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足食

足食

专栏作者

13

推荐

3

最新

1834

查看

  • 2017年博士研究生招生已进入复试录取阶段,招考考生报考我校博士研究生116人,硕博连读通过资格审查人数37人。2017年计划招生78人。现拟定我校2017年博士研究生复试录取办法如下:一、复试分数线划定:1、根据2017年博士研究生招生名额和招考考生初试成绩分布情况,学校统一划定单科最低复试分数线,然后按照初试成绩总分由高到低的的原则,等额确定复试人员名单。如果有复试不合格或者弃权的考生则按总分由高到低顺序递补。单科最低复试分数线划定为:外国语、专业课60分(含60分)、数学50分(含50分),总分最低分数线划定为209分。上线考生共41人。名单见附件1。2、2017年硕博连读生参加复试共37人,计划招生37人。名单见附件2。二、复试办法(一)复试前,各学院要制定本学院各学科的复试录取办法,并于复试前进行公示。(二)复试要求1、复试按学院分学科进行。各学院成立以学科带头人为主的复试工作小组,复试组人员不少于5人,秘书1人。2、招考考生复试主要考察考生的外语听说能力,科研成果和科研水平,科研动手能力,基础理论是否扎实,科研创新能力及本行业科技发展动态了解程度等。3、硕博连读生的复试各学院可根据本学院具体情况,考虑学生硕士阶段学习成绩,发表论文等综合情况制定复试细则。复试包括综合考试(笔试)与面试两个部分。综合考试范围覆盖硕士生学位课主干课程,把多门课程有机地揉合在一起,具有较强的综合性,考查基础理论是否扎实宽广,以及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面试主要考查学生对本学科领域的国内外学术动态、主要进展的了解程度,本人综合素质与潜在的科研能力等。4、复试成绩以百分计算,各学院只需将最终成绩报送研招办。90分以上的最多占复试人数的30%,80分至90分的最多占复试人数的50%。5、复试成绩不合格一票否决,不予录取。三、复试时间复试时间定于5月28日到6月3日。具体时间由学院确定。复试完毕后,各学院务必将复试材料及复试成绩于6月3日前上报研招办,复试成绩上报格式见附件3。四、其他1、每名导师原则上招收1名参加招考考生和1名硕博连读生。如导师报考人数超过规定人数,导师优先选择学生。其他学生由学院组织在本专业内调剂导师。调剂导师申请表见附件4。如有特殊情况,学院也可内部协调。附件:1:中北大学2017年博士研究生招生招考考生复试名单.xls2:中北大学2017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硕博连读生复试名单.xls3:中北大学博士研究生招生复试成绩上报格式.doc4:调剂导师申请表.doc二0一七年五月二十七日中北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 更多

  • 当前2019年考研分数线已经公布,稳稳过线的同学即可心准备复试了,小编整理了“东北师范大学2019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通知”文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根据《教育部关于印发<2019年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的通知》(教学[2018]5号)、《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研究生考试招生工作的通知》(教学厅[2019]2号)、《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硕士研究生招生调剂工作的通知》(教学厅函[2018]14号)、《教育部关于加强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工作的指导意见》(教学[2006]4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情况,为进一步做好我校2019年硕士研究生复试录取工作,特制定此办法。一、工作原则1.坚持科学选拔。积极探索并遵循层次专业人才选拔规律,采用多样化的考察方式方法,确保生源质量。2.坚持公平公正。做到政策透明、规则明确、程序公正、结果公开、监督机制健,维护考生的合法权益。3.坚持面考查,突出重点。在对考生德智体等各方面面考察基础上,突出对专业素质、实践能力以及创新精神等方面的考核。4.坚持客观评价。业务课考核成绩应量化,综合素质考核也应有较明确的等次结果。5.坚持以人为本,增强服务意识,提管理水平。二、组织管理1.东北师范大学招生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本单位硕士研究生复试和录取工作的面领导和统筹管理,制定《东北师范大学2019年硕士研究生复试录取工作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审定各单位调剂工作办法,统筹调配招生名额,审批各单位上报的拟录取名单。2.各单位组织成立由党政主要领导、教授委员会主任和主管研究生工作的领导参加的研究生招生工作小组,负责制订本单位复试工作具体方案并组织实施,指导复试小组和资格审查小组开展相应考核工作。3.各单位根据学科专业特点组织成立若干复试小组,在研究生招生工作小组的指导下具体实施复试工作。4.各单位组织成立资格审查小组,在研究生招生工作小组的指导下严格按照《东北师范大学2019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以下简称《招生简章》)和《东北师范大学2019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以下简称《专业目录》)中的规定对复试考生进行资格审查。三、工作实施(一)复试比例我校执行教育部制定的《2019年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以下简称《国初试成绩基本要求》),实行差额复试。生源充足的专业差额比例一般不低于120%,可适度扩大差额复试比例;上线考生不足招生计划的,按实际上线人数安排复试。我校不接受破格复试。(二)复试方式及内容1.专业课测试形式为笔试或实践能力考核,满分为100分,时间为1.5至3小时。各单位根据《招生简章》及《专业目录》布的复试科目确定测试内容。2.面试每生时间一般不少于20分钟,外国语听力及口语测试和综合能力面试所占时间由各单位自行确定。(1)外国语听力及口语测试满分为50分。外语专业的考生须增加第二外国语的口语和听力测试。(2)综合能力面试满分为100分。综合能力面试面考查考生的既往学业表现及潜在能力素质。对专业学位考生应重点考查其职业发展潜力,综合素质以及运用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考核各单位在面试中应组织思政工作相关人员与考生面谈,开展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考核,主要是考核考生本人的现实表现,内容应包括考生的政治态度、思想表现、道德品质、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等方面。4.同等学力及跨学科考生(是否跨学科由各单位在资格审查时认定),在复试之前应按照《专业目录》公布的科目严格进行加试,加试科目不得与初试科目相同。加试方式均为笔试,时间为每科1.5至3小时,每科成绩满分为100分。加试科目中任何一门考试成绩低于60分,即为不合格,不予录取。报考工商管理硕士、公共管理硕士、法律硕士(非法学)的考生可以不加试。5.报考工商管理、公共管理、会计、图书情报专业学位硕士的考生,须在复试中加考思想政治理论,考试方式为开卷笔试,满分为100分,时间为2小时,成绩计入复试成绩。6.根据《东北师范大学关于在研究生招生复试阶段开展体检工作的通知》,考生体检工作由各单位和校医院联合在复试阶段组织进行。各单位参照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印发的《普通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教学[2003]3号)要求和《教育部办公厅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普通等学生招生学生入学身体检查取消乙肝项目检测有关问题的通知》(教学厅[2010]2号)规定,审查考生体检结果,确定拟录取资格。(三)成绩计算方法1.考生复试成绩=专业课测试成绩+外国语听力及口语测试成绩+综合能力面试成绩+思想政治理论考试成绩(仅限工商管理、公共管理、会计、图书情报专业学位)。考生的复试成绩中,专业课测试成绩低于60分,或外语听力及口语测试成绩低于30分,或综合能力面试成绩低于60分,或思想政治理论考试成绩低于60分,均为复试不合格,不予录取。2.考生终成绩=初试成绩+复试成绩。3.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考核及体检考核不作量化计入总成绩,但考核结果不合格者不予录取。四、调剂复试(一)调剂基本条件1.须符合我校《招生简章》及《专业目录》中规定的调入专业的报考条件。2.初试成绩符合第一志愿报考专业的《国初试成绩基本要求》(A类考生)。3.调入专业与第一志愿报考专业相同或相近。4.考生初试科目应与调入专业初试科目相同或相近,其中统考科目原则上应相同。5.第一志愿报考工商管理、公共管理、会计、工程管理、旅游管理、图书情报、审计专业学位的管理类联考考生可互相调剂,但不得调入其他专业,其他专业的考生也不能调入以上7个专业。第一志愿报考法律硕士(非法学)专业的考生不得调入其他专业,其他专业的考生也不得调入该专业。6.对申请同一招生单位同一专业、初试科目完相同的调剂考生,各单位应当按考生初试成绩择优确定进入复试的考生名单,不得简单以考生提交调剂志愿的时间先后顺序等非学业水平标准作为遴选依据。不得按单位、行业、地域、学校层次类别等限定生源范围,也不得设置其他歧视性条件。7.我校不接收少数民族层次骨干人才计划(以下简称“少民计划”)、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以下简称“士兵计划”)和单考试考生调剂。(二)调剂服务系统校内调剂考生(第一志愿报考我校的考生)及校外调剂考生(初试未报考我校的考生)均须“调剂服务系统”进行申请,经各单位研究生招生工作小组审核后方可参加复试。未“调剂服务系统”录取的调剂考生一律无效。研究生院研究生招生办公室(以下简称“研招办”)根据各单位提出的调剂需求,在“调剂服务系统”中统一设置我校所有拟接收调剂专业的开通与关闭时间。各单位研究生招生工作小组应按已公布的调剂工作办法从申请调剂的考生中遴选参加复试考生。及时“调剂服务系统”通知考生相关信息,确保信息沟通畅通。五、拟录取名单确定1.所有拟录取考生须参加复试,复试合格后方能录取。各单位的拟录取人数不能超过本单位招生计划。2.各单位根据招生计划以及考生初试和复试成绩、思想政治表现、身心健康状况等择优确定拟录取名单。本校一志愿考生按终成绩排序依次录取;调剂考生单排序,按终成绩排序依次录取。3.参加复试且合格,但未被录取的本校一志愿考生按终成绩排序,后期学校若有名额调整,将按排序依次录取(已“调剂服务系统”被其他学校“待录取”且未在我校规定时限解除“待录取”的考生视为自愿放弃,不予录取)。4.若考生因特殊原因自愿放弃复试资格,其名额可由各单位按该专业其他考生的初试成绩依次递补。各单位须做好自愿放弃复试资格考生的记录。5.部复试工作完成后,各单位须将经本单位研究生招生工作小组审核及党政联席会议讨论的拟录取名单报研招办。6.复试结束后3个工作日内,各单位需在本单位网站上公布拟录取名单,公布内容包括:拟录取专业、考生姓名、考生编号、初试成绩、复试成绩、考生终成绩,对调剂考生、单考试、少民计划、士兵计划、享受初试加分或照顾政策的考生须注明。7.经学校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审批后,研招办将对校拟录取名单统一进行公示,公示时间为10个工作日。 更多

  • 姓名:孟筱敏性别:女所在学院:外国语言文化与国际交流学院职位:教授研究方向:语言学、社会语言学、跨文化交际、外语教学已开设课程(研究生):语言学导论、论文方法论、社会语言学、词汇学入门、翻译研究个人简介:孟筱敏:出生于浙江杭州,祖籍山东平原。法语教师,法国博士、硕士生导师、教授、中国法语教学研究会理事、杭州市公共场所中文名称翻译专家委员会专家。一九七七年二月毕业于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西欧系法语专业,并于一九七七年毕业分配到杭州大学外语系,今浙江大学外国语言文化与国际交流学院。曾于一九八七年九月至一九八八年七月在法国里昂第三大学文学院进修法兰西语言文学和文化,以后又赴法国卢昂大学,获法国卢昂大学科学语言与交际系硕士(Maîtrise,DEA),博士(Docteur)学位。曾于一九九八年九月至一九九九年七月赴突尼斯吉尔巴语言学院进行学习交流研讨活动;2000年5至7月赴加拿大魁北克拉瓦尔大学、蒙特利尔大学、多伦多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进行学习交流研讨活动。在国内一级刊物和核心刊物发表的主要文章有:1、《要重视社会因素对翻译的影响》中国翻译1994年第5期2、《模拟导游课探讨》,外语与外语教学,1997年第6期3、《中国学生常规认同分析》,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年第6期4、《不容忽视的文化影响》,外语教学国际论文集,美国北依阿华大学出版,2001年6月5、《试论加拿大魁北克法语词汇的特点》,外语与外语教学,2001年第12期6、《祝愿词与文化交际》,法国研究,2004年第2期7、《Malentensinterculturelsetenseignementdelapolitesseverbaleconcernantlesformulesderemerciements》(跨文化交际中的误解与致谢词的教学》,法国SYNERGIESCHINE,GERFLINT,2005年10月8、《Lesvœuxenchinoisetenfrançais》(中法祝愿词比较)法国Lefrançaisdanslemonde,2006年1-2月9、《跨文化交际中的误解-----对中法‘‘致谢语’’的分析》,浙江大学学报,2006年5月10、交际中的汉法致谦语比较,《法国研究》,P.74-79,第3期2006年10月11、Etudescomparativesdestermesd’adressechinoisetfrançais,(中法称呼语比较)P.199-207,法国国际会议论文集《France-ChineMigrationdepenséesetdetechnologies》,法国l’Harmattan出版社,Paris,2006年12月12、Lesformulesd’excusesetleurenseignement(致谦语和教学),P.173-180,法国杂志SYNERGIESCHINE(中国协作),GERFLINT出版社,第1期2007年2月出版专著:《跨文化交际中的误解-中法礼貌用语评说》,香港天马出版有限公司,2005年11月(25万字数)《RegardscroiséssurlesroutinesdepolitesseDequelquesmalheursensituationexolinguesino-française》(用交叉的眼光看礼貌习惯用语---中法交流中的一些遗憾分析),法国Anrt出版社,法国里尔,Lille,2006年9月(30万字数)主要译著:1.《赵无极自画像》,辽宁美术出版社,1993年8月2.《莫泊桑中短篇小说选》,浙江文艺出版社,1997年6月(第二作者)3.《乐器》,台湾三民书局,1997年8月4.《电影》,台湾三民书局,1997年8月5.《身体与健康》,台湾三民书局,1998年6月6.《电影的历史》浙江教育出版社1999年6月7.《西方的乐器》浙江教育出版社1999年6月8.《一生—莫泊桑中短篇小说选》,浙江文艺出版社,2003年2月(第三作者)9.《Zhejiang2005Chine》五洲传播出版社,2005年8月(中译法)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