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中山大学招不招美术研究生

上说下教
无失
中山大学并无设置艺术类研究生的,不过艺术设计和城市规划等专业需要一定美术功底,传播与设计学院下设有艺术设计与数字媒体这两个专业是关于动漫设计与制作的,你如果实力足够,可以试试。

考研报考中山大学需要什么条件?

草虫
看球记
根据中山大学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章程,中山大学全国统考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报考条件如下: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品德良好。3、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中山大学规定的体检要求。4、考生学业水平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考生录取当年入学前必须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否则录取资格无效。(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3)已获硕士、博士学位人员。(4)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满2年(从毕业后到录取当年入学之日,下同)或2年以上的人员,以及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按本科毕业同等学力身份报考。以同等学力身份报考我校的考生,须有国家考试机构或高校教务部门出具的所报考专业8门以上本科主干课程成绩证明,并在核心期刊上发表一篇以上与所报考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署名前2位),报考前须经报考院系审核通过;除复试外还须加试两门本科专业基础课,部分专业将加试实验等科目5、医学临床学科的学术学位各专业(1002临床医学、1003口腔医学、1006中西医结合)只接受授医学学位专业的毕业生(含应届本科毕业生)报考。因此,本科非985/211或四六级没过的,仍然可以报考中山大学扩展资料:中山大学是一所包括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医学和管理科学等在内的多学科综合性大学。在研究生教育方面,共有49个博士授予权一级学科、59个硕士学位授予权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覆盖了255个学科专业和领域,硕士学位授权覆盖了295个学科专业和领域。中山大学研究生教育的历史开始于20世纪20年代。1935年春,中山大学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三所高校经当时的教育部批准,正式设立研究院,是我国最早设立研究生院的院校。至1948年,共培养研究生56名。1949年至1967年,共培养研究生177名。改革开放以来,中山大学是我国首批恢复研究生教育的院校。1986年,经国务院批准,中山大学正式设立研究生院。截止2019年,中山大学研究生教育的学科体系覆盖了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和管理科学等11个学科门类。截止2019年,中山大学在读研究生23000余人,其中博士研究生5600余人。校专任研究生导师5188人,其中博士生导师2271人。参考资料来源:中山大学官网—中山大学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章程参考资料来源:中山大学官网—中山大学研究生院发展概况

请问中山大学考研设计艺术学 专业课资料哪里可以找到?

姬神
米妙
您好,获取历年专业课真题资料的途径主要有以下五个:一、是直接找该大学的学生学长要;二、是去该大学找找校内或周边的复印店,一般复印店都会留有以前的试卷以方便后人来复印;三、是去该大学找校内书店、考研代理机构来代购;四、是上该校的论坛找;五、是上购物网站搜索购买。欢迎向158教育在线知道提问,

考中山大学设计艺术学专业研究生是不是要是艺术生出身才可以啊

皇极
非耦
不需要艺术生出身,只要你专业课考试可以通过就可以。

中山大学考研

波弗特
年不可举
看了一楼的回答真的觉得很好笑,岭南学院只是个MBA教育中心??中山大学岭南学院在研究生学院里面的地位和本科教育里面的三本民办学院中山大学南方学院在本科教育的地位是相当的??……说这些不着调的话也不怕闪了舌头,不知道就不要乱说。岭南学院是中山大学实力和名气都相当好的学院,每年高考的高分考生基本上就集中在岭南学院,研究生考试的难度更大,每年报考热度都相当高,相应录取率也就低了。以下是09年和10年岭南学院的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的研究生录取情况:专业名称报名人数录取总人数其中录取免试生人数管理科学与工程218598管理科学与工程210338至于录取分数,这个学校是不会对外公布的,只是公布了一个复试基本分数线330,过了这个线就有机会参加复试。最后,中山大学原则上不会歧视二本院校的毕业生,不过你得保证你的本科成绩相当好,不然在面试时会有影响的,因为和你竞争名额的对手中大都是重点大学甚至是名牌大学的学生,所以你必须要有能让导师选择你的理由才行。努力吧,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关于考研。中山大学传播艺术学院

其神全也
此谓真人
中大不错,就是学费高。

中山大学研究生是不是很难考啊

战警
失败者
众所周知,报考名校的难度肯定会高于报考普通高校的。不过,到底有多难不好说,因为没有一个确切的可供比较的标准。不知楼主还记得下马过河的故事吗?马妈妈说“水的深浅自己试了才知道”。那是因为不同的人都是按照自己的标准来衡量水的深浅的。而考研也是一样。首先,我们都是在和别人比较,每一年报考的人不相同,试题不完全相同,阅卷的老师不一定相同,而且加上报考的专业、院校也是不同的,因此不同的人嘴中说出来的“难”意义其实是不相同的。其次,很多说难考的人都是被他们的报录比例给吓到了,而事实上我们都知道,每年在报考名校的人当中就有不少人就仅仅只是抱着试试看看的心态去考试的,试想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备考的人成功概率又能有多大呢?因此,在我看来,那个报录比例没有绝对的参考价值。所以,只要个人的专业综合实力以及个人综合素质不错,就不用担心别人说的难了。你认为呢?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中山大学考研

孰隆施是
龙虎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初试考试科目:(1)101思想政治理论(2)201英语一(3)306西医综合或353卫生综合复试专业课: F5105营养与食品卫生学 具体的信息你可以百度博学中大考研网,哪里有最新的中大考研资讯,还有学长学姐在为你们解答难题,我以前考研的时候也经常去的,受益匪浅。祝你在考研路上一帆风顺!!!告诉你的地方 去百度文库下载 那有 各个专业的都有,应该不难找吧如果嫌麻烦可以在百度上联系我!!

中山大学考研新闻传播学怎么样

宁次
初恋爱
中山大学考研新闻传播学挺好的。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成立于2003年。学院以“人文新媒体、融创传播学”为学科定位,形成了“以通识教育为基础,以创意教育为中心,以实践教学为重点”的办学特色,致力于培养既具有科学及人文素养又具有应用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学院设有新闻学系、公共传播学系和创意媒体设计系,本科开设新闻学和传播学两个专业。拥有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下设新闻学、传播学学术型硕士专业,和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设计艺术学硕士学位授予点,以及政治传播交叉学科硕士点和博士点。中山大学2018年初试新传考研参考书目334 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 注重考核新闻实务操作的意识和基本技能以及公共/公益传播领域的知识和实践,具体包括:1、通识类:新闻采访的原则、方式、策略,新闻文体类型、特点及变化,新闻写作原理及技巧,新闻编辑、新闻评论的原理及技巧等。2、专业类(学生可在如下两个门类中选择一个来回答):A、财经新闻的特点与报道策略,财经新闻领域中的深度报道与融合报道策略与实施;B、交互设计的基本理论与方法,视觉理论及其在新媒体设计中的应用。初试、复试科目不设定参考书目。440 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 以中外新闻传播理论为主,注重考核理论基础及其运用能力。具体包括:一、新闻学:新闻本源及特点,新闻、信息与宣传,新闻自由与社会控制,新闻价值与新闻选择,新闻事业与传媒体制,新闻伦理,新闻专业主义等;二、传播学:传播学的起源与发展,传播研究的学派(包括效果研究,受众研究,传播的政治经济学,文化研究,接收分析,技术决定论等),近现代传播史,传播与民主,传播与发展,传播与全球化等。 初试、复试科目不设定参考书目。643 新闻与传播学基础 以中外新闻传播理论为主,注重考核理论基础及其运用能力。具体包括:一、新闻学:新闻本源及特点,新闻、信息与宣传,新闻自由与社会控制,新闻价值与新闻选择,新闻事业与传媒体制,新闻伦理,新媒体对新闻业的影响等;二、传播学:传播学的起源与发展,传播研究的学派(包括效果研究,受众研究,传播的政治经济学,文化研究,接收分析,技术决定论等),近现代传播史,传播与民主,传播与发展,传播与全球化等。 初试、复试科目不设定参考书目。838 新闻与传播实务及研究方法 本科目包含两部分,第一部分重点考察学生对新闻与传播领域(包括新闻传播、企业传播、公益传播、政府传播、视觉传播等)之实务问题的熟悉程度,并进一步考察学生对这些与实务关联的现象的分析和认识能力。第二部分则重点考察学生掌握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并将其运用于新闻传播研究的能力。包括质化与量化的研究方法。初试、复试科目不设定参考书目。详细书目如下(学校官方没有指定,根据往年整理):《新闻学概论》李良荣 复旦大学出版社《新闻理论十讲》陈力丹 复旦大学出版社《传播学教程》郭庆光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沃纳·赛佛林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大众传播理论:基础、争鸣与未来》巴兰,戴维斯《传播学史:一种传记式的方法》E.M.罗杰斯 上海译文出版社《人类传播理论》斯蒂芬·李特约翰 清华大学出版社李彬《传播学引论》《大众传播效果研究的里程碑》洛厄里、德弗勒《大众传播理论:范式与流派》刘海龙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传播学基础:历史、框架与外延》段鹏 中国传媒大学出《新闻报道写作》刘冰 南方日报出版社《时评写作十讲》 曹林 复旦大学出版社《创造性采访》 肯·梅茨勒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新闻写作与报道训练教程》(第五版)卡罗尔·里奇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新闻报道教程:新闻采访写作的方法与技术》高钢 高等教育出版社《视觉传播概论》任悦《现代社会研究方法》艾尔巴比《现代社会调查方法(第四版)》风笑天《公共关系原理与实务》朱同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