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环境专业真的个坑吗,就业前景如何,已毕业的师姐告诉你实情缉毒警

环境专业真的个坑吗,就业前景如何,已毕业的师姐告诉你实情

大家都知道”生化环材”是四大劝退专业,这其中的环境专业现在选择的同学更是越来越少,按说现在环境越来越恶劣,空气,水,食物,污染已经对大众的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影响,环境专业理应很有市场需求,但为什么这么不被大家接受呢?作为一名211高校环境工程专业本科毕业,师姐就自己体会和大家交流一下。环境工程专业,实质意义上是偏向于公益类的专业,市场化业务范围有室内空气净化、水体修复、土壤污染修复、污染监测、污染防治设施研发销售运行等,基本需要政府出手采购服务才能分一杯羹。除个别环境十分恶劣的地区外,在很多环保意识不够强的群众心里环保真是可有可无。专门从事环境类的大型企业不多,仅有永清环保、东江环保、博天环保等,但小型企业较多。国企/事业单位等,就更少。土木、建筑、汽车、通信等成熟专业,市场需求量大,有较为良好的匹配企业,民企有耳熟能详的恒大、万科、碧桂园、奥迪、日系、华为等等,国企/事业单位有各种高规格、承接大型国家项目的设计院等。只要你想,无论是专科、本科、硕士、博士都能找到一份体面的工作。再来分析一下环境专业就业情况。就师姐那届来说,有一半人因为就业形势险峻,选择继续深造。剩余的同学,有部分选择考公务员,有些直接参加校招。考研的,90%都得偿所愿;考公务员成功的寥寥无几;进企业的,只有两名家里有关系的进了国企和事业单位,其余均是小型企业,个别跳槽到了其他行业。其实这几年环境工程整体就业行情和薪资待遇已经比以前好很多了,至少不是垫底的。这确实与国家政策导向和资金流入有关,算是给现在正在学习该专业的同学一些希望。原本至少十年前,环境相关工作的收入确实很低,而且干一些脏活累活不受待见。现在国家的举措至少给了这些人一点安慰,得到了与其他普通工科平起平坐的地位。现在的工程项目,无论干什么活,环保监测指标不过,一律取消搁置,这赋予了环保从业人员的地位提升和增权。总而言之,环境工程类就业形势是相对还是严峻的,有黑马突出,但更多的是水平线。能够算体面的有研究院、公务员、大型公司的高管、承接大工程的关系户等。如果要步入环境工程专业,要做好没有“钱途”的打算,因为它是一份清贫的职业。不过,如果你有为环境、为自然保驾护航的决心与目标,有为天地立心、为万民立命的理想与信念,有自古华山一条道的勇气与毅力,报考公务员也是一条很好的出路。

一丝一毫

读环境工程研究生是什么体验?

你好,很高心你的问题。首先,我本科读的是土木工程,2012年参加研究生考试,报考的是北方一高校的土木工程学院结构工程专业。那一年出现了百年不遇的英语泄题事件,所以教育部采取紧急预案,要求全国各高校在组织研究生复试时必须对考生的英语严格把关(英语口试+笔试)。这一措施对英语不好的我来来说就是雪上加霜,复试结果毫无意外的被刷。然后,我大海捞针似的开始寻找调剂机会。真是天无绝人之路,让我碰到了第一年开始招录环境工程专业研究生的合肥学院,最终挽留我于水深火热之中,通过复试后被录取。合肥学院环境工程研究生培养模式采用"1+0.5+1"模式:通过一年的理论学习之后开始为期半年的实践调研(分为出国调研和国内调研),最后是长达一年的毕业论文撰写。下面我来具体讲解下教学模式与我们的感受:第一年理论学习,我们采用小班集中听老师讲课,说实话第一年的课程并不少,有时候一整天都是满课。土木专业的我突然学习另一个领域的专业知识,我内心有些小兴奋,我似乎看到未来拥有两个专业的我在找工作的路上平步青云。开心的同时又有些压力,因为零基础的我开始学习专业课知识显然有些吃力,所以一路学习都是犹如过山车。第一年两个学期各科目的老师讲完课都会给我们布置相关题目让我们自己去准备然后备课最后开始自己讲课。以这种方式培养我们独立思考与分析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教授我们如何去上课。说实话这种方式确实锻炼了我们很多方面的能力,至少我自己觉得我收获颇多。在收获的同时也不勉失落,因为一年下来我竟然挂了一科(环境监测)!说实话,挂科真不怨我,怨的是她!这个女老师整天拉着一个哭丧的脸,从来不笑,也不懂人情,默默地给我试卷打了59分,也给我内心留下一个伤疤!第二年的第一学期进行三个项目学习,然后进行专业项目报告,最终以ppt的形式汇报给由教授组成的专家。像我这样的差生项目学习是被到污水处理厂进行学习、调研与实验(优秀学生都去德国了)。这一学期都有校外导师对我们进行指导(我们是双导师制,校内导师是教授,主要知道我们学习,校外导师是高工,主要知道我们实践),我的校外导师很负责任,隔三差五找我谈话,聊如何在企业工作,如何让搞关系等等。这一学期我白天都在校外度过,夜晚回学校睡觉。这一学期很忙,收获也不少。最终我的三个项目学习通过了评审。最后一年就是毕业论文写作,这个当然由导师全程知道,每周都会带着自己的电脑去导师办公室进行论文阶段性的汇报,在知道不足的同时必须接受批评。实验是论文素材的一大部分,很多数据都是通过实验获得,每天和那些瓶瓶罐罐打交道很枯燥,但没办法,这就是科研精神。通过一年的修改再修改,毕业论文终于定型,通过盲审进入答辩,终于我想大声说我毕业了!走出校园进入社会就是另一个话题,也是我注册今日要讲的另一系列话题。至于我现在工作状况如何,不妨关注我号吧,我们再续缘!

垃圾人

2020贵州大学毕业生就业分析,本科就业率高达96%,专业数量太多

2020年贵州大学一共有毕业生10098人,其中本科生7512人,占比74.4%;毕业研究生2586人。学校男女生比为1.1:1,相对比较均衡,生源来源中贵州本地生源76.2%。本文主要介绍贵州大学本科毕业生就业情况。学校本科毕业生分布于33个学院,其中机械工程学院401人、土木工程学院432人、机械工程学院401人、人民武装学院595人、经济学院349人、电气工程学院367人、化学与化工学院333人、管理学院303人、农学院314人等9个学院均超过300人,另外大数据与信息工程学院、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材料与冶金学院均为296人,外国语学院278人、公共管理学院251人、酿酒与食品工程学院249人、美术学院212人、音乐学院216人等人数在200人以上。其它有茶学院33人、烟草学院43人、物理学院88人、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38人、历史与民族文化学院46人等人数少于100人的学院。学校本科毕业生来自国内28个民族,其中汉族学生占比58.4%、苗族10.7%、土家族7.6%、侗族6.4%、布依族6.3%等5个民族占比人数较多,其它民族学生人数比计较少,超过100人的还有仡佬族、彝族等。2020年贵州大学本科生源来源,贵州本地生源占比84%,排名第二位的是四川占比1.26%、湖南1.14%、重庆1.05%,其它省市的人数占比均在1%以下。毕业生就业省份分布,留在贵州就业的占比为68.1%,出省就业首选地市广东7.2%、四川3%、重庆2.4%、湖南2.2%等,其它省市占比均低于2%及以下。而留在贵州就业的毕业生中,贵阳占比67.8%、遵义6.9%、黔南州4.8%、毕节4.3%、六盘水4%、黔东南4.3%、铜仁3.6%等比较多。学校本科毕业生平均就业率为96.03%,其中协议就业占比31.4%、录用就业30.2%、升学16.2%、合同就业9.7%、科研助理4.7%等占比最高。贵州大学本科毕业生中在国企就业的比例达到了29.3%。本科毕业生分布在140个专业中,其中有37个专业就业率达到100%,就业率在95%以上(不含100%)的专业有65个,就业率低于70%的专业有公共管理学院的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和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等2个专业。贵州大学本科毕业生升学主要选择的高校除贵大本身之外,学生们首选的有湖南大学、重庆大学、四川大学、中南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高校。

敬之

大一学习环境工程,如何通过考研成为一名医学研究生?

当高考之后,我们填报了志愿,并且顺利拿到了大学录取通知书,哪怕还没有进入大学,但是已经注定了你就读什么样的学校,报考什么样的专业。因此选择大学专业,我们一定要非常谨慎,不可随意选择,以免进入大学后悔。这不,有一位同学向我提出了一个问题,他现在大一,目前正在学习环境工程,想要以后考研成为一名医学研究生,这样的难度大吗?你认为他有可能成为医学研究生吗?其实这样跨专业考研是很容易失败的,并且也不会被医学研究生院接受和认可。我们来看一下,如何成为一名医学研究生。成为一名医学研究生大概有三种情况,每种情况都有着非常不同的区别。首先第一种情况是最理想的情况,我们称之为“本硕连读”。一般情况下,大学本科学习的周期是四年,而如果进行本硕连读,学习的周期至少在五年或者五年以上。如果采用这样的学习方式,那么通过几年的学习之后,不仅可以拿到医学专业的本科文凭,还能够拿到医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因此通过本硕连读的方式,便可以很轻松的让自己成为一名医学研究生,从而敲开医学的大门,进入医院从事相关的医疗工作。这样的方式是最简单也是最直接的,赢得了许多大学生的接受和认可。还有一种方式是进行本科专业的学习,通过考研的形式,让自己成为一名医学研究生。但是这里有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专业一定要相匹配。如果你本来就读的就是医学专业,那么专业对口,将来不管是报考本校的研究生院或者报考外校的医学研究生院,都有很好的专业基础和一定的知识积累,这样的方式成一名医学研究生,可能性相对更大一些。虽然本科学习和研究生学习的内容和方法是完全不一样的,但是至少就读的是医学本科专业,一脉传承,专业对口,通过考研的方式成医学研究生,也是一种可行的方法。接下来说一下第三种方式,也就是跟这位同学的情况类似。非医学专业大学生,想要成为医学研究生,基本上是不可能的,或者说成功率非常低。要想报考医学专业,首先必须得是理科生,这样才有资格报考重点大学医学院或者医科大学。早在高中文理分科的时候,就已经决定了文科生是不能报考跟医学相关的专业的,或者文科生只能够从事一些医学护理方面的工作,而不能够直接成一名医生。这名学生目前大一,就读的是环境工程,环境工程跟医学研究生二者没有任何的关系,相当于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专业。环境工程专业所学习的内容,跟医学专业所学习的内容是完全不同的,两个完全不相关的专业,又怎么能够有共同点呢?毕竟专业知识完全不一样啊!因此建议大家最好还是选择跟自己专业相关的研究生院,这样跨专业选择,成功率非常低。不知道你对此怎么看呢?欢迎给我留言,感谢您的阅读。

卞随辞曰

贵州大学介绍及专业分布

贵州大学简称“贵大”贵州大学教育部与贵州省人民政府“以部为主、部省合建”高校,国家“211工程”高校、国家“2011计划”、“111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一流学科:植物保护国家重点学科:农药学国家特色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农林经济管理、汉语言文学、自动化、林学、冶金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哲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采矿工程、植物保护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植物保护、生物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机械工程、林学、地质学、数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数学、地质学、生物学、生态学、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植物保护、哲学、法学、化学、土木工程、作物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农林经济管理、林学办学地址:贵州省贵阳市历史沿革:创建于1902年,历经贵州大学堂、省立贵州大学、国立贵州农工学院、国立贵州大学等时期,1950年10月定名为贵州大学。1951年11月,毛泽东主席亲笔题写“贵州大学”校名。1997年8月,与贵州农学院等院校合并。2004年8月,与贵州工业大学合并。院系设置:数学与统计学院:本科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统计学、民族卓越班现拥有1个贵州省特色重点学科(数学),1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数学),4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基础数学、应用数学、运筹学与控制论、数学物理),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数学),1个应用统计专业学位授权点。大数据与信息工程学院:本科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物联网工程电子科学系、信息与通信工程系、大数据科学与工程系。在学科建设方面,拥有1个博士后流动站,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4个二级学科博士点;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6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和2个专业硕士点。学院现有一个国家级特色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一个教育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半导体功率器件可靠性工程研究中心),一个省级重点学科(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一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微纳电子与软件技术重点实验室),两个贵州省教育厅特色重点实验室(贵州省电子功能复合材料特色重点实验室、贵州省系统优化与科学计算特色重点实验室)以及两个贵州大学研究所(贵州大学新型光电子材料与技术研究所、贵州大学智能信息处理研究所)。物理学院:本科专业:物理学(含射电天文方向)、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在“物理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下,设置“理论物理”、“凝聚态物理”、“光学”和“理论与实测天体物理”四个二级学科硕士授权点,并在“数学物理”、“光电物理技术”,“软凝聚态物理”和“非平衡态相变”等多个方向进行博士生培养。化学与化工学院:本科专业:化学、应用化学、材料化学、化学生物学,化学工程与工艺、能源化学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学院拥有化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材料化学工程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化学、化学工程与技术两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材料学硕士学位授权点及化学工程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拥有化学工程与技术省级特色重点学科,化学和化学工艺两个省级重点学科。生命科学学院:本科专业: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生态学有生物学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下设植物学、生理学、微生物学、遗传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和应用生物技术7个二级学科博士授权点,有生态学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有生物学和生态学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包括植物学、生理学、微生物学、遗传学、发育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生物物理学、生态学以及环境科学等二级学科学术型硕士授权点,有生物工程工程硕士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同时招收生物工程专业在职硕士。电气工程学院:本科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现有1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名称为“电力电子装备与系统”),2个一级学科工学硕士点(电气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5个二级工学硕士点(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力电子装备与系统、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和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3个一级学科专业硕士点(电气工程领域、控制工程和能源与动力工程),其中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科为省级特色重点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本科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安全、软件工程、人工智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现有3个系部(计算机科学系,网络空间安全系,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心),1个博士后流动站(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博士后流动站),1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软件工程),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2个专业型硕士学位授权点(计算机技术、软件工程),2个专业硕士研究生工作站(贵州省计算机控制技术专业硕士研究生工作站、贵州省云计算与大数据专业硕士工作站),2个在职工程硕士授权点(计算机技术、软件工程)机械工程学院:本科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工业设计学院拥有机械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博士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设计学一级学科硕士点,机械工程、工业设计工程、工程管理三个专业硕士授予点。机械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下设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车辆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材料加工工程5个学科方向。机械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下设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材料与结构强度(W)、工业工程与管理(W)5个学科方向。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本科专业:建筑学、城乡规划土木工程学院:本科专业:土木工程、水利工程 (建筑工程、道路工程、基础与岩土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水利水电工程、给水排水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城市地下空间工程8个专业方向)学院有土木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1个(含6个二级学科硕士点),水工结构工程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1个、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工程硕士授权点1个;土木工程省级特色重点学科1个、结构工程省级重点学科1个。材料与冶金学院:本科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冶金工程学院现有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材料科学与工程),3个二级学科博士点(材料学、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加工工程),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材料科学与工程、冶金工程),6个二级学科硕士点(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材料物理与化学、有色金属冶金、冶金物理化学、钢铁冶金),2个工程领域硕士点(冶金工程、材料工程)。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本科专业:资源勘查工程、勘察技术与工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环境科学、环境工程、地理信息科学学院拥有地质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及地质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含12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拥有地质工程和环境工程2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矿业学院:本科专业:采矿工程、矿物加工工程、矿物资源工程、安全工程、测绘工程学院拥有矿业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下设采矿工程、矿物加工工程、矿物资源学(矿物资源开发与利用)、安全科学、安全技术、安全系统工程、摄影测量与遥感、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9个二级学科硕士点;矿业工程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1个;在“矿物资源学”、“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3个二级学科招收博士研究生。外国语学院:本科专业:英语、日语、翻译、商务英语和缅甸语学院拥有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下设英语语言文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日本语言文学三个二级学科硕士点;以及两个专业学位硕士点:翻译专业学位硕士点(MTI)和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位硕士点(MTCSOL)。文学与传媒学院:本科专业:汉语言文学、新闻学贵州大学中文系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即获得国家首批汉语言文字学硕士授权点,上世纪90年代初又获中国古代文学硕士学位授权点。2006年,贵州大学成功申办了新闻学专业硕士点(学术型),成为贵州第一个新闻学硕士学位授权点。2010年获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017年获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点。目前,学院分别在文艺学、语言及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新闻学、传播学9个专业招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招收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研究生。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本科专业:哲学学院现拥有哲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开设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伦理学、逻辑学、美学、宗教学、科学技术哲学等八个二级学科研究方向,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目前主要开设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和美学等四个二级学科研究方向。历史与民族文化学院:本科专业:历史学学院现有中国史、民族学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和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硕士学位点(筹)。法学院:本科专业:法学1997年获得贵州省首个法学硕士点(民商法)后开始从事研究生教育。2004年至2005年在省内率先获得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和法学一级学科硕士点。2012年,学院被中央政法委和教育部联合批准为全国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复合型、应用型)。2017年,学院法学专业入选贵州省一流专业建设。2018年,学院获批法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经济学院:本科专业:经济学、财政学、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农林经济管理现有1个国内一流建设学科(农林经济管理),1个区域一流建设学科(应用经济学);1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农林经济管理)、1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计量经济学);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农林经济管理、应用经济学),2个专业学位授权点(金融专硕、农村与区域发展),10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金融学、区域经济学、财政学、产业经济学、国际贸易学、劳动经济学、数量经济学、农业经济管理、林业经济管理、农村与区域发展)。管理学院:本科专业:工商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工业工程、会计学、财务管理学院拥有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1个,工业工程与管理二级学科博士点1个,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1个,企业管理二级学科硕士点1个,工业工程、物流管理、MBA、EMBA专业硕士学位点4个。公共管理学院:本科专业:行政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城市管理、土地资源管理、政治学与行政学、社会工作学院拥有社会管理工程博士学位授权点,有公共管理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设有行政管理、社会保障、公共政策、土地资源管理等4个学科方向。有政治学理论、社会学、人口学硕士学位授权点,以及公共管理(MPA)、社会工作(MSW)两个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旅游与文化产业学院:本科专业:旅游管理农学院:本科专业:农学、中草药栽培与鉴定、园艺、农业资源与环境、植物保护学院拥有博士后流动站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个,二级学科博士点7个;一级学科硕士点4个;二级学科硕士点11个;农业硕士点2个。林学院:本科专业:林学、园林、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森林保护林学专业为国家一类特色专业、全国第一批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计划试点专业,园林专业、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均为贵州大学特色专业,森林保护专业为新开专业;有“林学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林学和生态学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林学、生态学、风景园林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0个二级学科硕士点),2个专业硕士点(林学、风景园林)。拥有国家林业局林学一级重点学科、贵州省“生态学”国内一流学科、贵州省森林培育特色重点学科、生态学重点学科,贵州省人才基地、贵州省科技创新团队等。动物科学学院:本科专业:动物医学、动物科学、水产养殖学、草业科学学院有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个(畜牧学、兽医学和草学)、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8个(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特种经济动物饲养、水产养殖学、基础兽医学、预防兽医学、临床兽医学、农艺与种业)、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类别2个。酿酒与食品工程学院:本科专业:生物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酿酒工程学院拥有食品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发酵工程二级学科硕士授权点各1个,食品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食品加工与安全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3个;共建应用生物技术、微生物学二级学科博士授权点2个及微生物学、生物化工二级学科硕士授权点各1个。药学院:本科专业:药学、制药工程学院拥有药物化学和制药工程两个硕士学位授予点。烟草学院:本科专业:烟草2016年,获批烟草学硕士授权点。茶学院:本科专业:茶学学院拥有1个学术型硕士学位授权点(茶学专业),2个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农艺与种业、生物工程)音乐学院:本科专业: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音乐表演、音乐学、表演、戏剧影视导演、播音与主持艺术、舞蹈学、舞蹈表演学院有艺术学理论、音乐与舞蹈学、戏剧与影视学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1个艺术硕士(MFA)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美术学院:本科专业:绘画、摄影、雕塑、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产品设计、动画学院有艺术学理论、美术学、设计学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为艺术硕士(MFA)专业学位培养单位。体育学院:本科专业:体育教育、休闲体育学院有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二级学科硕士授权点1个,还有田径、篮球、乒乓球、定向越野等高水平运动队,承担着体育专业和全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高水平运动队训练竞赛及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与指导工作。学科评估:植物保护B+数学B-、生物学B-、机械工程B-、软件工程B-法学C+、材料科学与工程C+、计算机科学与技术C+生态学C、电子科学与技术C、土木工程C、化学工程与技术C、林学C、公共管理C应用经济学C-、物理学C-、化学C-、冶金工程C-望大家仔细阅读点赞并收藏!关注宋老师,报考无忧!

具而九窍

高校人事:杨松、张大林、陈祥盛、吴攀等4人任贵州大学副校长!

近日,贵州省政府公布一批人事任免,其中杨松、张大林、陈祥盛、吴攀等4人出任贵州大学副校长。相关信息如下:杨松杨松,男,汉族,1974年5月生,江苏泰州人,1995年7月参加工作。贵州大学农药学专业毕业,研究生学历、理学博士,教授(二级),博士生导师。历任贵州大学精细化工研究开发中心主任、科学技术研究院院长等职。现任贵州大学副校长。张大林张大林,男,汉族,1974年12月生,贵州黔西人,1997年7月参加工作,1996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成都理工大学测量工程专业毕业,大学本科学历、工商管理硕士,副教授。历任贵州大学校长办公室主任;贵州大学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主任。现任贵州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贵州人民武装学院(贵州大学人民武装学院)院长、党委副书记、副政委。陈祥盛陈祥盛,男,布依族,1971年3月生,贵州长顺人,1996年7月参加工作,1992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西南农业大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专业毕业,研究生学历、农学博士,教授(二级),博士生导师。贵州省核心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历任贵州大学动物科学学院院长、教务处处长等职。是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第十一届委员会委员。现任贵州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吴攀吴 攀,男,侗族,1973年5月生,贵州黎平人,2002年8月参加工作,1994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毕业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地球化学专业,研究生学历,理学博士,日本千叶大学访问学者,教授(二级),博士生导师。历任贵州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副院长;贵州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副院长、院长(党委副书记),兼任喀斯特环境与地质灾害防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等职。现任贵州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信息来源:贵州大学

当我昏乎

2020贵州大学毕业生就业分析,本科就业率96%,专业数量多

2020年贵州大学一共有毕业生10098人,其中本科生7512人,占比74.4%;毕业研究生2586人。学校男女生比为1.1:1,相对比较均衡,生源来源中贵州本地生源76.2%。本文主要介绍贵州大学本科毕业生就业情况。学校本科毕业生分布于33个学院,其中机械工程学院401人、土木工程学院432人、机械工程学院401人、人民武装学院595人、经济学院349人、电气工程学院367人、化学与化工学院333人、管理学院303人、农学院314人等9个学院均超过300人,另外大数据与信息工程学院、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材料与冶金学院均为296人,外国语学院278人、公共管理学院251人、酿酒与食品工程学院249人、美术学院212人、音乐学院216人等人数在200人以上。其它有茶学院33人、烟草学院43人、物理学院88人、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38人、历史与民族文化学院46人等人数少于100人的学院。学校本科毕业生来自国内28个民族,其中汉族学生占比58.4%、苗族10.7%、土家族7.6%、侗族6.4%、布依族6.3%等5个民族占比人数较多,其它民族学生人数比计较少,超过100人的还有仡佬族、彝族等。2020年贵州大学本科生源来源,贵州本地生源占比84%,排名第二位的是四川占比1.26%、湖南1.14%、重庆1.05%,其它省市的人数占比均在1%以下。毕业生就业省份分布,留在贵州就业的占比为68.1%,出省就业首选地市广东7.2%、四川3%、重庆2.4%、湖南2.2%等,其它省市占比均低于2%及以下。而留在贵州就业的毕业生中,贵阳占比67.8%、遵义6.9%、黔南州4.8%、毕节4.3%、六盘水4%、黔东南4.3%、铜仁3.6%等比较多。学校本科毕业生平均就业率为96.03%,其中协议就业占比31.4%、录用就业30.2%、升学16.2%、合同就业9.7%、科研助理4.7%等占比最高。贵州大学本科毕业生在国企就业的比例达到了29.3%。本科毕业生分布在140个专业中,其中有37个专业就业率达到100%,就业率在95%以上(不含100%)的专业有65个,就业率低于70%的专业有公共管理学院的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和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等2个专业。贵州大学本科毕业生升学主要选择的高校除贵大本身之外,学生们首选的有湖南大学、重庆大学、四川大学、中南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高校。作者/来源:YiRon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上海滩

考研公认的五所最容易调剂的几所大学!你了解吗?

随着考研越来越热,考研竞争越来越大,考研就怕考研初试、复试出现问题:自己考研考的学校没有录取自己,别担心,这个时候考研学子还能选择调剂,调剂也是考研的一种选择!对于那种考研初试很不好的学子,小编总结了几所最容易调剂的几所大学,以供考研学子参考!1.广西师范大学广西师范大学(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简称“广西师大(GXNU)”,坐落于世界著名山水旅游名城桂林市,由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共建, [1]是一所教师教育特色鲜明、具有悠久历史的综合性师范大学。为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广西一流学科重点建设高校, [2-4] 是教育部来华留学示范基地、中国-东盟教育研究中心和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受院校。2.贵州大学贵州大学(Guizhou University),简称“贵大”,创始于1902年,位于中国贵州省贵阳市,是国家“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是教育部与贵州省人民政府合作共建的国家“211工程”重点大学、贵州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是“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和“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重点建设大学 ,“中西部高校联盟”成员,中国最早创办的大学之一。由浙江大学对口支援贵州大学。3.云南大学云南大学(Yunnan University)是一所历史悠久、文脉深远、在国际上有影响力的中国著名大学,简称云大(YNU),原名私立东陆大学。云南大学属中国首批42所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之一,是列入教育部直属高校序列、教育部与云南省“部省合建”的全国重点大学,位列双一流、211工程、一省一校、是中西部“一省一校”国家重点建设大学(Z14)联盟成员、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具有自主招生资格。4.广西大学广西大学创办于1928年,首任校长是有着教育界“北蔡南马”之称的“一代宗师”马君武博士。1939年在桂林更名为国立广西大学,竺可桢、李四光、陈望道、陈寅恪等一批名家曾在此任教。广西大学(Guangxi University),简称“西大”,是列入教育部直属高校序列并与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部省合建”的全国重点大学,国家“双一流”、“211工程”、“一省一校”重点建设高校,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国家“863计划”、“973计划”承担高校,“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 设有研究生院,具有自主招生资格。五.昆明理工大学昆明理工大学已发展成为一所以工为主,理工结合,行业特色、区域特色鲜明,经济、管理、哲、法、文、艺术、医、农、教育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大学,是云南省规模最大、办学层次和类别较为齐全的省属重点大学。其中该学校有色金属冶金是国家重点学科,环境工程是国家重点培育学科。该校以“有色金属冶金”为代表,地质、采矿、选矿、有色冶金为代表,地质、采矿、选矿、有色冶金环境保护、有色冶金过程自动化等为特色的“大有色”优势学科专业群在业内非常有名,就业前景也非常好。以上就是小编对考研最容易调剂的几所大学的简介,希望2019考研的小伙伴用不到,能自己考上自己理想的学校!

哪出儿

2019贵州科技界屡获国际国内殊荣

近日,记者从省科技厅获悉,贵州大学“防治农作物主要病虫害绿色新农药新制剂的研制及应用”项目和贵州磷化集团旗下瓮福集团“湿法磷酸高值化与清洁生产的微化工技术及应用”项目分别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获2019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贵州医科大学和遵义医科大学临床医学进入ESI(基本科学指标)全球前1%。ESI是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于2001年推出的衡量科学研究绩效、跟踪科学发展趋势的基本分析评价工具,它是基于科睿唯安公司WebofScience(SCIE/SSCI)所收录的全球12000多种学术期刊的1000多万条文献记录而建立的计量分析数据库。贵州科学院副院长周少奇获2019年何梁何利奖,成为继涂光炽院士、宋宝安院士之后贵州省获该奖的第三人。2002年,周少奇由中组部选派到原贵州省环境保护局挂职任局长助理,2013年,由省委组织部“成龙配套”引进,到贵州科学院担任副院长。他是我国发酵工程学科培养的第一位博士后,是国内最早开展生物技术与环境工程交叉研究与应用的学者之一,以生物脱氮技术作为研究重点和突破口。周少奇针对贵州及我国西部地区环境污染现状,开展环境污染治理重大科技攻关,在环保科技引进创新、工程推广应用工作,取得系列创新成果,在环境污染治理技术创新研究与工程应用方面,做出突出贡献。  贵州大学王锦荣教授等2人入选2019年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名录,其中王锦荣连续第5年入选。王锦荣教授是贵大自主培养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先后当选中国数学会理事,入选2019年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并被授予“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荣誉称号,是2018年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获得贵州省第四批核心专家荣誉称号。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彭耀永编辑 刘钰银编审 周静

出怒不怒

贵州公示一批核心专家、省管专家建议人选名单

贵州省第5批核心专家第9批省管专家和重新申报的第1批第3批核心专家第4批第7批省管专家建议人选公示根据《贵州省核心专家省管专家评选管理办法》(黔委厅字〔2014〕62号)有关规定,经网上申报、分类汇总和审查审核、专家组评审、第三方评价、评选委员会表决等程序,现对王永平等20名第5批核心专家建议人选,万南微等99名第9批省管专家建议人选,王一波等7名重新申报的第1批核心专家建议人选,王季石等21名重新申报的第3批核心专家建议人选,索晓霞等27名重新申报的第4批省管专家建议人选,万群等56名重新申报的第7批省管专家建议人选进行公示。公示时间:2020年11月21日至2020年11月27日。如对公示对象有问题反映的,请在公示期内与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联系。反映问题必须实事求是,客观公正。联系电话:0851—85891312通讯地址:贵阳市南明区广顺路1号省委办公业务大楼1219室(邮编550002)贵州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2020年11月21日贵州省第5批核心专家建议人选名单(共20名,按姓氏笔画为序)王永平 贵州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教授王明贵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彝学研究院院长 研究员左宇军 贵州大学矿业学院副院长 教授刘再华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研究员池永贵 贵州大学精细化工研究开发中心 教授汤磊 贵州医科大学副校长 教授苏向东 贵州理工学院院长 研究员李军旗 贵州大学副校长 教授肖远平 贵州师范大学校长 教授沈祥春 贵州医科大学药学院院长 教授张永萍 贵州中医药大学药学院 教授张湘燕 贵州省人民医院党委书记 主任医师陈永正 遵义医科大学研究生院党委书记、发展规划处处长 教授陈庆富 贵州师范大学荞麦产业技术研究中心负责人 教授陈敬安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党委副书记、副所长 研究员欧阳恩良 贵州师范大学副校长 (试用期一年) 教授徐林 遵义医科大学研究生院院长 教授崔海洋 贵州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院院长 教授彭长根 贵州大学大数据产业发展应用研究院副院长 教授焦建军 贵州财经大学数统学院院长 教授贵州省第9批省管专家建议人选名单(共99名,按姓氏笔画为序)万南微 遵义医科大学药学院 副教授马红梅 贵州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 教授王小利 贵州省草业研究所 研究员王荣品 贵州省人民医院医学影像科主任 主任医师王莉 中国贵州茅台酒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工程师 工程技术应用研究员王超 贵州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教授王普昶 贵州省农业科学院科研管理处副处长 研究员邓进 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医务处副处长、急诊科副主任 (主持急诊外科工作)主任医师石修权 遵义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教授石维 铜仁学院副院长 教授龙见仁 贵州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 教授叶贤伟 贵州省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 主任医师田有亮 贵州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教授白晓永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研究员冯跃华 贵州大学农学院 教授兰东兴 贵州民族大学传媒学院院长 教授吕国富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党委书记 教授吕梦岚 贵州理工学院科技处 教授朱建国 贵州省人民医院医疗保险管理处处长 主任医师伍小涛 中共贵州省委党校社会学教研部主任 教授任学良 贵州省烟草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烟草行业分子遗传重点实验室主任 研究员刘飞 贵州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 教授刘代顺 遵义医科大学副校长 主任医师刘远梅 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教授主任医师刘杰民 贵州省人民医院内镜科副主任主任医师刘彦 贵州省文化馆培训中心主任 编导刘雄利 贵州大学酿酒与食品工程学院 教授刘瑾 贵州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大学外语教学部)院长(主任) 教授许洁 遵义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教授孙旭亮 遵义市红花岗区教师培训教研中心正高级教师严奇岩 贵州师范大学历史与政治学院 教授苏捷 贵州省花灯剧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 一级导演杜尚荣 贵州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试用期一年) 教授李世军 贵州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 主任技师李传兵 贵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 教授李秋华 贵州师范大学山地重点实验室 教授李艳梅 贵州省中国科学院天然产物化学重点实验室 研究员李海洋 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院长教授主任医师李超 贵州省油料研究所所长 研究员杨观赐 贵州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现代制造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教授杨志军 贵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教授肖新华 贵州航天控制技术有限公司 研究员吴电雷 贵州民族大学文学院副院长 教授吴永贵 贵州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教授吴复忠 贵州大学科技园副主任(主持工作) 教授何彬 贵州医科大学贵州省药物制剂重点实验室 教授何跃军 贵州大学林学院 教授汪勇 贵州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 教授张亚军 贵州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教授张英 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张忠兰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党群工作部主任 编审张锋 遵义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副主任(主持工作) 教授陈艳波 贵州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副院长(主持工作) 教授陈梅 贵州民族大学美术学院 副教授郅军锐 贵州大学农学院 教授易永祥 贵州佰仕佳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 罗光恒 贵州省人民医院泌尿外科主任、贵州省肾脏泌尿疾病研究所副所长 主任医师罗蓉 贵州大学经济学院 教授周江 贵州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喀斯特研究) 教授周芳苓 贵州省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所研究员赵光辉 贵州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研究员赵津 贵州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副院长 教授郝立凯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研究员胡剑波 贵州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教授钟海燕 贵阳市实验小学校长 正高级教师俞捷 遵义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教授聂瑛洁 贵州省人民医院临床教学部部长主任技师顾昌华 铜仁职业技术学院食用菌工程中心主任 教授徐佑林 贵州理工学院矿业工程学院副院长(试用期一年) 教授徐昌进 贵州财经大学贵州省经济系统仿真重点实验室 教授徐寒松 贵州省第二人民医院副院长(主持工作) 教授高剑峰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研究员唐东昕 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第一临床医学院)副院长 教授唐德松 贵州民族大学音乐舞蹈学院院长 教授陶铁军 贵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教授姬苏春 中航重机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高级政工师黄凯丰 贵州师范大学荞麦产业技术研究中心 教授黄勇 贵州医科大学民族药与中药开发应用教育部工程研中心 教授龚德全 贵州民族大学社会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 研究员常军 铜仁学院 教授崔玉霞 贵州省人民医院小儿内科主任主任医师梁成艾 铜仁学院研究生院院长 教授梁宇 贵州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 教授梁松苗 时代沃顿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兼总工程师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彭玉 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教授董强 贵州民族大学民族学与历史学学院院长 教授蒋莉莉 贵州省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 研究员韩文勇 遵义医科大学药学院 教授韩洪举 贵州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 工程技术应用研究员舒莉萍 贵州医科大学组织工程与干细胞实验中心副主任 教授曾柱 贵州医科大学副校长 教授谢海波 贵州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 教授谭德兴 贵州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副院长(主持工作) 教授颜水生 贵州民族大学文学院 教授潘运 贵州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院长(主任)(试用期一年) 教授薛伟 贵州大学精细化工研究开发中心 教授穆维平 贵州大学音乐学院院长 教授戴仁怀 贵州大学农学院 教授戴全厚 贵州大学林学院 教授贵州省重新申报的第1批核心专家建议人选名单(共7名,按姓氏笔画为序)王一波 贵州大学 网络与信息化管理中心主任 教授刘丛强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研究员宋宝安 贵州大学校长 教授陈泽辉 贵州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 研究员金道超 贵州省政府参事 教授胡瑞忠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矿床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主任 研究员程明亮 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主任医师贵州省重新申报的第3批核心专家建议人选名单 (共21名,按姓氏笔画为序)王季石 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血液内科主任 主任医师王嘉福 贵州大学副厅长级干部 教授田晓滨 贵州医科大学副校长 教授朱东敏 贵州成智重工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高级工程师杜才富 贵州省油菜研究所党委书记 研究员何志旭 遵义医科大学党委书记 教授主任医师宋建波 凯里学院院长 教授张林 贵州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工程技术应用研究员张学立 贵州省社会科学院院长 教授陈肖虎 贵州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 教授范福平 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正高级工程师欧阳黔森 贵州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一级编剧教授易闻晓 贵州师范大学文学院 教授周少奇 贵州科学院副院长 教授周琦 贵州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总工程师 研究员赵德刚 贵州省农业科学院党委书记、院长 研究员洪名勇 贵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 教授徐晓光 贵州师范大学原副校长 教授梁益龙 贵州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 教授喻田 贵州省政协教科卫体委员会副主任 教授魏俊华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十研究院科技委副主任 研究员贵州省重新申报的第4批省管专家建议人选名单 (共27名,按姓氏笔画为序)索晓霞 贵阳孔学堂文化传播中心党委书记、主任 研究员乙引 贵州师范大学副校长 教授丁召 贵州大学大数据与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 教授王松雪 贵州文化演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艺术生产部主任 一级演员石明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农业区划办公室主任 研究员龙万学 贵州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勘察事业部总经理工程技术应用研究员冉景丞 贵州省野生动物和森林植物管理站一级调研员 研究员向淑文 贵阳学院院长 教授刘建中 贵州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副处长、二级调研员 研究员刘建国 遵义医科大学校长 教授主任医师许道云 贵州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教授李春鸣 遵义医科大学副校长 教授李胜 贵州东方世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工程技术应用研究员杨瑞东 贵州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 教授吴强 贵州省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贵州省心血管病医院院长 主任医师何腾兵 贵州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副院长(主持工作) 教授郁建生 铜仁职业技术学院民族中兽药分离纯化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国家民委中兽药重点开放实验室主任 教授罗林 毕节市水土保持监测中心 研究员周相卿 贵州民族大学贵州民族文化艺术研究院院长 教授郑波 贵州理工学院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高级工艺美术师郑洪 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办公室主任兼病理科主任 教授主任医师郑常祥 贵州省旱粮研究所党委书记 研究员顾晓艳 贵州大学体育学院院长 教授奚晓阳 贵州省政协文化文史与学习委员会副主任 教授高级编辑康冀川 贵州大学教育部西南特色药用生物资源开发利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 教授喻理飞 贵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 教授曾羽 贵州理工学院党委书记 教授贵州省重新申报的第7批省管专家建议人选名单(共56名,按姓氏笔画为序)万群 多彩贵州网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总经理 高级记者马武开 贵州中医药大学学报编辑部主任 教授王兴骥 贵州省社会科学院城市经济研究所所长 研究员王志凌 贵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 教授文林宏 贵州省园艺研究所副所长 研究员邓正刚 贵州火焰山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中级工程师邓朝勇 贵州大学副校长 教授石蓓 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心血管病医院副院长、心血管内科主任 教授主任医师龙起煌 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 正高级工程师申小云 贵州省扶贫开发办公室外资项目管理中心(中国西南世界银行扶贫项目贵州办公室)项目处一级调研员 教授冉雪琴 贵州大学动物科学学院 教授代泽斌 贵州省铜仁第一中学 正高级教师毕献武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矿床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 研究员伍国锋 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急诊科主任教授主任医师向黔新 贵州振华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工程技术应用研究员刘大男 贵州医科大学医学科学研究所副所长 教授主任医师刘兴德 贵州中医药大学校长 教授刘晓桥 贵州省人民医院心内科 主任医师刘窗溪 贵州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主任 主任医师安华明 贵州大学农学院 教授孙黔云 贵州省中国科学院天然产物化学重点实验室药理与生物活性研究中心主任 研究员苏明 贵州师范大学网络与信息中心主任 教授李明阳 贵阳铝镁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 高级工程师李凌志 航天江南集团有限公司技术质量部部长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杨立 贵州凯敏博机电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工程技术应用研究员杨兴 贵州省水产研究所党委书记 研究员吴一文 贵州警察学院院长 教授高级记者吴怀义 贵州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 工程技术应用研究员吴佳海 贵州省果树科学研究所党委书记 研究员邱树毅 贵州大学酿酒与食品工程学院院长 教授何方洋 贵州勤邦食品安全科学技术有限公司研究员谷晓平 贵州省生态气象和卫星遥感中心 教授宋谢炎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矿床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研究员宋德荣 毕节市畜牧兽医科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张明生 贵州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副院长 教授张绍刚 贵州省果树蔬菜工作站站长农技推广研究员陈玲 遵义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 教授陈能平 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 正高级工程师邵芳 贵州理工学院矿业工程学院院长 教授罗扬 贵州省林业科学研究院院长工程技术应用研究员罗宏梅 遵义师范学院人文与传媒学院 教授金中国 贵州省有色金属和核工业地质勘查局总工程师 工程技术应用研究员赵守盈 贵州师范大学副校长 教授胡建兴 中航贵州飞机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 研究员俞松 贵州中医药大学副校长(试用期一年) 主任医师姚新生 遵义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院长、生命科学院院长 教授秦舒浩 贵州省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 研究员耿翊 贵州大学美术学院院长 教授唐昆雄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主任 教授黄旭东 贵州省社会科学院《贵州社会科学》编辑部主任 编审龚其海 遵义医科大学副校长 教授崔瑾 贵州中医药大学副校长 教授梁中凯 贵州省遵义市余庆县龙家小学高级教师葛正行 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呼吸内科主任 教授谢志群 贵阳铝镁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主管副总工程师 高级工程师蔡善君 遵义医科大学党委副书记教授主任医师【来源:贵州日报】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