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中文系学习文学理论必读的百部经典是什么?

万物虽多
孙膑
《文学理论》阅读书目一,理论著作1.【美】M·H·艾布拉姆斯 《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郦稚牛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一版.2.【美】韦勒克,沃伦 《文学理论》,刘象愚等译,三联书店,1984年第一版.3.钱钟书 《谈艺录》,中华书局,1984年第一版.4.海德格尔 《诗·语言·思》,彭富春译,文化艺术出版社,1991年第一版.5.伍蠡甫 《西方文论选》,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年版.6.伍蠡甫 《现代西方文论选》,上海译文出版社,1983年版.7.郭绍虞 《中国文学批评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8.袁行沛 《中国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9.黑格尔 《美学》,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10.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鲁迅全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11.伊格尔顿 《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伍晓明译,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12.宗白华 《美学散步》,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13.王国维 《人间词话》.14.韦恩·布斯《小说修辞学》,广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15.弗吉尼亚·沃尔夫《论小说与小说家》,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年版16.康德:《判断力批判》,商务印书馆1987年版17.英伽登:《文学的艺术作品》,《二十世纪西方美学名著选》下,复旦大学出版社1988年18.苏珊·朗格:《情感与形式》,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年版.19.朱光潜:《朱光潜美学文集》,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年版.20.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21.佛斯特:《小说面面观》,花城出版社1981年版.22.高尔基:《论文学》,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版.23.亚里士多德:《诗学》,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版.24.《文心雕龙》(梁·刘勰)二,精品教材1.童庆炳主编《文学理论教程》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2.刘安海,孙文宪主编 《文学理论》,武汉华中师大出版社1999年版3.王耀辉 《文学文本解读》武汉华中师大出版社1999年版4.王先沛主编 《文学批评原理》武汉华中师大出版社1999年版三,专业刊物1.文学评论2.文艺理论研究3.当代作家评论4.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哈哈,楼主,没有百部那么多吧,以上的书认真读完也可上一层次。偶也是中文系的呢,这和偶们老师平时推荐的差不多参考资料:http://www.ldxy.e.cn/zhongwx/chinese/js/xsydsm/1.doc

什么是文论?

问仁
爱老家
大学中文系有古代文论这个专业,是属于文艺理论教研室的,俺就是这个专业毕业的,这个专业的大拿有郭绍虞、张少康等。 古代文论就是古代文艺理论或说文学理论。 关于文学的一些理论。 分为几种 一种是系统的理论,这种由于中国古代文化的性质,所以比较少,但有很厉害的专著,最出名的就是刘勰的《文心雕龙》,体大思精。 还有一种是夹杂在各种经书、史书、子书当中的文学理论,即某人关于文学的理论,比如孔子关于文学会有多文少质的阐述。 第三种是诗话、词话之类,比如《沧浪诗话》,《六一诗话》,是一种非常灵活的写作方式,关于诗的,什么都可以往里写,在古代有很多很多著名的诗话,如袁枚《随园诗话》,对于诗话的研究成为古代文艺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部分。 还有就是《文章流别论》啊,《诗品》啊,《文赋》啊,一些关于文学当中的某一问题的专著。 还有人用诗歌的方式来评论诗,也是古代文论的内容。如元好问《论诗三十首》等。 不一而足。

什么是中国古代文论

辩说
汤曰
大学中文系有古代文论这个专业,是属于文艺理论教研室的,俺就是这个专业毕业的,这个专业的大拿有郭绍虞、张少康等。古代文论就是古代文艺理论或说文学理论。关于文学的一些理论。分为几种一种是系统的理论,这种由于中国古代文化的性质,所以比较少,但有很厉害的专著,最出名的就是刘勰的《文心雕龙》,体大思精。还有一种是夹杂在各种经书、史书、子书当中的文学理论,即某人关于文学的理论,比如孔子关于文学会有多文少质的阐述。第三种是诗话、词话之类,比如《沧浪诗话》,《六一诗话》,是一种非常灵活的写作方式,关于诗的,什么都可以往里写,在古代有很多很多著名的诗话,如袁枚《随园诗话》,对于诗话的研究成为古代文艺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部分。还有就是《文章流别论》啊,《诗品》啊,《文赋》啊,一些关于文学当中的某一问题的专著。还有人用诗歌的方式来评论诗,也是古代文论的内容。如元好问《论诗三十首》等。不一而足。

谭汝为的学术成果

我將
红白蓝
公开出版著作 :《古典诗歌的修辞和语言问题》 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4《人间词话·人间词校注》 王国维著,谭汝为校注 北京:群言出版社,1995《词语修辞与文化》 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8《诗歌修辞句法与鉴赏》 澳门:澳门语言学会,2003《汉语语义学讲义》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汉语与中国民俗》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民俗文化语汇通论》 主编 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4《天津地名文化》 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5《震惊海内外的学界打假大案始末》 马庆株,刘树功,谭汝为合编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语文现代化论丛 》 副主编 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8《这是天津话(天津电视台公共频道)》 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9《天津地名故事》 谭汝为,刘利祥合著 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12《21世纪对外汉语教材:综合教程6》 谭汝为,吴春相合编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4《天津方言文化研究》 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14《天津方言词典》 主编 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14《天津方言研究与调查》 马庆株,谭汝为,曾晓渝合著 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14《天津方言与津沽文化》 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15核心期刊论文 :通感散论——兼向周振甫先生请教 文艺理论研究,1982(1).六言绝句散论——兼谈诗歌六言句式的起源和兴衰 天津社会科学,1983(6)意象组合漫说——谈古典诗歌一种特殊的句式 天津师大学报,1984(5)古典诗歌特殊的押韵形式举隅 语文教学通讯,1985(6)试论“似不通”的修辞方式 天津社会科学,1986(5)词曲鼎足对简论 天津师大学报,1986(4)词序变化与修辞 逻辑与语言学习 1986(6)论韵文三字相叠的修辞方式 当代修辞学,1987(3)勇于开拓 饶有新意——李凯源《高等应用写作教程》读后 天津社会科学,1988(6)古诗句法例论 徐州师范学院学报,1989(3)论古诗词的“句中顶真” 当代修辞学,1992(5)连珠合璧 相映成趣——论“同异”格在古典诗歌中的运用 当代修辞学,1993(4)“A不如B”与“AB不如”——论古典诗歌两种比较句式的异同 天津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3)古典诗歌“问答体”句法研究 天津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3)古诗总分结构修辞初探 修辞学习,1994(4)古典诗歌教学与语言修辞研究的相济互补 天津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5)刊名修辞纵横谈 修辞学习,1995(2)探隐索微,求真务实——评邓景滨《语坛争鸣录》 语言文字应用,1996(3)汉语修辞研究动态 理论与现代化,1996(2)试论双音节数词的表数功能 天津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6)突破藩篱 打通畛域——谈古典诗歌教学与语言修辞研究的相济互补 修辞学习,1996(1)世界足球劲旅的“绰号” 修辞学习,1996(6)创新务实,深入浅出——评张炼强新著《修辞》 修辞学习,1997(2)应该加强清词话修辞思想研究 修辞学习,1997(4)因声起意与流俗词源 语文建设,1998(1)古典诗歌的特殊比喻方式 天津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1)漫谈地名修辞 修辞学习,1998(3)“流水对”辨误 古汉语研究,1999(1)澳门的语言状况与语言规划 汉语学习,1999(3)澳门的语言规划研究 语文建设,1999(1)澳门楹联:中华文化的标志 语文建设,2000(4)名字的音韵美 语文建设,2000(5)汉族四字姓名的五种形式 语文建设,2000(10)浅析广告与文明 理论与现代化,2000(3)论汉语与民俗文化的关系 天津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6)喜新厌旧 舍近求远——用“以人喻物”为例,论比喻运用的两条原则 修辞学习, 2000(3)汉族人名结构系统的民俗文化阐释 理论与现代化,2001(4)民俗语言与对外汉语教学 语言教学与研究,2001(5)应用语言学的研究现状与学科建设问题 理论与现代化,2002(1)中华菜肴命名艺术谈 修辞学习,2002(2)楼盘命名的社会语言学分析 修辞学习,2004(1)天津胡同命名理据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天津地名文化的社会语言学分析 南开语言学刊,2005(2)无厘头、杀手、麻辣、下课、德比大战……——若干流行词语的语义探幽 修辞学习,2006(3)近观韩国2007年高考命题 语文教学通讯,2007(9)语言修辞“博客”(四则) 修辞学习,2008(1)泰山北斗 谦谦君子——沉痛悼念著名语言学家曹聪孙教授 社会科学论坛,2010(8)天津方言与地域文化 社会科学论坛,2010(10)汉族人名里蕴含的文化典故 社会科学论坛,2010(19)龙虫并雕 雅俗共赏 追求创意 功在拓荒——追忆李世瑜先生 社会科学论坛,2011(2)满目春光来新夏——来新夏教授的人格与文品 社会科学论坛,2012(8)中小学国学教育漫议 语文建设,2014(1)汉字简体和繁体共同传承文化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4(4)

文艺理论研究是不是中文核心期刊

一心一意
水弗能溺
查了查,是的。看期刊是不是核心级,核心期刊都有哪些,上核心期刊咨询网就能解决问题了。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论文一篇

青空
回也
  面对跨世纪的社会主义文艺发展,建构中国特色的文艺理论体系,已经提到了文艺理论研究的日程。未来中国特色的文艺理论结构体系应该是多种多样的。从理论视角和方法来说,可以从人类文化学、文艺心理学、文艺社会学、文艺形态学、符号文艺学,甚至更新的角度和方法去研究和探讨文艺的规律,作出理论的概括。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是从人类生命最基本的生产实践层面出发,以整体性的方位来考察文艺现象的,有它不可取代的优越性。但是,它的结构体系也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新时期以来就有“美学—历史”相统一的各种体系模式、艺术生产论模式,还有人主张艺术反映论、审美创造论等等模式,这都是应该鼓励的。强求一律,要建构“大一统”的“范式”,不符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精神,不利于学术的繁荣和发展,也不利于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文艺理论。  诚然,为了社会主义文艺的健康发展,在新的文艺实践中,文艺理论研究要花力气建构新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体系形式。这需要从多方面着手。我以为,起码要做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第一,要科学地总结人类的文化实践经验,特别是社会主义文艺的丰富经验。因为这种文艺实践经验,乃是在人类社会发展的更高阶段,把人民群众的审美需要同他们在改造世界中的审美活动重新结合的伟大实践,有着许多新的美学特征和优秀的思想的、艺术的传统;同时,它又是不断汲取人类文化一切有价值的思想艺术成果创造出来的文艺,有它的辉煌的成功经验,也有挫折的深刻教训。无论是前者或后者,都是我们进行新的理论思维的宝贵财富,它理应是建构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体系的实践基础和主要理论概括内容。第二,广泛研究、分析西方从古到今的文艺理论思维材料,特别是西方现当代文艺理论的思维成果,去其糟粕,取其优秀合理的成分,以拓展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理论思维角度和内涵。比如,“西方马克思主义”者面对资本主义现实,提出的一些新观点、新命题,欧美一些被称为“新马克思主义”者、文化上的“新保守主义者”,像弗雷德里克·杰姆逊、伊哈布·哈桑、丹尼尔·贝尔等,对“后工业社会”或称“晚期资本主义社会”的后现代主义文化存在和精神的评论和分析,都是值得我们关注和引为鉴戒的。第三,要认真梳理我国古代文艺理论的优秀成果。这是一份十分宝贵而且丰富的理论遗产,有它不同于西方文艺理论的思维方式、体系、范畴和命题,需要我们进行艰巨的分析和转化的工夫,吸纳融会到马克思主义的文艺理论中去,从而建构出有中国特色的当代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新体系。以上这些工作,我们在20世纪都在做,但显然没有做完。在上述这些工作中,我认为关键的一环,是要认真学习邓小平的文艺理论思想,学习他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文艺学说的鲜明态度,以及善于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建设现代化的实践相结合,建构当代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思路和思维方法。本文就这方面阐述一些个人的见解,请方家与同行指正。    每一个理论体系都必须有它建构的逻辑起点。黑格尔说,“作为一个体系,需要有一个原理被提出并贯穿在特殊的东西里面”(注1)。这个基本“原理”,笔者以为就是体系建构的逻辑起点。马克思主义的逻辑起点,从理论建构的根本层面来说,就是实践;从理论展开的层面来说,是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的基本原理。由此出发,它从宏观的人类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基本实践中,从人类社会大结构中,确定文艺是人们“艺术的”掌握世界的方式,是一种审美性的社会意识形态,从而科学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文艺学说的逻辑起点。列宁从俄国革命的实践条件出发,根据历史唯物论的阶级斗争学说和社会意识形态的基本原理,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文艺学说,提出无产阶级文学的党性原则;十月革命后又提出建设无产阶级文化和“艺术是属于人民的”思想。我认为,这就是列宁文艺思想的逻辑起点。毛泽东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条件下,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以“为群众和如何为群众”的问题为中心,提出文艺“首先是为工农兵的”、“文艺服从政治”的观点,以此展开他的文艺思想,这也就是毛泽东文艺理论思想展开的逻辑起点。 康德说过,“体系要求方法”(注4)。我理解就是要有一个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或方法。马克思主义的思维方式,是整体把握事物的唯物辩证的思维方式。邓小平同志坚持运用这一思维方式来解决新时期社会主义文艺的一系列基本课题。它突出地表现在以下方面。  首先,在文艺创作和发展中,把为建设社会主义的长远目标同现实的任务统一起来。在《祝辞》中,他在指出了文艺在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意义后说,“不论是对于满足人民精神生活多方面的需要,对于培养社会主义新人,对于提高整个社会的思想、文化、道德水平,文艺工作都负有其他部门所不能代替的重要责任”。这就把文艺在建设高度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崇高使命和新时期社会主义文艺的现实任务有机地结合起来了。“满足人民精神生活多方面的需要”,主要是涵盖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起始阶段的现实任务。它应该从当前人民大众的审美需要和审美水平出发,进行艰苦的审美创造,既要有现实的丰富性,又要有前瞻性。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的,我国“不同民族、不同职业、不同年龄、不同经历和不同教育程度的人们,有多样的生活习俗、文化传统和艺术爱好”。社会主义文艺应该满足这种不断发展的多样的审美需要。但是,随着人民大众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文艺又要适应和引导这种审美需求的提高和发展。“培养社会主义新人”,是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关系到党和国家命运和前途的重大问题。它既是文艺当前不可推卸不可代替的现实任务,也是一项长期的战略性的任务,是社会主义文艺的历史使命。“提高整个社会的思想、文化、道德水平”,既是前两项任务的具体内涵,也是建设高度发展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求取社会全面发展的根本要求,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提出的建设共产主义的理想境界。马克思和恩格斯说过,“在共产主义社会里,任何人都没有特定的活动范围,每个人都可以在任何部门发展”(注5)。这种人的全面发展状态,是需要每个劳动者都有高度的思想文化道德水平才能做到的。社会主义文艺不能排除或忽视这一崇高的历史使命。邓小平同志指出文艺这三方面“责任”,就是把社会主义文艺的长远理想目标与现实任务统一起来的范例,是我们发展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建构中国特色文艺理论不可忽视的宝贵财富。  把文艺的一般规律与特殊规律统一起来,是邓小平文艺理论辩证思维的又一特征。马克思主义的文艺学说,从来就把文艺的一般规律,同文艺的特殊规律结合在一起。马克思批评拉萨尔在《济金根》中,“席勒式地把个人变成时代精神的单纯的传声筒”,提出要“更加莎士比亚化”;要描写时代“更加突出的性格”,反对把人物“写得太抽象了”。恩格斯则认同戏剧应“具有较大的思想深度和意识到的历史内容,同莎士比亚剧作的情节的生动性和丰富性的完美的融合”,他还曾经反复说明,他是从“美学观点”和“历史观点”相结合的“最高标准”去批评文艺作品的,也就是既首先尊重文艺的审美规律,又把文艺作为一种社会历史现象来审视。列宁的文学党性原则,明确指出在文艺这个事业中绝对必须保证有个人创造性和个人爱好的广阔天地,有思想和幻想、形式和内容的广阔天地。毛泽东在讲到文艺创作时,详细地阐述了生活美与艺术美的关系和要求,还指出“我们的要求则是政治和艺术的统一,内容和形式的统一,革命的政治内容和尽可能完美的艺术形式的统一”。这一切都表明,马克思主义的文艺学说,既唯物地揭示文艺能动地反映历史生活的一般规律,又注重文艺审美创造的种种特点和规律。邓小平的文艺思想继承这一理论思维传统,创造性地解决了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文艺创作与发展的一系列课题。例如,在阐明新时期社会主义文艺的基本创作原则时,他重申列宁“艺术是属于人民的”思想,继承毛泽东关于“接近工农兵群众”、“去表现工农兵群众”的观点,针对当时出现的鄙弃歌颂人民丰功伟绩和平凡劳动的错误思潮,具体阐述了我国人民千百年来表现出来的优秀品质和革命精神,以及一次又一次写下的光辉灿烂篇章的历史事实,明确要求“文艺创作必须充分表现我们人民的优秀品质,赞美人民在革命和建设中、在同各种敌人和各种困难的斗争中所取得的伟大胜利”。这当然并不意味着文艺不能批判落后思想和丑恶现象。邓小平同志在阐述文艺要在促进四个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作用时,便提出除了要在意识形态领域清除林彪、“四人帮”的政治思想影响以外,还要“同各种妨害四个现代化的思想习惯进行长期的、有效的斗争”,明确提出要批判“剥削阶级思想和小生产守旧狭隘心理的影响,批判无政府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克服官僚主义”。这些都是根据建设发达的社会主义的需要,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文艺思想关于歌颂革命无产者和人民,批评人民内部缺点以及暴露人民敌人观点的新阐述,是新时期社会主义文艺创作的基本指导原则。[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的人学思想是什么意思

无曰
其自为也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研究不仅仅是呈现文艺理论当下建构的形态,也是对这一繁多资源整合创新过程的展示,特别是在其思维方式和文化精神方面的批判性吸收,更应成为当代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在历数中国化研究所需整合的理论资源时,中国古典文论、西方文论特别是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等等,无不进入我们的视野。而其中,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关系最为密切的,显然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纵然学界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充满争议,甚至存有“西马非马”的论调;但是,西方马克思主义以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为理论起点和研究对象,这一点却是毋庸置疑的。并且,随着中国社会发展的日新月异,特别是科学技术对人的生活方式的影响,当下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也开始部分地面临西方马克思主义所遭遇的问题。这其中,最突出的是人的生存境遇和自由解放的主题。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人文价值复归的理论趋向,应该在西方马克思主义那里寻求理论资源,这也正是本文研究的意义所在。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的人学思想不是整齐划一的,而是与其批判理论交织在一起。但是,在这些芜杂的理论言说中,仍然可以总结出其共同的论说方式和内在逻辑。大致说来,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家的人学思想主要以三个方面来呈现的:1.对人的自由本性的形而上探析;2.对压抑人的社会的批判;3.探求人的自由解放之路。当然,这三个层次在不同的理论家那里会有各自的侧重点,这丝毫不会影响当下文论形态建构对其进行整体性的借鉴。

中国当代有哪些国家级(文学类)学术刊物?

地下室
倒计时
《传统文化与现代化》《文学评论》《文学遗产》《文艺理论研究》《国外文学》等等。http://gdf19861220.blog.163.com/blog/static/1161726532009821952477/参考资料:http://www.cnpsy.net/ReadNews.asp?NewsID=6085

中国现当代文学界有哪些核心刊物?最好提供一下投稿地址.

其声挥绰
狗跳舞
外国文学:1 外国文学评论 北京市建国门内大街5号(100732) (010)85195583 2 外国文学 北京市西三环北路19号外研社大厦期刊部(100089)(010)88819828/66/67/68/693 外国文学研究 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430079) (027)678660424 国外文学 北京市北京大学(100871) (010)62764996 5 当代外国文学 南京市南京汉口路22号(210093) (025)835933816 外国文学动态 北京市建国门内大街5号(100732)(010)85195605中国文学:1 文学评论 北京市建国门内大街5号(100732) (010)65264557 2 文艺争鸣 长春市自由大路509号(130021) (0431)85643867 3 文艺理论研究 上海市中山北路3663号华东师范大学(200062)4 当代作家评论 沈阳市大东区小北关街31号(110041) (024)88501513 5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北京市朝阳区文学馆路45号(100029) (010)84619062 6 中国比较文学 上海市大连西路550号上海外国语大学(200083) (021)65311900-2625 7 文学遗产 北京市建国门内大街5号(100732) (010)85195453 8 南方文坛 南宁市建政路28号(530023) (0771)5624424 5623613 9 文艺理论与批评 北京市朝阳区惠新北里甲1号(100029)(010)6493558410 鲁迅研究月刊 北京市阜内大街宫门口二条十九号(100034) (010)66165647 11 小说评论 西安市建国路83号(710001)(029)8742861512 新文学史料 北京市朝内大街166号(100705) (010)65252161 13 明清小说研究 南京市虎踞北路12号(210013) (025)83391043 14 民族文学研究 北京市建内大街5号(100732) (010)85195627 8519563415 当代文坛 成都市红星路二段85号(610012) (028)86742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