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古代文学考研——隋唐文学樱井

古代文学考研——隋唐文学

隋唐部分魏晋南北朝是文学自觉的时代,文学艺术特质充分发展,积累丰富的经验,为唐文学的繁荣奠定了基础。从永嘉南渡开始,文学因南北分裂而带明显地域色彩。唐人在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基础上,合南北文学之两长,创造了有唐一代辉煌的文学。以安史之乱为分水岭,唐文学分为前后两期。前期上承魏晋南北朝文学,属于中国文学中古期的第一段;后期下启两宋文学,属于中古期的第二段。01开放的文化环境与唐代文学的繁荣一、唐文学发展的条件。(一)国力的强大。(二)对外来文化兼容的政策。中外文化交融造成较为开放的风气,对于文学题材的拓广,文学趣味、文学风格的多样化有重要意义。(三)唐士人对人生普遍持积极进取态度。1、唐人入仕途径更多:沿隋旧制开科取士更加成熟。唐代开科,分常选与制举。常选有秀才、明经等12科,其中明经又分为7;制举数目多;科举外入仕途径,如入地方节镇幕府等,为寒门士人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一批寒门士人进入文坛,使文学离开宫廷的狭窄圈子,走向市井,走向关山与塞漠,题材风格拓展。2、国力强大使唐士人有更恢宏的胸怀、气度、抱负与强烈的进取精神。反映到文学上来,便是文学(特别是诗)中的昂扬情调。(四)史学、书法、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的发展。1、唐初设史馆,出于以史为鉴的目的,修《梁书》、《陈书》、《北齐书》、《周书》、《隋书》五史。后又以太宗御撰的名义修《晋书》和以私修官审的形式修《南史》和《北史》,后有刘知几修《史通》,广泛论述史学问题,反映求实倾向。史学上的求实与文学上的求真,同是崇实思潮的产物。初唐文学潮流向反伪饰、求真情方向发展,并一步步摆脱南朝文风影响。史家对于文学问题的论述直接影响文学走向,如《隋书·文学传论》、《北齐书·文苑传赞》、《周书·王褒庾信传论》等文学见解,与初唐诗风朝合南北文学之两长,旨深、调远、辞巧,声律风骨兼备的方向发展有关系。2、绘画、书法、雕塑的繁荣。我国书法至晋标举风韵,臻于化境。此后北朝雄健而南朝俊秀,唐始大变法度。初唐书法名家辈出,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孙过庭等虽法二王。颜真卿变晋人神韵入法度中,结体端庄,用笔厚重,遒丽其中,拓展我国书法新途径。最能传神地体现唐代士人昂扬精神风貌的,是张旭和怀素草书;唐绘画分科:人物画家有阎立本、尉迟乙僧、吴道子等;吴道子山水,韩滉画牛;山水画家如李思训、王维、郑虔等;花鸟动物画家如曹霸、韩干、韦偃的马,边鸾的花鸟;唐壁画最盛。书法、绘画、雕塑的成就影响文学:咏画、题画诗;诗画融通;画论诗论交融。绘画成为诗的题材,也影响诗的表现技巧,唐诗色彩表现细腻,意境技巧与绘画发展有关。3、音乐和舞蹈繁荣。燕乐发展产生词。燕乐用于歌唱从绝句开始,后来因调填词;古体也可用于歌唱。很多作品描写乐声与舞容,说明唐代乐舞繁荣拓展唐诗表现领域。02漫游、入幕、读书山林之风、贬谪与唐文学一、唐代开始,从山水游赏扩大到漫游,并成为一时风尚。唐士人在入仕前,多有漫游经历。漫游的处所,一是名山大川,一是通都大邑。(一)游历名山大川,反映唐诗人对自然美的向往。山水游赏,开阔视野,亲近自然,陶冶情趣,提高了山水审美的能力,促进了唐代山水田园诗的发展,给山水田园诗带来了一种清水芙蓉的美;可能与神仙道教信仰有关。(二)边塞。或入节镇幕府,或边塞漫游。前者如高适、岑参、李益;后者如王昌龄、李白、王之涣等。边塞漫游为唐诗带来慷慨壮大的气势情调和壮美的境界。(三)通都大邑,如长安、洛阳、扬州、金陵等地,歌吹宴饮,任侠使气,干谒投赠,结交友朋,拓展了文学的题材,丰富了表现领域。二、入仕途径之一—入幕。如王翰、高适、王维、李白、岑参、杜甫、萧颖士、李华、元结都曾入幕;中唐后,入幕更多。对于诗的创作、词的产生、小说的发展有影响。三、读书山林的风气。唐寒门士人读书的一条途径就是寺庙、道观。清幽环境对士人情趣的陶冶,审美趣味的走向都有影响,唐诗中清幽明秀的格调与此有关。四、唐特别是中唐后贬谪生活。贬谪的悲愤不平,孤独寂寞,凄楚忧伤,和对于生命的执著,对于理想的追求,构成了贬谪文学丰富多样的内涵。03佛、道二家对唐文学的影响唐思想以儒为主,兼取百家,三家思想地位平等,儒、释、道思想的交融,是唐思想基本特点。政权运作、人材选拔与使用方面,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人生信仰、社会思潮、生活情趣与生活方式方面,时时杂入释、道。一、佛教。(一)唐代天台、三论、法相、华严、禅宗等教派,在佛教中国化方面,已相当成熟。佛教主要通过影响士人的人生理想、生活情趣反映到作品中。有的在诗中直接讲佛理,如“会理知无我,观空厌有形”(孟浩然《陪姚使君题惠上人房》);有的表现的是一种禅趣,一点禅机,如“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王维《终南别业》)。禅宗讲体的自性,是言语道断、心行处灭的,藉着具体的物象,来表现难以言传的一点禅机。唐诗中空寂的境界,明净和平的趣味,淡泊而又深厚的含蕴,就是从这里来的。(二)出现大量诗僧。僧诗中较重要的有王梵志诗、寒山诗。1、王梵志诗似非出于一人之手,写世俗生活的部分,多底层的贫困与不幸;表现佛教思想的,大体劝人为善,语言通俗;2、寒山诗包括世俗生活的描写、求仙学道和佛教内容。3、士人与僧人交往也大量反映到诗中。(三)佛教直接拓广了文学的体裁。俗讲与变文,就是这时出现的新文体。这种文体的主要特征,在便于讲唱,内容为佛经,形式与当时民间说话一样,带通俗文学性质。二、道家和道教。(一)道家思想使唐士人返归自然,产生对自然的亲和力;同时于无为中求有为。(二)道教对唐人人生信仰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神仙思想的影响上,唐作家如王勃、白居易、李商隐等人,都有神仙信仰,唐诗里有许多神仙世界的描写。(三)神仙思想极大丰富了唐传奇想象力,使其情节更富浪漫色彩。三、唐作家很少有单独受一家思想影响的。儒家思想带来了进取精神,佛教丰富了唐诗心境表现,道教丰富唐诗的想象。04唐代文学的风貌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一、唐文学的客观条件。唐代大繁荣与大破坏的多样生活,为文学家提供了极为丰富的题材,扩大了他们的视野,给予了他们激情。二、唐文学是魏晋南北朝文学发展的必然结果。魏晋南北朝文学的成绩:(一)艺术特质得到充分认识,朝独立成科的道路发展,表现:逐步与学术分离,淡化政教之用的功利目的,自觉地追求审美。(二)内容上重个人情怀的抒发,发展到极端时,甚至由抒情走向娱乐。(三)形式上,辞采声律之美的追求,表现技巧的创新,创作过程的体认,包括对于想象、灵感、言意、形神的感知与把握,已有惊人进展:骈体文把散文美的形式推向极致,同时也暴露了弱点;诗歌的声律形式已具雏形。(四)表现领域的扩大和表现技巧的丰富,促进文章体裁(文类)的变化与扩展:原有多种文体的写作目的与写作规范正发生变化;新文体不断出现。三、唐文学繁荣的表现:(一)诗、文、小说、词全面发展。诗的发展最早,在唐文学中地位最重要,散文文体文风改革,小说走向繁荣,词登上文坛。(二)作者众多,大师辈出。四、唐代文学的最高成——诗。(一)最初90年左右是唐诗繁荣的准备阶段。1、表现领域。从宫廷台阁走向关山塞漠;作者从宫廷官吏扩大到一般寒士。2、情思格调。北文清刚劲健与南文清新明媚融合,既有风骨又开朗明丽;3、诗的形式。在永明体基础上,把四声二元化,同时解决了粘式律问题,从律句律联到构成律篇,摆脱病犯说束缚,创造了既有程式又有广阔创造空间的新体诗─律诗。4、开元十五年前后,条件充分。开元、天宝盛世唐诗全面繁荣:(1)出现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孟浩然,表现山水田园的静谧明秀。(2)出现边塞诗人高适、岑参,写边塞生活的瑰奇壮伟、豪情慷慨。(3)李白以其绝世才华,豪放飘逸的气质,把诗写得行云流水而又变幻莫测,情则滚滚滔滔,美如清水芙蓉。5、此期唐诗骨气端翔,兴象玲珑,无工可见,无迹可求,而含蕴深厚,韵味无穷。(二)唐从繁荣顶峰走向动乱衰败。1、天宝后期社会矛盾激化,部分诗人开始写生民疾苦。2、天宝十四年(755)安史之乱开始,唐由盛而衰。杜甫直面战乱,用诗歌表现灾难。把强烈深沉的抒情融入叙事手法中,以叙事手法写时事。(三)大历诗人因社会衰败而心绪彷徨,诗中出现寂寞情思,夕阳秋风,气骨顿衰。(四)贞元元和年间,与政治改革同时诗坛革新,诗歌创作出现又一高潮。1、韩愈、孟郊、李贺等受到杜甫奇崛、散文化、炼字的影响,更加怪变,甚至以丑为美,形成韩、孟诗派。2、白、元、张籍、王建等从乐府民歌吸取养料,写诗通俗易懂,形成元、白诗派。(五)长庆后,中兴成梦,士人生活走向平庸,心态内敛,感情趋向细腻。诗歌题材多狭窄,写法多苦吟。杜牧、李商隐突起。李商隐以其善感灵心、细腻丰富的感情,用象征、暗示、非逻辑结构的手法,表现朦胧情思与朦胧境界,把诗歌表现心灵深层世界的能力推向高峰,创造唐诗最后辉煌。五、散文。唐诗发展总趋势是朝诗歌自身艺术物质的探讨、发挥与完善的方向发展;散文的新变主要出于政治功利动机:(一)开元、天宝时散文的文体文风的有意识的改革才开始。唐初骈体占主要地位;天宝后期,李华、萧颖士、独孤及、梁肃、柳冕提倡古文,明确提出本乎道、以五经为源泉、重政教之用的主张。但他们的主张并未与当时的政治现实结合,带空言明道性质。(二)韩愈、柳宗元提出文以明道,把文体文风改革与贞元元和间的政治革新联系,成为儒学复兴思潮的一部分,形成巨大声势,散体取代骈体,即“古文运动”。韩柳在散文文体文风改革上的成功:1、文以致用,从空言明道走向参预政治、现实生活,拓展了散文表现领域。使散文在文体和文风上与六朝骈文区别开。2、以复古为创新,吸收秦汉各家散体文之长和六朝骈文的成就“寓骈于散,寓散于骈;方散方骈,方骈方散;即骈即散,即散即骈”,丰富了散文的艺术表现技巧。(三)韩、柳后,散体文写作走向低潮。晚唐虽仍有皮日休、陆龟蒙、罗隐等人犀利的杂文,但骈体重新发展。原因:1、古文的提倡与政治改革联系过于紧密,政治改革的失败,古文也随之低落;2、又由于韩门弟子过于追求险怪,古文的写作路子越来越窄,阻碍了发展。六、新文体。由于社会的发展,新读者群的新需要,文学自身的发展,出现了新文体。在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和杂史杂传的基础上,产生传奇小说;佛教在民间广泛传播,布道化俗,出现俗讲和变文;燕乐盛行,燕饮歌吹的需要,出现了新的诗歌体式──词。(一)传奇小说。1、原因。(1)文体内部:六朝志怪和杂史杂传演变的产物;(2)基础:现实生活娱乐需要。宴饮之馀、幕府之暇、途路无聊、友朋夜话,各征异说,共为戏谈,剧谈说话,成一时风气。(3)俗讲、转变的盛行。2、特点。(1)作意,即鲁迅“始有意为小说”。(2)一般有较为完整的情节结构。(3)有较为完整的人物塑造。(4)题材多样化,富于人生情趣;(5)史传笔法叙述虚构故事,既同于史传,又异于史传;(6)散体文言,时插入诗赋,与散文、诗歌的发展,都有微妙联系。3、发展轨迹:开元、天宝之际初兴;中唐兴盛期;晚唐逐渐衰落。4、意义:标志着我国文言小说作为一种文体的成熟。(二)词。1、原因:娱乐需要。词随燕乐起,选诗配乐、依调填辞,都为歌唱。2、发展轨迹:最初来自民间,用于日常宴饮、歌楼伎馆→中唐后城市经济发展,词迅速兴起,文人作词→晚唐五代在西蜀和南唐得到繁荣:西蜀《花间》词人绮靡侧艳,视野不离男女情爱,目的无非欢娱消遣;南唐拓大词的境界,转向内心缠绵情致抒写,特别是李煜亡国后词作。七、总论:唐文学是封建社会上升到高峰并由高峰开始下降时的产物。更富于理想色彩,更抒情,更外向;是艺术经验充分积累后的繁荣,为文学进一步发展拓出新领域。

料器邢

古代文学考研——魏晋风骨

魏晋风骨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建安诗歌:操古直悲凉,丕便娟婉约,植文采气骨兼备,曹氏父子创作,完成乐府民歌向文人徒诗的转变;正始时政治险恶,作家苦闷,阮籍《咏怀》组诗,用比兴手法隐晦曲折地抒发感慨、批判现实。第一节曹操与曹丕一、曹操。现存20诗馀首都是乐府诗,内容和写作方法都与汉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汉书·艺文志》)精神一脉相承。(一)内容:1、反映汉末战乱的现实和人民遭受的苦难的,如《蒿里行》写关东义军讨董卓。这些诗歌由于反映现实深刻真实,被称为“汉末实录”(锺惺《古诗归》)。2、政治主张和统一天下的壮志。前者如《度关山》、《对酒》;后者如《短歌行》。3、《步出夏门行·观沧海》是我国现存第一首完整的山水诗。(二)艺术:1、学汉乐府:用乐府古题写时事,如《薤露》《蒿里》本是挽歌,操用来写现实;《陌上桑》本写罗敷故事,操改写求仙;《秋胡行》本写秋胡戏妻,操用来抒发感慨。2、继承汉乐府传统,既反映现实,又有感慨,语言古朴率真,胡应麟说《短歌行》等是“汉人乐府本色尚存”(《诗薮》)。3、于悲凉中多跌宕慷慨之气,锺嵘说“曹公古直,甚有悲凉之句”(《诗品》);陈祚明“跌宕悲凉,独致超绝”(《采菽堂古诗选》);冯班“慷慨悲凉”(《钝吟杂录》);宋敖器之《诗评》:“魏武帝如幽燕老将,气韵沉雄。”如《步出夏门行·龟虽寿》。(三)聚集“建安七子”、蔡琰、书法家梁鹄、音乐家杜夔、李坚,学者邯郸淳、仲长统,诗人繁钦等,开创“建安文学”局面。二、曹丕。(一)现存诗40首,分三类:1、宴游诗,如写夜游铜雀园《芙蓉池作诗》,纪游玄武池《于玄武陂作诗》等,多写游赏之乐,模山范水细致,文词富丽,常用对偶,在山水诗发展史上有一定地位。2、抒情言志之作,如《黎阳作诗》3首,《煌煌京洛行》。3、征人思妇的相思离别及思乡之情,体现丕诗水平。如《于清河县见挽船士新婚与妻别》、《代刘勋妻王氏杂诗》、《杂诗》2首等,最著名的《燕歌行》是我国现存第一首成熟的七言诗。(二)清沈德潜:“子桓诗有文士气,一变乃父悲壮之习矣。要其便娟婉约,能移人情。”(《古诗源》)曹丕新变:1、个人情感的抒发。曹操所抒之情多与历史命运感和平定天下抱负有关,曹却更努力于表达个人情感。他敏感多情“乐极哀情来,寥亮摧肝心”(《善哉行》),“为乐常苦迟”(《大墙上蒿行》)对人生凄凉情感的体验,是超出同代其他诗人的。2、文人化表现手法的使用与艺术风格的形成,主要表现在语言的工丽绮练和艺术形式的创造上。善于选用清词丽句,配以谐和的音韵,表达纤丽的情思;艺术形式上勇于创新,诸体具备。长篇杂言歌行《大墙上蒿行》75句,360馀字,三字至九字句都有。王夫之:“长句长篇,斯为开山第一祖。。”(《船山古诗评选》)。(三)丕与邺下文人诗酒唱和,开创文人雅集先河,已具备文人集团性质。第二节曹植一、曹植创作以建安25年为界,分为前后期。(一)前期主要歌唱理想和抱负,洋溢着乐观、浪漫的情调,对前途充满信心。如《白马篇》:(二)后期诗歌主要表达由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所激起的悲愤。内容分为4类:1、是对自己和朋友遭迫害的愤懑。如《野田黄雀行》,《赠白马王彪》分7章,以感情活动为线索,集中抒发诗人屡受迫害而积压在心头的愤慨。2、用思妇、弃妇托寓身世,表白心迹。如《美女篇》、《七哀诗》、《杂诗》(“西北有织妇”、“南国有佳人”)等。这类诗歌或叹盛年无偶,或自述无辜被弃,其主旨在于抒发自己的失意。3、述志诗。用世黄初后诉诸诗赋,《杂诗》(“仆夫早严驾”)是代表作。4、游仙诗。如《仙人篇》、《五游咏》、《游仙诗》、《远游篇》、《升天行》等。诗中描绘的神仙境界明净、高洁,是诗人理想世界的象征;《赠白马王彪》:“虚无求列仙,松子久吾欺。”游仙诗实际是其忧生之心、忧患之词。二、“骨气奇高,辞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钟嵘《诗品》)兼父兄之长,风骨与文采完美结合。曹植是第一位大力写作五言诗的文人,现存诗90馀首,其中60多首是五言诗。既体现《诗经》“哀而不伤”的庄雅,又蕴含着《楚辞》奇谲;既继承汉乐府反映现实的笔力,又保留了《古诗十九首》温丽悲远的情调,完成乐府民歌向文人诗的转变。三、对后世影响:胡应鳞:子建“《虾旦篇》、太冲《咏史》所自出也;《远游篇》,景纯《游仙》所自出也;‘南国有佳人’等篇,嗣宗诸作之祖;‘公子敬爱客’等篇,士衡群制之宗。诸子皆六朝巨擘,无能出其范围。”(《诗薮》)四、植诗受后人推崇的原因:(一)文采富艳;(二)对五言诗发展的重大影响;(三)作为失意文人的典型,不幸的身世引起后世文人的认同。“文帝以位尊减才,思王以势窘益价”(《文心雕龙·才略》)。第三节王粲、刘桢及蔡琰一、建安七子:曹丕《典论·论文》称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为“七子”。其中王粲、刘桢成就最突出。二、“七子之冠冕”王粲,今存诗23首。(一)内容。1、建安13年归曹操以前,作品或纪战乱,或写其流落荆州时的羁旅之情和壮志难酬的感慨,代表诗作《七哀诗》3首,第一首最著名。沈德潜许为:“杜少陵《无家别》、《垂老别》诸篇之祖”(《古诗源》)。2、归曹后较重要的作品是《从军诗》5首,主要写随操出征的感受,再现汉末战乱后农村田园荒芜、满目疮痍的景象,歌颂操英明神武,表达追随操为国效力的意愿。3、邺下与丕、植兄弟及其他文人唱和的作品,如《公宴诗》等,虽是“怜风月、狎池苑”之作,但在诗题开拓、技巧探索等方面有积极意义。(二)艺术:1、粲诗感情深沉,慷慨悲壮,“自伤”是主要感情特征。谢灵运:“家本秦川,贵公子孙,遭乱流寓,自伤情多。”(《拟魏太子邺中集·王粲诗序》)。2、虽有对百姓的同情和伸展抱负的愿望,但都是从个人身世的感伤中展开的。因此“发愀怆之词”(《诗品》)为其主要特点,难免“悲而不壮”(刘熙载《艺概·诗概》)。(三)地位:刘勰:“七子之冠冕”(《文心雕龙·才略》);方东树:“苍凉悲慨,才力豪健,陈思而下,一人而已”(《昭昧詹言》)。三、刘桢,存诗20馀首。曹丕称“五言诗之善者,妙绝时人”(《又与吴质书》),刘勰:“公干气褊,故言壮而情骇。”(《文心雕龙·体性》)钟嵘说他:“仗气爱奇,动多振绝。贞骨凌霜,高风跨俗。”(《诗品》)(一)内容:1、赠答诗,一类是游乐。最著名的是《赠人弟》3首,分别用蘋藻、松树、凤凰比喻坚贞高洁的性格,既对从弟赞美,也是自我写照。第二首最佳:“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豪迈凌厉,有“挺立自持”(陆时雍《诗镜总论》)、“高风跨俗”的气概。2、游乐诗包括《公宴诗》、《斗鸡诗》、《射鸢诗》等。(二)艺术:1、风格“壮而不密”(曹丕《典论·论文》)。更多表现个人的愤慨,充满慷慨磊落之气,风格俊逸而奇丽的。2、《赠徐干》哀叹命运多舛,抒发愤懑不平;3、《赠五官中郎将》4首,表现与曹丕的深厚友谊。4、以气势取胜,显出目无千古、踔厉奋发的气概,元好问《论诗绝句》:“曹刘坐啸虎生风,四海无人角两雄。”四、蔡琰。今存诗3首,其中五言体的《悲愤诗》较可信。此诗540字,分三段,一段以叙事为主,夹以抒情,写董卓作乱,自己被俘,及俘虏所受的虐待;二段写胡地生活及被赎归时与儿子分别时的苦况;三段写回乡后的生活,这两段以抒情为主,夹以叙事。通过细节描写,表现各种场面和人物的内心活动。《悲愤诗》受汉乐府叙事诗影响,可和《孔雀东南飞》比美,杜甫《北征》等诗受其影响。五、陈琳和阮瑀。(一)陈琳《饮马长城窟行》托秦筑长城事,写徭役给人民带来的苦难,具现实意义。以对话方式写成,语言质朴,感情深挚,格调苍劲悲凉,接近乐府民歌风格。(二)阮瑀的《驾出北郭门行》写孤儿遭后母虐待的情状,侧面反映汉末世风日下的现实,风格与乐府《孤儿行》接近。六、徐干今存诗4首,都是五言诗。(一)《室思诗》为拟思妇词,共分6章,描写思妇忧愁苦闷的心绪,文辞凄厉深婉,感情哀怨缠绵。而“思君如流水,何有穷已时”二句,尤为后人推重。(二)《情诗》在情调与风格上也都与此诗相似。(三)《答刘桢诗》表现与刘桢的友情,高简浑朴,反映建安人通脱真率的风貌。第四节建安诗歌的时代特征一、政治理想的高扬。汉末动乱激起建安文人的政治热情,建功立业、扬名后世,成为他们共同的追求。(一)曹操的政治理想最具代表性,曹丕有“救民涂炭”之志,植抱“戮力上国,流惠下民”的壮志。王粲《从军诗》:“服身事干戈,岂得念所私。”“被羽在先登,甘心除国疾。”陈琳《诗》:“建功不及时,钟鼎何所铭。”“庶几及君在,立德垂功名。”刘桢《赠从弟》其三:“何时当来仪,将须圣明君。”建安文人政治热情的普遍高扬,形成“雅好慷慨”、“志深笔长”、“梗概多气”(《文心雕龙·时序》)的是个特点。(二)“慷慨”一词的习用,如曹操《短歌行》:“慨当以慷,忧思难忘。”曹丕《于谯作诗》:“慷慨时激扬。”陈琳《诗》:“慷慨咏坟经。”吴质《思慕诗》:“慷慨自俛仰,庶几烈丈夫。”曹植《薤露行》:“慷慨独不群”;《野田黄雀行》:“秦筝何慷慨”;《赠徐干诗》:“慷慨有悲心,兴文自成篇”;《情诗》:“慷慨对嘉宾,凄怆内伤悲”;《弃妇诗》:“慷慨有馀音,要妙悲且清”等。(三)“悲风”意象经常出现,如曹操《苦寒行》:“树木何萧瑟,北风声正悲。”阮瑀《诗》:“临川多悲风。”曹丕《燕歌行》其二:“悲风凄厉秋气寒。”曹植《野田黄雀行》:“高树多悲风”;《杂诗》:“高台多悲风”,“江介多悲风”,“弦急悲风发”;《赠丁仪王粲》:“悲风鸣我侧”等。建安诗歌悲凉慷慨的精神,具鲜明的时代特色。二、人生苦短的哀叹。(一)生命的短促。(二)建安诗人对人生的态度:1、单纯哀叹,如:“天地无期竟,民生甚局促”(刘桢《诗》);“人生一世间,忽若暮春草”(徐干《室思诗》);“良时忽一过,身体为土灰”(阮瑀《七哀诗》);“常恐时岁尽,魂魄忽高飞”(阮瑀《诗》)。2、慨叹岁月短促、功名未立,却仍努力追求。曹操《短歌行》;曹植《赠徐干》:“惊风飘白日,忽然归西山。圆景光未满,众星灿以繁。志士营世业,小人亦不闲。”3、努力突破天命限制,追求更高人生价值。如曹操《龟虽寿》等诗。后两种思想体现了建安诗人积极的人生观。三、创作个性的高扬。建安诗人多高自标置,以文才武略自负,在诗歌创作时,不肯效法同辈或前贤,而是努力展现独特风貌。(一)风格上,曹操诗古直悲凉,气韵沉雄;曹丕便娟婉约,有文士气;曹植诗“骨气奇高,词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钟嵘《诗品》);王粲刘桢:“仲宣躁竞,故颖出而才果;公干气褊,故言壮而情骇”(刘勰《文心雕龙·体性》);(二)诗体运用上,曹操四言诗独擅一时;曹丕《燕歌行》2首为七言之祖;曹植、王粲、刘桢、蔡琰则以五言诗名世。(三)诗歌语言上,操、瑀、琳朴质,丕、粲等秀美;植文采风骨兼备。四、建安诗人处于时代与个人双重悲剧的交汇点上,“或述酣宴,或伤羁戍,志不出于慆荡,辞不离于哀思”(刘勰《文心雕龙·乐府》),具浓郁的悲剧色彩:操诗“悲凉”(钟嵘《诗品》),植诗“颇有忧生之嗟”(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平原侯植诗序》),粲诗“发愀怆之词”(钟嵘《诗品》),桢诗“感慨深至”(方东树《昭昧詹言》)。第五节阮籍、嵇康与正始诗歌一、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一)曹魏后期政局混乱,正始诗人政治理想落潮,出现危机感和幻灭感,反映民生疾苦和抒发豪情壮志的作品减少,抒个人忧愤的诗歌增多,故籍诗“颇多感慨之词”(钟嵘《诗品》)和“忧生之嗟”(李善《文选注》),嵇康诗亦“多抒感愤”(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二)受正始玄风影响,诗歌渐与玄理结合,诗风由建安时的慷慨悲壮变为词旨渊永、寄托遥深。《沧浪诗话·诗体》:“以时而论,则有……正始体。”二、阮籍代表作《咏怀诗》82首。(一)非一时一地作,是其政治感慨的记录,开创政治抒情组诗先河。(二)内容:1、充满苦闷、孤独情绪。(1)写时光飞逝、人生无常,如:“悬车在西南,羲和将欲倾。流光耀四海,忽忽至夕冥。朝为咸池晖,濛汜受其荣。”(其十八)“朝阳不再盛,白日忽西幽。去此若俯仰,如何似九秋。”(其三十二)(2)写树木花草由繁华转为憔悴,比喻世事的反复,如:“嘉树下成蹊,东园桃与李。秋风吹飞藿,零落从此始。繁华有憔悴,堂上生荆记。”(其三)“夭夭桃李花,灼灼有辉光。悦怿若九春,磬折似秋霜。”(其十二)“清露为凝霜,华草成蒿莱。”(其五十)“不见日夕华,翩翩飞路旁。”(其五十三)(3)写鸟兽虫鱼对自身命运无奈,如孤鸟、寒鸟、孤鸿、离兽等意象经常出现,特别是蟋蟀、蟪蛄,成为反复歌咏的对象。(4)慨叹人生各种创痛,如少年忽成丑老,功名富贵难保,以女色事人不可靠。2、其一“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可视为全部《咏怀诗》。清人方东树说:“此是八十一首发端,不过总言所以咏怀不能已于言之故。”(《昭昧詹言》)诗中迁逝之悲、祸福无常之感触目皆是,体现了忧愤深广的情怀。3、悲哀、凄怆、咨嗟、辛酸、蹉跎、忧伤、愤懑、怨尤、悲悼等词语常见。4、阮籍无法找到出路,诗中设计游仙和隐居作为精神出路。诗中常赞美巢、由、夷齐、邵平等隐士,讽刺苏秦等人因贪利禄而致杀身之祸。5、有济世志的作品,对时局的关注和自己的怀抱。(1)如其三十一批评曹魏政权荒淫腐朽,指出其必定灭亡的命运。(2)有的揭露礼法之士的虚伪,如其六十七。(3)有的诗则抒发自己的壮志,如其三十九。(二)艺术:1、风格隐约曲折,“言在耳目之内,情寄八荒之表”,“厥旨渊放,归趣难求”(钟嵘《诗品》),常借比兴、象征手法来表达感情、寄托怀抱。或借古讽今,或借游仙讽刺世俗,或借写美人香草寓写怀抱。李善《文选注》:“嗣宗身仕乱朝,常恐罹谤遇祸,因兹发咏,故每有忧生之嗟。虽志在刺讥,而文多隐避,百代之下,难以情测。”2、诗歌精神与建安风骨一脉相承,严羽《沧浪诗话·诗评》:“黄初以后,惟阮籍《咏怀》之作,极为高古,有建安风内骨。”三、嵇康诗,现存50馀首。有四言、五言、七言和杂言,以四言成就较高。何焯《文选评》:“四言不为《风》、《雅》所羁,直写胸中语,此叔夜高于潘、陆也。”(一)内容:1、以表现追求自然、高蹈独立、厌弃功名富贵的人生观为主要内容。如《幽愤诗》自述平生遭遇和理想抱负,对自己无辜受冤表示极大愤慨。其四言《赠秀才入军》诗共18章,与《白马篇》相比,既有游侠儿的英武豪侠气概,又有洒脱神情。2、如《游仙诗》、《答二郭》3首、《述志诗》2首等,多写鄙弃世俗、回归自然、高蹈隐逸之志。(二)风格:《文心雕龙》:“嵇志清峻。”(《明诗》),“叔夜俊侠,故兴高而采烈。”(《体性》)突出嵇康诗风与其人格性情之间的关系。《诗品》评其诗为“峻切”。四、应璩《百一诗》为代表,主旨是对曹爽的规劝。态度平和,温柔敦厚,语言质朴,以言事与说理见长,形象有所不足。

龙斗士

2020浙江大学古代文学考研真题完整版(偷偷记在准考证上的哦)

706中外文学史一,名词解释荒诞(美学: 荒诞--源于荒诞派戏剧 ,是指不合情理与不和谐,其形式是怪诞、变形,其内容是荒谬不真,使人产生荒诞感,是对人生的无意义的虚无性的审美感悟。)元白新乐府运动(袁行霈版本古代文学第三卷白居易)《在医院中》(现当代文学,丁玲作品)卢梭回归自然说(外国文学, 卢梭)二,简答题1,孟子的文艺思想(袁版古代文学第一 卷,先秦诸子, 孟子)2,为什么说魏晋南北朝是文学自觉时期。(文艺学)3,赵树理小说《锻炼锻炼》中对“小腿疼,吃不饱”的个人立场(现当代文学,赵树理)4,堂吉诃德的形象分析(外国文学, 堂吉诃德)三,论述题(四选一)1,结合中外文艺理论的发展。谈谈自己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看法。(往年真题原题)2,以《白鹿原》为中心,分析上世纪末文化保守主义对文学创作的影响。(现当代文学,陈忠实《白鹿原》)3,一书而兼二体。一书指?二体指?一书与二体的关系,它们的文学影响。(袁版中国文学史第四卷,蒲松龄《聊斋志异》)4,给出了关于文艺理论的三段材料,摘自《诗的艺术》。$这三段材料分别体现了什么诗学主张。$象征主义有什么特点$波莱尔对象征主义诗学的影响。$象征主义有什么特点$波莱尔对象征主义诗学的影响。808文学评论一,简答题1,席勒美育思想的主要理论和意义。2,“蓬莱文章建安骨”的意旨是什么。3,文革后,“归来诗人”的代表梁南作品《我不怨恨》中,体现了他们这一代人的什么心态。4,美学对照原则。二,论述题(四选一)1,“道法自然”、“天人合一”分别指什么,对文学理论发展的影响。2,给出一段材料,“内容:“行文之道,神为主,气辅之。曹子桓、苏子由论文,以气为主,是矣。然气随神转,神浑则气灏,神远则气逸,神伟则气高,神变则气奇,神深则气静,故神为气之主。至专以理为主则未尽其妙盖人不穷理读书则出词鄙倍空疏人无经济则言虽累牍不适于用...(选自清刘大槐《论文偶记》)论述神与气的关系。3,给出一段材料,选自鲁迅《硬译与文学的阶级性》,开头“从前年以来,对于我个人的攻击多极....”自选角度,写一段文学评论。4,关于叙事人,给出一段材料,选自康拉德的《诺斯特罗莫》。$客观论述叙事人的基本作用$为什么叙事人的声音是必要而有效的$非人格化叙述

孔阳

平静快乐的备考回忆:我经历过的首都师范大学古代文学考研之路

离考研复试结束已经有一段时间了,这段时间里,我旅行过,定岗实习过,过着貌似与考研迥然不同的生活,却从未停止过对那段生活的思考。总的来说,我的考研生活过得非常平静与快乐。结果呢,可以接受但是并不是最好。下面,我会分几个方面为大家讲述我的考研经验,希望能够对在考研路上奔波着但是乐此不疲的学弟学妹们有所帮助。一、初试经验1、英语我的英语成绩一直还不算太坏,可以说底子还算不错,但是正如大家所知,大学过了六级之后,英语似乎便与自己擦肩而过了。所以,对于考研英语来说,我始终不敢掉以轻心。首先,单词是王道。打一开始准备考研(4月份),我就开始背英语单词,并且坚持到了考研的前一天。前期对单词的背诵使得后期英语阅读相对轻松,所以一定要坚持!背了两遍英语单词之后,我开始做英语阅读,并且每一篇阅读的每一个句子我都会分析一遍,从阅读之中发现不认识的单词并记录在本子上,在阅读中认识单词,背诵单词,效率更高了。值得注意的是,4月份时,我主要做的是97—04年的真题,倒着做,主要做阅读。97—04的真题,相对来说较为容易,所以这一时期如果你的英语阅读做得还不错,甚至在一些套题中会出现阅读全对的情况,请一定不要沾沾自喜。第二,真题最重要。很多学妹在刚开始准备考研时,由于不是很清楚需要什么资料便一股脑买了很多模拟阅读之类的书,个人认为,这是完全没有必要的。真题是最重要的题目,把真题吃透做透,比什么都更有价值。我手头的英语资料,主要就是张剑的黄皮书,分别是97—04年的真题讲解、05—15年的真题讲解,再有就是150篇阅读理解;还可以买一套牛皮纸包装的真题试卷,后期计时练题感时使用。而对于笔者而言,真题讲解是用得最多的。很多同学觉得,真题做过一遍之后答案都记住了,就没有再继续做的意义了吧?当然不是。我们做真题的目的,不仅仅是把题目做对,更加重要的是一,把真题中出现的每一句话都搞懂;二,把真题的解题思路逐渐掌握。而真正做到这两点的人,是少之又少的。所以,请认真对待真题,这是一份财富。三,作文可提分。笔者的英语作文是后期准备的,大概10月份之后吧,这已经有点晚了,但是只要每天坚持,还是可以提升的。关于作文,很多同学要问英语模板的相关问题了,笔者的感受是,英语模板一定要自己准备!结合现有的模板,一定要总结出属于自己的模板来。这样一来,自己对于作文有了新的认识和感受,并且在考场上还可以做到胸有成竹,以不变应万变。2、政治政治不要准备太早,对于文科生而言,九月份开始准备是完全来得及的。政治的时事性比较强,如果有同学平时比较喜欢关注时事,那是极好的。笔者的政治是报了辅导班的,个人觉得还是有一定用处的,尤其是冲刺班的押题阶段,要认真总结与背诵。不倾向于报辅导班的同学,就要跟紧大纲,跟紧风中劲草,做一做1000题或者大纲配套的1600题。最后两周一定要背肖秀荣4套卷和任汝芬4套卷。政治大题一般很难差出分来,要想考高分,需要在选择题上多下点功夫。对于文科生来说,政治不过关的几率是很小的,但是也不能不认真对待。笔者的身边是有政治不过线而失去调剂机会的例子的。3、专业课首师的专业课书目,主要有袁行霈的四卷中国文学史,朱东润的文学作品选六册,王力的古代汉语第一册和邱运华的文学批评方法与案例。下面,笔者会分科目来细细道来。首先,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史是最为重要的一门专业课,对于文学史的考察,在两门专业课试卷中都有体现。对于袁行霈的文学史,笔者是过了三遍。第一遍是从5月份开始,踏踏实实地过了一遍,这一期间我没有参考任何资料,主要是熟悉课本结构和单元安排,并且为自己的大脑裨补阙漏。第二遍时,我开始结合学姐的笔记和首师的真题,边看书边记笔记,并且把自己感受重点。第三遍时,我开始结合书本背顾大鹏的《中国文学史学习辅导与习题集》。这本书对于应试而言,是很不错的:条理清晰、分类合理且较为全面。如果大家的时间充沛,除了应试必须的书目之外,还可以看一下骆玉明章培恒版本的《中国文学史》;或者是傅璇琮先生主编的《中国古代文学通论》。对于中国文学史的复习,最好还是要结合中国古代文学批评一起复习,可以相互加深理解。第二,是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这是一门非常考基础的科目,所以请大家在大学期间一定要注意积累诗词句、注意阅读作品原著。考研前期准备时,诗句也要和英语单词一样积累背诵。因为首师的两本专业试卷中,每年都会有20—25分不等的诗词填空。笔者在这一块就做得非常不到位,对于诗词的背诵并没有引起我的重视,结果却在本来完全可以拿到满分的题目上错失很多分数,想想就觉得很心痛。所以请大家在这一块一定要足够重视:如果你的诗词平时积累得不够,请在考研前期就抓紧准备。关于准备的步骤,一开始要以真题为基础,背诵近10年真题中出现的所有诗词,以免出现重复的题目时却不会做;然后以朱东润的作品选为基础,先背诵重点作家作品,然后背诵名家的非重点作品,最后背诵非重点作家的重点作品。背诵作品时,请不要死记硬背,要对其背景有一定了解,这样一来,又可以为我们的文学作品的赏析打下基础了:诗词鉴赏是需要练笔的,多练几次找到自己的写作与鉴赏方式,也可以参考一些诗歌鉴赏的书目与辞典等。诗歌鉴赏只要常加训练,是一定可以得到提升的。第三,古代汉语。古代汉语在中国语言文学这门试卷中占的比例比较大,并且在理解诗词、阅读古文学作品时,对于古代汉语的掌握是基础。首都师范大学对于古代汉语的考查方式在16年考研时有所改变,在前面近十年中,几乎全部是重在对名词解释的考查,所以笔者把前两册古代汉语通论中出现的古代汉语的相关名词解释全部整理了一遍并且记住。但是16年的中国语言文学中,却并没有考名词解释,而是加强了对通论的考查,题目不难,只要复习到了就可以答出。所以,我建议大家还是要踏踏实实地来复习古代汉语,可以分通论和作品选两个方面复习。通论就是对于古代汉语中常出现的基本理论的掌握,在课本中都可以总结出来;近几年对作品的考查方式基本上是翻译与句读等,首师曾有几年考的是古汉前两册出现的作品段落,还喜欢考《文心雕龙》的段落,以及韩愈、柳宗元的作品段落。但是不论具体考查的是什么,基础一定要打牢。第四,文学批评与鉴赏。今年选的是张爱玲的短篇《爱》,对其进行鉴赏分析。对于这一部分的准备,是需要对文学批评或者文学理论有一定的认识,并且在鉴赏时不要只是单纯的抒情,一定要用到文学理论的知识。所以,大家有时间的话,可以还看看童庆炳的《文学理论教程》、《文学理论新编》。总的来说,首师的专业课是很注重基础的,所以在打好基础的同时,多读一些原著,是受益多多的,在复试中也会有帮助。二、复试经验我们专业今年的英语复试和专业课复试是一起的。对于英语复试,大家不要紧张,面试老师很和蔼,只要准备一些最基本的英语面试题目,基本上是可以过关的。关于专业课的复试,今年特别重视对作家作品的考查,比如你最喜欢的作家是谁,为什么喜欢他,以及对于他作品的背诵。16年不仅笔试是如此,面试也问到了这个问题。所以复试准备时可以准备一下这个问题。另外还是要对你自己本科期间的著名教师有一些了解,因为在交谈中,面试老师们很有可能问到你的本科老师以及你读过他的哪些书。笔者在面试中,就被问到了很多类似的问题,幸亏笔者对于本科期间的老师的著作有读过一些。以上说的比较具体,宏观一点来说,首师的复试是分方向的,所以大家在复试时可以多看一些本方向的原著,以及著名学者的论著,还有作家作品的背诵也还是有必要的。3、关于心态在本文的一开始我就已经说过,在整个考研阶段,我过得都是快乐而平静的。考研是我们大学的一个阶段,是我们漫长生活的一部分,所以请不要过得太痛苦。大学之后我们要做的是追求自己最想做的事情,而读研也并不是非读不可,但是请一旦做好决定,就全力以赴吧。考研期间,可以找位研友一起奋斗,两个人一起努力的斗志也许更加强大。笔者考研期间,与本班两位同学一起看书讨论问题,感觉很快乐又事半功倍。还有与心态有关的一个问题,就是一个关于选择学校的问题。很多童鞋出于种种原因,或是自己出身一般,或是自己大学期间专业课成绩一般等等,而不敢报考一些重点院校。我想说的是,这些都不是问题,身边的很多同学在大学期间考试成绩都是一般般的,但是在考研时候却完成完美逆袭;而笔者考上重点大学的学姐学长也表示,他们的同学很多都是出身于一般的二本院校。所以,请不要自卑,也不要有太多的顾忌。一旦下定决心,请加油读书,增强自身的实力,在初试成绩与排名上多加努力,如果你的初试排名不错,那么你的劣势就会转变为优势。当然,笔者的意思也并不是说鼓励所有人都去报考名校,对于文科生而言,考名校的难度确实更大一些,所以还是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三思而后行。以上是我的考研经验,希望能够给学弟妹们带来一丝丝帮助,祝愿你们的努力都会得到相应的回报!同时也感谢在考研路上,帮助过我的每一位老师和每一位朋友!

锅炉工

备考哈师大古代文学:从考研择校到拟录取,400分是这样考出来的

考研400分学霸的经验分享:从考研择校到复试录取,你要准备这些!关于考研,很多人现在都非常的迷茫。关于考研目的,关于如何择校,关于如何复习等等。这样的问题困扰着不少今年打算备考的同学。那么有没有一些好的建议和先例能给考研的同学有个好的借鉴呢?从考研择校到拟录取,400分是这样考出小水有幸认识了今年备考哈尔滨师范大学的一个妹妹,她报考的专业是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并取得了400分的高分。小水征求了她的同意,将这份难能可贵的考研经验分享给大家。虽然她因为英语单科线没过,又放弃了一志愿补录的机会而最终调剂到了云南民族大学,但是她的专业课那么高的分数不是高水平的人是做不到的。从考研择校到拟录取,400分是这样考出文章有点长,因为不便于发布,所以更改成图片的样式,希望备考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的同学耐心的看完,特别是要准备考哈尔滨师范大学古代文学专业的朋友!从考研择校到最后的调剂复试被录取,从调节复习专业课和上课、实习时间的冲突问题,她都做了很详细的解说。如果此刻的你对考研还有一些犹豫,你此刻对考研还有一些迷茫,不妨看看这篇文章,也许对将要备考的你有所帮助!备考哈师大古代文学高分经验贴正文如下(部分有删改):从考研择校到拟录取,400分是这样考出从考研择校到拟录取,400分是这样考出从考研择校到拟录取,400分是这样考出从考研择校到拟录取,400分是这样考出从考研择校到拟录取,400分是这样考出从考研择校到拟录取,400分是这样考出从考研择校到拟录取,400分是这样考出从考研择校到拟录取,400分是这样考出如今这位妹妹已经在工作了,作为一个教师在一所小学里教书,她也想趁着开学钱赚点学费。她的梦想是将来能做一名优秀的编辑,因为她又非常喜欢云南这个地方,所以她这样选择无怨无悔。之所以想让小水把这篇文章发出来是因为妹妹衷心的希望这篇经验贴能够帮助2019年备考的亲。让他们在考研路上不至于那么迷茫,也可以让他们少走一些弯路!从考研择校到拟录取,400分是这样考出附哈尔滨师范大学古代文学初试和复试参考书目:专业课一637文学理论专业课二837中外文学史(含外国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三部分,选答其中两部分。)初试参考书:1、袁行霈的《中国古代文学史》2、朱东润《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3、钱理群《现当代文学三十年》4、朱栋霖《现当代文学史》5、郑克鲁《外国文学史》6、童庆炳和南帆的《文学理论》各一本。复试参考书:中国古代文学名作分析从考研择校到拟录取,400分是这样考出关于哈尔滨师范大学古代文学的参考书的版本没有确定的要求,版本大同小异,只要认准了编者,大致没有错的。如果你还在考研路上迷茫,还在纠结考哪所学校,不妨和小水联系,也许我能帮你指一条明路。

大管家

2021年古代文学考研院校选择

考研是一场高层次的选拔考试,而好的选择却能让你事半功倍。关于院校选择,学弟学妹可以参考以下几点:一、地域看你喜欢哪个城市或者未来想在哪里发展就去那里。考研分A区和B区A区城市包括: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河北、山西、辽宁、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重庆、四川、陕西等21省(市); B区包括内蒙古、广西、海南、贵州、云南、西藏、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10省(区)。A区的分数线比B区的要高。附上文学总分国家线趋势图及单科分数:二、综合考虑个人水平(1)不同学校的专业课考试是不一样的。有的学校考大综合(如南京大学),有的考小综合(如华南师范大学),也有的只考专业科目(如湖南师范大学);所谓大综合就是考的范围广,但考得不深,基本涵盖本科所学的文学文论类和语言类;小综合相对于大综合考的范围小一些,像华南师范大学是考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古代汉语,现代汉语,但不考外国文学、文艺理论等;只考专业科目的学校就比较少些,所考范围小,但考试内容较深,像湖南师范大学古代文学专业业务课一考古代文学基础,业务课二考作品选;这三种考察方式各有优缺点,看你自己更适合哪种。(2)收集目标院校真题,对比你心仪的几所院校真题,看你是否适合其出题方式。小编从网上收集到20年部分院校中文系真题,大家可以在 供纵号【古代文学驿站】对话框回复“20真题”领取。三、招生人数,报录比,复试比例等登录目标院校研究生官网,学校论坛或者考研帮可以收集到每年学校的参考书目、考试科目、招生人数、报录比以及报考要求(跨考生注意是否接受跨考,同等学力考生注意是否接受同等学力报考);此处注意不同院校进入复试比例各不相同,一般文学学硕复试比例为1:1.2;但也有一些院校是1:1.5甚至1:2。对于那些不擅长语言表达,但笔试能力较强的考生,建议选复试比例低的学校,这样一般进入复试被刷的几率降低很多。结语,既然选择了考研这条路,便只顾风雨兼程,2021年考研,小编会陪你们坚持到最后。

红高粱

零基础跨专业的我,是怎样考上南开大学古代文学研究生的?

早就有心写一篇关于南开大学古代文学专业的考研经验,但一直未动笔。除了时间紧张外,更重要的原因是生怕自己的如果有纰漏会影响到后来人的复习。直到2015年考研结束,跟我有过交流的一些学弟学妹们同样取得了不错的初试成绩以后,我才下定决心把这早应该完成的文字码出来,想来此时也真正是到了不吐不快的最好时机。如果写出来的东西能对大家有帮助,就再好不过了。一、资料的选择大家在选学校的时候一定会关注到几个比较重要的内容,一是招生简章,二是招生目录,三是考试大纲,四是参考书目,五是专业课资料。鉴于有部分同学刚刚开始准备考研,对其中的门门路路还不是特别熟悉,我在这里还是简要介绍一下,已经熟悉流程的同学可以直接跳过这部分。所谓招生简章,往往在考试当年的后半年才会发布,因此我们参考的一般是前一年的。比如今年是2017年考研,那么在开始阶段就非常有必要了解一下2016年的招生简章了。简章里文字密密麻麻、令人头疼,但是重要的信息大家应该有所了解。往往有同学会问到一些比如招生计划,今年打算招多少人(配合招生目录来看)、报名条件、学制是几年、用不用交学费等这样的基本问题,这里面都有交代,浏览一下即可。我在这里想要重点强调的是考试大纲的重要性。2015年古代文学专业的考题让很多人大跌眼镜,往年年年必考的作者书目题目突然消失不见了,取而代之的竟然是《南史·文学传论》中的一段话,要求结合材料谈看法。很多人一上去就懵了,不仅在这道题上失分严重,更影响了后面整张试卷的答题状态。其实,今年的专业课考试大纲中,对“中国古代文学文献学的基本知识(能力)”这一部分的题型进行了特别说明。指出要么是给出10部古代文学常用的文献,要求写出各自的作者及其朝代;要么是给出一段古典文献原文,要求考生回答问题。如果注意到这个新的说明文件,相信大家一定会有所准备,从而在这道总分为20分的题目中获得比较理想的分数。正是因为每年的大纲内容基本不变,所以导致大家对它比较漠视,希望在今后的复习中大家能够匀出适当的时间来关注下考试的最新动态和安排。比如说,我们还是从这份文件中,还是从同一个部分,仍然可以看出另外一个端倪:未来的考试中,文献数量可能会少于10部,每一题对应的分值将有所提高。因为这是在文件中说明了的。再比如,在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方面,可能会需要论述具体批评史问题甚至是关于批评史的综合问题,这样的题目是25分的大题,一般同学可能会注意到古代文学史线索的整理,而注意到批评史发展脉络或整体风貌的同学就微乎其微了。下面进入另一个重点内容,也是大家应该格外关注的,就是参考书目的问题。从2014年的考试开始,南开古代文学的考试便不再指定参考书目了。大家可能注意到了这个现象,但是未必对其中的原因细想。我认为下面两点原因大概是不会偏离太远的。其一是近年来各大最好的古代文学院校纷纷取消了参考书目,像北大、复旦、南大等都早已不再指定参考书目,到今年为止,最好的古代文学院校里仍然指定参考书目的仅剩北师和川大了。但是趋势是毫无疑问的:之后文学的考试将完全开放,不再指定参考书目。这是符合时代动向的,它符合包容、进取、创新的时代思潮(扣个大帽子,不必认真)。更重要的是在命题时可以拥有更大的自由度,不同的老师可以不以某本参考教材为准,而从自己的研究方向出发去选择题目。另外一个原因是之前参考书目的不合理性。因为之前的文学基础参考书目里面没有提到文学史,除必考的《文学理论教程》外,只是给出了《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现代中国文学作品选评》、《外国文学名篇选读》这样的作品选类参考书,这对于我们提高文学素养、培养文学审美自然是有好处的,但是对于答题而言,用处微乎其微。我们大家在看参考书目的时候也只是关注到了自己专业的情况,其实这是一个巨大的误区。事实上,文学院的本意是什么呢?文学基础考的是“综合测试考生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文学理论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也就是说,当我们把古代文学专业、现当代文学专业、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的参考书目放置在一起的时候,整个完整的文学基础的参考书目也就呈现出来了。再换句话说,现行的文学基础科目的参考书目只是解决了鉴赏一道题目的问题,而对于知识性的题目无能为力。出现在实际考题与参考书目之间的一个不匹配状况也成为取消参考书目的一个原因。所以,当我们把问题剖析清楚之后,16年考研应该看的参考书目实际上也就非常明确地出现在了我们面前:855 中国古代文学科目1.《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史》(上、中、下)罗宗强、陈洪主编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年2.《中国文学史》(四卷本,第二版)袁行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3.《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读本》(第二版)陈洪、张峰屹、卢盛江著南开大学出版社2009年720 文学基础科目1.《文学理论教程》(修订二版);童庆炳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2.《现代中国文学》(1898—2008)(两本);乔以钢总主编;南开大学出版社2009年3.《外国文学史·欧美卷》(第三版);朱维之等主编;南开大学出版社2004年实际上,大家在复习现当代文学的时候,更常用的是钱理群的《现代文学三十年》和洪子诚的《中国当代文学史》两本教材,2013年以前南开官方指定的现当代文学专业的参考书目里面也确实有《中国当代文学史》。也就是说,大家可以看乔以钢老师的南开版现代文学史,也可以看上面提到的两本。对于古代文学专业的考生来说,绝对用不着两个版本的现当代文学史都看的。但是,对我们来说,多看几个版本的古代文学史教材确实相当相当必要的,而且是必须的。说到底,考研是选拔性考试,它的目的只有一个:遴选出能力最好、专业实力最强的考生,所以,你看了一个版本的文学史,掌握了一种说法,而别人看了两个版本,拥有了不一样的见识,那么即便你是完成了规定任务,仍然会被刷掉。一句话:好好努力,永远不要怕自己太优秀。  那么接下来随之而来便出现了另外一个问题:这么多的参考书目让我看,我能看完吗?又不是牲口。确实,要看完、理解、记住,实在是太难了。所以这时候就有一个技术层面的操作问题。考研不同于学术研究,它有侧重点,通过分析历年真题可以看出来,常考的点其实是有共性的,关键在于你能不能去发现。如果能够找到真题的命题规律,从而判断出来参考书目中的重点内容在哪里,进而把教材分为不同的重要级别去各个突破,那么事情确实会事半功倍的。这里我就不再展开了,厚厚的一套文学史内容实在够庞杂,如果真要展开恐怕三天三夜也说不完。我这里再说另外一个不同文学史版本的问题,前面说让大家看多个版本文学史,这在参考书目中已经有所体现了,既然学校都认为大家应该看至少两个版本文学史,那么就必须踏踏实实下到这个功夫,去认真看,认真想,认真总结,认真整合不同版本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不能说看到最后还是两张皮,各是各的观点。大家应该追求的目标是把它整合成为自己的内容,自己去分析知识点之间的纵向与横向联系,把孤立的点串成珠,珠线只能是自己的理解和思考。很多人以为,文学的东西就是背,是把书本上的知识点搬到试卷上的知识点的过程,其实不然,最起码南开古代文学的考试,要求不是这样的。我们的考研准备过程应该是书本上的知识点→自己的能力→试卷上的知识点的过程。如果没有经过能力转化,那么你的论述始终是苍白的、没有说服力的、得不到阅卷老师青睐的。所以说,有的同学倾向于找一些前人的资料来看,这个是完全可以的。毕竟一方面可以帮你省去很多时间,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他们的思路,他们整理笔记时的过程,我们自己可以借鉴到一些东西,可以学会一些方法,可以获得一些启示,可以培养起一些习惯。这种弥足珍贵的探索成果可能是有的同学自己在整个考研的过程中都达不到的高度,能得到这样的神功大法,为什么不用呢?现在越来越多的同学也开始倾向于选择找一位本专业在读的学长学姐实际带着进行辅导式的学习,如果条件允许的话,这当然更好。不过,一切的一切,关键中的关键,都还在于自己,一定要有主动性,只有自己想上进,想有所成就,才能最大限度地吸收别人思想中的闪光点,才能把别人眼中的优秀变成自己的习惯。关于针对性的南开大学古代文学专业资料的推荐,大家可以找我详细询问。二、考试的题型及范围这里我以2015年的考题为例来谈一下考试的题型及复习范围。先分析一下中国古代文学科目,它大体上分为三大块:古代文学史、古代文学批评史和文献学。古代文学史的自然不必说,这是重点中的重点,大家一定要在复习中占用将近一半的精力来对付古代文学史科目,不仅因为考试中它占的分值多,地位重要,更因为它也同时是我们研究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史的基础。对文学史的感性认识越强烈,在涉及到一些纯理论的时候几乎就不用再绞尽脑汁去理解某句话到底说了什么意思,而是能够非常明显地一下子抓到问题的本质,这就产生了与教材上的理论表述“共鸣”的效果。在这里我想要说的是一个趋势:古代文学史正在朝着越来越难的方向发展。所谓“难”,主要是三层含义,一是综合性更强,二是更加灵活,三是知识点的考察更加细致。在2015年的考题中,处处可见的是对论述前提的限制,比如要求“简述唐五代词的发展演进过程”,如果仅仅考大家宋词的演进过程,无疑问题就要简单多了。另一道题“从叙事结构角度,简述《三国演义》结构的特色”,如果在复习的过程中对什么是叙事结构这样的问题没有搞清楚,根本无从答起。像这样的问题,不是整理和背诵知识点就能搞定的,更多的是要熟稔文学史写作的一套术语和惯例,从文学史写作的高度去把握这个问题。进一步明确地说,古代文学科目的命题是怎么样命的呢?比如我是导师,我会从我平常关注的问题中进行选择,使用我常使用的话语模式来发问,如果考生的答案与我的话语模式扣合住了,那么得分自然就高,如果能注意到我没有注意到的点,哪怕很小的一点,我都会非常欣喜。而不是说,我是导师,我去翻一番文学史教材,根据书中的现成问法去命一道题要求考生默写出来答案。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么取消参考书目的举措就全然没有必要了。这门考试中,凸显出来的另外一个趋势是:对古代文论的重视。第一大题的材料我们就不说了,仅仅看名词解释题,6道题目中有3道题目涉及到了古代文论的内容,即“赋诗言志”、“不平则鸣”和“假事真情说”;简答题中要求解释“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论述题中又有孟子“知言养气”、“以意逆志”、“知人论世”说的内在理路说明。从问题本身,到题目的问法,都是非常典型的南开风格。可以给大家一个非常好用的技巧,让大家在涉及到文学批评的问题时夺人眼球,那就是可以对南开古代文学专业的思想史研究稍加留意,这是南开特色,也是体现南开认同的利器。最后一个问题是关于作品的问题,关于作品的多少,作品的重要性等问题,大家自己来把握,我这里只是强调它的重要性。在所有的简答和论述题中,都要求“结合具体作品”。算上作品选的话,确实需要看的书太多了,但是没办法,考试就是这样,如果想要在考场上顺利,那就必须在复习的过程中吃够足够的苦。再来分析一下文学基础。文学基础科目考察的内容广泛,包括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文学理论和外国文学欧美部分。题型分为词语解释、简答、文本赏析和论述四类,其中多数是选做题,名词解释是七选五(有时会是六选五),简答是四选三(或是五选三),赏析是二选一,论述是四选二。名词解释和简答题均要求必须在四门科目中选择三门,赏析一般是在古代文学作品和现当代文学作品中选择一题,论述可以在四门中随意选择两门。总结起来:考生必须在四门科目中选择三门进行重点复习,至少是两门半(其中一门不需准备论述题)。对于咱们古代文学的考生而言,古代文学自然是必选的。另外,文学理论我建议大家选择,因为虽然学起来枯燥,但是它的理论性非常强,很有条理性。对于提高大家的逻辑思考能力帮助很大,顺便还可以检验大家对古代文学知识点的理解程度,如果对古代文学的认识足够深刻,很多理论便能一眼看明白,有的地方非常有心得,同时有的地方你会觉得它说的并不对。总之,这样古代文学和文学理论便可以相互参照着来学习,既起到一个调节心情的作用,又能够保证两门科目的学习效果。从答题的角度来说,文学理论一直是命题比较固定的学科,只要理解了背会了,分数拿起来没有任何难度。只不过今年这个趋势出现了新变:为了配合考试大纲里的一句话:“要求考生具备较强的综合分析文学问题、关注文学研究动态的能力”,而出现了一道这样的题目:“文化研究是文学研究的合理拓展还是越界?谈谈你的看法”。不过总体上来看,复习文学理论的性价比还是挺高的。另外的一门选择现当代文学或者选择外国文学都是可以的。我当时选的是现当代文学,名词解释和简答题重点背了一下,可惜简答题没有碰上,所以当年的文学基础还是考的有些遗憾的。关于具体的复习方法,我将在下面讲到。三、复习时间的安排通过上面的长篇论述,大家应该对南开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的考研情况有了一个相对清晰的认识,那么下面我们有必要来进入下一个话题,这也是大家非常关切的,就是复习方案的制定和时间的安排。现在己然进入3月,万物都复苏了,考研的同志们也该醒醒了。最起码学校和专业应该最终定下来,并且下定为之奋斗的决心,不能再中途换学校,否则后面时间肯定是来不及的。3月份,参考书目和其他相关的资料应该准备起来的了,同时开始背英语单词,一切都要从基础开始做起。这里再插一个大话题,就是整个考研复习应该什么时候准备。有的同学听到一种说法,不要那么早开始准备。我说:必须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确实如果开始的比较早,复习到后期可能会疲累进而产生懈怠,但是出现这样的问题不是因为开始的太早,而是因为复习节奏没有把握好,出现问题后状态没有调整过来。大家可以避免前期用力过猛,循序渐进的最好,切莫一说考研立即跃跃欲试瞬间进入学霸模式,而后逐渐松懈,进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最后产生厌学情绪一蹶不振。刚开始可以稳稳的,把该了解的信息掌握好,该搜集的资料准备好,然后指定一个比较长期的规划,稳步执行。文学说到底是一个需要长期积累的学科,很多东西都是在不经意间感知到的,保持一颗平常心,没有必要搞得如临大敌一般。适当的明白任务艰巨,只要身在践履,不断向前就可以。基本上我把整个复习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3月到5月底,作为基础复习阶段;第二阶段从6月到10月底,作为重点突破阶段;第三阶段从11月到考前,最为冲刺阶段。可能这样的划分大家太熟悉了,但是确实有效,事实上无数考研成功的师兄师姐也都是这样安排的。基础复习阶段,大家的主要任务是把参考书目从头到尾看一遍,不需要太较真,就像看小说一样把它扫一遍,遇到不明白的术语或者句子可以在下面划道线标示出来,留待第二遍复习时解决。这一遍不需要做笔记,因为此时做的笔记只能是抄书,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一下。到后面这样的东西是完全无用的,零零散散的句子对考试意义特别有限,考试要的是一套完整的论述体系和知识结构。但是并不等于这一遍没有任务,一方面要培养起兴趣来,尤其是对文学理论,可以先看文学史和作品选,在有了一定的作品积累的基础上,可以开始试着去理解文学理论的苦涩语句。同时要在不长的时间内通过整观参考书目,达到在脑子中构建起比较明确的知识框架的目标,不需要清晰,但是需要感性地明白,今后要学的是一些什么样的东西,一些最重要的知识点要能够识别出来,明确知识体系是什么样的。关于英语,可以主要学习单词和长难句,至于有的同学一上来就开始做阅读模拟题,我个人不怎么推荐。这是绝大部分同学都会经历的一个过程,但是其实是不需要进入的一个误区。为什么呢?因为这时期的基础不过关,这样的情况下,即便是做了模拟题对了答案,也只能是一知半解,似懂非懂。模拟题的难度和考研英语不是一个级别,换句话说,即便是模拟题都做对,也未必做得对考研英语的真题。反而,有些模拟题本身质量存在问题,命题思路和分析思路都和真题不对路,这样的话,做的越多,后面矫正起来越困难。如果感觉实力够了,就直接去做真题,如果感觉实力不够,模拟题做了也白做。有些激进了,但是事实就是这样。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大神,用很短的时间完成别人很长时间都做不到的工作,复习三四个月,英语80多分,为什么?因为力量用对了,好钢全部用在了刀刃上。还有的同学舍不得做真题,总喜欢留着,想要通过模拟题做熟练了再去做真题。这也是不可取的,因为考研的总复习时间本来就非常紧张,往往等到把模拟阅读100篇做完的时候已经8月份了,这时候开始再做真题,做不了几遍的,很难达到熟悉的程度。反而一开始那些就拿真题练手的同学,已经可能非常熟练,到最后不要怕真题练得熟,越熟越好。这个时期如果政治报班了,可以跟着辅导班一起学,如果没有,可以先不看,留到暑假开始。进入第二阶段,整个考研最困难的一段日子来临了,天气燥热,人心惶惶。不少人会在这个时期放弃,或决定工作,或决定保研,或决定换学校,能坚持下来的已经算是意志坚定的一批人,能每天坚持上自习的也已寥寥。恰恰,人跟人之间的差距就差在了这个时间段的努力。这个时期的专业课应该进入全面的攻坚时期,把不懂的知识点全部搞懂,并且在这个基础上,尝试着以教材作者的角度入手,去思考为什么章节的布局要是这样的,在论述一个问题的时候为什么是从这几个方面去讨论,还有没有其他作者没有想到的方面。当然这是一个比较高级的阶段了。在这之前,还需要把不同知识点之间的多维联系理清楚、串明白。你可以按照不同文体来进行划分,也可以按照不同时期来进行划分,甚至可以按照不同作家这样的一个一个具体知识点来划分,最后把它串联起来。这样的具体方法的演练,我在终极笔记中已经有说明,此不赘述。还是上面说的,这个阶段一定要把文学是由死变活,变成自己的能力。同时,这个时期政治应该开始复习了,初期主要过知识点,做选择题即可,这里由于我们的重点是专业课,从略。第三阶段的重点有两个。一是研究真题,一定要找到历年真题的命题规律、命题重点、命题风格,从中可以总结出非常有意义的内容来,对后面的复习和备考非常有用。关于真题的研究和做法,我这里整理了2008年古代文学的详细答案以及其他注意事项等说明文字,今年有可能的话会更新到2015年的。二是要重新回归课本,看看是否有遗漏的知识点,做好查漏补缺的工作。最后的最后,千万不要忘记,把2017年最新的考试大纲看一遍,因为考点很可能又一次在上面已经有所提示。然后,2017年的考研,亲爱的学弟学妹们,就看你们的了。码字不易,写到这里,已经头昏眼花,最后一部分显然已经写得不尽如人意。有缺憾是必然的,也不是追求完美的人。能想到的问题都已经有所交代,希望对大家有帮助。最后,祝各位复习顺利,圆梦南开。

才士也夫

古代文学考研——两晋诗坛

两晋诗坛第二章 两晋诗坛两晋诗坛上承建安、正始,下启南朝,呈现过渡状态。西晋诗坛以陆机、潘岳为代表,讲究形式,描写繁复,辞采华丽,诗风繁缛;左思《咏史》诗独树一帜;郭璞《游仙诗》借游仙写坎壈之怀,文采富艳;东晋诗坛被玄风笼罩,以王羲之、孙绰、许询为代表,“理过其辞,淡乎寡味”;东晋末陶渊明开创描写田园生活风气,成为魏晋古朴诗风集大成者。第一节 陆机、潘岳与太康诗风一、陆机、潘岳是西晋诗坛代表,太康诗风即指以陆、潘为代表的西晋诗风。惠帝时贾谧专权,潘岳、石崇、左思、陆机、陆云、刘琨等投其门下,为“二十四友”。二、逞才成为创作的目标。三、潘、陆诸人努力方向:拟古;追求形式技巧的进步,并表现出繁缛的诗风。(一)拟古。摹拟《诗经》、汉乐府和《古诗》,成为风气。陆机《赠冯文罴迁斥丘令寺》8章、《与弟清河云诗》10章,潘岳的《关中诗》16章等均为四言体,学习《诗经》,但文辞趋向华美;在《乐府诗集》《相和歌辞》中,多数曲调都有陆机拟作;陆机《拟古诗》12首,基本拟《古诗十九首》:内容上沿袭原题,格调上变朴素为文雅,显示出诗歌文人化倾向。(二)追求形式技巧进步—繁缛。1、“繁缛”正义:沈约《宋书·谢灵运传论》所说:“降及元康,潘、陆特秀;律异班、贾,体变曹、王;缛旨星稠,繁文绮合。”“繁缛”本指繁密华茂,后用以比喻文采过人。繁,指描写繁复、详尽,不避繁琐;缛,指色彩华丽。2、“繁缛”的特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语言由朴素古直趋向华丽藻饰。如陆机《拟古诗》。(2)描写由简单趋向繁复。如陆机《拟古诗·猛虎行》,潘岳《悼亡诗》3首。(3)句式由散行趋向骈偶。如陆机《赴洛道中作诗》2首除首尾外,几乎都是偶句。陆、潘诸人为加强诗歌铺陈排比的描写功能,将辞赋句式用于诗歌,丰富了诗歌表现手法;诗中山水描写成分增加,用排偶之句描写山姿水态,为山水诗起先导作用。第二节 左思与刘琨一、咏史诗的渊源。(一)以“咏史”为诗题,始于班固。班固《咏史》诗,直书史实,钟嵘评为“质木无文”(《诗品序》)。(二)曹魏王粲、阮瑀《咏史诗》,曹植《三良诗》,张协有《咏史》诗。(三)左思咏史诗的继承性和创新性。胡应麟:“《咏史》之名,起自孟坚,但指一事。魏杜挚《赠毋丘俭》,叠用八古人名,堆垛寡变。太冲题实因班,体亦本社,而造语奇伟,创格新特,错综震荡,逸气千云,遂为古今绝唱。”(《诗薮》)清何焯认为左思《咏史》诗是变体:“咏史者不过美其事而咏叹之,隐括本传,不加藻饰,此正体也。太冲多自摅胸臆,乃又其变。”(《义门读书记》)。二、左思《咏史》诗。(一)主要内容是寒士之不平及对士族的蔑视与抗争。1、表达对门阀制度的不满及对豪右的蔑视;有的肯定寒士自身的价值;有的慨叹寒士生活的困顿。如其二(郁郁涧底松);2、慨叹司马相如等四位贤才的厄运(第七首):“何世无奇才,遗之在草泽。”3、其四前写贵族豪奢生活,后写扬雄生前寂寞及死后声誉,反衬贵族之速朽。4、其六云:高眄邈四海,豪右何足陈!赞扬荆轲等卑贱者的慷慨精神,表达对豪门的蔑视。5、第一:“铅刀贵一割,梦想骋良图。”自信可为国立功,终极目标是“功成不受爵,长揖归田庐”。第三首借赞扬段干木和鲁仲连,肯定寒士能为国排忧解难,不图封赏,歌颂他们视功名富贵如浮云的态度。6、第五首最能表现左思气概:皓天舒白日,灵景耀神州。列宅紫宫里,飞宇若云浮。峨峨高门内,蔼蔼皆王侯。自非攀龙客,何为欻来游?被褐出阊阖,高步追许由。振衣千仞冈,濯足万里流。(二)艺术性:1、《诗品》置左思于上品:“文典以怨,颇为精切,得讽谕之致。”多引史实,故曰“典”;借古讽今,对现实政治持批评态度,故曰“怨”;借古讽今又能做到深刻恰当,故曰“精切”;能起到讽谕作用,故曰“得讽谕之致”。2、《诗品》说左诗:“出于公干”。3、论陶渊明“又协左思风力,”“风力”与“风骨”义近。标举“左思风力”,有左思再现建安风骨之意。4、左思《咏史》8首,开创借咏史以咏怀的新路,“创成一体,垂式千秋。”(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三、刘琨。《扶风歌》是刘琨的代表作之一;被段匹磾拘时写《答卢谌》和《重赠卢谌》,是绝命诗。《晋书·刘琨传》 “托意非常,摅畅出愤”。刘琨诗感情深厚,风格雄峻,与建安风骨一脉相承。第三节 郭璞的游仙诗一、“游仙”诗的渊源。(一)“游仙”名篇始于曹植,但游仙题材可上溯到战国。(二)清朱乾《乐府正义》认为:1、一类游仙诗出于屈原之《远游》,《远游》中“悲时俗之迫厄兮,将轻举而远游”是此类诗主旨,如曹植《五游诗》、《远游篇》、《仙人篇》、《游仙诗》,抒其愤世之情;2、另一类起于秦代,内容当不出求仙访药、追求长生之类,如汉乐府《吟叹曲·王子乔》、《董逃行》、《长歌行》等,以求仙为主旨。二、郭璞游仙诗今存19首,其中9首为残篇。(一)内容:《诗品》:“辞多慷慨,乖远玄宗”,“坎壈咏怀”。1、许多评论家将其诗与玄言诗联系,并不符合实际,原因:(1)玄言以老庄思想为基础,是一种自我保全、超世绝俗的生活方式。(2)郭璞“好经术”,立身行事接近儒家。(3)因“才高位卑,乃著《客傲》”(《晋书·郭璞传》)。所以《游仙诗》写隐居高蹈实是仕宦失意的反映,非鄙弃仕途;所抒发的不是逍遥精神,而是儒家“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精神。实际上是其仕途偃蹇、壮志难酬时的精神寄托,是抒发其苦闷情怀的一咱特殊方式。2、《游仙诗》第一、二首,集中写隐逸之情。3、最能显示“坎壈” 之怀的是第五首:4、也有几首是写神仙世界的,但多别有怀抱,如第三含有讽刺权贵势要之意;第六首寓有警诫统治者灾祸将至之意。陈祚明:郭璞“《游仙》”之作,明属寄托之词,如以‘列仙之趣’求之,非其本旨矣”(《采菽堂古诗选》)。(二)艺术:1、西晋后期至东晋初,孙楚、潘尼诸人诗“理过其辞,淡乎寡味”(《诗品序》)。郭璞《游仙诗》则以文采富丽见称。王隐《晋书》说郭璞“文藻粲丽”(《世说新语·文学》);刘勰《文心雕龙·才略》:“景纯艳逸,……仙诗亦飘飘而凌云矣。”钟嵘《诗品》评郭璞“始变永嘉平淡之体”。“平淡”,即淡乎寡味,郭璞的诗与这类作品相反,无论是写隐逸还是写神仙,都是以华美的文字将隐士、神仙境界及山川风物都写得十分美好,具形象性,故刘勰说其“足冠中兴”。2、借游仙写坎壈之怀,继承《诗》、《骚》比兴寄托传统。朱自清:“后世的比体诗可以说有四大类。咏史,游仙,艳情,咏物。”“游仙之作以仙比俗,郭璞是创始的人。”(《诗言志辨·比兴·赋比兴通释》)第四节 王羲之与兰亭唱和一、晋穆帝永和九年(353)3月3日兰亭之会。“修禊”习俗:古人于三月上旬巳日,在东流水洗濯,祓除不祥;后发展为暮春之初在水边宴饮嬉游。其时作诗规矩当是每人作四、五言诗各一首,共成诗37首,编为《兰亭集》。二、兰亭诗或写山水游赏之乐;或由山水直抒玄理。写游赏的乐趣,中心内容是在自然与人文环境中得到的审美愉悦;在山水游览中体认玄理的作品。三、兰亭诗标志着诗人已开始留意山水审美,并从山水中体悟玄理。第五节 孙绰、许询与玄言诗一、玄言诗渊源:魏晋玄学及清谈之风兴盛,东晋政局及由此形成的士人心态。玄言诗的兴盛,是尚清谈、尚清静心态下,老庄玄理与山水之美相混合的产物。二、心隐与适意:因循自然与玄理的阐发。东晋玄言诗代表人物是孙绰和许询。玄释合流,是东晋孙、许等人玄言诗的重要特点,也给东晋玄言诗人的思想和生活带来很大影响:思想上,支遁注《逍遥游》新义为众人接受。东晋士人追求“心隐”,只求适意。这一生活的主体,便是山水、清谈和诗酒风流。三、玄言诗的特点:(一)钟嵘《诗品序》:“永嘉时,贵黄老,稍尚虚谈,于时篇什,理过其辞,淡乎寡味。爰及江表,微波尚传,孙绰、许询、桓、庾诸公诗,皆平典似道德论,建安风力尽矣。”(二)释道安的弟子慧远及其道友、文友始以佛理入诗,如慧远《庐山东林杂诗》,在写山水游乐的同时,抒发佛理。四、东晋玄言诗艺术价值不高,但对后世的影响深远:如谢灵运山水诗,白居易诸人说理诗,宋明理学家诗。

手挠顾指

南京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考研备考过程中的一些思考总结

我在大学期间拿过国家奖学金,去年考研成绩初试第九,复试第十,专业课成绩和前三基本相同。我辅导的一位考南京师范大学的同学十分喜欢古代文学,自己平时积累这方面的知识不少,看的作品也比较多,也很有自己的想法,是个勤奋又有天分的同学。和她学习交流的过程特别的愉快,我们作为朋友交流一些想法,梳理知识脉络,复习重难点等等。虽然现在已经接近尾声,但作为朋友,今后的问题我们还会一起解决。开学以后,南师大的一手资料、消息、导师情况、后续的成绩、复试,当然也会尽量帮忙。在这里还是要感谢同学选择我,这个过程也让我加深了对文学史的学习和理解。下面主要说一下根据我了解到的情况,大家复习中存在的问题。总的来说,大家千万不要觉得自己爱好古代文学,对诗词很感兴趣,有的同学甚至能创作,就对文学史不以为然;或者也有一些同学看了不少的文学作品,对某一作家或某一类作品非常熟悉,就看轻文学史的考试。这些素养确实对专业课二有好处,但是对专业课一就不尽然了。尤其是这两年南师大的题目越来越细致,选择题的比重很大,一题5分的单选,很能拉开差距,不少同学在这里失分严重。就去年而言,大题也是出了一个看似冷门的内容。所以专业课一就要求考生对文学史整体的把握,文学史4本书(我推荐袁版,理由下文有提到)很厚,能够有重点的全面高效掌握还是不容易的。所以各位同学千万不要掉以轻心。首先,根据南师大的题目的特殊性——出题非常细致,细枝末节的东西也常常考到,所以要求大家务必掌握细节。可是说实话,我们的时间、精力都是有限的,细节里也是有主次的,掌握其中的重点就可以节省时间,高效率的复习,这样也会为公共课腾出时间,尤其是英语,你懂的。平时上古代文学课没有认真记笔记,古代文学学习不是很好的同学,对于细节里重点的把握就比较困难了,而这正是南师大的出题关键。就算有笔记的同学,对照笔记也是比较耗时的,因为我当初也有这样的想法,太浪费时间才放弃。不过好在我的古代文学考试每学期没有低于95分(无论简单还是困难),专业课基础比较扎实,所以细节里重点的把握还是比较准确的。这样下来节省不少时间,也更有成效。其次,同学们不清楚如何答题,或者说大的知识点掌握的不全面、脉络不清晰。不少同学在备考的时候都不大愿意使用袁版,说材料零碎、表述花哨、不方便记忆等等。可是也只有这样的大容量才能补充全面的知识,只有这样有文采的表述才能提高你的表达能力,不然大家都列条款一样用干瘪的语言答题,你的优势何在?大家需要的只是理清条理,看透这套书。作为过来人,翻过至少5遍文学史,可以说这部文学史非常值得大家学习。我根据每节下的关键词以及自身的文学史基础,做了详细的脉络梳理。每个可能出大题的知识点我都进行了规律化的、清晰全面的整理,并且用了一些小方法减轻记忆的负担,当然这些都是自己的心得了。确实,良好的学习方法加上文学史的坚实基础还是帮了我不少忙的。我有意根据袁版文学史整理一套题库,可是个人原因再加上材料很多难以快速成型,希望目前和我一起交流学习的这位同学通过这样的高效复习,无论在专业课还是在公共课占有一定的优势。最后说一下专业课二的问题,我一直是主张用袁版文学史以求一箭双雕的效果的。我在辅导的过程中,会把一部分作家经历、作品当做写作素材分享给大家,和大家交流如何用,一般又会如何考。尤其是一些评论性强又生动深刻的语句更是会指出,希望大家理解、记忆,以便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去。我们完全可以用一套书解决两科的问题,所以还是推荐大家用袁版啦。可能有些问题我一时也没能想起或者表述的不全面,欢迎大家和我交流。希望大家抓紧在暑假的这段时间把文学史梳理好,这样9月以后才能轻松背诵记忆。

奔跑者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考研,应该怎样高效准备复试?

年前就想写篇关于古代文学专业复试的经验贴,以给提供大家一个寒假复习的思路和方向,但生怕漏掉要点,始终不敢下笔。现在距离复试大概还有一个月左右时间,通过跟大家的日常交流,对各位关注的问题也越来越明确,因此这个时间来写这篇文章我想大概是最合适的。闲话不多说,我们直接进入正题。一、复试到底有多重要?复试的重要性,再怎么强调都不为过!考研最悲剧的事:过了初试,却折在复试。有同学可能会感觉:初试花了几乎一年的时间来准备,复试只有最多两个月的时间来准备,是不是复试不太重要?或者说,学校在最终确定录取名单的时候,是不是主要依照初试分数和本科学校,复试只是一个参考?可以明确地告诉大家,以上想法纯属想当然。在准备复试之前,我们需要先从观念上理清楚它到底是什么、有何意义。复试之所以会出现,就是为了解决初试可能解决的导师困惑:学生是否属于高分低能、卷面之外答题人的综合素质、治学态度和处事态度怎样等等。不同于本科大班式教学,硕士阶段我们会进入真正的“导师制”,开始讲究师承关系,尤其是古代文学领域,你是什么治学路数,基本上只要看看导师就七八分明白了。学生从老师那里汲取经验、方法和知识,导师也需要对学生负责。要择取学生,仅仅凭借一纸研究生入学考试答案为依据是远远不够的,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复试与其说是一次教育制度规定下的形式,毋宁说是导师的现实需要。回到考试本身这个话题,我们可以这样来理解复试:1、逆袭与反逆袭的博弈复试可以造成的分数和名次变动到底能有多大?我举自己2013年考研亲身经历的例子来说明。当年进入南开大学古代文学专业复试的人数总共有18人,最终确定录取13人。初试成绩、复试成绩、加权成绩如下表所示。我们可以看到的结果是:①初试成绩排名第1的同学,经过复试后变成了第9名!②初试成绩排名第15的357分同学,复试后以第7名被录取!③初试成绩排名第10的366分同学,复试后变成第14名被淘汰!④被录取的第13名同学和被淘汰的第14名同学,最终成绩差为0.18分!⑤初试成绩并列为376的两名同学,复试后名次相差了6位!不难看出,总成绩排名第1的同学与排名第13的同学,总分数仅仅差了6分多而已。而初试成绩完全相同的同学,有的留下了,有的却离开了。因此,复试真的是一场惊心动魄的知识战和心理战,打开查询结果的那一刻,每个人的心都是非常紧张的,也许在入学之后你跟舍友面对这样一张表格,会觉得太富戏剧性、回忆很美好,但对被迫离场的人来说,错过了可能就是永远,也许在以后的漫长人生中,会无数次想起曾经的这次遗憾。0.18分,就是两种命运,两种人生。复试就是这样,不要因为初试成绩低,就不敢用尽全力;也不要因为成绩高,就放送警惕。此刻的人生,如此真实地,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2.1分 > 5分可能大家有的不明白:为什么初试成绩差那么多,最后算下来的差距变得又那么小。这里给大家解释一下。 现在的复试权重一般在30%—50%之间,权重高的已经到了70%,而且教育部这几年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复试方面更加重视,这个权重只会更高,不会降低。如果复试权重为30%的话,那么:录取成绩=(初试成绩÷5)×70%+复试成绩×30%换句话说,如果复试的权重为50%,意味着初试的5分,才等于复试的1分!如果你比竞争对手初试高了20分,他仅需复试比你高5分,你就有可能落榜!那么问题来了,复试一定要淘汰人吗?不可以全要吗?答案是一定的。即便学校今年原计划招收10人,实际报名5人,且这5人都进入复试环节,也不会都要!因为教育部规定,复试要实行差额复试,且差额复试的比例不低于20%!就是这样残酷,复试注定就是有炮灰的一场战役!3.30天,决定未来3年复试如此重要,但是我们复习的时间却真的太少!除了河北几所院校在1月份出初试成绩外,2月14日和15日将会有一大批地区和院校陆续公布初试成绩,2月结束之前所有学校都会公布成绩。但是34所院校的面试却安排在3月初,从我们知道初试成绩,到正式踏入复试考场,仅仅只有2周左右时间!34所自划线高校的复试较早,其他学校时间稍显充裕,但最多也不会超过2个月。平均我们有20天—40天左右时间来准备复试,而这,将直接决定未来3年我们是在读研,还是走向别的道路。二、复试该怎样准备?1.战胜自己,也战胜他人在初试的时候,很多人去关注报录比信息,看到报名的人数过多,就不敢再去考了。那时我告诉大家,不要片面关注报录比,因为你的对手仅仅是眼前那张试卷,你能搞定它,就大胆去考。但是到复试环节,这说法就不对了。我要告诉大家,复试的对手,是同时进入复试的其他同学!不可控的因素突然增加了好多,你不知道别人来自什么学校,你不知道别人从哪年开始准备的考研,你不知道别人的基础怎么样,你不知道别人为复试做过哪些努力。还有,你不知道别人是否长得更漂亮。复试不再有一张所有人都一样的试卷,它更灵活。从一个问题,导师会问到另一个相关的问题,由此及彼。也许你看起来不经意的闲聊,都是在考验你的态度、思考力、反应速度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站在导师的角度思考这个问题,一位导师面临的是多位同学,他的选择标准是优中择优,有及格水平,也有优秀水平。你可能觉得,老师问的问题我都答上来了,但是如果别人答得更好,你就很危险了。2.短时间疯狂储备知识因此我们能做的,就是充分利用一切时间,疯狂地去储备知识。不要再被动地等分数下来了,腊月二十六我们开了公开课,对复试的基本流程和注意事项进行了一些说明,建议大家尽快开始复习。寒假期间甚至正月初一,还有同学在跟我探讨复试的问题。我触动很大,这个世界上,真的不缺少比你优秀又比你努力的人。所以亲爱的,从现在开始,从看到这篇文章的时刻开始,赶紧准备复试吧。说不定你明天看的哪本书上某个知识点,就会在考场上被问到。3.料事于先,制胜于时讲了态度,我们再来说下方法和技巧。复试相对于初试来说,时间紧,但是考察的面却要广得多、深得多。所以我们也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每个方向地随便抽出一本书就看。那样只会南辕北辙,还会搞得你疲惫不堪、精神紧张,陷入恶性循环。怎样才是好的复习方案呢?还是要从导师的角度去思考这个问题,设想你是导师,会喜欢招到什么样的学生,那我们就从哪些方面去准备。下面我进行一下假设,大家可以参考一下是否有道理:①我希望我的学生态度诚恳、治学踏实。所以一些本专业的基础知识他应该掌握,面试时第一个问题,我会问比较简单的,这样可以判断他是否足够踏实。同时,从这些简单的问题切入也不会让学生过分紧张,有利于每个人发挥出正常水平,不会影响对大家真实水平的判断。比如初试中就考到过的问题,会比较合适。②除了本科阶段的基础外,我想看看他对这个学科和专业的认识,这关系到他以后的态度,如果是急功近利完全为了学位,可能在做研究时敷衍了事。所以我会看看他对他们学校的古代文学研究和我们学校的古代文学研究有多少了解。还有曾经影响过本学科领域的重要人物。③既然是要筛选优秀人才,我需要准备一些能够体现区分度的题目,除了判断知识积累外,还可以再借此机会看一下面对不熟悉问题,大家的真实态度,是否有不懂装懂的情况,这是治学大忌。④除了知识外,这个学生的个人情况我还想了解一下,比如他的家乡、家庭状况、求学动机、未来规划等等。从2013年自己参加完复试后,当时面试的场景一直留在我脑中,我时常去回想和咀嚼当时每一个问题,觉得确实是出自以上一些方面。前几天正好有位同学还问了一个非常不错的问题,我在这里一并写出来,供大家参考。问题是:学校导师的论文有很多,要是都看的话肯定看不完,也有很多看不懂,应该怎么办?这里涉及到两个问题:选择和引导。选择是说我们应该在自己目前知识结构的层次上去选择一些自己能看懂的论文,看不懂的不要紧,以后读研期间可以慢慢研习,向老师请教。我们可能只需要知道有这一篇论文即可,记住一个论文题目就非常好了,必要时可以显示自己用功之勤。重点看的应该是结合自己的兴趣,以及初试时填报的方向圈定的一些论文,真在考场上被问到看过的论文,就可以有意识地把老师引导过来,说我看过哪篇哪篇,然后把这篇论文的研究方法、观点、你的心得、受到的启发简单地评述一下。这会显得非常好!目标院校老师的论文是一定要看的,但是方法上应该是有重点的看,边看边记,如果有不懂的,可以记下来问题,在面试时把这些疑惑提出来,导师们除了耐心地给你解答,还会觉得你是一个能够主动发现问题,并虚心求教的有心人,一定非常喜欢。这也就是我说的“料事于先”的问题,其实就是一开始多琢磨,确定几个方向,有针对性地准备。到时候找准恰当的时机,把话头引导这里来,重点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