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干货!清华博士教你如何挑学校,选专业!从这四点入手!示儿

干货!清华博士教你如何挑学校,选专业!从这四点入手!

“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一句话了,虽是老话,但放在什么时候说都不会过时。老话新提,在这个时代,不止男,女也怕入错行。因为入错行的代价太大了,一个人很可能要用五年、十年甚至一辈子来承受入错行的后果。人生有限,能专心致志学习的时间有限。所以,在专业选择上走的弯路越少,后期的发展越顺利。01专业的选择对于专业选择来说,考生和家长面对的最大障碍就是信息不对称。一个专业是做什么的,就业前景如何,收入如何,工作环境如何,职业发展如何,往往很难了解清楚。虽然说“改行”已经是大学生就业时一种很常见的现象。但是有些行业的入门门坎是很高的。有的专业技术性极强,特别讲究“科班出身”。比如临床医学,没有经过本科阶段的训练,根本无法在后面来这个学科深造,可以说要是没能在本科学临床,那你这辈子都别想拿手术刀。同样地,建筑设计也特别讲究“童子功”;计算机专业编写程序的机操能力也不是其他专业练个把月就说来就来的。基本可以这么说,理工科专业都多少强调“本科基础”,完全学科不相近地改行,也要有双学位之类的经历支撑。然而,有的专业“专业壁垒”确实不高。这一点在文科类专业尤为明显。比如媒体行业基本接受文科各专业的学生;法硕的招生也没有本科专业的门槛限制;金融界行业研究员甚至鼓励招聘理工科背景的学生。据笔者采访的一位人民大学毕业的中文系硕士生介绍,他们专业的研究生分布在各个行业,从事行政、文秘、党政等工作,就业面比较宽。02选择行业名校对于一部分考生而言,可能会特别想从事某一行业,或者家长希望孩子从事某一行业。这类考生在选择时,就要更优先选择“行业名校”。举几个例子:政法类高校有传统的“五院四系”的说法,“五院”是:中国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西北政法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和华东政法大学。“四系”是北京大学、人民大学、吉林大学、武汉大学的法律系。如果立志政法行业,“五院四系”就是首要的选择范围之一。同样地,建筑类也有“建筑老八校”的说法,是中国最早开设建筑学科的大学。包括清华大学、东南大学、同济大学、天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原重庆建筑大学(已并入重庆大学)、原哈尔滨建筑大学(已并入哈尔滨工业大学)和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这也是立志学建筑同学的首选。再比如财经类公认的四大财经院校算是“黄埔嫡系”;军工类最认可的原国防科工委直属的7所军工类高校;医学类实力最强的还是原卫生部直属7所医科大学(大部分被合并,注意查找);铁路系统最认可曾经直属过的9所交通院校;师范类最知名的还是6所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而对于这些行业本身,用人单位也首先选择这些本行业院校的学生,出身于这些院校的学生在行业比例也很高,校友资源也丰富,发展起来毕业院校也“主流”。就是所谓的“科班出身”“根正面红”。03城市如何选择?哪些专业对于城市要求比较高?对于一些对于实习要求高、行业集聚度高的专业,城市非常重要。比如互联网行业,即使是BAT也会优先在北京招聘,一些二三线城市的学生很可能要来北京面试。而一些三线城市甚至不会有很多大公司去招聘。相反地,对于一些不强调实习经历的学科,城市就没那么重要。比如合肥,虽然在金融、互联网产业等方面不及隔壁的江浙沪包邮区,但是有中科大、中科院的加持,在科学研究领域同样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高校资源也很优质。在这里学习相应的理科专业,并不比在江浙沪的一些大学差。此外,有一点必须注意的是,大学所处的地域,往往和就业的地域是紧密联系的。所以,城市的选择要结合自己未来的工作城市,这样会在就业时省去一些麻烦。特别是打算毕业后返乡工作的同学,一定要注意大学在自己家乡的知名度。比如一位广东考生准备毕业后在广州工作,那么在选择东北或是西北的高校时,就要注意他们在广州当地的知名度和认可度。随着中国新一轮的城市崛起,新一线城市也成为产业发展的热土。而这些城市又往往具有不少的本土好大学。教育资源丰富的南京、武汉、杭州、天津、成都、西安、重庆等也都是读书的好地方。不一定将眼光仅仅盯在一线城市。04报考误区有哪些?最后再多啰嗦几句,谈谈几点报考时的误区:第一,要了解自己。特别是了解自己的好恶,喜欢什么或许难以回答,但至少知道自己讨厌什么。一定要杜绝“伪兴趣”。很多老师都会说“兴趣是最重要的”,这句话不假,但是更多血淋淋的例子告诉我们,很多人的兴趣都是“伪兴趣”。有的人高中数学竞赛有名次,上大学换专业之后发现自己其实只是喜欢做数学题,并不是纯数学研究;有的人喜欢讨论国际大事,就报考“政治学”;更有甚者读了本《苏菲的世界》就觉得哲学是真爱,迷上《盗墓笔记》就觉得非学考古不可。第二,要充分搜寻信息。对于一所学校、一个专业的了解一定不能局限于院系介绍、学科建设那些新闻稿式的文字,多向了解情况的人咨询“干货”,或者是在一些论坛上看高年级学生的回答。多向过来人咨询,能够知道一些鲜为人知的内幕。

猎狼人

高考学生应该如何选择专业?博士给你实际经验建议

欢迎点击关注01 导读曾经一个亲戚家孩子,考研决心跨专业。原因是原来的专业就业率极低,就业环境也不好。他的高考成绩并不差,问他为什么选择这个专业,他说高考的时候他也不懂,上网查查随意填的。高考之前,很多学生都不知道该如何选择专业,包括我也是,尤其是没有人脉的农村家庭,周围没有懂的人,报专业很轻率。到大学以后才慢慢了解,但木已成舟。结合本人大学到博士阶段的学习经验,先简单介绍一下高考学生如何选择专业以及应对方法。由于大学专业选择比较复杂,后续会持续推出相关的文章。欠缺之处,还请大家多多批评。02 专业的重要性很多人在毕业以后第一意向都是希望从事本专业工作。所以,都希望选择一个好的专业。什么是好的专业呢?人类命运、国家发展这样的目标太远,也都是科研高人的高度。从个人角度来说,好就业、待遇高、工作环境好,都可以作为好专业的衡量标准。然而,一个不好的专业(比如就业率低、待遇差、工作环境不好),很是恼火的。选择比努力更重要,这句话对高考选专业来说,真的很对。尤其是男生,“男怕入错行”!专业几乎关系到一个人未来的发展前景。对于女生,未来结婚、生子,更是需要一个稳定的工作,至少不用担心结婚生子会丢饭碗。所以,专业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不要完全相信各个专业的设置原因、培养计划、培养规划、未来发展等等,如果查找这些资料,你会发现每个专业都是前途一片光明、形势超好。03 如何选择专业呢结合自身家庭情况,如果家里有矿,一切好说、随性而为;家里没矿,毕业要养家糊口,就业第一、兴趣第二。不要听说什么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艰涩难懂的专业理论怎么可能会产生兴趣,除非专业星座下凡。如果学校档次差别不大,学校好专业差,学校差专业好,优先选择后者!。注意,前提是学校档次差别不大。如果一个985、一个普通高校,果断985。选专业一定不要仅盯着眼前,必须要考虑大学四年以后会是什么情况。虽然四年后的情况谁也无法准确预料,但专业未来的生命力,还是可以大致做出判断的。2005年,我上大学的时候,遇到过一个小姑娘报考的生物科学类的专业,那时候基因专业火爆异常,结果到2009年毕业的时候,就业非常不理想。多咨询,身边有这方面经验的亲戚朋友、老师同学,熟悉的不熟悉的,集思广益、多多益善。千万不要轻易听信那些抱着老观念的人!听得多了,有助于自己做出正确的判断。03 如果高考专业不理想怎么办如果各种原因,导致高考专业不理想,也不是一锤定音,还是有解决方法的。1、大学努力学习,力争在第一学年末争取到转专业机会很多高校在第一学年都会有一部分转专业名额,给予那些第一学年成绩优异的学生。如果你能拿到这个名额,大学可以有一次转专业的机会。然而,整个大学期间,这种机会只有一次。机不可失,失不再来。上大学身边有些同学就是这样调换专业的。2、大学修第二学位虽然毕业以后,用人单位看的还都是主专业,但如果能修一门第二专业,还是非常有用的。现代社会,很多领域的研究不再只是聚焦于自己一个专业,而是涉及交叉多学科研究。这种大趋势在本人读博士的时候,感触非常深。第二学位不仅可以丰富自己的知识,还可以为未来的工作、考研提前奠定基础。3、考研跨专业考研是大学转专业以后,一次绝佳的转专业机会。这次机会一定要考虑清楚,毕竟已经大学毕业,不要再犯高考时犯的错误。本人考研时,就遇到过从材料专业、计算机专业考到电力系统自动化专业的。但是,跨专业考研有个不足,就是面试是会受到一定的歧视,尤其是考外校时,更明显。毕竟是外专业考过来,面试老师很会怀疑你的专业理论是否扎实。解决办法:一定要准备充分、充分、再充分。老师非常喜欢认真的学生。只要能让老师感觉到你的实力,有些瑕疵老师也会高抬贵手。多条关注多条路!欢迎点赞加关注!希望各位多多指正!后续会有更多选专业文章哦!欢迎各位留言讨论!您觉得文章有用吗?欢迎投票!单选|你觉得这样的选专业意见如何?很实用一般没用打开百度APP进行投票

里斯本

在职博士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和课程?

在职读博要想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和课程,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考虑。一、明确读博目的在职读博有人为提高个人能力,学习专业课程,增加职场竞争力,有人为拓宽自己的人脉,但大多数人还是为拿到相应的博士证书。毕竟博士学位是我国的最高学位,是标志被授予者的受教育程度和学术水平达到规定标准的本专业的最高学识水准的学术称号。对个人发展而言,拥有博士学位不仅能极大提升个人形象,为机构上市、商务谈判、个人职业发展等带来方便。获得学位后,档案还可以入国家人事部人才流动中心高级人才库(国家人才网查询),作为应聘、晋升、职称评审等的重要依据。对于做企业而言,可享受减免税、商务谈判、企业上市等优惠政策。明确目的之后,再选择专业课程就容易多了,如果你想拿证,最好选择可申请博士学位的高级课程班,如果你想拓展人脉,可选择相应的研修班。二、尽量不跨专业 再根据专业选课程在职博士招生课程对报考的学员是没有原专业限制的,仅有部分专业是不可以跨专业报考的,如法律、医学等基本是不可以跨专业报考。尽管如此,为了能顺利拿证,还是不建议跨专业就读。因为在拿证的过程中你要面临考试和课程学习的双重挑战。作为高等教育的一部分,在职博士的含金量是非常高的,尤其是双证毕业证书和全日制博士相差无几,院校对学员的要求极高。跨专业进修专业课程不仅入学考试的难度较大,在学术论文的要求上也很高,想要满足学校的各项要求,不是那么容易的。三、依据经济状况做选择目前报考在职博士学费相对来说是比较高的,但由于可获得我国目前最高的博士学位,还是有很多人选择报考。且由于不同院校、不同专业之间的学费差别较大,所以在选择院校的专业课程学习的同时,学费也要选择在自己的可承受范围之内。一般在职博士课程学习的收费项目主要有报名费、考试费、教材费、论文评审费、论文答辩费、毕业费用、证书工本费等等,大部分的院校费用是在8万元以上。另外,不同院校收费的相关标准也不太一样,即便是同一所院校开展的不同专业费用也可能区别较大,这个在报读之前一定要了解清楚。至于最后毕业拿证,只要按规定修完课程,考试合格且通过论文答辩,符合申博条件,一般都能够如愿以偿拿到相应的证书。关于国内在职博士、国外留学博士、硕士等报考事宜,欢迎关注公号:在职研微厅

不亦拂乎

清华博士给你3个选择大学和专业的建议

高考是重要的人生转折点,决定绝大多数人能否把握好转折点的,其实不是考得好不好,而是志愿报得好不好。毕竟,没几个考生有上清华还是上北大的选择困难综合症,但是大部分的考生都有选择未来去哪里打游戏和未来有没有时间打游戏的机会。从当年自己高考结束填报志愿到现在已经过了快二十年了,在社会无情的摧残下,已经深深地理解了社会趋势、行业发展、阶层跃迁、职业生涯这些看似抽象的概念和我们人生紧密相连的关系。因为时间维度的公平,人生是线性的,你的每一个选择都会制约你的下一个选择,除了升学、就业、择偶这些重要的关卡,你真正的选择机会也就3-5次,只有极少极少的人有8次以上机会。(参考文章:《十进制与社会阶层》)所以每一次选择的核心思路,千万不要跑偏了,其实就是赚钱,再讲细一点,是赚钱能力和赚钱机会。慎重地对待填报志愿,确保自己走在正确的路上,我总结了几个决策思路。01紧靠家庭资源如果你的父母或者关系很近的直系亲属在某个特定行业有一定的资源或者话语权,能够帮到你,那就不用考虑,直接选择相关专业,把家庭资源优势最大化。很多年轻人会觉得依靠家庭的资源去达成目的是一件丢人的事情,这个想法是幼稚的,社会是以结果为导向的,所有的成果都是社会分工和协同合作的结果,单枪匹马却做不成事不是英雄,拥有资源却不知道运用的是蠢才。如果你的家庭资源足够好,你可能进入父母读过的大学,你的老师里有很多是你父母的师兄弟,你毕业工作的单位也有很多是你父母的老同学老同事,都是看着你长大的,你说不把各种机会拿给你,可能吗?如果你足够幸运出生在这样的家庭,那么你应该用更大的努力、更认真的态度对面对自己的人生,甚至你应该对自己的人生有一种使命感。因为无论从文化传承还是财富传递的角度来说,享受了权利必然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否则德不配位,必有灾殃。当然,也不是很多人的家庭资源能够在未来的事业上直接帮到自己。例如父母双方都是普通医生或者教师,孩子如果也学习相关专业,虽然未来找工作父母未必帮得上忙,但是父母的行业经验也是可以给到孩子指点的,对于一个初入职场的年轻人来说,就能少走不少弯路。02选择理想城市如果我们的家庭资源不足以为我们提供帮助,那么我们就进入了考虑城市、考虑学校、还是考虑专业的阶段。我认为最优先考虑的应该是城市。城市对你的塑造可能远远超出你的认知。一个城市对一个人的影响,是从内到外的,是彻头彻尾的,是长久深远的,何况还是在这个人三观正在形成的那几年。在北京读过书的人,必定会显得更有全局观,但是也更爱务虚;在上海读过书的人,必定会更讲究生活,爱研究有调性的话题;在深圳读过书的人,必定会更务实,惯用商业思维来解决问题;在重庆读过书的人,必定会有一些江湖气,会习惯性挑战规则。过去我认为读书应该到资源最丰富的地方去,因为过去中国是典型的二元结构,几乎所有最好的资源都集中在北京上海这些地方,尤其是北京。现在互联网逐渐拉平了信息差,而中国也逐渐形成了多中心的结构。所以现在如果没有特殊的学校情结,那么选择一个未来你想要生活的中心城市去读大学,就是最好的选择。因为你从读书的时候就可以开始积累你的关系圈和人脉圈,甚至你可以借助父母的帮助在读书期间就在这个城市买房置业。03如何选择专业在选专业和选学校之间,优先考虑选专业。对于如何选专业,有几个具体的建议:1. 找到你能找到的你认为最牛逼的人,直接听他/她或者他们的意见。那些牛逼的人不一定能告诉你应该学什么专业,但是他们基本上能告诉你什么专业没必要学。互联网时代,你一定可以找到很牛的人,只要你想办法去找。2. 找到你所想学的专业的前辈,最好是研究生或者从业者,听他/她的意见。为什么找研究生/从业者呢?因为研究生一般都在学自己想学的东西,并且对专业有了一定的了解了,而从业者本身就在做相关工作,有最切身的利益关联。最好找年龄不比自己大超过5岁的前辈去问,这样的经验有时效性,而且年龄相仿也比较好沟通。3. 不盲目追逐热门专业,多思考什么是底层成长能力。当下的热门专业可能过几年就成了冷门专业,我们应该多去思考:什么能力是我们能够赖以使用一生的能力,什么能力是不会轻易被人工智能和社会关系替代的能力?这种思考,不一定能给我们正确答案,但是会有助于排除一些明显错误的方向。例如,很明显,现在去学习英语口译就是错误的选择,语音识别和智能翻译已经进步到完全可以商用的程度了,并且商用的成本还极低,未来谁还会去请一个人来做口译呢?同样很明显,类似人际沟通、编程语言、数据分析、精准表达、审美设计等能力,一定是永远都需要并且越来越值钱的能力,去选择能发展这些能力的专业。04都选错了怎么办幸运的是,高考虽然很重要,但是你们都还很年轻,还有试错和犯错的机会。即使去了不想去的地方,选了不该选的专业,你在大学里还是可以自由地学习你想要学习的任何东西,你也可以在毕业之后尝试申请任何你喜欢的工作,甚至你还可以通过考研再转到你经过几年思考之后心仪的另一个专业或者院校。过去我在清华读研和读博的时候,就有很多从三本甚至专科院校考上来的同学,还有很多跨专业的同学,他们后来绝大部分也都有光明的人生。我还有更多没有读大学和读完本科就出来工作的朋友,凡是踏踏实实工作的,几乎也没有活得很差的。当然,不管是书读得多的还是读得少的,那些真正混得好的,一定是符合上面3条建议的,所以你一定要认真反复多读几遍,并分享给更多需要它的人。【原创】应该是大萧条无疑了【原创】雷军最坑爹的三句话,信一句你就输了【原创】如何判断一件事情值不值得做【原创】95%的人不具备的赢家思维【原创】创业的7种想当然,有一种你就成功不了【原创】从面临倒闭到快速重生,他们如何在疫情后单月逆转,实现转型

满心戚醮

留学读博士,专业和院校到底哪个更重要?你会怎么选?

现如今选择出国留学的人越来越多,有些人即便是本科在国内读的,读硕士或者博士也想要去国外看一看。那么,如果是出国读博士,你觉得到底是专业重要还是学校重要呢?为什么会想要说这个话题呢?是因为有很多学生在聊天的时候,连专业都不告知,就直接让老师给推荐读博学校,这个真的是无从下手。所以今天呢,来跟大家分享一下康康老师的个人看法。首先我们要明白,我们要去读的并不是本科,所以院校并没有那么的重要。读本科那肯定是要先选学校,因为本科是我们的第一学历,非常重要。可是随着我们学历层次变高,研究的深入,专业更加重要。国外的大学教授,在招收学生时,都比较重视学生的一个专业背景。其次呢,同样的专业,本科院校开设的一定是最多的,但是随着学历层次不断变高,院校也会越来越少。换句话说,你所学的专业在一所学校里,可能本科有,硕士也有,但是博士就不一定有了。所以说,如果想要出国留学读博士,建议大家要先考虑专业,然后通过所选专业去考虑学校。在留学方面,有任何困扰都可以私信康康老师,读书是大事,一定要选对。

犬儒

不知道怎样选专业?耶鲁大学博士告诉你喜欢和擅长最重要

浙江24小时-钱江晚报 记者 梁建伟“选择可能是痛苦的,因为它伴随着失去,但也正因为如此,选择的同时也见证着成长”。人的一生有三件事,第一件是自己最喜欢的事,第二件是自己最擅长的事,第三件是自己正在做的事,只要其中有两件是重合的,你就是幸福的”。很多中学生,都搞不清楚自己喜欢什么,喜欢学什么,对自己的未来缺乏人生规划。这个寒假,镇海中学2008届校友、耶鲁大学胡世能博士结合自身经历,对学弟学妹如是说。胡世能高中时就是个成绩和能力都非常出色的学生,曾任镇海中学学生会主席。2008年,通过物理竞赛和自主招生被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录取,获北京市优秀毕业生称号。本科毕业后赴美国耶鲁大学大气科学专业深造,获全额奖学金。去年5月又获“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学金”,成为全球500名获奖者之一。选择是一件痛苦的事,“喜欢”和“擅长”重合最重要在北大的四年,胡世能感触最深的就是“选择”。“选择可能是痛苦的,因为它伴随着失去,但也正因为如此,选择的同时也见证着成长”。对于当年大学专业的选择,胡世能坦言自己的专业意向并不明确。为了增加专业录取概率以及本科毕业后出路广泛一些,他选择了竞赛获奖的物理专业。而大学前两年物理、数学等专业基础课的学习,确实让他获益匪浅,为今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大一结束后,胡世能选择了经济学双学位,想给尚未明确的未来拓宽就业方向。因为将来如果意愿从事经济金融类工作,物理专业和经济学双学位的组合,是很有竞争力的。大二结束选择分流专业时,胡世能对大气科学产生了兴趣,于是开始联系老师,申请基金,做本科生科研。随着专业学习的深入,胡世能领略到了大气科学的魅力并萌发了内在的兴趣和喜爱,下决心在大气科学方向发展,并开始为出国深造作准备,一举拿下了TOFFL、GRE,而科研上获得的成绩也让他崭露头角,顺利拿到了美国耶鲁大学全额奖学金,攻读大气科学博士。“人的一生有三件事,第一件是自己最喜欢的事,第二件是自己最擅长的事,第三件是自己正在做的事,只要其中有两件是重合的,你就是幸福的。”这是胡世能在四年大学生活中领悟到的道理,也是他经过探索和选择后的收获。读书的乐趣在哪里?这几年在美国求学,胡世能感觉到,中国人和美国人对待“读书”的态度的异同。中国学生的求学心态更偏向于“你来教”,而美国学生更偏向于“我来学”。这种“你来教”和“我来学”的心态差异,使得中国学生普遍基础较好,但是创造力不足。他举个个例子:“我给一门课做助教,负责批改本科生的作业。很多美国学生,基础确实很差,有些甚至连四则运算,小数点这些问题都没搞清,而且这已经是像耶鲁这种名校本科生的水平。而所有的华人学生,作业基本上每次都完全正确,答题的方式也非常清楚,一目了然,中规中矩,对一个助教来说批改作业方便很多。但我想说的是,我发现有个别美国学生不仅基础好,而且很有创造力,同样一个问题,他们会用完全不一样的方法去做,然后通过上网等一切可利用的工具,验证自己的结果。用现在的话说,他们不按套路出牌。对于助教来说,改他们的作业很头疼,不能对着标准答案改,但说实话,心里还是很敬佩这样的学生”。如今不断加快的生活节奏,使得越来越少的人,愿意静下心来看点书。在美国最大的感受是,在长途旅行中,不论是在飞机还是火车上,你都能看到很多人捧着一本书,静静地阅读;有年轻的,也有年长的。但有趣的是,我几乎没有在美国的飞机场或者火车站看到过书店。这说明他们在读的书,是自己随时携带,早就计划好要读的。反观国内,几乎所有大一点的飞机场和火车站都能找到书店,但真正读书的人比例并不高。我们为什么要读书呢?可以归结为两点,首先完善自我,然后服务社会。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读书可以增添生活的乐趣,丰富你的精神世界,从而改变你对待任何事的心态。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读书的社会价值。要更好地实现这种社会价值,首先需要很好的自我定位,也就是说要搞清楚自己喜欢什么?因为我认为只有你对自己做的事怀抱热情,你才更有可能创造更大的社会价值。刚进入北大学习物理的时候,我就开始想这个问题。由于一直以来在各学科的表现比较平均,没有特别钟爱某一学科,也没有特别厌恶。不管做什么,我相信自己都能凭借努力,做得不比别人差。但我始终不清楚我最喜欢的是什么,这种不温不火的感觉让当时的我感到非常痛苦。因此,我大一结束的时候决定修经济学双学位,尝试物理以外的领域。又过了一年,我发现自己对经济学也没有很感兴趣。于是我又想着去尝试新的领域。在大二快结束的时候,我去听了一个讲座,讲座的内容大体是以2009年我国西南干旱为背景,讲我们正在经历的全球气候变化。我瞬间被这个领域所吸引。最重要的一点是,这个领域想解决的问题,是关乎整个人类生存的问题,包括所有国家,所有民族,这就是我一直以来在寻找的自己的社会价值。后来我决定在物理和经济双学位的同时,再尝试本科生科研,研究气候变化的相关问题。有了这个尝试以后,我终于找到了自己喜欢的领域,决定出国深造,攻读博士学位。我现在在耶鲁还是继续在做气候变化相关的研究,希望能为这个社会创造点价值吧。上大学前就要提前规划胡世能用自己的经验告诉学弟学妹,提前规划很有必要。“大学之前给我的印象可能是非常轻松,可能是我们学习十几年,不能说是终点,但至少是一个里程碑,但是来到北大之后发现这仅仅是一个起点,需要拼搏的东西更加多”。“北大图书馆的资源非常丰富,北大的大师非常多,我们并不需要局限于自己的专业,可以跨学科找一些老师。因为我们的老师都非常nice,只要你去找他,他都会耐心的解答。确定我来北大,那个暑假就浪费了,就没有进行很好的规划。我当时暑假玩的有点过火了,来大学以后就跟普通学生一样,大一的时候可能会比较迷茫,到大二的时候才最后确定自己的方向。如果说暑假能规划好,在大一的时候就开始准备,我想就能比别人有更多一点时间面对选择”。来源:甬派客户端

万物群生

博士生都难找工作的5个专业,填志愿谨慎避开

又到了一年填志愿的时候了。每年这时候,但凡家里有个高考生的,三年不见面的七大姑八大姨都都恨不得来掺一脚,各种七嘴八舌,告诉你这个专业好,那个专业坑。个个都是过来人,每个都超级苦口婆心。七大姑八大姨说的未必都对,但有些专业确实比较坑,各位考生朋友除非对这些专业爱到惊天地泣鬼神,否则还是谨慎考虑。1、汉语言文学汉语言文学这个专业,超多学校都有,如果只是为了一个上个好学校,不得已而为之,也还说得过去。如果专门冲着这个专业去报考的,那还是算了吧。第一,汉语言文学这个专业学的人实在太多了。每个学校都开这个专业,这一年年的,可不人就堆积起来了嘛?第二,这个专业还没有什么正经的对口工作,要么是师范类的汉语言文学,那妥妥地毕业了去做语文老师,如果不是师范专业的,那除了考公务员,基本没有别的什么工作需要汉语言专业的了。毕业等于失业,专业人口多,还没有对口的工作,这是超级天坑专业,能不选,就不选。2、会计学会计跟汉语言文学比起来,似乎要热门得多。为啥这么热门的专业也难找工作呢?正是因为前几年太热了,所以会计专业一直在扩招,现在行业人才差不多已经饱和了。会计这个专业还有一个特点——职业寿命超长、完全可以干到退休。个别抠门的私企,还返聘退休老会计。人家一个人拿着退休工资加返聘工资,你刚毕业的怎么跟人竞争呢?而且会计专业光读大学还不行,还得考证。如果你考不下这个证,那大学差不多就是白读,要么你毕业以后直接就换专业。会计专业实际上也已经是个夕阳行业了,清华大学都已经不收会计专业本科生了。除非你考上五大财经高校,否则还是别学会计了。3、工商管理工商管理专业又称万金油专业。看似什么都能干,实则用人单位都不爱选这个专业的。管理人才,根本不可能直接用没有经验的本科生,甚至硕士生,都是从专业岗位提拔起来的。所以工商管理这个专业就有点不讨巧。再加上这个专业也是“大路货”,几乎每个学校都有这个专业,毕业生年年水涨船高,又没有对口的工作可以吸纳这个专业的学生,最后导致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泛滥,大家都找不到对口工作。(咦,工商管理的对口工作是啥?)4、新闻学新闻学的问题跟会计差不多,也是夕阳专业了。纸媒差不多已经日落西山了。三线城市的报纸行业普遍薪水3千-4千。一线城市,也就到手6-7千,关键是工作1年和5年薪水没差。你如果要从事新媒体行业,现在的新媒体几乎没有门槛,随便什么专业,什么学历的都可以去做。新媒体行业是个几乎只看经历和阅历,不看学历的地方。这个行业甚至对新闻专业科班出身的新人不大友好。越是被新闻专业的那一套条条框框框住,越不容易做好新媒体。总之新闻行业虽然听起来比较高大上,但实际找工作并不容易。5、国际金融与贸易国贸专业在上一辈人眼里,似乎是个香饽饽。最容易被七大姑八大姨拿来建议考生选专业。实际上这个专业很有点高不成低不就。外贸跟单员的话专科生就能搞定,一点技术含量都没有,也没有晋升空间。硕士毕业的话也难找工作,因为整个大的贸易环境都不太好。也不知道未来何时才能变好。而如果只是做贸易洽谈,又要跟英语专业毕业的同学抢饭碗。同学在选专业的时候还是慎重为好。最后,有没有发现文科都很难找工作啊?是的,文科就是比较难找工作,但是上面那几个坑还是要尽量避开,至少不要一听亲戚说好,就无脑报了。事关前途,一定要仔细考虑好。

母亲们

大学应该如何选专业,数万网友用切身体会总结出5句口诀

大学选专业一直是无数人头疼的问题,从目前的形势来看,专业选的好,比大学考的好还重要,一旦选了个“坑”的专业,未来就麻烦了。但大多数人对此方面都不了解,因此选错了专业,后悔不已。今天我们就看看数万网友,根据切身体会,总结出的5条选专业指南。(1)家里没有一个小目标,生化环材别去碰。生物专业,环境专业,化学专业,材料专业,是目前网上4大劝退专业。这四个专业就业差,工资低,需求少,还辛苦。而且要学的内容很多,本科学点皮毛,博士才是起点。如果家里不是很有钱,千万别碰这4各专业。(2)如果不是受虐狂,地海农也不要学地质专业,海洋专业,农学专业。被誉为三大最“接地气”专业。地质专业要荒郊野岭到处跑,海洋专业每年10个月可能在大海上,农学专业下地是必须的。如果你不能吃苦,还是不要选这3个专业。(3)穷搞IT,富金融计算机和金融专业,是目前来说收入最高的两个专业,平均薪资比其他专业高出2倍还不止。如果你家里比较穷,想要快速赚钱,那么学计算机是个非常不错的选择。只要学的还不错,毕业起薪轻松过万。而金融领域更适合有背景的人去学,因为金融的本质还是关系,有关系的人比较好混。同时,如果学金融的你你又没关系,学校不是很好(至少985),则基本找不到好工作。(4)医学法学最稳定,不差钱你就选他无论在哪个国家,医生和律师都是稳稳的中产阶级,而且实用性很大,人总要生病的,这时候学医的好处就体现出来了。人在社会上怎么可能不发生纠纷,法学的用处就在这里。而且这两个专业是越老越值钱,不会存在程序员40岁被辞退的情况。但是唯一的坏处就是,前期投入成本太大,都是要到30多岁才能开始有高收入。因此家里条件好的可以选,急需用钱的还是算了。(5)稳定=工资低,未来希望=没希望,纯文/理科=不要碰所有的万金油专业,工资都不会太高,比如各种工科专业,想要找工作很容易,但是普遍工资都不会太高。至于那些吹嘘是未来希望的,重点发展的专业,千万要远离。越吹越没用,你何时见到有人吹21世纪是计算机的世纪?至于纯文/理科专业,不是想读到博士的人,则千万不要考虑上面就是大学选专业的5个小口诀,只可惜当年没有早知道。

关雎

「如何找到好专业」只需5步:硕/博士招生简章里的秘密都被忽略了

大家好,我是让学期变得更快乐的张雪峰老师,欢迎大家继续跟着张老师来了解高考志愿填报课程!很多同学的志向不仅仅是上一个好的本科,更想在结束四年大学生活后继续考研、甚至读博…大家都知道,张老师因为讲考研被同学认可,那么,在这里就要给大家一个非常重要的提醒:想要考研,那在选择本科院校时就要有所侧重,这关乎之后选择考研学校的等级和考试的难易程度。所以说,高考报志愿选择学校和专业,不仅决定了你的本科四年,还会影响你之后的研修道路!关于如何判断一个学校哪些专业比较好,我们在选错学校浪费四年,选错专业耽误一生,3个技巧让你上最合适专业中给大家介绍了从学校历史方面来进行时筛选的三个小技巧,今天,在给大家介绍一个非常好用的方法:通过一个学校的博士点和硕士点,来看一个学校的优势专业。每年,每个大学都有很多个专业会招生,这些叫做本科专业,但是随着这些专业在这个学校的发展,有的专业越来越好,成为了学校的优势专业、强势专业,从而,就有了硕士点、博士点,甚至博士后流动站。很多学校甚至会在自己的专业介绍里边,自豪的说一句话:我们学校建成了从本科生到博士生一体化的培养模式!这就意味着,来到这所学校的学生,读完本科,还能在这里一直读到博士。那么,在报考这所学校的时候,是不是就可以往这几个有硕士点、博士点的专业侧重一下呢。有同学就问了:该怎么去找这样的专业呢?别急,张老师马上开讲。如何查看学校的硕士点、博士点?查询目标院校的硕士点、博士点详情,其实方法非常简单,首先第1步:进入到任何一个大学的官网;第2步:找到研究生院的招生专栏,或者是研究生院的网站;第3步:找到它的招生专业目录(博士点同操作)。但我们在实际填报志愿时,有的学校是非211,有的学校是211或985,那如果说同学们查的是一个211或者是985院校,会发现这些高校,因为历史上发展的经费都稍微充裕一些,就导致各个专业发展的都相对比较好,所以说硕士点这个因素对于211和985工程大学而言,就不是那么的好用了。不过博士点就不一样了,所以说一般情况下,张老师推荐大家这样来选择:(1)如果目标院校是一个非211工程大学,那查硕士点基本上就能做出一个分辨,这个学校哪些专业比较好,有没有自己喜欢的专业;如果他有博士点就更好了。(2)如果想报考的是211 /985高校,硕士点就没有太大的必要去查了,可以直接查博士点的开设情况。当然,很多同学会查到一下奇怪的数字,比如说一个985工程大学,某个专业连硕士点都没有。你就直接否定,这个专业,很有可能存在特殊情况,那很多时候也是非常值得去报考的,不要一棒子打死,否则你会错过很多好专业,这是为什么呢?即刻订阅专栏,解锁更多志愿填报技巧,以及院校和专业信息吧, 解锁后你就能知道其实一个学校硕士和博士专业的设立讲究太多了,对你的本科报考有直接的影响,作为家长,你不想让孩子上一个看似分数没浪费,但学校根本就不重视,未来也没发展的专业吧。来听张老师的课你会知道:进到学校的官方网站应该怎么查找重点专业?学院专业前面的代码到底有什么特殊的含义?【独家秘笈】用这5大步骤就能找到一所学校的好专业……相信看完这些内容,你一定可以选出最合适的好学校、好专业!00:59(1)直接点击小锁,或下方的“购买专栏”按钮即可购买;(2)点击下面蓝色的“张雪峰老师”,进入账号主页,选择专栏列表,【图文】、【视频】两种形式的高考课程,任你选择!

安全感

博士生毕业都不好就业的3个大学专业,转行率高,需谨慎报考!

目前随着高考人数的激增,很多大学毕业生都有了非常大的就业压力,未了能够提升自身的就业竞争力,很多学生开始选择考研,读博深造。因为大多数企业或者公司目前对于学历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但是有一部分大学专业,因为专业特点或是市场需求等原因,就业的难度是非常高的,甚至有的专业博士生毕业都不太就业,转行的几率很大,今天就给大家聊聊博士生毕业都不好就业的3个大学专业,转行率高,需谨慎报考。1哲学专业哲学专业听起来是一个非常高大上的专业,但是这个专业的就业面是非常窄的,绝大多数这个专业出来的毕业生都只能选择考公务员或是当政客,但是政客可不是那么好当的,即使是博士生毕业也一样可能会面临失业的问题。2社会学专业社会学这个专业理论性非常充足,但是在绝大多数人眼里都不知道社会学是做什么工作的,根据近些年来的本科或是硕士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来看,基本上很少能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大部分同学只能选择转行,个别学生去做了这个专业的老师,总而言之,这个专业就业难度是很大的。3生物工程专业这个专业是一个理工科专业,连续四年这个专业的就业率都不太理想,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或内目前还没有很好的平台或者说资源供学生们发展,如果是博士生毕业不出国都有可能面临失业或者转行的风险。以上给大家介绍的三个大学专业,就业难度都是比较大的,就连博士生毕业都难以找到满意的工作,更不用说普通大学毕业的学生了,希望同学们能够在选择专业时不仅要考虑自身爱好,也要多关注行业的发展前景。对此,大家有哪些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