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单片机调查报告

合于天伦
炼金术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内容来自用户:欣雅网络科技单片机调查报告篇一:单片机应用调研报告单片机应用调研报告单片机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是采用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把具有数据处理能力的中央处理器cPU、随机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多种i/o口和中断系统、定时器/计时器等功能(可能还包括显示驱动电路、脉宽调制电路、模拟多路转换器、a/d转换器等电路)集成到一块硅片上构成的一个小而完善的微型计算机系统,在工业控制领域的广泛应用。从上世纪80年代,由当时的4位、8位单片机,发展到现在的32位300m的高速单片机。目前已有的单片机系列主要有:microchip单片机、Scenix单片机、nEc单片、富士通单片机、东芝单片机、8051类单片机、zilog单片机、nS单片机等1)51系列单片机:8031/8051/8751是intel公司早期的产品。应用的早,影响很大,已成为世界上的工业标准。后来很多芯片厂商以各种方式与intel公司合作,也推出了同类型的单片机,如同一种单片机的多个版本一样,虽都在不断的改变制造工艺,但内核却一样,也就是说这类单片机指令系统完全兼容,绝大多数管脚也兼容;在使用上基本可以直接互换。人们统称这些与8051内核相同的单片机为“51系列单片机”。2)Pic系列单片机由美国microchip公司推出的Pic单片机系列产品,首先采用了RiSc结构的嵌入式微控制器,其高速度、低电压、低功耗、大电流而传统的单片机的应用:2.6另外,可以动态改变处理器的时钟,以降低系统的总功耗。单片机与人们的生活已经结为一体

什么是微机

性情
鬼也笑
发展概况 从上世纪五十年代诞生第一台以来,的发展很快,不仅有运算速度高达万亿次的并行计算机,也有应用于学习和实验室工作的微机,还有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和人们日常生活的嵌入式微处理器和系统。 又叫PC机.计算机的发展 1943 年美国为解决复杂的导弹计算而开始研制电子计算机。 1946 年 2 月,由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莫尔学院的物理学博士莫克利和电气工程师埃克特领导的研制小组,研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台数字式电子计算机 ENIAC ( 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alculator )。这台计算机使用了约 18000 个电子管、 1500 个继电器,耗电量达 150kW ,占地面积 167m 2 ,重量约 30 吨,计算速度每秒 5000 次,采用字长 10 位的十进制计数方式,编程通过接插线进行。 1944 年,著名的数学家冯·诺依曼获知 ENIAC 的研制,在以后的 10 个月里,他参加了为改进 ENIAC 而举行的一系列专家会议,研究了新型计算机的系统结构。在由他执笔的报告里,提出了采用二进制计算、存储程序,并在程序控制下自动执行的思想。按照这一思想,新机器将由运算、控制、存储、输入、输出等五个部件构成,报告还描述了各部件的职能和相互间的联系,以后这种模式的计算机称为冯·诺依曼机,如图 1.2 所示。 运算器是计算机对各种数据进行运算,对各种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的部件,是计算机数据处理的中心。 存储器是计算机存放各种数据、信息和程序的部件,不管是原始输入待处理的数据、中间运算结果、还是待输出的最终结果以及计算机执行的程序代码,都存放在存储器中,存储器又分为主存储器(又称内存)和辅助存储器(又称外存)。 输入设备为计算机输入各种原始信息,包括:数据、程序和文字等,并将他们转换成计算机能识别的二进制代码。常用的输入设备有键盘、鼠标、扫描仪、手写板及数码相机等。 输出设备将计算机运算处理的各种结果送出供判读和识别。常用的输出设备有显示器、打印机、音箱等。 输入、输出设备是人机交互的设备,统称为外部设备,简称外设。 控制器对程序代码进行解释并产生各种控制信号,从而进一步控制计算机中的各个部件的协调运行。程序代码是程序员根据具体要求而编制的。 1949 年,英国剑桥大学的威尔克斯等人在 EDSAC ( Electronic Delay Storage Automatic Calculator )机上实现了这种模式。时至今日,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已经经历了四代,虽在技术上不断发展和完善,但基于冯·诺依曼机的基本结构仍未有大的改变。 电子计算机发展的四个阶段是: 第一代( 1946 ~ 1957 ),以电子管为逻辑部件,以阴极射线管、磁芯和磁鼓等为存储手段。软件上采用机器语言,后期采用汇编语言。 第二代( 1958 ~ 1965 ),以晶体管为逻辑部件,内存用磁芯,外存用磁盘。软件上广泛采用高级语言,并出现了早期的操作系统。 第三代( 1966 ~ 1971 ),以中小规模集成电路为主要部件,内存用磁芯、半导体,外存用磁盘。软件上广泛使用操作系统,产生了分时、实时等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网络。 第四代( 1971 至今),以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为主要部件,以半导体存储器和磁盘为内、外存储器。在软件方法上产生了结构化程序设计和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思想。另外,网络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得到广泛应用。微处理器和微型计算机也在这一阶段诞生并获得飞速发展。 微型计算机的发展 微型计算机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其核心部件——微处理器的发展上,每当一款新型的微处理器出现时,就会带动微机系统的其它部件的相应发展,如微机体系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存储器存取容量的不断增大、存取速度的不断提高,外围设备性能的不断改进以及新设备的不断出现等。 根据微处理器的字长和功能,可将微型计算机的功能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 1971 ~ 1973 年)是 4 位和 8 位低档微处理器时代。通常称为第一代,其典型产品是 Intel4004 和 Intel8008 微处理器和分别由它们组成的 MCS-4 和 MCS-8 微机。基本特点是采用 PMOS 工艺,集成度低( £ 4000 个晶体管 / 片),系统结构和指令系统都比较简单,主要采用机器语言或简单的汇编语言,指令数目较少( 20 多条指令),基本指令周期为 20 ~ 50 μ s ,用于家电和简单的控制场合。 第二阶段( 1974 ~ 1977 年)是 8 位中高档微处理器时代。通常称为第二代,其典型产品是 Intel8080/8085 、 Motorola 公司的 MC6800 、 Zilog 公司的 Z80 等,以及各种 8 位单片机,如 Intel 公司的 8048 、 Motorola 公司的 MC6801 、 Zilog 公司的 Z8 等。它们的特点是采用 NMOS 工艺,集成度提高约 4 倍,运算速度提高约 10~15 倍(基本指令执行时间 1 ~ 2 μ s ),指令系统比较完善,具有典型的计算机体系结构和中断、 DMA 等控制功能。软件方面除了汇编语言外,还有 BASIC 、 FORTRAN 等高级语言和相应的解释程序和编译程序,在后期还出现了操作系统,如 CM/P 就是当时流行的操作系统。 第三阶段( 1978 ~ 1984 年)是 16 微处理器时代。通常称为第三代,其典型产品是 Intel 公司的 8086/8088 、 80286 , Motorola 公司的 M68000 , Zilog 公司的 Z8000 等微处理器。其特点是采用 HMOS 工艺,集成度( 20000~70000 晶体管 / 片)和运算速度(基本指令执行时间是 0.5 μ s )都比第二代提高了一个数量级。指令系统更加丰富、完善,采用多级中断、多种寻址方式、段式存储机构、硬件乘除部件,并配置了软件系统。 这一时期的著名微机产品有 IBM 公司的个人计算机 PC ( Personal Computer )。 1981 年推出的 IBM PC 机采用 8088 CPU 。紧接着 1982 年又推出了扩展型的个人计算机 IBM PC/XT ,它对内存进行了扩充,并增加了一个硬磁盘驱动器。 1984 年 IBM 推出了以 80286 处理器为核心组成的 16 位增强型个人计算机 IBM PC/AT 。由于 IBM 公司在发展 PC 机时采用了技术开放的策略,使 PC 机风靡世界。 第四阶段( 1985 ~ 1992 年)是 32 位微处理器时代,又称为第四代。其典型产品是 Intel 公司的 80386/80486 , Motorola 公司的 M68030/68040 等。其特点是采用 HMOS 或 CMOS 工艺,集成度高达 100 万晶体管 / 片,具有 32 位地址线和 32 位数据总线。每秒钟可完成 600 万条指令( MIPS , Million Instructions Per Second )。微机的功能已经达到甚至超过超级小型计算机,完全可以胜任多任务、多用户的作业。同期,其他一些微处理器生产厂商(如 AMD 、 TEXAS 等)也推出了 80386/80486 系列的芯片。 第五阶段( 1993 年以后)是奔腾( Pentium )系列微处理器时代,通常称为第五代。典型产品是 Intel 公司的奔腾系列芯片及与之兼容的 AMD 的 K6 系列微处理器芯片。内部采用了超标量指令流水线结构,并具有相互独立的指令和数据高速缓存。随着 MMX ( Multi Media eXtended )微处理器的出现,使微机的发展在网络化、多媒体化和智能化等方面跨上了更高的台阶。 2000 年 3 月, AMD 与 Intel 分别推出了时钟频率达 1GHz 的 Athlon 和 Pentium III 。 2000 年 11 月, Intel 又推出了 Pentium Ⅳ微处理器,集成度高达每片 4200 万个晶体管,主频 1.5GHz , 400MHz 的前端总线,使用全新 SSE 2 指令集。 2002 年 11 月, Intel 推出的 Pentium Ⅳ微处理器的时钟频率达到 3.06GHz ,而且微处理器还在不断地发展,性能也在不断提升。 Intel 公司在不同时期生产的 80X86 系列微处理器参见表 1.5

急求一篇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论文

张泽
浩劫后
对《微机接口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研析摘 要 : 《微机接口技术》教学模式应该突破传统的理论验证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本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个难点。该课程的教学改革突破点是:实验教学的改革。在实验内容、实验组织方法上进行的一些有益的改革尝试,可以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教学改革;实验教学;创新能力 1 引言 《微机接口技术》课程作为高等院校计算机专业的主要专业基础课程之一,学生普遍感到《微机接口技术》这门课难学、难懂、概念抽象、感性认识差,再加上大量汇编语言编写的初始化程序和应用程序。学生学习完了这门课程后,对于接口芯片工作原理和在计算机中的实际应用模糊不清,更谈不上创新设计。该课程的教学现状总结起来,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教材相对陈旧 现在使用的教材大多数都存在东拼西凑的现象,而且教材的编写、出版有一个周期问题,即使基本理论讲清楚了,但是对芯片的应用现状和新技术发展却很少涉及,或者讲得不清楚。 2)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严重分离 理论教学主要靠老师在课堂上用电子教案分析讲解,这种单纯的理论分析,学生感觉枯燥乏味,没有参与思考的积极性;而最能吸引学生的实验课程却由实验教师自行组织,与理论教学脱节。学生的完整知识结构体系无法统一和完善。 3)验证性实验教学扼杀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欲望 现在高校中对于该门课程的实验都采用实验箱,对芯片功能进行验证性实验就算了。基本上学生没有自主的创新环节,在课程设计阶段,老师把程序编写好,学生照着老师的步骤连接好各种线路,再把程序录入、调试运行,观察结果写出实验报告就行了。最后导致所有学生的实验报告都是一个结论。 因此,积极地对《微机接口技术》课程进行教学改革,有效提高教学质量是当前该门课程的重要任务。因为该门课程作为汇编语言、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的后继专业课程,是计算机专业学生有效提高专业技能和动手、创性能力的一门重要课程,也是该专业与其它专业区分的一门主干课程。要达到有效提高该门课程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就必须在教学指导思想、教学实验内容和实验组织方法等方面进行一系列改革,下面就这几个方面进行详细探讨。 2 根据课程发展特点,转变教学指导思想 教学改革的目的是提高教学质量,要在有限的几十个学时中让学生真正掌握好一门课程的内容,在组织教学过程中就要做到“少而精”,要想做到这一点,就必须灵活地使用教学方法,不能千篇一律地纯理论教学,必须转变教学指导思想,根据课程的内容进行调整,对于《微机接口技术》这种纯硬件的专业课程,学习重点就要从“是什么,如何工作”继续深入到“是什么,如何工作,如何设计,现在的发展现状,以后的发展方向”。积极的鼓励学生思考。现在国内计算机专业教学模式普遍都是“重软件、轻硬件”,很多学生到了大学毕业做毕业设计时,连计算机主机箱内的部件都不认识,更谈不上发展研究了,这也是国内硬件人才严重缺乏的原因之一。因此教师的引导很重要,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强调基础,注重实际能力”应该才是这门课程的新教学指导思路。 3 优化教学内容 《微机接口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应该是教材改革。选用教材应该是以学生能够学到知识为目的。 现在很多高校选用的理论教材还基本差强人意,但是实验指导教材却参差不齐,很多教材都只是列出了各芯片的连线示意图,并给出了相应的初始化程序,学生只需要按图索骥就行了,完全失去了实验课程的意义。这种验证式的教学模式导致了学生自我创新能力的丧失,一个实验结束,所有学生的实验报告都是一个结论。 随着计算机硬件技术的飞速发展,《微机接口技术》课程的教与学都发生了质的变化。传统的计算机接口技术课程着重于介绍计算机各组成芯片的内部结构,初始化编程命令和在PC/AT机中的基本应用,并没有系统的介绍各组成芯片的关联工作情况以及和CPU的系统工作状况。当今Pentium PC机广泛使用的并行接口标准IEEE 1394、通用串行接口标准USB、图形显示总线标准AGP、高速硬盘标准Ultra 100MB等等,都是最新接口技术应用的具体成果。但是在现有教材中很难包含所有的新技术,因为现有教材中的很多内容在微机原理课程中已经讲到,因此学生更是觉得这门课程没有实用价值。 针对这一系列情况,现有的教学内容就必须进行优化。因为这门课程的特殊性,其理论基础基本上都是围绕IBM/PC系列机进行讲解的,基本原理没有大的调整和变化,因此理论教学内容的优化主要是选择教材的问题,根据笔者经验,一般来讲正规出版社的理论教材都还可以,因此这门课程教学内容的优化就主要着眼在实验课程的实验内容和实验组织方式。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进行以下探讨。 3.1 实验内容的改革 微机接口实验的内容主要是有关接口芯片的学习和应用,各种芯片在学习过程中都是分开来讲解,其实在具体的应用上这些芯片是互相紧密联系的,在实验中应该集合在一起,才能真正的掌握这些芯片在计算机中的主要功用。比如:接口芯片8255是并行传输接口芯片,三个端口的每个引脚都可以独立地产生一个有用信号;而芯片8253是定时器/计数器,可定时产生一个信号,而这个信号和8255A的PB口协作可以作为扬声器的控制信号。所以在实验时,应该把8255A和8253A这两个实验结合在一起。实验时间是4个学时,在内容上,可以先熟悉8255的性能,然后熟悉8253的性能,最后将两者结合在一起进行实验,真正掌握计算机扬声器的工作原理。两种芯片互相联系,有助于对芯片更深入地了解,在此基础上,也可以将芯片8259和8253A结合在一起。这样逐步深入,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有了兴趣后,老师就必须循循善诱的引导学生进行创新设计,实际上,这门课程的创新设计内容很多,比如:工业控制,智能仪器仪表,超市收银机,公共汽车报站系统,电子考勤机,门铃报警电话,步进电机控制系统,交通收费系统,家电领域的智能控制芯片等等。教师可以选择一个比较实用也不太复杂的产品作为事例,如足球场上的计时器、记分器等等,给学生由浅入深地讲解,鼓励学生只要掌握了相关的硬、软件基础知识,就能开发出同样的产品,从而激发他们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增强了求知欲。 对于这门课程的实验内容,笔者在教学中一般分为这样几个层次进行。 3.1.1 认知阶段 这一阶段 主要是让学生从理论角度转变到硬件角度认识真正的硬件芯片外观和基本工作原理,熟悉汇编语言在接口芯片编程控制中的上机过程。基本依照实验讲义的指导去做,这算是本课程学习的入门阶段。学生这时刚刚接触到具体的硬件芯片,对于很多引脚的定义不能从硬件接线的角度去理解,因此必须要求学生完全依照实验讲义的要求,一步一步进行程序调试、汇编、连接、装入、运行,观察输出,得出正确的实验结果。这一层次的实验目的主要是熟悉实验装置和实验步骤,对接口芯片各个引脚信号的实际接线方法有一个初步的体会,逐步提高做实验的兴趣,通过实验,学生对系统有一个初步的认识。这是实验的初级阶段,力求做到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3.1.2 提高阶段 这一阶段主要是提高学生对芯片系统工作的认识。因为这时学生已经对芯片的硬件接线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有能力自己做一些修改和设计,并且对做实验有了一定的兴趣,在讲义给出的基本接线原理的基础上,自己深入一步,做一些局部的改动,这时实验的成功对学生的心理有较大的鼓励,可以激发学习的兴趣。比如:CPU利用8255A与打印机相连完成并行打印和打印机并行接口的学习是分成不同章节介绍的,弄得很多学生就搞不清楚,到底CPU用的是哪一种并行打印接口,而且打印接口标准和8255A到底有什么关系?因此笔者在讲解这部分内容时,首先分开讲清楚各自的工作原理,以及编程控制等基本内容。让学生深入了解CPU执行指令所产生的信号如何控制并行打印的输出过程。之后,在实验中,笔者让学生设计了这样一个实验:利用8255A的A口工作在方式0与微型打印机相连,将内存缓冲区BUFF中的字符打印输出。试完成相应的软硬件设计。然后让学生自己完成这个题目的硬件连线和控制程序:将上例中8255A的工作方式改为方式1,采用中断方式将BUFF开始的缓冲区中的100个字符从打印机输出。根据笔者经验,只要学生能够顺利完成前面的实验,这个实验也会很容易成功。通过一系列类似的提高实验,让学生切实清楚了各种芯片、接口标准与CPU的关联工作情况,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热情,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学习成就感。 3.1.3 创新阶段 这个阶段是在前面两个阶段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经过了认知、解惑的阶段后,就产生了自我创新的欲望。这时老师可以要求学生自己设计线路图、程序,进行调试,得出正确的结果,是学习的提高阶段。因为学生对芯片的学习和硬件接线有了深入的理解后,已经不满足于实验讲义上的现成方案,迫切希望自己动手设计一个综合性的实验方案,然后进行编程、调试,得出结果,最后写一个综合的设计报告。这是实验的高级阶段,对于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有较大的帮助。笔者就在这一阶段要求学生完成了一些创新实验,比如: 交通信号灯控制系统、电子音乐播放器、电子时钟设计、转速测试系统设计、简易计算器系统设计等方案。尽可能多地提供具有实际用途的设计方案,使学生通过完成实用价值较高的电路设计的同时进一步加深对专业理论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比如设计—套公共汽车报站系统,利用8255或8253、8259等接口电路均可。学生根据所选课题和所用的接口电路芯片设计出完整的接口电路,并在实验系统上完成电路的连接和调试通过即可。在设计过程中,不提供所谓的“标准答案”,而是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设计才能,大胆创新。接口电路接法不同,芯片选择不同,结果可能不同。鼓励持不同意见的同学充分阐述自己的观点,积极相互讨论。不乏有学生为了拟定一个良好的设计方案,为了调试出相应的指标,绞尽了脑汁,主动弥补自己知识的缺陷来完成课程任务。所以,通过创新阶段的训练能够真正反映学生掌握本课程的综合应用能力。 3.2 实验组织方式 由于这门课程为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必修课程,学生人数众多,组织实验时可以采用分级组织形式。通过前面的基础实验,完成较好的学生自己选择一个同学形成一组,每组不超过两人,以杜绝学生存在不做的侥幸心理,兼顾“一帮一”的原则,带动学习氛围。实验结束,要求学生进行讨论,并写出实验报告,对实验进行总结。学生通过创新、讨论、实践、再讨论、再实践、再创新的过程,个人动手能力得到了极大地提高。 4 采用立体教学模式 除了抓好实验环节外,教学模式的多变也是必不可少的。现代教学方式的一个典型指标就是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很多老师认为用了幻灯片就是使用多媒体了,其实不然,作为硬件技术专业基础课程,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讲,《微机接口技术》课程中的很多知识都是抽象而难于理解的,如果采用Powerpoint做成的传统的静态幻灯片,学生肯定会觉得生涩难懂。比如我在教学过程中就组织了微机接口技术的立体教学模式,制作了微机接口技术的电子教案,应用了微机接口技术仿真实验软件,利用这些辅助的教学手段完成《微机接口技术》的课堂教学。因为电子教案可以加大课堂教学的信息量,仿真软件可以直观地将各部件内部每一步的信息流动过程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展示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具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比如:控制程序中指令执行过程以及涉及到的微操作步骤,如果就靠课堂上空洞的分析,学生是无法建立其完整的结构概念的,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我就用仿真工具做了一个动态的执行过程,学生看起来很直观,而且明确了执行过程中相关硬件的工作和配合情况。 通过教学实践证明,采用现代化的、多元的教学手段,可以把原本枯燥的硬件课程讲解得生动易懂,消除了学生的畏难情绪,化被动学习为主动求知。当然因为接口技术与设备都在不断的发展,教材上的内容,往往是对以往接口技术成型后的总结,实验也只是对教材上的芯片接口功能的验证,并不能真正与当前最新技术同步,有些甚至过于陈旧,所以应适时补充一部分当前微机接口技术中较新的内容,并给予重点介绍,如有条件的话可以给学生演示无盘系统启动芯片BOOT—RObl设备、USB设备等开发过程,包括选择控制器、硬件电路设计、软件设计、调试整个过程,使学生对现代微机接口技术与身边常见设备更紧密结合起来,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5 结束语 《微机接口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理论 教学内容、实验内容以及实验组织方式和教学模式等多因素结合,本文就教学的几个主要方面进行了探讨,主要分析了实验环节的问题并提出了改革方法,通过作者自己的教学实践,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灵活组织教学模式、加强教学实践、增加创新实验环节等,都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改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通过这门课程的教学改革探讨也为今后更进一步的精品课程建设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 王汝芳等.探索高等院校创造教育之路[N].现代经济,2O00年增刊;l0~12; [2] 阎立钦主编.创新教育[N].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年。 [3] 甘俊英.谈提高教学质量的几点看法[J].五邑大学高教研究与探索,2004,1:28-30 [4] 何克抗. 信息技术与科学课程的整合.电化教育研究,2002,(1):3-6 [5] 陈友宣.微机接口技术实验课程教学改革探讨.现代企业教育,2007,(3)下:7~8 [6] 姜建山.微机接口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研究[Z].,2007—01—05仅供参考,请自借鉴。希望对您有帮助。

高分~~关于计算机

老来福
法度
1、计算机硬件系统有组成: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存储器、运算器和控制器。所谓软件是指为方便使用计算机和提高使用效率而组织的程序以及用于开发、使用和维护的有关文档。软件系统可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两大类:系统软件、语言处理系统。2、计算机语言的发展过程经过了:机器语言、汇编语言、高级语言、结构化程序设计语言。3、计算机的发展阶段: 经历四个发展阶段: 第一个发展阶段:1946-1956年电子管计算机的时代,第一台计算机叫“电子数值积分和计算机”。 第二个发展阶段:1956-1964年晶体管的计算机时代:操作系统。 第三个发展阶段:1964-1970年集成电路与大规模集成电路的计算机时代。 第四个发展阶段:1970-现在: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计算机时代。4、(1)计算机硬件由控制器、运算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五大部分组成。(2)采用二进制0和1直接模拟开关电路通、断两种状态,用于表示数据或计算机指令。 (3)把指令存储在计算机内部,且能自动执行指令。 5、窗口分为:(1)标题栏(2)菜单栏(3)工具栏(4)文档窗口(5)状态栏我感觉买几本电脑书学习吧,那里专业且全面~~~~~~~~

微型计算机配置与维护实验报告

善端
明日
我也选这个课了,感觉这个解决方法很烧饼! 但没办法谁叫他这样出了呢!

计算机毕业论文范文2000字

金童子
法性
紧接着相信不少人会在拿到毕设的题目之后,开始思考着该如何下手去写,用哪些编程语言会比较好,在这里我详细介绍一下Java (一)Java的编程原理:Java语言编写的源程序在计算机上需要经过编译和解释执行两个严格区分的阶段。Java的编译源程序先将Java源程序翻译成与机器无关的节码(bytecode),不是通常的编译程序将源程序翻译成特定计算机的机器代码。运行时系统装载和链接需要执行的类,并做必须的优化后,解释执行字节码程序。 (二)Java的四大核心技术:一、Java虚拟机;二、类装载器的体系结构;三、Java class文件;四、Java API。 (三)Java的优势:1.Java是一种纯面向对象的语言。《Java编程思想》中提到Java语言是一种“Everything is object”的语言,它能够直观反映我们现实生活中的对象,例如房子、动物等,因此通过它编写程序更容易。2、平台无关性。Java语言可以做到“一次编译,到处执行”。无论是在Windows平台还是在Linux、MacoS等其他平台上对Java程序进行编译,编译后的程序在其他平台上都可以正常运行。由于Java是解释性语言,编译器会将Java代码变成“中间代码”,然后在Java虚拟机(Java Virtual Machine,即JVM)上解释执行。由于中间代码与平台无关,因此Java语言可以很好的跨平台执行,具有很好的可移植性。3、Java提供了很多内置的类库,通过这些类库,简化了开发人员的程序设计工作,同时缩短了项目的开发时间,例如,Java语言提供了对多线程的支持,提供了对网络通信的支持,最主要的是提供了垃圾回收器,这使得开发人员从内存的管理中解脱出来。4、提供了对Web应用开发的支持。例如,Applet、Servlet和JSP可以用来开发Web应用程序;Socket、RMI可以用来开发分布式应用程序。5、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健壮性。Java语言经常被用在网络环境中,为了增强程序的安全性,Java语言提供了一个防止恶意代码攻击的安全机制(数组边界检测和Bytecode校验等)。Java的强类型机制、垃圾回收器、异常处理和安全检查机制使得用Java语言编写的程序具有很好的健壮性。6、去除了C++语言中一些难以理解、容易使人混淆的特性,如头文件、指针、结构、单元、运算符重载、虚拟基础类、多重继承等,让程序变得更加严谨简洁。 (四)Java缺点:1.解释型语言,运行速度效率极低,不支持底层操作,没有C和C++快2.Java一般都不用于建立大型项目。 3.取消了指针操作,不够C语言那样灵活。 使用JAVA能够运用在如图所示

写一篇计算机专业调查与行业发展的报告

告之海曰
格什温
关于计算机行业的市场调查报告 为了深入了解计算机行业的市场规模,竞争激烈程度及行业发展前景等内容,特此进行了本次调查。 首先,我们从计算机行业的市场规模上来看,第一,产业规模不断扩大,2008年,我国规模以上计算机行业实现销售收入17134亿元,同比增长7.3%,规模继续在世界保持前列,计算机产量占全球比重超过四成。全行业发展明显慢于电子制造业平均增速,一季度行业增速低于电子全行业平均增速4.4个百分点,到三季度差距拉大到5.2个百分点,至12月相差5.5个百分点。第二,产品产销幅度放慢,2008年,我国共生产微型计算机13666.6万部,同比增长13.2%,比上年增速下降16.1个百分点,其中笔记本电脑10858.7万部,同比增长25.2%,比上年增速下降21.5个百分点,显示器13364.6万部,同比下降7.4%。受国内外市场需求下降影响,台式机和笔记本的产销率分别为98.4%和94.8%,同比分别下降1.1和4.1个百分点。 就计算机行业的增长趋势来看,中银国际日前发表研究报告指出,08年以来,我国计算机行业整体依然处于高速增长中,但是软件和硬件公司的增长速度不同,软件行业仍然处于高速度增长中,硬件行业增长速度下降。 2009年1—6月,国内软件产业实现收入4270亿元,同比增长22.7%;其中软件及服务板块27家上市公司共计实现营业总收入150.71亿元,同比增长3.79%,实现净利润16.84亿元,同比增长21.9%,剔除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和投资收益影响后的净利润同比下降8.93%。 上半年硬件行业处于衰退的过程中,1—5月份计算机制造业收入同比下降9.97%,硬件行业已经过了高速成长期,竞争激烈,行业内的公司都处于痛苦的煎熬中。在这种情况下,行业内部有些公司必然在竞争中失去竞争地位,处于亏损状态,这些公司的出路要么是退出市场,要么是接受兼并重组。我国计算机行业的很多二线品牌目前已经消失了。在国际市场的表现为重组,比如惠普兼并康柏,联想兼并IBM的PC业务等。 目前,就计算机行业的领先公司来说,惠普公司依然是全球PC老大,独占19.1%的市场份额,戴尔公司排名第二,但是市场份额同比下降了一个百分点,至13.2%,台湾厂商宏碁则由于上网本的带动,市场份额增至12.3%,联想和东芝分列四、五名,市场份额分别是7.1%和4.7%。 调查公司预期明年几家计算机制造商的优势将继续存在,当问到决策者未来选择计算机主要提供商时,48%的受访者表示他们愿意选择戴尔的台式机,选择戴尔笔记本的受访者占50%。选择惠普台式机和笔记本的受访者分别占22%和17%,受访者中选择联想笔记本的占15%,台式机占12%。大约有8%的受访者表示今年尚没有作出决定选择一个提供商。其余是受访者准备选择第二级别的提供商,比如宏碁、苹果、富士通和东芝等。 目前,计算机行业的竞争主要就是品牌和价格的竞争。2009年一体电脑品牌榜前十位的分别是:苹果、联想、索尼、惠普、戴尔、神州、明基、方正、长城、万利达。这些都是计算机行业的领先品牌,也是竞争最激烈的几家公司。在从价格的竞争上看,2009.7.23,一款售价仅为3999元的低价笔记本在全国范围内上市销售,在联想、惠普的6999元与方正、同方的5999元等产品之后,该款产品又一次创出笔记本电脑价格新低。 业内人士分析以为,越来越多的品牌推出越来越便宜的笔记本电脑,不仅预示着厂商在笔记本市场的发展策略发生重要转变,更预示着一向被忽略的个人低端消费市场将成为主流。与此同时,低端笔记本市场也开始升温。 近两年,拥有掌上电脑品牌的企业从10多家迅速增长到100多家,未来两年将超过800家,成为一体化趋势中最活跃的领域。当前,计算机行业的热点产品主要有:网络,C语言,动漫和网游制作等。 在计算机行业中,我们更看好由软件与服务企业组成的计算机应用行业,这是因为过去国内的信息化投入偏重于硬件设备,软件尤其是IT服务的投入严重滞后,信息化需求的爆发增长将主要体现在软件与服务上,并且,软件与服务企业受到宏观经济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也相对小。 对软件行业表示乐观主要源于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植,软件行业已经走出了发展初始的混沌期,软件行业不易受宏观调控影响,行业信息化发展过程中对软件产品和服务需求不断扩大,优质企业不断涌现推动行业向前发展。 所以,我们认为配置灵活,组件可选择,面向服务的软件产品未来将能够成为市场主流,可以从这方面发展进入计算机行业。

计算机的发展阶段是根据什么划分的?

坏女人
王风
计算机发展的四个阶段是根据电子元件来划分的。 第1代:电子管数字机(1946—1958年)硬件方面,逻辑元件采用的是真空电子管,主存储器采用汞延迟线、阴极射线示波管静电存储器、磁鼓、磁芯;外存储器采用的是磁带。软件方面采用的是机器语言、汇编语言。应用领域以军事和科学计算为主。特点是体积大、功耗高、可靠性差。速度慢(一般为每秒数千次至数万次)、价格昂贵,但为以后的计算机发展奠定了基础。第2代:晶体管数字机(1958—1964年)硬件方面的操作系统、高级语言及其编译程序应用领域以科学计算和事务处理为主,并开始进入工业控制领域。特点是体积缩小、能耗降低、可靠性提高、运算速度提高(一般为每秒数10万次,可高达300万次)、性能比第1代计算机有很大的提高。第3代:集成电路数字机(1964—1970年)硬件方面,逻辑元件采用中、小规模集成电路(MSI、SSI),主存储器仍采用磁芯。软件方面出现了分时操作系统以及结构化、规模化程序设计方法。特点是速度更快(一般为每秒数百万次至数千万次),而且可靠性有了显著提高,价格进一步下降,产品走向了通用化、系列化和标准化等。应用领域开始进入文字处理和图形图像处理领域。第4代:大规模集成电路机(1970年至今)硬件方面,逻辑元件采用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LSI和VLSI)。软件方面出现了数据库管理系统、网络管理系统和面向对象语言等。1971年世界上第一台微处理器在美国硅谷诞生,开创了微型计算机的新时代。应用领域从科学计算、事务管理、过程控制逐步走向家庭。扩展资料:一、主要特点1、运算速度快:计算机内部电路组成,可以高速准确地完成各种算术运算。当今计算机系统的运算速度已达到每秒万亿次,微机也可达每秒亿次以上,使大量复杂的科学计算问题得以解决。例如:卫星轨道的计算、大型水坝的计算、24小时天气算需要几年甚至几十年,而在现代社会里,用计算机只需几分钟就可完成。2、计算精确度高: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尖端科学技术的发展,需要高度精确的计算。计算机控制的导弹之所以能准确地击中预定的目标,是与计算机的精确计算分不开的。一般计算机可以有十几位甚至几十位(二进制)有效数字,计算精度可由千分之几到百万分之几,是任何计算工具所望尘莫及的。3、逻辑运算能力强:计算机不仅能进行精确计算,还具有逻辑运算功能,能对信息进行比较和判断。计算机能把参加运算的数据、程序以及中间结果和最后结果保存起来,并能根据判断的结果自动执行下一条指令以供用户随时调用。二、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进步,各种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的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快速而又崭新的时代,计算机已经从功能单一、体积较大发展到了功能复杂、体积微小、资源网络化等。计算机的未来充满了变数,性能的大幅度提高是不可置疑的,而实现性能的飞跃却有多种途径。不过性能的大幅提升并不是计算机发展的唯一路线,计算机的发展还应当变得越来越人性化,同时也要注重环保等等。计算机从出现至今,经历了机器语言、程序语言、简单操作系统和Linux、Macos、BSD、Windows等现代操作系统四代,运行速度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第四代计算机的运算速度已经达到几十亿次每秒。计算机也由原来的仅供军事科研使用发展到人人拥有,计算机强大的应用功能,产生了巨大的市场需要,未来计算机性能应向着微型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巨型化的方向发展。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计算机

急需一篇“计算机网络管理”方面的论文

爱无声
野良犬
那你看这个文章吧 三页http://www.enet.com.cn/article/2006/1018/A20061018252900.shtml找的比较辛苦,感觉这个很适合你,所以这篇是我选的那么多的论文比较有深度也比较合适的。希望你能用的上。 国内外网络管理的信息政策法规差异 信息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它给人们带来各种便利的 同时也带来了灾难。网络信息系统是由现实社会的人们创 立的,是人类传统信息交流、传播方式的延伸和拓展,它 与现实社会的信息活动方式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因此,对 网络信息活动实施社会控制,既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既 要借助于现实社会已有的各种规范,又要结合网络信息空 间自身的特点,依据网络发展的不同阶段,制订符合其发 展规律的控制体系,从而推动网络虚拟世界快速健康的发 展。 1 信息政策、信息法律的内涵 国家信息政策和信息法规在信息产业的发展、信息环 境的调节和信息资源的控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信息政策 是国家机关或社会团体根据社会发展需要而制定的,指导、 推动、调节、管理信息事业发展的方针、原则和办法。它 是依赖国家的各级行政机构来对信息行为进行强制控制和 宏观管理的一种手段。 信息法律、法规对信息工作者和信息利用者具有最强 的约束力,它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依靠国家强制推行 的信息行为规范体系,对触犯法律的信息个人或集体,国 家将依法予以制裁和惩罚。信息法规的主要内容包括:规 定信息社会关系的基本问题;规定信息民主和信息基本人 权问题;规定信息技术规则的问题;规定电子计算机软件 使用问题;规定有关信息污染问题等等。 信息政策和信息法规作为两种社会规范、两种社会调 整手段和社会信息环境管理手段,均承担着各自的职能, 对国家信息事业的持续、快速和健康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 作用,信息政策是信息法律制定的基础,信息法律的制定 往往滞后于信息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一项信息政策经过 实践证明在现在和将来一段时间内是正确和有效的,可能 就会通过立法程序,以法律的形式被固定下来。信息政策 是一种行政手段,它所调整的社会关系要比信息法律、法 规广泛得多,而信息法规是一种法律手段,它所调整的一 般是在信息活动中,对国家、社会有较大影响的社会关系 领域。因此,信息法规是信息政策的升华,科学而合理的 信息政策应当受到信息法规的制约。 2 信息政策、法规在网络信息控制中的地位与作用 网络信息活动比传统方式的信息传播、交流具有更大 的自由度,但是这种自由是相对的,绝对的自由是不存在 的。只有那些掌握网络技术,具有相应教育和文化水平的 人,使自身的信息行为符合网络运行与发展的规律,符合 社会的法律、道德规范与发展要求时,才能在网络上获得 最大的真正的自由。对网络技术不熟悉的人是不可能获得 较大的信息自由的,而利用自身的信息技术优势,进行非 法活动的人,他们追求的绝对的自由也是不存在的。 网络信息问题的控制是存在多种方式方法的,我们应 从多个层面上去理解和把握,具体而言可分为文化道德层 面的控制,法律层面的控制,信息组织管理层面的控制和 信息技术层面的控制。信息评价是网络信息控制的重要手 段,通过信息评价,为人们选择思想健康、内容科学、质 量可靠的优质信息提供保障。技术因素在网络信息控制的 许多方面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并且与信息评价、道德规范 和法律制度相比,具有一定的控制优势。网络技术掌握在 不同的人手中,其所起的作用是存在很大差别的。但是, 并非所有的问题都能用技术手段来解决。信息技术的使用 地是从预防的角度考虑的,它的实施还要与网络本身 的信息规范和有关法律相结合,才能取得最佳的效果。网 络伦理道德对人们的信息行为具有较强的约束力,它是网 络信息控制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是协调网络法律不健全和 信息技术不足的重要手段。与现实世界的法律相比,网络 道德规范涉及的面要更加广泛,它能够约束法律规范所不 能、不好涉足或者来不及涉足的大量信息行为。互联网作 为人们交流情感,发布、传播信息的场所,自身存在大多 数人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这些行为准则具有自律的性质, 其作用和影响不可忽视。信息伦理道德往往向着法律规制 的方向发展,是信息法规制定的基础。 信息社会也是法制社会,一切自由的信息行为必须在 法律的保障下依法进行,才能使互联网得到健康有序的发 展。目前,利用法律的规范性功能来预防和抑制网络信息 问题,已成为当今世界的共识。法律规范是从外部,用强 制的手段对网络参与者的信息行为进行约束,而网络道德 规范主要是从网络成员内部约束人们的信息行为。互联网 是一个全球性的市民社会,这一社会有自己的组织形式、 价值标准和规则,可以脱离于政府而拥有较大的自治权力。 由于不同国家和团体的价值观念存在差异,要形成关于网 络的国际公约并非易事。因此,我们只能通过建立和健全 国际网络执法机构,建立专门的执法队伍,在各国信息法 规的制定中,将地区性原则与国际性原则,一般立法原则 与网络社会的特殊性原则,网络的现实性原则与发展性原 则结合起来,才能为网络空间的管理营造良好的法制氛围。 3 不同国家信息政策、法规存在的差异 最早的信息法诞生于18世纪的欧洲, 1776年瑞典的 《出版自由法》是最早的传统意义的信息法。现代意义的与 电子化相联的信息法则兴起于20世纪,主要是欧美等发达 国家为适应网络环境下信息活动的需要而制定的。但是, 不同国家由于政治制度、法律基础,文化背景、教育水平 不同,信息技术的发展状况、网络技术的应用与普及程度 存在差异,由此造成信息政策、信息法规和管理制度的差 异。 3·1 德 国 它是欧洲信息技术最发达的国家,其电子信息和通信 服务已涉及该国所有的经济和生活领域。1997年6月该国 通过了《信息与通信服务法》,并于1997年8月1日,付诸 实施,这是世界上第一部对网络空间的行为实施法律规范 的国家专门立法,它确立了一些在电子网络空间最基本的 原则,如“自由进入互联网的原则”、“对传播内容分类负 责的原则”、“保护公民个人数据的原则”等等。德国政府 明确表示,不能让互联网成为传播色情和宣扬新纳粹思想 的场所。 3·2 英 国 为了保护知识产权,保障儿童身心健康,英国曾经制 定颁布过不少法律条例,如《黄色出版法》、《青少年保护 法》、《数据库保护法》、《禁止泛用电脑法》等,并根据网 络发展的需要修改制定了部分法规,例如, 1994年通过制 定《犯罪制裁和公共秩序法》,对1978年制定的《儿童保 护法》针对信息时代的需要进行了延伸。1996年9月,英 国颁布了第一个网络监管行业性法规《3R安全规则》。所 谓的“3R”分别代表分级认定、举报告发、承担责任。 1999年,英国政府又公布了《电子通信法案》的征求意见 稿。这一草案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促进电子商务的发展,并 为社会各界树立对电子商务的信心提供法律保证。与此同 时,英国广播电视的主管机构———独立电视委员会,依照 英国广播法,它有权对互联网上的电视节目以及包含静止 或活动图像的广告进行管理,但它没有直接行使对互联网 的管理权利,而是致力于指导和协助网络行业建立一种自 我管理的机制。 3·3 加拿大 为了促进网络产业的快速发展,加拿大出于国家整体 发展战略的需要,其广播电信委员会认为网络不在《国家 广播法案》的管理权限之内,由传统的广播公司制作的网 络广播也同样不在该法案的管理之内,网络产业的发展主 要依靠行业内的自我调节,防火墙、加密技术等信息技术 的运用以及国家的犯罪条例的实施。 3·4 美 国 在美国,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使原有的诸多法律远远不 能适应现实的需要,国会已经和即将制定修改的涉及到互 联网的法律达100多种。在美国,其电子媒体,如广播电 视和电影较多地受到法律的限制,尤其是不道德和有伤风 化的内容是绝对不合法的,会受到有关法律的惩罚;而印 刷媒体,如报纸、杂志的出版发行则受到言论自由的保护。 现在,对于电子报纸应该定义为印刷媒体还是电子媒体, 法律界尚无一致的意见。将“言论自由”及“宪法第一修 正案”奉为至高无上的美国,将无线电波认为是公共财产, 它们只能承载有限的频道,却面对众多的观众,因而政府 有权对这种有限的资源进行管理。 1996年2月8日,美国总统克林顿签署了《1996电信 法》,其中的第五部分《传播净化法案》(Communication De- cency Act)是为了保护未成年儿童专门制定的。这项法案 受到了父母和老师的欢迎。但大多数的学者和网络从业人 员认为这项法案是对宪法第一修正案所保障的言论自由权 的限制,于是向费城法院提出诉讼。1996年12月,费城法 院的联邦法官否决了《传播净化法案》。同时,美国众院司 法委员会要求,色情邮件须加标注,使用户可以不打开邮 件直接将其删除。1998年《儿童网上保护法》经国会批准, 并在克林顿签署后成为法律。该法要求商业网站的运营者 在允许互联网用户浏览对未成年人有害的内容之前,先使 用电子年龄验证系统对互联网用户的年龄进行鉴别。但是, 这条法律从未正式实施过。它一经颁布,就遭到来自美国 民权联盟以及包括杂志出版商和书商在内的17个组织和企 业的强烈反对。很多商业网络公司对这项法案不置可否, 他们认为应该由网络公司保留删除淫秽、仇恨以及任何冒 犯性内容的权利。但是,全国广播公司(NBC)、《华尔街 日报》、CNN等一些已上网的美国主流新闻媒体表示愿意接 受内容评级。 在美国图书馆中,安装因特网信息过滤软件,使用户 能够安全地利用网络信息资源,尤其是保护少年儿童的身 心健康是一个具有争议性的问题。因为因特网信息过滤涉 及到有害信息的消除与言论自由保护的双重压力。一种观 点认为:“……为了保护我们的家庭和纳税人的权利,我们 不应该让色情信息从电子后门中进入政府资助的图书馆 中。”与此相反的观点认为:因特网享有最高级别的宪法保 护,在学校或图书馆中安装过滤软件实际上是一种审查, 是与宪法保护的言论自由相违背的。有关调查表明,在美 国有16·8%的图书馆安装了过滤软件, 83·2%的图书馆没 有安装过滤软件。目前,反对图书馆安装过滤软件的力量 已经汇聚成一股强大的洪流,他们展开了多方面的工作试 图取消图书馆的因特网过滤政策。 3·5 新加坡 1996年7月,新加坡广播管理局颁布了有关管理条例, 并宣布对互联网实施分类许可证管理制度,要求提供互联 网服务的公司对进入网络的信息内容进行监督,以防止色 情和容易引发宗教和政治动荡的信息传播。目的是鼓励人 们正当使用互联网,促进互联网的健康发展,确保青少年 的成长免受不良信息的干扰。 3·6 中 国 我国的信息化起步虽然比较晚,传统的信息法律大约 自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相继颁布,如《专利法》、《商 标法》、《著作权法》等。但是,我国互联网的法制管理进 展较好,目前已颁布了一系列相应的法律、法规,如1994 年2月18日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 保护条例》, 1996年2月1日发布,并于1997年5月20日 修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 行规定》, 2002年8月1日颁布了《中国互联网网络域名管 理办法》等。2000年9月20日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电 信条例》第五章五十七条中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利 用电信网络制作、复制、发布、传播含有下列内容的信息: (1)反对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 (2)危害国家安全, 泄露国家秘密、颠覆国家政权,破坏国家统一的; (3)损 害国家荣誉和利益的; (4)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破 坏民族团结的; (5)破坏国家宗教政策,宣扬邪教和封建 迷信的; (6)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破坏社会稳定的; (7)散布淫秽、色情、赌博、暴力、凶杀、恐怖或者教唆 犯罪的; (8)侮辱或者诽谤他人,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 (9)含有法律的、行政法规禁止的其他内容的。2000年11 月7日,我国发布了《互联网站从事登载新闻业务管理暂 行规定》。该规定第十四条指出:互联网站链接镜外新闻网 站,登载境外新闻媒体和互联网站发布的新闻,必须另行 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批准。由此表明,对互联网信息的分 类管理,在我国既是非常必要的,也是非常严格的。 由此可见,由于不同国家的政治、文化背景不同,对 网络信息实现社会控制的认识是存在分歧的,具体的管理 政策、法规也存在较大的差异,但是大部分国家已认识到 对互联网实现有效管理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可能性,已经 认识到网上不良信息给青少年成长造成的危害,并且不再 将网络空间视为一个特殊的无法控制的领域,现实生活中 的许多法律只要经过修改完善,同样适用于网络世界。计算机网络管理及发展趋势 [摘 要] 讨论了与网络管理未来发展相关的几个关键问题,即层次化、集成化、Web化和智能化及分布式网络管理方案·[关键词] 网络管理;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NMP);公共管理信息协议(CMIP);智能化网管;分布式网管1 概述网络管理是控制一个复杂的计算机网络使得它具有最高的效率和生产力的过程·根据进行网络管理的系统的能力,这一过程通常包括数据收集———自动地或通过管理者的手动方式进行数据处理,然后提交给管理者,用于在网络操作中使用·它可能还包括分析数据并提供解决方案,甚至可能不需要打扰管理者而自动处理一些情况,进一步还可以产生对管理者管理网络有用的报告·通常,网管系统主要是由管理者和管理代理两种实体组成·网络管理员通过管理者(Manger)与管理代理(Agent)之间的交互通信而达到对网络进行管理的目的.目前网络管理协议主要有基于TCP/IP的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NMP)和基于OSI的公共管理协议(CMIP).当前使用最广泛的是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NMP),该协议简单,易于实现且具有良好的可扩充性,是工业界事实上的网管协议标准·[1]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复杂性愈来愈大,要求网络管理的性能愈来愈高,网络管理的面貌正在发生变化,传统的网络管理应用主要集中在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所定义的5种网络管理功能领域:性能管理、故障管理、配置管理、安全管理、记费管理·虽然性能管理、故障管理及配置管理已经减轻了网络管理人员的大多数负担,但在过去的几年里企业网络的快速发展出现了种种新的需求,使现有的集中式网络管理应用无法胜任·以前的网络管理基本上是一种集中式的、单序的、反应式方法,它注重的是具体设备的监控,而且对于价格昂贵的广域网连接设备没有反应·今天的企业网络在重大的企业及机构中至关重要·这些网络本身也在不断地变化,以满足他们所服务的机构的种种需求·在客户机-服务器计算模式已经取代了传统的集中式主机-终端模式之后,新兴的Inter-net/Web网络计算模式又开始在企业网络环境中立足,极大地冲击着信息在整个企业间的流向方式.呈现爆炸性增长的远距离办公室、流动作业以及Internet连接对广域网连接产生了巨大的需求·结果导致企业网变得越来越复杂.它们支持多种技术,24小时运行,要对不断的变化进行管理,并且延伸到多个建筑、多个区域甚至多个国家,不幸的是,网络管理应用的发展却滞后了,失去了它管理企业战略资产所应具备的意义深远的重大作用·[2]2 网络管理技术发展趋势为了满足这种业务及技术的虚求,网络管理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必将朝着层次化、集成化、Web化和智能化及分布式方向发展·现分别叙述如下:2·1 网管层次化由于网络规模的扩大,SNMP管理机制的弱点被充分暴露出来·SNMP是一种平面型网管架构,管理者容易成为瓶颈;轮询数目太多、分布较广的代理使带宽开销过大,效率下降,管理者从各代理获取的管理信息是原始数据,不但量大而且需要精加工才能变为有价值的管理数据·传输大量的原始数据既浪费带宽,又消耗管理者CPU的大量宝贵资源,使网管效率降低·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是在管理者与代理之间增加中层管理者,实现分层管理,将集中式的网管架构改变为层次化的网管架构·SNMP的第二版SNMPv2支持管理者间通信,RMONMIB允许代理自动监控,聚合(Ag-gregate)MIB还能够对MIB变量进行轮询,并对变量值进行算术或运算·历史MIB信息则能跟踪MIB变量的变化过程,并把记录结果向管理者报告·这一切都说明SNMP正从集中化向层次化发展,SNMP第三版的SN-MPv3更加强化了这种变化·[3]2·2 网管集成化CMIP为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所制定,然而,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ISO的开放系统互连七层协议至今尚未得到业界的广泛支持和应用·相反,基于TCP/IP的SNMP由于其简单易于实现很快便得到众多产品供应商的支持,使SNMP成为事实上的网络管理工业标准·但不可否认,CMIP功能较强,能担负起复杂的网络管理,自己应用也逐渐扩大·能否将CMIP和SNMP两者优势集成起来,去粗取精,合二为一,形成一个完美而统一的管理协议方案,不至于像目前基于CMIP和SN-MP的产品各自管理一方,其产品不能互通和共存———这将对保护现有网络管理技术的投资具有重要意义.CMIP和SNMP集成化的策略是克服或协调两者差别,目前的两种集成方法———协议共享方式和协议互通方式就是分别基于这两种策略的·[4]2·3 网管Web化传统的网络管理界面是网络管理命令驱动的远程登录屏幕,必须由专业网管工作人员操作,使用和维护网络管理系统需要专门培训的技术人员·随着网络规模增大,网管功能复杂化,使传统网管界面的友好程度愈来愈差了·为了减轻网管复杂性,降低网管费用,急需研究和开发一种跨平台的、方便、适用的新的网络管理模式.基于Web的网络管理模式可以实现这个目标·这种新的网络管理模式融合了Web功能和网络管理技术,它允许网络管理人员通过与WWW同样的形式去监测,管理他们的网络系统,他们可使用一种Web浏览器在网络任何节点上方便迅速地配置、控制及访问网络和它的各个部分,这种新的网络管理模式和魅力在于它是交叉平台,可以很好地解决很多由于多平台结构产生的互操作问题,这能提供比传统网管界面更直接、更易于使用的图形界面(浏览器操作和Web页面对WWW用户来讲是非常熟悉的),从而降低了对网络管理操作和维护人员的特别要求·基于Web的网络管理模式是网络管理的一次革命,它将使用户管理网络的方法得到彻底改善,从而向“自己管理网络”和“网络管理自动化”迈出关键一步·2·4 网管智能化由于现代计算机网络结构和规模日趋复杂,网络管理员不仅要有坚实的网络技术知识和丰富的网管经验和应变能力,对由于网络管理因素的实时性、动态性和瞬变性,即使有丰富经验的网管人员也有力不从心之感,为此,现代网络管理正朝着网管智能化方向发展。智能化网管主要有如下特点:a处理网络结构和网元的不确定性如前所述,网管就是要对网络资源进行监测控制管理,以使网络系统高效率运行,但这种管理控制是依赖于它对系统资源状态的了解,包括系统的全局状态和系统的局部状态·由于网络系统的瞬变性,当某资源的状态信息传到网管系统时可能已经变化了,因此,网管只能知道系统的局部状态,根据这些信息进行管理·由于上述同样的原因,局部信息也是不确切的,智能化网管要有处理不确定信息的能力,能根据这些信息对网络资源进行管理和控制·可喜的是,现在已经有了一些比较好的方法,如模糊逻辑(fuzzylogic)、主观Bayes方法、DempsterShafer的证据理论(belieffunction)等·b网管系统的协作能力及互操作性如前所述,由于网络规模和结构日趋复杂,集中系统中单一网络管理者是难以应付全部网络工作的·为此,出现层次化网管概念,上层管理者可以轮询方式监测中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向上层管理者报告突发事件而且还要对下层进行监测,这就存在多层管理者之间任务的分配、通信和协作·目前,多代理协作,分布式人工智能的思想逐渐引入网络管理·c适应系统变化的能力传统的网管是通过不断的轮询所管网络资源的状态变化,即采用“数据驱动”模式对网络资源进行管理控制,即管理控制是基于管理者所收集的数据信息来驱动的·但网络系统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分布式动态系统,因此,传统网管难以适应系统的状态特征,而基于规则的智能化网管能够较好地适应网络系统的变化.所谓规则可以简单地理解为一种“系统状态—动作”的描述,当系统处在某些状态下时,则管理系统启动相应的处理动作.网络管理员可以灵活地增加删除修改基于规则的智能化网管中的规则以适应网络的不断变化·d解释和推理能力目前大多数网络管理者都基于某种网管协议,如CMIP、SNMP,它所监测到的只是一些MIB信息,而这些信息所反映出的问题,以及如何基于这些信息来对网络管理控制,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工作仅停留在网络监测阶段·智能化网络不只是简单的响应低层的一些孤立信息,它应有能力综合解释这些低层信息,以得出高层的信息和概念,并基于这些高层的信息概念对网络进行管理和控制·同样,智能化网管的推理能力也很重要,它就能够根据已有的不很完全、不很精确的信息来作出对网络的判断·如当网络中某个路由器出现故障时,这台路由器及其与之相连的网管通信设备都会失去与网络管理者的联系,当网络管理者轮询这些设备时,它们都不会响应,此时的智能化网管应有能力推断出其中哪些设备出了故障·[5][6]2·5 网管分布化为了降低中心管理控制台、局域网连接和广域网连接、以及管理信息系统人员不断增长的负担,就必须对那种反应式的、集中式的、单体的网络管理模式进行一个根本的转变·“分布式管理”通过在整个网络上向多个控制台将数据采集、监视以及管理职责分散开来而实现综合分析·它可从网络上的所有数据点和数据源采集数据,而不必考虑网络的拓扑结构·分布式管理为网络管理员提供了更加有效地管理大型的、地理分布广泛的企业网络的手段·3 结束语随着网络规模和复杂性的增加,网络管理在未来网络系统中的地位将愈来愈重要·本文在介绍网络管理及其有关协议的基础上,阐述了网络管理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和发展趋势·由于Internet和全球信息高速公路的推动,网络管理的新思想、新技术将会层出不穷,当前网络系统所面临的各种问题也必将能够最终获得圆满解决·[ 参考文献 ][1] 安常青,等·网络管理协议及应用开发[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版,1998·[2] AndrewS·Tanenbaum.计算机网络[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3] WilliamStallings:SNMPandSNMPv2:cationsMagazineMarch[S]·1998·[4] 蔡皖东,周兴社·SNMP和CMIP集成管理技术的研究[J]·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1999,(5)·[5] LakshmiRaman:ADCTelecommunications:gazineMarch[S]·1998·[6] 马俊涛,刘积仁,杨利·基于智能体的分布式服务管理系统研究[J]·JournalofComputerResearch&Development,19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