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中国电影研究》创刊号将于5月正式出版高达

《中国电影研究》创刊号将于5月正式出版

中国网3月29日讯 由国内外著名学者担任编辑团队、专注于中国电影研究的国际英文学术期刊《中国电影研究》(Journal of Chinese Film Studies [JCFS])日前在京宣布创刊。《中国电影研究》(Journal of Chinese Film Studies [JCFS])创刊号封面 [《中国电影研究》供图]据悉,《中国电影研究》为半年刊,以印刷版和电子版的方式全球同步发行。北京电影学院王海洲教授和中国传媒大学金海娜教授将担任该刊主编。创刊号将在今年五月由国际著名学术出版社德古意特(De Gruyter)出版。目前,该刊已接收13篇提前出版的文章。《中国电影研究》以中国电影为研究对象,面向全球学界。该刊立足中国,面向国际,旨在搭建一流国际学术平台,发表国内外高水平的中国电影研究成果,加强不同文化背景的研究者之间的对话和沟通,促进国内外电影研究界开展交流与合作,推动中国电影研究的全球发展。《中国电影研究》将刊发有关中国电影各个方面的研究成果,包含但不限于中国电影的历史、产业、美学、创作、传播、接受等方面的理论研究与实证探析。鼓励不同学科领域的学者以多样的方法与丰富的视角开展中国电影研究,鼓励中外学者开展合作研究。《中国电影研究》将主要刊登原创性论文、深度访谈、书评和影评。为确保论文质量,该刊物将由国际化的编辑委员会和审稿专家进行双向匿名同行评议。德古意特是一家拥有270多年历史的综合性独立学术出版社,出版图书、期刊、数据库等丰富的学术资源,并致力于推动开放科学,促进学术可持续发展。来源:中国网

狗十三

研究就是“过电影”|无限杂思

文/刘洪波(湖北仙桃人。长江日报评论员,高级记者。)现在很难设想电影的发明对人们的视觉体验带来的冲击。今天,人们的眼睛不仅早已习惯了活动的图像,而且极力追寻现实世界中看不到的视觉景观,3D电影也难以让人受到震撼。而电影刚刚诞生时,看到银幕上火车驰来和大雨落下,有人会奔跑躲避。作为一种技术,电影似乎复现了时间。与静止图像不同,静止图像对时间的复现,是一个凝固的瞬间。戏剧能够演绎故事,某种程度上,也能复现过去,但角色扮演能使人明知台上只是在模仿过去。电影则不同,一方面它捕捉并固定了过去,就像把时间抓住了一样,同时,它又能将过去“原模原样”地再现,从而使过去好像活了过来。这就是为什么电影出现以后,围绕它产生了许多与时间有关的思考。人文思维与科技思维对电影带来的时间感受很不一样。对科技思维来说,电影的顺序放映和逆序放映,非常适合用来说明时间的方向性。一个鸡蛋打破了,就不会重新复原;一个杯子落到了地上,就不会自动回到桌面,电影可以形象地演示。当蛋壳从破裂变得圆合、当杯子自己回到桌上,我们都能毫不费力地指出这不合情理,时间的方向是固定的。电影带来了一种非文字的致思习惯,强化了图像和形象的倾向,某种程度上,电影重塑了我们的思维,使人建立起“电影思维”。于是,人们能把电影作为理解事物的一种新途径。阳光照进室内时,我们能看到光线中许多微小的物体,各自做着不停歇的运动。这是微波粒子在气体中进行布朗运动的一个例子。如果对布朗运动的某个粒子拍摄电影,那么这部影片无论顺着放还是倒着放,都不违和,这跟一个杯子不会自己跳到桌上的单向性明显不同,时间的方向性似乎消失了,先后次序没有差别了。电影还被用来分辨肉眼看不到的真实。当电影胶片被一帧帧查看,裸眼观看时被忽视的细节呈现出来。高速摄影、显微摄影更是为细致观察打开了通道。慢镜头早已不只是艺术表现手法,现在对基本粒子一秒钟拍下的电影时长,也远远超出个人生命极限内的观看能力。观察始终是科学研究的基础,通过“变速”把时间分辨到新的水平,才能发现物质世界运动的真实。对科技人员来说,运动可以通过不断细分的瞬间来逼近,时间的连续性可以通过越来越细密的切分来认识,就像用微积分可以去逼近无穷。这即使不是完美的,至少是可行的,因为人无法直接对无穷、运动、连续性做出计算。不过,在人文知识分子中,对电影进行文化和认识论批判,一直都有。对他们来说,运动与瞬间、连续与切分,根本上就不是一回事,而是性质上绝然不同的两种状况。他们认为,真正的连续体不可能由孤立的实体构造,运动也不能由分立的瞬间组成。连续体可以分解成片断,就像人可以分解为四肢、躯干,或多少克铁、多少克钙,但分解开来就不再是人,运动切分成瞬间,就不再是运动了。哲学家说,无论电影摄影机有多快,能把一秒分到多细,还是有“某些根本的东西”从电影画面的缝隙、从时间分隔线上溜走,世界尤其生命最基本的层面不可能彻底被电影摄影机把握或捕捉,脑子里记忆的任何一秒的内容,都比拍摄下来的场面深远和丰富得多,生物时间人的时间不能与物理时间等同。哪怕几秒钟无意识的梦,丰富性都足够回想好几天,更不要说人的意识活动和情感活动。科学思维和人文思维,从极化的方面看,各自都不能说没有道理。从科学思维来说,把自然过程和自然对象分成一定的门类,然后在各门类科学中进一步分拆、辨剖,是近代以来科学研究的主要模式,科学因为这种“分”而深化,取得巨大的成功。但正如恩格斯所说,这种做法给我们留下了一个习惯,那就是把对象和过程孤立起来,撇开宏大的总的联系去考察,因此就不是从运动的状态,而是静止的状态去考察。这被称为形而上学,它其实已成为我们习惯的思维方式。另一方面,人文思维虽然有可能把握对象和过程的总体联系,但又难于着手对事物加以切实的研究,从而变成空疏的“想法”甚至感叹。例如,批评把时间分拆开来把握不到运动的真谛,这不无道理,也不难,但如何不从时间上、实体上对事物“分而治之”,还能有办法展开研究,这却很难。马克思主义提出的解决方案,是以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以唯物的实践论反对坐而论道的“总联系”“总把握”。电影以瞬间的连缀来形成运动表象,造成“运动感”,固然并不等同于真正的运动,就像数字电视无论分辨率有多高,也与自然界真正的绚烂色彩有本质差别,但就目前而言,当我们去研究事物在时间中的运动时,还是只好用“过电影”的方法,当我们看到一个原子怎样与另一个原子结合,就朝着认识事物的生成过程迈进了一大步。当我们把意识过程用大脑突触一瞬间的接触或者电位反应、多巴胺作用等来解释时,可能并没有摸到意识生成的本质,但总还是在往前走,如果我们不这样去认识,那就只剩下承认大脑是个黑箱子,感叹一下大脑好神秘,这种总体把握,不仅不比形而上学高级,而且比形而上学还要软弱无力。迄今为止,现代科学所使用的方法,如果有一种东西可以比喻,没有比“过电影”更相像的。【编辑:贺方程】举报/反馈【来源:长江日报】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wccm.sinanet.com

市南子曰

电影研究产生大量类型研究,检验它们的主题、形式特征、地位等

对于电影制作者而言,类型框架提供了一个生产决策的样板,类型的相对稳定推动了片厂生产的标准化。"类型熟悉度"能够减轻拍片的风险性,考察世纪之交十年(1991—2000)间发行的好莱坞电影我们会发现:熟悉度越高的类型电影(如剧情片和喜剧片),明星力量与批评家的评论效应对于票房的影响就越小;相反,熟悉度越低的类型电影(如科幻片和外语片),越强的明星力量与越正面的评论对于票房的影响就越积极。同时,基于文化产品的快速废弃,为了确保重复消费,类型需要革新。因此在一个"消费者需要熟悉度来理解他们所看但是又需要享受新奇"的电影工业中,类型扮演着关键角色。然而令人诧异的是,这些年来缺乏好莱坞电影类型趋势的分析。电影研究产生了大量类型研究,检验它们的主题、形式特征、地位等的演变,但是没有提供一种对电影类型的频率与流行度的短期及长期趋势的统计学概览。电影工业内部对于类型趋势的经济学研究也是极少的,尽管许多国家电影局对类型与票房收入都做了数据收集。关于当代好莱坞电影制作的两项研究,曾经分析了1967—2006年四十年间美国票房前二十名的不同类型的出现频率。研究发现:最常出现的五种类型是动作、冒险、喜剧、惊悚和剧情片。但是在研究时段以外,剧情片从1967—1971年间出现频率最高的类型衰落为2002—2004年间出现频率最低的类型;西部片、战争片、音乐片、浪漫喜剧的出现频率也在下降;与此同时,科幻片与动画片广为流行。本研究在票房趋势上将着重参考的一项研究,是尼克·雷德芬引入统计学分析的《美国电影票房的类型趋势(1991—2010)》,对二十年间每年美国票房收入前五十名所做的样本分析,这是目前类型研究中非常匮乏的一种实证研究。聚焦在不同类型出现的频率及排名、不同类型的票房收入与发行模式以及好莱坞大片厂的发行规律等。旨在考察新世纪美国最卖座影片的类型趋势,类型如何塑造了美国电影市场,尤其是不同类型问鼎票房榜的频率;通过考察票房排名的趋势,来确定特定类型上升或下降的模式。样本数据包含了片名、片厂、首周票房与总票房。每部电影被归于九种类型之一:动作/冒险、喜剧、犯罪/惊悚、剧情片、家庭片、奇幻/科幻、恐怖、浪漫爱情及其他。"其他"包括在整个时间区间内出现不频繁的类型,如纪录片、音乐片、战争片、西部片。"其他"不纳入分析部分,因为这一分类由四种不同的辅助类型组成,在如此成分复杂的分类中对言说趋势的相关性意义不大。为了确保在整个时间区间内的稳定性,类型标签一次性用于全部收集的数据。每部影片的类型归属,是基于叙事与形式(如歌舞数量、动作场面)、明星、图腾、预期的情感效应(如恐怖、喜剧)、原型与主题等,同一系列的续集电影始终归属同一类型。尽管类型标签也许会随着时间变迁而改变,如波德维尔所言:"这一进程里不可避免地存在一种主观因素,因为电影工业或电影研究中没有类型定义的混合体系,没有严格推演的一套规则能够解释类型。"然而,主观并不等于"武断",通过累积时间区间内的实证研究,是可能得出好莱坞电影主流类型的趋势的。如在这一研究中,时间区间内一种类型每年出现频率的趋势,被一个线性普通最小平方法模型所描绘:y=at+b;a与b是斜率和截距,分别是这一年发行的自变量;截距系数用来测量这一趋势的强度。时序数据被进一步分解为21世纪之前十年与之后十年票房前五十名中每种类型的数量(1991—2000,2001—2010),票房收入进一步被分解为二十年间每种类型居于前二十五名与前十名的电影的数量[4]。为了跨越整个时间区间比较,票房收入根据2010年美元通货膨胀做了调整。在从最高票房到最低票房被汇集成一个包含1000部电影的单一庞大样本之前,电影也按首周票房收入与总票房收入被排名。首周票房排名与总票房排名之间的关系,考虑到这两项票房收入都容易受数项随机因素的影响,可以使用相关系数来评估。在样本中最常出现的类型是喜剧片、家庭电影、动作/冒险类型,数量几乎占到总样本量的一半。犯罪/惊悚片、剧情片、奇幻/科幻类型,出现频率较少,但是构成了好莱坞票房主体。恐怖电影就更少了,有两个年份(1995与2008)没有一部恐怖类型进入票房前五十名。浪漫爱情类型也相对不常见,但是不像恐怖片,每年都有此类型进入票房前五十名。"其他"分类,包括9部纪录片、10部音乐片、13部战争片与6部西部片。早期研究显示出:喜剧片与剧情片,历史上比艺术电影、科幻片、外语片与动作片更受欢迎。然而,通过研究每年每种类型进入票房前五十名的电影数量发现:自1990年代初开始,动作/冒险、家庭电影、奇幻/科幻类型的数量明显呈上升趋势,而犯罪/惊悚类型、剧情片的数量明显呈下降趋势。喜剧片尽管于1990年代中期急剧下降,但数量保持了稳定,二十年间有十部进入票房前五十名。恐怖片与浪漫爱情片没有呈现出整体趋势,但是在两个年份(1999,2005)进入票房前五十名的数量达到巅峰,因此恐怖类型可能暗示了一些周期效应——流行或过时。浪漫爱情片的高峰年份是1998年与1999年——在《泰坦尼克号》(1997)之后,显示出制作者想通过吸引同类观众而追随这部电影现象级的商业成功。然而,没有类似的先前事件可以说明随后2008年与2009年出现的高峰,因此这一类型可能过于受变幻莫测的大众口味的影响。排名 片名 片厂 年份 总票房(百万美元)类型1 泰坦尼克号 派拉蒙 1997 816.47 浪漫爱情2 阿凡达 福克斯 2009 761.76 奇幻/科幻3 星球大战1 福克斯 1999 564.29 奇幻/科幻4 黑暗骑士 华纳兄弟 2008 540.28 动作/冒险5 侏罗纪公园 环球 1993 538.82 奇幻/科幻6 怪物史瑞克2 梦工厂 2004 509.18 家庭电影7 蜘蛛侠 索尼 2002 489.29 动作/冒险8 阿甘正传 派拉蒙 1994 484.98 剧情片9 狮子王 Buena Vista 1994 460.21 家庭电影10 加勒比海盗2 Buena Vista 2006 458.03 动作/冒险11 指环王3 新线 2003 446.78 奇幻/科幻12 蜘蛛侠2 索尼 2004 431.12 动作/冒险13 耶稣受难记 Newmarket Films 2004 427.30剧情片14 独立日 福克斯 1996 425.58 奇幻/科幻15 星球大战3 福克斯 2005 424.76 奇幻/科幻16 玩具总动员3 Buena Vista 2010 415.00 家庭电影17 指环王2 新线 2002 411.83 奇幻/科幻18 变形金刚2 派拉蒙/梦工厂 2009 408.55 动作/冒险19 海底总动员 Buena Vista 2003 402.56 家庭电影20 哈利·波特1 华纳兄弟 2001 390.94 奇幻/科幻通过分析1991—2010年二十年间美国票房榜前二十名的类型分布规律,以及分解研究票房前二十五名与票房前十名中每种类型电影出现的频率,我们发现:1. 动作/冒险、家庭电影,在票房前五十名的两个分支中都呈现上升趋势,暗示了这些电影进入票房最高榜的数量在增加,但是每一类型在票房前二十五名与票房前十名中的比例保持了稳定。2. 2.尽管奇幻/科幻类型没有一种明显趋势,但是很显然,在新世纪第一个十年中这一类型成为高居票房榜首的固定常客。奇幻/科幻电影在票房前二十五名中的比例从51%升至64%,在票房前十名中的比例从26%升至49%。单独2005年,奇幻/科幻电影占据了7部票房炸弹的6部。全部36部奇幻/科幻电影,只占总样本量(1000部)的9%,但是占二十年间票房前十名的18%,占新世纪前十年票房前十名的27%。3. 3.犯罪/惊悚片与剧情片,不仅在票房前五十名上的数量下降,进入票房前十名的数量也在持续下降。新世纪前十年中,只有五部犯罪/惊悚片进入票房前十名,其中两部来自同一系列(2004年的《谍影重重2》与2007年的《谍影重重3》);并且较之1991—2000年,这些电影在票房前十名中所占比例从20%降至10%。没有证据可以证明,惊悚片在票房榜上频繁出现。4. 剧情片从未主导过票房前十名,但是很明显,此类电影在整个时间区间内的票房榜上出现的频率越来越小。1991—2000年间,有9部进入票房前十名;2000—2010年间,只有3部进入票房前十名。剧情片的出现频率整体在下降,数量也在减少,这一类型经历了自1960年代晚期开始的一个长期低迷期。5. 喜剧片在票房前五十名中的数量有小幅回落,在票房前二十五名中的比例也持续保持在50%以下,但是在票房前十名中的比例急剧下降,从14%降至7%。因此,进入票房前十名的喜剧片比例也减半,在2005—2010年六年间这一下降趋势更为显著:2006年之前,喜剧片只有一年未能进入票房前十名;但是2006年之后,五年有四年没有一部喜剧片进入票房前十名。因此,我们可以说此类电影数量还像以前一样多,但是在票房榜上下降。6.恐怖片没有特定趋势,大部分归因于它们在票房前五十名上出现的频率低。票房前二十五名中的恐怖片数量下降了一半,由1991—2000年间的14部降至2001—2010年间的7部。电影数量保持稳定,但是这一类型自2005年起就没有一部电影进入票房前二十五名。很少有恐怖片进入票房前十名,1000部样本中只有4部。7.浪漫爱情片在美国票房榜上的数量也很少,二十年间只有11部进入票房前十名,包括《泰坦尼克号》。11部电影中,7部是2001年前上映的,4部是2001年后上映的;2000—2010年间十年有六年没有浪漫爱情片进入票房前十名。8."其他"由四种不同类型组成,因此对于言说这些电影在票房榜上的趋势意义不大。但是《拯救大兵瑞恩》在1998年高居美国票房榜首;《珍珠港》在2001年票房排名第七;《芝加哥》在2002年票房排名第十。除此之外,没有影片进入票房前十名;这一类进入票房前二十五名的频率也很低。9.狭窄类型主导了美国票房。进入每年票房榜的数量是明显的,进入1000部电影的票房前二十名的数量也如此。每年票房最高的电影中有8部奇幻/科幻类型,而许多其他电影也有很强的奇幻或科幻元素:如《怪物史瑞克2》《阿拉丁》《圣诞怪杰》被归类在家庭电影,但是明显也可被视为奇幻电影,许多动作/冒险电影如《蜘蛛侠》《黑暗骑士》等也有很强的科幻主题。

时邁

自媒体电影研究中心成立 针对电影制作进行对话

原标题:自媒体电影研究中心揭牌仪式在京举行9月26日,自媒体电影研究中心揭牌仪式暨2020首届自媒体电影论坛在京举行。据了解,自媒体电影研究中心计划采用全新电影生产模式拍摄、制作的电影《毛泽东在北大》将“落户”北京光华视觉园。活动当日,学界、业界多位代表齐聚2020首届自媒体电影论坛,针对自媒体电影行业的发展和影片《毛泽东在北大》的拍摄、制作等进行高峰对话。

孰协唐许

电影研究奠基人托马斯·埃尔塞瑟在北京讲学期间逝世

据《法兰克福汇报》(Frankfurter Allgemeine Zeitung)报道,12月5日,德国著名电影史学家、电影理论家托马斯·埃尔塞瑟(Thomas Elsaesser)来北京做学术讲座时,在旅馆突发急病逝世,享年76岁。托马斯·埃尔塞瑟的其它学术活动现已全部取消。撰文 | 彭镜陶据《法兰克福汇报》(Frankfurter Allgemeine Zeitung)报道,12月5日,德国著名电影史学家、电影理论家托马斯·埃尔塞瑟(Thomas Elsaesser)来北京做学术讲座时,在旅馆突发急病逝世,享年76岁,其余下的学术活动全部取消。托马斯·埃尔塞瑟原定在十二月初来北京开展其学术讲座活动,其中包括:12月2到3日,在北京大学艺术学院举办的“电影是作为媒介考古学”的讲座,期间并与齐林斯基展开对谈;12月5日,在北京大学人文科学研究院进行“退化过时的诗学与政治——今日的先锋派何为?”的讲座;12月6日,在北京电影学院进行“陷入琥珀:关于电影遗产的历史性问题”主题演讲,其间并与中央戏剧学院教师杨北辰进行对谈;12月7日,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主讲“电影之后的电影”的讲座。目前,12月5日及其以后的活动皆被取消。托马斯·埃尔塞瑟被公认为电影研究的奠基人之一,主要研究领域包括电影前史、早期电影文化、先锋电影与装置艺术、媒介理论与历史、媒介考古学等,他是阿姆斯特丹大学出版社系列丛书《流变中的电影文化》(Film Culture in Transition)的主编,该丛书迄今已经出版60万册以上。除此之外,他还著有《作为媒介考源学的电影史》(Film History as Media Archaeology)、《早期电影:空间、画面与叙事》(Early Cinema:Space,Frame,Narrative)、《新德国电影》(New German Cinema)等。托马斯·埃尔塞瑟托马斯·埃尔塞瑟1943年出生于柏林,曾就读于海德堡大学与萨克塞斯大学,1966年于海德堡大学获得英语文学学士学位,1971年于萨克塞斯大学获得比较文学博士学位。1972年起于东安格利亚大学比较文学系任教。1976年东安格利亚大学成立电影研究系,任系主任至1986年。1991年起聘于阿姆斯特丹大学,成立荷兰电影与电视研究系(现媒介研究系)主任,2008从阿姆斯特丹大学退休,任荣誉退休教授。2018年,托马斯·埃尔塞瑟曾接受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李洋教授的访谈,他与李洋就媒介考源学如何能够改变我们对电影史乃至电影本身的认识,以及媒介的变化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经验、社会关系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埃尔塞瑟从一种“回溯-前瞻”性的视角出发,认为电影在其经济与意识形态的作用被削弱后,将得到新的自由。他还使用了“生产性病理学”的观念,并对当下媒介经验的未来抱有乐观的期望。本文为独家原创内容。作者:彭镜陶;编辑:走走。校对:薛京宁。未经新京报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欢迎转发至朋友圈。—

囧态郎

推动中国电影走向国际市场 研究电影国际化的实现路径

7月11日,国家电影局在横店召开调研座谈会,中宣 部常务副部长、国家电影局局长王晓晖出席并讲话。王晓晖指出,推出更多提振民族精神、表现家国情怀的“中国式大片”,用好片子启迪思想、陶冶情操,愉悦身心、温润心灵。要推动中国电影走向国际市场,研究电影国际化的实现路径,多使用国际化表达,加大翻译推广力度,努力擦亮中国电影“国家名片”。来源:证券时报

惨惮之疾

科技赋能电影工业技术创新发展 广东南方电影工程技术研究院成立

4月18日,国内首家电影工业智库—广东南方电影工程技术研究院在广州挂牌成立,同时举办了首届粤港澳大湾区电影工程技术高端对话会。“十四五”时期,中国产业经济将加速实施数字化转型,数字经济与智能经济将成为引领未来发展的核心动力。中国电影正探索数字经济背景下与实体经济融合创新模式,以及新业态、新模式协同创新,开创中国电影产业繁荣发展新局面。广东南方电影工程技术研究院正是基于这个背景动议设立。广东南方电影工程技术研究院是由中国国际文化艺术中心、珠江电影集团(珠影影视制作有限公司)、广东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南方文化产权交易所)、未来映像(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锦绣云图影视科技有限公司等机构,以及国内电影工程技术领域著名专家学者共同发起设立的国内首个电影工业智库。秉持领航中国电影工程技术创新的理念,广东南方电影工程技术研究院旨在推动中国电影工程转型、建设、发展;协同国家相关部门、单位和机构,为完善中国电影新工业体系构建及系列标准的制定和推广提供相关研究成果,促进中国电影技术专业人才培训标准及执业(职业)认证标准的形成;开展电影装备智能制造、电影人工智能系统标准化研究;推广数字电影工程领域新技术、新发现在影视制作流程中的应用。中国电影新工业体系的倡导者、中国人民解放军原八一电影制片厂高级工程师、广东南方电影工程技术研究院发起人之一、院长刘晓春表示,南方电影工程技术研究院将致力于将电影工程技术研究成果实体化、工业化、产业化,推动中国电影从要素的集约化、产业的规模化、分工的国际化等方面充分融合,促进中国电影工业化水平的提升。2020年,中国的电影票房创历史新高,显示了中国电影市场巨大的活力和产业的巨大潜力。但电影产业巨大的长尾效应尚未完全显现,中国电影与计算机技术、人工智能技术、5G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区块链技术等前沿科技的融合尚待加强。先进的技术支撑,是中国电影实现从传统工业体系向数字化新工业体系转型的关键,已成为行业共识。中国国际文化艺术中心副主任、广东南方电影工程技术研究院发起人之一、法人、副院长冯学东向媒体介绍,研究院在创始之初就依托智库专家的优势资源,申请和登记注册了涉及电影IP评估体系、电影媒资交易平台、影视制作管理、数字建模以及装备智能制造管理系统等二十余项知识产权和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益保护,研究院的相关发起单位已和海南盛丰集团建立了产业化运营的总部公司“盛丰南方电影产业投资(广东)有限公司”,将充分发挥广东省粤港澳大湾区在科技资源、产业聚集、人才培养、金融服务等领域的优势,坚持将电影工程技术的研究与电影产业化聚合并举,在整合视效与音效两大核心技术成果的前提下,延展科技研发边界,促进电影制作技术成果向电视、电竞、网游、直播、广告、会展及周边衍生产业下沉,筹划建造亚洲最大的数字化影棚综合体,打造电影装备制造基地及国际电影装备租赁平台,申办中国电影装备博览会、国际电影工程技术论坛等,形成电影产业全链聚合。揭牌仪式上,国家电影局中国电影基金会、省市宣传部等各级领导向研究院第一届理事会成员和领导班子以及研究院战略发展委员会和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委员、研究员等颁发了聘书。研究院与中国电影基金会共同发起设立的“电影工业技术创新发展专项基金”正式启动;与珠江电影集团和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就联合建立“5G数字电影技术创新实验室”等签署合作协议;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共同开展“视效工程中的色彩评价标准研究”;与中央美术学院签署“视效工程——视觉效果评价标准”横向课题联合研发协议;与人民大学中国企业创新发展研究中心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与海南盛丰集团、江西银行广州分行分别签署建立运营总部企业和金融服务合作协议。本次粤港澳大湾区电影工程技术高端对话会,权威专家,学者,共聚一堂,针对粤港澳大湾区共同打造中国电影新工业体系及电影科技引领示范基地话题进行对话,就如何解读和构建中国电影工业标准体系;探讨重构中国电影工业的技术体系;研讨电影工业与其他行业融合发展路径;引导电影科技交流,拓展电影产业边界等主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讨。(来源:新华网)

寡君之欲

中国电影资料馆参加“中国动画电影研究”主题会议

3月2日,中国电影资料馆应邀参加由香港科技大学主办的“中国动画电影研究”主题线上会议,在线放映了5部由我馆保存并完成数字化的早期珍贵动画短片——《鼠与蛙》《风筝》《皇帝梦》《抗战歌辑2》和《抗战歌辑5》,受到了与会师生的欢迎和赞赏。资料馆代表、《当代电影》杂志副编审檀秋文作了题为《中国电影资料馆馆藏动画电影资料概览》的英文发言,全面介绍了目前我馆动画收藏和研究的整体情况,并与参会师生就动画研究和观影渠道等问题进行了交流。-END-栏目编辑 |李婉娇 责任编辑 | 李婉娇

阿依达

斯坦福大学十年研究结论,竟都在这部国产电影,脑倍力带你解密

大家有没有这种经历,我们从小时候要给孩子培养自信心,所以时常会在孩子做了一些正确的事情之后,会对孩子进行一些夸奖,但是久而久之,孩子被我们“夸”出了毛病。从一开始的简单夸奖,孩子慢慢的变成了像为了被夸奖而寻求夸奖;不喜欢当着孩子面去听到家长去夸奖别的孩子….久而久之,哪怕身边一点点的事情,就会让孩子产生极强的挫败感。打骂孩子不正确,不正确夸奖孩子的方式亦不提倡。为什么不能夸孩子“棒”或“聪明”来自斯坦福大学的心理学教授—卡罗尔 ·德韦克带领团队历经10年,对纽约的20所学校共400名学生开展了思维化实验,根据观察孩子在收到表扬后的影响,从而分析得出了“成长型思维”,此研究结果一发出,立即震惊整个学术界。第一阶段其实很简单,就是让孩子们去完成一些基本的拼图,所有的孩子都可以出色地完成。教授团队将孩子分为了两个小组给予不同形式的表扬,一组表扬他们的聪明;另一组则表扬他们非常努力。第二阶段时,教授团队给予孩子们两个不同选择,一种是相对简单的,另一种则是难度较高的。结果却发现,被夸奖聪明的第一组孩子,其中的大部分选择了简单的任务;而被夸奖非常努力的第二组孩子,90%选择了难度较高的任务。德韦克教授在研究报告中如是写道:“当我们夸孩子聪明时,其实等于是在告诉他们,为了保持聪明,不要冒可能犯错的险。”第三阶段的任务是非常困难的,两组孩子都在任务中失败,只不过有差别的是,他们对于自己任务失败的反应却截然不同:第一组孩子认为自己不够聪明,异常灰心、低落;第二组孩子认为自己不够努力,则需要继续努力。第四阶段也是最后一轮的任务和第一阶段的任务一样简单,可是结果却出乎意料:被夸奖努力的孩子们测试得分比第一次提高了近30%;而被夸奖聪明的孩子得分相比之前,却退步了整整20%。德韦克教授在接受采访时解释道:“夸奖孩子努力用功,会给孩子一个可以自己掌控的感觉。孩子会认为,成功与否掌握在他们自己手中。反之,夸奖孩子聪明,就等于告诉他们成功不在自己的掌握之中。这样,当他们面对失败时,往往束手无策。”由此历经十年的反复测试比对后,德韦克教授得出结论,被夸奖聪明的孩子很容易陷入“固定型思维”,容易使得之后的行为逃不出关于聪明的范畴;而被夸奖努力的孩子则具有“成长型思维”,更容易从成功和失败的结果中分析出自己的问题,之后通过自身努力等方式修正自己的问题。单纯的赞美孩子的天赋而非他的努力、策略和选择,会慢性地扼杀他的成长型思维!心理学博士海姆·G·吉诺特说:“称赞,就像青霉素一样,绝不能随意用。”要用引发成长型思维的方式表扬。赞同孩子的思考能力,鼓励其运用大脑去思考事情。在电影《银河补习班》中的马皓文就很会夸奖孩子。他把孩子从学渣一步步引导成了航天员。电影中,桥梁工程师马皓文入狱7年错过了儿子马飞的成长,叛逆的儿子成了大家眼里的“废物”。“煤球再怎么洗,永远变不成钻石” “缺根弦” “长了张笨蛋的脸,这辈子没救了”身边的人甚至母亲和老师都对他言语暴力,慢慢的孩子也自暴自弃了。身为父亲的马皓文却对儿子赞扬有加,当众夸口“他会是这个学校最出色的孩子”;当马飞考了63分,马皓文道:“从这么短的时间,你就从全班倒数第一名考到了倒数第五名,我就说了,你是天才。”不仅如此,马皓文还赞扬儿子区别于常人的思考力,同时鼓励他多动脑;在所有人都不看好他的时候,马皓文当众指出他没有问题,会作为最好的学生毕业。当儿子马飞被洪水围困,马皓文依然相信他的思考力,并高举着喇叭鼓励喊:“动动你的脑子,你一定能出来!保持脑子一直想,一直转,你就能想出办法!”也正因如此,爸爸的话鼓舞马飞用门板和床单做成木筏,成功逃脱。后来马飞成了航天员,在一次飞行中突遇事故,他回想的还是爸爸表扬和鼓励的话,千钧一发之际,激励他积极动脑想出办法,平安着陆。我们人人都有大脑,但不是每个人都善于思考。表扬和鼓励孩子的思考力,是培养成长型思维的关键所在。也就是德韦克教授说的赞美他的“策略”。鼓励孩子无惧失败,勇于前行,多体验过程的美好,少计较结果的得失。开拓眼界的同时,也熏陶了孩子豁达的心境。父母的表扬,是孩子的动力来源心理学研究表明:成人的表扬和肯定,是3-6岁幼儿行动和探究动力的主要来源。正确并善于运用表扬,对孩子行为及性格的塑造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思·想·深·度·决·定·未·来·高·度·】关注我了解更多教育心理学脑倍力全脑应用中心

收养昆弟

《中国电影史学述要(1978—2019)》出版

由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中国电影资料馆)“中国电影学派基础学术工程”资助、研究中心青年学者檀秋文副编审的专著《中国电影史学述要(1978—2019)》由人民出版社出版。《中国电影史学述要(1978—2019)》在深入梳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透过纷繁复杂的表层现象,对1978年以来中国电影史学发展的内在逻辑、根本原因、不同阶段的特点等进行了深刻思考,建构起了一个合理的讨论框架,并对相关学术热点进行了回应。1978年以来,中国电影史研究走过了一条从无到有、从弱小而壮大的发展之路,在史学观念、研究范式、观察视角、理论方法等方面都获得了极大的突破和进展。站在新时代的历史节点上,对过去四十余年间中国电影史学所取得的成就、历史经验,以及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和思考,对未来的发展进行展望,是当前一个重要且紧迫的课题。作为一本学术史专著,《中国电影史学述要(1978—2019)》的出版填补了这一领域的空白,回应了学术界的重大关切。认清来路,才能更好地前行。对过去四十余年间中国电影史学发展的内在逻辑、根本原因、不同阶段的特点进行思考,既是一个基础性工作,也是重新寻找中国电影史学的文化身份和定位的过程。该书从全球本土化的理论视角出发,以“重写电影史”和“重建主体性”为依归,在深入梳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结合20世纪以来中外学术交流、“理论旅行”以及中国电影史的研究状况,对1978年以来中国电影史学的发展进行了细致梳理和深入总结,建构起了一个合理的讨论框架,体现出深刻的理论性和很强的现实意义。全书写作方法独特,有别于一般学术史写作的线性模式,而采取了与众不同的块状写作模式,从电影史观念、电影史范式、电影史书写、电影史主体、电影口述史等不同侧面切入,勾勒出过去四十余年间中国电影史学的立体面貌,也为理解这段历史提供了新的角度。《中国电影史学述要(1978—2019)》自出版以来,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曾入选人民出版社2020年10月“重点图书”,并被国内多所高校的相关专业列为推荐书目或参考书目。“中国电影学派基础学术工程”是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中国电影资料馆)在电影学研究方面的重大科研项目,始于2017年,旨在构建富有中国特色的、符合国家电影战略的电影学术体系。本工程内容包括:建立中国电影学术网、出版电影学的系列学术著作、召开电影学术会议、开展电影人口述历史项目等。本工程学术研究成果陆续集结出版,构成“中国电影学派书系”。由“中国电影学派基础学术工程”资助,已出版的学术专著有《旧世真光 民国电影研究文集》、《新时影事 新中国电影史研究文集》、《影戏传奇:早期中国电影观念的生成 》、《中国电影研究(1920-1929)》、《科影元老忆往录-北京卷》等十余本。-END-栏目编辑 | 丁小雨 责任编辑 | 李婉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