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广东研究生平均月薪七千多,两类学科遥遥领先,昔日热门专业倒数旱麓

广东研究生平均月薪七千多,两类学科遥遥领先,昔日热门专业倒数

相信对很多人而言,就业不单单是“饭碗”的问题,更是一个将要奉献一生的岗位,可能还是是一个人几十年的归属。虽然“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但是就业情况和满意度在具体的学科中还是不同的,有的学科是热门专业,毕业就不愁工作,而有的学科却要面对着“毕业即失业”的状况。行业提高学历往往能够让薪资有质的提高,那么哪些学科的研究生工资更高呢?广东省教育厅发布的《2018年广东省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介绍了毕业生基本情况和就业质量分析以及其他内容。我们来看里边引人注目的广东研究生就业情况。总的来说,2018年,广东省研究生的平均月薪为7693元,其中有两类学科薪酬遥遥领先,但是一个昔日的热门专业月薪却几乎垫底。2018年广东省实际参加就业的人数约为54万人,比2017年增加了1.4万人左右,增幅2.6%,其中博士毕业生有2千人,硕士毕业生为2.4万人,本科毕业生25万人,专科毕业生27万人。广东省毕业生各学历层次人数毕业生初次就业平均月薪有4071元,这在全国范围内都是不低的报酬,其中大多数毕业生都留在了广东省内,由此可见广东省的人才吸引实力。我们具体来看看研究生的情况,平均月薪为7693元,其中管理学最高,高达9420元,其次是工学类,为9007元。从标准专业来看,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位列第一,平均月薪为13167元,第二名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平均月薪为12543元。广东省研究生专业平均月薪最高前20位这样的工资放在全国范围内都是很高的薪酬,刚刚毕业就能拿这么高的薪酬,看来专业的选择相当重要。令人感到不可思议的是,曾经的热门专业电气工程竟然排倒数第二,平均月薪只有4693元。排在最后一名的是口腔临床医学,平均月薪4063元。广东省研究生专业平均月薪最低前20位为何之前大热的专业到了今天收入会垫底呢?我认为是行业发展到了“高原区”,加上之前热门的时候,很多人盲从,以至于现在出现了人才饱和,市场不需要那么多人了。4693元跟9420元的差异还是非常突出的,由此我们也看到了一个事实,不同专业之间存在着明显的薪酬差异。这些薪酬差异同时也反映了目前行业发展动向,像人工智能相关的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专业依然会是非常火爆。人工智能而管理类专业也将延续其热门趋势,毕竟管理类的顶级人才一直是市场稀缺人才。对于很多人而言,薪酬是选择专业时的一大重要因素,通过这份报告,大致可以了解各个专业和各个行业的情况。除此之外,这份报告也显示出了本科生和研究生薪酬的差别。研究生的薪酬平均薪酬为7693元,本科毕业生为4522元,而专科生的毕业生薪酬只有3362元,这直接体现出了学历的重要性。毕业生各学历层次平均月薪图所以,除了选择专业外,提升学历无疑也是能够大幅提高就业的竞争力。当然啦,以上内容只是讨论了初次就业的薪资情况,想要分析哪个专业的潜力更大,还得看长远一些,毕业3年、毕业5年和毕业10年的薪资水平可能有所不同。行业你毕业第一年的月薪有多少呢?你觉得读研三年出来的工资和本科毕业工作三年的工资,哪一个会更多呢?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关注我,获取更多教育资讯和知识!

华容道

2019年广东高校毕业生就业报告出炉:工学类硕士平均月薪最高

2月20日,广东省教育厅公布《2019年广东省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2019年广东省普通高校实际参加就业的毕业人数为53.92万人,初次就业率为94.58%,其中研究生就业率为91.26%,本科生就业率为93.44%,专科生就业率为96.12%。超过八成的已就业毕业生集中在珠三角地区就业。薪酬方面,平均初次就业月薪为4443元,增幅为9.14%。其中毕业研究生的平均月薪为8180元,本科毕业生的平均月薪为4862元,专科毕业生的平均月薪为3672元。总体情况高校毕业人数前三:中大广工广大2019年广东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共有57.2万人,除去因休学、结业、肆业等未取得毕业资格的学生,实际参加就业的毕业人数为53.92万人,比2018年减少了3362人,其中研究生2.73万人、本科生26.08万人、专科生25.11万人。我省有男性毕业生24.80万人,女性毕业生29.13万人,男女比例为85:100。其中男性毕业研究生1.25万人,女性毕业研究生1.48万人,男女比例为84:100;男性本科毕业生11.41万人,女性本科毕业生14.67万人,男女比例为78:100;男性专科毕业生12.13万人,女性专科毕业生12.98万人,男女比例为93:100。从高校看,毕业生人数最多的是中山大学,有11441人,其次是广东工业大学,有10599人,第三是广州大学,有10340人。2019年广东省生源毕业生47.84万人,占毕业生数的88.72%。广东地区中,毕业生最多的是广州市,有4.44万人,占毕业生数的8.23%;其次是茂名市,有4.20万人,占毕业生数的7.78%。外省生源毕业生有6.08万人,占11.28%,比例比2018年减少了0.87个百分点。在外省生源中,湖南省生源最多,有6024人,占外省生源数的9.91%;其次是河南省,有5930人;第三是江西省,有4799人。毕业生就业率如何?研究生就业率5个工科类专业就业率100%,法学最低报告显示,初次就业率为94.58%,其中研究生就业率为91.26%,本科生就业率为93.44%,专科生就业率为96.12%。研究生方面,毕业研究生初次就业率为91.26%,比2018年减少了2.26个百分点。从学科就业率看,研究生就业率较高的学科有教育学类(93.23%)、历史学类(93.16%)和经济学类(93.11%), 较低的学科有哲学类(71.81%)、艺术学类(85.51%)和法学类(86.66%)。与2018年同期相比,就业率增加最多的是历史学类,比去年增加了3.91个百分点;其次是教育学类。减少最多的是哲学类,减少了16.65个百分点;其次是艺术学类。从国家设置的标准专业看,就业率为100%的专业(毕业生人数大于等于40)有10个,属工科类的专业最多,有5个。就业率低于80%的专业(毕业生人数大于等于40)有15个,就业率最低的是法学,为43.55%,其次是化学,为61.36%。在人数最多的前20个专业中,就业率最高的是金融,为97.18%,其次是中药学,为96.62%;最低的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为82.11%,其次是肿瘤学,为84.81%。人数较多的专业中,比全省研究生平均就业率低的还有金融学、内科学等专业。本科毕业生学科、专业就业率就业率最高前20名工科专业占7席报告显示,本科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93.44%,比2018年减少了0.40个百分点。从学科就业率看,本科生就业率较高的学科有艺术学类(94.80%)、教育学类(94.53%)、工学类(93.84%),较低的学科有法学类(88.80%)、哲学类(89.15%)、农学类(90.46%)。与2018年同期相比,就业率增加最多的是哲学类,比去年增加了5.06个百分点;其次是医学类。减少最大的是法学类,减少了2.30个百分点;其次是农学类。从国家设置的标准专业(毕业生人数在100以上)看,就业率最高的是纺织工程,为99.44%;其次是护理学类,为99.07%;第三是中医学类,为99.01%。就业率最高前20名中,属工科类的专业最多,有7个。就业率相对较低的专业有动物医学类(74.64%)、临床医学类(75.65%)、工商管理类(76.64%)等。在人数最多的前20个专业中,就业率最高的是商务英语和物流管理,均为95.92%;最低的是法学,为86.43%,其次是临床医学,为92.11%。人数较多的专业中,比全省本科生平均就业率高的专业有国际经济与贸易(94.95%)、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94.91%)、土木工程(94.48%)等等;;而汉语言文学(92.57%)、软件工程(92.78%)、财务管理(92.79%)等专业则低于本科生平均水平。专科毕业生专业大类、专业就业率农林牧渔、轻工纺织、司法大类排前列专科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96.12%,比2018年增加了1.56个百分点。专科生就业率较高的专业大类有农林牧渔大类(98.22%)、轻工纺织大类(98.00%)和食品药品与粮食大类(97.91%),相对较低的专业大类有公安与司法大类(94.91%)、文化艺术大类(95.02%)和教育与体育大类(95.25%)。从国家设置的标准专业(毕业生人数在100以上)看,就业率为100%的有9个,分别是化妆品技术、家具艺术设计、机场运行、汽车车身维修技术、铁道机车、铁道信号自动控制、制药设备应用技术、测绘地理信息技术和舞蹈表演。就业率相对较低的10个专业中,有4个专业属教育与体育大类。最低的是西餐工艺,为85.83%;其次是数学教育,为88.05%;第三是中医学,为88.36%。毕业研究生学科、专业薪酬薪酬前20工学类专业占18席,月超1.1万2019年毕业生初次就业的平均月薪为4443元,其中毕业研究生的平均月薪为8180元,本科毕业生的平均月薪为4862元,专科毕业生的平均月薪为3672元。已就业毕业生中,超过6成的毕业生平均月薪在3000-5000元之间。毕业研究生学科、专业薪酬方面:2019年毕业研究生的平均月薪为8180元。其中,工学类最高,为9578元;其次是管理学类,为9407元;第三是理学类,为8410元。艺术学类相对偏低,为6662元。从国家设置的标准专业看,平均月薪最高的是应用统计,为13930元,其次是信号与信息处理,为13892元,第三是工商管理(专业型),为13529元。在最高的前20位中,工学类最多,占18席。平均月薪相对较低的研究生专业中,最低的是体育学,为4431元;其次是针灸推拿学,为4895元。本科毕业生学科、专业薪酬信息安全电子商务自动化排专业前三从学科看,本科的平均月薪为4862元。其中,哲学类最高,为5423元;其次是工学类,为5309元;第三是教育学类,为5194元。相对较低的为法学类(4398元)、农学类(4416元)和管理学类(4555元)。从国家设置的标准专业看,平均月薪最高的是信息安全,为8235元;其次是电子商务类,为7406元;第三是自动化类,为7232元。平均月薪相对较低的专业中,最低的是专业是中医学类,为3479元;其次是社会学类,为3706元;第三是机电技术教育,为3828元。专科毕业生专业大类、专业薪酬专科大类平均月薪3672元从专业大类看,专科的平均月薪为3672元。其中,交通运输大类最高,为4459元,其次是水利大类,为4144元,第三是轻工纺织大类,为4035元。较低的为农林牧渔大类(3165元)和公共管理与服务大类(3420元)。从国家设置的标准专业看,平均月薪最高的是铁道工程技术,为6718元,其次是铁道供电技术,为6662元,第三是民航空中安全保卫,为6611元。平均月薪相对较低的专业中,最低的是化学教育,为2549元,其次是物理教育,为2555元,第三是西餐工艺,为2659元。就业地区薪酬省内深圳最高,省外北京最高2019年就业地区流向中,在广东省就业的平均月薪为4396元,在广东省外地区就业的平均月薪为5299元。在广东省内就业地区中,平均月薪最高的是深圳市,为5041元,其次是广州市,为4491元。较低的分别是云浮市(3529元)、揭阳市(3610元)。在广东省外地区中,平均月薪最高的是北京市,为6491元,其次是上海市,为6130元,第三是浙江省,为6090元。如从行业上看,2019年行业大类流向中,平均月薪最高的是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为5163元,其次是金融业,为5109元。较低的分别是住宿和餐饮业(3682元),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3952元)。从行业中类平均月薪看,最高的是烟草制造业,为6053元,其次是货币金融服务,为5561元,第三是铁路运输业,为5350元。就业地区流向省内占94%,广深佛排前三就业地区流向上,毕业生就业地区中,在广东省就业的占已就业毕业生的94.82%。珠江三角洲地区9个地级市,共吸纳38.74万毕业生,占已就业毕业生数的83.07%,其中到广州市就业的毕业生最多,有17.08万人,占已就业毕业生的36.63%;其次是深圳市,有7.97万人,占17.10%;第三是佛山市,有4.01万人,占8.61%。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分别吸纳5.99%、3.97%、1.79%的已就业毕业生。到广东省外地区就业的有2.42万人,占已就业毕业生数的5.18%,约有一半的外省生源毕业生选择留粤就业。外省地区中,到上海市就业的最多,有2708人,占到外省地区就业毕业生的11.21%;其次是北京市;第三是浙江省。2019年毕业生中,有11285人选择出国出境深造或就业,占毕业生数的2.09%。出国出境到英国的最多,占出国出境人数的30.90%;第二是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占19.61%;第三是美国,占14.76%。毕业生自主创业超2000人自主创业,零售业最多广东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有2055人,占毕业生数的0.38%。其中毕业研究生自主创业人数为66人,占毕业研究生数的0.24%;本科毕业生自主创业人数为1218人,占本科毕业生数的0.47%;专科毕业生自主创业人数为771人,占专科毕业生数的0.31%。按创业类型分,现代服务业占36.11%,传统产业创业占15.18%。从行业分类看,选择在零售业创业的最多,占创业人数的17.32%,其次是文化艺术业,占13.43%。从创业地区看,毕业生基本上选择在广东创业,占创业人数的92.51%。在广州市创业的人数最多,有699人,占创业人数的34.01%,其次是佛山市,占9.44%。选择在珠三角地区创业的占创业人数的71.05%。就业发展趋势分析学科人才冷热不均,大湾区成就业首选2019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如何?有哪些趋势?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介绍,毕业生就业总量仍然较大。从近5年的毕业生规模看,我省实际参加就业的毕业生人数总体上呈上升的态势,规模逐年扩大,从2015年的49.35万增加到2019年的53.92万,预计2020年毕业生有60.3万人,加上择业期内二次择业和外省来粤求职的毕业生,就业总量巨大,形势依然严峻。其介绍,近年广东经济运行总体保持平稳,地区生产总值位居全国首位,为高校毕业生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从近5年的就业率看,我省高校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一直在94%和96%区间浮动,保持在94%以上。“预计2020年广东省用人单位招聘毕业生人数相比2019年会有所增加,但由于求职的毕业生总量巨大,2020年就业形势仍将严峻”。各学科人才需求冷热不均从近5年来各学科平均就业情况看,研究生的管理学类、工学类、经济学类一直是用人单位的“香饽饽”,人才需求旺盛,就业率和月薪均在各学科前列,而哲学类、历史学类、教育学类等学科的需求偏淡,就业率和月薪均相对较低。本科各学科中,就业率和平均月薪均在前列的有工学类和艺术学类,而法学类、文学类、医学类和农学类的就业率和平均月薪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哲学类、教育学类、理学类和历史类就业率相对较低而月薪较高,管理学类、经济学 类则就业率较高而月薪较低。“综合毕业研究生和本科生情况看,各学历层次的工科类毕业生普遍存在‘好就业、就好业’的情况;艺术学类毕业生在本科阶段较受欢迎,而研究生阶段则相对受到冷落;管理学类毕业生就业机会较多,工资待遇则受学历因素影响较大;法学类、历史学类就业机会及待遇相对较少;理学类、经济学类、文学类、医学类及农学类毕业生的就业机会和待遇受学历因素影响较小”。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就业薪酬逐年提高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介绍,我省高校毕业生平均初次就业月薪逐年不断提高,从2015年的3130元到2019年的4443元,增加了41.95%,每年约以9.15%速度增长。大湾区成毕业生就业地区首选2019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报告显示,粤港澳大湾区作为中国改革开发的前沿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吸纳了大量的高校毕业生。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共接收了38.74万名广东应届毕业生,占全省已就业毕业生的83.07%。“近年来粤港澳大湾区的毕业生流向比例呈现上升态势,为当地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行业流向制造业比例逐年下降报告显示,近年来广东经济运行延续“总体平稳,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新旧动能接续转换,工业转型升级加快推进。“从近5年毕业生就业数据来看,毕业生就业的行业流向契合了广东省经济发展的趋势和产业转型升级的战略调整”。省教育厅相关人士介绍,传统劳动力密集型制造业的毕业生逐渐转向先进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制造业仍是毕业生就业最多的行业,但比例逐年下降,已经由2015年的20.32%下降到2019年的14.03%,减少了6.29个百分点。与此同时,随着新兴产业的蓬勃发展,毕业生流向“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等“互联网+”发展较为成熟的服务业行业的比例呈逐年增加的趋势。【来源:南方都市报】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

人伦不饬

广东省内重点大学公布2019年研究生招生计划,中山华工大量扩招!

我国公认的四大一线城市分别是北上广深,其中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拥有8所世界一流大学A类建设高校和26所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其中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更是各省高分考生的首选高校。上海是我国的经济中心城市,拥有四所双一流大学和9所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其中,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和同济大学的名声全国都非常有名。北上广深的另外两座城市都位居于广东省,但是两座一线城市能拿得出手的顶尖高校真没有几所,广州市最强的两所大学分别是中山大学和华南理工大学,其中占据一线地理位置优势的中山大学每年的分数线还排在武汉大学后边,而另外一所华南理工大学虽然是四大工学院,建筑老八校,但是每年的录取分数线还没有同为四大工学院的东南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高,实在有点可惜,而另外一所一线城市,可能是成立时间太短,底气不足。除了其他各名牌大学的分校之外,也就深圳大学能够拿得出手,但是依然落选了双一流工程。根据调查,全国每100万学生中,全国博士招生人数为54人,广东省仅为33人,在研发方面,全国博士生比例为6.5%,而广东省仅为4%,所以作为一个经济大省,广东省开始全面发展自己的本土教育。特别是研究生招生方面,更是在不断进步。根据刚刚公布的2019年研究生招生计划显示,目前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七所高校公布了研究生招生人数。其中,招生人数最多的是中山大学,达到了6400人,其次是华南理工大学,招生人数达到了5700,两所985高校的研究生招生总人数就超过了12000人。从增长幅度来看,华南理工大学相比于去年,研究生招生人数增长是最多的,达到了700多人,另外中山大学的增长人数也达到了400多人。其实,当前深圳已经引进了很多知名高校,比如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校区,清华大学深研院,北京大学深研院,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区,南方科技大学等。但是,从大学建设来看,还是要培养一些本土高校,多做沉淀和积累,这样才能满足城市快速发展的需要!

糊涂虫

2020年广东哪所高校毕业生最好找工作?工资最高?报告来了→

2020年广东省高校应届毕业生人数再创新高,达到60.3万人。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毕业生就业质量如何?薪资有何变化?近日,广东省7所高校陆续发布了2020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回答了备受社会关切的大学生就业问题。记者梳理发现,就已发布报告的高校来看,去年整体就业率略有下降,毕业生薪酬总体稳定且有少许涨幅。此外,超半数毕业生选择粤港澳大湾区主要城市就业,服务地方经济发展。面对疫情所造成的影响,各高校有的放矢,均出台了相应的政策,积极采取行动推动学生就业。毕业生月薪看涨,就业主要区域在粤与2019届相比,广东大部分高校的就业率均有所降低。暨南大学发布的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12月底,本校2020届毕业生的整体就业率为88.32%,而2019年为96.92%。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20届毕业生总体就业率为90.85%,其中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为90.06%,研究生毕业生就业率为94.13%。而2019届毕业生总体就业率为99.65%,其中本科就业率为99.57%,研究生为100%。虽然今年就业形势受疫情影响,但部分高校毕业生平均月薪仍略有提升,其中:暨南大学2020届本科毕业生的平均月薪为7688元,较2019届增加了612元;深圳大学毕业生签约月薪平均值为6822元(2019年为6374元);华南农业大学毕业生平均月薪则达到6305.65元。记者观察近几年广东高校就业质量报告发现,广东省内依然为高校毕业生就业主战场,粤港澳大湾区成为多数高校毕业生新流向。南方科技大学就业毕业生中近八成在粤港澳大湾区工作。汕头大学毕业生省内流向人数最多的城市依次为广州市、深圳市、汕头市。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华南农业大学的省内就业毕业生都主要流向了广州市、深圳市、佛山市等产业改革较快、经济较为发达的珠三角城市。IT行业吸纳最多民企签约占比最高从签约单位的性质看,越来越多的毕业生选择去企业就业。从华南农业大学2020届毕业生的就业情况看,签约单位以企业为主,占签约总数的84.63%。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企业单位为吸纳毕业生就业的主渠道(占比86.84%),其中民营企业占比61.34%,国有企业占比12.28%,外资企业占比11.92%。根据暨南大学就业质量报告,超过50%的本科毕业生选择到民营企业工作,且以信息技术、教育、电子电气制造业为主。从行业来看,IT行业、教育业依旧是毕业生选择的“香饽饽”。从现有高校就业报告来看,2020届高校本科毕业生中,去往IT行业人数最多。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9年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工资统计数据,“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为全国年平均工资最高的行业。此外,教育也是各高校毕业生青睐的行业。随着资本、互联网技术的加持,各级民办学校、培训机构等发展迅猛,成为大学生们进入公立学校之外的选择。在暨南大学、华南农业大学、深圳大学、汕头大学等高校就业质量报告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教育均居毕业生行业分布前三。其中暨大本科毕业生中去往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人数占本科生毕业生总人数的15.2%,是该校毕业生选择人数最多的行业。疫情影响求职进度高校出台政策纾困疫情影响下,不少中小型企业经营困难,出现降薪与裁员等情况,大学生的毕业落实情况相对于往年来说会更加严峻。疫情带来的变化、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多变也影响了毕业生就业择业的观念,追求稳定、考公考编的学生比例有一定程度增加。总体来看,疫情导致的求职进度延期是毕业生择业的主要障碍。华南农业大学就业报告显示,面对严峻复杂的就业形势,79.68%的毕业生均认为自身求职目前存在困难。毕业生反馈其择业阻碍主要是“因疫情影响,求职进度有所延期”。暨大2020届四成以上(45%)本科毕业生认为疫情对求职就业影响较大,毕业生认为求职就业是疫情影响的主要方面。其中80%的毕业生认为疫情影响求职、实习、面试进程;招聘岗位的减少、就业难度加大、薪资福利受影响也是疫情影响毕业生求职的主要方面。为保障2020届毕业生充分和高质量就业,各个高校“各显神通”,推出多项推动就业创业工作举措。暨南大学在省内率先出台促进毕业生就业的校级行动计划;华南农业大学推出线上求职技能、就业心理咨询等系列云课堂助力毕业生顺利就业;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利用扁平化管理助力“一站式”就业服务……此外,各个高校都积极打通“线上+线下”多种渠道信息,为毕业生举办校园宣讲会、校企双选会等活动,助力毕业生顺利实现就业。完来源:南方+编辑:雷彬

大追捕

广东高校毕业生“找工作”工科类专业走俏

中青在线讯(严筱薇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林洁)从11月份开始,广东省2019届高校毕业生系列供需见面活动陆续进行。日前在华南理工大学举行举行的招聘会为理工类、研究生及本科生专场,共有来自50多个城市的1000多家企业参会,提供岗位25000余个。而在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举行高职高专专场,则吸引了该省近500家用人单位,提供1.3万余个就业岗位,岗位涵盖计算机类、管理类、经济类、设计类等专业,万余名毕业生前来应聘。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相关负责人反映,招聘会由“被动”变为“主动”。过去几年由学校邀请企业参与,到现在越来越多企业主动报名参与,反映出市场对职业院校学生的认可和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招聘会呈现供需两旺趋势,特别是工科类专业比较走俏。据了解,今年工科专业颇为走俏,整体薪资看涨,顶岗实习期间高职生平均薪酬达到3500至4000元/月。前来应聘的学生对企业开出的薪酬普遍还是符合期待的,“这样集中的招聘会为我们提供了选择的空间,但更希望有好的平台和发展的前景。”广东省教育厅表示,“希望能为为毕业生提供更多优质就业机会,努力让每一位毕业生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就业。”从10月份起,广东省教育厅面向2019届高校毕业生举办73场各种形式的供需见面活动。11月份,共有26场由各高校承办的供需见面活动,按专业、地区制定主题,富有针对性。今年的高校毕业生供需见面活动有如下几个特点:一是主题多样,更有针对性;二是更加注重精准帮扶工作;三是充分运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四是更加注重安保工作;五是严防就业陷阱。

持枪者

盘点广东省工科实力非常强的几所高校,都在广州

广东省的经济是非常发达的,相应的发展资源非常的丰厚,自然高校教育实力也是比较强的,强大的经济支持,以及丰厚的发展资源为高校的发展铺好了一条康庄大道。下面让我们来看一下广东省工科实力非常强的几所高校:中山大学中山大学校本部位于广东省广州市,学校前身是1924年孙中山先生亲手创立的国立广东大学。学校的办学起步就非常好,后续的发展也非常不错,办学实力非常强,社会认可度很高。学校的特色有:微电子学、网络工程、临床医学、数学与应用数学、化学、生物科学等,都是非常不错的专业,就业前景比较广阔,报考性价比非常高。华南理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位于广东省广州市,学校前身是创办于1918年的广东省立第一甲种工业学校,于1988年正式更名为华南理工大学。学校一共设有28个二级学院,82个本科专业,整体的办学规模较大。学校的王牌专业有:网络工程、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机械工程及自动化、轻化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工程等,都是非常不错的工科类专业,专业发展前景好,报考性价比相当的高。广东工业大学广东工业大学位于广东省广州市,学校于1995年由广东工学院、华南建设学院东院、广东机械学院合并组建而成,整体的办学基础还是非常不错的。学校一共设有20个二级学院,81个本科专业,整体的办学规模较大,办学实力也比较强,办学质量高。学校的王牌专业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自动化、化学工程与工艺、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土木工程、环境工程等,学校相应的工科专业实力非常强,在业界具备非常好的口碑,报考性价比非常高。

埃殆为病

2020年广东哪所高校毕业生最好找工作?工资最高?报告来了

2020年广东省高校应届毕业生人数再创新高,达到60.3万人。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毕业生就业质量如何?薪资有何变化?近日,广东省7所高校陆续发布了2020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回答了备受社会关切的大学生就业问题。记者梳理发现,就已发布报告的高校来看,去年整体就业率略有下降,毕业生薪酬总体稳定且有少许涨幅。此外,超半数毕业生选择粤港澳大湾区主要城市就业,服务地方经济发展。面对疫情所造成的影响,各高校有的放矢,均出台了相应的政策,积极采取行动推动学生就业。毕业生月薪看涨,就业主要区域在粤与2019届相比,广东大部分高校的就业率均有所降低。暨南大学发布的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12月底,本校2020届毕业生的整体就业率为88.32%,而2019年为96.92%。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20届毕业生总体就业率为90.85%,其中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为90.06%,研究生毕业生就业率为94.13%。而2019届毕业生总体就业率为99.65%,其中本科就业率为99.57%,研究生为100%。虽然今年就业形势受疫情影响,但部分高校毕业生平均月薪仍略有提升,其中,暨南大学2020届本科毕业生的平均月薪为7688元,较2019届增加了612元;深圳大学毕业生签约月薪平均值为6822元(2019年为6374元),华南农业大学毕业生平均月薪则达到6305.65元。记者观察近几年广东高校就业质量报告发现,广东省内依然为高校毕业生就业主战场,粤港澳大湾区成为多数高校毕业生新流向。南方科技大学就业毕业生中近八成在粤港澳大湾区工作。汕头大学毕业生省内流向人数最多的城市依次为广州市、深圳市、汕头市。而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华南农业大学的省内就业毕业生都主要流向了广州市、深圳市、佛山市等产业改革较快、经济较为发达的珠三角城市。IT行业吸纳最多,民企签约占比最高从签约单位的性质看,越来越多的毕业生选择去企业就业。从华南农业大学2020届毕业生的就业情况看,签约单位以企业为主,占签约总数的84.63%。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企业单位为吸纳毕业生就业的主渠道(占比86.84%),其中民营企业占比61.34%,国有企业占比12.28%,外资企业占比11.92%。根据暨南大学就业质量报告,超过50%的本科毕业生选择到民营企业工作,且以信息技术、教育、电子电气制造业为主。从行业来看,IT行业、教育业依旧是毕业生选择的“香饽饽”。从现有高校就业报告来看,2020届高校本科毕业生中,去往IT行业人数最多。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9年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工资统计数据,“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为全国年平均工资最高的行业。此外,教育也是各高校毕业生青睐的行业。随着资本、互联网技术的加持,各级民办学校、培训机构等发展迅猛,成为大学生们进入公立学校之外的选择。在暨南大学、华南农业大学、深圳大学、汕头大学等高校就业质量报告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教育均居毕业生行业分布前三。其中暨大本科毕业生中去往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人数占本科生毕业生总人数的15.2%,是该校毕业生选择人数最多的行业。疫情影响求职进度,高校出台政策纾困疫情影响下,不少中小型企业经营困难,出现降薪与裁员等情况,大学生的毕业落实情况相对于往年来说会更加严峻。疫情带来的变化、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多变也影响了毕业生就业择业的观念,追求稳定、考公考编的学生比例有一定程度增加。总体来看,疫情导致的求职进度延期是毕业生择业的主要障碍。华南农业大学就业报告显示,面对严峻复杂的就业形势,79.68%的毕业生均认为自身求职目前存在困难。毕业生反馈其择业阻碍主要是“因疫情影响,求职进度有所延期”。暨大2020届四成以上(45%)本科毕业生认为疫情对求职就业影响较大,毕业生认为求职就业是疫情影响的主要方面。其中80%的毕业生认为疫情影响求职、实习、面试进程;招聘岗位的减少、就业难度加大、薪资福利受影响也是疫情影响毕业生求职的主要方面。为保障2020届毕业生充分和高质量就业,各个高校“各显神通”,推出多项推动就业创业工作举措。暨南大学在省内率先出台促进毕业生就业的校级行动计划;华南农业大学推出线上求职技能、就业心理咨询等系列云课堂助力毕业生顺利就业;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利用扁平化管理助力“一站式”就业服务……此外,各个高校都积极打通“线上+线下”多种渠道信息,为毕业生举办校园宣讲会、校企双选会等活动,助力毕业生顺利实现就业。来源:南方+编辑:远航

性空

广东多所高校陆续公布硕士研究生复试方案

各高校在为开学做准备。图为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对教室进行消杀。南方日报记者 朱洪波 通讯员 张雷 摄近日,广东多所高校陆续公布硕士研究生复试方案。受疫情影响,往年早已结束的硕士研究生复试,如今才陆续启动,考生们不禁在网络上感叹:“终于等到了!”教育部此前明确,2020年将计划扩招18.9万名硕士研究生。记者观察发现,多所高校普遍增加招生名额,还有高校公布采取网上复试形式招生。中山大学:分数线略有上升中山大学公布2020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复试基本分数线,与去年相比略有上升。在学术学位中,文学(355分)、历史学(325分)、医学(305分)比去年高出5分;工学(280分)则比去年低20分。专业学位中,金融(360分)、法律(330分)比去年高出10分;社会工作(360分)比去年高出40分;汉语国际教育(335分)比去年高出15分;应用心理(350分)比去年高出30分,翻译(355分)、新闻与传播(355分)、文物与博物馆(325分)比去年高出5分;临床医学(305分)、口腔医学(305分)比去年低15分;公共卫生(305分)、护理(305分)、药学(305分)比去年高出5分;艺术(350分)比去年高出30分。暨南大学:比去年增加1047个指标2020年,暨南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为4607人,比去年增加了1047个硕士研究生指标。4月30日起,考生可登录暨南大学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查看各招生专业复试名单。暨大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工作采用网络远程复试方式,复试工作计划于5月中旬启动,具体安排指引等将于5月10日前公布。相关负责人表示,因第一志愿生源充足,暨大2020年不接收校外调剂生。广东工业大学:明确采用网上复试4月28日,广东工业大学发布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考复试基本分数线及复试名单,明确复试采用网络方式,计划于5月中旬左右启动。对生源充足的专业在国家分数线基础上,按不低于120%的复试差额比例进行自主划线。该校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采用网络方式进行。其他复试相关信息将于5月上旬发布。广州大学:继续招收公费教育硕士广州大学公布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分数线,除16个专业自主划线外,其他专业均按教育部公布的复试分数线A类要求招生。该校今年继续执行教育硕士广东省公费定向培养粤东西北中小学教师(硕士研究生层次)等计划。(记者/姚瑶 钟哲)

爱人

广东1所大学极为“低调”:知名度不高,毕业生工资却招人羡慕!

全国两千多所大学,这些大学各有特色,有的底蕴深厚,不用宣传都家喻户晓,比如清华北大,也有一些学院不仅底蕴深厚,还是现代著名的网红大学,就如武汉大学,武汉樱花季引来很多人到武汉大学打卡。不过也有不少学院,本身底蕴不怎么样,但因为宣传到位,所以非常出名,今天我给大家要说的学院是一所比较“低调”的大学,排名不高,知名度也不高,但毕业生工资却高得让人羡慕!这所大学就是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一所省属学院,这所学院在全国高校排名中并不高,但人家的实力却非常强大,在华南地区所有学院里面,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所教授的外语语种最多,达到了26中,在这个学院,涵盖了全球主要的语种,基本上全球大多数国家的人到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都有可能遇到说自己国家语言的学生。而这里也是想学外语专业的学生的乐园,是外语考生最向往的一所大学。这所大学不出名的原因一个是没有入选211计划,另一个是学校名称很朴实。外语对应的广东外语学院,外贸对应的是广东对外贸易大学,两所大学学合并,组成了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因为没有入选211计划,在排名上必然要差一些,但按照语言类院校排名,这所大学妥妥的前三,优势专业如英语、语言文学等专业碾压国内大多数院校。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地理位置非常好,广东省是改革开放后重点发展的一个大省,也是对外贸易的重点区域,一所外语外贸大学位于这样的区域,学校资源不用多说,学生就业也非常方便,本科生就业率达到了99.57%,研究生就业率直接达到了100%。上了这所大学,就业根本不用担心。就业常常和工资挂钩,就业率再高,工资不理想也难以接受,因为不是211、985院校,大家或许会对工资有所担心,但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毕业生的月薪直接让人眼红。毕业生工资也有排名,全国高校中,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毕业生月薪排在19位,是唯一一所不是985、211的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在全国高校中不显山不露水,很多排行榜上也一下子找不见它的名字,可是在毕业生月薪排行榜上,它是最显眼的,很多学子因为这一点选择报考了这所大学。就我看来,报考学院首先不能排名,就像今天介绍的这所大学,论及排名,在全国高校中排名不说低,绝对不会进入前二十,可就这薪资却直接冲进了前二十。国内很长时间都喜欢以排名或者985、211论胜负,985、211学院是可以获得很多资源,但学校的发展依靠的不仅仅是资源,地理位置,专业水平都非常重要。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虽然没有985、211的名头,但位于经济大省广东省,地理位置优越,资源方面丝毫不亚于一些211大学,再说专业,26种外语就足以看出这所学院的实力。如果真心喜欢外语,想要从事语言类工作,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是非常不错的选择。又一所“低调”大学被发现:排名不高,毕业生工资却高得让人羡慕!对于这所大学,各位看官有什么想说的呢

脱履户外

【焦点】广东高校哪些专业的毕业生工资最高?看完羡慕嫉妒恨!

大家应该最关心的都是毕业生的薪酬,你想读/在读的专业毕业后平均月薪是多少?哪个专业平均月薪最高?哪些行业平均薪酬更吸引?快看看下面这些大数据分析↓↓↓薪酬2017年毕业生初次就业的平均月薪(本报告的薪酬均指毕业生初次就业(不含升学、出国出境)时的月薪,月薪大于1000且小于50,000元才纳入统计样本。各院校获取毕业生薪酬数据信息主要来源于毕业生的三方就业协议书、劳动合同和就业调查)为3685元,其中毕业研究生的平均月薪为6817元,本科毕业生的平均月薪为4074元,专科毕业生的平均月薪为3075元。毕业生平均月薪分布区间图区间分布  2017年毕业生的月薪中位数为3200元。从毕业生平均月薪分布区间看,3000-4000元区间的最多,占42.70%;其次是2000-3000元区间,占22.46%;第三是4000-5000元区间,占16.75%%。毕业生平均月薪分布区间图学科、专业薪酬01、毕业研究生学科、专业薪酬  2017年毕业研究生的平均月薪为6817元。 其中,管理学类最高,为7856元;其次是工学类,为7633元;第三是理学类,为7249元。农学类相对偏低,为5344元。毕业研究生各学科平均月薪情况从国家设置的标准专业(统计样本人数在10人及10人以上)看,平均月薪最高的是软件工程,为13328元,其次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理学类),为10412元,第三是计算机应用技术(理学类),为10374元。在最高的前20位中,工学类最多,占10席,其次是理学类,占6席。研究生专业平均月薪最高前20位  最低的是急诊医学,为4080元;其次是蔬菜学,为4182元。研究生专业平均月薪最低20位在就业人数最多的前20个专业中,月薪最高的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理学类),为10412元,其次是计算机技术,为10206元;最低的是外科学,为4799元,其次是内科学,为4800元。就业人数较多的专业中,比全省研究生平均薪酬高的还有工商管理(9727元)、电子与通信工程(9302元)、金融学(7496元)、会计学(7052元)等等;而公共管理(6218元)、临床医学(6391元)、金融(5916元)等等专业则低于研究生平均水平。就业人数最多前20个研究生专业的薪酬情况02、本科毕业生学科、专业薪酬  本科的平均月薪为4074元。 其中,哲学类最高,为4937元;其次是教育学类,为4392元;第三是工学类,为4313元。较低的为农学类(3840元)、管理学类(3850元)和医学类(3881元)。本科毕业生各学科平均月薪情况从国家设置的标准专业(统计样本在50人及50人以上)看,平均月薪最高的是信息安全,为6188元;其次是信用管理,为6187元;第三是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为6095元。本科毕业生专业平均月薪最高前20位月薪最低的是专业是船舶电子电气工程,为3151元;其次是麻醉学,为3153元;第三是中西医临床医学,为3270元。本科毕业生专业平均月薪最低20位在就业人数最多的前20个专业中,月薪最高的是软件工程,为5599元,其次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为4804元;最低的是环境设计,为3606元,其次是会计学,为3611元。就业人数较多的专业中,比全省本科生平均薪酬(4074元)高的还有汉语言文学(4268元)、金融学(4091元)等专业;而会计学(3611元)、英语(3897元)、国际经济与贸易(3759元)等专业则低于本科生平均水平。就业人数最多前20个本科专业的薪酬情况03、专科毕业生专业大类、专业薪酬  专科的平均月薪为3075元。 其中,交通运输大类最高,为3507元,其次是水利大类,为3454元,第三是环保、气象与安全大类,为3452元。较低的为农林牧渔大类(2851元)和医药卫生大类(2956元)。专科毕业生各专业大类平均月薪情况从国家设置的标准专业(统计样本在50人及50人以上)看,平均月薪最高的是航空保安,为6272元,其次是空中乘务,为5735元,第三是新能源汽车维修技术,为4505元。专科毕业生专业平均月薪最高前20位月薪最低的是专业是表演艺术类,为1649元,其次是宝玉石鉴定与加工技术,为2178元,第三是林业技术,为2216元。专科毕业生专业平均月薪最低20位在就业人数最多的前20个专业中,月薪最高的是软件技术,为3461元,其次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为3223元;最低的是会计,为2773元,其次是建筑工程管理,为2775元。就业人数较多的专业中,比全省专科生平均薪酬(3075元)高的有商务英语(3148元)、电子商务(3110元)、计算机应用技术(3182元)、工程造价(3219元)等专业;而会计(2773元)、会计电算化(2957元)、工商企业管理(2992元)等专业则低于专科生平均水平。就业人数最多前20个专科专业的薪酬情况就业地区薪酬  2017年就业地区流向中,在广东省就业的平均月薪为3649元,在广东省外地区就业的平均月薪为4338元。  在广东省内就业地区中,平均月薪最高的是深圳市,为4153元,其次是广州市,为3787元。较低的分别是云浮市(2912元)、汕尾市(2975元)。广东省内地区平均薪酬情况图在广东省外地区中,平均月薪最高的是西藏自治区,为5529元,其次是北京市,为5343元,第三是上海市,为4984元。外省地区平均薪酬最高前10位就业行业薪酬  2017年行业大类流向中,平均月薪最高的是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为4230元,其次是金融业,为4163元。较低的分别是住宿和餐饮业(3143元),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3292元)。行业大类平均月薪情况从行业中类平均月薪看,最高的是货币金融服务,为4584元,其次是烟草制造业,为4437元,第三是互联网和有关服务,为4430元。行业中类平均薪酬最高前10位专业相关度2017年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满意度、专业相关度的数据均来源于2017年11月1日至12月15日的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共回收9498份有效问卷)反馈显示,2017年毕业生的专业相关度为67.75%。其中研究生的专业相关度为80.75%;本科生为73.31%;专科生为63.11%。各学历的专业相关度情况就业现状满意度2017年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反馈显示,选择“满意”的占17.37%;“较满意”的占64.63%;“较不满意”占14.72%;“不满意”的占3.27%。就业满意度为82.01%。我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满意度情况毕业研究生的就业现状满意度  2017年毕业研究生就业现状满意情况中,选择“满意”的占24.53%;“较满意”的占55.47%;“较不满意”占16.60%;“不满意”的占3.40%。就业满意度为80.00%。毕业研究生就业现状满意度情况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现状满意度  2017年本科毕业生就业现状满意情况中,选择“满意”的占17.86%;“较满意”的占64.22%;“较不满意”占14.96%;“不满意”的占2.95%。就业满意度为82.09%。本科毕业生就业现状满意度情况专科毕业生的就业现状满意度  2017年专科毕业生就业现状满意情况中,选择“满意”的占16.67%;“较满意”的占65.38%;“较不满意”占14.45%;“不满意”的占3.50%。就业满意度为82.05%。专科毕业生就业现状满意度情况去年高校毕业生性别结构、生源地区分布、学科结构如何?哪类单位最受毕业生青睐?毕业生自主创业情况如何?一起来看大数据分析↓↓↓毕业生结构性别结构我省有男性毕业生24.17万人,女性毕业生28.69万人,男女比例为84:100。其中男性毕业研究生1.20万人,女性毕业研究生1.29万人,男女比例为93:100;男性本科毕业生10.80万人,女性本科毕业生13.32万人,男女比例为81:100;男性专科毕业生12.18万人,女性专科毕业生14.09万人,男女比例为86:100。 生源地区分布  2017年广东省生源毕业生46.62万人,占毕业生数的88.19%,比2016年增加了0.02个百分点。广东地区中,毕业生最多的是广州市,有4.52万人,占毕业生数的8.55%;其次是茂名市,有4.13万人,占毕业生数的7.81%。  外省生源毕业生有6.24万人,占11.81%。在外省生源中,河南省生源最多,有7475人,占外省生源数的11.98%;其次是湖南省,有5917人,占9.48%;第三是安徽省,有5153人,占8.26%。学科结构01、毕业研究生学科结构  毕业研究生涵盖了12个学科。与2016年相比,艺术学类增幅最大,为27.27%;其次是理学类,为20.31%。减少幅度最大的是历史学类,为27.14%;其次是医学类,为15.07%。02、本科毕业生学科结构  本科毕业生涵盖了12个学科,比2016年新增了艺术学类。与2016年相比,除艺术学类外,经济学类增幅最大,为14.17%;其次是农学类,为10.33%。除文学类外(文学类的艺术类专业已划入艺术学类),减少幅度最大的是理学类,为15.95%;其次是教育学类,为14.55%。03、专科毕业生专业大类结构  专科毕业生涵盖了18个专业大类。与2016年相比,材料与能源大类增幅最大,为14.46%;其次是公共事业大类,为12.31%。减少幅度最大的是水利大类,为19.87%;其次是法律大类,为12.46%。毕业生就业流向就业单位类型流向  2017年毕业生中,有76.25%到企业单位就业,比2016年略有增加;12.38%到机关、部队、党群及政法系统单位和事业单位就业,与2016年基本持平。有5.25%选择升学和出国出境,比2016年增加0.30个百分点。  在就业单位类型小类,到有限责任公司和私营企业就业的毕业生分别有22.91万人和7.13万人,占毕业生的45.32%和14.10%。就业地区流向  毕业生就业地区(就业地区流向的统计不含出国出境、升学的毕业生)中,在广东省就业的占已就业毕业生的94.71%。珠江三角洲地区9个地级市,共吸纳38.66万毕业生,占已就业毕业生数的82.19%,其中到广州市就业的毕业生最多,有16.75万人,占已就业毕业生的35.61%;其次是深圳市,有8.02万人,占17.04%;第三是佛山市,有4.05万人,占8.61%。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分别吸纳6.48%、4.22%、1.82%的已就业毕业生。  到广东省外地区就业的有2.49万人,占已就业毕业生数的5.29%,约有一半的外省生源毕业生选择留粤就业。外省地区中,到北京市就业的最多,有2405人,占到外省地区就业毕业生的9.66%;其次是上海市,有2399人,占9.64%;第三是浙江省,占6.53%。就业行业流向  从行业大类(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共20个行业大类,96个行业中类,行业流向的统计不含出国出境、升学的毕业生)看,制造业是毕业生就业最集中的行业,有7.72万人,占已就业毕业生数的16.42%;其次是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有5.40万人,占11.47%;第三是教育,有4.55万人,占9.68%。  从行业中类看,教育是毕业生就业人数最多的行业中类,有4.55万人;其次是商务服务业,有4.21万人;第三是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有3.15万人。职业类型流向  从就业职业类型大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的划分,共有8个职业大类,66个职业中类,414个职业小类,职业流向的统计不含出国出境、升学的毕业生)看,从事最多的职业类型是专业技术人员,占已就业毕业生数的52.03%,其次是商业、服务业人员,占已就业毕业生数的20.18%,第三是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占19.14%。  从职业中类看,工程技术人员比例最大,占已就业毕业生数的16.44%,其次是行政办公人员,占15.13%,第三是其他商业、服务业人员,占8.66%。基层就业情况  毕业生到中西部地区、艰苦边远地区和老工业基地县以下基层就业,其中“西部计划”213名,“三支一扶计划”1500名,“山区计划”312名。2017年全省有42.10万高校应届毕业生在基层就业,占已就业毕业生的89.49%,比2016年提高了0.99个百分点。其中毕业研究生1.23万人,占已就业毕业研究生的56.64%;本科毕业生18.08万人,占87.84%;专科毕业生22.79万人,占93.83%。  ※根据教育部《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政策百问(2017年版)》,一般来讲,“基层”既包括广大农村,也包括城市街道社区;既涵盖县级以下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也包括社会团体、非公有制组织和中小企业;既包含单位就业,也包括自主创业、自谋职业。参军入伍情况  2017年,全省高校共有20167名毕业生报名应征入伍,最终2027人实际参军。毕业生自主创业广东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有2011人,占毕业生数的0.38%。其中毕业研究生自主创业人数为35人,占毕业研究生数的0.14%;本科毕业生自主创业人数为1296人,占本科毕业生数的0.54%;专科毕业生自主创业人数为680人,占专科毕业生数的0.26%。创业类型  按创业类型分,现代服务业占36.70%,传统产业创业占21.18%。  从行业分类看,选择在文化艺术业创业的最多,占创业人数的18.95%,其次是零售业,占18.65%。创业地区  从创业地区看,毕业生基本上选择在广东创业,占创业人数的91.75%。在广州市创业的人数最多,有785人,占创业人数的39.04%,其次是深圳市,占8.90%。选择在珠三角地区创业的占创业人数的73.40%。那么,未来毕业生就业的发展趋势是怎么样的呢?毕业生就业压力仍然较大从近5年的毕业生规模看,我省实际参加就业的毕业生人数保持不断上升的态势,规模逐年扩大,从2013年的43.28万增加到2017年的52.86万,平均每年约增长4%。2018年广东省高校毕业生有57.14万人(数据来源于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管理系统,数据截至2017年10月19日),加上往年未就业和外省来粤求职毕业生,就业总量巨大,形势依然严峻。近五年来广东省高校毕业生人数从2018届毕业生就业心态摸底情况看(数据来源于《2018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意向调查问卷》,调查时间为10月8日至10月20日,共发出14.44万份调查问卷,回收10.84万份有效问卷,覆盖全省所有学历层次和学科专业),选择“就业压力很大”和“就业压力较大”的学生分别占30.68%和44.60%,超过75%的2018届毕业生感觉就业压力大。2018年广东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情况图初次就业率保持稳定在较高水平从近5年的就业率看,我省高校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一直在94%和96%区间浮动,稳定保持在94%以上。近五年来广东省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情况图从2018年共2127家进校园招聘2018届毕业生的企业需求人数看,参与调查的各企业类型的招聘计划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预计2018年广东省用人单位招聘毕业生人数相比2017年会有所增加,2018年就业形势仍需保持乐观谨慎的态度。参与调查企业的各企业类型招聘2018年毕业生人数增幅情况各学科人才需求冷热不均从近4年来各学科就业情况看,研究生的工学类、经济学类、管理学类的人才需求旺盛,就业率一直居于前列,而哲学类、历史学类、教育学类的需求偏淡,就业率相对较低。近四年来毕业研究生各学科初次就业率情况图本科生就业率相对较高的学科有经济学类、工学类、农学类,管理学类,而历史学、法学类和哲学类的就业率则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可见,近年来我省经济学类、工科类和管理学类人才较受用人单位青睐,而哲学类、历史学类和法学类的毕业生就业相对困难,人才需求冷热不均情况依然存在。就业薪酬逐年提高我省高校毕业生平均初次就业月薪逐年不断提高,从2013年的2809元到2017年的3685元,增加了31.19%,每年约以5.58%速度增长。近五年来各学历层次平均初次就业月薪情况图粤港澳大湾区成毕业生就业地区首选粤港澳大湾区作为中国改革开发的前沿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人才驱动引领创新驱动,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2017年大湾区共接收了38.56万名广东应届毕业生,占全省已就业毕业生的81.98%。近年来大湾区的毕业生流向比例呈现上升态势,已成为广东省最重要的人才聚集地。近5年广东已就业毕业生流向粤港澳大湾区比例从2018年毕业生理想就业地区(可多选)调查 (数据来源于《2018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意向调查问卷》,调查时间为10月8日至10月20日,共发出14.44万份调查问卷,回收10.84万份有效问卷,覆盖全省所有学历层次和学科专业)看,65.90%的毕业生有意向在广州就业,其次是深圳,有49.54%。较少毕业生选择粤东西北地区和外省地区就业。预计2018年粤港澳大湾区仍是广东省绝大多数毕业生就业首选地区。2018届毕业生理想就业地区情况行业流向凸显经济发展特点广东省委、省政府在中央坚强领导下,围绕“四个坚持、三个支撑、两个走在前列”目标,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推动广东经济不断转型升级。从近5年毕业生就业数据来看,毕业生就业的行业流向契合了广东省经济发展的趋势和产业转型升级的战略调整。传统劳动力密集型制造业的毕业生逐渐转向先进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制造业仍是毕业生就业最多的行业,但比例逐年下降,已经由2013年的21.03%下降到2017年的16.42%,减少了4.61个百分点。与此同时,随着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毕业生流向“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批发和零售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及“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互联网+”发展较为成熟的第三产业行业的毕业生也越来越多,比2013年分别增加了2.51、0.80、0.80、1.65及1.07个百分点。近五年来广东省高校毕业生行业流向比例表文章来源于广东教育、高考直通车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