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山东理工大学和山东理工职业学院有区别吗

肥皂盘
日以心斗
山东理工大学和山东理工职业学院有区别,区别如下:1、创办时间不同内山东理工大学创办于容1956年,而山东理工职业学院始建于1950年,前身是山东省贸易职工大学。2、学校类型不同山东理工大学是理工类大学,而山东理工职业学院是综合类大学。3、院系设置不同山东理工大学共设置机械工程学院、农业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建筑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经济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法学院、美术学院、体育学院等25个学院,有本科招生专业70个,涵盖42个专业类、8个学科门类。山东理工职业学院设有机电工程学院、商学院、光电工程学院、软件工程学院、航空航海学院、汽车工程学院、金融会计学院、化工新材料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国际教育学院10个二级学院,设有41个专业高职招生专业及方向。

山东理工大学是几本?

爱力
忍岳
1. 教育部门并没有说山东理工大学是3365656464一本还是二本,山东理工大学是几本只是民间说法(某大学在本科第一批次招生的话,就说该大学是一本大学,在第二批次招生的话,就说该大学是二本大学)。2. 青岛科技大学在山东是本科普通批次招生,可以说青岛科技大学是本科大学。(山东从2017年起,在高考录取中取消一本、二本的划分,所有本科院校平等竞争。)3. 如果不是山东考生,山东理工大学在你所在的省份是本科二批招生的话,也可以说山东理工大学是二本大学。拓展资料:1. 山东理工大学(Shan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坐落在历史悠久的齐文化发祥地——淄博市,是山东省重点建设的以工学为主的多科性大学;学科涵盖工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法学、历史学、教育学、艺术学等9个门类;为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研究生推免高校,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设站单位。2. 学校由山东工程学院、淄博学院合并组建而成。1956年,山东省济南农业机械化学校创建;1958年,升格为山东农业机械化学院;1990年,更名为山东工程学院。1998年,山东建筑材料工业学院分院、淄博大学、淄博师范专科学校等高校组建为淄博学院。2002年,山东工程学院与淄博学院合并成为山东理工大学。3. 学校是教育部确定的首批61所“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之一,为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共建高校;设有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是全国重点建设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全国大学生KAB创业教育基地、全国教育信息化试点优秀单位、全国CDIO工程教育模式试点单位、全国大学外语教学改革试点单位。 4. 学校为首批“山东省高等教育名校建设工程”立项建设单位、山东省高校科研体制改革试点单位之一,设有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农业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共建山东省农业工程优势学科,农业工程学科入选首批山东省“一流学科”;截至2017年12月,校园占地面积约240万平方米(3600亩),有在校生3.6万余人。

山东理工大学优势

孰嘘吸是
白发鬼
山东科技大学好山东科技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工学、理学、管理学、文学、法学、经济学、教育学等多学科相互渗透、协调发展的省属重点大学。学校在青岛(黄岛)、济南、泰安三地办学,由山东省人民政府领导,山东省教育厅主管。设有16个学院和9个教学系(部)以及1个独立学院,有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4个博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7个山东省“泰山学者”设岗学科;12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77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14个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领域;72个本科专业。有包括1个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在内的省部级重点学科(实验室)27个,山东省强化建设重点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1个,青岛市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个。学校设有国家制造业信息化培训中心授权业务中心、国家外专局外语培训中心、“山东——俄罗斯科技合作中心”、青岛市制造业信息化人才培训基地。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在学校设有中国唯一的“中国科学中心”。学校现有在校生3.8万余人,其中博士、硕士研究生3700余人,独立学院学生6900余人。有教职工29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900余人,教授257名,副教授411名。有中国科学院院士3名,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5名,“泰山学者”5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3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3名,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6名,享受国家政府特殊津贴教师58名,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6人,省部级专业技术拔尖人才37名。博士生导师125名。 学校有全国优秀教师8人,省级优秀教师19人,省级教学名师4人;教育部、财政部特色专业建设点3个、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点1个,山东省品牌专业建设点3个,山东省特色专业建设点3个;建有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15门。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省级教学成果奖31项。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全省高校前列。学校已为社会培养了10万余名各类人才。 学校具有较强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科技开发能力及多学科交叉的综合科技优势。在矿业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计算机软件与理论、岩土工程、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等领域有较强的学科基础和学术优势。设有工程技术及人文社会科学类专业研究院(所)80个。2001年至2007年,共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2896项,其中承担国家“863”计划项目、“973”计划项目、科技攻关、“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国际合作项目、国家重大国际合作项目、政府间科技合作项目等国家级项目131项,承担科技开发(横向)项目2346项,科技经费60949万元;发表学术论文10643 篇,其中被三大检索收录900 篇,出版著作581部;鉴定科技成果286项,获准专利57项,获国家级科技奖励6项,省部级科技奖励168项。2004-2007年连续四年科研经费过亿元,2007年科研经费15095万元。 校办产业已形成机械电子、防水建材、环境保护、信息技术和科技培训等产业中心,振弦传感技术、等离子熔覆技术和防水建材研发达到国内或国际先进水平,防水建材产品进入国际市场,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学校建有省级大学科技园,科技园已列入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孵化基地,入驻企业和科研单位50余家。 学校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走教育国际化的道路。已与美国、日本、德国、俄罗斯、法国等16个国家的76所高校和研究院所建立了交流与合作关系,开展国际科技合作项目50余项,并在互访、进修、联合培养研究生、文化交流等方面卓有成效。学校接收有日本、俄罗斯、美国、法国、韩国、德国、蒙古、巴基斯坦等8个国家留学生。有6个中外联合实验室。20多名教师是国际学术组织的重要成员。学校每年承办和主办大型国际学术会议。 学校编辑出版有《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山东科大报》等报刊。 经过50余年的发展,学校形成了“团结、勤奋、求是、创新”的优良校风。在新的世纪,山东科技大学将努力建设成一所工科优势突出、矿业特色鲜明、国内知名的高水平多科性教学研究型大学。历史沿革1951年7月,山东矿区第二煤矿职业学校。1953年,山东矿区第二煤矿职业学校迁至淮南洞山更名为淮南煤炭学校。1958年淮南煤炭学校升格为淮南煤矿学院。1958年6月成立山东煤炭工业专科学校。1960年7月山东煤炭工业专科学校升格为山东煤矿学院。1963年3月,淮南煤矿学院成建制迁往济南并入山东煤矿学院。1971年11月,泰安煤矿学校并入后,学校更名为山东矿业学院。校部由济南迁至泰安,济南设分院。1980年,山东煤炭教育学院在泰安成立。1999年8月,经国家教育部和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山东矿业学院与山东煤炭教育学院合并组建山东科技大学。2001年3月,山东省财政学校并入山东科技大学。 院士:山东科技大学院士 宋振骐 中国科学院院士 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陈蕴博 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宝珺 中国科学院院士刘盛纲 中国科学院院士范维唐 中国工程院院士 特聘教授 陈 颙 中国科学院院士 特聘教授 钱七虎 中国工程院院士 特聘教授 刘先林 中国工程院院士 特聘教授宁津生 中国工程院院士 特聘教授李德仁 中国科学院院士 特聘教授陈俊勇 中国科学院院士 特聘教授冯纯伯 中国科学院院士杨芙清 中国科学院院士 陈毓川 中国工程院院士 金 涌 中国工程院院士 王春秋 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宋 扬 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陶华学 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靳奉祥 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院系设置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测绘科学与工程学院 地质科学与工程学院 土木建筑学院 机械电子工程学院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 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研究生教育学院 文法学院 外国语学院 继续教育学院 理学院 历任领导刘子光,山东陵县人。1920年生,1939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从1958年至1970年曾任山东煤炭工业专科学校校长、山东煤矿学院院长、党委副书记、书记、顾问。刘子光同志无论在煤炭生产还是教育战线,坚决贯彻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为发展煤炭生产和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做出了卓越成绩。特别是在山东煤炭专科学校创建时期,带领全校师生员工解放思想,自力更生,团结奋斗,艰苦创业;在山东煤矿学院创建中,1963年山东煤矿学院与淮南矿业学院等校并校后,面对众多困难,团结建校,艰苦建校,为创建新型的煤炭高等院校做出了突出的贡献。1990年4月19日因突发心脏病不幸逝世,享年70岁。刘辛人,浙江杭州人。生于1920年。上海交通大学机械系肄业。1941年参加新四军,194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72年调来山东矿业学院工作,任革命委员会副主任。1979年至1980年代理院长,1980年至1983年任院长兼党委副书记。1983年开始任山东矿业学院顾问。1985年离职休养。刘辛人在任山东矿业学院院长期间,为实现学校工作重点转移,适应煤炭技术现代化发展的需要,抓了专业调整、稳定教学秩序、重建科研机构等项工作,为把我院建成工、理、管结合的多科性院校奠定了基础。田景瑞,教授,辽宁义县人。1923年7月生。日本秋田矿专采矿系毕业。中国共产党党员。1979年1月调来山东矿业学院工作,先后任系主任、副院长、院长等职。1985年9月后不再做院领导工作,任山东矿业学院地质系教授。享受国家政府特殊津贴。田景瑞教授在任山东矿业学院领导工作期间,带领全院师生员工对学校领导体制、学生管理工作的改革进行了有益探索;他注重学生的德、智、体全面培养和发展,高标准,严要求,重实效;倡导教学改革,注重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制定师资培训规划,提出明确要求,狠抓具体落实;积极推进国内外的学术交流活动,努力提高学校办学水平。1998年8月7日,因病医治无效,在泰安逝世,终年75岁。沈光寒,教授,上海市人。1933年3月生。原苏联西伯利亚冶金学院研究生部毕业。中国共产党党员。1963年由淮南矿业学院并校来山东煤矿学院,先后任系主任、副院长、院党委书记、院长等职务。1993年后,不再担任院领导职务。他在任山东矿业学院党政领导工作10多年间,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求真务实,推进了学校的综合改革,使我校办学规模、办学层次上新水平,学科专业结构趋于合理。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更为活跃。沈光寒教授长期从事教学和教学管理工作,经验丰富,成绩优异,由他主持完成的《山东矿业学院教学管理改革的实践和成果》研究,1989年获山东省教学优秀成果二等奖。沈教授在学术上也有较深造诣,他主持完成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岩层与地表移动的模型识别与参数识别》,1992年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矿井特殊开采的理论与实践》一书,1996年获煤炭部高校优秀教材一等奖。沈教授享受国家政府特殊津贴。霍万库,教授,黑龙江呼兰县人。1936年10月生。北京矿业学院机械系结业。中国共产党党员。1957年9月来山东煤矿学院任教师,先后任机械系副主任,工程师;教务处副处长、处长。从1985年4月开始,先后任副院长、党委书记、院长。他任山东矿业学院党政领导工作近12年,努力工作,措施得力,在促进学院上水平、上规模、上效益、上层次工作中成绩突出。办学指导思想明确,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业务上坚持一拓宽三加强,即拓宽专业,加强基础,外语,计算机教学;坚持科学管理,爱护学生;抓师资队伍建设,以科研为龙头,促教学上水平。为使山东矿业学院由行业性单科性院校向多科性大学发展做出了贡献。霍教授1995年获得国家政府特殊津贴。在任职期间,曾三次成为正式代表出席中共山东省党的代表大会,霍教授在学术上也有较高造诣,由他牵头和参与进行的《切割大理石岩石锯条》等项研究,获得山东省科技进步奖。曹书刚,教授,山东冠县人。1945年9月生。山东矿业学院机电系毕业,中国共产党党员。曾任肥城矿务局副局长、党委副书记、书记。1994年6月,调来山东矿业学院工作,任党委书记;1996年10月至1999年3月兼任院长。曹书刚教授坚持“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中心”的指导思想和“抓大事、抓重点、抓突破、抓落实”的工作方法,重点抓了跨世纪人才培养和“三重点建设”,近几年来使山东矿业学院办学水平、办学层次、办学效益上了新台阶;1996年山东矿业学院被山东省高工委、省教委授予“山东省高校德育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为迎接高校管理体制的重大改革,积极进行调研和探索,为进一步发展积极进行了准备。曹书刚教授的《煤矿质量标准化理论与实践》,1994年9月获煤炭部中国煤炭工业企业管理现代化优秀成果特等奖;曹教授还荣获“全省优秀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者”、“全国优秀煤炭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干部”称号,并享受国家政府特殊津贴。刘向信,1955年生,山东滨州人,中共党员,文学博士,教授,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历任山东省教育厅副厅长,山东经济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2005年10月任山东科技大学党委书记。王春秋,1962年生,山东临朐人,中共党员,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共山东省委员会候补委员,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曾任山东矿业学院副院长、院长,1999年起任山东科技大学校长。兼任中国煤炭学会常务理事、山东省煤炭学会副理事长、山东省矿业协会副会长、俄罗斯自然科学院中国科学中心主任等职务。官方网站:www.sst.e.cn 218.58.59.93山东理工大学是山东省重点建设的一所以工为主的多科性普通本科高校,坐落在齐国故都、现代工业重镇—淄博市。经过近年来的快速发展,学校综合办学实力跃居省属高校前列,各项事业保持了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 办学定位总体目标定位:省内领先、国内知名的理工科大学。学校类型定位:教学型大学。逐步向教学研究型大学过渡。办学层次定位:以本科教育为主体,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培养基础厚、能力强、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学科结构定位:突出工科优势,强化理科建设,促进学科交叉,多学科协调发展。服务面向定位:立足区域,贴近行业,着力服务山东制造业。二 历史沿革 学校由山东工程学院、淄博学院合并组建而成。山东工程学院原名山东农业机械化学院,创建于1956年,是“文革”前山东省13所本科高校之一。淄博学院是1998年合并组建的地方普通本科高校。2002年3月,教育部批准设立山东理工大学。三 教学情况 学校全日制在校生32185人,其中研究生513人,本科生28566人。设有63个本科专业、43个硕士学位授予学科,学科专业涵盖工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法学、历史学、教育学8个学科门类,形成了以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布局。现有1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个省级重点学科、3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院、10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省级社科研究基地。学校是教育部首批命名的“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训基地”,是山东省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研究基地。 学校现有教职工2622人,专任教师1848人,其中教授204人、副教授497人,博士232人、硕士895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人,国家“新世纪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3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山东省“泰山学者”1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5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3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人。校长姚福生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另聘有6位院士担任我校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和学科带头人。 校园占地240万平方米,东、西两个校区相隔2600米。校舍建筑面积109.61万平方米。图书馆藏书430.92万册(种),其中电子类图书186.86万册(种)。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39亿元。中央与地方共建基础实验室6个,山东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山东省骨干学科实验教学中心6个。多媒体教室208个。先进的校园网络覆盖全校。运动场面积17.57万平方米,体育教学设施齐全。设有教育技术中心、分析测试中心等公共服务平台。各类教学基本设施很好地满足了人才培养的需要。 本科优势专业与省级重点学科(实验室)匹配情况序号 优势专业 设置时间 省级重点学科(实验室) 国家级、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 车辆工程 1978 车辆工程学科 山东省车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 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 1958 农业机械化工程学科 山东省清洁能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1976 机械电子工程学科 机械设计及理论学科 山东省精密模具实验室 山东省数字化设计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1977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学科 山东省高压电网暂态保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 矿物资源工程 1994 山东省矿山尾矿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 交通运输 1976 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学科 山东省道路智能控制与安全运输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 材料科学与工程 1998 山东省先进复合材料实验室 国家工业陶瓷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山东省陶瓷基复合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8 生物科学 2001 山东省生物信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9 国际经济与贸易 1990 山东省产业经济研究基地四 学术成果 作为山东省教育厅确定的教育教学综合改革试点单位,学校于2002年起实行按高考文理科类不分专业招生和学分制改革,人才培养质量受到社会广泛好评,近几年本科生年底就业率均在90%以上。“十五”以来,学校获省级教学成果奖31项,其中一等奖8项;建成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省级精品课程10门,省级试点课程8门;建成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省级品牌专业1个,省级特色专业2个,省级试点专业5个;入选“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18部。 “十五”以来,学校承担各类科研项目1729项,其中国家“863”计划项目、“973”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国家基金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各类国家级项目60项,省部级项目280项。获各类科研奖励687项,其中,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省部级奖励65项。学术论文被SCI、EI、ISTP、SSCI检索收录422篇,出版专著、教材374部。编辑出版《山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版、社会科学版)、《管子学刊》等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期刊,《管子学刊》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CSSCI)。五 国际交流 学校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与12个国家和地区的32所高校建立了校际友好关系,建立经常性的合作办学项目,开展学术交流与合作,互派访问学者与留学生,扩大了学校的国际影响。六 所获荣誉 近年来,学校被授予“全国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单位”、“全国教育系统审计工作先进集体”、“全国高校后勤工作先进集体”、“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山东省德育工作优秀高校”、“山东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奖”、“全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山东省花园式单位”、“山东省依法治校示范学校”、“山东省高校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山东省高校招生工作先进集体”、“山东省学校国防教育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社会声誉 经过5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学校办学实力不断增强,社会影响不断提高。近年来,生源充足、质量高,省内理科生源第一志愿录取率为100%,2006年理科录取分数线高出山东省本科二批分数线19分。广大毕业生基础扎实、作风朴实、实践与创新能力强,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和敬业精神,受到社会各界一致好评。《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央电视台、新华网等媒体对我校办学水平给予高度评价。 2004年,我校在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公布的“国内受理专利量高校排名”中列全国高校第85位、山东省属高校第1位;2004、2005年,在教育部“科技成果登记项目排序”中,我校分别列全国高校第119位(山东省属高校第4位)和第93位(山东省属高校第3位);在2006年中国校友会和《21世纪人才报•大学周刊》公布的“中国高校杰出企业家校友榜”中,我校列全国高校第90位;在“中国高校奥运冠军校友榜”中,我校列全国高校第18位;在《中国大学评价》课题组公布的全国大学排行榜中的位次,我校由2003年的第157位上升到2006年的第145位,2004-2006年的排名稳居山东省高校前10位。2008年为全国133名。都是二本,半斤八两,看你喜欢哪个名字了。

考研: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

插花眼
老兽医
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2015年考研招生简章招生目录研究方向01 马克思主义东内方社会发展理论研究容02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研究03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世界初试科目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625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④819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复试科目复试科目及参考书:1、F031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人民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同等学力加试科目:1、马克思主义史2、思想政治教育学原

山东理工大学法学专业怎么样??/急!!!

聪明睿知
胡瑗
你若想要找到工作在将来,远离法学专业,除非你很优秀,若不然,别冒这个险。这是红灯专业,谨慎!不怎么样,那是理科院校,法学是山东理工大学的弱势科目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山东理工大学的法学怎么样啊?就业和考研率呢

欣欣向荣
容闳
山东copy理工大学顾名思义,理工科见长的学校,二本。山东理工大学法学院始建于1993年(理工大2002年最后一次整合名称改为理工大),拥有法学、行政管理、社会工作三个本科专业,社会学硕士学位点,经济法学校级重点学科。建议你找个理工大法学院的问问(我是土木的毕业生,我们理科生对文科生的东西不太了解,问问同学再给你详细说吧)。

山东理工大学法学院在新校区还是在老校区

不辟高下
有滋有味
哈哈,从今年开始就搬老校区了,新校区成了名副其实的和尚庙

山东理工大学西校区宿舍到底是什么样子啊?我是法学院的女生,能详细点吗?可以加分的

太一形虚
杀手们
西校区的文科宿舍在学校的东南方向,你的教学楼也是分布在那里的,专总的来说东南方属向属于文科区。食堂就在宿舍旁边,下楼就可以吃饭,有两个食堂,价格不贵。每个宿舍有独立卫生间,上下床,8人间没有独立的书桌,只有一个公用,6人间有独立的书桌。上网需要另交钱的,好像是每月30元或者每学期100元?既不清了。晚上11点断网,周末不限,但是不断电。用电是每个学期免费20度,以后多用要自己充钱,5毛钱一度好像是,有没有涨价就不清楚了。宿舍凉水免费,热水要到水房打,同样,文科那边的水房就在楼下,西北方向的宿舍打个水费劲了,十几个宿舍楼就一个水房,远就一个字~好吧,我就能想到这么多了,还想问啥就吧八个人的宿舍多吗?宿舍面积大不大啊?多数是6人间的,宿舍面积不大,稍微有点挤,不过习惯一下就好了你确定你能录取吗?差不多吧追答老校区,没那么好,但好处是在城里。

山东理工大学的法学院是在哪个教学楼啊?文学院又是在几教啊

假想敌
宛丘
今年暑假后学院教学楼调整了。1号楼是鲁泰纺织学院的,2号楼是文学院,法学院和国内防教育学院等几个学院。文学容院团总支,学生科:2787322办公室:2782070法学院学生科,团总支:2782275办公室:2786618法学跟文学在一起,都是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