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学士、硕士、博士、博士后、教授的区别是什么?是以不敢

学士、硕士、博士、博士后、教授的区别是什么?

学士(Bachelor Degree),是本科(undergraate)毕业能够获取的学位。我在中国的时候有理学生、工学士、文学士等之分,不知现在是否有变化。国外的分法也比较类似,比如通识教育的文科(liberal art)的学位常常是BA(Bachelor of Art),理科专业(Science)授BS(Bachelor of Science)等等。学士学位一般需要全时读四年获得,也有的专业譬如工程、设计等需要五年,当然半工半读要多久就不好说了。硕士(Master Degree),是研究生(graate)期间可以获得的第一个学位,在中国硕士一般需要两到三年全时攻读,最后要写硕士论文。在美国硕士则有两种,一种是学分硕士,只需要修够学分就可以毕业,这种以文科居多,用的时间短一些,一年半甚至一年就能毕业拿到学位;另一种是论文硕士,需要做实验收集数据写论文,这样的硕士一般需要两到三年才能毕业。博士(Ph.D),是研究生期间可以获得的比硕士更高一级别的学位,攻读博士并不需要硕士学位,本科毕业可以直接攻博,但是一旦博士不能达到毕业水平的话,可以改成硕士毕业。博士需要三到五年全时攻读,也有延长到更久的,在美国如果七年博士还没有毕业,一般会被认为该博士生没有毕业的能力,但这并不绝对,我认识的同学中有读了九年最后拿到博士学位,论文做的极其优秀,属于慢工出细活儿的那种。学士、硕士、博士都是一种学位,学士到硕士再到博士,是一种学历提升的过程,简单的说,本科生就是学士,毕业后获得学士学位,硕士研究生就是通常所说的硕士,毕业获得的是硕士学位,博士研究生就是通常所说的博士,毕业后获得的就是博士学位,目前博士就是最高学历。而博士后是一种工作经历,并不是一种学历,它是有工资的。博士后是指博士毕业取得学位、学历后,进入博士后流动站或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进行研究的人员。博士后不是学位,也不是职务或职称,它只是一段工作经历。教授是一种高级职称,比教授低的有副教授、讲师、助教等,过去的教授不一定是博士、硕士,甚至连学士也不是。他们之间的区别,教授可以拿到行业的最高职称津贴,博士后只是一种工作经历,而博士、硕士、学士只是证明他们在相应的学习阶段,顺利完成了学业,取得了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虽然取得了学士、硕士、博士学位,甚至进入博士后流动工作站工作过,但不一定就能很快评上教授。反过来说,虽然教授没有较高的学历或者学位,但是他长期从事教育工作,长期学习和研究某一个领域,教学经验、研究经历比较丰富,他仍然可以当研究生导师。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教育事业的发展,我国对教育事业的越来越重视,并且我国对学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我们要尽自己的能力努力提高自己的学历。

寡人读书

什么?博士也分类型?!是的,大致也就这么几类吧

博士学位,按照百度百科词条的解释,是标志一个人具备出原创成果的能力或学力的学位,是目前最高级别的学位。拥有博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同等学力,意味着一个人有能力由学习阶段进入学术阶段。具备出原创成果的能力或学力是博士学位的核心内涵,也是拥有博士学位的人的最本质特征。当然百度词条人人可以编辑,不能奉为真理,但问题是,我觉得他说得挺对的!博士,需要的就是培养自己出原创成果的能力。读博的过程到底是喜怒哀乐,只有自己知道。当然,像我这么逗比的理工博士兴许是少见的。我的口头禅就是:你不读博士,你永远不知道博士有多快乐!关于为什么读博,前面我介绍过,我自己干啥啥不行,考试后几名。但是从小对自然科学充满好奇,当时自己抱着初中物理课本就制作出了简易的手摇发电机。后来大学考不好,研究生刚过国家线,好不容易博士不用考试了,我能真正的接触科研做自己喜欢做的事,顺便刷一下学历,不失为一种很好的选择。一位网友说的好:“主要是没觉得读博有多难”其实,关于为什么读博这个问题,只能说因人而异,现实情况也是如此,总结一下,身边的同学读博大致可以分成几类:逃避就业型:一部分学生在学校这样的安逸环境中呆的习惯了,突然要面对职场,有点力不从心,无法面对,于是抱着“博士不就是读书嘛,水一下总能毕业的”的美好愿景,读个博吧!如果单纯的想逃避就业,还是要三思。“你要是找不到好工作就凑合着读个博吧!”,这句话只是我们博士用来自嘲的,当真的话你就惨了。学历提升型:为了刷学历而读博,这种类型的同学不在少数。毕竟,哪有那么多同学真正的爱好科研啊。最近一段时间爆出的高校招聘辅导员,要求获得博士学位引起了一阵是否浪费人才的骚动。就我看来,有的同学读博本来就不打算长期进行科研,只是想提升一下自己的学历,找工作会更好一些。这些人去做辅导员,由于自己经历过博士的训练,也能够更好的为本科生做好思想指导和职业规划,为什么不行呢?当然,为了刷学历而读博同样面临着各种问题。对这些同学而言,科研只是获得学位的手段,或许并不适合,有可能造成课题进展上的问题。职业规划型:现在高校教师的岗位可以分为科研岗、行政岗和实验岗。对科研岗来说,博士学位只是最低要求,所以以后的职业规划是科研,那读博只是基本要求。行政岗和实验岗来说,目前还是硕士居多,但是也有个别的要博士学位。一部分同学立志要进高校工作,那就根据自己的职业规划,选择合适的最高学历。好奇使然型:这种目的的同学就好说了,一定要读!知乎上一位同学说了,有人拿钱让你以学生的身份去做你喜欢做的事,为什么不去做呢?一般这样的同学本身自己对科研感兴趣,或者在硕士阶段歪打正着发了几篇成果,被周围同学称作学生中的大牛。在这种正向反馈的机制下,怀揣着“读博使我快乐的”的愿景去读博了。覆水难收型:这种就属于自己牛吹大了,收不回来了,迫于压力,自己不得不读。比如在硕士面试的时候,或者硕士期间为了让导师把资源向自己倾斜,就说自己要读博。这种手段啊,不建议使用,搞不好人财俱失。当然,在现实情况中,不可能是单纯的某一种才选择读博的,只能说哪一种心态占了主要原因。好奇心的排位越靠前,相对来说读起来就越不那么纠结。不管你是想挑战自我,提高眼界还是脑子一热瓦特了,读博都算是一种职业规划。当别人选择工作的时候,你选择继续在学术上深造,这本来就是两种不同的职业选择。读博,从某种方面来说也算是一种风险投资,风险在于读博不可能让我们成为一个完整的“社会人”。博士毕业之后,工作的选择面变得更为狭窄。十年寒窗苦读……至今尚未毕业….(这应该算是风投最大的失败了吧)但是有了读博也能让我们接受一些很好的思维训练,使自己成为一个独立自主、有好奇心、善思、勇敢、有行动力的人。完成已有,我们获得了更加被社会认可的学识和见识,忍得住当下的暴跌,获得的往往是长期的收益。还是那句话,博士是人生的选做题,提笔之前,你想好了吗?我是南开大学小高博士,喜欢博士的科研生活请记得关注分享啊。

日月得之

读博士需要什么品质和心态?到底什么样的人适合读博士?

读博士需要什么品质和心态?到底什么样的人适合读博士?首先,其实99%的人都不适合读博士。过去读书能光宗耀祖的观念已不合时宜,读博的真相是又苦又穷又枯燥,就是苦其心志劳其筋骨但天还不一定降大任于斯人也。读博的时间成本非常高,不仅因为读博3-5这比较长的时间投入,而且博士毕业时的年龄会很尴尬,许多企业更偏向于精力充沛的年轻人,比如华为最近就裁了一批35岁的员工,所以这段时间去挣社会经验可能更划算。但既然有人觉得读博是个选择,选择于人都像围墙,纠结要不要进墙可能有以下3种,看看自己属于哪一类。a.确定科研方向就是你的真爱恭喜,你属于少数的1%,快去联系导师吧。b.读博是你的一种手段比如,你以后就业想找高校教职,或者想去的企业有博士文凭会大大提升你的竞争力和上升空间,那也可以读。有个明确目标的好处在于,以后想退的时候就想想当时为什么读。一个人知道为什么而活,那么他就能忍受任何一种生活。c.没想好,就想读读看抱着“也许读着读着会发现自己挺合适”的心态去尝试,不是不可能成真,但是几率渺茫。会在艰难的磨合期中,找不到坚持的理由,越来越不懂自己当初的选择。这是一种“无由计划(Ultimate Vanity Project)”的做决定方式,即开始一项行为动机不明确的计划。这种做决定方式其实是对自己不负责任,把未来托付给不可掌控的未知,不建议读。但万一还是不死心,觉得自己就是那1%呢?那再来,可以看看自己是否具有以下3种素质,即使没有动力,这些素质也能帮助你读完~1)抗压力毕竟读博的日常就是崩溃,文章发不出来,结果算不出来,实验台又出bug了,这些都很正常。另外,和导师的定期meeting压力也很大,尤其是没有进展的时候。2)有耐心就是坐得住,因为要做的东西没有套路可寻,不知道有没有答案,也不知道怎么才能找到答案,就要自己耐心去试错,耐心去探索。3)自律过程漫长,需要自己安排时间,你可以选择朝九晚九,也可以选择坐班两小时玩耍一整天,所以能控制自己很重要。

邓莉

什么样的人适合读博士?

近几年,我国的博士队伍不断壮大,有直博的,有硕转博的,也有发奋努力考博的。读博的目的也各有不同,有纯粹一心为科研献身的,有为了暂时逃避硕士难就业的,有随大流跟着一起转博的。不管怎么样,读博似乎成为一种趋势,甚至博士后也越来越多。但是,读博士和博士毕业可是两码事,现在博士难毕业也是一大问题,延期博士越来越多,很多人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就选择放弃博士学位或者只拿毕业证或者无限延期。其实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读博士,那么到底什么样的人适合读博士?从性格来讲,博士需要踏实肯干,沉稳认真,耐得住寂寞,思维活跃,乐观积极,热爱科研的人。博士研究,可能会遭遇无数次的实验不顺,投稿被拒,拥有沉稳大气,积极乐观的心态不会让你因为这些挫折而一蹶不振,反而会痛定思痛,奋起直追,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博士研究,可能需要日复一日的实验,需要阅读各种枯燥无味的中英文文献,拥有耐得住寂寞的性子,一如既往的热爱会让你坚持下来,最终有所突破。博士论文,看中的是创新点,可能读了3-4年基本就有一两个创新的地方,那也是需要费尽心思,绞尽脑汁做出来的,创新思维对于博士而言也是至关重要的,有了创新点,论文就不愁了。从能力上来讲,博士需要实验能力,写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思考能力,科研能力等能力都较强,或者说,博士期间主要锻炼的也是这些能力。实验能力,不言而喻,那就是做实验,其实一般人都可以做到,尤其是自然科学类,需要进行实验设计,实施实验等,如果实验出了问题,那论文就相当于出现了重大的失误。硕士阶段也会涉及到实验,但博士的实验更加复杂和系统,有了硕士的积累,博士也会相对容易上手。写作能力自然就是写论文的能力了,衡量博士质量高低的标准之一就是sci的数量和质量了,一般写作水平高的,就算是以前人研究过的,也能说的天花乱坠,若写作水平较差,那就要在其他上面下功夫弥补了。不过发sci不仅靠写作水平,但这是重要的一方面嘛。语言表达能力即做presentation 的能力,包括给导师汇报,在学术会议上汇报,参加比赛汇报等,好的语言表达,能让别人清楚的了解你的研究,给你加分。思考能力也是最重要的能力了,博士期间一定要多思考,包括科学问题,研究思路,遇到现象要看清本质等,当然这个贯穿整个人生。科研能力的话,是比较整体的能力,也包括了前面所提到的这些,还有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问题等等。科研能力也是在博士期间不断提升和锻炼的。除此以外,博士期间英语也非常重要。除了基本的阅读英文期刊需要有较好的英语语法,掌握基本的专业英语词汇等,sci写作也是考验英语的一个重要方面,但是总会有人英语不好,可sci发了一篇又一篇,我身边有两个师兄师姐就是这样。这个也不能说他们英语不好,英语能力也是一个非常综合的,包括口语,听力,阅读,写作,等等。对于想要出国的博士或者参加国际学术交流的,英语口语是非常重要和关键的。博士是一场修行,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上述只是个人拙见,也并不是我说的这些就一定契合你,而且这些能力也需要博士期间不断加强和锻炼的,愿每一个博士都能顺利毕业哟~

地狱城

博士与博士后,有什么不一样?差距有多大?看完别再不知道了

博士与博士后,有什么不一样?差距有多大?看完别再不知道了说到博士和博士后,大家都很羡慕,因为是很高的学历,是很聪明,很努力学习的一些人,对于学历,我们是能发现它的重要行,特别是在在社会中,特别是面对工作的时候,会有对自己的面试,面试内容就包括了关于学历的问题,在现在社会中,有很多年轻人的学历是本科或者专科,但也还有一些很优秀的年轻人,他们是很聪明,很爱学习的,他们一直在学校里攻读,一直读到博士,在学校里面还有博士后,两者就错了一个字,很多人会觉得博士后更厉害些,那么这两者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到底差距有多大呢?看完别再不知道了。首先,博士与博士后从性质上说是不一样的,有学生攻读到了博士,就已经最高的等级了,获得博士学位的学生是学校学位中最高的一个荣誉,说完博士,现在再说说博士后,与博士不同的是,博士后是不属于学位的,而是一种工作性质,他们是有很多高校吸纳他们让他们进行科研研究,并没有给他们对应的学位,是一种讲师的身份。再看博士,他们还是一个学生的身份,是要到课堂去听课的,博士非常努力,他们获得了奖学金还有助学金,这样的补助,也能维持他们自己的生活,而博士后就是有很多的研究院会吸引大量的优秀的科研人才,给的一种称谓,博士后都是做科研工作的,吸收他们的这些高校也会给他们发工资,博士后们的待遇是很好的,是不用担心自己的生活的。博士和博士后的差距,是博士后不用面临毕业的问题,博士后在做研究的时候,也会发布自己的专业论文,对自己的职位上会有所提升,简单说,就是,博士就是一个学生的身份,博士后,就是有了自己的工作,是在学校里面做科研的,博士是最高的学位,想成为一名博士,是要付出非常多的努力的,还有博士后也是更不容易了,他们需要先通过升学的考试,还与通过专业的学术论文,先考上一名硕士然后还有更加努力才能成为博士,到了博士已经是最高学位了,之后才能成为博士后。博士想进入高校做研究,成为博士后,是不用再考试了,是只用通过了选拔,就能直接成为一名博士后了,成为博士后后,是会定期去发表一些关于自己学术研究的论文的,是再也不用担心毕业这些问题了,今天小编给大家讲了,博士与博士后,有什么不一样?差距有多大?看完别再不知道了,大家看到这里,应该已经都明白了两者的有什么不一样和差距了。

莫之知载

女博士长什么样?智商高?情商低?难相处…不,和你想的不一样!

女博士是什么样?智商高,情商低,难相处?那工科女博士呢?修仪器,做实验,发paper?你以为这就是真相?看我湖优秀的女博士如何撕掉这些充满误解的标签。读博士难不难?难!但不是你想象的难!2016年,顶着不小的压力,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硕士二年级的秦蕾,选择了“2+3”模式的硕博连读。“周围的人都希望我走一条大多数人走的常规路线:毕业、工作、结婚、生子,但我总觉得,我还可以积累更多,也可以实现更多。”正是抱着这种想法,秦蕾开启了大多数人口中那种“满心为科研,一把辛酸泪”的博士生活。秦蕾的研究方向主要侧重于环境水污染检测与处理,主要是通过将金属纳米材料与一些生物分子、化学试剂、碳材料等的结合与功能化,对环境水体中的典型污染物,包括重金属汞,抗生素等进行全面的分析检测与催化降解。除了博士一年级,上了4门专业课程,秦蕾博士生活大都就是看论文、写论文、做实验。这也是和秦蕾一样的博士们最日常的画像。在外人看来这种枯燥的生活,秦蕾却觉得开启了自己的“巅峰”状态。从时间上来说,她可以完全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自己感兴趣的课题上。因此,是更“自由”了。“进入专业学习环节后,大家需要阅读海量文献,做大量实验,在完成实验室相关项目的基础上进行小论文的撰写以及大论文的规划。而发表2篇SCI论文,是在读博士进入学位答辩程序的必要前提。”截止目前,秦蕾一共发表了SCI论文9篇,其中1篇ESI高被引,另外还有2篇正在通过同行评议,合作论文40余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6项,授权一项,合作申请国家发明专利30余项;主持了一项湖南省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重点),作为主要参与人参与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秦蕾永远记得,为了在《Coordination Chemistry Reviews》(SCI 2017= 14.499)上发表论文,自己花了将近一年的时间才完成,光修改就用了3个多月。而自己“精雕细琢”的作品,最后审稿意见却不那么好的时候,自己那种身上的挫败感。而每每这个时候,秦蕾的导师曾光明教授,就会和她们一起谈心,鼓励大家。二导师赖萃教授也会耐心的分析问题,指导完善实验设计等。“此时此刻,信心真是比金子还金贵!”或许正是要经常面对这种“挫败”,秦蕾发现自己博士期间练就的最大本领,就是对未来的底气和自信——“当时那种情况我都坚持下来了,那么没有什么解决不了。”而这份底气和自信,秦蕾将它当成这段博士科研时光的最大褒奖。没有延期毕业的硕士,没有如期毕业的博士?你的误解太深了!今年,秦蕾做了一个在外人看来颇为“离经叛道”的选择——申请延期毕业半年。据“青塔”的报道,2010-2017年,我国博士未正常毕业率一直在60%以上。而已经完全能顺利毕业的秦蕾,却主动申请,成为这60%当中的一员。“对于延期毕业,外界的误解太深了!”秦蕾说,很多博士生想把论文写得更好,对这些可能成为国家优秀博士生的学生,学校会进行重点培育,因此很多博士生都会主动要求延长培养时间。”获得2018年博士生国家奖学金的秦蕾,就属于这样一类。“延期毕业其实也正好说明了很多博士生们希望自己具备真正的学术素质,对自己的学术科研有着严格的要求。而那些科研成果和学位论文未达到毕业要求的延期毕业,真的是少数。”秦蕾说。这半年,秦蕾打算继续优化自己的实验设计,再发表一篇高水平的论文。对这“多”出来的半年博士生活,秦蕾很是享受。“读博士、做科研真正有趣的地方就在于你会得到很多新发现,就这些新发现,大家一起探究,在交流之间,你会得到更多想法和思维上的碰撞,你会开启更多的新世界。”秦蕾坚信,这“多”出来的半年时间,以后也会给她带来更多。是博士生,也是小文青初见秦蕾,刚刚从办公室出来的她穿着一件干练的黑色毛呢西装外套,搭配一件温柔的白色毛衣,让她的气质知性又亲和,给人一种“很会穿”的感觉。“挺多人说我不像工科生,可工科的女博士就一定要灰头土脸吗?”秦蕾打趣道。“我们博士生也爱美,爱穿搭,喜欢把自己打扮得整洁漂亮。”秦蕾说,自己在科研之外,也有一颗少女心,喜欢养多肉、做十字绣、看原版电影。而她周围的女博士群体,更是“无所不能”:琴棋书画、吉他摄影、唱歌舞蹈……。真实的女博士们,让人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她们对生活的热爱。“我们是女博士、但我们也不只是博士,我们也是小仙女、小文青。”秦蕾说,其实对大多数博士生而言,她们最重要的,不是做实验,而是做自己;她们热爱的,也不仅仅是科研,更爱世界、爱真理。来源:湖南大学 来源 / 宣传部 文字 / 李妍蓉 图片 / 秦蕾本人提供 编辑 / 廖珂昕

亭亭玉立

博士和博士后,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差距在哪里?别傻傻的不知道

博士和博士后,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差距在哪里?别傻傻的不知道现在的社会当中,在工作当中总是面临着面试出现的一些问题,其中就有一个关于学历方面的问题。现在社会当中,大部分的年轻人学历都是在专科和本科的这个阶段徘徊。还有的一些非常优秀的年轻人,就在学校里面还攻读了博士,在学校里面还是有博士后,这两者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差距在哪里?别傻傻的不知道。我们首先来看的就是,博士和博士后性质方面也是不一样的。其中学校里面的学位,在学生们攻读到了“博士”学位的回收,已经属于是最高的等级。这样的一个学生在某一个方面已经有了特定的成就,也是一个学位当中最高的一个荣誉。“博士后”这并不是一个学位,而是一种工作的性质,在很多搞笑里面都是为了吸收这些博士后进行研究,但是并不是会给这些人对应的学位,就是一个讲师的身份。“博士”代表的还是一个学生的身份,还需要每一天到课堂里面去上课。博士也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还获得了奖学金和助学金,通过这样的方式也是可以维持自己的生活。“博士后”是很多研究院为了引进这些优秀的科研人员给予的一种称谓,这些人都是做科研的工作。高校还会给他们直接发工资,博士后的待遇也是比较好,也不会担心自己的生活。差距就是这些博士后是不会面临毕业的问题,博士后的研究当中也是发生了专业的论文,可以后的自己职位上面的提升。说通俗易点就是,一个是学生的身份,还有一个是自己的工作。如果想成为一名博士,这是要付出自己很多的心血。对于博士后来说,他们需要的就是升学的考试,还有学术论文,先从一名硕士晋升为博士,之后才可以成为博士后。博士后这些人在进入到了高校里面博士后的流动站里面,是不需要什么考试,只要是经过了选拔合格之后,就可以成为一名博士后,在定期的时候需要发表一些学术的论文,也不会担心自己的毕业等等问题。博士和博士后,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差距在哪里?别傻傻的不知道。看完了这些想必大家都已经知道了!

畅游者

工科女博士是啥样?90后湖大女生给你她的答案

本文来源:募格学术(iD:mugexueshu)、湖南大学 文字 / 李妍蓉 图片 / 秦蕾本人提供女博士是什么样?智商高,情商低,难相处?那工科女博士呢?修仪器,做实验,发paper?你以为这就是真相?看看湖南大学这位优秀的女博士如何撕掉这些充满误解的标签。读博士难不难?难!但不是你想象的难!2016年,顶着不小的压力,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硕士二年级的秦蕾,选择了“2+3”模式的硕博连读。“周围的人都希望我走一条大多数人走的常规路线:毕业、工作、结婚、生子,但我总觉得,我还可以积累更多,也可以实现更多。”正是抱着这种想法,秦蕾开启了大多数人口中那种“满心为科研,一把辛酸泪”的博士生活。秦蕾的研究方向主要侧重于环境水污染检测与处理,是通过将金属纳米材料与一些生物分子、化学试剂、碳材料等的结合与功能化,对环境水体中的典型污染物,包括重金属汞,抗生素等进行全面的分析检测与催化降解。除了博士一年级,上了4门专业课程,秦蕾博士生活大都就是看论文、写论文、做实验。这也是和秦蕾一样的博士们最日常的画像。在外人看来这种枯燥的生活,秦蕾却觉得开启了自己的“巅峰”状态。从时间上来说,她可以完全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自己感兴趣的课题上。因此,是更“自由”了。“进入专业学习环节后,大家需要阅读海量文献,做大量实验,在完成实验室相关项目的基础上进行小论文的撰写以及大论文的规划。而发表2篇SCI论文,是在读博士进入学位答辩程序的必要前提。”截止目前,秦蕾一共发表了SCI论文9篇,其中1篇ESI高被引,另外还有2篇正在通过同行评议,合作论文40余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6项,授权一项,合作申请国家发明专利30余项;主持了一项湖南省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重点),作为主要参与人参与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秦蕾永远记得,为了在《Coordination Chemistry Reviews》 (SCI 2017= 14.499)上发表论文,自己花了将近一年的时间才完成,光修改就用了3个多月。而自己“精雕细琢”的作品,最后审稿意见却不那么好的时候,自己身上的那种挫败感。而每每这个时候,秦蕾的导师曾光明教授,就会和她们一起谈心,鼓励大家。二导师赖萃教授也会耐心的分析问题,指导完善实验设计等。“此时此刻,信心真是比金子还金贵!”或许正是要经常面对这种“挫败”,秦蕾发现自己博士期间练就的最大本领,就是对未来的底气和自信——“当时那种情况我都坚持下来了,那么没有什么解决不了。”而这份底气和自信,秦蕾将它当成这段博士科研时光的最大褒奖。没有延期毕业的硕士,没有如期毕业的博士?你的误解太深了!今年,秦蕾做了一个在外人看来颇为“离经叛道”的选择——申请延期毕业半年。据“青塔”的报道,2010-2017年,我国博士未正常毕业率一直在60%以上。而已经完全能顺利毕业的秦蕾,却主动申请,成为这60%当中的一员。“对于延期毕业,外界的误解太深了!”秦蕾说,很多博士生想把论文写得更好,对这些可能成为国家优秀博士生的学生,学校会进行重点培育,因此很多博士生都会主动要求延长培养时间。”获得2018年博士生国家奖学金的秦蕾,就属于这样一类。“延期毕业其实也正好说明了很多博士生们希望自己具备真正的学术素质,对自己的学术科研有着严格的要求。而那些科研成果和学位论文未达到毕业要求的延期毕业,真的是少数。”秦蕾说。这半年,秦蕾打算继续优化自己的实验设计,再发表一篇高水平的论文。对这“多”出来的半年博士生活,秦蕾很是享受。“读博士、做科研真正有趣的地方就在于你会得到很多新发现,就这些新发现,大家一起探究,在交流之间,你会得到更多想法和思维上的碰撞,你会开启更多的新世界。”秦蕾坚信,这“多”出来的半年时间,以后也会给她带来更多。是博士生,也是小文青初见秦蕾,刚刚从办公室出来的她穿着一件干练的黑色毛呢西装外套,搭配一件温柔的白色毛衣,让她的气质知性又亲和,给人一种“很会穿”的感觉。“挺多人说我不像工科生,可工科的女博士就一定要灰头土脸吗?”秦蕾打趣道。“我们博士生也爱美,爱穿搭,喜欢把自己打扮得整洁漂亮。”秦蕾说,自己在科研之外,也有一颗少女心,喜欢养多肉、做十字绣、看原版电影。而她周围的女博士群体,更是“无所不能”:琴棋书画、吉他摄影、唱歌舞蹈……。真实的女博士们,让人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她们对生活的热爱。“我们是女博士、但我们也不只是博士,我们也是小仙女、小文青。”秦蕾说,其实对大多数博士生而言,她们最重要的,不是做实验,而是做自己;她们热爱的,也不仅仅是科研,更爱世界、爱真理。

棒球队

博士是当今最高级别的学位,那么在古代又是什么呢

刘瑜的《送你一颗子弹》有这么一段话,奶奶知道我学历高,但是对哥大剑桥之类一概不知。她对高学历表达敬意的方式是这样的:“世上是不是就没有你不认识的字了?”刘瑜奶奶知道她是个博士,但也不了解到底是个啥,所以才有了这对话。作为当今最高级别的学位——“博士”,如果你身边有个博士的朋友,多少对他能潜心读书做研究表示惊讶敬佩。其实“博士”在我们中国古代,含义与现代是有区别的,那么让我们来细说“博士”的前世今生。现在我们所说的“博士”,是一种学位制度,起源于欧洲中世纪,是一种从事大学教育的资格证明。真正意义上的学位,是19世纪,世界各国按照美国模式建立的学位制度。据说我国最早的获博士学位的人,是李鸿章的医生——黄宽,而有最多博士头衔的人是胡适,达35个(这个应该能嚣张的说句,还有谁了吧?),惊讶。我国很早便出现“博士”这个词,“南方之博士也”《战国策》“鲁博士也”《史记》。“博士”秦朝是官职,也包含博学的意思,“博士,秦官,掌通古今”《汉书》。汉朝初期,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置“五经博士”,五经即《诗》《书》《礼》《易》《春秋》,每一经设一个博士,职责一是以儒家经典教授弟子,其二是充当皇帝的参谋和顾问。可见与现在的博士不一样,真所谓博古通今。汉后期,博士“出谋划策”的职责逐渐淡去,成为专门讲儒家经学的学官了。汉朝以后,“博士”的名目又开始多起来,不仅仅是传授经书,不同的朝代有不同的博士官位,魏晋南北朝设太常博士,掌管礼仪。唐朝设太学博士,国子学博士,不同的博士传授的对象不一样,太学博士教授的是太学生,国子学博士教授的是高官和国公的子孙。直至封建统治最后的王朝——清朝,依然设博士学官,北京安定门内国子监街上国子监,就是那时候的国子监博士办公传授经学的地方。在古代,“博士”除了是一个官职,对于一些专精某一专业的人,也授予“博士”名称,唐朝有算学博士,书学博士等等,宋朝有武学博士……这些都是专家性质的教授官。这个和我们现在说的“博士”含义类似。除了朝廷的官职,在民间中也有“博士”称谓,这是一种对于(就是我们现在说的师傅)精通某门手艺的劳动者的尊称。“今江南俗,椎油卖茶者尚称博士”《陔余从考》至于“博士”在我国最早为学位并有法律颁布,是在1935年,南京国民政府时候,后来因为战争原因中断。而后经过了近50年,二十世纪80年代,我国的博士学位制度才正式建立得以实施。网上有个段子,这个世界有三种人,男人、女人和女博士,中国传统观念里,讲究男尊女卑,读书从来都是男性的事情,女性安分守己,相夫教子,当我们现在调侃“女博士”的同时,不正好说明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吗?

黑风暴

什么是MPhil研究型硕士?和PHD博士有什么区别?

对于研究型硕士是市面上的信息比较少。读博不是一个轻松的活,对于那些不知道自己是否适合读博士,或者背景相对较弱,或分数不理想,直接申请博士会很困难的同学来说,MPhil是你进入博士的一个有效过渡方式,因为从MPhil申请到博士比从授课型硕士申请进入博士阶段容易更多。什么是MPhil研究型硕士?研究型硕士(Master of Philosophy)简称MPhil。学制一般是2年,你可以理解为博士的前奏和预科。与Taught 型研究生课程不同,MPhil不是想通过授课教学和评估完成学业的,而是完全由自己独立研究项目,MPhil更像是高端的研究培训课程。MPhil研究型硕士的费用更高吗?费用方面,研究型硕士会比Taught Postgraate的学费费用低很多,同时,很多研究型硕士项目会和博士项目一样提供奖学金支持;其次,你还可以申请教师助理(Teaching Assistant)或研究助理(Research Assistant),每月有可观的工资,完全可以自己负担留学费用。与大多数其他硕士学位不同,MPhil是一个纯粹的研究型学位。MRes理工科专业开放的比较多,会包括一些授课教学单元,MRes则表现为较MSc更多的课业量,并且课程的专业性、深度和针对性更强,但MPhil完全基于学生独立完成论文。学生将在学术导师的指导下开展任务,但通常不会有任何安排好的固定课程或评估。MPhil是硕士学位吗?从全称来看,Master of Philosophy表明它是一个硕士学位,在大多数国家的高等教育体系中,MPhil被认为是一种“硕士水平”的学位。在欧洲,MPhil是硕士水平学位;在英国,MPhil可以作为进入博士课程的一个途径,或者作为一个较短的独立学位认证,NFQ将MA、MSc和MRes,MPhil这些硕士学位同时列为level 7;这两种体系都将MPhil规定为低于博士学位(Level 8)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国家也以这种方式提供MPhil;MPhil在美国并不常见。因为美式博士课程的第一部分侧重于教学,而不是研究。MPhil 和 PhD的不同?Mphil更像一个Mini博士学位。MPhil和PhD在其他方面也有联系。根据你的研究进展,在MPhil和博士学位之间进行转换是很常见的。在MPhil阶段成绩优异的同学,一旦你的研究达到了PhD的要求,你就可以升到博士。如果成绩不够优秀,或错过了转PhD的机会也不要担心,MPhil阶段的研究经验对你未来进入心仪大学都是极有帮助的。MPhil如何申请?MPhil和PhD的申请过程几乎是一模一样,套磁,网申,提交文书材料(RP/CV/PS等)。MPhil和PhD不同的是,MPhil的存在就是面向没有过多研究背景的人士的,所以对同学们最担心的RP的要求也会稍低一些,你的RP需要展示预期研究的项目或说明你打算如何研究你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