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适合小学语文老师做的课题研究

滩纯
边区造
科研课题即研究题目,是依据研究目的,通过对研究对象的主客观条件进行分析而确立的研究的问题。一、选题的意义第一,是教育科学研究的起点。第二,是教育科学研究成功的必要条件。第三,能反映研究者的研究能力。二、课题的类型教育是一个广阔的研究领域,蕴含着丰富的研究课题。教育科研课题从不同角度可以分为不同类型。1、从研究的性质看为:理论性课题。应用性课题。2、从资料来源和时间看:历史性课题,现实性课题,3、从研究的内容看,综合性课题。单一性课题。4、从研究的手段看:实验性课题,描述性课题,5、从课题选定形式看:新开课题结转课题委托课题自选课题总之,对于教育科研课题可以进行多角度、多侧面的分类。不过各种类型的划分都只是相对的,在现实的教育研究中的课题往往是几种类型的综合。三、选题途径与方法(一)问题来源(选题途径)1、从有关理论中演绎研究问题。2、从教育实践中发现研究问题。(1)从如何提高本职工作的质量上去发现问题。(2)从工作中的困难与缺点中发现问题;(3)从成功的教育教学经验总结中发现问题;(4)在移植和借鉴其他领域先进经验和方法中提出问题;(5)从教育实践活动的观察中去发现课题;(6)从平常的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3、从过去研究中寻找研究问题。4、从各种信息交流中去发现研究问题。(二)选题的思维策略1、怀疑。2、变换角度。(三)选题的原则要求1、价值性原则。(1)理论价值(2)应用价值,(3)综合价值,例如:“上海高中生思想状况的调查报告”2、科学性原则。3、创新性原则。教育科研的创新重要表现在:(1)内容上创新,(2)方法上创新,(3)应用上创新,4、可行性原则选题不宜过大选题不宜过难。选题不宜过于专业化。(四)选题的具体方法小题大做,即课题的切入口要小,但解释面要大。小题大做的意思就是将课题做深做透。要注意循序渐进。由小到大、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单项到综合,步步为营、逐渐发展。

小学语文课题研究的过程和方法是什么?小课题自己做的!

连珠
1、发现问题;2、制定研究方法;3、按照方法解决问题;4、总结研究过程;5、实践运用。

语文课题研究该咋写?

独心
杜鹃山
课题研究计划一般包括如下几部分: 1. 课题基本情况 简要介绍课题的来源、研究类型、实验时间等。 2.课题的提出(或研究的目的) 为什么要研究这项课题,目的是什么。 3.课题研究的假设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能够解决什么问题,预期会有什么结果。 4.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和具体措施 这一部分要尽可能具体化,越具体越便于操作。 5.预期的研究成果 举例: “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与实验” 课题研究计划 一、课题基本情况 1.课题名称: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与实验 2.课题来源:天津市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课题批准号:KES016) 3.课题研究类型:应用研究 4. 课题负责人: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王敏勤 5. 实验时间:2002年至2004年 二、为什么要进行这项实验(课题的提出) 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了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任务。学习方式的转变是这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改变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自然成为这场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 (学习方式基本概念和转变学习方式的重要性略) 所谓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指从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向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转变。其中,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和操作实践都是重要的学习方式。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进展,人们对学生学习方式的理论研究日渐增多,但怎样把这种新的教学理念转变为具体的教学方法和步骤,使基层中小学教师便于操作和评价,真正引导学生在学习方式上产生实质性的变化。这不仅需要理论的研讨,更需要具体的实验。本课题计划在理论研究的同时,调查中小学生的现有学习方式,并进行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实验,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 三、课题研究假设 本课题研究的二年的时间里,也正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我市逐步推广的时间,本课题主要达到如下目标: 1. 通过理论方面的研究,发表一些有价值的关于学习方式的论文和实验报告,以此来指导实验的进行和新的学习方式的推广; 2. 通过实验,探索出适应新课程理念的新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 3. 通过以上的研究和实验,使实验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有明显的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有明显提高,为新课程在我市的推广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和思路 本课题的研究和实验计划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在理论方面进行学习方式的系统研究 通过文献研究法搞清学习方式的概念、范畴、作用,把传统的学习方式与新的学习方式进行对比研究;通过调查法了解天津市中小学生现有学习方式及存在问题,提出转变学习方式的目标、步骤和预期效果。 2. 进行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实验 课堂学习是学生在学校学习的主要场所和途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式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比如,教师采取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学生只能被动地听讲,不可能有时间和精力自主探究学习。所以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首先要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我们计划在实验学校首先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使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激发者。其次在课堂教学中限定教师讲授的时间,探索新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有较充分的时间和学习的主动权。第三,在研究教师教学方式的同时,同时研究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方式,做到教师少教,而学生能够多学。 3.进行在计算机环境中学习的实验 随着我市办学条件的改善,许多学校已经有了校园网和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设备。计算机将成为学生探索知识的有力工具,改变着学生的学习方式。教育的技术化趋势,成为近年来教与学改革的热点。随着教学中的技术含量的提高,电脑、网络技术等成为学生学习手段之一,学生可以自己通过各种现代化手段和媒介获得信息,进行思考活动。我们计划在有条件的实验学校中进行计算机环境中学习的实验,探索这方面成功的经验和方法,为其他学校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 五、实验的组织形式 本课题组由教育理论工作者和实验教师组成,理论研究部分由课题组负责人王敏勤负责,问卷的调查和组织由津南区教科室诸金英和大港二中刘志奇负责,实验部分由大港二中刘志奇具体负责。我们计划在大港二中进行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实验,因为大港二中(初中)已经进行了课程改革。 六、实验的实施步骤和方法 (一)实验的步骤 1. 撰写研究和实验方案(2003年1—2月) 课题研究方案由王敏勤负责撰写,课题实验方案由刘志奇负责撰写。每个实验教师根据课题组的要求写出本学科具体的实验方案。 2. 实验的实施和总结(2002年3月——2004年10月) (1)实验教师根据本学校的实验方案开始实施(包括理论的学习),实验老师可边学习边实践。从2003年春季学期开始到2004年暑假,各实验小组每学期末都要写出阶段实验报告,总结一学期来的实验成果,研讨存在的问题,写出下学期的具体实验方案。 (2)2004年10—12月,各实验小组撰写实验报告,课题组汇总各实验小组的成果,撰写本课题的研究报告,接受天津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的专家鉴定。 (二)实验的方法 严格的教育实验应采取对照实验法,即在平行年级中设置实验班和对照班,在实验班和对照班分别采取不同的教育教学方法,以观察实验的效果。这样能保证实验的信度和效度,说服力强。 七、预期的研究成果 课题组计划在两年的时间发表和出版相关的论文和著作,指导实验老师的实验工作。2004年底撰写《研究报告》,准备接受天津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的专家鉴定。 (摘自网络)

如何运用课题研究优化语文课堂教学

轻用其国
祈雨
今天笔者和大家交流的题目是《如何运用课题研究优化语文课堂教学》。说实话,课题研究是一个厚重的话题,让我坐在这里给大家讲,实在有些诚惶诚恐。其实也和大家一样,也在学习中,只不过比在坐的先学一步。去年,我校申报并立项了区级课题《学科教学方法的研究》。我结合我校的课题研究谈一谈如何运用课题研究优化语文课堂教学。一、为什么要做课题研究这个问题可以从学校与个人两方面的发展来考虑。1、学校发展的需要当一个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逐渐建立和完善之后,自身的发展也正越来越处于一个新的“高原期”,此时要凸显学校的特色,破解学校所面临的“瓶颈”问题,将学校的潜在资源提升到显在的层面上加以整合,使学校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只有科研才能实现。2、个人成长的需要(1)、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时代发展很快,教育改革的步伐也很快。在信息化的社会里,要立足就必须有不断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要有勇于实践、创新的能力。为了适应素质教育对我们老师提出的新要求,教育、教学工作的模式应从“经验型”转向“科研型”。实践表明一线教师在教育教学上能积极参与教科研的实践,学习理论,更新观念,以科研带教研,教研促教改,对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大有裨益。(2)、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做课题主要是为了解决在教育、教学中发现的问题,遇到的困惑。这些问题包括自己教学实践上的问题、学生表现上的问题、学校教育上的问题等。(3)、形成科研教学意识的需要。我们都知道,做课题时查阅资料是免不了的事。当你阅读了大量的有关教育、教学的书籍后,就有利于形成自己的教学理念。教科研实践活动不但转变了教师的教育观念,更重要的是使我们养成一种用新的教育理念去审视自己的日常工作的习惯。自觉地去改进自己的教育手段,进行反思教学。综上所述,可以看出,课题驱动,行动研究不仅是教师自我发展、自我提高的重要渠道,更是教师职业化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助推器。二、学习理论,更新观念要想使课题研究工作能够顺利地实施,首先要提高课题研究教师的思想认识,使他们能够从心里赞成课题研究,愿意课题研究,这是做好课题工作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做好这项工作的最为关键的一环。为此,在课题立项后,我组织教师集中进行了理论学习和座谈,通过学习和座谈,我们的教师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创新策略深远意义,同时也明确了自己肩上的重任,从内心接受了课题研究,认同了课题研究。这样,就为我校能够顺利地实施课题研究打下了比较坚实的思想基础。三、《学科教学方法的研究》的目标1、改进教师的教育方法,在教学中发挥主导作用,贯彻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创造出更为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和课堂教学模式,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素养。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教师的成长,从而不断地加快我校教师队伍的建设。2、改变学生学习方式,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体。引导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逐步改变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和书本为中心的局面,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参与意识和独立思考的意识,促进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发展。四、如何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我校《学科教学方法研究》课题组成员本着科学的态度,遵循规律,循序渐进,贯彻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以校本教研为依托,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交流方式,加强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立足课堂,深入开展丰富的语文实践活动,进行课题实验研究,有效提高教学质量。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各学科教师进行备课(1)独立备课。作为一名教师,在备课前要吃透教材,力求备课准确到位,做好课堂教学预设。因此,必须明确编者意图,学段目标、单元目标、明确每节课所学的知识点、知识块在整个单元、整册教材、整个学段所处的地位、作用。每节课的重点、难点、关键点都做到心中有数。当然,教材是专家编的供学生学习的材料,内容单一,片面,所以教师不能完全依赖教材,照本宣科。可以将相关的课外材料引入课堂,使现有的课本与课外的材料相互补充,使我们的课堂更加有血有肉,更加形象生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2)集体备课交流。主备人首先要在精心钻研课标,吃透教材内容,确定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的基础上,说明自己设计了哪些教学环节,每个教学环节设计的理论依据是什么,预计在实践中会产生怎样的效果等。辅备人可以就主备人的环节设计、教学方法、理论依据等一方面有感而发,也可以从全方面发表见解,对主备人的发言起到完善、修正的作用。在课题组资源共享的基础上,由做课教师整理出详细的教案。集体备课充分发挥教师的集体智慧,促进教师之间优势互补,加强教师的教学反思,有助于教师教学理念、教学科研及整体素质的提升,有利于增强教师的合作意识,凝聚教师工作合力,营造良好的教学研究氛围,从而为整体性、大面积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二)、课例实践。即上带题课,课题组教师通过课例实践,看一看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否适应学生,学生在课堂上是否得到了真正的发展。并反思本次课例实践的研究效果。下面重点从优化课堂教学进行交流。(1)优化教学内容新课程赋予了教师使用教材、超越教材进行教学的责任。新课程的教学过程只是“用教材教,而无需教教材”,教师可以在教学文本的自由空间中进行理智的思考解读。创造性地解读文本即优化教学内容。A抓住关键词句,找准教学切入点。在与文本的对话中,我们不难发现大部分课文中尤其一篇篇优秀的文章,总有那种“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点”。或一词,或一句,或一段;或文题,或开篇,或总结,或承上启下。找准以上切入点,通过精心设计,突破一点,就可以引导学生从整体感知课文,从而对文本留下完整的印象。四年上册的《白鹅》,课文是围绕一个关键词来写的,“好一个高傲的动物”的“高傲”,课题组老师在解读时抓住这个“点”,在课堂教学上引导学生从白鹅的叫声、步态、吃相来交流体会白鹅的高傲。。B揣摩细节词句,细读品析,品味语言特色日前,崔峦老师指出,阅读教学要明确语文课程性质,坚守语文教学本真,体现“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一个中心”即以语言训练为中心,特别是要加强语言的运用。“两个基本点”即培养语文能力(听、说、读、写、书),提高人文素养。这一提法也体现了语文课程的性质,即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五年级上册《慈母情深》:“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为什么把“我的母亲”放在后面?读时有什么感觉?像看电影一样,看到了佝偻的、疲惫的、困倦的背影。“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为什么一连用了几个“立刻”?学生体会妈妈“动作特别迅速,特别抓紧时间”,读后读者心悬了起来。这些“陌生化”的语言现象,是教师、学生与文本之间一次难得的“语言际遇”,课题组老师在引导学生品味揣摩中,探究言语形式,积累言语素材,迁移言语范式,有效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2)优化教学方法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教师有了的自主权,个性特色的彰显,在课堂教学中达到最大可能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成为了教师的追求。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根据教学目的与要求,根据学生的特点与教学情境的特性来寻求最有效的教学方法。1、精心设置好导语,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古人称文章的开头为“凤头”,就是说开头要美丽精巧、新颖贴切,要有创造力、吸引力、震撼力。同样一名好的教师要想上好一节课同样要有吸引力,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们课题组的成员自参加本课题研究以来,从一次次的集体备课、自己上课、听课及学习优秀课例的过程中,体会到巧妙新颖、引人入胜的导入,可以唤起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带起学生进入学习氛围。我校黄老师的校本课《老人与海鸥》以歌曲《丹顶鹤的故事》导入新课,悲伤的情调让人悲至更悲。教师在课堂上把歌曲和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陶冶了学生的情操,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启迪了学生的智慧,使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都得到了有效的升华,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2、信息技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多种教学媒体辅助教学在教学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运用,这样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学习中去,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会创造,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课件展示)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教学活动中最重要的因素。我们课题组成员在日常的教学中打破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学”的单一的、被动的教学模式,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的综合,使学生的活动变成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比如:课题组的老师在教学一年级下册《识字4》时,采取了以下的教学策略:1、师:(卡片出示生字词)这些生字词是我们刚才观察到动物的名字,书上有一首儿歌也是写这些小动物,请小朋友们一边朗读儿歌,一边找出这些小动物的名字,并用你喜欢的符号做出记号,把你会认的动物名字读给小朋友听,不会认的请你的小伙伴或小组长帮助。2、师:刚才开展小组识字活动时,小朋友讨论很激烈,你认识了哪些动物的名字?(指名教读注拼音的词语。)3、师:还有谁认识这些动物的名字?(再指名教读注拼音的词语。)4、师:现在我们进行一场读书认字比赛,比一比,哪个小组读得最棒?(分小组借助拼音认读生字词。)5、师:每个小组都会认读这些小动物的名字,哪个小组想开火车认读这些小动物的名字?(小组开火车读生字词)6、师:(卡片出示不带拼音的生字词)老师把这些小动物的名字的拼音去掉,你们还认识这些小动物的名字,请同学们分小组自由朗读生字词。7、师:谁认为我是胆子最大的,站起来读。8、师:谁敢挑战他?9、师:你们都会认得了这些生字,你们要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生字?小组讨论,找一找这些生字有什么特点?10、师:今天我们认识不少带有虫字旁的生字朋友,你们在课外阅读时有没有认识带有虫字旁的生字朋友。(小组讨论,指名回答。)老师在该识字教学活动中做到了1、放手让学生借助拼音读儿歌,2、小组合作识字,3、课堂上提供展示、交流的让学生体验识字的乐趣。但是,学生的认知水平有差异的,老师放手让学生划出生字词后,自由交流,你认识那个生字词,就读哪个生字词。分层次、循序渐进地认读生字;小组合作识记字形,以引导学生自主发现为主。如“蚂、蝴、蜻、蜘、蚯”这些字可结合已学过“加一加、减一减”的识字办法识记,通过各种活动识字,培养学生学习汉字的浓厚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让学生体验到自己合作、自主、探究学习的成功与喜悦,增强主动识字的兴趣。(三)总结方法,验证推广。在充分研讨的基础上,树立并总结出解决问题的有效的实际操作方法。实验教师就此总结研究过程,形成研究报告,或撰写研究论文等,以备在更大的范围内接受教师们的审视。根据大家反思总结,同其他教师根据自己班级实际,对详案进行个性化设计,以备在后续研究中进一步验证操作方法的有效性。五、课题研究的成效1、课堂的变化学科教学方法的转变,使原来死气沉沉的传统课堂焕发了勃勃生机。传统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是“灌输――接受”,学生处于被动状态;高效课堂采用新理念,课堂上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踊跃发言,谈感想、谈收获,突出了“以学生为中心”,学生真正成了课堂的主人。在交流中实现了“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使学生处于主动状态,教师在课堂上关注的是每一位学生,关注的是学生的一切,教师只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学科教学方法的转变切实提高了学生的知识水平,培养了学生能力。2、学生的变化学生自主学习、参与意识和独立思考的意识与实践能力得到了发展。在“建设美丽中国”征文活动中,我校的许艳丹老师指导的黄欣写的征文《“林丹”梦我的梦》林增润写的《向梦想出发》分别获全国征文比赛一二等奖;翁群英老师指导的学生郑凯楠写的征文《建设美丽中国我们能》、郭雅静写的《爱唱响着属于孩子们的中国梦》分别获全国征文比赛二三等奖;徐晖老师指导的学生陈若讯参加全国征文《美丽中国 我的中国梦》比赛荣获三等奖。在“第十五届世界华人学生作文大赛”写作比赛活动中,我校的许艳丹老师指导的林宇欣写的征文《我的“小梦”》和徐晖老师指导的学生陈若讯写的征文《我的水族朋友》分别获二三等奖。3、教师的变化教师的教学科研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显著提高,教师专业向纵深发展,有近十位老师的论文在不同刊物发表或获奖。总之,愿我今天的讲座真正能给大家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也同时祝各位教师在教育科研中走向成功,希望大家在今后的教育科研中真正感受到教育的幸福,而不是让科研成为浪费我们时间的事情。提高教学质量,必要先提高教师们的教科研能力。只有把课题研究做细、做实、做好,才能及时发现教育教学中的弊病,通过研究加以改进,找到解决的办法,并应用于实践,实践中必将开出绚烂的教科研之花!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课题研究方案

比安卡
尸子
教育家克莱·P·贝德福特说:“你一天可以为学生上一堂课。但是如果你用激发好奇心教他学习,他终生都会不断地学习。”本文结合教学实践案例阐述了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质疑能力的重要性以及有效培养的多条途径。主要是从氛围营造、课题解读、生成资源、关键点、生活实践这五个方面来展开论述。关键词:语文教学 小学生 质疑能力 好象有这么一个规律,孩子年龄越是小,越是会提问题。在他们的头脑里,充满了对世界的好奇。可是,随着年龄增长,好奇心却逐渐消失了。有一次是外出听课,教师说到:“骆驼闭上了鼻子和眼睛”。竟没有一个同学提问:“鼻子怎么可以闭呢?骆驼是怎么闭上鼻子的?”课堂按部就班地上了下去,有条不紊,波澜不惊!这就是我们的学生,我们的课堂?其实孩子是最会提问的,而现在学生变麻木了,变成专装知识的容器,主要是教育忽视学生的质疑精神的培养的结果,这是中国式教学的最大弊端。我们需要创新人才,但没有质疑就没有探究,更谈不上创新。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学生的头脑里经常有疑问产生,就会促使他去探究,去思考,去聆听,去解决问题,学习就会变得非常主动,这是创新性人才必须具备的一个素质。质疑是任何创造的最初的起因,我们不能把孩子的好奇心扼杀在摇篮里,一定要真正地把质疑的权力还给学生!下面我结合近两年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过程,谈谈我在这方面做出的努力,以及取得的一些成效:一、营造民主课堂氛围——质疑的土壤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只有民主才能解放最大多数人的创造力,而且使最大多数人之创造力发挥到最高峰。”“教学相长”, 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相互促进的,特别在信息如此发达的现代社会,教师在各个方面都没有绝对的优势了。教师在课堂中并不是绝对的权威,在地位上大家是平等的,只是角色不同,分工不同,师生之间应该互相尊重。我们应该努力营造出一个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才能打开学生的思路,让学生敢问,敢学,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把学习的自主权交给学生。但做教师的还是会有一种惯性,认为自己永远比学生看问题更准确,常会对于课堂中的不“和谐”音打断或批评,这样做容易使师生关系对立起来,影响了课堂氛围。有一次上课中,我让同学们谈谈对莱特兄弟中哥哥的话的理解,有一个同学的观点让我觉得不可思议,他说:“这句话说明了人是没有十全十美的,每个人都会有缺点。”我听了立刻面对着全体同学说:“这句话难道是讲人都是有缺点的吗?你们同意吗?”其它同学顺着我的话意表示不同意。但接下来我再问有谁补充?教室里却一片沉默,没有人再举手了。其实后来想想那个同学的观点也有道理,我不应该如此简单粗暴地当堂否定,使师生之间的距离一下子拉远了。现在我在课堂教学中非常注意努力营造师生之间平等民主的融洽关系,尊重和聆听课堂上学生产生的各种想法。在放给学生看高耸入云的华山时,有一学生说他看上去华山并不高,我让他说理由,然后和他一起分析了华山到底高不高。当我让学生读“蜜蜂,马,北极熊,燕子”的词串时,一生举手说他想提问:北极那么冷?为什么北极熊不会冻死?我赞同他的问题,并让生生互助解答,学生们都说得非常好。在我的课堂里,人人可以发表看法,不用怕说错;人人可以提出问题,这个问题哪怕与课堂离得再远;人人可以对别人的发言进行质疑和补充。“老师,我想提问……”“老师,我不同意某某某的看法……”“老师,我有补充……”这样的声音比比皆是,我的课堂是民主的课堂,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孩子们爱问的天性被激发了出来,学生真正爱提问,也会提问了。 二、初读文本提出要求——质疑的起点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常有疑点、常有问题,才能常有思考、常有创新。学生在刚接触一个陌生的文本时,问题是最多的。教师应充分利用好这一资源,在这样一个学习的临界点上,充分启迪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同时激疑还可以集中学生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可以启发思维、发展智力。在高年级学生做课文预习时,我要求学生在文旁必须提一到二个问题,然后带到课堂内交流。一开始,学生们不太会提,有的问题提得太浅显,有的问题太不着边。慢慢的,通过交流,评价和引导,学生的问题也越来越有深度,越来越有思考价值了。如在教学《理想的风筝》一课时,我的学生就提了如下问题:1.写第二自然段多余吗?2.同学们为什么会泛起一股酸涩的感情?3.为什么说那圆木棍功德无量?4.为什么刘老师故意把风筝一撒脱手,而且要亲自去追风筝?5.为什么作者会称风筝为“理想的风筝”?6.刘老师在送风筝上天时的心情是怎样的?……课堂中,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去朗读体会,产生的感悟精彩独特,课堂效果非常显著。在我上一年级课文《蚂蚁和蝈蝈》时,我也从课题入手,让学生说说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学生们发言踊跃,问题提得也非常多。其中有一个精彩的生成,一生问:“为什么写蚂蚁和蝈蝈,而不写另外两种动物?”另一生马上接下去描述了另外一个也是蚂蚁和蝈蝈的故事,主题和本文是类似的,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上本课时就更感兴趣了。三、有效利用生成资源——质疑的关键学起于思,缘于疑。古人云:“学贵有疑,学则须疑。”疑是思之源,思是智之本。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个人思维活跃的表现,是勤于动脑,善于思考的表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积极思维的过程,提倡多问,能培养学生不迷信书,不迷信教师的敢说敢想的创造精神和批判精神。教师应积极引导,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敢疑,敢问,敢驳,发挥他们的创新潜力。课堂教学中,学生在教师预设之外的生成往往闪烁着学生思维的火花,教师如果能有效抓住这个资源进行引导,往往会带来教学的精彩。上《我是神舟号》时,我以《嫦娥奔月》的故事导入。故事一讲完,一生问:“老师,嫦娥身边的玉兔是怎么到天上的?”我说:“这个问题让我们从课文中找找看,下面一起听课文录音。”可录音刚一结束,那个同学又叫起来,“老师,课文中没有说到玉兔。”其它同学也纷纷附和。学生爱提问是好事,为什么不能化上一点时间来对待这个问题呢?何况,课文插图上有玉兔,文中没有,提问也很正常。于是我接下来就让小朋友们发挥想象力来说一说玉兔是怎么有的。交流异常热烈,涌现了许多精思巧想。“玉兔是嫦娥在人间养的,嫦娥上天了,就也把它带上去了。”“玉兔喜欢嫦娥,就到她身边了。”“玉兔有一天出来玩,跑着跑着到了月宫,就不回去了。”“玉兔是天上的仙兔,有一天,嫦娥和天蓬元帅到人间游玩,天蓬元帅追赶玉兔,玉兔就逃到了嫦娥身边。”孩子们一个比一个说得好,课堂精彩迭出。我们要善待学生的提问,有的问题看似无聊或无关,仔细一想挺有道理,我们千万不要轻易挫伤孩子的积极性。保护他们的“奇思异想”,这样他们的思维会越来越活跃,问题也越来越多。 四、抓住课文关键设疑——质疑的途径每一篇课文都有其灵魂,或我们称之为的重点和难点,学生的理解和感悟如果能突破这一点,教学就是成功的。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能抓住这个关键点让学生进行质疑,一可以有效提高学生质疑能力和水平,同时也使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更为深刻。比如,《最佳路径》一课教学中,在学生了解了“各个葡萄园主虽然苦心经营,在路边大声吆喝,却很少有人停下车来购买;而老人无力管理,让游客自己采摘,结果却门庭若市,第一个卖完。”这两种现象之后,可以让学生进行质疑:“为什么会产生这两种不同的现象?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这两种看似不合理的现象?”。由此更深入地带动学生去学习体会,最终明白“给人自由,任其选择”的可贵性。 我在《天鹅的故事》一课教学时,上到中途,一学生站起来理直气壮地说:“我觉得这只老天鹅太傻了,它干嘛这么做,这么做有可能要死掉的呀!”这个问题出乎了我的意料,细想却很真实,因为这是一个很“大众”的想法,这对于理解老天鹅的行为是很关键的一个问题。我没有草率地否决,而是引导学生体会普通人确实会不会这么做,但占少数的“英雄”往往在特殊的场景中都能起到一定的带头作用,他们的不怕牺牲、顽强奋斗的勇气往往会感染周围的一大批人,投入到当时的战斗中去。老天鹅,就是在当时的困境中的这样一位英雄。这样的解读,使学生对“老天鹅”这一“英雄形象”的认识更真实更到位了。这个问题是学生生成的,但之后我想,在这种关键的地方,就应该创设这样一个矛盾的问题情境,促进学生质疑和深思,并通过矛盾的解决最终加深对文本的解读。 五、结合学生生活实践——质疑的源泉语文学习离不开生活实践,语文的学习永远为生活服务。生活的真实性和广泛性会催生学生的学习兴趣,的问题和探究。新课标提出:“学生要在活动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和探索问题。”在课堂中,我常常会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教学探讨,提出疑问,发表看法,解决问题。对于一些鲜活的生活实践得来的事例更是及时地进行创造性利用。一次课前,刚走到教室门口,就听见闹哄哄的。孩子们一见我,就哇哇地向我报告谁谁吃蚂蚁了,谁吃了几只蚂蚁……一个个小眼睛发亮,小脸发光。于是我就势利导,以轻松的口吻和他们聊起了蚂蚁,先请那几个敢于吃蚂蚁的学生站起来说说吃后的感受,再问他们怎么会想到吃蚂蚁的,接着让他们说说对蚂蚁还有哪些了解?你有没有什么问题想问?同学们思维极其活跃,交流得很好。提了许多问题:蚂蚁到底能不能吃?蚂蚁吃到肚子里会不会动?蚂蚁是用什么和朋友说话的?最后让学生把刚才交流的内容,或自己还没来得及说的写下来。无疑,这次写话是成功的。写话内容中,呈现了的问题:“蚂蚁是怎么吃东西的呢?蚂蚁怎么这么小呢?所有的蚂蚁难道都这么小吗?”“为什么蚂蚁能吃呢?蚂蚁喜欢吃什么呢?蚂蚁的家在哪里呢?”“下雨的时候,蚂蚁会到洞里去。如果找不到家的话,它就会躲到一个角落里。你知道它为什么会躲到角落里吗?”从中可见学生的思维是多么开放,多么灵动,多么富有想象力呀!学生带着的问题离开教室,这样更保持了他对世界的好奇心,为以后不断地探索世界提供了动力源泉。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当一个年幼的人不是作为冷漠的旁观者,而是作为劳动者,发现了许许多多个‘为什么’,并且通过思考找到答案时,在他身上就会像火花燃成火焰一样,产生独立的思考。”因此,我们无论是哪一门学科的教师,都应该把保持学生对探求新知的好奇心放在首要的位置,要努力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和质疑水平。

如何让语文课堂活起来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朱建
振鷺
针对初一学生自觉性不够强,但个个都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我将课文上所有涉及到的该掌握的基础知识编成各种形式的竞赛题,每周拿一课时举行各种比赛。如查字典比赛、朗读比赛、写字比赛、背诵比赛、默写比赛等等,比赛形式有个人赛、小组赛、预赛、决赛等等。学生们为了在比赛时获得好成绩,在家非常用功,有的还主动买课外书看,每次比赛都 非常激烈。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比以前强调十遍还管用。

教学中如何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的课题研究报告

柊镜
似臼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的培养对学生健全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阅读教学作为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价值不仅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而且还能借助阅读教学来培养学生识字、写字能力、表达能力、写作能力、情感态度以及思想道德品质等,这些都是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小学语文课题研究计划

撒隆
伐树于宋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内容来自用户:丁移学小学语文课题研究计划----如何搞好语文阅读教学 一、    目的及意义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规定了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积累,使他们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因此,所有的阅读教学都要围绕阅读教学的任务来进行。学生的学习方式,是不同课堂教学结构赖以建立的依据,实际教学活动是实现学习方式多样化的重要载体。因此,学习方式的转变必须从学科课堂教学中寻找突破口,通过学习方法指导的研究,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依据相关的理论构建与学习方式多样化相适应的教学模式。二、实验过程1、精心设计课题研究方案。课题研究方案是课题研究开展的依据,其地位尤为重要,因此在设计课题研究方案时,课题组成员相互协商,几易其稿。通过课题负责人对学校学生学情与教师教学情况充分分析,获取了第一手资料,确定了课题研究的重点主要放在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的研究上。接着,课题组人员有几番研究,对课题研究方案进行了进一步的修改,补充了一些新内容,这使课题研究的针对性进一步得以提高。三、实验成果不给学生充分阅读,剥夺学生阅读课上涵咏、品味文章的过程和乐趣,教师热中于文章甲乙丙丁,子丑寅卯的理性分析,或者片

如何培养初中学生的语文写作能力研究方案

金鸳鸯
经验
随着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人,“教师成为研究者”的观念逐渐深人人心。开展和参与课题研究是教师获得自我持续发展能力的最佳途径。事实证明,通过开展课题研究,边学习边做课题,边研究边实践,逐渐成为研究型的教师不乏其人。“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对于课题研究,开题报告(计划或方案)如同建筑师的蓝图。有了好的开题报告,才能使研究工作者有计划、有系统、有组织地开展研究工作,以保证课题研究任务的顺利完成。因此,制定开题报告是课题由设想转化为实际行动的关键步骤。当前许多教师由于过去从未做过课题研究,现在要申报课题,撰写课题开题报告不知从何人手。为了使广大教师更加积极而有效地开展课题研究活动,培养、提高教师撰写课题开题报告的能力和水平,本文针对当前教育科研的实际,结合从事教育科研课题研究,从科研课题开题报告的含义、作用、结构等方面来谈教师应该如何规范撰写开题报告,力求对想开展教育科研的教师提供一点启示。一、开题报告的含义与作用著名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何谓有价值、有创见性的问题?这样的问题从何而来呢?这需要研究者长期实践、细心观察和深思熟虑。当课题或自己提出的问题赢得社会认可后,就要把自己的研究方案设计好,即撰写科研课题开题报告。开题报告就是课题研究方案的设计、规划和制定。换言之,就是当课题方向确定之后,课题负责人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撰写的报请上级批准的选题计划。开题报告主要说明这个课题有价值进行研究,自己有条件进行研究以及准备如何开展研究等问题,也可以说是对课题的论证和设计。撰写开题报告是提高选题质量和水平的重要环节。制定课题研究计划和安排,是为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提供探索的途径。科研课题开题报告,它初步规定了课题研究各方面的具体内容和步骤,对整个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起着关键的作用。可以说,课题开题报告水平的高低,是一个课题质量与水平的重要反映。没有科学的开题报告(研究设计),就没有科学而有价值的成果。随着教育科研管理工作规范化不断加强,开题论证问题越来越受到教育科研管理部门的重视。二、撰写开题报告的基础性工作写好开题报告要了解它们的基本结构与写法,做好基础性工作。首先,要了解别人在这一领域研究的基本情况。研究工作最根本的特点就是要有创造性,熟悉了别人在这方面的研究情况,才不会在别人已经研究很多、很成熟的情况下,重复别人走过的路,而是站在别人研究的基础上,从事更高层次、更有价值的东西去研究。其次,要掌握与研究课题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理论基础扎实,研究工作才能有一个坚实的基础,否则,没有理论基础,你就很难深人进去,很难有真正的创造。因此,我们进行科学研究,一定要多方面地收集资料。要加强理论学习,只有这样制定出的报告和方案才能更科学、更完善。三、开题报告(研究方案)的结构与写法撰写开题报告是进行科研课题申请的首要工作。通过开题报告的思考与写作可以帮助我们清楚地了解自己为什么要做这个课题,究竟想做什么,想得到什么,怎么做,能否达到自己的预期目标?若分析后觉得不现实,则可以立即调整自己的方向和目标,使课题目标的达成有可能性,从而避免“大题小作”或“小题大作”。课题开题报告的写法根据课题研究的类别略有不同。但一般地说,科研课题开题报告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课题名称课题名称就是课题的名字。这看起来是个小问题,但实际上很多人写课题名称时,往往写得不准确、不恰当,从而影响整个课题的形象与质量。这就是平常人们所说的“只会生孩子,不会起名字”。那么,如何给课题起名称呢?1、名称要准确、规范准确就是课题的名称要把课题研究的问题是什么,研究的对象是什么交待清楚,比如“初中语文指导自主教学模式研究”,这里研究对象就是初中语文教学,研究的问题就是指导自主教学法。有时候还要把研究方法写出来,例如“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验研究”,其研究的对象是小学生,研究的问题是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主要方法是实验法,这就说得很清楚,别人一看就知道这个课题是研究什么。规范就是所用的词语、句型要规范、科学,所有似是而非的词不能用,口号式、结论式的句型不能用。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个题目如果是一篇经验性论文,或者是一个研究报告,笔者觉得不错,但作为课题的名称就不是很好,因为课题就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这个问题正在探讨,正开始研究,不能有结论性的口气。2、名称要简洁、醒目不管是论文或者课题,名称都不能太长,要简明扼要,通俗易懂,能不要的文字就尽量不用,一般不要超过20个字。但要尽可能表明三点:研究对象、研究问题和研究方法。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首先,要阐明课题研究的背景,即根据什么、受什么启发而进行这项研究的。因为任何课题研究都不是凭空来的,都有一定的背景和思路。其次,要阐明为什么要研究这个课题、研究它有什么价值,能解决什么问题。第三,要认真、仔细查阅与本课题有关的文献资料,了解前人或他人对本课题或有关问题所做的研究及研究的指导思想、研究范围、方法、成果等。把已有的研究成果作为自己的研究起点,并从中发现以往的不足,确认自己的创意,从而确定自己研究的特色或突破点。这样既可以更加突出本课题研究的的价值、意义,也可以使自己开阔眼界,受到启发,拓展思路。一般可以先从现实需要方面去论述,指出现实中存在这个问题,需要去研究,去解决,本课题的研究有什么实际作用,然后,再写课题的理论和学术价值。这些都要写得具体,有针对性,不能漫无边际地空喊口号,写成诸如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等一般性的口号。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研究目标与研究目的是不同的。研究目的回答的是“为什么要进行这样的研究”,而研究目标阐述的是通过这样的研究,要达到什么目标,要解决哪些具体问题,要达成哪些预期的效果。研究的目标是比较具体的,不能笼统地讲,必须清楚地写出来。只有目标明确而具体,才知道工作的具体方向是什么,才知道研究的重点是什么,思路就不会被各种因素所干扰。如“参与式合作备课的研究”课题的研究目标:(1)有效落实课改理念。(2)提高教育教学效率。(3)促进教师专业成长。(4)有效凝聚集体智慧。(5)有效促进研究氛围。(6)促进学校全面发展。(四)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有了课题的研究目标,就要根据目标来确定这个课题要研究的内容,研究内容要比研究目标写得更具体、明确。目前在这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只有课题而无具体研究内容;2、研究内容与课题不吻合;3、课题很大而研究内容却很少;4、把研究的目的、意义当作研究内容。这对我们整个课题研究十分不利。因此,我们要学会把课题进行分解,一点一点地去做。这里给大家举一个例子:某省“十五”重点课题《初中语文活动课研究和实验》的研究方案指出,本课题研究的中心是,如何科学有序、切实有效地开展初中语文活动课。具体内容包括下列三个方面:1、根据初中各年级学生的情况和语文教学要求,对初中各年级语文活动课,对学生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素质的发展进行详细的目标规定,从而建立初中语文活动类课程的目标体系。2、根据初中各年级语文活动课目标和语文学科的特点,安排初中各年级语文活动课的内容,内容的安排力求充实、精确、有序,并初步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活动课内容体系。3、根据初中各年级语文活动课目标内容和初中各年级学生的特点,探索初中语文活动类课程的学习活动方式,确定活动类课程的教学时间、空间及程序,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多种切实可行的可操作的语文活动教学模式。(五)课题研究的方法任何科学研究除了要应用哲学方法和一般科学方法之外,还要有具体的研究方法、技术手段。“研究方法”这部分,主要反映一项课题的研究通过什么方法来验证我们的假设,为什么要用这个方法?以及要“做什么”、“怎么做”。教育研究的方法很多,包括个案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实验研究法、比较研究法、理论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等。一个大的课题往往需要多种方法,小的课题可能主要是一种方法,但也要利用其它方法。我们在应用各种方法时,一定要严格按照每一具体科研方法的要求,不能凭经验、常识去做。比如,我们要通过调查了解情况,我们如何制订调查表,如何进行分析,不是随随便便发一张表,搞一些百分数、平均数就行了。这是在今后的科研工作中必须解决的问题。(六)课题研究的步骤和实施计划课题研究的步骤,就是课题研究在时间和顺序上的安排。一般情况下,步骤基本上包括方案准备阶段,方案实施阶段,专家论证评价、总结验收和结题三个阶段。研究的步骤要充分考虑研究内容的相互关系和难易程度,一般情况下,都是从基础性问题开始,分阶段进行,每一阶段从什么时间开始,至什么时间结束都要有规定。每一阶段的工作任务和要求,不仅要胸中有数,还要落实到书面计划中。从而保证课题研究按时保质保量完成,课题研究的管理也可据此对课题研究进行检查、督促和管理。怎样组织实施?切实规范课题研究档案管理。完整、系统、准确的课题研究档案既是研究成果的展示,也是课题鉴定的重要依据。因此,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要善于形成和积累资料,建立好课题研究档案。课题研究档案资料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1)计划性资料。包括课题总体研究设计、实验研究方案和阶段性研究计划等。(2)教程性资料。主要是按计划开展研究的阶段性记录。如实验课教案,典型实验课记录,课外活动的设计,实验教师的观察、随笔,以及社会、家长、学校、学生的反应等。(3)专题性资料。如根据课题研究的需要所举行的专题研究、专题讲座和专题报告等研究资料。(4)效果性资料。包括个案变化及群体变化的资料。如测试成绩的统计分析,试卷及有价值的学生作业、作品和制作等成果,以及反映成果的音像资料等。(5)总结性资料。包括各学期、学年总结或专题研究的总结、论文和报告等。在具体进行研究资料归档时应注意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注意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要注意积累原始资料,及时做好记录,一般不要事后补记。即使追记,也要绝对尊重客观事实。二是注意资料的完整性、系统性。实验记录要详细。实验因子是如何操纵的,无关因子是如何控制的并发生了哪些变化,都应完整、系统地记录下来。三是注意建档的科学性、适用性。要分门别类,列出目录,认真填写归档说明,突出重点,便于查找。在课题研究档案方面,我们应努力做到全,有全面的资料;要做到细,既有宏观的,又有微观方面的资料;要做到勤,要勤于及时积累,整理资料。(七)课题预期的成果与表现形式课题研究成果预测即研究过程可能出现哪些情况、问题?研究会带来什么成果?有什么对策?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包括研究报告、教育论文、专著、软件、课件等多种形式。课题不同,研究成果的内容、形式也不一样,但不管形式是什么,课题研究必须有成果,否则,就是这个课题没有完成。在开题报告中设计出成果形式,可以使研究者明确将来用什么表现研究成果,以便从开始就可以着手努力积累材料、构思框架、进行分工,以利于研究成果的顺利问世。同时也有利于课题管理者据此对课题进行检查验收。教师对于自己研究结果的表述,不宜脱离自身的实际可能性去追求晦涩的理论阐述,应该力求避免空洞、抽象和程式化,而要通过生动的案例和个性化的语言来叙述自己的实践、提炼自己的经验、体现自己的特点。允许教师用自己的表现方式来展示成果。特别是允许教师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课题成果。小课题研究怎样表达研究成果?研究报告、论文是小课题研究成果的主要表达方式,但不是唯一的表达方式。中小学教师自始至终是生活在教育科研的现实场景之中的。其研究也应有自身独特的研究表达方式——日志、叙事、案例、反思等,这些方式便于操作,与教师工作实践相辅相成,能很好地解决工作与研究的矛盾,是教师教育教研活动的重要载体。它们既可以成为教师教科研活动过程的记录,也可以成为教育科研活动成果的表达方式。因此,我们都应做研究型的教师,要善于将自己的研究成果用恰当的方式表达出来,让研究为我们的教学生涯注入无限的生命活力。1、“教育日志”是教师对教育教学生活事件的定期记录,是用语言符号和文字梳理自身的行为,记载真实的生活场景,有意识地表达自己。通过撰写教育日志,教师可以定期回顾和反思日常的教育教学情境,地了解自己的思想和行为。2、“教育叙事”是以自我叙述的方式来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并通过反思来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其基本特征是研究者以叙事讲故事的方式表达自己对教育的理解和解释,它不直接定义教育是什么,也不直接规定教育应该怎么做,而是让你从一个或多个故事中体验到教育是什么或者教育应该怎么做。3、“教育案例”是教育教学过程中含有问题和疑难情境在内的真实发生的典型性事件。写作教育案例对教师有以下好处:①案例写作为教师提供了一个记录自己教育教学经历的机会;②案例写作可以促使教师更为深刻地认识到自己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③案例写作可以促进教师对自身教学行为进行反思,提升教学专业水平;④案例写作为教师之间分享经验、加强沟通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式。4、“教育反思”是个体对自身教育观念及行为的认识、监控和调节。美国学者布鲁菲尔德认为:“反思性实践过程的核心是通过不同的视角来观察我们是怎样思考和工作的。” 教育反思的类型很多,有专题反思与整体反思,即时反思与延时反思,课前反思、课中反思与课后反思等。怎样总结反思?总结反思的目的在于改进。在总结反思方面,一是要对整个课题研究进行系统描述,勾勒出从确定问题、制订方案到组织实施的整体情况,二是要对课题研究的过程和结果进行判断和评价,并对有关现象和原因做出分析和解释,找出计划与结果的不一致性,进而确定原有的研究问题、研究计划和下一步的计划是否需要做出修正、改进,以及需要做出哪些修正、改正。反思的要求是:第一,以研究问题为基点。需要针对原来的问题具体地展开反思。通常反思的方式是:我们是否解决了原来的问题?或在多大程度上解决了原来的问题?还有哪些问题需要在下一步的计划中得到解决?等等。第二,以研究计划为参照。结合研究计划来反思,具有两个方面的作用,一方面是有助于考察原有研究计划的合理性。如果通过研究实践,未能解决现实的问题或改进原有的实践。如果通过研究实践,未能解决现实的问题或改进原有的实践。教师就需要进一步思考:这一状况是否与研究计划有关联?在多程度上有关联?由此是否可以判定原有计划是失当的,以至于可以放弃原有计划?等等。另一方面是有助于完善下一步的研究计划。无论原有计划的合理性如何,都能对下一步的计划提供参照的价值,因为我们在后续的计划中可以汲取其合理性的方面,摒弃其失当的或不合理的内容。第三,以改进实践为归宿。小课题研究是从教育实践的问题开始的,最终走向教师实践的改进。因此,在研究过程中,要思考教师的教育教学素养是否得到了提升?是否增进了教育教学实践的合理性?是否促进了学生的发展?是否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八)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和人员分工课题小组成员如何分工合作,在方案中,要确定课题组长、课题组成员以及分工。课题组组长就是本课题的负责人。课题组的分工必须明确合理,让每个人了解自己的工作和责任。当然在分工的基础上,也要注意全体人员的合作,大家共同研究,共同商讨,克服研究过程中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同时,还要注意课题组成员的整体素质与水平,尤其是课题负责人的水平。如果课题组成员和负责人既没有理论又没有实践经验,这个课题就无法很好地完成,也就难以得到批准立项。(九)课题研究的经费及设备条件需要任何研究都需要一定的研究经费和设备条件,教育研究也不例外。对课题研究有价值的资料,如有关测验题和问卷题等研究工作与材料、经费预算及设备条件的需要,必须写清。但要实事求是,不能多多益善,胡写乱要,要加强管理,监督使用。总之,科研课题开题报告是研究人员科研知识和能力的“缩影”。只有重视并认真、科学地做好研究课题方案的设计,制定好开题报告,才能为获取教育科研优秀成果打开成功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