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为何很多人在考研失败后不再二战?原来这些好选择不比读研究生差负二代

为何很多人在考研失败后不再二战?原来这些好选择不比读研究生差

考研调剂正在进行中,最近看到不少考生晒出自己被录取的消息,小水也替他们高兴。但是也有一些报考211或985名校研究生考研失败的同学,因为发挥失常,只能调剂读研或者再考。更有甚者,为了进入名校,二战失败的考生决定再考,现在已经投入到了学习中,这种精神特别令人敬佩,但小水觉得非常惋惜。也有一些考研失败的同学却没有这么做,即使考得不好,他们没有想过二战,这到底是为什么呢?难道有比二战考研更好的选择吗?2020考研失败后考生应如何面对?这些好选择不输于考上研究生提到二战考研,很多考生内心深处是非常惧怕的,经历过考研,那些努力学习的人还没考出好成绩,知道备考的苦,所以不愿选择二战考研。在考研调剂期间,小水就遇到一位这样不愿二战的考生。这位考生报考的是福建师范大学的古代文学专业,但是分数考得有点低,只有347分,勉强够了了文学类二区的国家线。看到他的每门成绩之后,倒是可以选择二区的院校进行调剂。但考研失败后,他一直没想好如何面对。这位考生不愿二战,十分想找个地方读研,也曾想调剂到福师大的专硕专业,但是他并不符合条件。鉴于他的分数较低,在调剂的时候不占什么优势,小水建议他选择二区的一些普通院校,如南宁师范大学(前身是广西师范学院)、昆明学院、伊犁师范学院、天水师范学院等。所以考研失败之后,并不需要过于气馁,现在重要的是让考生自己认清自己的情况,重拾信心,找到接下来应该走的路。一时的得失不代表什么,没有考上研究生也不代表我们一直失败,总会在其他地方绽放光彩。其实,也有一些好选择不比读研差,比如以下几种情况:01、符合条件的考生可调剂读研像小水提到的这位考生的情况,虽然不能达到一志愿学校的复试线,但是可以调剂到二区读研。这样的话考生能读研,就不需要再花一年时间再考一次,更何况也不知道自己二战的结果能否考上。在就业方面,普通大学的研究生也比一般的本科生好上很多吧。02、调剂到非全日制研究生读研在调剂的时候考生也可以选择非全日制研究生。不过,选择非全日制的考生要注意,读研后没有奖学金和补贴,考生还得自己负担住宿问题。所以建议考生在职的时候攻读非全日制研究生,这样的话经济方面不会那么大压力。读出来研究生之后,也是双证,考生可以凭借这个升职加薪不在话下。03、进入大公司任职或自主创业就业始终是考生未来要面对的,由于专业的缘故,不少本科生的薪资也不输于研究生,只要经验充足,月薪上万的工作还是轻而易举能拿到的。要知道,在工作的时候,个人能力的重要性更高,而学历只不过是敲门砖而已。要是比较有能力的同学,可以借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去自主创业。如今社会和科技发展很快,有不少同学靠着自己的努力成为一个有实力的企业家,这可比读研或者就业好太多了。只不过当老板压力也是很大的,也要担不少风险。04、就业后考取在职研究生如果条件不允许考生再考的话,考生可以选择就业后考取在职研究生,这样的话既不妨碍考生工作赚钱,也可以在职读研。更为重要的是,在职研究生比全日制研究生难度低了不少,考上的可能还是非常大的!05、考公务员或者编制,端上铁饭碗小水的一个朋友在考研失败之后,就没有再考虑过读研的事情了,她把心思都用在了考编制和公务员上。虽然这样的考试也难,但压力要比考研低了很多,什么时候考上什么时候为止,心态不会容易崩溃。好在她第二次就考上了上海的公务员岗位,月薪过万,这是很多人羡慕不来的。就算是考上了有编制的单位,工作也比较轻松,像是疫·情期间不工作,也照样发工资,其他人可没那么好运,任职的公司都可能破产倒闭。考研失败其实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很少有人具备再来一次的勇气。有句考研圈里一直流传的一句话是:“一战211,二战985,三战清北复,四战命题组”,可见再考一次成功率还是有的,只不过难度增加了不少。但是想在名校读研的同学确实有必要值得一试,但前提是总结失败的经验教训,争取二战上岸,为梦想再努力拼一次!考研失败只是我们人生中的一道风景线,考上研究生没人会开心很久,但是失败却让人难受很久。如果你还是想立志读研的话,不妨总结一下经验,卷土重来。但是无论是再考还是其他选择,考上一定要有一个非常好的心态,做任何事情都要考虑清楚,这样才是对自己负责的做法!如果你想在名校读研,但今年是三战考研失败,没有进入复试,你会选择调剂读研还是打算再考一次?如果能够调剂到非全日制研究生读研,你会选吗?欢迎留言分享您的观点!26岁才准备考研,会被导师歧视吗?到了30岁再考就没学校要了?为何不建议买名校准研究生的考研资料?一份笔记三千块你会买吗?为何不建议排名低的考生放弃调剂读研?死磕名校的做法并不理智

伯兮

大学本科、研究生阶段的全日制与非全日制一样吗?

导语:近日,有不少学生反映,有企业在招聘问答环节中直接明确回复,“不招收非全日制研究生”,有的HR更是直接表明,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区别大了去了,“非全日制=本科生”。一时间,很多非全日制研究生表示不满。也有媒体人士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其中不少招人公司把本科阶段的全日制与研究生阶段全日制搞混淆了。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扩招,大学生越来越多,高等教育不仅有全日制还有成人教育、自学考试、网络教育等继续教育形式。截止2018年底全国各类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达到3833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8.1%。全国共有普通高等学校2663所(含独立学院265所),比上年增加32所,增长1.22%。其中,本科院校1245所,比上年增加2所;高职(专科)院校1418所,比上年增加30所。全国共有成人高等学校277所,比上年减少5所;研究生培养机构815个,其中,普通高校580个,科研机构235个。普通高等学校校均规模[19]10605人,其中,本科院校14896人,高职(专科)院校6837人。图5 高等教育在学规模和毛入学率研究生招生85.80万人,其中,全日制73.93万人。招收博士生9.55万人,招收硕士生76.25万人。在学研究生273.13万人,其中,在学博士生38.95万人,在学硕士生234.17万人。毕业研究生60.44万人,其中,毕业博士生6.07万人,毕业硕士生54.36万人。普通本专科招生790.99万人,比上年增加29.50万人,增长3.87%;在校生2831.03万人,比上年增加77.45万人,增长2.81%;毕业生753.31万人,比上年增加17.48万人,增长2.38%。表5 普通本专科学生情况成人本专科招生273.31万人,比上年增加55.78万人,增长25.64%;在校生590.99万人,比上年增加46.84万人,增长8.61%;毕业生217.74万人,比上年减少29.30万人,下降11.86%。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历教育报考544.69万人次,取得毕业证书48.72万人。研究生阶段非全日制和本科有差别吗?研究生是高等教育的一种,一般由拥有硕士点、博士点的普通高等学校和研究生培养资格的科研机构开展,硕士是一种研究生学位,拥有硕士学位者,就称之为研究生。研究生在通常情况下象征掌握并专精于某一学术领域或职场专业。并且比学士更能解决一些复杂问题,拥有更加独立和缜密的思考能力。研究生的类型有很多,可以用学位、专业用途、学习方式、学校地区四种方式来进行划分。一、以学位分类,博士也是研究生研究生按照学位进行划分,可以分为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是学位最高的研究生,我们平时生活中所说的研究生,其实默认的是“硕士研究生”,所说的博士,其实也就是博士研究生。二、以专业用途,学硕VS专硕研究生按照专业用途进行划分,可以分为学硕(学术型研究生)和专硕(专业型研究生)。学硕教育以培养教学和科研人才为主,比较侧重于学术研究,授予学位的类型主要是学术型学位;专硕则比较侧重于应用,是克服学硕的弱点,是新增的培养方式。学术型研究生可以直升博士,而专业型研究生不行,得通过考试才可继续读博士。所以在进行选择时,如果想要读博、留校、进科研单位,一般选择学术型研究生。要想毕业后进企业工作,一般选择专业型研究生。三、以学习方式划分可分为全日制研究生和非全日制研究生全日制研究生(也叫做脱产研究生)是指在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进行全日制学习的研究生。非全日制研究生(也叫做在职研究生)是指在学习期间仍在原工作岗位承担一定工作任务的研究生。在职人员参加研究生教育的方式可以分为两类: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学位跟学历不等同。取得学士学位证书的,首先要获得本科的学历证书;已经取得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证书的,不一定就能获得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的毕业证书。很多人经常会把学位和学历相混淆,例如有的人学历为本科毕业,但是通过在职人员学位申请最后取得了博士学位,在这个时候,他的学历仍为本科,而不能称之为取得"博士学历"。全日制研究生和非全日制研究生,在法律上是具有同等的地位和效力的。中国的学历认可度,看的是入口,如果入口是一样的,认可度就是一样的,反之,如果入口是不一样的,认可度就是不一样的。例如全日制研究生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的考试相同,录取分数相同,认可度则相同。专科、本科全日制与非全日制的考试不同,认可度则不同。从专硕改革的方向来看,2019年专硕占比54%,很可能以后全日制只招收推免生,公开招考的名额会越来越少。也就是说很可能报考全日制研究生的难度会越来越大。而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名额越来越多——这是大势所趋。正如同十年前的专硕没人认可而现在异常火爆一样。虽然说目前有的单位的HR管理制度上,对全日制研究生和非全日制研究生有区别对待,但是这可能是两个原因:其一,2017级是制度改革后第一年招生,目前还没有毕业生出来,各用人单位还未遇到这个问题。其二,距离刚改革没多久,社会的接受需要一定的时间,也就是说很多人还不明白全日制研究生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区别,用以前研究生或者专科本科的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的观念来理解。四、以学校地区划分可分为一区生和二区生国家按照一区、二区确定考生参加复试基本分数要求。一区包括: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河北、山西、辽宁、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重庆、四川、陕西等21省(市);二区包括:内蒙古、广西、海南、贵州、云南、西藏、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10省(区)。

黑豹天

守得云开见月明,细数福建省2020年公务员考试中的变化

姗姗来迟的省考今天终于来了。先是山东宣布笔试时间确定,而后今天一早福建就发布了省考信息,湖南省也宣布6月下旬发布公告、8月22日举行笔试,宣布了省考的回归。山东近年来不参加联考,而今年,山东与福建的笔试时间仍然差了一周,而福建和湖南,虽然往年都是参加联考,但是今年却分开了,相差一个月。从已经发布的省份来看,今年各省的复杂程度比较高。福建省考公告发布作为联考的主力军,福建的笔试时间在7月25日。抛开职位表,单从公告上来说,福建省的招考公告有一些新的变化,涉及到几十万的考生,我个人进行了一些梳理。一家之言,希望对没有注意到考生有所帮助。01报名人数今年的计划录用人数是3724名,较上年来看,确实有所提高,但是放在五年的时间线当中来看,其实并不算是扩招。根据我搜集到的数据来看,从2015年到2018年这四年里,招录人数都在4000左右,均高于今年的招录人数,去年的两千多人只能说是机构改革的造成的。与此同时,今年福建省为“23个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设置了专门职位,由于没有仔细看职位表,不知道到底占用了多少名额。福建省历年招考情况但是总体来说,今年福建省考在我看来其实还是在缩招,至于在后期的事业单位招聘会不会放出来大量的岗位,这只能后期再看了。02时间界定无论是年龄、基层工作经验、还是应届毕业生的毕业证,都需要有时间的界定。在今年,出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就是对于年龄的限制是截止到3月份的(18周岁以上、35周岁以下),并不是截止到报名当月(6月)。但是在工作经验的界定时间却限制到报名当月(6月),不知道这里面的用意是什么。公告中关于时间界定的描述但是这其实就涉及到一个问题,有些岗位的具体要求是限制到25周岁、30周岁的(主要是公安系统),那么这种岗位的年龄是按照3月来算还是按照6月来算呢?建议报考这部分岗位的考生千万要注意,与用人单位沟通好,防止在后期出现纠纷。对于全日制的应届毕业生以及非全日制的在职研究生,取得学历学位证的时间是截止到今年12月的,所以,延毕不会影响录取。应届考生请放心。03重要的条件和资格变化报考条件新增了“被开除中国共产党党籍的不得报考”,其实这个条件没什么太大意思,因为一般开除党籍的都基本触犯刑法了,触犯刑法的现在估计还在监狱里蹲着,也没办法考公务员。同时将往年在考察期间才会考虑到的“失信联合惩戒对象”,在今年的公告中明确了不得报考和录用,所以大家欠别人的钱一定要赶紧还。公告里面提到了一群特殊群体“非定向的普通高等院校2020年毕业的应届研究生”,这部分人其实就是指的在职非全日制研究生,这也正呼应了年初教育部在2月4日的发文:《教育部办公厅等五部门关于进一步做好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各级公务员招录……要根据岗位需求合理制定招聘条件,对不同教育形式的要就剩提供平等就业机会,不得设置与职位要求无关的报考资格条件,所以在职研究生的春天来了,具体可以报考的岗位还需要看职位表。04其他细节1、取消少数民族加分在去年,少数民族在报考某些特定岗位时,可以在笔试中加分10%,在今年的公告中删除了相应的描述,所以说今年是取消了少数民族加分的。2、不得代替缴费在报考环节要求报考者应使用本人实名账号报名缴费,不得代替他人报名缴费,大家在报名的时候记得要用自己的银行卡去网上支付。另外外省的考生请注意,福建省是先交费,后资格审核,没有交费的话是不进入资格审核环节的。3、健康方面的措施通过资格审查后还需要进行人脸识别,随后才能打印准考证。在考试当天需要查验健康码,请大家在考试当天提前备好健康码,带好手机,因为你要扫码,并且提前到达考试现场,防止信号不好或者进场时拥堵。4、资格复审材料网上提交面试资格复查的资料在招录网站上进行上传,减轻了考生的成本,异地考生也可以欢呼了。5、考试诚信档案删除了“录用但不报道、服务期内辞职的记入诚信档案的描述”,虽然不明确到底有没有影响,但是要慎重。下期结合职位表具体看下职位的情况,敬请关注。在报考过程中,如果大家遇到什么问题,可以私信我。知无不言。

杉田

事关毕业生就业!福建发出重磅通知

台海网5月25日讯 据福建日报报道 今天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官网发布《福建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做好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为认真贯彻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以实施“八大行动”为牵引福建将组织实施“十个一批”扩岗行动确保高校毕业生就业局势总体稳定来看详情↓↓↓一、实施“十个一批”扩岗行动,拓宽就业渠道(一)加大机关、事业单位招考(聘)力度。2020年全省公务员考录应届高校毕业生比例不低于去年,今明两年适当调减事业单位控编比例,专项用于招聘应届高校毕业生(含离校2年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及基层服务项目期满毕业生)。重点加大基层教师、医疗卫生技术人员招聘力度。原中央苏区县、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公开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可适当放宽学历、年龄等条件要求;公开招聘急需紧缺专业高校毕业生可因地制宜制定招聘方式,报考人数不足的急需紧缺岗位可适当降低开考比例或不设开考比例,划定成绩合格线。(二)充分挖掘国有企业岗位。今明两年国有企业连续扩大高校毕业生招聘规模,拿出新增岗位不低于50%的比例用于招聘应届高校毕业生(含基层服务项目期满毕业生),招聘信息同步提交同级人社部门网站公开发布。国有企业在开展高校毕业生招聘活动中,不得随意毁约,不得将本单位实习期限作为招聘入职的前提条件。(三)鼓励服务基层就业。2020年省级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招募约600名,大学生志愿服务欠发达地区计划招募约300名,高校毕业生服务社区计划招募约300名。服务期满考核合格并在原服务单位直接聘用的“三支一扶”人员,不再约定试用期。承担基层服务项目招募任务的县(区),在开展事业单位招聘时应拿出不低于期满人员30%的岗位,采取“专门岗位”或“专项招聘”方式,面向期满人员招聘。从2020年起,基层服务项目毕业生服务期间按规定解除协议的,实际服务并缴纳养老保险费的年限可计算为连续工龄。(四)支持中小微企业吸纳就业。加大力度支持稳企业、拓岗位,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符合条件的中小微企业信贷投放,支持中小微企业扩产增产。对保持就业岗位基本稳定或增加就业岗位的中小微企业,延长延期还本付息政策,支持其多渠道融资。中小微企业招用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与其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并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按每人1000元标准给予企业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补贴政策受理截止期限为2020年12月31日,所需资金从就业补助资金支出。小微企业招用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和离校2年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按规定给予社会保险补贴。(五)鼓励参军入伍或升学深造。面向应届高校毕业生增加安排征兵指标,做好大学生预定兵工作,落实高校每征集一名毕业生和在校生分别奖励3500元和2500元政策,动员鼓励更多应届毕业生参军入伍。扩大研究生和专升本招生规模,鼓励高校、科研院所等博士后流动站扩大博士后招收培养规模,支持企业博士后工作站、技术创新中心等招收博士后。(六)支持新就业形态就业。对“互联网+”、平台经济等加大支持力度,发展数字经济新业态,催生新岗位新职业。鼓励高校毕业生到服务预定、技术开发、内容付费等生产性、生活性服务业就业创业。对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灵活就业的,按规定给予社会保险补贴。(七)大力扶持自主创业。落实减税降费、平台奖补等优惠政策,强化创业担保贷款支持,对疫情影响暂时失去收入来源的,在其申请创业担保贷款时优先给予支持。遴选一批大中专毕业生创业省级资助项目和大学生创新创业优秀项目,给予资金扶持。支持养老、托育、家政等行业发展,鼓励到民生急需领域创业就业。更多采用市场化办法,给予政策支持,鼓励围绕社区各类服务需求创业就业。(八)扩大就业见习规模。支持各地提高就业见习补贴标准,增加就业见习岗位数量,全省安排7000个见习岗位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并优先留用。支持企业、政府投资项目、科研项目设立见习岗位,增设事业单位见习岗位。对因疫情影响见习暂时中断的,相应延长见习单位补贴期限。从2020年起,各地可为就业见习人员办理工伤保险,保险费由见习单位缴交。(九)强化公益性岗位安置作用。开发1800个基层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岗位,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其薪资待遇参照同岗位事业单位从高校毕业生中新聘用人员工资收入水平合理确定,所需经费从就业补助资金或各地现有渠道列支。各地开发的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岗位,重点安置毕业年度离校未就业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城乡低保家庭、零就业家庭高校毕业生和退役大学毕业生士兵。开发2000个公益性岗位,兜底保障困难家庭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和退役大学毕业生士兵。(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支持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和离校2年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参加免费职业技能培训,按就业技能培训每人不超过1000元、创业培训每人不超过1200元的标准给予培训项目补助。支持各地组织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参加线上培训,并按规定发放培训补贴。二、强化就业创业公共服务,促进充分高质量就业(十一)大力推行网上招聘服务。依托“云招聘”平台,推行网络招聘、远程视频面试服务。推动各高校、各级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和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毕业生岗位信息省级归集、动态发布。开展2020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网络联盟招聘周活动。同时,认真筹划、适时集中举办几场现场招聘会,扩大宣传,提振信心。(十二)强化实名制就业服务。省教育和人社部门要在6月底前完成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名信息交接工作,并确保高校毕业生个人基本信息完整和安全。省人社、农业农村、公安、民政、残联等部门要完善毕业生实名信息协同核查机制,实现信息共享。人社部门要完善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名制定期联系、分类分级服务制度。高校要持续为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和指导等服务。(十三)加强创业公共服务。鼓励各地建设市级创业孵化基地,政府投资开发的孵化基地等创业载体应安排一定比例场地,免费向高校毕业生和退役大学毕业生士兵提供。根据创业孵化基地入驻实体数量、孵化效果和带动就业成效等情况评选国家级、省级创业孵化基地,予以资金奖补。对疫情期间为承租的在孵企业(项目)减免租金的国家级、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创业孵化基地,给予不低于3个月的运营补贴。组织开展“中国创翼”“互联网+”“创青春”“挑战杯”“创业之星”“创响福建”等创新创业大赛,开展双创示范基地创业就业“校企行”专项行动,发挥创业带动就业示范带头作用。对在省级以上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奖的高校毕业生,可比照享受创业地相应的人才扶持政策。(十四)实施就业帮扶援助。深化就业“红娘”帮扶行动,“一对一”结对帮扶困难高校毕业生实现就业。支持困难高校毕业生参加基层服务项目。加大对困难家庭毕业生、残疾毕业生、建档立卡贫困家庭毕业生等群体的政策倾斜支持力度。对生源地为湖北的2020届省内高校毕业生,由高校所在地发放一次性求职创业补贴。各地组织社区工作者招聘时,可将相关名额向湖北籍高校毕业生倾斜。继续做好就业援藏工作。(十五)精准开展职业指导。将组织毕业生参观公共就业创业服务机构、企业和创业园区纳入就业指导课程实践。加强就业指导师队伍建设,建立职业指导师联系毕业班制度,加强就业观念引导。针对今年就业形势和疫情影响,各地各高校要有针对性地开展毕业生就业心理疏导。(十六)灵活办理就业手续。毕业生办理各类报到证手续时间延长至2020年9月1日。办理就业手续时,提交毕业证书时间本专科毕业生延迟到8月底,研究生延迟至2020年年底。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可根据本人意愿,将户口、档案在学校保留2年或转入生源地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以应届毕业生身份参加用人单位考试、录用,落实工作单位后参照应届毕业生办理相关手续。对延迟离校应届毕业生适当推迟落户时限。(十七)加大政策服务宣传。各地要组织人社局长进校园活动,宣讲就业形势和政策。组织公共就业人才服务进校园,将本地政策清单、服务清单、服务机构联络清单打捆打包向毕业生推送,推动政策落实由“人找政策”向“政策找人”转变。(十八)完善台生来闽就业服务。各地可通过国有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考试、专门岗位、专项招聘等方式,多渠道吸纳台湾籍高校毕业生来闽就业。可结合本地实际,按照不同岗位类别、学历层次等情况,对来闽就业的台湾籍高校毕业生发放生活补贴。三、压实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责任,确保就业稳定(十九)强化组织领导。各地政府要切实履行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主体责任,充分发挥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的统筹协调作用,有序推进本地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确保目标任务按时完成。各高校要认真落实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充分调动各方资源促进毕业生实现就业。(二十)加强统计监测。改革完善就业统计制度,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统计监测。各高校要严格遵守就业签约工作“四不准”要求,确保就业数据真实准确。要健全就业状况反馈机制,形成就业与招生、学科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工作的联动机制。(二十一)切实维护就业权益。各地各高校要加强招聘单位信息审核,确保招聘单位及岗位信息真实准确。坚决反对就业歧视,招聘活动中不得发布拒绝招录疫情严重地区高校毕业生的招聘信息,严禁设置性别、民族等歧视性条件和院校、培养方式(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等限制性条件。高校要加强就业安全教育,严密防范招聘陷阱、就业欺诈、非法“培训贷”等不法行为。

其一也一

福建师范大学2020考研各专业报录比汇总

考研报考录取比是衡量考研报考难度非常重要的指标,福建师范大学近日公布了2020考研各专业报录比情况汇总,下面一起来看下详细内容。福建师范大学2020年硕士招生录取情况统计表备注:“报考人数”统计不含各专项计划考生及推免生;“录取人数”不包括“少干计划”及“大学生士兵计划”考生;一志愿录取为不含推免生的原报考专业录取,调剂录取含校内及院内调剂。标注“*”的专业为非全日制招生专业。备注:“报考人数”统计不含各专项计划考生及推免生;“录取人数”不包括“少干计划”及“大学生士兵计划”考生;一志愿录取为不含推免生的原报考专业录取,调剂录取含校内及院内调剂。标注“*”的专业为非全日制招生专业。以上就是文都考研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福建师范大学2020考研各专业报录比汇总”相关内容,希望对有意报考福建师范大学的考研人有所帮助。#2021考研#

势辱

超过30岁的已婚女生,在研究生复试时,会直接被导师刷掉吗?

考研有年龄限制吗?过了30岁的已婚女生,研究生导师会歧视吗?近来有位朋友咨询小水考研的问题,这位女性朋友年龄已经超过30岁,比较担心的是这个年龄考研会不会没有学校要。而且也不知道她离开学校那么久,突然考研的话,成功率会不会太低?小水与她相识很多年了,她当时就读宁德师范学院的专科,后来通过专升本入读福建师范大学。如今在福州市区内的一所小学教书,并且是正式的编制,工作也稳定,也已成婚。此时中高考已过,暑假也到来了,她有大把的时间可以利用,而且对于自身来说,她和老公商量,打算要一个宝宝。但产假加上暑假很长,她又不愿浪费时间,因而想重拾之前一直想要读研的梦想,她老公也比较支持。不过,她只是刚开始有这个想法,但具体的情况还是不太清楚,就想找小水聊聊。如今考研的情况早已不是当初她读书那时,现在考研竞争太大,想成功读研并非易事。在听了小水对考研形势的介绍之后,心中也是比较纠结如何选择。超过30岁的已婚女生,在研究生复试时,会直接被导师刷掉吗?她比较担心年龄超过30岁,就算考入复试也会被刷,但这一点却是多虑。只要考生实力在,一般情况下还是和其他考生一样择优录取!值得一提的是,考研对年龄没有限制,导师也不会因为年龄来限制考生入学,这一点报考研究生的大龄同学都不要太担心。之前小水也提过一位46岁的考生前年读研成功,就是在福建师范大学。鉴于她本科就读的是语文教育专业,又在福州工作,从她自身情况出发,可以直接考虑报考福建师范大学学科教学语文专业的研究生。如果在保证工作的前提下,她要是报考其他外地的学校只能选择非全日制研究生,而选择福师大则可以在全日制和非全日制间做个优选,选哪个都可以的。如她类似,不少已经稳定就业的在职人员也对考研产生了兴趣,并有很多人已经付诸行动。这其中除了自身理想原因之外,更多的是来自生活和工作的压力,迫使他们不得不选择考研来做一些提升和改变。但在考研前,考生应该从以下方面出发,想清楚再行动!01、量力而行,根据自身情况定下学校就业多年,考生的基础多少有点落下,大部分同学在毕业后所做工作的内容和当初本科学的也不太一样,所以在考研的时候就要量力而行,选择一个难度适合自己的学校。在正式备考前,考生要对自己的实力做一个估量,不要盲目选择211或985名校。在某些方面,相比于应届毕业生和二战考生,在职人员考研没有什么优势,在择校上可以降低要求。若是非要选择名校也无不可,但可能需要一年甚至更长的备考时间!02、酌情选择考研专业和类别,尽量适合自身发展考研的专业有很多种,学硕和专硕考生也要注意区分,两者侧重不同,难度也不一样。可能大部分在职考生都倾向于选择专硕,一来专硕收的学生要多一些,二来国家线低、难度也低一些,考生更容易被录取。因为有了工作经验,考生在考研专业的选择上尽量贴合自己工作内容方面的,这样考生备考简单,以后读研还能根据自己的工作经验做出成绩,毕业后还能接着自己的工作经验,升职加薪不在话下。03、全日制研究生和非全日制研究生应该如何选择?如小水说的一样,考生在职考研的话就要在全日制研究生和非全日制研究生做个选择。这两者的区别很大,但都有毕业证和学位证,社会认可度都还不错,考生都可以选择。不过,考取工作地所在市区大学的研究生可以选择全日制,考取外地的最好选择非全日制研究生。毕竟大部分的考生有了工作和生活的压力,不就业也不太现实,但工作的时候还想读研,非全日制研究生自然是首选!04、不盲目考研,最好是获得家人支持考生在大学毕业之后,工作很多年再考研的话,虽然目标明确,但是也不要盲目去考研,看看成功的可能性有多高。最好是获得家人的支持,特别是那些拖家带口的考生,是非常有必要和家人商量的,不然在备考过程中,不仅曲折不平,很可能到最后做了无用功!记住一句话:学无止境!不要以为离开了大学之后,就不需要学习了。真正的学习是贯穿人一生的,需要不断的努力和进步,才能配得上更好的人生。大学里学到的东西只是基础,并非全部,更多的东西考生在毕业之后在工作和之后的生活中历练中得来,但大学打好基础是非常有必要的。当然,在职考研的难度也不小,需要解决来自生活和工作上的双重压力,考生在备考前要做好一个心理准备,不要中途放弃,按计划来备考,相信下一位成功读研的人就是你!如果你想考非全日制研究生,但是你此时已经成家立业,工作虽然稳定,但赚的不多。妻子不支持你考,怕浪费更多的钱,你会说服她支持你考,还是不管她的意见一意孤行呢?欢迎留言分享您的观点!二战考研失败后,我才懂得:没人支持的努力,成功太难!调剂到非全日制研究生,家人不支持读研怎么办?这些好方法送你!北京一所985名校发布通知,5位考生被取消研究生拟录取资格!

煎饼侠

事关毕业生就业!实施“十个一批”扩岗行动,福建发出重磅通知!

今天,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官网发布《福建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做好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为认真贯彻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以实施“八大行动”为牵引,福建将组织实施“十个一批”扩岗行动,确保高校毕业生就业局势总体稳定。来看详情↓↓↓一、实施“十个一批”扩岗行动,拓宽就业渠道(一)加大机关、事业单位招考(聘)力度。2020年全省公务员考录应届高校毕业生比例不低于去年,今明两年适当调减事业单位控编比例,专项用于招聘应届高校毕业生(含离校2年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及基层服务项目期满毕业生)。重点加大基层教师、医疗卫生技术人员招聘力度。原中央苏区县、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公开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可适当放宽学历、年龄等条件要求;公开招聘急需紧缺专业高校毕业生可因地制宜制定招聘方式,报考人数不足的急需紧缺岗位可适当降低开考比例或不设开考比例,划定成绩合格线。(二)充分挖掘国有企业岗位。今明两年国有企业连续扩大高校毕业生招聘规模,拿出新增岗位不低于50%的比例用于招聘应届高校毕业生(含基层服务项目期满毕业生),招聘信息同步提交同级人社部门网站公开发布。国有企业在开展高校毕业生招聘活动中,不得随意毁约,不得将本单位实习期限作为招聘入职的前提条件。(三)鼓励服务基层就业。2020年省级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招募约600名,大学生志愿服务欠发达地区计划招募约300名,高校毕业生服务社区计划招募约300名。服务期满考核合格并在原服务单位直接聘用的“三支一扶”人员,不再约定试用期。承担基层服务项目招募任务的县(区),在开展事业单位招聘时应拿出不低于期满人员30%的岗位,采取“专门岗位”或“专项招聘”方式,面向期满人员招聘。从2020年起,基层服务项目毕业生服务期间按规定解除协议的,实际服务并缴纳养老保险费的年限可计算为连续工龄。(四)支持中小微企业吸纳就业。加大力度支持稳企业、拓岗位,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符合条件的中小微企业信贷投放,支持中小微企业扩产增产。对保持就业岗位基本稳定或增加就业岗位的中小微企业,延长延期还本付息政策,支持其多渠道融资。中小微企业招用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与其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并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按每人1000元标准给予企业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补贴政策受理截止期限为2020年12月31日,所需资金从就业补助资金支出。小微企业招用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和离校2年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按规定给予社会保险补贴。(五)鼓励参军入伍或升学深造。面向应届高校毕业生增加安排征兵指标,做好大学生预定兵工作,落实高校每征集一名毕业生和在校生分别奖励3500元和2500元政策,动员鼓励更多应届毕业生参军入伍。扩大研究生和专升本招生规模,鼓励高校、科研院所等博士后流动站扩大博士后招收培养规模,支持企业博士后工作站、技术创新中心等招收博士后。(六)支持新就业形态就业。对“互联网+”、平台经济等加大支持力度,发展数字经济新业态,催生新岗位新职业。鼓励高校毕业生到服务预定、技术开发、内容付费等生产性、生活性服务业就业创业。对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灵活就业的,按规定给予社会保险补贴。(七)大力扶持自主创业。落实减税降费、平台奖补等优惠政策,强化创业担保贷款支持,对疫情影响暂时失去收入来源的,在其申请创业担保贷款时优先给予支持。遴选一批大中专毕业生创业省级资助项目和大学生创新创业优秀项目,给予资金扶持。支持养老、托育、家政等行业发展,鼓励到民生急需领域创业就业。更多采用市场化办法,给予政策支持,鼓励围绕社区各类服务需求创业就业。(八)扩大就业见习规模。支持各地提高就业见习补贴标准,增加就业见习岗位数量,全省安排7000个见习岗位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并优先留用。支持企业、政府投资项目、科研项目设立见习岗位,增设事业单位见习岗位。对因疫情影响见习暂时中断的,相应延长见习单位补贴期限。从2020年起,各地可为就业见习人员办理工伤保险,保险费由见习单位缴交。(九)强化公益性岗位安置作用。开发1800个基层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岗位,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其薪资待遇参照同岗位事业单位从高校毕业生中新聘用人员工资收入水平合理确定,所需经费从就业补助资金或各地现有渠道列支。各地开发的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岗位,重点安置毕业年度离校未就业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城乡低保家庭、零就业家庭高校毕业生和退役大学毕业生士兵。开发2000个公益性岗位,兜底保障困难家庭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和退役大学毕业生士兵。(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支持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和离校2年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参加免费职业技能培训,按就业技能培训每人不超过1000元、创业培训每人不超过1200元的标准给予培训项目补助。支持各地组织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参加线上培训,并按规定发放培训补贴。二、强化就业创业公共服务,促进充分高质量就业(十一)大力推行网上招聘服务。依托“云招聘”平台,推行网络招聘、远程视频面试服务。推动各高校、各级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和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毕业生岗位信息省级归集、动态发布。开展2020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网络联盟招聘周活动。同时,认真筹划、适时集中举办几场现场招聘会,扩大宣传,提振信心。(十二)强化实名制就业服务。省教育和人社部门要在6月底前完成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名信息交接工作,并确保高校毕业生个人基本信息完整和安全。省人社、农业农村、公安、民政、残联等部门要完善毕业生实名信息协同核查机制,实现信息共享。人社部门要完善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名制定期联系、分类分级服务制度。高校要持续为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和指导等服务。(十三)加强创业公共服务。鼓励各地建设市级创业孵化基地,政府投资开发的孵化基地等创业载体应安排一定比例场地,免费向高校毕业生和退役大学毕业生士兵提供。根据创业孵化基地入驻实体数量、孵化效果和带动就业成效等情况评选国家级、省级创业孵化基地,予以资金奖补。对疫情期间为承租的在孵企业(项目)减免租金的国家级、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创业孵化基地,给予不低于3个月的运营补贴。组织开展“中国创翼”“互联网+”“创青春”“挑战杯”“创业之星”“创响福建”等创新创业大赛,开展双创示范基地创业就业“校企行”专项行动,发挥创业带动就业示范带头作用。对在省级以上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奖的高校毕业生,可比照享受创业地相应的人才扶持政策。(十四)实施就业帮扶援助。深化就业“红娘”帮扶行动,“一对一”结对帮扶困难高校毕业生实现就业。支持困难高校毕业生参加基层服务项目。加大对困难家庭毕业生、残疾毕业生、建档立卡贫困家庭毕业生等群体的政策倾斜支持力度。对生源地为湖北的2020届省内高校毕业生,由高校所在地发放一次性求职创业补贴。各地组织社区工作者招聘时,可将相关名额向湖北籍高校毕业生倾斜。继续做好就业援藏工作。(十五)精准开展职业指导。将组织毕业生参观公共就业创业服务机构、企业和创业园区纳入就业指导课程实践。加强就业指导师队伍建设,建立职业指导师联系毕业班制度,加强就业观念引导。针对今年就业形势和疫情影响,各地各高校要有针对性地开展毕业生就业心理疏导。(十六)灵活办理就业手续。毕业生办理各类报到证手续时间延长至2020年9月1日。办理就业手续时,提交毕业证书时间本专科毕业生延迟到8月底,研究生延迟至2020年年底。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可根据本人意愿,将户口、档案在学校保留2年或转入生源地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以应届毕业生身份参加用人单位考试、录用,落实工作单位后参照应届毕业生办理相关手续。对延迟离校应届毕业生适当推迟落户时限。(十七)加大政策服务宣传。各地要组织人社局长进校园活动,宣讲就业形势和政策。组织公共就业人才服务进校园,将本地政策清单、服务清单、服务机构联络清单打捆打包向毕业生推送,推动政策落实由“人找政策”向“政策找人”转变。(十八)完善台生来闽就业服务。各地可通过国有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考试、专门岗位、专项招聘等方式,多渠道吸纳台湾籍高校毕业生来闽就业。可结合本地实际,按照不同岗位类别、学历层次等情况,对来闽就业的台湾籍高校毕业生发放生活补贴。三、压实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责任,确保就业稳定(十九)强化组织领导。各地政府要切实履行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主体责任,充分发挥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的统筹协调作用,有序推进本地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确保目标任务按时完成。各高校要认真落实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充分调动各方资源促进毕业生实现就业。(二十)加强统计监测。改革完善就业统计制度,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统计监测。各高校要严格遵守就业签约工作“四不准”要求,确保就业数据真实准确。要健全就业状况反馈机制,形成就业与招生、学科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工作的联动机制。(二十一)切实维护就业权益。各地各高校要加强招聘单位信息审核,确保招聘单位及岗位信息真实准确。坚决反对就业歧视,招聘活动中不得发布拒绝招录疫情严重地区高校毕业生的招聘信息,严禁设置性别、民族等歧视性条件和院校、培养方式(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等限制性条件。高校要加强就业安全教育,严密防范招聘陷阱、就业欺诈、非法“培训贷”等不法行为。(来源:福建日报微信综合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官网)

刘绚

2019福建公务员招考职位表发布!超九成岗位非全日制学历可报!

2019年福建省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招考职位表已经发布,1852个职位,共招录2471人。想考公务员的同学赶紧来看看!本次公务员考试主要招录对象仍然是本科学历考生,1552个职位共招录2088名本科生。本科学历是考公的大势,建议还没有本科学历的同学尽早通过学历教育拿下本科文凭。很多业余学历的同学对考公的招考制度不了解,以为自考、成考、网络教育的的本科文凭不能考公务员,此次小猎特地列出福建省2019年公务员招考的学历类别要求,如图可见,本次考试仅有7.45%的岗位要求全日制学历,而92%的岗位都是不限制学历类别的,这意味着自考、成考、函授学历的同学都可以报名参加考试。2019年福建公务员笔试时间:公共科目的笔试时间具体安排为:4月20日上午09:00—11:00《行政职业能力测验》4月20日下午14:00—16:30《申论》专业科目的笔试时间安排为:4月21日上午09:00—11:00《公安基础知识》(公安系统执法勤务类职位)面试时间:6月下旬,具体时间待通知希望大家都能顺利上岸!

何以加此

“非全日制”研究生遭歧视?多地这样回复

近日,有关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落户遇阻等相关话题,引发关注。8月5日,有网友在人民网领导留言板上就非全日制研究生无法享受鼓励来哈就业创业补贴相关政策问题,向黑龙江省领导提出质疑。该名网友认为,根据国家规定,非全日制研究生应享受与全日制研究生在人才引进等政策方面的同等政策。对此,哈尔滨市政府8月31日回复称:“《关于鼓励来哈就业创业落户的若干政策》中规定:‘硕士是全日制毕业生’,非全日制研究生暂不享受此政策。感谢您的理解和支持。”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遇阻?多地回复除哈尔滨外,在人民网领导留言板等多个网络互动平台上,已有不少网友咨询、反映类似问题。江西南昌:申报对象要求为全日制毕业生日前,有网友反映南昌“人才10条”排斥非全日制研究生:南昌市不久前发布的《关于支持大学毕业生和技能人才来昌留昌创业就业的实施意见》前后共有十余次提到了“全日制”,却未提及“非全日制”学历。对此,南昌市相关部门回复称:“此意见为奖励性政策,申报对象要求为落户南昌的全日制毕业生。未尽之处,敬请谅解”。河南焦作:非全日制研究生不在规定范围7月30日,有网友提问,非全日制硕士是否与全日制硕士享受同等人才补贴。8月17日,焦作市政府办公室答复称,“焦作市委市政府相关文件规定享受落户生活补贴对象为全日制毕业的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本科生。已与网友本人电话沟通过,目前,非全日制硕士毕业生不在文件规定的范围之列。”河南商丘:已落实政策,欢迎报考7月17日,有网友给商丘市领导留言,“希望今年能够把非全日制研究生纳入人才引进。”8月26日,商丘市委督查二室回复称:“关于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相关政策,在《关于进一步做好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工作的通知》文件中已有明确规定,并在公务员招录和企业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活动中逐步得到了落实。 ”上述留言中涉及的《关于进一步做好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工作的通知》提到,各级公务员招录、事业单位及国有企业公开招聘要根据岗位需求合理制定招聘条件,对不同教育形式的研究生提供平等就业机会,不得设置与职位要求无关的报考资格条件。各地要合理制定人才落户条件,精简落户凭证,简化办理手续,为不同教育形式的研究生提供平等落户机会。中青评论:学历偏见要不得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作为继续教育的一种,本身就代表着持续学习、终身学习的优秀观念,理应得到全社会的尊重与鼓舞。随着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更加专业化,学生的水平也会越来越高。对所有非全日制研究生采取“一刀切”式否定态度,恐怕太过偏激。中国青年报(ID:zqbcyol 整理:陈茜)综合澎湃新闻、中青报此前报道、中青评论(作者:黄帅)等。来源:中国青年报官微

其寝不梦

非全日制研究生遭歧视,硕士不是掏钱就能读

进入10月,企业陆续开始秋招,对部分非全日制研究生来说,求职过程却备受冷眼。据媒体报道,国内某大型建筑公司明确“不招收非全日制的学生”,某企业HR也曾坦言,“(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区别)大了去了,非全日制=本科生”。2016年,教育部办公厅发布通知,统筹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以下简称“非全生”)管理工作。从那时起,两类研究生统一考试、统一划分数线,招考方式正式并轨。通知还要求培养单位要坚持同一标准、同等质量,尤其指出二者学历学位证书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和相同效力。唯一区别为毕业证上的学习方式注明“非全日制”字样。基于此,许多认为自己遭歧视的学生向当地人社部门提起举报。消除就业歧视离不开国家政策支持,也需要招聘企业自觉认同。对个案来说,国家有关部门的权益救济或径直有效,但在企业自主招聘范围内,为节省成本,直接将双非院校及“非全生”排除在外的案例屡禁不止。“非全生”遭歧视并非没来由。在“非全生”教育早期试点摸索、制度确立以及后续发展过程中,因招考方式、标准的混乱,功利心态导致的教学培养体系、学历学位授予考核松散,甚至不乏“硕士掏钱就行”说法,“非全生”无形中被打上“质量低”标签。尽管时过境迁,如今“非全生”的招录门槛远非昔日可比,但社会不少人对其认知依旧停留在过去,企业招聘也依然会有歧视。要改变这种状态,除了改变公众的刻板印象之外,也需要正视当下“非全生”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目前,许多高校的“非全生”招录情形冷热不均,选择非全日制的考生多青睐人文社科经管领域,如工商管理硕士就常年爆满,而部分院校的理工类学科则门可罗雀、难以维系,甚至逐年减少招生,不平衡的招录情况,在同一院校的不同学科、学科优势特色不同的文理院校间都时有发生。报道中遭“歧视”的研究生,好多还是非全日制应届生。按理说,报考“非全生”要有一定的工作经验,但和部分院校注明“定向就业”的“非全生”招录要求不同,有些院校并无此限制,这些学生往往是全日制统招复试失利后,出于各种原因“调剂”而来。这说明部分院校发展“非全生”教育的盲目无序,既未充分考虑自身学科竞争力,更未预料门槛提高带来的低通过率,导致对招生计划的预见不足。这些学生与依附原工作单位、非脱产学习的“非全生”相比,除了遭受“歧视”之外,还要面临更大的择业焦虑。“非全生”的培养目标为某些专业领域的高层次人才,在2016年全日制、非全日制并轨后,除了同等学力申硕,“非全生”统考能报的学位多为专业硕士,鉴于此,许多院校培养方案也参照专业硕士进行。但目前的专业硕士教育并非臻于至善,加之不同地区、不同院校间固有的差距,部分院校专业硕士的培养方法尚不成熟,“非全生”教育却已草草上马,有的将就沿用此前落后、松散的培养方案,培养质量难以保障。再就是教学科研资源的紧张。尽管说“非全生”为完全成本收费,学校不覆盖奖助学金,更不占住宿等后勤资源,但院校科研教学的承载力是有限的。目前部分院校学硕已缩招,专硕和“非全生”的规模和比例却在增长,还不乏有些院校将“非全生”作为“生财之道”,招生规模的迅速扩张让现有资源更加捉襟见肘,许多院校师资力量难以匹配教学,亟需满足专业硕士实务能力的师资更是匮乏。此外,学制过短使课程节奏过快、业务实践和求职时间冲突等问题也十分尖锐,这些专业硕士培养中已遭遇的问题,应当在“非全生”培养中予以克服。“非全生”教育极大满足了全民终身教育需求,对无缘通过全日制学习获取知识以及学历的人来说,“非全生”教育一定程度保障了他们的“受教育权”。发展好“非全生”教育也可适当借鉴国外成熟经验。和我国的“非全生”不同,英美一些高校以研究生课程的12个学分为界限,修够12个学分,便自然过渡为全日制研究生,其灵活性也体现在“非全生”成长空间上,如与博士学历的无障碍共通;在人才考核上,用较为独立机构的“专业认证”评价把关人才质量。这些成熟经验启发我们既要发挥国家政策的宏观调控,也要适度扩大高校自主权,如此,才能真正办好“非全生”教育。(来源:中青评论微信公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