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本科和硕士毕业论文的有哪些区别性也

本科和硕士毕业论文的有哪些区别

可能有很多人都知道本科和硕士的学历、学习年限等的区别,但是对于本科和硕士毕业论文的区别是什么并不是太清楚。今天我们来一起了解一下这两者间有哪些区别。本科和硕士毕业论文的有哪些区别虽说都是毕业论文,但是这两个不管是论文的字数要求上、学术观点或者引用文献等方面都是有着很大的不同。如果以字数层面上看,本科毕业论文一般要求是6000-8000字之间,而硕士毕业论文则要求在30000-40000字之间,即使有要求比较宽松的学校,字数至少也得在20000-30000字之间。当然,这里说的仅仅是正文部分的字数,是不包含引言、摘要、文献等部分如果从学术方面来讲,本科毕业论文的学术观点大多是缺乏创新立意,几乎可以说是一篇总结报告。但是硕士毕业论文则不同,不仅要有所学专业领域里自己的创新观点,还需要了解领会此专业领域中的最新动态和成果。此外,从文献引用上看,本科毕业论文基本上并无太多的硬性要求。硕士毕业论文则不一样,文献还需要分为一级、二级文献等。这里的一级与二级文献的差别是什么?说得直白一些就是与论文的关系密切程度相关的文献。除此之外,文献具体还需分为原始文献、外国文献等等。既然作为硕士论文,还通常会引用国外的最新研究成果,而且硕士论文开篇之后还需有个文献综述部分,即国内外对这相关问题的研究进度和成果等。而从毕业论文查重来讲,本科的毕业论文在大部分高校里要求的重复率基本上是20%-30%左右即可。硕士毕业论文则一般会要求至少在20%以下,基本上会规定重复率需在10%-20%左右。因此,相比本科毕业论文,硕士毕业论文查重检测的要求是比较严格的,作为研究生,请同学们必须要认真和谨慎得对待自己的论文写作。以上是一些对于本科与硕士毕业论文之间的区别,希望能帮到大家。

祖庚

重磅!研究生学位论文作假将纳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

近日,为促进研究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切实提升研究生教育支撑引领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意见》提出,要全面从严加强管理,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健全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压实培养单位主体责任。培养单位要完善质量控制和保证制度,抓住课程学习、实习实践、学位论文开题、中期考核、论文评阅和答辩、学位评定等关键环节,落实全过程管理责任,细化强化导师、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和学位评定委员会权责,杜绝学位“注水”。推动培养单位探索建立学位论文评阅意见公开等制度,合理制定与学位授予相关的科研成果要求,破除“唯论文”倾向。加强教学质量督导,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强化导师岗位管理,全面落实育人职责。培养单位要严格导师选聘标准,加强导师团队建设,明确导师权责,规范导师指导行为,支持导师严格学业管理;将政治表现、师德师风、学术水平、指导精力投入等纳入导师评价考核体系。加强兼职导师、校外导师的选聘、考核和培训工作。建立国家典型示范、省级重点保障、培养单位全覆盖的三级导师培训体系。鼓励各地各培养单位评选优秀导师和团队。——加强学风建设,严惩学术不端行为。培养单位要完善学风建设工作机制,将科学精神、学术诚信、学术(职业)规范和伦理道德作为导师培训和研究生培养的重要内容,把论文写作指导课程作为必修课。抓住研究生培养关键环节,健全学术不端行为预防和处置机制,加大对学术不端行为的查处力度。——完善质量评价机制,破除“五唯”评价方式。聚焦人才培养成效、科研创新质量、社会服务贡献等核心要素,健全分类多维的质量评价体系,扭转不科学的评价导向。鼓励引入第三方专业机构对研究生培养质量进行诊断式评估。加强研究生教育质量监测,探索开展毕业研究生职业发展调查。——加强外部质量监督,严格规范管理。统筹运用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质量专项检查、学位论文抽检等手段,强化对培养制度及其执行的评价诊断。严格规范培养档案管理,探索建立学术论文、学位论文校际馆际共享机制,将学位论文作假行为作为信用记录,纳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推动建立优秀学位论文示范制度,鼓励培养单位和学术组织开展优秀学位论文评选。扩大学位论文抽检比例,提升抽检科学化、精细化水平。对无法保证质量的学科或专业学位类别,撤销学位授权。对问题严重的培养单位,视情况限制申请新增学位授权。来源:微言教育

露西娅

热点|硕士论文研究“屁”?!网友吵翻了……

导读近日,一篇题为《关于屁的社会学研究》的硕士毕业论文在网上流传,受到广泛关注。专家表示,态度端正,怪题也能成经典。而网友看后却吵翻了......研究“屁”的硕士论文又火昨晚,话题#硕士毕业论文研究屁#登上热搜榜第四名,一时间引起不少网友的议论。据了解,该论文写于2007年,作者系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在职硕士高建伟。彼时,高建伟不仅凭借这篇论文通过硕士论文答辩,还被评为“优秀”。而且,目前在中国知网也可以搜索到该论文。原来,早在2015年,该论文就曾引发舆论关注,高建伟导师、华中师范大学大学教授李亚雄彼时接受媒体采访时称,“生活中其实有很多方面都值得挖掘,没必要总去重复一些意义不大的选题,一些看上去另类或小众的选题往往更值得思考,也会有更多有意思的发现。”论文曾受导师赞赏“我经常被身边的人提及这样一个问题:你怎么会做这么一个题目呢?”高建伟在其论文《关于屁的社会学研究》开头解释,选择该题目源于自己偶然在网上看见的两篇关于屁的故事。两个故事中,主人公都因为一个屁而使自己的人生轨迹发生了改变,由此引发了高建伟的思考。高建伟认为,“屁”不仅是一种生理现象,更是一种社会现象,与社会关系有着种种对应。通过对大量历史资料的研究,他指出,无论是在西方文化还是在东方文化中,屁是作为一种社会忌讳而存在的,这种忌讳不仅弥散于我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而且广泛地存在于教育、礼俗、习惯、道德甚至法律等上层建筑领域之中。高建伟从社会发生学的角度,深入分析了屁行为及现象如何从一种生理行为转化为一种社会忌讳的过程,从中揭示了这一运作过程的复杂机制。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屁从无差别的人类行为到更经常地发生在部分社会成员中的行为,再到道德评价中的否定性行为,最终演化为一种社会忌讳的存在形态。论文提及,在人类早期阶段,分工和阶级还未出现,放屁行为是原始人类——即我们的先民最频繁而最普通不过的生理现象。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关系发生变化,富人的饮食种类和饮食习惯发生变化,不再频繁放屁。至此,人类放屁经验完成第一次历史性的转变,即从人类普遍的一种生理现象成为一种更经常地、更普遍地发生于部分社会成员(更多是穷人)中的行为。经由这种转变,放屁行为获得了部分社会性意义,反映了社会上下层并存对立的事实。上层阶层为维护其优势地位,不仅政治、经济、文化领域建立绝对的控制地位,而且也努力“形塑”适应其优势地位的社会状态。用礼仪、修养、品味之类的东西来区分上下层,上层社会往往被认为是有礼貌教养的,而下层社会成员则是普通、粗俗甚至下贱的。在这样的背景下,放屁被贴上否定性的道德标签。在规训权力下,“屁”从一种上层社会所界定的否定性社会行为转变为一种社会忌讳的存在形态,并获得全体社会成员的认可和遵从。他认为这个发生学过程来源于权力运作的诡异特性,即两面性、依附性和公共性。并且接着探讨了“无所忌讳”的屁行为及现象,认为这种现象本质上反映了屁行为及现象的忌讳存在形态,并与权力运作的诡异特性相联。记者注意到,这不是该论文第一次被网友关注。2015年,《北京晚报》曾就此事进行报道。高建伟导师、华中师范大学教授李亚雄接受采访时,对该论文颇为赞赏。据他回忆,论文开题时,老师们刚看到这个题目都笑了起来,但“笑”过之后,大家还是很快从专业角度探讨它的学术价值,不是简单地就事论事,而是运用社会学的理论进行分析。李亚雄彼时告诉《北京晚报》记者,高建伟的研究另辟蹊径,在重复性研究泛滥的情况下,“显得珍贵”,老师们普遍比较支持。“答辩效果也很好,还被评了优秀。他(高建伟)文笔很不错,思路也很清楚。”李亚雄称,因为不方便做实际调查,高建伟通过文献分析、引经据典,把屁的发生学、在不同时代的纵向发展、背后的社会含义呈现出来。 “很欢迎这种来源于生活、有人文关怀的选题。”对此,记者近日多次联系李亚雄教授采访,对方以在外出差为由婉拒。硕士论文研究“屁”?!网友吵翻了......看到这篇论文的内容,瞬间就有网友被震惊了,表示大开眼界。也有网认为这样的论文很可笑,毫无意义。调侃的同时,表示这种低级趣味的选题,难登大雅之堂。不过,有网友却不不同意以上观点。他们认为只要研究做得好,没有什么不可以。对未知领域的大胆探索,总比造假和“假、大、空”的论文要好的多。这样的论文值得点赞,而不是嘲讽。而对于论文只有30页的情况,也有人猜测这么短的篇幅,字数会不会不够?而且还建议查一下。但也有网友表示,这样的论文一定不怕查重,因为根本没得抄!而且大家不应该妄下结论,可以先到知网查询一下,具体了解后,靠真凭实据发表观点。高校教师:态度端正了,题目再“怪”也能成经典事实上,近年来因选题独特而受到大众关注的论文不少。此前,《乌有之猫:云吸猫迷群的认同与幻想》《八角茴香对卤鸡肉挥发性风味的影响极其作用机制》等论文都曾引起热议。“这是选题多样化的问题,我觉得是好事。”华中科技大学硕士生导师刘锐认为,现在学科发展呈现“专门化”和“交叉融合”双重特点,“很多我们以前不觉得可作研究的问题,现在也冒出来了”。“个人认为,研究这样一些比较另类的问题是很有必要的,这可以覆盖很多以往的知识盲点,给社会以启发。”刘锐近日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称。对此,华中科技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周婷婷认为,当下大学生思维比较活跃,或对新媒体较为熟悉,确实可以关注到一些新的现象。“很多现象都可以作为我们论文研究选题,但要基于学科找到深入观察的角度,而不仅仅是描述‘现象’,做一个简单分析,那就没有意义了。”周婷婷说。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谈松华表示,自己没有看过上述几篇论文,无法对其作出评价。“毕业论文应该如何去写,这很难有统一的说法。不同专业、不同爱好、不同精力的学生,做选题时考虑的因素有所差异。”谈松华称,就他指导研究生而言,选择论文题目时考虑较多的是现实意义,比如能对国家的发展、改革、社会进步等方面有促进价值。对于越来越多的“独特选题”,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院教授郑作彧表示“没什么不可以”。“学术研究本来就该关心自己的生活、自己所处的社会。现在学子所处的时代,既然就是充满这些现象,那么研究这些现象,是理所当然的。”郑作彧认为,问题不在于研究的选题是“另辟蹊径(讲好听点是创新)”还是“正经(讲难听点就是老调重弹)”,而是研究的态度是否端正。郑作彧称,个别学生“过得浑浑噩噩”,写论文时“选的是最不费脑袋的主题”。“这样的题目,就算听起来高大上,实际上其实也是空泛的。”郑作彧称,对写论文而言,更重要的是态度。“我参加保研面试时,会问学生对什么领域比较兴趣、有钻研。”郑作彧发现,农村来的学生,大部分会说“想做农村研究”,或者女学生多会说“想做性别研究”。 “但这些学生里头,并没有多少真的钻研过相关方面的知识。他们只是觉得,因为身份原因,再不济都可以掰出些道理来。”郑作彧认为,这种情况下,就算选题高大上,但态度不端正,“一样白搭”;相反,如果学术态度端正,题目“再怎么光怪陆离”,也一样可以讲成经典。对于论文选题,学生怎么看?湖南某高校研究生李勇(化名)告诉记者,据其观察,选题来源主要有三部分,一是结合曾经的实践活动,二是结合兴趣,三是来自导师。“我偏好感兴趣的选题,同时考虑研究意义,写起来有动力。”李勇认为,兴趣是很好的切入口。“当学校通知你要写论文时,往往会感觉一头雾水,继而选择熟悉的领域入手。”对此,你怎么看?来源:中国青年报

逍遥

啥?硕士论文研究“屁”?!网友吵翻了……

专家表示,态度端正,怪题也能成经典。昨晚,话题#硕士毕业论文研究屁#登上热搜榜第四名,一时间引起不少网友的议论。据了解,该论文写于2007年,作者系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在职硕士高建伟。彼时,高建伟不仅凭借这篇论文通过硕士论文答辩,还被评为“优秀”。而且,目前在中国知网也可以搜索到该论文。原来,早在2015年,该论文就曾引发舆论关注,高建伟导师、华中师范大学大学教授李亚雄彼时接受媒体采访时称,“生活中其实有很多方面都值得挖掘,没必要总去重复一些意义不大的选题,一些看上去另类或小众的选题往往更值得思考,也会有更多有意思的发现。”论文曾受导师赞赏“我经常被身边的人提及这样一个问题:你怎么会做这么一个题目呢?”高建伟在其论文《关于屁的社会学研究》开头解释,选择该题目源于自己偶然在网上看见的两篇关于屁的故事。两个故事中,主人公都因为一个屁而使自己的人生轨迹发生了改变,由此引发了高建伟的思考。高建伟认为,“屁”不仅是一种生理现象,更是一种社会现象,与社会关系有着种种对应。通过对大量历史资料的研究,他指出,无论是在西方文化还是在东方文化中,屁是作为一种社会忌讳而存在的,这种忌讳不仅弥散于我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而且广泛地存在于教育、礼俗、习惯、道德甚至法律等上层建筑领域之中。高建伟从社会发生学的角度,深入分析了屁行为及现象如何从一种生理行为转化为一种社会忌讳的过程,从中揭示了这一运作过程的复杂机制。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屁从无差别的人类行为到更经常地发生在部分社会成员中的行为,再到道德评价中的否定性行为,最终演化为一种社会忌讳的存在形态。论文提及,在人类早期阶段,分工和阶级还未出现,放屁行为是原始人类——即我们的先民最频繁而最普通不过的生理现象。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关系发生变化,富人的饮食种类和饮食习惯发生变化,不再频繁放屁。至此,人类放屁经验完成第一次历史性的转变,即从人类普遍的一种生理现象成为一种更经常地、更普遍地发生于部分社会成员(更多是穷人)中的行为。经由这种转变,放屁行为获得了部分社会性意义,反映了社会上下层并存对立的事实。上层阶层为维护其优势地位,不仅政治、经济、文化领域建立绝对的控制地位,而且也努力“形塑”适应其优势地位的社会状态。用礼仪、修养、品味之类的东西来区分上下层,上层社会往往被认为是有礼貌教养的,而下层社会成员则是普通、粗俗甚至下贱的。在这样的背景下,放屁被贴上否定性的道德标签。在规训权力下,“屁”从一种上层社会所界定的否定性社会行为转变为一种社会忌讳的存在形态,并获得全体社会成员的认可和遵从。他认为这个发生学过程来源于权力运作的诡异特性,即两面性、依附性和公共性。并且接着探讨了“无所忌讳”的屁行为及现象,认为这种现象本质上反映了屁行为及现象的忌讳存在形态,并与权力运作的诡异特性相联。记者注意到,这不是该论文第一次被网友关注。2015年,《北京晚报》曾就此事进行报道。高建伟导师、华中师范大学教授李亚雄接受采访时,对该论文颇为赞赏。据他回忆,论文开题时,老师们刚看到这个题目都笑了起来,但“笑”过之后,大家还是很快从专业角度探讨它的学术价值,不是简单地就事论事,而是运用社会学的理论进行分析。李亚雄彼时告诉《北京晚报》记者,高建伟的研究另辟蹊径,在重复性研究泛滥的情况下,“显得珍贵”,老师们普遍比较支持。“答辩效果也很好,还被评了优秀。他(高建伟)文笔很不错,思路也很清楚。”李亚雄称,因为不方便做实际调查,高建伟通过文献分析、引经据典,把屁的发生学、在不同时代的纵向发展、背后的社会含义呈现出来。 “很欢迎这种来源于生活、有人文关怀的选题。”对此,记者近日多次联系李亚雄教授采访,对方以在外出差为由婉拒。硕士论文研究“屁”?!网友吵翻了......看到这篇论文的内容,瞬间就有网友被震惊了,表示大开眼界。也有网认为这样的论文很可笑,毫无意义。调侃的同时,表示这种低级趣味的选题,难登大雅之堂。不过,有网友却不不同意以上观点。他们认为只要研究做得好,没有什么不可以。对未知领域的大胆探索,总比造假和“假、大、空”的论文要好的多。这样的论文值得点赞,而不是嘲讽。而对于论文只有30页的情况,也有人猜测这么短的篇幅,字数会不会不够?而且还建议查一下。但也有网友表示,这样的论文一定不怕查重,因为根本没得抄!而且大家不应该妄下结论,可以先到知网查询一下,具体了解后,靠真凭实据发表观点。高校教师:态度端正了,题目再“怪”也能成经典事实上,近年来因选题独特而受到大众关注的论文不少。此前,《乌有之猫:云吸猫迷群的认同与幻想》《八角茴香对卤鸡肉挥发性风味的影响极其作用机制》等论文都曾引起热议。“这是选题多样化的问题,我觉得是好事。”华中科技大学硕士生导师刘锐认为,现在学科发展呈现“专门化”和“交叉融合”双重特点,“很多我们以前不觉得可作研究的问题,现在也冒出来了”。“个人认为,研究这样一些比较另类的问题是很有必要的,这可以覆盖很多以往的知识盲点,给社会以启发。”刘锐近日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称。对此,华中科技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周婷婷认为,当下大学生思维比较活跃,或对新媒体较为熟悉,确实可以关注到一些新的现象。“很多现象都可以作为我们论文研究选题,但要基于学科找到深入观察的角度,而不仅仅是描述‘现象’,做一个简单分析,那就没有意义了。”周婷婷说。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谈松华表示,自己没有看过上述几篇论文,无法对其作出评价。“毕业论文应该如何去写,这很难有统一的说法。不同专业、不同爱好、不同精力的学生,做选题时考虑的因素有所差异。”谈松华称,就他指导研究生而言,选择论文题目时考虑较多的是现实意义,比如能对国家的发展、改革、社会进步等方面有促进价值。对于越来越多的“独特选题”,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院教授郑作彧表示“没什么不可以”。“学术研究本来就该关心自己的生活、自己所处的社会。现在学子所处的时代,既然就是充满这些现象,那么研究这些现象,是理所当然的。”郑作彧认为,问题不在于研究的选题是“另辟蹊径(讲好听点是创新)”还是“正经(讲难听点就是老调重弹)”,而是研究的态度是否端正。郑作彧称,个别学生“过得浑浑噩噩”,写论文时“选的是最不费脑袋的主题”。“这样的题目,就算听起来高大上,实际上其实也是空泛的。”郑作彧称,对写论文而言,更重要的是态度。“我参加保研面试时,会问学生对什么领域比较兴趣、有钻研。”郑作彧发现,农村来的学生,大部分会说“想做农村研究”,或者女学生多会说“想做性别研究”。 “但这些学生里头,并没有多少真的钻研过相关方面的知识。他们只是觉得,因为身份原因,再不济都可以掰出些道理来。”郑作彧认为,这种情况下,就算选题高大上,但态度不端正,“一样白搭”;相反,如果学术态度端正,题目“再怎么光怪陆离”,也一样可以讲成经典。对于论文选题,学生怎么看?湖南某高校研究生李勇(化名)告诉记者,据其观察,选题来源主要有三部分,一是结合曾经的实践活动,二是结合兴趣,三是来自导师。“我偏好感兴趣的选题,同时考虑研究意义,写起来有动力。”李勇认为,兴趣是很好的切入口。“当学校通知你要写论文时,往往会感觉一头雾水,继而选择熟悉的领域入手。”对此,你怎么看?来源:中国青年报(ID:zqbcyol 整理编辑:张博)综合自:澎湃新闻记者 何利权 实习生 胡天依、中国知网、微博网友评论等。来源:环球网

夕鹤

研究生不发表论文不能毕业?许多人傻傻分不清,看看真实情况吧

众所周知,2020考研已经落下帷幕,但是许多考研的大学生却久久不能平静。因为参加2020年考研只是他们成为研究生的第一步,未来还有很多的路需要走。而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或许是他们内心的一个心愿,毕竟每个人都要有一定的盼头才能够更好地提升自己。但是当这些参加考研的学生成研究生之后,或许会遇到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研究生不发表论文不能毕业?这或许是当代研究生的现状之一。到底研究生能不能写论文,该不该写论文?相信大多数人都持有正面的意见。研究生怎么能够不写论文呢?毕竟通过实实在在的科学研究,应该有自己的见解和理论吧。作为研究生却不能写论文,相信大家也会认为你不是一个合格的研究生。在我国,大部分研究生院甚至将论文作为学生能否毕业的重要依据之一。尤其是想要从研究生升级为博士的这样一群人,他们对于论文的重视程度更高。如果没有几篇像样的论文,那可能很难说得过去,并且在成为博士的过程中也会遇到很大的阻碍。关于学位论文工作及答辩的要求当中,我们可以看出,按学科的规范撰写学术论文是每个研究生需要培养的重要环节之一,同样这也是作为硕士研究生的基本要求之一。并且要求硕士生至少应该完成一篇与学位论文相关的内容,并且达到发表的要求。因此大家在研究生学习期间,想方设法也要发表至少一篇论文。很多学生担心如果不发表论文,则有可能毕不了业或者拿不了硕士学历。很多人会认为学术论文很好写,你这就相当于在大学毕业之后提交一份毕业论文一样简单。但实际上学术论文可比大学毕业论文高深了许多。在全世界范围来看,将学术论文作为能否毕业的重要指标之一,也许只有中国会这样做,应该来说,这更像是中国大学的一种特色。放眼国外,美国的一些大学不会将论文作为研究生是否毕业的硬性条件之一。同时研究生学习期间是否发表论文,也不会作为研究生培养的评测结果。因此从这点来看,中国的大学教育跟国外的大学教育还是存在一定的差异。实际上在我国的相关法律当中,并没有明确规定研究生必须要撰写学术论文才能毕业,那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在很多的大学当中,虽然法律并没有做硬性的规定,大多都是由学校或者研究生导师自己做出的要求。这就相当于在部分大学当中必须要学生考过英语四六级才允许毕业是一个道理。而许多研究生院和研究生导师也会要求学生撰写学术论文之后才能够毕业,我想这大概是学校对她们的一个“关心”罢了。虽然法律没有明确的规定,但是作为研究生也应该撰写合适的论文并发表,也许这会让你的研究生生涯变得更有意义,对此你怎么看呢?欢迎给我留言,感谢您的阅读。

硕鼠

复旦一篇硕士毕业论文被指抄袭 校方终于回应了!

复旦大学一篇硕士毕业论文被指抄袭,复旦大学7月4日回复爆料人:“予以立案,将按照规定程序开展调查”。5月30日,网友“argo”发微博称,复旦大学一篇区域经济学硕士毕业论文涉嫌抄袭,并@复旦大学。该论文作者为钱某某。5月31日,复旦大学通过微博回复称:“@argo 非常感谢您对我校学生学术规范问题的关注,您反映的信息我们已获悉,并转达研究生院核实。我们一贯重视学生的科学道德和学术规范问题,一经查实,将据相关规定和流程严肃处理! ”复旦大学官方微博截图6月初,网友“argo”就钱某某的《我国货币政策区域效率差异最影响因素研究》与华某某的《消费者品牌忠诚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研究》两篇论文相似举报至复旦大学。7月2日,网友“argo”收到了复旦大学学术规范委员会的邮件。该邮件称:“校学术规范委员会对您提供的举报材料进行了初步核查,认为钱某某论文的主要问题是不当引用,建议暂不予立案;若您能够提供更为具体、清晰、明确的证据,再行考虑是否立案。”复旦大学学术规范委员会回复举报人邮件。 举报人供图7月2日,网友“argo” 增加补充材料——《维普论文检测报告》,该报告称钱某某的《我国货币政策区域效率差异最影响因素研究》的“总相似比为59.32”。网友“argo” 通过邮件,将该材料发送给复旦大学。钱某某论文《我国货币政策区域效率差异最影响因素研究》维普论文检测报告总相似比为59.32。 举报人供图7月4日傍晚,网友“argo”获得复旦大学学术规范委员会回复称,“您提供的补充证据已收到,经我校学术规范委员会审查,认为证据符合立案要求,现予以立案,将按照规定程序开展调查”。复旦大学学术规范委员会回复举报人邮件。 举报人供图7月4日,记者从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官网,下载了钱某某的论文《我国货币政策区域效率差异最影响因素研究》与华某某的论文《消费者品牌忠诚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研究》。根据下载到这两篇论文,钱某某与华某某的硕士学位论文均完成于2007年。值得注意的是,钱某某在该论文最后的“致谢”部分中写道,“我要感谢我的堂弟华某某”。记者比对发现,两人论文虽然论述主题不同,但都在确定影响因素时采用了同样的指导思想,钱某某论文的第19至20页与华某某论文的第20至21页,部分段落极为相似。钱某某论文《我国货币政策区域效率差异最影响因素研究》(左)与华某某论文《消费者品牌忠诚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研究》(右)部分段落极为相似(黄色部分)。钱某某论文《我国货币政策区域效率差异最影响因素研究》(左)与华某某论文《消费者品牌忠诚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研究》(右)部分段落极为相似(黄色部分)。钱某某论文《我国货币政策区域效率差异最影响因素研究》最后的致谢部分。来源:环球网

不其

天津大学一名硕士学位论文涉嫌大面积抄袭

高校学术不端事件屡禁不止。近日,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接获举报,天津大学一篇硕士学位论文与天津工业大学的一篇硕士学位论文存在大面积雷同的情况。这两篇论文分别是天津大学软件学院软件工程专业2012届硕士毕业生李庆昆的硕士学位论文《基于图像处理技术纤维离线自动识别系统软件的设计》(以下简称“李庆昆论文”)与天津工业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2007届硕士毕业生刘琳的硕士学位论文《基于图像处理技术纤维自动识别系统软件的设计》(以下简称“刘琳论文”)。刘琳论文封面截图李庆昆论文封面截图刘琳论文完成于2007年1月,李庆昆论文完成于2012年4月。从时间上看,李庆昆论文比刘琳论文完成时间晚了5年。澎湃新闻记者从中国知网下载了上述两篇论文。比对后发现,这两篇论文从标题、摘要、关键词到正文的结构和内容都高度相似,多个段落几乎一字不差。4月10日,天津大学软件学院负责学生工作的相关负责人就澎湃新闻记者的询问表示,他们此前并未接到关于李庆昆论文涉嫌抄袭的正式举报。该负责人稍晚时向澎湃新闻表示,已将李庆昆论文涉嫌抄袭的情况反映给学校,学院也已经成立了临时调查组,将对此事进行进一步调查,“相关进展,会及时通报和处理。”刘琳论文中文摘要截图涉嫌抄袭的李庆昆论文中文摘要截图中文摘要和关键词多处雷同澎湃新闻比对两篇论文后发现,两篇论文均以一款系统软件的设计为研究对象。刘琳论文的标题是“基于图像处理技术纤维自动识别系统软件的设计”,一共21个字。李庆昆论文的标题是“基于图像处理技术纤维离线自动识别系统软件的设计”,一共23个字,只比刘琳论文多了“离线”两个字。刘琳论文的摘要内容为:“纤维检测是通过对各种纤维的识别来检查纺织品的成份及含量,在纺织品的质量评价和性能分析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和模式识别理论,研制了纤维图像自动识别系统。该系统实现了对纤维图像现场自动识别,改进了以往人工识别纺织品操作复杂、人为主观误差大的缺点。系统采用微型光电纤维检测仪获取纤维图像,并通过USB总线接口技术接入计算机,采用中值滤波、平滑滤波、锐化等技术对纤维图像进行预处理,生成纤维图像的灰度共生矩阵,提取能量、熵、惯性矩、相关和局部平稳性这吴哥特征,最后采用最近邻域法对纤维种类实现自动分类。“采用可视化编程语言Visual C++ 6.0开发了纤维图像处理和分析的软件。该软件集成了纤维图像处理与分析的算法,包括图像的预处理以及图像的特征提取等算法;内嵌了纤维图像特征数据库管理系统,可以讲提取的图像特征值直接存储于特征数据库中,用于进一步的分析或识别;图像的处理及分析结果均可显示在屏幕上,界面友好,操作方便。”李庆昆论文的中文摘要表述为:“本文采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和模式识别理论,研制了纤维图像自动识别系统。纤维检测是通过对各种纤维的识别来检测纺织品的成份及含量,在纺织品的质量评价和性能分析中具有重要意义。它包括通过封闭管道连通的尘笼网、计量装置、开松装置、储棉通道、梳理装置、和电器控制组合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梳理装置和聚棉装置之间设置有异性纤维检测装置、异性纤维剔除装置,所述纤维检测装置包括透明管道,照明装置,高速摄像机;在计算机内安装有图像识别系统和启动各设备的控制电路和控制软件。“纤维图像自动识别系统实现了对纤维图像现场自动识别,采用微型光电纤维检测仪获取纤维图像,并通过 USB 总线接口技术接入计算机,采用中值滤波、平滑滤波、锐化等技术对纤维图像进行预处理,生成纤维图像的灰度共生矩阵,提取能量、熵、惯性矩、相关和局部平稳性这五个特征,最后采用最近邻域法对纤维种类实现自动分类。该系统改进了以往人工识别纺织品操作复杂、人为主观误差大的缺点。“纤维图像处理和分析的软件采用可视化编程语言 Visual C++ 6.0 进行开发。该软件集成了纤维图像处理与分析的算法,包括图像的预处理以及图像的特征提取等算法;内嵌了纤维图像特征数据库管理系统,可以将提取的图像特征值直接存储于特征数据库中,用于进一步的分析或识别;图像的处理及分析结果均可显示在屏幕上,界面友好,操作方便。“纤维检测软件可以在现场离线使用,该软件的发明摆脱了以往大型检测工具的繁重搬运,给检测人员大大地提供了方便。纤维检测软件把测试结果储存在计算机数据库中,图像处理系统采用先进的图象处理技术,精确地测量、计算纤维的直径和鳞片密度。纤维图像自动识别软件有效提高了检测自动化水平,是一个具有良好经济效益的应用软件。”比对以上两篇论文的中文摘要,李庆昆论文的中文摘要除了多出“它包括通过封闭管道连通的尘笼网、计量装置、开松装置、储棉通道、梳理装置、和电器控制组合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梳理装置和聚棉装置之间设置有异性纤维检测装置、异性纤维剔除装置,所述纤维检测装置包括透明管道,照明装置,高速摄像机;在计算机内安装有图像识别系统和启动各设备的控制电路和控制软件”,以及最后一段内容外,摘要中的其他内容均可以在刘琳论文中找到雷同表述,区别只在于李庆昆论文略微调整了个别词句的顺序。刘琳论文的关键词共有5个,即纤维检测、模式识别、灰度共生矩阵、软件系统和数字图像处理。李庆昆论文的关键词一共6个,包括纤维图像、数字图像处理、软件系统、纤维检测、灰度共生矩阵和模式识别。比对发现,李庆昆论文的关键词只比刘琳论文的关键词多了一个“纤维图像”,其他5个完全一致。刘琳论文第一章“引言”部分截图正文部分大面积相似刘琳论文正文共分为五章,即引言、纤维数字图像处理、纤维图像自动识别系统设计、系统实验及性能分析、结束语。李庆昆论文的结构分为六章,分别是引言、通用纤维处理技术综述、纤维图像自动识别软件系统的设计、系统实验及性能分析、纤维离线智能识别系统的准确性及实现和结论。澎湃新闻比对发现,两篇论文的正文部分也存在大面积相似的情况。以第一章“引言”为例,刘琳论文在引言的“现状”一节中写道:“B.Xu在纤维的形态测定方面作了很多的工作,他首先提出了一套描述纤维纵向卷曲程度的算法,然后利用几何参数和Fourier描绘子去描述和分析各种纤维截面的几何特征及其形态复杂度,并将其应用到棉纤维截面的测定和分析上,在此基础上他又提出了一种新的测定棉纤维成熟度的方法。“在羊毛纤维的测试分析方面,也有很多学者作过研究。1989年D.Robson利用图像处理技术测定了各种羊毛和羊绒的鳞片结构,提出用面积、圆整度、充满度、形状系数等来描绘各种鳞片的不同的形态特征。1997年D.Robson又提出了纤维宽度、鳞片间距、边缘接触长度等新的特征参数,成功地对羊绒和羊毛纤维进行自动识别。在羊毛细度测试方面,B.P.Baxter等人在1992年开发了一套快速测量羊毛细度的算法和装置,按标准将羊毛切成小段,然后使其均匀分散在玻璃片上,放在测试台上,一边移动一边用图像处理系统进行实时测定,得出羊毛的细度和其他相应的指标。”李庆昆论文也在引言的“现状”一节写道:“B.Xu 在纤维形态测定方面作了很多的工作,他提出了一种描述纤维纵向卷曲程度的算法,又利用了几何参数和Fourier去刻画和分析各种纤维截面的几何特征及其形态的复杂度性质,并且将其应用到棉纤维截面测定和分析上并在以此为基础给出了一种新型棉纤维成熟度测定方法。“1997年D.Robson提出了纤维宽度、鳞片间距、边缘接触长度等新的特征参数,成功对羊绒及纤维进行了自动的识别。在羊毛的细度测量方面,B。 P。 Baxter等人,研发了快速测量羊毛细度的算法和装置,按标准将羊毛切成小段,一边移动一边用图像处理系统来进行实时测定,最终得出羊毛细度。”以上两部分内容,李庆昆论文除了进行简单的字句删改,诸如将“首先”去掉,将“得出羊毛的细度和其他相应的指标”改写成“最终得出羊毛细度”等,其他内容均可以在刘琳论文中找到相同或相似的表述。刘琳论文第二章部分段落截图李庆昆论文第二章部分段落截图再以第二章为例,刘琳论文在第二章的“纤维图像纹理分析”一节写道:“纹理是图像中一个重要而又难以描述的特性,至今还没有公认的定义。有些图像在局部区域内呈现不规则性,而在整体上表象出某种规律性。习惯上把这种局部不规则而宏观有规律的特性称为纹理特性;以纹理特性为主导的图像,常称为纹理图像;以纹理特性为主导特性的区域,常称为纹理区域。由于构成纹理的规律可能是确定性纹理或随机纹理。纹理变化可以出现在不同尺度范围内,若图像中灰度在小范围内相当不平稳、不规则,这种纹理就称为微纹理;若图像中有明显的结构单元,整个图像的纹理是由这些结构单元按一定规律形成的,则称为宏纹理,上述的结构单元称为纹理单元。由此可见,在实际纹理图像的分析中,要针对纹理的类型,采用适当的分析方法研究其变化规律。”李庆昆论文在“纤维图像的纹理分析”一节中也有一段内容表述为:“纹理是图像中一个重要而又难以描述的特性,至今还没有公认的定义。一些图像在局部区域内呈现不规则性,而在整体表现出某种规律性。我们习惯上把这种局部不规则而宏观有规律的特性称之为纹理特性;以纹理特性为主导的图像,常称之为纹理图像;以纹理特性为主导的特性区域,常称之为纹理区域。由于构成纹理的规律可能是确定性纹理或随机纹理。纹理变化可以出现在不同尺度范围中,若图像的灰度在小范围内相对不平稳、不规则,这种纹理就称为微纹理;若图像中有明显的结构单元,整个图像的纹理是根据这些结构单元按一定规律组成的,则称之为宏纹理,上述的结构单元称之为纹理单元。由此可知,在实际纹理图像的分析中,要针对纹理的类型,采用适合的分析方法研究它的变化规律。”以上两段内容,李庆昆论文除了将“称为”改为“称之为”,将“形成”改成“组成”,将“适当”改为“适合”,将“其”改为“它的”之外,其他核心内容都与刘琳论文内容别无两样。刘琳论文第三章开头部分截图李庆昆论文第三章开头部分截图再看第三章,刘琳论文在第三章“纤维图像自动识别系统设计”的开头写道:“模式识别是要把一种研究对象,根据其某些特征进行识别并分类。针对本课题的具体的研究对象,在对大量的纤维纹理图像处理的基础上,抽取出最能表现纹理类别的有意义的特征或属性,然后根据这些特征和属性对纤维纹理进行分类,把其特征或属性相同的数据归属为同一类。“本课题设计的测量识别系统抽取了纤维纹理中能量、熵、惯性矩、相关和局部平稳性这五个特征,通过这五个特征对纤维的类别进行识别判断。整个系统包括纤维图像采集、纤维图像预处理、纤维图像纹理特征提取以及纤维识别分类四大部分。“对于纤维图像自身的特点,本系统的图像采集采用一种微型光电纤维检测仪,利用其中的CCD器件和图像采集卡获取纤维原始图像送入微机中进行处理,采用 VC++6.0设计图像处理及识别程序及用户操作界面,并采用SQL Server2000编制数据库存储纤维特征和用户信息。下面将介绍每个系统的设计部分。”李庆昆论文在第三章“纤维图像自动识别软件系统的设计”开篇写道:“本课题设计的测量识别系统抽取了纤维纹理中的能量、熵、惯性矩、相关以及局部平稳性这五个特征,通过这五个特征以及对纤维的类别进行识别判断。整个系统包括纤维图像采集、纤维图像预处理、纤维图像纹理特征提取以及纤维识别分类四大部分。“模式识别是把一种研究对象,根据某些特征进行识别并且分类。对于本课题具体的研究对象,在对大量的纤维纹理图像处理的基础上,抽取出最能表现纹理类别具有意义的特征或属性,然后根据这些特征或属性对纤维纹理进行分类,把其特征或属性相同的数据归属为同一类。“对于纤维图像自身的特点,本系统中图像采集采用一种微型光电纤维检测仪,利用其中的CCD器件和图像采集卡获取纤维原始图像送入微机中进行处理,采用 VC++6.0设计图像处理及识别程序用户操作界面,并采用SQL Server2000编制数据库存储纤维特征和用户信息。下面将介绍每个系统的设计部分。”以上两部分内容,李庆昆论文除了调整了前两段的顺序,以及将“和”改写为“以及”之外,其他内容包括文中的图示均与刘琳论文毫无区别。刘琳论文第四章所列图例截图李庆昆论文第四章所列图例截图再比如,李庆昆论文第四章第二小节“图像自动识别”里所列的4幅图例与刘琳论文第四章第二小节“自动识别实验”的图例也一模一样。刘琳论文第五章“结束语”截图又如刘琳论文在第五章“结束语”第一段谈及系统的优点时写道:“本系统的设计为天津纺织纤维检验所与天津工业大学共同研究的《适合现场使用的便携式微型光电显微检测仪》项目的开发提供了支持,实现了现场取样纤维的自动识别,与以往的检验方法相比,本系统具有运算速度快、测试精度高、处理数据量大、结果再现性好等特点,且操作简单,可靠性好,避免了不必要的人为误差,方便了执法人员对市场中纺织品的现场检测。”李庆昆论文第六章“结论”部分截图李庆昆论文第六章“结论”第一段也介绍了系统的优点,具体内容为:“与以前的检测技术进行比较,本系统具有如下技术优势:系统运算速度快,数据精度比较高,能一次性处理较多数据量,且输出结果展示性好,操作简单且可靠性好,便于对商品的现场检测。本系统的设计为天津纺织纤维检验所与天津工业大学共同研究的《适合现场使用的便携式微型光电显微检测仪》对项目的开发提供了大力的支持,实现了现场取样纤维的自动识别。”比对以上两段内容发现,李庆昆论文调整了语序,又对个别字词进行了修改,比如将刘琳论文中的“处理数据量大”改为“能一次性处理较多数据量”,将“结果再现性好”改为“输出结构展示性好”等,其基本内容和结论与刘琳论文雷同。天大软件学院回应:已成立调查组进行调查李庆昆论文和刘琳论文有大面积雷同内容,但李庆昆论文的参考文献条目中并未列出刘琳论文。并且,刘琳论文有《独创性声明》。刘琳在这份声明中写明,其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其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和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处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天津工业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由于论文完成时间上,李庆昆论文比刘琳论文晚了5年,完成于2012年4月的李庆昆论文涉嫌抄袭刘琳论文。另外,澎湃新闻从天津大学软件学院官网了解到,李庆昆是该学院软件工程专业2012届的单证工程硕士。所谓“单证”是指通过研究生教育的硕士从学校毕业时拿到硕士学位证,没有硕士学历证。针对李庆昆论文与刘琳论文大面积相似的情况,4月9日下午,澎湃新闻记者致电天津大学软件学院了解求证。软件学院办公室的一名工作人员表示对此事不清楚,让记者通过该院专门负责学生工作的处室作进一步了解。4月10日上午,澎湃新闻从天津大学软件学院负责学生工作的相关负责人处了解到,他们此前并未接到关于李庆昆论文涉嫌抄袭的正式举报。随后这名负责人在简单了解情况后,又给澎湃新闻回电,并表示,已经将李庆昆论文涉嫌抄袭的情况反映给学校,学院也已经成立了临时调查组,将对此事进行进一步调查,“相关进展,会及时通报和处理。”(来源:澎湃新闻)

第四层

硕士论文研究“屁” 被评为优秀论文

近日,一篇题为《关于屁的社会学研究》的硕士毕业论文在网上流传,受到广泛关注。专家表示,态度端正,怪题也能成经典。而网友看后却吵翻了......研究“屁”的硕士论文又火昨晚,话题#硕士毕业论文研究屁#登上热搜榜第四名,一时间引起不少网友的议论。据了解,该论文写于2007年,作者系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在职硕士高建伟。彼时,高建伟不仅凭借这篇论文通过硕士论文答辩,还被评为“优秀”。而且,目前在中国知网也可以搜索到该论文。原来,早在2015年,该论文就曾引发舆论关注,高建伟导师、华中师范大学大学教授李亚雄彼时接受媒体采访时称,“生活中其实有很多方面都值得挖掘,没必要总去重复一些意义不大的选题,一些看上去另类或小众的选题往往更值得思考,也会有更多有意思的发现。”论文曾受导师赞赏“我经常被身边的人提及这样一个问题:你怎么会做这么一个题目呢?”高建伟在其论文《关于屁的社会学研究》开头解释,选择该题目源于自己偶然在网上看见的两篇关于屁的故事。两个故事中,主人公都因为一个屁而使自己的人生轨迹发生了改变,由此引发了高建伟的思考。高建伟认为,“屁”不仅是一种生理现象,更是一种社会现象,与社会关系有着种种对应。通过对大量历史资料的研究,他指出,无论是在西方文化还是在东方文化中,屁是作为一种社会忌讳而存在的,这种忌讳不仅弥散于我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而且广泛地存在于教育、礼俗、习惯、道德甚至法律等上层建筑领域之中。高建伟从社会发生学的角度,深入分析了屁行为及现象如何从一种生理行为转化为一种社会忌讳的过程,从中揭示了这一运作过程的复杂机制。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屁从无差别的人类行为到更经常地发生在部分社会成员中的行为,再到道德评价中的否定性行为,最终演化为一种社会忌讳的存在形态。论文提及,在人类早期阶段,分工和阶级还未出现,放屁行为是原始人类——即我们的先民最频繁而最普通不过的生理现象。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关系发生变化,富人的饮食种类和饮食习惯发生变化,不再频繁放屁。至此,人类放屁经验完成第一次历史性的转变,即从人类普遍的一种生理现象成为一种更经常地、更普遍地发生于部分社会成员(更多是穷人)中的行为。经由这种转变,放屁行为获得了部分社会性意义,反映了社会上下层并存对立的事实。上层阶层为维护其优势地位,不仅政治、经济、文化领域建立绝对的控制地位,而且也努力“形塑”适应其优势地位的社会状态。用礼仪、修养、品味之类的东西来区分上下层,上层社会往往被认为是有礼貌教养的,而下层社会成员则是普通、粗俗甚至下贱的。在这样的背景下,放屁被贴上否定性的道德标签。在规训权力下,“屁”从一种上层社会所界定的否定性社会行为转变为一种社会忌讳的存在形态,并获得全体社会成员的认可和遵从。他认为这个发生学过程来源于权力运作的诡异特性,即两面性、依附性和公共性。并且接着探讨了“无所忌讳”的屁行为及现象,认为这种现象本质上反映了屁行为及现象的忌讳存在形态,并与权力运作的诡异特性相联。记者注意到,这不是该论文第一次被网友关注。2015年,《北京晚报》曾就此事进行报道。高建伟导师、华中师范大学教授李亚雄接受采访时,对该论文颇为赞赏。据他回忆,论文开题时,老师们刚看到这个题目都笑了起来,但“笑”过之后,大家还是很快从专业角度探讨它的学术价值,不是简单地就事论事,而是运用社会学的理论进行分析。李亚雄彼时告诉《北京晚报》记者,高建伟的研究另辟蹊径,在重复性研究泛滥的情况下,“显得珍贵”,老师们普遍比较支持。“答辩效果也很好,还被评了优秀。他(高建伟)文笔很不错,思路也很清楚。”李亚雄称,因为不方便做实际调查,高建伟通过文献分析、引经据典,把屁的发生学、在不同时代的纵向发展、背后的社会含义呈现出来。 “很欢迎这种来源于生活、有人文关怀的选题。”对此,记者近日多次联系李亚雄教授采访,对方以在外出差为由婉拒。硕士论文研究“屁”?!网友吵翻了......看到这篇论文的内容,瞬间就有网友被震惊了,表示大开眼界。也有网认为这样的论文很可笑,毫无意义。调侃的同时,表示这种低级趣味的选题,难登大雅之堂。不过,有网友却不不同意以上观点。他们认为只要研究做得好,没有什么不可以。对未知领域的大胆探索,总比造假和“假、大、空”的论文要好的多。这样的论文值得点赞,而不是嘲讽。而对于论文只有30页的情况,也有人猜测这么短的篇幅,字数会不会不够?而且还建议查一下。但也有网友表示,这样的论文一定不怕查重,因为根本没得抄!而且大家不应该妄下结论,可以先到知网查询一下,具体了解后,靠真凭实据发表观点。高校教师:态度端正了,题目再“怪”也能成经典事实上,近年来因选题独特而受到大众关注的论文不少。此前,《乌有之猫:云吸猫迷群的认同与幻想》《八角茴香对卤鸡肉挥发性风味的影响极其作用机制》等论文都曾引起热议。“这是选题多样化的问题,我觉得是好事。”华中科技大学硕士生导师刘锐认为,现在学科发展呈现“专门化”和“交叉融合”双重特点,“很多我们以前不觉得可作研究的问题,现在也冒出来了”。“个人认为,研究这样一些比较另类的问题是很有必要的,这可以覆盖很多以往的知识盲点,给社会以启发。”刘锐近日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称。对此,华中科技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周婷婷认为,当下大学生思维比较活跃,或对新媒体较为熟悉,确实可以关注到一些新的现象。“很多现象都可以作为我们论文研究选题,但要基于学科找到深入观察的角度,而不仅仅是描述‘现象’,做一个简单分析,那就没有意义了。”周婷婷说。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谈松华表示,自己没有看过上述几篇论文,无法对其作出评价。“毕业论文应该如何去写,这很难有统一的说法。不同专业、不同爱好、不同精力的学生,做选题时考虑的因素有所差异。”谈松华称,就他指导研究生而言,选择论文题目时考虑较多的是现实意义,比如能对国家的发展、改革、社会进步等方面有促进价值。对于越来越多的“独特选题”,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院教授郑作彧表示“没什么不可以”。“学术研究本来就该关心自己的生活、自己所处的社会。现在学子所处的时代,既然就是充满这些现象,那么研究这些现象,是理所当然的。”郑作彧认为,问题不在于研究的选题是“另辟蹊径(讲好听点是创新)”还是“正经(讲难听点就是老调重弹)”,而是研究的态度是否端正。郑作彧称,个别学生“过得浑浑噩噩”,写论文时“选的是最不费脑袋的主题”。“这样的题目,就算听起来高大上,实际上其实也是空泛的。”郑作彧称,对写论文而言,更重要的是态度。“我参加保研面试时,会问学生对什么领域比较兴趣、有钻研。”郑作彧发现,农村来的学生,大部分会说“想做农村研究”,或者女学生多会说“想做性别研究”。 “但这些学生里头,并没有多少真的钻研过相关方面的知识。他们只是觉得,因为身份原因,再不济都可以掰出些道理来。”郑作彧认为,这种情况下,就算选题高大上,但态度不端正,“一样白搭”;相反,如果学术态度端正,题目“再怎么光怪陆离”,也一样可以讲成经典。对于论文选题,学生怎么看?湖南某高校研究生李勇(化名)告诉记者,据其观察,选题来源主要有三部分,一是结合曾经的实践活动,二是结合兴趣,三是来自导师。“我偏好感兴趣的选题,同时考虑研究意义,写起来有动力。”李勇认为,兴趣是很好的切入口。“当学校通知你要写论文时,往往会感觉一头雾水,继而选择熟悉的领域入手。”来源:中国青年报

始用四达

天大厦大“两硕士论文雷同”,查清楚了

天津大学、厦门大学7月10日晚就“两硕士论文雷同”一事,分别发出调查处理通报。通报称,涉事两名学生存在由他人代写、买卖论文的学术作假的行为,均撤销其所获硕士学位,收回、注销硕士学位证书。记者注意到,天津大学研究生院官网在10日晚发布《关于撤销刘宇宸硕士学位的公告》显示,刘宇宸,女,2018年6月26日获得天津大学工程硕士学位,硕士学位论文题目:基于J2EE的环保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该《公告》显示,经该校调查认定,刘宇宸的硕士学位论文存在由他人代写的事实,属于教育部令第40号《高等学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第二十七条第六款规定的学术不端行为。根据《学位条例》第十七条、《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第十八条、《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在学位授予工作中加强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建设的意见》(学位〔2010〕9号)第五条和第六条之规定,经2020年7月10日天津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审议表决通过后,决定撤销刘宇宸所获硕士学位(学位证书编号:1005632018110690),并收回相应学位证书。几乎在同一时间,厦门大学也在其研究生院官网发布了《关于2014级软件工程硕士林鲤涉嫌存在学术不端行为的调查处理结果通报》。该《通报》载明,经厦门大学学风委员会调查核实,认定该校2014级软件工程领域工程硕士林鲤在其硕士学位论文撰写中存在买卖论文的学术作假,构成学术不端行为。根据有关规定,厦门大学第十届学位评定委员会2020年7月10日审议表决,决定撤销林鲤的厦门大学硕士学位,撤回其硕士学位论文,注销其硕士学位证书(编号1038432018002369)。 澎湃新闻7月8日报道,天津大学软件学院软件工程专业2018届硕士毕业生刘宇宸的硕士学位论文《基于J2EE的环保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与同年毕业的厦门大学信息学院软件工程专业学生林鲤的硕士学位论文《基于J2EE的环保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在标题、摘要、关键词、正文的结构、内容及图表等雷同或高度相似,多个段落一字不差,论文中的致谢、参考文献部分也十分相似。来源:澎湃新闻

丽人劫

天大、厦大两硕士同年论文高度雷同,厦大:若属实将处理

相隔近2000公里,天津大学软件学院软件工程专业2018届硕士毕业生刘宇宸的硕士学位论文《基于J2EE的环保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与同年毕业的厦门大学信息学院软件工程专业学生林鲤的硕士学位论文《基于J2EE的环保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却出现标题、摘要、关键词、正文的结构及内容雷同或高度相似,多个段落一字不差。7月6日,澎湃新闻致电厦门大学学工委员会,一位工作人员让记者把这两篇论文发送至指定的官方邮箱,并称,“会依照相关程序开展工作。”次日,厦门大学学工委一位工作人员回复称,已收到邮件,将对这两篇论文展开调查,“会核查这个信息,我们学校对学术不端的行为是零容忍的,如果情况属实的话,那我们会立即对此事进行处理。”天津大学刘宇宸的论文(左)和厦门大学林鲤的论文(右)封面对比,两篇论文标题一致。(截图)7月6日至7日,澎湃新闻多次致电天津大学多个部门,他们均建议联系该校研究生院,但研究生院的电话一直处于无人接听状态。天津大学刘宇宸的论文(左)和厦门大学林鲤(右)的论文的目录对比。除了第三章略有不同外,其他均一致。天津大学刘宇宸的论文(左)和厦门大学林鲤的论文(右)的目录(第二页)对比。澎湃新闻对比两篇论文的目录部分发现,“第一章 绪论”“第二章 系统需求分析”“第四章 系统实现”“第五章 系统测试”“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五部分结构几乎完全一样。天津大学刘宇宸的论文(左)和厦门大学林鲤的论文(右)的第四章部分内容对比,内容完全一样。天津大学刘宇宸的论文(左)和厦门大学林鲤的论文(右)的第五章测试方法与测试环境部分对比,内容几乎完全一样。在“第三章 系统设计”部分,天津大学刘宇宸的论文目录中比林鲤的论文多了“3.2 系统总体设计”这一小节。而厦门大学林鲤的论文目录中的“3.2系统类图设计”一节在刘宇宸的论文里则是3.4小节。澎湃新闻继续对比发现,两篇论文在前述“第三章 系统设计”及论文结尾的“参考文献”和“致谢”三部分仅略有区分。两篇论文均有24个“参考文献”,除9个不同外,另外5个英文参考文献完全一致,10个中文参考文献仅排序不同,文献题目等均一致。以论文摘要和关键字为例,刘宇宸写道:“随着我国工业现代化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也越加严重,环境保护与监管问题逐渐得到各级政府领导的重视,而保护环境的前提就是要求更加准确、全面地了解环境信息。某市地域广阔、风光宜人、人文气息浓厚,根据某市环保现状开发一个通用性好的环境保护管理系统是极为重要的,该系统可以使某市环境更加管理现代化、决策科学化,将进一步推动某市环保信息化的进步。”而林鲤论文的摘要部分与上面这段文字一字不差。且两人论文关键词均为“环保管理系统,污染监控,J2EE”。值得注意的是,在“致谢”部分,天津大学刘宇宸写到自己为“在职硕士”,而厦门大学林鲤仅提到自己系“研究生”。除此之外的“致谢”内容,相似度也颇高。天津大学刘宇宸的论文(左)和厦门大学林鲤的论文(右)的绪论对比,内容完全一样。除了上述略微改动的部分,两篇论文在“摘要”“关键词”“绪论”及内文等多个部分内容,几乎完全一样。此外,两篇论文的多个图表的内容也都一致。澎湃新闻还注意到,前述两篇论文均在2018年4月完成,且两名作者都签署了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均声明“该学位论文不存在剽窃、抄袭等学术不端行为”。来源: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