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关于在国际期刊上发表文章的四个问题或曰

关于在国际期刊上发表文章的四个问题

当我们发表论文时,不仅要关注这个研究本身,更需要根据当下主流的社会环境对整个研究的需求来对研究的价值进行判断,并考量研究方法的适切性。有些很适合某一类研究的研究方法在其他研究中并不一定有效。很多论文的发表与相关的政策、制度紧密相关,因此研究与实践要与当下社会意识形态与政策结构相关联。例如有些高校要求老师们必须在国际期刊上面发表论文(如SSCI期刊),但是我们应该知道社会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没有一个政策是永恒且必须遵循的。同时,随着中国国际影响力的扩大,中国研究者在国际期刊上发表论文将会得到更多的支持。接下来易智编译就和大家一起来看下在国际期刊上发表文章的几个问题。一、在国际期刊上可以发表综述类文章吗?在国际上发表综述类文章是一件很有难度的事情。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文献综述在一篇论文当中具有怎样的地位和作用。文献综述表示的是作者对自己所研究领域的系统化认识,包括研究的理论基础、相关研究的系统概述以及支持这个研究进展的相关证据等。完成文献综述需要仔细阅读并且综合回顾所有相关文献。更重要的是,文献综述不仅仅是概述,更是作者对于本次研究问题深层次的整理和认识,它是一个对前人研究成果与作者对该类研究的理解与认识的综合体。其次,文献综述类的文章如果可以发表,一种情况为作者是一个领域内非常杰出的人才。另一种情况是作者对某个领域中公认的理论或观点有了全新的、独特的认识与理解,这样才有可能被杂志社所接受并发表,但是这个难度很大。所以易智编译建议大家,如果有类似想法的话,还是不要在这一方面花费很大的精力。二、如何才能提高自己的文章的影响力呢?想要提高自己文章的影响力,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参考文献,特别是英文文献。如果你想让自己的文章具有说服力,你需要参考与你的研究领域相关的文献与研究过程,这样才能告诉读者你的研究是有依据、且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如果你的文章是发表在中文期刊上,那你可以引用中国的一些研究者的论文。但是,如果你的文章需要发表在国际期刊上,最好尽量多的引用国际上的著名文献,当然不是说所有文献都必须是英文的,但是大部分应该是英文文献。因为国际期刊的编辑对于中国的一些研究并不熟悉,所以你需要对国际上现有的研究做一个详细的综述。很多期刊在论文发表前的评审阶段会对所引用的文章原文做非常细致的追溯,所以一定要保证引用文章的准确性与质量,这样才能体现整个研究的质量与水平。另外,在引用文献时不要过多地引用自己的文章。其次,你可以将自己已经在中国发表的论文通过各种方式,例如咨询提供论文翻译的公司,机器翻译或者人工翻译等,将其翻译成英文文章,并放在类似于Academia.e等学术平台上。这样其他研究者就可以通过谷歌学术搜索引擎发现你的研究。如果你的文章被其他人引用就可以增加你的学术影响力。将文章翻译成英文会有一定的难度,但是请尽量去尝试,这是将你的研究推广到国际范围内的一个很有效的途径。三、论文写作完成以后,如何找到合适的期刊投稿呢?这个问题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重点关注期刊自身的特点,并且以此作为参照来选择适合发表自己论文发表的期刊。例如,根据文章的研究范围去选择该文章是发表在区域性期刊还是国际期刊上。如果你是中国人,论文内容是基于中国国情的研究,那么发表在中国国内的期刊上会比较合适。同时,还要考虑论文面向的读者是理论研究者还是实践研究者,如果是面向理论研究者就选择偏向于理论方面的期刊,如果是面向实践研究者就选择实践方面的期刊。(2)认清论文的研究方法并以此来选择期刊。比如,论文使用的是质性研究方法,国际上有很多对质性研究感兴趣的期刊,那就可以选择这些期刊投稿。这样做会增加自己的论文被录用的概率。(3)选择期刊的时候要注意该期刊的编辑或编辑委员会发布稿件的要求,注意让自己的论文符合相关要求。其次,是要仔细阅读目标期刊中已经发表的文章,查看一下论文的语言表达方式、参考文献的引用等方面是否与期刊中已经录用的文章相似。这样可以也增加投稿被录用的概率。相信很多人都有这样一个想法,无论我选择中文或英文期刊,我只要选择SSCI中的期刊就好,但是这样会增加论文发表的难度。所以,在期刊的选择上不要仅局限于SSCI期刊。对于其他数据库中的期刊,可以通过谷歌学术搜索影响论文录取或退稿的相关因素:比如期刊的出版频率和文章数量、投稿论文的接收率、文章从投稿到发表的时间以及期刊是否开放访问等因素来进行选择。论文的发表途径总体来说包括两种:(1)直接发表在可开放获取的期刊上:这些期刊有直接免费获取文章或缴费后获取文章两种方式;(2)发表在非开放访问的杂志上:这种情况下需要判断是否可以转载到其他可以开放访问的数据库中,比如某些可以被谷歌学术公开搜索到的数据库。一种情况是需要等待一段时间之后才可以转载。还有一种情况是访问时需要收费并且不能转载到其他数据库中。四、已经向国际期刊投稿后,还需注意什么?很多论文发表都不是一次通过的,都需要进行反复修改和评审。所以当你收到杂志社“需要修改”或者“请重新提交”等要求时,不要认为是自己的文章被拒稿了,这说明你的文章很有可能被录用。当你的文章被要求修改并重新提交时,编辑部会将主编和外审评论者的意见汇总起来反馈给你。请结合自己实际的研究情况认真考虑,修改有问题的地方,但是不需要遵循每一位评论者的建议,对没有采纳的意见标注出具体的原因。对原始文稿,修改使用修订视图,将文章修改的痕迹显示出来,并重新提交修订版本的修改稿。这样会让编辑更加清楚文章修改的位置以及文章修改之后与原稿的差异。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要对论文进行查重,保证论文的查重率。另外,从投稿到录稿中间会有一定的审核时间,在没有得到所投杂志的确切答复之前,不要将一篇文章同时提交给两家杂志,这会影响到你的学术声誉。

寡欲

五个高中生是如何在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的?

今年三月,五名高中生学员作为共同作者参与的一篇论文,通过了双盲同行审核,被国际著名管理学学术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usiness & Management Research》(《国际商业与管理研究季刊》)收录。这篇论文将在一下期正式发表。该期刊的影响因子(IF)为3.97,是国际商业、管理学领域的权威刊物。影响因子是由汤森路透公布的期刊影响力数据,该数据显示了一本期刊在两年内论文被引用次数的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展示了一本期刊被同行的认可程度。这五位高中生将作为共同作者的身份署名,这份论文将为他们的大学申请提供有力帮助。五名高中生是如何成为权威刊物论文的共同作者的呢?参加名校教授主讲的学术项目这五名高中生都参加了著名的商业类学术项目——Harmony Plus未来领袖多维度训练营,简称FLA。这个学术项目的最大特点就是由名校教授亲自任教,他们的导师是密歇根大学罗斯(Ross)商学院组织行为学教授马修(Matthew)。马修教授多年来为跨国企业、大学和国际非盈利机构进行人力资源培训,并在国际学术期刊发表了众多有影响力的论文,是该领域的权威学者。密歇根大学罗斯商学院是美国著名商学院,它的本科生商学院教育在全美排名第三。密歇根罗斯商学院组织行为学教授马修这次的FLA训练营,是马修教授第一次开设面向高中生的课程。学员们可以亲自体会名校学生和企业CEO才能享受的学术课程,学业前30%的学员还能获得教授写的推荐信。谁都知道,手里拿着一封Ross商学院教授写的推荐信,对于一个想读商业、金融专业的学生意味着什么。高中生如何在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一般来说,发表学术论文并不是适合每一个高中生,毕竟大多数高中生的知识储备有限,对于论文发表的基本要求也不甚了解。能发表论文的高中生大概分为下面两种情况:第一种是学生独立对某一个课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做出了成果之后尝试发表。但我们知道发表论文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从选题到数据,再到论证过程、论文框架、引用资料等等方面,都需要达到学术标准,这对高中生而言是不小的挑战。这属于最难,但也最能体现作者价值的发表方式。第二种就是加入一名教授的研究项目之中,成为该项目的研究成员。学员通过参加具体的研究工作,如操作实验、整理数据、支持教授的工作等,他就有机会作为共同作者出现在最终发表的论文之中。当然,学生通过这种方式参与的学术论文,无论是学术价值还是贡献都无法与第一种相比。但对于高中生、甚至是本科生们来说,能有一份这样的经历已经非常宝贵了。这次五名学生所参与发表的论文,就属于第二种情况。这次发表的论文题目为《Harmony Plus未来领导力学院:一个由学生共同参与研发的领导力项目》,马修教授采取了自己在商学院常用的“项目制”教学方式,他带领五名学生一起研发该学术项目的教学计划、案例库与实践项目。学生们既是学员、又是课程设计者,他们每个人都轮流担任课程组长,带领其他学员设计课程,在这个过程中亲自实践了“领导力”,掌握了一个课程产品从零到一的设计过程。马修教授特意为学生们安排了一堂“论文写作”课程,他让学员们负责各自案例的撰写、数据整理与图表设计。就这样,这五名高中生通过真实的付出与论文参与,当之无愧地成为了这篇国际学术期刊论文的共同作者。不造假的论文发表方式低龄学生通过造假成为学术论文的作者的不寻常现象,已经引起了全球学术界的关注,这一问题在东亚地区尤为严重。许多还在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通过家长的背后交易得以参加顶级科研类项目,他们只是偶尔参与该项目,做一些打杂性质的工作,却最后能出现在“共同作者”的位置上。2019年,一名在美国高中上学的韩国留学生,只利用暑期时间就能参与韩国顶尖高校的国家级医学项目,最后竟然出现在第六作者的位置上,这名学生在第二年被耶鲁大学录取。这一不可思议的现象最终引发了韩国民众的抗议,最后曝光了这个留学生背后不一般的父母。在中国,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带来的争议从来就没停息过。这个与升学直接挂钩的全国性大赛,诞生了众多小学生、初中生发表的、让许多研究生都可望而不可及的论文。初中生就研究区块链的哈希加密算法,小学生就开始通过解剖实验研究癌症治疗病因,如果只把获奖名单中的论文名字拿出来,给100个成年人看99个人都看不懂,而这些论文的唯一作者竟然都是中小学生。这种令人瞠目结舌的成果让许多人惊叹:原来中国的科研机密都掌握在中小学生手中!东亚国家学生们在科研上异乎寻常的表现,已经引起了美国大学的注意。在申请研究生阶段,如果学生发表过该领域的学术论文,显然能获得教授的好感。但教授们绝不会停留在只看标题的阶段,他们一般会认真询问学生在这篇论文中的具体作用,如构想设计、实验设计、实验操作、数据处理、结论讨论、论文撰写等。这和招聘官在面试时会详细询问求职者的工作细节是一样的,要证明申请人的经历是真实的。真的假不了,假的能骗得了一时,但骗不了一世。这五个学生的论文发表经历,也许能给想不愿意造假也能发表论文的学生们,带来一些启发。

忽乎芒乎

瞄准世界难题,提供中国原创方案

团队成员在进行学术讨论。资料图片团队举行CHANCE-2研究阶段总结会议。资料图片王拥军在临床中寻找研究问题。资料图片王拥军向患者解释病情。资料图片【解码“新动力人群”】 作为多种脑血管疾病的严重表现形式,脑卒中是全球第二大致死性疾病、我国第一大致死性疾病。相关数据显示,全国每21秒就有一人死于脑卒中。2013年,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以下简称“天坛医院”)脑卒中研究团队首创的21天短程新治疗方法(以下简称“CHANCE方法”),在全球影响因子最高的医学学术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并被世界公认的中国、英国、加拿大和美国四大脑血管病管理指南列为最高级别证据向全球推荐,成为该病治疗的国际金标准。20年耕耘后,团队在天坛医院院长、神经内科主任王拥军的带领下,使我国脑卒中的防治水平稳步走在全世界前列。他们的工作,正在引领国际同行跟从研究的热潮。1.给人才以事业舞台身为天坛医院院长、神经病学中心主任,王拥军的名字和中国神经医学上的一些新理念紧紧地结合在一起——把卒中单元引入中国,最早提出脑血管病规范化治疗的理念,创办了有8000多名医生参与的北京神经病学学术沙龙,创办了有3400多家医院加入的国家神经系统疾病医学研究中心。2000年4月,天坛医院公开在海内外招聘神经内科学科带头人。在美国阿肯色大学医学院做了近两年博士后研究的王拥军,受邀回国应聘。当时,50多人的神经内科只有一人有博士学位、一人是硕士导师,科研力量十分薄弱。王拥军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打破大家把当科主任作为唯一前途的传统。他把神经内科分成脑血管病、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等8个专业组,每个专业组都有带头人,并给这些带头人充分展示才华的机会。给人才以事业舞台,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这种理念,使天坛医院神经内科的科研队伍不断扩充,并产生了“1+1>2”的神奇效果。在王拥军的带领下,天坛医院神经内科逐步成长为国家级重点学科,并确立了在国内神经医学领域金字塔尖的地位。如今,全科共有医疗科研及技术人员192人,其中11人是教授(或正高专业技术职务者),36人具有博士学历。王拥军牵头形成脑血管病防控国家行业标准、主笔多项诊疗指南,其创办的天坛国际脑血管病会议,已成为规模最大的脑血管病高端国际会议。作为发起人之一,王拥军还牵头成立了中国脑血管病的一级学会——中国卒中学会,有力促进了我国脑血管病学科建设和人才队伍培养。他还推动天坛医院牵头成立了由科技部、国家卫健委、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正式批准的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通过这几个平台的打造,王拥军把全国该学科人才紧密团结在一起,极大提高了我国脑血管病防治的总体水平。2.“‘助跑’跑了整整十年”“我们的神经内科建设,‘助跑’时间特别长,跑了整整10年。”王拥军说,“2011年之前,团队在科研方面几乎没有产出。大家都在做别人看不到的工作,做最基础的临床和科研工作,做最基本的数据积累。”“做一个强的学科,首先要做学科的战略规划,只有战略目标科学合理,干活才能事半功倍。”王拥军来天坛医院后,就把做好学科的战略策划当成第一要务,将神经内科的主攻方向选定为脑卒中。20年前,脑卒中在全球都没有好的解决办法。在国内,脑血管病只是被列为心血管病的一个分支,科研与治疗能力都十分薄弱。但王拥军却偏偏选中了脑卒中,并且着手做全国范围的病人管理系统。“这是基础,掌握了全国数据,对临床与科研都有重要意义。”王拥军回忆,“团队成功组建了卒中单元,一下子就引起了有关部门和同道的关注,顺利拿到国家级课题的经费,这样我们就越做越好,越做越专业。”“十年磨一剑”,诚非虚言。当时,王拥军从学科建设入手,把医院的会议室改成临床研究中心,把医院的招待所改成脑血管中心,2001年就建立了国内第一家标准化卒中单元,并于2005年完成了“北京市组织化卒中防治系统”的研究,在全国展开卫生部中国卒中中心培训项目的研究及实施。2006年以后,团队重点从事脑血管病转化医学和脑血管病医疗质量促进,主持成立卫生部脑血管病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启动脑血管病诊疗技术规范化应用“金桥工程”。2013年到2016年间,研究团队迎来了科研成果的大丰收,尤其是在高危非致残非脑血管病领域,直接占据了国际领先地位。团队首创的“CHANCE方法”在全球范围内达成共识,在国内惠及上百万例脑血管病复发病例,累计降低医疗花费近200亿元。3.“管理者要做的是找对人、做对事”仅用20年时间,就把一个国内医学学科拉到全球领先水平,王拥军到底做对了什么?“干事业,必须找对人、做对事。战略定好后,选什么人,要看实际工作需要,而不能只看虚名。”王拥军认为,每个岗位都要有最适合的人,不必非得来自名校,也不必非得来自医科专业。“大多数人才是需要发现的,而不是培养出来的。”王拥军认为,发现合适人才是管理者的基本职责。2009年,为了给医院延揽优秀的数据分析人才,王拥军专程三次飞到大洋彼岸,把数据分析专家李昊请到天坛医院。“不拘一格用人才,还远远不够。”王拥军说,“必须要创造条件,帮助他们成长和发挥作用。”年轻人才加入团队后,很多人被选送到国际上最好的医疗或科研机构去学习,亲身感受世界前沿科技是如何开展的。王拥军还用心给团队创造了一个“安静”的环境。“社会上一会说医生要做科研,一会说不做科研,你要是跟着这些声音走,团队就乱了。”他说,“那些声音都是‘墙’外的,‘墙’里的事,只有我们自己知道。你们什么都不要听,要听我们自己的,安心做好手中的事情。”“在天坛医院的平台上,我们做成了全世界最大的脑卒中数据库,对中国公共卫生事业改进意义重大。”尽管现在收入只有在美国公司的三分之一,但是李昊在天坛医院工作岗位上找到了成就感。“能为国家做事情,而且成果能进入治疗准则,甚至被国际上采用,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科技话语权。”他说,“在祖国的怀抱里,科研人员没有天花板,能真正做一些事关国计民生的事情,这让我非常骄傲。”为了让团队成员的学科背景更加全面,王拥军又于2018年年底,亲自引进海归专家施福东。放弃了三甲医院副院长职务的施福东,来到天坛医院出任神经免疫科首席科学家、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的基础和转化中心负责人。“施福东没对个人生活提任何要求,只要求有事业平台。”王拥军坚信,这样的人才一定会有所作为。施福东果然不负众望,率领团队拿下了七八个专利,并在柳叶刀等顶级学术期刊上发表了5篇论文。“虽然时间很短,但团队在天坛医院的平台上如鱼得水,研究水准上升很快,远远超过预期。”施福东感慨,“关键,这只是刚刚开始。”(本报记者 罗旭)【链接】脑卒中又称“中风”“脑血管意外”,是多种脑血管疾病的严重表现形式,具有极高的致残率和较高的致死率,是当今世界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最主要疾病之一,无论儿童、青年或是中老年均可能发病。脑卒中具有“四高一多”的特点,即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及并发症多。《2016年脑卒中流行病学报告》显示,脑卒中已成为我国居民第一死亡原因。

黄砖路

中国科技期刊多而不强?委员建议:争取国内外优秀论文首发权

2021年全国两会期间,澎湃新闻记者从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新闻中心获悉,贵州省政协副主席、致公党贵州省主委、贵州医科大学原副校长孙诚谊委员提交了题为《关于提升中国科技期刊国际竞争力的建议》的大会发言。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发布的《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蓝皮书(2020)》显示,截至2019年底,我国科技期刊总量为4958种,仅次于美国(12274种)和英国(6214种)。其中,中文科技期刊4429种,英文科技期刊359种,中英文科技期刊170种。但孙诚谊指出眼下存在的问题。2010-2019年,中国SCI收录期刊发表论文数占全球SCI论文总数的1.72%,同期中国作者发表的SCI论文数占全球SCI论文总数的比例达18.06%。10年间,中国作者共发表SCI论文275.5万余篇,其中2.2万余篇发表在中国SCI收录期刊上,仅占8.10%。孙诚谊认为,主要原因在于目前国内科研成果和人才评价过于偏重SCI影响因子,对国内优秀科技期刊认可度不高,导致中国优秀科技论文争相到国外期刊发表,中国的科研成果无偿由国外编辑评判,创新成果在国外期刊首发。他同时强调,我们也应当清醒地认识到,与科技强国和世界一流期刊相比,中国科技期刊数量多而不强,学术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偏弱,资源整合能力和融合发展能力不强,缺少世界一流科技期刊。针对上述问题,孙诚谊建议:第一,争取国际学术话语权。中国一流科技期刊应定位于国际化,认真学习国际知名期刊的办刊理念和经验,利用国际编委会扩大国际宣传组稿,邀请其他国家和地区在学科领域有较高学术地位和影响、有较强联络能力和个人号召力、能为期刊组稿推荐优秀论文的专家学者进入国际编委会,从国际化角度策划学科热点和论文选题专辑,聘请国际知名杂志的编辑定期指导,通过国家编委会的人脉资源扩大国际稿源;进一步促进出版规范国际化,有计划地组织国际合作出版相关法规、合作谈判、合同签订的业务培训,强化国内科技期刊的版权意识、市场意识等,召开国际期刊合作经验交流会,建立编辑部相互沟通的渠道,共享国际合作经验,规避合作陷阱,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或与知名国际出版商合作,逐步提高国际影响力。第二,争取优秀论文首发权。重大科学发现或科技成果的首发是提升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重要的主成分。从国内来看,论文外流的作者单位主要集中在国内顶尖科研院所及重点大学,北京、上海等科研实力最强的地区也是论文外流最严重的地区。国内科技期刊应在约组稿件方面下功夫,向学科重点院校和科研院所约组原创一流的稿件,争取中国优质优秀论文首发权;从国外来看,要发挥国际编委会的优势,通过编委会成员,利用编委的影响力组织高质量的稿件、并将他们的研究成果第一时间发表在中国SCI期刊上,使发表的研究成果成为该领域内最新而且权威的研究动态。第三,加大期刊国际传播力度。科技部门应在竞争择优的基础上有重点地扶持一批学术水平高、知名度大的科技出版机构和期刊数据库,依托优势学科,整合出版资源,综合运用多种传播渠道,走集团化、产业化以及数字化、网络化发展道路。扶持入选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的英文刊早日进入世界一流期刊;对入选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争取将中文刊办成国内一流期刊,加快推进期刊英文转型发展,争取让英文刊进入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进一步提升期刊影响力,为进入世界一流期刊行列做好储备。搭建国际科研交流平台,积极主办、承办或参与国内外领域学术会议,通过展板、宣传品、赠刊、主题报告、沙龙等方式,向国内外学者介绍期刊,加大科研成果的国际推广力度,促进国内外专家学者之间的交流,提升国内外科技人员对期刊的信赖度,有效参与国际竞争。第四,建立促进国内学者在中国科技期刊发表高质量科研成果的评价机制。目前,在国际高影响因子科技期刊发表论文以及在该类期刊发表论文的数量,是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从事研究人员职称晋升和课题申请评价指标中的重要因素,外部约束是驱使他们选择将科技研究成果发表在国外科技期刊尤为重要的原因。因此,应改变这种外部约束,管理部门应建立公正评价研究人员贡献与报偿的机制,促使中国学者的高质量科研论文在中国科技期刊发表,提升中国科技期刊的影响力。第五,建立立足国内、面向世界、汇聚学科前沿研究人员的中国科技期刊审稿队伍。信息在全球化时代高度流动,信息共享已经成为全球化的标志之一。可采取同行约请、同行推荐、作者举荐、专家遴选等方式,建立一支适应时代变化要求、能紧紧把握学科领域前沿动态、熟悉领域专业工作、热衷科学研究,客观、公正、高效、高水平的国内外行业领域审稿专家队伍,作为及时了解和把握本专业领域发展动向、促进科技期刊健康可持续发展、提升中国科技期刊国际竞争力的质量保障。来源:澎湃新闻

寄生虫

我校博士研究生在国际顶级期刊发表高水平综述论文

近日,材料学院博士研究生汤惠东和徐彦乔以共同第一作者身份在国际顶级期刊Advanced Science(中科院一区top,IF= 15.840)上发表了题为“Lead-Free Halide Double Perovskite Nanocrystals for Light-Emitting Applications: Strategies for Boosting Efficiency and Stability”的综述论文,博士生指导老师江莞教授和王连军教授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景德镇陶瓷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铅卤化物钙钛矿纳米晶由于具有发射波长可见光范围可调(400~700 nm)、较宽的激发谱、较窄的发射谱(FWHM为12~42 nm)、较高的荧光量子产率(PLQY≈100%)、色域广(NTSC≈140%)、缺陷容忍度高、载流子迁移距离长和载流子迁移率较高等优点,在太阳能电池、激光、发光二极管(LEDs)、生物成像和光电探测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铅卤化物钙钛矿纳米晶仍存在Pb的毒性较大以及环境稳定性较差等突出问题,严重阻碍其在商业中的应用。针对这些问题,具有优异的稳定性、丰富和可调的光电性能、低的激子结合能和高的吸收效率等优点的无铅卤化物双钙钛矿(HDP)材料成为了理想选择。尽管绿色、PLQY高和稳定性能优异的HDP体相材料近年来相继被报道,但是其纳米晶材料由于高的缺陷浓度、间接带隙和跃迁禁阻等特性,导致该类材料的光电性能与铅卤化物钙钛矿纳米晶相比仍然有较大的差距。因此,如何提高HDP纳米晶的发光效率和进一步改善其稳定性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该论文首先对HDP的晶体结构、电子结构和荧光发射机理进行了系统的介绍,分析了HDP纳米晶荧光性能差的原因。在此基础上,重点介绍了合成策略、表面配体和离子掺杂/合金化调控HDP纳米晶荧光性能的研究进展。随后,讨论了HDP纳米晶的稳定性,阐述了溴化物和碘化物双钙钛矿纳米晶不稳定的根源,并总结了改善稳定性的有效策略。除此之外,归纳了HDP材料在LEDs领域的研究进展。最后,指出了HDP纳米晶在发光领域面临的挑战,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展望。该综述论文的发表对将来制备绿色、高效和稳定的LEDs器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江莞教授和王连军教授均为我院特聘教授,他们所带领的团队长期从事荧光材料研究,近年来在Advanced Science、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Nanoscale、Chemistry-A European Journal等一流期刊上发表论文30余篇,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江莞教授是教育部科技委员会材料学部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工程与材料科学部无机非金属材料学科会评专家,曾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中科院百人计划、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计划和江西省井冈学者等人才项目支持。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景德镇市科技局项目等经费支持。来源:景德镇陶瓷大学

吉宗

国际权威期刊《过敏科学》首次以正刊形式出版中国主题

《过敏科学》主编CezmiAkdis通过视频致辞。 张兴龙 摄中新网北京3月26日电 (记者 杜燕)古老的中国长城与指向天空的DNA双螺旋相连,两个孩童拾级而上,指向深蓝的夜空,恒星星座相连勾勒出“未来”和“科学”的字样……世界过敏科学领域顶级期刊《过敏科学》(Allegy)今年初以正刊形式出版中国主题,选用一幅极具中国元素的封面,共发表来自中国学者的23篇文章,集中展示中国学者在过敏科学、鼻科学、呼吸病学、皮肤病学以及新冠疾病等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据悉,这是《过敏科学》创刊73年来首次以正刊形式出版国家主题。这是记者从今天举行的一场发布会上了解到的。据介绍,过敏性鼻炎已成为全球性的健康问题,在世界范围内平均发病率为10%至20%,部分国家高达40%。在中国,近年来过敏性疾病的发病率呈持续上升趋势,以过敏性鼻炎为例,中国患病率达18%,估计患病人群超过2亿。《过敏科学》副主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院长张罗介绍以正刊形式出版的中国主题。 张兴龙 摄《过敏科学》副主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院长张罗受邀担任本期中国主题的客座主编。张罗在发布会上表示,近年来,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科研投入增加,中国在过敏性疾病发病机制研究和诊疗技术创新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中国学者不断总结临床经验,针对常见疑难病症,总结中国数据,不断积累形成中国经验。他介绍,此次中国主题共发表来自中国学者的23篇文章,包括2篇述评、2篇综述、6篇长文和13篇快报,集中展示了中国学者在过敏科学、鼻科学、呼吸病学、皮肤病学以及新冠疾病等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为中国学者之一的巴罗,是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主任。他于2011年4月曾在《过敏科学》上发表过一篇题为《中国人群慢性鼻窦炎伴息肉患者中细菌定植与炎症模式相关性研究》的论文。时隔十年,他和一众中国学者共同让世界听到中国声音。此次,他发表的论文题为《乏氧因子(HIF-1α)调控NLRP3炎性小体在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中的作用机制研究》。巴罗表示,今后将加入藏医元素等进行一些研究,希望能够发现更好的治疗措施。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主任巴罗介绍发表的论文。 张兴龙 摄《过敏科学》主编Cezmi Akdis通过视频致辞时表示,期刊与中国有着广泛的合作,中国科学家发表了大量文章,见证了中国科学界所取得的巨大进步。这期中国主题包括新冠肺炎、过敏科学、哮喘、慢性鼻窦炎等领域的重要文章,揭示了关于患者和疾病特征、发病机理和分子机制方面的最新进展。“中国学者的学术成就促进了对过敏科学领域一些关键问题的理解,卓有成效的国际合作令人欣喜自豪,对于解决全球健康问题至关重要,期待未来和中国学者有更多的合作。”记者看到,本期中国主题《过敏科学》选用了一幅极具中国元素的封面。据介绍,其灵感来自孔子的名言“温故而知新”,古老的中国长城与指向天空的DNA双螺旋相连,两个孩童拾级而上,指向深蓝的夜空,恒星星座相连勾勒出“未来”和“科学”的字样,象征中国过敏科学领域研究成果的未来和希望。据悉,《过敏科学》是欧洲过敏科学与临床免疫学会的官方期刊,2019年影响因子8.7,在欧洲过敏科学领域排名第一,全球排名第二。此次《过敏科学》以整期正刊的形式集中展示来自中国的研究成果,说明国际学术界对中国过敏科学领域研究水平的高度关注与认可。目前,《过敏科学》已启动第二期中国主题的出版工作,张罗担任客座主编。(完)

吉祥止止

TOP顶刊!这本SCI位列世界四大名刊之一,你有兴趣挑战嘛?

期刊速览期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最新影响因子: 9.412(↓ -0.168)中科院大类: 综合性期刊 1区中科院小类: 1区 综合性期刊JCR分区: Q1 8/71Multidisciplinary Sciences年发文量: 3347OA情况: 非OA期刊详解PNAS是美国国家科学院的院刊,亦是公认的世界四大名刊(Cell,Nature,Science,PNAS)之一,百年经典期刊。PNAS于1914年创立,是世界上被引最多的综合性、跨学科连续出版物之一。PNAS主要刊载世界尖端的研究报告、学术评论、学科回顾及前瞻、观点展示、学术论文以及美国科学院学术动态报道等,所涵盖学科领域主要为生物、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影响因子PNAS由且至少由一名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负责审稿,近五年影响因子一直维持在9.5~10.0之间,这是因为PNAS收录各种学科领域里面的研究论文,而有些领域里面,研究者人数很少,所以平均下来的影响因子就不如生物医学类领域方面的专业期刊。虽然影响因子在生物医学领域不算很高,但是这个杂志却有着很高的国际声誉,影响力巨大。期刊自引率期刊的自引率近5年一直维持在3%左右,特别是近年来降至3%以下,说明期刊的风险低,可以放心投稿。期刊发文量期刊年发文量巨大,近年来一直维持在3000篇以上。近年发文情况从发文贡献来看,我国以1450篇位居第二,但与以7828篇位居第一的美国发文数相差甚远。版面费Regular research articles: $1,380 per article up to 6 pages, with no additional fees for color figures or SI. Any fraction of a page over 6 and up to 9 will cost an additional $375 per page, and any fraction of a page over 9 and up to 12 will cost an additional $500 per page. Articles longer than 12 pages are not permitted.2021年征稿主题PNAS成立于1914年,出版一些世界上最高质量和最重要的研究。PNAS致力于出版种族和社会正义领域的杰出原创研究。目前正在寻找关于种族和社会正义的研究论文和观点,包括那些与健康和福祉、不平等和方法学方面的不同结果相关的论文和观点,例如:种族化:种族分类的形成,种族群体内部和跨种族群体的色彩主义不平等:刑事司法系统中的种族不平等、按种族和族裔划分的教育不平等、种族财富差距、招聘中的种族歧视、投票权挑战和基于种族的选民压制健康和福祉:邻里关系对健康的种族差异的影响,气候变化对有色人种面临的健康风险的影响,基因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和健康方面的种族差异,法律地位如何影响第一代和第二代移民的福祉方法:衡量和评估偏见和歧视的方法投稿分享分享一研究方向:农林科学 昆虫学投稿结果:已投修改后录用投稿周期:12.0个月虽然pnas存在院士直荐的方式,但pnas的direct submission还是值得赞许的,靠行政措施强制jcr第一分区的国产sci期刊到底能走多远,还是让时间来验证吧!分享二研究方向:环境科学与生态学 环境科学投稿周期:1.0个月非常速度,审稿人和编辑水平很高,甚至修改的过程中有一点学术探讨,虽然问题尖锐但是的确提升了文章质量。#SCI期刊#版权声明:本文来源艾思说刊,文章分享只为学术传播,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删除

大搜捕

喜报|我校博士研究生在国际顶级期刊发表高水平综述论文

近日,材料学院博士研究生汤惠东和徐彦乔以共同第一作者身份在国际顶级期刊Advanced Science(中科院一区top,IF= 15.840)上发表了题为“Lead-Free Halide Double Perovskite Nanocrystals for Light-Emitting Applications: Strategies for Boosting Efficiency and Stability”的综述论文,博士生指导老师江莞教授和王连军教授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景德镇陶瓷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铅卤化物钙钛矿纳米晶由于具有发射波长可见光范围可调(400~700 nm)、较宽的激发谱、较窄的发射谱(FWHM为12~42 nm)、较高的荧光量子产率(PLQY≈100%)、色域广(NTSC≈140%)、缺陷容忍度高、载流子迁移距离长和载流子迁移率较高等优点,在太阳能电池、激光、发光二极管(LEDs)、生物成像和光电探测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铅卤化物钙钛矿纳米晶仍存在Pb的毒性较大以及环境稳定性较差等突出问题,严重阻碍其在商业中的应用。针对这些问题,具有优异的稳定性、丰富和可调的光电性能、低的激子结合能和高的吸收效率等优点的无铅卤化物双钙钛矿(HDP)材料成为了理想选择。尽管绿色、PLQY高和稳定性能优异的HDP体相材料近年来相继被报道,但是其纳米晶材料由于高的缺陷浓度、间接带隙和跃迁禁阻等特性,导致该类材料的光电性能与铅卤化物钙钛矿纳米晶相比仍然有较大的差距。因此,如何提高HDP纳米晶的发光效率和进一步改善其稳定性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该论文首先对HDP的晶体结构、电子结构和荧光发射机理进行了系统的介绍,分析了HDP纳米晶荧光性能差的原因。在此基础上,重点介绍了合成策略、表面配体和离子掺杂/合金化调控HDP纳米晶荧光性能的研究进展。随后,讨论了HDP纳米晶的稳定性,阐述了溴化物和碘化物双钙钛矿纳米晶不稳定的根源,并总结了改善稳定性的有效策略。除此之外,归纳了HDP材料在LEDs领域的研究进展。最后,指出了HDP纳米晶在发光领域面临的挑战,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展望。该综述论文的发表对将来制备绿色、高效和稳定的LEDs器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江莞教授和王连军教授均为我院特聘教授,他们所带领的团队长期从事荧光材料研究,近年来在Advanced Science、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Nanoscale、Chemistry-A European Journal等一流期刊上发表论文30余篇,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江莞教授是教育部科技委员会材料学部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工程与材料科学部无机非金属材料学科会评专家,曾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中科院百人计划、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计划和江西省井冈学者等人才项目支持。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景德镇市科技局项目等经费支持。来源:景德镇陶瓷大学

方小姐

学术界最恶劣造假案!篡改实验数据坑化疗病人,顶刊引用文章纷纷“下架”

化疗,对于癌症患者来说是一条艰难的道路,通常会使他们虚弱甚至危险。15年前,当杜克大学(Duke University)宣布他们有一种先进的实验性治疗方法,将化疗与患者自身的基因组成相匹配时,这种方法被捧成了癌症治疗的“圣杯”。这一发现背后的科学家是阿尼尔·波提(Anil Potti)博士,在那之后不久,他就成为未来癌症治疗的代表人物,宣扬即使是晚期癌症患者也能获得更好的治疗机会。不过,当其他科学家开始验证这些结果时,他们发现了许多问题和错误。而结果公布后,这一“败笔”将可能最终会成为有史以来最大的医学研究骗局之一。这样的一份成果,欺骗了垂死的病人,欺骗了最好的医学杂志和不少大学的研究者:此前,波提博士在著名的约瑟夫·内文斯实验室取得了突破。内文斯实验室因其多项重要的工作而声名鹊起。内文斯博士曾选择了这位年轻的研究人员作为他的导师和支持。当波提博士解码了数百种肿瘤的基因组成后,这项研究创建了庞大的计算机数据文件。这些数据是以波提和内文斯的名义发表的研究论文的基本证据。在2006年,杜克大学Anil Potti的团队在国际顶级医学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JAMA 及Nature Medicine等杂志上发表了几篇论文。这些研究论文在顶级医学期刊上引起了轰动。各地的医生都急切地想用这个新发现来挽救生命。在休斯顿的MD安德森癌症中心,凯文·库姆斯和基思·拜格里也开始分析波提博士的数据,以验证他的结果。他们很快便不断发现一系列认为值得警惕的错误,这让他们感到担忧——他们怀疑Potti医生以某种方式颠倒了一些数据,有些病人得到的可能不是治疗肿瘤最好的药物,而是最坏的。后来,Potti的众多顶级研究成果都被撤回,杜克大学在临床试验中面临患者提起的诉讼,这直接导致杜克大学卷入了学术不端的漩涡。2015年,根据杜克大学的调查和ORI的审查,官方得出结论,Anil Potti在资助申请,提交的手稿和9篇研究论文中包含了虚假的研究数据。除了虚报研究人数等问题外,Potti还篡改了数据集,以使药物反应预测变量看起来更准确。到2021年4月15日,Anil Potti被撤回了NEJM、JAMA、Nature Medicine、PNAS等14篇文章,同时更正了PNAS、JCO等7篇文章。如今,学术界仍在为这一丑闻感到震惊、痛心和羞耻。参考来源:https://www.cbsnews.com/news/deception-at-ke-fraud-in-cancer-care/2/https://www.sciencemag.org/news/2015/11/potti-found-guilty-research-misconcthttp://retractionwatch.com/2012/02/14/the-anil-potti-retraction-record-so-far/

虎子

新春伊始,国际期刊又批发撤稿中国作者的70篇涉嫌造假论文

【本人综合近日新闻报道】近期,英国皇家化学学会正式公布:撤稿70篇涉嫌造假的学术论文,这些论文的作者均来自中国,绝大部分出自知名大学或其附属医院。撤稿理由在2020年期间,英国皇家化学学会(Royal Society of Chemistry,简称RSC)对一些论文进行了广泛的调查,并与独立的图像完整性专家和科学家合作,咨询了其他受影响的出版商。他们认为有问题的论文可能出自“论文工厂”。最终确定了这些论文的共同特点:主要是生物医学领域、涉嫌图像复制和人为修改结果。这些文章尽管没有共同的作者,但这些论文中有许多是用非常相似的结构或模板写的。这些论文在单独观看时通常看起来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当比较多篇论文时才会发现有一些共同的特征。最终发现有70篇文章存在问题并被撤稿。作者全部来自中国(大多数来自中国的医院)这些论文全部来自中国,有些涉嫌操纵数据,有些论文图片直接拷贝自其它论文,具体撤稿理由多种多样。撤稿论文名单英国皇家化学学会(RSC)RSC成立于1841年,是一个由5.4万名化学研究人员、教师、工业家组成的专业学术团体,出版的期刊(20多种)及数据库是化学领域的核心期刊和权威性的数据库。外国期刊多次大批量撤稿中国作者的造假论文参考:中国有论文工厂(Essay Mills),论文买卖早已产业化据报道,早在2014年底,《科学美国人》发布了一篇调查文章“代售:在权威科学杂志上挂上你的名字”,指出目前权威科学期刊上的学术抄袭问题严重,其中涉嫌论文造假多数来自中国。该杂志甚至点名道姓地指出,中国存在“论文工厂”,批量生产论文,只要花钱,就可以将自己的名字挂到该机构生产的论文上。早在2010年,我国就有研究报告称,“我国买卖论文已经形成产业,2009年规模达10亿元。”近十来年,论文工厂日益生意兴隆。2020年初有报道,Elisabeth Bik博士发现至少有412篇来自中国医院的论文可能出自同一个“论文工厂”。医学界是论文造假的重灾区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