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考研人数增长,研究生被劝退,有何关联?2020年值得考研吗?创刊号

考研人数增长,研究生被劝退,有何关联?2020年值得考研吗?

很多人研究近几年研究生考试人数增长变化,我们都能得出这样一个结论,那就是近年来,我国考研人数的增长越来越迅速。尤其是今年考研人数已经突破了270万人次。随着考研人数的不断增加,也导致了考研的形势非常严峻。在这样的情况下,依然有些大学选择劝退在校研究生。那么这与严峻的考验形势究竟有没有关系?是考研人数增长导致了研究生被劝退吗?2020年还值得考研吗?这二者之间是否有一些关联,接下来笔者为大家分析一下。我们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应该认真思考一下,为什么面对如此严峻的考研形势,依然有大学生争先恐后地报考?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当前学生的竞争压力过大,不仅体现在报考大学的竞争上面,更体现在大学生就业方面。由于我国目前的本科学历大学生比比皆是,因此拥有本科学历的人进入社会就业,并不能够形成很好的优势,因此他们只有通过提升自己的学历来以此获得更大的竞争力,以及更好的工作机会。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参加大学考研,从而使考研人数得到迅速的增长。鉴于这种情况,那么2020年还是否继续考研呢?面对大学生比比皆是的情况,如果你不参加考研,同样会有其他学生参加考研。用研究生学历同别人竞争的时候,社会上本科文凭并不能够占有绝对的优势,因此在面对就业的时候,很多优质的岗位往往都会被研究生所取得,因此,2020年为了自己的前途考虑,笔者建议还是可以去选择大学考研,至少在学历方面更加具有竞争力,能够超过同等的本科大学生,从而让自己拥有一份较为稳定的工作。既然考研这么火热,为什么有的大学还会选择清退研究生呢?其实笔者认为这是一个误解,很多大学生都不太清楚这些情况。这些被劝退的大学生往往都是由于在学校期间的表现不好,自己没有精力去读研究生,只是表面上的敷衍学业,或者由于经常触犯学校的相关规章制度,导致自己的学习成绩不合格,因此在读研究生期间修不到足够的学分而不能正常毕业,如果继续任由这部分大学生在学校期间肆意妄为,那么只能浪费国家的教育资源。因此这部分大学也是迫于无奈才选择清退研究生,并不是大家所想象的无缘无故进行清退。全国大部分学校都坚持公正公平的原则,对每一位研究生都做到一视同仁,如果由于触犯了学校的相关制度,或者由于自身的原因而不想成为研究生,那么笔者认为学校做出清退的处理也是合情合法的,因此这不存在考研人数的增长而导致清退研究生,这个观点其实是错误的。因此,笔者认为参加2020年考研也是有必要的,至少被清退的这部分大学生是极少数,并且由于是自身的原因从而导致的这种结果,因此大家大可不必介意。其实考研人数的增长,让我们知道了在未来社会研究生人数也会越来越多,这也说明我国社会的知识分子都逐渐呈现高学历的变化。另外清退一部分无法毕业的研究生,也能够更加保证考研的权威性,你觉得是这样吗?欢迎关注笔者大学有趣事,并分享你的观点,感谢您的关注!

而非人也

当考研人数达到惊人的290万时,说明大学生就业形势发生重大变化

据教育部数据统计,2019年考研报考人数达到290万,较2018年238万,激增52万,增幅达到21.8%,成为近10余年增幅最大的一年。2019年研究生录取74万,占报考人数的25.5%。2019年报考研究生主力应该是2015年9月入学的大一新生。据中国教育部公布的数据,2015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为942万人,其中700万人能够最终进入大学,高校录取率达74.3%。其中本科366万人,高职(专科)334万人。即366万大学本科生中有290万在考研,占在校大学生80%。这只能说明一个问题:大学生就业形势在发生重大变化!变化趋势一:把研究生当大学生看。现在有一种观点,说大学生多,满街跑。也有人不同意这种说法,中国大学生按人口比例算不到十分之一。统计一下,1949年到2017年每年普通高校大学生毕业人数相加,约为9512万人。9512/130000=0.073,也就是说我国现有人口大学生(专科以上)占全国人数的7.3%。但世界上发达国家大学生占人口比例都超过了30%,美国是40%。为什么社会上会认为我国大学生多了呢?主要是大学生不好就业引起的。社会和大多数家庭对大学生就业的期待,主要还是进“体制”了,吃财政饭才算就业。但进体制吃财政饭就业还是很难的。每年公务员招录比低非常低,拿国考来说,每年报名的人数有100多万人,最终录取的人数只有1万多人,录取比例为100:1。省考的录取比例一般为20:1。当然这只是从整体来看的,个别的热门岗位的比例也达到1000:1研究生毕业了是不是就好找工作呢?也不好找,但比本科要相对容易些。有一个内地四线城市党校,招3个硕士教师,报名人数有35个,通过考试筛选,按1:3确定资格公示9人,面试后还要淘汰6人。录取比例为11:1,比大学生的100:1或几十比一还是要高些。因此,现在家庭供孩子读书,起码要读一个研究生,不然不好找工作。变化趋势二:挣钱多少主导就业方向选择。有一种社会现象,985高校毕业的大学生,很少有考公务员的。都做啥都去了,考研、出国、进一线城市的名企拿高薪。985高校学生为啥不考公务员?有一北京知名高校学生说,与“双非”大学生和三本大学生一起笔试和面试,自己不一定能考过他们。若考上了公务员,但进体制单位后与三本同学一起办公,拿同样的工资,干同样的活,心里觉得别扭。为什么现在年轻人都往一线城市北上广深奔?因为一线城市就业岗位多,面临机遇多,提供工资待遇都比内地城市城市多,再加上一些名企招人,设置985和211的门槛,就业待遇就向985名校倾斜了。变化趋势三:求稳是女性就业主要心理。体制内工作主要是指主党政群机关当公务员,进学校医院科研院所吃财政饭。这两种以女性居多。每年招录人员中,女性占比达70%上。有一个省直机关单位,拿出5个岗位,想招男性公务员,又不能明说,会有性别歧视之嫌,结果招录进来的全是女性。为什么现在内地体制单位招进的女性多?进体制内吃财政饭的工作最稳定。女大学生,读到研究生毕业,都24、25岁了,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家庭做父母的又开始为孩子找工作操心了。若把女孩放在外地城市折腾几年,搞不好一晃就到三十岁还是孤身一人。不如拉到自己生活城市,利用家庭人脉进体制稳当些。有一个内地地级城市统计局,考进来一个北京大学经济学专业的女大学生,憨哥好奇,一打听,是她父母意见,把女孩放在外地打拼不放心,不好找男朋友成家。变化趋势四:就业市场主导高考专业选择。高考选专业,现在最热门的专业依然是财经,其次是理工,其次是师范,其次是农林。每年高考状元选读经济学工商管理专业就读占状元90%,每年“两财一贸”高考录取分都进了高校排行榜前15名,超过大多数985大学。为什么高分考生选专业要优选财经专业,因为财经工作收入高。关于财经类专业为什么一直是热门,憨哥专门写过一篇文章分析,大家关注可看到。为什么理工科专业也是高考专业报考热门呢?也是出于就业考虑。与文科专业比,理工科专业相当于学一门生存的手艺。一些农村大学生,一些寒门工薪阶层的子女,毕业后工作挣钱是第一位的,在城市生活,要买房子,要结婚成家,要养育子女,挣钱少在城市是呆不下去的。综上四点,人员流动状况一般规律是:一流人才出国(北大清华出国多),二流人才奔一线城市(985、211高校生多),三流人才进体制(双非高校、二本、三本高校生多),四流人才经商(职高和落榜生)。面对这几个趋势,憨哥不免有几点担忧?1、谁来做学问? 优秀的人才都挣钱去了,学问总得要有人来做吧?不然,社会精神层面就会出问题。中国几千年来,将做人的道理总结的很清楚了, 做人的目标即修齐治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做人的标准是圣人三立:立德、立功、立言。做人的事业也分为三种:做官、经商、治学。学问受人尊重,官大受人敬畏,钱多受人抬举。其中做学问最难,要守得清贫,耐得住寂寞。这也涉及到钱学森之问?为何现在几十年不出大师了?因为优秀的人才都去挣钱了。2、谁来下基层?公务员是社会的管理阶层,也是服务群众阶层,有些工作是要呆在一线的,如扶贫驻村,女性去就不方便。在机关呆,女性可做些文秘、财务、写材料工作,但出差下基层,女性因为生理原因,总有些不方便。3、官商与学商?官商学三者有严格的界限:做官不能爱财,当官爱财必贪腐;治学不能爱财,治学爱财必肤浅;当社会上出现学者兼做商人,官员兼做学者,商人兼做学者等现象时,也是我们该好好反思的时候了。憨哥写于2019年2月17日,欢迎评论、欢迎关注!

撒修

大学生考研还是就业?这几种分析很到位,建议收藏

现在研究生的报考人数逐年上升,今天达到了290万,较2018年激增50多万,按照这个趋势,2020年破300万轻而易举。关于什么情况下需要考研?什么情况下应该就业?这涉及到大学生发展的问题,其实考研或是就业或是考公,都是每个人选择的方向,无论是选择哪个方向,都是为了将来更好的自己。一般来说,这个问题没有定论,每个人选择考研原因有很多,比如学历、平台、梦想,有些人还只是单纯的考研而已,如果说非要说个情况,或许你可以这么理解:(1)本科专业自己不是很喜欢,特别想去学点别的新的东西,在本科学校里换专业难度太大,考研恰恰给你了这样的机会,尤其是有着名校情结,那这可能是高考后唯一的机会了。(2)提升学历,很多行业或是工作岗位明确要求研究生及以上学历,比如典型的高校教师或者辅导员,学历就是个门槛,那只能考研了。(3)热爱自己的专业,但本科学的东西太皮毛,研究生阶段可以大幅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乃至以后继续读博深造。当然不限于这些情况,选择考研务必根据自己的情况去考,切勿盲目。至于就业,其实学历的提升说白了也是为了更好的就业,将来都是要养家糊口的,若是本科毕业有机会拿到不错的offer,且这份工作你认可,那直接就业未尝不可。只是提醒一下大家,应届生考研是最好的时机,因为可以全日制备考,就业之后再准备考研,也许牵扯你的精力的事情会非常多。如果大家觉得对你有帮助,请点个赞,也欢迎评论区提问

非也

大学生考研人数为何越来越多?清华教授:这3点不容忽视!

大学生考研人数为何越来越多?清华教授:这3点不容忽视!现在考研似乎已经成为了大学中的“新潮流”,就拿2018年与2019年来说,选择考研的学生就占到了大学毕业生中的三分之一。但是,考研简单吗?其实并不简单,考研的通过率比高考要更低,特别是报考人数的增加直接导致竞争太激烈,难道学生们都不畏艰难吗?其实不然,据一位清华教授说过,大学生选择考研的人数越来越多还是因为这3点,不容忽视。1就业起点高因为大学的扩招,大学生的人数越来越多,但是社会上又存在着去年的学生还没有找到合适工作,而今年的毕业生就又已经涌入招聘会中,很多普通的岗位都存在十几名或者几十名同学历竞争者,如果自身实力不够强大的话那么就得想办法提高学历了,毕竟如果研究生毕业的话,那么普通本科学历毕业生自然是不能与自己竞争的。2公考更容易“铁饭碗”自古以来就深受人们追捧,就拿从古至今的科举制度来说,只有博取了功名才能直接进入仕途。现如今的公考也是同理,但是公考太难了,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可不只是玩笑而已。如果获得硕士毕业证的话,那么在公考的时候岗位的多样性也是其优势之一,因为与自己相竞争的人数直线下降,所以公考更容易上岸。3考老师后待遇高虽然说规定现在本科学历就可以进入高中当老师,但是大多数的高中是并不会招收本科毕业生的,而高中大部分都存在一个潜规则“只有研究生以上学历才能胜任”,而本科生也只能去初中或者小学当一名老师,薪资待遇自然会与高中老师差一截,所以只要研究生考上老师的话,工作两年后便能够升级职称,福利待遇自然就会更上一层楼。

载歌载舞

大学生考研的四大理由,前三个合情合理,最后一个却非常“扎心”

大多数的本科大学生都会面临一个非常难以抉择的问题,那就是毕业后是选择直接就业还是选择考研。近几年选择考研的大学毕业生越来越多,据统计近年来各专业的考研率一般都在20%-50%左右,特别是像临床医学,动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生物技术等专业的考研率一直维持在四成左右,而且很多大学生在进入大学后就开始准备考研究生了。甚至在某些大学中,毕业生考研率呈连年上涨趋势,在2019高校考研率排行榜中,国科大以35%排第一,南方医科大学,天津医科大学,中国矿业大学排2-4名,考研神校曲阜师范大学以27.3%的考研率位列第五。那么,是什么原因促使这么多大学毕业生选择考研呢!就业形势严峻大学扩招所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大学毕业生数量急剧上升,据统计2020年,全国大中专毕业生有874万人,本科生在其中其实并不具备太大的优势。而且最近几年很多大学也从专科层次升级到本科院校,本科毕业生数量急剧增加所带来就业形势非常严峻,所以一本分本科毕业生会选择考研获得更高的学历和职场起点。获得更高的学历在职场中有人戏言“专科不如狗,本科满街走!”也说明在很多大企业大公司中本科学历并不占优,甚至很多企业都会在某些岗位招聘启事中标明研究生学历。所以很多学生为了一个更好的职业起点和人生发展,也为了得到更高的学历而选择考研。实现曾经的梦想很多大学生由于种种原因,在高考时未能进入心仪的大学,或者说未能进入985,211大学,那么他们可能为了实现这个梦想,也为了以后的职业有一个更高的起点,都会选择报考那些心仪的211,985大学作为考研目标院校,并为此付出了努力,而且其中一部分同学也实现了梦想,成为名校的研究生。佛系考研这些同学最为特殊,他们与前几类同学截然不同,各方面都尚可却不是很拔尖的他们也没有一个具体的目标到底是走向职场还是考研,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在同学,家长甚至男女朋友的影响下,走上了考研之路,而且这类学生占考研大军的很大的一个比例。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他们,那就是“佛系”。考上了就去读研究生,考不上走上职场也不错。其实具有本科学历的人在我国已经是很少的一部分了,但我们也能理解考研人的心态,他们心中充满危机感,也不缺乏前进的动力,希望通过读书改变一些现状,让未来的生活和工作变得更加美好,而这样的人也是越来越多,他们都将成为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

大奖章

大学生毕业后工作还是考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莎士比亚说:to be or not to be,this is the question.而我们当代大学生也会面临着这样一个类似的问题:考研,还是工作,这是一个问题。摸不着头脑的你有人会选择考研:现在大学生已经不少了,随便抓一个同龄的,几乎都是大学毕业生,不考研根本没有竞争力,根本和他们拉不开层次,没有层次感,还怎么愉快的装逼呢?而且啊,在公司领导心目中,本科一批生和本科二批生之间的距离,貌似和男生眼中的一米七和一六九一样,差别不大。毕竟人人好像都有这样一个认识:学历不代表能力。所以呢,考研就显得重要了。它至少能证明你的学习能力及工作能力是不错的。毕竟嘛,对现在的人来说,大学毕业而已,有手就行。[手动滑稽]而对于更多的人来说,工作确实是更好的选择,毕竟如苦逼小编的我一样上有老下有小(我的小侄女)的人实在很多,不工作怎么有钱用,怎么养活家人或者为家人分担呢?没有钱用了,肯定要做的嘛,不然你养我啊!所以说,还是要用到高中数学老师经常说的一句话啊: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对那些家境"平平无奇”,只是有矿的人来说,考研当然是正确的选择。家人能给足你衣食无忧的生活,你就有余力去进一步提升自己的素养,在知识层面和社会认可层面上与普通的人拉开距离。有这么好的机会,不用不是浪费吗。但如果你是一个不羁放纵爱自由的逍遥子弟,那就当我没说。而对那些真正贫困的,家里需要你帮助的,工作,确实是一个选择。也不用沮丧,为生活而选择工作并不意味着你就没有了进步的可能,要知道,我们的外卖小哥雷海为也能当上中国诗词大会的总冠军呢!我们不是掉进了深渊泥潭无法前行,而是手捧更多珍贵沉重的珍宝前行,那就是我们的家人,我们的责任。玩就要好好玩,学习就要好好学,工作就要好好工作。做过的事不要后悔。这是小编最后想送大家的一句话,希望大家每天过得快快乐乐,新意满满哦!松竹年年秀,奇花日日新!爱大家,求求大家多赞多关注么么么么啵啵啵啵嗡嗡嗡嗡嘤嘤嘤

煎蛋饼

考研热已经成为趋势,2019考研人数达290万?大学生为什么考研?

考研热已经成为趋势,2019考研人数达290万?大学生为什么考研?作为一个已经毕业参加工作了的本科生,相信这也是很多大学生面临毕业的一个困惑。1:那么首先呢我可以很负责任的和大家说,如果你还能学进去,并且对某个领域很痴迷,那么请你一定要咬紧牙关坚持考上研究生,可能你现在不太理解,但是研究生毕业后的你在找工作的时候就会明白有多对得起当年那么努力的自己。为什么这么说,给大家举个很简单的例子,研究生不如社会的优势有两点:第一点你的人脉圈子会高一个档次。第二点你的职位抬头会高一个档次,有的人可能会说,我专科毕业的,技术牛现在照样总监级别,我只能说你自己付出多少你自己清楚。2:其次就是就业的档次,就业的档次,就业的档次,重要的事情来三遍,在你临近毕业的时候免不了会有企业深入校园去求才,那么请回忆一下当年去你们学校招聘的企业有哪些,我不是研究生,我承认当年我的学校最好的也只有某上市公司,不具体出来了,那么大家有空建议去看看有哪些企业去直接招的条件就是研究生专场,其实本科生未必就进不了世界500强,差的是什么?一个机会,一个企业抛出的硬性条件,也不要不服,人家比我们多吃了几年苦,活该人家有这个机会。当然了,在社会工作中得到锻炼也是好的选择,只要不混吃等死,总会有出头之日。加油。大家认为如何?

匪风

所有大三学生的困惑:考研还是就业?这三个分析,个个戳中痛点

是就业还是考研,对于很多大学生都是个重大问题,特别是大三的学生,谁没有认真考虑过这个问题?作为多年的高中班主任,很多考入大学的学生也会向我咨询这个问题,考还是不考,该怎么考?然而,现实让很多学生做出了必须考研的决定,于是考研人数每年都大幅度增加,考研的竞争程度远高于高考,考上研究生的难度越来越大,即使如此,也无法阻挡考研的热情。2019年,考研人数达到290万,录取人数约70万,25%的录取率,这和高考考取一本大学的概率差不多。分析下来,选择考研的不外呼这几类大学生。所有大三学生的困惑:考研还是就业?这三个分析,个个戳中痛点——1、就业形势所迫,以高学历提高竞争力这是当下大学生选择考研最大的动机,正因如此,985名校学生考研热情相比来说,不是最高的,因为他们要么保研,要么不愁就业。其他学校,包括很一般的二本院校,都有相当多的大学生选择考研。无论如何,研究生总要比本科生好就业。特别要说明的是,那些非常一般的二本院校大学生,他们的考研成功率非常低,笔者所在甘肃省的一些这类院校,如河西学院、陇东学院等,考研人数不少,考上的真不多,主要原因是英语水平低,数学也挡住了一部分学生。2、转专业,以此来改变命运相比于高考,考研要灵活很多,它不要求你本科学什么,只要你有能力考,文科生考理科专业都行。于是,跨专业考研,人数众多。这类大学生,主要是当年高考的时候,填报专业被调剂,而且本科期间无法转专业,而就业前景又很差,自我感觉出路只剩跨专业一条。不过跨专业的挑战性也是很大的,除了英语数学,专业课难度不小,毕竟不是大学四年学的内容。因此,跨专业考研成功率不考。如果要报名校考研究生,难度就更大,这些学校的报考与录取比例可以达到几十比一,竞争可谓惨烈,而在复试环节,跨专业学生不具备优势。3、只为满足一个愿望,以免后悔抱有这种考研心理的大学生,确实有一些,他们甚至会想:不考白不考,先试试看。甚至有个别学生考研只是为了耍酷,好让别人知道他在考研,这些都是考研人数中的特别派。当然了,在拼命考也不一定考得上的情况下,这类学生考上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最终确实只实现了一个愿望——考过。至于不选择考研的大学生,原因就没有这么复杂,最主要的是工作不难找,次要原因是经济上有困难,不想给家庭增加负担。至于等工作以后再考研,综合目前的情况,并不推荐。总之,所有大三学生的困惑:考研还是就业?这三个分析,个个戳中痛点,对此你怎么看,欢迎留言评论。

妮娜

中国研究生有多少?大学生考研率一成,在同龄人中占比仅3%

近些年,相信大家身边能看到的研究生是越来越多了,那么中国的研究生到底有好多?是一个什么比例?我们一起来看看。这里的研究生单指硕士研究生。一、研究生的绝对数量和增长趋势。根据教育部《2019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以2019年为例,当年,中国研究生毕业63.97万人。这个数量是个什么概念呢?如果简单按人口比例来分配,相当于每一万人口里当年有4.57个研究生毕业。比如一个一亿人口的大省,相当于当年有4.57万研究生毕业。2019年研究生招生81.13万,从与2019年研究生毕业数量的对比,也可以看出,研究生处于增长态势。简单按研究生主要读3年来算,则每年的增长数量约为5.72万,年增长率约为9%,看起来还是一个不错的增速。二、普通大学生考研比例和增长趋势。2019年普通本专科大学生毕业758.53万,而研究生招生81.13万。简单按比例来算,当年大学生考研比例大致为10.7%。同样计算,2018年为10.1%,2017年为9.8%,2016年为8.4%。从逐年变化情况来看,大学生考研比例也是在稳步增长。三、一代人的考研比例和增长趋势。2019年毕业的研究生,主要是2009年初中毕业的那一拨人。按照国家义务教育机制,初中生基本涵盖同一年出生的全部人口了。2009年中国初中生毕业人数1797.7万。这批人最后读研毕业的大约63.97万,他们1993年出生的这批人的研究生比例大约为3.5%。同样计算,1992年出生的那批人的研究生比例大约为3.2%,1991年出生的那批人的研究生比例大约为2.9%,也是在稳步增长。最近3年毕业的研究生,也就是90初出生的那一代人的研究生比例大约为3%。经过这几个数据的比较,大家对中国研究生的数量有个概念了吧。

爱旬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考研?

据官方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高达290万人,比上一年增长了52万人,增幅达到21.8%,创下历史最高纪录。而“考研热”持续升温的背后又是为何呢?根据中国教育在线的关于考研动机调查显示:考生在报考研究生时,首要动机为就业压力大,提高就业竞争力,占比36%;其次是继续深造,提高学术研究能力,占比21%;第三是为了获得学历、学位证书,占比17%。紧随其后的还有名校情结。这表明很多企业都会优先考虑985、211毕业的学生。可见,大部分人都选择考研的动机主要是就业压力大,提升竞争力、继续深造、获得学历和名校,而这些基本都是源于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近年来,网上时不时就传出一些内部消息,表示削减人员或者停止招聘。在今年9月,连阿里巴巴、京东这样的一线好公司也被传出“停止社会招聘”的消息,进而还被传“校园招聘停止”。这也就意味着:1、基本不招毕业生,因为没有经验。2、即使要招应届生也只招里面非常优秀的那一小部分。3、社会招聘只招高级职位,也就是专家级,像普通的那些可有可无的中低端职位就不招了。也就是说,普通的毕业生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可以说有工作就已经很幸福了!面临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很多人纷纷投入考研的浪潮中。喜欢,记得给小编点赞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