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建筑史考研与建筑学考研有什么区别?

不不免也
时其饥饱
建筑学考研是个大范围,研究生方向包括“建筑历史与理论”和“建筑设计与理论”。建筑史考研我也是刚听到这种说法,应该就是要考“建筑历史与理论”方向的建筑学研究生吧。”建筑历史与理论”的研究方向是历史方面的;“建筑设计与理论“的研究方向是设计方法~~其实在学校后,都会跟导师做设计的,只是平时与毕业论文不一样而已~!

请问学建筑学以后有关于建筑历史方面的工作或者是考研方向吗?

李筌
母曰
建筑历史及其理论方向,如果主攻的是外国建筑历史的研究,主要是教的一种建筑观,通过建筑历史的发展正确的认识建筑。读历史这个方向,这不影响做方案。所谓的实际性操作只是表面上的东西,没有正确的认知做出来的东西是肤浅的陕西师范大学的很不错,你可以考虑考研的话这个方向至少同济是有的,分两个方向,中国和西方的。这个方向叫建筑理论与历史。课程内容与设计方向不同的是需要额外阅读大量的文献,理论和历史的都有,工作的话最对口的去做历史建筑保护,就是修老房子。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同济大学考研建筑历史方向要考什么?要不要考手绘啊?

不比而周
至愿
目前考试科目:① 政治② 201英语、202俄语、203日语、204德语、205法语 任选一门220意大利语(培养转英语)③ 312中外建筑史④ 403古代建筑文献 404设计基础 405建筑构造与结构 任选不管你报哪个方向,初试都可以避开快题,也就是你说的手绘的,但是复试是必考的所以躲得过初一躲不过十五今年的结果看,最容易到最难是构造,文献和快题。构造今年的高分比较多。具体是这样的:首先三者报快题的人数最多,因为很多导师只接受考这个科目的学生,不是硬性规定,是导师个人喜好。之后根据报考人数和初试人数,快题这边先确定通过的个数,今年的比例差不多是报了1000个左右,通过200个,之后文献也根据这个比例通过(文献最后一道是个大作文。所以也能控制通过率),当然因为报的人数少,有事比例稍高一点,今年据说是报了40多个,过了10个左右吧,不过构造就不一样了,做对了就是对了,错了就是错了,所有有时候通过率就大于其他两科。其实具体选哪个不是看哪个容易,而是看你更擅长哪个,说实话都不简单。而且复试时候快题是必然要考的,而且老师重点关注的是初试没考快题的人,这部分人复试压力很大的。另外如果你是大一可能会遇到改革,10年开始同济本科变成4+2模式了,也就是跟清华一样,因此14年之后考研考同济会相当难,因为名额会从100+减少到十几个,最好自己考虑清楚

建筑学考研方向选择 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建筑历史及其理论?

为所欲为
采薇
我觉得你想太多了,考研主要选好导师,选一个最接近你目标方向的导师才是真的能控制好以后研究方向的,其他的你凭空想那么多,但是现在不存在这样的方向或者导师,这样你还是难以做判断。

建筑史方向研究生

美人关
四分
专业一样,毕业一年。握手~ 建筑史专业我自己觉得是研究文化的,很有意思,我最喜欢上的课就是中建史。建筑史专业好不好要看你追求的到底是什么了。你是真心喜欢建筑史,还是只是因为觉得自己设计不好,没有信心而选择的一种逃避呢? 如果是前者,我觉得你得选择一所建筑史方面很有研究的学校,比如东南大学,研究氛围浓厚,才能保证自己能学到东西。当然做研究是要能甘于寂寞的,有时甚至没有什么回报,尤其是在中国目前这样的政治主导学术的大环境里,做出真正学问的很少了,很多人都是冲着评教授、聘职称在发论文,这点你要想清楚。 如果是后者,我劝你不要学建筑史,因为就业没有建筑设计广。我听一个老师(东南大学研究生毕业的,今年也满年轻的)说,他以前在设计院里,也有学建筑史的(都是名校的)在做设计,大家普遍对其设计能力不信任。。。 学建筑的考研不考研其实不是很重要,关键还是考注册啊,但是不得不说好的学校的研究生生涯会是一个结交良师益友的平台,但是也不是绝对的,我男朋友是浙大土木的,本校保研,他就觉得研究生的同学无论是素质还是能力都和原来本科的有差距,很多本科的同学都直接工作赚钱了,心里会有落差。我觉得这是专业不错又选择深造的人都会遇到的心里问题。但是我就劝他,你毕业以后起点就会比别人高点了,当然还是得脚踏实地干起,但是付出三年的研究生生涯,只要是真的学到了东西,绝对还是有益的。 找工作和拿没拿奖没有直接关系,现在很多设计院是要考试的,做快题,是否录用是很公平的,能力决定一切。学校里得奖仔多,快题做的不好,白搭。同样的,只要好好准备,画出优秀的快题,你是哪个学校的无所谓。进入设计院以后,大家也可以说都是“小学生”,实际应用起来的东西大多是学校里没教的,这是就是态度决定一切了,要让师傅和领导觉得你是个“有潜力”的人,肯吃苦的人最重要,刚开始也不要太计较报酬,新人不剥削点,剥削谁呢,慢慢就好了。 我看你现在的关键就是明确自己以后想要什么样的生活,是赚钱那种,还是做学问那种,至于达到那样生活状态的途径,都不是重点。就拿你说的英语不好来说,都是小CASE,现在到明年考试还有那么久,好好学,完全来得及,毕竟又不要你真的和外国人交流,只是应试而已。

全国那所高校有考研古建筑专业????

曼鼓疯
虽悲不哀
首先是老八校建筑老八校是指我国建筑学学科最好的八所高校,是最早开办与建筑有关专业的学校,也是最早毕业后有建筑学学士、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以及建筑学一级学科博士点的学校。被称为"建筑老八校"的八所高校为:东南大学、清华大学、同济大学、天津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华南理工大学、重庆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国内知名的建筑院校,即“四大”:东南大学、清华大学、同济大学、天津大学;“四小”:重庆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这八所院校就是业界俗称的“老八校”。八大高校地处东西南北中,均各据一方,各有特色,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的专长。 其中东南大学、清华大学、同济大学、天津大学因为实力名气明显高于另外四所,又被称为四花旦;而重庆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则被称为四小生。 老八校排名:1清华大学2同济大学3东南大学 4天津大学5华南理工大学6西安建筑科技大学7重庆大学8哈尔滨工业大学新八校现在建筑学界又提出“新八校”,即:南京大学、浙江大学、湖南大学、沈阳建筑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华侨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  另外,建筑新四军:指的是浙江大学、大连理工大学、沈阳建筑大学、湖南大学。这四所发展迅速的名校,其中浙江大学建筑学排名第9位,湖南大学建筑学排名第10位,沈阳建筑大学建筑学排名第13位,大连理工大学建筑学排名第17位。   独立军团:南京大学。此美誉来自于短短十年的异军突起,且南大建筑老师的学术坚持与抱负,坚持运用理性思维和公正视角探求真理,似当今中国建筑教育界的一股清流。 

建筑考研

礼乐偏行
羔羊
要看你考哪个学校的研究生,各个学校的考试侧重点不太一样,不如你把想要考的学校补充出来,我再帮你参考.(补充)华南理工考的科目是建筑设计基础理论,含建筑构造、当代建筑思潮,也就是构造和历史合在一起考,如果你是结构的,可能构造方面就不用太多的努力,建筑史不单纯是记,有些贯穿其中的历史发展因素,比如西方古代建筑史其实就是一部宗教史等等,只有理解了建筑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和各个时间之间的联系,才能灵活掌握。快题的话,找高手学,多画,没有别的捷径,有钱的话报个辅导班,多半也是靠自己练习的,不过既然收了钱,肯定比找朋友或者同学要尽心尽力。最后希望你成功。谁说建筑学有能力的不考研?先看看明星建筑师,大院派的崔恺,前卫派的马岩松,学术派的董豫赣,这些人都是上过研的。再看看一些中坚建筑师,去FAR2000首页看看,那里推荐的建筑师有多少不是研究生学历的?本科毕业就工作的人干的好的有很多,上研出来成功的也不少,两者各有千秋。有些人非说什么剩下的才考研之类的话,呵呵,真是无知无畏,好好可笑啊。

建筑设计专业考研都考哪些科目?

处乎无响
父没
考研没有建筑设计专业,相近专业应该是建筑学。建筑学考研四个科目:两门公共课,政治,英语,每科100分。两门专业课:建筑知识,建筑设计表达(也就是俗称的快题)。每科150分。推荐院校:建筑老八校建筑学专业老八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最早开设建筑学、城市规划相关专业的八所高校,包括清华大学、东南大学、天津大学、同济大学、哈尔滨建筑大学(已并入哈尔滨工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重庆建筑大学(已并入重庆大学)和西安冶金建筑学院(已更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前身东北大学建筑系)。前四所院校学术渊源深厚,师资力量强大,后四校一般都是1952年院系调整合并出来的学校,主要是为了平衡全国各地区的建筑院校布局。八大高校地处东西南北中,均各据一方,各有特色,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的专长。同济大学建筑学硕士专业2016年考研招生简章招生目录研究方向01 建筑历史与理论02 建筑设计及其理论03 建筑技术科学04 建筑遗产保护及其理论05 城市设计及其理论06 室内设计及其理论 考试科目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202俄语203日语242德语(任选)③355建筑学基础④802建筑理论与历史803建筑设计 805建筑技术(任选)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复试科目:建筑设计+专业外语+专业综合复试参考书:建筑设计快题6小时;大学本科相关教材备注:1、不招收同等学力加试科目;2、上一年招生数171。

建筑学考研都考什么

事亲以适
是谓玄德
考建筑学研究生要考科目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756城市理论或733建筑理论 ④980城市历史或990建筑历史一、与学校联系,确定具体的学校、专业,获得具体的考试信息 如果确定了要考研,确定了要报考的大致学校和专业范围后,要和学校联系,获得最新的招生信息,并最后确定下报考的学校和专业。这种获得有关专业方面信息的途径有以下几个: 1、招生简章。一般在7-8月份出,由各个学校的研究生招生主管部门(研究生院和研究生处)公布。上面会列出:招生单位名称、代码、通讯地址、邮政编码、联系电话;招生的专业人数(有的以系、所、院、中心等整个具体招生单位为单位,有的具体到每一个专业);导师(有的不刊登,多属于集体培养);有的还会列出委培、自费等人数,但保送、保留学籍的名额一般不列出来(但这对于考生确实是非常关键的信息);考试科目;使用的参考书(很多学校也不列出,即使列出,经常列出的书目大多,或太少)。 因此可以看出,大部分招生单位的招生简章上的信息对于考生是远远不够的,这些可以说都是最基本的信息,而关键的信息,却没有列出。 2、系办印发的说明和专业课试题集。为了弥补招生简章的不足,应付考生不停地打电话询问一些有关信息,有的招生单位(一般都是具体的招生单位如系、院、所和中心等)特别公布一些说明,比如:历年报名人数、录取人数、录取比例、录取分数、参考书目等等,但保送人数、保留学籍人数仍无法公布,因为他们一般要到11月份研究生报名之前左右才能确定。 如果系里能公布最近几年的专业课试卷,那对于考生是莫大的福音了,要是没有看到以前的这些试题,复习准备无异是盲人摸象。但遗憾的是,公布试题的单位相比较还是很少的,如何能找到专业课试题,就看个人的本事了。不过现在有一些考研的网站收集了不少专业课试题,为考生提供了很大的方便。 3、导师。能和导师联系上,得到他的一两点指点,无疑会如虎添翼。但这并不容易,因为导师一般都很忙,即使联系上也要注意打交道的方式。还有一点很有意思,很多研究生反映,越是好的学校,和导师联系的必要性也越小。好的学校一般信息比较透明,黑箱操作比较少,出题也比较规范,很少有偏题、怪题。 4、在读研究生。和导师相比,在读研究生要好找一些,能提供的信息也要更“实用”,说的话更实在一些。因此,我建议,如果想考研,尽量找到研究生咨询,你绝不会后悔。 5、各种平面媒体刊登的考研信息。 6、网站。如果能上网,现在有很多考研的网站,能提供很多信息。 二、先期准备 获得了充分的专业课信息后,找到了完备的复习资料后,该踏实看书复习了。关于如何复习,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法,也有一些大家经过摸索共同认可的方法。至于具体如何复习,比如:何时开始复习,公共课如何复习,专业课如何复习,是否要上辅导班等等诸多问题,也许要分成若干文章分别予以论述,才能说得大概清楚。 三、报名 报名时间一般在11月,这几年都是10-14号。在校生报名时由学校统一报名。在职人员报名一般在地市一级教委的高招办或者报考的学校,可以异地报名,即因为出差等原因在外地报名和参加考试。 报名时填报报考学校和专业时可以填两个:第一志愿,第二志愿。研究生考试的专业课试题是各个招生单位自己命题,你要按报第一志愿的试题来考试。 在职人员报考时经常遇到的两个问题是:1,非常多的在职人员报名时单位不同意报考而不给开介绍信。他们很多在招你工作时就说明必须为单位服务N年,在此期间不得调动或者考研究生。 如果档案所在单位不同意开介绍信,如何解决是一个很让人费脑筋的事情。很多同学找了一个别的有熟人的单位开,有的人甚至到街上找刻公章的偷偷刻一个也报上名。但是这么做是有一定的风险的,因为初试通过后,学校要发函到档案所在单位调档案,这时候如果单位一生气不给,将很难办。而且学校一般都规定,凡是报考时出具介绍信的单位和档案所在单位不一致的话,将取消考生的录取资格。 2,另一个在职人员中很多人遇到的问题是同等学力问题,即大专生和大专生以下的考生如何报考的问题。按照规定,同等学力报考的考生在入校读研究生时必须有两年工作经历。比如一位大专学生2001年7月毕业,它可以在2003年9月人校读研究生,这样的话,他在2003年1月可以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2002年11月就可以报名。他应该在此前很长时间,甚至一毕业就开始准备复习。 还有一个问题,很多学校对同等学力的考生还有一些另外的规定,比如要求有四级英语证书,或者要发表过相关领域的论文等等。考生在确定报考哪一个学校时,一定要事先看看最新的招生简章,以免白花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