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地理研学:线上研学广东三个自治县之一的美丽小山城乳源第四章

地理研学:线上研学广东三个自治县之一的美丽小山城乳源

“5.1”小长假,我们来点轻松一些的话题——线上地理研学。广东北部有个美丽的小山城——乳源,今天我们就线上到那里研学一下。乳源离广州的直线距离约200千米,属于广东的“北方”。它是广东三个少数民族自治县之一,全县人口约20万,其中瑶族人口约2.5万。乳源位置示意图乳源适宜游学/研学的地方可多了:大峡谷、南水湖国家湿地公园、石坑崆、通天箩、必背瑶寨、云门寺、西京古道、大桥观澜书院等等。本文仅介绍其中一部分(见下图)。本文涉及的主要地点01自然乳源一、广东大峡谷大峡谷位于乳源县的大布镇,全长15公里,贯穿到英德县的波罗镇,峡谷最深400多米。峡谷内有壮观的埕头瀑布。下面是一组大峡谷的照片:平地突现大峡谷冬季的埕头瀑布通往峡谷底部的阶梯峡谷底部研学问题一1.乳源大峡谷是怎样形成的?2.在大峡谷游玩,你会感觉得到一阵阵的山谷风。下列四幅图中,能正确解释山谷风形成的是(研一答案见本文底部)二、南水湖国家湿地公园南水湖距离乳源县城15千米,是广东省第三大人工水库,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七大定向爆破筑坝工程仅存的项目。南水湖水面达5.7万亩,库容12亿立方米,最深处为120米。南水湖水质优良,属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湖面呈带状,水面浩瀚,水体晶莹透碧,有人称之为“蓝水湖”。下面是一组南水湖的照片:不输新疆喀纳斯的南水湖眺望南水湖河口冲积平原南水湖的湖光山色南水湖边的葡萄园研学问题二3.读下面的等高线地形图,图中甲、乙、丙、丁四处,适合修建水库大坝的是A.甲 B.乙C.丙 D.丁4.南水湖的自然环境对于葡萄的种植有什么有利和不利影响?(研二答案见本文底部)02人文乳源三、世界过山瑶博物馆乳源县是广东省少数民族三个聚集地之一。这里2万多的瑶族同胞主要生活居住在乳源的东北部山区。乳源是老挝、泰国、越南等东南亚国家和美国、法国等欧美国家过山瑶的祖居地之一,被誉为“世界过山瑶之乡”。下面是一组乳源世界过山瑶博物馆及内部的照片:博物馆主ti建筑正门乳源瑶族居住地分布乳源瑶族来源乳源瑶族舞蹈瑶族同胞迎亲乳源瑶族传统美食研学问题三5.乳源县人口约有多少?其中瑶族人口约有多少?6.乳源瑶族聚落主要分布该县哪些区域?这里的自然环境对瑶族同胞的生产和生活有着怎样深刻的影响?(研三答案见本文底部)四、西京古道和朱家陇(朱德祖居地)西京古道从广东英德浛洸经乳源至湖南宜章,全程有500多里,开凿距今已有近2000年了。西京古道上,还有朱德祖居地——朱家陇。朱家陇位于乳源梯下,朱德祖先在入川之前,曾在此居住,现仍存有遗迹。下面是一组西京古道和朱家陇的照片:西京古道简介西京古道石阶除道朱家陇简介朱家陇遗迹朱家陇位置研学问题四7.西京古道是什么时候开凿的?为什么叫“西京古道”?8.朱家陇处在什么地形上?分析其农耕的有利和不利自然条件。9.推测朱德祖先迁徙入川的可能原因。(研四答案见本文底部)03研学参考答案1.内、外力共同作用形成的大峡谷。地壳运动形成裂谷,流水在此基础上侵蚀下切。2.选A。3.选B。4.有利影响:由于湖泊的调节,夏季白天温度较低,有利于延长葡萄的采摘季节。不利影响:日温差较小,不利于葡萄糖分的积累。5.乳源总人口约20万;瑶族人口约2.5万。6.乳源瑶族聚落主要分布在该县的东北山区。山区环境使得他们的许多生产和生活特点与自然环境有关。如住在半山腰,既方便进山捕猎、采药,又方便农耕。又如包头巾、裹小腿,进山捕猎或采集时就有很好的保护作用。7. 西京古道公元39年获准开凿。因为此古驿道最终通往西安(西京),所以称之为西京古道。8.朱家陇处在河滩上。农耕的有利条件是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不利条件是容易受到洪水危害。9.可能是洪水危害或人口增多、耕地不足等原因。本图文由“木木老师地理课堂”原创发布,如需复制使用,请联系。

旦旦而钓

怎样做好地理研学活动设计?以陕北流水地貌研学为例

摘 要开展研学旅行活动,对学生地理实践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以陕北流水地貌研学为例,从研学活动的设计原则、背景及目标、准备工作、具体实施和总结等方面,探讨了如何基于地理实践力培养,设计高中地理研学活动。陕北丹霞地貌地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如何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越来越受到广大地理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地理实践力是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之一,指人们在考察、实验和调查等地理实践活动中所具备的意志品质和行动能力。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要求地理教师具备一定的课程探索意识,并结合地理学科实践性强的特点适时开展图表绘制、学具制作、实验演示、野外观察、社会调查和乡土地理等活动。地理实践活动的开发与实施,不仅可以提高地理教师的专业水平,而且能够为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提供平台。在当前地理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研学旅行成为中小学教育教学的新内容和新方式,开展研学旅行对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陕北流水地貌考察为例,探讨如何设计研学活动,以促进高中生地理实践力的培养。一、研学活动的设计原则、背景及目标 研学活动的设计要遵循以下原则:①安全性原则。整个研学过程要保证师生的安全,这是活动的前提。②课程性原则。研学旅行重在“学”,不能只游不学,研学的本质仍是“课程”,必须把研学活动当成校本课程来设计,研学点的资源要与学生学习的地理知识相关联。③实效性原则。选取的研学点应能够形象、直观地说明地理事物和问题,弥补课堂教学的过度抽象化。④可操作性原则。只有研学过程可操作,才能达到观察的目的,如砂岩沉积层的观察应选在砂岩出露的地方。“流水地貌”是高中地理“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这一部分的难点,也是历年高考经常关注的一个命题方向。学生对于流水作用的具体环节和相关地貌类型的认识多停留在书本和试题层面。特别是生活在城市的学生,很少有机会接触流水地貌,即使身边有这样的景观,若没有教师指导,学生也不会主动研究其形成和变化的过程。本次陕北流水地貌研学活动的设计旨在让学生在了解流水地貌的同时,感受大自然的魅力,提高地理实践力。二、研学活动的准备工作 研学活动的准备工作主要包括以下方面:①对研学点进行预先考察。教师必须预先对研学点进行考察,确定研学的路线和具体的观察点,如特殊地貌形态的最佳观察位置等。②制订研学计划。在考察研学点的基础上,制订切实可行的研学计划,包括研学前的一系列准备工作、具体安排以及研学后的总结等。③引导学生提前了解研学内容。教师确定了研学的目的、地点和路线等内容后,开展一场主题讲座,向学生重点讲明研学中将涉及的观察点、各观察点可开展的项目,以及如何观察并记录。通过讲座让学生能在野外看懂地形图、地质图,能使用地质锤获取岩石标本,以及掌握岩石标本的分类和保存方法,等等。此外,讲座中还需讲一些与研学内容相关的基本知识,如流水地貌的形成机制和具体形态等。④准备相关物品D确保学生人手一个双肩背包,包内放置笔记本、放大镜、相机或手机、地形图、地质图、地质锤,以及太阳帽、雨伞、防晒霜、饮用水、常用药等物品。⑤明确分工。可将学生分成多组,每组确定一名组长,并安排教师或辅导员对组员进行业务指导,同时指定一名学生负责更新记录研学的微博,及时分享研学成果。三、研学活动的具体实施 本次陕北研学的重点是考察秦晋大峡谷及其周边区域的地质地貌,活动主要涉及三个部分,即乾坤湾里话“乾坤”、波浪谷中探“波浪”、壶口瀑布聊“瀑布,具体内容如表1所示:四、研学总结 研学总结环节:①要求学生按时提交研学报告和小论文,教师及时给予评价并展示优秀作品;②对采集的岩石标本进行鉴定、整理,贴上注有标本名称、采集地点、采集时间、采集人等信息的标签;③及时验收公共物品,如地质锤、放大镜等。通过此次研学活动,学生对流水作用如何塑造地貌,岩性与地貌特征的关系,地理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人类如何合理利用与改造自然环境等有了清晰认识,同时领略了蛇曲国家地质公园的宏伟与磅礴,靖边波浪谷和雨岔雕岩谷的婀娜与柔情,以及黄河壶口瀑布的排山倒海与荡气回肠。地理研学旅行活动的开展,能使学生具体、深刻地认识和了解自己家乡的自然环境与经济发展情况,从而培养热爱家乡、热爱祖国之情,也极大地增强了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文章来源:《中学地理教学参考》原文标题:基于地理实践力培养的高中地理研学活动设计——以陕北流水地貌研学为例内容仅供学习研究交流使用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美食家

干货推荐!如何利用地理开展研学?一篇文章就够了

编辑按:开展研学旅行活动,对学生地理实践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但如何以地理为主线开展研学活动是很多研学从业者伤脑筋的问题。没关系,小编今天为大家整理了以陕北流水地貌研学为例,从研学活动的设计原则、背景及目标、准备工作、具体实施和总结等方面去探讨如何基于地理实践力培养,设计中学地理研学活动。地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如何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越来越受到广大地理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地理实践力是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之一,指人们在考察、实验和调查等地理实践活动中所具备的意志品质和行动能力。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课程探索意识。并结合地理学科实践性强的特点适时开展图表绘制、学具制作、实验演示、野外观察、社会调查和乡土地理等活动。地理实践活动的开发与实施,不仅可以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而且能够为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提供平台。在当前地理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研学旅行成为中小学教育教学的新内容和新方式,开展研学旅行对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陕北流水地貌考察为例,探讨如何设计研学活动,以促进高中生地理实践力的培养。1 研学活动的设计原则、背景及目标研学活动的设计要遵循以下原则:①安全性原则。整个研学过程要保证师生的安全,这是活动的前提。②课程性原则。研学旅行重在“学”,不能只游不学,研学的本质仍是“课程”,必须把研学活动当成校本课程来设计,研学点的资源要与学生学习的地理知识相关联。③实效性原则。选取的研学点应能够形象、直观地说明地理事物和问题,弥补课堂教学的过度抽象化。④可操作性原则。只有研学过程可操作,才能达到观察的目的,如砂岩沉积层的观察应选在砂岩出露的地方。“流水地貌”是高中地理“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这一部分的难点,也是历年高考经常关注的一个命题方向。学生对于流水作用的具体环节和相关地貌类型的认识多停留在书本和试题层面。特别是生活在城市的学生,很少有机会接触流水地貌,即使身边有这样的景观,若没有教师指导,学生也不会主动研究其形成和变化的过程。本次陕北流水地貌研学活动的设计旨在让学生在了解流水地貌的同时,感受大自然的魅力,提高地理实践力。2 研学活动的准备工作研学活动的准备工作主要包括以下方面:①对研学点进行预先考察。教师必须预先对研学点进行考察,确定研学的路线和具体的观察点,如特殊地貌形态的最佳观察位置等。②制订研学计划。在考察研学点的基础上,制订切实可行的研学计划,包括研学前的一系列准备工作、具体安排以及研学后的总结等。③引导学生提前了解研学内容。教师确定了研学的目的、地点和路线等内容后,开展一场主题讲座,向学生重点讲明研学中将涉及的观察点、各观察点可开展的项目,以及如何观察并记录。通过讲座让学生能在野外看懂地形图、地质图,能使用地质锤获取岩石标本,以及掌握岩石标本的分类和保存方法,等等。此外,讲座中还需讲一些与研学内容相关的基本知识,如流水地貌的形成机制和具体形态等。④准备相关物品。确保学生人手一个双肩背包,包内放置笔记本、放大镜、相机或手机、地形图、地质图、地质锤,以及太阳帽、雨伞、防晒霜、饮用水、常用药等物品。⑤明确分工。可将学生分成多组,每组确定一名组长,并安排教师或辅导员对组员进行业务指导,同时指定一名学生负责更新记录研学的微博,及时分享研学成果。3 研学活动的具体实施本次陕北研学的重点是考察秦晋大峡谷及其周边区域的地质地貌,活动主要涉及三个部分。即乾坤湾里话“乾坤”、波浪谷中探“波浪”、壶口瀑布聊“瀑布,具体内容如表1所示:4 研学总结研学总结环节:①要求学生按时提交研学报告和小论文,教师及时给予评价并展示优秀作品;②对采集的岩石标本进行鉴定、整理,贴上注有标本名称、采集地点、采集时间、采集人等信息的标签;③及时验收公共物品,如地质锤、放大镜等。通过此次研学活动,学生对流水作用如何塑造地貌,岩性与地貌特征的关系,地理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人类如何合理利用与改造自然环境等有了清晰认识。同时领略了蛇曲国家地质公园的宏伟与磅礴,靖边波浪谷和雨岔雕岩谷的婀娜与柔情,以及黄河壶口瀑布的排山倒海与荡气回肠。地理研学旅行活动的开展,能使学生具体、深刻地认识和了解自己家乡的自然环境与经济发展情况。从而培养热爱家乡、热爱祖国之情,也极大地增强了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来源:《中学地理教学参考》、研学头条【来源:聊城市文化和旅游局】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麻雀侠

英国地理研学课程案例分析——以英国FSC 课程“地理中的技术”为例

摘 要研学旅行被纳入学校综合实践必修课程后,地理研学旅行课程的设计与实施热议不断。本文以英国FSC课程“地理中的技术”为例,介绍实施过程、分析课程特点,为我国开发地理研学课程、开展地理研学旅行提供借鉴。英国的地理户外教育,拥有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完善的教学模式。英国的营地建设和课程开发,对于我国中小学研学旅行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有很大的借鉴意义。Field Studies Council(田野研究委员会,下文简称“FSC”)成立于1943年,旨在为不同年龄和能力的人们提供信息和愉快学习的机会去发现、探索和了解环境。FSC在英国拥有超过20个环境不同、设施齐全、各具特色的学习营地,提供从小学到大学的全年龄段户外教育课程,每年都有超过14000名学生参加营地课程。一、地理研学课程介绍——“地理中的技术” FSC课程“地理中的技术”是FSC中心针对英国“Key Stage 3”(关键阶段3,下文简称“KS3”)11—14岁的学生进行的关于地理技术内容的课程设计。“地理中的技术”课程是以英国KS3课标要求为基础开发设计的为期三天的户外教育课程,旨在将科技(GIS、GPS、Google Earth、MovieMaker、平板电脑、PPT、网络搜索等)运用于地理调查的各个方面。具体的课程安排如下(仅展示一组案例,具体课程安排可进行灵活组合)。1. 课程时长(3天2晚,6节次,见表1)2. 课程安排(见表2)二、FSC课程“地理中的技术”的特点 1. 课程目标与英国地理课程标准紧密联结“地理中的技术”课程被分为五个项目活动进行研学。从项目一到项目五的学习目的呈现出进阶式发展:基于真实环境激发学生兴趣—熟悉环境、建立区域认知—问题驱动、借助工具收集数据—采用信息通讯技术等方式分析地理数据—使用GIS达成复杂的数据展示、解决地理问题。每个项目设计的内容和学习目的都紧紧围绕英国地理课程标准中“地理技能和田野调查”的要求,按照提出问题—获取数据—分析数据—表达数据—回答地理问题的逻辑顺序设计地理项目活动。KS3英国地理国家课程标准中对于“地理技能和田野调查”的要求如下:A.建立起对地球仪、地图、地图册的认识,并在教室和户外运用和拓展这些知识;B.在教室和户外解释地形测绘图(包括使用坐标格网、比例尺)、地貌图和其它专题地图,航空图片和卫星图;C.使用地理信息系统进行观察、分析,解释地点和数据;D.在不同的地方使用田野工作方法,使用多种来源的复杂数据并对其进行收集、分析数据,从中得出结论。2. 以真实环境的地理问题驱动课程实施“地理中的技术”课程以真实的区域环境为教学背景。学生能够在真实的教学环境中开始探索、感知环境,从地理的视角熟悉该区域的自然、人文环境。以真实的情境作为学生学习和探索地理问题的基础和背景,学生对真实情境的调查可以将地理和真实世界相关联,并在这个过程中观察人文和自然要素如何相互作用,塑造地表和环境。最终,学生可以通过使用多种可获取的信息资源,找出对特定地理问题的解决途径。学生也可以从展示他们自己的结论、提出解决问题的途径中获得自信,从而增强地理与现实问题的联系。3. 以生为本的小组合作学习在“地理中的技术”课程内,学生是课程内容的实践者、推动者,教师成为课程实施的观察者、协作者。所有的项目活动均在学习小组之间进行,“户外教师”会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方案,并进行记录与评估。通过“户外教师”教授适当的方法,学生们相互配合、共同协作完成项目内的学习任务,并融入小组间“合作+讨论”的形式,最终提出实际地理问题的解决方案。学生小组的工作均由学生自己根据任务设计方案,收集、分析数据,真正的课程其实是在学生小组的协作中进行。学生们还可以在小组合作的展示和交流中建立起对相应问题更全面的认识,以及掌握知识和科技运用的“过程与方法”。4. 重视地理技术及可视化工具的应用“地理中的技术”中对于各种户外调查技术的运用是站在地理教学的最前端。除了多媒体搜索和展示的方法外,具有地理学科特色的工具,如GIS、GPS、Google Earth、卫星图等技术手段被大量运用。“噪音地图”、“田野素描”、“犯罪地图”等等可视化工具也在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时提供直观的辅助。此外,MovieMaker、Splice等基于平板电脑的应用程序也在学习的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KS3阶段的学生思维形式摆脱了思维内容,并能进行“假设-演绎-推理”。因此“地理中的技术”可以基于学生的心理基础进行设计,提出高度思维化的问题情景,并在课程中借助大量可视化工具。凭借相关技术和工具的支持,学生得以一步步发现学习。三、对我国地理研学旅行课程化建设的启示 结合英国FSC营地研学课程“地理中的技术”的课程介绍和分析,可以发现英国地理童橙研学课程贴合地理实践,关注学生的真实情感。此外,各个项目活动紧扣课程目标,结合学生的心理结构,项目设计呈现出学生学习进阶发展的过程。1. 课程设计落实地理研学旅行课程的生成性地理户外教育课程是地理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学校理论教育与校外实践教育的交汇点。英国营地的地理课程注重课前的课程协商、课中的个性观察、课后的反馈联系,这种“因人设事”的动态课程可以根据来访者的实际需求、具体特点、实际表现进行调整和生成。“动态的课程”既保证了来访团队学习目标的达成,也充分考虑了不同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使得学生可以在真实的情境中,合作与实践、探究与反思,使用地理技术发现并解决现实问题。学生在这种动态的课程中通过自己切身的实践经验,可以获得内在的知情意一体化的深层体验。2. 利用课程目标引导学生学习进阶学习进阶(Learning Progressions,简称LPs)旨在揭示学生在学习和探索某一主题时,对该主题的思考、理解与实践,它展示了学生在一段时间内是如何一步步发展的(从简单到复杂、从低水平到高水平、从新手到专家)[4]。英国营地的地理课程将课程目标与英国地理课程标准紧密结合,课程目标被分解于五个项目活动中,推动学生的学习由浅入深。“地理中的技术”课程的项目目标呈现递进式的连续性发展,通过“构建区域认知——提出问题——收集信息——交流与展示——回归现实问题”的过程,实现学生认知水平、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提升。这五个项目活动层层递进,循序渐进地深化对地理问题的感知,由此共同构成一个推动学生学习进阶发展的学习路径。地理研学旅行课程目标需要逐一被细化到具体的活动中,被细化的课程目标会引领每个项目活动的继续深入。因此,在设计地理童橙研学课程内容时,应当考虑到基于课程目标而生成的活动内容,需要螺旋式、进阶式发展,避免出现课程内容零散、重复学习等问题。3. 体现研学旅行的地理学科特色英国营地的地理课程也充分考虑到地理学科特色,用地理藏宝中所得的线索激励学生的探索兴趣,并且为研究环节奠定基础。在地理藏宝的线索追寻过程中,学生会挖掘出一系列的地理问题(即大事件中教师设计的地理问题),目的是在这些地理问题中增加学生对影响周围的地理事物因素的理解。这些地理问题不仅是学生需要解决的问题,更是引导学生继续利用GPS、GIS和“田野”应用软件搜集信息和数据的指路灯。地理童橙研学旅行,本身就是研究区域内部的自然与人文地理特征及其相互关系,体现了地理学科空间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的特点,凡是人类在地球表面一定空间范围内进行的活动,都能够与地理学科产生密切的联系。开展地理研学旅行过程中,需要深入挖掘与地理学科内容密切相关的地理问题,引导学生在发现地理问题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加深对区域自然和人文要素的理解。文章来源:《地理教学》内容仅供学习研究交流使用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研学经典案例

大迷信

桃源九中地理兴趣小组开展国土资源研学活动

9月11日下午,在地理教师罗德丰、向志军等带领下,桃源九中地理研学小组来到桃源县自然资源局开展研学活动,让同学们更好地了解桃源本地的乡土资源。乡土资源作为课程资源的一种,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研究价值大,针对性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乡土情怀,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兴趣,在研学中增长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是传统课堂无法替代的。桃源县位于湖南西北部,县域面积4441平方公里,介于北纬28°24'24″~29°24'00″,东经110°51'47″~111°36'41″之间,西与怀化市沅陵县,张家界市慈利县、永定区交界,东与常德市临澧县、鼎城区接壤,北枕石门县,南抵益阳市安化县。北部地势较缓,南部较高,为雪峰山余脉;整个地势由西部向东部倾斜,是山区和平原地区的过渡地带。研学小组来到自然资源局后,相关领导为同学们讲解了桃源本土的地形地势、自然资源、用地规划等,还特意介绍了地理学前沿领域地理信息系统、城乡规划和本土人才的稀缺状况等。为了让同学们能更加直观地了解桃源地理信息,还给每位同学分发了桃源地形图、等高线图、RS卫星影像、土地利用类型的表格等资料。讲解完毕后,同学们自由提问,更深层次地了解了桃源本土的乡土资源。最后,同学们还利用国土局提供的测绘仪,在工作人员指导下进行了实地观测,和带队老师一起深入讨论。在整个研学活动中,同学们表现出了地理学习的浓厚兴趣,树立了地理学习目标。(融媒体记者:邱琪 )

豆尔

扬起研学之帆,探索地理之美——广西中学地理教师野外实践教学培训活动(第四期)精彩呈现DAY-5

美好的时光总是过得特别快,在这阳光灿烂的日子里,看过了那么多的山、水,石头、花儿、云朵,我们的研学行程也即将结束。满载丰硕的收获,五天的野外研学实践教学培训,让我们与各种地理之美相遇、相识、相知,充满不舍,却回忆满满。最后一天,学员们带着四天野外实践的所见、所思、所得,来到了中国乐业-凤山世界地质公园博物馆,对整个考察地区的地质历史发展及区域地理特征,包括地质、地貌、生物、风土人情等进行更为系统的了解。地质公园是以具有特殊地质科学意义、稀有自然属性、较高美学观赏价值,具有一定规模和分布范围的地质遗迹景观为主体,并融合其他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共同构成的一种独特自然区域。乐业-凤山地质公园属于世界级地质公园,具有重要科考、旅游价值。中国乐业-凤山世界地质公园总体规划模型图区域认知之地质背景记忆是自身经历的积累,那里埋藏着我们的过去,也是我们通往未来的方向。人类的记忆对于地球而言何其短暂,那我们如何获得地球百万年以前的记忆呢,答案就在地层里。学会利用沉积物的特征去判断其形成环境,掌握以今论古的地理学思维,是本次野外实践考察的重要学习目标之一。因此,对乐业-凤山地质公园的认知要从其地质背景开始,从地层的角度探析其地貌的形成过程及未来变化方向。园区基本为沉积岩覆盖,出露地层有上古生界泥盆系、石炭系、二叠系、中新生界三叠系、新近系及第四系。园区内岩石基本以沉积岩为主,有少量火成岩和变质岩,而松散堆积物主要是砂土和砾石,分布于谷地、洼地、天坑等负向地貌内。碳酸盐岩组成了岩溶峰丛地貌。景区规划图在前两天田东县棋盘滩研学实践过程中,陈智博士给学员们讲解了岩石类别的判断方法。可以从构造、颜色、密度、岩层厚度、结晶颗粒的大小、矿物的构成、磨圆度等角度判断。学员们通过用盐酸滴到石灰岩和方解石样本上观察确定此处的岩石类型。00:13盐酸滴岩石实验视频野外考察岩石活动照博物馆展示的岩石标本水的力量之暗河寻踪水,乃万物之源,孕育生命,滋养万物,是地球生命存在的必需物质。看似柔弱的流水,却生生不息,靠着水滴石穿的毅力磨去奇峰利石,留下壮观的流水地貌。天下柔者莫过于水,而能功坚者又莫胜于水。地质公园区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年均雨量在1300-1500mm左右,丰富的大气降水部分汇入地表河流系统,大部分进入地下暗河体系。在看似平静的地表之下其实暗流涌动,通过物理冲刷与化学溶蚀的作用,塑造着地下石洞世界。在流水与地表物质的相互作用中,地下水又会若隐若现出露地表,在一个个天窗中展现其魅力。田阳县变色泉地下泉水的出露只是地下暗河系统的一个点,为了让学员们更深入寻踪岩流地下河的空间展布,导师引领者我们通过沿途一系列岩流天窗、漏斗的地貌观测,结合浩坤水电站水流的来源,探究喀斯特地区地下河的流向与水文特征。在野外研学实践的过程中,地下水出露形成的变色泉、浩坤湖给学员们展现人间大美湖景风光,宛如人间仙境,世外桃源。浩坤湖位于大山深处,群山环绕,时而云雾缭绕,时而阳光普照,湖水晶莹剔透,像上天坠落人间的一颗绿宝石,散发着静谧之美。浩坤湖航拍视频地貌景观之喀斯特赏析聚沙可以成塔,滴水可以穿石。数亿年前,中国南方大部分地区还是一片汪洋,大量海洋生物的钙质骨骼以及其他碳酸盐类物质不断沉积,形成了总厚度达10千米的碳酸盐岩地层。之后,沧海桑田,汪洋成陆,巨厚的碳酸盐岩从海底抬升为陆地。加上中国南方气候湿热,降雨丰富,水流流量大、流速快。这场流水与岩石的对话,在时间的见证下,展现叹为观止的鬼斧神工之景。那一串串的漏斗、岩溶天窗及坡立谷、洼地、崩积地貌便是水与岩交融赐予大自然的最好礼物!学员们跟随老师们进入马蜂洞、红玫瑰大厅等地下溶洞,学习分析洞内的溶蚀和堆积地貌。水自由地游走于地表和地下,神出鬼没,塑造出溶洞、峰林、天坑、地缝、石笋等一系列景观。在长而幽暗的马蜂洞内,有着另外一片天地,洞顶遍布垂吊下来的钟乳石,形状大小不一,如麒麟、如流苏、如新笋,若是打上光,营造一种神秘的氛围,让人不敢言语,恐惊动了这一片美好。学员们在红玫瑰大厅溶洞中学习红玫瑰大厅的黑暗探险之旅更让本次野外实践学习进入高潮。在静谧黑暗的洞穴环境里,身边只有流水的嘀嗒声音。在大自然面前,我们都是孩子,她的美,她的奇都让我们叹服。对万物保持一颗敬畏之心,在繁杂的生活里倾听自己的声音,倾听大自然的赞歌,或许这也是生命的一种绽放方式。多彩世界之万物之美公园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雨量充沛,干湿季节分明,适合多种植物生长。地表和地下溶洞内都有着丰富的生物群落,具备重要的生态、科研、经济价值。莺飞草长,花开花落,不像室内盆栽得到精细养护,却也在大自然中自由地沐浴阳光,在风雨中心安理得地轮回,自得其乐。在雅长兰科植物资源基因园里,学员们观赏到种属各异的美丽兰花。“芝兰生于幽谷,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以贫困而变节——孔子”。兰花,素来受文人墨客追捧。大石围天坑群生态环境优美、生物多样,多种珍贵的动植物品种,具有重要生态、科研价值。大石围天坑森林属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植物群落层次分明,乔木层以成年期珍稀的香木莲为主,是大石围天坑的标志植物。博物馆里展示的乐业园区天坑植物群落介绍这个世界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生物,大多数都是阳光赋予的,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质。然而,你可知道,在阳光到达不了的终年漆黑潮湿的只有水滴声的溶洞世界里,其实也有着另外一个精彩的世界。了解洞穴内的环境特征及洞穴生物的生理特性是红玫瑰大厅考察探究的学习目标之一。洞穴动物最初可能来源于地表,经过长期演化逐渐适应洞穴环境,身体各器官也会发生改变。学员们在洞内观察到蝙蝠、浅色的蜈蚣等喜居洞穴的动物,还有蟋蟀等。据陈智博士介绍,在洞穴黑暗地带,还可能存在盲鱼、潮虫等动物,这些动物经长期的进化已完全适应黑暗的洞穴环境。博物馆里对洞穴及天坑内动物的介绍 红玫瑰大厅溶洞里拍摄的洞穴动物 从生物进化角度来看,适者生存。经过漫长的时间演变,动物们都找到了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方式。但当人类频繁干扰洞穴环境,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这样的变化给谁带来了生存的契机,又毁灭了谁呢?对此,我们不得不以敬畏之心去看待整个自然,感叹生命的强大和神奇的同时更要对地球上的其他生物心存一份敬畏之心。人地关系之区域发展与协调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一方人造就一方文化。长久生活在山间的蓝靛瑶、高山汉等民族又是如何适应和改造这里的自然环境呢?博物馆展示的服饰浩坤湖景区考察遇到出售农产品的阿婆在博物馆三楼展示了当地极具地方特色的民俗村,有古朴的染布、制香、造纸等民俗。蓝靛瑶,因善种蓝靛草,喜欢穿蓝靛染的衣服而得名,在此过程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服饰文化。在浩坤湖的考察学习中,我们遇见了在风雨桥摆摊出售当地农产品的阿婆,她们依然穿着民族服饰,保持着自己的民族特色。博物馆里展示的民居博物馆里展示的织布工具几天的实践活动让我们感叹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一路的青山绿水,沿途的喀斯特地貌景观和丰富的生物资源是大自然赋予这个地区得天独厚的宝藏。浩坤湖湿地公园的建设、大石围天坑景区、广西雅长兰科植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都是依托这些宝贵的自然资源建设形成,由此给当地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文化效益。浩坤水电站的建设是地下水开发利用的一种重要探索,也成为了喀斯特地区典型示范水利工程,为本地区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和思路。自然地理环境促进当地经济文化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限制,喀斯特山区的地质背景复杂,给工程建设带来巨大的困难。当地依然十分贫困,喀斯特地区土被薄而不连续,漏水漏肥现象十分严重,使得喀斯特环境的土壤“先天不足”,保水、保肥性差,农业发展有限。加之地理位置偏远,交通十分不便,给区域经济发展造成阻碍。在考察浩坤湖水电站的时候,管理员介绍,水电站的建设很早就有了议题,但是近十多年才实现,根本原因也是资金、技术的不足。大石围天坑景区的开发,市场条件不佳,本应是旅游旺季的暑假,游客却十分稀少。整个区域的开发还面临很多的困难,旅游的带动作用十分有限,村民收入来源仍较为单一,地区经济发展速度跟不上,还是处于依靠政府扶持的阶段。兰科自然保护区除了肩负生物保护的任务,更需要协调当地居民的利益关系,寻找互利共赢的发展方向,探讨生物资源的市场化开发模式。如何实现人地关系的协调发展,保护青山绿水的同时也提高当地的经济文化发展,协调开发和保护两者的关系,是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且行且思之地理研学参观完地质博物馆,学员们带着满满的留恋和不舍踏上了返程的旅途。五天的学习,短暂却十分充实,干货满满。在青山绿水间,一群对地理充满热爱的教育与研究者,且行且思,探索地理的奥秘,感受自然的壮美,思考人地关系,也思考着如何把这一份获得带给更多的人,成为地理实践课程的领航人。作为地理教育工作者,我们肩负着落实学科教育实现育人价值的重任。2016年11月,国家教育部等11个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要求各地教育部门和学校组织实施,通过有计划的集体旅行、集中食宿等旅行体验方式开展研学旅行。如何设计出基于乡土资源的研学路线,带领更多的孩子感受家乡之美,养成学科核心素养,是每一位地理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的问题。廖伟业老师在给学员们上课在行程结束的前一个晚上,南宁师范大学廖伟业老师为大家举行了《课程视角下的研学教学设计》讲座。从课程的内涵解读、研学课程化诉求、学习过程的设计流程及案例分析等方面,探讨了地理研学课程设计的技术路径,启发大家积极主动思考、设计研学路线并进行实践反思。梁浩原博士做《观云识天》知识讲座梁浩原博士给大家讲解云朵的分类和识别技巧的同时,更让大家感受到了云彩之美。云朵就在身边,需要我们用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发现身边的地理知识,带领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地理,领略大自然之美。梧州一中特级教师 刘敏红广西地理教研员 陈芸先南宁三中 张妍老师此行,我们用心去观察,用脚步去丈量,用情怀去感悟,收获满满。在返程途中老师们学以致用,对今后开展研学活动提出了不少建设性的建议,梧州一中的特级老师刘敏红提出回去要开发基于梧州本土资源的研学路线,设计本校的地理研学课程。广西地理教研员陈芸先老师提出未来要开发一些基于研学主题的教研活动,让有这方面兴趣和特长的老师拥有广阔的舞台。南宁三中张妍老师提出以后要充分利用本校资源,设计有乡土特色的研学路线,引导学生边游边学,探究学校周边环境,从小范围做起,再逐步扩大研究范围,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且行且思,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不是研学旅途的结束,而是一个崭新的开始。未来可期,愿你我同行,研学,在路上。主办单位|南宁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 广西高中地理学科基地协办单位|广西南宁元途体育产业有限公司图文编辑|周代许 王满红 黄民婷 胡婵 施肖梅 图片拍摄|梁浩原 王满红 周代许 黄民婷 胡婵 刘晓贝 李少郑 李淑兰 李岳卫审核|廖伟业

得焉者失

芳华春景不可负 知行合一绘校园——漯河高中地理研学社组织开展植物研学活动

同学们展示制作成的植物标本同学们兴致勃勃的收集、记录(漯河教育全媒体记者 胡冰)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漯高。阳春三月,鸟语花香。漯高校园成为一片花的世界,玉兰、碧桃、深山含笑、樱花、桃花、紫荆花,百花争艳,吸引很多同学驻足欣赏。日前,漯河高中地理研学社在校园开展开花植物研学活动。一花一世界,枝叶总关情。走出教室的同学们非常兴奋,他们边走边看,边看边学,边学边记,并把花瓣和叶子制作成漂亮的标本,展示给同学们看。大家运用课堂上学到的内容,认识了校园里开花植物的名称,了解了这些植物的生长习性,并结合地理知识分析影响植物开花状态的因素。通过这次社团活动,同学们不仅巩固了书本上学到的知识,而且也更加了解我们的校园,热爱我们的校园。同学们深刻地认识到,在这美好的季节里,要以只争朝夕、时不我待的精神,努力学习回报国家,不负青春韶华。【来源:漯河市教育局】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鸟润

令人羡慕的学习!呼铁一中47名学生畅享地理研学之旅

正北方网讯(北方新报正北方网首席记者 王树天)4月17日,呼和浩特市铁路第一中学高二年级的47名同学在老师的带领下,畅享了一次有趣的地理研学之旅。在乌素图水库,学生们在老师的讲解下,了解各种水利设施的功能,观察水库库底沉积层切面,实地了解凹凸岸、牛轭湖等地貌,思考沉积层中出现大颗粒沉积物的成因。随后,老师带领学生们爬上大青山的一座山峰,指导学生利用测量绳和手机软件《两步路》记录距离和海拔数据,指导学生绘制该山峰等高线地形图。在山上登高望远,观察向斜山和冲积扇以及山地交通线路情况,听老师讲解阴山山脉起源、矿藏资源,以及家乡的历史文化知识。午餐过后,同学们沿乌素图沟溯流而上,用地质罗盘仪测量河流两岸山脉的岩石的产状,辨析千枚岩、大理岩、橄榄岩等各类岩石。正值乌素图杏花节,老师们还带领学生参观了乌素图古杏园,思考地质条件、海拔、气候等因素对树种生长的影响。据介绍,本次活动设计的初衷是基于乡土资源,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在野外将大量地理学知识融汇贯通,带给学生新的认知体验,培养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点燃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激情。 [责任编辑:赛音毕力格] 来源:正北方网声明:本文已注明转载出处,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news@ersanli.cn

慎守其真

全球首家国家地理探险家中心落户沈阳,补研学游高端市场空白

创立130年的国家地理品牌转型做文旅,在辽宁省沈阳市投建了全球首家国家地理探险家中心。有着百余年历史的国家地理品牌转型做文旅,在辽宁沈阳投建了全球首家国家地理探险家中心。本文图片均为澎湃新闻记者 康宇 图4月18日,国家地理探险家中心在沈阳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这一沉浸式娱乐学习体验中心将于今年第二季度开幕。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了解到,全球首家国家地理探险家中心落户沈阳和平区,对这个正在以“文化创意”为重要抓手进行产业转型的中心城区来说,意义重大。全球首家国家地理探险家中心将于第二季度在沈阳和平区盛大开幕。沈阳市和平区区长刘志寰出席了新闻发布会,并作了致辞。刘志寰说,和平区有着独特的区位优势、厚重的历史文化,以及丰富的要素资源,正向聚焦打造东北亚科技创新中心、文化创意中心、国际商务中心和平台经济中心“四大中心”的目标大步迈进。“我们在文化创意产业的突破发展上持续发力,重拳出击。通过文旅深度融合,不断彰显和平区的发展魅力。”刘志寰透露,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和平区四大支柱产业之一,空间无限,潜力巨大。对于全球首家国家地理探险家中心落户沈阳,刘志寰表示,这不仅是国家地理价值理念在中国的全新演绎,更是填补了辽沈地区研学游高端市场的空白,极具辐射效应和引领作用。下一步,刘志寰也承诺,沈阳市和平区也将着力做好项目周边的配套设施建设,为项目运营发展做好服务。澎湃新闻从沈阳国家地理探险家中心总经理马晔女士处了解到,即将开幕的国家地理探险家中心是一个为孩子和家长提供相互交流、共同成长平台的项目,以沉浸式娱乐学习体验中心为核心,通过丰富的游览内容和教育课程,引导家庭和孩子们学会尊重、关心和保护地球,为到访的孩子和家长提供无限的探索和发现空间。

筏子客

最美的课堂在路上——记九江一中地理组教师东林大峡谷研学之行

本台讯(九江广电全媒体通讯员 黄赵华 黄晓明)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强调中小学要探索把课堂教学与社区服务、研究性学习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途径和方法,改进学科教学的育人功能。而实现这一根本任务必须借助具体的教学实施。研学旅行因其有自主性、开放性、探究性和实践性等特点,将其与学科教学相结合能较好的落实育人目标。九江作为一座历史文化名城,集名山、名湖、名江、名城于一体,研学资源集群效果好、特色鲜明。九江一中作为一所百年名校,底蕴深厚,已开展学生校外综合实践活动达20年之久,从未间断,特别是近几年研学旅行活动兴起,师生参与热情度高涨。其中地理组教师团队在蔺光辉、燕青、黄晓明等老师的带领下,依托庐山地缘优势,地理学科优势,已形成一套较为完整的活动体系,且成果丰硕,累计有二十余篇论文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发表、多个课题立项或结项、多次在全国性的会议上分享交流,打造了一块属于九江一中的品牌。全体考察老师合影为充分挖掘庐山研学资源价值,在前期曾莹老师编撰的研学手册的基础上,地理组教师于2019年12月26日下午利用教研时间再次前往庐山东林大峡谷开展实地研学实践,为后期指导学生做足工作。聆听蔺光辉老师讲解东林大峡谷海拔高差近千米,沿途植被茂密,冰川侵蚀地貌典型,瀑布形态各异,流水侵蚀地貌突出,断层、节理发育、倾斜岩层、风化作用、冰臼等地质现象明显,山水自然风光独特,极具学习考察价值。集体探讨洞穴成因在考察过程中,老师们或驻足查看,或集中讨论,或聆听解说,或争论不休,或采集素材,研究气氛浓厚。在场老师都表示不虚此行,每次都有新收获,每次都有新感觉。集体探讨地缝成因此次考察活动也是黄赵华老师主持的省级重点课题研究活动的一部分。雨后的剪刀峡瀑布技术编辑:陶楷责任编辑:熊焕唐审核:付必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