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曾经14岁上北大的神童,如今成哈理工最红老师,衣着寒酸吃饭舔盘毕摩纪

曾经14岁上北大的神童,如今成哈理工最红老师,衣着寒酸吃饭舔盘

托考研红人张雪峰的“福”,有几年哈理工曾占据考研的热门榜单,居高不下。甚至还有人说,是张雪峰助哈理工又红了一把。其实,大家倒也不必如此上纲上线。毕竟哈理工的真材实料大家有目共睹,你或吹、或黑,哈理工的底蕴就在那里,不动不移。当然了,哈理工之所以会有如此成就,跟它浓厚的师资力量是有分不开的关系的。比如哈理工的最红老师王晓琮,这个吃饭舔盘、穿着土气的高材生老师,他本可以靠才华吃饭,却偏偏凭借一副好心肠出圈儿了。学霸王晓琮:14岁上北大1978年,刚恢复高考的第二年,黑龙江就爆出了个大消息:14岁少年考上了北京大学少年班!虽然那时候很多人都不太清楚这少年班到底是个啥样的存在,但是这并不影响人们对于一个14岁少年的崇拜,毕竟那可是北大呀!北大的求学之路,对于王晓琮来说没啥太过于新奇的。因为,对于一个自小就很有天赋又热爱学习的孩子来说,去北大也不过是换个地方学习罢了。后来从北大毕业以后,王晓琮又上了浙大的研究生。不要问为啥去浙大了,问就是学霸读腻想换地方了。再后来,王晓琮老师就成了哈理工的一名老师。如果单从形象上来说的话,王晓综老师好像看上去就不是个好老师:穿着打扮可以说是有些邋遢,平时上课也不是很讲究,有时候甚至嘴上挂着饭就去教室了。然而,凡是上过王老师课的学生却都表示,王晓琮老师堪称教师典范。当然,教师典范的定义应该是两方面:专业知识过人、道德品质高尚。而从王晓琮老师的从教资历来看,他的确是不负盛名。那么,王晓琮老师的专业素有多过人呢?自2002年带领学生参加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以来,王晓琮和他的团队那就是拿奖拿到手软。况且作为一个理科生,王晓琮老师的英语居然也是溜到起飞。据说当时外出交流因为英语太好,王晓琮还被人怀疑是要移民,所以阴差阳错给交换到法国去了。当然,抛开这些得奖竞赛不说,王晓琮老师平日里的授课也很受人欢迎,喜欢上他课的学生不知有几何。而除了学业上的优秀以外,王晓琮老师的道德素养也很令人敬佩。由于种种原因,王晓琮老师并没有结婚,作为一个单身汉的王老师,生活上的开销可谓是小到令人惊讶。平日里不说穿名牌贵衣服就算了,就连吃喝上,王晓琮也并不是很注重。一个优秀讲师,工资也是很客观。那么,王晓琮省下来的钱都去哪儿了呢?一大部分都被他拿来资助贫困学生了。也正是因为王晓琮这种不拘小节和奉献精神,从而使得他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格外光辉。王晓琮老师走红的背后,有很多东西值得深思王晓琮老师的走红,有些情理之中、却又有些意料之外。不可否认,王晓琮老师绝对是个尽职尽责的好老师。但是,为何国内那么多的好老师,单单就王晓琮突然火成这样呢?在这背后,其实反映出了很多问题。两年前,有人在网上写了一篇关于王晓琮的文章,说他是吃饭舔盘子的“锅炉工”,还是14岁就上北大的“扫地僧”,结果把王晓琮给带红了。不少人秉持着看热闹的心思去查了查,发现这王晓琮老师的确是红的表里如一,再加上王晓琮老师带过的学生的肯定,他的“扫地僧”的人设那是保住了。也正是因为王晓琮的表里如一,反倒是对比出了很多大学老师人设崩塌的现象。古人云: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而对比现在的大学教师队伍,有些老师人设却不是这样。网上经常会爆出:某某某大学的导师,让学生去家里当小工,做饭扫地干家务,一条龙服务等等。虽说我认为尊重老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是帮老师做这些事情,好像并不在学生的义务之内吧?而且,老师自己家的事,应该也不是“作业内容”吧?要说帮老师擦擦桌子、打个水啥的都是正常的,那么去老师家里干活就有些不合适了吧?我有个朋友读博的时候,就经常被导师喊到家里清洗窗帘,一面墙的落地窗,窗帘都被那几个博士生给承包了。每次他都会吐槽说:以前在家里都没干过这种事儿,现在去别人家里干活不说,还得赔笑脸,实在是让人觉得哭笑不得。而最让人无语的是,除却这类低级的使唤以外,有些老师的作为,就让人想报警了,如导师喊女学生去吃酒席或者是导师占女学生便宜等,这种类似的报道在网上一查一大把!有不少的学生就是因为这份“作业”做得不到位,所以遭到老师的嫌弃,从而影响毕业。对比这样的大学老师,王晓琮老师简直就是一股清流。所以他的出现,让人们再次感慨到:好老师还是有的呀,社会上还是好老师多!结语品质低下的老师毕竟是少数,绝大多数的老师也都是奔着教书育人的目的去当老师的。而类似王晓琮这样尽职尽责的老师,那更是多到令人数不清。虽然有些老师可能做不到像他这么无私奉献,但是他们和王晓琮那种教育祖国下一代的心情却都是一样的。他们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无闻的奋斗几十年,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学子。当然,社会上也的确是有一些品德恶劣的老师,也正是因为这一些老鼠屎,就坏了一大锅汤。而我们能做的就是:揭发这些品德恶劣的老师的丑陋面目,让他们在阳光的照耀下自行消失。对于王晓琮这样的好老师,我们也要发自肺腑地去尊敬、去学习。

任曰

14岁上北大,吃饭还要舔盘子的哈理工扫地僧,现在过得怎么样?

14岁上北大,现在吃饭还要舔盘子?有一位哈理工“锅炉大爷”被称为神级扫地僧!小隐隐于野,大隐隐于市,所以我们常说高手在民间。芸芸众生中,有这样一位被“封神”的大爷,他就是哈尔滨理工大学的王晓琮。他一年四季衣服就穿那几件,冬天标配黄胶鞋,夏天标配拖鞋,身形消瘦,严重驼背,加络腮胡,这幅打扮妥妥的锅炉工人啊。而在哈理工,这位“锅炉大爷”却是真正受人敬仰的教师。他有着独特的人格魅力。14岁就考上了北大的少年班,18岁毕业于北大考上浙江大学的研究生,现在在哈理工教学,也是一名全国数学建模竞赛评委。因为兴趣,所以热爱,在校四年就把纯外文的数学资料研究得清清楚楚;所以他现在也在教学生英文写作,指导参加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学生的英文论文。后来有去法国深造的机会但又不懂法语,所以就把法语词典给背下来了。这样“开挂”了的学霸模式,无疑是令人震惊的,但却不是他被人称神的原因。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王晓琮本人并不在意自己的外在形象,这从他朴素又单一的穿着就能窥探一二。他对自己的伙食要求也不高,早上一碗清粥一碟榨菜几个素包,正餐也只是多加蔬菜的米饭,还多次被同学们看见老师舔盘子的现场!装书本用的是普普通通的透明塑料袋,平时上课没有黑板擦就直接就着帽子擦黑板;考试一律没有平时分,直接期末一考定终生,即使学生59分也不会想着捞一把打到及格分,该是多少就是多少。坚持自己的原则,绝不惯着学生踩点过。也有人疑惑这样一位大学老师怎会“混”成这样子?衣食都不怎么样,其实他同时也在默默的资助贫困学生或者捐款给贫困孩子。平平淡淡才是真,现在的王晓琮住着教职工宿舍,吃着食堂,每天与自己喜欢的数学打交道。却总会在上课的时候让人频频发出感叹,因为老师他口里出真章!无论是复杂的高数公式,概率论,还是微积分与线性代数,他都能嚼叭嚼叭给口算出来!别人公式都还没想好,架势都还没摆完呢,他就已经出结果了。在带队参加建模竞赛的时候,同时也要指导100多份英文论文,花自己的时间给学生们指导修改,直到多次反复得出满意结果为止,他带队的队伍也多次获得国际一等奖。果然,只有这样认真负责,学识渊博,兢兢业业的老师能做出这样的成绩;才会令众多被高数困扰的学子“奉为神明”。在哈理工的官网介绍中,王晓琮的简介也是非常简洁,利落,没有五花八门的东西;他自己也表示“只求尽能力把事业做好,活得简单、随心与自由,并保持本真”。这位可爱的大爷就是这样一点一点的让人折服,让人发现到他的可爱之处,让众多哈理工学子称为“男神”,这是真真正正的男神。那为什么他不去那些比哈理工好的学校呢?可能正如白居易所言:“大隐住朝市,小隐入丘樊。丘樊太冷落,朝市太喧嚣。”而哈理工恰好契合这种不多不少,刚刚好的样子。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他那一身极富年代感与辨识度的着装又何尝不是一种美?虽穿着朴素,却心似莲华,行为举止中,无一不是体现出为人师表,尽职尽责的高尚品德。这样的扫地僧又如何不让人称为神级?

惊狂记

哈理工最红讲师王晓琮:14岁上北大,教学40年至今未评职称

千年历史沉淀文化,中国奋起成就少年。科技为主,文化当先的时代,越来越多的天才少年横空出世。速算天才王浩瑜、最强大脑孙亦廷都是大家比较熟悉的知名人物。这些少年年纪偏小却智商超群,立志于为中国的发展进程做贡献。当然这些少年的发展,也在世人的见证下平步青云。凡事总有例外,14岁考上北大的王晓琮是名副其实的天才少年,这样的天才少年却没有和世人所想一般那样的闪亮耀眼,而是在毕业后甘愿成为无名之辈,成为哈理工的一名“扫地僧”,而正是这样的扫地僧却是哈理工最红讲师。再一次采访中我们才慢慢的了解到这样一位天才少年,甘于隐居幕后的真实情况。他的生活也随着报道展现在我们前面,慢慢的了解到这位默默无闻又才华横溢的教师的内心世界。为国贡献的有很多种,他选择在幕后为我们的年轻的一辈传授他毕生的学识。做一位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人民教师,为国源源不断输送人才,不也是一种为国贡献嘛?最不像老师的老师我们对老师的大体印象都是衣冠楚楚和温文儒雅。第一眼看见王晓琮你一定不会认为他是个人民教师,他头发凌乱总是穿着一双破旧拖鞋,微微弯曲的背和一条已穿到褪色的T恤,无论从哪个方面看他都与温文儒雅扯不上任何关系。如果说他是大学讲师,其实从外观上看他更像路边做买卖的大爷。也就是这样一个不修边幅的老大爷,将一个个优秀的学子输送到社会。当然即使王晓琮不像个老师,但他的文化水平是谁也无法否定。他14岁那年以优异的成绩破格被北大录取,随后又到浙江大学就读研究生,毕业后便进入哈理工成为教师行业中的一员。对于王晓琮来说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但对于大多数普通人来说都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也由此可以看出王晓琮的智商和文化水准都在一个常人无法企及的高度上。但是他并没有像其他人一般,成为上市公司的高管或者是国家技术人员。出乎意料的是他在教师的岗位上一干就是40年,这40年间他未曾评过任何职称。而是以一个普通人民教师的身份在默默地为自己的学生付出。王晓琮的学生也说他看起来并无教师的威严,根据学生透露,王晓琮在食堂吃饭的时候,遇到津津有味的菜时,还经常意犹未尽地舔舔盘子。因为王晓琮一向对外观打扮上不上心,他的生命中只有对教学的热爱。不仅如此王晓琮上课从不准备教案,甚至连书本都不带。一根粉笔一副老花镜便是他上课的全部工具,起初学生们都担心这个不修边幅的老师,乱传授知识,经常他在讲台上讲着,学生们就在下面拿着课本一一核对。但王晓琮好像是那教材撰稿人,已经将课本上的知识铭记于心,他所传授的知识和课本毫无出入。学生们这才感叹道:这看似不起眼的人物,竟是位大神。而这一切归功于王晓琮超强的记忆力和对书本的理解。即使不用拿着教案课本也可以将知识点,一条一条地罗列出来。名副其实的大神王晓琮主教大学数学,无论是学生求教数学上的任何问题。他都能列举多种解题方法,思路简单易懂。无论是高等数学还是线性代数他都能一一给你解答,他好似那计算机输入问题后他立刻就能给你答案。当然如果只是在数学上有天赋,我们可以说是老天爷赏饭吃,是个数学奇才。但是被称为大神的王晓琮并不是只有在数学上有天赋,他在语言上的天赋也是超于常人的。有一个有关于王晓琮的传说,说王晓琮曾经想要去美国交流学习,但苦于弄不到签证,只好去了法国,然而他没有接受过法语教育,为了能够听懂更多课,他花了半年把一整本的法语词典背下来了。可见他在学识上面是相当全能,我们会注意到那些被称为奇才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点:技艺超群。他们不仅是理解力会比常人快,在记忆力方面也是非常的优秀。他们做事情都比较持之以恒,专注力和反应能力都是在普通人之上的。王晓琮之所以会成为一名数学讲师是因为他对数学有巨大的兴趣,数学不像语文,万能公式全部适用。数学是需要人去推算和推敲的。在学生时代我们都有着被数学制裁的噩梦,但越难的东西王晓琮就越是感兴趣就越想攻克它。我们遇见难题时是知难而退,而王晓琮遇见难题时是迎风而上。王晓琮在哈理工的名声越来越大,很多学生都会慕名而来听课。更甚有学生会经常在贴吧里询问王晓琮的去向,或是他上课的时间,都想要一睹他的容貌,看看这样一个大神究竟是长了一幅什么模样。而他的名字也一度成为贴吧上的热搜名字,因为他的课通俗易懂,所讲的内容也引人入胜,很多学生慕名而来。所以每次他上课时整个教室挤得满满当当,有站着听的坐在台阶上听的,甚至非本专业的学生都来听他的课。可见他的教学内容和他本人一样是非常有层次的。严师亦友别看王晓琮穿着邋遢,但王晓琮对学习这件事是十分严格。不仅是对自己严格,对学生也更是严格,我们经常会看到有些学生期末考结束后,经常会出现58分、59分这样的情况出现,一分之差就会导致学生重修。很多大学老师为了方便和自己的评分,经常就会在某一处给这个学生把缺少的那一分补上。但王晓琮从不做这样的事,少一分就是少一分,该重修就重修,他绝不会再帮学生补上这一分。王晓琮认为未学到位就应该再重新再好好学习,学习重来都不是为了成绩才去学习。且做人做事均要实事求是,不可因其他的原因而去改变应有的结果,他这也是为了学生负责。而从2002年开始,王晓琮就经常带队出现在各大数学竞赛场上。多次参加了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同时担当学生们的英语写作指导老师。而这些学生在他的指导下,都不负众望取得优异的名次。在这近20年的参赛生涯中,他的学生为他拿下了一百多个数学竞赛的国际一二等奖项,也不仅仅为他争了光,更是为哈尔滨理工大学、为祖国赢得了荣誉。获得如此多奖项,王晓琮有着不可推脱的功劳,但他的为人如他的穿着一般十分低调,不喜记者的参访,很多关于他的报道都是记者从他身边的人了解得来,所以在现在鲜少有人知道他。小结:在他从业的这40年中,他一心只为教育。即使有能力有学识,他也没有往更远的地方踏出去。从教这40年他仍是讲师的身份,而他对此也毫不在意。他在乎的不是这些外在的事物,他在乎的是人的本身。在乎如何能将更多的知识传授给他的学生,他或许没有走向更大的舞台发光发热,但他把他的青春献给了这些祖国的花朵。也正是因为他对学生的爱,哈理工的学生们将他誉为“最红讲师”。

或谓之实

哈工大、哈工程、哈理工傻傻分不清?带你走进这三个学校

在高考志愿填报时,经常有考生因为校名相似而误报学校,像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这三所高校校名极其相似,但是实力却悬殊甚远。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简称哈工大(HIT),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于1920年始建,本部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直属、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国家首批985工程、211工程、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其前身为哈尔滨中俄工业学校。该校入选2011计划、珠峰计划、1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设有研究生院和国家大学科技园,拥有研究生自主划线资格,是一所以理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国家重点大学。学校于1951年被确定为全国学习国外高等教育办学模式的两所样板大学之一,1954年进入国家首批重点建设的6所高校行列(京外唯一一所),是新中国第一所毕业生直接被授予工程师称号、研究生三年制的理工科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简称哈工程,Harbin Engineering University),于1953年始建,坐落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是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直属,并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部、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首批“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其前身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哈军工)。该校入选1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工业和信息化部高校联盟成员,被教育部、总政治部列入“21世纪人才强军计划”,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在东北地区唯一选拔培养后备军官的依托学校。哈尔滨理工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Harb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是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和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国家“973”、“863”项目承担高校,黑龙江省高水平大学和优势特色学科(黑龙江省“双一流”)建设高校,入选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特色重点学科项目、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CDIO工程教育联盟成员单位。全国排名这三所高校中,哈工大最为出名,是中国最好的大学之一,是c9联盟之一;而且哈工大、哈工程都是“国防七子”成员,为新中国国防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爱如初

舔盘子的哈理工教师,竟是14岁考上北大的神童,现状令人心酸

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苏霍姆林斯基哈喽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小编陈三,很开心又和大家见面了!我们都说要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遇到一个好老师,一个可以真正教书育人的老师,今天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位优秀的老师,他可以说就像是武侠片中的扫地僧,为人非常接地气,根本看不是一位博学多才的人,但是他深藏不漏,还是一位网红教师。这位教师人气特别高,还是哈理工的“男神”,很多网友对他是真心的崇拜,并不是因为他的长相帅气,而是他的生活态度,这个人叫做王晓琮,他1964年出生于黑龙江的双鸭山,当高考刚恢复的时候,王晓琮那年才14岁,就以优秀的成绩考上了北京大学,真是一鸣惊人,绝对是当年的神童人物。王晓琮自从考上北大以后依旧认真学习,不断钻研自己的科研学术,后来他从北大顺利毕业,之后考入了浙江大学的数学系读研,1986年的时候研究生毕业,他并没有选择出国留学,而是成为了一位培养人才的老师,后来就进入哈理工进行教学,眨眼间三十多年过去了,王晓琮成为了哈理工最具个人风格的老师,也是最受欢迎的老师。王晓琮生活非常节俭,一年四季都穿着旧旧的蓝色衬衫,身材也比较瘦小,还有点驼背,戴着一副近视眼镜,看上去不像是一位大学老师,更像是一位农民,就是这样的人获得了很多竞赛的冠军,据说他节俭到吃了饭还要舔盘子,生怕铺张浪费,他一直住着学校的单间小宿舍,每年工资省下来的钱都接济贫困大学生,因此受到每位学生的厚爱。也许世界上就需要更多这样无私奉献的老师,对于一些网上败坏师德风气的老师而言,王晓琮老师简直就是天使,带给学生无数的温暖不求回报,你们对他有什么看法吗?我们一起留言讨论吧!

法性

哈理工教师王晓琮:自己舔盘子却资助学生的绝世高手!

近日,有网友发表了一篇有关哈理工大学王晓琮的帖子被人们热议,而文章的主人公是被人称为“扫地僧”的王晓琮,则是一名非常低调的人。到目前为止,网络上有关他的消息和报道几乎寥寥无几,而就是这样一些寥寥无几的报道,也让我们对于这名高校中的绝世高手产生足够的惊叹。在惊叹之余,编者在这里再给各位介绍一下,目前所能知道的有关王晓琮老师的一些事迹。一、天才!在目前所知到的消息中可以知道,王晓琮老师是一名绝对的天才。14岁就考入了北京大学少年班,18岁从北大毕业后考上了浙江大学研究生,硕士毕业之后选择回到哈尔滨理工大学教书。而他不仅仅是自己学习的时候非常厉害,就连教书也是非常了得,他带的学生,在世界数学建模大赛上,几乎总是能够拿到国际大奖,而且就他的一些学术的反馈而言,他的语言能力也着实了得,英语水平非常厉害,去国外建模交流的时候,全程不需要用翻译,而且曾经还用英语全程给学生上过课,而另一则关于他的传奇说法是,他曾经因为要去法国交流学习,但是自己不会法国,他就花了半年的时间,将法语手册给背了下来。二、怪才!首先,王老师在一些学术的眼中是有点怪的老师,曾经给自己的数学挂过59分的科。可能读过大学的同学们多多少少都知道,一般情况,一些老师看到自己的学生考了59分左右的时候,都会给及格,但是王晓琮老师不会,当学生在论坛里问起自己的数学考了59被挂了的时候,其他学生立马就知道这肯定是王晓琮的学生。而另一怪就是王晓琮的生活非常的节俭,节俭到了让人觉得怪的地步了,首先衣着方面,王老师非常的简朴,冬天穿胶鞋,夏天穿塑料凉鞋,衣着朴素到让学生以为这是一个农民;其次,王老师有舔盘子的习惯,我们知道,在很早以前我们国家物质非常匮乏的时候,人们是会舔盘子的,但是生活条件好起来之后,几乎很少有人会舔盘子了,但是王老师在食堂吃饭的时候,时不时会被学生发现舔盘子。三、善人!可能大家看到王老师的一些怪脾气的时候,多多少少觉得王老师家里是不是有什么困难,所以才让他这么节俭,因为目前高校老师的工资,让他维持一个正常人的生活是没有问题的。后来大家发现,王老师其实是资助了好几个学生的。王晓琮老师降低了自己的生活标准,用节省下来的钱,去资助那些需要钱的贫困孩子们读书,着实令人感叹!我们见过很多做慈善的人,他们大都是衣着光鲜,自己本身的物质生活条件就非常不俗,在闲暇之余做做慈善,王老师和他们不同,王老师的行为,更为纯粹,更为善良。四、世外高人!王老师淡泊名利,拒绝了很多晋升的机会和很多的物质褒奖。到目前为止,王老师还依旧是一个讲师,而王晓琮自己教过的很多学生都已经成为了教授,并且到目前为止,王晓琮依旧住在教职工宿舍里面,生活非常的朴素单一。有人可能说了,是不是学校不给他晋升的机会,实际上学校也做出了相应的解释,从学校的解释可以看出,是王晓琮自己拒绝了这些机会,而选择做一个单纯的大学老师。并且随着自己被越来越多的人知晓,学校曾安排他去接受采访,结果王晓琮断然拒绝,表明如果有记者来采访,他就辞职,看样子王晓琮老师坚决的要做一个世外高人。学生拍到王晓琮在舔盘子有关王晓琮老师的一些事迹,我们就说到这里,必须要说的是,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王晓琮老师就像一股清流一般,流淌在这个混浊的人间,相信王晓琮老师,依然会在按照自己的节奏,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哈理工人,而我们作为普通民众,也尊重他做出的这个世外高人的选择。值得一提的是,大概去年的同期,李小文院士的朴素作风也被网友们热议不已,不得不说,李小文和王晓琮们,支撑起了当代中国大学教育的风骨。李小文院士

日夜无隙

14岁上北大,现为哈理工“扫地僧”,是全校骄傲

人们常说,上帝给你打开一扇门的同时就会为你关上另一扇门,那你看见过上天同时给了一个聪明的脑袋和一条坦荡的求学之路的人吗?这种人在我们现在的学校中被称之为学霸。学霸,可望而不可及,是普通学生心目中神一般的人物,是老师心目中的宠儿,是校长炫耀学校的资本。然而这学霸光环降临在了王晓琮的头上。从小就顶着学霸光环的他,毕业之后却做了好几十年的籍籍无名之辈。直到后来记者旁敲侧击他的一些学生,以及后续记者的不断调查,才让人们得知了王晓琮既平凡又不平凡的生活。王晓琮现在是哈尔滨理工大学的一位普通数学讲师,在校任职多年。记者称,第一次见到王晓琮的人,倘若不知道他的职业或者没有外人介绍,根本就想象不到他是一名大学教师,更无法想象他从小便是一名神童。你一定想象不到这样的一位老师,14岁便考上了北京大学,后又去到浙江大学读研究生,毕业之后更是直接进入到哈尔滨理工大学当大学老师。光辉的前期经历与他的现在形成了明显的对比。平常生活中,王晓琮只是穿着一双廉价的拖鞋,衣着简陋,气质也没有大学老师该有的气质,甚至还有一点的驼背。学生形容,在外在看来,王晓琮老师根本不像一位大学教师,反而更像学校锅炉房的老大爷。从他的一些学生口中,我们还了解了王晓琮老师日常生活的种种细节。王晓琮根本没有一点老师该有的样子,甚至有学生在餐厅吃饭时,还看见王晓琮老师遇到了喜欢吃的菜时,会津津有味地舔盘子。现在的王晓琮在校任职40多年,距离他学校毕业也过了40多年了,但他的思维方式依旧没有改变,还是那么的敏捷,知识储备量也随着年岁的增长不断增多。在教学过程中,王晓琮没有任何的威严,但他对待课堂的态度却与他日常生活态度呈现出了两级反转。他的学生说,一开始上课时,看见王晓琮老师连课本都不带,还有一点的害怕,直到听过一堂课之后才发现,老师讲的内容与课本上需要讲的内容几乎一模一样,原来早已将内容记在了心中。学生们都表示特别喜欢上王晓琮老师的课,每次课上的侃侃而谈都会让王晓琮成为学生们崇拜的偶像。无论是高等数学、线性代数还是概率论的题目,他都能马上给出答案。在校内,有的学生已经把王晓琮老师奉为偶像,犹如粉丝追星一般。学生们会在学校贴吧上,无时无刻地打听着王晓琮老师的动向。在哈理工的学校贴吧内,王晓琮老师应该排在热搜榜第一名吧!王晓琮老师对待学生的学业成绩十分认真,不会因为1分、2分的分差就判你及格60分,有十分严谨的教学态度。同时王晓琮老师还会带领学生们到处参加数学竞赛,帮助学生们提高经验,增加阅历。在他带领的学生团队中,学生们一共拿下了100多个国际一二等奖,不仅为学生们以后找工作增加了底气,同时也为学校和国家赢得了荣誉。在内心享受这些荣誉的同时,王晓琮老师却不想面对任何的采访,不喜欢成为受人瞩目的角色,所以根本就没有直面他本人的采访视频。甚至在学校宣传时,为了不接受访问,以辞职一事威胁校长,最终采访一事只能不了了之。王晓琮任职这么多年以来,就得到了一个“学生最喜爱教师”的称号,但他却对此十分满意。由于王晓琮老师对待荣誉不屑的态度和任劳任怨辅导学生的行为,被亲切地成为哈理工的“扫地僧”。王晓琮的生活可以称得上是既不平凡又平凡,不平凡的学业成绩,不平凡的求学之路,平凡的任职生涯。如果用鲁迅先生的话来形容王晓琮老师的任职生涯的话,可以称得上是“俯首甘为孺子牛”了。

臣者

哈理工“扫地僧”:14岁考进北大,40年未评职称,却成最红讲师

《天龙八部》里的扫地僧,曾在少林寺的藏经阁中默默打扫四十余年。他其貌不扬,在江湖武林上都无甚名声成就。实际上,却是有大智慧、大功力的高手。默默无闻,内藏风云,这样的人物,自然让人惊叹,而且不只存在于武侠中。在生活里,哈尔滨理工大学里的教师王晓琮,就常常因为随意的外表和惊人的智慧,被人们称呼为“扫地僧”。哈理工的扫地僧2018年9月6日,一篇名为《吃饭舔盘子的"锅炉工",是14岁上北大的"扫地僧"》的文章忽然在网络上爆红。文章里的教师王晓琮,平时十分低调,简直完全看不出是个大学老师。王晓琮的身材长相都是饱经风霜,讲课时常常弓着背,留着青黑胡茬的脸笑起来带着皱纹,眼睛也是眯成了线,看起来颇有几分刚从工地上下来的朴实感。几乎没有任何正装不说,王晓琮一年到头就穿几套衣服,大夏天就穿着军绿、藏蓝色的大背心,穿一双便宜的塑料凉鞋,冬天则是披上个大棉袄,穿着黑黢黢的胶鞋。他住在教职工公寓,吃饭在学校食堂,吃的时候也是狼吞虎咽,饭菜在嘴里鼓鼓囊囊,几口就咽进了肚子。最后,吃完菜,还要把盘子端起来舔干净。不少学生第一眼看到他,都以为他是学校聘请的“锅炉工”。但这样的低调,何尝不是另一种的高调。事实上,王晓琮的履历十分漂亮,一拿出来就足矣秒杀质疑。虽然在名声方面,他实在是追求太少,没有评上多少职称。可是对他来说,也不需要浮名浮利,在哈理工任教期间,他一直被学生奉为神级讲师,只要他满脸憨厚地登上讲台。面对底下的议论,开口讲一段时间,就可以征服所有的学生和老师。不过,之所以说是一段时间之后,在下文再细谈。至今,在“哈尔滨理工大学贴吧”里,还有很多学生闻名而来,问:“请问谁有王晓琮老师的课表?”“王晓琮的课还有位置吗,我想去蹭课。”哪怕是来自完全不同的学院,也有学生想一睹他的真面目。即将毕业,如果没听过王晓琮老师的课,还觉得遗憾呢。因为他实在是太厉害了,充满传说。王晓琮有满脑子的知识,极为高昂的教学热情,一次次凭着神级的超强水平,带领他优秀的学生们走向了更大更宽的道路。神级教师王晓琮是东北地区,黑龙江双鸭山人。年仅14岁,就考上了北京大学的少年班。18岁的时候,别人还在高考,他已经从北大毕业了,还考上了浙江大学数学系研究生。硕士毕业之后,王晓琮就留在黑龙江的哈尔滨理工大学任教。较为奇特的外表和讲课方式,让很多刚开始听他讲课的学生都不习惯。首先,王晓琮上课的时候,需要的材料和报纸都是放在塑料袋里,拎着个袋子就去了。上课的时候,王晓琮几乎从来不看教案,上来就直接讲。对于《线性代数》这样的课,王晓琮并不给他的学生一个缓冲,而是背着身把公式、要点、习题在黑板上刷刷刷全写出来,然后转过身来,问学生“看得懂么?”如果有人直白地说看不懂,王老师就两眼放出精光,冲到他面前滔滔不绝地讲起来。听过课的学生吐槽说,最开始简直就是噩梦,王晓琮谜一般的斜视眼光,漏掉了一样的尬笑,还有卷着舌头的奇特发音,都让他们痛苦不堪。但是如果不尊重这门课,随随便便学学,王老师势必会让你后悔。学过线性代数之类的课程的学生知道,这是一门低头捡个笔,抬头就是另一个世界的课程,向来如东南枝一般,挂了无数豪杰。但是一般在大学,很少有人的期末分数会考59分,58分。因为老师也是给人面子的,基本差几分都会给过。可是王晓琮不行。对多少有多少分,差一分就是差一分。58,挂!59,差一分?挂!但渐渐,学生尝到了苦后的甜。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王晓琮是真心实意想把所学教给学生,想让学生对这门课燃起热情,取得成就的。春风化雨,久旱逢霖,是渐渐习惯了他的讲课方式的学生的内心感受。他对学生十分耐心,学生熬夜改论文,他就通宵批改,只要有学生叫上来,他就不睡觉,看完之后很快就把学生叫过去指导,面对面地提出修改意见。教书几十年,王晓琮教过的学生,有的走上领导岗位,有的被评上教授、副教授,几乎都会在心中感念王晓琮。王晓琮超强的能力,也总是让学生敬重。有学生回忆说“每一次,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无论是多复杂多少重的积分,王老师都可以精准口算。”在全国数学建模竞赛中,王晓琮也是唯一一位来自黑龙江省的评委。他多次带领学生,参加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只要是王晓琮指导过的学生,几乎每次都能拿到国际一等奖。天才自然也不只是一方面,王晓琮虽然是数学大神,但语言能力也是也非常好。他的英语最好,代表中国到美国参加数学建模竞赛的时候,面对众多语速如流的专有名词,他是唯一一位不用翻译的人。不过天才哪里都发光,王晓琮英语好,就想去美国交流学习,但阴差阳错最后去了法国。王晓琮艺高人胆大,花了半年时间把整本法语词典背了下来。人间至味是清欢虽然哈理工也是个好大学,但是对于王晓琮来说,或许是可以去更好的地方,或者拥有更高的职位。教学40年都未评职称,连学生都拥有了自己的房子车子,王晓琮却没有升职,有人觉得这不公平。但王晓琮本人,却是不在乎的。王晓琮至今仍然单身,也从来不谈他的感情状况,面对各种流言,皆置之不理。他的节俭也是出了名的。按理来说,做了多年讲师,没有结婚,无儿无女,应该具有很多积蓄了,但王晓琮平时还是能省就省,穿衣吃饭都不讲究,甚至还十分随便。在食堂吃饭,他总是只打素菜。有的时候讲课赶时间,来不及去食堂,王晓琮就拿塑料袋装上两穗煮玉米,风风火火地赶去教室再吃。如果更着急一些,还要边走边啃,进教室时候脸上还有玉米粒。直到后来,大家才机缘巧合知道了,这是因为王晓琮一直在默默捐助山区的贫困学生,能帮几个就帮几个,让他们得到更好的教育。但他并不爱提这件事,也不会为了多资助学生想办法赚更多钱,那就是本末倒置了。王晓琮认为这是他在追求事业和学术之外,力所能及的,也该做的事情,没有什么可善颂善祷的。他最大的热情,还是在学术,在教育上。他从来不主动评职称,也不热衷于各种对他来说无意义的竞争。王晓琮的物欲是很低的,并不求升职,不求分房,四十年来,一直做着普通讲师,住他的职工宿舍。火起来之后,有媒体联系学校,想采访他,他却留给学校领导干脆的一句话:“如果记者来采访,我就辞职。”面对王晓琮视职称如粪土的态度,学校也褒扬过:“他追求卓越,更崇尚学者风范。对于学术浮躁和功利主义,他选择鄙视追逐。”王晓琮也曾自白过,“我从来就没有过多高的觉悟或志向。只求尽力把我喜欢的事业做好,只求活得随性,活得简单、自在,一直保持我本来的样子到老。”王晓琮说他想过简单的人生,但其实这恰恰是最难的。生活中总是有太多欲望无法满足,名缰利锁又总是将人捆住,不得自由。其实,一生只要做好自己的事,就足够了,不要让他人的眼光牵绊住自己。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图片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号作者联系,如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责任文章。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

三才

黑龙江的这6所“双非”院校实力很强,黑大第一,哈理工仅排第四

在2017年之前,“双非”大学指的是既不属于985工程又不属于211工程的高校。但是在2017年双一流的相关政策推行以后,“双非”大学的含义也跟着有了变动,如今具体指的是既不是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又不是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的大学。近日,黑龙江“双非”院校排名出炉,黑龙江大学排名第一,全国“双非”院校排第17,哈尔滨理工大学仅排第四,全国排第66,具体来看一下,排名仅供参考。第一、黑龙江大学(全国“双非”排第 17)黑龙江大学拥有首批17所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学院之一,全国首批9所创业教育试点院校之一,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黑龙江省“双一流”建设A类高校,学科门类最全、专业覆盖最广。学校共有专任教师2066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51人、硕士生导师830人,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986人。其中,“国家级教学名师奖”获得者5人,位居全国高校第19位,列地方高校第一位;“全国优秀教师”、“全国模范教师”等各类国家级荣誉称号获得者200余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78人。第二、哈尔滨医科大学(全国“双非”排第 31)哈尔滨医科大学是黑龙江省重点建设高水平大学、省部共建大学、中俄医科大学联盟中方牵头院校,黑龙江省高等医学教育研究基地和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高校。学校现有教职工16926人,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获南丁格尔奖1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3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3人,全国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3人,国家级教学名师3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93人。第三、哈尔滨师范大学(全国“双非”排第 58)哈尔滨师范大学是一所以教师教育为特色,文、理、艺、经、管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属重点大学,黑龙江省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有教职工3500人,其中专任教师1681人,教授、副教授924人,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841人。有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3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享受者共68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专家3人,“龙江学者”特聘教授13人,省级突出贡献专家、省政府特殊津贴享受者共计52人。第四、哈尔滨理工大学(全国“双非”排第 66)哈尔滨理工大学入选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特色重点学科项目、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CDIO工程教育联盟成员单位。该校有教职工2933人,其中专任教师1715人,副高职以上人员1339人,高级职称人数占专任教师总人数的51.0%。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省级教学名师14人;全日制在校生33361人,留学生近200人。第五、东北石油大学(全国“双非”排第 102)东北石油大学是伴随中国最大油田大庆油田的发现而诞生的一所全国重点大学,源于清华大学石油炼制系,孕育于北京石油学院,诞生发展于大庆油田,是大庆油田大会战的重要成果之一。有教职工2101人,其中专任教师1239人。专任教师中,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253人,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433人;具有博士学位450人,具有硕士学位627人,博士生导师137人;双聘院士8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7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第六、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全国“双非”排第 108)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是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高校,全国首批获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建设高校,教育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和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高校。学校有教职工3184人(校本部1181人)。其中教授、副教授及相应职称人员887名,博士生导师114人,硕士生导师375人,有45位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名,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4人,国医大师1名,国家教学名师3名。

14岁上北大的天才,今成哈理工“网红老师”:吃饭舔盘,衣着寒酸

北大作为国内首屈一指的双一流学府,每年几百万的高三考生每日挑灯夜读,只为有机会能进入这个地方。这是无数人梦寐以求的地方。家长们都盼着自己的孩子十年寒窗苦读能一朝攀上枝头,不仅仅是为了过年走亲戚时能得到他人钦羡的目光,更是为了自己的孩子能受到更好的教育,成为能报效祖国的人才。有这样一个人,他在高考未恢复时仍旧刻苦学习,他始终坚信有朝一日高考会恢复。他在14岁时便以数学满分考入北大少年班,当时的数学难度直逼国际奥数比赛的水准。他就是王晓琮。14岁的北大生,18岁的浙大研究生。就是这样一个天赋异禀的神童,在多年以后被学生取了有趣的外号:扫地僧。这又是何原因呢?简简单单教书育人,缝缝补补又是一年从浙大毕业后的王晓琮选择在哈尔滨理工大学任教,教授的是有关于数学建模的科目。按照王晓琮老师的条件,他本可以向很多“天才”一样选择远渡重洋求学,仅凭他如此辉煌的履历完全可以申请全额奖学金,就像很多继续深造的学子一样赴美、赴欧的学府,再顺理成章的留在他乡。但他没有。可能很多人会说,那些跑去国外的高材生都是崇洋媚外,都不爱国。会说他们背叛祖国,祖国用心栽培他们却为了其他国家做嫁衣。确实,选择其他国籍的身份继续学术研究的行为令诸多人民诟病,但平心而论,国外对于人才的挽留政策确实胜于国内。然而,面对如此优渥的条件,王晓琮老师不为所动,依旧选择留在生他养他的祖国,成为一名人民教师,做着简单的教书育人的工作。王晓琮老师被学生们笑评为扫地僧,这并不是取笑。作为国家优秀人才,王晓琮老师有很多办法使自己看上去得体,他的经济收入也允许他这样。但他没有,他依旧穿着朴素,吃着食堂简单的饭菜,更是明白粒粒皆辛苦的道理,总有学生戏称他吃饭舔盘子。而这一切,并没有打消学生们对他的热爱,并不妨碍他成为最受欢迎的老师。他作为数学建模领域的领军人物,凡是他带出来的学生,总是能在一系列国际大赛上斩获数一数二的奖项,为我国增添光彩。纵使他教育出了诸多成就颇多的学生,他仍旧是那个穿着塑料拖鞋,笑眯眯走在校园里的王晓琮。“天才”和普通人的壁垒但凡知道王晓琮老师十四岁考入北大的人,无一不称他为神童,抑或是天才。或许他确实在数学领域有着超乎常人的敏感度,但并不能否认他为此做出的努力。在一个取消高考的年代,他仍旧为之奋斗,为之努力,始终坚信一切都会变好。试问我们生活在没有高考的年代,是否会像他一样,更加刻苦的努力读书?答案大部分都是否认的吧。曾几何时,大家都将那些取得重大成就的人统称为“天才”,并因此否认别人的努力。可能,在你熟睡在深夜之中,对面的“天才”正亮着一盏烛光,看着令人苦恼的数学公式。别人的成功看似轻而易举,但说到底也不过是普通人努力努力再努力的结果。这是壁垒吗?之前流行过一句话:你见过凌晨四点的洛杉矶吗?也流行过很多毒鸡汤,例如比你优秀的人还在努力,你有什么资格不努力。确实,纵观诸多优秀的人,他们并非仅仅只在一个领域出色。例如王晓琮老师,大家或许认为他只是在数学建模这个领域拥有着领军者的身份,殊不知他曾为了赴法深造,背下法语书。在外人看来,旁人的成功都轻而易举,甚至为自己的无名和不努力想好了无数借口。比如说:他能出国留学一定是家里有钱;他能进入这么好的单位肯定是家里有关系,走后门。诸如此类。这个世界的天才很少,少到有些人努力很多都无法达到心目中目标的高度;这个世界的天才很多,多到稍稍一努力就能触碰到自己的梦想。年少有梦,指鹿为马现在这个社会,很多家长都秉承着读书才能有出路,都渴望孩子成龙成凤,希望自己的孩子站在金字塔的顶端。那句读书不是唯一的出路的声音渐渐被压住。确实,读书并不是唯一的出路,任何人都有自己不同的闪光点,可能你善于手工制作,可能你对理科条理清晰,也可能你在经商方面如有点石成金只能。但不得不说,多读书真的很有用。多读书并不是为了考名牌大学,而是见多识广。梦想这件事,并不是靠想想就能成功的,为之付诸的努力总要多方面的。现在这个社会很现实,总有人说,学历太低找工作都很难,别人招工随随便便都是985,211的大学生,或是国外留学回来的高材生。虽然说着学历不重要,但是第一关看的都是你履历表上优秀的一栏。是的,社会很现实,你连学历方面都不如他人努力,凭什么要求企业放弃履历更为出色的其他人?年轻人的梦想,可以很小,可以在读书方面不如他人,但在属于自己的领域,一定要有为之奋斗的恒心和毅力,你会发光,你会发热。正如王晓琮老师,在数学建模领域享受着快乐,同时教育出了更多喜爱数学建模的学生。或许,让更多人热爱数学建模就是王晓琮老师的梦想,又或许,将自己的所学所感授于他人是他的梦想。不管怎么说,14岁考上北大的神童——王晓琮,在属于他的领域不断发光发热。终于教书育人,还是那个套着普通短袖,吃饭舔盒,平平无奇的大学老师。小结:伟人曾提到过,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每个人都为祖国,为世界付出一点努力,或许明天太阳升起之时,可以发现世界更加的美好。一路上行走着很多诸如扫地僧的普通人,他们可能衣着寒酸,可能看上去一事无成。但谁又能知道,他们真的一事无成呢?就像为我们祖国做出重大贡献的核武器研究者,隐姓埋名连家人都不知道自己的丈夫、儿子、老婆、女儿是地下工作奉献者,知道几十年后才被正名。又譬如在牺牲后都无法拥有姓名的缉毒警察,只为了保护家人不受到伤害。这一切的一切都源于人很渺小,但这个世界总要有人冲在前头。有句说说的很让人泪目:你所以为的世界的美好,不过是有人在替你负重前行。既然过去有人抵挡在我们身前,那么下一次,或许我们也能为后面的人抵挡风波与伤害。每一个人都只是普通人,都不是神童、天才,但在你为了梦想,为了未来奋斗的那一刻,你胜过了光,换句话说,你就是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