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电动工具行业专题研究报告:如切如磋,乘风而上芒草

电动工具行业专题研究报告:如切如磋,乘风而上

(报告出品方/作者:华泰证券,肖群稀、时彧、关东奇来)一、市场容量大,中国全球产业链中心地位日益凸显1.1品类集中度较高,电机/电控/电池是核心零部件电动工具是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提升工作效率的重要发明,从 1895 年至今迅速发展迭代。 1895 年德国 CE&Fein 公司生产了世界上第一个电动工具,它是一台外壳用钢铁浇筑、以 直流电机为动力的电钻。上世纪 60年代,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和世界经济的蓬勃发展, 电动工具的使用开始兴起,电动工具制造率先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地区实现产业化。70 年代, 日本以相对较低的生产成本优势迅速成为电动工具的主要生产国之一,到了上世纪 80 年代 后期,随着电池充电技术的逐渐成熟,电动工具开始逐步从有绳向无绳化迈进,1978 年 Bosch 发明了第一台无绳电钻。但直到 2004 年 Makita 向电动工具行业引进了无刷电机, 2005 年 Milwaukee 引进了锂电池电源,无绳电动工具才开始逐步普及。电动工具品类繁多但功能品类集中度较高。工具的使用和更新换代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 特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传统的手动工具逐渐被种类繁多的电动工具所 代替。电动工具从功能上大体分为六类:钻孔(电钻、电锤)、紧固(冲击扳手、电动螺丝 刀)、磨削(角磨机、直磨机、电动磨床)、切割(电锯)、抛光(砂光机)和其他(热风枪、 混凝土振动器、园林类工具等)。由于电动工具的设计原理都比较相似,功能品类也相对集 中。据 KBV Research,细分品类中电钻、电动磨床、电锯、砂光机、冲击扳手等 5 类产品 2019 年占据整体电动工具销售额中的 90.5%。电动工具按目标客户群体大体上可以划分为工业级、专业级和 DIY 级。工业级工具精度高、 工作寿命长,技术含量高,工作状态稳定,价格最高。目标客户多为专业的工厂或工程建 设施工队伍,主要品牌有瑞士喜利得、美国米沃奇和德国泛音等;专业级产品最为常见, 市场最广,同时也是电动工具行业竞争最激烈的领域。设计上强调对于复杂家庭环境的适 应性,工作状态强调稳定性,多针对建筑行业、管道行业、家装行业,主要品牌有美国得伟、德国博世、德国 AEG 和日本牧田。DIY 级产品价格低,性价比高,耗材价格便宜,强 调便携性和组合性,包装吸引眼球,工作稳定性相对略低,目标客户主要是一般家庭,适 合偶尔的维修作业,解决由于人工成本较高背景下自己动手的简单维修问题。2019 年电动工具全球市场规模达 440 亿美元,市场容量较大,行业规模稳步增长。全球工 具存储及配件市场规模稳步增长,由 2014 年的 480 亿美元增长至 2019 年的 650 亿美元, CAGR 为 6.25%。据 Stanley Black & Decker 的 Investor Presentation,2019 年电动工具 行业全球市场规模达 440 亿美元,占整体工具、存储及配件市场(650 亿)的 67.7%,其 中专业级电动工具市场规模最大,约为消费级电动工具的 1.7 倍。美欧为全球电动工具市场的主要需求来源。据 Markets and markets,2019 年电动工具销 售额中北美和欧洲占比分别为 38.36%和 32.08%,亚太地区占比为 20.75%。据 Stanley Investor Presentation,2019 年拉丁美洲作为工具新兴市场,在工具销售额占比约 4.6%。电机/电控/电池是电动工具的核心零部件,成本占比较高。据电机供应商康平科技,电控供 应商贝仕达克,电池供应商鹏辉能源公告及招股说明书,2019 年电动工具用电机、电机控 制器、锂电池控制器、锂电池销售均价分别为 46 元、33 元、52 元和 29 元,经过我们的 测算,以上部件占生产成本的 50%以上。1.2小型化/无绳化/锂电化趋势已成,国内电池企业加速切入供应商体系无绳类电动工具轻巧便携,应用场景广泛。电动工具的应用领域包括道路建筑、汽修钢构、 装修装饰等,其中大多应用场景均为户外作业,通过电线为电动工具提供动力的传统方法 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电动工具的作业半径和作业条件,户外作业进展十分困难。而以电池 为动力的新一代无绳类电动工具轻巧便携,扩展了作业范围,改善了各种应用场景下的工 作条件,同时提高了工作效率。随着电动工具的便携化趋势,无绳电动工具市场迅速扩张, 据华经产业研究院,2019 年无绳类电动工具市场份额达 52.9%。锂电池类电动工具有望逐步占据电动工具市场的主导地位。由于锂电池具有高能量密度和 长循环寿命等优点,随着其生产成本的逐步降低,锂电池在无绳电动工具中的渗透率迅速 提升。根据 EVTank 研究数据,2019 年全球锂电池在无绳电动工具中占比达到约 87%,锂 电类电动工具产量超过 2.4 亿台,逐步占据电动工具市场的主导地位。电动工具用电池以日韩供应商为主,但中国电池生产企业正加速导入电动工具国外头部企 业供应链。2018 年电动工具用锂电池份额中三星 SDL、LG 和村田分别占据了 45.22%、19.13%和 9.91%的市场份额。据各个公司投资者调研纪要,亿纬 锂能于 2018 年进入创科实业供应链,2019 年开始大规模出货;天鹏电源(蔚蓝锂芯全资 子公司)于 2018 年进入百得供应链,目前也已大规模出货,另外几家正在小批量验证中; 鹏辉能源于 2020 年 7 月进入 TTI 供应链,配套的电动工具电池产品已在小批量试产及海外 市场验证,正处于洽谈订单阶段,将根据市场及客户需求情况安排批量生产。1.3成本优势显著,中国确立全球制造产能中心地位2019 年全球电动工具产量的 64%出自中国。2019 年中国电动工 具总产量占全球电动工具总产量的约 64%。2012-2019 年间中国电动工具总产量维持在 2.5 亿台上下,产量相对较为稳定。由于显著的成本及配套优势,中国在过去 20 年内确立了全球制造产能中心的地位。电动工 具制造属于人员密集型产业,且其上游供应链需要较为完备的工业基础配套,中国在这一 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同时中国庞大的经济体量有能力容纳电动工具这一大容量的制 造需求。因此中国在过去 20 年内逐步确立了全球制造产能中心的地位,且在本地培养出了 成熟的供应商及代工厂体系。过去 25 年间,电动工具龙头将中国作为其生产产能的主要布局点。公司 于 1996 年即在东莞开设第二家工厂,并在 1998 年在深圳开设一家新工厂。到 2001 年, 中国已经占到创科实业整体产能的 50%,并在 2001-2008 年间继续将产能向中国转移,且 逐步提升亚洲的零部件和原材料的供应比例。2008 年东莞创科实业的亚洲工业园正式建成 投产,是一个集生产、工程、运营为一体的大型基地。2010 年公司在北美、欧洲、新兴市场国家和中国的产能分布大约为 24%,6%,3%和 67%,产能主 要集中在中国。为提高供应链效率,同时规避贸易摩擦带来的影响,史丹利百得正逐步调 整全球产能分布,力求做到更高比例的销售本土化,公司预计 2020 年在北美、欧洲、新兴 市场国家和中国的产能占比分别为 37.2%,9.6%,7.8%和 45.4%。虽然面临中美贸易摩擦、逆全球化等不利因素,但我们认为,考虑到可替代产能有限及中国明显的成本/制度竞争优势,中国有望持续强化其电动工具产业链中的核心地位。从人力 成本/技术设施配套等各方面考虑,即使在美国加征 25%的关税的背景下,中国在综合成本 方面的优势仍较为明显。据我们对巨星科技的调研,中国的工具生产成本仅为美国本土的 65%,墨西哥的 74%,印度的 80%。仅越南、泰国、柬埔寨等东南亚国家生产成本略低于 中国,但考虑其基础设施配套局限及可容纳产能体量有限,短期快速转移成本及长期转移 上限均存在问题。因此,我们判断,1)东南亚或成为中国产业外溢的一个选择,但无法承 接主要职能;2)少数高端品类或有可能通过实现流程自动化回流美国本土制造,但在整体 占比或较小,因此中国或将持续保持其电动工具产业链中的核心地位。二、地产相关行业主导下游占比,销售渠道向建材商超集中2.1北美地产景气向上,有望支撑电动工具强劲需求电动工具下游主要集中于地产相关行业。2020 年其工具业务下游 占比中约 62%为住房建筑、家庭维修及 DIY,21%为商业建筑,合计 83%和地产相关。2019 年其电动工具业务终端市场中,41.8%为住房建筑、家庭维修及 DIY 相关需求,商业及工业建筑占 30.2%,合计 72%和地产相关。北美地产景气向上,新屋销售及成屋销售均创 2006 年以来的历史新高。数据显示 Q1 美国 地产有望延续高景气度,据全美地产经纪商协会(NAR)统计,2020 全年的成屋销售年化 总数为 564 万户,创 2006 年以来的年度新高。同时,12 月的待售库存和售罄天数均刷新 1982 年以来历史新低。据美国商务部,美国 12 月新屋开工环比增长 5.8%,远超 11 月前 值增幅 1.2%,年化总数为 166.9 万户,升至 2006 年 9 月以来的高点。经季调后,作为未 来房屋建造风向标的住宅建筑许可 1-2 月同比增长 22.8%及 16.79%,住宅建筑许可通常领 先新屋开工和新屋销售 1-2 个月,或预示 Q1 美国房地产市场高景气度有望延续。回归数据显示,电动工具龙头史丹利百得和创科实业的工具业务营收同比增速与美国新建 住房销售同比具有一定正相关关系。考虑到居民住宅的建设/维修/翻新为电动工具下游一个 重要应用领域,2020 年占史丹利工具业务营收的约 62%,2019 年占 TTI 营收的约 42%, 因此新建住房销售与工具业务营收应具有一定正相关关系。根据我们的回归测算显示,史丹利工具业务北美同比与美国新建住房销售的同比相关系数约为 0.33,成弱正相关关系。2.2建材商超渠道中占比不断提升,KA 客户重要性日益凸显电动工具的销售渠道主要有建材商超或大型卖场、经销商、厂家直销、线上销售和展会等。1)全球大型连锁商超是电动工具销售的核心渠道,电动工具厂商与连锁商超确定产品批发 价格,由建材商超自行确定产品零售价格及负责产品销售及物流配送,部分建材商超也会 销售自有品牌产品。2)经销商是从事工具交易业务,连接厂商和下级分销商或终端消费者 的中间交易商,是传统渠道的中坚力量,以店铺+仓库的方式,采用物流和市区送货方式进 行分销。3)厂家直销主要是指厂商直接将工具销售给工业企业,或通过厂商自有的销售渠 道为消费者供货。4)线上销售是近年来蓬勃发展的新兴销售渠道,是传统销售渠道的重要 补充,全球大型建材商超也开设了线上平台,随着品牌电动工具入驻各大电商平台,品牌 的线上销售收入增长强劲。近年来,建材商超等大型零售商在渠道中占比不断提升。据 Statistia,2020 年美国电动工 具中 80%销售额通过经销商/代理商及大型终端商户(五金超市、建材市场、百货市场等) 产生。Home Depot 和 Lowes 作为建材商超的主要代表,在 2010-2019 年间工具业务收入 复合增长率超过史丹利百得内生增长率。主要 KA 客户在电动工具品牌商的营收占比中不断提升,KA 客户重要性日益凸显。从 2011 年起,以 Home Depot 为代表的建材商超客户在其营收 占比中呈提升趋势。我们认为,主要原因系 1)商超等大型零售商在工具市场的渠道占比中 逐步攀升;2)商超的行业集中度也在逐步向 Home Depot 和 Lowes 等龙头集中。因此头 部商超客户的重要性日益凸显。2.3电商渠道崛起或孕育新客户群体,新品牌或有提升认知度机会疫情催化北美电商渠道快速增长,在线购买习惯养成或有助于趋势延续。据美国商务部, 2020 年美国电商销售额同比增长 32%达 7900 亿美元,占整体零售总额的约 16.1%。电商 渠道零售占比在近 10 年来稳步上升,表明用户正逐步养成在线购买习惯,而疫情加速了用 户群体的普及和使用频次的增长,强化了在线购买的习惯,我们认为,电商渠道崛起的趋 势有望延续。电商渠道有望直接对接终端消费者,更直接地收集用户购买喜好/习惯相关信息。2019 年其电商业务营收超过 10 亿美元,主要在工具销售领域,同年工具销售营收 为 103 亿美元,电商业务营收占比约为 10%。据 Stanley Investor Presentation,公司发展 电商业务有望获得直接对接终端消费者,通过大数据收集用户购买喜好/习惯相关信息,从 而更好地理解消费趋势并服务 KA 客户。截至 2019 年史丹利在全球具有超过 150 名电商渠 道专家指导公司电商业务发展。我们认为,电商对接的电动工具消费者的购买力一般低于建材商场等渠道,具有一定的用 户群体差异性。以无绳电钻和有绳圆磨机为例,亚马逊和 Home Depot 的 Best Seller 具有 价格上的明显差异,Home Depot 的热销产品售价约为亚马逊上的 2.6 倍。亚马逊热销品以 DIY 级产品为主,而 Home Depot 以专业级产品为主。我们认为,由于电商对接的需求相 对较为初级,消费者对品牌偏好度不强,新品牌或有提升认知度机会,如傲基国际的 TACKLIFE,即是借亚马逊东风培养起来的品牌,其电动圆锯、激光远程测量仪产品均位列 美国亚马逊该类别 2020 年下半年“Best Seller”。三、龙头品牌认知度较高,产品创新是核心竞争力3.1长期产品创新迭代铸就高品牌壁垒工具行业品牌众多,各品牌定位各异。大型工具品牌商通常采取多品牌策略,通过针对单 一大品类及单一使用人群,来获得在该受众群体中的认知度。如 IRWIN 品牌即为史丹利百 得面向技工群体(Tradesman)的手工具品牌,以锁紧钳闻名。而 Milwaukee 品牌为创科 实业面向专业/工业级群体的电动工具品牌。长期产品创新迭代铸就高品牌壁垒。以创科实业的 Milwaukee 品牌为例,Milwaukee 在 2005 年被创科实业收购之后,每年通过不断迭代并推出新的电池平台,同时不断实现无刷马达、 锂电池技术、热处理技术等关键技术的突破,推出引领行业的新产品。公司 的目标是维持 Milwaukee 品牌营收每年同比 20%的增速,并在 2014-2020 年均超额完成目 标,使 Milwaukee 在 2020 年成为全球营收规模最大的专业型电动工具品牌。3.2品牌内多适配共享电池平台有效提升用户粘性电动工具无绳化过程中,电池平台的打造有望帮助品牌抢占无绳电动工具市场份额。一方面, 电池平台是无绳电动工具的核心零部件之一,且技术仍处于迭代中,电池平台的兼容性适配, 让用户有望仅通过电池的更换就能获得更高的性能体验。例如,搭载镍镉电池 RYOBI ONE+ 平台于 1996 年推出,并于 2007 年升级为锂电池,新的锂电池依然能在旧工具上使用,同时 旧的镍镉电池也能用在新上市的产品上。另一方面,电池平台的打造能让用户通过携带少量 电池以适配大量工具,为外出携带有效减重并较大提供便利。这两个优势让客户提升了品牌 转换间的成本,选择了电池平台即有望基于适配该平台考虑来选购工具。各品牌通过推出几个核心电池平台并提升各平台产品兼容数以抢占市场份额,我们认为该 种市场份额的形成具有相对较高稳定性,难以短期内立即改变。以创科实业为例,公司在 2015-2020 上半年间致力于开发核心电池平台,并提升产品兼容数。公司于 2019 年开发了 新的 Milwaukee MXFuel 平台,是革命性的将建筑行业工具无绳电动化。据各公司官网, 各公司的专业化品牌均适配了 3 个以上的核心电池平台,并平均兼容 20-100 多种工具。3.3分层次多品牌精准定位,针对差异化用户群体主流电动工具品牌商大多具有不同价格段的多种品牌。以电动工具品牌为例,史丹利百得 价格定位由低至高具有 Black+Decker、Porter Cable、Craftsman、DeWalt、MacTools 等 品牌,Black+Decker 定位于 DIY 级,Porter Cable、Craftsman 介于消费和专业级之间, DeWalt 介于专业级和工业级之间,MacTools 为工业级。而创科实业也具有从 DIY 至专业 工业级依次为 Homelite、Roybi、AEG 和 Milwaukee 的品牌。不同品牌定位强调差异化性能,更易于塑造品牌特性,对目标群体更有针对性。我们以电 钻为例,专业级/工业级的电钻,对性能和稳定性的要求更高,且价格敏感度略低,因此偏 工业/专业级的电钻的转速/扭力更高,具有更长的保修期/设计寿命,因此单价相对也更高, 甚至价格是消费级产品的数倍。而消费级产品强调的是性价比,以相对更低的价格获得较 为正常的工具使用功能即可。因此差异化的品牌定位有助于凸显品牌鲜明特质,更好地服 务目标消费者群体。详见报告原文。(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精选报告来源:【未来智库官网】。

德也

案例征集|2021中国数据资产管理工具市场研究报告

一、研究背景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洗礼和数智融合时代的到,中国的企业对数据资产方面的价值已经有了充分认可。企业大数据市场发展已经进入成熟期,先后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如今已经迈入数智融合阶段,开始在应用深度层面进行深耕发力,越来越多的企业重视自身数据资产的整合与管理,以便于为企业管理者提供决策辅助支撑。在数据融合时代,数据资产的应用方向产生了两个分支,除了满足于企业决策之外,又出现了将企业数据整合为资产包,并进行统一管理和销售变现的第二个重要方向。伴随着中国企业的数字化建设程度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企业建立并积累了基于自身业务的数据源,很多企业在对这些数据整合之后除了辅助管理层决策和日常运营之外,也在尝试将这些数据转变为商品,实现收入目标。海比研究院在日常研究中发现,中国的企业级数据资产管理现在有两个阶段,一个是数据资产形成阶段,一个是数据资产变现阶段,对于中国的大部分企业来说,都还处于第一个阶段,即资产形成阶段,在该阶段企业需要一套完整的数据资产管理工具,通过对数据的采集、存储、清洗处理、挖掘、查询分析、可视化展示等建立企业数据资产管理系统,进而实现辅助决策的目的。对具有数据源的企业来说,如何实现数据资产形成以及数据资产的管理变现是现阶段很多企业面临的问题。对于数据资产管理工具提供商来说,如何帮助有需求的企业建立匹配自身的数据资产管理系统并将数据资产变现,也是数据资产管理工具提供商面临的重要课题。为此,海比研究院联合中国软件网,将于2021年3月11日举办报告发布会,首发《2021中国数据资产管理工具市场研究报告》。该报告主要基于海比研究院对中国企业级数据资产管理工具方面的长期追踪研究与观察,结合对中国市场代表性企业的调研,利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编写完成,希望帮助供需两端破解企业数据资产管理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以及现阶段市场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为推动中国企业级数据资产管理的应用与普及贡献研究的力量。二、研究方法定性:德尔菲法、桌面研究定量:问卷调查三、企业案例征集企业主营业务属于数据软件和数据服务领域,所从事重点业务属于以下七类或其他新兴相关方向:源数据类:企业具有庞大的数据资源,包括但不限于互联网、电商、社交、零售、政府/协会、电信、交通、金融、医疗等行业领域。数据采集类:数据的采集设备提供商,数据的采集工具/软件提供商,数据的采集服务商等。数据存储类:以数据的存储、清洗、治理等为主营业务的企业,包括但不限于数据仓库类、云存储类、第三方存储服务类等存储管理相关企业。数据处理类:以提供数据挖掘、检索查询、商业智能BI、数据分析服务为主营业务的企业。可视化类:以数据的可视化产品为主营业务的企业,包括但不限于提供可视化设计、服务、整体解决方案、展示平台等相关业务的企业。内部应用类:以提供企业数据的具体业务场景使用、辅助决策、业务数据化、数字中台等为主营业务的企业,提供综合数据解决方案、垂直行业数据解决方案等相关业务的企业。交易变现类:以提供数据产品、数据交易、数据咨询服务等为主营业务的企业,包括但不限于提供数据产品、舆情监测、数据交易、数据资产管理解决方案、数据销售变现等相关业务的企业。四、研究大纲

蝶之恋

联合资信:2020年信用风险缓释工具市场研究报告

来源:新浪财经下载新浪财经APP,了解最新债券资讯作者:联合资信 债券市场研究部 陈诣辉 王自迪 薛逸竹一、2020年我国信用风险缓释工具市场的发展环境2020年,百年不遇的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造成了巨大冲击,在一系列财税金融政策的支持下,二季度开始我国经济逐步恢复,全年GDP同比增速为2.30%。受新冠疫情影响,部分企业盈利能力下降,流动性压力加大,信用风险显著上升。2020年,国企债券违约事件明显增多,民营企业债券融资环境未见明显好转,债券市场对信用风险缓释工具(CRM)的需求依然迫切。2020年,我国债券市场信用风险持续暴露,债券市场新增30家违约发行人,共涉及到期违约债券97期,到期违约金额合计约1002.55亿元,新增违约发行人家数、涉及到期违约债券期数同比虽有所下降,但到期违约金额同比有所上升。我国债券市场违约已常态化,在国企刚兑信仰瓦解的背景下,信用风险管理已经成为投资者风险管理体系的重要部分。为助力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缓释信用风险,支持民营、小微企业融资,监管层继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促进信用风险缓释工具发展。2020年1月23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证监会”)发布《证券公司风险控制指标计算标准规定》(以下简称《计算标准》),明确了“信用衍生品”的风控指标计算标准,结合市场发展实践,提升指标体系完备性,实现对证券公司业务和风险的全覆盖。《计算标准》规定,对于同时买入债券以及同一标的信用衍生品的,按照受保护债券净值及买入信用保护工具账面价值的1%计算市场风险资本准备;持有债券面值超过合约名义价值的部分(即风险敞口净额),仍按照相关非权益类债券标准(5%―80%)计算市场风险资本准备。这项规定实际上承认了信用衍生品能减少风险资产的资本占用,是一项重大的政策突破,有利于鼓励证券公司更积极地参与信用风险缓释工具市场。4月24日深圳证券交易所(以下简称“深交所”)发布《信用保护工具业务指南第1号——信用保护合约(2020年4月修订)》,此次发布的修订版本是在去年发布的业务指南版本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信用保护合约业务各环节操作流程,便利市场机构参与信用保护合约业务。同时深交所先后完成了信用保护合约仿真测试、全网测试和通关测试,进一步为业务实践打造技术基础。2020年10月,在信用保护合约业务试点稳健运行基础上,深交所正式发布《关于开展信用保护凭证业务试点的通知》,鼓励更多市场机构参与信用保护工具业务。二、我国信用风险缓释工具的创设情况(一)发行情况1. 银行间市场我国信用风险缓释工具的创设以银行间市场标准化程度较高的CRMW产品为主。银行间市场信用风险缓释工具研究发展起步较早、基础设施建设相对完善,根据交易商协会网站披露的数据,截至2020年末,已有52家CRMW创设机构、48家CLN创设机构、60家CRM核心交易商以及98家CRM一般交易商完成备案;已有100家金融机构、148款非法人产品签署备案了《中国银行间市场金融衍生品交易主协议(凭证特别版)》。商业银行和证券公司是我国信用风险缓释工具市场的主要参与主体,6大国有商业银行均已完成CRMW、CLN创设机构以及核心交易商备案,已有保险公司、基金公司和资管公司通过资管计划等非法人产品完成一般交易商备案。2020年,共有19家机构创设了66单CRMW产品(详见附表1),创设规模为110.40亿元,对应参照债券62期,债券类型主要为超短期融资券(42期)、短期融资券(5期)、中期票据(8期)、资产支持证券(6期)和定向工具(1期)。与2019年相比,2020年CRMW创设单数、参照实体家数、参照债券期数、创设规模、债券发行规模等指标有明显变化,其中CRMW创设单数、参照实体和参照债券期数分别为66单、41家和62期,同比分别减少27.47%、33.87%和31.87%;参照债券发行规模为310.49亿元,同比减少23.14%;创设规模为110.40亿元,同比增加9.77%。参照实体企业属性方面,民企占比超过60%,信用风险缓释凭证对民营企业融资有较大作用。参照债券品种方面,期限较短的超短期融资券仍然是CRMW创设机构主要参照的标的。创设凭证期限分布在0.40~3年,新设凭证期限分布主要集中在0.50~1年之间。2020年,CRMW单月发行量维持在1~10单,月均创设规模维持在9.20亿元,月度发行规模与上年同期接近。图1 银行间市场CRMW月度发行趋势2020年,银行间市场新创设的66单CRMW凭证期限基本均与参照债券期限相同,主要为270天(含266天、268天)期(29单)、180天(含182天、185天)期(10单)和3年(1095天)期(8单)。2020年,银行间市场新创设的CRMW涉及参照实体41家,其中,有25家参照实体为民营企业。参照实体主要分布在浙江省(11家)、江苏省(9家)、北京(4家);参照实体多为工业(13家)、材料(8家)和金融(6家)等实体经济领域企业。参照实体的信用等级分布在AAA~AA级,其中AA+级参照实体和AA级参照实体最多,均为17家,占比均为41.46%。2020年,CRMW创设机构主要为国有商业银行(3家)、股份制商业银行(4家)、城商行(6家)、证券公司(5家)和担保机构(1家);其中商业银行创设了52单CRMW,创设规模82.25亿元,证券公司创设了7单CRMW,创设规模13.70亿元,担保公司创设了7单CRMW,创设规模13.70亿元。目前,CRMW的创设机构主体级别均为AAA级,具有很强的风险承担能力,保证了CRMW在发生信用事件时能够如期赔付。截至2020年底,市场存续CRMW 81单,创设规模159.28亿元。存续CRMW参照实体级别分布中,AA+级参照实体的CRMW占比达到58.02%,AA和AAA级参照实体的CRMW占比分别为24.69%和6.17%。从到期来看,2021年将有49单CRMW到期,创设规模为92.38亿元。(2)信用联结票据2020年,银行间债券市场新发CLN一单,无新增到期。2020年12月,期限为1年的“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020年度第一期信用联结票据”发行并上市流通,创设规模1亿元,参照主体为恒力集团有限公司,风险事件触发条件为标的主体破产。CLN本质上可以看作“CDS+债券”,其联结的是参照实体的信用风险。由于CLN推出时间短、产品估值计算相对复杂,目前其在债券市场的发行情况仍落后于CRMW。2. 交易所市场交易所市场的信用风险缓释工具包括两类信用保护工具,分别为信用保护合约和信用保护凭证。2020年3月,首批疫情防控公司债信用保护合约业务在深交所市场顺利推出。其中,东吴证券承销“江苏省凯伦股份绿色创新创业防疫债券”并提供信用保护,债券发行人为江苏凯伦建材股份有限公司,东吴证券通过向投资者卖出信用保护合约的方式,为该期债券提供全额信用保护。2020年,交易所市场部分信用保护工具创设情况如下表所示。(二)信用风险缓释工具创设价格1. 信用衍生品定价模型为了探索我国信用衍生品定价规律,完善我国信用衍生品定价模型,我们比较分析了我国信用衍生品实际创设价格与定价模型测算价格之间的异同。(1)违约率模型违约率模型给信用衍生品定价的基本思路是:先通过恰当的方法推算出参照债务的违约概率(Probability of Default,PD),再通过违约概率和违约损失率来计算信用衍生品的价格。根据具体定价方式的不同,违约率模型又可细分为二叉树模型、违约强度曲线模型和彭博违约率模型等。本报告采用二叉树模型来测算信用衍生品价格。二叉树模型假设未来参照债务存在违约、不违约两种情形,通过确定违约概率(PD)和违约损失率,推导出预期损失率,进而确定风险资本要求和风险回报率,最终得出CDS价格。二叉树模型可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基于参照债务的回收率、违约概率(PD)、无风险收益率和参照债务的现值构成等式方程,解出不同期限的参照债务的违约概率(PD);第二步,运用第一步解出的参照债务的违约概率与违约损失率、无风险收益率等变量推算出不同期限的CDS价格。本文以中债国开债即期收益率为无风险利率,对2019年与2020年我国发行的期限不超过1年的CRMW进行二叉树模型定价,发现2019年我国发行的78.38%的CRMW理论价格高于实际创设价格,而2020年我国发行的78.43%的CRMW理论价格高于实际创设价格,CRMW的实际平均创设价格比理论价格低20%左右。二叉树模型得出CRMW理论价格与实际创设价格出现上述差异的原因可能是由于二叉树模型的前提假设较多,如企业违约服从泊松过程、违约概率符合风险中性、违约损失率采用国际通用假设等,如果假设与实际情况不符,则会影响模型计算结果的准确度。图2 二叉树模型测算CRMW价格与实际创设价格对比2020年,我国创设了51单期限不超过1年的CRMW,平均创设价格为1.57元/百元名义本金,而二叉树模型测算的CRMW平均价格为2.05元/百元名义本金,其中,40单CRMW的创设价格低于二叉树模型价格。总体而言,2020年我国CRMW平均创设价格低于二叉树模型价格0.48元/百元名义本金。我国债券市场信用风险缓释工具经过十年的发展,债券市场的违约概率与回收数据日渐积累,二叉树等违约率模型的准确度逐步提升,未来,我国CRMW等产品的定价有望更多地依据违约率模型,同时需要综合考虑市场供求状况、流动性溢价等因素。(2)信用利差模型我们再使用信用利差模型测算CRMW理论估值与实际创设价格的差异,信用利差模型中的风险收益率曲线选取联合资信评估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联合资信”)编制的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收益率曲线 ,无风险收益率曲线选取中债国开债即期收益率曲线,并用风险收益率曲线与无风险收益率曲线的差值作为CRMW的理论价格。选取CRMW凭证期限为3个月、6个月、9个月、1年、2年、3年的样本进行测算,并剔除参照债券为资产支持证券的样本,最终得到2019年CRMW样本63单、2020年CRMW样本42单。测算结果显示,2019年约有36.51%的CRMW样本理论价格高于实际创设价格,2020年约有28.57%的CRMW样本理论价格高于实际创设价格。从模型检验结果来看,CRMW样本理论价格高于实际创设价格占比下降,表示CRMW创设机构要求更高的风险补偿,大部分CRMW产品价格并未跟随信用利差下行,相对估值定价仍维持高位。信用利差模型使用参照实体所发无担保债券的收益率与同期限无风险收益率之间的信用利差反映信用风险溢价水平,并作为CRMW定价的参考。信用利差模型未将流动性溢价、创设机构信用风险等因素考虑在内,且在实践操作中,由于无法基于各参照实体逐一构建风险收益率曲线,我们使用基于相同信用评级的风险收益率曲线进行代替,无法精确地反映参照实体的风险水平。整体来看,信用利差模型操作简便,但模型测算结果受到较多因素影响,只能对CRMW定价提供有限的参考。图3 信用利差模型测算CRMW价格与实际创设价格对比2. 信用风险缓释工具创设价格与参照实体信用风险等因素的相关性分析CRMW的风险主要来源于参照实体和参照债券,CRMW创设时参照实体的主体信用等级可能对CRMW创设价格产生影响,同时参照实体的主体信用等级与参照债券的发行利率之间具有相关关系,一般而言相同期限内参照实体的主体信用等级越高,参照债券的发行利率越低。此外,CRMW实际创设规模与参照债券实际发行规模的比(CRMW覆盖率)、CRMW期限、无风险利率(选取国开债即期收益率)可能也与CRMW创设价格具有一定相关关系。鉴于目前CRMW创设机构主要为大中型商业银行、证券公司、担保公司,创设机构自身的信用风险较低,创设机构的主体信用等级无法作为解释变量用于CRMW创设价格分析。基于上述分析,我们选取CRMW创设价格、参照债券发行利率、参照实体主体信用等级、CRMW覆盖率、CRMW期限、无风险收益率(簿记建档日同期限国开债即期收益率)6个变量进行斯皮尔曼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在95%置信区间下,2018年至2020年各年样本中,参照债券发行利率、参照实体主体信用等级、CRMW覆盖率3个变量与CRMW创设价格的相关性均显著,此外2020年样本中CRMW创设价格与无风险利率之间具有负相关关系。具体来看,2018年和2019年参照债券发行利率与CRMW创设价格强相关,参照实体主体信用等级、CRMW覆盖率与CRMW创设价格呈弱相关,主要是由于市场化定价机制下,CRMW买方根据参照债券的发行成本以及参照实体的信用水平对风险与收益进行权衡,如果参照实体级别较低、参照债券发行利率较高,则说明参照债券的信用风险较高,投资者需要支付更高的“保费”(CRMW价格),对于无担保债券而言,参照实体、参照债券的信用风险已经较为充分地反映在债券发行利率中,对于风险水平较高的债券,投资者选择同步购买对应CRMW的比例可能更高。由于各年创设的CRMW样本凭证期限以1年期及以下为主且期限较为接近(主要为1年期和270天),CRMW凭证期限与CRMW创设价格不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2020年CRMW创设价格与参照债券发行利率之间的相关性有所减弱,且CRMW创设价格表现出与无风险收益率的相关性,可能是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阶段性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导致市场利率在一季度显著下行,二季度以来货币政策逐渐回归,市场利率逐步抬升,全年利率波动较大。同时投资者响应政策号召,积极认购疫情防控债,相关发行人融资成本明显降低,部分疫情防控债低于同时期较高级别的债券发行利率。上述因素共同导致2020年CRMW样本中,参照债券发行利率与参照实体主体信用等级之间未呈现出相关性,参照债券的发行利率无法体现其风险水平,投资者可能需要根据参照实体主体信用等级与无风险收益率综合考量以确定CRMW创设价格。图4 2018年至2020年中债国开债即期收益率(9个月、1年期)变化3. 信用风险缓释工具创设价格指数国外信用衍生品除了参照单一经济实体的单一信用衍生品之外,还有参照一系列经济实体的组合信用衍生品,其中,信用衍生品指数是重要的组合信用衍生品。信用衍生品指数可以参照特定区域、特定行业的一系列经济实体,并通过指数的变化反映该特定区域、特定行业的信用风险变化趋势。我们以2018年为基期,依据2018年―2020年参照9家企业发行的46单CRMW产品,计算了2020年不同区域的CRMW指数。2020年,CRMW广东指数为107.81点,与2019年相比,上升了0.37点,表明与2019年相比,广东省企业的信用风险略有升高;CRMW江苏指数为146.72点,与2019年相比,下降了4.59点,表明与2019年相比,江苏省企业的信用风险有所下降;CRMW浙江指数为75.83点,与2019年相比,下降了37.51点,表明与2019年相比,浙江省企业的信用风险大幅下降。总体来看,2020年CRMW总指数为104.40点,较2019年下降了17.12点,表明与2019年相比,我国发债企业2020年的整体违约风险呈下降态势。三、我国信用风险缓释工具的交易情况2020年,我国信用风险缓释市场发展较为缓慢,机构参与程度不高,二级市场交易尚不活跃,信用风险缓释工具发行创设整体趋于收缩,债券融资工具信用风险对冲需求仍有待开发。目前未有信用风险缓释工具二级市场转让交易的公开信息披露,随着国内债券违约常态化,未来信用风险缓释工具交投活跃度有望得到改善。截至2020末,共有68单CRMW产品到期(详见附表2),未出现触发信用事件的情形。第三方机构(如中债、中证、银行间市场清算所股份有限公司和北京金融资产交易所)提供信用风险缓释凭证的定期估值服务,每个交易日提供信用风险缓释凭证的估值数据,为二级市场交易提供价格依据,积极促进信用风险缓释凭证的二级市场交易。四、 CRM市场未来展望2020年,我国信用衍生品相关政策有新的突破,信用风险缓释工具逐步向弱资质主体渗透,但创设机构更趋谨慎,市场交易尚不活跃。整体来看,我国信用风险缓释工具市场仍处于初期阶段。监管部门开始认可信用衍生品减少资本占用的功能长期以来,我国监管部门一直未对信用风险缓释工具的资本占用做出明确规定,在实际操作中,信用风险缓释工具尚未被纳入风险资产对冲工具,我国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不能通过购买信用保护减少资本占用,因此,我国金融机构购买信用保护的积极性不高。2020年1月,证监会发布《证券公司风险控制指标计算标准规定》,明确规定了信用衍生品的风控指标计算标准。如果证券公司同时买入债券以及同一标的信用衍生品的,证券公司可按照受保护债券净值及买入信用保护工具账面价值的1%计算市场风险资本准备;持有债券面值超过合约名义价值的部分(即风险敞口净额),仍按照相关非权益类债券标准(5%―80%)计算市场风险资本准备。这项规定实际上承认了信用衍生品具有风险对冲功能,能够减少证券公司风险资产的资本占用,是一项重大的政策突破。证券公司可以通过购买信用衍生品减少其风险资产的资本占用,这将大大提高证券公司购买信用衍生品的积极性。未来,证券公司有望在我国信用衍生品市场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CRMW逐步向弱资质主体渗透2018年10月,央行及时提出支持民营企业债券融资,首批民企债务融资支持工具CRMW随之创设。从当年创设情况来看,参照主体评级为AAA级和AA+级占比高达82.86%,高级别主体占比很高。当时整体融资环境依然处于收缩阶段,创设机构更倾向于为实际信用风险较小的民企提供信用保护。2019年AAA级和AA+级主体占比下降至61.29%,AA级主体占比超过了三分之一,创设机构为更多的弱资质主体提供了信用保护。2020年,AAA级主体减少到2家,AA+级主体占比为41.46%,AA级主体占比增加到41.46%,CRMW进一步向资质较弱的AA级参照主体渗透,进一步发挥支持弱主体发债融资的功能。未来,为进一步支持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发债融资,创设机构可能会创设更多的参照弱资质主体的信用风险缓释工具。信用事件频发和新冠疫情冲击使创设机构更趋谨慎2019年出现的包商银行被央行接管、城投非标债务违约等信用风险事件,2020年爆发的百年不遇的新冠疫情冲击、AAA级地方国企及央企债券违约等事件,持续影响CRMW创设机构的风险偏好,创设机构更趋谨慎,一方面减少新创设CRMW,另一方面提高了CRMW产品的创设价格。在2018年和2019年曾经很活跃的中债信用增进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在2020年仅创设了少量CRMW产品。未来,随着信用风险的持续暴露,创设机构在创设CRMW产品时可能会更趋谨慎,并进一步提高CRMW产品的创设价格。附表下载新浪财经APP,了解最新债券资讯

傅山

文娱用品行业深度研究报告:复盘日本百年书写工具制造商百乐,观晨光文具传统业务稳健增长

来源:格隆汇机构:华创证券百乐(Pilot)是全球顶尖的百年书写工具制造商,日本书写工具行业龙头企业。百乐在日本书写工具行业的市场份额2017年达到18.6%,处于日本制笔霸主的地位,纵观其成功之路,可分为三个阶段“制笔的先行者,起步开拓期”、“乘行业东风,迅速发展期”、“行业红利消退,稳定成熟期”,三个阶段发展各有特点,分别为:1)纯国产钢笔的诞生,全球市场崭露头角;2)乘行业发展快风,加速国内外布局;3)以文具品类为核心,四大销售地区共同发力,树立中高端品牌形象,以实现业绩的稳步提升。百乐核心优势:研发为本注重产品革新,渠道为先拓展海外市场。1)以研发创新为导向,持续优化产品功能。对比晨光,晨光掌握笔头、油墨及其匹配技术,拥有强大的新品设计研发能力,每年推出上千款新品,不断满足消费者的各类需求。2)重视渠道建设,拓展海外市场。日本国内,公司在各地开设销售网点,以直销为主,日本是高品质、高功能、高附加价值产品的主要开发、生产基地。海外方面,公司在主要销售国家开设分公司,负责紧邻地区销售活动的开展。对比晨光,晨光致力于拓展本土渠道,具有高效的分销管理体系和高覆盖的国内终端网络,截至2018年末,拥有35家一级合作伙伴,近1200个城市的二、三级合作伙伴以及超过7.6万家零售终端。3)品牌形象深入人心,高附加值产品溢价明显。对比晨光,晨光是国内文具行业“自主品牌+内需市场”的领跑者,已经在消费者心中建立良好的品牌认知,近年来通过技术创新、联名合作不断推出高附加值产品。中日文具市场发展对比:日本文具行业经历了蓬勃发展期以及低迷调整期后,已进入稳定发展的成熟时期。龙头企业发展成熟,行业集中度高。2018年我国书写工具行业CR4为28.05%,对标日本,我国书写工具品牌化的进程仍处于初步阶段,龙头企业市场份额有较大的提升空间。百乐、晨光文具业绩对比:晨光文具处于快速增长阶段,营业收入增长率高,自2011年以来保持在20%以上,百乐处于成熟稳定期,营业收入增长速度放缓,自2016年起进入平稳状态;销售管理费用方面,百乐提升运营效率推动费用率下行,晨光文具在费用管控上更具优势。风险提示:宏观经济下行导致消费不振,文具行业竞争格局发生重大变化。

某一天

2021中国数据资产化工具市场研究报告:2020年中国市场规模达280亿元

2020年中国市场规模达280亿元,未来五年复合增长率达41%,保持高速增长细分市场:数据存储113亿,决策应用54,以大中型企业需求为主,政府、金融行业是主市场重点区域:一二线城市占市场规模的八成以上,北京、上海、浙江、广东处于全国第一梯队用户规模:48万高需求用户,1.4万家数据资产化需求用户,实际客户开发率低,未来有34倍成长空间在中国经济迈入增速换挡期的当下,中国市场的数字化建设需求呈现急剧增长的态势。伴随数字化建设程度的不断提高,将会有更多的企业、政府机构等积累产生大量数据资源,越来越多的企业/机构开始意识到这些数据的价值,并希望对这些数据要素进行整合与管理,以便于为企业/机构管理者提供决策辅助支撑。最终用户的数据资源以数字类最高,其次是文本类、图像类和视频类,相对而言,语音类和符号类占比较低。从数据资源的量级来看,平均单个最终用户的数据量级达到3.2PB,从具体分布来看,有55%的最终用户数据资源累积超过100TB。从数据资源的来源渠道来看,客户/用户数据与企业运营数据是主要来源渠道,其次是经管数据和互联网公开数据。

独往独来

智能控制器行业研究报告:电动工具和汽车控制器加速行业发展

(报告出品方/作者:方正证券,唐航)1 下游拓展+产能东移——我国开启优质赛道1.1 下游智能化发展,带动中游控制器需求持续上行随着生产生活逐步自动化智能化,控制器需求随之增长。智能控制器 是指在仪器、设备、系统中为完成特定用途而设计的计算机控制单元, 一般以微控制器(MCU)芯片或数字信号处理器(DSP)芯片为核心 部件,通过置入相应的计算机软件程序以完成某些特定的感知、计算 和控制功能。智能控制器在智能化设备中充当着“大脑”的角色,承担了任务描述 和信息传达、控制对象的状态监测、推理决策与控制等功能。通过执 行器、传感器、感知处理器、环境模型、判值部件、行为发生器组成 一个互联的系统结构,通过感知外部信息,传达到控制器,而后控制 器推理与决策,再由执行器进行相应的行为执行。20 世纪 40 年代,机械式控制器首先在工业生产中得到应用;20 世纪 70 年代后,微电子技术与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小型化、实用化控制 器开始取代常规的机械结构式控制器,广泛应用于工业设备、汽车电 子、家用电器等各个领域。此时,能够实现功能较为单一。在智能化浪潮兴起的信息时代,智能控制器开始渗透进入工作和生活 的方方面面,将原本简单的功能性载体设备与仪器,赋予信息交互能 力,不仅仅包括了家电、健康护理、电动工具等领域,还包括 5G 时 代日新月异的云计算、大数据与物联网应用。加上智能控制器本身代 表的先进性与可靠性往往成为终端产品技术水平的标志和质量水平 的标志,所以往往在各种终端产品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关键角色。智能化趋势的推动下,智能控制器全球市场规模。2016 年约在 1.3 万亿美元,到 2020 年复合增速 3.6%;我国智能控制器至 2021 年预计规模 将达到近 2.7 万亿元,2016 年至 2020 年复合增速 14.9%,远高于全球。智能控制器位于产业链中游,规模效应明显。智能控制器是家用及商 用电器、汽车电子、电动工具、工业自动化、医疗电子等下游领域整 机产品的核心零件,是在原有控制功能基础上不断智能化拓展的高附 加值产品,处于整个产业链的中游。在整个产业链中,上游电子元器 件供应商通过提高元器件集成度、改进五金及塑胶件结构工艺获得产 业链价值;中游智能控制器产品企业通过增加产品技术含量与附加值 获得产业链价值;下游终端厂商则通过品牌与渠道优势获得产业链价 值。从行业上游来看,智能控制器技术复杂、零组件多。行业上游原材料 成本占比达公司成本八成左右,主要集中在是集成电路 IC、分立半导 体器件、PCB、电阻、电容器等元器件;原材料中除 PCB 外,都是标 准化产品,智能控制器厂商可以批量化采购;同时,厂商结合下游客 户指定 IC 芯片和微控制器(MCU)芯片,辅以相应外围模拟及数字电 子线路,并置入相应的计算机软件程序,制造形成定制化智能控制器。产品成本主要受到上游通用性元器件价格影响。近年来电子元器件技 术成熟、市场稳定。尽管存在因电动汽车产业迅猛发展而导致的部分 原材料供不应求和环保政策导致的 PCB 油墨价格上涨的潜在影响,但 总体来看,行业上游具有供应充足、竞争充分、质量有保障、价格稳定的特点。同时,智能控制器属于典型的定制化产品,不同电控部件 因控制方案、应用技术、结构设计、材料工艺等不同,对原材料使用 的品类、规格亦存在较大区别,导致各家厂商在成本控制方面存在明 显差异。尤其是在 2017 年底,新能源汽车、物联网、5G 等市场需求强劲,而 各大硅晶圆厂供给量成长有限,在全球主要硅晶圆厂商 SUMCO 和 SKSiltron 宣布 2018 年提价 20%后,华强北电子元器件价格指数大幅 上涨至 134.35 后逐步震荡下滑,在 110-125 间趋于稳定。我们判断, 随着后续硅晶圆厂供给能力逐步提升,电子元器件成本稳定在一定水 平,进而产品成本得到控制,行业整体盈利能力有望进一步提高。智能控制器是各式终端设备的核心部件之一,下游应用领域的多样性 与广泛性保证了行业的产品需求和市场规模。智能控制行业处于各类 终端设备产业链的中游,且与终端产品联系较为紧密,故自身发展状 况受下游产业景气程度的影响较大,但又得益于广泛的应用领域与智 能化浪潮的趋势,赋予了智能控制器厂商在目前已有市场基础上,除 了深耕细分领域,也有足够的空间待挖掘、拓展,降低本身因行业所 处细分领域饱和而导致的需求下降的风险。据中商情报网的数据显示,预计我国智能控制器市场规模 2021 年达 到 27,070 亿元,较 2020 年同比增长 14%。从智能控制器应用领域来 看,2017 年,汽车、家用电器、电动工具及工业设备等领域是智能控 制器的主要应用领域,占比分别为 25%、20%及 16%。物联网技术的 普及,也推动了智能家居、智能建筑等新兴行业迅速发展,2017 年该 领域的占比达到 9%。1.2 国内行业产生于专业化分工,壁垒形成于研发实力与成本优势相 互促进全球化和产业专业分工是智能控制器行业产生的必要条件。首先从智 能控制器行业本身特点来看,技术复杂、更新迭代快、投入产出比低, 形成稳定品质和规模出货的能力具备一定门槛;其次,从下游需求端 来看,在以智能化、个性化为核心的诉求下,万物互联需要得到赋能, 越来越多的厂商更倾向于通过产业链专业化分工增强产品在市场中 的竞争力和智能化水平,同时,厂商可以更多地聚焦于产品的营销推 广和品牌运营,增强产品的吸引力;最后,从上游供应端来看,国内 电子制造业集中在长三角与珠三角地区,具备供应链产业集群优势以 及研发制造的成本优势,智能控制器行业可以对厂商纷繁复杂的需求 快速响应、定制化批量生产,厂商对行业专业化分工的依赖得到进一 步加强。生产模式转换与市场布局是国内智能控制器行业话语权不断强化的 体现。欧美传统控制器厂商具有技术和市场先发优势,生产规模大、 研发水平高、在高端市场上有较强的竞争等优势。近年,随着国内厂 商技术水平发展,加速市场开拓,国内控制器龙头开始蚕食高端市场。德国代傲和英维斯集团是全球知名控制器厂商。英维斯集团 2014 年 被施耐德电气收购,控制器相关业务不再单独披露;德国代傲 2019 年控制业务相关收入为 38 亿元,与国内知名厂商拓邦股份(34.9 亿 元)、和而泰(34.5 亿元)2019 年控制器营收相差无几,国内厂商正 逐步奠定全球行业领先地位。我们从产业发展自身角度来看,通过梳理控制器行业发展历程,我们 发现:一、从生产模式来看,国内智能控制器厂商一般采取“以销定产”的 策略,存货成本可控;相对应的,行业在生产管理模式上积极探索转 型,以期巩固与客户的合作以及拓展合作伙伴,达到提高销量与增厚 产品附加值的目的;具体来看,厂商逐步从一开始的 OEM 模式,向 ODM 模式和 JDM 探索,每年都维持一定增速的研发费用,提高产品 的研发设计生产能力。二、从行业集中度来看,国内智能控制器下游需求纷繁,行业市场集 中度较低,订单较为分散,智能控制器厂商会有选择地深耕几个细分 市场,绑定下游厂商、成为稳定供应商,然后不断巩固细分市场中的 地位,形成行业“区域性”垄断,在行业不断扩张的背景下,能够实 现行业内共赢共存的良好竞争环境。三、下游终端厂商倾向于建立稳定的共赢合作关系,以保障自身业务 的稳定性;具体来看,主要表现在本身行业属性为资本与技术密集型, 成为下游供应商门槛高、下游更换供应商成本高的行业态势,故而在 成为供应商后,下游终端厂往往会综合考虑技术研发、产品质量、服 务响应等诸多因素,与控制器厂商共赢合作谋发展。 结合生产模式的转型与技术研发实力的提高,国内智能控制器厂商能 够在保证一定的毛利率水平的前提下,维持较强的市场竞争水平,巩 固已有细分行业市场份额,不断强化行业进入门槛,并冲击高端市场, 形成行业壁垒,进而提高行业集中度。1.3 全球产能东移,国内厂商具备突破高端市场能力充分的市场需求和完整产业链供应决定了中国成为国际制造基地的 基础;同时,叠加近年制造业的成熟发展、工程师红利等因素,国内 制造业在产业分工上逐步承接了以新技术、高附加值等为特点的产业 转移。具体体现在:研发实力不断增强,市场竞争力提升以和而泰为例,公司拥有 900 余位研发工程师,近一半的硕士、博士 及资深技术专家和教授,核心研发团队有超过 15 年的行业经验。和 而泰连续三年研发投入金额占销售收入超过 12%,累计申请核心专利 1700 项,发明专利 700 余项,自有知识产权数量、技术创新能力和技 术影响力得到全球同行业认可。国内劳动力成本优势依旧明显,工程师红利逐步兑现。根据世界银行 2019 年数据,主要经济体人均收入方面,国内依旧有 较大差距。数据显示,美国人均收入 66,080 世界元,德国 59,090世界元,日本 45,180 世界元,国内人均收入仅 16,790 世界元,劳动力 成本相较于主要制造业大国,仍旧优势明显;叠加人口受教育质量提 升,产业东移具备生产基础和产业链优势。具体到厂商人力成本来看,国内优势明显。因德国代傲涉及军工、航 天等高产值产业,其人均创收高于国内和而泰、拓邦股份外,人均薪 酬和而泰与拓邦股份 2019 年为 14 万元,仅为代傲的 35%;单位营收 付出薪酬成本国内厂商占优,和而泰最低仅为 16%、拓邦股份 20%、 代傲 25%。2 电动工具领域技术驱动需求扩张,控制器厂商受益于行业龙头市占提升2.1 电动工具行业规模快速增长技术驱动下,电动工具得到广泛使用 电动工具是以电动机/电磁铁为动力,通过传动机构驱动工作头的一种 机械化工具,其工作方式主要是用手握持操作,以小功率电动机或电 磁铁作为动力,通过传动机构来驱动工作。电动工具的发展可以追溯 到 1895 年德国泛音制造出世界上第一台直流电钻,其外壳用铸铁制成,能在钢板上钻 4mm 的孔;囿于电能供应不成熟、电机稳定性等 因素,电动工具问世伴随着质疑与否定,并没有得到长足的发展,但 工具使用效率提高的空间充满了想象力。60 年代,随着电池制造技术、材料学以及电子技术的发展,出现了用 镍镉电池作电源的无电源线的电池式电动工具,首次在便携性上有了 质的飞跃;并且使用工程塑料,完美解决了之前使用金属外壳带来的 安全风险问题,实现了双重绝缘,提升了安全性;电子技术的发展, 电动工具利用晶闸管等元件组成电子线路,以开关揿钮被揿入的深度 不同来调节转速,从而使电动工具在使用时能按被加工对象的不同 (如材料不同、钻孔直径大小等),选择不同的转速,帮助电动工具 在功能实现上更为丰富,使用场景更为充分。但当时因价格昂贵,发 展缓慢。直到 70 年代中后期,电池价格降低,充电时间缩短,电动 工具在欧美、日本得到广泛使用。可以看到,电动工具本质是为了功能实现、提升工作效率而诞生的。 它的发展围绕便携稳定(能源供应的改善)、安全实用(外壳材料的 革新)以及丰富功能(电子技术的加持)逐步展开。近年来电池技术 更新换代加速,带来以锂电池技术革新方向的更加稳定、安全、高效 的电动工具;同时,无碳刷电机技术的普及对无绳电动工具的也起到 了推动作用;最后是更加成熟的控制器方案,使得电动工具在实用性、 耐用性得到进一步加强。电动工具的市场空间在技术驱动下得到巩固 和拓展。相比手动工具,电动工具大大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广泛应用于建筑道路、住房装修、木工加工、金属加工、船舶制造、航 空航天、汽车、园艺等国民经济领域,并已进入家庭使用。 电动工具的应用场景决定了其常处于震动、高尘、高温等环境,工作 环境复杂,对电机及锂电池的控制要求相对家用电器更高,其智能控 制器功能更复杂,如软启动、扭矩调节、堵转保护、过充过放保护、 电池过热保护、充电平衡、短路保护等。按照技术要求、应用领域等特点,电动工具可分为工业级、专业级和 DIY 级三个级别。按照电力来源分类,电动工具包括有绳电动工具和 无绳(充电)电动工具两类。全球电动工具市场规模持续增长根据 MarketsandMarkets 数据显示,2019 年全球电动工具市场规模约 为 318 亿美元,预计到 2024 年全球电动工具市场规模将到达 417 亿 美元,复合增速 6%。考虑到未来锂电池替代、无刷电机技术的普及 推广,以及控制器对损耗控制优化和功能丰富实现的情况下,电动工 具未来市场规模有望进一步突破预期。 从地区来看,电动工具形成了以北美地区为主的地区需求格局,其次是欧洲和亚太地区。北美需求规模近亚太地区份额的两倍。2.2 无绳化和无刷化带来电动工具新一轮增长锂电化带动无绳化2019 年全球电动工具市场规模 318 亿美元,其中无绳化产品约 168.5 亿美元,渗透率约为 53%。当下以镍镉电池作为无绳电动工具主要电 源供应解决方案,存在着致癌风险和政策限制等因素;锂电池解决方 案目前逐步成熟,不仅在能耗表现优于镍镉电池,损耗与成本控制亦 获得了不错的提升。锂电池解决方案取代镍镉电池趋势明显,将进一 步推进提高无绳化电动工具的渗透率。从国内无绳化电动工具的普及 来看,2019 年国内的无绳电动工具渗透率仅为 23%。在电动工具锂电化趋势下,相关配套零部件也将得到快速发展,如锂 电池管理智能控制器、智能开关、无刷电机、电池夹等锂电化配套零 部件,将成为未来锂电电动工具零部件供应市场主流产品。随着电动工具在家庭应用普及率的提升,电动工具将承担多种用途, 一机多用或成套复合式工具逐渐成为未来电动工具发展新趋势。单个 电动工具具备多种功能用途,对其相关零部件提出更高技术要求,零部件供应商将迎来新的挑战和机遇。根据能源行业权威研究 GGII 预测,2023 年国内电动工具锂电化率有 望上升至 55%,产量将达到 1.51 亿台。电动工具上使用的电池一般是锂电池,电压高,容量密度大,一般会 多颗电池串联或并联,以提升动力和续航能力。电池部分里面不止锂 电池,还需要控制器实现对充放电的控制与器械的保护。由于锂电池 的化学特性,在某些条件下对电池进行过充电、过放电和过电流会严 重影响电池性能和寿命。控制器的功能便是电池的管理系统,有效监 测电池的状态,提供相应的保护。无刷代替有刷开启新一轮更新需求无刷电机采取电子换向,线圈不动,磁极旋转。通过控制器感应,感 知永磁体磁极的位置,根据感知,适时切换线圈中电流的方向,保证 产生正确方向的磁力,来驱动电机。无刷电机去除了电刷,最直接的变化就是没有了有刷电机运转时产生 的电火花,这样就极大减少了电火花对遥控无线电设备的干扰。同时, 电机在运转时摩擦力大大减小,运行顺畅,有效降低噪音和磨损,维 护更加简易。结合工具使用场景需求,无刷电机一方面有效降低了损耗,另一方面 提高了安全性与可靠性,助推电动工具行业厂商技术选择上更全面高 效,成为市场份额突破口。我们注意到,无刷电机的技术选择,也必 然产生对控制器新的需求,稳定高效可靠控制器厂商将借助行业技术 赛道切换,拓展控制器业务边界。2.3 电动工具龙头集中趋势明显从电动工具厂商的市场份额格局来看,围绕主要需求市场,来自欧美 的企业是电动工具市场的主要竞争者,其中包括了史丹利百得、TTI、 博世、牧田等。相较于新兴行业市场分散、尚未形成稳定的竞争格局, 电动工具市场份额集中度在不断提升,逐步形成龙头格局。从史丹利 百得公布的数据来看,前七大供应商的份额由 2014 年的约 52.9%,提 升至 2019 年的 60.5%,其中 TTI 份额上升最快,从 2014 年的 7.2%上 升到 2019 年的 12%。带来的影响便是头部企业采购更加集中、数量更大、质量要求更高, 作为电动工具的的控制器制造供应厂商一旦通过厂商的采购认证,获 得供应商资格,稳定的订单来源即可获得保障。相对的,控制器厂商 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也会随之增强,行业地位得到巩固。与我们对智能 控制器行业现有厂商形成的竞争优势判断一致。2.4 国内厂商以 TTI 为突破口,逐步提升电动工具控制器渗透率智能控制器已广泛应用于电动工具,不仅可以大幅提高操作效率、显 著降低空载噪声和振动,还可以延长电动工具的使用寿命,提高产品 的安全性和自动控制功能。TTI 的快速成长带动国内控制器厂商随之增长。TTI 作为电动工具行 业无绳化推动者,在 2019 年公司报告中,TTI 提出了“继续致力以扩 大充电式产品为参与的策略计划”,是电动工具行业无绳化的领导者, 也是国内控制器厂商主要下游客户。而 TTI 产品迸发的活力,也不断 成就 TTI 在全球电动工工具市场中愈战愈勇,市场份额不断提高,自 2014 年全球份额不到 8%,到 2019 年获得了全球 12%的份额。可见 其对高效锂电、无碳刷电机的技术选择路线不断得到来自市场的认 可,也进一步拓展国内控制器厂商的业务范围与控制器领域的能量。伴随着智能化程度的提升,电动工具行业对智能控制器产品的需求持 续增长。由于下游电动工具主要厂商占据主要市场份额,因此电动工 具控制器厂商竞争格局,往往由其所绑定的下游客户市场规模决定。 那么,进入下游电动工具厂商的供应链,并成为其核心供应商,将为 控制器厂商带来稳定且丰厚的受益。 TTI 作为电动工具变革者,成熟的研发、供应、销售体系使得其能够 够作为后起之秀在欧美国家成熟的行业中不断扩大影响力。聚焦于TTI 日益旺盛的产品需求,国内厂商发挥产业链优势和技术研发实力, 顺势而为,成为 TTI 主要供应商,分享电动工具快速成长的市场份额 的同时,巩固在全球控制器行业的领先优势。国内控制器厂商以 TTI 为突破口,往其他厂商渗透TTI 对同一款智能控制器一般只选择一家供应商进行研发、生产,产 品生命周期较长,通常可达 5 年以上;同时,围绕 TTI 在研产品不断 增加的潜在需求,控制器厂商可以获得未来业绩持续增长的保障。我 们可以看到不同的控制器厂商针对 TTI 的营收有不同,但都受益于对 电动工具旺盛的市场需求和 TTI 市场份额的持续扩大,控制器厂商获 得来自 TTI 的订单呈现出持续扩大的趋势。根据贝仕达克招股说明书 中的数据,TTI 的智能控制器供应商为 8 家,其中拓邦股份、和而泰、 朗科智能及贝仕达克 4 家合计占 TTI 智能控制器采购的 80%以上份 额。2018 年度,拓邦股份对 TTI 的销售额为 9.37 亿元,贝仕达克为 4.66 亿元,朗科智能为 4.54 亿元,和而泰为 3.91 亿元。行业上市公司中朗科智能、拓邦股份、和而泰、贝仕达克、振邦智能 的业务结构涵盖了电动工具类控制器产品。从毛利率来看,行业平均 毛利率为 26.47%。其中,贝仕达克的毛利率保持在行业前列水平,2020 年上半年为 33.4%。国内厂商以 TTI 为突破口,提升产业链地位,有望持续突破其他电动 工具大客户。电动工具控制器毛利率普遍高于原来在国内厂商占比较 大的家电市场,电工工具营收占比的提升,也将提升厂商整体毛利率, 进一步优化盈利能力。3 “新四化”带来国内汽车控制器厂商弯道超车机会3.1 “新四化”带来汽车电子行业增长汽车电子是安装在汽车上所有电子设备和电子元器件的总称,按应用 领域可分为两大系统:汽车电子控制系统(发动机电子、底盘电子、 驾驶辅助系统、车身电子)和车载电子电器(安全舒适、娱乐通讯) 等;按种类可分为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三类。 其中,控制器又称为 ECU(电子控制器单元),能够采集、分析来自 传感器、总线的数据,判断车辆状态以及司机的意图,并通过执行器 来操控汽车,形成汽车电子运行闭环。汽车电子已经形成一个完整且庞大的产业链体系追溯汽车电子发展的产业路径,我们可以看到,从上个世纪 70 年代 开始,电子技术在汽车工业中的应用便出现端倪。以改善燃油燃烧效 率的发动机燃油喷射系统首先出现;随后,电子技术在改善汽车动力、 舒适、安全稳定等方方面面落地生根,电子技术成为汽车工业中不可 或缺的重要一环。更高阶的汽车信息系统由导入期迈进成长期智能化的应用是对当下驾驶安全、城市停车、拥堵问题解决的途径之 一。汽车在智能网联化功能加持下,可辅助驾驶决策,防范人为操作 失误导致的驾驶安全事故发生,并有效缓解城市停车、拥堵问题,可 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居住分布、出行方式和消费习惯等,符合当下国 内城镇化进程中的建设思路,是未来智慧建设的重要赋能。目前汽车安全驾驶辅助系统、车载信息系统等信息技术下的应用市场 处于导入期,随着市场服务体系的逐步建立以及产业生态的逐步完 善,智能网联相关的汽车电子产品在整车中的渗透率将加速提升,由 消费者购车的选装项逐步转变为必备项。同时,可以看到传统汽车电子已经基本进入成熟期,也是国内厂商话 语权较弱的领域,所以,汽车信息系统快速成长,将是国内厂商切入 产业链的关键时机。“汽车+电子”形成了庞杂且精细的产业细分领域。汽车电子不是独 立行使功能的独立单元,而是在整合、集成的趋势下,围绕汽车不同 职能模块,形成了功能专一、复杂且完备的电子信息系统,并向着信 息化、智能化的方向,衍生出更加符合驾乘者使用习惯的信息娱乐系 统,甚至于自动驾驶系统。新能源车是电动化、智能化和网联化的代表,带来汽车电子“新增量”。新能源汽车对于电子技术依赖增强,以三电系统为主的动力系统变革,从而其在整车成本所占比重不断提高。混合动力型和纯电动型电 子成本占比,又较燃油车有了明显提高,分别达到 47%和 65%,较过去中高端车型增加 19、37 个百分点。 从汽车行业整体来看,智能网联时代,汽车行业电子成本占比将保持 持续提升的态势。以乘用车汽车电子成本为例,当电子产品首次应用 于汽车时,占比仅为 3%;但随着技术的演技,越来越多的电子部件被应用到了汽车上,2010 年,汽车电子占比达到了 35%;综合以上分 析,在“智能化+新能源”趋势下,汽车电子部件在 2025 年有望成为 汽车生产的主要成本占比——达 60%。汽车电子市场空间广阔,国内有望占据主要份额。根据盖世汽车硏究 数据,2017 年全球汽车电子市场规模突破 1.4 万亿元,2017-2022 年 全球汽车电子市场规模的 CAGR 达到 7.99%,预计到 2021 年全球市 场规模将突破 2 万亿。国内市场规模快速扩大,2017-2020 年 CAGR 达到 12.62%,预计 2021 年国内市场规模接近万亿,国内厂商将受益 于行业持续扩大的市场规模。汽车“新四化”——“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发展趋势 日益强烈,全球主要车企均顺势积极布局自动驾驶相关的汽车电子产 品。我国传统汽车产业存在大而不强的问题,自主汽车品牌主要以中 低端产品为主,产品力和品牌影响力与国际头部车企存在较大差距。 在“新四化”升級趋势下,重点发展汽车电子产业,提升车辆产品智 能化水平是我国自主汽车品牌提升产品、塑造品牌竞争力的关键,也 是我国汽车产业向高端化升级,由大变强的重要途径。尤其针对我国 重点发展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在三电系统技术逐步成熟的背景下,新 能源汽车产品在续航和动力性能等方面趋于同质化竞争,智能化水平 将是我国新能源车企突围形成差异化优势的关键。3.2 传统汽配行业龙头掌握话语权,“新四化”为国内厂商孕育新机 遇全球汽车电子行业市场广阔,提供培育全球百强企业土壤 汽车电子产业链由三大部分组成:上游为汽车电子元器件厂,主要负 责提供汽车电子的相关核心芯片及其他分立器件。而代工与封装厂商 (Tier3 后段厂)为其提供代工及封装服务。中游为汽车电子的系统集 成商(Tier1),主要进行汽车电子模块化功能的设计、生产及销售, 例如博世、大陆、日本电装等公司。下游则为整车厂(OEM)。汽车产业链纵深长,价值量大,零部件业务培育了一批知名的厂商, 长期以来,由这些传统巨头参与瓜分。根据中国汽车报社公布的全球 汽车零部件百强榜单,2020 年传统厂商排名基本维持不变。其中,前 10 名中,中国仅潍柴集团一家企业。从营收规模来看,全球汽车零部件百强企业 2019年实现营收7.4万亿, 整体同比增长 5%;国内企业营收 6800 亿,国内厂商同比增速 8%, 优于外国厂商,增速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新能源车趋势下,国内厂商有望借势突围。从国内百强汽车零部件厂商营收板块来看,2019 年,在整体营收稳中 略升的情况下,传统板块所占比例由 2018 年的 87%下滑至 85%,该 板块营收同比仅增长 5%。而来自新能源板块业务贡献了较大的增长, 2019 年营收同比增长 40%,所占份额由 5%达到 6%。电子板块营收 所占比例没有发生改变,仍为 9%。新能源车趋势下带来的市场想象空间,国内厂商研发投入的占比也可 见一斑。2019 年新能源板块和电子板块研发投入占比 25%,分别较前 一年同比提高 7%、6%,超过传统板块 4%增速。未来,新能源车将 有望带来的产业链重塑,是国内厂商实现话语权争夺的关键一役。 以新能源车为催化剂所带来的车辆电气化水平变革,也势必影响到车 辆电子系统的重塑,目前市面尚未形成统一共识与行业标准。尤其是 5G 带来的通信技术颠覆,车辆“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 的实现成为可能,带来汽车电子方面的增量空间。3.3 电动车智能车时代,控制器行业“量价齐升”电动车智能化浪潮下,不同车型控制单元数量均呈现增加的趋势 随着车辆的电子化程度逐渐提高,汽车电子控制器(ECU)从防抱死制 动系统、四轮驱动系统、电控自动变速器、主动悬架系统、安全气囊 系统,逐渐延伸到了车身安全、网络、娱乐、传感控制系统等。根据飞思卡尔的《车身电子的未来发展》,不同车型在控制单元数量 上均呈现出上升的趋势。2000 年奔驰 S 级轿车的电子系统已经拥有 80 个电控单元,1900 条总长达 4km 的通信总线。2007 年奥迪 Q7 和 保时捷卡宴的总线长度突破 6km。长度超过 6km 的总线,重量通常会 超过 70kg,基本成为位列发动机之后的全车第二重部件。为了控制总 线长度、降低电子控制器数量(或者保持控制器数量不变)从而降低 电子部件重量、降低整车制造成本,运算能力更强、性能更佳的集成 域控制器将是未来发展方向,而这也将带来控制单位价值的提升。以和而泰为例,深耕汽车电子多年,斩获 40-60 亿元大单,汽车业务 布局初见成效。在汽车行业智能化、网联化等行业发展大背景、公司 战略发展方向以及自身研发技术储备等前提条件下,和而泰投资设立 了汽车电子智能控制器子公司,投资增加汽车控制器产线产能,并通 过全球高端知名汽车零部件公司博格华纳(2020 年全球排名 29 名)、 尼得科(全球知名电机制造商)以及终端汽车厂商的审核并建立合作 关系,预计项目订单累计约 40-60 亿元,项目周期为 8-9 年,涉及奔 驰、宝马、吉利、奥迪、大众等多个终端汽车品牌,产品主要涉及汽 车散热器、冷却液加热器、加热线圈、发动机力变器、引擎风扇控制 器、门控制马达等方面的智能控制器。这一事件标志着和而泰等国内 控制器厂商多年在汽车电子行业的技术积累,获得了来自全球汽车制 造供应链的认可,是未来和而泰拓展汽车电子市场的重要通行证。4 家电智能化浪潮带动控制器厂商增长新极点4.1 家居智能化和小家电突起,带动家电行业规模增长家用电器作为现有家庭必需品,行业市场规模巨大。根据前瞻研究院 数据显示,2013 年,全球家电消费规模在 4300 亿美元左右,预测到 2020 年将增长到 5880 亿美元左右。近年来,随着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概念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智能 家居的市场正在逐步扩大,根据奥威云网(AVC)发布的年报,2020 年中国住宅配套智能家居的规模达 273 万套,同比增长高达 21.6%; 而 36 氪研究院公布的调研报告显示有高达 71.5%的青年人群会在选 购家电时考虑产品的智能化程度,其重要程度位列第二,智能家居产 品的市场前景显得十分宽广。随着居民消费升级,高端化家用电器的占比逐渐提高,智能控制器是 各类家用电器的核心部件之ー,大部分特定的程式功能均由其控制和 实现。2018 年全球的智能家居市场中,美国市场占据绝对主导地位,规模为 196.46 亿美元,其次为中国的市场规模,达 115.54 亿美元,规模仅次 于美国。而中国智能家居渗透率仅为 5.63%,远低于美国的 22.68%。未来,以小家电为主的家电产品将是厂商发展的重要发力点。从行业 发展顺序来看,国家经济水平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家电消费对象一般 将沿着大家电到小家电、从刚需到可选的路径转换;2020 年疫情对经 济发展产生扰动,居民居家时间被拉长,以改善居家体验为目的的小 家电产品异军突起,是 2020 年重要的产业趋势之一。小家电产品以 时尚、智能、人性化为主要卖点,功能由单一转向个性与多样,所以 更加依赖传感器质量与数目,以达到实现相关功能的需求。根据电子发烧友整理,2012 年中国小家电行业市场规模已达 1673 亿 元;截止 2017 年,中国小家电行业市场规模增长突破 3000 亿元,达 到了 3155 亿元,同比增长 12.52%。2012-2017 年中国小家电行业市 场规模年均复合增长率为 13.5%。2021 年有望突破 5000 亿元,达到 5127 亿元。4.2 家电控制器规模预计 2024 年突破 300 亿美元根据产业信息数据统计,2013 年全球的智能控制器市场规模 1.09 万 亿美元,预计 2020 年将达到 1.5 万亿美元,同比增长 38%,复合增速 4.7%。 2017 年全球智能控制器主要应用于汽车电子市场,份额达 25%,其次 为家用电器及工业设备,分别占比 20%及 16%,智能家居则占 10%。根据 Statista 的统计,2019 年全球家用电器的销量为 4357 亿美元,其中家用电器控制器一般占整体成本的 5-10%,而家电行业于 2019 年 的整体毛利率约为 25%,利用以上数据测算家电控制器的市场,得出 其 2019 年的市场规模约为 244 亿美元,并在 2024 年突破 300 亿美元, CAGR 达 4%。家电控制器功能日益复杂,产业分工成就专业厂商。与传统家电控制 器相比,智能家居对控制器的要求更高、需求更多,如下图的 Wi-Fi 酒柜控制器便内置了 Wi-Fi 模组,用户可通过 APP 对酒柜进行远程监 控和控制。基于家电厂商对快速迭代技术的需求,选择将控制器业务外包是行业 通常做法。这其中,也包括了来自电动工具、汽车等行业的客户。头 部控制器厂商能够满足客户的技术创新、质量保障、规模诉求等要求, 不断渗透到越来越多的行业。生产模式从过去仅为外国厂商代工生产 OEM,逐步转为更加灵活、自主,拥有技术壁垒的 ODM/JDM;生产 对象也涵盖了海内外知名家电厂商,顺应了不同厂商专业化生产的共 同需求。丰富品类、保障毛利率需要专业分工。控制器生产具备规模效应,产 业分工可以使得自身利益最大化。家电厂商平均毛利率为 37%,而控 制器厂商平均毛利率仅为 25.29%,倘若家电厂商自行生产制造相关部 件,将大大限制其产品更新周期、现金回流速度;而将控制器零部件 外包,保证了家电厂商的毛利率,也能够使得相关控制器厂商实现规 模效应,达到双赢的局面。当然,不可否认,专业外包,家电厂商将 获得更大受益——不论是聚焦产品研发、丰富品类,还是品牌形象塑 造,专业分工使得家电厂商无需考虑产品品类和技术开发带来相关配 套设备等固定资产的投入,增厚收益。详见报告原文。(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精选报告来源:【未来智库官网】。

大保健

高效的办公工具:飞书的产品分析报告

编辑导读:在线办公在疫情期间成为企业办公的主要形式,而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在未来也将成为一种流行趋势。而飞书作为在线办公产品中的佼佼者,它的成功经验值得其他产品学习。本文作者将以飞书为例,对其进行深入的分析,希望对你有帮助。一、全文结构本文会用到Seven Domains Model(图1),把整个外部环境分为四层。第一层是宏观的市场现状,第二层是宏观行业状况,第三层是微观消费者群体分析,第四层是则是微观的公司产品分析。第一第二层将从宏观视角上来观察移动办公平台的发展,第三第四层则会以飞书为主要视点进行竞争环境的分析。在宏观市场现状分析上,会采用PEST分析;在宏观行业分析上会采用波特五力模型;而在产品分析中,会从用户体验要素理论和KANO模型的角度进行分析。图表 1:Seven Domains’ Model (Mullins, 2013)二、宏观市场分析-PEST 分析2.1 Politics 政治从图2可以看到,政策对移动办公平台一直持有正面态度。2015年,国务院出台文件,鼓励云计算降低信息化门槛,推动产业信息化。随后一直到2017年,每年都有强调推进工业信息化。在2017年,工信部明确指出了要加快企业级SaaS服务的发展,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进程。图表 2:中国移动办公平台相关政策(艾瑞网, 2018)2.2 Economy 经济我国的GDP增长今年来持续放缓,从2010年10.6%逐步降至2019年6.1%。从GDP的贡献率来看,投资对国内GDP的增长贡献下滑,原因是以往的投资在传统行业中导致产能过剩引起了资本效益降低。消费支出对GDP的贡献稳定在60%左右,是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图表 3:中国GDP增长情况(艾瑞网, 2020a)图表 4:GDP增长贡献率(艾瑞网, 2020a)尽管国内GDP增速正在放缓,云服务市场却是风景独好,欣欣向荣。云服务市场在2019年增速达到了57.1%,存量规模1612.4亿元。其中IaaS市场增速70%;PaaS市场增速27%,并将持续提升其规模增长速度(艾瑞网, 2020)。SaaS市场也在持续稳定增长。SaaS市场规模在2018年为243.5亿元,同比增长47.9%(图6)。图表 5:云服务整体市场规模(艾瑞网, 2020c)图表 6:2013年至2018年SaaS市场规模及预期增长(艾瑞网, 2019b)2.3 Society 社会为了观察社会大众对移动办公软件的态度,笔者在2020年9月22日通过“移动办公”这一关键词在微博上进行前10页信息(共200条微博)的整合,得到如下表格。图表 7:微博用户对移动办公的态度汇总总体而言,微博上的用户对移动办公总体呈正面肯定态度。首先,移动办公软件能够让用户做到“生活办公两手抓”。例如,在本次收集的数据中有7条微博展示了一种“上午度假,下午办公”的生活方式。其次,移动办公软件还满足了用户办公场景个性化的需求,用户表现出对于在不同场所(如咖啡厅、书店和家中办公)进行办公的新鲜感。移动办公平台也在推动“clean desk”的无纸化办公文化。在情景方面,移动办公软件能够让用户的时间碎片化,进而能够把生活中的等待闲余用于办公。例如,有4位用户反映自己利用在地铁、高铁或飞机上的闲余时间进行工作事务的处理。同时,这种碎片化也更方便用户去处理生活中的人际关系,如照顾小孩或陪伴异性。网络上也有对于移动办公软件的负面评价。最主流的负面评价认为移动办公软件模糊了工作与生活的界线,使得用户就算是在周末或休假也要继续工作。同时,电脑依旧是移动办公平台的主要端口,硬件和网络条件限制着移动办公软件往下沉市场的发展。2.4 Technology 技术由于硬件条件和网络条件限制着移动办公平台对中小企业的影响,对于这一些方面的技术探索,包括5G和云设备,将会作为这一节的要探讨的内容。5G5G,即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可能是当下最热门的,被谈论最多的技术了。艾瑞咨询2020年关于5G的报告显示,比较了解或非常了解5G的用户占总用户的57.2%,并且高达87.1%认为5G会对生活产生巨大影响。图表 8:用户对5G的认知 (艾瑞网, 2019a)这种对5G的高度评价也导致了民众对5G的向往与期待,大约有76.6%的用户希望能够在2021年之前就能够用上5G(图9)。可以预见的是,在接下来的几年内,5G用户将会有巨大增长。5G的大覆盖、高速率、低时延等特点也能很好的推动移动办公平台向三四线城市的发展。而移动办公平台在这种趋势下,也需要对目前平台上的既有应用和第三方应用作出改革,推出适应5G时代的办公方式。图表 9:用户对5G的期待 (艾瑞网, 2019a)5G对于设备的轻量化也有明显的推动作用。例如,在2020年9月17日,阿里发布了第一台云电脑“无影”,仅有一张名片的大小,单手可握。另外,在云VR的概念方面,5G可以把计算和图像渲染放到云端,以降低VR设备的成本和性能要求,使得VR设备更加轻量。可以说5G对于移动办公的硬件轻便化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三、行业分析:波特五力模型分析图表 10:移动办公平台的波特五力模型分析在同业竞争和新进入者威胁方面,目前除了华为WeLink,飞书、钉钉、企业微信都通过免费策略来抢夺市场份额,因此同业竞争者的威胁性高。同时,由于市场竞争激烈,新进入者威胁偏小。平台拥有对供方的中等强度议价权。首先,平台通过对第三方开发者的应用的整合,形成对其它企业级SaaS服务的相对优势,加上免费策略,从而占据了相对较大的市场份额。如此一来,供方的议价权就会受到影响。其次,如图11所示,市面上协同办公、文档管理和视频会议三个方面的SaaS产品在功能上的交叉重叠较多,整体趋于同质化,因此供方的议价权也会受到影响。除非第三方开发者能够开发出差异性强的优质产品,否则随着平台的发展以及同质化SaaS产品的丰富,供方的议价权会持续下降。图表 11:远程办公应用分类图(易观千帆,2020)平台对买方有中等强度议价权。钉钉、企业微信和飞书之间竞争激烈,导致买方议价权上升,三家平台对用户的免费政策也侧面印证了这一点。同时,现有企业一般都有自己较成熟的一套的管理运作模式,要让他们使用移动办公平台、适应新的运营方式并不轻松,用户有较高的学习成本。尽管从长期来看,能够打破信息孤岛效应的移动信息平台可以推动企业进一步提升竞争力,然而近期的市场压力可能会让企业更加保守谨慎。以上这些原因导致平台对买方的议价权下降。移动办公平台面临着中等偏低的替代品威胁。这在一方面是由于现有企业普遍都有使用ERP、CRM、HRM或者OA等类别的企业级SaaS产品,如金山旗下的WPS,金蝶的财务软件等,能够替代企业对移动办公平台的需求,这形成了一部分移动办公平台的替代品威胁。而另一方面,平台整合了这些SaaS服务,并且把这些服务产生的信息集中起来,提升了企业信息周转的效率,这使得企业在使用后对移动办公平台会形成一定的忠诚度和依赖性,移动办公平台的替代品威胁也因此有所削弱。这一点可以通过图12中2019年4月到2020年1月钉钉大约50%的用户次月存留率可以得到一定的印证(没有查到企业微信和飞书相关的信息)。图表 12:钉钉用户的次月留存率四、消费者群体分析4.1 消费者规模 & 增长从整体上看,移动办公平台的上升空间大,未来前景可期。由于今年受疫情影响,国内移动化的协同办公软件得到空前的关注,2020年预计移动协同办公软件市场规模同比增长43.5%,预计市场规模达440.2亿元,预计2020年后增速也会维持在20%左右。图表 13:协同办公软件市场规模增长(艾瑞网,2018)4.2 其它可能的潜在消费者群体目前企业微信、钉钉和飞书都以中小企业为目标客户,而对于别的一些潜在用户,如设计师,科研人员等比较重视个体独立工作的群体并没有明显的设计思考和宣传偏好。但这一些群体也有可能出于对于材料收集、整理和引用,研究/设计成果保存以及项目进度安排规划的需求而使用这些平台。对这些松散用户体系的整合可能能够带来新的用户流量。4.3 消费者有待满足的需求细分领域的需求还没有得到满足。目前市场上的移动办公平台大多数瞄准通用性应用,针对垂直细分领域的应用数量相对较少。而在各个行业,整个供应链,工作流程和工作需求都大不一样。除了普遍适用的通用性服务,移动办公平台的另一个核心竞争力是去变革各个行业中中小企业落后的商业管理模式,并且提供能够推动行业进步的工作方式。为此,移动办公软件或许仍旧需要去了解各行业中的中小企业的痛点,以给出能够适应特定行业内流程的解决方案。五、飞书的产品分析-用户体验要素分析5.1 战略层出于对绩效的追求,如何提升组织内部员工协作能力成为了企业普遍关心的问题。在企业的内部协作中,有5类问题是较为常见的,分别是:沟通协作,文档管理,人力资源配置,行业个性化需求和跨部门协作。图表 14:企业办公产生的需求在另一方面,企业也对跨设备的移动办公软件有着刚需。以往的单一设备上的SaaS服务软件已不足以满足公司需求。这种工作方式使得公司在软件服务的成本增加,而由于硬件设备的限制,使用的效率逐渐减小。对于常常出差的员工而言,公司购买的软件常常不能满足其办公需求。由此,公司对于移动办公平台的需求势必会渐渐取代单一设备上的SaaS软件。飞书的目标是提升公司用户的内部协作能力,并使得公司办公泛在化和移动化。飞书官网的slogan “在飞书,享高效” 也充分表现出飞书提升组织效率的产品目标。细分来看,飞书主要目标有:突出重点信息,提升信息流转效率,降低信息噪音,丰富信息交流方式;共享、编辑和保存文档;汇总有关个人工作量和工作时间的信息;满足各垂直领域的特定需求;整合跨部门知识,形成解决方案。5.2 范围层-KANO模型分类在本节中,根据4位身边朋友的访谈记录,利用KANO模型对飞书的一些功能进行分类,得到下图。图表 15:对飞书App内功能进行分类从图15中可以看到,飞书在需求处理方面非常重视信息流动、文档管理和人力资源配置。这与飞书的自我定位是紧密相关的。飞书为了提升组织的沟通协作能力,开发了很多非常出色的细节。在信息降噪方面,通过Pin和表情回复,减少了无用信息,提升了沟通效率。在信息传输方面,语音自动转录文字的功能可以提升信息输入的效率。视频会议中飞书还允许用户对文档进行协同编辑和评论。不过其中一位受访者提出了“一起编辑文件不会很吵吗?“这样的疑问,这说明”视频会议+文档协同编辑“的功能的使用方式还需要更多的宣传才能被人理解和喜爱。在文档管理方面,飞书也有很多非常让人惊喜的功能。比如说在某一位受访学生在知道了文档评论功能和文件内容搜索功能后,就眼睛一亮,提出想要用该软件整理电子课件上的笔记,问“那能不能上传pdf文件呢?“不过笔者上传手机本地的pdf和word文件都没有成功,后来通过PC端才成功上传了文件。在PC端可以对pdf的个别字句进行评论,但在手机端就只能对整个文档进行评论。所以整体而言飞书对于pdf文件的编辑功能还比较简陋。由于笔者访问的人群中没有飞书的使用者,在采访中没有办法作深入的了解,所以对于飞书的日历和工作台不好作出评价。5.3 结构层图表 16:飞书App结构图5.4 框架层飞书的框架很简洁,在APP主界面的固定要素有:消息,日历,工作台,云文档,联系人,搜索,我的信息(图17中红色标注)。在部分情况下,左上角的标题还可以用作内容的分类(图17中红色标注)。右上角的“新增菜单“是飞书app中的常见功能(图17中蓝色标注),通常放置一些新增列表内容的操作,通常用加号来表示,如消息页的右上角的新增菜单,就提供“创建组群“,”邀请“等功能。同时,考虑到消息页是应用的主页,”扫一扫“,”创建文档“等常用功能也被收纳到消息页的新增菜单里面。图表 17:飞书App内“消息页”(左)和“云文档页”(右)的布局飞书APP在设计上以组织效率为出发点。它在消息和文档中用以尽可能小的空间容纳常用联系人和文件(图17中绿色标注),又在工作台中用相对较大的空间放置常用应用(图18中绿色标注)。同时,在文档页面和工作台页面,飞书提供了提前设定好的筛选条件,以加快搜索速度(图17、18中黄色标注)。图表 18:飞书App内工作台布局5.4.1 个人认为能够改进的地方已读未读图标:图表 19:飞书App内“群聊页”(左图)和“文档评论”(右图)的布局在上面两个图中,可以看到左右两图被黄色黑边框高亮的图标除了颜色之外没有太多的差别(左图中““为绿色,右图中““为灰色),但是这两个图标分别代表这不同的意思。左图群聊页中的““表示的是已读未读功能,右图文档评论框中““则表示的是解决评论功能。对于习惯了在群聊中用““确认消息是否传达的用户来说,右图文档评论框中的““会让用户下意识认为这也是已读未读功能,进而造成了用户心理上的错觉。因此个人建议右图里的““可以进行修改。笔者认为可以将之改为一个类似滑块验证码的设计,来让用户区别开这两个图标之间的区别。图表 20:飞书“文档评论”布局修改意见取消颜色和高亮:图表 21:飞书App内“颜色与高亮页”的原布局(左图)与修改建议(右图)取消字体颜色和高亮的按键位置可以放在更方便的地方。在目前的设计中(左图),在选择字体颜色和高亮之后,用户输入的每个字体都会有颜色/高亮效果,而如果要取消该效果,用户就需要在选项框的最下面找到“清除“按钮。在寻找”清除“选项的时候,用户需要稍微往下翻页。由于清除选项恰好是在该选项框中唯一一个需要往下翻页才能被看见的按钮,用户可能会找不着,进而产生焦虑。因此,笔者认为这个设计可以进行一定的改进(笔者使用设备为iphone 6,屏幕较小,可能在别的设备上显示效果会不一样)。笔者个人认为可以把原文效果的选项放在颜色和高亮标题上(右图橙色箭头指示处),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5.6 表现层飞书在整体上使用白色作为页面底色,以显示出简洁干练的风格。为了突出重点信息,主要或重要信息用黑色字体,次要信息则使用小字号的灰色字体。圆形图标底色以蓝色为主,搭配少量的暖色来活跃整个界面。图标内嵌以白色的图形进行表意,在应合图标对应的标题的同时,也在颜色上呼应了页面背景,使得整体要素和谐,不会有突兀的地方。六、总结本文基于笔者对飞书app的体验,和他人的访谈以及在微博上收集到的一些用户反馈作为经验证据,对产品需求进行了分类,并提出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以及笔者的建议。全文的主要结论如下:国内政策鼓励企业级服务平台的发展,以推动中小企业的信息化进程。国内整体经济的增速在放缓,而云服务、SaaS的市场正不断成长。在社会舆论方面,大众对于移动办公平台既爱又恨。一方面它能够让企业员工平衡生活与工作中的事务,另一方面却影响了员工的休假。同时,网络条件和硬件条件也制约着移动办公平台在三四线城市的发展。在技术方面,5G技术可以促使网络条件优化和移动设备轻量化,推动移动办公平台的发展。目前行业内市场竞争激烈,导致行业新进入者威胁不高,且随着移动办公平台的发展,供方的议价权和替代品威胁会持续变弱,因此行业前景光明。尽管移动办公软件的市场规模不断增大,目前市面上的移动办公平台同质化较为严重,没有太多针对特定传统行业的解决方案。另外,除了中小企业,科研人员等在职业上比较重视个人独立工作的用户可能能够成为移动办公平台的潜在用户。本文对飞书用户的需求和相对应的产品功能进行了梳理。在框架层内笔者提出了两点可能能够提升用户体验的建议。七、参考文献Mullins, J. (2017). The new business road test: what entrepreneurs and investors should do before launching a lean start-up. Pearson UK.PM大叔.(2020)《竞品分析报告:飞书VS钉钉VS企业微信,移动办公哪家强》.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http://www.woshipm.com/evaluating/3821740.html艾瑞网.(2020a)《2020年中国网络经济年度洞察报告简报》. http://report.iresearch.cn/report_pdf.aspx?id=3611艾瑞网.(2020b)《湖光秋月两相和-2020年5G+云VR研究报告》. http://report.iresearch.cn/report_pdf.aspx?id=3575艾瑞网.(2020c)《中国基础云服务行业发展洞察》. http://report.iresearch.cn/report_pdf.aspx?id=3651艾瑞网.(2019a)《未来已来-2019年5G行业研究报告》. http://report.iresearch.cn/report_pdf.aspx?id=3512艾瑞网.(2019b)《中国企业级SaaS行业研究报告》. http://report.iresearch.cn/report_pdf.aspx?id=3374艾瑞网.(2018)《重新定义移动办公-2018年中国企业移动办公平台发展洞察》. http://report.iresearch.cn/report_pdf.aspx?id=3130忍者无疆.(2020)《字节跳动下的飞书,有哪些优势与劣势》.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http://www.woshipm.com/evaluating/3490887.html是灰机吖.(2020)《从一个90后员工的角度,谈谈我为什么喜欢飞书》.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http://www.woshipm.com/chang/4144508.html十里村.(2020)《被联合国推荐的字节跳动飞书,哪些产品亮点值得学习》.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http://www.woshipm.com/it/3512994.html王海.(2020)《当我们聊飞书时,我们应该聊什么》.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http://www.woshipm.com/operate/4167689.html小白不白.(2020)《企业办公平台的未来发展方向》.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http://www.woshipm.com/pd/3466012.html易观千帆.(2020)《在线办公用户行为分析2020》田宇洲. (2020)《【产品复盘】字节跳动-飞书团队工作1年收获总结》.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http://www.woshipm.com/pd/4126729.html本文由 @汪仔4496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半路上

如何让老年人顺利享受数字化金融?—《宁波老年人数字化金融工具使用情况研究》|报告荐读

每一个“相亲相爱一家人”的微信群里,都会有家里长辈提出来关于手机使用的问题:“@小雷子,给我买一张去铁岭的火车票。”“@小美美,我的手机上的字怎么才能变大?”如果问题涉及到钱,比如转账和存取款,那他们就会更紧张,恨不得一通夺命连环call,要清楚地看到钱的每一寸动向才能放心。诸如此类的老年人群中普遍存在的数字鸿沟问题,常常成为他们获取更方便的金融服务的最大障碍。近日,在Visa公司的独家赞助支持下,宁波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协会等机构共同完成了一份题为《宁波老年人数字化金融工具使用情况研究》的调研报告。在调研过程中,课题组对宁波市三家具有本地特色的银行进行了摸底,发现老年人的存款、理财等负债类业务占银行总负债业务的70%,同时老年人银行柜面业务办理量也占银行个人柜面业务办理量的70%。两个70%说明,一方面财富集中在老年人群体,另一方面他们对数字化金融业务的办理方式还缺乏熟悉和信赖。宁波是经济较为发达的东部城市,75岁以下的老年人的智能手机普及率达到81%(抽样的一个社区和一个行政村)。当地的科协启动了“智能手机操作技能普及工程”,希望能将智能手机的高普及率转化成提高宁波老年人数字化工具使用的优势。以“财富集中+智能手机普及+对数字金融业务缺乏信赖”作为先决条件,必然能得到“蕴含着巨大的数字金融发展潜力”这样的结论。为了能为发掘这样的潜力而贡献有价值的建议,课题组通过公开统计数据、非公开调研数据、1216份有效问卷中获得的数据,以及现场访谈和机构体验的数据,运用认知理论、习惯建立理论、KSA模型理论进行研究,认为老年人当下对金融产品的消费日益走高,但市场却提供不了那么多与老年人配套的产品,像宁波这样的经济发达地区的老年人虽然对现代化消费方式开始接受,但还是更信赖人工服务,风险偏好也较为保守,金融知识还相对匮乏。老年人使用金融工具办理的主要业务情况分析更为直观的是,课题组还选用了宁波某银行日常客户体验项目成果。该成果基于两组55-65岁之间老年人手机银行体验得出,其中第一组为使用过手机银行(15人),第二组为使用过智能手机但未使用过手机银行(15人)。有66.7%的老年人反映,手机银行页面上展示的功能过多,部分查找功能比较麻烦;93%的老年人反映,页面字体过小,没有照顾到老年人的视力因素;所有的体验用户都反映,表达不够通俗化,特别是免责方面的条款,表示基本无法理解的占55%,表示能够基本理解的占45%;虽然使用过手机银行的老年人比只使用过智能手机但未使用过手机银行的老年人情况略好,但专属金融产品缺乏和金融教育方式的亟需改进确实是共同存在的问题。此外,课题组还基于研究和分析提出了发展建议:01.突出关键功能,提高使用便捷性一是开发出老年版本的数字化金融工具页面,主要页面仅放置老年人常用的功能,方便老年人日常操作,同时,操作页面要具有引导性,可通过语音等形式,引导老年人一步一步开展操作。同时,要做好流程优化,简便服务程序。目前中国银行已推出网上银行和手机银行老年人版本,部分国有大行和股份制银行也在考虑推出。二是充分考虑老年人的视力因素,页面字号要适当放大,文字要足够醒目,方便老年人查看,能够快速找到所需功能及业务。三是相关文字表述要足够通俗化,从老年客户的角度去撰写相关提醒内容,保证大部分老年人在不需要他人解释和辅助的情况下能够读懂。02.重视消费习惯,提供教育针对性一是制定出台老年人金融知识教育方案,组织开展针对老年人的金融教育活动,编制适合我国国情的老年人金融知识手册,就老年人在面对身份盗用、突发事件、自然灾害等问题时如何进行财务规划给出提示。二是发挥金融机构宣传主渠道作用,培养老年人金融素养。老年人最信任的金融知识传播渠道仍然是金融机构网点的宣传,因此,金融机构应利用自身的专业知识和经营场所,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向老年人普及相关金融知识,解答老年人金融难题,主动针对苗头性、普遍性的问题对老年人做出警示,不断提高老年人的金融风险意识。三是充分利用社区等基层宣传渠道和资源,如老年人志愿者队伍,使用适合老年人的话术,能够接受的宣传方式,开展金融知识宣传,金融机构也应发挥主体作用,在日常公益宣传和营销活动中客观地介绍和宣传金融知识。03.推动金融创新,满足特殊需求一是强化金融服务,引导金融机构针对重点人群制定相关服务指导意见,为老年人更好更安全地使用金融产品提供优质服务。使用浅显易懂的服务文本文件,剔除专业性、法律性太强的文字表述,让老人一看就明白,知道自己的权利和义务,消除后顾之忧。鼓励金融机构开展老花镜配送、复杂业务预约、备案老龄人客户家人联系卡、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让老龄人以指模代替亲笔签名等人性化、多样化的金融服务。二是重视老年金融产品的开发和应用,并适当引导老年金融消费者通过在线渠道购买,逐步培养老年人的在线金融工具使用熟练度,让老年人接受并乐于通过数字化金融工具来满足自身的金融服务。欲阅读完整报告,请点击【阅读原文】查看THE ENDCAFI公众号部分文章亦发布于以上平台

面具侠

美国国际战略研究中心发布《华为、荣耀和中国不断发展的国家资本工具箱》报告

科技战略美国国际战略研究中心发布《华为、荣耀和中国不断发展的国家资本工具箱》报告据美国国际战略研究中心(CSIS)官网12月11日消息,CSIS发布《华为、荣耀和中国不断发展的国家资本工具箱》报告。报告分析了由国企、私企、国有金融机构、政府监管机构和政府部门共同组建的中国资本生态,梳理了华为荣耀的收购交易历程。报告指出,中国正有效利用政府和企业合筑的生态来应对美国的制裁,并促进自身高科技领域发展,实现国家战略目标。报告建议,拜登政府应在考虑与中国的双边关系时,关注中国的国家资本工具箱,警惕其使用正式和非正式机制指导经济活动,脱离外部限制。美国会通过2021财年《国防授权法案》,设立“太平洋威慑计划”并授予22亿美元据央广网12月13日消息,美国会参众两院均以超过各自席位三分之二的赞成票通过2021财年《国防授权法案》,将由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成法案或否决,而国会有权推翻否决。2021财年美国国防支出为7405亿美元,略高于2020财年的7380亿美元,其中超过6300亿美元用于国防项目基本预算,690亿美元用于海外军事活动,1000亿美元用于人工智能武器、高超声速导弹和军用5G技术等重点军事科技研发。此外,该法案还包括一系列对华举措,如提出设立针对中国的“太平洋威慑计划”并授权22亿美元;增加在中国周边地区的军事资产并与盟国进行演习;加强美台军事关系、继续扩大对台军售等。欧洲网络与信息安全局发布《ENISA 2020年威胁态势》系列报告,关注网络安全领域的新趋势和挑战据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12月14日消息,欧洲网络与信息安全局发布《ENISA 2020年威胁态势》系列报告,识别和评估2019年1月至2020年4月全球主要网络威胁,包括年度回顾、网络威胁、重大网络安全事件、网络安全创新、新兴趋势、恶意软件、网络钓鱼等22篇战略和技术层面的研究。其中,《新兴趋势》报告分析了应对系统性复杂风险、对抗性人工智能检测技术盛行、供应链和第三方威胁、安全编排和自动化、零信任安全策略、企业云迁移错误等10大网络安全挑战;恶意软件不断升级、威胁全面移动化、攻击者使用新的文件类型、高针对性和协调式勒索软件攻击增加、凭证填充攻击涌现等5大网络威胁趋势;以及用数字平台实施定向攻击、针对业务流程攻击、针对远程办公的家用设备攻击、针对路由器等边缘设备攻击等10大攻击载体新趋势。信息谷歌、英特尔等厂商组建“现代计算联盟”据雷锋网12月11日消息,谷歌、戴尔、英特尔等多家IT和云计算行业的主流科技公司组建“现代计算联盟”(Modern Computing Alliance),共同解决安全、远程办公以及其他企业服务问题。该联盟的初步工作重心在以下四个领域:性能;安全和身份认证;远程工作、生产力和协作;医疗保健。其目标是集中知识和资源,以解决公司“如何在云上工作”和“运用什么工具”这两个共同问题。现代计算联盟将致力于开发新标准和可互操作的技术,使得任何使用联盟成员旗下平台或产品的公司,都可以获得新开发的技术。该联盟还将尽可能多地引进IT专业人士,协助建立专家委员会,并解决更多实际问题。美国国家电信和信息管理局遭黑客入侵据路透社12月14日消息,美财政部以及美商务部下属的国家电信和信息管理局(NTIA)遭俄罗斯政府支持的黑客入侵,部分办公信息被盗。NTIA是一个负责互联网和电信政策的机构。美国情报共同体担心,黑客可能使用类似的方法来入侵其他政府机构。消息人士称,黑客可能是通过篡改政府供应商SolarWinds公司发布的软件更新,以隐藏恶意代码的方式混入NTIA系统内部。这一攻击方法被称为“供应链攻击”。为此,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紧急召开了应对会议,并要求国土安全部网络安全与基础设施安全局(CISA)以及联邦调查局(FBI)进行调查。生物日本一款基因编辑番茄被认定为对人体无害,或将成为首款获批的“基因编辑食品”据海外网12月11日消息,日本厚生劳动省召开专家会议,研究了筑波大学及企业“Sanatech Seed”的基因编辑番茄。厚生劳动省称,该款基因编辑番茄富含抑制血压上升功能的成分“γ-氨基丁酸(GABA)”,且无安全性方面的问题,确认不会产生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因此不需要经过额外的安全性审查。这种番茄预计会成为日本国内获批的首款“基因编辑”食品。韩国出现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5N8,已扑杀440多万只家禽据新华网12月12日消息,近两个月内,韩国发现近10例高致病性禽流感样本。为防止疫情扩散,韩国政府已扑杀染疫养殖场440多万只家禽,并要求对染疫养殖场周围半径3公里内的家禽进行扑杀。该禽流感病毒毒株为H5N8型,在禽类中具有高传染性和致死性。除韩国外,H5N8禽流感也已在欧洲多国迅速蔓延。据欧洲疾病预防控制中心(ECDC)报告显示,自10月16日以来,包括比利时、丹麦、法国、德国、爱尔兰、荷兰、瑞典和英国在内的多个欧洲国家已报告检测出该病毒,且大多数是在野生禽类中发现的。美国科学家首次绘制出人类癌细胞系的转移图谱据中国生物技术网12月12日消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Broad研究所和哈佛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将500个人类癌细胞系与转移相关的特征集合在一起,成功创建出第一代癌细胞转移图谱(MetMap)。该图谱揭示了癌症转移的器官特异性模式,并使其与临床和基因组特征相关联。这是有史以来首张描述不同癌症扩散方式的图谱,或有望帮助阐明癌症转移机制并开发出有效预防癌症转移及癌症治疗的新方法。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自然》期刊。美国研究人员开发出新冠肺炎死亡率风险计算器,可帮助确定疫苗的优先分配次序据HUB官网12月12日消息,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出可评估新冠死亡率风险的在线计算器。该计算器的算法使用现有研究信息和模型,根据年龄、性别、社会人口因素和不同健康状况以及新冠大流行的动态趋势来估计个体的新冠死亡率风险。该评估适用于目前未受感染的普通群体,可检测与未来感染风险和感染后并发症相关的因素,有助于确定早期疫苗的优先分配次序。目前,该工具每周更新一次,以纳入国家一级大流行动态信息。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自然医学》期刊。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新冠疫苗引发HIV假阳性,将放弃2期临床试验据科研圈12月14日消息,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新冠疫苗1期临床试验中发现,接种该疫苗的一些受试者出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假阳性检测结果。受该事件影响,昆士兰大学和合作生产商CSL公司决定放弃2期临床试验,1期临床试验将继续进行。昆士兰大学候选疫苗是使用“分子钳”技术研发的重组亚单位疫苗,其中包含来源于HIV的GP41蛋白。尽管经过改造处理,但一些受试者接种疫苗后仍产生了微弱的抗体反应,可能会干扰某些类型的HIV筛查测试,从而导致假阳性测试结果。澳大利亚政府也终止了与昆士兰大学的交易,此前政府以十亿澳元的价格预购了超过5000万剂该疫苗。英国科学家首次利用人类细胞重建完整胸腺,对治疗严重免疫缺陷疾病和培养人造器官具有重要意义据科研圈12月14日消息,英国弗朗西斯·克里克研究所科学家成功利用人类干细胞和生物工程支架重建了人类胸腺,向培养可移植用的人工胸腺迈出重要一步。研究人员从人类供体中提取胸腺上皮细胞和胸腺间质细胞,培养出数十亿个胸腺干细胞群落。这些细胞在支架上仅生长五天后,胸腺就能发育至与出生九周后的胎儿相似的阶段。当研究小组将这些胸腺植入小鼠体内时,在超过75%的接受移植的个体中,胸腺都能够支持人类淋巴细胞的发育,发挥免疫功能。这是科学家首次成功地重建出完整的人类胸腺,不仅是推进研究和治疗严重免疫缺陷的重要一步,而且将对开发培养人造器官的新技术产生影响。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自然·通讯》期刊。能源美能源部宣布为可持续交通研究投入1.28亿美元据前沿材料12月14日消息,美能源部宣布为可持续交通研究投入1.28亿美元,其目标是使美国家庭在交通能源需求方面有更多的选择。此次资助将分为三个融资机会公告,由能源部能源效率和可再生能源办公室资助,代表其下辖三个办公室,主要包括以下主题:生物能源技术办公室融资机会公告(高达3500万美元),将支持生物能源原料技术,聚焦城市固体废物特性以及藻类研究开发;氢和燃料电池技术办公室融资机会公告(高达3300万美元),将支持创新性燃料电池研发、基础设施供应链发展和多样化以及成本分析活动;车辆技术办公室融资机会公告(高达6000万美元),将支持优先发展电池和充电、高级发动机和燃料技术、材料、移动系统以及运输和能源分析。韩国建立“放射性灾害控制系统”据中核智库12月11日消息,韩国原子力研究院(KAERI)建立了由机器人和无人机组成的“灾害控制系统”,可远程操作封锁核泄漏设施。韩国“灾害控制系统”包括3型移动式机器人:“跟踪辐射区域监测”、“事故监测远程控制系统”和“事故响应机械手”。“跟踪辐射区域监测”是一种室内放射性监测机器人,配备热探测器和剂量仪。“事故监测远程控制系统”是一种全地形四轮车辆机器人,携带一架特殊的无人机来监测场址和辐射泄漏情况。“事故响应机械手”是一种履带式机器人,配备一对机械手,可对物体进行精细操作,例如关闭阀门或插上电线,还可搬运重达200千克的碎片,并用喷枪灭火。连接服务器和无线网络后,它们可以同时运行,通过协同工作降低操作时间来提高效率。美国计划在空间任务中开发和部署核动力与推进系统据中核智库12月11日消息,美国政府宣布发布了《国家空间政策》,计划在空间任务中开发和部署核动力与推进系统,以满足美国在科学、国家安全和商业方面的需求。根据《国家空间政策》,美国在发展和利用空间核动力与推进系统时,将坚持安全、稳定、安保和长期可持续性的原则。美国对发射含有空间核动力与推进系统的航天器进行审批时,将遵循一个基于系统特点、潜在危险程度和国家安全考虑的分级程序。《国家空间政策》呼吁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国防部和能源部为空间核动力与推进系统的设计、开发和利用提供支持。能源部还将与国土安全部及相关机构合作,为发射空间核动力与推进系统提供技术和运行支持,并准备应对发射带来的任何潜在辐射影响,确保公众健康和安全。海洋日本拟花数亿美元建北极科考船据新华网12月14日消息,日本政府打算于5年内投入总计335亿日元(约合3.2亿美元)建造具有破冰能力的北极科考船。拟建造的科考船将可携带无人潜航器,执行海冰观测、声呐探测等任务,搜集的数据用于研究海冰分布和移动,保障船只航行安全。报道称,日本政府在财政紧张的情况下拨款建造北极科考船,原因包括北极航路是连接东亚和欧洲的最短海上航路,重要性日益增加;日本决定加强在北极的存在。日本造船业举全国之力研发新一代环保船舶据国际船舶网12月14日消息,日本九家船企与日本船级社共同组建“新一代环保船舶研发中心”,旨在整合各自积累的专业知识技术,设计和建造符合环保法规的新一代船舶,以应对航运业日益严格的环保标准。合作伙伴认为,新成立的研发中心符合当前形势,即由于全球造船业供需失衡,日本船企当前面临着严峻局面,因此日本造船业必须加速发展,在整合各种环保技术和建造有竞争力的船舶方面发挥主导作用,更好地与中韩竞争对手展开竞争。航空美国波音公司向美国国防部提供首批升级版紧凑型激光武器系统据智能巅峰12月14日消息,美国波音公司向美国国防部交付了第一批升级版紧凑型激光武器系统(CLWS)。波音公司称,该系统将可为作战人员提供更强大的保护能力,使其免受大规模无人机系统的攻击。目前,该系统已投入战备值班任务,并在威胁场景和环境中成功击落300余架无人机。德军将在战舰上测试舰载激光武器,以应对无人机威胁据国际防务评论12月14日消息,德国联邦国防军装备、信息技术和服务支持办公室(BAAINBw)与莱茵金属公司签订合同,为德海军开发未来的激光武器系统。该系统的功率可达20千瓦,将安装在德海军F124型“萨克森”级护卫舰的首舰“萨克森”号上进行为期一年的测试。BAAINBw希望莱茵金属公司能够将目前处于技术测试阶段的激光武器尽快实用化,达到具备作战能力的水平,以提升德海军应对无人机威胁的能力。航天欧洲咨询公司发布《2029年前制造和发射的卫星》研究报告据新航天12月14日消息,欧洲咨询公司(Euroconsult)发布《2029年前制造和发射的卫星》研究报告。报告指出,2020年首次在一年内发射了1000颗以上卫星,其中70%发射源于“星链”卫星。报告预测,未来十年卫星需求将是现在的5倍,平均每年卫星发射数量约为1250颗;未来航天发射的动力将主要受商业卫星星座部署活动的影响。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发布《国际导弹防御合作的五大类型》报告,提出加强国际导弹防御合作建议据海洋防务前沿12月14日消息,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发布《国际导弹防御合作的五大类型》报告。报告认为,军售、共同研发与测试、导弹防御资产托管、情报共享以及联合演训等措施有助于建立更加有效、可互操作且更便宜的导弹防御体系。为保持更加紧密的国际导弹防御合作,报告建议:一是开发低成本的反导解决方案;二是简化军售流程;三是扩大共同研发的机会;四是拓展信息共享网络;五是扩大防空演习的规模并提升演习的复杂程度;六是制定新型作战概念并开展相关训练。新材料美国研究人员用柔性电子材料制造出可拉伸柔性人工突触,具有成对脉冲易化、短期记忆、长期记忆和滤波等特性 据蓝海星智库12月13日消息,美国休斯顿大学研究人员利用柔性电子材料制造出可拉伸柔性人工突触,具有成对脉冲易化、短期记忆、长期记忆和滤波等特性。目前多数人工突触采用刚性电子器件,难以弯折。此次研究人员通过在聚二甲基硅氧烷中分别掺杂聚纳米纤维复合材料和金纳米粒子修饰的银纳米线复合材料,制成橡胶半导体和橡胶导体,并用离子凝胶制成弹性栅介质,然后采用这三种材料制成橡胶突触晶体管。该突触晶体管功能与生物突触类似,这些特性在晶体管机械拉伸应变为50%时仍然存在。可拉伸柔性人工突触未来有望广泛用于柔性神经形态硬件、各类软体机器人、生物神经系统修复等领域。韩国正在研发“让士兵隐形”的人造皮肤据参考消息12月13日消息,韩国首尔大学研究人员研发了一种隐形皮肤。该隐形皮肤实际上是一种可穿戴设备贴片,由像素化屏幕组成,利用热变色液晶显示屏对周遭环境快速做出反应,能够在短短5秒内从一种颜色变成另一种颜色,从而让人类皮肤在红外和可见光谱中均能主动融入背景环境。对于极端气候环境是否会影响贴片隐形能力这一问题。研究人员表示,可以通过增加合适的热绝缘体来解决,但可能导致贴片性能发生改变。这就意味着在该贴片完全做好投入实战的准备之前,还需要开展更多的试验。先进制造日立与腾讯开展合作,共同推动车联网、自动驾驶技术发展据环球网12月11月消息,日本日立公司与腾讯达成合作关系,双方将共同致力于车联网、自动驾驶、车辆信息安全等领域的服务开发。两家公司将结合各自的技术,将腾讯的云计算、AI、大数据等技术与日立的车载及信息安全等汽车相关技术相结合,推进汽车产业数字化转型,为中国汽车制造商、物流公司等交通运输领域的企业提供服务。施耐德电气与中科创达联合发布基于AWS的融合智能工业视觉平台据中国工信产业网12月11日消息,施耐德电气、中科创达与亚马逊云服务(AWS)合作,联合发布了融合智能工业视觉平台TurboX Inspection。该平台是依托中科创达操作系统和AI技术面向工业视觉场景进行深度优化和适配的云端一体化融合智能平台。该平台通过较少的样本图片,快速完成训练、验证和交付,包含推理引擎、数据管理、算法库管理、训练管理、模型验证等多个子系统,可以对各种复杂的缺陷进行快速、精准的识别,并在云侧与Amazon SageMaker的算法框架实现深度融合,在端侧与施耐德电气的各类工业自动化设备实现无缝对接,从而实现智能操作系统、智能云和智能设备的三方合力和融合创新。该平台远超过传统机器视觉的检测水平,可有效帮助制造企业减少75%工作量,产能提升35倍。美国康奈尔大学改进3D打印技术,提升金属部件强度据国防科技信息网12月12日消息,美国康奈尔大学研究人员改进了制造多孔金属材料的3D打印技术,能有效提升零部件质量。当前3D金属打印中普遍采用冷喷技术把金属粉末以10米/秒的速度喷射到结构件的基体上,再进行加热,以使金属颗粒融合。但加热温度超过金属熔点,会导致结构件实际尺寸与初始设计发生偏差。研究人员对这种3D打印技术进行了两点改进,一是把介于45-106微米直径的钛合金颗粒喷射速度从10米/秒提高到600米/秒,已达超声速标准;二是把金属加热的温度控制在900 °C(低于钛金属熔点1626 °C)。通过这些改进,该团队制造的多孔金属结构件强度提升了42%。这种新型3D打印技术在建筑、交通、能源等产业具有很大的市场应用潜力。

冬则炀之

年产能8.9亿只MEMS传感器扩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年产能8.9亿只MEMS传感器扩产项目(一)项目概况随着VR/AR、物联网、5G技术的推广,智能终端的使用和更新频次增速明显,在智能穿戴、飞行器控制、智能手机、导航定位、游戏机及众多的便携电子设备内的高精度MEMS传感器需求越来越大。为顺应和把握发展趋势,抢占MEMS传感器发展先机,在经过充分调研和论证的基础上,公司拟扩产包括三轴加速度计、地磁传感器、六轴惯性单元和硅麦克风传感器等在内的MEMS传感器产品生产规模8.9亿只/年。本项目计划在士兰集成现有厂区内换置一批设备,增加MEMS产品的芯片生产设备,计划增加MEMS芯片产能12,250片/月;在成都士兰封装车间内增加封装设备,为新增MEMS芯片封装配套;在本公司增加测试设备,为新增MEMS产品进行芯片测试及成品测试。1、项目名称:年产能8.9亿只MEMS传感器扩产项目2、项目投资:项目计划总投资 80,253 万元,拟使用募集资金投入80,000万元。3、项目实施主体:MEMS传感器芯片制造扩产项目由控股子公司士兰集成负责具体实施,募集资金将通过公司向士兰集成增资的方式投入;MEMS 传感器封装项目由全资子公司成都士兰负责具体实施,募集资金将通过公司向成都士兰增资的方式投入;MEMS传感器测试能力提升项目由本公司负责实施。4、项目建设期:2年。5、项目产品方案:三轴加速度计、六轴惯性单元、硅麦克风传感器、地磁传感器。(二)项目背景1、集成电路产业是国家重点发展的战略性基础产业,正进入重大调整变革期集成电路是一项高投入、高技术、高效益、高风险的产业,作为一项战略性的产业,其技术水平和产业规模已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集成电路产业作为国家重点扶持产业,在“十一五”期间已被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重点发展产业,也是《信息产业科技发展“十一五”规划和2020年中长期规划纲要》中最重要的发展项目之一。2012年印发的《“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也将集成电路制造列入重点发展方向,并指出“到2020年,掌握新一代半导体材料及器件的制造技术,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封装测试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发展目标。2016年3月印发的《十三五发展纲要》中有16篇的内容是与集成电路产业相关,并明确指出,“大力推进先进半导体、机器人、增材制造、智能系统、新一代航空装备、空间技术综合服务系统、智能交通、精准医疗、高效储能与分布式能源系统、智能材料、高效节能环保、虚拟现实与互动影视等新兴前沿领域创新和产业化,形成一批新增长点”。当前,全球集成电路产业正进入重大调整变革期。一方面,全球市场格局加快调整,投资规模迅速攀升,市场份额加速向优势企业集中。另一方面,移动智能终端及芯片呈爆发式增长,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新业态快速发展,集成电路技术演进出现新趋势;我国拥有全球规模最大的集成电路市场,市场需求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2、MEMS传感器市场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与普通传感器相比,MEMS具有普通传感器无法企及的IC硅片加工批量化生产带来的成本优势,同时又具备普通传感器无法具备的微型化和高集成度等优势。随着以手机为代表的智能终端、汽车电子等领域开始采用越来越多的传感器,以及物联网市场的发展,MEMS器件的增长势头越来越强,市场空间广阔。根据Yoledeveloppement的研究数据,2015年全球MEMS市场规模为118.52亿美元,2021年全球MEMS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196.97亿美元,年均增长率约为8.83%。根据赛迪顾问的研究数据,2015年中国MEMS器件市场规模为308亿元人民币。从发展速度而言,中国MEMS市场增速一直快于全球市场增速。2015年中国MEMS器件市场增速高达16.10%,中国集成电路市场增速为9%,横向对比而言,MEMS器件市场的增速两倍于集成电路市场。3、公司已建立较为成熟的IDM经营模式公司是国内为数不多的以IDM模式为主要发展模式的综合性半导体产品公司。公司从集成电路芯片设计业务开始,逐步搭建了芯片制造平台,并已将技术和制造平台延伸至功率器件、功率模块和MEMS传感器的封装领域,建立了较为成熟的IDM经营模式。IDM模式可有效进行产业链内部整合,公司设计研发和工艺制造平台同时发展,形成集成电路、分立器件、LED 三大业务板块协同发展的业务格局。其中,公司集成电路业务收入近年来持续保持增长,LED照明驱动电路、AC-DC驱动电路、IPM(智能功率模块)、MEMS传感器产品等均呈现良好发展势头。(三)项目实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论证分析1、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导向集成电路行业作为现代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核心行业,是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国家安全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加快推进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保障国家安全、提升综合国力具有重大战略意义。2014年6月,国务院印发《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进纲要》,并指出,“主要任务和发展重点为,着力发展集成电路设计业;加速发展集成电路制造业;提升先进封装测试业发展水平;突破集成电路关键装备和材料”。该纲要还特别提出,要大力发展微机电系统(MEMS)等特色专用工艺生产线,增强芯片制造综合能力,以工艺能力提升带动设计水平提升,以生产线建设带动关键设备和材料配套发展。2015年5月发布的《中国制造2025》明确指出,“着力提升集成电路设计水平,不断丰富知识产权(IP)核和设计工具,突破关系国家信息与网络安全及电子整机产业发展的核心通用芯片,提升国产芯片的应用适配能力。掌握高密度封装及三维(3D)微组装技术,提升封装产业和测试的自主发展能力。形成关键制造装备供货能力”。公司本次募集资金投资的“年产能8.9亿只MEMS传感器扩产项目”,涵盖了系统集成的设计、制造、封装测试各环节,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导向。2、本项目的建设受益于MEMS应用市场的良好前景MEMS下游市场主要为消费电子、汽车电子以及物联网领域等。根据Yoledeveloppement的统计数据,2015年,消费电子、汽车分别贡献了MEMS市场48.4%、31.5%的份额,其他应用共占20.1%。(1)消费电子MEMS市场增速迅猛受益于智能手机和VR需求的快速增长,消费电子MEMS市场在未来数年内仍将保持高速增长。智能手机作为MEMS元件最大的应用市场,近年来发展势头强劲。苹果和三星电子仍然是智能手机行业的龙头,然而近年包括华为,OPPO,VIVO,小米,联想和中兴在内的中国的智能手机厂商正在不断崛起,中国已占据全球半数市场份额,同时带动对MEMS元器件的强劲需求。市场调研机构IDC发布的报告显示,2015年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达4.341亿部,同比增长2.5%。从厂商在中国市场的表现上看,2015年出货量前五大的厂商分别为小米、华为、苹果、OPPO和VIVO,其中,国有品牌小米、华为、OPPO和VIVO出货量分别为6,490万部、6,290万部、3,530万部和3,510万部,同比增速分别为23.1%、53.0%、36.3%和25.8%。据IHS统计,至2018年,仅国内手机的MEMS器件市场需求将达到47亿件,其中主要需求为运动传感器、麦克风、光传感器等。国内手机市场的持续发展、国产品牌的迅猛增长以及手机MEMS元件国产化率的逐步提升,为MEMS的积极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2)汽车及物联网市场为MEMS传感器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当前,一辆国内普通家用汽车上安装了大约100个传感器,而豪华轿车上的传感器超过200个。由于车内布置空间有限,小型化集成化的MEMS传感器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汽车MEMS传感器主要有压力传感器、加速度计以及陀螺仪等。在智能化时代,MEMS传感器将成为重要的数据入口。物联网MEMS传感器按测量对象可以划分为声学传感器、惯性传感器、磁学传感器、电学传感器、生物及化学传感器等。其中人工智能和虚拟现实带来的语音交互需求,为MEMS麦克风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以亚马逊运用于其Echo智能家居中的MEMS硅麦克风传感器为例,其采用了6+1MEMS麦克风阵列技术实现声源定位和定向采集。未来语音交互逐渐渗透进入日常生活,MEMS麦克风将迎来出货量的大幅增长。 综上,MEMS传感器市场现在乃至将来都将是一个潜力巨大的市场。3、中高端MEMS器件进口依赖度较高,本土化进程将给本土优秀MEMS企业带来机遇根据EETimes统计,2015年国内IC和MEMS市场总需求为1,770亿美元,但是本土制造仅为9%,约90%产品需要进口;到2020年,本土化比例预计将提升至15%,但由于需求总量的提升,仍将有约2,000亿美元的缺口。2015年,我国智能手机出货量达4.341亿部,而MEMS元器件的国产化水平上停留在20%左右。巨大的市场空间以及本土化需求为国内MEMS产业创造条件。根据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MEMS分会会员大会在2015年上半年对中国MEMS企业的统计,截至2014年,中国MEMS企业已经有190家,但是产品种类单一,性能竞争力不强,代工企业大多处于发展阶段,拥有自行芯片设计、制造及封测能力并掌握芯片设计与生产制造工艺的IDM半导体公司较少。通过此次MEMS扩产项目的实施,公司将在MEMS本土化进程中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市场前景可期。4、本项目的建设有利于充分整合公司现有业务资源,符合公司发展规划。公司作为国内为数不多的以IDM模式为主要发展模式的综合性半导体产品公司,近年来一直在持之以恒地学习国外综合型集成电路企业的运行经验并付诸实施。公司拥有经验丰富的集成电路设计人员,对MEMS传感器所需要的小信号处理、高精度ADC和低功耗设计有较多的项目经验;公司通过设计技术的长期研究和工艺上的不断摸索,并结合国内科研机构的现有成果,形成了一个特有的设计和工艺相结合的团队;公司已在加速度计、地磁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等的设计和验证上积累了一定的基础,并推出了三轴加速度计、三轴地磁传感器、六轴惯性单元等产品。从2009年开始,公司陆续投入资金购入了部分MEMS专用研发和生产设备,目前公司已实现三轴加速度计的批量生产;公司拥有6英寸芯片生产线和在建设中的8英寸芯片生产线,能够为传感器的设计和工艺提供短时间内的多次工艺验证,可以对仿真结果进行多次修正,具备较强的工艺研发能力;为了配合传感器的特别测试,公司组建了一支围绕传感器测试技术开发的团队,解决不同传感器的测试需求。因此,公司已具备本项目实施所需要的技术、人员及市场要求,本项目的建设对公司在MEMS市场竞争中占领先机具有重要意义。(四)项目投资计划项目投资总额80,253.00万元,其中建设投资74,776.00万元,铺底流动资金5,477.00万元,(五)项目预期收益经测算,达产后年均销售收入(不含税)为86,617万元,年均税后利润为9,849 万元,所得税后内部收益率为 13.74%,所得税后静态投资回收期为 7.14年(含建设期),项目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六)项目备案和环评目前年产能8.9亿只MEMS传感器扩产项目的立项、环评等备案/报批程序正在实施地点杭州、成都履行过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