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现在发明了人体冷冻技术,到时候真的可以复活吗?

沉底鳄
华容道
49岁的山东普通义工展文莲前不久因肺癌在济南去世,随后她被立即进行人体“冷冻”手术,就此成为首例在中国本土冷冻并等待复活的“病人”。近日被媒体报道后成为讨论焦点。而就在两年前,2015年5月,重庆女作家、科幻小说《三体》的编审之一杜虹同样因癌症去世,随后成为首个被冷冻保存的中国人,当时这一有如科幻小说般的举动曾经轰动一时。两者不同的是,杜虹的遗体在冷冻状态下被送到位于美国洛杉矶的阿尔科(Alcor)总部,阿尔科是全球最大的冷冻人体研究机构之一。遗体头部被分离保存在零下196℃的液氮环境特殊容器中,遗体则捐献给了阿尔科用于冷冻人体的研究。在此后的漫长岁月中,工作人员将按期添加液氮,保证杜虹的头部长期保存。按阿尔科科学家的乐观估计,50年后的科学技术也许就能让杜虹解冻头部、再造身体,也就是——复活。而此次展女士的人体冷冻则是在山东一家生物工程公司旗下的生命研究院内进行,展女士在病床上失去了心跳和呼吸,医生宣布临床死亡,工作人员随即对展女士体内的血液进行置换等一系列医学操作,两天后,展女士的身体头部朝下,被整个放进了零下196℃的液氮罐内,等待“死而复生”的那一天。在人体冷冻这一前沿医学的范畴内,他们并不被视为逝者。工作人员在向展女士鞠躬表示敬意想冷冻?要成为基金会会员此次首次在国内尝鲜人体冷冻的山东银丰生命科学研究院,由银丰生物工程集团有限公司于2015年出资成立,该研究院以低温保护剂、低温医疗器械和设备研发、人体细胞、组织及器官低温保存与复苏技术开发,以及人体冷冻低温保存的专业研究机构。从这次被曝出的新闻也可看出,研究院的雄心正是人体冷冻这一低温医学的终极目标。新闻117(news117)记者以咨询者的身份联系了银丰生命科学研究院,一位工作人员介绍,目前人体冷冻还是科学研究的范畴,所以没有明码标价,但是这项前沿技术肯定涉及大量费用输出,目前这笔费用都是由山东银丰生命科学公益基金会承担。而这次被冷冻展女士的爱人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大部分是山东省银丰生命科学公益基金会支持的,我们自己几乎不用承担。我们把遗体无偿捐赠给他们,他们在费用上照顾我们。”而对于银丰公益基金会的运行,工作人员表示:肯定要广泛吸纳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关注低温医学领域人士以及志愿者的捐款来进行,目前来看,要想进行人体冷冻,首先要成为志愿者会员。但是对于具体费用,工作人员解释称:这项事物太前沿了,最近也很受关注,近期山东省卫计委等部门会联合对人体冷冻的流程、环节下发文件进行规范,费用也会以此为准,“你可能要过一段时间再来咨询我们才能给你一个较为准确的答复。”不过现在可以确定的是,由于临床死亡后分分秒秒都很珍贵,进行人体冷冻的医护人员会第一时间介入,所以,想要接受人体冷冻的病人要提前转院至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的临终关怀病房,在这里,病人基本上宣告就是放弃治疗,费用为每天200元,唯一要做的就是等待死亡,等待“重生”。银丰是谁?据公开资料显示,山东省银丰生命科学公益基金会是由山东银丰生命科学研究院发起,经山东省民政厅批准设立的非公募公益基金会,原始基金数额600万元,旨在资助生命科学领域研究团队和计划,开展细胞、组织、器官和遗体的捐献、临床研究及公益活动。银丰研究院则由银丰生物工程集团有限公司于2015年出资成立。银丰生物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2011年,注册资本1亿元。是山东银丰集团在生物领域的投资、管理和运营主体。主要从事人体细胞、组织、器官存储、基因测序技术、细胞技术研究和临床应用等高新技术开发。可以看到,无论是银丰公益基金会、银丰生命科学研究院还是银丰生物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其背后都是具有强大资金实力的山东银丰集团。银丰集团官网显示,公司成立于1999年,注册资本11亿元,是一家从事实业投资经营为主,兼顾资本运营的控股企业集团公司。除生物工程之外,银丰集团更早的业务板块实际上是金融投资和房地产开发。济南当地人对银丰集团则地停留在房地产层面,银丰集团实际控制人王伟今年年初还被评为“2016年度山东房地产十大风云人物”。目前,银丰生物也搭建了一支在低温医学领域实力强劲的科研团队。今年8月,银丰生物举办了一场媒体见面会,对外展示的内容正是中国首例人体低温保存。出席这场见面会的包括银丰生物董事长生德伟、代理总裁庞勇、银丰研究院副院长贾春生,以及参与首例低温保存手术的医学专家: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心外科主任孙文宇、麻醉专家及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舒适化病房主任类维富、银丰研究院临床响应专家阿伦·德雷克(Aaron Drake)。而阿伦·德雷克两年前还是美国人体冷冻公司阿尔科临床响应中心的主任,也正是他来到北京为重庆女作家杜虹实施了头颅冷冻手术,现在他来到中国,初步计划在三年内帮助银丰全面提升在低温医学领域的科研能力。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生老病死本是每个人无可避免的人生终点,但这一次,原本只存在于科幻小说和电影中的场景来到现实之中,并看起来离我们普通人越来越近,事实果然如此么?有专家认为人体冷冻现阶段无法避免细胞不受损害,即使可以避免,大脑停止后又该如何重启?重启后还能保留记忆么?还是原来那个人么?现在的研究只是极其初级的阶段,至多只能做到遗体冷冻的层面。但也有人认为,人体冷冻乃至起死复生应该是人们不竭追求的目标。何为人体冷冻技术?人体冷冻技术是把人体在极低温(-196℃以下)冷藏保存,期望未来能通过先进的医疗科技使病人解冻后再复活,并接受治疗。是一种尚在试验中的医疗科学技术。一般有两种实现途径:人体快速冷冻,是在形成细小的冰晶前,就将人体冷冻至-196℃的液氮中。该方法操作难度高。当人体温度降到-5℃时,细胞内水分亦会冻结,形成冰晶。冰晶会穿透细胞膜,导致严重的组织损伤,从而对躯体造成不可挽回的伤害。低温保护剂置换法,是用不“结冰”的特殊制剂置换全身血液,再将人体缓慢冷冻至-196℃的液氮温度,其缺点是冷冻置换剂往往毒性较大,冷冻过程较为危险且不可控。人体冷冻起死复生的可行性?以人类目前掌握的医学技术和未来数十年的发展来看,通过冷冻的方法保存甚至复活人体确有可行性。无论介于毫微米之间的生殖细胞,还是大到头部乃至整个人体,冷冻原则基本相同:快速和玻璃化。在目前技术条件下,人体的部分组织和细胞可以冷冻保存,如脐带血、干细胞、皮肤、血液、胚胎等。在目前的器官移植中,可以使用极度低温的方法使器官的存活时间延长至数小时甚至数天。近年来,人体冷冻技术有很大进步。一方面,灌注的保护液已经改进,且可以“无冰冷却”。另一方面,目前的医学技术支持下,神经被低温冷冻50年,确有复苏的可能性。同时,医院、医生、航空公司、政府等方面的顺畅合作,使得病人心脏自然停止后,冷冻过程能立即开始,有效避免了器官和组织可能出现的任何损坏。然而,生物的冷冻技术目前还处于摸索阶段,人类想通过冷冻完成复活,难度也非常大。国内人体冷冻志愿者赵磊认为,做细胞培养的时候,细胞脱壁后还得用保护剂才能保证冻存后有细胞能经历程序降温后活下来。再次,解冻后复苏经常失败,即使是成功也不过是部分细胞重新生长而已。单个细胞都没法保证成功还想保存人体和大脑。目前,冷冻科学家们还没有成功复活过任何人和动物。尚未有实验能证明,在长时间冷冻后,细胞仍可以完好。

中国本土的第一位冷冻人是谁?

天聪
不比之又
中国本土的第一位冷冻人是桂军民的妻子展文莲。2017年5月9日,桂军民在济南的家里,终于盼来了等候多时的电话。山东银丰生命科学研究院的专家告诉桂军民:他的妻子展文莲即将完成55个小时的程序降温,很快就能被转移到液氮罐进行长期冷冻了。他立刻驱车前往离家只有半小时车程的生科院,隔着玻璃,桂军民再次见到了妻子:“她和在医院的时候一模一样,还消肿了一些,脸稍微小了点。我心里的石头一下子就落地了,挺好。”据悉,展文莲是中国本土的第一位冷冻人,三年多以来,和她冷冻在一起的,还有另外9位中国人。扩展资料:第一位选择人体冷冻的中国人生科院占地面积非常大,但保存在液氮罐里的10位冷冻人,却被放置在一栋只有三层的矮楼里。隔着玻璃,可以看到一整排的液氮罐,和屏幕上不停闪动的数据。妻子刚被冷冻起来的那会儿,桂军民隔三差五就会去探望,后来是妻子过生日、或是逢年过节的时候带着鲜花去,再后来去的次数就少了。“只是知道她在里头,但你看不见。她的手机号码从没停过,一直用着。我去的时候会带着她的手机,播放她最喜欢的邓丽君的歌。周末的时候,只有一个值班人员陪着我,我们一起听完那几首歌,我就回家了。”参考资料来源:凤凰网-揭秘中国第一家人体冷冻中心:最小冷冻者13岁

中国首例本土人体冷冻已完成了吗?

微乎其微
可矣
2017年5月8日凌晨4时1分,展文莲的呼吸和心跳停止,主治医生宣布病人已经死亡。银丰研究院和齐鲁医院的专家正在为展文莲进行人体低温保存操作。展文莲是首个在中国本土冷冻并等待复活的“病人”。山东银丰生命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银丰研究院)和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的临床专家行动起来。他们向展文莲体内注射抗凝、抗氧化和中枢神经营养等药物,并通过循环系统快速输注冰盐水为其进行物理降温,同时实施气管插管,启动呼吸机和美敦力菲康心肺复苏机Lucas2等心肺支持设备,以保障她身体的供血供氧,维持机体生理功能。展文莲的遗体被送上救护车。警灯闪烁,救护车从齐鲁医院东院区驶离,开向银丰研究院。在那里,展文莲要经历冷冻前最为关键的步骤——灌流。美国专家阿伦·德雷克(Aaron Drake)对即将开始的程序并不陌生。来到银丰研究院之前,他已经在美国最大的人体冷冻机构阿尔科生命延续基金(Alcor,以下简称阿尔科)工作了近十年,参与了70多例人体冷冻手术。灌流最终完成,已是近6个小时之后。接着,展文莲的身体被转移到大尺度程序降温床上。阿伦·德雷克对这张床赞赏有加,美国阿尔科没有这样的设备。这是世界上唯一一台可以连续将整个人体从常温降到-190℃左右的自动控制设备。它使用液氮蒸气进行快速降温,配置了多个温度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数十个位置的温度变化。对银丰研究院来说,展文莲也是他们真正冷冻的第一具人体。至于复活,还是一个太遥远的话题。

首例人体低温保存进展如何?

刺头青
录像带
5月13日,一场小型而又特殊的纪念活动,在位于济南的山东银丰生命科学研究院举行--纪念中国首例人体低温保存志愿者展文莲。在银丰研究院低温医学研究中心大厅,播放着展文莲女士最喜欢的音乐--《我只在乎你》,她的丈夫桂军民将一束黄色玫瑰花放在妻子的巨幅照片前,饱含深情地凝视着她的照片。透过电控玻璃窗望过去,就是展文莲的栖身之地:一个巨大的液氮保存罐,她已在零下196℃的低温环境下保存了整整一年时间。2017年5月8日凌晨4点01分,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东院舒适的医疗病房中,49岁身患肺癌的展文莲在病床上停止了心跳和呼吸。在主治医生按照法定程序宣布展文莲临床死亡之后的2分钟内,几位临床响应专家迅速向她的体内注射了抗凝、抗氧化和中枢神经营养等药物,并通过循环系统快速输注冰盐水进行物理降温,同时实施气管插管,启动心肺支持设备,以保障身体供血供氧,维持机体生理功能。紧接着,展文莲被救护车快速转运至银丰研究院低温医学研究中心,进行至关重要的灌流置换手术--将血液置换成冷冻保护剂,尽可能减少降温保存造成的冷冻损伤。在特制低温手术台上,医生们通过体外循环技术将展文莲的体温降至18℃左右,进行血液置换和多个梯度的冷冻保护剂灌注。此后,展文莲的身体被快速转移到大跨度自动程序降温设备中,继续深度降温。5月10日,经过数十小时的程序降温过程后,展文莲的身体被放入3米多高的液氮生物容器保存,她由此成为国内实施的首个人体全身冷冻者。展文莲也是继重庆女作家杜虹遗体头部冷冻后,又一例人体冷冻者。银丰生命科学研究院执行院长曲廷瑜介绍,过去一年,展女士所在1号罐运行状态良好,除了液氮罐自带的自动记录数据外,他们每天还要巡检并记录温度和液位等数据,确保罐内液氮高度保持在1.8-2.5米之间。节假日期间,即使液氮罐可以实现自动补液和报警,他们仍坚持人工巡检间隔时间不超过48小时。“过去一年,我们平均10天补充一次液氮,测算下来每天消耗液氮约40升,低于原先预测的数据,证明了我们自主研制的液氮保存罐具有良好的低耗性能。”曲廷瑜说。从妻子被冷冻至今,展文莲的丈夫桂军民始终坚定着自己的决定。“我不期望未来妻子一定能复活,但现在冷冻起来就保留了一个希望。而且,她本身就是一个有爱心的人,她生前就想捐献遗体用于科学研究,这也满足了她的心愿。”桂军民说。以上内容来自:新华网

中国首例本土人体冷冻的志愿者有什么故事?

款冬
猎人们
继科幻小说《三体》编审之一,重庆女作家杜虹接受美国人体冷冻技术之后,因罹患肺癌走向生命终点的展文莲女士决定签下遗体捐献手续,成为第二个被低温保存的中国人。不同的是,展女士是首个在中国本土冷冻并等待复活的“病人”。作为与死亡的一种抗争方式,人体冷冻不仅对于未来医学病例资源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似乎也为那些着实放不下逝者的家属提供了一定的心理支撑和希望。展文莲的“墓”,是个衣冠冢。她正以头朝下的姿态沉睡在容积2000升的液氮罐内。那是-196℃的极低温,时间的流逝,几乎不会再在她身体上留下任何痕迹。2017年5月8日凌晨4时1分,展文莲的呼吸和心跳停止,主治医生宣布病人已经死亡。但她还要再经历一场手术。山东银丰生命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银丰研究院)和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的临床专家行动起来。他们向展文莲体内注射抗凝、抗氧化和中枢神经营养等药物,并通过循环系统快速输注冰盐水为其进行物理降温,同时实施气管插管,启动呼吸机和美敦力菲康心肺复苏机Lucas2等心肺支持设备,以保障她身体的供血供氧,维持机体生理功能。之后,展文莲的遗体被送上救护车。警灯闪烁,救护车从齐鲁医院东院区驶离,开向银丰研究院。在那里,展文莲要经历冷冻前最为关键的步骤——灌流。灌流最终完成,已是近6个小时之后。接着,展文莲的身体被转移到大尺度程序降温床上。阿伦·德雷克对这张床赞赏有加,美国阿尔科没有这样的设备。这是世界上唯一一台可以连续将整个人体从常温降到-190℃左右的自动控制设备。它使用液氮蒸气进行快速降温,配置了多个温度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数十个位置的温度变化。2017年5月8日,49岁的肺癌患者展文莲被宣布死亡后,丈夫桂军民将她的“遗体”捐赠给了齐鲁医院,成为了“生命延续计划”的志愿者。随后,展文莲被“冷冻”了起来,成为首个在中国本土冷冻并等待复活的“病人”。桂军民表示,“我比较相信新科技,(复活)完全有可能。”在银丰研究院的美国专家看来,“死亡”不是一个瞬时概念,也并非不可逆。就算心脏停跳、呼吸停止,人的身体和大脑,还“活”着。此外,做人体冷冻耗资不菲,光补充液氮的费用,大约每年5万元。希望,有一天人类的技术能达到这一步吧。

人体低温保存的“生命延续”有何意义?

海口人
山东银丰生命科学研究院于5月13日对外公布:我国首例人体低温保存的液氨罐运行状态良好,平均每天消耗液氮约40升。“中国首例人体低温保存”曾引起医学、生物、法律、伦理等各领域专家学者和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生命延续”到底有何意义?“中国首例人体低温保存”手术完成的消息一经公布,一石激起千层浪,立即引发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和热议。了解到,一年来,关于人体低温保存的伦理和法律争议不曾停止,但仍旧不能阻止新的人体低温冷冻志愿者想要加入其中。开展人体低温保存,除了未来技术可能性之外,最大的质疑声还是法律合规性和伦理可行性。中国海洋大学法学教授戴昕认为,在不涉及人体复苏的前提下,人体低温保存未来主要涉及器官捐献等一些程序性的法律问题。但一旦涉及复苏,相关法律问题就非常复杂,比如人的身份如何确定、人的实体是否必须存在,现有法律都需要重新设计。据了解,世界上还有美国人体冷冻机构、欧洲人体冷冻组织、俄罗斯奥鲁斯公司等几大从事人体冷冻的机构。据悉,全球约有两三百人接受人类冷冻手术。尽管备受争议,但银丰生命科学研究院13日还是公布了银丰生命延续研究计划。贾春生介绍,这是一个生命科学综合研究计划,包括基因科技计划、细胞银行及临床转化计划、组织器官银行计划、甚至是人工器官研究计划。贾春生告诉记者,银丰从事人体低温保存研究,的是希望通过组织器官的保存和复活技术,将来应用于临床,为疾病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同时推动中国当前临床急需的遗体、器官和造血干细胞等生命资源的捐献事业进步。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院解剖系教授刘树伟非常关注人体器官组织甚至是人体低温保存。刘树伟说:“最初,我对银丰生命延续研究计划持怀疑态度,但现在看来,这项研究很值得开展。”比如,什么温度下能够把组织活性保存得更好,将来才能恢复得更好,这些都需要通过不断试验来进行验证。目前我国对人体低温保存还没有立法,但这项探索本身还是具有开拓性,建议加快相关立法,为科学研究提供法律保障。

哪里可以申请人体冷冻?不管在哪不管多少钱,我这辈子已经什么都没有了我愿意付出一切

梦巴士
法演
去国外看看吧,觉得这种东西先不说医学上实践怎么样,伦理也是个问题。换个角度,可能你儿子的病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才能治好,然后唤醒冷冻人体技术也需要很长时间才行,估计到时候你都不在了,就算你儿子以后醒了又有什么用

人体冷冻技术是什么?

鬼丈夫
爸爸
人体冷冻技术也被称为低温冷冻技术和低温储藏技术,这项技术借助低温冷冻技术对人体或者身体器官进行保存。这一技术的拥护者把它视作一种欺骗死亡的神奇过程,并且希望当医学先进到足以治疗任何疾病或者状况的时候,他们能够再次复活。目前只有冷冻已经被宣布死亡的人才是合法的。冷冻过程必须在病人死亡后尽快开始,这是为了防止大脑受到损伤,目前俄罗斯、美国和葡萄牙已经拥有了这种低温冷冻设备。在低温冷的过程中,人体会被放置在冰浴中一点一点的逐步降低温度。随后工作人员会排掉血液并且用一种防冻液体取代血液,以阻止人体内形成有害的冰晶。官方电话官方服务官方网站

中国首例人体冷冻成功,人类未来真的能死而复生吗?

其弟子曰
离道以善
你相信吗?人类之所以害怕面对死亡主要是因为对未知的恐惧,而非对死亡本身,人类无法避免死亡,其实是由熵增定律决定的,不仅是人类,世间万物的结局最终都将走向灭亡,因此熵增定律也被称为宇宙中最绝望的定律,至于人类死亡后能否重生,相信每个人都希望得到一个肯定的答案,事实却是无人知晓死亡后,人类会处于一个怎样的状态,毕竟在世的人不曾亲身经历过这一环节。 中国本土首例冷冻人展文莲,于2017年5月8日凌晨四点零一分被宣布死亡(法律意义上)。这时,来自银丰研究院的医疗团队准备对展文莲实施另一场手术,病人临床死亡4-6分钟内,大脑细胞未大量消亡,是进行人体冷冻的关键时机。医生迅速抽干展文莲体内的血液,注入生物防冻保护剂,防止器官结成冰晶,灌注过程长达6小时,随后将她转移到降温床上,进行深度降温,直到其体内外温度都稳定在-190℃以下,才把展文莲的身体放入-196℃的液氮罐中储藏。整个过程历时55小时,这是一条类似流水线,却精确无比的工作流程。在山东济南的银丰生命科学研究院中,隔着玻璃可以看到大大小小的类似罐体,其中一个就是展文莲的。它的身体以头朝下的姿态被保存着,与全球参与冷冻的人一样,将渡过未知的漫长岁月,时间不会在她身上留下痕迹。其实早在2015年《三体》主编杜虹就在美国阿尔科(Alocr)总部,接受了人体冷冻,这种技术让死亡从永别变成了未来再见。但目前科学家们只能做到细胞、组织、皮肤的冷冻并回植,至于人体的复温乃至复活,则遥遥无期。据展文莲的丈夫说,夫妻两人都签署了人体冷冻协议,不知道他们俩会不会在未来的某一天再次团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