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2021年北京大学应用心理学(专硕)考研备考指导汇总藏金于山

2021年北京大学应用心理学(专硕)考研备考指导汇总

一,北京大学应用心心理学专业介绍应用心理硕士全日制为了适应我国经济建设对高层次专门人才的需要,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自2012年起招收攻读应用心理硕士(Master of Applied Psychology,MAP)专业学位研究生。应用心理硕士专业学位侧重培养从事某一特定职业所必需的心理学专业技能,并将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应用于某一相关领域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目标是培养社会、经济、文化、教育、医疗、国防、体育等领域的心理学高级应用型人才。应用心理硕士(MAP)专业学位研究生为非全日制授课,学制3年。由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临床心理学方向师资团队和北京大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联合培养。北京大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是教育部首批高校心理咨询示范中心,也是中国心理学会临床心理学注册工作委员会首批审查合格的注册实习机构。该中心在学校心理危机干预,学校心理咨询的信息化建设和学校心理咨询伦理、短程心理咨询方面是带头单位之一。应用心理硕士(MAP)旨在将有志于从事高校、学校心理咨询工作的工作者,以及正在高校心理咨询中心从事心理健康工作,或担任学生辅导员、从事大学生心理健康相关工作的工作者培养为可以为高校、学校提供心理健康服务的应用型人才。学习内容涉及人格的发展、心理病理学、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主要理论流派、危机干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心理咨询伦理,短程心理咨询等。学生将在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进行课程学习,在北京大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和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临床心理学教研室接受心理咨询的实践培训,并接受督导,深入院系学习实践。毕业生将主要从事大学心理咨询及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各类工作。二,应用心理学考研专业目录① 101 思想政治理论② 204 英语二③ 347 心理学专业综合三学费应用心理全日制学费总额为7.8万元。学生须按学年交纳学费,即在新生入学报到及每学年开学注册时分别交纳2.6万元,届时未交纳或未足额交纳学费者,将不予办理入学及注册手续。本专业不设学业奖学金,所有学生均需交纳学费。本专业不提供住宿,住宿及相关费用需自理。应用心理非全日制学费总额为16.8万元。学生须按学年交纳学费,即在新生入学报到及每学年开学注册时分别交纳5.6万元,届时未交纳或未足额交纳学费者,将不予办理入学及注册手续。本专业不设学业奖学金,所有学生均须交纳学费。本专业不提供住宿,住宿及相关费用须自理。三,应用心理学近三年复试录取情况2020年分数线:55 55 180 3902020年进入复试45人(最高分417 最低分390)一名383属于专项计划2020年统考录取了全日制录取18人(最高分417 最低分394) 一名383属于专项计划2020年统考录取了非全日制录取14人(最高分415 最低分393)2019年复试分数线;55分、55分、180分、总分375分。2019年统考录取全日制21人(最高分308,最低376)2019年统考录取非全日制15人(最高分403,最低375)2018年复试分数线;50分、50分、190分、总分330分。四,应用心理学考研参考书《普通心理学》 彭聃龄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人格心理学》 许燕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发展心理学》 林崇德 人民教育出版社《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 钱铭怡 北京大学出版社《临床心理学》 王登峰 人民教育出版社《变态心理学》 钱铭怡 北京大学出版社《社会心理学》 侯玉波 北京大学出版社《管理心理学》 车丽萍、秦启文 武汉大学出版社《实验心理学》 郭秀艳 人民教育出版社;《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 张厚粲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心理与教育测量》 戴海崎 暨南大学出版社五,应用心理学3472020年考研真题一、简答题(每小题20,共180分)1.婴儿客体永恒性发展2.长时间盯着黄色圆盘,之后注视白色表面,会出现后像,你会看见什么?用什么理论解释?3.社会支持的含义,社会支持对人的社会生活有什么作用?4.效应量和统计假设显著性的关系?5.双盲设计是什么?有什么优点?6.自陈测验和投射测验的优点和缺点?7.自我效能感的含义,如何提高自我效能感?8.认知疗法的治疗抑郁症患者的策略?9.二、实验设计和论述( 每小题40分,共1201.研究表示,人对于熟悉的面孔更容易知觉为积极情绪,设计实验研究性别对此效应的影响2.论述智力和创造力的关系,结合实验或者企业案例说明如何提高创造力3.启发式是判断决策的方法,请举例说明启发式造成的影响六,应用心理学2021年专业课备考指导阶段一:基础(3-6月)这一阶段我的学习内容主要是阅读和理解北大心理学考研的教材。主要的科目有:《普通心理学》(彭聃龄),《社会心理学》(侯玉波),发展心理学(林崇德),管理心理学(刘永芳),《人格心理学》,《变态心理学》(钱铭怡),《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钱铭怡),《现代心理与统计教育学》(张厚粲或甘怡群),《实验心理学》(朱莹或郭秀艳),《心理测量学》(戴海琦或甘怡群)。这一阶段学习重点是要把所有专业课知识打好基础,目的是做到对专业课的知识体系有一个完整的理解和把握。为了尽快提高效率,节省时间,我找出了学科之间的联系,进行了简单的分类,然后我按规律将几门学科结合起来学习,比如:管理,社心,人格有很多知识交叉的部分,可以放在一起学;变态,咨询都是临床的科目,有天然的共通性,也可以放在一起学;统计,测量,实验都偏理科,知识点有大量交叉,建议放在一起准备。经过这样的分类,学科之间就有了联系,不再是孤立的学科,学起来就更系统,更高效!阶段二:强化(7-8月)这一阶段我主要是做笔记并开始记忆学科的框架。做笔记很重要,因为北大考试题目全是主观题,所以背笔记就是主要的学习内容。我的笔记主要有2种形式,一种是直接背书,一种是自己做笔记。下面我介绍一下我是如何高效率的完善我的学习笔记的。第一:我直接背书的学科:普心。这是最重要的学科,为了避免讲义知识点不全面,直接把书作为我的笔记本,勾画出其中的知识点,从头到尾背。后来也证明我的策略很正确,因为考题都是书上才有的细小知识点,因此建议大家普心更多依托教材。第二,其他学科,我在参考了教材和市面上出售的讲义基础上,自己整理出了一套完整的笔记,因为书上的内容太多,而且很多内容是非知识点,不需要逐字背诵,所以我通过自己把重要知识点单独整理成笔记,为我后期背书节省了很多时间,同时也加深了我对整个知识结构和体系的理解和掌握。阶段三:提升(9-11月)这一阶段我的学习内容就是反复多次的背书和刷题。我背书有两个小技巧。第一是每一门都有一个总体的框架,类似思维导图,先背概括版本的,再不断往下背更细的知识点,越背越详细,同时还对整体知识结构有一个把握,这样的方法能大大提高背书效率,降低遗忘。第二,重复,每天晚上都将今天背诵的内容的框架画一画,或者快速浏览默读一遍,也是为了增强记忆效果。但是背书最有效的方法还是坚持一轮接一轮不停的背,我们都不是超人,之所以记得住不过是不停的重复罢了。做题的话,是在背书后期,推荐北大真题和非统考院校的真题集(非统考院校比如人大,北师大,南开,华东师范大学的真题,和北大题型相似,更具有参考意义),多做题可以帮助我们掌握考试出题侧重点,反过来也促进我们背书时有侧重,提高效率。阶段四:冲刺(12月)这一阶段没有别的,就是不停的重复背书,把书背薄,每天把知识框架画一画,在大脑中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尽可能的多背几轮,不要临考就松懈休息了,千万不要。即使每天背的不多也要坚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考场上保持一个最佳的记忆状态。此原文来自公众号【PKU燕园考研联盟】,由佳明老师整理发布xxxfenglaoshi

物也

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2018年硕士研究生复试通知

请通过初试的考生(名单见后附)携带准考证、有效身份证件、学历学位证书原件于2018年3月16日到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参加硕士研究生复试。一、复试申请材料按照北京大学研究生院的规定,参加复试的考生须在复试前提交以下材料:1、《报考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登记表》(请填写报考方向)登录“北京大学研究生招生网”打印。用户账号为“bd2018”+报名号(北京大学报名点);“wd2018”+报名号(非北京大学报名点)。用户初始密码为考生本人出生日期的8 位数字。例如:用户账号bd2018110112345 用户密码19801001。考生登录后点击右侧“网上报名”按钮,在项目列表中选择“硕士研究生招生”,点击左侧的“复试相关表格”即可下载到本地后再打印。2、个人陈述表(登录北京大学研究生招生网下载填写);3、应届生须提供所在学校教务部门出具的成绩单原件及在读证明原件;往届生可提供毕业学校的成绩单原件或从档案原件中复印的成绩单,成绩单复印件上须加盖人事部门(或档案部门)的公章;4、身份证复印件(正反面需复印在A4纸同一面上),复试报到时须出示身份证原件;5、应届生须提供学生证复印件,往届生须提供毕业证书及学位证书复印件,复试报到时须出示学生证原件(应届生)或毕业证书及学位证书原件(往届生);6、如有其他可证明考生研究潜能的各种背景材料,请一并提交。7、符合教育部《2018 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第五十九条规定可享受相应加分政策的考生,需向我院提出书面申请并提交相关证明材料。请在2018年3月12日中午12:00前将上述材料按顺序排好并送至:北京市海淀区海淀路52号,北京大学王克桢楼11层1109室,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研究生教务办公室。如选择邮寄申请材料,请确保所有材料于上述时间内送达,邮编:100080,电话010-62753559。过期未提交申请材料或提交材料不全的考生,将视为自动放弃复试资格。二、复试内容:复试采用综合面试形式,面试内容包括:心理学综合知识、逻辑分析能力、英语听说和阅读理解能力。综合面试时间每人一般不少于20分钟。三、复试阶段成绩计算复试阶段成绩为百分制,权重50%。60分为及格,复试成绩不及格者不予录取。四、复试时间安排1、2018年3月16日上午7:30-8:00 报到、缴费,请参加复试的考生准时报到。地点:北京大学王克桢楼11层1113室2、各复试小组复试时间和地点:2018年3月16日上午8:10起,应用心理专业硕士(管理方向)地点:北京大学王克桢楼12层1206室2018年3月16日上午8:10起,应用心理专业硕士(临床方向)地点:北京大学王克桢楼11层1116室2018年3月16日上午8:10起,应用心理专业硕士(基础、发展方向)地点:北京大学王克桢楼11层1115室五、进入复试的同学需缴纳复试费,每人100元。我院将不再寄发书面通知。请考生在看到本通知后,务必于2018年3月8日中午12点前发邮件与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研究生教务办公室确认,邮件名称为18考研复试+姓名+报考方向(基础/发展/临床/组管)。邮箱地址:xlyjsjw@ pku.e.cn, 联系电话:010-62753559。附录:2018年进入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考研复试阶段的考生名单100018000160018陈玮7287225384应用心理专业硕士100018000160251张美美7972218369应用心理专业硕士100018000160435朱焕雅7180218369应用心理专业硕士100018000160474柴莹飞6483218365应用心理专业硕士100018000160434赵容侨6782210359应用心理专业硕士100018000160405许杨涛5884215357应用心理专业硕士100018000160132刘翔申6787198352应用心理专业硕士100018000160255张雪婷6782203352应用心理专业硕士100018000160085柯智龙7084197351应用心理专业硕士100018000160257张雨薇7081199350应用心理专业硕士100018000160416高晗6886196350应用心理专业硕士100018000160441李念6782201350应用心理专业硕士100018000160133刘昕然5986203348应用心理专业硕士100018000160522黄淑娴7172205348应用心理专业硕士100018000160021陈雨欣6777203347应用心理专业硕士100018000160079姜一5887202347应用心理专业硕士100018000160425潘欣羽6484199347应用心理专业硕士100018000160268郑琪5882206346应用心理专业硕士100018000160035冯硕6278205345应用心理专业硕士100018000160274朱胜寒5979207345应用心理专业硕士100018000160451周家圆6686193345应用心理专业硕士100018000160460黄江琴6584196345应用心理专业硕士100018000160277左木子6579197341应用心理专业硕士100018000160323韩博璇6776198341应用心理专业硕士100018000160027刁赫南6280197339应用心理专业硕士100018000160432张君阳7385181339应用心理专业硕士100018000160490赵睿5575209339应用心理专业硕士100018000160755王姝婷5888192338应用心理专业硕士100018000160506梅宇5881198337应用心理专业硕士100018000160314张聪6975192336应用心理专业硕士100018000160436包楚婷6887181336应用心理专业硕士100018000160639陈介水6877191336应用心理专业硕士100018000160702陈知雨7178187336应用心理专业硕士100018000160757王洁莹6980187336应用心理专业硕士100018000160354徐鑫田6586184335应用心理专业硕士100018000160515龚雅玲6580190335应用心理专业硕士100018000160596吴延蕾6578192335应用心理专业硕士100018000160056何凤娇6982183334应用心理专业硕士100018000160453管烨6389182334应用心理专业硕士100018000160039高嘉林6473196333应用心理专业硕士100018000160311朱蕾蕾6575193333应用心理专业硕士100018000160616王浩然6383187333应用心理专业硕士100018000160455李童6190181332应用心理专业硕士100018000160629刘本勇6883180331应用心理专业硕士100018000160404王琦6585180330应用心理专业硕士100018000160704刘一儒5878194330应用心理专业硕士100018000160723段元糅6480186330应用心理专业硕士来源: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

义利

心理学专业实力最强的五所大学,第一不是北师大,第三名有点意外

近些年,随着社会问题的逐渐显现,心理学开始越来越受到重视。心理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心理现象及其影响下的精神功能和行为活动的科学,主要学习以下课程:普通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心理统计、心理测量、生理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社会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等。截止目前,国内招收心理学专业的院校多达120多所,具有心理学一级学科博士授权资格的高校只有24所。根据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来看,心理学专业实力最强的五所大学依次是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西南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是目前国内第一个进入ESI 世界排名前百分之一的心理学院系。在QS 世界大学排名中,心理学院一直位列大陆高校的榜首,在QS发布的2020年世界大学学科排名中,北京大学心理学科排名位于世界第47位。历年Elsevier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中,心理学院人数均位居大陆心理学教学科研单位前列。2017年,北大心理学科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同时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被评为心理学A+单位。基础心理学是北京大学的传统优势学科。本科阶段设有基础心理学和应用心理学两个本科专业。研究生阶段实行导师指导下的学分制,心理学院的硕士生培养方案包括侧重基础科学研究的学术型硕士和侧重于应用实践的专业型硕士,学制均为三年制。从2017年起,心理学院招收基础心理学和应用心理学两个专业方向上的博士研究生。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科具有悠久的历史。1902年,京师大学堂师范馆在创办之初即设心理学为学生的通习科目;1920年创建心理学实验室;1980年成立心理学系;2001年成立心理学院,是中国高校的第一个心理学院;2005年,成立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2016年,心理学院和脑与认知科学研究院合并成立心理学部。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是国家世界一流心理学科建设单位,唯一一个心理学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单位。心理学部建有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发展心理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应用实验心理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国家级心理学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心理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北京高等学校示范性校内创新实践基地等。在教育部学科排名中,心理学科连续排名全国第一;"精神病学与心理学"和"神经科学与行为科学" 进入 ESI 世界前1%。华南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科在教育部组织的全国高校学科评估中,在2009年、2012年连续两届均排全国第三名,在2012年全国“211工程”三期建设验收中,心理学科“学习与人的素质发展”在全国人文社科大类100多个项目排名前四名(3.36%),在2017年教育部学科评估中,华南师大心理学科与北师大心理学科、北京大学心理学科并列被评为A+,2017年、2018年心理学科在上海软科学科排名中均位居第二。华南师大每年招收心理学专业基地班、心理学专业心理辅导与咨询方向、应用心理学专业人力资源管理与人才测评方向等本科生120人,每年招收全日制硕博士研究生200人左右,在职兼读研究生200人左右。华东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科创建于1951年。1956年开办全国第一个心理学研究生班。1979年成立心理学系,是国内最早的四个心理学系之一。2008年成立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下设两系两所(心理学系、应用心理学系;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所、认知神经科学研究所)。华东师大设置基础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应用心理学、认知神经科学四个二级学科。拥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个二级学科博士点,4个二级学科硕士点,1个应用心理学专业硕士点。2个本科专业(心理学、应用心理学),1个教育部心理学特色专业。心理学专业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建有应用心理实践教学平台。西南大学西南大学心理学部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成立的西南师范学院教育系心理学教研室。1986年设立心理学专业,1988年成立心理科学研究所,1994年成立心理学系,2003年设立心理学院,2011年12月组建心理学部。心理学部拥有国家重点学科基础心理学,心理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心理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涵盖基础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应用心理学的博士、硕士授权点,即重庆市重点学科),同时拥有应用心理专业硕士、心理健康教育领域教育硕士授权点;设有心理学(非师范)、心理学(师范)、应用心理学3个本科专业,其中,心理学为教育部特色专业。国际公认的qs排名是北大心理第一,北师大心理第二,北大心理学位列全球50到100名,北师大位列100到150名之间,这个排名已经持续好些年了,而且esi心理学与精神病学的排名也是这样。总的来说,北大的人均sci和高影响力文献都是北师之上。小伙伴们,这样的排名你们有什么看法吗?

轻用民死

心理学考研有何推荐?北师大和北大谁厉害?网友:两校各有优势

心理学是个什么学科呢?心理学专业培养具备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能在科研部门、高等和中等学校、企事业单位等从事心理学科学研究、教学工作和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那么心理学是文科呢,还是理科呢?心理学研究生专业基本上按照文科和教育学科来分,但是很多学校的心理学本科发的却是理学学位证。个人认为心理学就是文科的东西,和理科一点关系都没有。一般心理学学科比较强的高校都是师范大学,或者综合性大学。比如北京大学的基础心理学是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的传统优势学科、是国家重点学科、北京市特色专业、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北京大学的心理学,从本硕博都是发理学学位证。从国家重点学科看,除了北京大学和浙江大学外,全是师范院校。其中北京师范大学拥有心理学一级国家重点学科。显然北师大的心理学水平可是第一名。北师大2001年成立心理学院,是中国高校的第一个心理学院。目前有以下优势: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1996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999年)心理学博士后流动站(1999年)心理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2004年)北师大心理学授予的是理学学位,不过有些大学,心理学本科拿的是心理学学位,硕士拿的是教育学学位。报考就按照这个报考吧,心理学最厉害的是北师大,北大,华南师大。个人认为北师大应该是第一名。心理学不好考,不要当文科看待看到这份西北师范大学的考研调剂报,就是心理学的专业调剂,里面可是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武汉大学各大名校都凑齐了显然不好考啊。老铁们,好好准备吧。

陈美凤

不是吧?你还不知道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北大唯一异地分校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光阴叫做擦身而过,你还想错过我吗?不想错过就赶紧来看我的介绍!!!01我是谁?我的成长记2001年1月,北京大学与深圳市人民政府签署《合作创办北京大学深圳校区协议书》,共同创办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经过十九年发展,深圳研究生院依托北大、立足深圳,逐步成为扎根深圳的北京大学研究型国际化校区,北京大学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托北京大学学科优势,结合深圳的区位优势,深圳研究生院以“前沿领域、交叉学科、应用学术、国际标准”为办学方针,加强学科建设。现有信息工程学院、化学生物学与生物技术学院、环境与能源学院、城市规划与设计学院、新材料学院、汇丰商学院、国际法学院以及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等八个学院,学科专业涉及信息科学与技术、电子与通讯技术、化学生物学、环境科学、环境与能源、城市与区域规划、景观设计学、社会学、心理学、新闻传播、金融、经济、管理、法律等领域。02我在哪里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坐落于深圳市南山区西丽深圳大学城,依山傍水,有美丽的西丽水库,有引人入胜的塘朗山,还有很多大小动物的野生动物园。噢,对了,我还有个小名叫南国燕园,很优美的名字,有木有!03想知道我长啥样?赶紧往下翻这是H栋行政楼,快看我醒目的名字教学楼五四塔,搭配美丽的晚霞镜湖 ,请恕我词穷,它的美我想不出赞美的形容词了彩虹桥图书馆长桥洒满阳光的校友林华灯初上的食堂这就是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秉承北京大学“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光荣传统;“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学术精神,“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优良学风。关注:北京大学深研院高层管理教育,了解更多学校及课程信息。

游侠

心理学排名前三的“王牌”大学:两个“985工程”,一个“211工程”!

对于喜欢医学专业的你要注意了,在选择学校时,除了对于学校的知名度外,还必须要谨慎选择专业的知名度和课程的实用性。有的学校知名度有了,但是很有可能你想要学习的专业,在你选择哪所学校里面的在国内医学大学的排名里面并没有什么好的优势性。近几年来,国内教育发展水平提升很快,但是也会导致师资力量不足以跟上国内教育水平的发展,从而影响着学校的课程质量以及学生专业度的认知。下面盘点心理学排名前三的"王牌"大学,两个"985工程",一个"211工程"!除了上面提到的三点以外,还是要谨慎考虑就业前景的问题。并不是国内所有医学专业就业前景都非常好,例如口腔医学专业近几年来就业前景并不是按照市场需求而发展,就业相对于其他专业来说较为困难,除此之外,基础医学类与护理学专业也是如此。据有关资料表示,心理学是国内外医学研究热门领域。现代化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导致许多人对于精神方面的压力的承受力远没有自己想象中那么好,反而时常会导致精神压力过大,严重时还会神经失调性,做出危害自我与他人生命的健康的举动。根据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最新公布的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全国共有36所大学参与了2017-2018心理学专业大学排名。毋庸置疑,北京大学为排名第一,排名第二的是北京师范大学,排名第三的华南师范大学。小编简单介绍一下排名前三位大学的情况。第一、北京大学 国家双一流 、211工程、985工程北京大学是中国最高学府,同时也是中国综合实力第一的大学,理科、文科、社会科学、新型工科和医科都是该校的强项。全校拥有国家重点学科81个,在全国高校中遥遥领先。按照国家重点学科,北京大学的理科、文科、医科实力均为全国第一。第二、北京师范大学 双一流、985工程、211工程北京师范大学学科综合实力位居全国高校前列。教育资源丰富,是国家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并且对于国际交流合作来说十分广泛。该校与30多个国家和地区近300所大学、研究机构签署了合作协议。第三、华南师范大学 “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211工程”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是广东省属高校中唯一的国家"211 工程"重点建设大学。该校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心理学、体育学、教育学、马克思主义理论4个学科进入A类学科,其中心理学获评A+学科;化学、植物与动物学、工程学、数学和材料科学5个学科进入ESI 全球前 1%。学校积极广泛开展对外交流。已与国(境)外160多所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在引进智力与优质教育资源、人才培养、学术研究、合作办学、举办国际会议、出版学术成果、对外汉语教学等方面开展了实质性的合作。以上是心理学排名前三的"王牌"大学:两个"985工程",一个"211工程"!

非量

心理学专业最好的十强高校,这三所大学进入前3强,都是A+类

导语:心理学在近年来是比较热门的一个专业,因为现在的人生活节奏很快,导致出现了很多的心理问题,而心理医生成为了一个热门的职业,而大学的心理学专业也就变得越来越受欢迎了,那么心理学最好的十强高校有哪些?心理学专业最好的十强高校分别是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西南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浙江大学、华中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其中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是前三强,并且在全国第四轮评估中都是A+类。那么这三所大学的实力怎么样?今天跟着笔者来了解一下吧!01最高学府之一——北京大学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是全国的最高学府,而北京大学也是是中国近现代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是九校联盟、亚洲大学联盟等联盟成员,位列“211工程”“985工程”“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前身是京师大学堂。无论是师资力量还是学科建设都是最好的,知名度也是最高的,是每一个考生心中的梦想。作为全国最好的两所大学之一,在师资力量上有正高级2217人,副高级2231人,还有两院院士95位;在学科建设有41个世界一流学科,43个国家级学科,其中有22个学科是A+类学科,其中心理学也是A+类。笔者认为,北京大学的实力是毋容置疑的,而心理学也是22个A+类学科中的一个,也是学校的重点专业,当然也可以说是全国最好的心理学,在分数线上这其他的九所大学是不能相提并论的,北京大学的心理学在同领域内是最好的。02全国最好的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是一所以教师教育、教育科学和文理基础学科为主要特色的著名学府,也是全国最好的师范大学,建校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02年的京师大学堂师范馆。在师范类的高校中排名第一,深受全国考生的青睐。作为全国最好的师范大学,在师资力量上有专任教师2000人多人,其中高级职称、具有博士学位或具有海外学历的教师所占比例居于中国高校前位,还有22位院士;在学科建设上有5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1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5个北京市重点学科,其中心理学是全国数一数二的专业。笔者认为,北京师范大学的心理学专业仅次于北京大学,虽然在录取分数和受欢迎程度上不如北京大学,但实力也是比较强的。随着心理学成为热门的专业,北京师范大学也受到全国的各地考生的欢迎。03211高校——华南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的实力也是比较强的,虽然不能上面的北京师范大学相比,但也是6所直属师范大学之一。建校的时间是1933年,前身是广东省立勷勤大学师范学院,在全国的高校中也算是一所历史悠久的大学,在每年的志愿填报中深受南方考生的青睐。作为一所实力比较强的师范大学,在师资力量上有副高级以上1152人,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1227人,博士、硕士学位的1812人,还有12位院士;在学科建设上有)4个国家重点学科,9个国家 “211 工程”重点建设学科,22个广东省重点学科,其中心理学、体育学和教育学是学校的王牌专业,心理学也是A+类。笔者认为,华南师范大学的心理学在全国也是前三强的存在,是能够与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的心理学相比的,虽然说这之间的差距是比较大的,但也是仅次于这两所大学的实力。总结:在这十强高校中,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的心理学专业是前三强,并且在全国第四轮评估中都是A+类,无论是从心理学单方面的实力还是从学校的实力来看待,这三所大学都是比较强的,特别是北京大学是全国最高学府之一,实力毋容置疑。对于今天的心理学专业最好的十强高校,这三所大学是前三强,都是A+类,你们有什么看法,评论区留言评论!学习和掌握更多的知识,向更高的知识领域迈进是每一个学子的梦想也是人生的态度。一位一线中小学老师为您分享高校、中小学知识,百家号:教育先生

大忽悠

70余所本科高校开设心理学专业 近30所在京招生

来源:新浪财经心理学已经成为一个独立学科日益引人关注。那么,目前有哪些院校招收心理学专业?该专业人才培养有什么特点?教育部阳光高考信息平台数据显示,全国共有70余所本科高校开设心理学专业,开设该专业的院校主要以师范类和综合类院校为主,如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等师范院校;北京大学等综合类院校。除此之外,一些体育类院校、地方高校和独立学院也开设心理学专业。2020年,有近30所高校心理学专业在京招生,既有在京部属高校,也有地方高校;既有在京高校,也有京外院校。2011年以来,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每年本科生招生40人左右,每年选择心理学双学位的北京大学本科学生约有120人。北京师范大学招生办副主任刘日升介绍,学校心理学专业包含4个培养方向。完成核心基础课学习后,学生于高年级根据个人兴趣、意愿选择进入4个选修方向(基础与认知神经科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健康与咨询心理学、社会与管理心理学)之一进行修读。首都师范大学招生就业处处长臧强介绍,学校心理学专业近年每年大约招生50人,师范生和非师范生预计各25人。记者通过北京教育考试院网站公布的2020年普通高校在京招生专业选考查询发现,北京林业大学、武警警官学院、武警工程大学、首都师范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华女子学院、北京联合大学等大部分学校心理学专业对选考科目没有要求。有要求的院校对选考科目要求不一样。一些高校明确要求考生必选物理,如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专业在不同批次招生对选考科目要求不一样,特殊类型招生对选考科目没有要求,本科普通批要求考生物理、化学选考1门即可;北京体育大学、陕西师范大学、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等高校要求考生物理、化学、生物选考其中1门即可;华东师范大学等高校要求考生物理、化学选考其中一门即可;四川轻化工大学则要求考生生物、思想政治、历史选考其中一门即可。高校根据各专业学习的需要,对考生的身体条件提出相应要求。《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规定,患有轻度色觉异常(俗称色弱)学校可不予录取的专业中就包括心理学专业。考生报考时要认真阅读各高校招生章程及报考指南中的具体要求。心理学专业学生主持的高三团体辅导活动由于学校办学特色或发展定位不同,各校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也具有自己的特色。说起心理学专业,不能不提北京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大学是中国科学心理学的发源地,其心理学本科教育始于1900年。在本科生人才培养方面,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设有基础心理学和应用心理学两个本科专业。2012年起,心理学院实行本科生导师制,鼓励高年级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学院是目前国内首个进入ESI(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世界排名前百分之一的心理学院系。2017年,该学院心理学科入选“双一流学科”名单,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评A+级。北师大心理学也具有悠久的历史。1902年,京师大学堂师范馆在创办之初即设心理学为学生的通习科目,1920年创建心理学实验室,1980年成立心理学系,2001年成立心理学院,这是中国高校第一个心理学院。心理学科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并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评为A+ 学科,且在历次一级学科评估中均为全国第一。心理学部按照“科学家—实践家”双向并重的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创新型人才和创业型人才的分类培养。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心理学部与多家企业、事业单位合作建立实习基地,设置了包括专业课程内观摩和体验、 教学实践活动周、日常课外实践活动、见习与实习等环节在内的完整实践教学体系,开展多渠道、全程性训练。首都师范大学心理学专业始建于1955年。著名心理学家林传鼎先生、郝德元先生是学科奠基人。2009年,学校获批北京市特色专业,现拥有“心理学”一级学科硕士和博士学位授予权、博士后流动站、北京市一级重点建设学科、学习与认知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以及心理学教学实验中心等。心理学院在培养模式上注重理论与实践双向激活。在本科生教学中积极推行导师制,鼓励学生进入实验室及课题组了解并参与相关项目。同时,学院大力推进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在本科教学中积极推进国际化办学,选派优秀本科生赴美国、英国、荷兰等世界知名大学进行专业课程学习与交流。心理学专业师范和非师范培养侧重有所差异,各有特色。师范专业主要为京津冀地区基础教育培养“人格健全、基础过硬、素养深厚、理念先进、技能突出”的优质心理学师资;非师范专业旨在培养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人文科学素养和职业道德修养,能够适应我国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发展要求的高层次心理学人才。心理学专业学生主持的高三团体辅导活动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一些家庭矛盾更尖锐,一些学生心理压力也更大。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心理专业发挥重要作用。据不完全统计,去年全国31个省(区、市)教育系统全部开通了面向大众的心理支持热线或网络服务平台,1600 余所高校开通了热线电话或网络平台。心理学包括基础心理学与应用心理学两大领域,其研究涉及知觉、认知、情绪、思维、人格、行为习惯、人际关系、社会关系等许多领域,也与日常生活的许多领域——家庭、教育、健康、社会等发生关联。心理学一方面尝试用大脑运作来解释个体基本的行为与心理机能,同时也尝试解释个体心理机能在社会行为与社会动力中的角色;另外还与神经科学、医学、哲学、生物学、宗教学等学科有关,因为这些学科所探讨的生理或心理作用会影响个体的心智。实际上,很多人文和自然学科都与心理学有关,人类心理活动本身就与人类生存环境密不可分。心理学专业就业面较广,毕业生可以到学校任教,也可考取公务员,还可到企业、医院就业,此外还可开办心理咨询工作室。近年来,北大心理学专业毕业生45%保研,40%出国留学,15%就业。行业领域主要涉及党政机关、科研院所、管理咨询业、人力资源服务业、新闻出版业、IT和金融行业、战略分析及数据分析等。近两年,北师大心理学应届本科毕业生中,除部分公费师范生直接 就业外,就业单位主要包括政府机关、银行、事业单位、 企业、大专院校和中小学等。有 40% 以上保送或者考取国内研究生,25%以上出国留学深造,留学学校包括美国芝加哥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范德堡大学、纽约大学、密歇根大学、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 曼彻斯特大学等。首都师范大学心理学毕业生近两年中有30%以上的学生考取或保送北大、北师大、中科院等国内知名大学或科研单位攻读研究生;20%以上的学生赴国外世界一流大学留学;一部分毕业生到公安系统、政府部门成为公务员;一部分到企业从事人才测评和人员招聘、企业管理咨询和人力资源管理、策划设计以及员工心理帮扶计划(EAP)等工作;还有的毕业生到中小学和社区儿童中心、保健医院等从事儿童发展评估与辅导工作。此外,还有毕业生在单位或个人组建的心理咨询机构从事心理咨询与服务工作。《“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要求,到2030年,符合国情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基本健全,全民心理健康素养普遍提升。这些目标的实现都需要大量心理学专业人才。心理学专业学生主持的高三团体辅导活动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武警警官学院、武警工程大学、北京体育大学、北京林业大学、中国政法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北京联合大学、中华女子学院、北京工业大学耿丹学院、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浙江理工大学、福州大学、江西师范大学、郑州大学、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西南大学、西南交通大学、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四川轻化工大学、贵州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北民族大学、石河子大学等。邱乾谋本文内容来源:新浪教育

数日不见

圆梦新一代|陆薪莲:青春不在远方,向下扎根用奋斗诠释信仰

编者按:寻梦,追梦,圆梦。当代青年一代的人生黄金期,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点完全契合。都说时代向前,但时代哪有脚?奔走的总是人。在民族复兴、国家富强的新时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圆梦新一代”,用爱国之志擘刻青春故事,用担当之勇彰显命运与共。一代代中国青年、北大青年,不负韶华,只争朝夕,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习近平总书记3月15日给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回信,广大师生倍感振奋、备受鼓舞,迅速掀起学习贯彻总书记回信精神的热潮。“圆梦新一代”专题选取北大“90后”“00后”学生党员、青年骨干的先进典型及优秀集体,讲述“圆梦新一代”不惧风雨、勇挑重担,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书写青春的北大青春故事。2020年伊始,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之下,“时间”这个概念似乎变得愈发难以琢磨:它有时候很快,是横纵坐标之间令人揪心的上升曲线,是滚动增加的阿拉伯数字;它有时候又很慢,是归乡团聚和返工返校之间一个个叠加的日夜,是漫长等待里望眼欲穿的烂漫春日。在许多人迫切祈求一个2020年的“重启键”时,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2018级硕士生党员陆薪莲却在无法倒流的时光里收获了别样的青春记忆。屡次申请做志愿者被拒却依然坚持、开网课变身家长孩子眼里的良师益友、教育引导帮助驱散焦虑恐慌、贴心关怀收获社区老年人的一致青睐……这位被学习强国、重庆晨报、重庆市沙坪坝人民政府点赞的“90后”青年党员在一切行动的起点却只有一个朴素的想法:我希望能被“用得上”,发挥一个党员的作用。陆薪莲在做防疫登记青春不怕重启:“特钢能人”的第N次申请人生没有重启键,青春的字典里却没有 “失败”二字。做志愿服务一直是陆薪莲认为青年人“应做之事”列表里的前几项,但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令她没想到的是,自己成为一名社区志愿者的申请过程竟并非一帆风顺。2月9日,陆薪莲和家人商量了以后再次拿起手机给社区网格员发了一条短信。在短信里,陆薪莲简单介绍了自己情况后写道:“我目前在北大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读研,之前本科是在北大医学部,有较高的防护意识和专业的防护知识,还可以为大家做心理疏导,作为一名生长在这里的居民,我想为家乡的防控工作出一份力。”短短的几行字,陆薪莲读了又读、改了又改,直到自己满意了才发送出去。其实早在全区招募青年志愿者的时候,陆薪莲就第一时间提交了申请表,由于年龄不符合要求,她没入选。之后社区在打电话排查时,陆薪莲又主动提出想到社区当志愿者,但由于当时社区的志愿者都来自石井坡街道“特钢能人坊”,加之考虑到安全问题,社区并未批准她的申请。关于这里的“特钢能人坊”,其背后还有一段历史和故事:石井坡下辖的社区都是重庆特钢厂破产后的遗留社区,有相当多无物管的老居民楼。为了加强基层社区治理,更好地服务基层群众,就有了“特钢能人坊”这个基层社会治理品牌。社区发动有一技之长的老党员、志愿者和辖区居民共同服务社区群众生活、共同管理社区。随着疫情态势的发展,所有小区开始实行封闭管理,陆薪莲再次拿起手机尝试报名,希望以“特钢能人”的身份加入到志愿者行列。这一次,她成功了。穿上“特钢能人”的橙色马甲,陆薪莲如愿以偿地成为了一名社区防疫志愿者,她清楚地记得上岗开展排查登记工作时敲开自家大门的场景——她严肃认真地询问母亲:“家里几口人,有没有发热咳嗽等症状。”母亲看到陆薪莲一本正经的样子笑着对她说:“嘿!还搞得像模像样的嘛。”开展入户排查工作一次次的“劝退”没有浇灭陆薪莲投身志愿服务的热情,在收到申请通过的短信时,她高兴地说:“这是今年收到的最好的消息!”虽然没有重启键,但也要努力在已经开启的新一年打起精神,谁说暴风雨过后没有晴空万里和绚丽彩虹呢;虽然有人调侃“在家躺着”也能作贡献,但青年党员的热血又岂能消磨在忍受与等待中,谁说年轻人就没有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干事创业的担当呢?那就出发吧,做点什么!“高材生”不高冷:融化坚冰的除了春天,还有人心疫情之下,生活突生许多变数,焦虑、压抑、恐慌在一些社区居民的心里聚起阴霾。面对这种情况,作为心理学专业的研究生,陆薪莲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她深知灾害、病痛和事故等重大事件中的个体创伤无可避免,但总想着要运用自己掌握的专业知识,为有需要的社区居民送去温暖、及时而有效的心理疏导,尽最大可能减少疫情对人们身心的损伤。社区里有一位老人,在开展入户排查时对陆薪莲说,她在疫情期间看到很多关于新冠病毒的新闻,一直待在家里不敢出去,感觉自己好像也生病了,整宿整宿睡不着觉,孩子在外地又回不来,她很担忧。听到这里,陆薪莲拿出自己专业的态度,疏导老人,工作结束后,又再次回到老人身边和她聊天。一来二去,陆薪莲成了老人身边最好的倾诉对象,离开时老人总会握住陆薪莲的手,连连感谢。与社区老人聊天有一位孙姓居民因返渝途中与确诊病例同乘火车,需居家医学观察。当陆薪莲到其家中开展体温监测时,她发现孙某因害怕染病,精神状态特别不好。陆薪莲不断开导孙某,鼓励其积极配合社区隔离安排,同时还主动承担了他们一家的物资采购工作。孙某的焦虑情绪逐渐缓解,开始渐渐树立抗击疫情的信心,性格也开朗了起来。“开展心理疏导工作,她耐心、细心,用最朴素的话语为每一位居民解答他们心中的疑惑,还给他们送去欢笑。”负责管理社区志愿者的网格员韩晶说,陆薪莲开展工作不久,就和社区群众打成一片了,尤其是社区里的老人,对陆薪莲简直是“喜欢得不得了”。入户排查,用真诚传递温度;社区服务,用责任书写担当;心理疏导,用细心温暖人心。不高冷的“高材生”,像是把春天提前带到了沙坪坝区的社区居民身边。社区里的网红课堂:没有课本,却堂堂爆满陆薪莲在北京大学医学部上本科时,还修读了心理学双学位,毕业后保送至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攻读研究生。对勤奋的她来说,学习是一种习惯,是一种兴趣,更是练就本领、造福社会的基础。她似乎从未纠结“为什么而学”这样的命题,因为,她总是喜欢在行动的过程中发现答案。在上门开展防控工作时,陆薪莲了解到部分家长和孩子不适应“线上教学”这一模式,产生了一些负面情绪。她当即想到,是不是可以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方法经验,给社区的弟弟妹妹们分享一些调整情绪、管理时间、提升自律的技巧和学习备考的窍门。于是,陆薪莲在忙完社区志愿者工作后回到家,就开始着手办一个不讲解书本知识、只分享学习经验的网络课程。陆薪莲的公益网课在社区上线2月26日,一节主题为“疫情期间,学生如何调整应对”的网络课程在中心湾社区正式上线。当天,来自社区的35名青少年,在网络上和陆薪莲开展互动,还有不少家长也参与进来,围绕近期如何培养学习习惯,向陆薪莲不断发问。课程中穿插的经典心理学实验和概念方法、学习过程中遇到的趣闻轶事,一个个看似信手拈来的小亮点,都凝结着陆薪莲不眠不休、夜以继日的精心准备。“希望能够以我的一点点力量帮助这些弟弟妹妹们脚踏实地地去实现梦想,让他们知道没有行动的梦想只能是幻想。”陆薪莲用行动证明了知识的力量、验证了学习的目的,也用孜孜不倦的坚持和默默无闻的付出带领着更多的人理性面对情绪与自我、科学看待疫情与社会。陆薪莲在党员抗疫先锋岗青春追梦:在国家和民族的大梦想里锚定青年坐标用中国梦激扬青春梦、将青春梦融入中国梦。像很多同龄人一样,陆薪莲曾经的梦想是:考上北大,这个梦想在几年前通过她的努力实现了。青春的岁月里,走进燕园成为一个“北大人”,面向党旗念出誓词成为一名青年党员,陆薪莲内心的梦想便越发辽阔起来,她想把自己的成长成才融入祖国、民族、时代前进的步伐,她想把青春的汗水挥洒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读到总书记给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的回信时,陆薪莲内心的“大梦”愈发坚定而清晰。小梦既圆,大梦无疆。举国上下众志成城的坚守和拼搏,同舟共济共克时艰的英勇和无私,让许许多多实现小梦的北大青年党员,看见了更为广阔的中国梦,以及可以在这个“梦”里找到坐标、发光发热的自己。“青春是用来奋斗的”,这是“90后”共同的心声。生逢其时,也重任在肩。疫情是一场大考,而“90后”也用开放自信的态度、用扎实肯干的行动,将自己的个性融入到每一份平凡却伟大的服务中,将自己的梦想扎根于祖国大地,用奋斗奏响不平凡的青春之歌。“90后”党员陆薪莲学习总书记回信精神感想习近平总书记给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的回信,温暖亲切,是肯定和鼓励,更是期许和指引。在疫情这场“大考”前,无数青年挺身而出勇毅前行,以实际行动回报了国家和人民。作为一名青年党员,要主动担当,积极作为,不能奔赴前线,就守好一方家园,因为“站出来”是我的责任和义务。作为在党的阳光沐浴下成长起来的“90后”,我们一定牢记初心使命,学好知识,增强本领,因为“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是我们的目标,“能在今后的‘考试’中交出无愧于时代的合格答卷”是我们的梦想!

圣人不谋

北大心理学教授:为什么这些孩子考入顶尖学府却失去活着的意义?

看到北京大学心理学徐凯文教授的一篇演讲文稿:《你们用焦虑养出来的娃,最后都送到我这里来了》,不禁泪眼婆娑,为那些拼命考入一流名校却因患上焦虑抑郁和空心病而无法继续完成学业的孩子而难过。很多人理所当然地认为,养出一个考入北大、清华的孩子就是我们为人父母的成功。但是,徐教授晒出这样一组数据却令人怀疑让孩子拼命考入一流大学的执念到底正确与否:北大一年级的新生,包括本科生的研究生,高达30.4%的学生厌恶学习,甚至认为学习没有意义。有一个学生,也是心理咨询中心的患者,刚入北大第一学期时,考试成绩是学院第一名,但是,他却尝试了自杀,因为他找不到努力学习的意义在哪里。大学四年,心理咨询中心的老师和他的父母想尽了一切治疗办法:吃药、住院,想努力拉他回到正常的轨道,却终究没有成功。最后,他还是退学回家了。想当年,高考的分数出来,再拿到北大的录取通知书,父母肯定感觉非常荣耀;而4年后,父母却不得不将无法继续学业的孩子领回家,被迫承认失败。这其中的落差有多大?父母的溃败感可想而知。类似这样的情况在北大并不是个案,而是有较大的比重。这些非常优秀的孩子,本来完全可以用自己的能力为社会做出一定的贡献,但是,在考入顶尖大学之后,却连成为一个正常的人都是奢望。什么样的父母会养育出有“空心病”的孩子?非常焦虑的父母。在中国,焦虑症的发病率,上世纪80年代大约是1%到2%,现在是13%,说明100个中国人当中,有13个人是焦虑症患者。抑郁症也是差不多的情况。《自驱型成长:如何科学有效地培养孩子的自律》当中有一项调查研究证实:在身患焦虑的孩子中,有高达50%的家长就是焦虑症患者。我们生活在一个历史上最安全的时代,也是最衣食无忧的时代,也是寿命最长的时代,为什么我们会有那么多的焦虑?1、信息太多网络时代的来临让我们更快地了解到世界各地发生的事情,大数据分析能够让平台推送给我们更精准的信息,但是,太多的负面的信息让我们惶恐,那么多优秀的孩子让我们感到压力,各路教育专家的观念让我们难辨谁是谁非,中考、高考竞争如此激烈……在这些信息的狂轰乱炸下,能保持住平和的心态确实很难。2、物质的丰富让我们不必为生存而担心往上数两代,我们祖父母可能每天发愁的是孩子今天能不能吃饱?能不能穿暖?生病的话怎样才能不花钱就能治好?只是为了活下去他们就付出了全部的精力,所以他们没有富余的精力来关注孩子是否成材。而现在的我们衣食无忧,有了更多闲散的时间和精力,孩子是我们最得意的作品,是我们生命的延续,所以我们投入更多的成本来成就孩子的未来,并期望孩子达到我们设定的目标,若孩子稍微偏离设定的轨道便会感到失控的危险。前段时间有一位妈妈火了,因为她让刚上一年级的儿子在寒假里做了376张试卷。话说,我家上高中的孩子一个假期也做不了这些卷子的一半,一个7岁的孩子,本来应该以玩乐为主的年龄,却被迫埋在题海里,妈妈说是孩子自己喜欢做,我却担心孩子到了十几岁会不会厌学。如果说这位妈妈是在折磨孩子她肯定觉得特别委屈,因为她觉得自己是为了孩子好。当然,这样的妈妈属于个例,但是确实有很多父母在鸡娃的路上乐此不疲,她们紧盯着孩子的学习,掌控着孩子的一举一动,有些孩子可能是成功了,有些孩子却失败的一塌涂地。适当的焦虑是人面对未来不确定感的一种自我保护,每个人都会有或多或少的焦虑感,我认为只要这种焦虑不影响到周围的人就在正常范围之内;而过度焦虑就是对自己也是对家人的伤害。怎样才能做一个不过度焦虑的家长?如果我们的家充满压力和焦虑,你会喜欢回家吗?你会专注于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吗?很难是吧?孩子也是如此。作为父母,我们有责任给孩子提供一个平静的、温暖的家庭环境。1、欣赏你的孩子当孩子小的时候,我们很容易做到无条件爱孩子。但是,当孩子渐渐长大,我们开始对他有所期望时,我们发现,无条件的爱孩子、包容孩子真的是一件非常难以做到的事情。我们努力给孩子创造好的生活和学习条件,督促他们努力学习,将来考入名牌大学,而孩子却不听我们的安排,我们难道要表现得无所谓吗?我认为,不管我们对孩子怀有什么样的期望,首先要让孩子有成为他自己的权利。允许他有自己的爱好,支持他做喜欢的事情,哪怕自己并不喜欢这个爱好,哪怕占用了孩子一部分学习的时间。因为只有这样,孩子有会良好的自我控制感,才会激发出内在的驱动力。他有自己的目标,能掌控自己的生活,他有努力的方向,他就知道如何能让自己开心。2、别害怕未来作为父母,你有没有认真想过:其实所有的焦虑都关乎我们控制不了的未来,所有情绪上的痛苦都有个共同点,那就是有一种要改变当下现实的愿望(我想让我的孩子在学校的成绩更好,社交更好,焦虑更少,吃得更多[或者更少,或者更好],而不要如此沉迷于打电玩和刷社交媒体等)。我们以为自己能够掌控孩子的生活,安排给他一个美好的未来,实际上,只有没有特殊情况的发生,大多数孩子都能安危度过童年和青春期,哪怕中间会遇到一些麻烦,但都会得到圆满地解决。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在认为儿童有自己的“精神胚胎”,准确地引导着他们成长,而我们成人既不能创造物质,也不能缔造精神,一切都由自然掌控,那我们应该做的,就是为他们提供一个有爱的环境,让他们的心智得到茁壮地成长。所以,对孩子的未来少一些担心,他们会成长为应该成为的样子。3、做一个平和的家长家长的焦虑会通过日常行为渗透并影响到你的孩子,哪怕你想装都不行,孩子是天生的敏锐的观察者。如果家长本身非常容易焦虑,若孩子有一点风吹草动,他就会开始担心,于是对孩子表现出强烈的控制欲,而这很可能导致孩子叛逆,继而会让他的焦虑指数飙升,控制欲更加强烈......有这样父母的孩子,绝大多数的行为和表现都是为了满足父母的欲望,自身的控制感会大大降低,导致他们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真正热爱的是什么,活着的意义在哪里,最后,成长为一个“空心”的人。如果,你是这样焦虑的家长,首先,想想你自己在求学过程中所遇到的那些挑战,今天还在吗?是否依然困扰着你?既然你当年都有机会战胜挑战得到成长,那你的孩子在今天也同样如此。其次,认真考虑一下:我的孩子是一个特别优秀的孩子还是普通的孩子?我希望孩子长大后成为什么样子?甚至,你可以想象一下:我能接受的孩子最糟糕的情况是什么?如果我们能够接受孩子当下的状况,那么我们就要相信他,他即使在某个阶段表现不佳,或者他有一些很难纠正的缺点,我理解这是他人生道路的一部分。但我并不纵容他,我要给他设置合理的边界,在必要的时候帮助他前行,在现有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的完善。人类的虚荣心让我们产生攀比,对未来的不确定让我们焦虑,阶层的滑落让我们恐惧,但孩子不是我们的工具,他们来到这个世界上,有属于自己的使命。他们只有在完整的精神世界里学会掌控自我,找到自己独特的价值,才能完成自我的统一,找到活着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