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领导干部要炼就基层调研能力鬼故事

领导干部要炼就基层调研能力

中央政策研究室《学习与研究》杂志2020年第11期刊发了中共四川省委书记彭清华在绵阳市三台、盐亭两县蹲点调研形成的“两项改革”调研报告——《激活四川乡村治理“一池春水”》。文章就“推进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进行了调研分析,既分析了形势,总结了经验做法,也就调研成果进行了及时运用。透过这篇调研文章,为各级领导干部扎实做好蹲点调研提供了参考借鉴,树立了榜样标杆。<br><br>  要深入基层。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调研报告不是坐在办公室里冥思苦想出的,也不是向基层要一些材料拼凑而成的,而是要一竿子插到底,要直达基层,做到脚下沾泥,身上沾灰,下深水、扎猛子,才能逮到鲜活的大鱼,才能发现真问题,找到破题破局之策。彭清华书记用了一周时间,到绵阳市三台县和盐亭县开展蹲点调研,并同步组织10个调研组深入绵阳市9个县(市、区)摸排情况,通过“解剖麻雀”,进一步总结经验、检视问题、研究对策。在调研中,亲自到基层一线去“望闻问切”。这是难能可贵的,也是写出一篇有分量调研文章的前提和关键。各级领导干部要抽出时间,静下心来,带着问题到基层一线去,到矛盾问题尖锐的地方去,问计于民,问需于民,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取得实效。<br><br>  目光要敏锐。调查研究既要深入基层,也要走出基层,要沉得下去,更要提得上来。调查研究是为了发现问题,分析原因,找出对策。因此,对于各级领导干部而言要有敏锐目光,要善于从纷繁复杂的事件中去发现和把握规律,要从具体的矛盾问题化解中去总结经验做法。如果只是着力于具体工作,着力于解决矛盾问题,不善于去分析问题根源,不善于与找出规律性的措施办法,就会陷入繁重事务,难以高质量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彭清华书记通过7天的蹲点调研,对“两项改革”进行了总结梳理,认为四川之所以能够稳步推进两项改革,关键是改革目标明确、方法对头、政策配套,做到了按群众意愿和客观规律办事。并从深入调研、谋定后动,因地制宜、有序推进,尊重民意、顺向调整,保障利益、统筹政策四个方面进行了提炼总结。对于各级领导干部而言,在基层调研中要深化理论学习,炼就敏锐的政治眼光,善于用政治的眼光去分析总结改革发展中的问题,才能切中时弊,找到捷径。<br><br>  要举一反三。调研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推动工作,是为了解决普遍存在的问题。通过“解剖麻雀”,要明确问题的来龙去脉,并把调研成果推广运用到其他地方。彭清华书记在蹲点调研结束后,结合调研中发现的问题,赓即安排有关部门聚焦重点关注的领域,强化问题导向、基层导向、利民导向、发展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列出28个专题,在更大范围开展调研,力争形成“1+N”的工作方案,把“两项改革”往深里抓、往实里做,切实把改革成果转化为发展红利和治理实效。这就有效运用了调研成果,发挥了工作调研的作用。对于各级领导干部而言,不仅要深入基层调研,更要及时用好调研成果,这才是是问题关键。切忌出现调研与工作推动“两张皮”,把调研成果写在纸上,落实不到行动上。善于举一反三,及时推广运用,各级领导干部必须要牢记在心。<br><br>  工作调研是各级领导干部的一项重要工作,调研能力也是各级领导干部的一种基本能力。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各级领导干部要用好用活调查研究这个“传家宝”。(作者系天府评论特约网评员)

魂知

如何提高调查研究能力

提高调查研究能力必须讲究调查研究的艺术,遵循调查研究的规律。不会搞调查研究,搞不好调查研究,缺乏客观真实的“第一手资料”,科学决策就成一纸空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调查研究是正确决策的基本功,也是参政议政的基本功。作决策本身并不难,难的是对情况的准确把握。领导干部只有搞好调查研究,才能掌握科学决策的“源头活水”,才能制定出符合客观实际的政策,保证在工作中少走“弯路”和“错路”。调查研究的一个重要目的是获得真实的情况,如何才能更好地获得真实的情况,毛泽东给我们树立了很好的榜样。毛泽东不但亲自做了一系列农村调查,而且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调查研究方法。他在《关于农村调查》一文中谈道:“我在兴国调查中,请了几个农民来谈话。开始时,他们很疑惧,不知我究竟要把他们怎么样。所以,第一天只是谈点家常事,他们脸上没有一点笑容,也不多讲。后来,请他们吃了饭,晚上又给他们宽大温暖的被子睡觉,这样使他们开始了解我的真意,慢慢有点笑容,说得也较多。到后来,我们简直毫无拘束,大家热烈地讨论,无话不谈,亲切得像自家人一样。”毛泽东启示我们,只有将自己与调查研究的对象摆在平等的地位,才能拉近与他们的距离,他们才会将真实的情况告诉你。当今时代,信息手段十分发达,利用信息工具了解和掌握情况,也是一种方式,而且是越来越重要的方式。但不管通信手段多么发达,有多少了解情况的其他渠道,都不能替代亲自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进行实地的调查研究。网络社会化时代到来,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方法和手段不断丰富和快捷。视频直播和自媒体报道等让人足不出户就能知晓天下。但任何形式的调查研究,都替代不了深入实际的调查研究。因此,领导干部在调查研究工作上,要有“亲自出马”的意识。“亲自出马”就是要“身入”“心至”进行调查研究。感性认识是研究问题的起点。没有感性知识的积累,理性认识难以形成,不可能形成真知灼见,也不利于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推动工作。坐在办公室想想都是困难,到基层看看全是办法。领导干部“亲自出马”的深度调研,与被调研对象面对面接触,看似费时费力,但获取的资料最客观、最真实。文章摘自《新时代领导干部必备的七种能力》本书紧紧围绕新时代领导干部必备的七种能力,即政治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科学决策能力、改革攻坚能力、应急处突能力、群众工作能力、抓落实能力,深入讲述了领导干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方法,语言通俗易懂,内容生动具体,有助于领导干部不断提高七种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更好肩负起新时代的职责和使命,以过硬本领展现作为、不辱使命。张荣臣,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党建部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对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和党的建设问题的研究,尤其是在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史和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经典著作、文献的研究上,在党群关系和党的作风建设的研究上有其深入的思考和学术厚度。集中讲授党的学说和党的建设课程。苟立伟,中共重庆市委党校(重庆行政学院)科社教研部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

卫鞅

思考|切实提高调查研究能力 更好肩负新时代新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面对复杂形势和艰巨任务,我们要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要提高政治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科学决策能力、改革攻坚能力、应急处突能力、群众工作能力、抓落实能力,勇于直面问题,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断解决问题、破解难题。习近平总书记把调查研究能力列为必须提高的“七种能力”之一,要求一定要学会调查研究,在调查研究中提高工作本领,为我们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传授了方法。着眼大局,面向未来,我们必须深刻认识调查研究、高度重视调查研究、扎实做好调查研究,不断提高调查研究能力,才能更好地为“十三五”收好官、“十四五”开好局献计出力,更好地肩负起新时代的新使命。调查研究能力是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关键一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年轻干部要提高调查研究能力。调查研究是做好工作的基本功。提高调查研究能力,就是为了更好解决实际问题,更好地谋事、干事、成事,它就像一座桥梁,连着信息和决策,连着真知和行动,连着党心和民心。调查研究能力是谋事的重要根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在实际工作中,统筹谋划得好不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认识能力和判断能力。对各方面情况的认识和判断,基础还是在于调查研究,只有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了解实际情况,获取大量第一手情况、最真实信息,才能及时发现问题、准确分析问题,化繁为简找出内在规律,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全面、系统地谋划工作,确保“谋得对”。调查研究能力是干事的重要支撑。正确的决策离不开调查研究,正确地贯彻落实同样离不开调查研究。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市委工作要求,只有通过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才能把矛盾和问题、优势和劣势等情况摸清搞透,才能找到正确的转化路径、实施方案和工作措施,使工作有抓手、破题有办法,不断提升工作水平,确保“干得好”。调查研究能力是成事的重要保障。作出的决策、形成的举措,最终要落到把事办成、收到实效上,这也离不开调查研究的保障。党员干部称不称职、有没有实绩,通常都以解决了多少问题,干成了多少事来衡量、来检验。只有通过实事求是的调查研究,不断总结推广经验、创新理念方法,及时跟踪问效、校准偏差,及时调整优化、增添措施,才能把各项工作往实里做、往深里做,真正把好事办好、把实事办实,确保“成得了”。拥抱新时代履行新使命迫切需要提高调查研究能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调查研究不仅是一种工作方法,而且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得失成败的大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提高调查研究能力对于应对新形势、掌握新情况、破解新难题,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提高调查研究能力是应对“新变数”的迫切需要。当前,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发展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十四五”时期面临新发展阶段、新发展格局,需要解决的问题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立足“两个大局”,不断提高调查研究能力,充分把握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充分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展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自觉在大势大局下想问题做工作、育先机开新局。提高调查研究能力是摸清“新底数”的迫切需要。基于形势的深刻变化,我们所肩负的任务也在不断变化,原有的任务完成了,新的任务又摆在面前,特别是客观事物的实际情况也在不断发生变化,需要及时学习和了解掌握。这就要求我们提高调查研究能力,把本地区本系统本领域的实际情况摸清楚、困难问题摸清楚,在此基础上综合研判、对症下药。提高调查研究能力是拿出“新招数”的迫切需要。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深化改革从前期夯基垒台、中期全面推进,到如今转向系统集成、协同高效,可以说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容易改的已经完成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将改革进行到底,实现艰苦奋斗再创业、改革开放再出发,既要胆子大、也要步子稳。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提高调查研究能力,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在各自工作岗位上敢于创新路、出新招,大胆试、大胆闯,不断把改革开放引向深入。坚定方向坚持不懈提高调查研究能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重视调查研究,是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做好领导工作的重要传家宝。广大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要深学笃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紧扣贯彻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和市委工作要求开展调查研究,真正用好这个“传家宝”,练好这项“基本功”,在新时代展现新担当、实现新作为。坚持问题导向,增强调查研究的眼力。对我们而言,重点是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发挥“三个作用”和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的重要指示要求,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和新发展格局,谋划和实施 “十四五”规划等,从这些“大题”里面找“小题”,带着“课题”找“问题”,综合运用传统方法和现代科学方法,准确、深透地了解情况,窥斑见豹、见微知著,力求精准发现问题、精确研判问题,切实提高洞察力和辨别力。坚持群众路线,增强调查研究的“听力”。调查研究是一个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过程。必须放下架子、扑下身子,同群众一起讨论问题,倾听他们的呼声,体察他们的情绪,感受他们的疾苦,总结他们的经验,汲取他们的智慧。尤其是在当前统筹抓好战疫与战贫、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对群众的收入、就业、看病、上学等生产生活问题,要主动去调研,既要听群众的顺耳话,也要听群众的逆耳言,既要让群众反映情况,也要请群众提出意见,确保听到真话、察到实情、获得真知。坚持深入一线,增强调查研究的“脚力”。调查研究没有捷径可走,唯有老老实实迈开双腿才能有所收获。近年来,市委每年年初都组织开展集中性调查研究、完善调研工作制度、建立基层联系点制度等,为全市各级党组织树立了标杆、作出了示范。广大党员干部要按照市委要求,立足本职岗位制定年度调研计划,在工作局面较好和困难较多、情况复杂的地方分别确定1—2个联系点,经常化、制度化走基层、搞调研,特别是注重开展蹲点调研、解剖“麻雀”,真正使在路上、在一线、在现场成为常态。坚持求是创新,增强调查研究的“脑力”。调查是搞清楚“实事”,研究关键在“求是”。对收集到的情况和资料,要运用党的创新理论中蕴含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进行反复比较、鉴别、筛选、梳理,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全面、深刻、透彻地思考研究,把零散的认识系统化,把粗浅的认识深刻化,不断提升思想水平、政治水平、理论水平,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方法和新措施,不断推动工作开创新局面、取得新成效。(作者系市委党校中青一班第二期学员、市委统战部副部长)

变态男

提高调研能力重在“沉”

“调查研究是做好工作的基本功。一定要学会调查研究,在调查研究中提高工作本领。”近日,在2020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对年轻干部提出明确要求。“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正确的决策、正确的落实、正确的服务,都离不开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每名党员干部,尤其是年轻干部,必须把调查研究作为终身课题,在“沉”字中不断学习、实践,以此提高调查研究能力,提升服务群众水平。要沉下身子。调查研究能力不是与生俱来,而是在长期实践中的总结提升。对于年轻干部而言,实践的最好途径就是走下去、沉下去、到基层一线去,多与基层群众打交道,在与群众面对面、肩并肩的沟通交流中,学会如何开展调查研究,在聆听群众所思所想所盼中,不断积累发现问题、分析原因、探寻对策的调查研究经验。只有通过长期亲自走、亲口问、亲耳听,年轻干部才能真正汲取到基层养分,把调查研究的本领学到手。要沉住心气。调查研究大多关乎民生福祉,容不得半点虚浮气。年轻干部要把调查研究当做一种历练,不能一味求快、急于求成,更不能走马观花、一得自矜,而要沉住气、肯吃苦、勤走动,多听取不同的基层声音,尤其是群众的牢骚话、埋怨言等,要有耐心地倾听,真正做到听进去、记下来,既用干部的眼光角看问题,也用群众的角度去想事情,进而提出更具价值的、符合客观现实的意见建议。要沉着冷静。调查研究是一项集收集、整理、提炼、总结于一体的系统工程,各种矛盾相互交织、各种情况错综复杂,需要在大量零碎材料中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找到有用的关键信息,并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思考分析,找出事物的本质及其内在规律,以理性的认知提出相对成熟的调研成果。年轻干部参与其中,就必须学会系统梳理、冷静分析,不断增强辨别力、洞察力及决策力,让调查研究真正成为了解情况、推动工作、服务群众的过程。“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年轻干部肩负着更加艰巨的历史重任,更应在服务群众的起步阶段就积极参与调查研究,学会运用调查研究解决各种问题、化解各种矛盾,以此推动各项工作的顺利推进。

快斗

向学辉:中青年干部要切实提高调查研究能力

中国发展网讯 10月10日,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明确要求年轻干部要提高调查研究能力,强调调查研究是做好工作的基本功,这就要求我们中青年干部必须切实提高调查研究能力。调查研究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更是一个过程。作为中青年干部,我们必须做好调查研究前中后工作,才能确保调查研究的政治性、必要性、方向性和前瞻性,为科学决策提供充分的现实依据。调查研究前要做到“万事俱备”“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在调查研究前,我们要明确调查研究的目的、对象、内容和方式等,制定科学的调查研究方案和预案,明确责任分工,有计划有步骤地来开展调查研究工作。同时,还要做好调查研究所需的人、财、物等方面的准备。只有把调查研究前期工作准备得“万事俱备”,才能够确保我们在调查研究过程中顺利进行。调查研究中要做到“踏破铁鞋”基层是我们的“源头活水”,调查研究要求我们必须“身入心至”,脚上有泥,心中才有数。在涉及到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上,我们更是要到群众中去,问需、问计于民。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要秉持以人民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的理念,深入开展“解剖麻雀”式调研,带着问题下去,揣着答案回来。基层条件艰苦,深入基层摸实情,要求我们不仅要拿得起笔,更要吃得下苦,耐得住寒,坚持用“脚尖”代替“指尖”,用“脚板”代替“平板”,到一线准确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阶段、本质规律、鲜明特点。只有“踏破铁鞋”深研细究,区别真相和假相、现象和本质、偶然和必然,调查研究才能够取得实效。调查研究后要做到“去伪存真”面对调查研究得来的大量和零碎的材料,我们要善于运用唯物辩证法和对立统一的观点来观察、分析,真正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对材料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对现象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并加以系统化、条理化,透过纷繁复杂的现象洞察事物的本质,发现并掌握其内在规律,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从而做出正确的决策,真正让调查研究的成果转化为解决问题的对策办法,面对复杂问题和局面时,才能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湖北省鹤峰县:向学辉)

孰得其久

调查研究是做好工作的基本功

在2020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在讲话中,“提高调查研究能力”被摆在解决实际问题必备能力的重要位置,并指出调查研究是做好工作的基本功。这既是对党一贯坚持调查研究优良传统的继承,也为年轻干部在治国理政中解决复杂问题提供了科学的方法指引。提高调查研究能力,要有政治站位。缺乏政治方向的调查研究,即使做得再扎实,都是“无根的”、徒劳无功的。如果政治站位不坚定,方向就可能产生偏差,调查研究也就南辕北辙,不能解决现实问题。所以,提高调查研究能力,首要的是不断加强政治能力训练,提高政治站位,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唯有不断提高政治站位,才能破除陈旧的思维定势和工作模式。站高望远,才能有大局观,进而明确解决问题的难点所在,为开展调查研究找准方向。同时,要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确保政治站位坚定。在任何地点、任何情况下始终坚持政治信仰不变、政治立场不摇、政治方向不偏,始终做到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责。唯有政治站位坚定,才能不受污风邪气的影响,达到“我自岿然不动”的政治定力,进而为调查研究保驾护航。提高调查研究能力,要有人民情怀。深厚的人民情怀既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现实要求,也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的具体体现。年轻干部如果缺乏人民情怀,就很容易摆不正自己的位置。缺乏真心实意的调查研究,必然引发群众的反感。如此调查研究得出来的结论必然假、大、空,依靠如此结论做出来的决策无助于问题的解决。当然,如果人民情怀不深,就很容易“下得去”但“沉不进去”。虽然进村入户,但不能与群众促膝谈心;虽然问计于民,但却容易偏听偏信。增强人民情怀,首要的是放低姿态到群众中去,拉近与群众的空间距离;以诚心打动群众,用诚心换真心,拉近与群众的心理距离。让群众多说话,认真听取群众意见,做好群众的“听众”;让群众说真话,认真思考群众说话的语气、情绪,发掘群众的睿智话语。与此同时,要多听多问多了解,认真倾听,但却不偏听;相信群众,但却不偏信,从而获得对问题的全方位认识。在此基础上,要对群众的意见进行认真研究,全面分析,鉴别真伪;仔细分析,分清主次,从而找准群众的真实心声。提高调查研究能力,要有问题导向。领导干部搞调查研究,要有明确的目的,带着问题下去,尽力掌握调查研究活动的主动权。没有鲜明的问题导向,调查研究就失去了“靶心”。没有“靶心”,调查就变成了一个信息之“筐”,什么都能往里装。固然又多又全,但却让人漫无头绪;研究则变成了一根线索之“针”,什么都能从“眼”中穿。虽然看起来都相关,但却看不清本质。强化问题导向,首要的是把握时代发展脉搏,抓住前沿性、全局性、长远性的大问题;紧扣地方发展需要,关注思考最多、抓得最紧、关系最切的现实问题,在对问题进行系统凝练的基础上,深入基层、深入一线开展有针对性的调查研究。在深入群众之时,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发现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痛点和堵点,发掘群众最关心、亟待解决的真问题,找到满足群众期求、符合地方实际、顺合中央精神的真举措,确保办法切实可行。提高调查研究能力,要有扎实作风。调查研究既是一个“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过程,也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如果缺乏扎实的工作作风,很难做好全过程闭环,更难以取得实质性成效。作风不扎实,调查研究就很容易“走过场”,走马观花转一圈,没有章法要材料,蜻蜓点水见群众,沦为典型的“形式主义”;作风不过硬,就容易好高骛远、急功近利,试图通过一时一地的调查研究做出决策,妄图通过一个主题的调查研究终身受益,看不到客观世界的复杂性、人民群众需求的变化性,是典型的静态思维。坚持无需要多走访、有问题必调研,坚决反对“形式主义”与“官僚主义”做派,坚决反对“伪调查主义”现象,在求实上着力,在求真上努力,在求全上用力。要有扎实的工作作风,就要树立与时俱进的工作作风。坚持调查无止境理念,随时准备修正错误,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通过科学调研,对不利于党和人民事业的问题,要坚决地改,让群众有信心;对群众亟待解决的烦心事要及时办,让群众安心;对群众想要解决的难事要努力办,让群众放心。真正把调查研究能力作为开展工作的“必备事”和“基础项”。(作者系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马克思主义学院党的建设与社会治理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导)系列解读:习近平总书记这堂课给年轻干部点题如何“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提高年轻干部政治能力 不负大有可为的新时代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首先要提高政治能力对国之大者心中有数 年轻干部应锤炼科学决策的能力努力成为改革攻坚的生力军 年轻干部如何做?到群众中去到实践中去 着力提高年轻干部调查研究能力群众工作能力是提高党长期执政能力的根本深入一线问计于民 年轻干部须用好调查研究这个法宝从五个方面提高年轻干部应急处突能力充分发扬钉钉子精神 推动年轻干部提高抓落实能力年轻干部提高政治能力的五个维度

一五一十

怎样提高调研能力,市政府办公室青年这样干

怎样提高调研能力市政府办公室青年这样干2020年,市政府办公室大兴调研之风,各科室结合业务工作,深入基层开展调研,认真撰写调研报告。为充分展示各科室调研成果,客观公正评定报告质量,推动全员调研活动深入开展,提升办公室干部调查研究能力,3月16日晚,市政府办办公室举办了2021年第一期青年干部读书班暨2020年度调研报告评审答辩活动,市政府副秘书长吴元西,市政府办公室副主任何峰华、王梅春、张思路、李欢和市政府研究室副主任胡立才应邀参加活动并担任专家评委,办公室30余名青年干部参加活动。活动前,市政府办公室机关团委认真谋划、精心筹备,各科室认真对待、反复修改,各位答辩人积极准备、用心制作PPT。活动采取专家评审和大众评审相结合的方式进行,14位答辩人围绕调研报告的选题目的、基本内容和主要成果进行了汇报,并通过PPT辅助陈述,各位专家评委分别针对调研报告具体内容进行了现场提问。经过专家评委和大众评委综合评定,李振、王增辉、江明颖、张辉、陈业烽、柳金阳等6名青年干部答辩的调研报告获评优秀调研报告。整个活动气氛热烈、互动充分,专家评委提问切合实际、精准独到,青年干部答辩准备充分、认真应答,充分展现了办公室青年干部的良好风采。评审答辩后,市政府研究室副主任胡立才对调研报告进行了点评。市政府副秘书长吴元西围绕如何撰写高质量调研报告,从数据真实性、可比性、逻辑性、准确性、规范性等五个方面,为全体青年干部现场授课。市政府办公室副主任王梅春对活动进行了总结点评,并勉励青年干部发扬“三牛”精神,为服务黄冈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智慧力量。 来 源:市政府办公室编 辑:陶辉 编审:陶辉 秦梦总编审:范学鳌 监制:江竞帆【来源:黄冈政府网】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wccm.sinanet.com

鲁尔区

深入调查研究 增强工作本领

2020年10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秋季学期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发表了重要讲话,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题,强调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应对当前复杂形势、完成艰巨任务的迫切需要,也是年轻干部成长的必然要求。在解决实际问题的七种能力中,习总书记指出“年轻干部要提高调查研究能力,调查研究是做好工作的基本功”。调查研究能力作为七种能力之一,是我们党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取得成功的科学工作方法,在开启“十四五”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关键时期,为年轻干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供了科学方法与行动指南。年轻干部是新时代干部队伍的生力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推动者和落实者。年轻有为、活力四射、朝气蓬勃,干事创业思路广、劲头足是他们的显著特点。然而现实中他们存在着阅历、经验不足,工作方法、思维方式与实践之间有着“短板”“真空”的情况,甚至面对“本领恐慌”时,一些人急功近利、形式主义,或趋向安于现状、墨守成规、信奉“本本”主义,导致思想与实践脱钩、思路与现实不符,事倍功半,甚至迷失方向。对此,习近平总书记为年轻干部开出的“良方”就是“始终坚持和不断加强调查研究”,增强工作本领。深入调查研究,是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我党的优良传统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告诉我们,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发展的动力、目的和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开展调查研究,是科学决策的首要准则。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客观事物是运动变化发展的,事物内在的本质及规律也是复杂多变、难以把握的,因此,探究事物内部规律的问题就需要人们坚持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开展调查研究就是完成这一任务的重要手段。深入调查研究的过程,既是依据客观实际和过往实践经验,不断了解新情况、研究新问题、寻求新办法的过程,又是弥补疏漏、修订计划、改正失误的过程,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前提和基础。毛泽东强调,“不做调查”与“不做正确的调查”都没有发言权。“凡是忧愁没有办法的时候,就去调查研究,一经调查研究,办法就出来了,问题就解决了。打仗也是这样,凡是没有办法的时候,就去调查研究”。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遇到问题深入调查研究,就是坚持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避免了脱离实际、主观空洞的说教,远离了主观主义特别是教条主义错误。深入调查研究,是解决矛盾、攻坚克难的制胜法宝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是谋划工作、解决矛盾、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在刚刚结束的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上,我们通过了“十四五”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标志着新征程已扬帆起航,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是新气象的应有之义,也是新作为的必经之途。年轻干部要冲锋在前,发扬钢牙啃硬骨头的精神,去克服艰难险阻,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勇于探索、善于突破创新。完成“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前人的经验我们可以借鉴,但不能代替自身的学习和实践,只有深入实际掌握第一手资料,才能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因此调查研究要做到以下几点:其一,调研准备要充分。在调研开始前要针对不同类型的调研进行分析归类、把握特点,做到心中有数。例如基本情况的调查研究,要注重对整体情况的全面掌握;政策研究型的调研,重点在于关注特定领域的相关政策;典型经验型的调研,要注重经验的特征及转化;非常情况型的调研,重点关注突发事件、紧急问题等等。其二,调研原则要明晰。总原则必须做到: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反对任何形式的教条主义、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突出人民为中心、人民至上的导向;突出中心任务导向,特别是重点难点问题导向;突出前瞻性导向,围绕前沿性、创新性问题进行选题。其三,调研手段要创新。除传统的效果良好的调研手段要继续完善外,还要借助现代化高科技手段,创新调研形式和方法,提高调研的科学性、精准性。现代社会现象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决定了调查研究方法必须具有创新性。现代社会调查中,定量分析越来越趋复杂化,规模也越来越大,复杂数据的处理必须依靠计算机才能最后完成,如回归分析、聚类分析、因子分析等。电子计算机及其SPSS等统计分析软件包的广泛运用,为调研方法和手段的创新提供了条件。其四,调研结果要有的放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衡量调查研究搞得好不好,不是看调查研究的规模有多大、时间有多长,也不是光看调研报告写得怎么样,关键要看调查研究的实效,看调研成果的运用,看能不能把问题解决好。”调查研究就像“十月怀胎”,决策就像“一朝分娩”。只有“开动机器”加工出好产品,才能真正使成果落地,出好招、办成事、见实效,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深入调查研究,是淬炼自我、成长进步的重要阶梯深入调查研究,有助于提升年轻干部科学决策的能力。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决策权,科学决策离不开调查研究。科学决策和深入调研,是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的表现。我国即将进入“十四五”时期,踏上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面临局势愈发复杂,问题愈发多样,通过调查研究提出的解决方案要想达到相对完美,决策要做到科学理性,年轻干部必须要树立调研的常态化思维,使调研成为必要决策程序,成为破解老难题、应对新挑战的必备法宝。在调研中应做到认真落实调查研究制度,对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全局的问题,做到不作无准备的调研、不调研不决策、先调研后决策。没有经过调查研究的决策是不科学的,自然也就难以实现预期目标。科学决策既是科学之策更是战备必须,科学决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不仅有事前准备、事中调研还要有事后反馈完善。年轻干部对调查研究发现的问题要敢于亮剑、及时上报、督促整改;对还不成熟的调研成果要进一步深入研究、查漏补缺、丰富完善。对由调研形成的决策部署要制定措施、狠抓落实、贯彻执行。年轻干部要不断增强看问题的洞察力、谋事情的思考力、察民情的共情力、走基层的亲和力,在深入研判、深入调查的基础上作出科学决策。深入调查研究,有助于提升年轻干部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的能力。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实现“十四五”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广泛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形成推动发展的强大合力。这是符合时代发展要求和中国社会发展实际的动员令。全党上下要团结一致,齐心协力落实党的各项方针政策。使党的大政方针在各领域和部门得到有效的贯彻执行。根据以往的经验,我们在具体的落实细节上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思路不清、力度不足和举措不力等等。党中央的大政方针能否得到贯彻落实并达到预期的目标,很大程度上是依靠广大党员干部的带头推动,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必须正确领会、把握其实质核心,行动中才可能达到预期目标。实际上调查研究就是年轻干部深入实际厘清各种矛盾和问题的有效手段,只有提升调查研究能力,比较各种方案的优势和劣势,才能有效地贯彻落实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如果离开调查研究这个环节,制定实施的方案就会脱离实际,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在实践中就会难以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事业也会受到影响。深入调查研究,有助于年轻干部改进工作作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脚下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调查研究既是工作方法,更是领导干部工作作风的直接体现。开展调查研究,必须勇于批评与自我批评,必须具备自我革命的勇气。一方面,调查研究需要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红脸出汗”是经常性的。群众最讲真话,真话接地气但多不好听。质疑声中有学问,批评之下见真章。年轻干部的批评与自我批评要以基层为镜、以群众为镜,知廉耻、明是非、懂敬畏、见初心,才能得真知、见真情,才能同百姓保持鱼水之情,保持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另一方面,调查研究是需要动真格、碰硬吃苦的,要杜绝形式主义。调查研究具有“排毒治病”的特点,调研不仅要抓落实,因为这是科学决策的起点,同时决策落实的“终点”还要靠调研。撰写调研报告并非调研的终点,如果在调研过程中,不解决实际问题,怕吃苦,走过场、摆花架子,导致虎头蛇尾、雷声大雨点小,造成百姓不信任、基层不待见、工作没成效,那样党和政府的威望就会受到很大影响,造成不可挽回的社会后果。只有在调研中能吃苦,出实招、动真格,形成“调研—求实—见成效”的循环系统,才能切实推动作风真转、问题真改、效果真显、群众真欢迎。

其与光也

到群众中去到实践中去 着力提高年轻干部调查研究能力

“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是应对当前复杂形势、完成艰巨任务的迫切需要,也是年轻干部成长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发表的重要讲话,提出新时代年轻干部解决实际问题需要具备七种能力,调查研究能力是其中重要能力之一。笔者认为,提高年轻干部调查研究能力对于积极应对新形势,破解改革开放新难题,增强国家现代治理水平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调查研究是做好工作的基本功。”调查研究,是我们党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取得成功的科学工作方法,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具体实践工作相结合的思想武器,也是新时代破解错综复杂新形势、把握发展趋势和破解难题的重要治理工具。年轻干部是国家栋梁之材和宝贵财富,是实现伟大民族复兴的中坚组织力量。面对外部复杂环境和国内改革发展稳定艰巨任务,年轻干部调查研究能力是否跟得上,匹配的起,关系事业成败、关乎发展全局、攸关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年轻干部的调查研究能力是一种立足人民立场的政治能力,是一种亲历亲为、亲民爱民的实践力。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调查研究“要坚持到群众中去、到实践中去,倾听基层干部群众所想所急所盼,了解和掌握真实情况”,年轻干部要深入人民群众的工作和生活,认真虚心倾听人民的需求和呼声,科学分析问题去伪存真,着力解决人民群众面临的各类难题,体现出年轻干部与人民群众站在一起,同心同情,同理同为的人民至上精神。在当前严控新冠肺炎疫情的大背景下,人民群众的就业等民生问题尤为突出,年轻干部要走出办公室,深入基层和社区,了解人民群众面临的各类突出困难,积极有为破解难题。年轻干部提高调查研究能力需要增强思想认识。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心中无群众,目中无服务,就难以有诚心诚意落实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信念。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政治意识。目标决定工作方向,因此,年轻干部开展调查研究首先要确定正确政治方向,不断提高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凡是不利于坚持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事就坚决不做”。其次,要以实现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为宗旨。在社会主义国家,人民群众是国家主人,各级官员是人民群众的服务员,以实现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为宗旨是各类组织和管理的行政工作最终目的。最后,年轻干部要充分认识调查研究是一项科学工作方法,能够把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进而在新实践中发现新问题、新思想。唯有调查研究,才能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才能把实事求是精神贯彻到底,找到真实原因和制定科学对策,才能“做到眼睛亮、见事早、行动快”。年轻干部提高调查研究能力需要丰富实践历练。实践出真知,年轻干部要积极参与各类实践锻炼,获取新认识,把握新规律,增长新才干。为此,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增强实践锻炼:一是深入群众,深入实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倾听基层干部群众所想所急所盼,了解和掌握真实情况,不能走马观花、蜻蜓点水,一得自矜、以偏概全”,这就要求年轻干部组织和领导工作要深入群众工作和生活,才能真实了解群众问题与困苦;深入实践,才能真正了解各行各业的艰难与程度,才能及时掌握第一手资料,为分析和解决问题奠定基础。二是深入问题,深入分析。年轻干部要走出温暖安逸的办公室,深入基层、撸起袖子解剖问题,深入分析、铺开图纸制定有效对策,不断历练和检验积累,才能提升其调查研究能力。三是深入设计,深入反思。科学制定解决问题的对策,是检验年轻干部领导力“手艺”的重要标准之一,围绕问题的破解,制定出符合实际、与宏观中观微观层面相匹配的策略,运用辩证思维、数据思维等进行科学顶层设计,才能提升其调查研究能力。(作者系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四川省中国特色社会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数字文化与传媒中心研究员)

不主常声

秉持求真务实作风 提高调查研究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经常开展调查研究,有利于克服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四风”问题和工作虚、落实虚、成绩虚的“三虚”现象,有利于密切干部同人民群众的联系,也有利于提高实际工作能力和绩效。在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新征程中,我们应按照习总书记的要求,继承和发扬我党光荣传统,将调查研究作为谋事之基、成事之道,努力提高调查研究能力。 树立求真务实作风,敢于察实情报实况。开展调查研究,最重要的是要有质朴笃实的品质和作风,察实情、听实话、报实况;心中有民,待人诚实,谦虚谨慎,和群众能搭得上腔、说得上话、听得进意见;能直陈己见,实话实说,且言之有物、言之有据、言之有理,有喜报喜、有忧报忧,不做表面文章,不搞言之无物、言过其实的文字游戏,不矫揉造作,不粉饰太平。 坚持问题导向,善于发现和研究问题。党政干部应该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不断增强发现问题、认识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本领。为此,要有一点质疑思维。对自己所做的工作、所办的业务、所面临的情况要“三省吾身”:是否存在什么问题?是何性质的问题?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应该怎样解决?要善于观察。关注、留意自己所负责工作或周围有关的事物,观察事物现状、发展变化动态或异常点,积极探索事物变化的环境、条件、关键因素、变化规律,预测发展趋势,提出促进、引导事物向有利于工作或期望目标发展的对策建议。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关键是要突出或抓住以下一些问题:一是全局性的重大问题。围绕中心,抓住重点和根本,带动系列问题的解决,促进全局工作开展。二是阻碍当前工作或发展的主要矛盾和障碍性问题。解决障碍性问题、老大难问题,有效推动工作向前。三是新情况、新问题。认识新问题、把握新动向、推广新经验。四是民生热点问题。研究解决社会和群众普遍关心、亟待解决的民生问题,努力为群众排忧解难。五是领导关心、关注的问题。为上级了解基层实情、为领导决策建言献策,当好参谋助手。六是前瞻性战略问题。善于在动态的、繁杂的政务工作中把握趋向与规律,超前思考、瞻前谋划、早做调研和准备,把握工作的主动权。 掌握科学方法,勤于调研实践。“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任何一个成功的调研都离不开正确的方法。调查研究方法是指在调查研究的过程中所遵循、采用的思想理念和方式、方法。一般包含三个方面:一是方法论,二是具体调查方法与技术,三是研究方式。这三个方面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虽然它们之间有层次上的差别,但各种方法论、研究方式、具体方法和技术都不是各自独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一般来说,方法论观点影响研究者对研究方式的选择,而一定的研究方式又规定了一套与其相应的具体方法和技术。学习掌握了这些方法,就持有了开展调查研究的利器,对于我们开展调查研究工作是十分有用的。 精确“瞄准”对象,达到事半功倍。调查研究能力的高低最终要在实践中体现和验证。因此,要乐于、勤于调查研究实践。在实践中,我们要精确“制导”,特别重视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瞄准重点、难点、疑点问题开展调研,找出如何有效应对或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和对策。二是瞄准新生、突发、异常事物开展调研,认识其本质特点、发展趋势,提出应对之策,助推事物朝有利方面发展。三是瞄准典型人物、事例开展调研,通过对正反两方面典型事例、人物的调研,总结经验教训,发现或树立典型,用以指导、推动工作。 (作者系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长沙基地特邀研究员、长沙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调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