温和,PPI增速回落鲜果和猪肉价格是CPI上涨的主要拉动因素,三季度有望改善。上半年,CPI同比上涨2.2%,涨幅比一季度扩大0.4个百分点,其中6月CPI同比上涨2.7%,涨幅持平,环比下降0.1%。PPI增速回落,企业盈利压力增加,三季度或将继续承压。上半年,PPI同比上涨0.3%,涨幅比一季度扩大0.1个百分点,其中6月PPI同比持平,涨幅比上月回落0.6个百分点,环比下降0.3%。(六)社融和信贷稳中有增,仍面临结构性问题上半年,新增社融13.23万亿元,比2018年同期多增3.16万亿。6月,新增社会融资规模2.26万亿元,同比多增7752亿元,其中新增人民币贷款1.67万亿元,同比多增4687亿元。从信贷投放看,居民贷款占比有所回落,企业贷款需求有所回升;但从信贷结构看,新增短期贷款较多,新增企业中长期贷款较同期减少,企业中长期贷款增长乏力。图1:我国分行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增速数据来源:WIND,五矿经研院图2 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与生产价格指数数据来源:WIND,五矿经研院图3 我国社会融资总额和新增人民币贷款数据来源:WIND,五矿经研院三、主要经济体宏观经济形势跟踪(一)美联储降息预期加强,美元走势承压今年以来,全球范围内已经有近20家央行采取了降息举措。目前全球经济下行压力有所加大,随着美国经济开始温和回落,欧元区经济延续疲弱,全球央行政策开始转鸽,包括美联储在内的各大央行纷纷释放货币政策转向宽松的信号。市场对于美联储降息的预期日益强烈。尽管最近美国公布的经济数据好于预期,市场依然认为,美联储主席鲍威尔的讲话和其他美联储官员的反应都预示着美联储将在本月底启动降息。7月10日,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表示,“自6月份货币政策会议以来,对全球经济增长前景的担忧,似乎又给美国经济前景带来压力。”他还强调,“美联储将采取必要行动支持经济持续增长。”7月11日,他又重申了“货币政策过于收紧”的观点。目前,几大投行一致认为美联储将在本月底的议息会议上打响降息第一枪,很可能降息25个基点。美国最新的就业和通胀数据表现良好,降低了对大幅降息的预期。芝加哥商品交易所认为,美联储本月底降息50个基点的可能性降至约20%,市场已完全消化了降息25个基点的预期。高盛认为,本月底美联储降息的概率已经高达90%。美元走势承压,新兴货币压力减缓。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一旦降息“靴子”落地,将成为美联储近十年来的首次降息,势必给美元带来压力。同时,美国日益临近的债务上限调整也对强势美元形成压力。美国总统特朗普对美元走势的期盼也加大了美元的下行预期。从今年看,美元汇率回落的预期正在升温,而部分新兴市场货币的投资价值正在小幅回升。(二)欧盟下调欧元区经济展望,英国经济或出现萎缩欧盟下调欧元区经济展望,因下行风险增加;维持欧元区2019年GDP增速预期在1.2%不变;将2020年增速预期由1.5%下调至1.4%;将欧元区2019、2020年通胀预期由1.4%下调至1.3%。欧元区6月制造业PMI表现黯淡,德国继续低于荣枯线。欧元区制造业持续乏力,6月制造业PMI为47.6,不及前值47.7及预期47.8,连续第5个月恶化。受外部需求疲软和汽车行业增长放缓影响,欧元区经济“火车头”德国6月制造业PMI为45.0,尽管略优于前值44.3,也是近四个月以来的最高值,但仍低于荣枯线。英国经济或出现萎缩,英镑下跌至两年低点。英国5月GDP环比增长0.3%,但根据彭博社对经济学家的最新调查显示,英国经济第二季度可能萎缩0.1%。英国央行此前曾经预测,英国经济在4-6月当季可能为零增长。如果预测数据成为现实,那么这将是自2012年底以来英国GDP首次出现季度萎缩。由于英国“脱欧”的不确定性持续存在,同时经济问题日益深化,这些都带来了不可避免的英镑疲软。英镑7月9日一度下跌0.4%,至1英镑兑1.246美元。这标志着自2017年4月以来英镑的最低点(不包括今年1月发生的“闪跌”)。

法显

未来的宏观经济研究,或许就是京东数科这样的模式

文/观察者宏观经济研究的时效性空前重要,而京东大数据率先提供了一种可能性。耗时耗力的宏观经济研究,一向给人高深莫测、皓首穷经的感觉。不过,传统的经济研究“模式”可能已经到了不得不变的时候——随着新经济、新技术与现实社会的共振频率越来越快,宏观经济研究要“突破自我”,不仅要与深度博弈,还要“与时间赛跑”,解决滞后性的问题。11月19日,《2019中国人口迁移和城镇化发展研究报告》出炉,有意思的是,这份报告不是相关决策部门的研究结果,而是京东数科大数据能力的“外溢”。确切地说,这是一份基于大数据的人口流动研究报告,核心依据是京东账户收货地址的变迁——京东有3亿多的用户账户,而用户收货地址的变动,恰恰又是一个可以实时掌握的维度。京东数科的“数据思维”或“大数据模式”,很可能就是宏观经济研究的未来模式。01宏观经济研究的方式、方法,往往会直接决定结果,而京东大数据研究报告的结果是出人意料的,并且有着显而易见的决策价值。比如,关于一线城市的人口流动,从报告上来看,北京的人才吸纳和流出模式,与其他一线城市有着明显的不同。从人才流出来看,北京与上海、广州和深圳的人口交互非常密切,但与此同时,北京流出人口中的“主流”,并非在以北京为中心的都市圈内停留,而是转向数千公里以外的上海、广州等城市。这与“京津冀”都市圈的政策导向产生了偏差,特别是,北京没有能够起到对河北腹地强辐射的作用。北京的人才吸纳模式也与众不同。相比部分“老北漂”的选择流出,北京每年又有“新北漂”流入。尽管北京流出人口相对大于流入人口,但是,相比其他城市,北京对年轻人依然是极具吸引力的。以广州人口的流动为例,无论是迁入城市和迁出城市,第一名都是北京。京东数科的大数据对“北京模式”的挖掘是一种创新性的发现。以往我们只讲“京津冀”,只讲长三角珠三角,但更多的是笼统判定其人口走向,并没有考虑跨区域融合,甚至区域功能这种微妙的变迁,所以采用传统的,相对静态的数据采集方式不足以对其进行更准确定位。在京东的这份报告中,起码体现了大数据宏观研究的两个优势。一方面,京东大数据的数据覆盖是很完善的,而从京东亿级客户群体反馈出来的变迁中,通过不同的维度,我们可以采撷出更加灵活多变的信息。另一方面,由于可以实时掌握海量数据,以及大数据分析的速度非常快,大数据宏观研究在时效性上的优势非常突出。02报告产出的时效性,是大数据宏观研究最突出的亮点之一。多数宏观经济研究报告发挥价值的前提,不是能不能拿到诺贝尔经济学奖,而是能不能解决滞后性的问题,为决策提供及时的指导。宏观决策,往往意味着试错,但京东数科的大数据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性——在京东城镇化研究报告的案例中,通过京东用户收货地址的变化,大数据可以像监测城市交通一样实时监测人口流动,从而显示出城镇化决策与预期结果的偏差,减少决策的试错成本。大数据宏观研究的价值,体现在其对传统宏观研究的超越。在京东的大数据系统中,有两种突破至关重要且显而易见:一是数据维度的突破,二是技术的突破。我们会发现,传统的城镇化研究之所以耗时耗力,首先是因为需要大量的社会调研和人口统计,毕竟,在传统的统计方式之下,住户搬迁与否,只有住户主动申报或统计部门定期调查才能获知。而与此同时,在人口流动非常频密的当下,等到研究报告出炉,数据本身可能已经与现实情况出现了偏差。同时我们也会看到,京东数科大数据的支撑,不仅在于拥有3亿用户的数据,也在于拥有传统宏观研究机构难以企及的研发投入。一方面,京东数科把真金白银投向了最前沿的科技领域,今年4月,京东就曾发布了《京东区块链技术实践白皮书(2019)》,另一方面,从应用领域来看,京东数科的大数据、AI创新已经超越研究的层面,在扶贫、城市管理等痛点显著的领域已经相继开始落地,这也同样是宏观研究“时效性”的一种反应。事实上,未来的大数据对于宏观研究、宏观决策,将产生远远超越其目前所能体现出的价值。由于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发展,像GDP这种传统的经济指标,已经明显落后于时代的发展,其核心的原因就在于,在传统的宏观研究框架下,过时的“数据思维”,已经让越来越多的价值难以被计算,更不要说去支持决策。

通于万物

2019年国内宏观经济分析与2020年展望

新华财经北京1月2日电(新华社经济分析师 黎轲)2019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内外部形势,中国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大逆周期调节,着力做好“六稳”工作,经济运行总体平稳。2020年,经济下行压力犹存,但周期性因素或产生积极影响,叠加逆周期调节政策持续发力,经济下行压力有望减弱。一、2019年中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2019年,我国经济总体保持平稳运行态势,经济运行中出现诸多积极变化:一是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持续推进;二是工业结构优化调整取得实效;三是减税降费政策红利显著;四是房地产市场“三稳”调控目标稳步落实。但也面临着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工业运行稳中趋缓、物价水平上涨较快、投资需求不振、消费需求不稳、区域增长不平衡加剧等难题。(一)经济运行出现诸多积极变化面对经济新常态,我国不再一味追求高增长,而是转向追求合理经济增速下的结构优化,着力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2019年前三季度,我国经济总体保持平稳运行态势,经济运行中出现诸多积极变化。1.经济结构持续优化,消费贡献度大幅提高。2019年前三季度,我国第三产业同比增长7%,增速比第二产业高出1.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占经济的比重达54%,较2018年同期提高0.6个百分点,比第二产业高14.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长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60.6%,高于第二产业24.3个百分点,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从需求结构来看,消费贡献大幅提高,前三季度,最终消费支出拉动GDP增速上升了3.8个百分点,对GDP的贡献率达到60.5%。2.工业结构优化调整,新动能持续壮大。工业结构继续优化,2019年11月份装备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8.5%、8.9%,增速分别高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2.3和2.7个百分点。新兴产业发展持续加快,11月份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2.6%和10.8%,分别比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快6.4和4.6个百分点。太阳能电池和集成电路产量分别增长23.0%和18.2%。3.减税降费加速落实,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2019年前三季度,我国累计新增减税降费17834亿元,其中新增减税15109亿元,新增社保费降费2725亿元。减税降费政策充分发挥了财政政策的逆周期调节效用,在降低企业成本、扶持民营企业、促进企业创新发展、提振市场信心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前三季度,我国各行业门类税负水平同比均实现不同程度的下降;民营经济纳税人新增减税9644亿元,占新增减税总额的64%;减税降费政策红利下企业研发投入更为积极,税务部门监测的10万户重点税源企业研发费用同比增长19.3%,增幅较2018年全年提高3.4个百分点。4.房地产市场平稳运行,“三稳”调控目标稳步落实。2019年初住建部将“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工作列在全年重点工作首位。在“房住不炒”调控基调指导下,我国房地产市场总体保持平稳运行,“三稳”调控目标稳步落实。土地市场热度有所回落,2019年前三季度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同比增长5.8%,较2018年同期的25%大幅下降了19.2个百分点。商品房成交平稳,房价上涨明显放缓。1-11月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小幅上升0.2%;商品房销售均价同比增长7.1%,增速较2018年全年下降3.6个百分点。居民普遍预期房价稳定,2019年三季度,50.3%的居民对于下季度房价的预期是“基本不变”,连续第三个季度处于50%以上,而预期“上涨”的居民比例较2018年同期下降了4.4个百分点。(二)部分领域仍存多个突出问题在经济运行出现积极变化的同时,部分领域面临的结构性挑战和风险也值得关注。1.实体经济杠杆率再度升高,居民部门和民营企业杠杆率上升较快。2018年下半年以来,实体经济杠杆率再度升高。2019年三季度,实体经济杠杆率为251.2%,较2018年末上升7.5个百分点。其中,居民部门的杠杆率涨幅居首。对居民部门而言,杠杆率过快上升将显著压制居民消费意愿,不利于强大国内市场的打造。从非金融企业部门看,随着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民营企业盈利恶化、融资环境趋紧,资产负债率上升十分显著。2019年10月民营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7.9%,较2017年末的低点增加了6.5个百分点。考虑到PPI通缩环境下民营企业将承受更高的实际利率,预计杠杆率快速上升的民营企业将面临较大的债务风险。2.就业形势总体稳定,但一些结构性矛盾不容忽视。2019年11月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1%,其中25-59岁人口调查失业率较低,为4.6%。从数据上看,2019年前11个月25-59岁人口调查失业率整体呈下行趋势,就业情况较好。而25岁以下的青年人和大学生就业相对低迷,凸显当前岗位供求的结构性矛盾。究其原因,一方面,部分青年就业者的择业要求远超自身能力,择业时眼高手低,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许多新生代劳动力更注重生活品质、自由度和发展机会等,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主动失业。另一方面,现阶段高校提供的大学毕业生差异小、就业能力差、同质化竞争情况较为突出,与市场的多样化需求存在一定差距。不仅如此,许多毕业生的就业期望与社会实际需求之间存在巨大的反差,也是造成当前大学生就业困难的一个重要原因。3.民营和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依然突出。金融严监管促使金融机构收紧贷款,民营和中小企业与国企之间市场地位和信用评级存在的较大差异,造成民营和中小企业贷款迅速收缩。不仅如此,随着金融产品规范和表外融资快速萎缩,较依赖表外融资的众多民营和中小企业也遭遇了融资冲击。2019年以来,央行通过降准、调降LPR利率(贷款市场报价利率)等货币政策手段进行逆周期调节,促使融资环境改善。但在此过程中,主要是央企和国企在融资环境改善中受益,民营和中小企业的融资形势仍然严峻,民营企业同央企与地方国企之间的信用利差差值仍处于历史高位。2019年11月份,民营企业同央企与地方国企之间的信用利差差值分别为215.70、169.82BP,显著高于140.13、91.40BP的历史均值。4.衰退型顺差难以持续,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或将减弱。2019年前三季度贸易顺差20461亿元,同比上涨44.2%,拉动GDP上升1.2个百分点。2019年贸易顺差扩张主要是由衰退性顺差所致,即进口与出口均出现下降,而进口下降幅度更为剧烈。预计随着中美贸易谈判达成第一阶段协议、国家扩大进口、内需改善等因素变化,未来进口有望回升,贸易顺差将收窄,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或将显著减弱。二、2020年经济下行压力有望减弱(一)经济有望出现一些积极变化2019年前三季度,GDP累计增长6.2%,其中三季度增长6.0%,增速低于二季度的6.2%。三季度名义GDP同比增长7.6%,增速较二季度下降0.7个百分点。对三季度经济数据采用模型建模分析后发现,潜在经济增长率维持下行态势,周期效用对经济的拉动持续下降。从经济增长的长期趋势来看,当前潜在经济增长率仍呈现下行趋势,三季度潜在经济增长率由一季度的6.05%下降到5.91%。2019年,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持续疲弱,周期对经济的拉动效用渐次下降,前三季度的周期拉动分别为0.35、0.24、0.09个百分点。参考上一个基钦周期规律,周期的下行阶段约持续2年左右,从时点上看经济有望于2020年上半年出现积极变化,同时考虑到政府宏观政策的逆周期调节效用,2020年经济下行压力有望较2019年有所减弱。从经济增长“三驾马车”的角度整体来看,2020年预计投资增速将进一步下滑、消费小幅回升、净出口贡献有所下降。虽然消费小幅回升,但仍不能完全对冲投资和净出口下降带来的负面影响,经济将继续承压,但压力将较2019年减弱,预计2020年GDP增速在6.0%左右。(二)CPI仍有上行空间猪肉价格飙升带动CPI快速上涨,未来仍有上涨空间。自2019年初起,受猪肉价格飙升影响,CPI同比增速出现持续上涨。11月CPI同比增长4.5%,为2012年以来最高值。从数据看,11月猪肉价格同比上涨110.2%,影响CPI上涨约2.64个百分点,为CPI上涨的主因。未来猪肉价格仍将是影响CPI阶段性走势的主导因素,预计中短期内猪价仍将处于高位甚至将进一步上行,在其推动下,预计2020年一季度CPI仍有上涨空间。PPI延续通缩态势,未来仍将承压。2019年11月PPI延续低迷走势,同比下跌1.4%,1-11月累计同比下跌0.3%。展望2020年,面对国内外需求疲弱,预计PPI仍将较为低迷,难以脱离通缩区间。一方面,国际需求持续承压,难见回暖。现阶段,全球出口贸易额增速由正转负,中美各领域争端长期对峙趋势难改,英国脱欧仍存不确定性。另一方面,国内需求仍受制于经济下行压力,难有较大起色。(三)投资下行压力犹存1.受房地产拖累,未来固定资产投资承压。2019年1-11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为5.2%,较2018年全年下滑0.7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投资增速下滑7个百分点至2.5%;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上升0.7个百分点至10.2%;基建投资增速小幅升上0.2个百分点至4%。展望2020年,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构成要素中,基建投资和制造业投资有望回升,但房地产投资或将下滑,预计2020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承压。2.房地产投资保持较强韧性,但未来走势不乐观。2019年1-11月房地产投资累计同比增速为10.2%,较2018年全年上涨0.7个百分点。7月30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表明决策层已将房地产与稳增长脱钩,房地产调控政策再度大幅放松的可能性相当有限,叠加当前房企土地购置意愿下降和地产融资渠道收紧等因素,预计2020年房地产投资将面临较大下行压力。3.基建投资料温和回升,但上行幅度有限。2019年1-11月份,基建投资(不含电力)同比增长4.0%,较2018年全年略高0.2个百分点。基建投资一直是我国经济下行阶段稳增长的重要抓手,但受减税降费举措以及对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监管强化的影响,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增长较为低迷,本轮基建投资增长一直低于市场预期。展望2020年,在逆周期调控政策发力加码情况下,叠加地方专项债提前发行的催化,预计基建投资有望回升。但考虑到严控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严禁无序举债搞建设的刚性约束,叠加基建非标融资依然受限与基建重点项目的储备较为有限,预计基建投资未来上行幅度有限。4.制造业投资持续低迷,未来或呈现震荡回升态势。2019年1-11月制造业投资累计同比增长2.5%,较2018年同期大幅下降7个百分点。预计2020年制造业投资将呈现震荡回升态势。积极因素方面,一是政府高度重视作为制造业企业主体的民营、中小企业的融资困难,相关纾困政策陆续出台,民营、中小企业的融资难、融资贵或将有所改善;二是减税降费降低制造业企业成本,激发企业发展动力;三是2019年7月30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提出“稳定制造业投资”,相关政策和举措正陆续落地,有利于对制造业投资形成政策支持。负面因素方面,一是全球经济增长乏力和中美贸易摩擦反复对出口形成负面冲击;二是现阶段工业企业利润低迷显著压制制造业投资;三是当前朱格拉周期处于下行阶段,制造业投资上行动能较弱。(四)消费有望温和改善2019年1-11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名义增长8%,较2018年下滑1个百分点,主要受汽车销售大幅下滑拖累。2020年随着各城市落实放松汽车限购以及二手车市场推广加快流转,汽车消费持续下滑态势可望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此外,政府也采取了一系列举措提振消费。但受限于居民杠杆率快速攀升以及居民收入增速低位徘徊,预计2020年消费将温和改善,但难以大幅反弹。(五)贸易顺差规模或将收缩以美元计,2019年1-11月份,进出口总额同比下降2.3%,其中出口和进口分别下降0.3%和4.6%,比2018年全年分别下降10.2和20.3个百分点。中美贸易摩擦多次升级对两国之间的贸易造成了较大冲击。1-11月中国对美出口额同比下降12.5%,拖累我国出口增速下降2.4个百分点。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国际需求较为疲弱也限制了我国出口。进口低迷的主因在于内需疲弱。展望2020年,在全球经济放缓、中美贸易摩擦时有反复、出口高基数等因素压制下,出口难言乐观。而考虑到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有望持续加码,叠加大力度减税政策、消费刺激政策、基建托底将促进内需有所回升等,进口增长面临的压力会有所减小。同时,扩大进口行动持续推进,配合对外开放步伐加快,预计未来进口将出现回升。整体看,预计2020年出口较不乐观,进口有望改善,贸易顺差规模将收缩,净出口对经济的拉动效用将小于2019年。

罗格河

宏观经济研究院所长:引领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

来源:经济日报原标题:引领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访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所长高国力《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的出台,为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带来了新机遇。长三角三省一市合作有着深厚的历史,在一体化发展方面作出了不懈探索。党的十八大以来,长三角合作发展步伐明显加快。如何看待新时代一体化的新特点?就此,经济日报记者采访了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所长高国力。《纲要》明确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战略定位。高国力认为,这一定位非常契合长三角的发展水平和未来趋势,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具体体现。“现在所说的一体化,与原来已有的一体化,不是割裂的,而是连续的,是在原来一体化探索的基础上,结合新时代条件作出的更有战略性和前瞻性安排。”高国力说,一个最大不同在于空间尺度上的安排。《纲要》将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全域作为规划范围,为长三角一体化提供了更大的腾挪空间和腹地,便于长三角通过安徽密切对接中部崛起战略,紧密衔接长江经济带中上游发展,更好服务国家大局。《纲要》提出,建设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和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新片区。高国力认为,这是推进长三角一体化两个实实在在的重要抓手。高国力说:“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体现出长三角不仅追求经济一体化,而且非常重视生态绿色一体化。”高国力表示,建设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新片区,将为我国主动参与和引领经济全球化进程提供战略支撑,尤其是“投资自由、贸易自由、资金自由、运输自由、人员从业自由”的提出,彰显了新时代我国坚持全方位对外开放的鲜明态度和魄力。《纲要》还对长三角地区都市圈发展作出了新部署。高国力认为,推进都市圈一体化发展,可以从“三个圈”来进一步落实:一是通勤圈,以一小时左右通勤距离作为加快都市圈建设的抓手;二是轨道圈,加快建设现代轨道交通运输体系;三是优质生活圈,打造优质生活空间。在规划期限上,《纲要》提出规划期到2025年,展望到2035年。对此,高国力表示,2025年是“十四五”行将结束的时间节点,也将是我国开启全面现代化建设的第一个五年。明确这一节点目标,有利于检验一体化发展成果。在高国力看来,“实质性进展”应该体现在3个方面。首先是打破或明或暗的壁垒,真正探索出资源要素有序自由流动,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其次是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缩小安徽和其他两省一市在基本公共服务方面的差距。此外,还要真正促进由行政区经济逐步转化为经济区经济,产业集群布局等经济行为,淡化或打破行政区烙印,形成内在有机的经济关联。

失精

社科院全球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张斌:四季度保6压力不大

来源:时代周报作者:谢江珊[摘要] 物价水平偏低,经济运行低于潜在增速,问题出在需求方,扩大需求才能解决问题。扩大需求就需要增加信贷。信贷不增长,购买力上不去,扩大需求就是一句空话。四季度中国GDP增速会破6吗?据国家统计局在10月18日发布的数据,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69779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2%。分季度看,一季度增长6.4%,二季度增长6.2%,三季度增长6.0%,增速略有放缓,处于6%―6.5%的年度预期目标区间内。第三季度中国经济增速下滑至底线6%,引发外界担忧:第四季度GDP增速是否面临“破6”之虞?“今年三季度GDP同比增速降至新低6%,接下来的四季度,因为去年基期较低,GDP同比增速大概率不会破6,全年GDP增速更不会破6。”中国社科院全球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高级研究员张斌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专访时表示。(Q:时代周报 A:张斌)6%低于潜在增速Q:作为长期跟踪和研究宏观经济的专家,你如何研判当前中国经济形势?A:四季度GDP增速大概率不会破6。考验是明年怎么办,会不会破6?经济增长不是越快越好,GDP增速不是6%比5%就好。判断合意经济增速的依据在于通胀水平:在2%―3%的通胀水平上,经济景气程度、企业盈利、劳动力市场均不冷不热,对应的GDP增速最贴近潜在经济增速。现在世界各国货币当局都把2%―3%的通胀作为唯一或者最重要的货币政策目标,这个目标中同时蕴含与这一通胀水平相一致的潜在经济增速。通胀指标选取的是涵盖普遍商品和服务价格变化方向的价格指数,而不是被个别商品和服务剧烈波动主导的价格指数,货币当局经常使用剔除了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三季度CPI同比增速3%。除了猪肉和其他肉类蛋白价格上涨,其他商品价格增速都在持续下跌,核心CPI自2018年中期以来持续下跌,一直低于2%,目前为1.5%。再加上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工业部门在经济活动中占比较大,PPI更值得关注。三季度PPI与核心CPI走势高度一致,也是持续下行走势,目前为-1.2%。再看看其他辅助指标,制造业PMI持续低于荣枯线,制造业和非制造业PMI当中的就业分项指数都是近10年来的低位,非耐用消费品大幅下行等。这些指标放在一起,结论很清晰:三季度6%的GDP增速低于潜在增速。明年初如果再破6,与潜在经济增速距离更大、福利损失更大。需要采取积极措施,保持经济稳在6%以上。Q:如何从内外两个不同维度分析我国经济面临的较大下行压力?A:目前内外需都处于疲弱状态。外部环境上,2018年三四月份至今,全球经济环境都处于下行通道,不利于外需。目前还在探底过程中,虽然已处较低位置,但还是在往下走,没有到底。出口跟外部环境关系紧密,全球主要经济体经济景气度呈下降态势,贸易出口也都在下降。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中国出口很难有太大起色。内部环境上,主要还是需求不足,这是2012年以来中国经济经常面临的问题。整个经济要冷很容易,要热却很难。经济容易偏冷与结构转型有关系。大家的支出意愿较弱,尤其是投资意愿不强。投资支出弱,最直观原因是企业资产负债表情况不是太好,未来预期不是特别明确。需要逆周期政策发力,把总需求尽量稳住。三季度广义信贷和广义政府支出增速都在下降,市场内发动力比较弱。政府支出虽然起托底作用,但边际的支持力度也较弱,整个经济内需不足。五大政策力保稳增长Q:在你看来,第四季度稳增长政策将如何发力?A:物价水平偏低,经济运行低于潜在增速,问题出在需求方,扩大需求才能解决问题。扩大需求就需要增加信贷。信贷不增长,购买力上不去,扩大需求就是一句空话。目前制约信贷增长的主因不是金融机构不愿贷款,而是企业资产负债表孱弱,预期不明朗,信贷需求不足。欲激发企业信贷需求,主要依靠以下几个手段:一是及时调整利率。不能因为猪肉价格上涨带动CPI上涨而绑架货币政策。非洲猪瘟带来的肉类价格大幅上涨,已经让居民部门要为此多负担接近万亿元的生活成本支出,如果逆周期政策不到位,居民部门的收入增长还要承担新的损失。及时调整利率是世界各国应对需求不足的头号政策工具,在中国也不能缺位。二是对房地产企业和住房抵押贷款政策的正常化。遏制房价上涨的长久之计是大幅提高住宅用地供给和改善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和服务,不能靠抑制需求。过去的经验告诉我们,今天被压下去的需求以后还会更猛烈地反弹。退一步说,即便是抑制需求,选取的时点也应该是房地产销售和价格的上升通道,而不是当前房地产销售和价格的下行通道。房地产信贷在当前社会融资总额增量当中占三成比例,经济下行期打压房地产相关信贷,不仅造成房地产行业压力巨大,全社会信贷也会再下台阶,全社会购买力跟着下台阶。三是确保广义政府债务和基建投资的合理增长,发挥好其熨平经济波动的缓冲器作用。专项债扩容对地方政府融资和基建有一定帮助,但规模上还远远不够。专项债需要扩容,但还不足以满足没有现金流支持的公益类基建投资需求。一般预算则需要根据现实发展需要,增加对没有现金流支持的公益类基建资金的安排。四是帮助流动人口在城市落户安家的相关政策安排。巨大的流动人口背后,隐藏着巨大的没有被释放的消费潜力。与高收入国家相比,中国的人均家电、汽车等工业品消费过早地进入了饱和期。如果能让更多流动人口在工作地城市安家落户,对增加消费有巨大潜力。五是坚持当前汇率改革方向,发挥好汇率浮动对宏观经济的自动稳定器作用。Q:自8月中旬央行对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改革以来,市场降息预期此起彼伏。四季度是否有降息或降准可能?A:降准有时候是中性的,算不上刺激政策。降息是一个比较明确的政策宽松信号。现在监管层一直比较谨慎,不愿意给市场留下货币政策宽松的印象,担心被说大水漫灌。尽管现在经济其实需要货币政策宽松支持,但四季度同比数不会太差,四季度未必会马上改口径,将政策往宽松上定调,最起码不会那么明确地去说。当然也有可能通过降低MLF利率方式引导LPR下降,但不一定发生在四季度,也可能到明年初。金融改革破旧待立新Q:正在进行的金融改革将对宏观经济带来什么影响?金融去杠杆会否拖累经济进一步下行?A:金融业治理整顿一些高风险机构和行业,我认为是有必要的。因为原来确实有很多风险过高、对投资者保护不利的业务和机构。破旧是正确的,现在的主要问题在于立新不够,新的金融工具、产品包括金融机构在立新方面进展较慢。金融领域去杠杆、降低金融风险是一方面,但要把短板补齐。破旧但没有立新,对经济肯定有影响,资金短期的需求肯定会受到一些负面冲击。具体而言,金融立新需要满足经济转型及发展需要。首先,对居民而言养老保险金融服务还很不够。现在老百姓手里的钱多了,每个家庭的金融资产平均大概有30万元,不可能都放在银行存款理财,其中一些人愿意承担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也希望长期投资,特别是养老有保障。国外家庭金融资产分布,基本上是银行存款占1/3,证券类资产占1/3,养老保险占1/3,我国目前在这方面的局限很大,养老只占10%。个人养老金账户一直是一个很大的短板,实际上这块需求很强。养老金作为长期的权益类产品,除了股市,还有不动产信托基金。不动产信托基金的想法已经提出很久,但阻力很大,一直推不出来。个人养老金账户的设立,需要一些相关政策的支持,包括中长期金融投资工具的配套。其次,对企业而言,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很难完全依靠银行贷款,产业转型的企业跟银行贷款对接不到一块,更多需要一些权益类的融资或愿意从事高风险的融资,证券市场发展做得还不够。最后,对政府而言,国债、普通债这些工具用得太少。实际上很少有国家做公益和准公益的项目,去找商业银行机构借那么贵的钱。总而言之,在金融领域,不管是对政府、居民还是企业,很多金融服务都不到位。当然已经都在改,但做得还是不够,新的工具、产品和机构应该加快发展,这样才能对接我国实体经济发展的需要,对经济形成支持而不是遏制。四季度基建增速将增长Q:基建投资和消费是今年我国稳增长的两大支柱。权威数据显示,今年发改委批复的基建项目投资规模较2018年同期大幅增长,要在四季度实现稳增长,是否依然必须依靠大规模基建?A:什么叫大规模?怎样的基建增速算合理?过去很多的基建增速都是20%多,去年直接降到个位数。我的理解是,基建增速下降是自然趋势,但降到什么程度是合适的水平?要根据发展的需要而定。就目前情况而言,内需不足,整个市场动力较弱,基建在稳定总需求方面就要发挥作用。另外,从中长期看,基建有很多短板待补,增速太低也不好。在日本、韩国,城市化率达到70%以前,基建增速要高于名义GDP增速,我国现在低于这个数。当然不是说中国基建增速一定要到8%―10%,毕竟每个国家情况不一样,但在现阶段,基建增速再往上抬升一点是有必要的。总量上需要保持一定的速度,结构设计上还要再优化,同时需要把基建的区域分布和项目设计做得更合理一些,更好地服务解决经济发展的短板。三季度基建投资增速上升至5%,四季度基建增速肯定还会增长,尤其是同比增速会往上走,中长期贷款往上冒一些。用专项债做资本金的,还可以做一些配套资金,具体数据需要进一步测算。Q:如果四季度要维持6%以上的经济增长,投资必然要继续扮演关键角色,但金融去杠杆又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地方政府融资,影响基建投入。如何解决这一矛盾?A:首先,我认为四季度保6的压力不大,前面已详细说过。不过,既需要保持一个合理的投资增速,资金配套又跟不上,这一矛盾确实长期存在。关键要看什么类型的项目,公益跟准公益的项目最好从一般预算出,政府预算内直接拿钱,而不是通过发专项债。但现在因为3%的预算不能破,预算内的资金支持不到位,公益跟准公益项目的投资缺口摆在那,就只能依靠专项债了。专项债的盘子,其实也接不住基建规模了。所以现在出现另一种方式,将专项债券作为符合条件的重大项目资本金,再从商业金融机构里拿钱,这可能不是最理想的方式,但做总比什么都不做要好。

丝衣

山东省宏观经济研究院调研组赴德州市齐河县开展调研活动

企业复工复产情况如何?面临怎样的困难?对营商环境有怎样的诉求?政府相关部门放管服改革深化落实情况如何?带着一系列的问题,山东省宏观经济研究院结合自身职责、研究特色以及参加“四进”攻坚工作实际经验,领题调研。3月3日,山东省宏观经济研究院调研组由省宏观经济研究院副研究员、省高层次人才促进会科技副职专委会会长孙明霞同志带队,奔赴德州市齐河县,走进企业厂房车间,实地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状况以及未来的发展规划。山东江河纸业有限责任公司工作人员为调研组一行介绍企业产品永锋集团工作人员为调研组介绍企业情况调研组一行参观奇瑞新能源齐河分公司总装车间山东百多安生物医学科技园工作人员为调研组介绍企业最新产品调研组一行在齐河前沿生物药业有限公司高端多肽生物药产业基地项目施工现场了解情况调研组一行先后到金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山东江河纸业有限责任公司、永锋集团、奇瑞新能源齐河分公司、百多安生物医学科技园、齐河前沿生物药业有限公司高端多肽生物药产业基地项目施工现场等实地调研,并召开座谈会。座谈会现场在座谈交流会上,调研组与现场相关部门及企业各抒己见,就当前面临的困难进行了激烈的讨论,调研组成员张鹏同志、冀刚同志针对提出的一系列问题进行了认真记录并解答。山东发展网·齐鲁周刊记者从现场获悉,为缓解新冠疫情带来的短期冲击,进一步保护和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的活力,齐河县当地政府和企业进行积极沟通,相继采取了一系列“行之合规、行之高效”的创新举措和探索,产生了积极影响。实践证明,想要破除发展障碍就要多方听取意见。充分吸纳各方诉求后出台的一系列涉企政策,更接地气、更易执行、更富实效。一直以来,调研组都坚持把情况搞透、把举措搞实作为工作重点,引导企业加快优化升级,激发内生发展动力,并将形成高质量的调研专报信息,为省委、省政府决策提供重要参考。文字:来明编辑:王欣芳版式:原文若初审:秦梦琪;复审:王欣芳;终审:袁超

两个我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申兵:世界级城市群发展有五大趋势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申兵 图片来源:成都市经济发展研究院提供据麦肯锡预测,到2025年,全球600强城市将贡献全球GDP的60%。在最新城市竞争格局下,世界级城市群对全球资源的支配和控制能力正在不断加强,全球价值链高端要素也在不断向世界级城市群聚集。区域综合实力的竞争,正越来越体现在城市群能级的竞争上。12月25日,“成都经济发展研讨会2019——世界级城市群建设路径与成渝城市群双核联动发展”在成都召开。研讨会上,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申兵围绕世界级城市群发展趋势及成都中心性提升主题,进行了主旨报告。申兵认为,当前世界级城市群发展五大新趋势包括:更加注重构建全球创新网络、产业链和价值链体系,更加注重提升实体经济实力,更加注重营造绿色、韧性、包容的环境,更加注重加强治理,更加注重政策引导和支持。竞争焦点从“份额”转向“层级”城市群实力是国家经济社会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也是参与全球竞争的主要载体。在申兵看来,如果把城市群形容为“金字塔”,那么世界级城市群正是最有影响力、控制力,也最有服务支撑能力的“金字塔”塔尖。而在城市群实力体现中,核心城市在全球城市体系中的层级、位势或能量,基本决定了这个城市群在全球的位势。“所以,核心城市对一种经济要素的控制能力,还有决策中枢的作用,直接影响城市群的位势或者城市群作用的发挥。”申兵分析。随着经济全球化进入新阶段,城市群发展过程中开始更加注重构建全球创新网络和产业链、价值链体系。“只有站在价值链最高端,才能说是一个世界级城市群。”申兵认为,当前,城市群经济发展的竞争焦点,已经由全球价值链的份额竞争转向全球价值链的层级竞争,这就需要发展科技创新和知识经济,占据高端产业和价值链附加值的环节,努力保持对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的掌控能力。从全球城市群发展态势来看,不管是东京湾区、纽约湾区,还是旧金山湾区,不仅是金融中心、工业中心、创新中心的承载地,还拥有完善的产学研创新体系、宜居宜业的环境及包容失败的创新文化。据申兵分析,当前全球分工体系正在调整之中。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到现在,在全球分工体系下,欧美提供技术和创新活动,俄罗斯、中亚、中东提供能源,而中国是强大的制造业基地。未来,“中国开始往技术提供者转移,能源供应者还是原来的俄罗斯、中东和中亚地区,有些制造业开始向东南亚转移”。强调均衡与绿色让申兵印象深刻的是,近年来,许多欧美地区对于城市群发展的研讨,都回归到实体经济和制造业发展上。这样做的理由是,越来越多的城市群力求在研发、专利、技术、工艺、品牌等关键环节上,保持和重获制造业全球领先地位。“还有就是要增强经济多样性,扩大不同群体就业机会,让整个经济社会均衡发展。”申兵解释。例如,著名的美国“波士华”城市群,正是通过产业结构转型,围绕知识经济产业实现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成功应对了近五十年来美国去工业化进程和区域关系演变所带来的区域发展挑战。依托当地丰富的教育资源和高端人力资源,“波士华”实现向高科技制造业成功转型。伴随着电子和科技研发类公司在波士顿及其周边聚集,沿128号公路形成与“硅谷”齐名的高科技聚集地。这也让波士顿成为生物科技、精密仪器、计算机、软件和通讯设备等产业重要集聚地,带动城市群向高端产业升级。在经济发展同时,世界级城市群的“进击之路”同样伴随着环境污染与生态问题。“东京、纽约、伦敦、巴黎,这两年做的发展愿景、规划,共同的词都是绿色。随着我们国家的城市群更加成熟,这方面的任务可能就会更重。”申兵说,“作为一个世界级城市群,抗打击能力要非常强,要迅速在自然灾害和社会问题的危机中恢复过来,这一点对世界级城市群非常重要。”注重治理与政策引导此外,申兵谈到,当前世界级城市群的发展趋势,更加注重治理与政策的引导支持。而从结构来看,城市群往往是由不同行政主体组成,这就意味着城市群内部的协调需求非常强烈。解决协调问题的通常手段,包括制定愿景和规划、设立跨行政区机构组织,协调重要基础设施建设,以及鼓励不同利益主体广泛参与城市管理或治理。其中,在不同时期根据不同主题来制定相应规划,是一直以来各大城市群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比如,1929年,为疏解中心城市压力过大问题,纽约制定了一次规划。”申兵举例,到上世纪60年代,为解决空心化问题,纽约再次做了一系列规划,而1996年的规划主要针对宜居性、社区、管理问题,而纽约2017年版规划则是为了应对气候变化、环境、社会不公平等问题。这种方式同样被应用于日本首都圈发展。通过自上而下制定规划,日本首都圈解决了疏解中心城市、多核发展、基础设施更新、应对环境变化等不同时期所面临的相应发展课题。“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一直到2016年做了七次规划,每次规划一个主题,负责国土规划部门的中央机构和首都圈一起来做。” 申兵进一步谈到,在东京湾,通过协调发展,不同港口也确定了自身功能和主要任务。“哪些港口应该主要走集装箱、哪些走冷链,这样保证整个基础设施建设和职能比较协调。”此外,关于中心城市建设,申兵也提醒,欧美都是在工业化发展时期形成的世界级城市群。“现在中国已快进入工业发展中后期,再谈中心城市发展,可能就跟以前的机理和动力不一样。”每日经济新闻

检察官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长租房有较大增长空间

来源:中新经纬中新经纬客户端2月26日电 近几年,伴随坚持“房住不炒”定位,坚持租购并举、因城施策等政策指引,我国传统“重售轻租”的市场格局正在发生变化,大力发展长租房市场、完善长租房政策,成为构建租购并举的新型住房消费格局、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的重要支撑。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投资研究所任荣荣指出,“长期以来我国住房租赁市场特别是长租房发展滞后一直是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短板。建立以长租房为引领的多样化住房租赁供给体系,打造高质量租住生活形态,是解决大城市住房突出问题、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关键。”任荣荣进一步强调,长租房是构建租购并举住房消费格局的重要抓手,长租房市场未来具有较大的增长空间和较强的经济带动性。长租房对住房租赁市场的发展具有示范带动作用十九大报告指出,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在政策端为我国住房市场发展指明前进方向与任务目标的同时,也意味着作为住房租赁市场重要补充的长租行业,其未来前景将对住房租赁市场整体发展格局产生极其重要及深远的影响。“从国际经验来看,长租房的兴起与发展对整个住房租赁市场发挥着稳定器作用。”任荣荣以美国和日本为例进行进一步说明,她表示,根据美国租赁金融调查(RHFS2015)的数据,2015年美国的租赁住房中,有46.7%的租赁房源是由物业管理经理以及物业管理公司管理的。而在日本,由于人口老龄化程度高且房主持有房源较多,个人持有的房源中约65.2%由业主完全托管给管理机构运营。任荣荣指出,以专业化机构运营的长租房更便于政府管理和监督,其规范经营也会给个体出租人以示范作用,带动整体市场的规范化。长租房是我国未来租赁住房供给体系中增长潜力最大的部分国家统计局和国家人口计生委相关数据显示,2019年末全国流动人口总规模为2.36亿人,流动人口中在流入地租房比例约为74.4%,由此推算,仅流动人口的租房需求就高达1.76亿人,租赁市值过万亿元。其中,相比于私人出租,长租房则是我国住房租赁供给体系中的短板。根据贝壳研究院对全国十个重点城市租赁住房供给结构的调查统计,个人普通租赁住房占64%,城中村租赁住房占27%,机构化租赁住房占比不足10%,远低于美国和日本50%左右的水平。综合我国整体住房租赁市场需求巨大以及各大租赁模式的优劣势、占比情况来看,任荣荣分析认为,“长租房是我国未来租赁住房供给体系中增长潜力最大的部分。”值得注意的是,长租房市场前景之所以被业界专家广泛看好,也与多年来住房消费市场需求升级以及消费观念转变有关。一方面,长租房已然成为满足新生代租赁群体租住品质需求的有效途径,有效解决我国住房租赁市场尤其是大城市住房租赁市场长期以来所存在的租赁房源质量与租住品质要求不匹配难题。据贝壳找房的租客调研数据显示,主流城市住房市场中占比最高的租客年龄段是“85后”及“90后”。“伴随着消费升级、互联网浪潮成长起来的新生代租客,对租住房屋的品质、服务、体验等提出更高要求。”任荣荣认为长租房恰恰有效满足了城市租住需求升级,“专业化的长租房运营机构通过对房源进行标准化装修改造,提供专业的保洁、维修、搬家等租后服务,让广大租客不仅实现‘住有所居’,更是实现‘品质居住’。”另一方面,当下的年轻人相比其父母一代,对租房的态度变得更为包容和开放,租房群体与生活理念的转变也加大了市场对长租房的需求。相关调研数据显示,大城市租住群体中约半数接受租房结婚,超4成愿意为智能生活多付房租。同时,在热点一、二线城市高房价和严格限购政策下,租房期限延长正成为更多年轻人的选择,城市租房群体中1/4已经租房5年以上,超过6成已经租房3年以上。这反映出了伴随租住意愿和租住品质要求的不断提升,“长租”正在获得越来越多城市年轻人的青睐。任荣荣分析认为,在我国当前住房供给总量充裕的背景下,住房租赁市场的发展需要在盘活存量房屋资源上发力,不仅实现租赁供需“量”上的匹配,而且实现供需“质”上的匹配,这对具备专业化运营能力优势的长租机构提出客观要求。长租房行业将成为我国新发展格局下的经济增长点一直以来,长租房行业在以多元化、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增加住房供给、提升租住生活体验的同时,也创造了越来越多的经济社会效益,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带动产业升级,以技术优势助力政府工作开展。“长租房机构运营的住房租赁是集上下游供应产业链于一身的综合性行业,涉及装修、家电、家具、家居、保洁、维修、搬家等服务,能够调动多个供应链资源,推动住房租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效扩大内需,成为我国新发展格局下的经济增长点。”任荣荣以自如公司为例进行说明,目前自如有5500名保洁服务人员,2500名维修服务人员,相关配套服务的年采购额已超过百亿,由此推测长租行业每年可直接和间接地拉动经济增长。同时,自如APP的用户下载量已突破1亿,产生了广泛的市场影响力。此外,长租房机构通过建立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平台,有助于政府进行更加智能化的市场监管和城市治理。任荣荣提到,在本次疫情防控中,头部长租房机构参与社区管理、向医护人员提供免费住宿、推出“0接触”服务模式,并建立一整套防疫体系,成为抗击疫情的重要抓手。(中新经纬APP)

你与我

新财富最佳策略研究分析师、最佳宏观经济分析师出炉

12月15日,第十八届新财富最佳策略研究分析师出炉,第一名为海通证券荀玉根等,第二名为广发证券戴康等,第三名为兴业证券。最佳宏观经济分析师:第一名为广发证券郭磊等,第二名为兴业证券王涵等,第三名为海通证券姜超等。(文章来源:e公司)

蝶之恋

人事司到宏观经济研究院投资研究所开展调研

为深入了解委属单位相关工作情况及实际需求,提高干部人事工作质量,6月4日,按照工作统一安排,人事司到宏观经济研究院投资研究所对该所的干部队伍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与投资研究所领导班子和中层干部进行了谈话调研,并对投资研究所提出的相关意见建议进行了交流讨论。人事司负责同志和委属单位干部处相关同志参加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