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博士适合考选调生吗?有何政策优待?黑白间

博士适合考选调生吗?有何政策优待?

博士报考的优劣势选调生作为起点高,职业前景好的一类公务员,每一年的招录都会吸引大量的毕业生前来报名,而又由于其应届毕业生的限定条件,选调生一直是应届毕业生职业生涯中的优选。其中也有不少博士研究生,在了解广东定向选调生考试之后也想去报考,但又担心自己的学历去当公务员有点浪费,也怕自己在报考时没有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那么有优势。那么,今天小编就来给大家梳理一下博士研究生报考选调生的优劣势。定级起点高,职位发展好如果深挖广东定向选调生的招录职位,我们会发现,其中好的职位不在少数,主任科员的岗位数能够占到近一半的比例,这在普通的公务员考试中是不可想象的。而在这么多职位中,我们细心观察会发现,学历往往和职位职级有密切的关系。其中,本科学历入职一年转正以后一般为一级科员;如果是硕士学历,转正后是四级主任科员;而如果是博士学历,那么我们转正后即是二级主任科员,很多普通公务员工作很多年才能一级一级晋升到这一职级。关于职务和职级的定义概念,小编前几天已经给大家科普过了,快去补作业:为什么说选调生“学历高定级高”?公务员职级规定要看懂!除此之外,博士报考还有隐含的地域和职位优势,因为一般设定博士报考的岗位大多是省直岗位,所以一般未来的工作地点以广州居多,这更符合更多年轻人的生活规划。而且省直岗位从岗位类型来看,也有不可比拟的优势,一方面,省直岗位是为省直相关系统培养储干的,所以未来我们的发展道路将更好,职位发展的天花板也更高;另一方面,省直岗位的工作类型以统筹规划为主,主要是思考问题的解决方案,所以一线执法办公等工作会较少,工作环境和工作内容上会相对比较舒适。福利待遇佳,人才补贴多在广东定向选调生招录的过程中,各地市为了吸引更多的人才,往往会利用当地的人才引进政策来吸引更多的高学历的考生,不单单会发放生活补贴,住房补助等,还会有额外的津贴。而这些福利政策也跟我们的学历息息相关,例如2021年选调生,汕尾地区的人才引进政策提出:全日制博士每人给予生活补贴和住房补贴共75万元,博士后每人每年给予生活补贴38万元,硕士每人给予生活补贴和住房补贴共20万元等。除了汕尾、还有很多地市都有不同的人才引进政策,具体可以到各地市官方网站查阅相关政策文件。博士报考劣势分析相比于硕士研究生和本科生来说,博士学位招聘的人数占比远远少于其他学位,只针对博士研究生(学位要求为博士)招录的职位一般每年只有30个左右。当然,博士研究生也可以报考学位要求为硕士及以上的职位。此外,由于近两年广东选调生面试都采用无领导小组讨论形式,对人际交往和语言表达能力要求较高,所以相较于其他学历毕业生报考选调生,博士研究生也许会在面试环节存在劣势,尤其是擅长做学术研究,但平日社交圈层较小的学生。由上可见,博士研究生报考广东定向选调生,无论是从职位发展还是福利待遇方面,都有其非常明显的优势,因此定向选调生确实是博士们一个很好的择业选择。但与此同时,无论从事什么行业什么工作,最根本的应从初心出发,结合自身兴趣特长、专业能力、职业规划等,做好近期和长远打算。希望同学们可以理性看待考试,不偏不倚,从实现人生价值的目标出发,做出科学选择。

幻化

厦门举办第二届博士选调生双选对接会集中引才

第二届博士选调生双选对接会,5日至6日举行。 杨伏山 摄中新网厦门3月6日电 (杨伏山 杨鸿杏)博士选调生已成为厦门市储备优秀年轻干部的最重要渠道之一。由厦门市委组织部主办的第二届博士选调生双选对接会5日至6日举行,来自中国科学院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等23个高校和科研院所的60名博士研究生受邀参会。厦门市委组织部干部四处处长吴玲向记者介绍对接会相关情况。 杨伏山 摄这些博士研究生所学专业,涵盖厦门市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紧缺的财政金融、电子信息、交通运输、生物医药、规划建设等专业;所有参会博士生平均年龄为29岁,最小的27岁。自2003年以来,厦门共录用116名博士选调生,近3年引进博士选调生的数量接近福建全省的一半。他们都在各自岗位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其中已有33人成长为处级领导干部,成为厦门党政领导干部的重要储备人才。对接会现场。 杨伏山 摄在成功举办首届博士选调生见面会的基础上,厦门市委组织部进一步广泛发动各级各部门加入“求贤”队伍,除提供若干机关选调生职位进行双向选择对接外,还同步提供近200个国有企事业岗位。通过扩大职位对接面,展现厦门求贤若渴的引才诚意。厦门市委组织部干部四处处长吴玲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说,该市历来高度重视选调生和年轻干部工作,尤其注重梯次培养和高层次优秀年轻人才储备。此次对接会岗位设置数量翻倍,促进厦门成为优秀年轻干部蓄水池,成为亮点之一。参观考察。 供图此次博士选调生见面会以“欣见·留厦”为主题,设置了新老选调生座谈会、领导见面会暨双选对接会、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介绍与参观考察等多个环节。参会博士生群体呈现出“两高一低”特色:外地高校占比高,所有意向来厦博士生中,外地高校生源占比近70%;双一流高校占比高,此次意向来厦博士生群体有近85%来自全国双一流高校,其研究专业与厦门市大力推进的“双千亿”产业链建设高度契合。主办方特地为意向来厦博士研究生专门梳理了配套就业优惠政策——包括可申请面向本市高层次人才及骨干人才单独批次配售的保障性商品房;可申请租住市级公租房;落户厦门后,配偶和未成年子女投靠不受年限限制;企事业单位新引进落户的博士(不超过40岁)每人可获5万元安家补贴等。同时,主办方还配套提供近200个企事业单位岗位,动员参会博士和他们的配偶及亲友来该市企事业单位就业,争取“一人来厦,一家留厦。”统计数据显示,去年厦门引进各类人才约4.8万人,总量创历史新高。去年,厦门审核发放新引进人才生活补贴3128人9968万元,补贴直接发给人才个人,政策效应明显,全年接收的各类研究生人才达4790人,同比增加28%。(完)

吾力

博士毕业入职定向选调生感言

今年受新冠疫情的影响,对各行各业冲击都很大。公务员考试也受到了影响,因为不好找工作,报考的人数相对往年多了一些。今年从双一流高校博士毕业,顺便考了某省的选调生(裸考,名次排名靠后),就考上了。起初也犹豫不决,后来经过多方面因素考虑,还是选择了入职。首先,工作就是为了生活或者梦想,我还是很想走入基层去学习,为老百姓做服务。我是为了梦想。其次,关于待遇问题,试用期正科待遇,转正定级给正科,下乡两年给副处(县),这都是文件上写的,是否能够兑现并不清楚,但是博士考这个的还是凤毛麟角,领导也很重视的。最后,就说下刚上班的感受,公务员系统并不像学校,气氛稍微压抑(本人性格开朗,乐观,耐压能力极强),学校只用想学习的事就行了。不喜欢的话,还是建议选择其他的职业。我再说下关于博士毕业没有继续做科研,然后做公务员的想法。一是我所学学科,我已经很努力的才能毕业,而且本人智商不高,属于吃苦耐劳型,了解自己如果想有所建树,应该希望不大。二是即使做公务员了,工作之余也会读书,看科研文章,学习是一辈子的事,活到老学到老,只有不断武装自己,才不会被社会淘汰,所以并没有完全放弃学习。我所说的如果对你们有用,就点个赞。如果有什么疑问,想知道的,请你留言,我看到了会一一回复。希望所有人都能实现梦想,生活愉快,朋友们。

保温瓶

985高校硕博考选调生,竞争太大,以后还有这样的待遇吗

985选调生内卷严重,政策红利还能有多久?以前每隔十年一个周期,下海上岸每波勇力潮头的人都能享受一波政策红利。近年周期越来越快,昨天还享受房地产金融大潮的土木、建筑、金融很快被后浪互联网计算机拍死,最近选调生热潮又引起呢了985高校硕博的激烈争抢,五年前C9大博士到地方选调都还是处级待遇,现在好多都冲着街道办去了,内卷现象何其严重。选调生是组织部重点培养的后备干部,晋升空间很大,工作稳定,金饭碗。唯一的缺点是收入远远赶不上以上两个,还要去基层。不过,进入体制内的话,过了服务期还参加遴选,考到中央,省或市,出路也挺多的。名校研究生以及博士生考上选调生后,工作满一年任主任科员(相当于镇长、县部局长待遇),工作满两年可以享受副处待遇(相当于副县长待遇),或者有的地方直接给副处实职(如:副县长、副区长、县长助理、副调研员等)。这个起点就高了很多,对于你的志向和仕途会有很大的帮助。以后的政策就难说了。每个政策都是一样,有其生命周期,刚开始蓝海,过一段竞争激烈内卷化,于是乎新一波的政策热点诞生了,对于985高材生科研、选调都已内卷,还有什么好机会呢?只能等待新一轮经济高潮的来临了。

父邪母邪

厦门邀博士选调生来考察 40个党政机关岗位虚位以待

见面会现场。博士选调生感受厦门城市发展。近距离感受厦门经济社会发展、城市建设成就和优美的自然风光、丰厚的人文底蕴,一群即将毕业的博士生来厦考察。昨日,厦门市首届博士选调生见面会在厦门帝元维多利亚大酒店举办。记者从见面会上了解到,这是厦门第一次举办针对博士选调生来厦就业的双向选择对接会,此次厦门拿出40个党政机关岗位招揽人才,力度之大历年未有。本次邀请来厦参会的博士生有65名,年龄最大的32周岁,年龄最小的才24岁,分别来自中国科学院大学、复旦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23所国内高等院校,所学专业涉及城乡规划、土木工程、桥隧工程等50多个领域。本次见面会共有26家市直机关单位及6个区参加会议,与博士生面对面接洽。14日,厦门还举办新老博士选调生交流会,5位优秀博士选调生代表现场作了经验分享。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厦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人才工作,着力吸引汇聚各类优秀人才来厦就业创业。目前,全市人才总量突破80万,海外归国人员突破1万,每年吸引的优秀应届毕业生达3.5万名。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厦门市委组织部根据厦门发展需要积极从各知名高校选调优秀毕业生,目前各级党政机关共有在职选调生680名, 2003年以来共引进了98名博士选调生。

大乡里

985.211研究生,双一流高校,现在在考博和定向选调生之间纠结?

我是南京大学的研究生,现在跟题目有一样的烦恼,不知道未来就业该如何抉择?定向选调生,没你想得那么简单!首先,我猜题目或者题目的孩子肯定是一个重点985高校,以江苏省名校优选为例,必须是下面20所高校的优秀毕业生才可以。“选调生”是中央有关机关、各省(直辖市、自治区)从高等院校选调的品学兼优的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应届毕业生的简称,这些毕业生将以公务员的身份直接进入地方基层党政部门工作。而定向选调则是专门面向北大、清华、浙大、复旦、南大等少数中国内地顶尖高校的学生进行的选调政策。根据我周围专硕同学的名校优选(定向选调)考试的经验分享,其实定向选调的资格相当高:以江苏省为例,进行选调的硬性条件有三个:①中共党员;②班委及以上职务;③校级以上综合表彰。看到这些大家可以比照一下,是否符合这些条件。此外,在南大学生中,每年拟录用的选调生人数原则上不超过30人,就算竞争较小的苏北城市,笔试分数都需要在南大所有报考人数的前45名内,才能够成功进面。博士前途未必好,难进也难出考博也是一条出路。但是现在博士生出来难,进去也难。每个博导大概率一年只有一位博士生,而且有的时候名额已经给定了。后面还排着队呢。其次,对个人要求也挺高的,至少要手握一篇核心文章吧,不然拿啥当敲门砖了。但是现在博士生待遇也好着呢,如果没有那么高的追求,只想去一些三四线城市的一本学校,博士生能够获得不菲的待遇。例如安庆师范大学的招聘中,博士生年薪也有个20多万。购房补贴最低55万,再来个科研启动费8万的,基本待遇又有个10万多吧。但是,城市和学校也会局限你的发展。正如学材料的张锋说自己在一个普通一本里面,没有办法跟国际接轨,呆了几年下来,只会简单地教教书,一些有点规则的学术会议从来没有被邀请过,读博士时都随便参加的。感觉自己的前途已经渺茫了。其实,对我自己来说,想要求稳定,其实还有一条出路吧:就是“曲线救国”,进高校当辅导员,虽然很多高校是以博士研究生学历进行招聘,但不乏还有很多学校是硕士学历。此外,中央政策和学校相关规定,高校的辅导员一律有事业编制,这比前几年合同制来说非常好了。在辅导员期间也有两条发展道路:继续科研或者做学工工作晋升。疫情背景下的就业困境,催生工作稳定的偏向去年疫情来袭,很多就业岗位朝不保夕,就业形势较为严峻;另一方面由于高等教育的发展和硕博士扩招,就业内卷程度高,学历门槛高。例如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甚至重庆普通一本高校都要求博士研究生学历。于是,在这种大背景下,正如题目所言,越来越多的985/211学生选择继续深造和稳定工作性质的偏向。参加公务员考试人数节节攀升。今年江苏省考总招9536人,报名人数451615;平均竞争比48:1,最高竞争比969:1。放眼国考,平均竞争比在2019年更是直接上涨了近40%,审核通过人数达到137多万人。再拿安徽普通一本学校的2019年就业报告来看,考虑到学校优势和学生的整体水平,深造的比例达到20.86%已经是相当高了。而其中公务员录取的比例达到了9.25%。相当于10个毕业生中2个考研,1个考公务员,6个就业,还有一个二战考研。

受揖不立

博士适合考选调生吗?有何政策优待?

博士报考的优劣势选调生作为起点高,职业前景好的一类公务员,每一年的招录都会吸引大量的毕业生前来报名,而又由于其应届毕业生的限定条件,选调生一直是应届毕业生职业生涯中的优选。其中也有不少博士研究生,在了解广东定向选调生考试之后也想去报考,但又担心自己的学历去当公务员有点浪费,也怕自己在报考时没有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那么有优势。那么,今天小编就来给大家梳理一下博士研究生报考选调生的优劣势。定级起点高,职位发展好如果深挖广东定向选调生的招录职位,我们会发现,其中好的职位不在少数,主任科员的岗位数能够占到近一半的比例,这在普通的公务员考试中是不可想象的。而在这么多职位中,我们细心观察会发现,学历往往和职位职级有密切的关系。其中,本科学历入职一年转正以后一般为一级科员;如果是硕士学历,转正后是四级主任科员;而如果是博士学历,那么我们转正后即是二级主任科员,很多普通公务员工作很多年才能一级一级晋升到这一职级。关于职务和职级的定义概念,小编前几天已经给大家科普过了,快去补作业:为什么说选调生“学历高定级高”?公务员职级规定要看懂!除此之外,博士报考还有隐含的地域和职位优势,因为一般设定博士报考的岗位大多是省直岗位,所以一般未来的工作地点以广州居多,这更符合更多年轻人的生活规划。而且省直岗位从岗位类型来看,也有不可比拟的优势,一方面,省直岗位是为省直相关系统培养储干的,所以未来我们的发展道路将更好,职位发展的天花板也更高;另一方面,省直岗位的工作类型以统筹规划为主,主要是思考问题的解决方案,所以一线执法办公等工作会较少,工作环境和工作内容上会相对比较舒适。福利待遇佳,人才补贴多在广东定向选调生招录的过程中,各地市为了吸引更多的人才,往往会利用当地的人才引进政策来吸引更多的高学历的考生,不单单会发放生活补贴,住房补助等,还会有额外的津贴。而这些福利政策也跟我们的学历息息相关,例如2021年选调生,汕尾地区的人才引进政策提出:全日制博士每人给予生活补贴和住房补贴共75万元,博士后每人每年给予生活补贴38万元,硕士每人给予生活补贴和住房补贴共20万元等。除了汕尾、还有很多地市都有不同的人才引进政策,具体可以到各地市官方网站查阅相关政策文件。博士报考劣势分析相比于硕士研究生和本科生来说,博士学位招聘的人数占比远远少于其他学位,只针对博士研究生(学位要求为博士)招录的职位一般每年只有30个左右。当然,博士研究生也可以报考学位要求为硕士及以上的职位。此外,由于近两年广东选调生面试都采用无领导小组讨论形式,对人际交往和语言表达能力要求较高,所以相较于其他学历毕业生报考选调生,博士研究生也许会在面试环节存在劣势,尤其是擅长做学术研究,但平日社交圈层较小的学生。由上可见,博士研究生报考广东定向选调生,无论是从职位发展还是福利待遇方面,都有其非常明显的优势,因此定向选调生确实是博士们一个很好的择业选择。但与此同时,无论从事什么行业什么工作,最根本的应从初心出发,结合自身兴趣特长、专业能力、职业规划等,做好近期和长远打算。希望同学们可以理性看待考试,不偏不倚,从实现人生价值的目标出发,做出科学选择。

剖击而知

厦门举办第二届博士选调生双选对接会集中引才

第二届博士选调生双选对接会,5日至6日举行。 杨伏山 摄中新网厦门3月6日电 (杨伏山 杨鸿杏)博士选调生已成为厦门市储备优秀年轻干部的最重要渠道之一。由厦门市委组织部主办的第二届博士选调生双选对接会5日至6日举行,来自中国科学院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等23个高校和科研院所的60名博士研究生受邀参会。厦门市委组织部干部四处处长吴玲向记者介绍对接会相关情况。 杨伏山 摄这些博士研究生所学专业,涵盖厦门市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紧缺的财政金融、电子信息、交通运输、生物医药、规划建设等专业;所有参会博士生平均年龄为29岁,最小的27岁。自2003年以来,厦门共录用116名博士选调生,近3年引进博士选调生的数量接近福建全省的一半。他们都在各自岗位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其中已有33人成长为处级领导干部,成为厦门党政领导干部的重要储备人才。对接会现场。 杨伏山 摄在成功举办首届博士选调生见面会的基础上,厦门市委组织部进一步广泛发动各级各部门加入“求贤”队伍,除提供若干机关选调生职位进行双向选择对接外,还同步提供近200个国有企事业岗位。通过扩大职位对接面,展现厦门求贤若渴的引才诚意。厦门市委组织部干部四处处长吴玲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说,该市历来高度重视选调生和年轻干部工作,尤其注重梯次培养和高层次优秀年轻人才储备。此次对接会岗位设置数量翻倍,促进厦门成为优秀年轻干部蓄水池,成为亮点之一。参观考察。 供图此次博士选调生见面会以“欣见·留厦”为主题,设置了新老选调生座谈会、领导见面会暨双选对接会、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介绍与参观考察等多个环节。参会博士生群体呈现出“两高一低”特色:外地高校占比高,所有意向来厦博士生中,外地高校生源占比近70%;双一流高校占比高,此次意向来厦博士生群体有近85%来自全国双一流高校,其研究专业与厦门市大力推进的“双千亿”产业链建设高度契合。主办方特地为意向来厦博士研究生专门梳理了配套就业优惠政策——包括可申请面向本市高层次人才及骨干人才单独批次配售的保障性商品房;可申请租住市级公租房;落户厦门后,配偶和未成年子女投靠不受年限限制;企事业单位新引进落户的博士(不超过40岁)每人可获5万元安家补贴等。同时,主办方还配套提供近200个企事业单位岗位,动员参会博士和他们的配偶及亲友来该市企事业单位就业,争取“一人来厦,一家留厦。”统计数据显示,去年厦门引进各类人才约4.8万人,总量创历史新高。去年,厦门审核发放新引进人才生活补贴3128人9968万元,补贴直接发给人才个人,政策效应明显,全年接收的各类研究生人才达4790人,同比增加28%。(完)

独成其天

博士毕业入职定向选调生感言

今年受新冠疫情的影响,对各行各业冲击都很大。公务员考试也受到了影响,因为不好找工作,报考的人数相对往年多了一些。今年从双一流高校博士毕业,顺便考了某省的选调生(裸考,名次排名靠后),就考上了。起初也犹豫不决,后来经过多方面因素考虑,还是选择了入职。首先,工作就是为了生活或者梦想,我还是很想走入基层去学习,为老百姓做服务。我是为了梦想。其次,关于待遇问题,试用期正科待遇,转正定级给正科,下乡两年给副处(县),这都是文件上写的,是否能够兑现并不清楚,但是博士考这个的还是凤毛麟角,领导也很重视的。最后,就说下刚上班的感受,公务员系统并不像学校,气氛稍微压抑(本人性格开朗,乐观,耐压能力极强),学校只用想学习的事就行了。不喜欢的话,还是建议选择其他的职业。我再说下关于博士毕业没有继续做科研,然后做公务员的想法。一是我所学学科,我已经很努力的才能毕业,而且本人智商不高,属于吃苦耐劳型,了解自己如果想有所建树,应该希望不大。二是即使做公务员了,工作之余也会读书,看科研文章,学习是一辈子的事,活到老学到老,只有不断武装自己,才不会被社会淘汰,所以并没有完全放弃学习。我所说的如果对你们有用,就点个赞。如果有什么疑问,想知道的,请你留言,我看到了会一一回复。希望所有人都能实现梦想,生活愉快,朋友们。

龙斗士

985高校硕博考选调生,竞争太大,以后还有这样的待遇吗

985选调生内卷严重,政策红利还能有多久?以前每隔十年一个周期,下海上岸每波勇力潮头的人都能享受一波政策红利。近年周期越来越快,昨天还享受房地产金融大潮的土木、建筑、金融很快被后浪互联网计算机拍死,最近选调生热潮又引起呢了985高校硕博的激烈争抢,五年前C9大博士到地方选调都还是处级待遇,现在好多都冲着街道办去了,内卷现象何其严重。选调生是组织部重点培养的后备干部,晋升空间很大,工作稳定,金饭碗。唯一的缺点是收入远远赶不上以上两个,还要去基层。不过,进入体制内的话,过了服务期还参加遴选,考到中央,省或市,出路也挺多的。名校研究生以及博士生考上选调生后,工作满一年任主任科员(相当于镇长、县部局长待遇),工作满两年可以享受副处待遇(相当于副县长待遇),或者有的地方直接给副处实职(如:副县长、副区长、县长助理、副调研员等)。这个起点就高了很多,对于你的志向和仕途会有很大的帮助。以后的政策就难说了。每个政策都是一样,有其生命周期,刚开始蓝海,过一段竞争激烈内卷化,于是乎新一波的政策热点诞生了,对于985高材生科研、选调都已内卷,还有什么好机会呢?只能等待新一轮经济高潮的来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