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博雅艺术讲——Imi Knoebel多彩的潜力明辨

@博雅艺术讲——Imi Knoebel多彩的潜力

伊米·克诺贝尔(Imi Knoebel)1940年12月31日生于德绍,是德国著名的画家和雕塑家。1962年到1964年期间,他在达姆施塔特艺术学院参加了以约翰·伊登(Johannes Itten)和拉兹洛·莫霍利-纳吉(Lászlo Moholy-Nagy)的包豪斯思想为基础的结构和建筑构图课程。1964年,他与在此结识的伊米·吉斯(Imi Giese)一同转入了杜塞尔多夫艺术学院,跟随约瑟夫·博伊斯(Joseph Beuys)学习。其作品擅长于处理图像和空间,可视和不可视的关系,使用结合不同材质的手法来表达对不同层面的内容的隐藏或表现。这种或展示或隐藏的创作技巧突出了作品的张力和活力,引发观者的思考。Messerschnitte, 1977/1993Screen print in colors, on vellum cardboard39 2/5 × 27 3/5 in100 × 70 cmEdition of 55他早期的作品往往是单色的,后期作品逐渐尝试用鲜明的对比色调和强烈的色彩关系进行创作。他最著名的一件作品,是由24种颜色构成的方块组合。Imi Knoebel在形状不规则的木板上,各自绘制出一个特定的、令人难忘的色调。比蒙德里安更加活泼有趣,Imi Knoebel 的 Face Ed 系列逐一试验不同颜色的制约平衡效果,多层胶合板和铝合金材质增加了体量和质感。Anima系列则是简化的矩形方格色彩运动,Lueb 系列和 Bild 系列变形为椭圆形和矩形的拼贴游戏,越往后,越是出现即兴的色调和不规则的排列,随性如剪纸画。形式主义艺术家们用他们独特的审美创作出让观者叹为观止的艺术作品,艺术也在这样的语境中变得纯粹。观者置身于作品前时,能够仅仅只沉醉于眼前的形式,可以不用去想任何隐藏的含义。Anima Mundi 2017-7Acrylic on aluminum18 1/10 × 14 1/5 × 2 7/10 in46 × 36 × 6.8 cmBlaue Scheibe (Ehre an Joseph Beuys), 1992Multiple. Insulating glass with two dark blue glasses18 9/10 × 16 1/2 in48 × 42 cmEdition of 65Senzatitolo 6, 2010Acryl on Aluminium53 1/10 × 45 3/10 × 3 2/5 in135 × 115 × 8.7 cmUniqueHommage à Grace Kelly, 1990Screen print in colors, on cardboard40 1/5 × 28 7/10 in102 × 73 cmEdition of 90Untitled, 1987Wood wallboard, 4-parts106 3/10 × 141 7/10 in270 × 360 cmFace 71, 2003 - 2016, 2003 -2016Acrylic on plastic painted14 1/5 × 14 1/5 in36 × 36 cmEdition of 5 here 4/5 Unique CharacterAnima Mundi 22 Ed.Acrylic on plastic-foil18 1/10 × 14 1/5 in46 × 36 cmFace 75, 2003 - 2016, 2003 -2016Acrylic on plastic painted14 1/5 × 14 1/5 in36 × 36 cmEdition of 5 here 4/5 Unique CharacterAnima Mundi 38 Ed.Acrylic on plastic-foil18 1/10 × 14 1/5 in46 × 36 cmCut-Up 18, 2012Acrylic on aluminium77 × 62 2/5 × 5 in195.7 × 158.5 × 12.6 cmAnima Mundi 29 Ed.Acrylic on plastic-foil18 1/10 × 14 1/5 in46 × 36 cmAnima Mundi 48-2 II Ed., 2011-2015Acrylic on plastic filmEdition of 3Lolita-wan, 1998Acrylic / aluminium86 1/5 × 59 1/10 × 2 2/5 in219 × 150 × 6 cmAnima mundi 2017 - 3, 2017Acrylic / aluminium18 1/10 × 14 1/5 × 2 7/10 in46 × 36 × 6.8 cmCut-up 7, 2011Acrylic / aluminium85 2/5 × 96 1/2 × 6 3/10 in216.9 × 245 × 16 cmBOYA PRIZE博〡雅〡艺〡术〡奖成就未来艺术大师扫描微信二维码

狼少年

18北师大MFA艺术硕士广播电视状元:跨考一战上岸心得分享!

考研,从准备到录取,正好一年。初试 389,综合复试成绩全日制专硕的第一。这是个过好的成绩,我的真实能力远不如这个名次好看。但考研的确改变了生活轨迹,好多习惯也保留下来, 比如不避讳谈论崇高,比如思辨存疑等等。考研从进行时变成过去式,从准备到录取,我用整整一年给这个任务划上full stop。借此机会,跟大家聊一聊自己是怎么走过来的,顺便分享一下从整体规划到单科复习的情况。本人情况:中国戏曲学院应届生(不好意思不会唱戏),虽然本科跟艺术相关,但毕竟还是跨专业,懂得并不多。专业知识也只有之前靠兴趣看电影、戏剧、博物馆之类的零散积累,完全无法建构知识系统。看到直系师姐报了博雅艺术学堂,考上了北大,而我又是一个需要有引导的人,所以也就入班学习啦。做好专心考研的决定后,就推掉了朋友旅游的邀约,放下了毕业要忙的实习、论文,开始了全心备考。考研规划 4—5 月,学习时段:碎片状态调整期,看书一轮结束,虽然有时候看不进去,背单词接着就忘,但还是坚持不让自己闲着的原则。博雅课堂上,老师还进行了第一次模考,规定时间3小时,我写了六小时还是没写完,内容也是惨不忍睹,第一次感受到考研的可怕,瑟瑟发抖……6—8 月,自主学习时间:1—2h(惭愧)知识储备期,专业课一直有暑假培训,就按部就班跟着老师来了,大半月的专业和政治课基础,感觉很充实,上课路上刷完了几部电视剧和综艺,有笔记有标注的必看书目二轮刷完。剩余时间就是暴殄天物式看老片 + 一站式看院线。9 月,学习时长:6h 主题:复习巩固月,公共课陷入了与英语阅读的死磕阶段……专业课自我放飞,暑假拖延的知识梳理放到这个月才做,剩余时间依然抱着书奔波在去展览和影院的路上。总之……玩得很开心。10 月,上课时间:黄金周假期。自主学习时长:随时 2 黄金周的集训课建立了很多专题,尤其是专业二,还有巨大的知识空白压填补,所以十月一直在看书,自己能力范围内尽可能拓展。10 月后期是质变阶段,虽然写题依然很困难,但感觉答题思路清晰了不少,专题也陆续建立起来了,心里也有底一些。11 月,自主学习时长:12—20h 不等正常情况是按一日时间表进行;12h 的情况是结合上课提到的热门综艺、电视剧,一下午倍速完一季综艺/一部电视剧;20h的情况是懊悔自己怎么又看了这么久视频,利用休息时间,低速赶进度;月末玩脱了,身体扛不住,背疼的坐不久躺不住,歪着写了半个月的题,最终还是理疗大哥救了命。12 月,学习时间:15—18h 效率低下的低谷期,复习前期整理的专题+每日练手,没必要再看新书增加负担了,最后半个月太累了,天天因为睡过头而苦恼,背痛还要占用复习时间去理疗,真心崩溃。在博雅课堂考试前三天的模拟考试,写的内容一般般,但写题布局问题很大,及时调整。所以说模拟真的很重要啊!初试状态特别差,睡不着吃不下,两天喝了 7、8 杯咖啡,考完试脸都蜡黄;第一天自我瞎猜觉得过不了线,严重影响了专一发挥。所以说,考试尽量别自己 想这想那,不一定是真的不好,考完赶紧投入下一门复习。单科复习 1. 折磨死我的公共课 政治,对于我这种记性差、忘性大的懒人来说,政治是真的很难学啊!所以也没什么高分期望,最努力的时候就是顺着辅导老师的讲解,A4 纸手抄了一版史纲大事件年历,后续也整理了专题,看重点比较方便,而且手抄版的好处就是印象深刻,给最后一月的复习打下一点点基础。再有就是肖秀荣了。肖四肖八选择题建立专题。大题看看题目,做一下马哲,就直接背答案了。我英语一直还可以,所以刚开始 4 篇阅读能错到9.10 个,就突然懵逼,导致九月份一直在跟英语阅读作对。慌乱复习是我英语复习的常态,作文基本放弃了,没有什么可供借鉴的经验。比较管用的就是吃透英语阅读,建单词专题(我是真的很爱建专题)。刷真题英语一总体2遍,英语二总体5遍以上,部分文章是做到7遍的。倒不是说一定要刷遍数,而是在这个过程中适应出题人思维,刚开始我就是觉得大部分文章都能看懂,但就是做题做不对,练题感很重要,这也是为什么不推荐做模拟题的原因。今年英语比较简单,4 篇阅读加1篇新题型一共错一个,2 分钟做的完型错2个,翻译应该也写的ok,就是作文扑街打乱我考试节奏。再就是不论时间长短,每天听BBC,看一两段 TIME / the Economist。2. 又爱又恨的专业课为什么既爱又恨呢?一方面,学习范围极大,学一辈子也不一定能学明白什么;考试范围不大,时间紧迫,没办法由着兴趣来。加上没有标准答案、比较主观的考试方式,就上手比较慢。复习基本就跟着老师节奏+看书来的。考艺术硕士真的很好,老师说没事多看电视,也让我更加放心大胆的各种刷片。写题也是从刚开始憋不出来,到最后考试觉得根本写不完!我还能再写三个小时!专一大概看过 5、6 本艺术概论,北电的、王次诏老师以及其他同类型书目,选看了一部分,个人感觉应试的话用处不大。专业一尤其要对得上所考学校的风格,我是以北师大张同道老师的为主,北大彭吉象老师的为辅。客观来讲,考北师大专硕的同学们,专一吃透张同道老师的书基本够用的,对于建立专一的复习架构非常有帮助,这是最基础的东西,入门必看!我最后 GG 的原因就是到后期一直在追求丰富素材库,最基础的东西反而模糊了。桂纶翠饵,反所以失鱼说的就是我本人。另外,威尔杜兰特《哲学的故事》、沃特伯格的《什么是艺术》是借着考试的名头看的“闲书”,这些东西是真正驱动我思考,西方先贤哲人的见解浓缩在几百页中,虽是速读不求甚解,但寥寥几句便醍醐灌顶,受益终生。王国维《人间词话》也不厚,你会在各种书里看到他的只言片语,其实原著更牛!推荐!专二刚开始看书很少,只看过《电影学导论》陈晓云新旧两版、影印版影视艺术史还有一些带插图容易看的书,剩下就是看电视电影。直到 10 月份上课后,我才整理出比较清晰的关于年代划分、地域流派的架构,剩下的就是继续补电影、看书、看论文,及时梳理了。买书也并不多,宿舍空间受限没地方放(请看我贫穷又尴尬的微笑),大部分是白嫖学校图书馆和国图的,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好多书都没记书名,整理完 就放回去了。十月份看得最多,基本上两三天一本,薄一点的 or 特别感兴趣的一天就能看完,脑爆又开心。当然,并不推荐这种方式,还是会打乱复习节奏的。电影书,中国的像杨远婴老师的《电影作者与文化再现》,戴爷的《雾中风景》、《电影批评》,钟大丰《中国电影史》+李少白《中国电影史》都不错,郑亚玲《外国电影史》还有其他不记得名字的书,大家可自行选择。路易斯贾内梯的《认识电影》 算是很全的工具百科书,还有图文讲解,也很容易看的。还可以选看一两本电视 史、纪录片史的书,了解一下发展脉络即可。各位老师的论文,就去知网下载,自己总结后复制重点到电脑上,在需要注解的部分留空行,然后打印成册,这样涂涂写写也比较方便。像黄会林、王宜文老师的第三极文化,周星构建中国电影学派等论文,多了解老师们都研究过什么。每天下午 6-7 点效率很低,所以为了不浪费,我会看杂志,特别累就纯看,一般累就边看边整理,看看发表刊物是怎么遣词造句的,对解题同样有很大帮助。主要就《当代电影》、《电影评介》、《电影文学》、《现代传播》、《电视研究》,深焦deep focus、华谊兄弟研究院、幕味儿、枪稿、文化产业评论、艺恩网、剑指北电、亚洲电影研究。音频节目有波米他们的反派影评—网易云、喜马拉雅;马未都的观复嘟嘟—喜马拉雅;高晓松的晓说、矮大紧指北—喜马拉雅、蜻蜓;许知远的艳遇图书馆—蜻蜓。B 站上视频论文(电影大师专题)和王知无(电影技术专题),对于长期学习益处无多,但考研嘛,时间紧迫,选择性看一看。还可以专注着各学校的课表,累了可以出门蹭课散散心。像北师大网站上可以查空闲教室,我就在没网的教八度过了 11 月,师大的课没听过,北电的倒是蹭了不少哈哈。为节约时间,考研期间,基本吃饭、外出不约人,从早 8 点到晚 10:30, 食堂阿姨是跟我面对面交谈最多的人。但我也不是完全封闭,早上起床会跟同学交流彼此复习的知识,她跟我讲绘画史、音乐史,我给她讲电影史;晚 10.30-11 点跟另一位同学聊电影产业,有时候还会因为各自赞成不同的哲学观点争吵;还有辅导班的朋友们谈谈学习思路和心得,看看大家怎么偷偷优秀……跟考学方向相似的朋友们多聊天,拓展思维比闭门造车有效的多。除部分定义外,背是我复5习的最后一种方法,能力有限实在也背不过。还有,真题真的很少啊!省着点做啊朋友们!别忘了两科各留一份完整的没 做过的真题,备考后期按照考试时间卡点,公共课模拟客观题,专业课是拆分题型模拟的。总结 1. 关于准备 想想过去一年,脱发长痘头大背痛,失眠紧张情绪失控,考研真的很熬人。所以,首先要有一个尽可能清晰的认知,想清楚是否真的喜欢甚至热爱自己选的专业;其次,还需要一份满满的欲望。2. 关于辅导班 像我这种资质平庸的普通人,没有聪明的脑袋,没有超人的感知力,有人引导会安心些,专业课辅导我前边也有提到,是跟着博雅走下来的,也让自己复习少走了些弯路,剩下的功课还是要自己努力的。关于复试 前面没有提到的原因,是因为我实在没怎么准备,成绩也很一般,就不误导大家了。不过有一点,就是一定要准备简历和作品集,尽量做得好看些。希望各位享受考研时期纯粹的痛苦与充实的欢愉,不负艰辛,终有所成!重!磅!消!息!基于胡师姐团队在北大和北师大新传考研辅导领域的垄断优势,以及博雅艺术学堂在北大和北师大MFA艺术硕士辅导领域的绝对优势!胡师姐团队与博雅艺术学堂团队将合作拓展广播电视、电影方向MFA考研的新格局!近期我们将陆续推出北大MFA及北师大MFA备考建议,以及状元经验贴!其中包括19级北大MFA电影专业状元经验分享,19级北大MFA音乐剧总分状元经验分享,18级北大MFA广播电视专业状元经验分享,18级北大MFA音乐剧专业课状元经验分享,18级北师大MFA广播电视艺术硕士状元经验分享!敬请期待!如果你还在考新传还是MFA之间犹豫不决,胡师姐为你提供最最专业的免费咨询服务!

堕落者

@博雅艺术讲——我再也不要做任何无聊的艺术

约翰·巴尔代萨里1931年出生于美国,被誉为美国观念艺术教父,他从上世纪60年代活跃至今,创作媒介包括绘画、文本、摄影、装置、行为、影像等。巴尔代萨里对图像、语言及符号的解构、挪用和去情境化手法,以及他对图示和文本之间意义关联和感知关系的持续实验,巴尔代萨里把流行艺术当中的图画信息与概念艺术的语言相结合,并置文字、绘画与图像,创立出一门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被认为是后现代艺术的活标本。让美国新一代当代艺术家深受影响和启发。"我总是对那些我们不称之为艺术的东西感兴趣,我想问为什么不?"——约翰·巴尔代萨里约翰·巴尔代萨里作品精选文本绘画| Text Painting1966年开始,约翰·巴尔代萨里开始以照片及文字,有时候仅仅是文字作为绘画的主体。他曾在采访中这样解释自己的动机:当时人们认为以抽象表现主义为代表的艺术家所使用的是一种"私人语言",不具备公共性。于是,巴尔代萨里直接采用一种所谓更具"客观性"的绘画语言——即人们在信件、报纸杂志和公共空间中随处可见的"文字"。What Is Painting, 1968Tips for Artists Who Want to Sell1966-68 在1969年的《委托绘画》(Commissioned Paintings)系列中,巴尔代萨里委托一系列的业余画者绘制了不同的用手指指向各种物品的照片,在"照片"下方写上画者的名字并让他们签名。此举是针对当时有批评称"概念艺术"无非是一种指向,巴尔代萨里索性从字面意义上来表达其被称为概念艺术作品中的"指向",模糊了所谓著作权的边界,也质疑了形式主义者所自持的所谓艺术定义。Commissioned PaintingSeries1969火化项目|The Cremation Project1970年,巴尔代萨里请邀请五位朋友帮忙将自己1953年至1966年的所有绘画作品付之一炬,把"火化"后的残渣烤制成了曲奇饼状盛在骨灰盒里,整个过程以照片记录并作为一个新的项目呈现。一来是因为当时他对录像等媒介更感兴趣,厌倦了绘画本身;二来是他对于当时作品在工作室等待着挂上某个漂亮沙发后墙面的命运颇为不屑,不如让它们回归到其原材料本身的来源——土地,实现作品的完美宿命。录像/行为| Video/Performance上世纪70年代巴尔代萨里拍摄了许多录像,他以一系列看似随性和不动声色的荒诞表演,以近似练习和调研的叙事来思考当时强调语言的概念艺术以及机制(conceptual art)。巴尔代萨里敏锐地捕捉着我们艺术史和知识结构中视觉表征的既有惯例、语言表达的失真和认知逻辑的误读。或许,荒诞本身并非他的目的,而是在那个时代重新激活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方法之一。1971年,巴尔代萨里受加拿大新斯科舍艺术与设计学院(NSCAD)委托引导学生们创作一个在现场的作品。无法亲自前往的巴尔代萨里要求学生如集体苦行一般,用铅笔在展厅的墙上重复书写"我不会再做无聊的艺术/ I Will Not Make Any More Boring Art"。巴尔代萨里给学院寄去这句话的手写样本,并自己完成了一个录像:他就像一个小学生一样,尽可能快和准确的重复书写这句兼具训诫和反讽意味的话。照片与文本| Photo and Text1967年,巴尔代萨里展出了一套照片和文字并置的图像,文字和场景主要都来自于一本关于业余摄影指南中描述不符合摄影"规则"的部分,作品名为"Wrong"。1997年,他展出的"Goya"系列中依旧延续了他文本挪用的方式,但更多不是关注图文间的意义生成机制,而是什么让概念可以引导人们获取眼前的信息,以及人们是如何填充意义的空间的。Wrong Series,1967Goya Series,1997在加州地图项目中,巴尔代萨里沿着事先标注的地图地点,用物理方式逐一制造出加州一词英文的所有字母。The California Map Project1969同时,巴尔代萨里尝试用比较随机的、不同既有事物机制间的关系来设置创作规则,并获取图像和信息。例如,向空中抛出3个或4个球获取一条直线,在三十六次(因为当时一卷35mm胶片可以拍36张)尝试中选择效果最好的一次。Throwing Three Balls in the Air to Get a Straight Line (Best of Thirty-Six Attempts) , 1973The Pencil Story1972-1973.文字大意: 我的汽车仪表盘上有支旧铅笔,我每次看见它都感觉很不爽,笔头显得那么钝和脏,我总想把它削尖。最后我终于受不了就把它给削尖了。虽然我不确定,但我觉得这事儿跟艺术有点什么关系。摄影/装置| Photography and Installation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巴尔代萨里开始用当时随处可见的商标/价格贴纸来改变图像原有的构图和信息,迫使人们放弃对图像原意的既有认知设定,而思考选择不同的观看方式。Kiss / Panic1984Beach Scene/Nuns/Nurse (with Choices)1991Ad for Orciani leather goods2000s《黄色的史前巨柱(和两个人)》Stonehenge (With Two Persons) Yellow, 2005《节日和命运的不同》The Difference Between Fête and Fate 1987/2013《新闻:适合戴防毒面具的小男孩》The News: A Young Boy Being Fitted for a Gas Mask, 2014《滑板(3个一组)》Skateboards (set of 3), 2010《新闻:三个离家的人》The News: Three Men Leaving House, 2014BOYA PRIZE博〡雅〡艺〡术〡奖成就未来艺术大师扫描微信二维码

变身

@博雅艺术讲——最有影响力的当代摄影师

来自德国的Wolfgang Tillmans在32岁时获得英国艺术圈最重要的特纳奖(透纳奖是英国当代视觉艺术大奖,由英国泰特美术馆创立,是西方世界争议最大的当代艺术奖项之一),是至今唯一一位获此殊荣的摄影师。不仅如此,他还获得了2015年度哈苏国际摄影奖、皇家摄影协会世纪表彰、皇家学院Charles Wollaston夏季摄影展奖彰、德国摄影协会文化贡献奖。从1990年代出道以来,Tillmans就一直是科隆、巴黎、伦敦、纽约四个艺术都市的活跃分子,为独立画廊、音乐杂志、艺术纸媒、艺术出版等领域贡献着独特的思考,甚至不断通过展览的新颖布展方式、出版物的巧妙编排、MV 的非常规拍摄等实现跨越媒介的成就,充分呈现了不同时代对影像的敏感。他完整而系统的艺术观常常被各种媒体争相报道:“我拍摄我的信仰。”“每样东西都需要区别对待。”“对标签、趋势和时尚的国度饥渴使得任意一样影像风格都成为一场市场阴谋。然而,我只探索人格和身份的多层含义。”……Wolfgang Tillman于1968年8月16日出生德国 Bergisches Land在他14岁的时候,他参观了杜塞尔多夫博物馆和科隆的路德维希博物馆,让年幼的他认识了Gerhard Richter,Robert Rauschenberg和Andy Warhol等艺术家,这对当时的他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后来他通过交换生计划搬到了英国,他开始对英国本地的青年文化投入热情,像是当时英国的时尚和小众音乐。1990年他就读于Arts University Bournemouth开始深造。kate moss从1995年起,他便定居在伦敦,之后因为海地的地震他与慈善组织Christian Aid前往海地,开始记录该国地震后的重建工作。在拍摄对象上,小到地上的啤酒瓶,大到海洋,几乎什么都怕,而他最为出名的则是拍摄人类的情感瞬间,这些肖像成就了他,Wolfgang Tillmans画面里的人从来不会显得无聊,他通过这些照片反映出来不仅是被摄者的内心,也包括他自己想表达的复杂内心世界,大多他拍摄的对象为他的好友,他感兴趣的陌生人,或者所着迷的明星模特。Nightswimmer1998Wolfgang Tillmans "Kepler Venice tables – Edition für dieKunstsammlung Nordrhein-Westfalen”无论是怎样的方式,我行我素的Wolfgang Tillmans一直在坚持着去除艺术化的风格,他从来不后期处理自己的作品,他眼睛里的世界是什么样,照片就会呈现出什么样,这也是让他的摄影风格闻名于世一大原因。在他的影像里,无论是人物还是景物,都传递出一种未经过雕琢的、原始的美,“你可以自由使用你的眼睛,按你自己的方式赋予事物价值。眼睛是重要的颠覆性工具,因为从技术上来说它们不受制于任何一种控制力,当你自由地使用它时,它就是自由的。”Wolfgang Tillmans这样说道。Wolfgang Tillmans, StudioGalerie BuchholzBerlin 29 Apr - 18 June 20162015年时,在《Document Journal》秋冬特辑上,Wolfgang Tillmans与多位摄影师Alasdair McLellan, Willy Vanderperre, Harley Weir和Craig McDean合作了一期专题封面,用不同的摄影风格探讨镜头下的不同人类的内心世界。这些设计作品同样体现了艺术家丰富社会阅历,他在其生活中的探索从未停滞不前,表现方法也越来越多元化,他在最近也完全改为用数码相机来拍摄和制作自己的作品,他认为这些数字化的影像也与时俱进的反应了这个时代的各种现象。BOYA PRIZE博〡雅〡艺〡术〡奖成就未来艺术大师扫描微信二维码

白小凡

北大MFA音乐剧专业状元:失落过彷徨过,最终应届一战成功上岸!

胡师姐:北大新传院研究生/专业从事新传考研辅导7年/带出百余名学员成功考上北大等名校/沪江CCtalk年度TOP10名师长达一年的考研终于结束了,现在站在梦寐以求的校园里回首过去的一年多的考研时间, 内心五味杂陈。日思日睿,笃志笃行。考研是一段孤寂的时光,是付出了努力和汗水,不抱怨,不诉苦,日后想起连自己都被感动的时光。每每想起考研的那段路途,依旧那样熟悉,飘逸着快乐和辛酸,写满了充实和感动。感谢那段弥足珍贵的经历,感谢我的学校、每一位帮助过我的老师和支持我的同学。现在我想把一些个人的考研经验分享给大家,希望能帮到一些准备考研的师弟或者师妹!写在前面各位20级的考生,你们好!在分享经验之前,我先来介绍一下我自己。我是应届生,一战成功考上北大MFA。我本科毕业于一所音乐类专业大学的音乐剧专业。我是从大三下学期开始思考关于考研的问题,思考的重点在于两个:1、学硕还是专硕;2、考哪所学校。开始正式看书前一定要考虑清楚这两个问题,因为它们直接关系到复习科目方向以及掌握程度。如果没有考虑清楚就下手,后期再转型,将会浪费巨大的时间成本;但若一直犹犹豫豫不下决心,又会耽误复习进度。经过慎重思考并且综合了各方因素之后,我决定报考北京大学。原因在于:1、我希望毕业去北京工作,我也希望借考研改善一下学历出身;2、北大艺术专硕更加注重综合分析能力,更加倾向专业性特质,我也比较擅长运用音乐剧史论、理论对当下国内外音乐剧作品进行分析。因此,我选择了报考北大MFA。下面,来给大家分享一下我的状元考研经验!首先,决定是否考研考研一定要有自己清晰的目标,考研既不是盲目的跟风,也不是逃避的借口,而是给自己精确的定位和足够开始的理由,考研不是一劳永逸的开始,也不是投机取巧的幸运,只有明确了目标,才会有坚持不懈的动力,所以是否考研,得仔细琢磨敲打。一旦开始了,就要为自己的承诺买单,接受所有的情绪,调整自己,冲刺到最后。考研,就是一场万里长征。在明确了自己今年考研之后,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全方位了解入学考试究竟怎么考?考什么?北大MFA的入学考试分初试和复试两部分。初试时间按国家教育部统一规定进行,一般是在12月20多号的一个周末。初试科目包括四科:① 思想政治理论② 英语二③ 艺术基础④ 艺术创意复试则重在面试,这个我们以后再说!其次,选择学校考研非同于艺考,只能报考一所学校的一个专业。所以这就要求我们要在选学校的时候需要搜集各大学校信息,反复进行筛选。这其中包括专业信息,学校信息,导师信息,就业情况信息,以及分数线信息。待一切查明之后,进行对比,我的建议是:选择一个稳妥的有把握的学校进行攻读,而非盲目选择。结合你的专业情况来选择城市,学校,导师等等。择校非常重要,是我们考前要认真完成的事情之一。在定好学校之后,最好能够找到你报考学校相应专业的师哥师姐,因为他们毕竟是过来人,不仅在专业课上的复习会给你建议,而且能告诉你导师的学术动态,这些信息的把握很重要,尤其是选择报外校的同学,一定要注意这个!不过这些只是一个方面,毕竟初试是用考的,所以如果你像我一样跨地区考研,并不认识目标院校的老师,也不要着急!你就努力准备初试笔试就好,实力还是最重要的。具体到考研复习,我觉得心态和方法同样重要!心态上,要知道考研是一次持久战,如果把考研比作成长跑,我想最适合不过了。总有些人会在长跑当中退出,有的人歇息就再也没继续下去了,有的人却一直坚持到最后,坚持到最后就赢了。诚然,考研是对心志的一种磨炼。当你坚持不下去的时候,一定要想想之前的努力与坚持,放弃是最不划算的举动。我是考研复习准备相对比较早的人,而且一开始便竭尽全力的奔跑,在暑假下来的时候,我感觉到了自己基本上累得不行了,生理和心理的折磨让我感觉到了效率的持续下降。因为要来北京参加博雅的专业课辅导的缘故,我每周都奔波在北京和沈阳的路途中。还记得有一次坐火车坐到崩溃坐到哭,后来我发现,当你坚持不下去的时候,一定要找人诉说,我所有的情绪都会跟妈妈说,毫无保留。说完之后发现其实也没什么,得到妈妈的鼓励和安慰之后,学习更加有动力了。所以一定要有自己宣泄的方式。在考研期间,每一天睡前一定要给自己第二天的时间做安排做计划,什么时间段背单词,什么时间段背政治,什么时间段是做题,什么时间段是搜集翻阅资料,都得合理安排好。人都是有惰性的,一旦某一天掉链了,后面不堪设想。所以一旦做计划就要坚持做下去。到最后你会发现时间过得很快,快到已经没剩几天就要考试了。最后,谈一下辅导班辅导班是有着成熟的教学体系以及掌握你报考学校信息的重要关键点所在,选择好的辅导班,跟着老师一路走下去,也会不那么彷徨。我选择的文化课机构就是新东方,专业课机构是博雅艺术学堂,都是兼具实力与专业的机构。在此提醒一下大家,艺术学硕士和普通考研也不一样,需要参加提前的面试:(以下内容摘自2019年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简章(音乐领域和美术领域))1.北京大学艺术学院2019年艺术硕士招生音乐和美术领域,将采用提前面试,面试通过后再参加全国统考的招考方式。广播电视和电影领域,仍然采用先全国统考再面试的形式。2.提前面试:报考音乐和美术领域的考生,需在截止日之前提交电子和纸质申请材料。经过材料评审,择优确定面试名单,面试名单和最终面试成绩将通过艺术学院网站对外公布。考生面试合格后,须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参加全国统考后,成绩达到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拟录取分数线,可获得初录取资格;通过材料真实性复查、政治审核合格后即被正式录取。每年我院将进行两个批次的提前面试,每位考生当年有且仅有一次面试机会。若当年报考北京大学艺术学院艺术硕士,初试成绩未达到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拟录取分数线,可保留面试成绩至第二年。参加面试考生需按规定缴纳“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复试费”.以上这些便是我对自己考研的一些总结,希望能帮到真正需要帮助的人。但许多东西只有自己经历后才能悟出其中的道理,所以每个人应该根据自己的情况找出适合自己的方法和计划。我相信只要你有这份心,确定好了,坚持下去,就成功了。考研真的不难,但也真的不简单,坚持就是胜利。人生有很多值得我们永远回忆和珍藏的东西,逝去的岁月见证着我们成长的轨迹。每每想起这段心累却又充实的时光,我都会忍不住露出自豪的微笑,感谢那个为了目标,奋不顾身整天待在房里学习不疯魔不成活的女孩。这段珍贵的回忆也让我幸运 地来到未名湖、博雅塔旁,让我遇见了我想要的未来。最后,给大家附上一套真题,来一起练练手吧!2019年北京大学MFA音乐表演艺术真题(音乐方向)一、必答题(共2道,每题40分)1.根据你熟悉的一个音乐家,然后谈谈他对音乐所做出的贡献(40分)2.请结合流行音乐作品然后谈谈音乐的抒情和叙事性的特点(40分)二、选答题(共2道,任选1道作答,每题70分)1.以《红楼梦》贾宝玉为主人公编创一部音乐剧作品(70分)2.先比较中西方器乐文化,再从音乐的国际传播的角度,分析中国器乐文化在全球化大环境下该如何传播(70分)重!磅!消!息!基于胡师姐团队在北大和北师大新传考研辅导领域的垄断优势,以及博雅艺术学堂在北大和北师大MFA艺术硕士辅导领域的绝对优势!胡师姐团队与博雅艺术学堂团队将合作拓展广播电视、电影方向MFA考研的新格局!近期我们将陆续推出北大MFA及北师大MFA备考建议,以及状元经验贴!其中包括19级北大MFA电影专业状元经验分享,19级北大MFA音乐剧总分状元经验分享,18级北大MFA广播电视专业状元经验分享,18级北大MFA音乐剧专业课状元经验分享,18级北师大MFA广播电视艺术硕士状元经验分享!敬请期待!如果你还在考新传还是MFA之间犹豫不决胡师姐微信可以为你提供最最专业的免费咨询服务!大家有任何问题,请在文后留言区留言,胡师姐为你解答。

沉底鳄

@博雅艺术讲——"色域绘画"的抽象风格

海伦·弗兰肯瑟勒(Helen Frankenthaler,1928-2011),1928年出生于美国纽约,父亲是纽约州最高法院的法官,母亲是一位德国人,弗兰肯瑟勒是家中三个女儿中最小的一位。由于家庭条件比较好,加上属于犹太裔知识分子家庭,所以她从小就收到了良好的教育。她是土生土长的纽约人。作为20世纪最杰出的女艺术家之一,她以其对色面派(Color Field)运动的重要影响而被人铭记。在1950年代的社会风气下,弗兰肯特尔与波洛克的形象差异在今天看来是非常明显的性别差异化呈现。尽管这种差异或许会对今天的我们有所启示,但在当时,弗兰肯特尔相当排斥把性别带入平等的艺术创作中讨论。在《纽约时报》1989年的采访中,她愤懑道:“我最不想谈论的话题包括 :我的上一段婚姻、女艺术家,也别问我对同代艺术家的看法。”海伦·弗兰肯特尔,《无题》(Untitled),1962-1963。图片致谢海伦·弗兰肯特尔基金会。1958年,弗兰肯特尔嫁给了她的第一任丈夫,抽象画家、艺术理论家罗伯特·马瑟韦尔(Robert Motherwell)。在那时,她已在美国艺术界建立起名望。50年代初,她的绘画从被她戏称为 “大学生立体主义” (college Cubism)的画风逐渐蜕变、成熟,奠定了她作为20世纪中期最有影响力的艺术家地位。这段创作发展的关键期也正是她与艺术评论家克莱门特·格林伯格(Clement Greenberg)恋爱期间,两人相识于1950年的一场展览开幕。有一段著名的轶事讲述说当艺术批评家克莱门特·格林伯格(Clement Greenberg)将诺兰德和路易斯带到她的工作室中时,这两位艺术家因为其绘画技艺而激动不已。他们三个最终与几年之后出现的色面派运动联系了起来。虽然这是一个短暂的运动,但是Frankenthaler用它架起了一个艺术桥梁,使艺术家跨到一个具有极简抽象表现主义的新世界。海伦·弗兰肯特尔,《向 M.L. 致敬》格林伯格认为,抽象的、不带任何叙事性的平面绘画是最现代的。他坚信现代绘画要拥抱画布媒介的二维性,而不要像具象艺术那样,通过制造视觉假象来尝试颠覆它。他进一步提出,任何对外部世界的影射,都会阻碍形式和色彩发挥其对观者情绪与心理的影响。正是由于这种主张,格林伯格成为波洛克最早的支持者。波洛克标志性的“滴画”,是把颜料肆意倾倒、滴洒在平面画布上,这把‘“反描绘”的表现手法提升到了一个全新境界。然而到了1952年,格林伯格开始寻找抽象表现主义在肆意发挥的“滴画”之外,下一步该何去何从,这时弗兰肯特尔向他展示了自创的绘画方式。这种被她称为“渗透染色”(soak-stain)的画法,是先用松脂稀释颜料然后直接大块泼洒在平整的画布上,让液体颜料浸入画布纤维。这样完成的画和平面画布保持齐平,色彩在画布中,而不是在画布之上。弗兰肯特尔最著名的作品,1952年的《山与海》(Mountains and Sea)就是“渗透染色法”的典型之作,最后用炭笔加上了几笔抽象线条。海伦·弗兰肯特尔,《山与海》,1952。Helen Frankenthaler Foundation, Inc.《山与海》最终改变了抽象表现主义绘画的发展轨迹。1953年,格林伯格带肯尼斯·诺兰(Kenneth Noland)和莫里斯·路易斯(Morris Louis)来到弗兰肯特尔的工作室,这两位抽象画家立即被弗兰肯特尔的独特技法和画中大块的平面色域所吸引。格林伯格很快把这三位同手法相似的马克·罗斯科(Mark Rothko)、巴内特·纽曼(Barnett Newman)和克利福特·史提尔(Clyfford Still)放在一起比较,由此提出了抽象表现主义的新力量和新风格——“色域绘画”(Color Field Painting)。在十几年间,弗兰肯特尔都是这种画法中独当一面的先驱。博雅艺术财富举办全球艺术之旅,培养客人的艺术体验能力,更为他们建立管理艺术品收藏,为资产升值及传承提供战略性指导。博〡雅〡艺〡术〡财〡富▽为重要的客人, 建立管理艺术品收藏 为家族资产升值及传承,提供战略性指导

老伴儿

北大博雅教育科技研究院、常青藤中戏考研班?这些培训机构真是名校办的?

导 读北京大学博雅教育科技研究院、中国传媒大学凤凰学院师资培训、常青藤中戏考研……这些看起来“高大上”的组织和培训,真是名校办的吗?据记者调查发现,由于美誉度高、资源丰富,名校的品牌时常被一些教育机构强行“傍”上。这些机构通过冒用校名、谎称合作、刻意误导等方式进行虚假宣传,招生牟利。1机构“傍名校”办学、办班、办比赛5月初,一些家长和学生惊讶地发现,他们积极参与的由所谓“中国传媒大学北广在线”举办的青少年语言大赛、语言测评、合作加盟授权等活动,竟是一场骗局。中国传媒大学官网发布“严正声明”,称社会上一些企业未经许可,擅自发布该项活动,严重误导社会大众,损害了中国传媒大学的声誉。检索中国传媒大学官网,发现类似声明近年来已发布多次。当前,“傍名校”情况在教育培训领域多有发生。有的“傍名校”办学,有的借名校之名举办各类考试辅导班和非学历教育。据了解,中国政法大学2019年研究生招生期间,有人以该校名义在网上发布“2019年同等学历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简章”,并向每位报名者收取近10万元费用。实际上,汇款账户名为北京华语时代教育咨询有限公司,和中国政法大学没有任何关系,该公司行为涉嫌诈骗。网上一家名为“常青藤中戏考研”的培训机构宣称是专门针对中央戏剧学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进行的课外辅导,其所展示的师资人员也都标注来自中戏。记者向中央戏剧学院询问,工作人员否认该机构与学院有任何官方合作合办关系,并告诉记者,已收到多起关于该机构的咨询与投诉。据北京大学督查室介绍,他们发现不少以北大名义在各地办附中、附小、幼儿园以及非学历教育培训班、夏令营、教育基地或联合培养授权挂牌的侵权情况。从2017年至今,核查相关侵权事件31件,涉及40余家公司。相关侵权网站、微信公众号等达200余个。相关负责人称,现在还存在数量巨大的侵害北京大学商标及名誉权利的网站、微信公众号等。2揭“傍名校”四大套路记者调查了解到,“傍名牌”行为大致存在以下几种套路:——冒用校名作为商标、商号。记者发现,截至5月10日,江西新余、赣州、抚州和九江等地的中级人民法院,已经受理14起清华大学商标侵权案,涉及多所名称中含有“清华”二字的幼儿园。一家主营业务为口才演讲主持技能培训的企业,注册名称为“北京金色中传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加盟招商广告多次出现“中传朗诵考级”“中传朗诵节”等字样。但据记者查证,该企业与简称“中传”的中国传媒大学并无关联。——假冒名义办学、办班。此前,曾有机构和个人发布《中国政法大学2018年本科、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信息,并从事相关招生活动。记者调查发现,中国政法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海外留学教育中心是一家早已被撤销的机构,发布信息的机构和个人都是盗用该学院之名。此外,记者发现,近年来,社会上出现不少以“中国传媒大学凤凰学院”名义开展的青少年研学、师资培训、交流研讨、比赛展演等活动。记者向该校相关部门证实,这些都属于未获正式授权、擅自组织的违法违规行为。——号称拥有名校师资。记者致电“常青藤”中戏考研辅导机构,询问是否为中戏设立的官方考研辅导机构。工作人员答复称,虽与校方没有官方合作,但是其所有师资均为在中戏学习或工作,能够得到中戏内部人士的资源支持。——在校区租场地混淆视听。北京外国语大学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一些培训机构在北外西院租用经营场地,让不少消费者误以为其与北外是合作关系。同类情况也发生在中国政法大学,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有的培训机构租用家属区内的场地,但由于也在校区内,对家长和学生具有很大迷惑性。“3专家建议加强商标保护多所名校负责人向记者表示,“傍名校”行为难查、难禁,且校方没有执法权,维权效果有限。目前,发布公告、举报取缔、司法诉讼是使用最多的三种处理方式。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管育鹰表示:已经注册为商标的名校简称,其注册商标专用权受商标法保护,不容侵犯;冒用没有注册为商标,但实践中能判断其唯一指向某名校的简称,此类行为属于反不正当竞争法所指的擅自使用他人有一定影响的企业名称或社会组织名称(包括简称等)、足以引人误认为与他人存在特定联系的混淆行为。被侵犯的权利人可以向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举报,请求查处,也可以起诉到法院,依据商标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请求对方承担停止侵权、赔偿损失等责任。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博士生导师、副教授朱虎认为:按照反不正当竞争法第18条,“傍名校”行为应受到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商品、罚款以至吊销营业执照的行政处罚。被冒名的学校可依侵权责任法提起诉讼,要求赔偿所遭受损失。管育鹰建议,名校应注意通过注册商标维护学校名誉,一方面防止他人抢注或滥用自己的品牌,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在遭到侵权时得到法律保护。网 警 提 示1. 学生及家长要注意保护好个人信息,谨防虚假招生承诺。2. 面对所谓名校培训,应按照各大学官网提供的联系方式致电核实。3.所有骗局都围绕一个“钱”字,凡是涉及钱财,一定要高度警惕。4.遭遇招生诈骗,要及时向招生机构和公安机关举报,维护合法权益。

狗仔队

@博雅艺术讲——消失的文字,Ed Ruscha

半个世纪前,初出茅庐的埃德·拉斯查投身到轰轰烈烈的波普艺术运动之中并抱得大名。在之后的50年中,他目睹了艺术的概念被时代冲击和重新定义,见证并亲身参与了艺术创作的巨大转折和变革。他的作品从未被任何一种风格和形式束缚,他的大胆、创造力和实验精神源源不断地给艺术圈注入新鲜血液。1937年生于美国内布拉斯加的奥马哈,美国波普艺术的开创者之一,观念艺术的先锋人物。作品几乎巡遍世界上重要的美术馆和艺术机构。他的创作以风格和形式多变见长,作品从来没有局限于一种风格或是媒介。艺术家书籍、素描、印刷品、摄影、油画作品与很多非常规的材料(如食品、饮料、植物)等都被用到了他作品的创作中。而被大众所熟悉的是他独创的“文字画”(Word Paintings)系列。观念艺术的先锋人物埃德·拉斯查(Ed Ruscha)无疑是幸运的,自从上世纪60年代崭露头角开始,他从未失宠于这个竞争激烈、新人辈出的艺术圈。至今,他的作品仍不断在世界各地最重要的艺术机构中展出并受到藏家的追捧,就连美国总统奥巴马也放弃追随历届前任的审美情趣,改用他的作品来装饰白宫的居所,以彰显自己开明的头脑和前卫的艺术品位。继著名的纽约高古轩画廊(Gagosian Gallery)和奥地利布雷根茨美术馆(Kunsthaus Bregenz Museum)举办的埃德·拉斯查的大型个展之后,在埃蒙·卡特美国艺术博物馆(Amon Carter Museum of American Art)开幕的展览——“加州制造”(Made in California)是对埃德·拉斯查早期版画作品的回顾。这个展览上观众可以集中欣赏到拉斯查1969年在洛杉矶塔玛琳版画工作室(Tamarind Lithography Workshop)进修时所创作的作品,其中包括了那件知名度极高的《雨中的好莱坞》(Hollywood in the Rain)。作为一个终身对版画创作有极大兴趣的艺术家,拉斯查这个时期的版画作品,根源于他在南加州的生活体验,并已显示出强烈的观念艺术色彩,作品中透露出商业社会的文化符号,以直观的文字形式代替复杂的意象,漫不经心地调侃了战后美国的都市文明。这件版画作品可以被看做是令拉斯查成名的“文字画”(Word Paintings)系列的一种延伸。在拉斯查和他同时期的一些艺术家眼中,艺术已经不再是一门阳春白雪的严肃学问,而是对当下自己所处的社会和文化的感受和真实认知,艺术与非艺术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起来。当被问到作品中某些词句的来源时,拉斯查只是简单地说:它们就自己出现在我脑海中了……看似漫不经心的回答背后恰恰包含了一种崭新的艺术思考。将文字作为图像来表现,试图抹去它们字面的意义,这样的探索标志着艺术家正在走上一条表达观念的道路,这种探索无疑具有极大的开创性和生命力,难怪著名的艺评彼得·施杰尔达(Peter Schjeldahl)在《纽约客》上评论埃德·拉斯查、安迪·沃霍尔(Andy Warhol)、唐纳德·裘德(Donald Judd)和布鲁斯·瑙曼(Bruce Nauman),是20世纪60年代出现的4位最有影响力的艺术家;《纽约时报》更将拉斯查与格哈德·李希特(Gerhard Richter)及西格玛尔·珀尔克(Sigmar Polke)等当代艺术大师相提并论,以强调他在艺术创作上的突出贡献。 不断探索的艺术实验者1917年,马塞尔·杜尚(Marcel Duchamp)将一只小便池送进美国独立艺术家协会的社团展览,即刻掀起轩然大波。可正当纽约艺术圈震惊哗然之时,一位现代艺术的收藏家颇有预见性地指出:“一个动人的形式被发现了!”他说得一点儿没错,从杜尚之后,艺术便不断从传统的材料和主题中解脱出来。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开始用看似与艺术毫无关系的材料创作,意味着艺术的创作将不断由单纯的形象表现转向深层次的观念和可能性探索。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拉斯查开始尝试用各种各样奇怪的材料创作。火药、黑胶唱片、红酒、蔬果汁、植物、各种调味酱汁,甚至自己的血液,都是他创作的原料。他1969年的作品《污点》(Stains),外表看上去是一本装帧考究的档案盒,打开后里面却是75张沾有各种液体污点的纸。这些液体来自日常生活的各个角落,凡士林、蛋黄酱、巧克力糖浆……1972年,他为《艺术新闻》杂志(ARTnews)设计了一个封面,封面上杂志的名字是用一堆压碎的食物拼成的。除了在创作材料上的突破,拉斯查亦从未局限在某一种创作技法或形式之中,油画、版画、摄影都是他重要的表现手段。他还出版了十几本“艺术家图书”(Artist’s Book),甚至还制作过一个系列的电影短片。翻看有关埃德·拉斯查的讨论,几乎所有的文章里都会用“难以归类”和“多元”来形容这位艺术家的作品。的确,埃德·拉斯查生活在一个艺术不断变革的年代里,他目睹了艺术的概念被时代冲击和重新定义,见证并亲身参与了艺术创作的几次巨大转折和变革。这位如今年逾古稀的艺术家,他的作品从未被任何一种风格和形式束缚,他的一生都在不断追求和探索艺术的种种可能性,从未止步。1962年,年仅25岁的拉斯查参加了一个名为“日常用品的重新创作” (New Painting of Common Objects)的展览。这个展览囊括了罗伊·李奇登斯坦(Roy Lichtenstein)和安迪·沃霍尔等波普艺术大师的作品。这个开创性的展览被认为是波普艺术在美国美术馆中的首次集中展览,对于当时的普罗大众来说,与其说这是一个高雅的艺术展览,倒不如说是一个美国艺术界的盛大派对。除了参展,埃德·拉斯查还为这个展览设计了宣传海报,凸显了他在商业艺术上的才能。与那些不食人间烟火的艺术家相比,拉斯查一直活得颇为“入世”,他作品中的图案屡屡给服装设计师带来设计灵感;他参加电视节目,与服装设计师Stella McCartney讨论艺术和时尚的关系;他甚至曾亲自为服装品牌Band of Outsiders担当模特,并被该品牌誉为:加州生活方式的代表。以波普艺术起家的埃德·拉斯查,也许从来都将他的都市生活经验当做创作的灵感源泉,那些常见的、时髦的,甚至浮夸的事物,才是他作品意象的起源。2012年10月,距离那个划时代的展览整整50年后,Gucci携手洛杉矶艺术博物馆(LACMA, Los Angeles County Museum of Arts)举行第二届艺术与电影盛典(Art+Film Gala),借此向埃德·拉斯查和电影制作人斯坦利·库布里克(Stanley Kubrick)致敬。盛典由知名男影星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Leonardo DiCaprio)主持,包括汤姆·汉克斯(Tom Hanks)、卡梅隆·迪亚兹(Cameron Diaz)在内的众多好莱坞一线明星,以及最近风光无限的“鸟叔”纷纷到场助兴。一个奢侈品牌选择向这两位艺术大师致敬,也许正是看到他们的一生成功地打破了某种界限和定律,获得了商业上和艺术上的卓越成就。ART WIKI“日常用品的重新创作”波普艺术展览波普(Pop)为英文“Popular”的缩写,即流行艺术、大众艺术。这种艺术形式于20世纪50年代萌发于保守的英国艺术界,兴盛却是在60年代具有浓烈商业气息的美国,并深深扎根于美国的商业文明之中。美国波普艺术的领军人物是安迪·沃霍尔,1962年,他和埃德·拉斯查以及其他6位艺术家参加了在美国加州的帕萨迪纳美术馆(Pasadena Museum)举办的展览:“日常用品的重新创作” (New Painting of Common Objects)。这个展览由洛杉矶Ferus画廊联合创办人、帕萨迪纳美术馆馆长华特·霍普斯(Walter Hopps)策展,是美国波普艺术在正规美术机构的首次亮相。至此,美国的波普艺术正式被艺术评论界所接纳,由地下转为地上并不断发展壮大。也正是在这个展览上,年轻的埃德·拉斯查开始崭露头角,被评论界所注意和认识,不仅自己的作品参展,整场展览的海报也是由他设计。美国波普艺术家遵从“艺术反映日常生活”这一反传统的艺术观念,强调日常可视物体作为一种更能让人理解的语言形式,是表现抽象精神世界的可靠手段。波普时期的美国艺术家直接面对他们的日常生活和环境,将流行文化的符号(如知名的商业品牌和产品、巨星、名人等)冷静地重复呈现,产生一种毫无深度感和异乎寻常的平面化。BOYA PRIZE博〡雅〡艺〡术〡奖成就未来艺术大师扫描微信二维码

上际于天

@博雅艺术讲——成长于第三帝国废墟之中的画界诗人

安塞姆·基弗(Anselm Kiefer,1945-)德国新表现主义代表画家之一他被公认为德国著名的当代艺术家和美术家他出生于德国战败的那一年,他曾师从德国当代最有影响力的前卫艺术家约瑟夫·波伊斯(Joseph Beuys)和Peter Dreher。 基弗曾有"成长于第三帝国废墟之中的画界诗人"之称谓,其画无论创作手法还是呈现面貌均极为现代,但往往主题晦涩而富含诗意,隐含一种饱含痛苦与追索意味的历史感。每个人都是在自己的天堂的圆顶 1970朦胧的清晰度落星1999摩卡巴 2010你的房子黑暗骑波 2006你的和我的年令和世界的年令 1997基弗的风格结合了抽象和具象、幻觉和物质性,有着丰富的象征意义。这位怪僻而孤独的欧洲天才,创造了一个被自知之明和怜悯之心拯救了的世界之深刻反思的最终充满希望的景象。与博伊斯“制造”个人神话不同,基弗直接从北欧神话入手,试图通过神话中的隐喻和象征,切入到德国当下文化之症结。这一“对话”的过程也是艺术家思想中所预设的德国文化“重生”路径。三月健康 1974树 调色板 1978基弗虽未经历二战,但他成长于“废墟文化”。在谈话录中,基弗提及了他童年在炸弹坑里玩耍的经历:“在我长大的地方有许多弹坑。孩子们看待它们,觉得和别的东西一样真实。”诸如此类的经历,无疑对他日后创作的影响是举足轻重的。一方面,在基弗作品中出现的风景大多都是废墟和荒芜之地;另一方面,古代文明废墟是基弗作品中的另一个重要主题。基弗作品的外观沧桑灰暗,肌理斑驳艰涩,里面暗藏了伤痛的回忆与战后的德国文化。未知的画家基弗在1990年于耶路撒冷发表演说:“十诫第二条对我的艺术创作具有重大意义。”这里提及的十诫指的是犹太教里的十条训戒。基弗提及他在创作中一直注意两件事:一件是十诫里的第二条——“不可造偶像”;另一件是疏离。1980年中期,基弗将二战以来犹太人受难与传统德国史论观并置讨论后,他开始采用犹太神话,将其与那些非源于西方、代表融合与统一的想象者并列。安德鲁·基弗《星空陨落》,架上绘画,81×116cm,1995年但是,如果仅是将基弗对神话的关注归结于对国家历史原因和文化反省是不够的,在理性科学当道的年代,呼吁神话在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一个很重要的用意在于还原人类文化的完整性。基弗以自身知识系统的传承塑造了其艺术的图像学。他的作品已经超越了这个时代所能理解的浅显的内容,创造了一个完整且具有多个分支的系统。基弗在作品中引用了德国伟大哲学家的经典著作、诗人的作品、神秘的浪漫主义、犹太教神秘主义传统、天主教的想象、加密的抄本以及纳粹的历史......通过带有情感的图像把观看的人带入戏剧性的历史迷雾中,使其感到震惊与无助。因此,骚乱性是其作品的一大特征,而基弗也被人比喻为“在伤口上撒盐的艺术家”。对于观者而言,进入基弗的作品,同时意味着进入了一个重新理解历史的过程中。他的作品不是对自然、历史与神话的模仿,而是图像性的符号,不同隐喻的人物与内容都被他编织在特殊的关联之中。“星辰坠落”“开始”在这组作品中,我们可以明显看到基弗所惯用的象征和创作手法。我们可以从牛的形象中看到大量的干燥之物谷草和荆棘。牛在欧洲的古代神话中,被喻为是宇宙本身,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传说,它在这里象征着欧洲文明的世界,而谷草,与其象征的反刍,意味着欧洲文明的某种返回式进程,犹如牛将半消化的食物从胃中再次返回到嘴中咀嚼。这种牛与宇宙的关系,在基弗的语言中是非常明显的,空洞的身躯里面是星空的宇宙,每一颗星星就代表了是一个犹太人,或者我们也可以引申为人类。为什么这个解释的恰当的?因为,我们可以从基弗其他的作品中找到痕迹和线索,如同基弗所说:“如果你不止看到一张画,如果你看到了五张画排列在一起,你会一幅一幅的看,从中找寻不同之处,那么你其实是在画与画之间徘徊而没有进入画中。这一点对我来说很重要,我经常处于在画与画之间的状态,我在画这一张画的时候经常在想着下一张要怎么画,我没有沉浸在一件事物中,而是出于一个变化的状态之中。我喜欢想象自己没有进入画中,而是处于画与画之间。我就是一直处于这样一种中间状态里。”安德鲁·基弗《莉莉丝在红海》,装置,115×101×228(H)cm ,1990年象征和隐喻是基弗作品中常用的手法,这也是他作品暧昧难懂,被认为文学性过强的原因所在。以他作品中常常出现的女性名字“莉莉丝”为例,莉莉丝出现在《旧约全书》中,在古犹太教中是指人类的始祖。流传最多的版本是中世纪的《便西拉的字母》,书中写道:莉莉丝是亚当的第一个妻子,世界上的第一个女人,她与亚当是平等的。一天,亚当和莉莉丝因为尊卑问题吵架,亚当试图迫使她屈服,因此莉莉丝逃走了。上帝派了三个天使去追莉莉丝回来,但她坚决不肯,于是受了上帝的诅咒,每天都有她的100个子孙死去。她住在被遗弃的废墟里。她住的地方被先知们称为“非人之地”:“你们的城市将被遗弃、被摧毁、变成废墟,草儿在那疯长——就在那个地方,住着莉莉丝。”而基弗作品中的女式罩衫即是在暗喻这一角色。《莉莉丝在红海》,莉莉丝从伊甸园逃出来,逃到的地方便是红海,这里的红海不是现在所说的红海,而是指现在的地球,在《死海文书》中,“红海”与印度教女神卡利玛的“血之海”同源,也就是说,生命的来源都是来自于女性的经血。玛格丽特 1981在《玛格丽特》中利用了稻草这种材料,首先稻草是金黄色的,就像是“你的金色头发玛格丽特”中玛格丽特的发色;再次,稻草是可以被点燃的,画面底部是被燃烧过的稻草,已成了黑色的灰烬,在稻草的上部还能看到点燃的火焰,看起来也像是蜡烛。正在燃烧的玛格丽特,既是对自我的救赎,也是对自我毁灭后重生的希望(稻草烧成灰烬后可以用作肥料)。BOYA PRIZE博〡雅〡艺〡术〡奖成就未来艺术大师扫描微信二维码

发型秀

国内很容易考研的4所高校,第一全国公认

随着本科毕业生不断增多,学生的就业压力也在逐渐增加,有不少学生入学前就做好了考研的打算,而有志于此的学生可多考虑以下四所考研比例高的大学,成功机率更大。一、曲阜师范大学及曲阜师大为二本院校,位于山东省曲阜市,是一九八一年山东省人民政府确立为重点建设的六所高校之一,也是全国首批招收研究生高校和推荐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高校。现拥有学士、硕士、博士三级学位授予权。截止二零一七年,学校共开设有八十七个本科专业,其中数学与应用数学、英语等均为特色优势专业,每年考研率极高。据学校二零一八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显示,该校考研升学人数超过两千人,成功考研深造人数排名全国高校前三。据博雅数据库二零一九年高校考研率排名显示,该校考研率高达百分之二十七点三,超过大部分师范院校,排名全国高校第五位。 二、河南师范大学即河南师大为二本院校,坐落在河南省新乡市,是河南省特色骨干大学建设高校。截至二零一九年,学校现开设了八十三个本科招生专业,二十七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十五种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其中经济学、环境工程、数学与应用数学等均为国家级特色专业,每年考研率极高,据博雅数据库二零一九年高校考研率排名显示,该校考研率高达百分之二十五点九,排名全国高校第十二位。三、聊城大学,即辽大,坐落在山东省聊城市,是首批。以山东省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山东省省级博士立项建设单位,北极大学联盟成员单位,硕士学士学位授予单位,具有硕士研究生推免资格高校。目前学校共开设有九十五个本科专业,其中化学工程学专业为E S I全球排名前百分之一,学科综合办学实力极其强劲,每年考研率也颇高。据博雅数据库二零一九年高校考研率排名显示,该校考研率高达百分之二十六点八,排名全国高校第九位。四、青岛农业大学是山东特色名校工程首批立项重点建设大学,山东省博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A类单位,山东省一流学科立项建设单位。入选第一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截止二零一九年,现拥有七十。他的本科专业十四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五个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类别。其中动物医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园林等均为学校特色专业,整体考研率颇高,尤其是生物方面,考研率最高,一年达到百分之五十。 #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