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完整版】2020-2025年中国海上风电行业转型升级战略制定与实施研究报告

建筑家
其废起也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内容来自用户:深圳市盛世华研企业管理有限公司(二零一二年十二月)2020-2025年中国海上风电行业转型升级战略制定与实施研究报告可落地执行的实战解决方案让每个人都能成为战略专家管理专家行业专家……报告目录2020-2025年中国海上风电行业转型升级战略制定与实施研究报告第一章企业转型升级战略概述..................................................................................................................10第一节海上风电行业转型升级战略研究报告简介..........................................................................10第二节海上风电行业转型升级战略研究原则与方法......................................................................11一、研究原则................................................................................................................................11二、研究方法................................................................................................................................12第三节研究企业转型升级战略的重要性及意义..............................................................................13一、重要性....................................................................................................................................13二、研究意义...................

关于国内外风能技术的研究开发现状

激者
兰花指
国内外风力发电技术现状与发展 来源:内蒙古农业大学新能源技术研究所 作者:田德 发布时间:2007.09.11 风能是一种可再生的清洁能源。近30年来,国际上在风能的利用方面,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应用研究都取得了重大进步。风力发电技术日臻完善,并网型风力发电机单机额定功率最大已经到5MW,叶轮直径达到126m。截止2005年世界装机容量已达58,982MW,风力发电量占全球电量的1%。中国成为亚洲风电产业发展的主要推动者之一,其总装机容量居世界第8位,2005年新增装机容量居世界第6位。今后,国内外风力发电技术和产业的发展速度将明显加快。1 引 言风是最常见的自然现象之一,是太阳对地球表面不均衡加热而引起的“空气流动”,流动空气具有的动能称之为风能。因此,风能是一种广义的太阳能。据世界气象组织(WMO)和中国气象局气象科学研究院分析,地球上可利用的风能资源为200亿kW,是地球上可利用水能的20倍。中国陆地10m高度层可利用的风能为2.53亿kW,海上可利用的风能是陆地上的3倍,50m高度层可利用的风能是10m高度层的2倍,风能资源非常丰富。风能是一种技术比较成熟、很有开发利用前景的可再生能源之一[1]。风能的利用方式不仅有风力发电、风力提水,而且还有风力致热、风帆助航等。因此,开发利用风能对世界各国科技工作者具有极强的魅力,从而唤起了世界众多的科学家致力于风能利用方面的研究。在本文中,将对国内外风力发电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论述。2 风力发电基本知识2.1 风能的计算公式空气运动具有动能。风能是指风所具有的动能。如果风力发电机叶轮的断面积为A,则当风速为V的风流经叶轮时,单位时间风传递给叶轮的风能为 (1)其中:单位时间质量流量m=ρAV (2)在实际中, (3)式中:PW—每秒空气流过风力发电机叶轮断面面积的风能,即风能功率,W;Cp—叶轮的风能利用系数;hm—齿轮箱和传动系统的机械效率,一般为0.80—0.95,直驱式风力发电机为1.0;he—发电机效率,一般为0.70—0.98;r—空气密度,kg/m3;A—风力发电机叶轮旋转一周所扫过的面积,m2;V—风速,m/s。2.2 贝茨(Betz)理论第一个关于风轮的完整理论是由德国哥廷根研究所的A·贝茨于1926年建立的。贝茨假定风轮是理想的,也就是说没有轮毂,而叶片数是无穷多,并且对通过风轮的气流没有阻力。因此这是一个纯粹的能量转换器。此外还进一步假设气流在整个风轮扫掠面上的气流是均匀的,气流速度的方向无论在风轮前后还是通过时都是沿着风轮轴线的。通过分析一个放置在移动空气中的“理想”风轮得出风轮所能产生的最大功率为 (4)式中:Pmax—风轮所能产生的最大功率;—空气密度,kg/m3;A—风力发电机叶轮旋转一周所扫过的面积,m2;V—风速,m/s。这个表达式称为贝茨公式。其假定条件是风速与风轮轴方向一致并在整个风轮扫掠面上是均匀的[2]。将(4)式除以气流通过扫掠面A时风所具有的动能,可推得风力机的理论最大效率 (5)(5)式即为有名的贝兹(Betz)理论的极限值。它说明,风力机从自然风中所能索取的能量是有限的,其功率损失部分可以解释为留在尾流中的旋转动能。能量的转换将导致功率的下降,它随所采用的风力机和发电机的型式而异,因此,风力机的实际风能利用系数Cp<0.593[3]。2.3 温度、大气压力和空气密度通过温度计和气压计测试出实验地点的环境温度和大气压,由下式计算出空气密度。 (6)式中:ρ—空气密度,kg/m3;h—当地大气压力,Pa;t—温度,℃。从空气密度公式可以看出,空气密度的大小与大气压力、温度有关。2.4 风力机的主要组成1) 小型风力发电机小型水平轴风力机主要组成部分有:风轮、发电机、塔架、调向机构、蓄能系统、逆变器等。(1)风轮 风轮是风力机从风中吸收能量的部件,其作用是把空气流动的动能转变为风轮旋转的机械能。水平轴风力发电机的风轮是由1~3个叶片组成的。叶片的结构形式多样,材料因风力机型号和功率大小而定,如木心外蒙玻璃钢叶片、玻璃纤维增强塑料树脂叶片等。(2)发电机在风力发电机中,已采用的发电机有3种,即直流发电机、同步交流发电机和异步交流发电机。小型风力发电机多采用同步或异步交流发电机,发出的交流电通过整流装置转换成直流电。(3)塔架塔架用于支撑 发电机和调向机构等。因风速随离地面的高度增加而增加,塔架越高,风轮单位面积捕捉的风能越多,但造价、安装费等也随之加大。(4)调向机构垂直轴风力机可接受任何方向吹来的风,因此不需要调向机构。对于水平轴风力机,为了得到最高的风能利用效率,应用风轮的旋转面经常对准风向,需要对风装置。常用的调向机构主要有尾舵、舵轮、电动对风装置。(5)限速机构当风速高于风力机的设计风速时,为了防止叶片损坏,需要对风轮转速进行控制。(6)贮能装置贮能装置对独立运行的小型风力机是十分重要的。其贮能方式有热能贮能、化学能贮存。(7)逆变器用于将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以满足交流电气设备用电的要求。2) 大型风力发电机大型风力发电机组由两大部分组成:气动机械部分和电气部分。气动机械部分包括风轮、低速轴、增速齿轮箱、高速轴,其功能是驱动发电机转子,将风能转换为机械能。电气部分包括异步发电机、电力电子变频器、变压器和电网,其功能是将机械能转换为频率恒定的电能。近年来,又研制成功了直驱式变速恒频风力发电机组(无增速齿轮箱)。3 风力机与风力发电技术3.1 风力机与风力发电技术的发展史风能,是人类最早使用的能源之一。远在公元前2000年,埃及、波斯等国已出现帆船和风磨,中世纪荷兰与美国已有用于排灌的水平轴风车。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利用风能的国家之一,早在距今1800年前,我国就有风力提水的记载。1890年丹麦的P·拉库尔研制成功了风力发电机,1908年丹麦已建成几百个小型风力发电站。自二十世纪初至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一些国家对风能资源的开发,尚处于小规模的利用阶段[4]。随着大型水电、火电机组的采用和电力系统的发展,1970年以前研制的中、大型风力发电机组因造价高和可靠性差而逐渐被淘汰,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相继都停止了运转。这一阶段的试验研究表明,这些中、大型机组一般在技术上还是可行的,它为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后期的大发展奠定了基础。1980年以来,国际上风力发电机技术日益走向商业化。主要机组容量有300kW、600kW、750kW、850kW、1MW、2MW。1991年丹麦在Vindeby建成了世界上第一个海上风电场,由11台丹麦Bonus 450kW单机组成,总装机4.95MW。随后荷兰、瑞典、英国相继建成了自己的海上风电场。目前,已经备离岸风力发电设备商业生产能力的厂家,主要有丹麦的Vestas(包括被其整合的NEG-Micon),美国的GE风能,德国的Nordex、Repower、Pfleiderer/Prokon、Bonus和德国著名的Enercon公司。单机额定功率覆盖范围从2MW、2.3MW、3.6MW、4.2MW、4.5MW到5MW。叶轮直径从80m、82.4m、100m、110m、114m、116m到126m。3.2 风力机的种类风力发电机是把风能转换为电能的装置,鉴于风力发电机种类繁多,因此分类法也是多种。按叶片数量分,单叶片,双叶片,三叶片,四叶片和多叶片;按主轴与地面的相对位置分,水平轴、垂直轴(立轴)式;按桨叶工作原理分,升力型、阻力型。目前风力发电机三叶片水平轴类型居多。水平轴风力机,风轮的旋转轴与风向平行,如图1所示;垂直轴风力机,风轮的旋转轴垂直于地面或气流方向,如图2所示。4 国内外风力发电的现状4.1 世界风力发电的现状目前,中、大型风力发电机组已在世界上40多个国家陆地和近海并网运行,风电增长率比其它电源增长率高的趋势仍然继续。如表1所示,截止2005年12月31日世界装机容量已达58,982MW,年装机容量为11,310MW,增长率为24%;风力发电量占全球电量的1%,部分国家及地区已达20%甚至。2005年世界风电累计装机容量最多的十个国家见表2,前十名合计51750.9MW,约占世界总装机容量的87.7%。2005年国际风电市场份额的分布多样化进程呈持续发展趋势:有11个国家的装机容量已高于1,000MW,其中7个欧洲国家(德国、西班牙、意大利、丹麦、英国、荷兰、葡萄牙),3个亚洲国家(印度、中国、日本),还有美国。亚洲正成为发展全球风电的新生力量,其增长率为48%[5]。2002年欧洲风能协会(EWEA)与绿色和平组织(Greenpeace International)发表了一份标题为“风力 12(Wind Force 12)”的报告,勾画了风电在2020年达到世界电量12%的蓝图。报告声明这份文件不是预测,而是从世界风能资源、世界电力需求的增长和电网容量、风电市场发展趋势和潜在的增长率、与核电和大水电等其他电源技术发展历程的比较以及减排CO2等温室气体的要求,论证了风电达到世界电量12%的可能性。报告还指出中国2020年风电装机有可能达到1.7亿千瓦[6]、[7]。4.2 国内风力发电的现状 根据国家气象科学院的估算[8],我国陆地地面10米高度层风能的理论可开发量为32亿kW,实际可开发量为2.53亿kW。海上风能可开发量是陆地风能储量的3倍。内蒙古 实际可开发量 0.618亿kW西藏 实际可开发量 0.408亿kW新疆 实际可开发量 0.343亿kW青海 实际可开发量 0.242亿kW黑龙江 实际可开发量 0.172亿kW 2005年中国除台湾省外新增风电机组592台,装机容量50.3万kW。与2004年当年新增装机19.8万kW相比,2005年当年新增装机增长率为254%。截至2005年底,中国除台湾省外累计风电机组1864台,装机容量126.6万kW,风电场62个。分布在15个省(市、自治区、特别行政区),它们按装机容量排序如表3所示。与2004年累计装机76.4万kW相比,2005年累计装机增长率为65.6%。2005年风电上网电量约15.3亿kW.h[9]。中国“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大功率风电机组研制与示范”支持1.5~2.5MW、2.5MW以上双馈式变速恒频风电机组的研制;1.5~2.5MW、2.5MW以上直驱式变速恒频风电机组的研制;1.5MW以上风电机组叶片、齿轮箱、双馈式发电机、直驱式永磁发电机的研制及产业化;1.5MW以上双馈式风电机组控制系统及变流器、直驱式风电机组控制系统及变流器的研制及产业化;近海风电场建设关键技术的研究;近海风电机组安装及维护专用设备的研制;大型风电机组相关标准制定及风电技术发展分析等16个课题的研究[10]。“十一五”末,我国风电技术的自主研发能力将接近世界前沿水平。4.3小型风力发电机4.3.1小型风力发电机行业现状 作为农村可再生能源主要支柱之一的小型风力发电行业在2005年度得到长足的发展,从事小型风电产业的开发、研制、生产单位达到70家。据23个生产企业报表统计,2005年共生产30kW以下独立运行的小型风力发电机组共33,253台,比上年增长34.4%,其中200W、300W、500W机组共生产24,123台,占全年总产量的72.5%;15个单位共出口小型风力发电机组5,884台,比上年增长40.7%,创汇282.7万美元,主要出口到菲律宾、越南等24个国家和地区。并且,由于汽油、柴油、煤油价格飞涨,且供应渠道不畅通,内陆、江湖、渔船、边防哨所、部队、气象站和微波站等使用柴油发电机的用户逐步改用风力发电机或风光互补发电系统。4.3.2小型风力发电机行业发展趋势1) 由于广大农牧民生活水平提高、用电量不断增加,因此小型风力发电机组单机功率在继续提高,50W机组不再生产,100W、150W机组产量逐年下降,而200W、300W、500W和1kW机组逐年增加,占总年产量的80%。2) 由于广大农民迫切希望不间断用电,因此“风光互补发电系统”的推广应用明显加快,并向多台组合式发展,成为今后一段时间的发展方向。3) 随着国家《可再生能源法》及《可再生能源产业指导目录》的制定,相继还会有多种配套措施及税收优惠扶植政策出台,必将提高生产企业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产业发展。4) 目前我国尚有2.8万个村、700万户、2,800万人口没有用上电,且分散居住在边远山区、农牧区、常规电网很难达到,有关专家分析700万无电用户中、300万户可用微水电解决用电,而400万户可以用小型风力发电或风光互补发电,满足农牧民用电需要[11]。4.3.3浓缩风能型风力发电机浓缩风能型风力发电机由内蒙古农业大学新能源技术研究所研制,已获得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ZL94244155.9)。该型风电机组将稀薄的风能经浓缩风能装置加速、整流和均匀化后驱动叶轮旋转发电,从而提高了风能的能流密度,降低了自然风的湍流度,改善了风能的不稳定等弱点,提高了风能品位,降低了风电度电成本。该风力发电机具有的切入风速低、发电量大、噪音低、安全性高、寿命长、度电成本低等特点。浓缩风能型风力发电机可独立运行、风光互补运行、多机联网运行和并入低压电网运行。现已研制开发的系列产品有200W、300W、600W、1kW、2kW等机组。浓缩风能型风力发电机经过中试后,可以向中、大型机组发展。这种新型风电技术在中国和世界的应用,将有效地提高风电系统的供电水平和质量,有效地利用低品位的风能,提高风电商品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经济益和生态环保效益[12]。5 结 论 在今后的20年内,国际上风力发电产业将是增长速度最快的产业,风力发电技术也将进入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在中国,并网型风力发电机组装机容量增长速度将明显加快,令世界瞩目,离网型风力发电机组发展的地域广、潜力大,装机总容量最终将超过并网型风力发电机组。参考资料:http://www.lrn.cn/invest/energyView/elPower/200709/t20070911_147178.htm风的用处很多,

风电项目核准是否需要可行性研究报告

被发揄袂
不设房
《风电配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通过对风电配件项目科学深入的市场需求和供给分析、未来价格预测、资源供应、建设规模、工艺路线、设备选型、环境影响、节能减排、投资估算、资金筹措、盈利能力等方面的 科学研究,从市场、技术、经济、工程等角度对项目进行调查研究和分析比较,并对项目建成以后可能取得的财务、经济效益及社会环境影响进行科学预测,为项目决策提供了公正的、可靠的、科学性的投资咨询意见。这个属于可行性研究报告,你要提交给你政府看的,而且这个绝对需要甲级资质,还只能找咨询公司做,你可以去中国商业数据中心看下!他们是专业做这些的!可研报告,项目申请,商业计划书,资质验证等等!核准的项目都需要项目申请报告,和可研是一样的东西,叫法不一样,可研是政府投资项目审批用的,项目申请报告是企业投资项目核准用的!

【完整版】2019-2025年中国风电设备行业成本领先战略研究报告

卡罗尔
蓝月亮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内容来自用户:深圳市盛世华研企业管理有限公司(二零一二年十二月)2019-2025年中国风电设备行业成本领先战略研究报告可落地执行的实战解决方案让每个人都能成为战略专家管理专家行业专家……报告目录2019-2025年中国风电设备行业成本领先战略研究报告第一章企业成本领先战略概述....................................................................................................................6第一节研究报告简介............................................................................................................................6第二节企业成本领先战略的重要性及作用........................................................................................6一、成本领先战略是构建竞争优势的基础..................................................................................7二、成本领先战略还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作用..........................................................................7二、是决定企业经营活动成败的关键性因素..............................................................................7三、是实现企业快速、健康、持续发展的需要..........................................................................8四、是企业扩展市场、高效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风力发电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的重点任务

白魔鬼
峨眉山
(一)基础研究类1、风能资源基础理论研究研究复杂地形下中尺度数值模式的高精度参数化;研究中尺度模式资料四维同化;研究海上风资源及台风的测量及评价;研究卫星对地观测数据用于海上风能资源分析的方法;研究风速在不同海岸线走向、岸边不同地形条件下,由远海-近海-滩涂-陆地的变化机理;研究海上和陆上风速垂直切变、湍流变化等风特性模型及参数确定;研究台风系统的模型和参数化;研究特大型风电场风资源特性等。2、风力发电系统基础理论研究研究风力机空气动力设计理论,研究风力机空气动力与结构、机械与电气等之间的耦合机理;研究风电机组建模、验证与仿真理论和方法,研究建立风力发电系统整体动态数学模型的方法。(二)研究开发类1、风电机组整机关键技术研究开发研究10MW级风电机组总体设计技术,包括长寿命(超过20年)及高可靠性设计方案、简单轻量化的新型传动技术、抗灾害性大风的气动和结构设计技术、抗盐雾和防腐蚀材料工艺设计及机械制造工艺设计技术等。3~5MW永磁直驱风电机组产业化技术研究,包括总体设计、永磁电机的设计制造,机组设计优化、可靠性设计技术、系统控制技术以及装配工艺等。7MW级风电机组研制及产业化技术研究,包括总体设计技术、载荷确定技术、强度和刚度校核技术、整体动力稳定性计算技术、先进控制技术,机组设计优化技术、可靠性设计技术、整体装配工艺流程与阶段质量控制技术和分体组装技术等。研究风电机组结构紧凑化、轻量化等新型传动形式设计技术;研究风电机组独立变桨、载荷实时测量分析、激光雷达测速仪辅助控制等先进控制技术;研究新型传动调速技术。研究耐低温、防沙尘、抗灾害性大风、防盐雾及适合高原地区等各类适合我国环境特点的风电机组整体结构设计技术、安全与先进控制设计优化技术、高性能电气部件设计技术、新型材料工艺设计与应用技术、制造工艺设计技术等。研究高性价比中小型风电机组设计、制造及并/离网运行控制技术,研究中小型风电机组检测认证技术,制定中小型风电机组相关标准,建立中小型风电机组检测认证体系。2、零部件关键技术研究开发研究大容量风电机组齿轮箱载荷谱分析技术,研究复杂载荷下齿轮箱的结构完整性及优化设计技术,研究齿轮箱轮齿传动齿向修正和齿形修形设计技术,研究齿轮箱箱体设计及密封技术,研究齿轮箱齿轮材料低温处理技术,研究齿轮箱轻量化设计技术,研究大容量风电机组齿轮箱产业化技术等。研究超长叶片气动外形、结构、材料与控制一体化的设计技术,研究叶片气动控制、柔性结构设计技术,研究叶片整体装配工艺流程和结构铺层优化设计技术,研究分段式叶片设计及制造技术,研究碳纤维等先进材料在叶片结构设计中的应用技术,研究风电机组叶片性能仿真分析技术,研究超长叶片产业化技术等。研究大容量风力发电机先进、高效的冷却技术,研究发电机结构及工艺设计技术,研究发电机电磁方案选择优化技术,研究发电机防腐设计技术,研究大容量风力发电机轻量化设计技术等。研究大容量风电机组变流器和变桨系统等的模块化设计技术,研究变流器全数字化矢量控制、电磁兼容和中高压变流等技术,研究变桨距与变速控制技术,研究电网失电及系统内外各种故障下安全顺桨技术等;研究轴承、偏航系统等其它零部件设计技术。3、公共试验测试系统及测试技术研究研究风力发电公共试验测试系统设计建设关键技术,研制大型风电机组传动链地面测试系统、野外测试风电场,研制叶片、轴承等关键零部件的公共测试系统,研究风电机组在线监测与故障诊断技术,研制大型风电机组在线综合动态测试、分析诊断和优化系统,研制风电机组/风电场并网特性测试系统,研究风电机组整机、传动链、关键零部件、并网等方面的测试技术。4、先进风力机翼型族设计及应用技术研究风力机叶片先进翼型设计技术,包括大厚度翼型设计技术、翼型直接优化设计技术、钝尾缘修型方法和钝尾缘翼型减阻技术。研究高精度风力机翼型大攻角性能仿真技术,包括翼型大攻角流场和气动特性数值模拟技术、翼型动态失速模拟技术、翼型气动噪声数值模拟技术,研究翼型数值模拟方法的软件实现技术。研究风力机翼型大攻角风洞实验技术,包括翼型大攻角风洞实验洞壁干扰修正技术、翼型大攻角气动特性测试技术、翼型动态失速风洞实验技术、翼型绕流风洞实验技术。研究风力机翼型在大型风力机叶片上的应用技术,包括翼型气动性能预测技术、二维翼型气动数据三维效应修正技术、翼型在风力机叶片上的优化布置技术、风力机叶片设计工具软件系统开发技术。5、大型风电场设计、建设及运行关键研究开发研究高性能测试设备设计开发技术;研究复杂地形下的风能资源分析技术;研究风电场宏观选址、微观选址技术;研究符合我国环境条件和风电场特点的风电场设计、优化系统软件开发技术;研究适合陆上风电场吊装及维护专用设备的设计开发技术。研究风电场功率预测技术,研究风电场有功/无功控制调节等风电场优化控制策略技术;研究集成功率预测、有功/无功调节的风电场综合监控技术;研究风电场集中解决低电压穿越的关键技术;研究区域多风电场远程故障诊断系统开发技术;研究风电场维护策略及优化技术;研究连接监控系统和远程诊断的区域风电场资产信息化管理系统开发技术。研究特大型风电场与电网相互作用;研究大型风电场对局部气候、生态环境等的影响。研究近海风电运输安装、风电场电力传输、变电及送出技术,研究近海风电场工程建设施工作业方法和技术,研究近海风电场运营维护技术和方法,研究近海风力发电场防腐蚀、抗破坏性大风、绝缘等相关技术;研究多桩式、悬浮式等不同海上风电机组基础设计技术。6、风电并网关键技术研究开发研究大型风电场出力及运行特性、电压分层分区控制策略和综合控制技术、风电场支持电网调频的有功控制技术、新能源发电与系统稳定控制技术、风电场并网系统备用容量优化配置和辅助决策技术。研究风电分布式接入电网的控制技术。7、储能及风能直接应用关键技术研发研究新型储能材料,研究大容量、高效率、高可靠性、规模化储能装置和储能装置系统集成技术;研究利用风能进行制氢、海水淡化及高耗能工业领域直接应用技术;研究风电、光伏发电、水电等多能互补发电系统关键技术。(三)集成示范类在开展风力发电关键技术研究开发的同时,积极推进集成示范工程建设,形成海上风电机组、特大型风电场、多能互补发电系统和分布式发电系统等标志性示范工程,以进行海上风电机组设计、海上风电机组基础设计及施工、海上风电机组运输及安装、大型风电场运营管理、大型可再生能源多能互补发电系统接入电网特性技术和分布式发电系统直接应用技术等验证工作。集成示范技术的主要方向如下:1、百万千瓦以上区域性多风电场的监控与智能化管理。2、15万千瓦海上及潮间带风电场,包含单机容量7MW级风电机组。3、风、光、水、储等多能互补发电系统。4、分布式发电直接应用系统。(四)成果转化类衔接“十一五”已有成果,结合“十二五”规划的实施,以整机制造作为重点,将具有创新性的技术成果转移到整个行业,改进风电产品生产制造工艺,提高风电产品性能和可靠性,降低风电开发成本。成果转化技术的主要方向如下:1、7MW级风电机组及关键零部件产业化基地。2、耐低温、防沙尘、抗灾害性大风、防盐雾及适合高原地区等符合我国环境条件风电机组的产业化基地。3、将新开发翼型族应用于1.5MW及以上风电机组叶片。4、将独立变桨技术在3.0MW及以上主流风电机组上进行规模化应用等。(五)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国家级风力发电公共数据库及信息服务中心,建设国家级公共研发与试验测试中心,研究风力发电测试技术,建立和完善各类风电标准、检测与认证体系,建设风力发电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产业联盟及产业化基地,推动我国风电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推动风电技术进步,提高风电机组效率、性能与可靠性,提升我国风电产业的国际竞争力。1、公共数据库及信息服务中心建设研究建立我国不同环境、地形与电网条件下风电机组的运行状况、故障以及翼型、标准、专利等各个方面的公共数据库,为我国风电机组设计及优化提供基础数据依据;建立风电公共信息服务中心,收集、分析、发布权威信息,推动数据与信息等资源的共享。2、标准、检测与认证体系建设建立完善符合我国具体环境条件、地形条件与电网条件的风力发电标准体系,建立、完善大型及中小型风电产品检测与认证能力,加强检测认证机构能力建设,统一规范认证模式,建立完善的风电设备认证软件工具系统,有效推进并严格实施风电产品检测与认证工作。3、技术创新平台建设建设风力发电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产业联盟以及产业化基地等技术创新平台,能够加快新技术和新设备从设计、开发、验证、成果转化和推广的进程,为风力发电技术进步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六)人才培养风力发电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高新技术,与众多学科有交叉,涵盖气象、材料、空气动力学、控制与自动化、电气、机械、电力电子、检测认证等多个专业领域。目前我国风电人才严重匮乏,尤其是风电机组研发专业人员、高级管理人才、制造专业人员、高级技工以及风电场运行和维护人员。因此,“十二五”期间必须重视和加强风电人才培养和人才队伍建设,培养从研发、设计、制造、试验到标准、检测认证、质量控制、管理、运行维护、售后服务等各个环节的人才,为我国风电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人才储备和支撑。加强风能科技研究与产业化领域各类人才的培养,着力培育和建设一批专业技术过硬、自主创新能力强、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高水平研究团队;在高校和科研院所等科研教育单位设立风能相关专业,加强学科建设,培养不同层次的专业人才;设立青年人才培养计划,加强人才梯队建设,加大海外优秀人才和智力资源的引进;建立和完善人才培育引进的优惠政策、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稳定人才队伍;积极鼓励和推荐我国科学家参与国际研究计划、并在国际组织机构任职,提升国际影响力。1、加快培育建设一批高水平研究团队依托风能领域重大科研项目、重点学科和科研基地以及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项目,加大风电学科或学术带头人的培养力度,积极推进创新团队建设,培育一批专业技术过硬、自主创新能力强、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高水平研究团队;进一步完善高级专家培养与选拔的制度体系,培养造就一批中青年高级专家,提高风电自主研发与创新能力。2、充分发挥学科建设在人才队伍培养中的作用加强风电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的有机结合,鼓励科研院所与高等院校培养研究型人才;支持研究生参与科研项目,鼓励本科生投入科研工作;高等院校要及时合理地设置风能学科及相关专业,开展相关风能资源评估、空气动力学、机械制造、电力电子、电力并网等方面的理论和实验研究,将基础研究与人才培养相结合。加强职业教育、继续教育与培训,培养适应风电产业发展需求的各类实用技术专业人才。3、支持企业培养和吸引科技人才鼓励风电企业聘用高层次科技人才,培养优秀科技人才,并给予政策支持;鼓励和引导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的科技人员进入市场创新创业;鼓励企业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共同培养技术人才;鼓励企业多方式、多渠道培养不同层次研发与工程技术人才;支持企业吸引和招聘海外科学家和工程师。4、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制定和实施吸引风能领域海外优秀人才回国工作和为国服务计划,重点吸引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人才;加大对高层次留学人才回国的资助力度;加大高层次创新人才公开招聘力度;健全留学人才为国服务的政策措施;实施有吸引力的政策措施,吸引海外高层次优秀科技人才和团队来华工作。(七)国际科技合作“十二五”期间,将风能开发与利用国际合作的内容纳入国家科技计划予以安排,列入双边或多边政府间科技合作协议框架,鼓励发展与风能领域主要国家、国际组织、知名研究机构等的长期合作关系。1、基础科学领域合作结合我国风电发展对基础科学研究的迫切需求,围绕风能资源测量与评估、风力发电系统工程等研究领域中的基础科学问题,与国外科研机构开展有针对性的合作研究,提升我国风电基础科学领域的研究能力。2、适应我国环境特点与地形条件的技术开发领域合作结合我国具体的环境、地形与电网条件,围绕风电机组及关键零部件设计制造、风电场设计及运营、风电并网及非并网的分步式接入、风力发电系统软件等技术开发领域的重点问题,深化与拓展与国外国际组织、科研机构及企业的技术合作,开展有针对性的联合开发或合作研究,开发适应我国实际情况的风电技术与产品。3、产业公共服务体系与能力建设领域合作围绕风电公共测试系统设计与建设、风电关键测试技术研究、公共数据库信息服务中心建设等产业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和完善,以及标准、检测与认证体系、人才培养体制、政策、环境与安全研究等能力建设领域中的重点问题,与欧美等风电发达国家开展有针对性的合作研究与交流,借鉴国际先进经验,逐步建立、完善和规范我国产业公共服务体系。4、积极参与国际组织、国际研究计划及国际标准制定紧密围绕国内需求、重点任务等相关要求,有针对性地积极参与风能领域国际组织和国际间研究计划,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研究与制定;适时发起新的由我国主导的国际研究计划,鼓励在华创建风能领域的国际或区域性科技组织;鼓励我国科学家和科研人员在国际组织及国际研究计划中任职或承担重要研究、管理工作,提高我国科研人员及科技成果的国际影响力。

太阳能 风能

阿免姨
能参
太阳能, 可以进“光伏太阳能论坛”、太阳能光伏论坛风能,世界风能发电网、世界新能源网等等可以自己搜索下

你认为公司在经营管理上存在哪些问题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管理组织模式单一化。经过近20年的改革,仍有约68%的企业不考虑企业的规模、产品、工艺、市场等情况,采用改革开放前“直线职能制”的组织形式。2、企业领导的管理普遍幅度过宽。尽管许多领导每天工作时间在12个小时以上,但现在主要领导人应酬太多,学习时间太少,会议太多,解决企业大政方针问题的时间太少。3、企业中系统互相交叉,发生矛盾,信息不畅,使企业领导决策依据不准确、不及时,工作责权不清。约59%的企业认为企业内部组织间信息流通存在问题,其中亏损企业的比例高达71%左右。4、管理组织的适应性差,工作效率低下。国有企业富余人员平均约占到企业人数的30%。1.很多企业缺乏经营战略,企业经营方向、经营目标的确定不够科学。很多企业战略目标的确定带有明显的滞后性,企业决策者经常难以摆脱对短期利益的追逐,很多前景很好的行业,你上我也上,“跟风”效应使企业都往一块儿“扎堆”,最终使行业出现过剩,过度竞争伤害的是行业内所有企业。近期的光伏产业、风电设备行业、有色行业、钢铁行业等等无一不是产业过剩所带来的恶果。其中虽然有政府引导不到位的责任,但企业自身经营战略的缺失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2.我国的企业在生产经营管理上普遍存在着财务管理不到位的问题。每一个企业都要根据自身的战略目标和工作发展计划进行资金的筹划和安排,保证企业内所有的活动都能够得到安排。在我国,企业主要根据上年度的决算数据编制下年度的财务预算计划,在预算之前,企业很少进行分析和论证,在预算之后,企业也很少进行反思和评价,这导致财务预算对企业长期战略目标实现没有任何推动作用,反而容易导致企业内部费用虚增,效益低下。

中国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概况

沉默者
阿咲
能源是现代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近年来,世界各国对可持续发展与气候变化问题给予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能源战略转型成为世界经济新格局调整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再生程度,可以将能源分为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两大类。前者包括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核聚变能和氢气,后者即为常见并以大规模开发利用的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能源[17]。新能源通常是指尚未大规模利用、正在积极研究开发的能源,是相对于常规能源而言的。因此,在不同历史时期和科技水平情况下,新能源有不同的内容。当今社会,新能源通常指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核聚变能和氢气等。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把新能源分为以下三大类:大中型水电、新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阳能(solar)、风能(winds)、现代生物质能(modern biomass)、地热能(geothermal)、海洋能(ocean或潮汐能))和传统生物质能(traditional biomass)等。表1-5 全球新能源资源潜力(据参考文献[17])注:toe为油当量符号。由于常规的能源,即煤炭、石油、天然气正在一天天减少,对环境造成的危害也日益突出。因此清洁的、新型能源的供给与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关系越发地密切。(一)中国的可再生能源资源概况中国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新增发电装机快速增长。根据中国国家能源局2013年12月4日发布的最新消息显示,2013年1月至10月,全国累计新增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3595×104kW,为2012年同期的2倍,占新增发电装机57.1%,所占比例比去年同期提高19.5%[18]。表1-6 2013年1-10月中国新增新能源统计(据参考文献[18])预计到2013年年底,全国发电总装机将达到12.35×108kW,其中水电装机2.78×108kW,增长约11.6%,占发电总装机比例为22.5%,比2012年提高0.8%;并网风电装机7500×104kW,增长约22.1%,占6.1%,提高0.7%;核电装机1470×104kW,增长约16.9%,占1.2%,提高0.1%;并网太阳能装机1000×104kW,增长200%,占0.8%,提高0.5%。同时,火电装机所占比例将由2012年的71.5%下降到69.6%,下降约2%[18]。1.太阳能从整个世界范围内来看,太阳能有着巨大的潜在资源优势,大规模开发利用太阳能将从根本上解决未来世界对能源消费的需求。根据欧盟联合研究中心预测,21世纪太阳能将成为人类支柱性能源,其快速发展期在2030—2050年之间。太阳能光伏发电在太阳能热发电、风力发电、海洋发电、生物质能发电等许多可再生能源中具有更重要的地位。因此,关注这些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成为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热点问题。中国幅员辽阔,有着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大部分地区处于全球太阳辐射分布第三个等级处,西部地区处于太阳资源丰富的地区。青藏高原地区处于中国的太阳能高值中心,四川盆地为低值中心,都在北纬22°~35°地域[19]。据估算,中国陆地表面每年接受的太阳辐射能约为50×1018k J,全国各地太阳年辐射总量达335~837kJ/cm2、中值为586kJ/cm2[19]。全国总面积的三分之二以上地区年日照时数大于2000h,可开发的太阳能资源达21250×108kW。每年太阳辐射到中国960×104km2土地上的能量折合标准煤约为17000×108t[21]。中国的光伏产业在2004年之后飞速发展,持续5年的增长率超过100%,太阳电池连续4年产量居世界第一(表1-7)。表1-7 中国和世界光伏电池产量(据参考文献[21])中国85%以上的光伏电池生产厂家和产品均为多晶硅电池,产品约95% 以上出口。在中国真正并网型的太阳能光伏市场远未形成,太阳能光伏核心技术因不能商业化而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同时,太阳能光伏发电建设一次性投资成本较高,这也是制约其发展的瓶颈之一。根据中国能源政策(2012)白皮书显示,“十二五”规划提出到2015年,中国将建成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2100×104kW以上,太阳能集热面积达到4×108m2。2.风能世界风能协会(WWEA)预测,到2020年,全球风力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500×106kW,能够满足全球20%的用电量。风能是一种全球性的可再生能源资源。虽然目前OECD国家以及中国和印度在风能利用方面处于领先地位,但到2030年非OECD经济体的风电产量将占到世界的17%,2050年将上升到57%[20]。根据中国国家气象局对全国风能资源进行的调研评估,确定其陆上70m高度3级以上风能资源为21×109kW,同时海上风力资源也比较丰富。据国家气象局估算,全国风能密度为100W/m2,风能资源总储量约1.6×108kW,特别是东南沿海及附近岛屿、内蒙古和甘肃走廊、东北、西北、华北和青藏高原等部分地区,每年风速在3m/s以上的时间近4000h左右,一些地区年平均风速可达6m/s以上[24]。青藏高原地区年风速大于3m/s的时间在2000~6000h,由东南部向西北部地区方向延伸时间递增,具有很大的开发利用价值。中国的风能资源丰富和较丰富的地区有两个带(表1-8)。三北(东北、华北、西北)地区丰富带,风能功率密度在200W/m2以上,有的可达500W/m2以上。沿海及其岛屿丰富地带,年有效风能功率密度在200W/m2以上。在两个风能丰富带之外,内陆风能丰富地区风能功率密度一般在100W/m2以下,可以利用小时数3000h以下[24]。而且,各省各地区的风能差别较大(表1-9)。表1-8 中国风能资源丰富省(区)(据参考文献[20])表1-9 中国风能资源分布差异情况续表(据参考文献[21],http://ke..com/20131110)近几年,在国家科技计划支持下,通过引进消化吸收与创新,中国风电装备的开发不断取得好成绩,风能设备国产化程度不断提高,全国整机厂有80多家。根据中国可再生能源协会风能专业委员会(CWEA)的统计,2009年风电上网电量276×108kW·h,占全国总电量3.68×1012kW·h的0.75%,新增核准风电场项目超过1200×104kW,风能市场竞争加剧[22]。根据中国能源政策(2012)白皮书显示,“十二五”规划提出到2015年,中国风电装机将突破1×108kW,其中海上风电装机达到500×104kW。3.水能广义的水能资源包括河流水能、潮汐水能、波浪能、海流能等,狭义的水能资源仅指河流的水能资源。在此使用的统计数据为狭义的水能资源使用情况。中国水能资源蕴藏达6.8×108kW,70%分布在西南三省一市和西藏自治区。技术可开发量5.42×108kW,居世界第一。2004年公伯峡1号机组投产使得中国水电装机容量突破1×108kW,超过美国成为世界水电第一大国。2010年小湾4号机组投产使中国水电装机已突破2×108kW。截至2011年年底,中国水电装机总容量达2.2×108kW。目前,中国不但是世界水电装机第一大国,也是世界上在建规模最大、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已逐步成为世界水电创新的中心[25]。中国水能资源蕴藏量分布不均。在全国可开发水能资源中,东部的华东、东北、华北三大区合计仅占6.8%;中南5地区占15.5%;西北地区占9.9%;西南地区占67.8%,除西藏外,川、云、贵三省占全国的50.7%[25](表1-10)。表1-10 中国河流水能资源分布数据来源:中国产业研究院和http://ke..com/view/3822603.20131110。注:理论出力为汽轮机的额定功率。根据中国能源政策(2012)白皮书显示,“十二五”规划提出,到2015年,中国水电装机容量将达到2.9×108kW。按照这一快速发展势头,预计到2020年,中国水电的总装机容量将接近实际可开发容量的上限。4.核能核能在世界上资源储量丰富,清洁、高效,是一种可以大规模使用的安全的、经济的工业能源,可以作为绿色能源解决长期以来困扰人类的微尘、二氧化硫等的污染问题。全球常规铀矿资源量约为1238×104t铀,非常规铀矿资源量可能高达近3000×104t铀。中国铀矿资源贫乏,铀矿资源量仅为7.4×104t铀,目前年产量只有750t铀。根据核电发展趋势,到2030年,中国国内核电对铀矿资源的年需求量将达(2.2~4.5)×104t铀,2010-2030年期间累计需求将达(28~52)×104t铀[26]。中国的核电站从1985年开始起步,至今已经进行核电规划的省份达到15个。到2020年,核电运行和在建总装机容量可达到(10220~7800)×104kW。目前中国已有的主要核电站分布于沿海省份,待建项目已向内地发展(表1-11)。表1-11 中国核电站分布统计续表从20世纪80年代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建设大亚湾核电站开始,中国已探索形成了具有自主品牌的改进型压水堆核电技术CPR1000,实现了核电技术的标准化、规模化发展。截至2010年8月31日,已批准再建32台机组,共3486×104kW。其中已开工25台机组,共2773×104kW[21]。但是,到2013年底,中国的核电仅占总电量的2%左右,这约是世界平均水平的八分之一。根据中国能源政策(2012)白皮书显示,“十二五”规划提出,到2015年,中国运行核电装机容量将达到4000×104kW。中国各地大面积雾霾天气的频繁发生,更加引起公众对清洁能源的向往、政府决策层的高度关注,因此中国核电有了一个良好的发展机会。5.地热能地热能〔geothermal energy〕是由地壳抽取的天然热能。通过地下水的流动和熔岩涌至离地面1~5km的地壳,热力得以被转送至较接近地面的地方。中国大陆的高温地热资源主要分布在西藏南部、四川西部、云南西部,均属于喜马拉雅山高温地热带,高温发电潜力总计278×104kW。准高温地热系统的发电潜力总计为304×104kW。对于中低温地热资源,目前已发现的可供热利用热点有2900多处,建成地热井超过2000眼。经正式勘察并经国土资源储量行政主管部门审批的地热田为103处,近期地热水可开采资源量为每年68×108m3,所含热量为963×1015J,折合每年3283×104t标准煤的能量[21]。中国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河北怀来、广东丰顺、湖南灰汤和山东招远及江西、广西等省区开采67~92℃地热水,建起了9个容量在50~300kW的地热发电试验装置。目前正常运营的只有湖南灰汤和广东丰顺采用减压方法保留了下来。1977年,西藏羊八井地热电站第一台机组发电,先后投入7台机组总量25.18×103kW,截至2000年3月共发电13×108kW·h,羊八井地热发电量占拉萨电网的40%~60%[21]。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再一次加大了对中低温地热的直接利用,以年均10%速度增长。截至2000年,全国利用地热水供热(采暖和供热水),采暖面积1000×104m2。京、冀、鲁、晋、陕、宁、辽、黑和新疆等省区正在积极开发和扩建以地热供热型为主的综合利用工程。东南沿海地区以发展疗养、保健和旅游为主,每年地热直接利用提供能量达3.8×1013kJ[21]。6.生物质能中国拥有丰富的生物质能资源。据测算,理论生物质能资源约50×108t左右标准煤,达到了目前全国总耗能的4倍左右。目前可供开发利用的生物质资源主要为生物质废弃物,包括农作物秸秆、禽畜粪便、工业有机废弃物和城市固体有机垃圾、林业生物质、能源作物等[27]。而生物质能分布差异明显(表1-12)。其显示了生物质能拥有量排名前五和后五等省市情况。预计到2020年,中国生物质能的利用,每年可替代石化能源6×104t标准煤(表1-13)。表1-12 中国生物质能资源蕴藏量的省区分布(据参考文献[28])表1-13 2020-2050年我国生物质能预测(据参考文献[21])根据中国能源政策(2012)白皮书显示,“十二五”规划提出,在粮棉主产区,有序发展以农作物秸秆、粮食加工剩余物和蔗渣等为燃料的生物质发电。在林木资源丰富地区,适度发展林木生物质发电。发展城市垃圾焚烧和填埋气发电。在具备条件的地区推进沼气等生物质供气工程。7.潮汐能世界海洋潮汐能蕴藏量约为27×108kW,若全部转换成电能,每年发电量大约为1.2×1012kW·h[29]。第一座具有商业实用价值的潮汐电站是1967年在法国建成的郎斯电站。郎斯潮汐电站机房中安装有24台双向涡轮发电机,涨潮、落潮都能发电。总装机容量24×104kW,年发电量5×108kW·h,输入国家电网。1968年,原苏联在其北方摩尔曼斯克附近的基斯拉雅湾建成了一座800kW的试验潮汐电站。1980年,加拿大在芬地湾兴建了一座2×104kW的中间试验潮汐电站[29]。世界上适于建设潮汐电站的20多处地方,都在研究、设计建设潮汐电站。其中包括:美国阿拉斯加州的库克湾、加拿大芬地湾、英国塞文河口、阿根廷圣约瑟湾、澳大利亚达尔文范迪门湾、印度坎贝河口、俄罗斯远东鄂霍茨克海品仁湾、韩国仁川湾等地。随着技术进步,潮汐发电成本的不断降低,进入2l世纪,将不断会有大型现代潮汐电站建成使用[29]。2012年7月,美国位于缅因州和加拿大之间的芬迪湾的第一个潮汐能项目投入运营并网发电,每日可发电量180kW,足以满足25~30户家庭的使用。项目最终将达到4×103kW的发电量,并能供应1000户家庭和商业机构使用[30]。中国大陆海岸线长达1.8×104km,据全国沿海普查资料,全国有近200个海湾、河口可开发潮汐能,可开发的潮汐能总年发电量达600×108kW·h,可装机总容量可达20×106kW。沿海潮差以东海为最大,黄海次之,渤海南部和南海最小。东南沿海有很多能量密度较高,平均潮差4~5m,最大潮差7~8m,自然环境条件优越的坝址,如河口潮汐能资源最为丰富的钱塘江口,最大潮差7.5m,据估计能建5000×103kW级潮汐电站[29]。表1-14 中国主要潮汐电站(据参考文献[21])中国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已开始利用潮汐能,是世界上开发潮汐能起步较早的国家之一。1956年建成全国第一座潮汐电站—福建省浚边潮汐水轮泵站,作为动力扬水灌田。据1958年10月份召开的“全国第一次潮力发电会议”统计,已建成潮汐电站就有41座,在建88座;主要用于照明和带动农用设施[31]。主要的潮汐电站见表1-14。浙江省温岭市乐清湾北端江厦港,1980年5月第一台机组投产发电。电站设计安装6台500kW双向灯泡贯流式水轮发电机组,电站设计装机容量3000kW,以3k V电压向温州电网供电。年发电量可达1070×104kW·h,每kW·h电价只要0.067元[32]。海山潮汐电站1972年开始发电,是中国唯一的双库、单向、全潮蓄淡、蓄能发电和库区水产养殖综合开发的小型潮汐电站。1988年年发电量25×104kW·h,日平均发电20.5kW·h。沙山潮汐电站1958年10月动工,1959年8月竣工,装机容量16kW,1964年扩建至40kW,1984年停止发电。白沙口潮汐发电站于1978年8月1日开始并网发电,历时17年到1987年5月全部完工,共有6台水轮发电机组,每台功率160kW,现年发电量约为200×104kW·h[33]。岳浦潮汐电站于1970年11月开始建设,1972年5月并网发电,装有4台容量为75kW的水轮发电机组,以单库单向发电运行[34]。江苏省太仓市浏河潮汐电站,1976年8月建成,装机容量150kW,装有2 台75kW 的可逆发电机组,设计年发电量25×104kW·h[35]。福建平潭县幸福洋修建了福建省第一座潮汐电站,1989年6月22日并网发电[36]。1984年动工,总投资48.1万元。电站共安装了四台机组,总装机容量为1280kW,设计年发电量为441kW[37]。1995年年发电量达到315×104kW·h[38]。在潮汐能开发利用项目停滞多年后,“十二五”规划中提出,加强对潮汐能、波浪能、干热岩发电等开发利用技术的跟踪和研发。(二)中国的新能源开发利用规划相继出台新能源开发利用规划相继出台以保证新能源经济的良好发展。“新能源有利于优化我国的能源结构,使我国能源从化石燃料向清洁能源过渡。同时,控制碳排放量,降低对环境的影响,有利于环境保护。”中国可再生能源协会秘书长孟宪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作为能源的生产消费大国,作为最大的碳排放国,实现经济增长与保护环境的平衡将是未来面临的一个严峻挑战,中国政府非常重视新能源的发展。2005年颁布《中国新能源法》,2007年发布《中国新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2008年实施《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09年出台《中国新能源产业振兴规划》,并明确了新能源的战略定位:2020年前后,新能源占到能源消费总量的15%左右。随着新能源规划的不断推出,新能源产业骤然升温。新能源产业作为新兴产业,不仅在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方面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而且在培育经济新增长点方面也带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中国风能实际发电的电量已经超过了核能的发电量,预计2013年中国新增的太阳能产能将超过10G W,排名世界第一。”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晓强在第七届夏季达沃斯论坛上表示。(三)新能源开发利用成为中国培育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据资料显示,早在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全球金融危机的时候,在各国政府纷纷出台各种刺激政策以抵御危机带来的冲击,稳定本国金融市场时,中国出台4万亿元的刺激经济投资方案向新能源开发利用倾斜。自2008年下半年以来,中国政府分两批新增投资2300亿元,其中用于安排节能减排、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投资达到230亿元,占到总额的10%。2007年,中国的太阳能产业规模已位居世界第一,是全球太阳能热水器生产量和使用量最大的国家和重要的太阳能光伏电池生产国。2008年底,中国全国累计风电装机容量已达到1324.22×104kW,风力发电能力世界排名第四。“风电在我国新能源发展中一直起着排头兵的作用。”中国风能协会秘书长秦海岩认为,如果坚持和完善积极的风电扶持政策、稳步增强风电设备生产能力和技术质量水平,在2020年之后,中国风电可能超过核电成为第三大主力发电电源,在2050年甚至可能超过水电,成为第二大主力发电电源。届时,风力发电未来可能成为中国的主要战略能源之一。2011年,中国全国水电装机容量达到2.3×108kW,居世界第一。已投入运行的核电机组15台、装机容量1254×104kW,在建机组26台、装机容量2924×104kW。“十二五”期间将新增加1×108kW的水电装机容量,在建规模居世界首位。2015年中国水电发展目标3.10×108kW(抽水蓄能电站0.30×108kW),2020年3.80×108kW(抽水蓄能电站0.50×108kW)。2011年,中国风电并网装机容量达到4700×104kW,居世界第一。光伏发电增长强劲,装机容量达到300×104kW。太阳能热水器集热面积超过2×108m2[8]。2012年,中国的水电、核电及风电装机容量合计为3.223×108kW,占总装机容量的比例为28.15%,较2011年同期提高3.5%;全年全国共消费清洁能源电量10662×108kW·h,同比增长28.5%,占全部上网电量的21.4%,较2011年同期提高3.9%[39]。中国政府规划,到2015年,中国将建成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2100×104kW以上,太阳能集热面积达到4×108m2。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一次能源的比例将提高到15%。“十二五”期间首要任务是要发展新兴能源产业,新能源产业已经成为“十二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和能源结构的历史和现实表明,能源结构优质化和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在发达国家的能源生产与消费结构中,清洁能源所占比例之高引人注目,因此中国的能源结构和消费结构还未充分实现结构优化。有人预计,2030年,可再生能源在总能源结构中将占30%以上,而太阳能光伏发电在世界总电力供应中的所占比例也将达到10%以上;到2040年,可再生能源将占总能耗的50%以上,太阳能光伏发电将占总电力的20%以上;21世纪末,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结构中将占80%以上,太阳能发电将占60%以上。太阳能产业具有远大的发展前景及其在能源领域重要的战略地位。虽然中国的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发展速度在不断加速,但是由于经济的高速发展,所需能源消耗的基数很大,而且目前其占所消耗能源总量的比例值还很小。所以清洁能源或可再生能源要想撼动并替代不可再生能源的地位不是一个短时间能解决的问题。因此,在经济要发展、社会要进步、环境要保护,三者必须兼顾的原则下,中国的能源消耗结构调整优化可以分两步走。从目前的“煤—石油—清洁能源”,过渡到“石油、气—煤—清洁能源”,最后达到“清洁可再生能源—油、气—煤”的目标。那么,要顺利地过渡到石油、天然气替代煤的地位,实现中间环节的过渡,就要大力开发石油和天然气资源,这也包括世界油气市场的资源。因此,无论从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的勘探开发技术水平、运输能力,还是供给安全等方面,都应倍加关注,需要充分利用国内外这两个市场来降低中国油气供给的威胁。中国在成为“世界工厂”以后,大力发展制造业,能源消耗的速度快速攀升,使得能源消耗总量不断增加。从表1-15可以看出,在2002年时中国的经济发展进入快速增长期时,能源的进口量和储备量较低,油气供给安全问题已经凸显。因此,随着以后十年的经济发展,关注油气资源的供给安全问题就越来越突出。这些问题包括油气资源的生产供给、进口来源、储备管理等一系列内容。表1-15中数据显示,中国的石油储备基础与其他经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甚远。表1-15 2002年世界主要国家石油储消状况统计注:根据相关资料整理而得。近十年来,中国在此投入了大量的技术、资金、人力和物力等资源,试图努力赶上世界油气安全管理水平。但是世界经济、政局的动荡,增加了许多变数,也加大了追赶的难度。所以,实时分析世界油气市场走向,深入研究各国的油气战略管理变化,也就成为保证中国顺利地完成能源结构调整、完成过渡并实现最终目标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官方服务官方网站

哪位大神能解释下中美贸易战,吾等真的不懂

红内裤
望夫石
中美贸易争端,又称中美贸易战,中美贸易摩擦。是中美经济关系中的重要问题。贸易争端主要发生在两个方面:一是中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出口领域;二是中国没有优势的进口和技术知识领域。前者基本上是竞争性的,而后者是市场不完全起作用的,它们对两国经济福利和长期发展的影响是不同的。中美贸易摩擦主要是以微观经济摩擦为主,但还会扩大到其他领域。2003年的人民币汇率问题已经是宏观经济摩擦,而且一直持续到现在。正如“入世”并没有减少中美贸易摩擦一样,“入市”也难以保证中国会面临少的多的限制。未来的中美贸易可能扩展到包括劳动标准、补贴、卫生检验标准、安全问题、贸易不平等、与投资和贸易有关的制度安排等多领域。贸易摩擦政治分析1、公平贸易取代自由贸易。美国在战后到20世纪70年代这段时间的主调是自由贸易。70年代以后因为巨额贸易赤字等问题开始转向公平贸易政策,其基本观点是认为美国市场开放度远远高于别国。而最终美国从中增强了自己的竞争力,而且常常借此来以经济手段来制裁其他国家,这就导致别的国家不服,从而贸易摩擦就产生了。2、偏重双重标准和单边标准主义。这种双重标准和单边主义行动,很容易招致其他国家的报复行动,贸易摩擦就在所难免了。3、利益集团对贸易政策有重要影响。各种利益集团为了实现共同的目标和利益积极影响美国立法和其他政策决策,对直接或间接关系到其成员的公共关系决策施加影响。在美国的特有制度下,我们经常会看到,对于有利于的美国的事情,美国政界睁只眼闭只眼,而对于不利于美国的事情,哪怕仅仅影响到了一小部分人的利益,也立刻会有反对的意见。4、国会管理贸易。美国的宪法规定,国会有管理同外国贸易的商务合同,并制定和征收关税。美国的行政部门更具国际视野却不能制定对外贸易政策,更注重本地区利益的议员却可以对外贸易政策,因此贸易保护主义经常得到体现。5、代言制度。在美国的民主制度下,议员和政府官员往往是某种利益的代言人。在选举的制度下,个人影响力和知名度对于前途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美国的政界人士不是本人拥有巨额的财产就是能得到他人的资助。官员当选后,资助的要求就可以得到体现,因此就很容易因为某些官员的一些利益而导致贸易摩擦!案例20世纪90年代,美国曾三次对中国进行“特别301调查”,分别是1991年、1994年和1996年。入世之后,2010年10月,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宣布,应美国钢铁工人联合会申请,将按照《美国贸易法》第301条款,对中国政府所制定的一系列新能源政策和措施展开调查。这是美国自中国加入WTO以来首次动用“301条款”对其他经济体贸易行为进行调查,最终中国与美国在WTO争端解决机制项下进行磋商,同意修改《风力发电设备产业化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中涉嫌禁止性补贴的内容。 2009年,美国钢铁工人联合会向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提出申请,对中国产乘用车轮胎发起特保调查。随后,美国际贸易委员会以中国轮胎扰乱美国市场为由,建议美国在现行进口关税的基础上,对中国输美乘用车与轻型卡车轮胎连续三年分别加征55%、45%和35%的从价特别关税。2011年10月3日,美国参议院不顾中方坚决反对,以79比19的投票结果,程序性通过了“2011年货币汇率监督改革法案”立项预案。此案以所谓“货币失衡”为借口,将汇率问题进一步升级,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措施,严重违背世贸组织规则。 2012年9月底,奥巴马签署了22年来第一个禁止外国投资的总统命令,否决三一重工的关联公司在美国的风电投资。 2012年10月8日,美国众议院发布调查报告,以国家安全为由,阻止中国两家通信设备制造商华为和中兴进入美国系统设备领域。 2012年10月10日,美国商务部终裁判定,中国向美国出口的晶体硅光伏电池及组件存在倾销和补贴行为。 2012年10月13日,美国太阳能公司Solyndra向中国最大的三家光伏制造企业尚德、英利和天合提起“反垄断”诉讼。2018年1月,特朗普政府宣布“对进口大型洗衣机和光伏产品分别采取为期4年和3年的全球保障措施,并分别征收最高税率达30%和50%的关税”。2018年2月,特朗普政府宣布“对进口中国的铸铁污水管道配件征收109.95%的反倾销关税”。2018年2月27日,美国商务部宣布“对中国铝箔产品厂商征收48.64%至106.09%的反倾销税,以及17.14%至80.97%的反补贴税”。2018年3月9日,特朗普正式签署关税发令,“对进口钢铁和铝分别征收25%和10%的关税”。2018年3月22日,特朗普政府宣布“因知识产权侵权问题对中国商品征收500亿美元关税,并实施投资限制”。 2018年4月4日,美国政府发布了加征关税的商品清单,将对我输美的1333项500亿美元的商品加征25%的关税。美方这一措施违反了世界贸易组织规则,严重侵犯我国合法权益,威胁我国家发展利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关税条例》相关规定,经国务院批准,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决定对原产于美国的大豆、汽车、化工品等14类106项商品加征25%的关税。实施日期将视美国政府对我商品加征关税实施情况,由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另行公布。 2018年4月5日,美国总统特朗普要求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依据“301调查”,额外对1000亿美元中国进口商品加征关税。这一做法严重违反国际贸易规则。 2018年4月17日,美国商务部部长罗斯宣布,对产自中国的钢制轮毂产品发起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即“双反”调查);美商务部还初裁从中国进口的通用铝合金板存在补贴行为。2011年12月14日,中国商务部发布公告称,将对原产于美国的排气量在2.5升以上的进口小轿车和越野车征收反倾销税和反补贴税,实施期限2年,自2011年12月15日起到2013年12月14日止。 2017年8月30日发布公告,决定对原产于美国、欧盟和新加坡的进口卤化丁基橡胶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该产品归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税则》:40023910和40023990税号。2018年3月23日,中国商务部发布了针对美国进口钢铁和铝产品232措施的中止减让产品清单并征求公众意见,拟对自美进口部分产品加征关税,以平衡因美国对进口钢铁和铝产品加征关税给中方利益造成的损失。其中计划对价值30亿美元的美国产水果、猪肉、葡萄酒、无缝钢管和另外100多种商品征收关税。 2018年4月2日起,中国对原产于美国的7类128项进口商品中止关税减让义务,在现行适用关税税率基础上加征关税。2018年4月17日,商务部发布2018年第38号公告,公布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高粱反倾销调查的初步裁定。商务部裁定原产于美国的进口高粱存在倾销,国内高粱产业受到了实质损害,且倾销与实质损害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并决定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高粱实施临时反倾销措施。根据裁定,自2018年4月18日起,进口经营者在进口原产于美国的进口高粱时,应依据裁定所确定的各公司保证金比率(178.6%)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提供相应的保证金。该产品归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税则》10079000项下。初裁后,商务部将继续对本案进行调查并作出最终裁定。商务部将按照中国相关法律、法规和世贸组织规则保障各利害关系方的正当程序权利。 2018年4月19日,商务部发布2018年第39号公告,公布对原产于美国、欧盟和新加坡的进口卤化丁基橡胶(也称卤代丁基橡胶)反倾销调查的初裁裁定。2018年4月20日起,进口经营者在进口原产于美国、欧盟和新加坡的卤化丁基橡胶时,应依据裁定所确定的各公司倾销幅度(26.0%-66.5%)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提供相应的保证金。2018年4月20日,商务部公告2018年第37号 ,关于原产于美国、加拿大和巴西的进口浆粕反倾销措施再调查裁定的公告:调查机关裁定,在原审调查期内,原产于美国、加拿大和巴西进口浆粕的倾销行为导致中国国内浆粕产业受到实质损害,倾销与实质损害之间存在因果关系。调查机关决定,继续按照商务部2014年第18号公告内容实施反倾销措施。 2018年5月18日,商务部公告2018年第44号,关于终止原产于美国的进口高粱反倾销反补贴的公告:调查机关发现近期国内猪肉价格持续下降,许多养殖户生计面临困难,在此情况下,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高粱采取反倾销反补贴措施不符合公共利益。终止原产于美国的进口高粱反倾销反补贴。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