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微动态|曾立新赴省技术创新方法研究会调研创新方法推广应用工作几且伪哉

微动态|曾立新赴省技术创新方法研究会调研创新方法推广应用工作

2月22日,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曾立新赴省技术创新方法研究会调研,基础处负责同志陪同。曾立新一行详细了解了省技术创新方法推广示范基地建设、创新方法云平台建设、人才团队建设等情况,随后与省技术创新方法研究会、省企业科协联合会等单位负责同志和专家进行了座谈。近年来,我省通过大力推广应用创新方法、服务培育创新人才队伍,不断推进科技成果转化,现已建成了超过2000平米的创新方法推广示范基地,在全国率先探索推进创新方法进企业。2020年,我省开展了61场创新方法培训,参训企业2000余家。在2020年中国创新方法大赛上,我省推荐的中车株洲时代新材公司参赛项目获电视擂台赛第五名,全省共获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优胜奖4项,省科技厅与省科协共同荣获“优秀组织奖”。 曾立新表示,省技术创新方法研究会在推广应用创新方法和服务企业创新等方面取得的成效值得肯定。希望研究会抓住机遇,结合我省实施“三高四新”战略,进一步推广应用创新方法,建设运营好湖南省创新方法云平台,服务好广大科技工作者,服务好企业创新发展,为我省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做出更大贡献。 信息来源:基础处编辑:省科技事务中心审核:省科技厅办公室END【来源:科技湖南】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wccm.sinanet.com

村桥

“城市治理方式创新研究”开题会在北京召开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治理方式创新研究”开题会在北京召开,秦皇岛和杭州、宁波、青岛、成都、苏州等13个城市被列为城市治理方式创新研究报告起草成员单位。其中,我市指尖上的城管公众号、“走遍秦皇岛”活动、城市安全系统、“污水三控一调”机制及旅游旺季服务保障“三监管二督导一平台”措施五项工作被列入国内先进城市治理经验并写入报告。【来源:秦皇岛市人民政府】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红眼病

科技部“创新方法与教育创新融合发展研究与示范”项目启动

11月20日,科技部创新方法工作专项“创新方法与教育创新融合发展研究与示范”(2019IM030100)项目启动仪式暨项目实施方案咨询会在北京举行。这是科技部创新方法工作专项首次在教育领域立项,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院长蔡春牵头的项目团队获批。科技部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处长裴志永、北京市科委发展规划与政策法规处副处长谢莉娇等主管单位领导,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副所长曾天山、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超常儿童研究中心主任施建农、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桑锦龙、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康健、北京市第八中学校长王俊成、国家工信部安全中心研究员种国双、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赵新峰等各领域专家,该校副校长杨志成、科技处副处长张玉虎及项目研究团队50余人出席启动会。杨志成致辞,谈到该项目对于贯彻落实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创新驱动战略具有重要意义,学校非常有幸能够担此重任,学校会大力支持项目推进。谢莉娇表示,该项目是一个全链条项目,意义重大,希望通过各方持续努力,能将最终成果真正运用到教育领域,让更多孩子受益、让更多教师受益。裴志永和大家交流了创新方法的相关背景,并希望各位专家在项目落实过程中多多参与,开诚布公,为创新方法添光添彩。该国家级项目由学校牵头组织申报并推动研究展开。蔡春代表项目组从背景、目标、基本观点、总体设计、组织方式、实施计划及分工等方面进行了总体汇报,学校教育学院、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中国教育学会、首都师大附属中学、北京市第十二中学五个课题组负责单位依次汇报了课题思路和举措。与会专家从新时代教育内涵出发,围绕各子课题融合、问题意识聚焦、方法层面推进以及相关经费具体落实等方面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建议。蔡春对各位专家的咨询建议作积极回应并进行会议总结。(通讯员:首都师范大学胡玮)

春秋不变

中国(西咸)创新城市发展方式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会议顺利举行

本文转自【西咸新区融媒体中心】;11月1日,中国(西咸)创新城市发展方式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会议召开省内外专家学者畅所欲言 为“十四五”时期西咸新区如何在面临新机遇、新变革、新挑战的形势下 继续深入探索实践创新城市发展方式,实现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中国(西咸)创新城市发展方式研究院院长刘世锦主持会议,西安市委常委、西咸新区管委会主任康军 出席会议并发言,西咸新区管委会副主任姚海军 、赵孝 ,西咸新区研究院院长李应济 参加会议。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一级巡视员刘培林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教授刘守英国家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主任慕海平厦门大学经济学院教授赵燕菁清华大学同衡规划设计院创新中心副主任李栋陕西省信息中心原主任李振平陕西省社科院原副院长石英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教授冯宗宪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院长李同昇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教授、陕西省古迹遗址保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刘克成西北大学现代学院院长卢山冰等与会专家学者围绕招才引智、产业升级与发展、城乡融合、智慧城市建设等方面,针对在国内国际双循环大背景下如何持续加强创新城市发展方式的探索与实践、不断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大会上,康军为中国(西咸)创新城市发展方式研究院学术委员会新聘的8位学术委员陕西省委政研室原副主任宋斌,西安财经大学副校长任保平,李振平、石英、冯宗宪、李同昇、刘克成、卢山冰颁发聘书。 康军表示,“十四五”是我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城市工作面临着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西咸新区将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工作的系列论述和两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充分整理消化吸纳专家们的意见建议,持续深化创新城市发展方式探索实践。 专家这样说刘培林:在新的形势下,西咸新区要建立完善的人才服务体系,主动、周到的为引进人才提供全方位服务,以人才聚集推动经济发展。 刘守英:“十四五”期间,西咸新区要加强产业规划和产业之间的可连接性,同时注重城乡融合和乡村产业振兴,不断探索城乡融合方式。 慕海平:西咸新区要在体制机制、区域协同、城市核心圈建设方面不断创新,通过制定一系列举措,推动生产要素跨区域流动。 赵燕菁:要做好经济和人口倍增计划,健全人才流动制度,落实人才引进奖励,营造出有利于人才发展的制度环境,这样才能加强西咸新区对人才的“吸引力”。 李栋:城市发展需要数字化手段支撑,西咸新区应该加强“新基建”,进一步带动区域经济发展质量的全面提升,有力地促进区域经济结构优化。 李振平:西咸新区在产业布局建设上要形成强大的产业链,在产业链上形成集群化布局,多个重点产业链群构成区域产业链条体系,才能做大做强产业实体。 石英:西咸新区在“十四五”期间,要树立民生优先理念,加强道路交通、基础教育、医院布局等,打造高品质生活区域。 冯宗宪:西咸新区可以利用自贸区先行先试的政策来推进改革,通过服务贸易创新加强制度创新,出台配套营商环境创新政策和创业配套激励政策,进一步打造创新创业环境。 李同昇:西咸新区要在推进经济和人口集聚方面下功夫,同时不断提升城市空间土地利用率,统筹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刘克成:作为文化遗产富集区域,西咸新区要主动出击,针对大遗产、大文物制定详细策略,切实做到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 卢山冰:西咸新区要全面利用国家政策供给,充分释放政策红利,建设好国家中心城市和国际门户枢纽城市核心区,并深化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经贸合作,建设好更高水平开放平台。 刘世锦在总结发言中表示下一步新区要在加强人才引进和聚集人气方面下功夫,不断提升营商环境和宜居环境建设。同时希望创新研究院的专家们持续关注西咸新区,认真研究西咸新区和国内外其他地区的实践,总结出先进经验,为新区的发展建言献策,为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探索新路子。 新区办公室、改创局、住建局、资源规划局、生态环境局、研究室主要负责同志,各新城分管改创工作负责同志参加会议。 (文/图:朱剑锋)

圣也

创新方式方法 探索精准监督

“未结合本单位实际建立管理制度、无领导审批领取证照的问题突出……”今年7月,市纪委监委驻市农业农村局纪检监察组发出一份关于公职人员因私出国(境)管理工作检查情况的通报,要求相关单位对照问题查找原因,切实抓好整改落实。监督是纪检监察机关的基本职责、第一职责。今年以来,驻市农业农村局纪检监察组坚持在做实做细监督职责上下功夫,积极探索,聚焦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不断健全工作机制,创新监督方式方法,着力在日常监督上实现突破,力争书写好派驻监督新答卷,推动派驻监督工作高质量发展。坚持日常监督与专项检查相结合做实做细监督职责,提升监督质效,需要着力在日常监督、长期监督上探索创新、实现突破。今年以来,驻市农业农村局纪检监察组深入开展公职人员出国(境)证照管理专项检查。通过听取自查工作汇报、查阅台账、比对检查,共检查有效往来港澳通行证58本、护照65本、大陆居民往来台湾通行证3本,发现问题18个;将检查发现的问题向3个单位发文通报,明确提出5项整改要求,督促3个单位按期整改;区分责任,对8名违反证照管理规定的人事干部、证件使用人进行提醒谈话。经检查、督导后,目前3个单位全部建立健全了证照管理规章制度,细化了管理措施,明确了相关人员责任。同时,该纪检监察组常态化开展“四风”问题整治工作。结合春节、五一、端午、中秋、国庆等重要时间节点,转发中央、省、市纪委通报曝光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案例,督促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对照“体检”,严防“四风”问题反弹回潮。通过日常检查,及时制止违规收送礼品的“四风”问题1起。今年以来,驻市农业农村局纪检监察组还督促各单位深入开展整治高档酒、“天价烟”,落实人事回避制度、编外人员清理等工作,督促调整工作岗位7人、清理编外人员122人;强化以巡促改,坚持问题导向,围绕市委巡察组对3个单位的巡察报告反映的问题,对原市农业局及其下属7个事业单位、市供销社、原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整改情况进行调研检查,强化再监督、再整改;督促市农业农村局聘请第三方会计师事务所对下属7个事业单位2017-2018年度财务收支情况进行了全面审计,根据审计发现的问题,建议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专门研究整改工作,并约谈7个事业单位的一把手、分管财务的负责人,传导压力,督促整改。“坚持沉下去抓信息,坚持融进去抓深入,坚持钻进去抓制度,才能不断提高监督执纪问责的能力和水平。”驻市农业农村局纪检监察组相关负责人说。严格执纪问责强化以案明纪派驻机构既要当好“探头”,更要当好“利剑”,要在监督和执纪问责方面持续发力。严格执纪问责,强化以案明纪,做深做实审查调查“后半篇文章”,是驻市农业农村局纪检监察组在聚焦监督执纪问责主责主业上积极探索的重要做法之一。今年6月,驻市农业农村局纪检监察组对原市农业局一名科长进行了立案查处。该科长因在监督指导各县区开展工作中责任心不强、敷衍应付,多次上报不实情况,被中央环保督察组点名通报,造成不良影响。经过严格审查调查,最终给予该名科长行政记过处分。动员千遍不如问责一次,利剑高悬胜过苦口婆心。该纪检监察组高度重视以案明纪工作,因势利导,推动“两个责任”贯通协同,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通过党员大会通报、廉政党课等形式认真开展警示教育,深化以案为鉴,督促驻在单位广大党员干部从中汲取经验教训、筑牢思想防线、堵塞监管漏洞,起到了查处一案、警示一批、教育一片的良好效果。案例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通过惩的威慑和督的效力,今年7月,市农业农村局另一名科长向驻市农业农村局纪检监察组报告一条问题线索,其在对各县区农机监理例行检查工作中,发现某县农机局下属单位存在涉嫌违规办理农机驾驶证情况。该纪检监察组接到问题线索后,经过认真研判,认为该问题线索影响恶劣,可查性强,决定进行初核。由于这条线索涉及单位及人员均属于县区,驻市农业农村局纪检监察组主动联系,多次进行研究协调,成立了由该纪检监察组、当地纪检监察部门组成的联合专案组开展初核。在线索初核过程中,联合专案组充分发挥上下联动作用,一方面发挥县纪委监委对被调查单位基本情况、相关人员情况、人际关系、地理环境熟悉的优势,另一方面发挥驻市农业农村局纪检监察组通过市农业农村局对发证相关信息的掌握和跨市沟通的优势,打破区域界线,整合办案资源,形成办案合力。通过4个多月的初核,查清了这是一起公职人员涉嫌以权谋私违纪违法问题。近日,联合专案组已对涉案的2名公职人员进行了立案查处。聚焦重点助推扶贫领域攻坚战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重大任务。“驻市农业农村局纪检监察组是市纪委监委与市扶贫办、市农业农村局的桥梁和纽带。围绕脱贫攻坚这一中心,服务乡村振兴大局,既是纪检监察组应尽的职责,也是以实际行动积极投身主题教育活动,检验守初心、担使命的具体体现。”驻市农业农村局纪检监察组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以来,驻市农业农村局纪检监察组对市纪委监委牵头的整治侵害群众利益突出问题等专项工作开展督查。加强与市纪委监委党风政风室、市扶贫办沟通,深入开展调研。对市纪委监委派出的4个监督检查组实地暗访调查发现的问题,督促市农业农村局专门研究,牵头组织整改。同时,督促市农业农村局、扶贫办组织20个由副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带队的工作组到46个省级贫困村开展脱贫攻坚“回头看”工作,入户1945户,确保贫困村、贫困户、扶贫政策、重点扶贫项目全部核查到位。据了解,检查共发现问题309个,目前74个问题已整改完成,235个在整改中。与此同时,该纪检监察组还积极参加惠城、仲恺、惠东、惠阳、大亚湾等5个县(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现场推进会,实地检查8个村人居环境整治情况,协力推进以“三清一改”为重点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督促市扶贫办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工作目标,与市教育局、市人社局制定出台扶持政策扩大补助对象,把惠城、惠阳、仲恺、大亚湾等4个区的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纳入补助政策范围,与市残联联动,创新下乡评残、集中评残工作形式,对贫困残疾人实施精准扶贫。南方日报记者 罗锐 通讯员 李斯 胡可人 曹勇 赖秋萍

阿萨德

中国(西咸)创新城市发展方式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在京成立

3月20日,中国(西咸)创新城市发展方式研究院学术委员会成立,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受聘为中国(西咸)创新城市发展方式研究院院长兼学术委员会主任。西咸新区管委会主任康军出席活动并颁发聘书,西咸新区管委会副主任赵孝主持聘任仪式,西咸研究院院长李应济参加活动。会议宣读并通过了创新研究院学术委员会章程,随后颁发聘书。国家发改委中小城镇研究中心主任史育龙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陈文玲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魏后凯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徐远清华大学同衡规划设计院创新中心副主任 李栋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研究员 单菁菁中国社科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 倪鹏飞国家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主任慕海平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杨保军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刘守英厦门大学经济学院教授赵燕菁中美绿色金融基金董事长徐林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卓贤等专家学者获聘为学术委员会委员。随后,刘世锦主持召开学术委员会议,西咸研究院介绍2019年研究课题,与会委员围绕创新城市发展方式及研究院建设等方面建言献策。康军表示西咸新区是全国首个以创新城市发展方式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要求,在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聚焦创新城市发展方式,坚持产业立城、坚持科技创新、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严把城市品质关,不断深化城市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持续加大对创新城市发展方式的探索和实践力度,在具体工作实施上取得了系列经验,但是对于创新城市发展方式这一时代命题的内涵和外延的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化。西咸新区希望借助创新城市发展方式研究院,汇聚相关领域顶级专家,高起点、高站位把握创新城市发展方式的规律,破题理论难题,指导西咸实践,为全国城市高质量发展做出贡献。刘世锦表示各位与会专家委员在各自领域均有深厚的学术造诣与理论基础,研究视野广阔,在城市发展方式研究方面积累了丰厚的研究经验。希望各位学术委员会委员广泛吸收国际前沿理论,着眼现实问题,研究中坚持及时性、针对性和有效性,提出务实管用的研究成果与政策建议,努力形成一批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学术成果。也希望西咸新区在发展中不断提出新的研究课题,推动研究院科研学术水平和服务社会能力不断提升。00:52创新研究院主要职责围绕城市创新发展领域相关问题展开研究,提供决策和咨询,建设创新城市发展方式为研究主题的新型智库。研究西咸新区创新城市发展方式的实践探索,总结推广新区的成功经验,为西咸新区提供决策咨询与依据。研究国内外前沿理论动态,对全球新兴经济、前沿科技、未来产业、城市发展,以及中省市重大战略方针进行收集、分析、整理,形成决策咨询建议。组织开展国内外学术研讨交流活动,与国内外研究机构,企业和政府间开展创新城市发展方面的合作,提供信息、成果与经验交流平台。面向社会接受委托,组织开展有关经济社会发展的专项研究工作。编辑出版发行反映创新城市发展方式以及本院研究成果、政策建议的内部刊物和公开刊物。创新研究院工作目标在3-5年内,以西咸新区等国家级新区为样本,对创新城市发展方式开展理论探索和调查研究,形成高质量的研究成果和决策参考建议,成为省内一流、国内知名的特色智库。5-10年内,联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社科院、国家发改委宏观院、北大国发院、清华大学新型城镇化研究中心等高端智库资源,形成以创新城市发展方式为主题的国家级高端智库联盟。西咸新区党工委管委会办公室、改革创新发展局及西咸研究院等部门负责人参加活动。(图/文:王鹏)往期精选康军主任在京考察启明星辰清华同方清控科创等企业相约北京!80余家企业共话总部经济发展“西咸机遇”经济日报聚焦西咸新区:发展“三个经济”,发力云端自贸大力弘扬敢为人先精神精心绘制跨越发展蓝图西咸新区党工委宣传部 宣西 咸 新 区 官 方 微 信 公 众 号西 咸 新 区微信 : shaanxixixianxinqu

三岔口

河北省创新教育学会高中教育教学研究会成立

11月8日,河北省创新教育学会在石家庄市第九中学举行了高中教育教学研究会成立大会,并表决选举了理事、常务理事、理事长、副理事长、秘书长等职务,通过过了研究会《规程》。据介绍,高中教育教学研究会是河北省创新教育学会的分支机构,主要开展教育资源管理、开发,教育培训、咨询和信息服务等方面的工作,重点围绕“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考一体化”课题内容进行研究和交流。整合、配置社会各种学生竞赛活动和教育资源,研发、提供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搭建喜闻乐见的创新实践活动平台,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会上,教育专家作了高中教育教学改革发展专题讲座,石家庄一中、二中、唐山一中、衡水中学、邯郸一中、承德一中、师大附中、河北定州中学、邢台一中、沧州一中等校长交流了办学经验。新当选的河北省创新教育学会高中教育教学研究会理事长韩清林在总结发言时指出,学会将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开展创新教育和高中教育教学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促进高中教育和高中教学改革与发展。(洪利)

职场上会创新的人特吃香,日本功能方法研究所长教你五种创新思维

日本功能研究所所长横田尚哉最近出了一本书,书名特别霸气,叫做《拆解一切问题:如何成为解决难题的高手》。看完这霸气的书名,仿佛感觉世间千千万万的大事小事,烦事难事,在它面前,都不是事。如果分分钟靠着各种思维方法就能把所有问题搞定,成为一名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绝世高手,这本书,我觉得还是有必要看一看的。尤其现在的职场,越有创新思维的人,越是吃香。抱着这样的心态,我买了这本书,开启了我的“高手”探寻之路。首先,拆开外包装很惊喜,书的质感很好,书页摸着也很精细。其次,在你翻开书本后,会看到卖家夹了一份“藏宝图”进去。所谓“藏宝图”,就是我们现代人的“思维导图”。里面密密麻麻记录着各种各样不同维度的“武功秘籍”,而这些秘籍,都是书中一个个精彩观点的浓缩。但光看这图,显然你还需明白它们具体所指,唯有阅读里面文字,才能打通任督二脉,找到成为“高手”的精髓。这本书结构很简单,分为1个前言,5个章节。前言告诉你为啥要学会拆解问题,后面5个章节,则从尺子思维、剪刀思维、针线思维、锤子思维、螺丝刀思维这五部分,为你解析如何拆解问题。尺子、剪刀、针线、锤子、螺丝刀,作者横田尚哉用日常所见的工具把思维进行分类,既好记又贴近生活,让我对他的解决问题的思路一下子明晰起来。那么,这五种思维分别代表什么,它们在实际问题应用中有哪些妙用呢?下面,我就用其中一个“针线思维:链接碎片化问题”,通过创新思维的五个类型,来让大家了解这位日本功能方法研究所所长教给我们的五种创新思维。创新思维的五种类型分别为:经验型、分析型、类比型、印象型、偶发型。一,经验型思维经验型思维是指通过各种经验获得灵感,使用经过验证的法则。它的精髓是直接利用所获得的灵感,或将其加工后再利用。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先生曾说:“我们提倡自觉地学习,特别是在实践中学习。你自觉地归纳和总结,就会很快地提升自己。”他非常重视培训,同时他更提倡员工归纳和总结自己的实践经验。在职场中,当你问一些工作经验丰富的人:“小李,你写得这么好,你是怎么写的呢?”“老刘,你判断机器的故障所在这么厉害,你是怎么做到的啊?”“王姐,你卖理财产品总是卖得那么好,你是怎么卖的呢?”我们会发现,他们的答案,大多没有捷径可言,唯有经验取胜。在一个领域做得越久,你越会懂得里面的各种门道。刚开始进入职场的小白,面对什么问题都是一脸懵的憨傻模样,但你给他7年时间,让他在其中浸泡久了,就会发现,他会变成一个让你望尘莫及的大拿。这个过程,就是经验使然。它使我们哪怕不靠灵感,也能将眼下问题解决得很好。但非所有问题都是靠经验解决,毕竟,时代在飞速发展,经验,只是创新的基础。二,分析型思维分析型思维指通过分析获得灵感,与其他对象和创意进行对比分析,分类整理、加工后,合理利用分析结果。一位ATM的修理工曾说,他曾在2005年收到一份同事交接的电信局提供的电话费用明细表,让他核对里面的金额。这位修理工看了明细表,就产生了一个疑问,他们分行本部有几百部电话,一个月的费用却高达5、6万元,为什么会产生这么多电话费呢?本着对银行负责的精神,他就着手调查电话费的构成。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先列了一个问题框架,把它拆解成如下图中所示的两个模块,而后根据问题寻找相关人员问询,并实地求证,最后把每一项结果利用EXCEL里的函数总结出来结果,通过结果再找到电话局进行沟通和协商,最终为单位省下每年6万元的电话费用!分析思维,让我们刨除事物的表象,看到本质,从而进入一个有效解决问题的快速通道中。三,类比型思维类比型思维是指通过相似性获得灵感,着眼于相似性和同一性,联系不同对象,得到不同结果并加以利用。小阳和小冰是一对孪生兄弟,有次爸爸带他们去水库游玩,兄弟俩看到那里有很多野鸭。小阳说:“野鸭子吃小鱼。”小冰说:“野鸭子吃小虾。”哥俩就这样争论不休,非得让爸爸给评评理。爸爸知道他们俩说得都很对,但没有直接回答他们的问题,而是用一个比喻性的例子来说明此道理:“你们哥俩的爱好很相似,只是对饮料的兴趣不同。一个喜欢绿茶,一个喜欢果汁。如果你妈妈不在乎,绿茶、果汁都行。”爸爸的话,其实就是在使用类比思维解决问题。他知道儿子们都只看到了野鸭的某一种行为,但没有把它们综合起来分析。于是爸爸用饮料做类比,说明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爱好和行为,兄弟俩听到这段话后,才停止了争论。由此可见,类比方法,可以拿和被解决人熟悉的事物进行说明,更容易解决他们的问题。四,印象型思维印象型思维是通过印象或感受获得灵感,直接加工并利用想象、梦境、影音、图片等给人的感觉,将加工结果抽象化。如果你看过心理医生,就会知道他们有的会二话不说,先让你画一幅画。这要求并非无聊的举动,而是他们想通过你的画作,了解你的内心世界,找到解决你当下心理问题的金钥匙。这种利用图片的感觉,将它加工后再得出结论的行为,就是神奇的印象型解决问题的方法。五,偶发型思维偶发型思维是指通过偶发性事件获得灵感,打开思路,分析瞬间迸发的想法。这种思维不难理解,比如很多侦探在破案时,常常通过一个人当下正在做的事情、说的话及给他的感觉,来推断出有关犯罪分子使用的手法。这些侦探所拥有的技能看似奇特,其实,他只不过是对他见到的事物和万物进行了对接,从而得出一个崭新的解决方法。我们一般人很少有这样的超能力,但多去实践,没准也能掌握一二。实在不会的,只能利用上面提到的其余4种思维方法先解决问题了。总结对于拆解问题来讲,光创新思维这一项就有5大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助你一臂之力,更别提书中剩余200多页所带给你的震撼了。《拆解一切问题》这本书,适合爱学习、对工作无所适从的职场人深入探究,相信当你阅读后,很多以前认为天快塌下来的麻烦,也能找到解决它的解药。一些知名读书博主和大咖们也实名推荐这本好书,如有需要的朋友,点击下方链接即可购买哦。

六理

创新依旧“那些年”——开放式创新的形式:企业和高校研究机构的合作

特邀作者黄震:开放式创新(Open Innovation)的观察者、研究者。目前供职于某欧洲汽车品牌,负责自动驾驶与对外战略合作;曾担任罗兰贝格云赛创新中心运营部总监,并在德国曼海姆大学商学院期间追随导师学习并研究开放式创新。在前四期的连载中,我们的视角聚焦于美国的硅谷、荷兰的埃因霍温,从“过去时”的角度浏览了开放式创新的缘起和发展。从这一期开始,我们将聚焦中国,从“现在时”的角度去观察、去探求“开放式创新”带给中国智造的精彩篇章。对于华为(Huawei)来说,最近的几个月真的是非常令人唏嘘。2018年12月,美国斯坦福大学宣布停止与华为的研究合作;2019年1月初,英国牛津大学宣布停止接受华为的捐助;2月,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宣布停止和华为进行新的研究合作;4月,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表示,停止和华为的合作……唏嘘之余,我们惊讶地发现,原来华为已经同那么多世界顶尖学府开展了研究合作了!而且根据华为公司董事徐文伟先生的介绍,华为每年在资助以及与大学建立合作关系方面的支出超过了3亿美金!为什么ICT巨头华为还要链接“那些年”我们青春年少的大学呢?为什么大学和研究机构在开放式创新中会扮演如此重要的角色呢?高校和研究机构:开放式创新的不竭动力大家是否还记得亨利教授?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Haas商学院的教授Henry Chesbrough(以下简称亨利教授)是开放式创新的开山宗师。在2003年,亨利教授提出 “开放式创新”,强调创新前端和后端的多样化。其中在创新前端,开放式创新倡导公司可以和外部的优秀人才合作,共同加速研究的进展。从历史的经验来看,高校和研究机构一直是优秀人才的聚集之地,知识和研发的重镇。而且在西方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高校和研究机构往往将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共同“打包”,常常一个研究项目可以派生出若干应用,不仅收获论文、专利,还往往收获产品,甚至孵化出了公司等等。正因为这样的原因,企业同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合作,已经成为全球各地进行开放式创新最为普遍的方法了。美国的许多高校都设有技术转移办公室(OTL),负责连接科研人员和企业界以及科研成果的转化。“那些年”我们待过的大学,已经成为开放式创新的不竭动力!任正非:让高校的灯塔照亮华为其实早在1999年,华为就设立了“华为高校基金”。当时基金仅仅覆盖中国大陆的高校,并且单一聚焦在通讯领域。在2010年,华为将基金升级为华为创新研究计划(Huawei Innovation Research Program,以下简称HIRP),并且扩大到欧洲的高校,范围也扩大到ICT领域。2014年,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先生创造性的提出“一杯咖啡吸收宇宙能量”,即采取开放式创新,坚持内部开发的同时,积极对外开放,广泛进行合作。但是在华为开始实践开放式创新理念的时候,就发现面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首先华为很难找到合适的学术界合作伙伴,其次学术界也没有合适的渠道与华为建立联系。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先生提出“一杯咖啡吸收宇宙能量”于是,HIRP成为华为实践开放式创新,链接高校和研究机构的重要桥梁,经过几年的演化发展,形成了目前以“Exploratory、Open、Flagship”三个类别为主的结构。Exploratory主要是华为资助技术峰会、论坛等进行创新思想交流;Open主要是每年华为向全球公开发布研究资助方向,将ICT领域的前沿技术需求、难题和创新想法传递给高校和研究机构。经过华为技术专家小组以及受邀技术专家的综合评审确定之后,华为将给予入选项目资助和支持。项目周期主要为1-2年的中短期项目,华为资助的金额约3-7万美金左右;Flagship主要是华为针对其研究与创新中的重大技术难题,邀请这个领域顶尖的学者,共同实现研究突破。项目周期主要为2-3年的长期项目,资助金额也更为慷慨,视具体的研究内容而定;以HIRP OPEN为例,2018年华为推出了180个研究课题,涉及20个学科领域,其中包括大数据、人工智能、无线通讯、数据管理、区块链技术等等。从4月15日至5月底,全球的顶尖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学者都可以提交研究计划方案等。在6月华为会宣布入选的项目,并在9月之前同学者们签署合作研究协议,开始项目。合作研究的方式多种多样,包括联合研究、赞助研究等,知识产权可以属于高校和研究机构,也可以和华为分享等。在合作过程中,华为投入高端研究资源,从产业的角度提供专业见解,分享真实环境下的约束条件,提供实现与验证环境,帮助基础研究的科研成果转化。华为创新研究计划(Huawei Innovation Research Program,HIRP)目前,HIRP已经覆盖全球30多个国家,400多所高校(包括全球排名前100的大学),超过1200个创新研究项目。曾经或现在参与计划的专家学者研究人员中,包括2位诺贝尔奖获得者,100多位IEEE和ACM院士。其中许多项目已经取得重大技术突破,并且成功商用。例如,华为与慕尼黑工大合作手机噪音处理技术,已经应用于华为手机;德国国家工程院院士Josef Nossek教授,将无线领域的方法进入光通信,攻克了光传输100G波分产品核心芯片的功耗难题。以HIRP为基础,华为在全球建立的16个Open Lab、26个能力中心、36个联合创新中心、1500个实验室,也积极参与当地的科研交流。华为内部17位Fellow(科技外交家)每年也至少花费1/3的时间,参与到全球知名大学或者国际高端论坛交流,跟踪全球最先进的技术和思想。虽然在近几个月遭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但是华为和学术界的合作依然在“进行时”。就在前不久的4月16日,华为宣布成立战略研究院,每年继续投入3亿美金进行支持基础科学、基础技术等创新研究。今后5-10年探索的领域包括:光计算、DNA存储和原子制造。基础理论与商业应用之间一直存在巨大鸿沟,被称为“死亡谷”,中间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以及时间积累。开放式创新的理念使得产业界和学术界更加直面跨越“死亡谷”的问题,并且在同一框架下进行更加紧密的合作。当然,跨越“死亡谷”往往是九死一生,成功往往是偶然的。以开放式创新的理念同高校研究机构进行持之以恒的合作,持续创新,这是华为给我们大家的生动案例吧!中国的创新企业还有哪些实现开放式创新的优秀案例?实践开放式创新过程中有哪些难点?又有哪些突破?我们,未完待续……看不够“36氪创新咨询”微信公众号在等你。

朱丽叶

创新如何塑造未来?他们这样说……

“清华要做且能够实现重大颠覆性创新是使命和机遇使然” “在真刀真枪的实战环境中培养工程领军人才”“做国际一流的科研,不仅是对中国的贡献更是对国际社会的贡献”4月13日晚这些铿锵有力的“创新”之声从清华园发出传播到更远更广的地方在清华大学110周年校庆之际“大学”系列论坛第二场——“大学创新”专题邀请科技创新重点领域的资深专家学者解读创新内涵,发出科技最强音大学是创新思想的发源地大学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摇篮让我们重温论坛现场演讲感受这股来自清华的创新力量李亚栋:单原子催化的机遇与挑战李亚栋介绍化学前沿科学发现“过去120年来,推动人类社会科技进步发展的有两台发动机——以量子力学、相对论为代表的物理学的进展;以合成氨催化剂为代表的现代化工产业的建立与发展。”回顾历史,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化学系教授、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李亚栋与大家分享了自己的观点。而在面临碳中和、碳减排、能源革命等种种挑战的当下,人类又该如何应对?对此,他坚信:“唯有科技创新才是根本的解决方法。”“催化是化学的灵魂,催化是化工的发动机。”李亚栋说,“催化科技创新支撑了现代人类衣食住行的的基本需求。”怎么样进一步实现绿色化工、能源革命?单原子催化应运而生,有望解决这个挑战。与传统催化相比,单原子催化剂理论上可实现100%原子利用率,是现代化工催化技术实现升级换代的关键。但如何才能实现单原子催化?“合成决定未来,得合成者得天下。纵观当今所有的卡脖子技术,几乎全都是卡在核心的合成和制备技术上。”李亚栋一针见血。正是因为认识到这一点,李亚栋团队在纳米材料合成技术的基础上,创新地发展了系列单原子催化剂合成方法。令人振奋的是,目前已发展成熟的“通用的合成方法”,几乎可以把元素周期表中任意催化金属元素合成单原子催化材料,特别是催化技术中至今难以替代的、地球上又极为稀缺的贵金属Pd、Pt、Ru、Rh、Ir、Au、Ag等。在现场,李亚栋为大家展示了一张高分辨电镜图,图中白色的亮点就是一个个单一分散的单原子催化位点。高分辨电镜图最近,李亚栋团队又发展出一种全新的、可以直接将传统纳米晶催化剂转化为单原子催化剂的新技术,这将为解决工业催化剂技术升级换代奠定坚实的基础。“任何一项重大的科技发现和发明,只有真正造福人类社会才会得到广泛的承认。”李亚栋说,这是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带给他的启示。谁是单原子催化之父、谁是单原子催化之母?谁将会成为单原子催化工业化的奠基人?这些都还未定音。“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我们有义务、有责任承担起历史的重任。”李亚栋将之视为挑战和机遇。而接受挑战的勇气源于实力。李亚栋团队已在烷烃脱氢制烯烃的催化工业化过程中取得了突破,实现了烷烃脱氢催化剂规模化制备。目前该单原子催化剂已获得了远超传统纳米负载型催化剂的性能指标。此外,团队在汽车尾气净化催化剂方面与国内知名企业合作,完成了贵金属单原子催化剂的中试应用示范,将贵金属用量减量50%,成本可大幅降低,相关技术已具备国际市场竞争力。他相信,从单原子催化可以预见,不久的将来,会迎来一个单原子、单分子新时代的到来。张作义:中国高温气冷堆已经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张作义介绍中国高温气冷堆“世界首台工业规模的模块式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示范工程已经完成全部的工程建设,正在等待批准,加载核燃料点火运行。”分享伊始,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教授、院长兼总工程师张作义就公布了这条振奋人心的消息。这个核电站建设在山东省荣成市石岛湾,发电功率200MW,由2个热功率250MW的反应堆模块连接1台超高压蒸汽轮机发电机组。高温气冷堆核电厂外景“年发电14亿度,可以为200万居民提供生活用电,减少二氧化碳排放90万吨。”张作义用一连串更具体的数字,向大家阐述这一核电站建成的重大意义。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示范工程是国家16个科技重大专项的示范工程之一,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标志性工程,也是最近30年来全球首台按照最新核安全标准监管建设的新一代创新型核电机组。张作义从核电厂规模、工程建设及研发投入等方面,仔细地介绍了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示范工程,并提到高温和安全是这一核电站最突出的两个优点。例如,石岛湾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的反应堆出口温度750℃,达到世界商业规模反应堆的最高温度水平。它可以帮助钢铁工业、煤化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大规模低成本生产氢气。而安全是全球众多科学家的梦想,他们甚至发明了很多名词来形容这种反应堆技术在安全上达到的极致水平。“因此,这是一个能够大规模减排二氧化碳的变革性创新技术,国家‘十四五规划’中已经对高温气冷堆的下一步商业化推广有了明确的规划。”张作义十分看好这一技术的产业前景。其实,在高温气冷堆领域国际上发展最大的瓶颈就是要建设一个工业示范电站,这是只有一个大国才有能力完成的工程。目前,欧洲、日本、美国都没能开工建设示范工程。而中国在2006年1月批准列入国家16个科技重大专项,2008年2月国务院批准总体实施方案,2012年12月,山东石岛湾200MW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示范工程在异乎寻常严格的核安全审查程序后,正式浇注第一罐混凝土开工建设。“这标志着中国在高温气冷堆先进核电技术上领先世界。”张作义非常自豪。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实际上已经取得了一些重大的技术突破,这些技术突破都已经处在世界的前列,包括年产30万个燃料球的燃料元件生产厂、大型反应堆压力容器、螺旋管直流蒸汽发生器等等。大型反应堆压力容器“中国高温气冷堆已经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取得领先地位最重要的原因,他认为离不开政府的坚定支持和产学研融合的重要作用。“没有清华大学,就没有中国高温气冷堆的发展。”尾声处,张作义动情地感慨,“是清华大学核研院数百名科学家,三代人长达30多年的艰苦努力,才完成了从关键技术的研发、实验堆的建设到工业示范电站的建设。我特别要提到王大中院士,他是实现反应堆固有安全的带头人,是清华核能团队的长期带头人,也是我们清华人熟悉和尊敬的老校长。”王小云:解密与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息息相关的密码技术王小云介绍密码基础理论研究与产业应用“数字经济发展使得生活更便捷的同时,如何防范信息被恶意获取、篡改、伪造和滥用?”面对飞速发展的数字经济,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杨振宁讲座”教授王小云率先抛出了一个人人都有所担忧的问题。“密码就是一种保障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技术手段,可以有效保障信息的机密性、真实性、不可抵赖性和完整性。”她解释道,“其中哈希函数可以保障数据完整性,识别数据篡改,与数字签名一起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和不可抵赖性。”作为一名曾花费十年时间投身哈希函数研究的学者,王小云先为大家简单介绍了密码基础理论研究的基本内涵,把密码学的发展历史、分类和密码算法娓娓道来。现代密码学发展历程什么是密码哈希函数?“哈希函数将任意长度消息压缩为固定长度的数字指纹,如同人的指纹。”王小云用通俗易懂地方式阐述。从1996年至2005年,王小云提出比特追踪法,带领团队给出了MD5和SHA-1在内的系列哈希函数的碰撞攻击。“密码分析的目标是保障密码设计的安全。”为了抵抗比特追踪法的攻击,王小云团队设计了中国哈希函数标准SM3。SM3采用三维强雪崩设计架构,可以有效抵抗比特追踪法攻击。2018年,SM3和美国标准SHA2、SHA3、俄罗斯标准等一起纳入新一代ISO哈希函数标准。SM3也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被纳入了中国46类重要经济行业规范,包括国家电网、金融、社保、交通等众多领域。2020年1月1日起,《密码法》正式实施,将推动商用密码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相关产业生态和信用体系建设,也保护公民、法人的利益。“我想特别表达一个观点,就是要建立基于芯片安全的系统安全观。”王小云说,“软件系统容易遭受各种攻击,将密钥存储、密码计算、电子支付等关键信息和计算以硬件形式保护起来。”因此,她呼吁大家高度关注抗侧信道攻击的安全芯片研究。最后,王小云还提到了时下备受关注的区块链。她认为,区块链可以解决数字金融、健康医疗、工业互联网等行业痛点,而区块链高度依赖密码技术。“密码学不仅有效保障区块链个人信息隐私保护,也可以提供合理合法的技术监管手段,遏制犯罪。”她说。展望未来,王小云认为,以密码为基础技术支撑,融合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可以有效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而区块链、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兴产业推动密码应用领域边界不断扩张,从而引发了更多的密码基础科学问题和前沿技术亟需解决。董家鸿:以智慧科技践行生命至上的信念董家鸿介绍智慧健康医疗体系的创新与应用“在我们离鄂返京的时候,当地小学生向我们捐赠了武汉加油的画作,让我们感到非常温暖,倍受鼓舞,”站在演讲台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临床医学院教授、院长,北京清华长庚医院院长董家鸿回忆起了驰援武汉时的暖心故事。2020年初,新冠疫情暴发,国家抗疫战斗打响后的第一时间,清华大学临床医学院与多个工科院系迅速组建疫情智能防控研发团队,针对复杂的疫情防控形势,紧急研发出8个智能防控技术产品,在个人防护、社区管控、医院救治、远程医疗、康复照护等5个环节,为全国多级联动的疫情防控提供了整体智能化解决方案。清华国家远程医疗队驰援武汉2020年2月24日,清华国家远程医疗队临危受命,驰援武汉,捐赠并部署应用清华COVID-19智能防控系统,赋能抗疫的最前线。科技抗疫是清华众多智慧医疗应用的代表作之一。伴随着信息科技时代的来临,践行“健康中国”战略,清华提出医工结合、集成创新、构建清华智慧健康医疗体系的计划。“清华智慧健康医疗体系(Tsinghua Healthcare Intelligent System),我们简称为THIS。”董家鸿对THIS进行了详细解释,“其目标是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体系化需求,通过现代智慧科技的赋能和系统优化,实施覆盖全人群、全生涯、全维度的健康照护,构建优质、高效、经济的大健康生态体系。”清华大学在国内率先建立跨领域融合的智慧医疗创新平台。目前,在精准医疗方面,THIS的创新应用已涵盖数字外科、线上多学科联合诊疗、跨学科心脑血管卒中急救系统、智能化脑起搏器等百余个重要项目。董家鸿举了一些例子进行说明。“作为一个肝胆外科医生,在我的职业生涯中非常有幸创立了国际公认的精准肝胆外科范式。”董家鸿说。过去10多年来,通过智慧科技的应用,建立了可视化、可量化、可控化三大关键支撑技术系列,大大提升了精准外科的确定性、预见性、可控性,显著提高了复杂疑难肝脏疾病的外科治疗效果,惠及千万病患,并推动了当代外科范式的革新与转变。2016年,应美国外科学会和欧洲外科学会主席的邀请,董家鸿主刀并全程14小时不间断直播了体外肝切除这一最高难度的肝脏手术。在智慧科技的支撑下,实现了最大化病灶清除、最优化肝脏保护和最小化损伤侵袭的精准外科目标,向世界展示了我国领先的外科技术。直播体外肝切除手术THIS革新了健康科技创新范式,也提升了医院精益管理水平。“我们计划通过THIS的集成应用打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区域整合式分级诊疗体系,为居民提供集预防、诊疗、康复、慢病管理为一体的基层健康医疗服务。”董家鸿说。他认为,智慧医疗的最优化体系应该是以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核心支撑技术为基础,通过在智慧医疗、智慧服务、智慧管理和智慧科教的创新应用,发挥智慧健康医疗价值,最终达到全民最优化健康照护的目标。展望智慧医疗与全球健康的未来,董家鸿表示,清华医学人将致力于夯实“基础研究、医工结合、产业转化、生态体系”四大基石,构筑“智慧医疗、智慧医教、智慧医研”三大支柱,在“基层医疗、重大疾病”两个重大方向上取得突破,为健康中国和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清华智慧。对话交流 思想碰撞主题演讲后,四位资深专家学者在科技创新“四个面向”重点领域,分享了他们的精彩观点。在接下来的论坛对话环节,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教授,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黄翊东与嘉宾们一同,围绕原始创新、产学研融合、开放合作、人才培养等话题,解读大学如何通过创新服务国家发展,承担起引领科技发展方向、推动社会文明进步、增进人类共同福祉的重要使命。Q1 如何从跨学科交叉前沿研究中开启思路,实现0-1原始创新?李亚栋: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源头。作为一个有品位的科学家,首先要有敏锐的洞察力,能提出真正有意义的科学问题,善于从前沿交叉中汲取营养,这就是取得重大科研成果的有效策略。王小云:前沿技术的进步特别是突破离不开基础研究的原始创新,基础研究如果以寻求前沿技术突破为驱动力则会走得更深更远更有实际意义。一项重大的前沿技术突破往往需要多年的基础研究原始创新积累与融合。Q2 如何在产学研融合发展中推进关键技术创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张作义:在一所顶尖大学中,核能领域布局的重大创新平台,要成为变革性技术创新的力量,成为多学科协同攻坚的平台,成为面向国家重大发展领域接力输送优秀人才的桥梁。清华要做且能够实现重大颠覆性创新,这是清华的使命和机遇使然。董家鸿:清华医科作为一个年轻的学科,要通过跨领域多学科的融合来推动自身的快速发展。在医研融合方面,“医”是科技创新的源泉,“研”是驱动临床研究发展的动力。医研融合才能良性、高效地推动医疗技术的创新发展,探索一条具有国际水准、中国特色、清华风格的卓越医学创新体系发展道路。Q3 如何在国际科技竞争中保持开放合作,为科技发展和文明进步贡献中国力量?王小云:加强国际合作交流是极为重要的。做国际一流的科研不仅是对中国的贡献,更是对国际社会的贡献。给科学家更多选择重大研究课题的空间与自由,也是科技创新的一个重要方式。董家鸿:我们生活在同一个世界,都有同一个健康的梦想。我们希望在清华临床医学发展的历程当中,以国际化为重要的发展战略,高起点、高速度地推动临床医学的发展。Q4 怎样引导年轻人培养创新思维,形成创新习惯,产生创新成果?李亚栋:作为一名清华的老师,我非常有幸碰到了许多优秀的学生,教学相长,互相成就。坚守“大学精神”——创造精神、批判精神、社会关怀精神,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习惯,学术上鼓励大家平等、自由、开放,不墨守成规,秉承清华“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学术品格,心怀感恩之心、敬畏之心,求真务实,追求真理。张作义:清华大学过去一直被称为“红色工程师的摇篮”。在新时代,清华应当着力培养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建功立业的一批总设计师或工程领军人才。要真正做到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还要提供一个真刀真枪的实战环境,这对培养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的工程领军人才非常有用。Q5 如何面向国家需求,全面提升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李亚栋:大学是创新思想的发源地,大学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摇篮。杰出的人才需要在平等自由、开放合作、友好竞争的氛围和环境中成长。实事求是、敢为人先,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清华正在朝着这样的目标迈进。张作义:要坚持“三个一”,也就是高举一面旗帜、锻造一支团队、传承一种文化。一面旗帜是高举充当变革性创新力量、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的旗帜。一支团队是开展有组织科研,锻造了一支能够开展基础和前沿研究、具备变革性创新能力的团队。一种文化是指秉持清华校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知难而进,众志成城”的“200号”文化。王小云:世界一流大学应具备培养世界一流科学家的能力,具备吸纳一流科学家的胸怀与魅力,拥有世界一流的学科平台和学术团队;要培养学生具备解决基础科学问题的能力,以及从实际需求中提炼关键科学问题的能力;要有服务于产业界的能力,敢于推行破除“四唯”的学术评价体系;当然也要求大学有一流的管理能力。董家鸿:健康医疗作为大学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清华大学具有综合学科的实力和理工学科的领先优势,要以清华组织化科研的传统,整合多学科学术资源优势,聚焦重大疾病的防控和健康科技重大问题,创新体制机制,不断取得新的突破,为人类医学事业的发展作出清华应有的贡献。论坛现场副校长尤政、郑力也来到论坛现场,与在场的五百余名师生校友共同聆听了“大学·创新”论坛。本次论坛还通过学校官方中英文社媒矩阵,人民日报客户端、新华网、中国网等平台直播,吸引126余万人次在线观看。为自强创新的清华人点赞在聆听了这场“干货”满满的论坛报告后,行健书院2020级本科生袭润昊说有感而发:“今天的论坛给予了我关于创新的很多答案,创新于不断求知中得以挖掘,于学科交叉之中得以促进,于产学研结合中得以应用推广。处在世界大变局下的清华学生,也定会以创新之力服务国家发展。”机械系2020级直博生尚鹏程说,几位嘉宾向我们展示了真正的研究者所应该做的事——引领科技发展方向,通过创新推动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进而增进整个人类社会的福祉。不管今后的我们处在研究生涯的什么阶段,是顺风顺水还是陷入瓶颈,都将坚守初心,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自强成就卓越创新塑造未来清华人正以自强的精神底色矢志不移推进自主创新在国家社会发展的进程中留下一道道自强不息的奋斗身影“顶天、立地、树人”是清华一以贯之的科研宗旨面对当今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变革和社会转型站在110岁的年轮上清华大学举旗定向,久久为功坚持“四个面向”打造战略科技力量在服务国家的伟大进程中成就一流的高度文字 | 李晨晖 刘丽君摄影 | 张晓峪 李宙排版 | 郭斯文素材来源 | 科研院编辑 | 赵姝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