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本科生在进行科研训练时如何选择导师布兰妮

本科生在进行科研训练时如何选择导师

首先,本科生的培养目标是具备初级科研能力的应用型人才,这就决定了本科阶段的科研难度并不高,所以本科生在选择导师的时候,与研究生选择导师还是有一定区别的。本科生选择导师时并不需要过多地考虑课题级别的问题,更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考虑,首先是根据自身的科研训练方向来选择导师,导师自身的科研方向往往是比较固定的,所以先考虑自己的方向,然后再考虑选择与该方向契合度比较高的导师。本科生选择科研训练方向,不一定要选择目前比较新的方向,比如人工智能等方向并不都适合本科生选择,一方面新方向往往没有就业渠道,另一方面新方向往往很难实现落地应用,对于本科生的就业并不会有太大的帮助。以计算机专业为例,当前选择Web开发、移动互联网开发、嵌入式开发等方向就是不错的选择。其次是根据导师的资源整合能力来进行选择,导师的资源整合能力对于学生的科研训练有较大的影响,通常资源整合能力比较强的导师会为学生提供更好的科研训练环境,包括实验室资源、行业资源、科研团队资源等等。通常在资源整合能力方面,年龄长一些的导师往往会有一定的优势,但是这也不是绝对的,有一些年轻导师的资源整合能力也非常强,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最后一点要考虑到导师的任务量,一部分导师会带比较多的学生,包括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选择任务量大的导师往往会存在被导师“忽略”的问题,通常都是研究生指导本科生,这种情况也要有一定的心理准备。通常年轻导师的指导任务并不会太重,本科生可以重点关注一下。我从事互联网行业多年,目前也在带计算机专业的研究生,主要的研究方向集中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领域,我会陆续写一些关于互联网技术方面的文章,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我,相信一定会有所收获。如果有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方面的问题,或者是考研方面的问题,都可以在评论区留言,或者私信我!

裸狼

如何培养创新人才,美国卓越本科生科研训练体系或许能提供借鉴

图片来源:unsplash诸多研究表明,开展本科生科研训练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手段,有助于提升学生专业知识水平、分析解决问题能力、领导力与团队合作能力、创新思维与能力。顶层设计在美国本科生科研训练体系的顶层设计中,首先,为了创造和维持良好的本科生科研训练体系,众多美国高校都根据自身的资源情况和人才培养的定位,制定了明确且详尽的战略计划。这些战略计划不仅包括参与科研训练的学生数量、覆盖学科的广度和针对不同学生的训练方案,还包括必要的财政、设备和人员等资源保障问题。其次,为了落实相关目标,美国很多高校成立专门的办公室来统一组织和管理本科生科研训练活动。本科生科研办公室主要是组织、协调和资助全校范围的本科生科研训练项目,并在各个院系和实验室配设协调员作为负责人,组织管理院系本科生科研活动。再者,在美国,本科生科研训练并不是高年级学生或者荣誉项目学生的特权,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其中。各高校高度重视本科生科研校园文化的建设,致力于为本科生提供高质量、宽口径的科研训练,项目涉及的领域相当广泛且学生科研训练形式多种多样,形成了浓厚的参与氛围。实施路径美国本科生科研训练体系的实施主要基于研究项目、配套课程和暑期研究计划这三类路径。第一,根据学生在研究项目中的角色,可以将美国本科生科研训练项目分为两大类 :一是科研学徒制,即教师设置项目,学生根据兴趣与条件进行申请,申请成功后加入以教师为主的研究小组,在项目中担任科研助理;二是学生原创性项目,即本科生提出项目方案,向学校等机构申请研究资助,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从事原创性研究。第二,为了更好地保障本科生在科研训练中开展情景性学习,美国各高校也为学生提供了相关的配套课程,以真实研究问题为导向,以课程学习为抓手,学生通过完成有一定挑战性的科研任务,有效提升能力;在后续科研项目中,指导教师把更多的责任和控制权交还给学生,逐步去除辅助手段,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探究的能力。第三,美国多数高校都设立了较为完备的暑期研究计划,并且这些暑期研究计划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强调学科交叉,鼓励学生跨院系甚至跨校参与。管理机制美国本科生科研训练体系的管理主要围绕成果管理、实施激励措施和设立专门的评价机制展开。为了增进学生的学术身份认同感,美国各高校积极传播本科生科研成果。同时,为鼓励教师指导本科生科研训练,除了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外,美国高校还在经费、评奖和晋升等方面对相关导师给予倾斜。并且,为了帮助师生和管理者反思项目实施的过程,进一步改善工作效果,美国各高校针对本科生科研训练设立了专门的评价机制。条件支撑聚焦于美国本科生科研训练体系良好发展的软硬件支撑,研究指出,首先,充足的资金支持对开展本科生科研训练至关重要。华盛顿大学每年有7400余名本科生参与科研训练,这些项目经费相当一部分来源于社会捐赠,例如玛丽盖茨基金会、华盛顿研究基金会、美国宇航局、美国宇航局等等。其次,除了资金支持外,本科生科研平台也是训练体系中软硬件支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包括:专门的实验室/活动室,为学生提供舒适安全的学习和研究的空间,方便与导师和同伴展开交流;满足科研基本需求的实验设备,以及校内外可付费使用的大型仪器设备;图书馆资源和高速计算网络;伦理审查委员会等监督机构;提供支持服务的行政和后勤人员等。最后,本科生科研训练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加强培训工作对提高指导教师的指导水平和本科生科研训练的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为了确保教师在其职业生涯中提高包括指导本科生科研在内的教学学术水平,美国相关专业学会和高校纷纷借助学术网络的力量为教师提供定期的师资培训。介绍文献:高众,刘继安,陈健坤.卓越本科生科研训练体系构成要素及运行机制——基于美国高校实践的分析[J].比较教育研究,2018,40(04):55-61.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中国教育财政”。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芥末堆立场。

计外计

“飞越计划”启航啦!丨2018南京大学本科生国际科考与科研训练项目出征

7月6日,南京大学2018年度本科生国际科考与科研训练项目联合出征仪式在仙林校区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校长吕建发表讲话并为出征队伍授旗,南京大学副校长王志林和宣传部、学工处、国际处、教务处等职能部门负责人与相关院系领导出席。出征仪式现场 (佘治骏 摄影)据悉,南京大学本科生国际科考与科研训练项目开展已有十多年。早在2004年起,南京大学在地质学野外实践教学的基础上延展探索出国际化野外实践教学模式,先后开展了中俄贝加尔湖联合科考、中法大地学阿尔卑斯联合科考、中美新西兰大地学联合科考等国际化科考项目。2017年,学校将国际化科考模式由地学延伸到考古学、艺术与文化创意、医学等学科,开展了中俄阿尔泰考古实习、意大利“艺术与文化创意”实践、南京大学—西澳大学医学生国际化实习等国际科考与科研训练项目。2018年,南京大学以“一流本科教育”目标为引领,结合以往国际化科考工作基础,共立项支持了10个国际科考与科研训练项目,进一步扩展国际化科考学科领域,新增设立了沿着马克思的足迹继续前进——南京大学本科生思想政治教育国际科考与科研训练、南京大学—俄亥俄州立大学生物医学工程设计与开发、中韩社会调查国际联合科考、中希地中海大地学国际联合科考等项目,进一步扩大了国际化科考的学生受益面,强化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吕建授旗 (佘治骏 摄影)中法阿尔卑斯国际联合实习从2008年开始,至今已合作多次,双方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胡文瑄分享带队经验时强调,认真预习是野外实践不可或缺的环节,锻炼观察能力是核心和关键,走心的考察应是一次心灵与自然的交流;艺术学院教授祁林和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胡大平分别介绍了“重访文艺复兴”意大利国际科考与科研训练项目、沿着马克思的足迹继续前进——南京大学本科生思想政治教育国际科考与科研训练项目的实践成果。现代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2015级本科生张自力入选南京大学-俄亥俄州立大学生物医学工程设计与开发国际科考与科研训练项目,她表示,即将到来的旅程都是全新的体验,希望能在这一过程中提升创新技能,感受不同的生活与文化。本年度有6个项目面向全国招收高中生营员,常州市第一中学的何相颐同学加入了中俄贝加尔湖联合科考项目,她对苏武牧羊的“北海”充满好奇,希望能通过这次项目增长见识和阅历,增进对地学知识的了解。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院长鹿化煜表示,南京大学不断探索本科教育新方法、新路径,在实践教学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国际科考与科研训练项目为学生开展跨学科研究性学习和早期科研训练、拓宽国际视野、适应跨文化环境、培养创新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同学们要珍惜机遇,融入实践,满载而归。吕建指出,近年来,南京大学人才培养改革持续深入,本科教学改革不断取得新的突破和成效。经过十余年的探索和实践,国际科考与科研训练项目在立项数量、学科覆盖面、参加学生人数等方面均取得重要进展,已经成为学校的靓丽名片。今后,南大将继续以学生为本,加大支持力度,让更多学生从国际科考与科研训练项目中受益。吕建对同学们提出三点期盼:一是要强化安全意识,加强组织性和纪律性,团结互助,平安顺利完成科考之旅;二是要珍惜机遇、学有所得,高质量完成科考任务;三是要做好表率,以优异的综合表现为学校添彩、为祖国争光。他同时希望高中生营员充分感受科研魅力,早日确立远大志向,成长为各行各业的领军人才。新闻中心 高雅

蔡邕

本科生参与科研能碰撞出什么“火花”?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李欣瑶10月29日,一场本科生学术论坛在兰州大学管理学院举行。经过前期评审,10篇优秀本科生论文在论坛展示,并接受评委评审。为本科生举办学术论坛,在兰大管理学院是头一次,但是本科生参与科研的传统,在这个学院由来已久。据该院统计,截至2019年底,该院本科生累计申请院内科研项目1628项,立项支持972项,参与本科生达8319人次。如此庞大的科研人群,也为该学院成功培育出了很多国家级本科生学术竞赛奖项。这一切,源自兰州大学管理学院2006年开始实施的本科创新人才培养项目——“成功计划”,科研育人是这项计划的重要目标。兰州大学管理学院本科生在首届学术论坛上汇报研究成果。一兰州大学管理学院成立于2004年,如何在西部地区创建一流管理类本科教育,是该院建院初期面临的紧迫任务。2006年开始,管理学院不断创新教育理念、教育过程和教育方法,启动了“成功计划”。该项计划包括“雏鹰大讲堂”“大学生课外科研创新培育项目”和“导师计划”三个组成部分,重点解决传统本科教学和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一些突出问题。2006年,“雏鹰大讲堂”在管理学院启幕。该论坛先后邀请来自国内外的知名专家学者、企业家、政府官员170余人次来到兰州大学,累计举办高水平学术讲座和报告200多场,让地处西部的本科生也能及时了解管理学科发展的最新前沿动态,实现学术启蒙。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马亮做客“雏鹰大讲堂”。开阔视野,同时也要付诸实践,该学院2007年启动了“大学生课外科研创新培育项目”。本科生根据研究所发布的选题,结合自身兴趣组建团队申报选题,经过答辩评审获准立项后,在指导教师的带领下进行课题研究。立项评审、中期检查、结题验收、成果交流和评奖评优,这一系列的规范化运行,让本科生的科研兴趣转化成了研究行动。2011年,“导师计划”启动,重点吸纳具有优秀科研潜质的本科生进入研究生导师科研团队,参与课题研究,强化与硕博生交流,全方位提升学生的科研素养与科研创新能力。至今,已有300余名优秀本科生参与到研究生导师的科研团队中,其中243位毕业生留在兰州大学继续攻读研究生学位。从培养兴趣到自主实践、再到深入研究,兰州大学管理学院构建形成了“培养兴趣、激发动力、自主实践、深入研究、能力形成(思想引领)”的人才培养链条。二“成功计划”项目不仅仅关注科研能力培养,更期望通过指导教师的言传身教、研究团队的朋辈教育,引导本科生关注国家发展和社会民生。该院曾对本科生开展的项目做过词频分析。2008年-2019年学生开展的995项研究项目中,共梳理出140个关键词。在公共管理类关键词中,“政策”一词在995个课题中出现了53次,其次,“政府”“农村”“扶贫”“资源”“治理”等也都是学生关注的领域。不难看出,通过“成功计划”这个平台,本科生不再“关起门来读书”,而是在科研实践中主动关心关注社会热点、民生问题,把论文写在中国大地上。2019年,“第十四届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推选展示”评选结果揭晓,兰州大学管理学院2015级本科生杨巨声荣获“第十四届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提名奖。这名出色的学生,在本科阶段曾先后参与3项校级创新创业项目、1项社科基金项目、1项?政基金项目、3项挑战杯项目和1项“互联网+”项目。谈及自己的获奖,杨巨声说,“是‘成功计划’将我带入了科研的大门,四年的科研训练不仅提高了我的研究能力,更是在研究实践中接受到了国情、民情、社情教育。”第十四届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提名奖获得者杨巨声。三随着项目推进,兰州大学管理学院2012年将“成功计划”纳入本科生人才培养方案,设置学分,成为本科生必修课,形成了教研一体、学研相济的科教协同育人机制。经过近十五年的系统推进,越来越多的本科生展现出了优秀的科研潜力。截至2019年底,依托项目研究,该学院本科生先后在《公共管理学报》《管理学报》等国内外杂志发表论文46篇;成功培育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政基金”项目126项;荣获 “互联网+”“挑战杯”等创新创业竞赛奖项42项,其中国家级奖项15项、省级27项。“成功计划”因其“全员参与、全方位支持、全过程育人”的教育模式和育人格局,业已成为西部地区本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典范。2013年,该计划先后荣获兰州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和甘肃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2018年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019年入选教育部第一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大学生科研创新培育项目”优秀论文集。据了解,该学院今年又有95项“大学生科研创新培育项目”获批立项。科研训练与思想引领并重的育人模式正在让越来越多的本科生,在仰望星空的同时脚踏西部大地,在研究实践中服务社会、塑造品格。(文中图片均由兰州大学提供)

荒唐之言

机会少、没人带、出成果难,如何解决本科生找科研的尴尬困局?

过去我们总能听到这样的说法:国内读个好大学太难了,出国可能希望更大一些。但是实际上在国外要读个好大学也并不容易。据教育部数据统计,2017 年中国出国留学人数首次突破 60 万大关,达 60.84 万人。2018 年,中国出国留学人员总数升至 66.21 万人,其中自费留学人数占比达到 90%。2019 年以及未来,这一数字可能会继续增长。随着出国留学竞争人数的增加,在录取名额一定的情况下,名校的录取门槛自然也会水涨船高。名校 offer 的标配除了高 GPA、高语言成绩、大牛实习之外,还有科研经历也会被考量其中。无论是申请 Ph.D. 还是 Master,拥有一段科研经历无疑都会给你的申请增色不少。尤其在申请中,大家都在拼 GPA、拼语言成绩的时候,如果能拥有一段亮眼的科研经历,一定能成为打败竞争对手的有利法宝。“我仔细研究了一下去年我们学校出国留学的情况,发现拿到牛校全奖的学长学姐或多或少在科研背景上都很有竞争力,有的甚至还发过 SCI。同时他们还保持着较高的 GPA,但托福和 GRE 的成绩并不一定是出类拔萃的。”西安某高校的于敏同学这样说道。在名校激烈的角逐中,越来越多的同学看到了科研的重要性,纷纷把关注的焦点转移到科研背景的提升。但是在国内,本科生做科研也面临着一些迷茫和尴尬。本科生做科研的尴尬与迷茫一 参与科研机会少,学校提供的支持有限在美国,几乎每一所一流研究型大学都拥有一个本科生研究项目,在部分学校,如麻省理工学院,参与这种项目的学生超过 90%。而在国内,本科就参与过科研项目的同学非常少。去年的时候,大学声联合腾讯教育,发布了一项调查:《大学生参与科研,是不是名校生专属的奢侈品?| 大学声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国内高校,985/211 的同学本科阶段参与过科研的比例大概在 68% 左右,而普通高校本科生参与科研的比例明显偏低,参与过科研项目的仅占 36.8%,大部同学在本科期间没有参与过科研项目。在某双非二本读生物学的孙磊这样说:“我们参与科研的机会少之又少,别说系统化的科研经历,就连一些基础的学术讲座、座谈会之类的活动也屈指可数。询问了很多本校的导师,想看看是否能加入他们的课题组,可是有很多导师都表示不收本科生”。而在武大的于敏却是非常幸运。她说:“我们学院有学术导师制,从大一开始,学校就为我们配备了学术导师,去年我加入了我导师的研究团队,跟着他一起外出调研,这种经历很好地让我将课堂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了。”不同的学校氛围不同,可能提供的资源也有差距。很多人寄希望于在迈入科研的门槛后,能有人为自己指路,但是“师傅领进门”这一希冀有时候也会落空。二 没人带,进实验室之后自由生长周浩在大二的时候申请进入了学校一位教授的课题组,进去之后大半年下来主要工作就是打杂,刷刷瓶子,养一养小白鼠之类的。课题组里研究生和博士的学长学姐都很忙,大家也没时间带本科生,所以很多事情全靠他自己摸索,知识储备不足,英文能力有限,再加上科研思维欠缺,进入课题组之后他简直两眼一抹黑,感觉水了一个学期也没什么实质性的收获。(图片来自网络)而导师们也有他们的顾虑和迷茫。大多数本科生进入课题组时还不确定自己未来的路要怎么走,所以很多导师也比较困惑,如何明确一个培养方向,如果按照研究生的标准去培养他,如果他本身不适合这条路,引导方向偏了怎么办?而且本科生的知识储备不足,需要一步步的指引,甚至有可能需要弥补基础知识,所以很多导师对于本科生加入课题组这件事儿持保守态度。所以本科生做科研还面临着一种尴尬就是:不知道方向在哪里,仿佛刘姥姥进大观园,不知道如何是好。三 出成绩难,更别提 SCI今年我们总能在各大媒体平台看到越来越多的本科生涉足科研,并且在各自的领域获得了亮眼的成绩:南科大化学系大三学生胡启锟,他本科期间在世界权威期刊发表 6 篇高水平论文,剑桥大学、普林斯顿大学等世界顶尖名校纷纷邀请他去读博。南京理工大学化工学院 2015 级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本科生于梦诗,在本科四年连发 7 篇 SCI,被保研北大。这些优秀的本科生还有很多,网上随便一搜就能搜到很多本科生取得亮眼科研成绩的案例。他们在获得科研成果的同时也赢得了名校的敲门砖。但我们都知道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成为 SCI 大神, 在科研这条路上出成果确实很难,很多人与小白鼠朝夕相处、相亲相爱,最终可能也会面临论文难产、成果遥遥无期的情况。那么,既然面临这么多问题,本科生还有必要做科研吗?本科生做科研的好处有哪些?目前很多高校都在创造条件鼓励本科生做科研,从学校的人才培养角度来看,本科期间参与科研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还可以增强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提升毕业论文质量等等。而对于学生来说,在本科期间接触科研也有许多好处,总的来说可以归结为以下三点:有很多同学进入大学之后会陷入迷茫,不知道之后自己是选择就业还是考研、出国等等。早点参与科研项目能帮你确定你适不适合科研这条路,帮你尽早明确目标和方向。如果适合走科研的路,就可以早日培养科研素养,日后读研期间也能迅速适应实验室的生活。本科直博康奈尔的陈同学这样分享自己的个人经历:“我大二进实验室时,还不确定未来自己是要继续读研还是工作,后来在实验室待了 2 年,我每天都过得特别充实,慢慢地我也愈发坚定了自己升学的想法。后来直博之后,班里有同学表示后悔选择了这条路,每天捆绑在实验室,过得特别痛苦。我反而觉得自己特别幸运,因为我本科期间的科研经历,读博前我早有准备,所以根本不存在纠结和迷茫。”只有经历了才能真正明确自己的心之所向,不浪费时间和精力在自己不喜欢的事情上。而对于出国留学的同学来说,除商科和艺术类的一些专业之外,其他很多专业都比较重视科研经历,尤其是理工科,科研的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目前名校的竞争不仅仅局限于 GPA、语言成绩、实习经历,科研经历也成为了很重要的参考指标。“大家都在争相参加科研项目,功利一点来说,参加一段科研,还有可能获得教授的推荐信,谁不想获得一封牛推呀。”刚参加完海外暑研的小凤这样说。在暑研期间,她成功拿到了教授的推荐信,连申请都变得非常有底气了。对于保研/考研的同学来说,科研经历也是非常大的加分项。如果能在科研中获得好成绩或者是拿到奖项,能有很大几率获得保研名额。下面这张图是浙大对于本科生参加科研竞赛在保研中的加分规定。我们可以看到,对于这种在科研上有潜力的同学,学校的支持力度还是挺大的。(浙江大学本科生学科竞赛项目认定和推荐免试研究生等政策实施细则(试行))因此,即便本科生参与科研面临这么多困难,但是大家还是愿意努力尝试,争取相应的参与科研的机会。那么本科生参与科研有哪些途径呢,应该如何获取科研机会呢?本科生参与科研的途径以我们的种子科研 offer 为例,在我们收到的科研 offer 中,海外科研占 4 成以上,其次是国内科研机构、国内本校科研和国内公司 R&D等。(棕榈种子学员科研offer分布)其实总的来说,本科生可以参与的科研项目也有不少。国内途径有参加课程设计、科创竞赛、参加创新创业计划,或者是主动联系任课老师,参与实验室的研究课题等等。国外途径有官方暑研,海外科研等。大体上可以把本科生能够参与的科研项目分为以下几类:以上这些项目要如何申请,具体的参与途径有哪些呢?请参考以下参与途径:学校老师推荐:主动联系任课老师,申请加入他的项目组或实验室。或者是联系老师表达自己想要参与科研的意向,请求推荐项目组或实验室。申请官方的暑期科研项目:关注官方暑研项目的申请时间线,申请材料准备事项,及时准备申请。这些项目一般会比较看重学生的本科学校、GPA 以及之前的科研经历。申请时还需要准备 PS、推荐信,有的甚至需要语言成绩。比如 UGVR 的项目就建议学生的托福成绩最好能上 90 分。自由海套: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研究方向的教授,准备套磁信,进行套磁。需要注意的是,自由海套的回复率极低,发 20 多封邮件没有回复或者没有积极回复是很正常的,所以如果背景一般的同学我们不太建议走这种途径。学长学姐推荐:如果你有学长学姐在实验室或者是项目组的话,他们的推荐对于你来说不失为一个省时省力的途径。所以平时跟学长学姐加强联系,及时了解相关信息,也能做到提早准备。付费科研:如果自己实在找不到相关资源,资金又比较宽裕的话,可以选择这一类途径。如今市面上做付费科研的机构有很多,这种就需要你擦亮眼睛好好筛选了。免费内推:这种机会一般比较难得,一些做留学辅导的机构会为自己的学员开发一些背景提升项目,对接一些内推资源给到学生。这种内推资源有的机构额外收费,有的机构直接免费。通过这种途径获取科研机会一般会有这样几个好处:但是由于开发资源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所以做免费内推的机构比较少,所以大家在选择留学机构时可以问下服务是否包含免费内推资源。以上是本科生参与科研的途径以及可以参与的项目,但是在实践当中我们发现,很多学生对于科研的认知还是存在许多误区关于科研你的错误认知在名校做科研比非名校的更有价值,在海外做科研比在国内做更有价值很多人在筛选科研项目的时候,都关注名校的科研,所以导致名校科研的申请竞争很激烈。其实招生官看科研的价值,并不是看你在哪儿做,而是看你通过这段科研获取了什么。现在很多人都过度关注学校,一听说哈佛、斯坦福这些科研机会都觉得非常高大上,所以很多人选择海外科研。但其实一段科研的价值并不是通过学校来体现。如果你只是去名校水一个科研,它的价值未必能比得上你在一个不那么知名的学校踏踏实实做一个项目来的重要。只要我参加了科研,就对我有帮助,就能为之后的升学加分不可否认的是,很多人参与科研都是抱着比较功利的心态,比如获取推荐信,比如为申请加分等等。但是无论抱着什么样的心态,好好做一段科研才是最重要的。如果抱着应付的态度,水一段科研,在浪费时间的同时,甚至有可能没办法获得推荐信,如果教授对你评价不好,可能还会影响你的申请,毕竟学术圈很多人脉都是关联的。去海外做的科研才叫海外科研很多人对海外科研的认知是,去海外做的科研才叫海外科研。但其实在线上跟着海外导师做一个 online 科研也属于海外科研。海外科研更多指的是科研导师是海外的,而并非你做科研的地方是海外,所以这一点一定要区分清楚。参与科研必须有推荐信,才对之后申请就有帮助无论是海外科研还是在国内做科研,很多学生都关注自己能否获得推荐信。有时候在海外做科研,有的导师比较注重自己的 reputation,不会轻易帮人写推荐信,除非你的表现很好,让他很欣赏。海外的导师写推荐信一般会比较客观,会客观地描述你的优点,甚至也会兼顾不足,如果他不是发自内心、真心实意的夸奖,在申请中不但不会起到增色作用,极有可能会适得其反,这种推荐信在申请中其实是有一定风险的。科研的真正价值依然是“项目研究”,而一封科研导师的推荐信,只是作为研究成果的一份水到渠成的回报。因此,一段科研到底含金量怎样,是取决于做的具体项目研究的。所以一旦决定做科研,无论是怀着什么目的,获取推荐信也好,为申请加分也好、获取保研名额也好,都要用心去做,有所付出,才能有所收获。要不要做科研?本科四年说短不短,说长不长。4 年过后,你会发现你身边的同学:有人大学期间参加了各种科研项目,接受了系统的科研训练,见识到了各种大牛的风采;有人已经在国内外高水平学术期刊上发布了好几篇学术论文,在保研或申请出国深造时如虎添翼;也有人忙忙碌碌,恋爱忙、考证忙、实习忙、社团忙、申请忙········最终也收获了不一样的精彩。不同的大学打开方式也意味着不同的精彩和结局。科研可能只是你大学生活中的一段不一样的经历,是否选择走这条路也需要你深思熟虑,只是希望 4 年过后,你能无悔之前的选择,无悔这说短不短说长不长的四年本科生活。对于科研申请有更多疑问?想深入了解更多关于免费科研内推的问题?欢迎给我留言

故素也者

本科生研训重在体系建设制度保障

作者:刘继安、高众(上海交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近年来我国已逐步建立起本科生科研训练体系,但与美国发展多年的本科生科研训练体系相比较,仍有很多需要提升之处,本文通过分析两者之间的特征差异,旨在为本科科研训练体系建设提供他山之石。美国本科生科研训练体系的主要特征美国本科生科研训练始于1969年麻省理工学院(MIT)的“本科生科研机会计划”,经过多年努力,已经形成了一个本科生科研训练体系。在高校外部,美国国家科学基金(NSF)等官方科研资助机构、非营利性基金会、企业和专业学术团体等社会力量与各高校展开合作,为本科生科研训练提供资金保障、政策建议和交流平台,以培养多样化创新人才。在国家层面上,美国国家科学基金(NSF)等官方科研资助机构通过设立专门项目。在社会层面上,大量非营利社会基金会、企业和个人为训练项目提供经费和支持。多方参与、协同合作的模式有效促进了本科生科研训练的开展,美国几乎所有研究型大学和相当数量的以本科教育为主的大学以及部分社区学院都在开展不同形式的本科生科研训练。高校自身主导,建立内部统筹管理机制,是美国本科生科研训练体系的又一重要特征。美国高校将本科生科研训练视作本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设立有专门的办公室,并借助统一的信息化系统来统筹管理本科生科研训练活动。以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为例,通过设置专门的本科生科研办公室来组织、协调和资助全校范围的训练项目;在各院系和实验室配设协调员,负责组织管理院系本科生科研;专门的本科生科研网站发布相关信息,提供项目申请平台。为鼓励教师指导本科生科研训练,美国高校在经费、评奖和晋升等方面对相关导师给予考虑;针对学生,则通过设立科研学分、提供专项奖学金和科研补助、传播相关研究成果等方式给予支持。例如在伯克利分校,指导本科生科研训练成绩优秀的教师可以获得全校“最杰出教学成就奖”,参与本科生科研训练是学生获得荣誉学士学位的必要条件。此外,美国各高校针对本科生科研训练设立了专门的评价机制。一是调查参与学生人数、科研产出结果和项目资金的使用情况;二是评价教师对学生的指导情况,以及师生对于项目设置和管理的满意度。需要注意的是,以上两类评价都由第三方评价,做到管、办、评分离,对外公开评价结果。我国本科生科研训练体系的发展现状在我国,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开展本科生科研训练,国家层面则于2006年开始实施“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并于2012年调整为“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我们通过对6所不同高校的实地调研发现,尽管我国本科生科研训练发展迅速、成绩显著,但在体系建设、制度保障与管理服务上,仍存在一些问题。不论是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还是“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我国本科生科研训练多以项目为主导,这些项目的资助或参赛名额由教育主管部门统一规划和管理,自上而下分配至高校,高校创新实践项目局限于内部。由于受资源制约,除顶级研究型大学外,相当多高校受学科、师资和实践平台所限,不能满足日益发展的创新人才培养需求。由于尚未建立多方参与的本科生科研训练体系,相关统筹管理和指导监督机制有待健全,校企、校地、校所合作浮于形式。地方与企业参与热情不高。另一方面,高校内外部协同管理亟待统筹。比如,项目管理中行政干预过多。信息化平台也有待完善。高校职能部门间缺乏协同合作。行政管理部门与教学学院沟通不足。相关激励与评价机制也有待完善。我们的调研显示,指导教师对于本科生科研训练的重视程度不高。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激励措施不足,指导教师不但不能获得工作量认可和奖励,甚至需要使用自己课题组经费来支持本科生科研训练;另一方面评价机制尚不健全,不利于总结经验、提升训练效果。此外,部分高校在项目的评审上过于宽松,甚至存在“立项即结项”的现象。部分学院为了扩大本科生科研训练覆盖面,甚至通过行政命令强制要求学生参加,学生中途退出的情况时有发生,训练效果不理想。以体系建设、制度保障与管理服务为抓手我们建议,从体系建设、制度保障与管理服务等方面进一步完善我国本科生科研训练体系。政府可以考虑进一步加强激励与监管,通过政策引导、税收优惠和知识产权保护等措施,鼓励企事业单位参与支持本科生科研训练,发掘和培养更多更好的创新创业人才;继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合作各方权利和责任,强化协同育人平台监管。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应加强对外宣传与联络,争取政府、行业企业、科研院所、社会团体和私立机构在高校设立资助、提供科研合作的机会;同时要引导多方力量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形成有效质量保障机制。通过引入高校外部的师资、技术和资本,借助建设产学研融合平台集聚创新人才培养所需的要素与资源,完善多元开放的协同育人机制。教育主管单位应优化操作流程,合理设置时间节点;同时减少对高校本科生科研具体事务的直接干预,以充分调动高校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本科生科研训练管理工作的灵活性,方便各高校按照既定计划有效开展宣传、培训和指导工作。加快本科生科研信息化平台建设。完善区域乃至全国统一的本科生科研信息化平台,从根本上解决本科生科研训练中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提高管理和工作效率。加强校内职能部门间的协同合作,坚持育人为本,强化服务意识。应加强校一级统筹协调,归口管理,定期开展联席会议,完善多部门协同合作机制,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强职能部门与学院的沟通和联系,通过资金分配、项目评审等途径,有效调动各学院力量,确保本科生科研训练管理工作快速、有效地落实;同时,用标准加强引导、监管和问责。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要把创新人才培养质量作为衡量本科生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将本科生科研项目的指导情况和训练成效纳入高校教育教学评估指标体系;同时,引入第三方评估,严格把控项目评审流程尤其是结题答辩,接受监督。可以考虑根据评价结果,给予相关师生物质和精神上的激励。通过认定工作量、优先考虑晋升和评奖,以及设立专项教学育人奖激励教师指导本科生科研;通过认定第二课堂学分、设立专项本科生科研奖学金、给予科研津贴补助激发学生参与积极性,通过期刊、会议和展览等形式传播本科生科研成果。(本文系上海欧美同学会智库项目资助、上海交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本科生科研训练与创新人才培养的中美比较研究”课题相关研究摘登。)《光明日报》( 2017年11月25日 07版)

是信情乎

本科生参与科研能碰撞出什么“火花”——兰州大学管理学院“成功计划”科研育人探索与实践

本科生参与科研能碰撞出什么“火花”——兰州大学管理学院“成功计划”科研育人探索与实践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李欣瑶10月29日,一场本科生学术论坛在兰州大学管理学院举行。经过前期评审,10篇优秀本科生论文在论坛展示,并接受评委评审。为本科生举办学术论坛,在兰大管理学院是头一次,但是本科生参与科研的传统,在这个学院由来已久。据该院统计,截至2019年底,该院本科生累计申请院内科研项目1628项,立项支持972项,参与本科生达8319人次。如此庞大的科研人群,也为该学院成功培育出了很多国家级本科生学术竞赛奖项。这一切,源自兰州大学管理学院2006年开始实施的本科创新人才培养项目——“成功计划”,科研育人是这项计划的重要目标。一兰州大学管理学院成立于2004年,如何在西部地区创建一流管理类本科教育,是该院建院初期面临的紧迫任务。管理学院不断创新教育理念、教育过程和教育方法,于2006年开始启动了“成功计划”。该项计划包括“雏鹰大讲堂”“大学生课外科研创新培育项目”和“导师计划”三个组成部分,重点解决传统本科教学和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一些突出问题。2006年,“雏鹰大讲堂”在管理学院启幕。该论坛先后邀请来自国内外的知名专家学者、企业家、政府官员170余人次来到兰州大学,累计举办高水平学术讲座和报告200多场,让地处西部的本科生也能及时了解管理学科发展的最新前沿动态,实现学术启蒙。开阔视野,同时也要付诸实践,该学院2007年启动了“大学生课外科研创新培育项目”。本科生根据研究所发布的选题,结合自身兴趣组建团队申报选题,经过答辩评审获准立项后,在指导教师的带领下进行课题研究。立项评审、中期检查、结题验收、成果交流和评奖评优,这一系列的规范化运行,让本科生的科研兴趣转化成了研究行动。2011年,“导师计划”启动,重点吸纳具有优秀科研潜质的本科生进入研究生导师科研团队,参与课题研究,强化与硕博生交流,全方位提升学生的科研素养与科研创新能力。至今,已有300余名优秀本科生参与到研究生导师的科研团队中,其中243位毕业生留在兰州大学继续攻读研究生学位。从培养兴趣到自主实践、再到深入研究,兰州大学管理学院构建形成了“培养兴趣、激发动力、自主实践、深入研究、能力形成(思想引领)”的人才培养链条。二“成功计划”项目不仅仅关注科研能力培养,更期望通过指导教师的言传身教、研究团队的朋辈教育,引导本科生关注国家发展和社会民生。该院曾对本科生开展的项目做过词频分析。2008年-2019年学生开展的995项研究项目中,共梳出来140个关键词。在公共管理类关键词中,“政策”一词出现了53次,其次“政府”“农村”“扶贫”“资源”“治理”等也都是学生关注的领域。不难看出,通过“成功计划”这个平台,本科生不再“关起门来读书”,而是在科研实践中能主动关心关注社会热点、民生问题,把论文写在中国大地上。2019年,“第十四届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推选展示”评选结果揭晓,兰州大学管理学院2015级本科生杨巨声荣获“第十四届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提名奖。这名出色的学生,在本科阶段曾先后参与3项校级创新创业项目、1项社科基金项目、1项公式政基金项目、3项挑战杯项目和1项“互联网+”项目。谈及自己的获奖,杨巨声说:“是‘成功计划’将我带入了科研的大门,四年的科研训练不仅提高了我的研究能力,更是在研究实践中接受了国情、民情、社情教育。”三随着项目推进,兰州大学管理学院2012年将“成功计划”纳入本科生人才培养方案,设置学分,成为本科生必修课,形成了教研一体、学研相济的科教协同育人机制。经过近十五年的系统推进,越来越多的本科生展现出了优秀的科研潜力。截至2019年底,依托项目研究,该学院本科生先后在《公共管理学报》《管理学报》等国内外杂志发表论文46篇;成功培育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公式政基金”项目126项;荣获“互联网+”“挑战杯”等创新创业竞赛奖项42项,其中国家级奖项15项、省级27项。2016年至2019年,该学院累计有435名毕业生进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伦敦政治经济学院、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继续深造。“成功计划”因其“全员参与、全方位支持、全过程育人”的教育模式和育人格局,成为西部地区本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典范。2013年,该计划先后荣获兰州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和甘肃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2018年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019年入选教育部第一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据了解,该学院今年又有95项“大学生课外科研创新培育项目”获批立项。科研训练与思想引领并重的育人模式正在让越来越多的本科生在仰望星空的同时脚踏西部大地,在研究实践中服务社会、塑造品格。

甘棠

培养科研后备军 从本科生暑期走进实验室开始

高校开展科研实习不仅可以向学生展示科技前沿知识以及相关领域的未来发展趋势,更能让有志于科研的本科生有更多途径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今年已是学校第三次组织暑期科研实习,实习岗位逐年增加的同时,我们也在根据前两年科研实习的反馈情况对科研实习安排重新设计。”近日,西湖大学教务与学生事务部常务副主任陈镖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称。6月底,西湖大学暑期科研实习项目开放报名,42个实验室共开放78个实习名额,实习期为4周,主要面向国内“双一流”高校及海外知名高校大二、大三本科生。2019年10月,教育部印发《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提出要推动科研反哺教学,强化科研育人功能,激发学生专业学习兴趣。如何发挥前沿科技对高校教育的牵引作用?国内高校加快了科研实习、课程改革等相关创新探索的步伐。沟通:初入实验室后的充分交流“时下热门的高精度3D打印、类器官培养,甚至是基于新冠病毒最新研究成果的课题……此次开放的科研实习内容具有前沿性与新颖性,能够更好吸引本科生参与科研实习,并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陈镖告诉记者,基于往年活动的经验,今年各实验室在项目设计上做了调整,为的就是让参与实习的学生在短期内有实质性收获。诚然,科研项目有一定的完成周期,在为期数周的暑期科研实习中,本科生难以深入参与,所以应合理安排科研实习内容,确保科研实习行之有效。“大二、大三的本科生一般都没有经过系统的科研训练,基础理论知识也还在起步阶段。经过前两年的探索,今年我们在每个课题中都会安排一名博士生学长,指导实习生尽快进入状态。”陈镖介绍道,尤为重要的是,实习期间学校会邀请实习学生参加学校的各项学术活动,同时鼓励师生间、学生间密切交流,旨在培养他们对科研的兴趣,以及优秀的科研素养和团队协作能力,为未来可能要走的科研之路打好基础。业内专家认为,国内高校开展科研实习的尝试在持续增多。这不仅可以向学生展示科技前沿知识以及相关领域的未来发展趋势,更能让有志于科研的本科生有更多途径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在陈镖看来,吸收本科生到实验室进行科研实习,是高校、师生之间互相适应的一个过程。“去年学校为期42天的暑期科研实习结束,仍有较多学生表示意犹未尽,部分参与的大三学生选择以访问学生的形式继续留在实验室完成课题。”探索:以正向激励营造创新环境除科研实习项目外,高校还应鼓励学生接触前沿科技、尝试科研创新。为此,日常教学和激励机制不能缺位。目前,许多国内高校也在自发地做出改革尝试。2018年,浙江农林大学出台《关于加快一流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行动计划》,鼓励学生参与科研创新活动。2019年,该校共有152名本科生在高级别刊物发表了学术论文,论文作者可以凭借相应论文申请创新学分;部分收录于SCI或者发表在一级期刊、核心期刊的论文,经过论文作者申请和专家评审,可用于代替毕业论文。“近几年,越来越多的高校本科生,能在知名期刊发表高质量的科研论文,说明我国具备科研潜力的年轻学子大有人在。”浙江省科协副主席、浙江大学医学中心副主任田梅认为,如果在本科阶段能将他们的潜能发掘出来,引导他们及早地进入科研工作状态,对其个人成长未尝不是件好事。田梅表示,推动科研反哺教学,需要将科研思路融入到教学当中,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局限于教科书、教学大纲里的内容,引导学生了解本专业三五年内的发展方向,及时将前沿成果分享给学生,尽管这部分内容占据课堂比例可能不是很多,“关键是让学生认识到一点:知识是动态的”。“需要注意的是,高校为调动学生参与科研的积极性,相关激励机制的出台应充分考虑不同学生的接受能力,避免一刀切。”田梅说,有着扎实的调研基础的参与方式,如以学分制激励学生参与科研的方式,就能带动学生自然而然地主动参与科研实践,这种引导方向是正确的。至于细节如何优化,可以在实践中充分论证、不断改进。衔接:多举措壮大科研后备军今年5月,浙江大学提出要探索“招生—培养—就业”一体化创新人才培养的改革试点;同时,推动科研经费在育人方面发挥更大作用,促进资源向重大科研项目倾斜。田梅表示,去年10月发布的“本科教育改革22条”中,对强化科研育人功能提出了要求,支持学生早进课题、早进实验室、早进团队,推动高水平科学研究提升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预计从2022年开始,西湖大学将小规模启动本科生招生。目前我们正在认真设计本科生的培养模式与培养方案,暑期科研实习项目的举行也是为本科生培养做的准备工作之一。”陈镖说,西湖大学希望建立一套兴趣先导、寓教于研、因材施教、立足中国大地又与国际接轨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式,培养一批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和国际视野的拔尖创新人才。今年5月,教育部研究制定了《未来技术学院建设指南(试行)》,计划通过4年左右时间,在专业学科综合、整体实力强的部分高校建设一批未来技术学院,探索未来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培养新模式。值得注意的是,该指南再度强调关注学生科研兴趣、基础和发展潜力,完善导师制和学分制,优化学生遴选和动态管理机制,积极探索本硕博贯通培养机制,引导学生科学规划成长路径。在各方的努力下,本科生接触学科前沿、开展科研实践的环境体系越发完善。(洪恒飞 江耘)

避风港

北科大全面实施本科生全程导师制 万余名本科生配导师

中新社北京1月4日电 (记者 马海燕)记者4日从北京科技大学获悉,该校本科生全程导师制已在学生中实现全覆盖。全校1360名专任教师担任10638名本科生导师,其中包括院士、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等众多高层次人才。北京科技大学校长杨仁树表示,学校为每个新入校的本科生配备导师,发挥导师在立德树人、学业指导、学术指导、规划指导等方面的作用。这项新制度有两个关键词,一是全过程,即本科生导师制贯穿大学本科;二是全覆盖,即这一制度在全校范围内全面推开,覆盖学校全部院系和所有专业。北京科技大学教务处处长宋波介绍说,目前该校共有13个学院、9个科研单位的1000多名专任教师担任本科生导师,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青年长江学者等人才100%担任导师,其中还有四位院士。导师制实行以来,在学业上,该校有8个学院大一必修课的不及格率降低;在竞赛方面,2019年竞赛获奖比2018年增加402人次,获得国家级以上奖项的学生增加了122人次;在创新创业项目上,学生参与积极性显著增强,2019年申报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905项,比2018年增加286项,参与学生人数由2631人增加到3595人,其中近一半项目由学生全程导师指导。该校面向学生发放的调查问卷显示,与导师沟通情况上,68.96%的学生表示沟通良好,学生认为导师在专业引领、帮助适应大学生活、培养学习兴趣方法、提高思想品德等方面帮助比较大。(完)

失子之业

她被康奈尔大学全奖录取!大学给本科生的科研实习提供了绝佳条件

姓名:王舒然专业及年级:生命学院2016级本科生高中母校:云南师大附中兴趣爱好:跑步、弹钢琴、画画、旅游、逛博物馆、看纪录片本科期间科研情况:大二加入上海科技大学何淑君老师课题组,大三暑假加入康奈尔大学韩春老师课题组进行暑期科研,大四加入上科大罗振革老师课题组。(参与“探究泛素连接酶调控果蝇神经系统发育及功能的机制研究”、“探究Ptp69D受体对果蝇感觉神经元树突发育的调控作用”、“探究外周神经损伤后轴突再生的分子机制”等重要课题。)毕业去向:康奈尔大学“生物化学、分子与细胞生物学”博士项目全奖录取时光荏苒,回首时,已行将毕业。从刚入学时懵懂好奇的萌新,到有意无意走出舒适圈面对挑战的小战士;从面临挫折有所迷茫的小白,再到从不断试错中获得成长能量的大四毕业生,我很庆幸当初选择了上科大这片多元创新的沃土,庆幸能与十分优秀的师长、好友共度四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是一个好奇心很强、喜欢尝试的女孩,从小培养了广泛的学科兴趣。本科期间,我希望全方位地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而这样的想法与上科大注重基础、多元创新的培养方案不谋而合。我的选课风格比较“任性”:只要这门课我喜欢或者觉得重要就会选,很少考虑课程的难度和工作量。在追随兴趣的过程中,我不仅打下了扎实的专业基础,而且辅修了创新与创业,系统地了解了创业理论和经济学、心理学领域的知识。除了知识本身的趣味以外,上科大“注重实践、教学相长”的教学特色进一步激发了我对相关学科的兴趣。《信息科学导论》课,电路实验成功后的欢呼声仍萦绕耳畔;《普通物理IIA》课,与队友一起设计并制作收音机的场景仍历历在目;《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那些为了探究微信红包分发规则而被发出去做实验的红包们还常常会被想起。学习理论知识时难免会碰到枯燥的、比较难啃的部分,而这些接地气的课程项目总能在我兴趣低落时为我添一把火,重新点燃学习的热情。知识会被遗忘,但在实践中培养的解决问题能力、时间管理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却真真实实烙印在内心,让我受益颇丰——大二寒假,当我再次走出舒适区,参加美国大学生交叉学科建模竞赛时,这些课程项目为我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有道是:“最好的学习方法就是把知识教给别人。”学习的另一乐趣来自与同学们的相互切磋。上科大的课堂从来都不缺少师生互动的活跃场面。大三学年,我选修《神经科学导论》,应课程要求为全班同学准备了两次课程,讨论神经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和核心技术。虽然每次讲课只有45分钟,但备课往往需要一周的刻苦努力,简洁的幻灯片背后浓缩着几十篇相关论文的精华。在同年选修的《免疫学》讨论课上,我和队友聚焦科研和临床实践中与免疫学相关的难题,提出自己的设想和解决方案,并进行答辩展示。2019年《免疫学》本科生讨论课合影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我的信息整合能力、演讲能力和谈判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面对学校提供的丰富选择,之前有学弟学妹询问我应该选些什么课,一学期选多少学分合适。我倒觉得不如换个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这学期我想在哪些方面有所提升?我想获得怎样的学习体验?我的长期计划中是否有模块可以放到这学期来完成?根据我自己的经验,按照这个思路来规划不同阶段的学习内容,只要不要给自己施加过度的压力,最终都能做出合理的安排。想做的事一旦决定了,就放手去做,专注地去做,无需犹豫。能否将一件事做好往往不取决于做事情的时间长短,也无关同时进行的事情的多少,而在于真正投入这件事的时间和精力。Study hard,Play hard!与其说“尽情玩耍是对努力学习的奖励”,我更喜欢“愉悦的生活是高效学习的基础”。无论何时何地,良好的心态和健康的身体,都应被放在第一位。除了父母给出的这一官方说法外,我认为“玩儿”的重要意义还在于它满足了我们无法被书本和课堂满足的好奇心,为我们打开了认识世界的另一扇窗——相识。学业之余,我加入了尘音合唱团、文学社、头脑奥林匹克社等社团,同时担任生命学院2016级本科生文体事务长。大二学年,我接任尘音合唱团团长,投入了相当一部分课余时间到合唱团的演出筹备、财务管理和宣传工作中。这段经历极大地提高了我在时间管理和人际交往方面的能力,也让我结识了优秀的音乐家和热爱合唱的同学们。在文学社担任校刊《书院News》编辑兼记者期间,我有幸采访了上科大的多位教授,与他们共同探讨有趣的科研和教育问题。出于对创新展示类比赛的热爱,我与头脑风暴社的同学们一同参加“头脑创新思维竞赛”,并获得“艺术类挑战”上海赛区大学组第一名。担任文体事务长期间,我参与组织2017年和2018年“生科之夜”新年晚会,在2017年首届校运会上取得女子200米和800米比赛第一名,并在次年保持了自己的记录。准备演出、采访和比赛的过程大多是辛苦而紧张的,然而这些经历却教会我尽情付出,并享受最终的展现时刻。尘音合唱团参加2017年上科大“帕多瓦日”演出丰富的体育活动上科大十分重视国际交流和国际合作,为我们提供了很多国际交流机会。2018年暑学期,我参加在上科大举办的主题为“城市生活创新”的创新实验室,与来自5个国家、11所大学的同龄人共同探讨城市生活所面临的挑战,发现痛点,分析市场需求,设计解决方案并进行产品建模。在活动期间,我与来自不同文化、专业背景的同学碰撞出思想的火花,结下珍贵友谊。2017年暑假,我和学校的几十位同学一起参加了帕多瓦大学暑期交流项目。在文艺复兴的发源地——意大利,教授们围绕“Science and Art in Italian Culture: from history to modern times”这一主题为我们带来丰富多彩的学术讲座,其内容涵盖人类学、天体物理、建筑、音乐、绘画等众多领域。我们游览名胜古迹,欣赏自然风光,品尝当地美食,并亲自动手制作意大利手工艺品,正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最佳展现。这次意大利之行让我心里萌生出一股坚定的力量,觉得自己能够把想做的事做得很好,有能力做出有意义的事情。只是这个想法在当时只是一个隐约的信念,直到两年后,当我真正面临人生的重要选择时才意识到,也许正是这次旅行在我心中埋下了科研的种子。帕多瓦大学2017年暑期项目——自制意大利假面帕多瓦大学2017年暑期项目——阿夏戈天文台观星帕多瓦大学2017年暑期项目——古老的帕多瓦植物园帕多瓦大学2017年暑期项目——欣赏歌剧Tosca我将自己的兴趣爱好与社团活动充分结合,既巩固了自己的特长,又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时提升了组织领导能力。在我看来,大学是一生中为数不多的拥有很大自由度的时期,中学时代所受的约束不复存在,而成年人需要承担的很多责任又还未降临,正是探索兴趣、发现自我的好时机。大学期间,能在上科大做自己喜欢的事,尝试自己想做的事,我感到非常幸运。科研梦想从这里启航上科大的资源配置为本科生的科研实习提供了绝佳条件。生命学院的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均采用国际知名的英文教材生命学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教材教学内容立足科研前沿,注重文献阅读和讨论,为本科生进行科研实战奠定了良好基础。此外,学院的老师(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我们的授课老师)也都十分欢迎本科生加入实验室参与课题研究,并且十分乐意为本科生提供学术和职业发展方面的指导。我于大二下学期加入生命学院何淑君老师课题组进行科研训练。在何老师和博士生师姐的指导下,我从基本的实验操作、实验设计学起,到学期末开始独立负责一个小课题。在之后一年多的科研经历中,让我感受最深的有3个词:专注、坚持和敏锐。我们的实验动物是果蝇,很多实验都需要先对其进行解剖。在体视显微镜下解剖小小的果蝇并非易事,当样本较多时,通常一剖就是几个小时,唯有十分专注,才能胜任这样的工作。真正开始做实验后才发现,实验失败是常态,成功是少数,而得到漂亮的结果就更加不易了。令我印象较深的是课题中的“果蝇大脑总蛋白提取及分析 ”实验,从实验前的样品收集到蛋白提取再到得到蛋白质谱数据共需一个月,而后续的蛋白表达量变化和通路分析同样需要耐心。为了检验结果的稳定性,这个实验我重复了3次,其间遇到过大大小小的问题,也都是以坚持的态度一个个解决的。虽然实验过程有时会很枯燥,但与实验成功后那种持久的成就感相比,过程中的波折辛劳都不值一提。幸运总是关照乐观认真的科研工作者,做实验时也会意外收获Bonus。有一次,我没有及时将收集好的果蝇样品冰冻,而是封在离心管中置于常温。等到我几小时后返回时,发现实验组果蝇比对照组果蝇先一步缺氧晕倒了(两组果蝇的数目和所用离心管体积均相同),由此发现实验组果蝇对缺氧环境的耐受力比对照组弱。历史上很多重要的科学发现都源于意外,因此敏锐、细致对科学家而言也是必不可少的品质。在何老师组的科研训练,不仅提升了我的科研能力,也让我进一步了解到科研这一行业的节奏。每个月月初的实验计划和月末的工作总结帮助我养成了提前规划实验、定期总结分析的好习惯。而组会上全英文的文献讲解和工作汇报则锻炼了我的英文表达能力,同时让我对科学前沿有了更多的了解。上科大何淑君教授课题组合影(最后一排右五)2019年《科技英语写作》课堂得益于在上科大扎实的科研训练,我有机会于大三暑假到康奈尔大学韩春老师实验室进行暑期科研。暑研期间,我在学术交流上几乎实现了无缝衔接,很快掌握了韩老师组的实验技术,并且独立完成了两个短期项目。我在组会上的文献讲解和项目结束时的工作汇报也获得了韩老师的好评。暑研经历为我提供了与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科研工作者们交流的平台。在与他们的合作与交流中,我对科研的理解变得更加全面,对自己未来的发展规划也愈发清晰。回到上科大后,我更加坚定了自己从事科学研究的决心,并加入罗振革老师实验室,挑战新的研究课题。康奈尔大学包容创新的氛围,雄厚的学术实力和优美的自然环境让我心生向往。最终,我通过学校与康奈尔大学的合作项目被康奈尔大学“生物化学、分子与细胞生物学”(Biochemistry, Molecular and Cell Biology, BMCB)博士项目录取,未来将前往美丽的伊萨卡城继续我的科研探险。伊萨卡城的瀑布公园康奈尔大学自然风光2019年康奈尔大学韩春教授课题组合影(第二排左二)科学的学习方法、扎实的科研训练、优秀的师长和同学、多样化的文化体验……上科大给予了我无数宝藏。未来,这些宝贵的财富将与我一同迎接挑战、克服困难、实现梦想。来源:上海科技大学生命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