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一研究所2021校园招聘启动!猫街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一研究所2021校园招聘启动!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一研究所成立于1956年,是从事激光与红外技术的综合性研究所,国家一类骨干科研事业单位,国家固体激光技术重点实验室依托单位。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光电技术人才,秉承“团结实干,创新奉献,攀登光电技术高峰”的十一所人精神。2021春季校园招聘火热开启,快快加入我们吧。

是国马也

大动作!电子科技大学成立8个重量级研究院!

电子科技大学作为一所完整覆盖整个电子信息类学科,以电子信息科学技术为核心,以工为主,理工渗透,理、工、管、文、医协调发展的多科性研究型大学,拥有雄厚的学科、人才和科研优势,学校还积极投身"一带一路"建设及粤港澳大湾区、长江经济带建设,在珠三角、长三角、成渝经济圈等设立研究机构。本期推送,一起回顾一下电子科技大学在今年设立的8个研究院。四川省人工智能研究院、四川省数字经济研究院2020年1月3日,电子科技大学与宜宾市共建四川省数字经济研究院协议签署暨四川省人工智能研究院、四川省数字经济研究院揭牌仪式在宜宾举行。四川省数字经济研究院以"立足数字经济、服务区域经济"为宗旨,注重开展数字经济理论和政策的战略性、前瞻性研究和数字经济核心技术的创新性、应用性研究,定位为加快数字经济发展的高端智库机构、驱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知识传播机构、推动数字经济产业发展的创新孵化机构和我国最具专业化的数字经济高端培训基地,将着力打造在全国、全省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数字经济决策咨询服务平台、科研创新平台、产业孵化平台和人才培训基地。四川省人工智能研究院由宜宾市人民政府、电子科技大学和四川省科学技术厅三方共建,其定位为以"高精尖""产业化"为特色,建设成为引领和助推全省人工智能科技及产业发展的研究中心、成果转化中心和人工智能领域的知名研究院,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基础性、源头性科技研发新高地和面向西部最具专业的、面向企业和行业的人工智能高端培训基地。电子科技大学长三角研究院(衢州)2020年1月5日,衢州市与电子科技大学在衢举行见面会和签约仪式,携手共建长三角研究院(衢州),发挥校地优势资源,推进深度融合和合作共赢。从2019年年初开始,衢州市与电子科技大学进行了多轮对接洽谈,最终达成了合作共建电子科技大学长三角研究院(衢州)的协议。该院将聚焦数字经济、公共安全技术等领域,对接衢州产业,开展技术攻关,努力建成全国一流、国际先进的集科学研究、成果转化、人才培养等于一体的创新创业平台。电子科技大学-成都交子金控集团区块链研究院2020年5月27日,由成都市地方金融监管局主办、成都交子金控集团承办的"成都交子金控集团与电子科技大学合作签约仪式"在交子金融科技中心举行。学校与成都交子金控集团达成的合作,以区块链研究院为平台,不仅可以聚集优秀研发人才,同时可以完成产业技术孵化与科技成果转化,快速实现产业化。研究院主要从事区块链领域的核心技术、关键技术、系统集成与控制技术的研究开发,产业化技术的验证测试,以及产品孵化与市场培育。以研究院为载体,作为双方技术研发、人才培养基地,也作为双方申请科研项目、申报科研成果的基地。电子科技大学肿瘤医工研究院2020年7月16日,电子科技大学肿瘤医工研究院授牌仪式在四川省肿瘤医院国际学术厅举行。近年来,电子科技大学大力推动电子信息技术在行业中的转化应用,积极探索,形成新型交叉科研方向,特别是电子信息与医学的融合,医工交叉更是其中的重要领域。随着智能技术、信息技术、数据科学、网络技术等在现代医学中越来越广泛而深入的运用,医学与电子信息的结合越加紧密,前景也越加广阔。此次学校携手四川省肿瘤医院成立电子科技大学肿瘤医工研究院,就是面向健康中国,防治重大疾病的战略目标,以肿瘤防治存在的科学问题为导向,运用医工多学科的理论方法技术开展基础和应用研究,这将对学校在该领域的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国际合作等方面产生深远影响,也将为促进现代医学特别是肿瘤学的发展,提升人民群众健康水平发挥重要作用。研究院将充分发挥电子科技大学与肿瘤医院各自的优势,以医工结合为核心,围绕肿瘤"预防、诊断、治疗、康复"全方位开展研发,组建跨领域,强吻合的高水平科研队伍,开展多学科融合的交流国际合作,探索医工结合的科技创新之路和人才培养机制,加快推进在医工交叉领域新型特色的形成,催生新技术,产出大成果,实现新突破。电子科技大学长三角研究院(湖州)2020年9月4日,电子科技大学长三角研究院(湖州)揭牌仪式暨第一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举行。该研究院是湖州市人民政府与电子科技大学共同发起并成立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事业单位性质的校地合作科研办学机构,内设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联合创新中心和科技成果转化中心等。旨在充分发挥湖州市产业、环境、政策等优势以及电子科技大学在电子信息领域的科技和人才优势,打通高端人才引育、科研成果转化壁垒,力争在关键技术、系统集成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产业生态营造等方面实现新突破,全面提升湖州科技创新水平和人才供给能力,携手打造地校合作新模式,实现共赢发展美好愿景。电子科技大学(深圳)高等研究院、深圳市电子信息产业技术研究院2020年9月20日,电子科技大学(深圳)高等研究院举行2020级新生开学典礼,并与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签署合作协议,共建深圳市电子信息产业技术研究院,积极探索电子信息领域新型产教研合作机制,助力深圳电子信息类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健康发展。高研院将立足"新工科"的人才培养理念,充分依托深圳强大的电子信息优势,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面向电子信息领域世界科技前沿,通过开展以未来科技需求为牵引的特色研究生培养,探索实施"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产学研深度融合战略举措,打通科技前沿人才到产业高端应用人才培养的链条,把学生培养成极具创新和实践能力以及国际素养的高端人才。未来合作双方携手共建的深圳市电子信息产业技术研究院,将重点围绕电子信息领域,开展科技研发、成果孵化、公共技术服务、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工作,依托电子科技大学在电子信息领域学科链、创新链和人才链优势,和深职院产业化人才培养的基础与特色,快速形成电子信息领域创新资源的规模效应和高层次产业应用型人才的供给能力,建设最具"政产学研用资"生态活力的创新创业基地。来源:电子科大

鬼娃咒

中央直属的9所“电子科技”顶尖大学,华理工、同济、北航选谁?

【科学世界博览】教育品质专文:“在智能半导体产业快速发展的时代,中央部委直属的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强校成为报考热门,比如电子科技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东南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同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相关专业,成为报考的热门。那么,面对华南理工、同济、北航三所专业强校,应当如何选择呢”。值此文发布之际,林瑜伽老师携手教育部团队,诚挚欢迎同学们点击上方“关注”,触控科学教育的前沿动态,把握高等教育的时代脉搏,探析三所电子科技专业强校华南理工、同济、北航的发展实力,选择适合自己的顶尖专业高校。华南理工大学及其“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华南理工大学,地处广东省会广州,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与教育部共建高校,是“建筑老八校”、“卓越大学联盟”、“中俄工科大学联盟”、“中欧工程教育平台”、“中英大学工程教育与研究联盟”主要成员,在新工科专业发展领域具有独到优势。华南理工大学的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设置于电子与信息学院。该学院创建于1952年, 由当时的中山大学、岭南大学、华南联合大学三校工学院以及湖南大学等中南五省12所院校的有关系科合并组成。1956年,组建了成都电讯工程学院学院,该院大部分师生调往成都。1958年,由我国著名电子学专家冯秉铨教授、徐秉铮教授及部分师生,恢复建立华南工学院电讯工程系。1996年7月,华南理工无线电系,自动化系及计算科学系首次组建华南理工大学电子与信息学院,随着我院学科队伍的不断扩大。2002年1月由原无线电系,无线电与自动控制研究所,电工电子教学中心组建新的电子与信息学院。华南理工电子与信息学院,现有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平台课程教学团队;3个国家级人才培养基地:电子信息类专业创业型精英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教育部,依托卓越工程师计划,与TCL共建),国家级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教育部),另外配合兄弟学院建设一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电子信息及控制实验教学中心(电力学院、自动化学院)。同济大学及其“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同济大学,由教育部直属,中央直属的副部级建筑大学,由教育部、国家海洋局和上海市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历史悠久、声誉卓著。同时,同济大学入选了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中美“10+10”计划,全球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大学合作联盟、国际设计艺术院校联盟、21世纪学术联盟、卓越大学联盟、中俄工科大学联盟、中欧工程教育平台、国际绿色校园联盟、同济-伯克利工程联盟成员。同济大学的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设置于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该学院拥有“嵌入式系统”985平台、“嵌入式系统与服务计算”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企业数字化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国家IC人才培养基地和国家Linux软件人才技术培训与推广中心。同济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设有国家高性能计算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同济分中心、网格技术研究中心、基础软件中心、现代集成电磁仿真研发中心、半导体与信息技术研究所、网络化系统研究所、信息安全技术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与微软、西门子、三菱重工、英特尔、摩托罗拉、诺基亚等12家IT著名企业建立了联合实验室或技术中心。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及其“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是工业和信息化部直属、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的全国重点大学,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示范高校,为国际宇航联合会、中欧精英大学联盟、中国西班牙大学联盟、中俄工科大学联盟成员,是全国第一批16所重点高校之一,也是新中国第一所航空航天高等学府。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设置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该学院是我国最早建立的航空电子类专业,1958年建立航空无线电系。在新世纪之初,为了推动通信与电子学科群的发展,优化学科布局,成立电子信息工程学院。该学院下设3个系,包括:信息与通信工程系、电子科学与技术系、光电与信息工程系和1个教学实验实践中心,建有2个部级重点实验室:航空电子重点实验室和中国民航数据通信及新航行系统重点实验室。与其他单位联合建有国家卫星导航工程研究中心。在2005年,建立了国家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北航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的本科专业包括: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对抗技术、信息工程(光电通信)专业、交通运输(民航信息工程)和集成电路设计。其中,通信与信息系统为国防科工委和北京市重点学科,电子信息工程为国防科工委重点建设本科专业。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获评A类高等成绩。对于华南理工大学、同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高等教育平台建设优势,以及这三所高校的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发展实力、人才培养模式、毕业生就业前景,同学们有哪些补充看法呢?欢迎大家一同交流、讨论、学习。【本期“科学世界博览”教育品文主编/林瑜伽老师】

寿则多辱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八研究所所长龚杰洪:湖南打造功率半导体产业,将实现从“跟跑”到与国际巨头“并跑”

本报长沙讯 1月21日上午10点,湖南省科技创新重大项目新闻发布会正式开始。目前国内功率半导体产业发展现状如何?开展功率器件用硅外延设备研发有什么重要意义?对湖南省和国家半导体行业的发展有什么促进作用?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八研究所所长龚杰洪答记者问。一、功率半导体产业现状如下:1、功率半导体是电力电子装置实现电能转换、电路控制的核心器件,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移动通讯、智能电网等领域,转换效率高同时具有节能功效,如车用功率半导体的转换效率在90%以上。发展功率半导体产业是我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型升级的必经之路。2、我国是全球最大的功率半导体消费国。根据美国IHS机构预测, 2021年全球功率半导体市场规模达441亿美元,我国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59亿美元。二、功率器件用硅外延设备研发的意义如下:1、硅外延设备是功率器件制造最核心的装备之一,几乎全部功率器件都是在外延片上生产。我国大产能硅外延设备大部分依赖进口,周期长、价格贵、维护费用高。在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加剧的背景下,进口设备越来越难,存在“卡脖子”风险。2、硅外延设备市场需求空间大。根据统计,全球硅外延片需求超过3000万片/年,设备需求超过200台/年,按照每台进口设备2500万元计算,市场规模超50亿元。三、对湖南省和国家半导体行业的促进作用如下:1、湖南省正在全力打造功率半导体产业链集群,加快从“跟跑”到与国际巨头“并跑”的重大跨越。通过本项目的实施,有利于解决产业链短板,对湖南省功率半导体产业链进行“补链、强链”,为功率半导体产业链提供核心装备支持,确保功率半导体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2、有利于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发展,打造千亿级功率半导体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装备制造、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智能电网等湖南省优势产业都与功率半导体密切相关,有了关键装备的支撑和本地市场需求的牵引,有望打造千亿级功率半导体产业集群,服务我省“三高四新”战略的实施。潇湘晨报记者李琼皓【来源:潇湘晨报】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足兵

中国军工电子“国家队”美誉的研究所,开始招聘毕业生,门槛不低

九月份是很多单位秋招的重要时间点,一些比较好的单位都在陆续进行秋招工作,今天给大家介绍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下的一个研究所招聘的情况,这个单位就是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八研究所。这两天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八研究所正式发布了2021年度秋季校园招聘,对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八研究所可能很多人并不是非常熟悉,这个单位带有国防背景,所以知道这个学校的并不多,学校又称“华东电子工程研究所”,位于科教名城安徽合肥,这是我国国防高科技电子装备骨干研究所,同时也是我国最大的雷达整机所之一,有中国军工电子“国家队”的美誉。38所此次秋季校园招聘的门槛无疑也是比较高的,此次招聘对象为全日制重点院校2021年应届毕业的博士和硕士,根据学校的校招安排来看,38所此次秋招的单位基本都是电子信息而且工科实力非常强大的高校,校招院校包括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重庆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东南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以及天津大学,无疑这都是电子信息领域的强校,所以此次38所的门槛并不低。此次招聘的专业也是有一定的要求,专业要求就包括电子信息类、计算机软件类、自动化控制类、机械工程类、材料工艺类和其他类。此次38所给出的待遇为博士首年年薪20——30万,安家费18——32万,其中紧缺专业硕士首年年薪14万起。38所此次招聘门槛要求还是非常高的,给到的应届毕业生的待遇还是算非常不错的,符合条件的名校学子赶紧关注这个单位吧。

检察官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一研究所何晓明带领团队实现技术突破

在2020年上海“最美科技工作者”名单上,何晓明显得有些“低调”。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一研究所总体部主任、国防重点型号项目总设计师、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这一长串头衔,还是看不清他的工作内容。实际上,我国电子侦察装备许多技术突破,背后都有他的身影。从黑龙江到黄浦江何晓明是黑龙江人。他报考大学时,电子工程专业十分热门,人才缺口大,录取分数高,他顺应时代潮流,填报南京理工大学电子工程专业。1999年,何晓明大学毕业。当时,电子工程毕业生是就业市场的“香饽饽”,何晓明的同学多选择民营企业提供的高薪工作,从事科技研发的屈指可数。何晓明深知,国防技术买不来,只能靠自主研发,于是他来到上海,加入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一研究所,20余年初心不改,“我的工作履历很简单,一直都在这里”。在上海工作20余年,何晓明带领团队突破多项技术难点,他本人先后获得“上海市领军人才”等荣誉。从“地上”到“天上”何晓明回忆刚工作时,同事们都在桌上手工画图纸,归档资料都是手刻的,字迹非常工整,现在全自动化。20余年来,工艺设计、技术手段、科研条件等都在改进提升,以前做一个型号可能要十年,现在两三年就能做好。高效率的背后是科研人员的辛苦付出。为了掌握第一手资料,研发团队常常要登上飞机,在试飞中调试系统。2001年,何晓明第一次参加外场测试,还是新人的他有些不适应艰苦工作环境,“一天下来,身上能抖出几两土”。如今,何晓明带领年轻的研发团队,东进西出,转战南北,从酷暑到严寒,参与多个型号试飞。新项目的外场试飞试验往往充满未知风险,试飞人员在4000米高空缺氧环境下,常出现晕机现象,呕吐到无法正常工作,甚至还经历过飞机失控的生死考验。为了准确验证系统性能,何晓明不仅要提前研究试飞方法,制定合理航路,同时也是参与试飞次数最多的人。每次试飞,他都带头在飞行任务单上签字。从“小何”到“老何”刚进单位时,何晓明负责信号处理工作,历任模块负责人、分机负责人,再发展到自己带团队。以前同事称呼他为“小何”,后来逐渐变成“老何”。这个过程中,许多前辈的事迹鼓舞着他。何晓明讲了件令他印象深刻的事:尽管实验所用的电器标有电容数值,前辈还是要求他在使用前自己测算电容,因为标定范围有一定误差,但实验结果要十分精确,老一辈研究者认真严谨的精神,值得学习和传承。目前,何晓明所带的团队平均年龄30岁出头,在他看来,这届年轻人并不像很多人认为的那样不能吃苦。他和这些年轻人相处融洽,鼓励年轻人做力所能及的事。何晓明的团队一直很稳定,大家团结一心攻克一个个难题。过去前辈的光芒照耀着何晓明,现在他变成那个举火把的人,将爱国敬业、不畏艰险的科研精神传递下去。【来源:上观】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市日

第3个大学:6个亿!电子科技大宜宾研究院来了?!

前两天,宜宾大学城第二个大学西华大学研究院的修建细节也曝光了!说时迟那时快!宜宾大学城的第3个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宜宾研究院也要来了!!!(不得不感叹一下临港速度)电子科技大学宜宾研究院(一期),要这样修?项目占地约120亩,建筑面积达7.1万方。拟投资59269万元,预计工期18个月。项目包含:研究员大楼、研究生院及图书馆、学生宿舍楼、食堂及风雨操场、产研院等建筑,当然还有基建工程(道路、管网、绿化景观和水系、亮化工程等)目前项目已经公示,如果动工快的话,相信2019年就可以开学了~而且这也仅仅是一期的工程量,后续应该还会有更多惊喜!不过这一次电子科技大学宜宾研究院的抬头依然是“大学城职业教育基地”。而西华大学、同济大学也是属于这个“抬头”下的哦!电子科技大学宜宾研究院,准备修在这儿?电子科技大宜宾研究院是宜宾大学城曝光的第三个大学,拟择址就在临港大道靠江一侧,紧靠宜宾烟叶复烤厂,旁边还有紫金城等项目,当然,路网还包括在建中的龙兴路等等。(该地址仅为示意参考,具体位置请以官方公布为准)整个土地的条件相当不错:地势比较平整,但部分土地还是有一定的土石方量工程。面对双向四车道的临港大道二段,背靠滨江路。只是项目整体面积并不大,可能占用不了多少土地。除了要修研究院,电子科技大学还将与宜宾在这些方面进行合作:4月份的时候,电子科技大学与宜宾市政府进行了签约暨授牌。●宜宾市政府与电子科技大学签订了共建智慧信息系统产业技术研究院协议●举行了电子科技大学与宜宾学院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对智慧信息系统产业技术研究院、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院宜宾分院、电子科技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宜宾科技园进行了授牌也就是说,未来电子科技大学除了宜宾研究院,还有研究生院宜宾分院和国家大学科技园宜宾科技园……乖乖!这一带一的节奏还是很厉害的嘛~已经曝光要在宜宾研究院的大学有:西华大学宜宾研究院西华大学宜宾研究院一期项目总投资8.6056亿元,总建筑面积130000㎡。拟选址大学城近龙头山地块,预计2018年9月交付使用。西华大学将在新能源汽车、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智慧农业、食品调味品加工、机器人试验推广应用等领域与宜宾展开合作。同济大学宜宾研究院同济环保研究院拟选址B-03-01地块,地块占地65亩,容积率1.5,建筑控高为36米。目前地块已经调整属性。建成后预计在环保方面与宜宾有一个深入合作!此外还将在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人才培养以及生物质燃料等方面进行合作,当然更多会落位在临港。电子科技大学宜宾研究院项目占地约120亩,建筑面积达7.1万方。拟投资59269万元,预计工期18个月。电子科技大将在智慧信息产业等方面与宜宾展开合作。写在最后:目前已经出现了3个“研究院”项目,而此前宜宾曾经有一个“力争到2020年,新建5所以上应用型大学,在校生约10万人,引进设立大学及科研院所科技创新机构25—30所,入驻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及科技服务类企业。”的小目标。现在才2017年,至少应用型大学这个任务,眼见就要完成过半了,看来这次的小目标是能真的实现了!此外,小编在查阅资料的时候发现,“应用型大学”的合作可不止修个大学这样简单,更多的是会依靠大学资源联系相关企业,在生产和科研开发等层面进行合作。这才是真正的高大上项目啊,能够解决更多的就业和经济增长问题哦!三江房产网声明:一切标明来源“三江房产网”或注有"三江房产网"LOGO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宜宾三江房产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许可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也不代表三江房产网赞同作者观点。

捐赠者

电子科技大学成立人工智能研究院

9月27日上午,电子科技大学在清水河校区揭牌成立了“人工智能研究院”。电子科技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李乐民任首任院长,该校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申恒涛教授任执行院长,机器人研究中心程洪教授和通信抗干扰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梁应敞教授为副院长。据介绍,电子科技大学成立人工智能研究院,不仅是积极响应和贯彻落实国家战略的重要举措,更是学校根据学科发展、优化调整校内科研组织形式的重大需要。在揭牌仪式上,电子科技大学党委书记王亚非表示,学校将全力推进、大力支持人工智能研究院的建设和发展,促进多学科交叉融合、协同创新,深入推动“双一流”建设。王亚非认为,在人工智能核心产业链中,无论是在基础层,技术层,还是应用层,每一个层面的每一个板块,都具有蓬勃发展的前景。未来,“人工智能+”将成为新业态,而人才储备则将成为制约中国人工智能发展的最重要因素。他表示,人工智能研究院要结合学校的特色和优势,力争建成杰出人才培养、基础科学研究、学科交叉融合、成果应用转化的国际一流平台。据了解,人工智能研究院在前期将采取“虚实结合”的方式进行构建,以院级机构为虚体,下设研发机构为实体,以校内已有的特色研究中心和特色研究所为基础进行联合组建。申恒涛表示,人工智能研究院的成立,是学校推动跨界研究的“加强版”。他说,“它将起到更好的桥梁作用,把诸多相关学科有机连接起来,充分发挥人工智能技术对各个学科的影响力和驱动力,把学校在电子信息领域的优势快速转化为人工智能领域的优势。”人工智能研究院将瞄准国家重大需求,结合学校学科优势,规划几个重点方向,包括智能机器人、智能安防、智能城市、智能医疗、智能通讯、智能芯片等。为加强产业化,人工智能研究院将采取包括与产业界的紧密合作、建立联合实验室、鼓励技术转化等举措。申恒涛说,人工智能研究院将进一步拓展研究实体和队伍,吸引和鼓励各类杰出人才和团队加入,在夯实基础科研的同时,更好地将人工智能的核心技术应用到具体的、各个行业领域,真正让人工智能在各个领域发挥最大作用,体现人工智能技术的核心价值,并进行有效的产业化。程洪对人工智能在不同场景应用的潜力十分乐观。他表示,机器人研究中心将以“人机混合智能”为核心加强基础研究,同时,要大力推动“人工智能+场景应用”。目前,机器人研究中心在“人工智能+康复医学”方面已经取得了以外骨骼机器人为代表的优秀产品,在国内已经形成良好的社会影响;“人工智能+汽车”也开展得如火如荼。梁应敞表示,在通信产业方面,近期将从智慧物联网入手,聚焦人工智能与先进通信技术、智慧医疗、智慧农业等行业应用开展工作。他举例说,智慧物联网技术用于健康医疗,可以帮助医务人员及时收集细致的监测信息、实现实时远程医疗,在提高诊疗速度、精准度的同时大大降低人力成本。在人工智能的各个层面,电子科大都有较强的研究积累,特别是有30多位人工智能领域的国家级杰出人才,正高以上的人员超过200人,为学校人工智能研究院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申恒涛于近日入选了2018全球首个华人AI学术影响力Top20榜单。近年来,电子科技大学在人工智能领域取得了快速发展,在通信、计算机、自动化、材料、机电、生命科学、数学等与人工智能相关的学科方向都取得了重要成果。在平台建设方面,学校已经建成机器人研究中心、未来媒体研究中心、信息医学研究中心、智能网络与通信研究中心等一批跨学科的实体研发机构和平台,覆盖了从人工智能器件芯片、计算平台、算法模型、关键技术和应用场景等各个方面。(中国日报四川记者站)

去而上仙

电子科技大学(深圳)高等研究院举行2020级新生开学典礼

读创/深圳商报记者 肖欣静9月20日上午,电子科技大学(深圳)高等研究院2020级新生开学典礼在该院学术报告厅热烈举行。今天的开学仪式,是电子科技大学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也是深圳市、龙华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件大喜事,首批研究生们将在深圳开启新的学习生活,奋勇拼搏,为电子信息事业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深圳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李卓文,龙华区委书记、区长王卫,区领导韩荡、陈建民以及电子科技大学、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等学校的领导和在深校友代表出席活动。据了解,电子科技大学(深圳)高等研究院将立足“新工科”的人才培养理念,充分依托深圳强大的电子信息优势,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面向电子信息领域世界科技前沿,通过开展以未来科技需求为牵引的特色研究生培养,探索实施“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产学研深度融合战略举措,打通科技前沿人才到产业高端应用人才培养的链条,把同学们培养成极具创新和实践能力以及国际素养的高端人才,为实现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和相关重大装备发展的“自主可控、安全可靠、高效可用”提供有力支撑;通过推动电子信息技术与其他行业的深度融合,开展科技成果转化,促进深圳市相关产业转型升级。2020级研究生新生主要攻读方向为电子信息、人工智能、信息安全、集成电路、计算机、软件工程、智能制造与高端装备等。李卓文在开学典礼致辞中谈到,电子科大是新中国第一所无线电大学,也是“双一流”建设A类高校中唯一一所电子信息类高校,经过60余年的发展,已经成长为国内电子信息领域高新技术的源头、创新人才培养的基地,被誉为“中国民族电子工业摇篮”和“中国电子类院校排头兵”。去年12月,电子科技大学与深圳市人民政府签署协议,共建电子科技大学(深圳)高等研究院,携手打造电子信息领域国际一流的现代化大学,填补了龙华区高校的空白。他说,从今往后,电子科大“求实求真,大气大为”的弦歌之声将荡漾在鹏城大地,敢为天下先的特区精神也将熔铸于电子科大人的血脉和灵魂。龙华区作为深圳的都市核心区、城市中心区,区位交通优越、产业基础雄厚,是省级人工智能产业核心区和全市重要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已形成了千亿级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与电子科大的科研优势高度契合。他表示,市委市政府将一如既往大力支持研究院的建设发展,为师生的工作学习生活创造更加舒适的环境。“‘电子科大+深圳’,让我们拥有无限遐想。作为一个从诞生之日起,就承担着光荣使命的学校,我们就应该到祖国最需要我们的地方去,践行我们的光荣使命。”电子科技大学副校长徐红兵在致辞中对同学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并提出了殷切希望。他勉励同学们在深圳,要更好的服务国家战略。他说,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正在加快重塑世界。在深圳,我们能更好的融入“双区”高质量发展。深圳是全国经济发展的领头羊、科技创新的新高地,尤其是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不仅引领中国,也走在世界前列。电子科技大学,作为唯一一所以电子信息为特色的国家双一流大学建设A类高校,完整覆盖电子信息类学科,具有在电子信息领域最具特色优势的一流师资队伍。市校双方在发展愿景、战略定位、产业方向、人才培养等方面高度契合。在深圳,我们要更好的服务产学研融合发展。深圳作为电子信息产业高地,布局顶尖的科研机构,集聚华为、中兴、腾讯、汇顶等一大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电子信息企业,2019年深圳电子信息产业规模占全国六分之一。在深圳,我们能够与行业龙头并肩作战,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集中攻关“卡脖子”;面向国家和“双区”发展,科技助力“结对子”;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积极谋划“打底子”,全面融入电子信息创新链与产业链,创新协同、产业协同、与深圳重点建设区域协同,全力支撑深圳建立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培养能够支撑和引领电子信息未来发展的拔尖创新人才。同时,他还对同学们提出了三点希望:一是希望每一位同学在深圳高等研究院的成长成才,要特色鲜明,力求成为不易替代的优秀典范;二是希望每一位同学都能勇于创新、潜心研究、相互欣赏、追求卓越;三是希望每一位同学都要有梦想、有底蕴、懂思辨、够专注,家国情怀,在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成就自己。开学典礼上,校友代表、教师代表、高年级研究生代表、研究生新生代表也纷纷发言,表达对新学校新时期新生活的美好祝愿和希望。在开学典礼后还举行了深圳市电子信息产业技术研究院签约仪式,由电子科技大学副校长徐红兵与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校长孙湧共同签约。据悉,电子科技大学与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携手共建深圳市电子信息产业技术研究院,是落实深圳市人民政府与电子科技大学《全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合作内容的重要一环,电产院的诞生开创了高等教育“双一流”大学与职业教育“双高校”深度合作的先例,是教育战线的一次大胆尝试。

忘而复之

电子科技大学,拥有4个国家重点实验室,都与电子有关,厉害!

电子科技大学(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坐落于四川省会成都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高校,由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四川省和成都市共建;位列“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985工程”、“211工程”,入选“2011计划”、“1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为“两电一邮”成员;是一所完整覆盖整个电子类学科,以电子信息科学技术为核心,以工为主,理工渗透,理、工、管、文、医协调发展的多科性研究型全国重点大学。学校原名成都电讯工程学院,1956年由交通大学(现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华南工学院(现华南理工大学)的电讯工程有关专业合并创建而成;1960年被中共中央列为全国重点高等学校;1961年被中共中央确定为七所国防工业院校之一;1988年更名为电子科技大学;2000年由原信息产业部主管划转为教育部主管;2017年进入国家建设“双一流”A类高校行列。2019年教育部和四川省签约共同推进学校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校舍总建筑面积123万余平方米;有2个国家一级重点学科、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有博士后流动站15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6个,专业学位博士点4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8个,二级学科硕士点1个,专业学位硕士点12个。拥有有国家重点实验室4个通信抗干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微波电真空器件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极高频复杂系统重点学科实验室、电子薄膜与集成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通信抗干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通信抗干扰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通信抗干扰实验室),依托:电子科技大学,实验室是原国防科工委在“八五”期间建设的一批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之一。一九九四年十一月批准立项建设,于一九九六年十二月建设完成,一九九七年一月通过原国防科工委组织的验收,并投入运行。该实验室目前是由国防科工局和总装备部共同负责领导的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科研团队 实验室现有教职工76人,其中教授(含研究员26人),副教授(含副高职称)33人。国家领军人才2人,国家青年人才5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培养计划”入选者4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51人,具有海外经历的教师39人。2、实验室主要研究方向无线与移动通信系统、宽带无线接入技术、无线与移动通信网、自适应信号处理技术、编码与通信安全、卫星通信、通信专用集成电路等。3、主要研究内容包括: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宽带无线接入技术、超宽带无线电技术、认知无线电技术与网络、自组织无线通信网络、自适应扩跳频技术、短波通信技术、协同无线通信技术、空时频多维信号处理技术、高速信号处理与实现技术、卫星通信及组网技术、高效编译码技术、密码与信息安全技术、无线通信定位技术、传感器网络技术、无线通信系统级芯片(Soc)设计技术等。微波电真空器件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实验室人才队伍情况实验室分部现有人员27人,拥有院士1人,具有高级职称的人员18人;具有博士学位20人,硕士学位3人,学士学位3人;35岁以下固定人员10人,45岁以下固定人员23人。2、实验室拥有的科研条件实验室分部占地面积4320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2240万元,仪器设备总值为1820万元。3、实验室科研成果获得省部级奖项7项,其中二等奖4项,三等奖3项。在微波管CAD技术,新型慢波结构毫米波行波管,大功率回旋速调管、回旋行波管,微波、毫米波放大器关键技术等方面获得显著成果。同时,在相关课题的开展中,涌现出很多杰出的先进个人和集体,并获得上级领导和单位的嘉奖。极高频复杂系统重点学科实验室2007年,国防科工局批准成立极高频复杂系统重点学科实验室。实验室下设极高频半导体器件建模、极高频新型电路和极高频复杂系统集成三个研究室。依据实验室“十一五”发展规划,实验室依托单位电子科技大学的大力支持下,实验室学科建设工作进展显著。实验室组织申报并落实了一批围绕本实验室主要研究方向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任务,加强了基础研究,重大、重要科研项目研究进展顺利。实验室完成了“半导体元器件射频参数提取和建模及集成电路裸片在线测试”学科基础平台整体设备建设已完成验收,大大提高了学科平台水平。1、人才队伍研究人员:56人,其中教授11名,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比例达到63%,属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学科的教师有25人,属于电路与系统学科的教师有11人,属于无线电物理及相关学科的教师有20人,实验室客座人员11人,管理人员3人。2、研究方向(1) 极高频半导体器件建模(2) 极高频新型电路(3) 极高频复杂系统集成3、科研条件已建成“半导体元器件射频参数提取和建模及集成电路裸片在线测试测试平台”,微波网络分析仪,信号源、频谱仪、噪声测试仪等。实验室仪器设备总价值约3000余万。4、科研成果2009年,实验室科研总经费达到 2180.6 万元。完成国家安全重大基础研究(973)项目1项验收,新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863计划”项目2项,国防预研、新品、型谱、预研基金项目8项,横向科研等项目4项。电子薄膜与集成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1、电子薄膜与集成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方向实验室紧密围绕国家IT领域的战略目标,立足于电子信息材料与器件的发展前沿,坚持需求与发展并举、理论与实践并重,致力于新型电子薄膜材料与集成电子器件的研究和开发,促进材料——器件——微电子技术的交叉和集成,形成了三个重点研究方向:(1)磁电薄膜与微型器件主要解决集成器件中电、磁信息的探测和传输(2)功率半导体器件及集成技术主要解决集成系统中能量的输入输出(3)电子聚合物与微结构传感器主要解决微型结构中电、光信息的获取和传感2、电子薄膜与集成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研发团队实验室现有研究人员80人,管理人员4人,辅助人员2人;客座研究人员16人。队伍中包括了中科院院士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人,国家自然基金委创新团队1个,国家级奖评委5人,教育部跨(新)世纪人才10人,部级专家组成员3人,四川省杰出创新人才奖3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6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专家4人,博导26人。现有研究队伍中,90%具有博士、硕士学位,50%有海外经历,45岁以下的中青年技术骨干占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