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考研是每年几月份?

斯而析之
独性
考研时间:每年12月22日-24日试卷结构: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4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30分,史纲14分,思修与法律基础16分,当代世界经济与形势与政策16分)英语:(完型填空10分,阅读A40分,阅读B(即新题型)10分,翻译10分,大作文20分,小作文10分)数学:理工类(数一、数二)经济类(数三)数一:高数56%、线性代数22%、概率统计22%数二:高数78%、线性代数22%、不考概率统计数三:高数56%、线性代数22%、概率统计22%扩展资料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分初试和复试两个阶段进行。初试和复试都是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初试由国家统一组织,复试由招生单位自行组织,初试方式分为全国统一考试、联合考试、单独考试以及推荐免试。全国统一考试的部分或全部考试科目由教育部考试中心负责统一命题,其他考试科目由招生单位自行命题。联合考试在特定学科(类别)、专业(领域)进行,部分或全部考试科目联合或统一命题。单独考试由具有单独考试资格的招生单位进行,考生须符合特定报名条件,所有考试科目由招生单位单独命题。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招生考试

考研一般在几月份,得多长时间

埃米尔
饶鲁
1、考研时间:每年12月22日-24日。每科3个小时,第一天上午政治(8:30-11:30);下午英语(2:00-5:00);第二天上午数学或专业基础课(8:30-11:30);下午专业课(2:00-5:00)。2、考研科目:共四门:两门公共课、一门基础课(数学或专业基础)、一门专业课。两门公共课:政治、英语。一门基础课:数学或专业基础。一门专业课(分为13大类):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军事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其中:法硕、西医综合、教育学、历史学、心理学、计算机、农学等属统考专业课;其他非统考专业课都是各高校自主命题。扩展资料研究生考试报考条件:考生学业水平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录取当年9月1日前须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要求报名时通过学信网学历检验,没通过的可向有关教育部门申请学历认证。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满2年(从毕业后到录取当年9月1日,下同)或2年以上,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历,且符合招生单位根据本单位的培养目标对考生提出的具体业务要求的人员。4、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按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历身份报考。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招生考试

现在,研究生(专硕)报考时间是每年的几月份到几月份?

二重身
凄然似秋
专硕有两种即1:统考或12月联考,流程、报名时间、考试时间与报考学硕研究生都相同,即10月报名、12月考试。2:10月联考。统考或12月联考,10月报名(整一个月)1月考发双证(研究生毕业证加硕士证),属全日制研究生,待遇与学硕相同。10月联考(又叫GCT考)6月25-7月10日报名,10月考,发单证(只发硕士证不发毕业证)不属全日制学历。至于这两种研究生有甚区别请在百度知道中输入在职研究生报考条件,看一下我写的在职研究生报考条件就清楚啦。以上说的是以前的事,近年中国研究生招生大改革,推陈出新,从2016年起除工商管理外,其他专业取消GCT招生,从2019年起,GCT所有专业都停招。改为12月在职研究生,发双证。可以说单证变双证是好事,从此彻底解决了在职不能拿双证的弊端问题。

每年几月份考研

蹇裳攫步
番茄酱
考研初试时间是每年12月份的倒数第二个周末两天,复试时间是每年的3-5月份,初试分数公布是在2月份,国家线公布是在3月中旬左右。

研究生招生简章都是几月份出?

道莫邪
刹那
研究生有10和1月的考试,一般10月考试的7月份报名,6月份出招生简章。1月份考试的10月份报名,9月份会出招生简章。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硕士研究生几月入学

秋本
一般10月份报名,在研究生招生考试网上报名,具体时间关注网上新闻。1月中旬的周末考试,3月左右出初试成绩,3月底4月初复试,8月9月入学。应届和往届的无区别,都是一样的报名,考试和录取。

考研时各大学的研究生招生简章一般几月份出?

高银
珊璞
不一定,早的可能8、9月就有,也有晚的要10月左右你可以先看头一年的,把他作为参考一般情况下变动不会太大祝好运~每年都是8月,暑假结束,开学初。每年较上一年变化都不大。

请问研究生招生

蜚大屋者
继承人
1.你是收的2.初试科目基础医学院100501 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内科学》,周仲瑛,中国中医药出版社;《中医内科学》,张伯臾,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中医基础理论》(五版);《内经讲义》(五版)100502 中医临床基础《中医内科学》,周仲瑛,中国中医药出版社;《中医内科学》,张伯臾,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伤寒论讲义》(五版),李培生主编,上海科技出版社,1985年;《金匮要略》(第一版),范永升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年;《温病学》(21世纪课程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年100503 中医医史文献《中医内科学》,周仲瑛,中国中医药出版社;《中医内科学》,张伯臾,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01、02方向《中医各家学说》,任应秋主编,上海科技出版社,1986;03方向《中药学》(五版);04、05方向《方剂学》(五版);06方向《中药学》(五版);07方向 《医古文》(五版、六版);100504 方剂学《中医内科学》,周仲瑛,中国中医药出版社;《中医内科学》,张伯臾,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方剂学》(五版),上海科技出版社 100505 中医诊断学《中医内科学》,周仲瑛,中国中医药出版社;《中医内科学》,张伯臾,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中医诊断学》(新世纪规划教材),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00601 中西医结合基础《中医内科学》,周仲瑛,中国中医药出版社;《中医内科学》,张伯臾,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01—09方向《医学免疫学》,陈慰峰主编,第四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年;10—11方向《病理学》(新世纪规划教材),黄玉芳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年 100800 中药学《中医内科学》,周仲瑛,中国中医药出版社;《中医内科学》,张伯臾,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中药学教学参考资料》,颜正华主编;《中华临床中药学》,雷载权主编第一临床医学院100506 中医内科学理论考试:《中医内科学》,周仲瑛,中国中医药出版社;《中医内科学》,张伯臾,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内科学》,徐蓉娟,中国中医药出版社;技能考核:《诊断学基础》,戴万亨,中国中医药出版社;《西医外科学》,李乃卿,中国中医药出版社;《中西医临床诊疗技术》,汪悦、金桂兰,东南大学出版社 100507 中医外科学理论考试:《中医外科学》,顾伯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中医外科学》,李曰庆,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西医外科学》,李乃卿,中国中医药出版社;技能考核:《诊断学基础》,戴万亨,中国中医药出版社;《西医外科学》,李乃卿,中国中医药出版社;《中西医临床诊疗技术》汪悦、金桂兰,东南大学出版社 100508 中医骨伤科学理论考试:《中医伤科学》,王和鸣,中国中医药出版社;《正常人体解剖学》,严振国,中国中医药出版社;技能考核:《诊断学基础》,戴万亨,中国中医药出版社;《西医外科学》,李乃卿,中国中医药出版社;《中西医临床诊疗技术》汪悦、金桂兰,东南大学出版社100509 中医妇科学理论考试:《中医妇科学》,罗元恺,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中医妇科学》,张玉珍,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妇产科学》,乐杰,人民卫生出版社;技能考核:《诊断学基础》,戴万亨,中国中医药出版社;《西医外科学》,李乃卿,中国中医药出版社;《中西医临床诊疗技术》汪悦、金桂兰,东南大学出版社100510 中医儿科学理论考试:《中医儿科学》,汪受传,中国中医药出版社新世纪版;《儿科学》,杨锡强、易著文,人民卫生出版社;技能考核:《诊断学基础》,戴万亨,中国中医药出版社;《西医外科学》,李乃卿,中国中医药出版社;《中西医临床诊疗技术》汪悦、金桂兰,东南大学出版社 100511 中医五官科学理论考试:01方向:《中医眼科学》,曾庆华,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眼科学》惠延年,人民卫生出版社;02方向:《中医耳鼻咽喉科学》,王士贞,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01-02方向技能考核:《诊断学基础》,戴万亨,中国中医药出版社;《西医外科学》,李乃卿,中国中医药出版社;《中西医临床诊疗技术》汪悦、金桂兰,东南大学出版社 100602 中西医结合临床理论考试:01~04方向《中医内科学》,周仲瑛,中国中医药出版社;《中医内科学》,张伯臾,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内科学》,徐蓉娟,中国中医药出版社;05~07方向《中医外科学》,顾伯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中医外科学》,李曰庆,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西医外科学》,李乃卿,中国中医药出版社;08方向《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尤昭玲,中国中医药出版社;《中医妇科学》,张玉珍,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妇产科学》,乐杰,人民卫生出版社;09方向《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学》,田道法,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5年;01-09方向技能考核:《诊断学基础》,戴万亨,中国中医药出版社;《西医外科学》,李乃卿,中国中医药出版社;《中西医临床诊疗技术》汪悦、金桂兰,东南大学出版社 药学院100702 药剂学初试:《药理学》(六版),杨宝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年8月;《有机化学》(21世纪版),吉卯祉主编,科学出版社,2002年2月复试:《中药药剂学》(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张兆旺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年1月;《中药化学》(新世纪版),匡海学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年100703 生药学初试:《药用植物学》(新世纪版),姚振生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年;《分析化学》(三版),张广强主编,学苑出版社,2001年6月;《分析化学》(四版),孙敏庆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年;复试:《中药鉴定学》(新世纪版),康廷国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年1月;《中药化学》(新世纪版),匡海学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年100706 药理学初试:《生理学》(六版),施雪筠主编,上海科技出版社,2001年6月;《中药学》,高学敏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年复试:《中药药理学》,侯家玉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药理学》(六版),杨宝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年8月 100800 中药学初试:《药理学》(六版),杨宝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年8月;《有机化学》(21世纪版),吉卯祉主编,科学出版社,2002年2月 复试:《中药炮制学》(新世纪版),龚千锋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年1月;《中药化学》(新世纪版),匡海学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年;《中药分析学》,梁生旺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第二临床医学院100215 康复医学院与理疗学复试:《康复医学》,南等昆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年第三版;《中医养生康复学》,王旭东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4年第一版。 100512 针灸推拿学复试:01-02方向《经络学》(规划教材),李鼎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年6月第一版;《腧穴学》(规划教材),罗永芬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年1月第一版;《刺法灸法学》(规划教材),杨兆明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针灸治疗学》(规划教材),杨长森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年3月;《针灸医籍选》(五版),靳瑞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年第一版;《针灸学》(六版),孙国杰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03-04方向《推拿学基础》、《推拿学临床》,金宏柱主编,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2001年4月;05方向中医考生:《针灸学》(六版),孙国杰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实验针灸学》,李忠仁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生理学》(五版),刘国隆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西医考生:《医学神经生物学》,关新民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中医学》(六版规划教材)针灸经络部分,李家邦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生理学》(六版规划教材),姚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100520 中医康复学复试:01-03方向《中医康复学》,傅世恒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年;《康复医学》,南等昆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年第三版;04方向《美容中医学》,黄霏莉主编,科学出版社,2002年4月出版;《医疗美容技术》,吴继聪主编,科学出版社,2002年2月出版。3 硕士文凭

研究生一般要读几年啊?

比周而友
请言其畛
硕士生的学习实行学分制,与本科一样,课程包括必修和选修。一般地,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就读年限为3年,专业型硕士研究生为2年。但是,也有特殊情况的存在。硕士研究生可以分为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和专业型硕士研究生,所以,这两类在就读年限上也是有区别的。而且同大学一样,虽然本科一般为4年制,但是有个别专业会是5年或者更长,这都是和专业有关系的。扩展资料:一、分类研究生分为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在中国,研究生主要分为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两种。全日制研究生是通过拥有各高等院校举办的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来进行招生,学制最少为2年或3年。非全日制研究生在2017年以前主要是指在职研究生,主要通过十月联考、同等学历申硕、一月统招在职研究生等方式进行招生。从2017年(包括2017年)起,双证在职研究生统一命名为非全日制研究生,非全日制研究生与全日制研究生一同参加12月底的全国统考,划定相同分数线,毕业时同样获得双证。统招研究生分为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考取硕士研究生一般需要考外语、政治、综合科目(根据报考专业不同而不同)和专业课。而考博士研究生不需要考政治。二、推免工作目前,教育部发布通知,提出对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工作程序进行调整优化,要求从2014年起,推免名额不再区分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不再设置留校限额。通知要求切实保障考生自主报考和招生单位科学选拔、择优录取,维护公平竞争的招生环境。考生在规定时间内可自主多次平行报考多个招生单位及专业。推荐工作统一于每年9月25日前完成,接收录取工作于10月25日前结束,推荐阶段招生单位不得与考生签订接收录取协议,接收阶段不得开展推荐等工作。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