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报录比丨大连理工大学2020年硕士研究生各专业报名、录取情况嬴貑

报录比丨大连理工大学2020年硕士研究生各专业报名、录取情况

20考研结束后,各大院校开始公布数据。为了让小伙伴们获得最新报录比信息,海文考研将及时更新已公布报录比信息的院校。今天为大家带来的是大连理工大学2020年硕士研究生各专业报名、录取情况2020考研报录比数据。大连理工大学学校简介学校与共和国同龄,是中国共产党在新中国成立前夕面向新中国工业体系建设亲手创办的第一所新型正规大学,是新中国"四大工学院"之一,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首批"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是首批入选世界一流大学A类建设高校。在近年各类大学排名中,位列内地高校第20位左右,综合实力位列国内工科院校十强。校风醇厚,形成了特有的红色基因,赢得了"学在大工""创新在大工"的美誉。截至2020年1月,学校有29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36个二级学科博士点,4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22个二级学科硕士点,2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9个类别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4个博士专业学位授予权以及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授予权。学科实力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化学、工程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力学、水利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 、管理科学与工程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包括一级覆盖的二级学科): 计算数学、等离子体物理、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固体力学、 流体力学、工程力学、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结构工程、 水文学及水资源、水力学及河流力学、水工结构工程、水利水电工程、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化学工程、化学工艺、生物化工、应用化学、工业催化、环境工程、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管理科学与工程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总结希望广大有志学子选择大工,开始一段路行万里、求得真知的旅程!

不能

重磅!大连理工大学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线

继2020考研国家线公布后,34所自主划线院校也陆续公布2020年复试分数线,大连理工大学已经公布2020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复试基本分数线,如下所示:根据教育部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经学校招生工作领导小组讨论研究决定,我校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如下:一、学术型硕士研究生五、其他说明1.学校进入复试初试成绩基本要求是我校各学科(类别)、专业(领域)考生进入复试的最低分数要求,各学部(学院、部)可根据学科特点、招生计划数量、生源情况制定本单位各学科(类别)、专业(领域)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要求。考生初试成绩须达到各学部(学院、部)制定的各学科(类别)、专业(领域)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要求才能进入复试。2.“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大学生村官项目”、“三支一扶计划”和退役大学生士兵等照顾加分政策按照教育部相关规定执行。符合教育部加分或照顾政策的考生须在复试前提出申请,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校将根据教育部最新文件及名单进行审核。3.我校硕士研究生复试录取工作计划于5月份开展,具体时间由各学部(学院、部)自行确定,各单位复试录取工作细则也将陆续分批次公布。请考生密切关注大连理工大学研究生院招生主页的相关信息。以上就是有关“2020考研分数线:大连理工大学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的全部内容了,进入复试的同学一定要好好准备,在国家线徘徊的同学抓紧准备调剂了!

其德隐矣

大连理工大学2020年硕士生总体招录比为2.78,有些专业居然0报考

大连理工大学2021年发布了2021年硕士生招生简章,关于招生计划尚未正式公布,2020年大连理工大学实际招生人数是5881人,估计2021年的招生计划应该不会少于这个人数,很多高校的招生计划一般具有很好的连续性。硕士生的培养主要集中在主校区,大连理工大学的硕士生分布在主校区,开发区校区和盘锦校区;盘锦校区的培养总共为210人(含推免生12人),开发区校区总共为342人(推免生为97人),学校本部的招生计划为5329人(含推免生890人)。大连理工大学的优势专业都集中在校本部,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大连理工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和机械工程位列A档(2%-5%),力学、土木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均为A-档(5%-10%)。这个数据在东北高校中,也就排名第三吧!是没法和哈尔滨工业大学、吉林大学来做对比的。大连理工大学的A类学科,学术硕士总共为811人,其中推免生达到293人。其中,机械工程192人,化学工程163人,力学147人,土木工程123人,环境科学工程64人,管理科学与工程55人,工商管理专业67人,总体约为总体招生计划的三分之一。报考人数最多的是非全日制的专业学位报考人数达到1370人,实际上各高校的非全日制都是这类专业的。全日制报考人数最多的是电子信息专业,达到826人。学术硕士报考人数最多的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达到351人。大连理工大学有16个专业的报考人数超过200人。对于录取专业,报录比最难的是艺术设计专业,该专业报名人数为97人,实际仅录取5人,报录比达到19.4。学术型报录比最难的是区域经济学,达到17.25。报录比在10以上的专业有7个,相比较其他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的报考相对容易一些。比如同级别的中南大学的数据,可以对比一下中南大学发布2021年硕士生招生简章,2020年报录比居然达到5:1对于报考专业来说,大连理工大学有些专业的录取极为容易,甚至发生无人报考的现象,比如工业催化专业,作为化学工程的分支专业,报考人数是0,6个专业的报考人数都是0人。12个专业仅有1人报考。这样看的话,这些专业的报考难度应该说非常低的。在大连理工大学2020年招生实际中,学术硕士招生总人数为2430人,全日制专业硕士招生2590人,非全日制专业硕士招生861人。实际上2020年大连理工大学实际报考人数为13572人,这样的话,大连理工大学的总体招录比仅为2.78。对于全国的硕士生平均3.4来说,大连理工大学作为985高校的报录比居然都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对于大连理工大学的报考情况,报录比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你怎么看?欢迎您在下方互动区留言参与分享

弟为盗跖

计算机类专业保研,去西工大还是大连理工?两985高校势均力敌

计算机类专业保研,在西北工业大学和大连理工大学之间选择的话,怎么选?很多朋友在对比时,按照的是本科教育层次的学校比较来下结论,其实这个是不完全准确的,既然是保研,那么我们得从研究生教育层面来对两所学校进行比较。两所高校的研究生院对比西北工业大学:学校从1956年开始招收研究生,为国内首批招收博士与硕士学位的高校之一,1986年开始试办研究生院,2011年学校为全国首批25所“工程博士专业学位授予权”单位,学校在航空、航天、航海领域具有强大的实力。学校至今已经招生研究生近8万人,其中博士1.4万、硕士6.6万人;学校现有硕士研究生5451人,博士研究生2363人,专业学位研究生2592人。现有博士生指导教师911名,硕士生指导教师1812名。高性能计算技术实验室为985工程省部级项目。大连理工大学:学校研究生院开办于1986年,至今博士生导师958人,硕士生导师2371人。学校现有博士生4737人,硕士生13171人。从上述两校研究生院规模来看,实力均相差不是很大,势均力敌。研究生专业方向比较我们从计算机类研究生专业方向来比较两校的实力。计算机系统机构专业:该专业评估结果中北大、清华、国防科大等排行榜首,西北工业大学等级评价为A-,大连理工大学评估为B+。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等三个专业评估结果与计算机系统结构专业类似,而软件工程专业两校的评估结果均为B+。从上述情况来比较的话,西北工业大学相对大连理工大学略强少许。地域、就业定位这个是和学生密切相关的一部分内容,对于考研学生来说,个人的生活习性、本科学习城市与高校,就业地域选择等等,这个与自己高校的选择密切相关,从学校层面来说,两所学校的实力均比较相当,那么学生对于地域的喜好、就业城市的选择就非常重要了。比如说学生是东北人,那么个人建议大连理工大学为优选高校,如果是西北考生,那么选西北工业大学则成了优选。两所高校均属于北方高校,那么如果是南方考生,这个则要衡量自己对于城市的喜好度了,如果从笔者我个人来说,会偏向于西北工业大学,为什么呢?因为大连与西安两个城市的比较,虽然自身学校实力相当,但是城市高教实力差距还是比较大的,西安市的高等教育实力氛围明显强于大连。这只是个人的见解罢。

私德

网络远程面试!大连理工大学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考复试要求出来了

受到疫情的影响,今年大部分高校都采取了在线的网络远程复试的形式来进行2020年硕士研究生复试录取工作。今年,又一所985高校公布了复试办法,采用的也是网络复试。4月28日,大连理工大学公布了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复试录取工作办法,明确提出:本着将考生和师生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的原则,经招生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决定,2020年大连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采取网络远程面试方式,招生简章中规定的复试笔试内容将通过面试进行考察。大连理工大学2020年硕士招考的复试时间,计划中5月份进行,各学院的复试时间由研究生院统一协调安排,由各学院向考生公布准确复试时间。复试比例中,实行差额复试。实行差额复试,合格生源充足的学科(类别)、专业(领域)复试比例为120%—140%(不含调剂);合格生源不足招生规模120%的学科(类别)、专业(领域),所有满足本学科(专业)门类复试基本要求的考生均可参加复试。大连理工大学对于网络复试也进行了严格的要求。一是复试过程全记录。由网络远程复试系统对复试全程录音录像(包括复试小组专家、考生现场情况),保存时间为一年。二是建立起了双查验、三随机、四对照的工作机制双查验:复试过程中严把入口关,积极运用“人脸识别”、“人证识别”技术,通过双查验加强对考生身份的审查核验。三随机:复试过程中加强规范化管理,通过落实“随机确定考生复试次序”、“随机确定导师组组成人员”、“随机抽取复试试题”的三随机工作机制,确保复试录取工作的公平公正。四对照:网络远程复试过程中,通过综合比对考生与“报考库”、“学籍学历库”、“人口信息库”、“考生考试诚信档案库”中信息,严防复试“替考”。在网络复试要求中,需要考生准备一台电脑和一部手机。大连理工大学采用主副两套系统同时进行面试。主系统为大连理工大学网络远程复试平台,考虑到手机屏幕小、来电阻断等问题,原则要求使用电脑登录,摆放于考生正面;副系统为视频会议软件,主要用于云监考及备用,可使用电脑或手机登录。考生需要在封闭安静的房间独立进行远程面试,周围环境不得对复试产生干扰。

喜福会

大连理工硕士遗书后续:那些毕不了的业,还有那些陷入绝路的学生

前段时间,大连理工25岁硕士,留下遗书,最后自杀的事情,在网络端引起了巨大争议,轻描淡写间,一个二十多岁的青年就这样撒手人间,看完留下的遗书的一刻里面没有无休无止的抱怨,也没有那种对于社会恨铁不成钢的愤怒,更没有对于身边的人的耿耿于怀与怨恨,看似诙谐幽默的背后,是一个人即将离开人世间最后的留言,然而我们无法想象的是,曾经写下这份遗书的那位硕士研究生,究竟为何带着如此必死的信念,就这样的从容赴死。硕博学生本是天之骄子,为何近年来自杀和轻生事件不断?可以说,大连理工大学的这名25岁研究生自杀的事件,并非首次,而是在近年来呈现越来越多的趋势,甚至有很多研究生或者博士,都患有不同程度的抑郁症,高等教育逐渐呈现出一种焦虑化,压力化,甚至是轻生化趋势也是越来越明显,据很多实际的高校硕士生和博士生交流,有一半以上的学生都有过焦虑,担心,压力,甚至承受着生活各个方各面的重击,有的学生在长期的压力下产生抑郁,甚至报复扭曲的心理现象。而为何硕博学生会出现如此多的问题,其实压力来自于各个方面,包括就业压力,毕业压力,甚至还有导师压力,尤其是那些所谓的漂亮女学生遇到一些有些特殊癖好的导师,更是会有着难以名状的心理压力,而前段时间的教育部发文,更像是雪上加霜:“鼓励高校导师,对于学生毕业和择业,还有各方面评优评比更大的权力,导师具有一票否决权!”而这一点恰恰是压倒无数高校学子的最后一根稻草。同龄人早已工作多年,有的也已经结婚生子,有的更是工作多年,成为职场精英,再不济的,也起码有了一些工作经验,有了一些社会上拼搏的资本,而对于他们而言,这些都是时时刻刻萦绕在他们眼前的心魔,年纪逐渐变大,工作未来还没有着落,更重要的是与同龄人的差距逐渐走大,加上发文的压力,还有导师表态的要求,随时面临着延迟毕业,拿不到毕业证,达不到要求就要劝退的困境,学习多年,最终竹篮打水一场空。高等教育背后的困境与无奈,究竟刺痛了多少学子内心的心酸曾经的天之骄子,如今却沦为了社会上的弱势群体,这究竟又是谁的错呢?说到底,高等教育之所以出现这样的问题,其实因素是综合的,而这些因素的综合,才造成了一个又一个的悲剧接连不断的发生,每一个悲剧事件的背后,都不得不让我们深思,我们的高等教育究竟出了什么问题?我们的高校学子又为何变成了如今这样?其实说到底,社会压力的增大,生活的偏见和科研学习环境的恶劣,才是这一切最终结果的幕后罪魁祸首。导师过大的权利还有学生数量的持续增多的,导致竞争压力持续变大,毕业难度逐渐走高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影响因素,近年来随着高校的扩招,不仅是本科生在持续扩招,作为曾经的高等学历,硕士博士也是招生数量持续升高,尤其是今年的疫情,为了缓解社会上大量的大学生就业,不同的高校都对硕博招生数量进行了适当的倾斜,仅仅博士生就多招收了几万,硕士已经达到了四五百万之多,而门槛的降低则进一步加剧了这两块学生群体的竞争。学生数量增多了,可是毕业的条件并没有放宽,对于硕博学生,都有一定的知名报纸和刊物发文要求(如自然,细胞等权威杂志,或者SCI)可是发文的渠道和数量版面有限,这就必然导致一部分学子虽然读了硕士博士,但是达不到对应的发文要求,就无法毕业,或者延迟毕业,还有导师的强势地位,很多学生沦为导师的打工仔,给不给资源,能不能给你补助,甚至评优推荐论文过不过就是导师一句话的事情,这让很多学生对学习产生了迷茫。早已沦为社会弱势群体的高校学生,他们的出路又在何方?如今是一个金钱社会,很多时候衡量一个人的标准,就是看其有没有雄厚的经济实力,而所谓的事业,地位,title这些都可以作为财富和金钱的背书,作为年级逐渐增长的硕博学生,不仅需要苦苦挣扎在世俗的高眼光高标准下,同时另一方面又要面临巨大的现实冲击与落差,随着硕博扩招的持续进行,以前的那种精英科研人士光环不再了,毕业即失业,或者需要和普通的本科大专抢夺竞争岗位现象也是开始逐渐屡见不鲜。付出高昂的学习成本,但是最终却没有相对应的收益,这让很多好不容易进入硕博阶段的学生无法接受,而更残酷的是,自己似乎越来越难毕业了,导师就是自己的老板,所有的资源,评优,发文甚至是上面给的补助,都需要看导师的脸色,甚至就算自己达到毕业论文要求,导师不给你发文,或者觉得你达不到要求,就可以一句话否决,这种绝对的权力真空条件下,让很多学生苦不堪言,生活和人性的险恶残酷让他们甚至陷入绝境。而对于女学生更是如此,无数的猥亵和欺凌事件,也是屡出不穷,反抗的背后就是无法拿到毕业证,或者不给发期刊论文机会,甚至是直接给课程不合格,比起自己的前程,很多女生只能选择被动忍耐,而这种被强迫自己却无能为力的感觉,才更让她们感觉绝望和寒心,曾经梦想的高等学府,却成为了困住自己的牢笼,逃不出去,不被理解,遭受身心的各种摧残,甚至觉得自己就是个废物,无数矛盾和悲观心理下的极端行为也就不难理解了。大连理工硕士研究生留下遗书的背后,看似字里行间充满了诙谐幽默,可是又透露着多少苍凉和无奈呢?他代表的从来不是他一个人,而是国内同样处于这样困境的一群人,面对生活的压力,还有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巨大差距,甚至还要承受着跟导师要不到资源,做不出论文要有的数据,最后发不了文,毕业不了,觉得愧对家人,愧对社会,陷入不断地自我否定和对未来的深深迷茫中,而这种罪恶感最后也将他们拖入了万丈深渊!那些看起来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又有谁可能看到他们背后背负着多少人的希望,又有多少人可曾理解,他们早已是处于心理崩溃的边缘,又有多少人懂得所谓的硕博教育早已成为了他们无法摆脱的紧箍咒,这场游戏没有输赢,有的更多的只会是越来越残酷的竞争,还有越来越多的卑微屈膝和自我否定怀疑,所谓的硕博光环,哪有表面上看起来那么光鲜?一步不慎,可能脚下就是万丈深渊,向前一步是悲壮,向后一步是绝望,他们早已是无路可退。喜欢我,请轻点关注,更多好文章,好观点,与你分享~

嬴柱

四大工学院之一,大连理工大学近三年考研复试线分析?

当全国大部分省份因为疫情而推迟公布考研成绩的时候,辽宁省却按照原计划公布了2020年考研初试成绩,这对于很多煎熬等待成绩的考研党们来说,无疑是一件好事儿。大连理工大学是一所位于辽宁省的重点大学,也是一所自主划线的高校,这所高校目前也公布了今年的初试成绩,报考这所大学的同学们,目前就可以查询自己的成绩了。虽然大家能够查询自己的初试成绩,但目前还没法知道这所高校的复试分数线,按照大连理工大学的相关公告,复试分数线、复试基本要求、复试名单和调剂政策将根据疫情进展和学校工作安排择时发布。在复试线发布之前,笔者先来和大家一起看看大连理工大学往年的分数线情况,查询到自己的成绩的同学们,可以参考一下。2017年大连理工大学复试线-1首先简单介绍一下大连理工大学,这所高校是原来的四大工学院之一,所谓四大工学院,是在20世纪50年代,全国很多综合性大学院系调整之后,工科只剩下当时的“四大工学院”。这四所高校也被视为我国工科类顶尖学府,虽然几经更名、改建之后,已经完全不是当年的学校,但是这些高校的实力,都发展成为非常拔尖的一部分大学,比如南京工学院成为现在的东南大学,华中工学院成为现在的华中科技大学,华南工学院则成为现在的华南理工大学,至于大连理工大学,则是有原来大连工学院发展而来。2017年大连理工大学复试线-2作为一所世界一流大学A类高校,大连理工大学一直都是学霸考生非常青睐的好学校,从近三年的复试线就可以看到,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复试分数线中,大连理工大学的哲学、教育学、管理学等学科已经三年没有发生变化,而法学、理学以及艺术学等学科也波动较小,只有5分的分差。2018年大连理工大学复试线-1在专业学位型统考硕士研究生的复试分数线中,金融、翻译的复试分数线也是三年未发生变化,其他的学科中,变化最大的有应用统计等专业,最大分差为20分,其余专业的分数线变化则都在5分或者10分两个层面。2018年大连理工大学复试线-2笔者认为,整体而言,大连理工大学近三年的复试分数线变化并不大,如果没有特殊情况,今年复试线的变化则也是较为稳定的。按照这个思路,大家可以参考往年的成绩,如果自己的成绩与往年成绩的分数相差不大,就八成能够进入复试,对于不同分数线范围内的同学,笔者有以下几点建议。2019年大连理工大学复试线-1首先,能够查询到自己成绩的同学,参考往年复试线,如果自己的成绩比往年各专业的分数线高出20分以上,就安心准备复试,及早准备复试能够为自己争取几分读研的可能性。如果自己的成绩比往年的分数线低一些或者自己的成绩在往年复试线附近(高低分不大于10分),就需要做好两手准备,一是准备调剂到其他高校,二是准备好复试,做好两手准备才能万无一失。2019年大连理工大学复试线-2最后,希望考研的同学们都能够考入自己理想的学府,如果大家有更多的问题,可以在下方留言与我一起交流探讨,有问必答哦!

烧之剔之

大连理工硕士遗书曝光:我的温柔大概都是在表达,我想被看见

前不久和朋友聊天谈到一个话题,你觉得人变得成熟懂事,一定得遭遇过什么痛苦的事,还是自然长大就会慢慢变得懂事。三个月前,我和同事老方共同负责一个项目,项目不复杂但过程却使我很难受,因为以前做ppt很-快完成,但现在却时常被老方要求把ppt做的工整好看,因为老板喜欢好看的ppt排版。直到一个月前,我和老方去做汇报,看到领导指着他的鼻子骂很难听的话,他无法回击只能笑嘻嘻的陪着。我看着眼前这位40多岁无法在领导面前挺直腰杆的男人,突然就感觉,其实大家都很难。如果是我,我可能就走了,不干了!!但是他不行,他可能要养家生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艰难,只是不为人知。而旁观者说道再难挺一下,也许门就在你迈出的那一步!不过有的人不敢迈了而已。其实不是不敢迈,而是他们之前已经绝望了。之前和客户吃饭,他有点羡慕的说道,“我真羡慕你,性格如此开朗,很阳光”。当时我就回复他道,别人性格开朗的原因:他们生活顺利,他们工作轻松,他们有钱,他们好看。至于我性格开朗,没必要羡慕,因为这是我装的,当你找个有阳光的地方哭一场,嚎啕大哭的那种,哭完之后发现太阳还是那么耀眼,天空还是那么蓝。曾经看过一集纪录片,凌晨伊始,各行各业的工作者们陆续开工的影片,从深夜的士、环卫工作者、早餐店老板…感触挺深,生活不易,且行且珍惜,如果累了,不妨跳出自己的圈子看看别人的生活,没准会有收获。我在大学的时候,以为是痛苦和冲突会带来的改变和进步,一直觉得是痛苦让我成长强大了,觉得人应该遇到点痛苦。所以不自律会自责和惩罚自己,反而导致有时厌恶自己和习得性无助。渐渐的我明白根本不是痛苦让我成长强大,是面对痛苦时强大的求生欲救了我,我应该感谢的是我极度想活下去的欲望,感谢我死撑着也要熬过去的战斗精神,感谢从小看过的那些于危难时拯救我的书,唯独不应该感谢痛苦。求生欲让我真正改变了是思考和刻意练习。就像我们不愿意原谅伤害自己的人,因为让自己变好的是自己的努力,而不是别人的伤害,同理,不要做伤害自己的那个别人。大连理工大学研究生留下长文后离世。最抑郁的就是,看起来谁都没问题,老师没问题,学生也没什么大问题。在群体里发言,其实有一个误区,就是都以为自己很重要,别人的表扬和批评,都会不由自主的被放大,得到表扬会觉得自己能够成为领导者,受到攻击又会觉得整个世界都崩塌了。还是那句,你其实没有那么重要,有些事情过去就过去了,没有人会记住的,人人都只盯着自己的利益,想着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谁不希望自己过的更好呢,可是更多的是需要坚定鼓励和充满希望的支持~~~不是贬低嘲讽和对世界充满恐惧。“不经历风雨怎么能见彩虹”,呵,那是人家在生活最苦的时候给自己的坚持的理由,不然一个人怎么能活下去呢?但风雨过于黑暗,那彩虹是否还有意义。世人只知道“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却不知道还有后半句,“世人若学我,如同进魔道”,这是一位高僧在国破家亡时为保护百姓接受的逼迫,是大义,怎么就变成了修佛想想就行不需要克制自己了呢?在这样的环境里生存,连喘息的空间都没有,试图让别人完全按照她的想法来,不就是把对方的灵魂杀死变成提线木偶吗?一段时间里,我一直热衷于给自己贴标签,想知道别人眼里的我是什么样的,我看见你了。直到后来,她的话让我坚定地相信自己的价值,在地球上有了存在感,我再也不需要别人的评价了。世界上很多过激的情绪大概都是在表达,我想被看见。

慎到之道

25岁大连理工硕士,自杀令人叹息:今天起,跟自己和平相处吧

最近接二连三看到好几条悲伤的新闻:先是微博上一个女孩留下长博文,宣布自己消失;之后,大连理工一研究生深夜发长文告别世界,在实验室自缢身亡,他才仅仅25岁,无法顺利毕业成了压垮他的最后一根稻草;一对大学生情侣在实习地附近的酒店烧炭自杀……无意中看到女孩父亲的采访,说养了二十几年的孩子突然就没了,很难过。……选择离开的年轻人,原因可能各式各样,有些是对活下去失去了兴趣,选择了离开;有些是遇到了难以逾越的艰难,选择了不归路。那个宣布的消失的女孩,透露过自己早有抑郁症,反反复复,离开才是解脱;烧炭自杀的那个女孩曾经欠下网贷,父母帮她偿还,原本以为平安无事重新开始了,没想到孩子走了绝路。但无论如何,我们依然会为这些年轻的生命感到悲痛、叹息、遗憾。如果他们有机会获得帮助,如果有人察觉到并施以援手,或者他们有机会选择一点方式自救……结果会不会不一样?昨天阳光特别好,我在阳台的榻榻米上看书,点了一支香,看烟气袅袅而上,在阳光中盘旋,上升,消失,我心中感叹:真好啊,这样的时候,真好。突然,无端端就想到了十多年前的自己。那一年,毫无来由地突然就陷入了情绪的沼泽,有一段时间喋喋不休地抱怨,非常痛苦却又无法解脱;又有一段时间,陷入了自我怀疑,哪怕是在看着电视剧,也会突然想:我这样的人,有什么价值呢?——这样的想法,在夜半三更或者许多时刻,总是会跳出来,折磨我。抱怨时,尚且有人倾听,无论是家人还是朋友都比较体谅我。他们没有抱怨过我的抱怨。但是有一天我突然意识到这样下去不行,那些喋喋不休重复轮回的抱怨,不但对我的生活和工作没有任何帮助,反而让我的情绪越来越差——每抱怨一次,我就仿佛重新置身事中,又会再次感受到当时的愤怒和烦恼,暴躁之后愈加低落。这个小小的察觉,让我开想办法摆脱抱怨这个“讨厌鬼”,买了很多类似于《不抱怨的世界》这种书,用书中的小方法来调节自己……不知道到底是哪个办法起了作用,竟然慢慢就好起来了。自我质疑的那段日子,更难熬。不断地怀疑自己、害怕以后,当你很难看清自己的价值,也看不到未来的时候,那种轻飘飘的感觉,足以让你在深夜的时候难以入睡,翻来覆去,如坐针毡。有很多个早晨,我不想起床,没有力气,只是想躺着,没有什么事情能够让我提起兴趣、鼓足劲头爬起来。幸运的是,克莱德先生每次看到我情绪不对劲,都会陪在我旁边,给我一杯热咖啡,陪我聊天,一直等我爬起来,他才去上班……而诡异的是,我每次只要离开床,就会好一些,像平常一样。当觉得自己一无是处,对任何事情都没有兴趣的时候,如果身边有个人,听你说话,理解你,支持你,告诉你任何时候你都是有价值的,虽然不能立竿见影,但慢慢还是会有效果的。这个人可能是伴侣、朋友或者家人。再后来我又找来一些认知自我的书来读,知觉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读书扩展内心,又加上做烘焙等来放松大脑,减少焦虑,竟然深一脚浅一脚地自己走出来了……到后来开始学习,疯狂地写字,做感兴趣的事情,算是彻底自愈了。《现在开始,与自己和平相处吧》是山本文绪的日记体随笔集。前段时间连着读了几天,似乎情绪受到了些微的影响——她记录了自己在抑郁期以及住院治疗时的情况,大部分时候是提不起精神,买菜做饭都没力气,工作更是根本没办法做。当时她虽然再婚了,但仍然跟丈夫“王子”分居,她原本是希望 能有非常独立的空间,但“王子”是个温柔的爱人,时常来陪伴她,给她生活上的帮助和精神上的支持。不过后来情况日益严重,当她察觉到靠自己根本无法战胜的时候,选择了入院治疗——那是她第二次因为抑郁住院。读到这里时,大概因为勾起了一些回忆,或者共情感太强,我感觉到那几天情绪也起伏不定,略有低落,干脆把这本书放下,去读别的书,做别的事情了。今天拿起来随手翻开,恰好看她写“我复活了”,是感觉逐渐好转的部分。她写道,天气好的时候去买“西瓜卡”,听从医生的建议去看大海,特意去买一种好吃的鱼糕等等……虽然之后病情一再反复,但是总算是坚持下来,逐渐痊愈了。这其中,王子的陪伴与支持,她对于生活仍有热望而产生挣扎,尤其在察觉到“无法凭一己之力战胜”时果断入院的决定……都对她的康复起着重要作用。世事艰难,我们每个人都会遇到很难的时候,也许是工作上跨不过去的坎儿,也许是生活中无法逾越的高山,也许是感情问题,也许是家庭问题……有些事情慢慢积累成了内心的尘埃,压在心头,无法动弹。如果有可能,尝试着去调整一下。有时候,放弃也行;有时候,不努力也行;有时候,不是最好的,也没关系。要有独立的人格和内心,但偶尔在生活和情感上,可以依赖家人、朋友和爱人。和自己和平相处,活下去总会有更多的希望和可能性。就像是山本文绪写的:“我曾经一度认为,只要凭自己努力,得到的越多,内心就会越满足。渐渐地,心不再从容,总被焦虑和抑郁笼罩。有一天终于发现,不再一味地努力和寻求,坦然地享受现状,偶尔依赖别人,心也变得轻松自在起来。现在开始,与自己和平相处吧。这样,一切都刚刚好。”

玄牝

计算机专业学子们学的究竟是什么?大连理工大这些学霸来告诉你!

提到计算机,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信息时代的便利和智能既体现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在航天航空、人工智能等高精尖技术行业也时常听到计算机学子的名字。也许很多面临志愿选择同学都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这一学科既是向往又是好奇:计算机学科究竟学的是什么?是天天对着电脑编程吗?计算机学子都是程序员吗?那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近大连理工大学计算机学子们的花样青春,看看大工计算机的学长学姐如何把个人奋斗与时代发展结合,既享受了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也终将收获奋斗的果实。18级 王语涵王语涵,电计1806班团支部书记,第一学年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第一名(1/58),之后转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2019年荣获国家奖学金,校优秀团干部、优秀三好学生,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NECCS)二等奖、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竞赛二等奖、第十六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省级特等奖、第五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省级金奖。17级 薛林松薛林松,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日强)2017级本科生。曾就任于团委学生会。现任班级团支部书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日强)专业第二名。连续两年的“国家奖学金”获得者,更有大连市“三好学生”,“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等十余项各类奖学金和荣誉。18级 刘禹轩大连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2018级刘禹轩,现担任班长,大一学年在全国大学生创新方法大赛中获得全国三等奖,在全国大学生计算机竞赛中获得全国三等奖,在全国大学生高数竞赛中获得三等奖,更斩获国家奖学金、学习优秀奖学金和各类单项奖学金共计1.1万元。17级 孙羽萱孙羽萱,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2017级本科生,电计1704班 班长,必修课加权平均分93.9,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第一名(1/131),2017级人工智能班第一名(1/35),英语四六级分别644、621,连续两年荣获国家奖学金,2019年度“优衣库奖学金”获得者,大连理工大学优秀三好学生。17级 应承轩应承轩,大连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2017级本科生,科研经历丰富:●在ACM-WSDM顶会中,承轩同学独立SOLO,和其他由硕士、博士、工作的人组的5人队竞争,并且从219个队伍/580个参赛选手中脱颖而出,获得了创新组金牌。●在BAAI AstroData 2019中获得了从513名选手中脱颖而出,获得了第二名。●在2019年的信息安全铁人三项比赛获得了东三省赛区冠军,作为队长,负责全部的攻击题目和部分的审计题目,从数十支大学组成的队伍中脱颖而出。●在国家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取得了前3%的杰出创新奖。●在本科的课程学习中,取得了MGPA3.99/4.00,同时荣获了三好学生/科创奖等称号。了解更多:只有真正去写写代码,才能感觉到自己是否适合程序员这个职业16级 武根泽计算机与科学技术专业本科应届毕业生。--滑动查看--大一入选ACM校队四队,大一下在蓝桥杯和东北四省赛获得一等奖的好成绩,并进入校队一队。大二代表学校参加全国大赛,担任ACM实践班班长。大三成为老师的科学助手,参与腾讯和谷歌的实习,仍然积极参加ACM比赛。大四准备出国读博。参与竞赛:2017年●中国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东北四省赛一等奖●蓝桥杯全国软件与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辽宁省赛一等奖●ACM-ICPC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亚洲区域赛西安站二等奖 ●ACM-ICPC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亚洲区域赛青岛站二等奖●CCPC中国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哈尔滨站二等奖2018年●蓝桥杯全国软件与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国赛三等奖●CCCC中国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团体程序设计天梯赛国赛三等奖●中国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东北四省赛一等奖●蓝桥杯全国软件与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辽宁省赛一等奖●CCCC中国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团体程序设计天梯赛辽宁省赛一等奖●ACM-ICPC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亚洲区域赛南京站二等奖●ACM-ICPC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亚洲区域赛沈阳站一等奖●CCPC中国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吉林站二等奖●ACM-ICPC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邀请赛徐州站二等奖16级 薛昕磊薛昕磊是大连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2016级本科生,本科前三年综合成绩在专业的123名学生中位列第一,被拟录取为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硕士研究生。入学以来,他代表学校参加多项科技创新竞赛,成绩突出,各方面全面发展,取得多项奖项和荣誉,其中国家级16项,省级8项、校级23项。曾获桃李奖学金、国家奖学金、大连市三好学生等荣誉。薛昕磊在本科阶段担任多项社会工作职务,积极参与各类志愿公益活动。探索科创,任思维开拓飞扬;自立自强,于责任勇敢担当。刘振威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2018届毕业生刘振威,曾任计算机学院年级长,校学生会优秀副部长。目前在北京供职于百度。大一新生代表,计算机学院年级长,社会工作,社会实践,精神文明奖学金,大连理工母校行一等奖,大连理工母校行优秀队长大二社会工作,社会实践,精神文明奖学金,校学生会优秀副部长,大连理工寒假实践一等奖,大连理工寒假实践优秀队长。大三EI论文,搜狐实习,大连理工大学模拟职场二等奖大四百度,腾讯,微软,京东等多家一流互联网公司实习offer,创业项目获得“互联网+大学生创业大赛辽宁省三等奖,大连市二等奖,大连理工大学一等奖 ”后大学时代2019年Q2百度推荐策略部最佳新人,2018年度百度推荐策略部优秀项目18届毕业生 汤浩洋汤浩洋,大连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2018届毕业生,目前在美国南加州大学攻读计算机硕士学位,并将于2020年5月毕业入职美国谷歌公司。了解更多:四年的大学生涯中,最重要的是找准自己的定位,并且为之而努力18届毕业生 赵明德赵明德,大连理工大学18届毕业生,McGill硕士研究生曾任电计14级副级队长,国际交流部副部长。目前在加拿大McGill大学攻读博士研究生。本科期间绩点4.0,加权平均分91分,发表论文十余篇(8篇一作)。获得奖学金数个,获得国内的保研资格,但最终放弃保研资格。19届毕业生 冯秩健冯秩健,大连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2019届毕业生,曾任电计1504班班长,校学生会外联部部长,中共党员。目前在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攻读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看完上面这些优秀学长学姐的学习生活,不知道你是否已经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这一学科学什么、能做什么有了更深的了解。如果你也被他们奋斗的青春所打动,希望他们的故事能给正在为高考努力的你带来鼓励和动力。高考备考是一段艰苦的日子,可能有迷茫可能有压力,但是只要能坚持住,奋斗的青春会给你最丰厚的回报。期待硕果飘香时,能在美丽的大连理工大学与朝气蓬勃的你们相遇!来源:大工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