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博士分流制动真格了:分流退出的博士越多,高校就越能多招生问知

博士分流制动真格了:分流退出的博士越多,高校就越能多招生

近日,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旨在促进研究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切实提升研究生教育支撑引领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的改革。图片来源:教育部《意见》全文共 6 个部分 28 点,其中有两点与博士分流直接相关。第 12 点提到,在博士研究生招生计划管理中,积极支持严把质量关、博士研究生分流退出比例较大的培养单位。第 17 点提到,畅通分流选择渠道,分流退出的博士研究生,符合硕士学位授予标准的可授予硕士学位;未满足学位授予条件的研究生,毕业后一定时间内达到相应要求的,可重新申请授予学位。完善研究生学业相关申诉救济机制,加强研究生合法权益保护。看起来,吆喝了多年的「博士分流」制度,离动真格不远了。关于 「博士分流」,国家已经努力了很多年「博士分流」是指培养单位在研究生教育的整个过程中,对研究生进行分流乃至淘汰的一整套制度设计,是一种多目标、竞争性的,动态调整的选拔与分流机制,具体而言,就是博士生未达博士培养要求,可以转为以硕士身份毕业。图片来源:UC Davis对于一些人而言,「博士分流」制度或许是新名词,但是在国外,分流退出制度作为博士教育质量与竞争文化的制度保障,已是国外博士生培养的常态和特色。几十年前,「博士分流」制度作为一件舶来品,多次出现在我国高教领域的改革中,但在实际操作中鲜有落实,但事实上,多年来上至部委下至高校,一直在为这项改革的成功进行着努力。1995 年,国家教委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改进和加强研究生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就提到「遴选分流」一词,即有条件的单位经过批准可以试行将硕士、博士两个培养阶段连通,实行「硕、博连读」的培养方式,统筹安排课程学习、科学研究和学位论文工作,可在研究生完成课程学习后采用资格考试的方式进行遴选分流,根据资格考试结果确定其能否从事博士学位论文工作;图片来源: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3 年,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印发《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选择试点高校,开展博士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其中就包括分流制度改革;图片来源:教育部2017年,教育部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联合印发《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明确完善研究生培养分流退出制度,提出要畅通博士研究生向硕士层次的分流渠道,加大分流退出力度;图片来源:教育部2019 年 4 月,清华大学在修订《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规定》,明确提到要「完善资格考试、选题报告等培养环节的实施细则、考核要求和分流与退出制度」。随后,清华大学在其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全过程管理的意见》时,再一次出现了「对不适合继续攻读学位的研究生及早提出分流建议」的相关表述。图片来源:清华大学研究生教育公众号随着时间来到 2020 年,改革仍在继续,博士生分流或许即将摆脱「可望不可即」的尴尬境地。《意见》里关于「博士分流」的要点,都说了些啥?再回到开头三部委发布的《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大家一起来看看这份细则都说了些啥。概括起来应该是两点:1.鼓励培养单位严把质量关,积极落实博士分流退出机制。图片来源:教育部根据《意见》所述,在博士研究生招生计划管理中,积极支持严把质量关、博士研究生分流退出比例较大的培养单位。这一意见可以说是体现了各部委对推行「博士分流」制度的决心,培养单位越是严把质量关,将越多不合格的博士生分流退出,就可以得到越多的招生计划倾斜,长此以往,无疑对该单位博士生培养质量的提升大有益处。2. 完善分流制度与补偿机制图片来源:教育部《意见》进一步提到了要加强环节质量监控,完善分流选择机制,畅通分流选择渠道,分流退出的博士研究生,符合硕士学位授予标准的可授予硕士学位;未满足学位授予条件的研究生,毕业后一定时间内达到相应要求的,可重新申请授予学位。完善研究生学业相关申诉救济机制,加强研究生合法权益保护。这里有一条让人眼前一亮,即「未满足学位授予条件的研究生,毕业后一定时间内达到相应要求的,可重新申请授予学位」,将分流退出的补偿机制延伸到了未满足学位授予条件的研究生,尽量让这些被分流的博士生们,不要竹篮打水一场空。博士分流之下,博士生们将何去何从?对于博士生和有志于读博的同学而言,尽管不知「博士分流」制度何时会对自己产生影响,但不可否认,博士培养要「严出」的风气已然在改革中逐渐升腾。故而,对「博士分流」的趋势以及相关细则的了解无疑十分必要。当前对于「博士分流」制度制定了详细管理意见的高校并不多,但依旧可以给我们一些参考。2019 年,大连理工大学发布《博士研究生分流管理办法》,《办法》提到,统招博士、硕博连读博士和全日制工程博士在其博士第 4 学年末仍未通过开题考核或在第 5 学年末仍未通过中期考核的,直博生和非全日制工程博士在其博士第 5 学年末仍未通过开题考核或在第 6 学年末仍未通过中期考核的,学校将取消其学籍,颁发博士结业证书或出具写实性学习证明;图片来源:大连理工大学同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也发布了《博士研究生分流退出机制实施细则》。图片来源: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细则》对需要实施分流或终止培养的具体情况进行了规定,主要涉及学术道德、资格考试与中期考核,以及导师评价等层面。图片来源: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不难看出,如果不出意外,博士资格考试和中期考核应该会成为「博士分流」制度落实到细则上的关键落脚点。图片来源:UC Davis举个例子,目前南京大学博士资格考试的暂缓通过率不得低于 15%,也就是说至少有 15% 的博士生无法通过博士资格考试。图片来源:南京大学在未来,这个比例会如何变化,是否会越来越高,我们还不得而知,但毫无疑问,必然会有更多高校制定资格考试细则时设定一个暂缓通过的比例来推动「博士分流」制度的实行。寻思着要读博的诸位,你们紧张了吗?特别声明:本文发布仅仅出于传播信息需要,并不代表本公共号观点;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公众号转载使用,请向原作者申请,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振振有词

博士招生达10万,“混毕业”没那么容易

摘要中青评论在课程设置、学术训练、导师职责、评价方式等细节方面,仍有很多优化的空间。近日,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东南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等40多所院校陆续发布招生简章,公布博士生扩招规模,引发舆论关注。其实,早在2018年,教育部已明确提出2020年我国博士生招生总规模将达到10万人。有人担心,博士生扩招会带来学历贬值和培养质量下降。一些高校为保证培养质量,相继出台“分流淘汰”机制。比如,清华大学在修订《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规定》时,明确提到“完善资格考试、选题报告等培养环节的实施细则、考核要求和分流与退出制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也发布详细的《博士研究生分流退出机制实施细则》。严把人才“出口关”,建立和完善退出机制,对保障人才培养质量至关重要。不过,博士生培养是系统工程,分流和退出只是大系统中的小环节,不是人才培养的终极意义。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更应该在博士生入学后的培养阶段,即课程设置、科研素养培养等重要环节上下功夫。仅以笔者所观察的一些文科专业为例,博士人才培养的部分中间环节还有可改进的空间。首先,课程体系设计需要进一步完善。文科的课程学分一般在20分左右,课程总数在8门左右,除却3门左右的公共课程,面对不同研究方向的学生,其余课程多是入门、导学性质,考核方式只需上交一篇简单的课程论文,更具针对性的方法类课程所占比例非常低。科学、规范的研究方法训练是进入学术研究领域必不可少的工具。笔者从身边一些博士生了解到,大家只是把博士课程看作完成“学分”的任务,第一年的时间为凑够学分,选修不少跟自己研究方向不相关的课程,第二年就直接进入论文开题阶段,研究问题难确定,研究方法不清晰,赶鸭子上架,“迷茫”在所难免。“唯论文”的科研评价体系,异化了博士生的学习目标和秩序。国内多数学校都以至少发表两篇C刊论文为基本要求。在此并不是否定C刊的价值,若是直接取消发表论文的要求,这于博士生未来求职而言,并无实际益处,毕竟整个科研评价体系均以C刊为核心指标。鉴于当下C刊数量较少,不少期刊为了提高引用率,选稿偏重作者知名度和职称,博士生总体论文质量也无法与成熟的学者抗衡,而一些期刊也在缩减发表文章的数量,最终导致供求关系严重不平衡,不少人因发不了C刊而无法毕业。对博士生的评价标准是不是过于单一,有没有更加多元、有效的评价方法,需要各个学校、学科立足实际情况,认真检视,当然,多元并不意味着降低评价标准。导师对学生的投入和学生对科研的投入之间是正相关的,有的导师尽心尽责,定期开展学术研讨、读书报告等活动,真正起到督促和激励的作用,有的导师负责博士生数量过多,根本无暇顾及每个学生,还有导师行政事务繁忙,无法抽身,有名无实,完全靠学生自己摸索。毋庸置疑,考核是质量监督的重要手段,但作为系统性的培养机制,任何环节设置都应该以促进学生科研能力和学术素养为根本目标。严格、有效的制度应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在对博士生进行分流淘汰的同时,还需要系统性、综合性考虑,完善人才培养的基础环节。毕竟,在课程设置、学术训练、导师职责、评价方式等细节方面,仍有很多优化的空间。撰文/胡波微信编辑/王钟的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出品

义利

最新!又一国家级重要名单公布,辽宁这2位教授强势入选!

8月11日,根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发布了2020年度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建议资助项目申请人名单。本次公示的建议资助申请人中,大连理工大学刘涛教授、赵佳飞教授入选。刘涛,大连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精细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博士毕业于北京大学,2010年在大连理工大学任教。主要从事分子磁性稳态可逆调控的研究,致力于解决分子层次上信息的写入、擦除与读取的问题,在Nat. Commun.、Angew. Chem. Int. Ed.、J. Am. Chem. Soc.、Chem. Sci.等期刊发表多篇论文。2013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15年获得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赵佳飞,大连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天然气水合物安全、高效开发;水合物流动安全;以及新能源环境技术研究。近年来,发表SCI学术论文68篇,其中第一、通讯作者37篇(含ESI热点论文1篇、高引论文2篇),SCI他引二百余次。相关成果作为主要创新点获得2013年“海洋工程科学技术奖”唯一特等奖(部级奖,排名3);获得辽宁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奖(学术论文类)一等奖(排名1)。入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国家海洋领域优秀科技青年”、“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辽宁省高等学校杰出青年学者”、“首批大连市青年科技之星”、“大连理工大学星海优青”等人才计划。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支持在基础研究方面已取得突出成绩的青年学者自主选择研究方向开展创新研究,促进青年科学技术人才的成长,吸引海外人才,培养和造就一批进入世界科技前沿的优秀学术带头人。2020年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试行经费使用“包干制”,资助经费不再区分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每项资助经费为400万元(数学和管理科学每项为280万元),计划资助300项,资助期限为5年。更多精彩资讯,欢迎关注百家号:大连理工大学招生办

博士招生达10万人,“混毕业”没那么容易

近日,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东南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等40多所院校陆续发布招生简章,公布博士生扩招规模,引发舆论关注。其实,早在2018年,教育部已明确提出2020年我国博士生招生总规模将达到10万人。有人担心,博士生扩招会带来学历贬值和培养质量下降。一些高校为保证培养质量,相继出台“分流淘汰”机制。比如,清华大学在修订《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规定》时,明确提到“完善资格考试、选题报告等培养环节的实施细则、考核要求和分流与退出制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也发布详细的《博士研究生分流退出机制实施细则》。严把人才“出口关”,建立和完善退出机制,对保障人才培养质量至关重要。不过,博士生培养是系统工程,分流和退出只是大系统中的小环节,不是人才培养的终极意义。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更应该在博士生入学后的培养阶段,即课程设置、科研素养培养等重要环节上下功夫。仅以笔者所观察的一些文科专业为例,博士人才培养的部分中间环节还有可改进的空间。首先,课程体系设计需要进一步完善。文科的课程学分一般在20分左右,课程总数在8门左右,除却3门左右的公共课程,面对不同研究方向的学生,其余课程多是入门、导学性质,考核方式只需上交一篇简单的课程论文,更具针对性的方法类课程所占比例非常低。科学、规范的研究方法训练是进入学术研究领域必不可少的工具。笔者从身边一些博士生了解到,大家只是把博士课程看作完成“学分”的任务,第一年的时间为凑够学分,选修不少跟自己研究方向不相关的课程,第二年就直接进入论文开题阶段,研究问题难确定,研究方法不清晰,赶鸭子上架,“迷茫”在所难免。“唯论文”的科研评价体系,异化了博士生的学习目标和秩序。国内多数学校都以至少发表两篇C刊论文为基本要求。在此并不是否定C刊的价值,若是直接取消发表论文的要求,这于博士生未来求职而言,并无实际益处,毕竟整个科研评价体系均以C刊为核心指标。鉴于当下C刊数量较少,不少期刊为了提高引用率,选稿偏重作者知名度和职称,博士生总体论文质量也无法与成熟的学者抗衡,而一些期刊也在缩减发表文章的数量,最终导致供求关系严重不平衡,不少人因发不了C刊而无法毕业。对博士生的评价标准是不是过于单一,有没有更加多元、有效的评价方法,需要各个学校、学科立足实际情况,认真检视,当然,多元并不意味着降低评价标准。导师对学生的投入和学生对科研的投入之间是正相关的,有的导师尽心尽责,定期开展学术研讨、读书报告等活动,真正起到督促和激励的作用,有的导师负责博士生数量过多,根本无暇顾及每个学生,还有导师行政事务繁忙,无法抽身,有名无实,完全靠学生自己摸索。毋庸置疑,考核是质量监督的重要手段,但作为系统性的培养机制,任何环节设置都应该以促进学生科研能力和学术素养为根本目标。严格、有效的制度应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在对博士生进行分流淘汰的同时,还需要系统性、综合性考虑,完善人才培养的基础环节。毕竟,在课程设置、学术训练、导师职责、评价方式等细节方面,仍有很多优化的空间。(来源:中青评论微信公号)

乐斗

报录比丨大连理工大学2020年硕士研究生各专业报名、录取情况

20考研结束后,各大院校开始公布数据。为了让小伙伴们获得最新报录比信息,海文考研将及时更新已公布报录比信息的院校。今天为大家带来的是大连理工大学2020年硕士研究生各专业报名、录取情况2020考研报录比数据。大连理工大学学校简介学校与共和国同龄,是中国共产党在新中国成立前夕面向新中国工业体系建设亲手创办的第一所新型正规大学,是新中国"四大工学院"之一,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首批"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是首批入选世界一流大学A类建设高校。在近年各类大学排名中,位列内地高校第20位左右,综合实力位列国内工科院校十强。校风醇厚,形成了特有的红色基因,赢得了"学在大工""创新在大工"的美誉。截至2020年1月,学校有29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36个二级学科博士点,4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22个二级学科硕士点,2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9个类别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4个博士专业学位授予权以及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授予权。学科实力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化学、工程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力学、水利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 、管理科学与工程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包括一级覆盖的二级学科): 计算数学、等离子体物理、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固体力学、 流体力学、工程力学、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结构工程、 水文学及水资源、水力学及河流力学、水工结构工程、水利水电工程、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化学工程、化学工艺、生物化工、应用化学、工业催化、环境工程、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管理科学与工程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总结希望广大有志学子选择大工,开始一段路行万里、求得真知的旅程!

其言虽教

返校隔离,大工美女博士这样安排!

编者按5月8日起,学校开始分批错时有序组织学生返校。对于重点地区返校学生,学校将他们安排至学校科技园酒店单独隔离14天。隔离的日子怎么过?今天,我们来看博士生杨月的隔离周记。杨月简介杨月,中共党员,环境学院2017级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膜生物水处理技术,今年是她攻读博士学位的最后一年。在读博期间,她曾获得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大连理工大学一等学业奖学金等奖励,荣获大连理工大学优秀研究生(三次)、大连理工大学科技创新单项奖、大连理工大学优秀研究生标兵、大连理工大学优秀毕业研究生等荣誉。2019年获评大连理工大学第十二届博士“学术之星”。她以第一作者发表SCI文章6篇(中科院分区一区五篇),总影响因子45.797,申请专利2项。曾两次参加IWA等国际学术会议,两次均获得了“最佳口头汇报”奖。01 第一天 5月10日今天是我返校回程的第一天。2020年的开学来得有点迟,但是永不迟到的是学校对学子的关怀。细细回想这一整天的旅途有些许疲惫,但是更多的是担忧,担忧自己是不是能够一路平安地抵达学校,更担忧:我会不会给学校带来麻烦。而我此刻能做到的就是严格服从学校安排,保护好自己。因此,在整整五个小时的路途中我尽力做到不摘口罩,不乱触碰物品。到下高铁的那一刻,远远望见学校的工作人员举着带有“大连理工大学”字样的指示牌的一瞬间,我紧绷的弦终于松下了,这就是大工带给我的安全感。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我们顺利抵达了指定的隔离地点。除了干净整洁的住宿环境与完备齐全的生活物资外,最让人惊喜的是学校和学院为我们准备的书籍。看到《平凡的世界》这一刻,我简直要呼喊出来,我爱大工。我知道,在这隔离的十四天一定是身心愉悦的,我甚至有种感觉,觉得自己是回来“享福”的。我想,这一段经历一定是让人难忘的。学校和学院为同学准备的大礼包温情满满的辅导员手写家书02 第二天 5月11日早上七点半,工作人员准时敲响了我们的房门,送来了早饭,开启了我舒适的一天。上午十点钟学院副书记、副院长刘祯祯老师,以及辅导员李佳泽老师为本学院第一批返校学生召开了一个线上视频会议。刚刚开启在校隔离生活的日子里,我深切地感受到,学校、学院就是家,家人们永远会在第一时间送关怀,温暖我们。我的心里油然而生出一种骄傲,一种身为大工学子、环境学子的骄傲。会后,我利用饭前这时间在心里计划了今天一天的安排,也描绘了未来几天的大致雏形。今天的工作安排不多,和我的导师继续一起完成期刊论文的审稿意见即可。一改急性子,我就这样慢慢地、享受地完成今日计划,精神愉悦。有时候仔细想想,生活就是要有一点仪式感才能对得起这每一天的好时光。早起一杯蜂蜜水,睡前一杯热牛奶,认认真真地摆放好电脑,再泡上一杯茶,如果再有阳光晴好,阵阵微风,那简直是无比幸福。这就是生活本来的样子吧。03 第三天 5月12日天气晴好,微风不燥。在按照流程喝蜂蜜水、洗漱、吃早饭之后,听着喜欢的音乐,认真地整理房间,看着一切都规规矩矩、整整齐齐的让人莫名心情舒畅。今天的主要任务是做核酸检测,下午,医生一间一间地为学生做测试,一个下午好几个小时就这样在防护服后面。我想到自己连续戴几个小时口罩都呼吸不畅,而此刻,医生却还能耐心地开导我:“忍一忍,会有一点不舒服。”事实上,医生的耐心和轻柔让整个过程快速而轻松。致敬医护工作者!我不知道如果防护服后面的是我,是否还能如此耐心和温和,这一点值得我深刻地反思和学习。今天另外一件重要的事是完成了期刊论文的意见回复和上传工作,接下来就是耐心等待着最终的结果,相信自信且用心的过程一定会带给我们一个满意的结果。一件工作告一段落之后我特地给自己安排了一节高强度的瑜伽课。随着夜晚的降临,锻炼后的放松,整个心也渐渐安静了,一本书,陪我走进今夜的梦乡。04 第四天 5月13日今天天朗气清。早早地将今天要吃的零食准备好,一根香蕉、一杯酸奶、一包蜂蜜、一包茶叶、一瓶牛奶。也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喜欢上了这种规规矩矩按照计划前进的生活,有条不紊。早上九点,负责学生隔离工作的辅导员周峰老师为我们邀请到世界健美操冠军郑老师线上上了一节体育课。在这个特殊时期,居然可以和世界冠军一起完成一场特殊的体育课,这也许将成为我们一生中最特殊的经历之一。课后我还向世界冠军请教了关于肌肉发力点的问题,收获颇丰。晚上的时间除了按原计划上了一节瑜伽,看了两个小时的书,还和爸爸妈妈视频通话,告诉他们我一切安好。从严格的意义上计算,到目前为止,我已经自己在这个房间里度过了三天半的时光,这几天里我觉得日子很安静、很舒服。没有比“舒服”更加贴切的辞藻来形容自己此刻的心情了。在这个高速发展的社会里,快速的生活节奏下,有这样半个月的时间让自己跟自己独处、仔细地审视自己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所以,我们还能有什么不满意呢?一日三餐有专门工作人员送至房间门口05 第五天 5月14日5月14日,天气晴朗,又是普普通通却精彩的一天。除了按照计划完成每天的工作,我给自己“加菜”了:完成一条瑜伽短视频的拍摄。以这种定期检查的方式来督促自己锻炼,就像以发期刊论文的方式来检验自己这一学期是否有努力学习和做实验是一个道理。它会督促我坚持、努力,查缺补漏。06 第六天 5月15日今天下了阵雨,但是我的心情却是“阳光明媚”,因为今天对我来说是一个重要的日子。随手查了查我毕业论文的动态,却意外地发现,外审已经回来了。5月7日递交至平台中心,5月14日以两个优秀作为反馈,只用了短短一周的时间,这让我顿时激动得瑟瑟发抖。开心地把这一消息告诉导师,我的导师说:“功夫到了,自然水到渠成”。仔细回想自己攻读博士学位的这几年,确实是这样,过程中一切的磨砺和苦难都是值得的,它们为我们的成长保驾护航,是我们获得好运气的前提。我要记住这一经历,所有的幸运背后一定是离不开勤奋努力的。有条不紊的隔离生活还在继续……希望每一位在家或在校的同学都能自律生活,努力学习,相信大家与大工再相见时都已成为更好的自己!内容来源:大连理工大学官方微信平台图文作者:杨月文字整理:付旭遥编辑:白书彬校对:徐一丹责任编辑:周学飞

鳅然乎哉

重磅!大连理工大学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线

继2020考研国家线公布后,34所自主划线院校也陆续公布2020年复试分数线,大连理工大学已经公布2020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复试基本分数线,如下所示:根据教育部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经学校招生工作领导小组讨论研究决定,我校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如下:一、学术型硕士研究生五、其他说明1.学校进入复试初试成绩基本要求是我校各学科(类别)、专业(领域)考生进入复试的最低分数要求,各学部(学院、部)可根据学科特点、招生计划数量、生源情况制定本单位各学科(类别)、专业(领域)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要求。考生初试成绩须达到各学部(学院、部)制定的各学科(类别)、专业(领域)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要求才能进入复试。2.“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大学生村官项目”、“三支一扶计划”和退役大学生士兵等照顾加分政策按照教育部相关规定执行。符合教育部加分或照顾政策的考生须在复试前提出申请,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校将根据教育部最新文件及名单进行审核。3.我校硕士研究生复试录取工作计划于5月份开展,具体时间由各学部(学院、部)自行确定,各单位复试录取工作细则也将陆续分批次公布。请考生密切关注大连理工大学研究生院招生主页的相关信息。以上就是有关“2020考研分数线:大连理工大学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的全部内容了,进入复试的同学一定要好好准备,在国家线徘徊的同学抓紧准备调剂了!

表诠

中国科学院大学、大连理工大学2020招生政策变化集锦

2020高校招办访谈正在火热进行中,今天为大家带来中国科学院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的访谈,有兴趣的考生和家长们关注起来!01中国科学院大学:“郭永怀力学实验班”和“华罗庚数学实验班”今年首次招生——访中国科学院大学招办主任冉盈志“国科大”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30个学科被评为A类,其中A+学科18个。今年“郭永怀力学实验班”和“华罗庚数学实验班”首次招生。国科大实行“三段式”的培养方式,第一阶段为公共基础课学习,一年半后,根据学科兴趣和学业表现,学生可以重新自由选择最感兴趣的专业。一、请您简要介绍一下学校基本情况。冉盈志:中国科学院大学简称“国科大”,是一所以科教融合为办学模式、研究生教育为办学主体、精英化本科教育为办学特色的创新型大学。截至2019年12月,国科大有在学本科生1620名;在学研究生5.17万名,其中博士生占52%,博士生数量位居全国第一;在学外国留学生1734人,来自96个国家,其中外国博士生1055人,外国博士生数量位居全国高校前列。国科大拥有完备的学科体系,共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42个,分布在教育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7个学科门类;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54个,分布在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10个学科门类。此外,国科大还拥有金融、应用统计、应用心理、翻译、电子信息、机械、材料与化工、资源与环境、能源动力、土木水利、生物与医药、农业、药学、工商管理、公共管理、工程管理16类专业学位授权点。在保持自然科学领域学科优势的同时,国科大近年来不断加强应用学科、新兴交叉学科以及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的建设,在管理学、哲学、医学、心理学、经济学、法学等学科的实力也逐渐显现。国科大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首批授权学位自主审核的20所高校之一。根据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国科大30个学科被评为A类,其中A+学科18个。在2020年5月公布的ESI最新数据中,国科大国际排名71位,位列内地高校第一位。在全部22个学科排名中,国科大材料科学和化学学科跻身ESI前万分之一行列;材料科学、化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工程、植物和动物科学、农业、地球科学7个学科进入ESI前千分之一,18个学科进入ESI前百分之一学科。二、2020年招生专业有无变化?冉盈志:2020年招生专业没有变化,仍然全部是我校的优势学科,具体为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生物科学、理论与应用力学、网络空间安全、材料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其中前6个专业为理学,后7个专业为工学。各专业招生计划数及相应要求以国科大招生信息网公布为准。“郭永怀力学实验班”和“华罗庚数学实验班”今年首次招生。2019年9月,国科大首个本科生实验班“郭永怀力学实验班”在玉泉路校区揭牌成立。“郭永怀力学实验班”依托北京市“高精尖”学科建设项目,人才培养以“工程科学”思想为指导,采取国际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设立通识化课程体系和实践课程,瞄准新时期“上天、入地、下海”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中的关键科学问题,致力于培养一批不但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而且具备像郭永怀先生一样的家国情怀和远大抱负的优秀青年,为祖国建设贡献力量。2019年12月,国科大启动了“华罗庚数学实验班”,旨在选拔具有浓厚数学兴趣,并有志于攀登数学高峰的学生,培养具有大格局、大视野、大情怀的世界级杰出数学人才。“华罗庚数学实验班”将以数学思维能力、探索能力以及交叉能力为重点进行培养。培养过程将充分利用中国科学院雄厚的科研实力和丰富的教学经验。课程设置上,强化理论深度和学科广度。教学内容上,积极推进科学思想与科学精神进课堂、最新科研成果进课堂、前沿学科动态进课堂、创新的科研方法进课堂,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三、学校的录取原则有何特别之处?哪些专业有特殊要求?冉盈志:通过综合评价入围的考生,须在提前批次第一志愿填报国科大(相关省市高招办有特殊要求的,按照当地省市高招办要求执行)。在高考成绩公布之后,国科大根据入围考生的高考成绩、国科大测试成绩、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计算出考生的综合评价成绩,并在提前批次择优录取。通过普通高考方式报考的考生,国科大在第一批次或提前批次按所在省市高考投档成绩由高分到低分录取。通过国家面向贫困地区专项招生计划报考的考生,实行计划单列、单独填报志愿、单独划线、单独录取的政策。考生的高考成绩须达到生源所在省第一批本科录取控制分数线,在本科提前批次录取结束后、本科第一批次录取前按所在省市高考投档成绩由高分到低分录取。2020年国科大按国家面向贫困地区专项招生计划录取的新生可自行决定入学时是否迁转户口,在校学习期间享受与其他方式录取考生同等待遇。我校的招生专业没有特殊要求,但是体检须符合国家统一的体检标准,如生物科学对色觉有要求等,具体的按照教育部等几部委制定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执行。四、请您介绍一下学校的转专业政策和奖助学金政策。冉盈志:国科大实行“三段式”的培养方式,第一阶段为公共基础课学习,一年半后,根据学科兴趣和学业表现,学生可以重新自由选择最感兴趣的专业,并可申请相应调整学业导师。目前学生申请转专业的满足率为100%,实际转专业的比例占录取学生的比例为20%多,因为大部分学生录取的专业就是自己喜欢的专业,因此也就不再申请转换专业了。对来自贫困地区和生活困难家庭的学生,一方面可以享受国家的有关奖助学金政策,另一方面国科大自身也有丰富的奖助学金体系和系列助管岗位,确保家庭经济特殊困难的学生在不需要家里任何资助的情况下,也能顺利完成学业。五、学校本科人才培养有什么特色?冉盈志:国科大的本科生培养特色包括全程学业导师制、“三段式”培养、科学家班主任+青年班主任相结合的双班主任制、名师授课等。特色一:学业导师制本科生阶段实行全员全程学业导师制,每名本科生都有一位学业导师,导师全部具有教授(研究员)及以上职称或学术荣誉。学生在本科阶段,除参加正常的课堂学习外,还能够接受其学业导师的指导、融入导师领导的团队(即导师助手和师兄师姐集体),每一个学生将在日常生活、课程选择、学习方法、科研实践、学风道德、兴趣培养、心理健康、人生理想、职业规划、未来发展等方面,得到导师们的关心、关爱、指导和倾力帮助。本科生学业导师均为科研一线的优秀科学家,将引导学生开展科研创新,鼓励学生在本科阶段融入导师领导的科研团队,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学习平台。2020年,国科大共遴选出了本科生学业导师1247人,60%左右拥有特殊学术荣誉。其中,院士64名,国家杰青319名。特色二:“三段式”培养方式基于中科院成立以来高水平人才培养的经验,国科大充分认识到“惟基础厚实者能远行”,“兴趣是创新之源动力”。既要打牢基础,也尊重兴趣天赋,国科大为本科生设计了“三段式”的培养方案。第一阶段为公共基础课学习,在学业导师指导下,重点学习数学、物理、语言文化类课程(包括英文和中文写作)和其他通识教育课程。一年半后,根据兴趣和学习工作能力,学生可以重新自由选择最感兴趣的专业,并可申请相应调整学业导师。第二阶段为一年半左右的专业基础课学习,重点学习所选专业的基础性课程。这个阶段结束后,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选择具体的专业方向,确定专业导师。第三阶段为第四学年的专业学习和科研实践。在确定专业方向和专业导师后,学生可申请到与中科院有密切合作关系的国外和境外高水平大学学习研修一学期,然后回到专业导师所在研究团队及实验室,参与“研讨班”式的学习,并完成本科毕业论文。因此,本科四年的学习中,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得到多个中外高水平导师的亲自指导,具有更加开阔的科学视野。特色三:科学家班主任+青年班主任制度本科阶段,每个行政班配备两名班主任,即科学家班主任和青年班主任。科学家班主任由院士、研究所所长、党委书记等著名科学家担任。他们主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专业思想,培育良好人格,组织学生了解科学院的各个研究单位和先进的科研装备,指导学生进行学习和工作规划,树立科学的成才目标和发展方向,帮助优秀毕业生继续深造。青年班主任由具有博士学位的青年教师(一般为年轻教授或副教授等)担任,他们注重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日常生活情况,帮助学生选择导师、课程、专业,指导学生制定个性化的修读计划和专业规划,并与每个学生交朋友,做学生的大哥哥、大姐姐。其他特色:如名师授课(给本科生讲课的老师以教授为主体,有的还是院士、杰青等知名科学家)、交流访学等。六、近年来学校就业情况如何?国科大本科毕业生绝大多数选择继续深造。2018年,国科大首届本科生中共290人毕业,247名毕业生直接继续深造,攻读硕士或直接攻读博士学位,占毕业人数的85.1%,其中88人到境外留学,有23名学生获得国际顶尖大学录取(仅统计世界大学学术排名TOP20的高校)。如果算上第二年考研录取的学生,首届本科毕业生的深造率超过90%。2019年,国科大本科毕业生的首次深造率即达到90%,在国内高校中深造比例首屈一指。2020年本科毕业生的深造率预计也能超过90%。02大连理工大学:两校区代码独立,部分专业合并大类招生——访大连理工大学招生办公室主任吴迪2020年大连理工大学面向全国31个省份计划招收本科生6260人。在招生专业方面主要变化为:学校部分专业合并大类招生。需要注意的是,学校主校区与盘锦校区分别独立代码招生,两个校区颁发相同的大连理工大学毕业证和学位证。一、请您简要介绍一下学校基本情况。吴迪:大连理工大学(简称“大工”)成立于1949年4月,与共和国同龄,时为大连大学工学院,1950年大连大学建制撤销独立为大连工学院,1988年更名为大连理工大学。大工是中国共产党在新中国成立前夕面向新中国工业体系建设亲手创办的第一所新型正规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新中国“四大工学院”之一,是国家首批“985工程、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首批入选世界一流大学A类建设高校。秉承“海纳百川、自强不息、厚德笃学、知行合一”的大工精神,学校品牌和实力不断积淀发扬。在近年各类大学排名中,位列内地高校第20位左右,综合实力位列国内工科院校十强。学校坐落在美丽的海滨城市大连,依山傍海,办学条件优良。已形成一校、两地(大连市、盘锦市)、三区(大连凌水主校区、开发区校区、盘锦校区)的办学格局。2012年在辽宁盘锦新建大连理工大学盘锦校区,与主校区同标准、同档次、同水平办学。主校区与盘锦校区分别独立代码招生,两个校区颁发相同的大连理工大学毕业证和学位证。二、今年招生计划有无增减?吴迪:2020年大连理工大学计划招收全日制普通本科生6260人,总数量与去年一致,其中主校区(含大连开发区校区)4960人,盘锦校区1300人,均面向全国31个省份招生。三、2020年招生专业有无变化?请介绍一下变化情况。吴迪:在招生专业方面,我校2020年主要变化情况如下:主校区(含开发区校区)方面1.学校为首批“强基计划”招生改革试点高校,主校区新增4个强基计划班,分别为数学与应用数学、应用物理学、工程力学、应用化学,选拔一批有志向、有兴趣、有天赋的青年学生进行专门培养,为国家重大战略领域输送后备人才。2.主校区新增“马克思主义理论”本科专业,与汉语言文学、广播电视学、公共事业管理、哲学合并为新闻传播学类(人文社科实验班)招生,大类招生计划170人。3.主校区部分专业合并大类招生:(1)新设工商管理类(经济管理实验班),将工商管理、物流管理、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5个专业合并大类,招生计划270人。(2)土木类合并了原水利类专业,包含土木工程、土木工程(国际班)、工程管理、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交通工程、水利水电工程、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海洋资源开发技术8个专业,招生计划450人。(3)设计学类合并了原雕塑专业,包含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雕塑3个专业,招生计划65人。(4)开设电子信息类(电信、自动化与计算机工科实验班),含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电子信息工程(英语强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生物医学工程、人工智能7个专业,招生计划610人。(5)开设化工与制药类(化工、制药与新材料工科实验班),含化学工程与工艺、化学工程与工艺(国际班)、制药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4个专业,招生计划400人。4.主校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中外合作办学)”专业,是我校与美国加州大学欧文分校(UCI)合作开设的,招生计划60人,该专业在上海、浙江、北京、天津、山东、海南、江西单独代码招生,其他省份与应用物理学(中外合作办学)、工程力学(中外合作办学)合并代码招生。盘锦校区方面1.新设环境生态工程(生态与食品工科实验班),将环境生态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2个专业合并大类,招生计划180人。2.新设经济学类(经济与商务实验班),将电子商务、人力资源管理、经济学、知识产权4个专业合并大类,招生计划170人。3.开设能源化学工程(能源、资源与生物化工工科实验班),含能源化学工程、应用化学(工学)、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工业生物工程4个专业,招生计划240人。4.“数理基础科学(中外合作办学)”专业招生计划100人,较去年增加40人,该专业是我校与英国莱斯特大学成立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大连理工大学莱斯特国际学院的下设专业,在相关省份单独代码招生。四、学校的录取原则有何特别之处?哪些专业有特殊要求?吴迪:我校政策与去年相比没有太大变化,平行志愿与非平行志愿政策有所不同。“平行志愿”的省份(批次),调档比例一般不超过招生计划的105%,进入调档线的考生,德、体合格且服从专业调剂,进档不退;非“平行志愿”的省份(批次),调档比例一般不超过招生计划的120%,对“顺序志愿”批次在学校同批次控制线以上,优先录取第一志愿。我校普通类本科、筑梦计划(高校专项计划)在提档和分专业录取时原则上认可考生所在地省级招办制订的有关全国性加分或降分政策,但对其他特殊类招生如强基计划、高水平运动队招生等,按照我校相关简章规定执行,一般是按高考文化课成绩进行录取。在专业(类)录取时根据考生投档成绩,实行“分数优先,遵循志愿”(即分数清)的录取原则,即在德、体条件合格的前提下,优先满足高分学生的专业志愿;专业志愿之间不设分数级差,方便考生报考。五、在培养模式方面,学校有什么特色向考生与家长推荐?吴迪:学校以“实施精英教育,培养精英人才”为培养理念。主要介绍三大方面:一是大类招生与培养:我校是全国率先开展大类招生与大类培养的高校之一(2007年人文专业试点,2008年全面实施),学校部分专业按专业大类进行招生,使学生摆脱“一考定终身”的发展局限,为学生营造条件宽松和自主发展的培养环境。学生低年级以通识教育为主,高年级以面向学科门类、学科大类和学科专业的宽口径专业教育为主。学生经过通识课程和大类基础课程学习后,通过对专业的认识和了解,在大类内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专业要求,按照双向选择原则确定主修专业。二是创新拔尖人才培养:学校开设了“电子信息类”、“化工与制药类”、“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和“钱令希力学”四个创新班,培养拔尖创新人才。部分“创新班”按大类招生,学生一年或两年后可在大类内任选专业,免试推荐攻读研究生的比例均不低于50%。“创新班”由相关学部(学院)选派知名教授担任导师,负责学生的学业、科研训练等个性化的指导,帮助学生制定符合个性发展的专业培养计划。学生可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创新班”强化研究型教学及创新性实验,依托创新实践基地,不间断开展科技创新实践活动。三是理科拔尖人才培养:学校开设“华罗庚班”“王大珩物理基础科学班”“张大煜化学基础科学班”3个理科基础科学班,着力培养数学、物理、化学方面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精英人才免试推荐攻读研究生的比例均不低于50%。“华罗庚班”与“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合作,依托我校“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从“数学类”学生中选拔,前六届毕业生达到培养要求均具有保研资格,被中科院、北大、清华等名校录取。“王大珩物理基础科学班”与“中科院长春光机所”等合作,依托我校“等离子体物理”国家重点学科,单独招生,采取打通“本硕博”培养界限的创新人才培养新机制。“张大煜化学基础科学班”与“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合作,依托我校“精细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单独招生,打通“本硕博”的培养界限,建立8年贯通培养的创新人才培养新机制,达到培养计划要求全员保研(本硕博连读)。素材来源:阳光高考

空房间

大连理工大学研究生自杀,网友说出读研不受导师重视的心酸经历

今年的疫情使得本来就严峻的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很多同学都把考公考研当作上岸的最好道路。毋容置疑,考上研究生就业前景更加广阔,研究生的毕业平均年薪要比本科要高,而且升职加薪的机会相对更好,所以考研是当今很多人同学的最优选择之一。然而,不管什么道路,残酷的事实是大部分人的人生都很难有一帆风顺,昨天网友“红烧土豆叶”在微博爆料称一位大连理工大学研究生自杀了,并且附上了他的遗书。遗书的这种“轻描淡写”更显死者生前的绝望,多次实验得不出想要的结果,害怕无法完成自己的课题从而打破导师这个组“优良传统”。对于这种选择,你怎么看呢?从死者的遗书来看,导师的不重视,实验条件不充足,没有得到有效指导,以及缺乏及时的心理开导是主因。然而,人生可谓无坦途,纵多网友看到这种选择否纷纷表示不应该,很多人也道出自己的艰辛经历,小编认为活着就是最好的故事,人到中年都是一本跌宕起伏的故事集。发生这样的事情的确让人惋惜,那么这种的事情是否能避免呢?每年都有那么多人考研、读研,我们该如何直面考研中出现的“惨淡”,网上有非常多研究生说出了自己读研的心酸。这位同学表示研一的时候导师都给其他同学安排了任务,唯独忽略了自己,找到不论文方向,很迷茫。这位研二的同学表示导师带的学生太多,即使自己是以第一名成绩考进学校,也得不到重视。然而,也有回过头来看待读研经历的,表示无论如何都要往积极的一面去想事情和做事情,争取到就是自己的,争取不到就放手。小编听过长辈的教导:“读书是你一生中痛苦最少最轻的经历。”读书的时候勉励自己,现在回头想想真的是那么一回事。那么读研应该如何面对类似的事情呢?小编认为首先在知识方面,同学们要足够的勤奋,把自己的专业知识理论打得足够扎实。在导师方面,要多去导师办公室和导师交流,让导师了解你的努力和水平,只有导师对你足够了解放心,他才会重视你,给你参与项目的机会。同时,了解导师的个人喜好也是非常重要的,人际交往这一课,是我们的重要人生课程。最后,我们需要的是顽强的意志和良好的心态,不管你性格如何,这两种品质都非常重要。希望正在努力准备考研和正在读研的同学能够不断突破自己!那么,你有什么看法呢

土里土气

大工“超牛”校友:高考英语3分,靠奖学金攻读加拿大博士!

生逢其时,必重任在肩。在那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年代,他坚定信念,积跬步,致千里,抓住眼前每一个机会,努力求学,在化工的道路上一走就是四十载。他深耕于干燥技术、新能源与化工新材料、能量转换与存储等领域,发表期刊文章245篇,文章被引率超过17500次,不仅在多个专业团体任职,还参与多家国际顶级期刊的编辑工作。他就是大连理工大学杰出校友陈国华。陈国华,1984年本科毕业于大连理工大学无机化工专业,1989年获加拿大麦吉尔大学化学工程系硕士学位,1994年获该校博士学位,2005年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做访问学者。现任香港理工大学协理副校长,能量转化与储存讲座教授,香港科技大学化学和生物分子工程系兼职教授,世界化工理事会副主席。担任香港工程师学会化学工程学科主任以及第17届亚洲化学工程联合会会长,是香港工程师学会会士及美国化学工程师学会会士,多次任专业会议组织委员会主席。曾任大连理工大学香港校友会第六届、第七届会长,长期关心支持大工在港校友发展。在辽宁西部建平县,初中毕业的陈国华,在中专和高中的录取考试中均考取了全县第一名,“上中专还是读高中?我有些犹豫。在那个年代,农村孩子上中专意味着可以马上解决‘农转非’的问题,这是非常现实的。”陈国华回忆道。然而当时的建平县教育局局长坚定地劝说陈国华继续读高中,因为他认定,眼前这个聪慧勤奋的小伙子将来一定能上大学!来到建平县重点高中,陈国华的第一次蜕变,源自高中老师的引领。这群来自大连和沈阳等地,在学识上颇具水平的知识分子,将希望和理想寄托在少年们身上。陈国华走出县城继续深造的志向一下子被激发,填写高考志愿时,理科成绩优异的陈国华也填了工科志愿——大连工学院(现大连理工大学),因为数学老师告诉他:“学工科做工程师,可以直接参与国家建设。”而另一位来自大连的数学老师告诉他,化工是大工著名的学科之一。就这样,陈国华走出建平县,迈入大连工学院化工系的大门。“有了明确的目标,才知道前进的方向。”陈国华大学期间一直坚定着读书深造的信念,也深知机遇可贵。那时,出国深造是个不错的选择,陈国华了解到化工系每年有两个出国读研的名额,但英文是必考科目。“我高考时英语只考了3分,英语基础基本为零,可以说是从ABC开始学起。”然而,在物资匮乏,英语教育尚不成熟的年代,超前的学习活动都要受到艰苦的客观条件制约。没有听力设备、没有学习资料、没有语言环境,陈国华的英语学习之路可谓是困难重重。“我从学习托福考试单词入手,进而学习语法和阅读。因为考题后面有标准答案,我是在不断地试错中循序渐进的。”1983年底的研究生考试,陈国华考取了专业的出国留学奖学金。正是这个奖学金,给了他攻读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硕士、博士的机会。硕博期间,陈国华保持着每周六天半的工作强度,更准确地说,休息时间要视做实验的完成情况而定,午夜才回到公寓也是家常便饭。正是这样刻苦努力、不畏困难的精神,才使他在科研创新这条艰苦的道路上,向着目标的方向越走越远。立足科学前沿,加强产学研融合,造福人民生活,是陈国华科技为民的科研蓝图中日益坚固的信念。1994年,陈国华来到香港科技大学做访问学者,他发现之前所做的造纸干燥研究在国内没有太多应用前景,故而侧重研究高附加值材料的冷冻干燥。冷冻干燥被喻为“干燥界皇冠上的明珠”。一方面,冷冻干燥的物品贵重,如医药产品、纳米材料、生物化工产品等;另一方面此方法能在产品原有特性的基础上获得粉状产品,拥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然而,冷冻干燥的工艺极其复杂,在无风险的情况下进行干燥系统构建和优化设计可谓难上加难。经过数年的攻坚,陈国华与王维博士突破了原有的冷冻干燥工艺桎梏,通过介电材料辅助的微波干燥和改善传质的方法来提高干燥速率,这项发明让陈国华在2007年获得世界结晶过滤及干燥论坛颁发的卓越证书。在冷冻干燥技术领域有所突破后,陈国华一直寻找机会将研究转向环境和能源领域,那是他多年来深藏心底的期盼。“做工程研究,归根结底要看到它改变社会、服务社会。目前,环境和能源领域的种种问题亟待解决,面对这一社会需求,我想利用自己掌握的科研技术去做出改变。”2007年1月,香港科技大学霍英东研究院正式落户广州南沙,陈国华出任绿色产品加工技术中心主任,这成为他将转而研究能源方向的契机。因为深知优秀电池系统对于能源产业的必要性,而电极材料是保障电池性能的关键。陈国华将研究课题定为先进电极材料的合成及改性。目前,他的部分专利已经转让给他和研究团队组建的创业公司,放大生产锂离子电池材料以及下一代锂电池。陈国华希望,这些产学研紧密融合的科研成果能促进我国新能源领域的发展,突破相关产业的技术瓶颈和壁垒,最终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陈国华坦言,大连理工大学给他带来了第一次人生和科学精神启蒙。大学入学讲座,学生部部长庄青老师从改革开放的大趋势谈到未来青年人的机遇,从勇抓机遇不负时代的“大理想”,谈到生活中为人处世的“小细节”,现在这些话还是让他记忆犹新。大四跟随陈五平教授做毕业设计时,他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治学精神也让陈国华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