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24日起,广东省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网上预报名,广东共设35个报考点阿屯

24日起,广东省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网上预报名,广东共设35个报考点

大洋网讯考研一族注意啦!记者昨日从广东省考试院获悉,广东省招生委员会办公室公布了《广东省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名须知》,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即将报名,网上预报名时间:2019年9月24日—27日;网上报名时间:2019年10月10日—31日。据悉,广东省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共设置35个报考点。报考流程考生须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公网网址:http://yz.chsi.com.cn,教育网址:https://yz.chsi.cn),按要求填写报名信息,成功提交后通过 “网上支付”方式缴纳报考费,并在规定时间内按照报考点规定的方式核对并确认网上报名信息。网上预报名时间:2019年9月24日—27日,每天9:00-22:00。网上报名时间:2019年10月10日—31日,每天9:00-22:00。网上缴费:考生成功提交网报信息后,应在报名截止前(2019年10月31日22:00前),通过研招网“网上支付”方式缴纳报考费,逾期一律不再接受补缴费。现场确认:2019年11月6日至11月10日,具体时间由各报考点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自行安排。所有考生均应在规定时间内按照报考点规定的方式核对并确认其网报信息,逾期不再补办。报名信息经考生确认后一律不作修改,因考生填写错误引起的一切后果由其自行承担。广东省共设置35个报考点广东省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共设置35个报考点:广州、东莞、江门、湛江、茂名、肇庆、汕头、梅州、中山、韶关、深圳、珠海、佛山、揭阳、阳江市招生办公室(考试中心)、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广州美术学院、暨南大学、广东财经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广州大学、广州医科大学、星海音乐学院、南方医科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大学、广东药科大学、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广州体育学院、广东金融学院、仲恺农业工程学院。报名期间,如个别报考点因考生过于集中超过其容纳量,广东省招生办将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部分考生到其它考点或备用考点报名考试。选择报考点时须严格遵守报考点接受范围拟在广东省报考的考生必须满足以下五个条件之一:1.广东省户籍或就读于广东省境内普通高校的应届本科毕业生;2.工作或户口所在地是广东省的往届本科毕业生或同等学力考生;3.报考广东省境内招生单位的单独考试考生;4.报考广州美术学院、星海音乐学院的考生;5.报考广东省境内招生单位的在粤实习应届本科毕业生。拟在广东省报考的考生在选择报考点时须严格遵守报考点接受范围,否则报名结果无效。具体如下:1.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暨南大学、广州医科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和深圳大学报考点分别只接受报考本校的考生报名。2.广州美术学院、星海音乐学院报考点只接受报考本校的考生报名,并且所有报考这两所院校的考生都必须选择所报考学校作为报考点。3.拟在广州市报名参加考试的考生,需按报考点接受范围进行报考,见文后表格。4.深圳的考生如报考深圳大学,则必须选择深圳大学报考点报名。5.报考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深圳大学、广州大学且需考设计绘图(6小时)专业的考生,必须选择所报考学校作为报考点;报考其他招生单位且需考设计绘图(6小时)专业的考生,可选择华南农业大学、广州大学、深圳大学报考点报名(不受第1、3点限制)。6.拟在其他地市报名考试的考生,可选择所在地市招生办报考点,所在地市未开设报考点的,可就近选择报考点进行报名。特别提醒:考生填报信息要真实、准确报名须知特别提醒,考生应认真查阅教育部《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及所报考招生单位硕士研究生招生章程,严格按照报考条件及相关要求进行报名。因不符合报考条件及相关要求,或因考生个人原因错选报考点,造成后续不能进行现场确认、考试、复试或录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选择广东省各报考点的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考生,请于2019年10月10日至31日(周一至周五8:30-11:30,14:00-17:00)到广东省教育考试院1212室(地点:广州市中山大道西69号)领取报名校验码。考生须携带本人身份证(原件)、《报考2020年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硕士研究生考生登记表》1份(原件)。考生填报信息要真实、准确。考生在提交报考信息后,研招网自动生成报考信息,所填报的“报考单位”“报考点”和“考试方式”等关键信息不能更改。错填关键信息的须在网上报名截止时间(10月31日22:00)前,取消报名后重新报名,并重新缴纳报考费(已缴费用网报结束后系统自动退还),逾期不再修改。报名期间将对考生学历(学籍)信息进行网上校验,考生可上网查看学历(学籍)校验结果。考生也可在报名前或报名期间自行登录“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网址:https://www.chsi.com.cn)查询本人学历(学籍)信息。未能通过学历(学籍)网上校验的考生应在招生单位规定时间内完成学历(学籍)核验。已参加现场确认但未参加考试的考生,报考费不予退还。若因考生网上支付操作不当,或因网络技术原因,造成同一报名号重复支付的,将退还重复支付部分的报考费。 请考生不要在缴纳报考费后立即注销银行卡,否则将影响退费。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林霞虹 通讯员粤考宣

守望者

广东省将新增一所大学:广州美术学院,校址在佛山市

广东省佛山市又将新增一所大学:广州美术学院佛山校区。校区将设在禅城4年内将招收1100多学生2020年5月27日上午,广东省教育厅、佛山市人民政府、广州美术学院、佛山市禅城区人民政府签署共建广州美术学院佛山校区协议。这是佛山市深入贯彻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和广东省委省政府“1+1+9”工作部署,继引进南方医科大学、广东财经大学、华南师范大学、东北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等优质高等教育资源之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又一重要举措和阶段成果。根据协议,四方将面向区域经济发展和佛山市产业转型升级需求,引领艺术与科技融合发展新趋势,在佛山市建设广州美术学院佛山校区,聚焦国际化创新型高层次艺术人才培养,共同打造特色鲜明、国际一流的高水平高等艺术教育示范校区,把佛山校区建设成新时代艺术人才培养中心、粤港澳文化创新集聚地、社会经济转型升级驱动器,为粤港澳大湾区、佛山城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01培养国际化创新型高层次艺术人才在艺术遗产保护与修复、陶瓷艺术和设计学科领域,根据国家专业目录开设佛山校区相应的本科生、研究生专业。顺应跨学科、跨专业的创新人才培养趋势,打破专业壁垒,加强学科与专业之间的交叉与融合,面向粤港澳大湾区国家发展战略、面向佛山市产业升级需求、面向艺术与科技融合发展新趋势,创新工作室制教学组织方式,建设艺术遗产保护与修复、陶瓷艺术、公共艺术、数字雕塑、城市创新、智慧家居、虚拟仿真、交互与服务设计、智能出行、数字媒体等工作室,逐步形成科教融合、产教融合、特色鲜明、覆盖多专业的工作室集群。到2024年,本科生培养规模不少于800人,硕士研究生培养规模不少于300人,总计不少于1100人。首期校园未来办学规模逐步扩大至2500人。02推动佛山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活化、再生以艺术遗产保护与修复、陶瓷艺术、公共艺术、数字雕塑等工作室集群为依托,建设与粤港澳大湾区、佛山市产业与文化发展深度对接的研究中心和实验室,包括:艺术遗产保护与修复研究中心、陶瓷艺术研究中心、虚拟仿真实验室、非遗研培中心等,为科教、产教深度融合提供平台支撑和研究保障,推动佛山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活化和再生。03建设高质量文化导向型名城依托佛山高新区科技产业园,建设国际化开放性艺术与文化创意区,将佛山校区打造成地标性当代文化与城市生活的创新典范,建设新的城市文化核心;以佛山校区为中心,辐射周边佛山高新区禅城园,引领促进周边企业转型升级。04广美佛山校区相关消息2019年9月27日下午,广州美术学院与佛山市人民政府在佛山市签署合作共建协议,计划在佛山共建陶瓷艺术学院、广府美术馆、“岭南画派纪念馆佛山分馆”及广州美术学院创作和实习平台。2019年11月19日上午,广州美术学院在大学城校区举办第二届“湖畔论坛”校庆活动,来自海内外的校友和学界专家学者围绕“全球视野 时代使命——大湾区格局下广州美术学院的发展之路”开展系列论坛活动。论坛现场,广州美术学院院长李劲堃透露,广州美术学院与佛山签署合作共建协议,将在佛山建设广美新校区,拟定于明年9月招生。05合作共建内容第一,佛山市聘请广州美术学院担任佛山新时代城市文化战略合作顾问单位,广州美术学院在城市更新、乡村振兴战略和古村落活化等方面提供智力支持。第二,双方在南海区听音湖片区有为馆建设“广府美术馆”加挂“岭南画派纪念馆佛山分馆”,广州美术学院通过输出、策划高层次展览,引领并丰富佛山的艺术展览业态。第三,双方在禅城区梁园共同建设集教学、科研、创作、展陈、实习于一体广州美术学院创作和实习平台。第四,与广州美术学院陶瓷艺术、艺术修复的学科及专业资源对接,双方选址佛山合作共建陶瓷艺术学院、艺术遗产保护与修复学院,服务佛山“中国陶都”及粤港澳大湾区周边地区产业需求,打造在全国具有辨识度、立足佛山和大湾区城市群的艺术专业修复人才培养基地。

就是我

“艺”起看导师风采——广州美术学院视觉传达学院(之一)

广州美术学院视觉艺术设计学院成立于2010年9月,由广州美术学院最传统的装潢系和新兴的数码艺术设计系联合组建而成,2018年11月,艺术与科技专业并入学院。学院现共有教职工73人,其中专任教师62人,教授6人,副教授19人,博士12人,在读博士5人。学院拥有一批著名的专家教授,如尹定邦、赵健、胡川妮、陈小清、东美红、王绍强、曹雪、费勇、郑念军、郭湘黔等,客座教授如王受之、王粤飞、黄建成、李明、李永铨、毛继鸿、黄炳培、金城等,以及一支年富力强的中青年骨干教师队伍。第一期,我们来介绍曹雪老师、王绍强老师、郭湘黔老师、刘平云老师、东美红老师和李拥军老师。第一位——广州美术学院视觉艺术设计学院院长曹雪教授,毕业于江南大学曹雪教授研究领域品牌策划与广告设计研究与整合营销传播研究主要学术兼职广州国家广告产业园负责人、广州美术学院视觉艺术设计学院院长、广东省广告协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广东省高校影视与动漫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广东省美术家协会设计艺委会委员、广州市广告行业协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广东省新媒体广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曾任江南大学设计学院副院长、广东省广告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创意总监、广州亚运会视觉研究中心副主任德国外交部学术交流中心(DAAD)特邀高级访问学者,全国100位最具影响力的创意总监,专栏作家。“广州城市形象”logo曹雪教授的设计——“广州城市形象”logo 在广州城市形象LOGO左边的一抹曲线有四种颜色。绿色代表春天,玫红色代表夏天,橙黄色代表秋天,蓝色则代表冬天。曹雪老师说:“我是受广州市委宣传部的委托接到设计任务的,但只给我两周时间,开始,我并没有急于动手,而是把能收集到全世界的城市标志,全都过眼一遍,从中发现:无论国内还是国外的城市标志,都以横形走向或团型走向的为多。如果我这次设计一个纵向的图形,也许就能独树一帜。而在纵向的元素中,没有比小蛮腰更合适的。而我选择“小蛮腰”更重要的原因在于,相比人们同样容易想到的五羊、木棉花、粤剧等,这个符号更能代表“当下的”以及“未来的”广州。不管由谁来设计,其首先想到的肯定是什么元素能够代表广州?而我又多想了一步:代表什么时代的广州。在最终的设计中,我还特意突出了图案下方字母“GUANGZHOU”中O的颜色,使其与图案主色有个呼应,不仅是为了视觉上的平衡,以及活化看上去较为呆板的字母,更重要的是,这里的O代表着Open和Original,即开放与原创。有关设计上一些技术层面的问题,在此我就不想赘述了。”主要科研项目2010年主持《广州亚运会视觉形象设计规范手册》及《广州亚运场馆景观设计》分别获得由亚组委颁发的两个一等奖并采用,参加人员有:郭湘黔、陈珈、吴南妮等;主持《中共中央宣传部“五个一工程”优秀影视作品》整体视觉及画册设计,参加人员:邹颖、庞东;主持《中共广东省委党建工作优秀成果展》展示及画册设计,参加人员:雷鸣、李竹芳等;主持《关于城市公益图形的课题研究》,课题成果已于全国专业论坛上发布与发表,参加人员:戴秀珍;2012年主持《模块化的设计基础教学方式研究》校级科研项目,参与人有:刘平云、钱磊、万千个;2013年主持《关于“推进专业选课,开放教学平台”的探索》校级教学改革项目,已推荐省级项目,参与人有钱磊、刘平云等。2014年作为第二署名人参与的《协同育人平台-广告设计类专业协同育人平台》质量工程项目,通过校级立项;是高等教育“创新强校”工程“广告设计类专业协同育人平台”项目、教改项目“视觉艺术设计专业协同育人创新机制探索与实践”负责人之一,是珠三角品牌战略协同创新中心的实际执行人。论文/著作/代表作/展览:著作:《设计·生活》,独著,山东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年。《平面设计基础》,独著,右吴轩出版社,1987年。《设计的包装与营销》,曹雪、李薇著,中国轻工出版社,1999年。《创意的手法》,独著,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5年。论文:《大师谈创意》,《声屏世界·广告人》,2015年第3期。“1212创意中国”论坛中曹雪院长讲话作品发表《枪》《中国天空看奥运》《紫禁城》《SACD设计》收录于《广州美术学院60周年校庆教师系列作品集》;《上海老百乐门绝版爵士·CD设计》发表于《装饰》杂志;《红色经典》、《出塞》、《克莱斯勒》、《紫禁城》、《音乐疯》系列、《一竹》、《蔡琴》、《英吉沙》、《百乐门》、《京华烟云》、《我就是我——艾希莉·辛普森》、《鲨鱼故事》CD包装设计等系列作品发表于《包装&设计》杂志。获奖曾获美国纽约国际设计大奖赛一等奖、中国优秀工业设计评比一等奖。曾任广州亚运会项目评审、上海世博会视觉系统评审、广州户外广告特邀评审等。第二位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广东省美术馆馆长、视觉设计导师、策展人、艺术家——王绍强王绍强教授、博士生导师;广东美术馆馆长、学术委员会执行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策展委员会委员,全国美术馆专业委员会委员、学术委员会委员,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策展委员会主任,广东省美术馆协会常务副会长,广州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澳门科技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新媒体艺术委员会委员,广东省高等学校新媒体艺术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广州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曾任广州美术学院视觉艺术学院院长。2017年参与策划广东美术百年大展,任2017年广州影像三年展总策划,2108年第六届广州三年展总策划及文献展策展人等重大文化艺术事件。2013年被评为广州美术学院教学名师,2017年被评为广东省宣传思想文化领军人物。2017和2018连续两年被“中国艺术权力榜”评为上榜人物,2018年被《国家美术》评为风云人物。主要策划展览2019《注疏韶华——广州雕塑院优秀成果回顾展(1956-2019)》,广东美术馆,广州《时代印记——广东省优秀美术作品收藏展》,广东美术馆,广州《弥散的光影:许永城油画作品展》,广东美术馆,广州《图绘新中国——广东国画的改造与转型》,广东美术馆,广州《伟大的风格——王肇民艺术研究展》,广东美术馆,广州《幻——鸥洋、杨缨双个展》,广东美术馆,广州《铭刻时代——汤小铭艺术研究展》,广东美术馆,广州《磅礴:杨识宏作品展》,广东美术馆,广州《自然与田园——林丰俗的绘画世界》,广东美术馆,广州《“珠江夜游”——后珠三角景观》,广东美术馆,广州2018《广州市立美术学校文献展》,广东美术馆,广州《笔墨纸砚——格式与想象》,广东美术馆,广州《时代风华——二十世纪中国美术名家精品展》,广东美术馆,广州《大潮起珠江——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广东站)》,广东美术馆,广州(参与策划)《不仅仅看见——新现实主义水墨研究巡回展(广州站)》,广东美术馆,广州《1949年的廖冰兄——历史转型期的廖冰兄漫画作品文献展》,广东美术馆,广州《第六届广州三年展 诚如所思:加速的未来》,广东美术馆,广州(总策划)《共生?未来——社区当代艺术计划》,华侨城盒子美术馆、佛山市顺德区顺峰山公园,佛山《未来进行时——中国当代艺术邀请展》,紫泥堂艺术中心、5号仓艺术馆,广州2017《无名之璞——民间木雕与生活》,广东美术馆,广州《视态之问——青年艺术家的视野与在地经验》,广东美术馆,广州《其命惟新——广东美术百年大展?广东站》,广东美术馆,广州(参与策划)《“我在”——2017中国版画艺术工作室联盟作品展》,广东美术馆,广州《追远历新——广东美术馆建馆二十周年作品展》,广东美术馆,广州《第十三届广东省艺术节优秀美术作品展》,广东美术馆,广州《复相?叠影——广州影像三年展2017》,广东美术馆,广州(总策划)《七号空间——广东美术馆青年艺术家学术提名展》,广东美术馆,广州(总策划)2016《铸造时代——广州雕塑院六十年回顾展》,广东美术馆,广州《我爱阳光与花朵——郑爽作品展》,广东美术馆,广州《充盈灵动的生命——许鸿飞雕塑世界巡展?上海站》,刘海粟美术馆,上海《人间的回响——余本作品展》,广东美术馆,广州《交剪对金针——潮绣与生活》,广东美术馆,广州《山川无尽——罗一平水墨山水画展》,广东美术馆,广州《视觉生产——艺术劳作见证时代变迁》,广东美术馆,广州《第三届当代水墨空间 变相——水墨的维度》,广东美术馆,广州2015《国粹?空间——许固令、崔华峰双个展》,花城美术馆,广州2014《15+1艺术展》,太古汇方所,与黄炳培联合策划,广州《我心中的传奇》,太古汇方所,与黄炳培联合策划,广州2010《物言志:另一个我——亚洲新生代设计展》,798艺术区,北京论文2019《以人为中心的机制构建——广东美术馆的美术馆学探索》,《“新时代之声——全国美术理论研讨会”论文集》,2019年《谈三年展及其机制的当代价值——以“第六届广州三年展”“广州影像三年展2017”为例》,《“策展在中国”论坛文集》,2019年2018《打造全民美术教育的开放空间》,中国文化报,2018 年1月21日第001版2017《美术馆展览策划的理念与机制——以“艺圃开荒?从赤社到广州市立美术学校”展览为例》,《美术》2017年08期《意识与存在:析“征候与变革—中东欧当代艺术展”》,《美术观察》2017年08期2011《书籍设计的内容与形式研究》,《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11年04期《导识系统与空间整体关系的研究》,《装饰》2011年08期《字体设计与本土文化传承》,《艺术与设计(理论)》2011年03期2010《关于版式设计教学的几点思考》,《艺术与设计(理论)》2010年07期著作《后山心图——王绍强当代艺术的观察和践行》,三度出版有限公司,2019年《后山——王绍强作品集》,三度出版有限公司,2019年主编出版物2019《万川曾映月》《世纪对话——岭南画派与广东国画研究会的学术论争》《脚印:钱海源艺术人生》《“后岭南”与珠三角》《七号空间?夜奔——林于思白描作品展》2018《美术馆?前行与实践》《艺圃开荒——从赤社到广州市市立美术学校》《时代风华——20世纪中国美术名家精品展》《诚如所思:加速的未来——第六届广州三年展》《复相 ?叠影——广州影像三年展2017》《林墉:似山还似非山》《大地行踪——郝鹤君山水画集》《非修正——李松松作品》《七号空间?天高云淡——杜小同作品展》《时差折叠——美国华人油画会作品邀请展》《绘画在绘画在绘画之后——德国当代艺术中形式的创造》《后笔墨时代——中国式风景》2017《存真绘心——王玉珏作品集》《我爱阳光与花朵——郑爽作品集》《追远历新——广东美术馆建馆二十周年作品展》《映像293——广东美术馆影像作品回顾展(2000-2010)》《视觉与观念——广东美术馆展览策划和学术理念(2008-2017)》《继往与开来——广东美术馆历程(2008-2017)》《存真绘心——王玉珏作品集》书籍装帧设计艺术成果2019年,参展《南京水墨艺术双年展——纸性的语言》,南师大美术学院美术馆,南京2019年,个展《后山——王绍强个展》艺术广东主题展,广州流花展贸中心,广州2019年,参展《典雅艺博?水墨艺博 》,香港会议展览中心 ,中国香港2019年,参展《新征程:第三届当代艺术双年展》,海上世界文化中心,深圳2019年,个展《后山心图——王绍强作品展》,《湖上》杂志社林泉山房,杭州2019年,参展《深圳?洛里昂美术作品联展》,深圳画院美术馆,深圳2019年,参展《墨与物?第二届武汉水墨双年展》,武汉美术馆,武汉2019年,参展《岭南意象——广东当代水墨八人展》, 巴黎中国文化中心 ,法国2019年,参展《中国写意》,立陶宛国家画廊 ,立陶宛2018年,参展《脚本——广东美术馆藏影像作品展》,美国斯坦福大学艺术空间2018年,参展《大潮起珠江——庆祝改革开放 40 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中国美术馆,北京;广东美术馆,广州2018年,参展《水墨的地理与地理的水墨——十四人新水墨探索展》,21空间美术馆,东莞2018年,参展《墨因:当代艺术邀请展 》,春美术馆 ,上海2018年,参展《后笔墨时代:中国式风景》,广东美术馆 ,广州;浙江美术馆,杭州2017年,参展《第九届海参崴视觉艺术双年展》,海参崴滨海国家美术馆,俄罗斯2017年,参展《之间?中国新水墨作品展》,圣路易?波托西比和平剧院、阿瓜斯卡连特斯市前基督学校画廊,墨西哥2017年,《复式?叠透》入选“之间?中国新水墨作品展”,墨西哥国家多元文化博物馆2017年,《消解与共生》入选“第九届海参崴国际视觉艺术双年展”,俄罗斯海参崴滨海国家美术馆2014年,《弘深于度/动虚之韵/海天以外/超然若义》作品入选第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2014年,《广州美术学院视觉艺术设计学院》入选第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2014年,《刀笔、画笔、文笔——黄新波在香港》入选广东省美术作品展2009年,《BOX》入选第十一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第三位冬运会“冰墩墩”的设计者——刘平云副教授刘平云副教授研究领域视觉传达设计研究、插画设计研究、动漫品牌设计研究主要学术兼职广东省美术家协会设计艺委会 副秘书长广州市美术家协会理事主要科研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岭南地区农村传统宗祠文化空间与乡村振兴研究》,第三,在研。省级课题--《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视觉传达设计》,负责人,2018已结题。省级课题—广东省优秀教学团队(广告创意教学团队),负责人,2018已结题。省级课题-- “文化强省战略背景下本土动漫品牌塑造研究”(特色创新类项目),负责人,在研。省级(基础研究及应用研究)重大项目((社会科学类))--视觉传达设计模块化教学改革,第三,在研。论文/著作/代表作/展览论文:1.《角色之链--中国动漫产业链建设的再思考》,《装饰》2008年5月;并收录到《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文化研究》2008年7月;2.《角色设计的传播特性》,《包装&设计》2012年3月;3.《且行且思—视觉传达角色设计教学探索》,《学院美术》2012年第二期。4.《视觉设计的基点-论视觉传达毕业设计展》,《艺术与设计》理论版2013年5月。5.《珠三角品牌战略的机制与体制研究》《包装&设计》2014年4月。6.《动漫形象的符号化语言》 (《艺术与设计》理论版2014年12月。著作:1.《贩卖卡通》刘平云 著,2004年9月,广东人民出版社;2.《卡通新课堂》刘平云 编 著,2007年6月,江西美术出版社;3.《生肖总动员》刘平云 编 著,2007年6月,江西美术出版社;4.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卡通造型设计教学》刘平云 编 著,2009年1月,人民美术出版社、江西美术出版社;6.《动画角色设计》刘平云 杨小鹃 编 著,2010年12月,江西美术出版社;7.《插画设计与应用》刘平云 编 著,2016年12月,江西美术出版社。代表作:1.“吉祥三宝”获广州亚运会吉祥物征集“十佳”作品奖,第16届亚运会组委会 ,2008年9月;2. 原创品牌视觉作品《The Pirates》,《学院美术》2012年第二期;3.《2龙12》商业插画作品,《装饰》2013年8月;4. “榕榕”获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青年运动会传播元素征集大赛吉祥物设计优秀奖,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青年运动会组委会,2014年10月。5.2019广州亚洲美食节吉祥物“亚美”由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采用,2019年5月。6.2022年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设计主创、项目总执行,2019年9月展览:1. 《原创品牌插画》入选2012中国著名高等美术院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师作品展;2.《明信片设计》入选粤港澳大湾区设计展(深圳设计周组委会)2018年4月;3. 《装饰》创刊60周年海报邀请展(清华大学美术学院)2018年9月。4. 海报设计《风雨60载》入选2019中国著名高等美术院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师作品展。在广州美院视觉艺术设计学院,曹雪院长和刘平云副教授可谓是一对黄金搭档。在去攻读博士学位之前,曹雪是视觉艺术设计学院院长,兼任广州美院广州国家广告产业园总经理,刘平云则是副院长,兼任广告园常务副总经理一职。除去学院的常态教学工作,在国家广告园这个大平台上,几年来两人联手打造了多个具有广泛社会及行业影响力的IP。第四位品牌包装设计导师——郭湘黔副教授郭湘黔副教授研究领域品牌包装设计研究主要学术兼职兼任中国包装联合会设计委员会全国委员、中国工业设计协会会员、国际品牌联盟(IBF)中国南方设计中心主任丶广东省包装设计委员会会员、广东省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厅职能技术鉴定专家丶中国包装创意设计大赛评审委员会专家丶《包装与设计》杂志顾问兼视觉指导、《绿色包装》杂志编委等。品牌标志设计设计:郭湘黔奖项:中国包装联合会“中国设计事业突出贡献奖”主要科研项目2012年广州美术学院院级科研课题《适度包装设计》研究,专著由中国邮电出版社出版(北京),被列入21世纪高等教育数字艺术与设计规划教材。2011年, 完成广东中烟工业集团公司《国内主流烤烟型包装设计风格研究》为期一年的研究, 此项目为院级横向课题(合作人: 李喻军教授) 。2011年,完成集美集团VI识别系统,此项目为院级横向课题(合作人: 杜羿伟) 。2014年,完成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广东省分公司创意产品开发项目, 此项目为院级横向课题。2014年,完成红线女艺术中心品牌形象设计, 此项目为院级横向课题。2015年,完成广州军区大型纪念画册《北战南征铸辉煌-广州军区70年征程纪实》, 此项目为院级横向课题。2015年5月, 《品牌包装设计课程》被立项为广州美术学院精品资源课程。论文/著作/代表作/展览论文《品牌包装的教学思考》2008.5《装饰》国家艺术类核心期刊(刊号ISSN0412-3662 CN11-1392/J 清华大学)《思维的启迪》2005总128期《包装与设汁》(刊号ISSN1007-4759 CN44-1262/TB)《女人 想听什么》2010.2《国际广告》(刊号CN11-2487/F)《“流金丝语”井喷的启示 》2010.3《国际广告》(刊号CN11-2487/F)论文《环保趋势下的适度包装设计研究》发表于《美术学报》总第83期(全国中文核心期刋. 国内统一刋号:CN44-1135/J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4-1060)并荣获2014广东之星设计论文一等奖(2014.6.广东省包装技术设计协会) 。写意岭南主题邮册设计:郭湘黔奖项:2014年中国国家包装奖创意说明:写意岭南主题邮册是为广州亚运会而设计的一本纪念邮册,被广州亚运会组委会选为官方指定礼品。作品以原创水墨、油画等艺术手法体现写意岭南的设计风格。著作《品牌包装》 2009-07湖南美术出版社(书号ISBN 978-7-5356-3118-36.)《包装设计师完全手册》2004.6岭南美术出版社(书号ISBN 7-5362-2843-0)《SHOW毕业设计教学实录》(合著)2005.3 岭南美术出版社(书号ISBN 9787536230019)《2005年毕业设计实录》(合著)2005.11 广东人民出版社 (书号ISBN 7-218-05143-X)2012年广州美术学院院级科研课题《适度包装设计》研究专著, 中国邮电出版社出版(北京)(ISBN 978-7-115-29285-8),被列入21世纪高等教育数字艺术与设计规划教材。代表作1989年至1994年, 包装设计作品连续五次获得联合国世界包装组织WPO授予的“世界之星”包装设计大奖。2010年第十六届广州亚运会《广州城市整体形象景观设计》项目,荣获一等奖并被采用。2014年作品《岭南文化》礼品包装荣获中国国家包装奖。(中国包装联合会) 。1995年作品《茗茶套装系列》包装获得中国十年包装成果金奖。1997年《鸣泉居》标志设计获得97当代艺术设计奖。2016年作品《写意岒南》典藏邮册选送参加东方视角-联合国70+华人当代艺术.创意设计成就展(纽约眹合国总部、联合国文化体育基金会、中美交流中心)。2016年作品《梦味意求》包装设计作品入选2016第二届金莲花杯国际设计大师邀请展(澳门国际设计联合会)。展览1995年广州美术学院院展(中国美术馆)1996年亚洲设计师联展(深圳)1997年当代艺术展(北京)2000年平面设计在中国展(深圳)2002年北京国际商标标志双年展(北京)2013年温故知新--广州美术学院六十周年院庆作品展(广州)。2015年《1+6郭湘黔品牌包装工作室作品展》在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举行,展览由广州美术学院科主办, 视觉艺术设计学院承办。第五位 李拥军教授李拥军教授研究领域品牌设计与传播研究视觉设计与空间关系研究主要学术兼职现为中国包装联合会设计委员会全国委员、广东省艺术设计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委员会评委专家、广东省职业技能大赛评委专家、广州市广告行业协会顾问、“中国(广州)广告金像奖” 评审会委员、广东省工艺美术协会会员、高级工艺美术师。主要科研项目主持和参与的科研课题有:广东省社科 “十二五”规划项目《广东文化视觉形象品牌整合构建与提升设计实践研究》、广东高校省级特色创新项目《广府文化视觉设计元素理论研究与创新实践》、广东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研究项目《研究生跨学科创造型实践教学改革》、广东省教育厅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类建设项目重点项目《研究生——以实践基地为教学的综合培养模式》”等项目。主持和参与的重大社会实践项目有:广州亚运会的城市形象景观、运动场馆形象景观、亚运城形象景观、青年营形象等视觉整体设计,上海世博会广东馆装饰设计、“第一届全国青年运动会”视觉形象设计,第八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视觉形象设计,第二届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传播元素设计、首届世界广府人恳亲大会整体形象设计、第二届广东省农民运动会形象设计等大型社会项目。设计作品获得各类奖项共68项奖,其中:国家级33项,省级11项,许多设计项目已被采用。《何为良药之幸福喷雾》(谢汛、李拥军)论文/著作/代表作/展览论文:广东文化视觉形象品牌整合构建与提升设计实践研究体育文化与地域文化的融合探索构建课群设置的品牌设计课程体系研究城市品牌的整合构建与提升作品:亚运会青年营会徽设计《欢聚星光》亚运会青年营视觉形象系统设计亚运会亚运城运动员村形象景观设计亚运会火炬传递标志设计《亚运就在身边》亚运会系列宣传片设计《炫动2010》《激情盛会 和谐亚洲》亚运会系列海报设计全国第八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奖牌》、《奖杯》设计第一届全国青年运动会《志愿者标识设计》第一届全国青年运动会《会徽设计》首届世界广府人恳亲大会会徽设计广东省第二届农民运动会:会徽《幸福大地》、吉祥物《幸幸福福》、体育图标《飞跃》设计第六位:东美红教授东美红教授研究领域品牌设计研究、视觉空间整合设计、区域形象系统设计、品牌衍展设计主要学术兼职广东省艺术设计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委员会评委专家。广州市广告行业协会顾问。“中国(广州)广告金像奖” 评审会委员。主要科研项目主持并完成省级纵向课题:研究生跨学科创造型实践教学改革、传统文化创新与传承、研究生——以实践基地为教学的综合培养模式。主持横向科研项目:2010广州亚运会城市总体形象视觉景观设计、奥林匹克体育中心8大赛场场馆景观设计、亚残会会徽和吉祥物设计、亚运会火炬标识图形设计、亚运会体育图标设计、亚运会新闻发布中心大楼视觉景观设计、亚残运会标识与体育图标的设计、亚残运会博物馆设计和亚运动态视频创作设计(研究生团队获亚运视觉设计奖)、广东省农民运动会视觉设计和推广活动、广州国际设计周传承设计课题展览、广东顺德城市图标及城市公共设施设计(研究生团队)、康戴里企业系列艺术品陈设(研究生团队)、广东省重点中学——始兴中学文化品牌开放改造设计项目、广东省生态旅游《九洲驿站》空间视觉系列设计、广州北京路品牌形象升级及空间改造项目、传承传统问价——创新现代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改革与实践、广东省博物馆研究开发特色创意产品系列、组建跨学科研究生讲座交流平台、中山沙溪服装研究所教学平台等国际和国内的重大科研课题。论文/著作/代表作/展览著作:《交流东西书籍设计》著作《传统文化在现代设计中的传承与传播——文化沙湾 》论文:《图形语言》、《地域·生活·设计》《生活形态设计》《今日设计教育方向思考——地域性.当代性》、《功能设计与形式设计》、《视觉传达中图与字的分析》、《展览与思考》、《我们亚运》、《以跨学科课题组合为特征的研究生教学模式》。代表作:2010广州亚运会城市总体形象视觉景观设计、亚运会奥林匹克体育中心8大赛场场馆景观设计、亚残会会徽和吉祥物设计、亚运会火炬标识图形设计、亚运会体育图标设计、亚运会新闻发布中心大楼视觉景观设计、亚残运会标识与体育图标的设计、亚残运会博物馆设计和亚运动态视频创作设计、顺德城市品牌视觉形象系统设计、广州北京路文化商区品牌提升设计、广东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系列项目设计。

红海盗

“艺”起看导师风采——广州美术学院视觉传达学院(之二)

广州美术学院视觉艺术设计学院成立于2010年9月,由广州美术学院最传统的装潢系和新兴的数码艺术设计系联合组建而成,2018年11月,艺术与科技专业并入学院。学院现共有教职工73人,其中专任教师62人,教授6人,副教授19人,博士12人,在读博士5人。学院拥有一批著名的专家教授,如尹定邦、赵健、胡川妮、陈小清、东美红、王绍强、曹雪、费勇、郑念军、郭湘黔等,客座教授如王受之、王粤飞、黄建成、李明、李永铨、毛继鸿、黄炳培、金城等,以及一支年富力强的中青年骨干教师队伍。今天第二期,我们要介绍的老师有:杜羿纬老师、郑念军老师、钱磊老师、毛继鸿老师、陈赞蔚老师、童小明老师、柴文娟老师、冯乔老师、赖向荣老师、洪荣满老师。第一位杜羿纬副教授杜羿纬副教授教育背景博士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硕士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学士 中央美术学院研究领域品牌视觉设计研究、环境图形设计研究出版物设计研究主要学术兼职国际平面设计协会联合会ICOGRADA荣誉会员、中国包装联合会设计委员会全国委员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装帧艺术研究会会员、首都企业形象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展览展示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出版业协会装帧艺术工作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商业美术设计师协会常务理事、广东包装技术协会设计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第36届世界期刊大会(北京)艺术总监(2005-2007)北京2008奥林匹克运动会组委会形象景观处项目专家(2005)国际新闻出版总署全国期刊美术编辑业务培训班授课讲师、国家人社部《文化产业项目策划与创新》高级研修班讲师、世界最大餐饮集团百胜(Yum China)华南区总部品牌讲师广州农商银行总部培训讲师、国家艺术基金评审初评专家教育部学位中心研究生学位论文评审专家杜羿纬老师正在授课主要科研项目l 2015年广东高校重大科研项目:普通高校特色创新类项目(人文社科类)《珠三角城市群品牌文化定位与品牌形象设计路线研究》(2015WTSCX045),广东省教育厅;l 《和而不同——珠三角城市品牌形象设计策略研究》(13XJC014),广州美术学院;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课题《和而不同: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品牌形象提升路径研究》(2019GZGJ139)(主持)2015年广东高校重大科研项目:普通高校特色创新类项目(人文社科类)《珠三角城市群品牌文化定位与品牌形象设计路线研究》(2015WTSCX045)(主持),广东省教育厅;2017年广东省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研究项目(重点):《基于品牌形象设计方向的研究生实践教学模式研究》(2017JGXM-ZD21)(主持),广东省教育厅;《和而不同——珠三角城市品牌形象设计策略研究》(13XJC014)(主持),广州美术学院;《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形象元素在自主品牌形象设计中的运用研究》(09XJA035)(主持),广州美术学院;2017年广州美术学院创新强校项目:精品开放课程《品牌形象设计》(主持);2017年广州美术学院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研究项目: 《基于品牌形象设计方向的研究生实践教学模式研究》(主持);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一般项目:《中国传统民间家具形态的数字化保护研究》(13YBA222),(参与)《基于城市人文特质的空间导向设计研究》,广东省教育厅育苗工程(WYM10119)(参与);广东高校优秀青年创新人才培养计划项目《品牌时代工艺美术转型升级策略研究》(2012WYM0042)(参与);《体验经济下的互动广告设计研究》,广东省教育厅育苗工程(人文社科) (2012WYM_0086)(参与);《广东集美设计工程公司品牌形象(VIS)设计》(201107087),广州美术学院(主持横向课题)《广东南方领航影视传播有限公司品牌视觉与品牌空间整体设计》(11HX027),(主持横向课题)《第16届亚运会组委会委托设计(广州2010年亚运会制服(体育运动装))》,(参与横向课题)《南沙区榄核镇文化体育服务中心 华南农业大学 香云纱(服饰)研发项目》,(参与横向课题)《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肿瘤大楼壁画设计制作》,(主持横向课题)《装饰》2009年第7、9期《装饰》2009年第7、9期设计师:杜羿纬广州美术学院视觉传达设计系副教授负责2001、2009年度《装饰》杂志整体设计论文/著作/代表作/展览:论文:多次发表于《装饰》、《艺术评论》、《艺术工作》、《美术大观》、《中国广告》、《现代广告》、《美术学报》、《南京理工大学学报》、《雕塑》、《艺海》等专业核心刊物共计发表23篇,并曾主持《装饰》专栏34次,部分论文名称如下:《寻找地域性设计与跨文化沟通的平衡——以世界期刊大会品牌形象设计为例》发表于《装饰》《中国形象元素对提升自主品牌形象力的研究》发表于《装饰》《当前珠三角地区自主品牌形象设计中的误区及其对策的思考》发表于《装饰》《面对网络时代的世界期刊设计》发表于《装饰》《美国平面设计师大卫.卡逊》发表于《装饰》《中式设计美学的回归》发表于《艺术评论》《儿童食品品牌符号设计策略研究——基于儿童自身为诉求对象的分析视角》发表于《艺术工作》《当代中式风格设计美学的发展路线初探》发表于《美术学报》《后现代品牌形象设计符号语义探析》发表于《美术学报》《手感风格:传统工艺美术品牌形象创新升级研究》发表于《美术学报》《关于房地产品牌形象中欧陆风与奢华风的审美反思》发表于《第四届国际设计教育与创新论坛》、《南京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增刊)《互联网环境下的广告创作新趋势研究》发表于《美术大观》《浅议品牌字体标志设计的四项基本原则》发表于《包装与设计》《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形象元素在品牌设计中的审美演变研究》发表于《艺海》《当代期刊品牌形象设计战略》发表于《艺海》《品牌如何决定企业的创造力》发表于《中国广告》《符号化的封面》发表于《现代广告》《世界名刊的品牌塑造者——杂志设计师》发表于《现代广告》《和谐——新千年的主题,Icograda千年大会》发表于《现代广告》《探索当代中国风格的书籍设计之路》发表于《第三届广东书籍设计艺术双年展获奖作品集》译文:《施德明的设计观点》发表于《现代广告》《完美的未来——森万里子访谈录》发表于《雕塑》《当代陶艺》发表于《雕塑》作品:《杜羿纬平面设计作品选》发表于《装饰》专访:《探索中国艺术设计之路》发表于香港《中国文艺周报》论摘:《中国形象元素对提升自主品牌形象力的研究》发表于《美术》访谈:《带着镣铐跳舞——设计要服从杂志视觉体系》发表于《中国图书商报》指导教师评语:《限制形态中的无限变化——中国新一代系列公仔蕃屋族》,发表于《装饰》客家印象客家印象杜羿纬 / 中国清华大学艺术设计学博士,广州美术学院视觉艺术设计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国际平面设计协会联合会ICOGRADA荣誉会员,中国包装联合会设计委员会全国委员、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装帧艺术研究会会员、首都企业形象研究会理事、国际品牌联盟(IBF)专家委员。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重要展览并屡获国家级奖项,被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等媒体采访报道。 该海报以客家的“客”字字体为元素,把历代客家人的迁徙路线图与字体中类似描红字帖的笔画箭头进行了巧妙的结合,以独特的纯手工艺客家灯笼形态为背景,辅以对联“客行天下、四海为家”,营造出客家人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离乡别井、客居他乡、披荆斩棘、艰苦创业、吃苦耐劳、艰苦奋斗、勇于开拓、不断进取的客家精神,也传达出一缕浓浓的思乡情怀。代表作品《装饰》(2001、2009)、《荣宝斋》(2011-2018)、《世界美术》(2000)、《清华美术》(2007-2008)、《品牌》(2002)、《北京青年周刊》(2001)、《中国海关》(2003)、《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5)、《美术学报》(2017)等20余种重要期刊的整体设计和封面设计北京2008年申奥官方海报《新北京,新奥运》设计广州亚运会官方制服设计(顾问)、广州亚运会场馆形象景观设计(参与)第36届世界期刊大会logo及VIS品牌整体视觉形象设计、主会场设计广东集美设计工程公司logo更新、VIS品牌视觉形象系统设计南方传媒集团领航影视传媒公司VIS品牌形象设计及办公空间设计北京电影学院logo 及VIS整体视觉形象设计民进中央会议系统VIS设计长沙博物馆导视系统设计顺德清晖园博物馆品牌视觉设计及导视系统设计新鸿基地产(峻林)品牌导视设计杭州地铁1号线导视系统概念设计广州海事博物馆logo更新设计“香云故里”品牌视觉形象设计鸿天体育品牌视觉形象设计广州市城市规划展览中心文创产品开发设计中国期刊协会logo及VIS视觉形象设计中国法院数字图书馆logo设计嘉旺快餐VIS整体视觉形象设计(参与)中国首届国际画廊博览会展示设计(华辰拍卖)、华辰拍卖公司品牌推广设计凤凰卫视8周年纪念画册:《凤凰私家相册》、《东西论剑》设计《中国气象频道》品牌画册设计《香港有线电视23台》(中国旅游与经济台)品牌画册设计北京电视台(BTV-7)生活频道、(BTV-3)科教频道的品牌画册及栏目包装设计《中国海关》杂志及系列宣传品设计(国家海关总署)纪念《装饰》杂志出刊100期:《一本刊物与一个时代:‘装饰’记程》 书籍设计《集美三十年记程》画册整体设计,(广东集美设计工程公司30周年纪念画册)《广核之光——纪念广东省核工业地质事业创建60周年》画册整体设计国家图书奖:《无字》、《解读生命丛书》等重点书籍设计《中国电影百年》纪念章、纪念杯、纪念雕塑等纪念品整体设计(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柏林中国节》礼品包装设计(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纪念《装饰》创刊60周年海报”、“纪念《装饰》创刊100期海报”、“纪念《装饰》创刊200期海报”《首届广东省高校美术作品学院奖双年展》品牌视觉形象设计、整体宣传物料及布展设计《第二届广东省高校设计作品学院奖双年展》品牌视觉形象设计、整体宣传物料及布展设计主要获奖:“国家图书奖”、“五个一工程奖”第六届全国书籍装帧艺术展银奖、优秀奖北京2008年奥申委官方宣传海报广州亚运会官方制服最佳设计奖中国北方十省市书籍设计一等奖入选第九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2019韩国国际设计家邀请展”特等奖“中韩交流25年——现代设计精品招待展”一等奖《东亚西亚设计艺术家邀请展》一等奖入选2017、2018、2019“北京国际设计周”并获《国际视觉赛事中国设计师优秀作品展》优秀奖“2016 北京国际商标标志双年展”铜奖“2011中国之星设计艺术大奖”书刊类最佳设计奖(一等奖)“2005中国之星设计艺术大奖”标志类最佳设计奖(一等奖)“2008中国之星设计艺术大奖” 视觉识别系统类铜奖入选“庆祝《装饰》创刊60周年海报邀请展”“第七届全国书籍设计艺术展览”优秀论文奖“第一届深港澳台博士生南山学术论坛”二等奖“广东省第一届高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优秀奖“广东省十大优秀设计师”“中国设计事业先锋人物奖”国际青年设计创意英才奖(IYDEY)(英国驻中国大使馆)主要展览“2019北京国际设计周:《创意中国设计邀请展》” (北京)“2018北京国际设计周:《第二届当代国际水墨设计展》 ” (北京)“2017北京国际设计周:《国际视觉赛事中国设计师优秀作品展》” (北京)《“中国元素”——中国平面设计国际巡回展》,(国家文化部、国际文化展览中心)《中国当代书籍设计家40人邀请展》国内巡回展及国际巡回展(韩国、日本、德国)《“最美?悦读——德国最美图书暨广东书籍设计10人展”》(广州)“庆祝《装饰》创刊60周年海报邀请展” (清华大学美术馆)《中美高校设计作品交流展》(深圳关山月美术馆)《第六届秘鲁国际海报展》、《第五届秘鲁国际海报展》(秘鲁利马)《第六届全国书籍装帧艺术展》(中国美术馆)《第九届全国美术展览》,(中国美术馆)《第一届“艺术与科学”国际作品展》,(中国美术馆)"2018北京国际商标标志双年展" (北京)2019韩国国际设计家邀请展(韩国)“第十届亚洲平面设计三年展” (韩国)《2016中国设计家14人作品展》(韩国仁德大学)《中韩交流25年——现代设计精品招待展》 ,(韩国首尔)“2017 Beautiful Island of Korea, Dokdo”International Invitation Exhibition(韩国)《中韩国际文字艺术展》,(韩国国际文字艺术协会)《2006韩中现代海报展》,(韩国首尔)《2005年亚洲期刊设计展》, (韩国首尔)《东亚西亚设计艺术家邀请展》,(哈尔滨)《Color & Design韩国大邱国际海报展》,(韩国大邱)《2011中国之星获奖设计作品展》(台湾)《“客家印象”国际海报邀请展》(深圳)《中国南粤古驿道第二届文创设计大赛》《第二届华人平面设计大赛》,(深圳)《中国北方十省市书籍设计展》,(太原)《第二届广东省高校设计作品学院奖双年展》(广州)《2015“设计之都(深圳)公益广告大赛”之著名设计师20人邀请展》(深圳) 《 “首届温州国际设计双年展”之百名知名设计师邀请展》(温州)《温故知新——广州美术学院建院六十周年校庆系列展之教师设计作品展》(广州)《给力!奔——广州美术学院设计学院青年教师作品展》(广州)《中央美术学院100周年校庆湖南校友作品展》(长沙)《清华大学建校97周年深圳庆典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校友作品展》(深圳)《清华大学美术学院07级博士生作品联展》,(北京)《清华大学美术学院60周年校友作品展》(深圳)《清华大学美术美院院庆50周年资深校友作品展览》,(北京)《美国剑桥藏书票协会波士顿2000年展》,(美国波士顿)《 “力量、生命、科学——2003全球人类抗击SARS”招贴设计大赛》,(北京)《2009年全国博士生学术会议“当代设计艺术理论的研究趋势” 》《2010广东社会科学学术年会“提高传播能力与塑造广东文化形象”分会》《2009年广东社会科学学术年会“文化创意与产业升级”主题分会》《第1届深港澳台博士生南山学术论坛暨清华大学第196期博士生学术论坛》第二位钱磊 副教授钱磊 副教授博士 艺术设计学 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硕士 新闻传播学 厦门大学学士 法学 中南财经大学研究领域品牌传播研究、新广告研究、创意与设计研究获得荣誉曾担任多届IAI中国广告年鉴奖学界评委钱磊副教授负责“冰墩墩”设计的3D渲染技术第三位郑念军教授郑念军教授硕士 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艺术硕士)学士 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清华美术学院)研究领域展示设计研究(展示图形空间研究)展示设计研究(会展设计研究)展示设计研究(展示媒介设计研究)2018“艺术+技术”深圳文化创意与景观照明设计论坛主要学术兼职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展览展示专业委员会主任、广东省装饰行业协会展示设计专业委员会主任广东省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委员会评委、广东省艺术设计专业资格评审委员会评委全球世界博览会联盟世博馆设计专业委员会主席、“中国展示·展示中国”首届中国展示空间设计大赛评委会执行主席主要科研项目2010年,精品课程:展示空间设计,2010年,展示空间图形的构成原理,2015,“岭南艺术教育协同创新中心”课题:一“墙语”、二“门道”、三“窗景”2015,广州美术学院广东海上丝绸之路教学科研基地项目,2016,艺术与科技学科课题:“博物馆中的交互展示和公众考古的研究”和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共同合作研究。2014-2016年,“广州美术学院岭南艺术教育协同创新中心”,2014年-2016年,艺术与科技专业综合试点改革,2014年-2016年,艺术与科技示范专业建设,2014年-2016年,艺术教育专业综合试点改革,2014年-2016年,跨学科的艺术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建设,展示空间的光影图像郑念军先生——《展示空间的光影图像》论文/著作/代表作/展览1.《偶然天成――漫谈现代陶艺的语言特点》2.《展示设计中的‘唯物主义’》3.《论展示空间语言的构成特征》美术与设计(1008-9675)/2010/郑念军4.《意念的形成与图形化设计》艺术教育(1002-8900)/2007/5.《展示空间图形的构成与演变》美术学报(1004-1060)/20096.《融汇多元、创意为先——展示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教学》美术学报(1004-1060)/20117.《星海永耀》广东建筑装饰(1008-7893)/20088.《空间,还是空间——浅谈展示空间设计原理》《南方的风》(ISBN 7-80674-269-7)/广西美术出版社/20029.《意念的形成与图形化设计》《国师范院校工艺设计教学研讨会论集—工艺设计教学研究》(ISBN 7-80627-031-0/I.72)/中国艺术教育促进会10.《展示设计边缘化和学科融合》《装饰》总第156期ISSN0412-3662,CN11-1392/J中国艺术类核心期刊/清华大学11.《展示设计的空间意义》《美术学报》ISSN1004-1060,CN44-1135/J/广州美术学院著作:1.《广州美术学院展示设计作品集》(ISBN-7-5398-1628-7)/湖南美术出版社/2010年/郑念军主编2.广州美术学院艺术设计教程《展示设计》安徽美术出版社/2006年/郑念军主编3.《布玩具设计与制作》(ISBN 7-5398-0338-X/J–332)/安徽美术出版社/1994年/郑念军主编4.现代设计教学丛书《品牌展示设计》暨南大学出版社/2016年/郑念军主编5.《陶艺制作》6.《景观设计师培训考试教材》(ISB 7-112-08028-2)/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年/编委7.《全国高等美术院校优秀图案作品集》(ISBN 7-5344-0764-8)/江苏美术出版社/19988.《建筑与室内设计年鉴》(ISBN 7-80522-679-2/TU.8)/广州市建筑装饰协会/2003代表作/展览:1.2003年广东八和会馆环境艺术设计,2.2003年詹天佑纪念馆展览艺术设计,3.2003年广州AEC汽车城会展设计,4.2004年洗星海纪念馆展览艺术设计,5.200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驻广州特派员办事处办公大楼公共办公空间设计,总设计,6.2008,康有为纪念馆展陈设计,7.2008,宁夏交通博物馆展陈设计与施工8.2010,南越王宫博物馆展陈设计(创意)9.2012-10,“农民工博物馆”入选为中国而设计第五届全国环境艺术设计大展10.2014,广州民俗博物馆布展设计,11.2014,九江侨乡博物馆陈列布展工程,12.2014,南海一号仿古船陈列布展设计及施工,第四位中国服装协会副会长、方所品牌——毛继鸿毛继鸿博士 工商管理 长江商学院硕士 工商管理 长江商学院学士 服装设计 北京服装学院研究领域服装行业 、 文化艺术领域主要学术兼职中国时尚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服装协会副会长;纺织工业联合会理事;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国际会员;广东省服饰文化促进会副会长;长江商学院文创协会副会长;毛继鸿艺术基金会主席;论文/著作/代表作/展览例外品牌、方所文化品牌、YMOYNOT品牌、衡山和集等在文化艺术领域有不同方式的展现和探讨。毛继鸿老师是状态服装设计(珠海)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服装协会副会长、中国时尚研究院执行院长、北京服装学院客座教授、广州美术学院客座教授、研究生导师、长江商学院文创学会副会长、广东省粤港澳合作促进会时尚品牌委员会主任、“马塞尔·杜尚奖”(法国当代艺术大奖)评委、“中法时尚之约”宣传大使、法国蓬皮杜艺术中心 “蓬皮杜之友”唯一中国籍国际会员。十数次应邀作为中国文化企业家代表出席国际间来自时尚产业、文化产业交流的重要国际活动,担任多个城市的文化产业顾问。方所的所在地,是有“广州商业新地标”之称的太古汇商场。LV、Chanel、HERMES等旗舰店均位于其中。方所的面积达到2000平方米,远远大过学而优书店、唐宁书店等在这座城市深耕多年的“老字号”。毛继鸿老师在《1212创意中国》论坛上的演讲演讲主题:东方品牌·城市美学EXCEPTIONde MIXMIND例外、Fang Suo 方所、YNOT和集品牌创始人,其围绕跨界展开演讲。第五位 广东省动漫艺术家协会秘书长——陈赞蔚教授陈赞蔚教授学士学位:广州美术学院设计系综合设计专业硕士学位:广州美术学院设计分院新媒介数码动画专业动画教师专业资格证:国家广电总局、中国动画学会主办动画教师高级研修班研究领域影视动画研究、互动游戏研究、动漫衍生策划设计研究、新媒体展示空间研究主要学术兼职广东高校影视与动画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广东省动漫艺术家协会秘书长广州动漫行业协会理事、广东省粤港澳合作促进会文化专业委员会理事主要科研项目数码抽象三维动画研究水墨动画研究影视动漫高端人才训练营影视动漫教育与行业联盟广美-环球数码实践教学基地广美-广东华南工业设计院动漫中心实践教学基地《为了下一代》广州美术学院视觉艺术设计学院影视动画设计教研室:陈赞蔚 李雄飞 黄德文 邓立 卓莹 劳家煌 黄志夫 单芷颖 吴慕清在未来由于全球变暖,企鹅们已经没有冰雪之地来保证企鹅蛋的正常孵化,因此企鹅们开始了偷窃人类冰箱的计划,他们这样做的原因很简单——为了下一代!论文/著作/代表作/展览《征途——走向百年的中国动画》之《中国动漫教育》(978-7-83000-125-4)论文:1.坚守传统锐意创新谈数码艺术设计教与学 美术学报1004-10602.广州美术学院动画毕业设计教学的概述 装饰0412-36623.动画的抽象动态构成研究——以《点石成金》的设计实践为例 装饰0412-3662作品:2010年16届亚洲运动会吉祥物系列公益宣传片(亚运精神、历史、礼貌、新增项目)2010年第16届亚洲运动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山西馆主体展示装置虚拟现实三维仿真互动动画“点石成金” 2010年上海世博会展出《上善若蚁》动画短片 第18届广州国际艺术博览会展出【用动画,创造从未有过的感动】有礼有节团队联合广州美院陈赞蔚教授的科研创作实践工作室,以“重逢”为主题,用二维动画的方式创作了12个精彩的重逢故事,插画师和动画师用100多天和无数次颠覆与修改,为我们重现那些美好而难忘的时刻。赛事/顾问1.2009全国大学生原创动画大赛终评委;2.2010第二届中国国际影视动漫版权保护和贸易博览会动漫创意作品拍卖会评审专家;3.2011年全国大学生原创动画大赛评委;4.2012年中国国际漫画节金龙奖组委会动画复评委,中国国际漫画节金龙奖组委会“OACC金龙奖原创动画艺术大赛”评委专家库委员;5.2012年广东省第二届Wacom数字艺术交流会演讲嘉宾;6.2012土豆映像节广州点映沙龙点评嘉宾;7.北京世纪坛的优酷原创2012毕业展之动画专场演讲嘉宾;8.2014年5000万票房动画电影《猪猪侠-勇闯巨人岛》艺术顾问;9.2015年3月20日广州国际品牌与授权论坛演讲嘉宾;10.2016年东莞国际版权交易会行业获奖作品点评演讲嘉宾;11.2016年法国昂西国际动画节创投单元中国区评委。作品/获奖1.2010年《亚运吉祥物公益宣传片》获中国原创手机动漫游戏大赛组委会颁予的2010年中国原创手机动漫游戏大赛创业基金奖;2.《亚运吉祥物公益宣传系列—亚运精神篇》获中国国际漫画节金龙奖组委会颁予的第三届中国国际漫画节OACC第7届金龙奖“亚运特别奖”;同年获得中共广州市委宣创部、广州市文明办、第16届亚组委宣传部颁予的2010年广州市第二届羊城杯公益广告大赛影视类作品优胜奖;3.《亚运吉祥物公益宣传系列动画片——亚运礼貌篇》获中共广州市委宣创部、广州市文明办、第16届亚组委宣传部颁予的2010年广州市第二届羊城杯公益广告大赛影视类作品三等奖;4.《2010第16届亚洲运动会《四项吉祥物公益宣传片》获第16届亚洲运动会组委会颁予的第16届亚洲运动会一等奖;5.2010年中国国际漫画节组委会、全国大学生原创动画大赛执委会颁予的全国大学生原创动画大赛最佳指导老师奖;6.2012年金匙大学生新媒体创意作品大赛组委会颁予的2012金匙大学生新媒体创意作品大赛优秀指导老师奖;7.东莞市动漫行业协会、东莞市研达动漫科技有限公司颁予的“2012届院校Spanda熊猫形象设计大赛”优秀园丁奖;8.北京电影学院中国动画研究院、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颁予的2012大学生游戏设计大赛“金晨奖”优秀指导老师奖;9.2012年中国国际漫画节组委会、全国大学生原创动画大赛执委会颁予的全国大学生原创动画大赛最佳指导老师奖;10.2013年中国国际漫画节金龙奖组委会办法的第10届中国动漫金龙奖最具实力指导教师奖;11.2013年广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颁发的优秀园丁奖;12.2013年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颁发的中青无限杯第三届大学生绿色游戏动漫设计大赛动画类绿色火炬奖指导老师奖;13.2013年“金匙”全国大学生新媒体创意作品大赛组委会颁发的“2012‘金匙’全国大学生新媒体创意作品大赛”优秀指导老师奖;14.2013年广州美术学院颁发的2012-2013年度优秀社团指导老师奖;15.2014年第二届东北亚国际动漫大赛、中国长春.东北亚文化艺术周组委会-优秀指导教师奖;16.2014年中国大学生游戏设计大赛组委会颁发的第二届中国大学生游戏设计大赛金辰奖优秀指导教师奖;17.2014年第七届中国国际漫画节第11届中国动漫金龙奖大赛颁与最佳指导老师奖。陈赞蔚(广州美术学院动画系主任)认为,强调中国动漫,应该强调国学。水墨动画之所以吸引人,就是因为创作者的国学基础。原创的才是世界的,真正有中国内涵的动漫,才是中国原创动漫,而且也更有市场。教研工作室AzureSky 是广州美术学院陈赞蔚教授的科研创作实践研究工作室,以研究生、部分有多年实践经验的企业专家、实习生组合而成,自2014年成立以来,已经完成了不少有影响力的创作实践, 2018年还参与了法国昂西国际动画界创投单元中国区宣传短片的创作。工作室以创作实践研究为主旨,希望能在影视动漫的原创与项目服务两个方向取得深入的成果,同时将创作实践的经验、成果总结成理论,形成实践与理论相辅相承的创作研究型团队。目前工作室已完成几个具有产学研高度的博物馆新媒体动画展示的实践项目,服务实践项目之余,还在积极筹备原创作品,已创作完成的岭南文化冼夫人题材短片荣获了省新闻出版广电局(版权局)联合省教育厅颁发的一等奖。第六位:童小明教授童小明教授研究领域1、展示信息整合设计研究信息的多样化与复杂性成为设计师面临的重要问题,它与媒介的多元化及快速的传播需求紧密相联,因此,展示设计自身特征与创作方法也应适时而变。展示信息整合设计研究是以受众为对象并以受众为始终,专注于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归纳、使用以及相关知觉媒效用的方式、方法研究。通过建立信息架构、内容和知觉层级,形成秩序与逻辑,以实现信息资源在展示空间中的合理化、系统化以及媒介方式的多元化来促进主体与客体的最有效沟通,是最大化和最优化挖掘信息内在价值,整合多种媒介方式的设计思维和设计方法研究。2、知觉与空间体验设计研究人接受信息主要依赖于视觉,但随着受众体验需求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环境的感受开始趋于全方位的要求,除视觉以外,触觉、听觉、嗅觉、甚至味觉方面的感受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它们是构成多维和多重复合体验不可或缺的生理基础。知觉与空间体验设计研究涵括了感觉、知觉、思维、记忆、想象、情绪和身体意识等范畴,着重空间体验中非物质要素的研究,其目标是构建展示空间的情感体验,强化受众的场所记忆,使受众通过多感官、多通道的知觉体验获得对展示主题和内容的理解。童小明教授主持的洗衣世界文化博物馆项目主要科研项目教学科研项目:1、展示设计核心课程群教学团队建设2、展示设计核心课程群的建设3、展示设计校级精品课程横向课题项目:1、上海大剧院公共空间深化设计与施工19982、广东南海凤凰山庄会所设计与施工19993、三亚光大休闲会馆室内设计与施工20004、广州AEC汽车城建筑与景观改建设计20015、中山市小揽地税局办公大楼室内设计20026、广州市华泰轮毂会展设计20037、广州市地税局珠江新城办公大楼室内设计20048、广州市银河烈士陵园广场主体建筑与景观设计20039、广州市银河烈士陵园烈士史料馆设计200410、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住院大楼室内设计200611、珠海高新技术开发区办公大楼改建及室内设计200512、御水零三号室内设计200913、广州市天天洗衣中央工厂建筑与景观改造设计201414、广州洗衣文化博物馆设计201615、荔枝文化博览馆设计201916、广东高新农业产业电商馆设计2019洗衣文化博物馆这个洗衣世界文化博物馆是由天天洗衣聘请广美设计系主任童小明教授设计而成的。“这座博物馆注入了人类洗衣的历史和文化,承载了科普教育的功能,同时也具有社会价值和现实意义,”童小明教授前后经历了三年的创作、考察以及建设,如今也对洗衣行业有了更深的认识,他提到,未来类似天天洗衣企业这样的现代化智能洗衣中央工厂必然会成为了人类洗衣方式中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根据不同时代的洗衣状况,共分为“原始洗衣方式”、“家庭洗衣方式”、“作坊式洗衣方式”以及“中央工厂洗衣方式”四个展区。论文/著作/代表作/展览论文1、《室内节点设计—上海大剧院大堂及公共空间的设计与施工》《ID+C》1998.022、《从传播模式看展示设计》装饰2004.106、《设计分析——基于展示设计专业课程教学的思考》美术学报2012.053、《符号学视角的艺术展示空间》艺术评论2007-114、《展示空间中的非语言特征》美术学报2009-055、《叙事空间--构建展示空间的情感体验》装饰2012.117、《面向会展产业的会展设计专业建设》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2013.078、《对空间体验的观照—展示空间中的情节设计》艺术教育2013.069、《以受众为导向的展示设计》广州美术学院论文集2014.08著作《会展空间设计教材》湖南美术出版社2013.02代表作1、《上海大剧院》获“改革开放二十年建筑装饰行业发展成就展一等奖”和“2002年全国建筑工程装饰奖”。建筑工程“鲁班奖”2、《步入心灵的空间—广州市银河烈士陵园建筑与景观设计》获第五届为中国而设计“入围奖”。3、《广州市银河烈士陵园烈士史料馆》获2006第二届国际建筑艺术作品大奖赛“金奖”和第九届中国国际室内设计双年展“优秀奖”。4、《兰博基尼汽车展示中心》获第九届中国国际室内设计双年展“银奖”。展览1、《总有清风—御水零三号室内设计》入选第十二届全国美展。2、《广州市天天洗衣中央工厂建筑与景观改造设计》入选第十三届全国美展。第七位 影视动画设计的——柴文娟 副教授柴文娟 副教授研究领域动画、数字媒体艺术和影视文化研究主要学术兼职广东省、广州市动漫艺术家协会会员珠海第八届运动会标志和吉祥物征集活动,运动会标志录用奖是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崔午阳和广州美术学院柴文娟的作品。运动会标志设计是蓝蓝的天空、舞动的白云,白云是一个手写的8字的演变,也是一个舞动的飘带,加上珠海主要标志性建筑物与渔女的剪影,构成了一幅所有珠海人的故事画面。整个标志是一个蓝色的渐变,图形非常简洁明了,内容却很丰富,寓意深刻。主要科研项目积极开展教学科研工作,取得了一些有学术价值的研究成果。主持完成了10多项省市级科研项目:省社科课题《岭南近现代电影文化与美学研究》、《珠三角数字特效业定位策略与发展研究》、《老艺术家声像资料采集与研究》、《新媒体艺术创作与文化思维》、《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对新媒体艺术设计的启示》等20多项纵向课题;主持《珠海市第八届运动会形象标志和吉祥物衍生产品设计开发生产项目》、《数字媒体艺术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研究》、《动画造型与图形文化设计应用研究》、《DT数绘实验动漫与生活设计应用研究》、《系列动画剧?本草药灵?动漫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设计》等10多项横向课题研究。论文/著作/代表作/展览在《装饰》、《电影文学》、《人民论坛》、《文艺研究》、《美术学报》等期刊公开发表了《岭南社会主义电影的底层影像与文化解读》、《广东高校数字媒体艺术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对新媒体艺术设计的启示》、《珠三角数字特效业定位策略与发展研究》、《岭南通俗娱乐电影的历史重构与地域文化》等20多篇学术论文,获广东省高校艺术教育科研论文三等奖。出版学术著作《新媒体艺术创作与文化思维》、《电子书刊设计》。艺术设计作品多件参加国家、省市级展览并获奖,获第六届全国书籍装帧艺术整体设计优秀奖、珠海市第八届运动会会徽、吉祥物设计“录用作品”奖、入围全国百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动画短片创作计划、第二届“越秀杯漫画作品创作大赛暨“共庆新中国70周年粤港澳携手绘新篇”主题漫画创作活动创新创意奖、生肖文化视觉艺术大赛奖、数字媒体机外观设计专利等奖项。指导作品《∞》(读作:无限立方)吴广灿 孙景辉指导教师:李雄飞 柴文娟 叶梓琪 刘琛作品静帧展示:第八位 新媒体与光动艺术设计——冯乔副教授冯乔副教授研究领域新媒体艺术设计研究光动艺术设计与应用研究主要学术兼职亚洲基础造型学会广州分会会长2015广州国际灯光节高校联盟学生创意灯光装置作品展的项目负责人2016广州国际灯光节高校联盟学生创意灯光装置作品展的项目负责人主要科研项目1.基于城市公共艺术活动背景下的新媒体艺术研究(2015WTSCX050)2、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专业综合改革试点(60431010207)3.动画专业校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60431010204)4.《与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NYP)数字媒体系(SIDN)“项目教学”合作》(60645050306)5.《视觉艺术设计学院教学实验中心》(602420207)时光隧道穿越时光的魅力,深深吸引着我们。我们都希望,时光隧道有无限的美好。年幼的孩子希望穿越隧道,体验长大成人的感觉。长大后的我们希望穿越隧道,回到过去。作品设计师:广州美术学院:冯乔、胡俊铭、凌遥 罗文君 李慧 傅洁莹作品制作方:广州美术学院论文/著作/代表作/展览1.2015年4月,论文《以公共艺术活动打造城市品牌——广州国际灯光节的价值研究》在《美术学报》2.2015年4月,论文《从运动到互动----浅析当代新媒体动态艺术的特征》在《美术教育研究》发表3.2014年8月,论文《广州集合住宅小户型室内空间适应性研究》在《城市建筑》发表4.2007年6月编著《电脑构成艺术》由上海美术出版社出版。5.2008年6月著作《环艺设计》由人民美术出版社与黑龙江美术出版社联合出版。6.作品《光之花》参加2013广州国际灯光节并获优秀奖。7.作品《粤能量》参加2014广州国际灯光节,并获一等奖8.作品《远航》参加2015广州国际灯光节,并获一等奖冯乔与学生们的作品《远航》《远航》作品师生团队,后排左四为冯乔第九位 广美视觉艺术学院动画教研室主任——赖向荣教授赖向荣教授研究领域影视动画艺术研究、娱乐与衍生品研究、数码游戏艺术研究主要学术兼职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动画与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委员会理事。北京电影学院中国动画研究院/实验?动画影像研究中心研究员。广东省高校动画、数字媒体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动漫艺委会委员。广东省动漫艺术家协会理事。亚洲基础造形协会会员。广州市动漫艺术家协会会员。广东省公共艺术家协会会员。主要科研项目2022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设计团队第三主创,三维组负责人广东省重点平台建设计划及重大项目成果培育项目特色创新项目(人文社科)《岭南醒狮数字造型设计及VR呈现研究》二十世纪广东美术家个案研究(第二排名)2015广东省普通高校国际暨港澳台合作创新平台及国际合作重大项目(自然科学)-《影视动漫设计教育创新团队》(2015GXJK065)(第三排名)横向科研创作项目《2016广东省大学生原创动画大赛暨“同城梦”广佛地铁艺术大赛》横向科研创作项目《美术原画重制项目》广东省动画教指委项目《2018年首届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动画与数字媒体创意大赛》(第二排名)广州美术学院本科质量工程项目《协同育人平台影视动画专业协同育人平台》项目编号:YRPT201801城市·状态 | 廖向荣作品“矛盾”这个概念似乎成了廖向荣作品的主题。在《城市·状态》中,廖向荣继续了“矛盾”,试图使用基本的立方体造型元素,通过聚散组合与运动状态,借以表达城市住房的紧缺与高企,普通人的梦想变得越来越难以实现。论文/著作/代表作/展览论文:1.广州美术学院《角色动态研究》课程初探,独撰,2011-07,装饰(0412-3662),清华大学2.《实验动画教学中视觉表现形式的局限与拓展》,独撰,2018-03,(1005-5312)艺术中国3.三维动画非真实渲染略谈,独撰,2014-08,美术观察,中国艺术研究院4.浅析动画角色的表情设计,独撰,2011-12,美术观察,中国艺术研究院5.关于影视动画专业毕业设计的思考,独撰,2010-06,美术学报,广州美术学院6.沟通还是拒绝沟通,2014-03,美术观察,中国艺术研究院7.符号化在角色动态制作中的运用,独撰,2009-07,文化月刊,中国文化报社8.在限定中求可能,独撰,2008-10,南方航空GATAWAY,中国南方航空9.2011年动画专业毕业生作品集(作品点评),独撰, 2011-07,数字娱乐技术shengfa(CG杂志),电子工业出版社10.角色动画中面部形态对表情设计的影响,独撰,2011-01,“给力——奔”广州美术学院设计学院青年教师论文集,广州美术学院作品:1、2022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设计团队第三主创,三维组负责人2、《现实。梦幻》,三维动画,曾获亚洲区maya动画作品大赛最佳创意奖3、《梦幻之盒》,静帧,入选首届全国动漫美术作品展览,中国美术家协会 2017.124、《像素?景》,静帧、动画 入选《春暖花开》展览,广州美术学院,2017.65、《城市?状态》,三维动画,入选2009上海国际科学与艺术展,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科学技术协会6、《点石成金》,世博会山西馆三维虚拟仿真互动动画,2010上海世博会山西馆,2010-08(合作)《重生》《幻灭》《无我》 | 廖向荣作品廖向荣《梦幻之盒》 2014第十位 跨媒体艺术研究、跨媒体空间影像工作室负责人——洪荣满副教授洪荣满副教授研究领域跨媒体艺术研究、科智媒体艺术研究、公共艺术研究主要学术兼职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实验艺术委员会委员广州美术学院视觉艺术设计学院教授委员会委员主要科研项目广东省教育厅特色项目立项书,科研项目《后数字化的媒体艺术创作研究》(2016WTSCX060)2016广东省教育厅教改项目《工作室制下的国际交流教学模式探索》(JXGG201601)《广美中洲跨媒体艺术研究中心》(18HX052)校企合作横向课题论文/著作/代表作/展览论文:1.《Intervention and Negotiation –The intervention of inter-media art in public space》Lecture Notes in Economics, Management and Social Science(ISBN:978-1-989348-08-6) ISTP2.《公共艺术的在地性与跨媒体趋势研究-以‘移动美术馆“计划为例》美术学报(ISSN 1004-1060) 北大核心3、论文:《“铁树开花”--超媒体与机电一体化艺术创作研究》装饰(0412-3662)北大核心▲洪荣满&Paul segers 《塑料时代的新英雄》日用塑料现成品、布料展览 /项目2019广州美术学院毕业展览大型灯光show广州美术学院中央电视塔“庆祝建国70年”光影秀 北京南沙水乡“岭南风韵”光影秀 广州装置作品“How Doo”,荷兰埃茵霍芬De Fabriek艺术空间,荷兰项目计划“X计划”,中央美术学院双年展“空间协商”,北京影像装置作品“广告时间”,深圳华侨城盒子空间,深圳影像作品“塑料时代的新英雄”,中央美术学院,北京影像作品’Soft drink’,陆桥-厦门、鹿特丹、巴尔的摩建交三.周年艺术展,美国影像装置作品“米米模磨米摸”,深圳第一届新媒体艺术展,深圳公共装置作品 The voice of land“Balcony”,太仓文化创意科技园,太仓声音装置作品 The voice of land“Help”,太仓文化创意科技园,太仓影像装置作品“米米模磨米摸”,盖亚空间,广州影像作品“小胖”,盖亚空间,广州装置作品“方圆”,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广州信息机电互动装置“铁树开花”,艾克斯.普罗旺斯艺术学院,法国led光互动作品《Grilles-窗花》。米念艺术空间展览,厦门影像作品“闽南圣经”,复制的力量,徐州美术馆,徐州信息互动作品“瓶装机”,Green gene”,曼彻斯特都会大学,英国装置作品“船号”,视觉就是经济 2,顺德装置作品‘paradise I’ ,Double feature---玩具,小洲村人民礼堂,广州雕塑作品“HYY”,广州大学城北亭商业广场—NFA艺术空间,广州装置作品“鸡”。“经过”五国艺术交流展,起点艺术学校,泉州装置作品“风景这边独好”。“经过”五国艺术交流展,厦门大学,厦门影像与表演作品“massage”。Lloyd宾馆,荷兰阿姆斯特丹装置作品“舷窗”,“IN TRANSIT”,荷兰鹿特丹“中国印象”。回声 104.4长波无线电台,英国伦敦影像作品“window”,摄影作品“广告”,装置作品“T SHIRT”,国际艺术交流展“Underconstruction ”,南京艺术学院,南京影像作品“distance”,国际艺术交流展“ Luggage”,南京艺术学院,南京“listen”系列装置作品。“programmas van Eisen”Balengebouw ,Roombeek,荷兰恩斯赫德作品“sabotage”。 A4城市住宅更新公共项目,Presikhaaf,荷兰阿纳母“Chipboard Show”个人展,荷兰恩斯赫德“After seven”现场创作,荷兰海牙系列“一分钟”影像作品,乌特勒支中央博物馆,荷兰乌特勒支作品“家”,中国欧洲艺术中心,厦门《洗衣去污互动装置》 洗衣文化博物馆 广州《沉浸影像投影装置》洗衣文化博物馆。 广州广州国际设计周金堂奖全国宣传短片; 广州广州国际设计周金堂奖颁奖晚会多媒体视频包装与策划 广州光乐碰撞灯光秀 《风雅岭南》洪荣满老师代表中国与巴西、葡萄牙、俄罗斯和西班牙一起组织的团队的项目

默汝无言

广美国画考研三战上岸,是什么让我坚持了三年?

看到湿兄的考研故事招募考虑了好久到底要不要写,因为初试分数刚刚跨线飘过,觉得自己是否真的要写一些心得,换个角度又觉得或许有些同学需要我这种例子。权衡利弊还是有存在的意义。本篇以先总讲考研心得体会,再分讲各科备考经验再加一些生活杂谈的方式来叙述。01/考研心得拟录取名单出来后也有些师弟师妹来问我关于考研的问题,我很困扰的是更想让他们了解这个研是否有考的必要?是否必须是现在考?考研的理由是什么?是说刚毕业不知道做什么,还是有着强烈的目标,热爱自己的专业并且在绘画路子上有所坚持?如若不考虑清楚这些问题,稀里糊涂的来考,怎么面对考研过程中的诸多困难。或许一年不成,两年不成,如果没有清晰的认知剩下的只是不甘心罢了。所以真真切切的感受到,如果很热爱并且愿意为画画而选择生活方式,并且有坚持考上的决心这样就很好,如果只是刚毕业的迷茫,还是应当考虑清楚选择一个方向好好努力。考研不必急于一时,刚毕业的迷茫谁都有,或许可以考虑先工作历练几年,心智成熟些更能分辨自己真的想要什么,就更懂得是选择工作还是考研。这时做出的选择才更有坚持不懈的决心。因为我是考了三年的,熟知一年复一年的备考过程中的各种滋味,所以很诚恳的跟同学讲一些自己的感受,也仅仅是我自己的一些主观看法。吴昌硕作品02/初试经验#英语在整个备考过程中还是占据了很大一部分的时间,特别是英语个人比较薄弱。主要学习经验还是在单词和真题。单词保证是老老实实的记住,用单词书你可能觉得自己记住了但是遇到了又感觉不认识,这就是没有真正的认识这个单词,我是用的墨墨背单词软件无限的重复达到一个识记的作用。在有一定单词的储备下七月份开始研习真题,一套真题真真切切的研究透彻,一个星期才能整体学习一套真题,语法,句子,单词。真题在精不在多,一定要做到纵横交错总结规律,可以看参考唐迟老师的阅读视频和他的阅读的逻辑这本书总结的很好。作文部分我是后期背的朱伟的小黄书和参考周兆鑫的作文。#政治政治早期主要在于知识点和选择题。我是听徐涛老师的课程先讲政治脉络整体清楚,划好重难点,整理好比较琐碎的笔记,比如说会议,毛泽东的文章,之类的,做了他的《优题库》,但是一定要结合肖秀荣的练习题来做,因为肖秀荣的题还是有很多权威性,并且两个题也是互补的这样比较稳妥。论述题部分后期背的徐涛小黄书很多含金量。佛手:赵之谦#写生专业课的写生(3小时、四尺对开),国画学院今年是考场摆放五六盆佛手盆摘供大家写生,往年还考过海棠花。其实主要还是在于平时的练习,因为国画的写生还是很能看出学生的基本功的。导师很看重基础,基础是导师打分的关键。所以写生部分要平时多练习,植物的物理,结构,画面的构图要把握好;#创作专业课创作(6小时、四尺对开)创作好一幅作品,水墨工笔都可以。有些同学在用备考期间准备好,也有一些同学是现场发挥。我是提前准备好的反复的练习达到熟练的地步,在考场紧张的氛围下稳住发挥。03/复试经验#外语面试单独进入考场面试老师会有准备一些问题提问,不难,很简单的问题比如个人喜好,为什么考这个学校,课余喜欢做什么。我口语不是很好,只能一个单词一个单词的回答,所以这部分我不做赘述。#导师面试会有五六位导师现场提问一些专业问题,都是中国美术史里的问题,因为我是跨校考的也会提问我一些本科学科分布的问题,包括岭南画派的一些问题。所以专业面试方面还是要知识面广一些,留心美术圈的一些动态。#理论考试中国美术史部分我用的是广州美术学院的教材那个版本。我想这样比较贴切这个学校的考题。并且这本书也很好讲述的很详细,思路排序都很清晰。所以建议学习这本书。整体了解的情况下要抓住重点背下来。特别是一些有影响力的画家资料内容。竹子:赵孟04/备考中生活杂谈我再讲一些考试技巧之外的感受:考试过程中不要灰心丧气,初试考的不理想的复试加加油考好一些。心理素质强一些,脸皮厚一些不到最后就不要放弃。文化课重要,专业课更是重要。尽量要保证自己的初试总成绩一定要在370以上,专业成绩尽量在130以上的的范围。复试总成绩要在70以上。这些是最基本的分数线。分数大致如此主要还是要看排名。考研自控能力差的尽量不要呆在家里或者宿舍里,可以选择去图书馆里,我是早上出发去图书馆,晚上再回家。一定要学习和运动结合保证有一个好的身体,也可以通过运动来调节内心压力。因为我是普通综合美术院校毕业的,所以考研路上有许多欠缺的东西,也清晰知道跟美院学生相比自己缺少哪些东西,所以三年来一路考试一路补功。还有一点决定考研少不了家长的支持,跟爸妈好好沟通自己的想法与未来,都能被理解的。这些是我考试三年积累的一些心得,期间难免有一些缓和不激进,但是这正是我想表达的。能考上固然最好,考不上或者想通暂时先不考也是另一种选择。希望大家都能选择自己最想要的方式生活,都能达到自己的理想。

大搬家

“艺”起看导师风采——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人物画方向

中国画学院是广州美术学院最具传统艺术特色的教学单位,六十多年来,作为我国南方主要的中国画高等教育基地,在老一辈美术教育家关山月、黎雄才、杨之光等著名国画家的引领下,历经几代教师的精心培育,为社会输送了大批中国画、壁画、书法篆刻专业人才。中国画学院现有两个特色专业:中国画专业(130406T)、书法学专业(130405T),涵盖了三个专业方向:中国画专业方向、壁画专业方向、书法篆刻专业方向;六个工作室:人物画工作室、山水画工作室、花鸟画工作室、壁画工作室、造型基础工作室、书法篆刻工作室;三个研究室:岭南画派研究中心、关山月研究室、黎雄才研究室,以及图书室、藏画室。美术教育学院原名美术师范系,创建于1981年,它是当年中国八大美术学院中在新时期最早设立的本科美术教育专业教学机构,1989年更名为美术教育系,2010年建成美术教育学院,2018年进行学科整合,成为纯师范专业教学单位。目前,学院本科教育有美术学(美术教育)、艺术教育两个专业。设美术教育、书法教育、设计教育、史论教育和继续教育5个学术板块及中国画与品鉴、书法与中国文化 、绘画与欣赏、综合材料探索、设计与应用、公共艺术、人文与通识、教师进修等8个教研室。现有在编及合同制教职工45人,其中专任教师37人;本科生369人,硕士研究生72人,成人教育学生117人,自考学生12人。形成以本科教学为主体,其他办学形式为辅的办学格局。今天我们要介绍中国画人物画方向的导师有:刘庆和教授、陈朋副教授、于理副教授、周湧教授、何枫副教授、林霖副教授、张弘教授、肖进副教授刘庆和教授教育背景1981毕业于天津工艺美术学校1987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民间美术系1989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获硕士学位1992在马德里康浦路狄安塞大学美术学院访学研究领域人物画艺术研究培养部门中国画学院主要学术兼职现为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广州美术学院特聘教授、国家画院实验水墨研究所所长。论文/著作/代表作/展览:个展(2007年后)2018年刘庆和:同尘”(合美术馆武汉)2017年一年之际—刘庆和作品展(798艺术区东京画廊北京)2015年限行一刘庆和作品展”(美仑美术馆,长沙)白话—刘庆和在香港”(香港大学美术博物馆)轻拂—写生刘庆和”个展(年代美术馆,温州)。刘庆和说”个展(北京画院美术馆)刘庆和”个展(798艺术区蜂果当代艺术中心)。盛时——刘庆和作品展”(成都K空间)2010年浮现—刘庆和苏州计划”个展(苏州本色美术馆)2009年混电的边缘一刘庆和作品展”(何香凝美术馆,深圳2008年“宝贝儿一刘庆和作品展”(红门画廊)2007年刘庆和作品展”(中国美术馆)和作品展”(今日美术馆)。参展(2013年后)2018年作品《新发地》,《朝阳群众》参加在德国格平根美术馆举办的"ink中国当代水墨展”2017年失调的和谐—新生代相关案例展中间美术馆北京第二届深圳当代艺术双年展深圳寻脉造山一一宝龙美术馆开馆展上海入作品展麓山美术馆代艺术展(金鸡湖美术馆)中国当代水墨艺术展”墨韵克拉科夫”(波兰克拉科夫芒加博物馆2016年世间中国当代艺术展悉尼中国文化中心澳大利亚2015年“水里 SHUIMO世纪变革和艺术新路”展(北京民生美术馆)传统里绎—中国当代艺术展”克里夫兰州立大学,美国)2014年关切的向度当代水墨人物画六人展”(中国美术馆)西云东雨—中国当代艺术研究展(合美术馆,武汉)洗砚——中国当代水墨艺术美国巡回展”(美国)。中国当代艺术展”(查森美术馆,美国)2013年再水墨—20002012中国当代水墨作品展”(今日美术馆)维度—中国当代水墨批评家提名展”(中国美术馆)“幻象当代水墨邀请展”(798艺术区蜂果当代艺术中心)。原道中国当代艺术的新概念展”(香港艺术馆)。景观再造—中国当代艺术展”(匈牙利德布勒森美术馆)。时代肖像一当代艺术展”(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新境中国当代艺术展”(马德里孔德杜克宫,西班牙)。曾获得第八届AAC艺术中国年度水墨艺术家大奖上海证券报年度金艺术家奖。《艺术财经》年度水墨艺术家奖。陈朋副教授教育背景硕士 素描教学研究 广州美术学院学士 中国画 广州美术学院研究领域人物画艺术研究培养部门中国画学院主要学术兼职现为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委员,广东省中国画学会理事,广东省青年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广州国家青苗画家培育计划”课题组专家。论文/著作/代表作/展览:出版、著作:2010年,出版《新视野·当代名家中国画鉴赏系列丛书一·陈朋》(安徽美术出版社), ISBN 978-7-5398-2379-92014年,代表作品《立秋之十》等3件发表于《美术观察》(2014年第1期,CN11-3665J)。2016年,专著《海岬之上陈朋作品》出版(岭南美术出版社。ISBN 978-7-5362-5941-6)2017年,文章《学院风范写生精神》收录于《为中国画--全国高等艺术院校中国人物画教学论文集》(河北美术出版社,ISBN 978-7-5310-8429-7)2017年,作品《丘逢甲在1895》刊入《其命惟新.广东美术百年作品集.2000-2016》(岭南美术出版社,ISBN 978-7-5362-6226-3)2018年,作品《午后时光》、《父与子》、《西安回民街印象》、《短信息》、《赶集的日子》收录于《以形写神——2018全国高等艺术院校中国画人物造型主题交流展作品集》(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编,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ISBN 978-7-5586-0830-8)2018年,出版《水墨人物画写生教学》(岭南美术出版社,ISBN 978-7-5362-6563-9)2018年,出版《陈朋水墨写生作品集》(岭南美术出版社,ISBN 978-7-5362-6593-6)2019年,出版《毛笔速写》(陈朋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ISBN 978-7-302-52814-2, 字数:302千字)。论文:2013年,论文《谈“笔墨意识”》发表于《美术观察》(2013年第7期,CN11-3665J)2013年,论文《“猎奇”与“炫技”——由写生所想到的》刊于《中国画画刊》CN33-1366/J 浙江画院主办)2014年,论文《巧拙无古今》刊于《美术观察》(2014年第1期,CN11-3665J)项目:2019年2018年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研究和改革项目:“意笔人物画基础教学新视点——毛笔速写”结题。项目编号:JXGG201802。2019年广东省普通高校特色创新类项目:“黎雄才人物画研究”,立项。项目编号:2018WTSCX070获奖、参展:2008年作品《黄金周》入选“纪念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并获优秀奖(最高奖)。2010年获广州美术学院2007—2010年“教学科研创作突出成果奖”2011年作品《丘逢甲在1895》参加“百年风云——广东近当代重大历史题材美术作品展览”(广东美术馆)并获铜奖。(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广东省文化厅,广东省文联, 广东省美协共同主办)2012年作品《阵雨》参加“同在蓝天下——为农民工塑像中国画主题创作展”(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国家博物馆主办,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院承办)2013年作品《瑶族老汉》等5幅参加“对于中国画,我主……2013《中国画画刊》首届学术提名展”(《中国画画刊》主办,学术支持:浙江画院、浙江省美术家协会)。2014年作品参展艺术家参加“1荐1——广东省美术名家荐才行动”(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指导,广东画院、广东省美协主办。推荐导师:李劲堃)2014年作品《雨后》获“中国梦南粤心——第十二届广东省艺术节优秀美术作品展” 优秀奖(广东省文化厅主办,广东美术馆承办)2015年作品《吞力屯之十》获“首届广东省高校美术作品学院奖双年展”学院奖一等奖(广东省教育厅、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主办)2017年出席中央美术学院“为中国画”全国高等艺术院校师生人物画写生作品展与研讨会。2017年,作品《瑶族老汉》参展,并收录于《为中国画--全国高等艺术院校师生人物画写生作品集》。2017年作品《邹华像》入选《美在生活--全国写生艺术展》(中国美术馆主办)2018年作品《暖阳》入选“大潮起珠江——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主办: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美术馆、广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共深圳市委宣传部)2018年作品《午后时光》、《父与子》、《西安回民街印象》、《短信息》、《赶集的日子》参加“以形写神——2018全国高等艺术院校中国画人物造型主题交流展”(南京艺术学院主办)。2019年作为主讲人参加岭南画派纪念馆“翰墨绘新图——岭南画派画家描绘新中国作品展” 公共教育活动“与师对话——人物画探索课堂”,并现场作写生示范。个展:2012年“大巧之朴——陈朋作品展”在岭南画派纪念馆开幕(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主办,岭南画派纪念馆承办,当代岭南协办)2017年目击道存---陈朋水墨肖像作品展,主办:中国画学会、中国国家画院、中国美协中国画艺委会、潍坊市人民政府。2018年举办“见微知著——陈朋水墨写生作品展”(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广东省中国画学会、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主办,红专厂E5艺术馆承办,广州正典策划)于理副教授教育背景1996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系,获学士学位;1999年获硕士学位,专攻中国工笔人物画;2007年赴日本东京女子美术大学学习交流,主要研究中国工笔画与现代日本画技法的关联及关于日本画学科教学考察。研究领域人物画艺术研究(中国画、工笔画)培养部门中国画学院主要学术兼职现为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副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广东省美术家协会理事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委员主要科研项目精品视频公开课中国画人物工笔课堂写生(省级)工笔画教学资源建设(省级)广州美术学院2016年度自编教材资助项目(校级)中国画古典技法传承(《槐荫消夏图》临摹笔记)(校级)中国画古典技法传承教与学(《碧桃图》临摹笔记)(校级)论文/著作/代表作/展览代表作《执子之手》入选“纪念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览,获优秀作品奖(不分金银铜),被广州艺术博物院收藏:2009年《似是故人来》入选“金陵百家”全国美术作品展;2011年《风马旗的传说》入选“第四届全国青年美术作品展览”;作品《日当午》入选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并获广东省展金奖;2009年11月入选“灵感高原?中国绘画作品展”;2010年文化部主办的第九届中国艺术节中国风格?时代丹青——全国优秀美术作品展览。2018年入选广东美术百年大展2014年《寂静欢喜》入选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5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并获省优秀奖(不分金银铜),获全国优秀奖提名,入选中国美术馆2016贺岁大展——中华民族大团结全国美术作品展。主要著作1、《白描人物》2、《工笔人物课堂》3、《21世纪中国高职高专美术艺术设计专业精品课程规划教材中国画基础》(副主编)4、《工笔画的工具材料》5、《工笔画技法举一反三——工笔人物写生教学范例》6、主编中国画古典技法传承系列丛书之《<宫乐图>临摹笔记》、《<槐荫消夏图>临摹笔记》、《<枇杷山鸟图>临摹笔记》、《<碧桃图>临摹笔记》等。何枫副教授教育背景1984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附中。1988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现为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副教授、人物画工作室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领域现代人物画艺术研究培养部门中国画学院主要学术兼职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广东省中国画学会理事主要科研项目2014-2016年写意人物画写生 视频公开课(“创新强效工程”2014-2016年建设规划项目)论文/著作/代表作/展览编著《中国高等院校美术设计教材——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人物画教学》 辽宁美术出版社 2006年主编《薪火——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人物画工作室教师写生作品集》 岭南美术出版社 2016年论文《镜我:对水墨创作中女性因素的一些思考》发表于《画廊》 2011年1989年,作品入选“第七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获广东省美展优秀奖;1990年,作品入选“第二届全国体育美展”,获广东省体育美展优秀奖;1995年,作品入选“中韩交流展”;1997年,作品入选“全国中国人物画展览”;1999年,作品入选“第九届全国美术作品展”“当代中国水墨画展”;2000年,作品入选“‘漫漫云路’现代中国艺术德国巡回展”“‘后岭南’第三回展”;2002年,作品参加“现象·后岭南与广东新水墨”展览;2003年,作品参加“今日中国美术大展”“第二届全国画院双年展”;2008年,作品入选“纪念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览”;2009年,作品入选“第十一届全国美术作品展”“‘站着的中国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馆藏作品专题展”,获广东省美展优秀奖,于广州美术学院岭南画派纪念馆举办“枫·何枫写意画展”;2010年,于岭南美术馆举办“枫·何枫写意画展”;2013年,于古元美术馆举办“日常——何枫水墨作品展”;2014年,举办“风和日丽——何枫作品展”;2015年,举办“陌上花开——何枫作品展”,参加“岭南风范·岭南中国画邀请展”;2016年,于第六届中国画节举办“陌上花开——何枫中国画作品展”。作品被瑞士洛桑国际奥林匹克博物馆、广东美术馆、广州美术馆、广州美术学院、香港浸会大学、中山大学、岭南画派纪念馆等机构收藏。周湧教授教育背景1962年10月生于湖北省武汉市,1980年考入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系,1984年毕业并留校任教。现为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领域人物画艺术研究培养部门中国画学院主要展览2017 “水墨中国”叙事中国----香港回归二十年中国当代艺术巡回展,香港会展中心2016 “形而上下” 当代水墨邀请展,北京2016 “天下.往来”当代水墨文献展(2001-2016),广州2016 深圳第九届国际水墨双年展,深圳2014 东语西云:中国当代艺术研究展,武汉2014 新工笔展,南京2013 “再水墨”当代水墨艺术展,武汉、北京2013 “宁静致远”当代工笔六人展,深圳2012 三个立场,语言的意义,广州2010 当代艺术在广东,广州2009 “墨非墨”,中国当代水墨艺术展,波兰2008 广州站,当代艺术特展,广州2008 第23届亚洲国际美术展,广州2008 第六届深圳国际水墨双年展,深圳2007 重新启动,第三届成都双年展,四川2006 游移的“界”当代水墨展,泰国2005 广东当代艺术生态·文献展,深圳2004 深圳国际水墨双年展,深圳2003 中国制造-中法文化年系列展,法国2002 第十七届亚洲国际艺术展,韩国2002 现象·后岭南与广东新水墨,广州2001 城市俚语,珠江三角洲的当代艺术,深圳2001 水墨实验二十年,广州2000 水墨的边缘,台湾大陆纸上作品展,香港1999 观念水墨-周湧个人展,广州1991 中国当代艺术文献展,广州1990 珠海当代中国画邀请展,珠海林霖副教授研究领域中国人物画艺术研究培养部门中国画学院主要学术兼职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人物工作室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广东美术家协会会员主要科研项目“红屋”革命历史题材创作课题,绘制中国画作品《星火闪亮紫金苏区》捐赠给紫金苏区。横向课题,为广东鲁迅纪念馆广东清代贡院遗址“明远楼”绘制中国画作品《广东贡院,俊彩星驰》。论文/著作/代表作/展览:论文:《没骨的解读:关山月敦煌临画研究札记》 美术学报2017年第一期。《当代国画家的“智慧”——从“二高一陈”到“后岭南”现象》美术大观(1002-2953)《古典线条的现代运用—曾洪流从临摹到实践的艺术之路》 艺术教育(CN11-1188/J)获奖:2018年被评为南粤优秀教师。2008年中国画《乡下农庄》入选“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广东省美术作品展览”获“优秀奖”。代表作:2008年《南风》入选“纪念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2011年《沉默的道钉》入选“百年风云——广东近当代重大历史题材美术作品展览”。2012年《雪浴昆仑》入选“翰墨新象”全国中国画作品展。2012年《同沐慈光》入选“2012大同国际壁画双年展”。肖进副教授教育背景文学硕士, 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系访问学者, 中央美术学院(教育部高等学校国内)研究领域中国画艺术研究培养部门中国画学院主要学术兼职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主要科研项目广州美术学院临摹与创作教学 (18XJA005), 广州美术学院2018.08-2019.11南粤古驿道美术写生创作课题研究(18HX055), 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2018.10-2019.3广州美术学院第五批学科梯队培养协议书(60313021519), 广州美术学院 2016.03-2019.12论文/著作/代表作/展览论文/著作/代表作/展览《中国传统绘画中与茶文化有关的绘画作品赏析》福建茶叶ISSN:1005-2291北大核心《也谈继续教育的重要性》明日风尚ISSN:1673-8365南京市文学界联合会《传统工笔重彩基础教学研究》岭南美术出版社 ISBN 978-7-5362-6803-6《中国山水画文化的缘起、发展与传承》ISBN978-7-5639-6427-7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南国红豆》系列 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全国优秀美术作品展览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红线女、创作、生活》中国首届插图艺术展中国美术家协会《南国红豆》系列之二 第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 中国美术家协会《南国红豆》系列之三 第三届全国壁画大展 中国壁画协会 中国壁画协会《南国红豆》系列之四 庆祝十九大召开广东省美术作品展 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南国红豆》系列之五 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 中国美术家协会《广州.粤之韵》中国第二届插图艺术展 中国美术家协会《四十、四十,广东省中国画细笔时代印记精品奖》力作奖 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张弘教授研究领域中国画人物创作与教学研究没骨人物画艺术研究培养部门美术教育学院主要学术兼职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广东省政协书画院副院长广州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央文史馆南方画院特聘画家主要科研项目1、大型中国画《同舟共进》,广东省政协邀约,广东省政协收藏,2015年2、《东方寻梦》、《天职》等作品广东省美术馆收藏3、《中国航空之父-冯如》,获“百年风云-广东近当代重大历史题材美术作品展览”优秀奖,广东省委宣传部等,2011年4、全国普通高中教科书美术(粤版)《中国书画》主编论文/著作/代表作/展览:1、关于绘画语言的思考,《美术》2、论传统工笔画色彩的特性及其现代发展,《华南师范大学学报》3、创作手记《第二届广东画院学术提名展—国画中“历史”》4、关于素描---结构与线条,《高等美术学院教师示范作品集-----张弘素描》5、《藏真-----张弘画册》长城艺术出版社6、《广州市美术家协会主席团作品集——张弘》岭南美术出版社7、《不灭的火焰》、《日月盈昃》入选第七届全国美展8、《十月秋染山》入选第八届全国美展9、《日落而息》(水彩画)入选第十届全国美展10、《东方寻梦》获广东省第五届中国画展银奖11、《毕业N年的某次欢聚》参加关山月美术馆举办的广州美院美教教师作品展12、《广州地铁》入选“纪念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全国美展”展览 中国美术馆13、《亦复如是-----张弘水墨》展览 惠州市博物馆,2016年14、《传承与经典-----张弘国水墨》展览 中国国家画院国展艺术中心,2017年15、《丝路禅桥-----张弘水墨作品展.新加坡站》展览 新加坡视觉艺术中心,2018年导师资料主要来源于广美官网,部分资料来源于网络收集如有个别导师资料不全敬请谅解!

一心一德

“艺”起看导师风采——广州美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

工业设计学院成立于2010年9月,是由前“设计学院”划分出的工业设计、产品设计、染织艺术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和部分设计基础教学团队组成。工业设计学院现有教职员工87人,专任教师71人,教授9人、副教授26人,硕士生导师 18人。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14人,外籍教师1人,具有境外学习工作经历30人,具有双师型背景教师31人。学院拥有广东省首批协同育人平台,被教育部、财政部联合批准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和地方高校第一批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目前,学院是“教育部高等学校工业设计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单位,“广东省高等学校工业设计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学院还拥有广东省联合培养研究生示范基地、广东省工业设计创意与应用重点实验室等一系列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平台。为了建立跨专业的、更适合学科发展及产业趋势的“问题导向式”教学科研平台,学院以工业设计、产品设计、交互设计、染织艺术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为基础,建立“专业”的教学体制,负责本科学生第1-5学期的专业知识学习。以社会需求和学院核心优势为导向,成立“智能与体验创新”、“产品与系统创新”、“文化与社会创新”、“纤维与空间创新”、“时尚与品牌创新”五个教学研究中心,负责本科生6-8学期的研究性学习。工业设计学院以社会需求为导向,高度结合国家与国际共同关注的科技、产业、人文趋势,打通专业壁垒,优化教学架构,建立紧密的产学研机制,鼓励具备高度、深度、广度的教学与研究。近年来,学院承担了包括国家艺术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等在内的多项高层次科研项目;师生在包括红星奖、红点奖、IF设计奖、全国美展设计组、中国设计智造大赛等海内外设计大赛上获各类奖项300余项。学院作为历届全国大学生工业设计大赛的承办单位,连续数届服务全国相关设计类院校,为设计类大学生创新设计成果搭建了平台。工业设计学院积极拓展国际化合作与办学,推进国际化教育进程。与英国伯明翰城市大学、英国格拉斯哥大学等院校开展了“1+1+1”的双硕士学位培养,与台湾实践大学、奥地利林茨大学、日本千叶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等院校建立广泛的学术交流,依托粤港澳大湾区,建立跨文化、跨学科、融合创新的国际化设计教育新体系。今天我们要介绍广州美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导师有:陈江教授、童慧明教授、彭圣芳教授、温浩副教授、霍康教授、丁雄副教授、金英爱副教授、卢麃麃副教授、史培勇教授、磨炼副教授、张剑教授、林敏教授、李勇教授、刘毅副教授、斐悦舟副教授陈江教授方向设计历史与理论、工业设计与理论研究、产品设计教育背景博士 设计管理 上海同济大学硕士 工业设计 广州美术学院学士 制冷与工程热力学 西安交通大学高级访问学者 设计管理 清华大学 美术学院研究领域设计历史与理论、工业设计与理论研究、产品设计培养部门工业设计学院主要学术兼职全国工业设计专业十佳教育工作者;广东省高等学校工业设计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秘书长;广东省高等学校实验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工业设计协会常务理事;文化部艺术基金专家评审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工业设计创意与应用研究重点实验室执行副主任。主要科研项目自1992年11月至今,已承接十余项纵向和横向设计研究课题。先后为数十家各类公司进行了数十项设计。已获各种专利20余项。设计实践领域包括:产品外观、内部结构设计和原创产品功能设计、系统设计、展示设计和设计管理咨询。论文/著作/代表作/展览1、论文:原创性产品设计的研究 独撰 2011-07 装饰(核心刊物) 清华大学0412-36622、论文:如何提升中国产品在国 独撰 2008-09 价格理论与实践(核心刊物) 中国价格协会际市场的价格 1003-39713、论文:实体模型制作在工业设 独撰 2011-06 美术学报1004-1060 广州美术学院计教育中的必要性4、论文:新经济形式下中小型制 独撰 2009-04 2009清华国际设计管理大会 2009清华国际设计管理造业企业产品创新模式 论文集ISBN978-7-5640 大会论文集编委会的研究 -2156-65、论文:原创性设计特点和方法 独撰 2010-06 《工业设计教育新机遇》设计 2010珠江国际工业设计的研究 教育论坛—2010珠江国际工业 教育论坛论文集编委会论文集ISBN978-5640-3295-16、“工作室课题制”教学模式的改 独撰 2013-07 装饰(核心刊物)0412-3662 清华大学革与实施董慧明教授方向设计历史与理论、工业设计与理论研究、产品设计教育背景硕士 设计艺术学 广州美术学院学士 美术学 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研究领域设计学研究主要学术兼职教育部设计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工业设计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工业设计协会副会长、交互设计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省长杯”工业设计大赛评审委员会主席,“中国创新设计红星奖”评委,美国星火设计奖(Sparkawards)评委。主要科研项目中英建筑与艺术设计学词典 教育部立项科研课题 2006珠江三角洲中小企业设计创新竞争力研究 香港理工大学、广州美术学院联合课题2008珠江三角洲制造业创新竞争力研究 广东省科技厅课题 2010广东省工业设计“十二五”规划 广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课题 2011宁波市工业设计“十三五”规划宁波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课题2015论文/著作/代表作/展览《20世纪末世界优秀产品设计》上下册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8《100年100产品设计师》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3.09《100年100平面设计师》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3.09《100年100家具设计师》 岭南美术出版社 2008.03《建筑与艺术设计学双语词典》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11彭圣芳导师方向设计历史与理论、工业设计与理论研究教育背景博士 设计学 苏州大学硕士 设计学 东南大学学士 美术学 华中师范大学研究领域中外设计史研究设计批评研究当代中国本土设计研究主要学术兼职广东省美术家协会理论艺委会委员主要科研项目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课题“明代设计批评史料研究”,2011.9-2015.9;主持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课题“消费文化视野下的中晚明设计”,2009.11-2013.6;主持广东省人事厅高层次人才项目“境外设计机构扩张下的本土设计文化战略研究”,2013.12月立项;参与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课题“中英建筑与设计双语词典”,2008.9-2012.3;参与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课题“晚明文人的生活美学及其当代再生产研究”,2016.11立项;参与国家艺术基金“岭南传统工艺的创新人才培养”项目,2017.6立项。论文/著作/代表作/展览专著《微言:晚明设计批评的文人话语》,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年5月出版;工具书《建筑与设计英汉辞典》,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2年5月出版,副主编;论文《宁波地区本土工业设计机构发展模式研究》发表于《包装工程》,2017.24;论文《晚明文人工匠观探析》发表于《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16.03;论文《晚明小品中的“论物”:一种设计批评的形态》发表于《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03;论文《身体经验:晚明文人造物理论的一个面向》发表于《艺术设计研究》,2014.12;论文《明代晚期“文人论艺”现象及其意义》发表于《民族艺术研究》,2014.08;论文《设计批评:从历史形态到理论形态》发表于《美术学报》,2014.03;论文《设计的文化自觉及其实现——以“达芬奇事件”为鉴》发表于《设计》,2013.11;论文《共生与互动:明代设计中的“崇古”和“追新”意识》发表于《美术学报》,2012.11;论文《晚明实用主义设计观及其成因》发表于《民族艺术研究》,2012.10;论文《<园冶>的类型学解读》发表于《装饰》,2010.05;论文《身份的危机与确认——<长物志>雅俗观的一种阐释》发表于《装饰》,2011.07;论文《从“格物”到“玩物”:明代器物鉴赏的转变》发表于《艺术探索》,2009.10; 温浩副教授方向设计历史与理论、工业设计与理论研究教育背景1998年至2000年中央美术学院以毕业研究生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教师进修班1982年至1986年广州美术学院学士学位研究领域1. 家具产品设计:聚焦于品牌定位、立足于工艺品质、发挥于细份市场、满足于用户体验,基于中国制造下的家具设计创新研究。2. 家具品牌策略:聚焦于产业升级、立足于企业转型、发力于品牌战略、突破于设计创新,基于国家战略下的家具品牌策略研究。3. 文化驱动品牌:聚焦于中国精神、立足于中国文化、融入于国际思维、创新于生活方式,基于中国文化驱动当代设计品牌研究。主要学术兼职中国家具协会设计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室内装饰协会陈设艺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广东省家具协会设计工作委员会执行主任广州美术学院家具硏究院院长主要研项目“先生活haostyle”品牌横向课题研究论文/著作/代表作/展览著作:《心手合一——家具设计工作室教学实录》代表作:《云龙椅》,《夫子椅》,《吉祥椅》,《如意椅》展览:2012年,米兰北京姊妹设计周“坐下来—中国当代坐具设计展”2013年,米兰北京姊妹设计周“中国设计 世界看见”2013年,韩国光州设计双年展2013年,首届中国设计大展2014年,巴黎中法建交五十周年“感知中国“展2015年,北京国际设计周2015年,广州家具博览会2015年,上海家具博览会2016年,广州家具博览会2016年,上海家具博览会2016年,英国伦敦100%设计展2016年,北京国际设计周2016年,北京家居展览会2016年,设计上海2017年,设计上海2017年,北京国际设计周2017年,上海国际家具展览会2017年,北京家居展览会2017年,北京椅子艺术展2018年,设计上海获奖:2007年获广州国际家具博览会家具设计金奖2011年获中国家具设计奖金奖2012年获第29届中国(广州)国际家具博览会金奖2012年获中国家具协会颁发“中国家具十佳设计师”2012年获广州设计周颁发“CDA中国设计奖年度设计人物”2014年获金点奖现代设计奖2015年获网易中国设计有态度“原创奖”2015年获“大雁奖”年度中国家居产业原创设计奖2018年获中国设计权力榜入榜霍康教授方向工业设计与理论研究、染织与服装设计教育背景硕士 工业设计 武汉理工大学设计艺术学院学士 染织艺术设计 苏州大学艺术学院(原苏州丝绸工学院工艺美术系)研究领域1. 图案设计理论与应用设计研究2. 家用纺织品设计理论与方法研究3. 室内软装艺术设计研究4. 基于产学研实践平台的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主要学术兼职工业设计学院副院长广东省广美玉兰软装艺术创意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服装设计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流行色协会理事中国色彩教育委员会委员中国家用纺织品高级设计师中国室内装饰协会墙纸墙布专业委员会智库首席专家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纺织服装业商会专家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家用纺织品行协会理事主要科研项目1. 2014国家艺术基金“刺绣艺术创新青年人才”培养项目 国家艺术基金、江南大学 2014.04(第4排名)2. 家用纺织品艺术设计应用理论研究(教育部人文科学司“2010年教育部人文社科课题规划基金项目”)教育部社会科学司 、江南大学2010.11-2018.05(第2主持人)3. 广东省广美玉兰软装艺术创意研究院(2011年省部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平台项目) 广东省科技厅 2011.09-2015.12(项目主持人)4. 基于家居一体化的整体软装模块化设计研究(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学科共建项目)广东省哲学社科规划办公室 2016.03(项目主持人)5. 一种新型植绒质感高分子材料配方的研发与应用 广东省科技厅 2011.06-2013.6(第2主持人)6. 广美-广美玉兰软装艺术创意研究院实践教学基地 广东省教育厅 2015.04(项目主持人)7. 染织艺术设计学科群教学团队 广东省教育厅 2015.04(项目主持人)8. 室内软环境设计研究 广州美术学院 2005.07-2014.06(项目主持人)9. 家居软装饰流行趋势研究 广州美术学院 2015.07(项目主持人)10. 染织艺术设计教学团队 广州美术学院,2015.0711. 广美-广美玉兰软装艺术创意研究院实践教学基地 广州美术学院 2015.07(项目主持人)12. 广美-玉兰装饰材料有限公司实践教学基地 广州美术学院 2015.07(项目主持人)13. 工业设计学院教师说课活动暨教学研讨会(广州美术学院“创强”特设教学项目)2017.08(项目主持人)14. 教学成果奖培育——室内纺织品及软装配饰设计专题教学(广州美术学院“创强”特设教学项目)2017.08(项目主持人)15. 染织设计专业系列工作坊暨教学研讨会(广州美术学院“创强”特设教学项目)2017.08(项目主持人)论文/著作/代表作/展览论文发表1. 染织设计教学随想 《装饰》总第136期(核心期刊) 2004.08独撰2. 家居产品设计的哲学美学诠释 《包装工程》第36卷第4期(中文核心) 2015.02独撰3. 基于家居一体化的整体软装模块化设计研究 《包装工程》第37卷第16期(中文核心)2016.08第一排名4. 以工作室教学模式提高毕业设计质量——家纺设计工作室毕业设计教学改革的设想 《美术学报》(艺术类核心) 2011-5独撰5. 家纺设计工作室的实践教学探讨 《2013全国高等学校工业设计教育研讨会论文集》 2013.11独撰6. 染织设计应用型人才教学模式改革与实施 《广东省教育厅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改革成果案例》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6.10独撰7. 家纺设计教学模式探讨 《布艺世界》 2011.07独撰 8. 跨界:家纺企业和设计人才从平面到立体的转型 《家纺时代》 2011.05独撰9. 搭建家居“物人对话”的桥梁 《家纺时代》总第26 期 2006.09独撰10. 纺织品与室内软环境设计 《广州美术学院教师论文集》 2003.11独撰作品发表1. 木棉盛放迎客图(人民大会堂广东厅大型地毯设计) 《中国当代设计全集》第17卷?工艺类编?绣染篇商务印书馆 2015.12 2. 纸雕脸谱系列(二) 《中国美术家协会艺术委员会委员作品集》中国文联出版社 2012.09 3. 晨 《纺织艺术设计国际印花作品集》2015.04(第一排名)4. 暖霞织锦 《美术学报》2017.01(第一排名)5. 天际流 《美术学报》2017.01(第一排名)6. 《纸雕脸谱》入选第二十届韩国釜山纤维艺术家协会展邀请展 20067. 纤维壁毯《蕴》入选第五届韩国釜山国际环境艺术节邀请展 2008教材出版1.《软装布艺设计》 天津凤凰空间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出版 2017.06 2.《家用纺织品配套设计》(国家级特色专业系列教材)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08 3.《中国当代设计全集》第17卷?工艺类编?绣染篇(国家出版资金项目、“十二五”国家重点出版规划图书项目、中国出版集团公司“十二五”重点图书项目) 商务印书馆 2015.12(副主编)4.《多元讲堂——家纺设计工作室教学实录》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2013.10 4. 中国家纺设计师培训系列教材(中国劳动与社会保障部、中国家用纺织品行业协会) 中国纺织出版社 2011.10《助理家用纺织品设计师》(造型设计部分)《家用纺织品设计师》(造型设计部分)《高级家用纺织品设计师》(造型设计部分)6.《图案设计教学与应用》(第一版)(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项目)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087.《图案设计教学与应用》(第二版)(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项目)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128.《走向终端——染织艺术设计主干课程教学实录》 广东人民出版社 2005.119.《染织艺术设计03.05届毕业创作实录》 广东人民出版社 2005.11主要奖项1.“南粤教坛新秀” 广东省委高校工委、广东省高等教育局、广东省教育工会、广东省教育基金会1994.092.“广东省教育系统优秀共产党员” 中共广东省委教育工委2011.07 3.“产品设计专业工作室课题制教学改革研究与实施”第七届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广东省教育厅2014.06(第三排名) 4. “新型植绒质感聚氯乙烯墙纸研发” 2014年东莞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东莞市政府2015.03(第二排名)5. 《中国家纺设计师培训系列教材》(参编)被评为“2012年度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优秀图书” 20136. 作品《壁画》、《艺术工程》获湖北省科技美术作品大展优秀奖 中共湖北省委宣传部、湖北省科技厅、湖北省科协、湖北省社会科学联合会 2002.05丁熊副教授方向设计历史与理论、工业设计与理论研究、产品设计教育背景博士 设计学 澳门科技大学人文艺术学院(在读)访问学者 行政管理 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硕士 艺术设计学 江南大学设计学院学士 工业设计 无锡轻工大学设计学院研究领域1. 产品服务系统设计(PSSD):聚焦于珠三角制造企业转型和智能制造背景下的产品全生命周期服务模式研究,包括基于产品的服务、基于功能的服务和基于效果的服务,关注的行业包括但不限于家电与电子、家居与文创、交通与出行等。2. 服务创新与触点设计:综合利用服务设计流程、方法和工具,关注服务业商业模式创新设计、系统创新和接触点的设计,主要聚集于休闲与旅游、餐饮和儿童教育等行业。3. 社会创新设计:在互联网背景下思考设计和设计师在当今社会中的作用,通过设计手段,联合民间自发力量,促进解决社会问题、改善某一范围人群生存状况,例如美丽乡村建设、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等。4. 交叉学科背景下的服务设计基础理论与方法研究。主要学术兼职中国工业设计协会设计教育分会理事,广东省工业设计协会理事,中国服务设计教育联盟联合发起人,佛山市南海区旅游发展顾问。主要科研项目近年主要成果:主持工业和信息化部《设计驱动创新发展的国际现状和趋势研究》子项目、江苏省教育厅“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海外研修项目”、无锡市哲学社会科学招标课题精品课题《设计驱动创新视角下无锡制造业转型升级研究》等各级纵向课题,参与多项政府、企业横向课题。论文/著作/代表作/展览基于“服务设计”理念的产品设计教学研究与实践,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研究和改革项目,2016年,主持;广东城市公共产品及服务系统创新设计研究,广东高校特色创新项目(人文社科类),2016年,主持;中外服务设计产业应用的比较研究,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一般项目,2015年,主要参与;公共产品策划与设计教学研究,广州美术学院纵向科研课题,2013年,主持;广州城市公共设施设计地域化特征研究,广州美术学院纵向科研课题,2011年,主持;粤港澳城市公共设施设计比较研究,广东高校优秀青年创新人才培育项目,2010年,主持;公共设施设计跨专业教学研究,广州美术学院纵向科研课题,2009年,主持;佛山有礼文创产品商店设计,横向课题,佛山祖庙博物馆,2016年,主持;南海创意设计周活动,横向课题,佛山市南海区文化体育局,2015年,主持;新宏达充气游乐玩具创新设计,横向课题,中山新宏达日用制品有限公司,2012年,主持;NTS品牌核心价值与设计战略研究、视觉形象识别系统设计,横向课题,广州南天资源采购有限公司,2012年,主要参与;南盾综合信息采集平台设计,横向课题,广州南盾通讯设备有限公司,2012年,主持;E街坊户外终端机造型设计,横向课题,广州水晶球信息技术有限公司,2011年,主持。论文/著作/代表作/展览专著《以众为本:公共与娱乐设计工作室教学实录》,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3年8月;服务与体验经济时代下公共设计的新思路,《美术学报》,2016年7月;智慧旅游背景下的景区公共产品与服务系统设计,《包装工程》,2016年6月;可持续设计理念在公共服务系统设计中的应用研究,《家具》,2016年3月;城市公共服务体系创新设计研究,《包装工程》,2015年1月;粤港澳城市公共设施设计比较研究,《美术学报》,2013年12月;以广州为基点的城市公共设施设计地域性特征研究,《装饰》,2013年3月;公共设施设计跨专业教学研究,《创意&设计》,2011年1月;产品设计管理方法探析,《包装工程》,2010年2月;论服务设计,《装饰》,2009年4月;多职能设计团队建设与管理,《家具》,2007年10月。金英爱副教授方向工业设计与理论研究、染织与服装设计教育背景学士 染整 苏州丝绸工学院研究领域1. 设计思维的研究:在世界经济一体化、文化融合、竞争更加激烈的时代背景下,研究织物创新设计思维、设计流程,设计管理,服务于行业,提高行业在发展中的竞争力。2. 织物创新设计研究: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关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成果、学科交叉,进行织物创新设计研究与实践,主要包括装饰织物设计、服用织物设计、产业用织物设计。3. 织物设计人才培养教学模式的研究:根据科技、艺术、设计相融合的织物面料设计及应用人才培养的时代需要,在互联网背景下,关注织物设计人才培养,利用网络教学、设计体验、互动交流,探讨互联网时代的新的织物设计人才培养模式,加快人才的培养。4. 织物设计基础理论与设计方法研究。主要学术兼职中国纺织工程学会第25届理事会家用纺织品专业委员会委员主要科研项目横向课题:提花装饰织物设计研究与开发课题来源:广州市源志诚家纺有限公司论文/著作/代表作/展览论文1、《校企融合是培养纺织面料设计师的有效途径》,《2016年全国纺织品设计大赛暨国际理论研讨会》,优秀论文。2、《显形设计与隐形设计——纹织物的意匠图设计研究》,发表《美术学报》,2016.023、《经纬向张力对纹织物设计的影响》发表于《上海纺织科技》,2013.74、《99%等于0——浅谈纹织物中的细节设计》,《2013年第十三届纺织品设计大赛暨国际理论研讨会》。优秀论文。5、《活性染料蜡染染色工艺研究与应用实践》,《2017年全国纺织品设计大赛暨国际理论研讨会》,优秀论文。作品1、《八仙贺寿》在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开展了“2017年度纺织十大创新产品评选” 荣获非遗文化创意产品类“2017年度纺织十大创新产品”称号。本人承担纹织工艺设计。2、提花织物《氤氲流年》2015春全国家纺布艺流行面料征集暨新产品评比,银奖,本人承担纹织工艺设计。3、提花织物《山水间》2017/2018全国布艺软装流行面料评比,银奖,本人承担纹织工艺设计。4、作品《深海之王》被评为2008(秋)深圳国际家纺布艺展览会优秀新产品最佳艺术设计奖(提花面料),本人承担纹织工艺设计 。 5、作品《深林密语》被评为2013(春)全国家纺布艺流行面料征集暨新产品评比布艺类银奖,本人承担纹织工艺设计 。 6、2017(春)深圳国际家纺布艺暨家居装饰展览会全国布艺软装饰流行趋势发布最佳提案奖。本人承担展区中六款提花织物的纹织工艺设计。展览作品《生命之花》入选“2018中国国际纤维艺术展”。卢麃麃副教授方向工业设计与理论研究、染织与服装设计教育背景学士 广州美术学院 染织艺术设计专业研究领域多年来一直从事服装、首饰、家具等多个设计领域的设计和当代艺术创作,用作品来探讨艺术与设计相互融合渗透的新的可能性。作品曾受邀参加北京首届国际设计三年展、上海设计展等重要的国际设计展览和当代艺术展览。曾在广州、深圳、香港、法国举办个人作品展。主要学术兼职广州美术学院工艺设计学院服装与配饰设计专业学科带头人主要科研项目近年主要成果:主持工业和信息化部《设计驱动创新发展的国际现状和趋势研究》子项目、江苏省教育厅“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海外研修项目”、无锡市哲学社会科学招标课题精品课题《设计驱动创新视角下无锡制造业转型升级研究》等各级纵向课题,参与多项政府、企业横向课题。论文/著作/代表作/展览代表作《一根线》入选第十一届全国美展《瓷衣》入选第十一届全国美展《布与玫瑰》入选第十一届全国美展展览个展:2011 《rubbit dack》设计作品双人展 香港2009-2010 《用不用》设计作品双人展 广州 深圳2004 《INTERIEUR/EXTERIEUR由表及里》作品展 法国 巴黎群展:2016 作品参加《新物种》设计展 深圳作品参加《设计之变-上海艺术设计展》 上海2014 作品参加《断面》当代艺术展 匈牙利作品参加《身体使用说明书》设计展 广州2013 作品参加《不自然》设计展 广州 深圳 香港2011 作品参加《首届北京国际设计三年展》 北京2009 作品参加《广东主义》当代艺术展 广州 香港2008 作品参加《中日韩陶瓷艺术交流展》 佛山史培勇教授方向工业设计与理论研究、染织与服装设计教育背景博士 纤维造型设计专业 韩国东亚大学艺术学院硕士 纤维造型设计专业 韩国东亚大学艺术学院学士 染织艺术设计专业 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研究领域1. 纤维艺术创作与纤维产品设计:运用以纺织纤维材料为主的线材为主线,结合与其它综合材料的跨界交融来进行平面、浮雕、立体及空间装置等形态的艺术作品或个性化产品的创作研究。2. 空间艺术软装设计与应用研究:立足“艺术感”的个性空间,尊重原创设计、坚持原创设计、实现原创设计,运用系列性的艺术作品或产品并把它们作为整个软装设计链条中的各个元素进行串联,对主题空间进行整体设计和陈列,引入体验式手法,跨越艺术软装本身的展示性,真正提升软装设计的艺术品味和个性化拥有。3. 公共空间艺术品定制设计与陈列:针对不同特性的公共空间选择多样的综合材料,注重与空间的关系,来进行单件或系列的艺术作品的创作研究。主要学术兼职中国工艺美术协会纤维艺术委员会 理 事 广州市工业设计行业协会 荣誉副会长中国刺绣艺术研究院 专家委员广东“省长杯”工业设计大赛广州赛区 专家评委主要科研项目1、完成了英国驻广州总领事馆文化教育处办公空间的整体室内空间艺术软装设计与陈列项目;2、完成了广州国际设计周“衣”主题空间艺术软装整体配套设计与陈列项目;3、带领青年教师与研究生完成了广东红棉乐器有限公司研发中心整体空间艺术软装设计与陈列;4、完成了广州柏悦酒店SPA区九幅纤维艺术作品的创作与陈列。5、完成了富力海南英迪格酒店整体艺术品设计顾问和艺术品定制制作陈列项目。6、完成了河源世界乐器博物馆整体空间艺术软装设计和陈列的公益项目。论文/著作/代表作/展览1、论文--“A Research on The Letter Pattern for an Asia Culture Diffusion”,《JOURNAL OF THE KOREANSOCIETY OF DESIGN CULTURE》(韩国文化设计学会主办)第12期,2008年2、论文--“中韩两国设计产业的发展”,《装饰》第4期,2009年3、论文-- “中国家用纺织品产业竞争力的提升与中韩两国纺织业的合作”,《“给力-奔”广州美术学院设计学院青年教师论文集》,2011年4、论文--“利用契合图形的表现手法进行的文字图案设计研究”,《装饰》第12期,2012年5、论文--“多元文化时代背景下的文化原形与文化扩散新媒介”,《美术观察》第3期,2013年6、论文--“纤维艺术作品与空间艺术软装设计的关系”,《2012第七届全国艺术院校院(校)长高峰论坛暨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三等奖/中国文化部文化科技司主办),2012年7、论文--“当下纤维艺术发展的新视野探究”,《2013全国纺织品设计大赛暨国际理论研讨会论文集》(优秀奖/清华大学艺术与科学研究中心主办),2013年8、论文--“国际知名服饰品牌的本土化拓展设计分析”,《美术&设计》第3期,2013年个人展2016年 广州逵园艺术馆2009年 韩国釜山海云台区Gallery Goeun画廊2004年 深圳关山月美术馆/韩国东亚大学石堂展馆团体展2016年 从洛桑到北京第九届国际纤维艺术双年展(深圳·中国) 优秀奖/入选奖2015年 韩国釜山第十二回国际环境艺术节(釜山·韩国) 特邀作家奖2014年 中国当代知名纤维艺术家世界巡展墨西哥展(墨西哥城·墨西哥)1895中国当代工艺美术大展优秀作品展(北京·中国) 优秀奖从洛桑到北京第八届国际纤维艺术双年展(南通·中国) 入选奖2013年 中国当代知名纤维艺术家世界巡展罗兹美术学院展(罗兹·波兰)2012年 从洛桑到北京第七届国际纤维艺术双年展(南通·中国) 入选奖2011年 首届中国当代纤维艺术展(长春·中国) 入选奖2010年 从洛桑到北京第六届国际纤维艺术双年展(郑州·中国) 优秀奖2009年 中韩国际院校纤维艺术“形成”交流展(广州·中国)2008年 从洛桑到北京第五届国际纤维艺术双年展(北京·中国) 入选奖韩国第五回国际环境艺术节国际公募展(釜山·韩国) 国际评委奖2007年 韩国“New Factory”纤维艺术展(釜山·韩国)2006年 从洛桑到北京第四届国际纤维艺术双年展(苏州·中国) 入选奖中国广州国际设计周青年作家优秀作品展(广州·中国)2005年 韩国第六回申师任堂美术大展国际招待作家展(江陵·韩国) 特邀作家奖2004年 从洛桑到北京第三届国际纤维艺术双年展(上海·中国) 入选奖2003年 第三届亚洲纤维艺术展(北京·中国) 优秀奖2002年 从洛桑到北京2002国际纤维艺术双年展(北京·中国) 特别奖2001年 韩国第51回开天美术公募大赏展(晋州·韩国) 银 奖2000年 韩国釜山国际“TEXTILE ART”设计大赛(釜山·韩国) 特选奖1999年 为人民大会堂重庆厅设计并制作天顶、墙面、地面纹样等6套方案 设计中标磨炼教授方向工业设计与理论研究、产品设计教育背景硕士 设计学 香港理工大学设计学院学士 产品设计 深圳大学研究领域1.家居产品设计研究:聚焦于情感化及生活方式背景下家居产品系统设计,着力寻找设计与各要素之间的平衡。研究载体包括但不限于家居产品与用品、工作与生活创意产品、家具与家电、随身用品与出行产品等。2.设计思维研究:于不同视角与维度下的设计思维研究。包含且不限于基于功能原型、交互原型、服务原型、感知原型等不同原型的设计思维讨论。3.文化创意产品、文化遗产与非遗文化产品设计研究。4.交叉学科背景下产品设计理论与方法研究。主要学术兼职广东省工业设计职业资格工作组专家主要科研项目基于地域及传统文化的产品设计策略研究基于创意思维构建的产品设计研究美术类高校创新创业教学课程体系建设研究论文/著作/代表作/展览论文 基于地域及传统文化的产品设计策略研究论文 从感性认知到理性思考 谈设计创意教学研究论文 日常物设计中情感元素介入的可能性影之树 广东高校工业设计大赛教师创新大赛 至尊金尺奖忆江南 收藏于东莞诺华中式家具博物馆 对话框 瓶塞 / 中国高等院校设计作品大赛 / 优秀奖成果:内蒙古博物馆旅游纪念品设计研究 / 已采纳成果:雪佛兰科鲁兹有限改款设计研究 / 已采纳张剑教授方向工业设计与理论研究、产品设计教育背景硕士 设计艺术学 苏州大学学士 产品设计 无锡轻工业学院研究领域家居产品设计产品设计叙事研究产品创意思维研究主要学术兼职中国工业设计协会设计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包装联合会设计委员会第九届全国委员广东高等院校工业设计专业教育指导委员会 委员论文/著作/代表作/展览■2009-2018设计荣誉2018第二届世界工业设计大会TIA杰出设计师奖2015中国红星奖原创优秀设计师称号2014中国工业设计协会“2014年度十佳杰出设计师大奖”2011中国包装联合会设计委员会“中国设计事业先锋人物奖”■2009-2018论文:《喜忧参半比赛获奖热——也谈工作室设计教学的新方向》发表于《中国艺术》2018年第1期《蝉蜕与交织的历程——从设计方法角度谈产品设计与传统工艺美术的融合》发表于《中国艺术》2017年第11期《概念产品化与创新设计方法——以国际设计大赛带动设计教学》发表于《装饰》(中文核心)2017年第10期《叙以物,言无声》发表于《2013全国高等学校工业设计教育研讨会论文集》《由公厕改造展开的尿激酶产业链公益项目》发表于《装饰》(中文核心)2013年第10期《生活设计工作室“社会创新”课题思考》发表于《装饰》(中文核心)2013年第3期《走下T台的低碳设计秀》发表于《美术与设计》(中文核心)2012年第3期《基于儿童心理的户外儿童娱乐器材设计》发表于《美与时代》2012年第五期上《对小区户外休闲娱乐空间规划误区的细分》发表于《设计》2012年第2期《以人文角度浅析小区休闲娱乐设施建设》发表于《艺术研究》2012年第4期《广美生活设计工作室课题制教学及成果总结》发表于《设计》2012年第10期《家具艺术化设计的时代意义》论文,发表于《家具》杂志2011年第五期《对“家具之上”的解读》论文,发表于《美术学报》杂志,2011毕业创作专刊《由诗歌的意象手法看产品语义的发展》发表于《美术与设计》(中文核心)2010年6月刊《设计创新对不良产业链良性引导的可行性研究》发表于《纺织导报》(中文核心)2010年10月刊《残缺的力量——为残疾人设计的创意片段思考》发表于《给力!奔——广州美术学院设计学院青年教师论文集》《嬉 戏——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经典产品设计波谱艺术解读》发表于2010《设计》杂志一月刊《产品设计中传图元素去标签化讨论》发表于《2010珠江工业设计论坛论文集》■2009-2018著作:《奖述生活——生活工作室获奖参赛作品选》2017年10月福建美术出版社出版《设计叙述生活——生活设计工作室教学改革作品集》2013年1月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慢行,观风景—张剑设计作品选》福建美术出版社2012年7■2009-2018论文奖项:论文《叙以物.言无声》获2016年12月 广东设计周工业设计峰会优秀论文奖论文《由公厕改造展开的尿激酶产业链公益项目》获《装饰》杂志2013年度优秀论文奖论文《设计创新对不良产业链良性引导的可行性探析——以“黑心棉”为例》中国工业设计发展十年优秀工业设计论文征集评选,银奖论文《对“家具之上”的解读—广美家具毕业设计看小众化设计与个性化培养》中国工业设计发展十年优秀工业设计论文征集评选,优秀论文奖论文《走下T台的低碳设计秀》中国工业设计发展十年优秀工业设计论文征集评选,优秀论文奖论文《由诗歌的意象手法看产品设计语义的发展》中国工业设计发展十年优秀工业设计论文征集评选,论文奖论文《传统元素在产品设计中的“去标签化”讨论》中国工业设计发展十年优秀工业设计论文征集评选,论文奖■2009-2018作品奖项:《镶嵌饼干》2018红点国际概念设计大赛,至尊奖《镶嵌饼干》2018中国红星原创设计奖《波浪笔盒》2018德国iF产品奖《侧边浇水的花盆》2018意大利A' Design Award国际设计大赛,铜奖《领结酒瓶X-SIR》(合作)2017中国红星设计奖《最后的一碗——番茄酱包装设计》2017中国红星原创设计奖《侧边浇水的花盆》2017台湾金典奖《侧边浇水的花盆》2017韩国K-DESIGN AWARD奖《漏斗与油壶》2017韩国K-DESIGN AWARD奖《祈福的芽》2017欧洲产品设计奖,银奖《领结酒瓶X-SIR》2017韩国K-DESIGN AWARD,金奖《领结酒瓶X-SIR》2017欧洲产品设计奖,铜奖《领结酒瓶X-SIR》2017德国iF产品奖《领结酒瓶X-SIR》意大利A' Design Award国际设计大赛,铜奖《领结酒瓶X-SIR》2017中国智造大奖TOP100《漏斗与油壶》2016红点国际概念设计大赛,至尊奖《漏斗与油壶》2016中国红星原创设计奖,银奖《铛铛铛》2016中国红星原创设计奖,银奖《新闻地球》2016台湾国际光宝设计大赛,银奖《漏斗与油壶》2016中国智造大奖TOP100《祈福的芽——燃香阻燃器》2015中国红星原创设计奖,银奖《领结——可以平置的酒瓶》2015中国红星原创设计奖《漏斗与油壶》2015台北设计奖 优选奖《祈福的芽——燃香阻燃器》2014红点国际概念设计大赛,至尊奖《领结——可以平置的酒瓶》2014红点国际概念设计大赛,至尊奖《盲人阅读划重点仪》2014红点国际概念设计大赛,红点奖《鱼洞——池塘冬季增氧桶》2014美国IDEA国际设计奖《柱基烛台》入选2014中国设计挑战赛《安全的针头》获2014中国红星原创奖《儿童储物椅》获2013上海艺术设计展银奖《儿童储物椅》获2010德国国际红点设计概念奖《卫浴附加产品系列设计》获2010年广东省长杯工业设计大赛,优秀奖《整合卫浴空间设计》获2010年广东省长杯工业设计大赛,鼓励奖■2009-2018人作品展:2016年8月 张剑作品15件参展深圳艺术设计展2016年1月 张剑作品15件参展上海艺术设计展2015年5月“张剑设计与教学20年获奖作品展”参展无锡工业设计博览会2013年12月“张剑设计展”参展2013中国深圳国际创意设计品牌博览会■2009-2018设计教学展:2013年12月“生活设计工作室教学作品展”参展2013中国深圳国际创意设计品牌博览会2011年10月生活设计工作室低碳设计参展“第一届广州国际低碳技术博览会”2010年4月张剑师生作品展【慢行,观风景。】应邀参展“创意中国行纽约ADC南京双年展”2009年9月教学研究课题【尺度】22件系列作品参展中国(顺德)国际工业设计创意博览会2009年7月教学研究课题【尺度】16件系列作品参展北京第四届中国国际设计艺术博览会林敏教授方向工业设计与理论研究、产品设计教育背景博士 信息系统 美国马里兰大学硕士 信息系统 美国马里兰大学学士 生物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领域人机交互主要学术兼职广东省工业设计创意与应用研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IxDC交互设计协会委员广东省智能创新协会顾问香港大学中国商学院客座讲师主要科研项目未来的人机交互、体验策略与创新论文/著作/代表作/展览1. M. Lin and A. Sears.Constructing Chinese Characters: Keypad Design for Mobile Phones, Behaviour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26(2), p165-178, 2007.2. K. J. Price, M. Lin, J. Feng, R. Goldman, A. Sears, and J. Jacko.Motion doesMatter: An Examination of Speech-based Text Entry on the Move,Universal Access in the Information Society, 4(3), 2005.3. M. Lin and A. Sears.Chinese Character Entry on Mobile Phones: A longitudinal Investigation,Interacting with Computers, 17(2), p121-146, 2005.4. M. Lin, W. Lutters, and T. Kim.Understanding the Micronote Lifecycle: Improving Mobile Support for Informal Note Taking,Proceedings of CHI 2004,Vienna,Austria, p687-694, 2004.5. A. Sears, M. Lin, J. Jacko, and Y. Xiao.When Computers Fade... Pervasive Computing and Situationally-Inced Impairments and Disabilities, in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Theory & Practice, C. Stephanidis & J. Jacko (Eds.), New Jersey: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p1298-1302, 2003.李勇教授方向工业设计与理论研究、产品设计教育背景博士:产品设计 千叶大学(日本)硕士:产品设计 千叶大学(日本)学士:产品设计 无锡轻工大学(现江南大学)研究领域1、出行方式与交通工具设计研究2、用户需求与感性工学研究主要学术兼职1、广东省工业设计创意与应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2、广州美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产品设计专业负责人、交通工具设计工作室主任3、广东省美术家协会设计艺委会副秘书长主要科研项目1、用户评价与设计决策的感性工学翻译机制研究;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16;排名第一2、机动车儿童乘员用约束系统创新研发;省科技计划项目;2013;排名第一3、基于感性工学的多层次需求构造化及建模研究;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11;排名第一论文/著作/代表作/展览一、代表论文1、用車におけるデザイン要件と欲求構造の因果関係の把握;日本デザイン学会誌(JSSD);2007;排名第一2、用車におけるデザイン要件の評価構造の把握;日本デザイン学会誌(JSSD);2009;排名第一3、小型用車のスタイリング要素の最適組合せ;日本デザイン学会誌(JSSD);2011;排名第一4、中日感性工学研究现状及启示;装饰;2016;排名第一5、侘寂之美与简约设计;新美术;2017;排名第一二、代表著作1、汽车设计:历史·实务·教育·理论;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排名第三三、代表展览1、第十二届全国美展获奖提名;文化部;2014;排名第一2、第十二届全国美展入选作品;文化部;2014;排名第一刘毅教授方向工业设计与理论研究、产品设计教育背景博士 设计学理论 武汉理工大学硕士 产品设计 广州美术学院学士 视觉设计 广州美术学院研究领域用户体验设计研究服务系统设计研究交互设计研究主要学术兼职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广东省美术家协会理事,广州市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副主任,广东省政协委员。主要科研项目用信息设计的方法提升工业设计传统教学模式的研究——省级项目交互设计卓越人才培养计划——省级项目2015华为LinkHome项目课题合作吉利HMI交互设计校企合作白云机场服务设计研究LG中国手机界面系统设计研究广电集团产品用户体验评测与设计研究论文/著作/代表作/展览论文《互联网语境下的用户体验限定因素》2017年第20期论文《 汽车售后服务场景的用户体验设计研究》2019年40卷第2期论文《哲学思考在“用户体验”设计研究中的价值》论文《设计研究在竞争市场中的应用与探索》2015年36卷第4期论文《Design research for disability—a case of airport service design》入选HCII2019,EI收录裴悦舟教授方向工业设计与理论研究、产品设计教育背景博士 设计学 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在读)硕士 照明技术与设计 意大利米兰理工大学学士 雕塑 广州美术学院研究领域产品与系统创新设计研究艺术光环境与照明产品创新设计研究主要学术兼职广东省光电技术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主要科研项目LED智能照明产品创新设计课程研究(2015GXJK064)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创产品开发——以传统节气的照明产品设计(18HX017)3D打印在定制化LED照明产品设计中的应用研究(17XJA030)智能照明设计专业人才在工作室制下的创新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 (JXGG201611)一带一路赏花灯—融合国际文化元素的花灯创新设计(18CZ011)天花照明产品设计(18HX047)深圳大鹏新区户外安全标识牌设计(16HX001)论文/著作/代表作/展览论文:《LED智能照明产品创新设计应用研究》论文:《家居环境系统中光媒介的基础性探讨》论文:《以人居光环境为主导的LED照明产品设计方法探讨》论文:《产品设计的风格化课题总结-工作室课题制与传统课程制的教学实践》论文:《意大利设计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方法研究-米兰理工大学产品设计课程介绍》论文:《关于高等美术教育中本科课程设置问题的探讨》论文:《中外高等艺术设计专业招生办法比较》论文:《放与Fun-论高等艺术设计教育创新人才培养的氛围营造》著作:全国大学生工业设计大赛优秀作品集2014(出版)著作:2008-2016省长杯设计大赛作品集(出版)著作:全国大学生工业设计大赛优秀作品集2016(出版)著作:全国大学生工业设计大赛优秀作品集2018(出版)著作:《设计,叙述生活——生活设计工作室教学实录》作品:智慧云灯-天眼K1(产品上市)作品:深圳大鹏新区户外安全标识牌(政府采用)肖宁教授方向产品设计教育背景硕士 工业造型艺术专业无锡轻工大学(原无锡轻工学院,现江南大学)学士 汽车设计与制造专业华南理工大学研究领域用户研究、实体交互、汽车设计主要学术兼职中国工业设计协会理事广东省汽车工程学会常务理事广东省机械工程学会工业设计分会理事广东省工业设计协会副会长主要科研项目1、基于跨平台模块化架构(CPMA)的汽车正向开发技术研究与应用;中国汽车工业科技项目(一等奖);2014;排名第七2、GS5 GAC6470系列中高级SUV车型自主研发;省科技项目(一等奖);2016;排名第四3、自主开发的“传祺”系列中高级轿车及其技术;省科技项目(二等奖);2014;排名第五论文/著作/代表作/展览一、论文1、从“衣食住行”解读中国汽车设计对生活传统的继承与创新;SAEGD/CNKI;2013;第一作者2、岭南设计特质初探;工业设计;2016vol.1;第一作者3、汽车发展的设计引领模式:从汽车发展史试论可持续的汽车设计;ADCS;2016;第一作者4、基于体感测量的驾驶员座椅动态舒适性设计;GDIDA;2016;第二作者二、代表作1、广汽4Door-Coupe四门轿跑概念车内外造型;2007年发布;排名第二2、广汽AHEV先进混合动力概念车内外造型;2007年发布;排名第二3、广汽VIP-Lounge中高级概念轿车内外造型;2008年发布;排名第一4、广汽X-Power跨界混动四驱概念车内外造型;2009年发布;排名第一5、传祺(首款)中高级轿车内外造型;2010发布;排名第一6、传祺GS5都市SUV内外造型;2012年发布;排名第一7、传祺GA3中级轿车内外造型;2013年发布;排名第一

臣者

广州美术学院毕业展正式开展

广美毕业展正式开展。(央广网发 通讯员供图)央广网广州5月24日消息(记者郑澍通讯员刘颖倩谭国柱)新工艺漆艺装饰品、精巧的珠宝设计、与生活密切相关的艺术产品、令人深思的艺术创作……5月23日,广州美术学院2019届本科毕业创作展览在大学城校区正式对外开展。据悉,2019年本科毕业展共展出17个专业38个专业方向1360多名本科生、250多名研究生的作品。广美毕业展正式开展。(央广网发 通讯员供图)5月23日,是广美毕业展大学城展区对公众开放的第一天,尽管是工作日,依然有络绎不绝的人冒雨前往大学城美术馆,一睹今年该校毕业生艺术创作作品的风采。记者在现场看到,除了自行前往的普通市民,还有不少学生组团前往观展。据统计,截止昨日下午4时许,该馆已接待了约5000名市民前往观展。走进展馆内部,学生们的作品分区布满了美术馆的4层,每一个展区,都有不同的主题,也有不同的惊喜。其中,广州美术学院工艺美术学院今年的毕业生包括工艺美术、陶瓷艺术设计、漆艺三个专业方向。广美毕业展正式开展。(央广网发 通讯员供图)除此之外,伴随当下经济与科技的快速发展与物质生活的日益丰富,新的问题也在不断涌现,如何去发现并定义当下的新问题成为了这届毕业设计的研究重点,同时这些问题也指向了对于未来可能性的探索。23位毕业生以阅读23本来自不同背景的文献资料为起点,结合自身的经历与当下的社会环境提出23个问题,并通过毕设的研究过程不断明晰问题,深入问题的各个方面。这些问题包括如何证明我不是人工智能、如何从容面对死亡、未来的汉字会是什么样等。同学们对于问题的研究最终将集合成23本出版物,并在展览中配合相关视频与新媒体作品进行展示。广美毕业展正式开展。(央广网发 通讯员供图)据了解,今年的毕业展延续了去年“馆校合作、多馆联动”的展览方式,继续用“一展三区”的模式,在广州美术学院大学城美术馆、广东美术馆、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昌岗校区) 3个展区同时展出。其中,广州美术学院大学城美术馆展区将于5月23日—6月21日对外开放,主要展示本科设计类、影像类和雕塑作品;广东美术馆展区于5月30日—6月23日开放,主要展示本科造型类与美术学类作品;从5月15日—6月22日,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昌岗校区)将先后分三期展出硕士研究生毕业作品。广美毕业展正式开展。(央广网发 通讯员供图)

登高不栗

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2019年人物画毕业作品!

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2019年本科毕业作品展——人物画工作室广州美术学院一年一度的本科毕业创作作品展览拉开帷幕。中国画学院作为广州美术学院最具传统色彩的教学单位,现拥有两大专业,分别是中国画专业和书法学专业。中国画专业包含“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和壁画”共四个专业方向。书法学专业包含“书法与篆刻”一个专业方向。中国画学院是具有民族特色的中国画艺术及书法艺术的高等教育基地。它以岭南地域文化特色为背景,努力完善在教学研究、理论研究及艺术创作研究等方面相对完整的中国画、书法教学暨岭南画学体系和岭南书法教学体系。致力于培养在中国画和书法学专业领域全面发展,综合素质强,具有系统的专业基础知识、专业创作知识及理论基础知识,适应21世纪社会发展需要的高水平艺术人才和文化创意人才。作品欣赏朱梦珍星期一 175x180cm 纸本设色指导老师:林霖、何枫、梁醒生方凯月它们用翅膀驮来远方的阳光 180x97cm 纸本设色指导老师:林霖、何枫、梁醒生林高强镜 180×170cm 纸本水墨指导老师:林霖、何枫、梁醒生谢嘉璧这不是一个盒子 120x120x220 cm 纸本水墨、亚克力指导老师:林霖、何枫、梁醒生朱冬妍庙会记事 180x180cm 纸本设色指导老师:林霖、何枫、梁醒生赵梦婉盼 200x120cm 纸本设色指导老师:林霖、何枫、梁醒生张雪红早茶166x92cm纸本设色指导老师:林霖、何枫、梁醒生王钦去年 145x145cm纸本设色指导老师:林霖、何枫、梁醒生苏晓雯闲 220x104cm 纸本水墨指导老师:林霖、何枫、梁醒生周荃经年 205x105cm 纸本设色指导老师:林霖、何枫、梁醒生杨娅兰晨 240x122cm 纸本水墨指导老师:林霖、何枫、梁醒生刘业桉憩 190x110cm 纸本设色指导老师:林霖、何枫、梁醒生李小龙奶奶 135x87cm 纸本设色指导老师:林霖、何枫、梁醒生黄月明旅行到宇宙边缘235x123cm 纸本水墨指导老师:林霖、何枫、梁醒生指导老师简介林霖 1990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系。2000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同等学力研究生班。现为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人物画工作室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广东美术家协会会员。何枫1965年生于广州。1984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附中。1988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国画系,2000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同等学力研究生班。现为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梁醒生1984年出生于广东阳江;2003年毕业于广州美院附中;2007年毕业于广州美院中国画系人物专业本科;2013年毕业于广州美院中国画学院人物专业研究生,获硕士学位。 现为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讲师;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广东省中国画学会理事;首届广东省美术人才培养对象;第二、三届广东画院青年画院画家。

兵工厂

5.15-6.22 广州美术学院研究生毕业作品展

广州美术学院研究生毕业展分三个时间段举行,地址有两个,想去参观的朋友要看清楚下图的时间和展览地点啦。展馆开放时间: 09:00~17:00 票价:10元/人 凭学生证可享半价记得带现金,只支持现金支付!!!幸亏那天我包里还有20块钱现金,帮一学生支付了五块~~,剩下五块~~~我这次去的是第一期,展览的是造型艺术学院研究生的毕业作品,在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现场还是挺火爆的以下是展览的部分作品,分享给大家。上面这幅作品是相当于在网面上作画,前面打了射灯然后投影在白布上的,个人感觉可以借此思路在网面做些自己喜欢的画,然后放在窗口,这样太阳或者月光照射下应该别有一番韵味~上面这幅画,个人也很喜欢,像波光粼粼的大海一样,真美~你们以为这是书架,其实都是画出来的书架,重点是上面画的书名,个个都高逼格的,孤落寡闻,才疏学浅,不明觉厉的样子,没有拍到细节,有点可惜,不然可以分享给大家猪的雕塑拍了三张,这猪有莫名的活跃感,也很可爱~~参观完作品后,顺便游荡了广州美术学院,当天真晒,不知有没逛完。我猜应该差不多吧。校区不会很大,但是进去之后发现虽然在闹市之中,但是校门外是车水马龙,校内很静谧,学生都没怎么能看到,难道周末同学们都出去玩耍的缘故还是都在搞创作了呢?这个老爷爷在坐着睡觉,周围很安静,风也很舒服,不会闷热,老爷爷睡意昏沉的样子,有种岁月静好的感叹~如果我爷爷也在就好了,希望他在别的地方也能安稳开心幸福!我相信他也一定能好好的,我爷爷他是个善良淳朴、忠厚,很能吃苦、坚强的、勇敢的好党员、好长辈!我又想你了,亲爱的爷爷,我相信你一直陪伴着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