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两家春

两家春

专栏作者

65

推荐

3

最新

1880

查看

  • 有些同学认为院校排名就是报考难度,显然这是极不科学的。考研,从某个角度来讲也是考研党之间的信息之战,有些人善于利用网络、人脉等资源搜集各种各样的信息,相对于不会搜集信息的人来说,这些人的考研之路要顺畅许多!那我们要想判断目标院校好不好考,需要搜集哪些信息呢?1、计划招生人数这条信息一般在招生院校公布的专业目录里面有说明。通常认为招生人数和录取几率成正比。一些特别热门的专业,如果不知道具体招生人数,很可能从报名的那一刻起已经注定失败。为了保险起见,同学们不能仅看今年的数据,最好能看看往年的数据。这是一个比较关键的信息,从中可以看出你的竞争对手到底有多少。虽然这一数据只能看到前几年的,但是足够我们大致判断出当年的报考情况。有的高校特别是名校热门专业报考人数非常多,如果没有足够强大的实力建议不要报考。3、实际录取人数通过这个我们能得知这个专业去年到底录取多少人,再结合去年专业目录公布的招生名额,可以判断出该专业去年的招生录取情况。有一点要注意,有些高校个别专业实际录取人数多于招生人数。所以要分析下目标院校有没有扩招的传统。4、报录比报录比直接反映出某专业的火爆程度。有很多名校的热门专业报录比达到10:1,甚至20:1。这反映的是名校热门专业的真实考情。竞争如此激烈,同志还需努力。5、推免人数 很多同学认为推免人数和考研没有多大关系,这其实是一种误解。很多名校热门专业每年的推免名额很多,有的甚至占了当年招生人数的一半甚至更多。于是留给统考生的名额就很少,考研竞争更加剧烈,所以各位同学在报考之前,必须搞清楚自己报考专业的推免人数,若留给统考生的名额太少,就一定要慎重了。6、复试分数线要注意的是,复试线有校线和院线的区别。有的学校会有多个学院开设同一个专业,各个学院的院线可能不一样。学校给出的复试线一般是各院的最低院线。所以,查找复试线的时候不要混淆校线和院线的区别。如果目标学校只有一个学院开设目标专业,则不存在校线和院线的区别。不同学校专业课试题难度差异太大。7、复试比例复试比是指,计划招收人数和进入复试人数的比例。教育部规定最低的复试比例为1:1.2,这就意味着,如果录取10人,就会有12人进入复试,有两个同学注定要当炮灰。有的学校复试比会高达1:1.5,甚至1:2,复试比例如果偏高,就能说明两个问题:1)复试线的参考价值降低;2)复试竞争激烈、风险更大。8、考研最终成绩计算方式总成绩的计算公式,可以看出初试分和复试分占总成绩的权重。有的学校初试分会占到总成绩的70%,有的是初试、复试各占50%,有的学校复试分只占总成绩的30%、甚至20%。在对比不同学校考研难度的时候,还要横向考虑专业课试题难易度的差异,还有些学校不公开真题试卷,所以还要多方权衡。最后,建议大家在备考期间一定要多搜集信息,并且多方面考察,这样出来的结果会比较靠谱,如果指望通过一两条规律就做出判断,可能会有失偏颇。  更多

  • ►个人简介隋广军,教授,1961年10月出生,北京市人,经济学博士。现任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副校长。2000年6月被遴选为暨南大学产业经济博士生指导教师。1986年7月开始在暨南大学特区港澳经济研究所从事国际经济、特区与港澳经济研究。担任过研究室主任,研究所副所长,被破格晋升为讲师和副教授。1993年起,主要研究和讲授发展经济学和产业经济学,1997年12月被破格晋升为教授。是国家"千百十"工程省级学术带头人。►研究方向主要研究和讲授发展经济学和产业经济学►科研成果承担和主持过国家"九.五"社科基金规划青年项目,国家科委软科学项目,国家教育部项目,广东省科委科研项目,以及省市和企业横向科研项目12项。发表《广东处于转折点--广东跨世纪发展研究》,《选择与跨越--港澳台经济结构及运行机制研究》,《澳门观察与展望--澳门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探索》,《广东产业发展研究报告》等6部学术著作和50余篇学术论文,自80年代后期,多次赴欧洲、台湾、香港和澳门地区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和进行学术调研工作。►社会兼职曾于1998-1999和1989-1990年,分别在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和泰国朱拉隆功大学作访问学者。是广州市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被香港《大公报》聘为特约撰稿人。 更多

  • 季昌伟,女,1969年12月生,汉族,山东汶上人,中共党员。1992年聊城大学毕业留校工作,2003年获得陕西师范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现为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副院长、副教授,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生导师。在科研方面,期间共发表论文13篇,其中CSSCI类期刊3篇,全国中文核心期刊4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复印转载1篇。主持并完成聊城大学社科基金项目1项。在研教育部科研项目1项,聊城大学社科基金项目1项。曾获山东省教育厅高校辅导员工作论坛一等奖1项,山东省优秀思想政治教育成果二等奖2次(省教育厅、省高工委),教育部建国六十周年高校党建论坛征文三等奖1项,聊城大学论文组二等奖1项,聊城大学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1项。在综合获奖方面,曾获山东省暑期社会实践优秀指导者、聊城大学思想政治工作先进个人、德育评估先进个人、聊城大学三八红旗手、平安聊大先进个人、聊城大学优秀辅导员、聊城大学就业工作先进个人、聊城大学优秀社团指导者等。 如果发现导师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联系方式)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