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学校研学旅行活动方案

金不换
卷耳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内容来自用户:爱茜茜007学校研学旅行活动方案学校研学旅行活动方案一、活动背景 研学旅行是由学校根据区域特色、学生年龄特点和各学科教学内容需要,组织学生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的方式走出校园,在与平常不同的生活中拓展视野、丰富知识,加深与自然和文化的亲近感,增加对集体生活方式和社会公共道德的体验。 研学旅行继承和发展了我国传统游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教育理念和人文精神,成为素质教育的新内容和新方式。提升中小学的自理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活动主题 品两汉文化,展大汉雄风 三、活动目的 通过研学旅行,让学生亲近自然、走进历史。一方面学习汉代文化知识,接受传统礼仪熏陶,加深自己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和感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另一方面,让学生了解水土流失的成因、危害和治理办法,深刻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爱护环境,从我做起的积极主动意识。 四、活动时间 2018年4月28日(星期六) xx 五、活动方式 六、活动负责人 由薛校长和吕副校长带头,各班班主负责管理。 七、活动内容 1.教授学生汉代基本礼仪(拱手礼、相见礼、颔首礼、大揖礼等),结合语文课教学,沿长安长城墙遗址乘坐仿古画舫船,由景区辅导员带领学生接受儒家礼教文化熏陶,激发求学欲望,做懂礼知礼守礼之人。 2.实地参观“水土保持科普体验馆”, 结合地理课教学,让学生亲身体验奇幻的水保旅行,了解水土流失的成因、危害和治理办法,深刻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3.观看

研学旅行安全保障方案

太极拳
可谓虚乎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内容来自用户:fengsuzj研学旅行安全保障方案青州市明德初级中学2018.4为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工作方针,切实保障学校广大师生研学旅行活动的安全。特制定研学旅行活动安全保障方案。一、组织领导  为加强对这次师生外出安全的管理,学校成立了研学旅行领导组和工作组,成员如下: 1、 领导组  组  长:刘强副组长:李玉东薛希诚成  员:崔中军赵国敏各班主任 二、安全工作小组具体分组情况及职责 1、人员点名组: 各班班主任老师 负责汇总人数,确保人员齐整。 2、交通安全组:责任人为班主任。 组织学生有序上下车、提醒同学途中注意事项,保障行车游途中安全。  每次上车前要清点人数。     3、食品安全组:责任人班主任、各班班长,积极应对各种突发的食品安全问题,提醒同学们注意饮食卫生。 4、学生活动安全组:责任人班主任。防止学生体验活动中受到意外伤害 5、抢救小组:各班班主任、全体老师  。积极应对各种突发性的安全事故,做好伤员的救治和转移工作。 6、宣传组:组长: 负责照像、摄影、文字报导等工作。  三、安全教育  为确保此次活动的安全顺利,学校将于活动前召开参加研学旅行班会,有针对性地对参加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主要内容如下:3

高中学校开展的学生研学旅行教育管理工作的实施方案

汝自洒濯
发明家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内容来自用户:博雅教育高中学校开展学生研学旅行工作实施方案为贯彻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公平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要求,秉承“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帮助我校学生了解国情、热爱祖国、开阔眼界、增长知识,着力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在旅行的过程中陶冶情操、增长见识、体验不同的自然和人文环境、提高学习兴趣,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根据上级文件精神,决定在我校开展学生研学旅行工作。特制定活动方案如下:一、指导思想以深入推进素质教育为宗旨,以关爱学生的心灵健康,关注学生的生命价值为目的,通过组织学生集体旅行、集中食宿的方式走出校园,在与平常不同的生活中拓展视野、丰富知识,加深与自然和文化的亲近感,增加对集体生活方式和社会公共道德的体验,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开展研学旅行,有利于促进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党、对国家、对人民的热爱之情;有利于推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引导学生主动适应社会,促进书本知识和生活经验的深度融合;有利于加快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培养学生文明旅游意识,养成文明旅游行为习惯。2

黄渠河第二小学枣阳汉城研学旅行方案、安全预案

美则美矣
飞行人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内容来自用户:cg623古驿镇黄渠河第二小学关于开展“游汉城、看汉颂、习汉礼”研学旅行活动实施方案及安全应急处理预案一、指导思想俗话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游汉城、看汉颂、习汉礼”研学旅行是从学校区域特色、办学理念、新课程标准及学生发展需求和响应落实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旅游局等11部委公布的《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我校从实际出发,通过徒步旅行、集体探寻等方式,让学生走出校园、走向社会、走进自然,接地气、长志气、增才气,通过文化体验、生态体验、公德体验、集体生活体验,来感受风土人情、人文历史、社会变迁,游中学、学中研、研中思、思中行、研学并举、知行合一,在实践中感悟,在感悟中升华,在升华中结晶。二、活动亮点此次研学旅行活动以“汉朝文化”为背景,让学生体验社会、思考人生,在春意盎然的季节里放飞心情。通过走访枣阳汉城,感受汉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沟通能力、写作能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调查研究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三、活动主题:“游汉城、看汉颂、习汉礼”四、活动时间:2019年4月17日五、行车路线:早上7:00黄渠河第二小学----孝襄高速襄阳北站-----福银高速----中兴大道----建设路-----中国汉城汉宫景区。下午(3)2((四)、学生突发疾病、意外伤害:

17年八年级研学旅行课程方案

浦夜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内容来自用户:冲天大圣“游学神都洛阳传承千载梦想”研学旅行课程实施方案济源市太行路学校2017年4月太行路学校“游学神都洛阳传承千载梦想”研学旅行活动课程一、课程背景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全面实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进一步推动我校研学旅行工作的扎实、有效开展,结合济源市中小学研学旅行的有关要求和学科教学需求,我校决定开展主题为“探究河洛文化,寻访华夏文明”的研学旅行活动。二、课程设计思路学校根据区域特色、学生年龄特点和各学科教学内容需要,紧紧围绕我校“为师生的终身发展奠基”的办学理念,践行“德艺同厚,知行合一”的办学目标,本课程坚持以培养学生的爱家乡、爱祖国的家国情怀和综合实践能力为核心的课程设计思路:1.充分利用“洛阳”河洛文化资源的多元性,内容的广泛性,开展多种选题的研究。2.以“洛阳”河洛文化有关资源及学科教学内容为基础,结合学生认知能力和本地实际整合开发课程,保证课程的实效性、多样性、开放性、互动性。3.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以人为本,以学生调查、研究、角色体验等形式为主,组织学生走进大自然,走进社会,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三、课程主题游学神都洛阳,传承千载梦想七、研学内容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接下来呢我们一起来

学校组织研学旅行有什么要带的么

才士也夫
寄生灵
研学旅行是由学校根据区域特色、学生年龄特点和各学科教学内容需要,组织学生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的方式走出校园,在与平常不同的生活中拓展视野、丰富知识,加深与自然和文化的亲近感,增加对集体生活方式和社会公共道德的体验,研学旅行中小学生的自理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研学旅行中,如何引导学生的学习行为,养成良好的习惯

故往见之
阿加特
教育部等11部委在2016年末的时候发布了《教育部等11部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说明认可这事件儿。研学旅行是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衔接的创新形式,是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是综合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最关键的一点是有利于推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引导学生主动适应社会,促进书本知识和生活经验的深度融合;有利于加快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从小培养学生文明旅游意识,养成文明旅游行为习惯。研学旅行是体验教育的一个重要分支,根据体验教育的理论,教育过程包括四个层次的基本范畴:传授知识、训练能力、修炼态度、养成习惯,其中习惯的养成是最难实现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层次,那么,研学旅行课程中,应该怎样对学生习惯的养成进行正确有效的引导呢?1、生活习惯。研学旅行意味着走出校门,接触社会、接触自然,与同学们一起过集体生活,是养成学生良好生活习惯的重要契机。例如,在参观博物馆等公众场合时,可以提示学生保持安静、不要乱跑,不要影响他人;在自然环境中野餐或活动时,可以提示学生注意收起垃圾、保护环境;在课程环节设计中,也可以适当融入环保、节约等元素。2、学习习惯。研学旅行作为一种校外教育方式,其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引导是可以对校内教育起到帮助作用的。例如,课前可以通过提问等方式引起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好奇心和兴趣,然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自己去探究课程重点难点,可以通过查找资料、实地调研、实际操作等方式,在完成之后导师应组织进行分析、总结、讨论,让学生始终带着明确的学习目标进行自主学习,并明确每个阶段的学习收获。3、思维习惯。研学旅行课程也可以是一个探究式学习的过程,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起到重要作用。针对某一教学目标,导师应引导学生自主完成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到总结讨论的一个完整的过程。在学生遇到问题或困难时,研学导师不是直接告诉答案,而是告诉他们获得答案的方法和途径,鼓励他们去寻找解决的办法,学会分析,学会思考,学会解决一个问题的逻辑思维。4、道德习惯。研学旅行是可以让学生接触并融入社会的一种教育方式,面对形形色色的人,道德习惯的养成是必不可少的,这也是综合素质的重要体现。例如,通过赠送感恩卡或小礼物等形式引导学生懂得对提供帮助的人、对父母、对老师表示感恩,通过分组合作的形式引导学生互帮互助、团结协作、珍惜友谊,在日常的活动过程中时刻引导学生去做到信守承诺、认真负责、文明礼貌、爱国守法等方面。总之,习惯的养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渗透在研学旅行课程的各个环节,需要研学导师既要根据教育理论有针对性地预先设计引导方法,又要根据实际情况即时调整引导方法,更要言传身教,让学生们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养成良好的习惯。

中小学研学旅行的现状分析和有效实施策略)

彼正正者
单身夜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内容来自用户:柏华龙中小学研学旅行的现状分析与有效实施策略2012年,教育部启动中小学研学旅行工作研究项目,在安徽、江苏、上海、西安、山东等省市地区、直辖市选择部门分学校开展研学旅行试点工作。此后,项目组逐步扩大试点范围,稳步推进研学旅行的实验工作,历经几年,试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制约研学旅行开展的实际问题。为此,2016年11月,教育部等11个部门印发了《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全国中小学研学旅行工作的推进提出明确要求,将研学旅行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计划,要求各地采取有力措施,推动研学旅行健康快速发展。《意见》指出:“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是由教育部门和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安排,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方式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是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衔接的创新形式,是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是综合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  中小学研学旅行的现状分析  (一)研学旅行试点工作取得的成效  中小学研学旅行工作从项目启动至今已有4年时间,试点地区积极探索,积累了有益经验,取得了显著成效。  1.意义和价值得到认可  研学旅行活动是教育部门和学校组织的学生集体旅行,将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对学生而言,参与研学旅行不仅能开阔视野增长见识,还能让他们体验与同龄伙伴集体出游的乐趣。对家长而言,研学旅行对孩子具有更强的教育价值和功能。

中小学研学旅行主题课程教学设计示例

夫春与秋
莫泊桑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内容来自用户:洫蟒骼中小学研学旅行主题课程教学设计示例2017-05-18 16:51:02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2017年4期张剑光摘要:我国中小学研学旅行活动普遍存在设计粗糙、内容空泛、考虑学生特点不够等现象。参照学科课程严谨地规范,基于多年从业经验和实际调研,按照核心素养培养目标,讨论了研学旅行活动课程设计应当遵循的原则,并据此设计了一些实例课程。关键词:研学旅行 主题课程 教学设计 素质教育 中小学生笔者在重庆市十多年国际、国内研学旅行产品设计的经历中,深感目前国内研学旅行活动普遍存在内容开发设计不足等问题。在考察了重庆市内外一些素质教育基地、中小学研学旅行(社会实践)以及各种可供研学旅行使用的内容资源基础上,着重讨论研学旅行主题课程设计的工作内容及实际设计示例。一、研学旅行的主题课程教学设计的含义2016年12月,教育部等11个部门再次发布“关于推进中小学研学旅行的意见”,希望强化研学旅行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研学旅行是校外教育、落实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形式。研学旅行活动多在户外进行,在“没有墙的教室”中进行教学,涉及的教学资源、过程比比学校教室课堂复杂很多,客观上对教学设计的要求更高。而要实现研学活动的素质教学目标,就必须对研学旅行活动的进行符合教育规律和实际情况的教学设计,从而规范教学过程。1.候选资源的评估与梳理。即参照“六大核心素养”的总体培养目标,对一定区域内一切可能用于研学旅行的各种资源、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