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新闻学考研可以考哪些专业

起则于于
金女王
新闻学考研可以考院校新闻学院下设专业。以下专业都是对口专业。新闻学院专业科目新闻学广播电视学舆论学★广播电视艺术学◆新闻与传播(专业学位)传播学国际新闻学广播电视(专业学位)

本科是新闻学专业,跨考研究生可以选择哪些专业?

丽人劫
莫若无为
个人比较推荐广告学、传e68a8462616964757a686964616f31333431343130播学、广播电视、公共关系以及中文,因为这几个专业与新闻学的关系应该说比较大,像前三个,本科期间学习的新闻学的知识都会涉及到,这些什么广告啊,传播啊,广播电视啊,还有公关,这些基础的概论课程都是要学习的,所以说有一定的基础,比较好考,而且与本科期间的课程有相关性。跨专业考研。这个就要看你个人的兴趣了,能够学自己喜欢的是最好的,我当然也会举双手赞成你!如果说是想要能够更好的就业,我觉得金融和法律,或者是管理类,应该还是不错的选择,都是比较好就业的专业,尤其是金融,国内基本都是可以一比一就业。而且金融加新闻或者是法律加新闻,如果说想要从事新闻方面的工作,这样会比纯新闻专业的人还更有优势,因为有专长。而管理学呢,对于以后晋升管理岗位有一定帮助,因为人往高处走嘛,如果一辈子待在一个编辑岗肯定谁都不干,这就需要一定的管理方面的知识。如果你选择读研后就业,我建议考法学吧。因为经济学太难,对于文科生而言,数学是一道大槛,而经济学对数学要求又很高。而其他的专业,就法学还比较好,门槛相对要求比较低。而且新闻加法学的复合背景,无论是进媒体还是考公务员都会比较好。如果你是要搞研究,那我建议你考社会学。因为新闻与传播的研究就是社会学的一个分支。学好社会学的理论,再结合本科的新闻学相结合,就会发现有很多现象可以做研究,而且社会学相对于传播学而言,更学术,研究的范围更广泛。那工作在县城有吗

新闻学专业考研

补票
绘图人
新闻传播活动之源可以追溯到人类社会活动之初,人类在社会生活和生产劳动中产生了相互间传递信息的需要,通过交流信息了解社会生活中发生的变化。当这种信息的交流越来越具有社会化特点的时候,新闻事业就产生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越来越依赖信息的交流,新闻事业对人类社会就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新闻传播活动从原始的口头传播到文字的手抄和印刷传播、无线电广播和电视广播,已成为21世纪人类生存发展必不可少的社会生活条件。如同历史上印刷、无线电广播和电视广播等技术上的进步给新闻传播产业带来的冲击与变革,互联网的兴起也严重冲击了传统新闻产业和企业的生态,甚至危及了一些全球知名的新闻机构的生存,迫使整个产业开始进入新一轮转型期。在新闻内容的制作和表现形式方面,多媒体技术已经开始扮演重要角色,在新闻内容传播方面,宽带网络技术也已经占据重要地位。这些技术进步都给新闻学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活动提出了许多新挑战,也已经有许多新成果在发挥积极的进步作用。与此相应地,有专家提出了网络新闻学的概念,并建立了一定的理论体系。新闻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新闻学指的是新闻学科,它包含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历史的新闻学,主要研究新闻活动、新闻事业和新闻思想发展的历史。二是理论新闻学,主要研究新闻学的原理。三是应用新闻学,主要研究新闻业务活动的原理和技巧。狭义的新闻学指的则是理论新闻学。新闻学注重与培养与学生应有的能力有1.掌握新闻学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2.掌握新闻采访、写作、编辑、评论、摄影等业务知识与技能;3.具有调查研究和社会活动能力;4.了解新闻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规;5.了解中国新闻工作现状与发展趋势,了解外国新闻工作发展动态。核心课程有:1.《新闻学概论》 2.《中国新闻事业史》3.《外国新闻事业史》 4.《新闻采访写作》 5.《新闻评论写作》 6.《中外新闻作品研究》7.《新闻摄影》8.《公共关系学》9.《报纸编辑》10.《新闻事业管理》11《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12.《广告学(新闻类)》。新闻学研究起源于德国。17世纪末,德国的一些大学里有人以报业为研究对象撰写学位论文。1845年,德国学者普尔兹出版了《德国新闻事业史》,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新闻史专著。将新闻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进行研究并产生较大影响的是在20世纪的美国。20世纪初,美国密苏里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先后开设了新闻学系,传授新闻学基础知识,培训新闻从业人员。新闻院系成为新闻学研究活跃的基地。在总体理论研究中,影响最大的是报刊的自由主义理论。它发端于17世纪末,开始盛行于19世纪。在资本主义的自由竞争被垄断所取代、民主政治的矛盾日益显露之后,这一理论受到严重的挑战。至20世纪40年代,报刊的社会责任论应时而起。新闻业务工作是新闻学研究中更为广泛的领域,广为流行的是客观主义报道理论,在进入20世纪中叶后,相继出现解释性报道和新新闻主义理论。由于这些理论不能回答新闻工作现实中所提出的问题,在西方新闻学界内部不断兴起批判潮流。大约自20世纪20年代起,美国开始出现传播学的研究,这一研究已扩及全世界。传播学的研究范畴比新闻学宽,它吸收了新闻学的研究成果,同时它也给新闻学的研究带来重要影响。新闻学首先是由外国传教士传来中国的。鸦片战争前后,他们在出版一批中、外文报刊的同时,也开始向中国读者零星介绍报纸的观念和知识。第 1篇新闻学的专文是《新闻纸略论》(1834),它简略地叙述了报纸的起源、新闻自由和西方报刊出版的现状等问题。外国传教士的新闻论述,强调报刊在传播西方文化知识、推进中外人士联系的重要作用,反对清廷言论专制政策,其用意在为他们的报刊自由进入中国制造舆论。1854年,洪仁玕在《资政新篇》中提出整套办报方案,主张通过报纸发挥“收民心公议”的作用。这是中国人最早发表的有关报纸的论述。自 19世纪 70年代起,随着中国人自办报纸的兴起,中国知识分子关于报纸作用、功能的探讨,日渐增多。王韬、郑观应、陈炽、何启、胡礼垣、陈虬等一批改良主义思想家,纷纷著文阐述报纸在牖新知、开风气、通民隐、达民情和发展工商业等方面的作用,要求把报纸作为推动国家富强的工具,同时对外报在华的垄断地位表示了强烈的不满。这些论述,和当时正在兴起的要求社会改革的思想潮流紧密结合。在维新运动的办报热潮中,梁启超等资产阶级改良派强调了报纸决定国家盛衰的重要意义,突出了报纸的“去塞求通”、联络同党、权衡国是的职能,显示出维新派运用报刊发动改良主义政治运动的意向。在这前后,任职外商报馆的中国编撰人员也发表了不少探讨报纸工作的文章。为适应商业报纸争取读者、扩大销数的需要,他们着重阐述报纸应该反映庶民意见,兼录闾里见闻和新奇之事,要使市民广泛爱读等原则。西方的“报纸兴趣性”观念开始在报界传播。在19世纪80年代初期,后来广为流传的新闻用语“有闻必录”被提了出来。进入20世纪以后,随着新闻事业在政治斗争和社会生活中的影响日益扩大,报刊数量的激增,对于新闻学的研究也步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新闻学开始被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来进行全面探讨了。在20世纪初,出现了第1批攻读新闻学的留学生,外国新闻学著作被陆续翻译出版,第1本译成中文的新闻学著作是1903年出版的日本松本君平的《新闻学》。研究的领域则由报纸的性质、作用、功能等宏观问题,向新闻采访、新闻写作、新闻体裁、编辑和广告等业务工作方面扩展。西方的客观报道学说和新闻写作方面的新闻导语、“倒金字塔” (新闻结构 )、新闻要素等知识,也陆续被介绍到中国来。关于报纸作用的观念也发生了重要变化,过去把报纸当成是皇帝通民隐、达下情的工具的思想统治着大批知识分子的头脑,21世纪已经把“监督政府”、“向导国民”看作是报纸的天职了。1918年10月,出现了中国第1个新闻学研究团体──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不久,北京、上海等地的大学纷纷设立新闻系,成立新闻学会,这对中国的新闻学研究是一重大推动。中国人自撰的新闻学著作相继出版,有代表性的是徐宝璜的《新闻学》、邵飘萍的《实际应用新闻学》和戈公振的《中国报学史》。中国人的新闻学论著,其基本理论和思想虽多来自西方,但根据该国情况和作者自己的经验作了新的阐发。新闻自由、新闻价值和客观报道诸学说,一时成为流行的研究论题。《中国报学史》是中国出版的第 1部系统叙述中国报刊历史的专著,戈公振成为中国新闻事业史这门学科的奠基人。中国共产党从建党时起,一直十分重视运用报刊进行革命斗争。早期由于紧张的革命活动,中共党报工作者还来不及开展新闻学研究,但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形成了初步的无产阶级的党报观念,即确认中国共产党报刊是中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舆论工具,是指导群众进行革命斗争的手段,党报宣传应当遵循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等等。同时,还批判了报纸是“公共舆论机关”和抽象的新闻自由等思想观点。抗日战争前10年,是新闻学研究颇为活跃的时期,所出版的各类新闻学著作约有一百数十种之多。这期间,新闻学研究出现了重大分化。在国民党统治区,自由主义新闻理论是多数新闻学者所奉行的原则,中国国民党报人则致力于建立自己的党报学说,创设所谓三民主义新闻理论,并提出“新闻一元主义”,以适应新闻统制政策的需要。1931年,中国左翼新闻工作者在上海成立“中国新闻学研究会”,宣称致力于以社会主义为根据的科学的新闻理论之阐扬,并创办了新闻学刊物《集纳批判》。这是中国进步新闻工作者为建立马克思主义新闻学所作的最早尝试。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央革命根据地,中共党报工作者也曾以列宁的办报思想为指导,对无产阶级党报原则进行了探讨。自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至1949年9月,国民党统治区出版的新闻学著作超过百种,其思想理论体系仍是前一阶段研究倾向的继续。在周恩来领导下,1938年由范长江等人在武汉成立的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学会,在新闻学研究方面也作出了贡献。当时由于国际联系的加强,评介西方新闻事业的译著一时增多。美国新闻自由研究委员会的《一个自由与负责的报纸》一书于1947年出版,次年中国报刊发表专文介绍,从此西方的“报刊的社会责任论”在中国开始传播。1949年南京国民党政府迁往台北,台湾省出版的新闻学著作,50年代较少,60年代以来累计出版 500多种,其中大众传播学著作占较大比重。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闻学研究,在1942年延安整风中有重大发展。这次整风在新闻理论战线上的一个突出收获,就是清算了“左”的和右的思想影响,实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与新闻学研究工作的生动结合。自1942年2月起,延安《解放日报》(延安)发表了一系列社论和文章,其中包括胡乔木的《报纸是人民的教科书》、陆定一的《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和博古的《党报记者要注意些什么问题》等文。这些文章论述了无产阶级政党报纸的党性原则,强调党报要忠实于党的路线和政策,要反映人民的活动和意见、与人民大众保持密切的联系,要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阐明了新闻本源是事实,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科学新闻观;文章还批判了“无冕之王”、“有闻必录”、“技术第一、新闻第二”等资产阶级新闻观点。通过这次整风,马克思主义的新闻理论获得全面发展,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党报学说由此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48年毛泽东作了《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随后刘少奇作了《对华北记者团的谈话》。这些谈话总结了延安整风以来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的经验。在这两个纲领性文献的指引下,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得到新的发展,为迎接党在新时期的新闻事业进行了准备。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中国共产党处于执政党的地位,国家很快进入和平建设时期,如何在新形势下坚持和发展延安整风以来所形成的党报学说,是新闻学研究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党的新闻事业如何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如何发挥经济建设宣传的作用,如何加强新闻的指导性、思想性,如何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联系等问题又被提出来,并取得一些研究成果。但研究工作未能充分展开。当时积极进行的一项工作,就是学习苏联新闻工作的理论与经验,一批苏联新闻学著作被翻译出版,大学新闻系广泛采用苏联教材,中央级新闻单位相继派代表团到苏联访问学习。所有这些,对丰富中国新闻学研究的思想内容,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也出现了照抄照搬的教条主义倾向。毛泽东于1956年 4月作了《论十大关系》的报告,接着刘少奇于同年5、6月间对部分新闻工作人员发表了重要讲话。这个报告和讲话,对克服新闻实践和研究工作中的教条主义、片面性、公式化等缺点,都具有指导意义。1956年 4月,中共中央为促进中国的社会主义文化繁荣而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后,新闻学的研究日趋活跃。这时的研究工作,主要是环绕在新形势下党如何办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展开的。1956年人民日报社、新华社、广播事业局积极进行了新闻改革。当时的新闻学研究工作和广泛进行的新闻改革,起了相互推进的作用。由于贯彻全党办报的方针,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新闻学研究有了更大规模的开展,不仅有专业的新闻工作者参加,还有成千上万的积极分子、通讯员以及中央和地方党政领导人、党的宣传工作者参加。许多新闻单位还出版了定期或不定期的新闻专业刊物,新闻理论战线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1957年发生了扩大化的反右派斗争,特别是其后连续10年的“文化大革命”,使中国的新闻事业受到了严重摧残。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 17 年的新闻工作成就和理论研究成果被全部否定,还提出了新闻媒介是所谓“无产阶级全面专政的工具”等谬论,影响恶劣。1978年中共第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新闻事业进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各地和许多新闻单位相继成立了新闻学术团体和新闻研究机构,高等院校设立的新闻院、系和专业逾50个,新闻学的研究十分活跃。新闻学研究在清除林彪、“四人帮”反动新闻观点和纠正“左”的错误的同时,对新时期一些重大的新闻理论问题,如新闻事业的性质与作用、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与人民性、新闻真实性、新闻指导性、新闻传播与宣传的关系、新闻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对待西方传播学的态度等,展开了广泛的讨论。中国新闻史的研究获得大面积的丰收。仅10年间,出版的新闻学著作达数百种,发表的文章数以万计,发行的新闻期刊遍及全国,与中国的台湾、香港等地区和世界各国的新闻学术交流日趋频繁,这是中国历史上新闻学研究最为兴旺的时期。可是,在取得重大成就的同时,新闻学研究也出现了资产阶级自由化倾向,提出了人民性高于党性等资产阶级新闻观点,否定党对新闻事业的领导,鼓吹资产阶级的新闻自由。中共第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新闻界已在冷静反思,总结经验,吸取教训,进一步批判资产阶级自由化。中国新闻界在总结经验教训时,体会最深的是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必须毫不动摇地遵循中国共产党数十年来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所制定的关于中国新闻工作的一些基本原则。这就是:必须坚持党性原则,反映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而提出“人民性”高于党性,其实质就是要否定和摆脱党对新闻事业的领导;必须坚持发挥充当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的作用,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全面、准确地宣传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必须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反映社会生活的主流,鼓舞人民锐意进取,形成有利于社会主义事业的舆论环境;必须坚持只要在国际上还存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社会制度根本对立,在国内一定范围内还存在阶级斗争,新闻自由就不能不带有阶级性,并不存在绝对的毫无限制的“新闻自由”的观点;必须坚持真实性的原则,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深入调查研究,真实、准确地反映生活;必须坚持舆论阵地牢牢掌握在马克思列宁主义者手里,因为领导权究竟掌握在什么人手里,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命运,关系到革命和建设事业的成败。这些基本原则的正确性已为实际生活所充分证明。中国的社会主义新闻事业是在一个生产力比较不发达的大国中建立和发展的,它的历史还不长。它的新闻学是在不断认真总结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教训中得到丰富和发展的。随着中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前进,新闻学研究工作的一个更加充实、更加健康发展的新时期即将到来。推荐来一个新闻传播学源考研网站,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名校.新闻传播学考研网—进入主页后点击“**大学”查看。那上面的资料比较齐全,看看在那里能不能找到你想要的资料。还有去年考上的研究生担任辅导员,复习专业课时有不懂的问题可以在“留言咨询区”提问,辅导员就会给回的。 考研复习方向很重要,一定要把握重点。不妨问问考上的人,尤其是专业课排名前五的同学如何复习,重点是什么等等啊。 祝大家好运了。

新闻学类的研究生都有哪些专业

马莹
梅拉妮
1、新闻学类的研究生可以报考新闻学、传播学、新闻与传播(专业学位)三个对口专业2、就专业方向属,专业差距并不大,更重要的是学校层次3、新闻专业排名,供你参考 1 复旦大学 A++     2 中国传媒大学 A++     3 清华大学 A++     4 中国人民大学 A+     5 武汉大学 A     6 上海大学 A    7 厦门大学 A    8北京大学 B+     9浙江大学 B+     10华中科技大学 B+

跨专业考研考新闻学该做什么样的准备

警与犬
小辩
亲,你好,我是今年考上武大新传的研究生~ 跨专业的学生,很多学校的老师都内非常喜欢哦~~LL,你容千万不要担心,这可素你的优势啊~~ 那我分别回答你的问题:专业课的准备,实际上是要看你考的学校。每个学校的专业课考的不一样,就如同武大需要考大综合,但是别的学校不考这个~你现在才大三,准备的时间还是很多的。我也是从大三下开始准备的。如果你现在就准备考研,那么可以开始看看相关的新闻学的书籍,拓展自己的知识面。你想要当记者,也可以去报社实习,毕竟实习的经验,有些是看书得不来的!关于考研的录取,如果学校自主划线,那么你的分数达到学校的线,就能够进入复试。如果不是自主划线,就是国家线,过了国家线就能够进入该校的复试。关于择校,真的是非常重要的!在这里给你推介传媒人论坛,我去年就在这里获得了很多有用的知识,里面有各大学校的专版,能够帮助你全面了解一个学校的新闻传播考研,而且你能够结交到很多研友哦~~ 那,加油!

暨大新闻系考研有哪些专业

老大回
马永贞
  新闻学  01 新闻传播理论  02 新闻传播史  03 新闻业务  04 广播电视新内闻  05 传媒与容文化产业管理  06 新闻传播伦理与法规  新闻传播学综合  复试科目 新闻学概论 新闻写作  传播学 (招 20 人)  01 大众传播与媒介批评  02 新闻发言人、公共关系与危机传播  03 广告策划与品牌传播  04 新媒体  05 海外华文传媒与国际传播

新闻学研究生考试需要考什么科目

大车队
樱桃汁
新闻专业的研究生考试科目如下:101思想政治理论202俄、203日、204英语二,三选3433633339一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中国传媒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 211 工程”重点建设专大学。学校始建于1954 年,2004年8月由北京广播学院更名为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戏剧与影视学 2 个学科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新闻学、广播电视艺术学2个国家重点学科,传播学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参考书目如下:段鹏:《传播学基础:历史.框架与外延》(第二版),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胡正荣、段鹏、张磊:《传播学总论》(第二版),清华大学出版社刘海龙:《大众传播理论:范式与流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彭兰:《网络传播概论属》,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三版李良荣:《网络与新媒体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考研试卷结构及考察内容: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4分,e69da5e887aae799bee5baa631333431343065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30分,史纲14分,思修与法律基础16分,当代世界经济与形势与政策16分)英语:(完型填空10分,阅读A40分,阅读B(即新题型)10分,翻译10分,大作文20分,小作文10分)数学:理工类(数一、数二)经济类(数三)数一:高数56%、线性代数22%、概率统计22%数二:高数78%、线性代数22%、不考概率统计数三:高数56%、线性代数22%、概率统计22%

考研究生,“新闻学,传播学,新闻传播学”有什么区别???如果以后想当记者,应该考什么专业??

明日
光头佬
 简单来讲,传播学是大类,新闻学是小类,新闻学属于传播学。  90年代中期开始,新闻与传播教育在国内超常规发展,原有的几位“老大”如人民大学、复旦大学新闻教育规模在不断扩大,各地方院校也纷纷开办新闻教育,尤其引人瞩目的是,中国最著名的两所高等学府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也相继开设了新闻与传播学院。1994年以前,国内有新闻学类专业点66个,1995~1997年增加了35个,1998~1999年又增加23个,2000~2001年新增专业点竟达104个,即目前已经有专业点230个以上。据估计,目前全国新闻专业本、专科的在校生人数达到4~5万人。 新闻教育的目标主要是满足传播媒体的需要。近3~5年内,中国政府对新闻传媒将继续奉行控制规模、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增进效益的方针,传媒基本上维持现有的规模,对新闻学类毕业生需求量有限。据调查,北京、上海、广州等经济发达地区的传媒对本科毕业从事一般新闻采编工作的人才需求量已接近饱和,今后不再录用大专层次的毕业生。同时,各类非新闻专业毕业生也蜂拥至媒体希望分食一杯羹。研究显示,2000年以前大约50万新闻从业人员中,只有3万人员来自新闻专业,也就是说,95%的从业人员来自其他专业。《北京青年报》每年招聘记者,报名与录用的比例在50:1左右。 为了缓和专业点发展过猛带来的供大于求的矛盾,教育部多次提出,新闻学类专业属于长线专业,要适度控制发展规模,应在现有专业点的基础上,着力提高毕业生的质量。但收效不大。当然,在政策范围内媒体的增多和扩容,还是给了新闻人才一定的空间,据最近一项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北京市场最急需的人才是媒介、咨询等行业,而不再是前几年的IT、商务行业。只是市场对新闻人才的要求更高了。

英语专业可以考研考新闻学吗?

合欢
桃咲
跨专业考研有难度,法学和新闻可以绕开高数。根据近几年考研新闻学专业考研的试卷分析,3365636562其考试更注重了考生的综合素质以及知识面的考查。因此,不论考生是否跨专业都要牢牢把握专业课的强化复习,并且根据目标制定出相应的学习任务和详细的学习计划。首先,对于用书的问题,每个学校都有自己所开出的复习书目,这样的书是必看的。虽然有的书在以往的试题中所占的比重比较小,可是,既然学校指定的 书目,一定有学校的道理,所以我们必须对此进行复习。其次关于复习进度,在暑假之前最好完成一遍参考书目的浏览。第一遍要用很少的时间把所有的书进行阅读,快速的看一遍,做到有个大概的印象,也不必刻意去记书中的内容和知识点,做到听说过这个东西就好了的程度。快速的复习完第一轮过后,可以在暑假期间完成第二轮复习。最重要的是考生在埋头书本复习的时候,还应该提高自己对理论知识的实践应用能力。可以在复习之余多关注与新闻专业相关的热点问题,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对社会问题进行分析,拥有自己的看法和认知。尤其是关心新闻传播界热点或有争议的问题的评论,锻炼考生从多角度看问题分析问题。考新闻传播,搜集资料是重要的部分,搜集内部资料以及笔记等可以通过网站论坛,也可以通过购买,最好是找知名的考研机构购买。另外,选择专业课辅导班是很重要的,目前开设新闻传播专业辅导班的机构并不多,而且有很多都在异地,非常不方便。因此,选择网上专业课辅导是个不错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