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文研院举办“看花是种世界观——博物学考察记”线上展览而目冲然

文研院举办“看花是种世界观——博物学考察记”线上展览

自年初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文研院”)积极利用新媒体平台,设立新栏目,组织线上学术活动。其中“线上展览”,将学术展览从展厅跃然至屏幕,读者可以通过文研院微信公众号及网站浏览丰富的展品资料。继上月推出的“袁复礼藏西北科考团摄影·新疆”线上展后,文研院于4月7—16日举办了 “看花是种世界观——博物学考察记”线上展览。展览海报博物学是围绕“生活世界”而生的一门学问、生存智慧,涉及人与大自然打交道的多个维度。西方的亚里士多德、林奈、卢梭、达尔文、赫胥黎等都是人类认识自然的过程中显现的伟大的博物学家,我国《周易》《诗经》《道德经》《庄子》等这类探讨人与自然的著作在某种意义上也具有一定的博物色彩。在如今新冠疫情导致全球陷入公共危机之时,深度思考人类与自然的共生就显得尤为必要。文研院希望借由展示丰富多彩的博物图像,重启哲学与博物学相结合的这一古老而又有趣话题,引导读者关注身边的生活,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体会自然演化的复杂与生命的精致,对共生有更全面的理解。为此,文研院特邀北京大学哲学系刘华杰教授作为展览的学术主持。刘华杰近年来不断致力于博物学研究及推广,在海内外多地进行博物学考察与标本采集工作。展览依托刘华杰在博物学考察中所积累的摄影、标本资料以及考察日记,以朴素的、叙事的方式引领读者走近博物学世界。刘华杰在夏威夷观察植物展览分为导言、夏威夷考察记、勐海植物记、东北与华北植物、格物致知与博物人生五期推出。在导言中,刘华杰叙述了何为博物学以及博物学的发展和必要性。第二期夏威夷考察记中,刘华杰慷慨地展示了诸多中文世界中基本找不到文献的植物,这些均有他自己拍摄并鉴定,同时也引导读者关注为夏威夷植物贡献一生的博物学家洛克及其著作。葫芦科马干铃栝楼(Trichosantheslepiniana),勐海植物在“云南勐海植物记”中,刘华杰带领读者一起探秘的雨林,分享了自己数次考察的线路,以及在繁密的植物中所辨认出的各类属种。第三期,刘华杰把读者的视野从难以接触的花草中带到身边随处可见的野生植物上,谈到了吉林、北京及周边城市的野花野草,最后落到了北京大学的草木,透露着对生活与生命的热爱。最后一期,刘华杰介绍了自己对于博物学与现代生活的思考,以及六种自己跟踪调查过的在中国生长的外来入侵种,警醒人们直面本土种与外来种的矛盾、体会全球化和人类发展对生态的影响,学会欣赏地方性知识、民间智慧。生长在北京延庆的菊科款冬(Tussilagofarfara),在北京算濒危物种“看花”不只是肉眼的看,更包括心灵的看(即思),在观察日常生活及感受自然之美的同时理解并顺应自然规律,这是一种世界观的形成,但对于学者而言仅作为一阶的博物活动。二阶的博物活动则要求学者将博物学与科学史、科学哲学等学科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展览结束后,文研院公众号接续开辟“走近博物学”栏目,发布与博物学研究相关的文章,希望能够拓展读者的阅读视野、激发研究兴趣,进而为人文社科领域提供另一种可能的研究视角。展览观看方式:通过文研院官网及公众号“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浏览

精武魂

北京大学:这几个“北京大学”打头的机构都和北大没关系

“北京大学中华文化创意产业联盟”、“北京大学文化创新创意孵化基地”、“北京大学征信信用模型建设领导小组”、“北京大学国家品牌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这些冠以“北京大学”名头的机构,其实和北大一点关系都没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注意到,北京大学官网今年7月28日发布了一则《关于“北京大学中华文化创意产业联盟”“北京大学文化创新创意孵化基地”等机构有关情况的声明》(以下简称“声明”),以北京大学的名义对相关话题作出澄清。《声明》表示,近日,学校接到反映,有机构拟于北京大学博雅国际酒店举办名为“2019第四届全球文化创意产业高峰论坛暨中华文化创意产业节庆活动、暨知识产权保护全球行活动、2019全球前沿科技论坛科创文创大会创新创业大赛启动仪式”的活动。上述活动方宣称:“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国家文化产业创新与发展研究基地”“北京大学中华文化创意产业联盟”“北京大学文化创新创意孵化基地”“北京大学征信信用模型建设领导小组”“北京大学国家品牌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等机构为该活动联合主办单位;“北京大学网信办”“北京大学网教办”“北京大学青年研究中心”等单位为该活动指导单位;北京大学杨辛教授、楼宇烈教授为该活动“永久名誉主席兼总顾问”;北京大学向勇教授为该活动“会议顾问”。《声明》表示,为维护学校合法权益和社会声誉,北京大学方面现就有关情况澄清如下。一、北京大学从未设立“北京大学中华文化创意产业联盟”“北京大学文化创新创意孵化基地”“北京大学征信信用模型建设领导小组”“北京大学国家品牌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北京大学从未授权“北京中科软力信息科学研究院”及该院法定代表人王炯晟(易木)使用“北京大学”、“北大”等商标标识成立上述机构及开展活动;二、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国家文化产业创新与发展研究基地(国家文化和旅游部与北京大学共建,依托文化产业研究院)、北京大学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网信办)、网络文化建设与网络思政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网教办)、青年研究中心及北京大学教职工未参与“全球文化创意产业高峰论坛”、“中华文化创意产业节”等活动;三、“北京中科软力信息科学研究院”法定代表人王炯晟(易木)不是北京大学教职工;北京大学与其无聘用关系;四、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223室、225室以及北京大学中关新园4号楼二层2088室、40216室不是所谓“北京大学中华文化创意产业联盟”、“北京大学文化创新创意孵化基地”等机构办公地址。北京大学方面在《声明》末尾强调:北京大学保留追究相关机构和责任人法律责任的权利。澎湃新闻记者查询发现,部分网站在7月下旬陆续发布了“2019第四届全球文化创意产业高峰论坛”即将举行的消息。会议主题为“中华优秀文化传承与创业创新创意”,会议时间为“2019年7月29日-31日”,会议地点为“北京大学博雅国际酒店”。8月4日下午,澎湃新闻记者拨打了上述“北京大学中华文化创意产业联盟”以及“北京中科软力信息科学研究院”法定代表人王炯晟(易木)公开联系电话,均未能接通。

摸花轿

北大:这几个“北京大学”打头的机构都和北大没关系

“北京大学中华文化创意产业联盟”、“北京大学文化创新创意孵化基地”、“北京大学征信信用模型建设领导小组”、“北京大学国家品牌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这些冠以“北京大学”名头的机构,其实和北大一点关系都没有。澎湃新闻记者注意到,北京大学官网今年7月28日发布了一则《关于“北京大学中华文化创意产业联盟”“北京大学文化创新创意孵化基地”等机构有关情况的声明》(以下简称“声明”),以北京大学的名义对相关话题作出澄清。《声明》表示,近日,学校接到反映,有机构拟于北京大学博雅国际酒店举办名为“2019第四届全球文化创意产业高峰论坛暨中华文化创意产业节庆活动、暨知识产权保护全球行活动、2019全球前沿科技论坛科创文创大会创新创业大赛启动仪式”的活动。上述活动方宣称:“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国家文化产业创新与发展研究基地”“北京大学中华文化创意产业联盟”“北京大学文化创新创意孵化基地”“北京大学征信信用模型建设领导小组”“北京大学国家品牌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等机构为该活动联合主办单位;“北京大学网信办”“北京大学网教办”“北京大学青年研究中心”等单位为该活动指导单位;北京大学杨辛教授、楼宇烈教授为该活动“永久名誉主席兼总顾问”;北京大学向勇教授为该活动“会议顾问”。《声明》表示,为维护学校合法权益和社会声誉,北京大学方面现就有关情况澄清如下。一、北京大学从未设立“北京大学中华文化创意产业联盟”“北京大学文化创新创意孵化基地”“北京大学征信信用模型建设领导小组”“北京大学国家品牌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北京大学从未授权“北京中科软力信息科学研究院”及该院法定代表人王炯晟(易木)使用“北京大学”、“北大”等商标标识成立上述机构及开展活动;二、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国家文化产业创新与发展研究基地(国家文化和旅游部与北京大学共建,依托文化产业研究院)、北京大学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网信办)、网络文化建设与网络思政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网教办)、青年研究中心及北京大学教职工未参与“全球文化创意产业高峰论坛”、“中华文化创意产业节”等活动;三、“北京中科软力信息科学研究院”法定代表人王炯晟(易木)不是北京大学教职工;北京大学与其无聘用关系;四、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223室、225室以及北京大学中关新园4号楼二层2088室、40216室不是所谓“北京大学中华文化创意产业联盟”、“北京大学文化创新创意孵化基地”等机构办公地址。北京大学方面在《声明》末尾强调:北京大学保留追究相关机构和责任人法律责任的权利。澎湃新闻记者查询发现,部分网站在7月下旬陆续发布了“2019第四届全球文化创意产业高峰论坛”即将举行的消息。会议主题为“中华优秀文化传承与创业创新创意”,会议时间为“2019年7月29日-31日”,会议地点为“北京大学博雅国际酒店”。8月4日下午,澎湃新闻记者拨打了上述“北京大学中华文化创意产业联盟”以及“北京中科软力信息科学研究院”法定代表人王炯晟(易木)公开联系电话,均未能接通。

庶人之剑

北京大学文化传承与创新研究院(抚州)正式成立

北京大学文化传承与创新研究院(抚州)成立大会嘉宾合影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张希焱):8月1日上午,北京大学文化传承与创新研究院(抚州)成立大会在江西抚州市举行。北京大学党委书记邱水平,江西省政协副主席、抚州市委书记肖毅为文创院揭牌。北京大学副校长、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王博,抚州市委副书记、市长张鸿星分别致辞。在揭牌仪式上,北京大学副校长王博表示,文创院的成立是贯彻落实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的举措,是校地合作模式的新探索新体验。抚州市与北京大学强强联合,建立起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的新通道。王博说,希望北京大学文化传承与创新研究院(抚州)成为在文化传承与创新领域具有重大影响和鲜明特色的研究机构,打造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先导、现代治理文化研究的前沿、国际文化融通交流研究的高地、服务中央和地方发展战略的示范、促进北大开放办学的窗口、加快抚州区域发展的重器。抚州市委副书记、市长张鸿星在致辞中说,抚州自古人杰地灵,悠久历史孕育出的“临川文化”是“赣文化”的两大支柱之一。张鸿星表示,衷心希望依托北京大学在科研、资源、平台和国际交往等方面的优势,深化抚州文化研究,加强对抚州党政人才、文化人才以及其他各领域人才的教育培养,更好推动抚州文化走出去。本次活动同步举办了2020中国抚州文创生活季启动仪式。据了解,2020中国抚州文创生活季将于8月1日至9月30日在抚州梦岛举办,包括沉浸式数字文创展、临川文创讲坛、中国临川文创大赛、文创市集等系列活动,旨在推动抚州文化传承创新发展,用文创赋能城市、照亮生活。

见证人

北大文研院特别推送|段晴教授主讲“天灾人祸所生发的信仰与习俗”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所造成的特殊形势,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文研院)通过微信公众号和官方网站等线上平台,联通着遍布海内外的学者网络,源源不断地传递学术讯息。3月以来,多位北大人文社科各领域学者聚合在文研院微信公众号“特别推送”这一新栏目,以视频的形式,回溯古代历史文明,反思当前世界格局,针对现代社会的特征和国计民生等重要学术问题展开深入分析。第五期视频讲座的主讲人是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段晴。3月24日,段晴在北京大学静园二院为栏目录制视频,主题为“天灾人祸所生发的信仰与习俗——基于古代于阗文明的观察”。经过后期剪辑及整理,视频及文字稿已于近日在文研院公众号和官方网站推出。讲座海报历史上灾祸与人文现象往往相伴而生,新的民俗、信仰的形成是灾难退却之后的残迹与遗存。段晴多年来致力于于阗语文献的研究,曾在文研院就于阗王国的民族、社会、宗教等问题带来多次讲演,而本次视频讲座,她将眼光特别投向天灾人祸降临之下的于阗人,考察其应对方式及背后的信仰和理念。段晴简要介绍了古代于阗的地理位置及其在文明交往中的特色。她以敦煌藏经洞的于阗语文书《尉迟达磨王的颂词》为例,指出其中的一个语句就涵盖了印度文明、斯基泰文明与中华文明,从而印证处于丝路南道的于阗王国曾是多元文明的中转枢纽。段晴分别就天灾和人祸两个方面讲述其中生发的人文现象。多种证据显示,大约4世纪时,于阗王国曾经历了一场由于气候变化而导致的特大干旱,而《大唐西域记》记载的“龙女索夫”的传说反映了于阗王室所采取的应对措施。在这则传说中,虽然实行的是中原也有的人祭,但牺牲贵族勇士以祭山川河流则是斯基泰人特有的古代习俗。段晴因而指出,于阗人是最后的斯基泰人,虽然普遍接受了佛教信仰,但至少在精神层面依然保留了斯基泰人的原始信仰。这种原始信仰的特点之一,就在于对天和自然的敬畏。段晴教授在录制现场段晴提到,这种对自然的敬畏又体现在人与天的交换关系上,《歌者奥义书》等早期印度教文献对此有清晰的表述。而为了实现人与天的交换,各种适时的祭祀仪式应运而生。通过对比婆罗门教的祭祀活动,段晴认为,斯基泰人的原始信仰中肯定含有大量宰杀牲畜以祭祀天神的习俗。图瓦地区具有200匹殉葬马匹的斯基泰人大墓,以及《后汉书·班超传》中对巫师借口取马祭祀的记载都可以证明这一点。她进而指出,杀生祭祀就是在人与天的交换关系中,人类试图安抚天神的手段,是一种因自然灾害而生发的人文习俗。“龙女索夫”的传说不仅说明6世纪中叶的于阗人仍没有放弃对自然和天神的崇拜,而且反映了他们关于人转变为神的观念。根据新疆洛浦县博物馆的几幅氍毹,段晴教授解开了古代于阗人如何变神的奥秘。在介绍了古代于阗对旱灾的应对之后,段晴围绕于阗人的佛教信仰,继续探讨人间灾难所生发的信仰与习俗。她提出,佛教是真正致力于人类社会的以人为本的宗教,而各种人祸的存在是促使佛教不断发展的动能之一。佛教最基本的理论认为,人处在轮回当中,整个轮回充满苦难,终极目标就是摆脱轮回、摆脱苦难,因此佛教的发展一方面形成了更深入的哲学阐述,另一方面也衍生出赐福社会的宗教仪轨。通过考察曾经流行于古代于阗的佛经,段晴教授发现,其中除宣讲大乘佛法的外般若经类经书外,以具有祈福攘灾功能的陀罗尼类佛经居多。她认为,这些佛经的流传必有特殊原因——正是由于人类社会灾祸横行,佛教就必须具备攘灾功能才能够赢得广泛的信众。从《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的相关语句看,观音菩萨显然是专门为救苦救难而设计的。而且,这些陀罗尼经还富有因地制宜的特色,为适应不同地域、不同民众的驱邪避难的需求而分别进行创作。如印度佛教《五护经》,就是专门针对气候湿热、毒蛇毒虫出没的印度东北部地区而创作的。此外,于阗故地的人们还形成了佩戴佛寺为其量身定制的护身符的习俗。于阗王室御医书写的契约段晴将目光转向于阗疾病和瘟疫流行时所产生的人文现象。她指出,古代于阗人对待疾病有着积极的的态度,所谓积极,是指他们相信医生,相信世间总有良药可治病。在古代于阗人的观念中,天灾是人不能控制的,所以要实行牺牲,而疾病属于人祸,是需要对治的,不需要牺牲。而要解决人祸,于阗人往往诉诸佛教。佛教的陀罗尼作品中含有很多延年益寿、对治疾病的咒语,例如于阗语的《无垢净光大陀罗尼经》,既含有谶记,又含有对治的内容,从中寄托了于阗人对健康长寿以及对抗疾病的渴望。段晴进而提到,由于患者接受药物治疗的同时也需要精神抚慰,像《无垢净光大陀罗尼经》这样的作品,就是人类与灾祸相处时,伴随着人精神层面的需求而生的必然产物。最后,她向观众展示了国家图书馆所藏的《对治十五鬼护身符》,阐释了其中体现的古代于阗医学观念,以及他们对受胎妇女和幼儿的爱护。在视频讲座的结尾,段晴简要回顾与总结了本次讲座的内容,并分享了研究于阗文明的心得感悟。她谈到,多年来对于阗语文献的接触令她心中升起对于阗文明的无限敬意。于阗人作为最后的斯基泰人,不仅有着对传统信仰的执著,又是富于创新的,能够接纳所有善好的信仰。它遭受着无数自然灾祸的侵蚀,在大漠边顽强地生存了千年以上,如今留存的护身符及他们的观音信仰,其实都是于阗社会苦难的镜像。而以于阗文明反观今日,段晴提示,疫情终会改变我们的一些习俗甚至是生活方式,因此我们可以更有意识地关注疫情之中的人文精神层面,促进有益于社会的的习俗的形成。2020年2月以来,文研院调整既有的活动形式,积极利用微信公众号与中英文网站等媒介,陆续开设“丝路现场”“海外来信”“线上展览”“读书的风景”“疫情下的省思”等十余项新栏目,继续凝聚学者,服务学术。更多的学术精品内容,将继续通过文研院的平台呈现,敬请关注。

京子

北京大学文研院举办袁复礼旧藏西北科考团摄影线上展览

在新冠肺炎蔓延的特殊时期,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文研院”)开辟“线上展览”栏目,积极利用文研院微信公众号及官网发布图文及音视频内容,在优质学术资源与公众之间搭建一个可视化的平台。展览海报“袁复礼旧藏中国西北科学考查团摄影集萃·新疆”专题展览,由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新疆师范大学黄文弼中心、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中国西北考查团研究会主办,北京大学中古史中心朱玉麒教授担任学术顾问。“中国西北科学考查团”是中国学者开始科学意义的西北考察的里程碑,在自然科学、历史学、考古学等多个领域,开创中国学术之先河。袁复礼先生曾担任中方代理团长,在长达数年的考察历程中,积累了大量的采集品、测绘图、野簿等实物资源,存留了丰富的、能够反映当时工作场景和西北风土人情的摄影作品。这些珍贵的资料,在袁复礼先生生前鲜有发表和公开。展览分为漫漫征途、科学考察和西域风情三个部分,原定于三月在静园二院展厅开幕。因应疫情时期的特殊形势,文研院自3月8日起在微信公众号上以每周一期的频率推出,至3月29日为止一共推出四期,并在官网集中发布,新疆师范大学黄文弼中心、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中国西北考查团研究会公众号转载,取得了良好的反响。1927年,中国西北科学考查团自北大国学门出发前合影展览筹备期间,文研院特邀袁复礼先生的女儿、年逾八旬的袁刚女士录制了视频,讲述她记忆中的父亲与西北往事,并通过音频录制朗诵了父亲的考察手记;同时,朱玉麒教授专门为展览写了五段袁复礼先生少为人知的掌故,也都随线上展览发布。05:47袁复礼先生的女儿袁刚女士为展览录制的回忆父亲的视频在展览陆续推送的过程中,文研院陆续收到多方肯定。原考查团成员陈宗器先生的后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陈雅丹女士评价说:“袁先生不只是地质学家、考古学家,他在西部考察中留下了极其珍贵的各个领域都可深入研究的资料。……此次展览为袁先生的成就打开了一扇新的窗口,展示了一个新的领域,为展开进一步研究迈出了很有意义与学术价值的一步。”青年学者邵学成博士在谈到自己的观后感时说:“里面很多人和家族的故事都被复原,感觉很有意义。他们考察团多年后终于被人看见,做展览、做推送,都是要传递一种勇于探索的精神。……不同视角看到不同世界,新疆是中亚研究的一部分,文化混合的地区也需要多种文化视角来看,多去实地看,多去听听不同的人去谈谈这个世界。整理这些材料很辛苦,很了不起,但愿更多人看见。”朱玉麒在其写的掌故中说:“毫无疑问,外国探险家在中亚探险中领尽风骚的身影,使我面对这些收集品,总是有点说不出的惆怅。直到袁复礼旧藏西北科学考查团摄影作品的出现,才彻底地改变了这种观感。他留下的这些资料,不是作为一本探险游记的插图,作为文字的配料附加给读者一些视觉体验,而是把他在新疆五年的感受,用相机记录下来,全部呈现给了我们。这些反映了从晚清以来延续到民国的新疆风情摄影,我敢说,所有外国探险家的图片加起来,也不如袁复礼旧照给我的震撼。”奇台白骨甸营地文研院自成立以来,始终致力于回顾和纪念中国学术史上的重要事件与人物,继承代代学人在探索前行中凝聚而成的学术传统与精神。北大学人在丝绸之路沿线上的努力一直是文研院关注的议题,三年来围绕“丝绸之路”的议题开展了一系列讲座,举办了“北京大学与丝绸之路——中国西北科学考查团90周年”纪念展暨研讨会、“丝路研究与北大人”专题展览,近期还增设了“丝路现场”专题,陆续推出北大人在丝路沿线的考察纪要、随感、实录。以本次展览为探索,文研院将会延续疫情期间摸索的线上展览模式,展示北大学人的开拓精神以及前沿学术议题。1930年摄于博格达湖雪天扎营红官鄂博,1932年4月7日摄准东考察大龙口的工作情形,1929摄红土坡全架化石发掘现场吐鲁番三堡破城迪化江浙会馆,1931年4月摄吐鲁番的戏班子展览观看方式:通过文研院官网及公众号浏览文研院官网:www.ihss.pku.e.cn文研院公众号: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

虞梅

北大:这几个“北京大学”打头的机构都和北大无关

“北京大学中华文化创意产业联盟”、“北京大学文化创新创意孵化基地”、“北京大学征信信用模型建设领导小组”、“北京大学国家品牌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这些冠以“北京大学”名头的机构,其实和北大一点关系都没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注意到,北京大学官网今年7月28日发布了一则《关于“北京大学中华文化创意产业联盟”“北京大学文化创新创意孵化基地”等机构有关情况的声明》(以下简称“声明”),以北京大学的名义对相关话题作出澄清。《声明》表示,近日,学校接到反映,有机构拟于北京大学博雅国际酒店举办名为“2019第四届全球文化创意产业高峰论坛暨中华文化创意产业节庆活动、暨知识产权保护全球行活动、2019全球前沿科技论坛科创文创大会创新创业大赛启动仪式”的活动。上述活动方宣称:“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国家文化产业创新与发展研究基地”“北京大学中华文化创意产业联盟”“北京大学文化创新创意孵化基地”“北京大学征信信用模型建设领导小组”“北京大学国家品牌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等机构为该活动联合主办单位;“北京大学网信办”“北京大学网教办”“北京大学青年研究中心”等单位为该活动指导单位;北京大学杨辛教授、楼宇烈教授为该活动“永久名誉主席兼总顾问”;北京大学向勇教授为该活动“会议顾问”。《声明》表示,为维护学校合法权益和社会声誉,北京大学方面现就有关情况澄清如下。一、北京大学从未设立“北京大学中华文化创意产业联盟”“北京大学文化创新创意孵化基地”“北京大学征信信用模型建设领导小组”“北京大学国家品牌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北京大学从未授权“北京中科软力信息科学研究院”及该院法定代表人王炯晟(易木)使用“北京大学”、“北大”等商标标识成立上述机构及开展活动;二、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国家文化产业创新与发展研究基地(国家文化和旅游部与北京大学共建,依托文化产业研究院)、北京大学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网信办)、网络文化建设与网络思政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网教办)、青年研究中心及北京大学教职工未参与“全球文化创意产业高峰论坛”、“中华文化创意产业节”等活动;三、“北京中科软力信息科学研究院”法定代表人王炯晟(易木)不是北京大学教职工;北京大学与其无聘用关系;四、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223室、225室以及北京大学中关新园4号楼二层2088室、40216室不是所谓“北京大学中华文化创意产业联盟”、“北京大学文化创新创意孵化基地”等机构办公地址。北京大学方面在《声明》末尾强调:北京大学保留追究相关机构和责任人法律责任的权利。澎湃新闻记者查询发现,部分网站在7月下旬陆续发布了“2019第四届全球文化创意产业高峰论坛”即将举行的消息。会议主题为“中华优秀文化传承与创业创新创意”,会议时间为“2019年7月29日-31日”,会议地点为“北京大学博雅国际酒店”。8月4日下午,澎湃新闻记者拨打了上述“北京大学中华文化创意产业联盟”以及“北京中科软力信息科学研究院”法定代表人王炯晟(易木)公开联系电话,均未能接通。

世间

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考察团队访问敦煌研究院!

10月16日—24日,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第九期邀访学者远赴甘肃,对省内河西地区的重点石窟及其它文物遗迹进行了实地考察。考察队从兰州出发,沿途经过临夏炳灵寺与大拱北、武威天梯山、金昌三角城与圣容寺、张掖马蹄寺与金塔寺、酒泉丁家闸与文殊山、瓜州榆林窟与锁阳城等地,最后到达敦煌。本次考察由文研院常务副院长渠敬东教授担任领队,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韦正教授担任学术指导。文研院考察团队10月22日傍晚,考察团队抵达本次河西走廊之行的最后一站——敦煌。当晚八点半,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先生亲切会见了考察团。樊锦诗坚守大漠、扎根敦煌半个多世纪,献身敦煌石窟的保护与研究,她的卓越贡献得到了国家、社会与学界的高度肯定。她是“文物保护杰出贡献奖”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改革先锋”荣誉称号获得者,同时,她也是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毕业生,是离开燕园半个世纪却始终魂牵梦萦未名湖畔的北大人。2016年9月,时值北大文研院揭牌成立,樊锦诗与丈夫彭金章先生受院长邓小南之邀回访北大讲学,她也成为文研院第一位特邀访问教授。渠敬东表示,樊锦诗所代表的“莫高精神”,一直在鼓舞和激励着北大人,而北大人也在思考如何发挥学术优势,携手敦煌研究院,使研究走向深化。2019年,北大与敦煌研究院共建敦煌学研究中心,2020年,敦煌研究院丁得天副研究员成为文研院邀访学者,都是这段情结的延续。此次河西石窟考察得到丁得天的周到安排,来自历史学、科学史、社会学、艺术史等多个学科的学者能够实地走访遗迹,就背后的文化、艺术、历史内涵切磋碰撞,领略西北地区深厚的文明积淀,接受了一次深刻的教育。樊锦诗对此非常高兴,她一边告诉大家次日的参访行程,一边说:“我希望你们多看看。莫高窟看一次,也就是个初步的感觉和印象。(石窟)这个东西往往是百看不厌,每次来都有新的收获。”樊锦诗与渠敬东亲切谈话接下来的近两个小时里,樊锦诗谈了她对敦煌研究院的过去与现状、研究院面临的人才挑战,以及石窟寺研究如何深化等问题的看法,既饱含着她对莫高窟的深厚感情,也坦承了她对当前石窟寺研究深层危机的紧迫感。说起敦煌保护事业的起点,樊锦诗动情地说:“当年常书鸿先生初到莫高窟的时候,这里一片破烂,经过七十六年,才建设成现在的样子。敦煌不是北京、上海,能做到今天的保护水平不容易。就是常先生这个头开得好,起点高。”她从头说起,回顾了常书鸿等第一批坚守者如何搭着蜈蚣梯,腰上拴着绳子,爬到崖顶去清理沙子;六十年代初期,以樊锦诗为代表的各地大学生如何来到敦煌,带来了考古学、历史学等新的视野,人才的输送使敦煌研究翻开了新的一页;七十年代末,段文杰先生如何多方呼吁,解决了敦煌不通电、职工没有宿舍的落后状况;八十年代以来,敦煌抓住改革开放的机遇,通过国际合作,使莫高窟的保护水平大大提升。在漫长的时间里,敦煌的工作与生活条件如此艰苦,如果没有这几代学人的牺牲与奉献精神,没有对莫高窟博大精深的历史底蕴的认识,就没有今天的莫高窟。“我深深地感到,当年曾经有考研究生离开敦煌的机会,老先生他们为什么劝我不要走?因为这个地方真的缺人,太需要人了。”不论是在敦煌研究院院长任上,还是退休以后,谈及敦煌研究院的未来,樊锦诗最惦记的始终是人才梯队的培养,为他们提供发展的机遇,让他们留得住。“不管七零后、八零后,这个地方年年要培养人才,一年都不能断。我们在这个山沟里面,要把人送出去培养。谁愿意来,我们都要尊重他,爱护他。要给年轻人希望,给他平台提高。”说到人才问题,最让樊锦诗牵挂于心的,还是如何赓续宿白先生所开创的石窟寺研究的传统。“敦煌石窟是有体系的,我们的研究要扎地下根,深入地进去,不要做表面的、碎片的、肤浅的东西。”次日,考察团一行在敦煌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观看了《千年敦煌》和《梦幻佛宫》,随后前往莫高窟,沿着年代顺序考察了自北凉至五代时期的诸多石窟。考察石窟10月24日上午,渠敬东带领考察团队与敦煌研究院院长赵声良进行座谈。第九期邀访学者、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科学技术史系韩琦教授从跨学科的角度谈了与敦煌开展合作的可能。韦正老师就石窟寺考古的专业问题谈了几点看法。此次河西之行,使他切身地感受到佛教石窟艺术的魅力,从敦煌不同时期石窟面貌的变化中,可以看出中国历史发展的脉动,因而河西不仅是历史的一部分,更提供了研究历史发展演变的典型材料。韦正感慨,敦煌研究的难度非常大,需要集众人、众学科之力才能有所贡献。渠敬东同样表达了对目前敦煌学研究人才短缺问题的紧迫感,希望文研院作为一个资源整合的平台,能真正地为敦煌学研究做出一些切实的工作。渠敬东指出,为了加强敦煌研究人才梯队的建设,希望能够在敦煌研究院开设专题研修班,定向地为敦煌研究院提供学术服务,同时也希望敦煌研究院能不断地选派优秀学者来文研院驻访、讲学,与敦煌研究院共同推出系列讲座与论坛。座谈会合影赵声良对北大长期关注敦煌学研究现状表示感谢,希望能同北大携手,共同推动敦煌学研究的发展以及敦煌学研究人才的培养。赵声良表示,河西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敦煌的意义可能远远超出我们过去的认识。传统史学主要以“二十四史”为材料,而其中对西北地区的文化、历史记载相对缺乏,对河西,尤其是敦煌的研究可以很好地补充传统史学缺失的部分。敦煌研究院希望能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深化与北大的合作。他动情地说:“敦煌真是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库,看过了无数次的洞窟,每一次重看,都会有新的发现。”本次考察的成果与收获随后将通过微信公众号予以发布。此外,11月下旬,文研院将与敦煌研究院在北大合作召开石窟寺研究的主题工作坊,汇聚这一领域的优秀人才。敬请各位读者关注。来源:北京大学 信息来源: 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文字:王瑞| 编辑:麦洛 | 责编:山石

浮生录

北大文研院考察团队访问敦煌研究院

10月16日—24日,北大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第九期邀访学者远赴甘肃,对省内河西地区的重点石窟及其它文物遗迹进行了实地考察。考察队从兰州出发,沿途经过临夏炳灵寺与大拱北、武威天梯山、金昌三角城与圣容寺、张掖马蹄寺与金塔寺、酒泉丁家闸与文殊山、瓜州榆林窟与锁阳城等地,最后到达敦煌。本次考察由文研院常务副院长渠敬东教授担任领队,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韦正教授担任学术指导。文研院考察团队10月22日傍晚,考察团队抵达本次河西走廊之行的最后一站——敦煌。当晚八点半,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先生亲切会见了考察团。樊锦诗坚守大漠、扎根敦煌半个多世纪,献身敦煌石窟的保护与研究,她的卓越贡献得到了国家、社会与学界的高度肯定。她是“文物保护杰出贡献奖”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改革先锋”荣誉称号获得者,同时,她也是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毕业生,是离开燕园半个世纪却始终魂牵梦萦未名湖畔的北大人。2016年9月,时值北大文研院揭牌成立,樊锦诗与丈夫彭金章先生受院长邓小南之邀回访北大讲学,她也成为文研院第一位特邀访问教授。渠敬东表示,樊锦诗所代表的“莫高精神”,一直在鼓舞和激励着北大人,而北大人也在思考如何发挥学术优势,携手敦煌研究院,使研究走向深化。2019年,北大与敦煌研究院共建敦煌学研究中心,2020年,敦煌研究院丁得天副研究员成为文研院邀访学者,都是这段情结的延续。此次河西石窟考察得到丁得天的周到安排,来自历史学、科学史、社会学、艺术史等多个学科的学者能够实地走访遗迹,就背后的文化、艺术、历史内涵切磋碰撞,领略西北地区深厚的文明积淀,接受了一次深刻的教育。樊锦诗对此非常高兴,她一边告诉大家次日的参访行程,一边说:“我希望你们多看看。莫高窟看一次,也就是个初步的感觉和印象。(石窟)这个东西往往是百看不厌,每次来都有新的收获。”樊锦诗与渠敬东亲切谈话接下来的近两个小时里,樊锦诗谈了她对敦煌研究院的过去与现状、研究院面临的人才挑战,以及石窟寺研究如何深化等问题的看法,既饱含着她对莫高窟的深厚感情,也坦承了她对当前石窟寺研究深层危机的紧迫感。说起敦煌保护事业的起点,樊锦诗动情地说:“当年常书鸿先生初到莫高窟的时候,这里一片破烂,经过七十六年,才建设成现在的样子。敦煌不是北京、上海,能做到今天的保护水平不容易。就是常先生这个头开得好,起点高。”她从头说起,回顾了常书鸿等第一批坚守者如何搭着蜈蚣梯,腰上拴着绳子,爬到崖顶去清理沙子;六十年代初期,以樊锦诗为代表的各地大学生如何来到敦煌,带来了考古学、历史学等新的视野,人才的输送使敦煌研究翻开了新的一页;七十年代末,段文杰先生如何多方呼吁,解决了敦煌不通电、职工没有宿舍的落后状况;八十年代以来,敦煌抓住改革开放的机遇,通过国际合作,使莫高窟的保护水平大大提升。在漫长的时间里,敦煌的工作与生活条件如此艰苦,如果没有这几代学人的牺牲与奉献精神,没有对莫高窟博大精深的历史底蕴的认识,就没有今天的莫高窟。“我深深地感到,当年曾经有考研究生离开敦煌的机会,老先生他们为什么劝我不要走?因为这个地方真的缺人,太需要人了。”不论是在敦煌研究院院长任上,还是退休以后,谈及敦煌研究院的未来,樊锦诗最惦记的始终是人才梯队的培养,为他们提供发展的机遇,让他们留得住。“不管七零后、八零后,这个地方年年要培养人才,一年都不能断。我们在这个山沟里面,要把人送出去培养。谁愿意来,我们都要尊重他,爱护他。要给年轻人希望,给他平台提高。”说到人才问题,最让樊锦诗牵挂于心的,还是如何赓续宿白先生所开创的石窟寺研究的传统。“敦煌石窟是有体系的,我们的研究要扎地下根,深入地进去,不要做表面的、碎片的、肤浅的东西。”次日,考察团一行在敦煌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观看了《千年敦煌》和《梦幻佛宫》,随后前往莫高窟,沿着年代顺序考察了自北凉至五代时期的诸多石窟。考察石窟10月24日上午,渠敬东带领考察团队与敦煌研究院院长赵声良进行座谈。第九期邀访学者、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科学技术史系韩琦教授从跨学科的角度谈了与敦煌开展合作的可能。韦正老师就石窟寺考古的专业问题谈了几点看法。此次河西之行,使他切身地感受到佛教石窟艺术的魅力,从敦煌不同时期石窟面貌的变化中,可以看出中国历史发展的脉动,因而河西不仅是历史的一部分,更提供了研究历史发展演变的典型材料。韦正感慨,敦煌研究的难度非常大,需要集众人、众学科之力才能有所贡献。渠敬东同样表达了对目前敦煌学研究人才短缺问题的紧迫感,希望文研院作为一个资源整合的平台,能真正地为敦煌学研究做出一些切实的工作。渠敬东指出,为了加强敦煌研究人才梯队的建设,希望能够在敦煌研究院开设专题研修班,定向地为敦煌研究院提供学术服务,同时也希望敦煌研究院能不断地选派优秀学者来文研院驻访、讲学,与敦煌研究院共同推出系列讲座与论坛。座谈会合影赵声良对北大长期关注敦煌学研究现状表示感谢,希望能同北大携手,共同推动敦煌学研究的发展以及敦煌学研究人才的培养。赵声良表示,河西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敦煌的意义可能远远超出我们过去的认识。传统史学主要以“二十四史”为材料,而其中对西北地区的文化、历史记载相对缺乏,对河西,尤其是敦煌的研究可以很好地补充传统史学缺失的部分。敦煌研究院希望能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深化与北大的合作。他动情地说:“敦煌真是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库,看过了无数次的洞窟,每一次重看,都会有新的发现。”本次考察的成果与收获随后将通过微信公众号予以发布。此外,11月下旬,文研院将与敦煌研究院在北大合作召开石窟寺研究的主题工作坊,汇聚这一领域的优秀人才。敬请各位读者关注。

缉毒警

北京大学文化传承与创新研究院(抚州)成立

8月1日上午,北京大学文化传承与创新研究院(抚州)成立大会在江西省抚州市梦岛举行。北京大学党委书记邱水平,江西省政协副主席、抚州市委书记肖毅为研究院揭牌。北京大学副校长王博,抚州市委副书记、市长张鸿星分别致辞。全国旅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文化和旅游部科技教育司原司长孙若风,《中国文化报》副总编辑徐涟,抚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肖承贵,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北京大学文化传承与创新研究院(抚州)院长彭锋等出席活动。抚州市委副书记王宏安主持活动。王博指出,2016年,北京大学教授,著名哲学家张世英先生来到抚州调研,他有感于抚州深厚的人文底蕴以及在中国历史文化中的独特地位,提议北大可以与抚州合作建设文化研究院,共同推动中国文化的传承创新。四年来,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研究院终于正式挂牌成立了。研究院的成立是贯彻落实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的具体举措,是校地合作模式的新探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抚州与北大将从梦湖到未名湖,建立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的新通道。北大始终坚守“创建世界一流、服务国家战略”的发展目标,积极承担高校服务社会进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使命任务。他希望研究院的成立,能够进一步深化交流合作,发挥各自优势,连接全球文创资源为抚州的文化资源开发提出创新性思路;希望研究院成为在文化传承与创新领域具有重大影响和鲜明特色的研究机构,努力成为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先导、现代治理文化研究的前沿、国际文化融通交流研究的高地、服务中央和地方发展战略的样板、促进北大开放办学的窗口、加快抚州区域发展的重器。张鸿星指出,抚州与北京大学渊源深厚,合作基础良好,潜力巨大。此次双方共建文化传承与创新研究院,以合作交流催生文化发展的叠加效应,必将不断丰富北京大学区域文化研究的内涵,进一步激发抚州优秀文化的传承创新活力,推动双方的文化传承与创新研究不断向更高层次迈进。他希望依托北大的科研优势,深化抚州文化研究,每年确定一批重点前沿课题,加强成果落地,不断提升抚州文化对外影响力;依托北大的资源优势,帮助抚州更好推动文化传承创新,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依托北大的平台优势,加强对抚州党政人才、文化人才以及其他各领域人才的教育培养,为抚州发展提供更强大的智力支撑;依托北大的国际优势,更好推动抚州文化走出去,让世界更好领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抚州特色区域文化的强大魅力。彭锋介绍了文创院的成立背景、未来使命和学术力量,并主持了研究院顾问专家聘任仪式。张世英被聘为名誉院长。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院长、历史学系教授邓小南,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研究生院院长黄璐琦,北京大学校友会副会长、北京市海淀区政协原主席彭兴业,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旅游研究与规划中心主任吴必虎,万源企业董事长张晓崧被聘为研究院专家顾问。北京大学分子医学所研究员、国家生物医学成像设施常务副总指挥雷鸣被聘为市政府科技顾问。成立大会后,主题论坛在抚州市梦岛举行。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北京大学文化传承与创新研究院(抚州)副院长向勇担任主持。孙若风提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要注重科技发展与审美需求之间的相互促进融合,顺应文化传播的数字化趋势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换与创新性发展。北大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旅游研究与规划中心主任吴必虎指出抚州文化资源丰富、旅游市场升级空间巨大,可通过文创品牌塑造、文旅体验提升等手段来打造“异地美好生活目的地”,实现城市赋能。下午的沙龙对话由北京大学文化传承与创新研究院(抚州)副院长、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赵冬梅担任主持。徐涟、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所长黄晓军、雷鸣、央视《文化十分》制片人石岩、万源企业董事长张晓崧等围绕传统文化的现代性转化进行了深入的研讨交流。领导及嘉宾合影本次活动同步举办了2020中国抚州文创生活季启动仪式。据了解,2020中国抚州文创生活季将于8月1日至9月30日在梦岛举办,包括“游园听梦”沉浸式数字文创展、临川文创讲坛、中国临川文创大赛、文创市集等系列活动,旨在推动抚州文化传承创新发展,用文化赋能城市、照亮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