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科研之友是什么

湖山盟
男人河
科研之友是科研人员的专业社区网络服务(SNS),用于跨文献库检索和保存科研论文成果、文献和文件,与好友和群组共享信息和科研合作。使用"科研之友"您可以跨文献库检索并导入科研成果,科研项目和参考文献,将他们保存在同一地方,让你随时随地轻松开始工作,同时您也可以使用"科研之友"的好友与群组功能与同事或朋友共享科研信息,协同工作,扩大科研影响力,发掘新的科研合作机会。百科介绍:http://ke..com/link?url=imJmbBt0XjceEebzd4sBT5FzChFCrjQaXlrb3q望采纳~

科研之友显示这个表示什么?

鬼梗
上原
!!!!没任何意义twj83(站内联系TA)科研之友早已证明和2012基金没有关系。mlshmily(站内联系TA)科研之友以前的说法不靠谱,没有必然联系。很多人说,如果你看不到今年申请的基金就中了。而我能看到我的基金,刚刚得知我也中了。我们省基金申报的时候,其中个人的成果只能从科研之友导入,科研之友目前看来用着不太顺手,也许熟练了,比较方便吧,但愿如此啊

学术之友协会的学术之友协会大事件

蹲循勿争
2006年10月18日,星光广场,社团招新。共招69人。2006年11月3日,21-205,学术讲座。2006年11月17日,21-205,论文指导讲座。2006年11月26日,21-101,与与ACCA(特许公认会计师公会)、校本部会计协会合办合办ACCA与大学生职业发展讲座。2006年12月4日,与法协会合作“法制宣传周”专题活动。2006年12月3-16日,学术之友协会调查宣传活动。2006年12月10-15日,学术之友协会各小组社会调研活动。2006年12月16日,学术之友协会学期总结大会。2007年4月20日,与校区银行技能协会、书法协会合办“三项技能接力赛”。2007年5月25日,“玩转十四栋”活动。 2007年9月23日,校区网球场,与校区文学社、法协会合办“中秋欢乐夜”活动。2007年10月11-12日,校区社团统一招干。2007年10月15日,星光广场,社团招新。协会10分钟人满限招,共招100人,人数创历史新高。2007年10月27日,14-201,会员见面会。2007年10月31日,协会干部交流会。2007年11月初,协会干部交流——游鼎湖山。2007年11月12日,中国人保财险(PICC)参观学习系列活动动员大会。2007年11月13-15日,中国人保财险(PICC)参观学习。2007年11月16-25日,PICC参观学习感想征集。2007年11月27日-12月10日,PICC参观学习成果展——“粉红诺言”。2007年12月初,协会干部交流——游伴月湖&品味美食节。2007年12月11日,学术报告专栏第一期面世。2007年12月15日,21-101,谭木匠杯学术趣味知识竞赛。2007年12月18日,14-202,学术之友协会学期总结会。2008年3月6日,14-203,学术之友协会全体干部会议,审议通过本学期活动计划。2008年3月24-28日,学术调研之“调查问卷”。2008年3月31日,与校区广播站合议学术广播专栏相关事项。2008年4月4日,学术之友协会会旗、会徽面世。2008年4月7日,“畅想学术”学术广播专栏开播。之后每逢周一下午5:40准时为大家奉上精彩的学术广播。2008年4月8日,与校区文学社合办“诗谜大赛”。2008年4月15日,本部,广东金融学院2008年学生社团工作会议。2008年4月中旬,学术报告专栏第二期“璀璨星空”面世。2008年4月19-27日,协助本部社联双月刊征稿活动。2008年4月24日,21-302,第一期“金曦论坛”之“股票篇”。2008年4月26日,社联干部交流会。2008年5月,协会干部交流——游九龙湖。2008年5月15日-6月15日,学术调研之“创意学术”课外学术设计大赛。2008年6月15日-6月30日,学术之友协会期刊《涟漪》征稿编辑。 2008年10月底,星光广场,社团招新。共招两百多人,人数创历史新高。2008年10月底,会员见面会。2008年11月9日,协会干部交流——游七星岩。2008年11月中旬,协会干部会员大联谊。2008年12月6日,与ACCA(特许公认会计师公会)、校本部会计协会合办“ACCA与大学生职业发展讲座”。2008年12月7日,协会干部交流——游鼎湖山。2009年3月,会员见面会。2009年4月-5月,与校区演讲与口才协会合办辩论赛。2009年6月,英语四级应试培训。 2009年11月5日,星光广场,社团招新。协会共用100分钟人满限招,招358人,人数创历史新高。2009年11月23日,16-101,会员见面会。2009年11月29日,16-101,与ACCA(特许公认会计师公会)合办“ACCA与大学生职业发展讲座”。2010年4月9日到4月25日,与图书馆合办——创时杯“阅读&成长”征文大赛 2010年4月10日到4月17日,与肇庆学院的演讲与公关协会合作,共同举办“何书·何读·何读书”演讲比赛。2010年4月27日,与校区图书馆合办“演讲show暨读书日文艺晚会”。2010年5月8日,与校区口才与演讲协会共同举办国美“金穗杯”辩论赛。2010年4月-5月,学术之友协会期刊《涟漪》第二期征稿编辑。2010年5月15号,十砚堂之旅。 1.“ACCA与大学生职业发展讲座”2.“我猜我猜我猜猜猜”知识竞赛3.金穗杯辩论赛...... 2014年11月11日,星光广场社团招新 招收会员142人,社团总人数172人2014年11月21日,21栋201 会员见面会2014年12月12日,21栋303 邀请乐知团队校区指导老师吴梓滢举办“大学生情感问题”讲座2015年3月29日至4月25日,与文学社、口协、会计协会联合举办“金穗杯”辩论赛2015年4月15日,在社团部带领下,与所有协会在校区操场举行“社团嘉年华活动”2015年5月9日,在21栋301举行“谁语争锋”活动2015年5月22日,21栋301 举行“ACCA”宣传讲座

scholarmate 怎样导入专利

摧花手
猜猜猜
科研之友scholarmate 可以用三种方式导入科研成果。联邦检索导入。点击我的成果→添加成果→联邦检索,检索时文献库选择最后一个“中国知网(专利)”,然后输入专利信息,就可以检索了。2.手工录入方式导入。点击我的成果→添加成果→手工录入,在成果类型上勾选专利,录入专利信息(专利名称、状态、全文,国家、类型,发明人信息等),填写完成后点击保存即可。3.文件导入。可以将其他数据库 (如:ISI, CSA) 或文献管理软件 (如:EndNote, RefWorks) 收集的成果文件导入到科研之友成果库中。

怎样写心得体会 关于做科研实验方面的体会,请知道的朋友回答.谢谢

不亦甚乎
高达
既然是科研实验,那你必须的突出实验原理,实验步骤,最重要的是在你做实验之前是怎么构思的你的写上,还有你与预期的结果是什么,但那是做出来的结果有是什么,两个结果做比较写出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或者没有达到理论效果的原因(从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说),还有就是的说说试验中的失误在哪,这样就OK了

韩陈其的科研成果

大王反国
至齐
韩陈其教授,善于融会贯通,古今比较,研究内容涵容古今汉语的各个领域:羡馀现象论;语义结构论;音义关系论;文字训诂论;语法词汇论;《史记》语言论;《马氏文通》论;中国语学论;中国语史论;语言研究方法论。国学大师徐复教授《中国古汉语学·序》评曰:韩陈其“于语言文字各部门,均所擅长,凡有所陈,无不惬心贵当,卓然有所树立” 。韩陈其教授目前在主持国家语言文字“十五”规划项目《中国当代社会流行语综合研究》(2002年12月—2005年12月)。(一)科研概况(语言学类成果共约830万字)[1]、韩陈其《古代汉语教程》上中下三册以及与其配套的韩陈其编写的《古代汉语练习》一册和《古代汉语练习参考答案》一册(凡共五册)作为徐州师范学院内部使用出版的文科教材——约100余万字。[2]、韩陈其主编《语言研究集刊》第四辑--第七辑,由江苏教育出版社分别于1995、1997、1999、2000年出版,共约150万字。[3]、主编(及主要撰稿人)《古代汉语自学指导》,江苏古籍出版社1993年出版,撰写其中20万字。[4]、至2009年发表语言学论文112篇,其中1.6万-7万的单篇论文约10余篇,共约为100万字。[5]、古籍整理,约为100余万字。[6]、正式出版独力专著七部(约310万字):八十年代一部——韩陈其《古代汉语自学练习》,廖序东《序》,浙江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统一书号:7346·498 ;字数26万字。九十年代以来六部,书名详下,共约为284万字。(二)九十年代以来的独力语言学专著六部(约284万字)[1]、韩陈其《中国古汉语学》(上下册),徐复《序》,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95年版——约82万字书号:ISBN 957-17-1386-4(一套:精装)ISBN 957-17-1387-2(上册:精装)ISBN 957-17-1388-0(下册:精装)ISBN 957-17-1389-9(一套:平装)ISBN 957-17-1390-2(上册:平装)ISBN 957-17-1391-0(下册:平装)[2]、韩陈其《汉语借代义词典》,徐复《序》,广东教育出版社1995版——实际约66万字 。书号:ISBN 7-5406-3201-1(精装、平装)[3]、韩陈其《中国语言论》,徐复《序》,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96年版——约50万字。书号:ISBN 957-17-1628-6(精装),ISBN 957-17-1629-4(平装)[4]、韩陈其《汉语羡馀现象研究》,徐复《序》,许惟贤《代序》,齐鲁书社2001年版—约22万字书号:ISBN 7-5333-0991-X[5]、韩陈其《汉语词汇论稿》,徐复《序》,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实际约43万字书号:ISBN 7-80643-732-0/H27[6]、韩陈其《语言是小河》,于根元《序》,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年版—实际约21万字书号:ISBN 7-5017-6700-9/G1243(三)八十年代以来的单篇语言学论文112篇(约100万字)1981年1-A.韩陈其《词的借代义》,《徐州师院学报》1981年第2期;《江海学刊》1982年第2期有评介2-B.韩陈其《现代汉语词语中的古义》,《教学与进修》1981年第4期;中国人民大学《语言文字学》1981年第11期全文转载3-C. 韩陈其《报刊病句评改》,《语文教学之友》1981年第6期4-D. 韩陈其《谈汉语成语中词的活用与词义变化》,《语文教学园地》1981年第4期1982年5-A. 韩陈其《“境壤界”是一个词吗》,《天津师院学报》1982年第3期6-B.韩陈其《试论“名名”结构的内部修饰义》,《中国语文通讯》1982年第4期7-C.韩陈其《〈说文解字〉义训条例举隅》,《盐城师专学报》1982年第2期1983年8-A.韩陈其《〈史记〉中字序对换的双音词》,《中国语文》1983年第3期9-B.韩陈其《〈汉语成语词典〉读后》,《徐州师院学报》1983年第2期;《新华文摘》1983年第10期全文转载10-C. 韩陈其《从〈史记〉看介词“于”在古汉语补语中的有无》,北京《中学语文教学》1983年第6期1984年11-A.韩陈其《几种“所”字结构之间的层次关系分析》,北京《中学语文教学》1983年第6期;中国人民大学《中学语文教学》1984年第5期全文转载12-B. 韩陈其《再论“名名”结构的内部修饰义》,《徐州师院学报》1984年第1期13-C.韩陈其《谈谈古汉语中的分数表示法》,《中国语文通讯》1984年第2 期14-D.韩陈其《谈汉语成语中的数词》,《教学与进修》1984年第3期15-E.韩陈其《古今同形的双音形式辨析》,北京《中学语文教学》1984年第9期16-F 韩陈其《浅谈古代汉语同义词的辨析》,北京《中学语文教学》1984年第11期17-G.韩陈其《汉字的羡馀现象—汉语羡馀现象的综合研究之一》,《云南民族学院学报》1984年第4期;18-H.韩陈其《探求词的古义途径》,《语文教学》,1984年第6期19-I. 韩陈其《论“修饰成分+人称代词”》,《内蒙古师范大学》1984年第4期20-J.韩陈其《关于〈史记〉名词性补语的句子特点及其影响》,《徐州师院学报》1984年第4期,1985年.21-A.韩陈其《论古代汉语被动句的结构层次》,《徐州师院学报》1985年第4期,中国人民大学《语言文字学》1986年第5期全文转载1986年.22-A.韩陈其《三论“名名”结构的内部修饰义》,《汉语学习》,1986年第1期23-B. 韩陈其《汉语词汇的羡馀现象—汉语羡馀现象的综合研究之三》,《云南民族学院学报》1986年第2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1986年第5期24-C.韩陈其《典型的望文生义》,《徐州师院学报》1986年第1期25-D. 韩陈其《古代汉语中与“月亮”同义的语词系列》;《大学文科园地》,1986年第1期26-E.韩陈其《试论介词“于”字在〈史记〉名词性补语中的分布规律》,《徐州师院学报》1986年第2期27-F. 韩陈其《是芭蕉,还是蜡烛》,《徐州师院学报》1986年第2期28-G. 韩陈其《古汉语单音假设连词之间的音韵关系》,《中国语文》1986年第5期29-H. 韩陈其《错误百出的〈语言文字理论新探〉》,《徐州师院学报》1986年第3期30-I. 韩陈其《古代汉语单音假设连词的形式特征》,《赣南师院学报》1985年第3期,中国人民大学《语言文字学》1986年第12期全文转载1987年.31-A. 韩陈其《〈上古音与通假字〉质疑》,《中文自修》,1987年第2期32-B. 韩陈其《论古代汉语中与“月亮”同义的语词系列》,《新疆师范大学》,1987年第1期33-C 韩陈其《四论“名名”结构的内部修饰义》,《徐州师院学报》1987年第1期34-D.韩陈其《语文随笔三则》,《汉语学习》1987年第3期35-E.韩陈其《汉语语法的羡馀现象—汉语羡馀现象的综合研究之六》,《云南民族学院学报》1987年第3期;36-F.韩陈其《百期纪念,读者评刊》,北京《中学语文教学》1987年第10期37-G.韩陈其《汉语羡馀现象述略》,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语文研究》1987年九总第九期1988年.38-A.韩陈其《论古代汉语同义词的源类辨证》,《徐州师院学报》1988年第1期中国人民大学《语言文字学》1988年第6期全文转载39-B.韩陈其《训诂零札两则》,《训诂教学与研究》1988年第1期40-C.韩陈其《古汉语单音程度副词之间的音义关系》,《徐州师院学报》1988年第4期41-D.韩陈其《试论汉语语词的讹变现象》,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教学研究》,1988年第4期1989年.42-A. 韩陈其《从“所”字结构看语言发展的本质特征和言语使用的经济原则之关系---汉语羡馀现象综合研究之八》,《云南民族学院学报》,1989年第2期43-B. 韩陈其《试论文言名词充当动词性谓语时的语义结构程式和语言环境形式》,《徐州师院学报》1989年第2期44-C. 韩陈其《汉语羡馀现象综论》,袁晓园主编《中国语言学发展方向》,光明日报出版社,1989年12月45-D. 韩陈其《话是如何被“砍”出来的》,香港《普通话》1989年第2期1990年46-A. 韩陈其《从香港故娘说开去——街头语法站谈之一》,香港《普通话》1990年第2期47- B.韩陈其《论文言今译的科学原则和基本方法及现状》,《徐州师院学报》1990年第3期,中国人民大学《语言文字学》1991年第1期全文转载1991年48-A. 韩陈其《我的他:他是谁?——街头语法站谈之二》,香港《普通话》1991年第1期49-B. 韩陈其《佳丽的家族》,香港《普通话》1991年第2期50-C. 韩陈其《论<说文>会意字》,《徐州师院学报》1991年第4期51-D.韩陈其《论文言判断句的历时层次》,香港《语文建设通讯》1991年7月号52-E.韩陈其《以今通古掌握词义》,《中文自学指导》1991年第11期53-F.韩陈其《比较<刘氏语通>与申小龙“新说”》,香港《语文建设通讯》1991年第32期1992年54-A.韩陈其《说“老”道“子”——语法小议》,香港《普通话》1992年第1期55-B.韩陈其《苹果树、女人街及其他——语法小议》,香港《普通话》1992年第2期56-C.韩陈其《数字的文化色彩》,《语言文字应用》1992年第4期57-D.韩陈其《论<史记>复音词的意义特点》,《语文研究集刊》第一辑,语文出版社1992年58-E.韩陈其《对文的比照和词义的推求》,《中文自学指导》1992第2期59-F.韩陈其《五论“名名”结构的内部修饰义》,《徐州师院学报》1992年第1期1993年60-A.韩陈其《男驴?女驴?——语法小议》,香港《普通话》1993年第1期61-B.韩陈其《牛奶与情话之类——语法小议》,香港《普通话》1993年第1期62-C.韩陈其《数字的文化意义》,香港《普通话》1993年第2期63-D.韩陈其《试论古代汉语同义句式繁化的规律性倾向——汉语羡余现象综合研究之十四》,《徐州师院学报》1993年第3期1994年64-A.韩陈其《汉字的男女文化》,《学习》(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7期65-B.韩陈其《新婚贺语的文化随想》,香港《普通话》1994年第1期66-C.韩陈其《论连语的演变》,《南京师大学报》1994年第1期67-D.韩陈其《透过古音洞察文言虚词》,《语文之友》1994年第3期68-E.韩陈其《人名与文化——汉语专名文化要览之一》,香港《普通话》1994年第1期1995年69-A.韩陈其《论“所”字结构》,《语言研究集刊》第四辑,江苏教育出版社1995年70-B.韩陈其《同名互指的历史文化义蕴》,香港《普通话》1995年第1期71-C.韩陈其《街名与文化》,香港《普通话》1995年第2期,1996年第1期合刊1996年72-A.韩陈其《论语词组合关系历时变化的理据》,《南京师大学报》1996年第3期1997年73-A.韩陈其《街名与文化》(署名:晓丹)《语言研究集刊》第五辑,江苏教育出版社1997年10月1999年74-A.韩陈其《初读<马氏文通>》,《镇江师专学报》1999年第1期(第33——47页)75-B.韩陈其《试论汉语词义:结构单位选择性》,香港《语文建设通讯》1999年总第59期76-C.韩陈其《〈经义述闻〉平议》,《语言研究集刊》第六辑,江苏教育出版社1999年12月(第587——642页)2000年77-A.韩陈其《论〈马氏文通〉语法观--〈文通〉百年,乡人评说》,载《〈马氏文通〉与汉语语法学》,商务印书馆2000年(第54——83页)78-B.韩陈其《〈经义述闻〉评介》,载《中国典籍精华从书语文名著》,中国青年出版社2000年(第122——187页)79-C.韩陈其《〈马氏文通〉与中国语言学》,载《语言研究集刊》第七辑,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年(第1——77页)2001年80-A.韩陈其《论〈史记〉统括性范围副词》,载《中国语言学报》第十期,商务印书馆2001年第3期(第197——206页)81-B.韩陈其《汉语词汇学引论》,《南京师大文学院学报》2001年第3期(第65——76页)2002年82-A.韩陈其《汉语词缀新论》,《扬州大学学报》2002年第4期,中国人民大学《语言文字学》2002年第10期2003年83-A.韩陈其《论循境求义》,《盐城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第2期84-B.韩陈其《论汇比求义和文本诠释》,《淮阴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第5期85-C.韩陈其《论〈经义述闻〉的语义观》,《华中科技大学学报》2003年第4期86-D.韩陈其《关于汉语史研究现状的若干感性认识和理性思考》,《徐州师大学报》2003年第3期87-E.韩陈其《论〈经义述闻〉的语法观》,《扬州大学学报》2003年第6期88-F.韩陈其《汉语四方方位词的成词理据》,《南通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第4期2004年89-A.韩陈其《论汉语诗歌语言的语学释读原则和释读途径》,《徐州师大学报》2004年第2期90-B.韩陈其《论因声求义》,《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4年第1期91-C 韩陈其《论比喻义和借代义的释义》,《语言文字应用》2004年第3期2005年92-A.韩陈其《论诗歌语词的语义关系和语义关系网络——“香稻啄馀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新释》,中国人民大会中文系编《语言研究的务实与创新——庆祝胡明扬教授八十华诞学术论文集》,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年3月版93-B.韩陈其《浅谈“ 几乎”类语词的形式联系和语义强度》,《汉语学习》2005年第5期2006年94-A.韩陈其《中国诗歌语言的语学释读欣赏系列研究苏轼词释读欣赏(之一)》,《文教资料》2006年第31期2007年95-A.韩陈其《韩中语言文化比较漫谈——2004年11月韩国湖西大学大学院演讲稿》,《庆祝廖序东教授九十华诞纪念文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10月96-B.韩陈其《论中国诗歌语言的词汇-语义的视听类具象和感知:以苏词为例》,《徐州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第4期;97-C.韩陈其《论苏轼词的词汇- 语义的视听类具象和感知—— 从语言学的视角研究苏轼词之一》韩国《汉语教学与研究》总第7期,首尔出版社2007年5月98-D. 韩陈其《关于20世纪以来的中国语言学研究的若干反思和正思》,韩国《韩中语言文化研究》2007 年总第13期;又载韩国《汉语教学与研究》总第8期,首尔出版社2007年10月99-E. 韩陈其《语言人视域内的关於韩中语言文化教育内省和外思的若干感性比较认识和理性认同思考纲要》,韩中建交15周年纪念, 第9次韩中文化论坛2007年8月2008年100-F.韩陈其 立红《论中国古代诗歌的语学释读》,韩国汉阳大学主办《第一届中国地域文化与语言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韩国】李光哲 吴秀琴主编《中国北方文学与文化》,第131---180页,韩国文化社2008年2月19日第一版101-A.韩陈其《关于20世纪以来的中国语言学研究的若干反思和正思》,《新乡学院学报》2008 年第3期;又载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语言文字学》2009年第2期【说明:本文与韩国版同名文章, 同名异实】102-B韩陈其.《尔雅》名义考论新说:尔雅=明义,《辞书研究》2008年6期103-C.韩陈其《论汉语词典编写的理论原则和规范条例》,韩国《韩中语言文化研究》2008 年总第15期104-D.韩陈其《中华汉族鼠文化研究》,韩国《韩中语言文化研究》2008 年总第17期105-E.韩陈其《同义对称结构四字格所映射的词化现象》,《汉语学习》2008年1期106-F.韩陈其《视野高而邃发掘深而精<文通>真知音---序刘永华博士<马氏文通>研究》,载刘永华《马氏文通研究》,巴蜀书社,2008年3月107-G.韩陈其《关于<尔雅>研究的后瞻与前瞻的若干反思与正思》,载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语文论集》(第5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9月2009年108-A.韩陈其《关于华夏文明的牛文化研究》,韩国《韩中语言文化研究》2009 年总第20期【关于《华夏文明的牛文化研究》作者的启事,刊韩国《韩中语言文化研究》2009 年总第20期】109-B.韩陈其《古诗文言意传输的最新最佳的尝试-----序仲济民等<高中古诗文新课标导学>》,载仲济民等《高中古诗文新课标导学》,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9年7月110-C.韩陈其《论苏轼词的“词汇-语义”的触觉类、味觉类具象及其感知》,《三峡大学学报》2009年第3期111-D.韩陈其《苏轼词的词汇—语义的联觉具象和感知及其变化和转移》,《宝鸡文理学院学报》2009年第2期112-E.韩陈其《中国现行教育的“度”、“量”、“衡”》,《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第4期(四)九十年代以来的其它语言学成果(约120万字)[1]、《古代汉语常识百问百答》(约20万字),载《古代汉语自学指导》(韩陈其主编之一),江苏古籍出版社1993年。[2]、《全唐文》点校本第794卷——900卷审订(约100余万字),山西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五)九十年代以来的语言学成果以外的部分散文创作[1]、韩陈其《人:男人·女人》[2]、韩陈其《花·人·街》[3]、韩陈其《文身——图腾文化的映现》[4]、韩陈其《服色与身份》[5]、 韩陈其《壬申双春喜话猴》[6]、韩陈其《汉字中的男女文化》[7]、韩陈其《乡音的魅力和语言的势利》[8]、韩陈其《花名与名花》[9]、韩陈其《鸡:人化、神化和文化》[10]、韩陈其《鸡子·孩子·君子》[11]、韩陈其《山水咏叹调》(托名)[12]、韩陈其《读书耦谈》[13]、韩陈其《父母眼中的子女》[14]、韩陈其《我的老师》[15]、 韩陈其《人名与民风》[16]、韩陈其《景名与游兴》[17]、韩陈其《酒名与诗歌》[18]、韩陈其《店名与社会》[19]、 韩陈其《姓氏——古老文化的大厦》[20]、韩陈其《新婚贺语随想》[21]、 韩陈其《三“韩”缘——游韩咏叹调》[22]、韩陈其《淑明“美”思——游韩咏叹调》[23]、 韩陈其《韩国教育观“花” ——游韩咏叹调》[24]、韩陈其《韩中女子名异同谈趣——游韩咏叹调》[25]、韩陈其《秋色赋——游韩咏叹调》[26]、 韩陈其《千禧之爱——游韩咏叹调》[27]、 韩陈其《梦溪乡思》[28]、 韩陈其《狗头狗脑----狗年的遐思和祝福》[29]、 韩陈其《乡人赛珍珠墓前的祭思》[30]、 韩陈其《华盛顿的樱花世界》[31]、 韩陈其《三游美国费城》[32]、 韩陈其《美国“牛友”麦乐尼》[33]、 韩陈其《游祭美国葛底斯堡古战场》

孙光国的科研成果

进出口
笔中情
加入WTO后我国财务报告改进若干问题研究 《财政研究》 2005年第6期对《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的几点看法 《中国财经报》 2005年6月24日建立我国新环境下的会计目标问题探讨 《会计之友》 2005年第6期推进公司治理改革 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财务与会计》 2004年第11期我国会计规范体系的改革与完善 《会计之友》 2004年第3期我国会计教育及会计教育研究的现状与对策 《会计研究》 2004年第2期试论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管理体制与监管模式 《东北财经大学学报》 2004年第2期中国会计教育系列问题研究 《中国会计年鉴(2003)》 2003年12月关于会计监管若干问题的探讨 《财会通讯》 2003年第12期会计教育研究的现实分析与未来发展 《中国财经报》 2003年8月6日后安然时代我国会计发展的思考 《财务与会计》 2003年第6期如何看待“后安然时代”我国会计的走向 《财务与会计导刊》(人大复印资料) 2003年第6期审计的独立性:现实分析与理性思考 《辽宁财税》 2003年第5期如何看待“后安然时代”我国会计的走向 《时代财会》 2003年第3期我国资产评估管理改革及其相关问题研究 《东北财经大学学报》 2002年第6期实施企业会计制度 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财务与会计导刊》(人大复印资料) 2001年第10期迎接新经济挑战 探索新会计改革 《财务与会计》 2001年第10期油田维护费会计问题研究 《会计研究》 2001年第9期《企业会计制度》中会计原则运用变化的分析 《财务与会计》 2001年第5期实施企业会计制度 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财会通讯》 2001年第5期我看《企业会计制度》 《中国财经报》 2001年3月22日运用经济增加值指标评价国有企业经济效益更客观真实 《财务与会计》 2001年第2期必须重视国有资本成本问题 《财会通讯》 2001年第2期 战略与选点 译著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4年3月石油、天然气会计问题研究 著作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3年8月会计职业道德案例 著作 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3年7月组织理论与设计 译著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2年7月会计委派制读本 专著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1年6月零售学 译著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1年6月 财务会计教学指导书 教学参考书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5年基础会计 国家级精品课程教材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年1月基础会计习题与案例 统编参考用书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4年1月财务会计 教育部国家级统编教材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3年12月会计学教程 教材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年10月基础会计 校级统编教材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3年8月会计制度设计考点与题典 主编 辽宁大学出版社 2003年8月中国会计研究文献摘编(1979-1999) 审计卷(上、下) 工具书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2年7月具体会计准则讲解与操作(第二辑) 编著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2年2月基础会计 财政部统编教材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2年1月中级财务会计 统编教材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1年7月《企业会计制度》操作指南 编著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1年4月具体会计准则讲解与操作(第一辑) 编著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1年4月 加入WTO与企业财务报告改进问题研究 辽宁省会计学会 2003年立项 2004年结项新型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下国有资本分级财务监管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003年立项会计目标研究 财政部、中国会计准则委员会 2003年立项 2005年结项总会计师职责、权利与义务 中国总会计师协会 2003年立项民营企业资本扩张与融资体制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003年立项 2003年结项会计政府监管体系问题研究 东北财经大学财务与会计研究中心 2003年立项 2004年结项民营企业内部控制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002年立项加入WTO与我国会计教育及会计学科发展研究 辽宁省教育厅 2002年立项COSO框架在国有企业的应用研究 辽宁省社会科学基金 2002年立项 2003年结项加入WTO与深化中国会计制度改革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2002年立项 2003年结项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实物资产 中国会计学会 2001年立项 2003年结项新世纪网络课程建设工程 教育部 2000年立项 2002年结项石油、天然气会计问题研究 中国会计学会重点科研课题 1999年立项 2002年结项

科研之友显示这个表示什么?

版者
!!!!没任何意义twj83(站内联系TA)科研之友早已证明和2012基金没有关系。mlshmily(站内联系TA)科研之友以前的说法不靠谱,没有必然联系。很多人说,如果你看不到今年申请的基金就中了。而我能看到我的基金,刚刚得知我也中了。我们省基金申报的时候,其中个人的成果只能从科研之友导入,科研之友目前看来用着不太顺手,也许熟练了,比较方便吧,但愿如此啊

帮老师弄科研有什么用

藍鬍子
言乎
一、脚踏实地,努力学好专业基础知识1, 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掌握过硬的专业技术,形成先进的专业理念:没有良好的专业知识与技术,谈科研与竞赛只是空话。2,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积极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多与老师交流:多与老师交流可以获得一些接触科研的机会。我现在的导师也就是我当时本科带我的老师,我就是因为当时想学习,但是又不想整天学高数之类的,所以就和他聊了聊,然后他就给了我一些事情做,再然后我比较认真就变成他的得力助手了。所以说机会还是有的,关键是自己要把握住,要让老师信任你,愿意把事情交给你做。3,要经常去自习,最好独自去,当做是对自己的忍耐力的一种锻炼:◆有作为的人一定要耐得住寂寞,所以建议独自去;◆一个人的时候,能够静下心仔细思考;◆科研的时候需要一个人静静思考,人多了,容易浮躁◆自习的时候最忌讳玩手机,开小差,睡觉(一睡几个小时)4,要始终记住一点,老师是不会随随便便将一个工作交个你去做的,毕竟要是你不做了,老师还要找别人去做,这个倒无所谓,关键是时间浪费了,工作的连贯性就被打破了,这样对老师的科研也不利,而且你说不做就不做了,老师也拿你没办法,毕竟不是自己的研究生,所以老师在选择本科生作为自己助手的时候还是比较慎重的。因此成绩就是一个敲门砖。如果你说想跟着老师,老师也会通过一些途径查看你的成绩的,看你成绩还不错的时候,才会觉得你是个负责人,上进的学生,才会把工作交给你。当然还有的就是兴趣了,没有兴趣,即使成绩再好,也不会去认真科研的。二、志存高远,积极参与科技竞赛如果在大学期间只学好专业知识,那只能算是一个合格的大学生,而不是一名优秀的大学生。一名优秀的大学生,应该志存高远,应该勇于去进行自我的挑战。大学是一个开放的平台,有很多的机遇与挑战。各种各样的科技竞赛正是对我们的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已经专业知识掌握程度的一种检验。因此,我积极参与了科技竞赛。今天我不谈怎样能在竞赛中取得好成绩,因为我觉得只要努力了,就能获得回报。我想说一说在参加竞赛时候存在的一些误区:1,人云亦云,别人参加,我也要不甘示弱。2,盲目参与,有竞赛必参加。其实这样也不对,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特例除外,精力还是有限的,我们不是超人,不是面面俱到的多面手,什么都会,什么竞赛都能参加。都参加的话,往往最后会一事无成,颗粒无收。对于竞赛,我始终抱着宁缺毋滥的态度,并不是盲目地参与,我觉得求精是一个人做事的原则,把事情做好是第一原则。在四年的大学生涯中,面对着各种各样的竞赛,我参与了其中的两项,但是由于每次都是全身心地投入,因此都获得了不错的成绩(校级信息安全大赛优胜奖,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二等奖)。3,急功近利,过于看重成绩。参加比赛应该是一个享受快乐的过程,因为在比赛中我们可以与队友之间相互了解,可以补充一些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可以与老师进行交流,所以整个过程是一个快乐的过程。但是往往很多时候有很多参加竞赛的人给自己压力,给自己顶了比较高的目标,这样一来在比赛过程中,参赛者就会急功近利,最后反而取得不到好的成绩。最可怕的是,这些受挫的人往往自信心上会受到一定的打击。一个人如果连自信心都动摇了,那么他也就不能再做出什么成就来了。对于我来说,我参加竞赛的时候都是抱着试一试的态度,都是看重过程大于看重结果的,我觉得只要好好努力,就会有结果,没有好的结果的话,那只能说明还有不足之处。我相信上帝是公平的,没有永远的成功者,也没有永远的失败者,一切成败得失还是看淡些比较好。三、坚持不懈,认真进行科研活动对于大多数的大学生来说,学好专业知识只是一个开始,而大学生应该发挥创新精神,对专业知识进行创新性地研究。因此,在大一的时候,就跟着老师一起做科研,几年来一直孜孜不倦的进行学术方面的研究,坚持创新。我觉得在科研过程中,坚持是最重要的。体现在以下方面:1,前期进行知识储备时需要坚持。正常情况下,老师的科研项目中所用到的知识是超出上课老师所传授知识的范围的,所以要想真正融入到老师的项目中去,那就必须得认真学习项目中的知识。这是一个比较长的过程,因为可以说老师项目中的内容一般都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的,学起来需要一定时间。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面是看不懂的,这个时候不能气馁,要多与老师讨论,老师会很乐于帮助你的。假如这个时候放弃了,那么就不会有成功的那一刻的到来。事实上,在我的身边,有很多同学就在前期知识储备的时候放弃了。、2,遇到困难的时候要坚持。科研过程中肯定会遇到很多的问题,因为我们只是本科生,在知识上或者见识上都比较欠缺,同时科研项目也是具有创新性的,因此遇到困难很正常。这个时候千万不能放弃,俗话说的好,有志者事竟成,一定要坚持下来,遇到困难找老师,老师一定会帮助你的。我在跟着老师进行科研的时候,就遇到过这样那样的技术上的问题,有的困扰了我一个月都没能完成,差点就想放弃了,但是最终我没有放弃,跟老师讨论了好多次,终于把问题解决了。同时,我想说科研方面一开始才接触的时候,出成果是比较慢的,一般好好努力的话,坚持不懈的话,从接触到处成果,一般需要一学年的时间,但是只要一旦出了成果后就会陆续出成果,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厚积薄发。就拿我自己来说,大一下学期跟着老师科研,而我的第一篇论文是大二暑假写的,到大三暑假的时候,包含第一作者和第二作者的论文,我已经发表了8篇,还有1个专利,很遗憾没有SCI,不过有3篇EI。可能在各位博士或者老师看来,没什么,但是我还是为自己开心,知足常乐呀。毕竟计算机类想发SCI难度还是比生物化学以及材料的那些学科难的。当然这一年之间还穿插着科技竞赛以及专业课的学习,并不是所有的时间都用在科研上,所以说只要坚持了,就会出成果。还有一点我觉得很重要,就是不要在乎别人的目光,只要自己努力就好了,对于科研的同学来说,我们可以不是学习成绩上的佼佼者,不是科技活动中的踊跃者,但是我们同样可以让别人关注我们,我们要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当我们做出成绩的时候,我们就会觉得前期所受到的挫折,所遇到的困难都是我们成功的垫脚石。其实我是一个缺乏安全感且不自信的人,我努力搞科研并不是期盼别人崇拜的目光,只是希望自己不被以貌取人的人看低。1,选老师的时候,首先要看自己是想科研还是做实际的研发工作。科研的话去找一些科研项目比较多的老师,当然是指国基,青基这样的项目,不是指老师的横向课题。如果想锻炼自己的编程能力的话,可以找一些学校的大老板,因为这些大老板普遍有不少企业的横向课题。2,如果是想科研的话,本科生可以不去找那些学校内比较有名的大老板,去找一些年轻但是有潜力的老师,也就是所谓的有科研项目。他们普遍比较热心,而且对学生很好。我的老师就很年轻,78年的,现在副教授2年。为什么找这些老师?一是因为他们年轻,知道自己努力奋斗,不会将你的成果据为己有,我写的论文,每一篇老师都改得很认真,但是第一作者还是我,老师写的,我改的,第二作者是我,这样的方式使得我在科研时候很有动力。二是因为他们有潜力,所以申请到的科研项目比较多,这样你就有事情可以做,当然他也就有能力在经济上给你一点帮助,当然这是次要的,不过有总比没有好。选老师的方面就说这么多吧,其实对于本科生也没啥的,因为老师不能决定你是否能够毕业,也就没有所谓延期毕业这个无形的约束,要是觉得这个老师为人处世以及对学生的态度上有问题的话,完全可以离开,而且还不需要内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