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求一篇阜新城市调查报告

留下我
梦不落
2008年的朝霞无疑是明亮、和煦的。 对于阜新而言,伴随着2008年的朝霞喷薄而出的,还有阜新人民昂扬向上的激情、自我突破的胆识、勇往直前的魄力。 而这激情、胆识、魄力迸发的原动力是始于今年年初“突破阜新”战略的实施。 2001——2007年,经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阜新经济转型试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2008年,阜新经济转型进入新阶段,“突破阜新”战略的实施对阜新是极大挑战的同时,更给阜新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 “突破阜新”战略的实施,使阜新历史地站在一个更新、更高的起点上。阜新这座城市在思考、在实践,阜新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以超乎寻常的闯劲、干劲、拼劲书写着这座城市更加辉煌、灿烂的今天和未来。 “突破阜新”,阜新的目光更高远 经济转型给阜新带来的不仅是经济社会的发展,还有观念的创新、法制的健全、社会的和谐以及阜新人民内在的自信、阜新对外形象的提升,同时也是最重要的一点,经济转型6年的成功探索为阜新经济社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6年来,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团结一心,奋发图强,开拓进取,推动转型振兴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 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全市生产总值由2001年的70.5亿元上升到2007年的193.6亿元,年均增长16.1%。 接续替代产业框架基本形成。“三大产业基地”和“六个优势特色产业”快速发展,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业增加值和电力工业增加值分别占规模以上工业的21.6%和12.5%。 一些历史遗留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实现了沉陷区治理和棚户区改造工程,开展了矸石山治理和海州露天矿地质灾害治理。 城乡环境明显改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道路交通更加畅通。完成植树造林和封山育林435.5万亩,全市森林覆被率达到32.1%。 就业压力得到缓解。累计实现稳定就业22.3万人,保持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 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净增4373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净增3027.5元。 以去年12月19日召开的市委十届五次全会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为标志:阜新转型振兴第一阶段的任务已经基本完成。从2008年开始,阜新将进入转型振兴的第二阶段。 如果说,阜新转型振兴第一阶段的任务是搭建起接续替代产业的框架,为实现转型目标打下坚实基础的话,经济转型第二阶段是阜新转型振兴的关键阶段,阜新面临的任务更重、压力更大。 为此,市委提出,到2012年,全市生产总值完成500亿元,年均增长18%;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23亿元,年均增长1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到1000亿元,年均增长22%;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8万元,年均增长15%以上;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000元,年均增长12%以上。 这样的目标和增长速度,在2007年看来,是市委在经济转型第一阶段的基础上确定的未来5年的发展目标。但“突破阜新”战略实施之初,阜新市委清醒地认识到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 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要实现经济发展的新跨越,必须实现自我超越,树立更高的发展追求,确立更高的目标定位。 在今年3月14日召开的全市实施“突破阜新”战略动员大会上,市委书记姚志平审时度势地指出:“如果没有大发展、大跨越,没有超过别人两倍三倍的速度,阜新很难改变目前这种局面。” 就是从那一天起,阜新确定了未来5年“突破阜新”的“三二一”奋斗目标:“三”是实现三项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幅超过全省平均水平;“二”是努力建设更加适宜投资兴业的环境,建设更加适宜人居的环境;“一”是形成一批大项目和具有规模的产业集群。其中地区生产总值和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分别达到850亿元和40亿元,年均增长都在30%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到1700亿元,年均增长40%以上;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20000元和10000元,年均分别增长18%和19%以上,超过全国小康标准水平。

应该从哪些方面去分析一个城市的经济发展

枫树湾
丘不
首先是最宏观的东西,比如GDP、三个产业的比重、固定资产投资(说明经济的增长方式以及未来经济增长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市场活跃程度);然后是比较微观的东西,比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纯收入、居民人均支出。同时可以分析一下收入和支出比来说明一下市场的活跃程度,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进行对比。分析的时候除了说本年的情况,如果有可能的话可以分析一下历年的数据,看一下增长速度,同时和其他城市(情况比较类似的城市,比如是同一省的城市或者同样是一线城市、二线城市之间)进行一下对比,了解一下在全省或者全国的排名情况,增长速度也可以进行对比。如果你会统计学的话,可以建立一个一元或者多元的回归模型,对未来进行一下预测。数据可以用图表的方式展现,比较直观,也不至于枯燥。

房产抵押新开城市需做哪些调研

龙鸣
毕摩纪
1.和担保公司签定委托协议,客户准备资料2.到银行面签,房屋评估3.银行审批,下批贷意见4.银行和客户去建委做抵押登记,出他项权证5.银行拿到他项权证三个工作日后,放款

天津市城市空间发展战略资料调研表

不达
狂屈似之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内容来自用户:庾日香天津市城市空间发展战略资料调研表项 目|调 研 内 容|负责单位| 一、|基础|资料|文件| 城市建设志、地方志、地名志|建委、文化局、档案馆| 人口普查资料(第4、5次)|公安局| 城区工业普查资料|经委| 城区地质勘察报告|水利局、地质局| 基础设施普查资料|建委| 1992-2002年历年国民经济统计资料(全市区、县),建国50年统计资料汇编|统计局| 全市社会经济发展战略|计委、政研室| 全市"十五"计划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长远规划|计委| 上一版城市总体规划及现有各市、县总体规划文件(图纸及说明书)|规划局|图纸|城市1:1~2万地形图|规划局| 全市1:10~20万地形图及地图|规划局|二、|自然|状况|自然|条件| 气象与气候:雨量、温度、湿度、风向、风玫瑰图|气象局| 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地形、地貌、土壤性质、承载力、不适宜建设地区、地下水位等|水利局、地质局| 地震:地震地质评价与地震区划|地震办|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境内主要矿产种类、储量、品位、开采条件、分布及目前开发利用情况|规划局、地质局| 土地资源:全市总面积,其中耕地、林地、水面、道路及城镇占地面积,土地利用特点|规划局、地质局| 旅游资源及评价|旅游局|1| 劳动力流动,外流劳力一去向,流入劳力一来源|劳动局|2| 历年外来暂住人口

我想写个昆明的城市调研报告。。有好的没有啊

大侵袭
弘一
你是想写还是想抄?

城市房地产市场的市场调查包括什么?

无道
日夜无降
  1 . 政治法律环境调查 :  2 . 经济环境调查 :  3 .社区环境调查 :  调查方法与条件  1 、 调查方法  市场调查有许多方法,本公司调查人员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方法。  (一) 按调查对象划分  有全面普查、重点调查、随机抽样、非随机抽样等;  (二) 按照调查方法划分  1 . 访问法  __ 这是最常用的市场调查方法。科学设计调查表,有效地运用个人访问技巧是此方法成功的关键。  ( 1 ) 设计调查表  调查表要反映企业决策的思想,是本房地产开发企业营销部门最关心、最想得到的重要信息来源之一。因此要想搞好调查,就必须设计好调查表。 设计调查表的步骤:  二、是按照所需收集的信息,写出一连串问题,并确定每个问题的类型。房地产公司要想占领市场,既要了解目前该城市的人口分布、年龄情况、家庭结构、住房面积、消费者拥有房子的情况,又要了解居民的收入水平(基本工资、奖金收入,消费者购买生活必需品和一些耐用消费品以后随意可支配的货币有多少),还要了解消费者目前是否有存款,并要了解消费者对购房的兴趣、欲望以及了解消费者对住房的最低要求(设计方案、四周环境、建筑套型等)和当地政府对房产的有关政策,银行金融系统对消费者购房的有关政策等。  三、是按照问题的类型、难易程度,题型(单选填充,多选填充,是非判断,多项选择题)并安排好询问问题的次序。四是选择一些调查者作调查表的初步测试,请他们做题,然后召开座谈会或个别谈话征求意见。五是按照测试结果,再对调查表作必须修改,最后得出正式调查表。 设计调查表应注意的事项:首先,问题要短。因为较长的问题容易被调查者混淆。其次,调查表上每一个问题只能包含一项内容。再次,问题中不要使用专门术语,比如容积率、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筒中筒结构等。一般消费者是搞不清楚这些专门术语的。  四、问题答案不宜过多,问题的含义不要模棱两可,一个问题只代表一件事。最后,要注意问问题的方式。有时直接问问题并不见得是最好的,而采用间接方法反而会得到更好的答案。例如最近房地产公司为了销售某一处商品房做了不少广告  访问法的形式:  答卷法:  调查人员将被调查人员集中在一起,要求每人答一份卷,在规定时间答完,这样被调查人员不能彼此交换意见,使个人意见充分表达出来。  谈话法:  市场调查人员与被调查人员进行面对面谈话,如召开座谈会,大家畅所欲言。然后还可针对某种重点调查对象进行个别谈话,深入调查。这种方法的最大特点是十分灵活,可以调查许多问题,包括一些看上去与事先准备好的问题不太相关的问题,可以弥补调查表所漏掉的一些重要问题,谈话气氛好,不受拘束。  2 、电话调查  这种方法是指调查人员不与被调查者正面接触,而是在旁边观察。这样被调查者无压力,表现得自然,因此调查效果也较理想。

景观/城市/建筑设计的前期调研怎么做

莲舫
顾欢
看书

城市规划的调查研究工作有哪些?

玄通
其动也天
城市规划的调查研究工作一般有三个方面分:  现场踏勘。城市规划工作者必须对城市的概貌、新发展地区和原有地区要有明确的形象概念,重要的工程也必须进行认真的现场踏勘。  基础资料的收集与整理。主要应取自当地城市规划部门积累的资料和有关主管部门提供的专业性资料。  分析研究。这是调查研究工作的关键,将收集到的各类资料和现场踏勘中反映出来的问题,加以系统的分析整理,去伪存真,由表及里,从定性到定量研究城市发展的内在决定性因素,从而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这是制定城市规划方案的核心部分。

人口与城市发展的调查报告

北漂梦
多辞缪说
珠海市常住人口及发展状况 ――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结果分析 根据国务院和省政府决定,我市于2005年11月1日进行了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在省政府和市政府的领导下,通过全体调查工作人员的努力,圆满完成了1%人口抽样调查任务,机器汇总资料也已全部处理完毕。现根据1%人口抽样调查机器汇总资料对我市常住人口及发展状况进行分析说明。 一、常住人口现状及增长情况 (一)常住人口①现状 珠海陆地、海域面积7555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1687平方公里,下辖香洲、斗门、金湾三个行政区。 2005年11月1日零时,1%人口抽样调查资料显示,全市常住人口141.43万人,其中男性71.33万人,女性70.1万人。全市常住人口在全省21个地级市中排在末位。 (二)常住人口增长情况 根据我市历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我市常住人口37.41万人;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常住人口为63.54万人,比“三普”增加26.13万人,增长69.8%;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常住人口为123.54万人,比“四普”增加60万人,增长94.4%;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常住人口为141.43万人,比“五普”增加17.87万人,增长14.5%。详见表一。 表一:珠海市历次人口普查常住人口变化情况表 单位:人,人/平方公里 年份 指标 1982年“三普” 1990年“四普” 2000年“五普” 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 小计 % 小计 % 小计 % 常住人口 374137 635365 69.8 1235437 94.4 141.43 14.5 其中:户籍② 370296 474891 28.2 569612 57.6 78.64 38.1 外来 3841 160474 40.8倍 665825 203.4 62.79 -5.7 人口密度 296 502 69.6 758 51 839 10.7 从上述表中可看出,珠海自建立经济特区以来,人口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三普”时期48.1%的增长率,提高到“四普”的69.8%,再提高到“五普”的94.4%,1982年-2000年的十八年间,珠海人口增长迅速,年均递增率为6.9%,特别是流动人口,增速大大快于户籍人口,年均递增率达到30.8%。踏入21世纪后,珠海人口增速放缓,年递增率降为2.7% 二、人口自然增长情况 根据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机器汇总资料显示,2004年11月1日至2005年10月31 日,全市出生人口为0人,出生率为11.39‰,死亡人口4132人,死亡率为2.68‰,自然增长人口12398人,自然增长率为8.71‰。 三、人口性别年龄构成 (一)人口年龄构成状况 根据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机器汇总资料显示,我市141.43万人口中,0-14岁人口为22.99万人,占常住人口的16.26%,15-64岁人口为110.61万人,占78.21%,65岁以上人口7.83万人,占5.53%。与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比重下降了1.12个百分点,65岁以上人口比重上升了1.61个百分点。珠海是个新兴的移民城市,五普前0-14岁的人口增长速度较快,占常住人口比重达到20%以上,与珠海的经济社会发展相吻合。随着城市逐渐扩大,人口控制与计划生育工作逐步加强,0-14岁人口所占比重在逐步下降。由“四普”时期的23.97%,下降到“五普”的17.31%,再下降到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的16.26%。 和全省相比,珠海在人口年龄结构方面的显著特征是两头小,中间大。两头小:一是少儿人口比重较轻,比全省平均水平(21.32%)低5.6个百分点;二是老年人口比重小,比全省平均水平(7.41%)低1.88个百分点。珠海是年轻的移民城市,大量流入珠海的外来人口属于青壮年劳动力,因此导致珠海劳动年龄人口几乎占常住人口的八成。 (二)人口性别构成状况 据资料汇总显示,我市141.43万人口中,男性为71.45万人,占常住人口的50.52%,女性为69.98万人,占49.48%,常住人口性别比为102.1%。与“五普”相比,人口性别比上升1.87个百分点。与全省平均水平比较接近,只低0.53个百分点。 虽然全市常住人口性别比较低,但出生婴儿和少年儿童人口性别比则处于比较高的水平。在2005年出生人口中,男婴占54.25%,女婴占45.75%,出生人口性别比达118.58;1-4岁组人口性别比更达到124.7%。 四、家庭、婚姻情况 (一)家庭户规模的变化 家庭是社会细胞,家庭户规模的变化受到经济发展水平、教育水平、人口迁移流动、生育政策和家庭观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汇总资料显示,我市共有家庭户41.64万户,比“五普”增长37.79%,其中城镇家庭户36.58万户,农村家庭户5.06万户。 我市家庭户规模自建市以来一直呈下降趋势。家庭户规模(人/户)从“三普”时期4.4人,下降到“四普”3.8人,再下降到“五普”3.10人,到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2.84人,家庭户规模越来越小。与全省平均水平(3.39人)相比,少0.55人。 城镇家庭户规模低于农村。资料显示,我市2005年城镇家庭户规模为2.8人,而农村为3.19人。 (二)婚姻状况的变化 婚姻是家庭的基础,绝大部分成年人都处于一定的婚姻状态下。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在婚姻状况栏沿用“五普”指标,同样分为:未婚、初婚有配偶、再婚有配偶、离婚和丧偶。 1.未婚人口状况 2005年全市未婚人口占15岁以上人口比重为29.71%,比“五普”下降2.37个百分点。 从性别比来看,男性未婚人口高于女性未婚人口,男性未婚人口占未婚人口的53.68%,女性占46.32%。平均初婚年龄为26.36岁,其中男性平均初婚年龄27.62岁,女性平均初婚年龄25.07岁。 从城乡差别看,城镇未婚人口比重为30.8%,乡村未婚人口比重为20.74%,城镇未婚人口比乡村未婚人口比重高10.06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女性未婚人口比重比农村高出14个百分点,说明城镇晚婚人口较多,特别是城镇女性人口,与农村相比尤其明显。 从文化构成看,未婚人口仍然以初中文化居多,占44.92%,其次是高中文化程度,占36.08%,再次是大专文化程度,占8.55%。与“五普”相比,初中文化程度未婚人口比重下降5.35个百分点,高中文化程度未婚人口比重下降2个百分点,而大专文化程度未婚人口比重则上升2.9个百分点。说明文化程度越高,结婚年龄越晚。 2、有配偶人口状况 本次1%人口抽样调查的有配偶人口包括了初婚有配偶和再婚有配偶两种类型。2005年全市有配偶人口中,初婚有配偶占98.23%,再婚有配偶只占1.77%,说明再婚夫妇比例很低。有配偶人口占15岁以上人口66.51%,比“五普”上升1.79个百分点。 从城乡构成看,农村有偶率高于城镇,农村有偶率为71.53%,城镇为65.9%。 3、离婚人口状况 2005年全市离婚人口占1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为1.19%,比“五普”上升0.48个百分点。 分性别看,女性离婚人口比例高于男性,占离婚人口的61.47%,这与现代女性经济独立,注重生活质量有关。 从城乡构成看,城镇离婚率高于农村,农村离婚率为0.74%,比城镇离婚率低0.5个百分点。 4、丧偶人口状况 2005年全市丧偶人口占1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为2.6%,与“五普”相比略微提升,升0.11个百分点。其中男性丧偶率为0.58%,女性丧偶率为2.01%,与“五普”相比,基本持平。 五、城镇人口状况 2005年,我市城镇比为87.9,城镇人口124.32万人,占常住人口的87.9%,农村人口17.11万人,占12.1%。与“五普”相比,城镇人口上升2.42个百分点。 六、人口文化素质状况 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资料显示,全市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下同)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5.90万人,占常住人口的11.24%, 高中文化程度人口31.37万人,占22.18%,初中文化程度人口49.62万人,占35.09%,小学文化程度人口31.59万人,占22.34%。与“五普”相比,每十万人拥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数变化最大的是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口,由7502人上升到11244人,增加了3742人。其余文化程度人口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但增幅没有大学文化程度人口快。 从性别比看,除小学文化程度女性比重高于男性外,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男性比重无一例外的高于女性(详见表二)。 表二:2005年珠海市分性别人口文化程度比重 单位:% 文化程度 性别 大学 高中 初中 小学 男 59.02 54.57 50.56 46.28 女 40.98 45.43 49.44 53.72 从城乡构成看,城镇高中以上学历人口比农村高29.56个百分点,农村小学学历人口比重最大,其次是初中,也就是说农村以初中以下文化程度人口为主(详见表三)。 表三:2005年珠海城乡人口文化构成 单位:% 文化程度 城乡 大学 高中 初中 小学 城镇 13.30 25.49 36.97 20.95 农村 1.22 8.01 38.16 43.87 文盲人口比重降低,人口整体素质有所提高。2005年全市文盲人口占1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为3.96%,其中男性文盲人口为1.51%,女性文盲人口为6.39%。与“五普”相比,文盲人口比重下降0.1个百分点,其中男性下降0.04个百分点,女性下降0.1个百分点。 七、民族人口构成情况 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机器汇总资料显示,在我市141.43万常住人口中,汉族人口138.54万人,占常住人口97.96%,少数民族人口2.89万人,占常住人口2.89%,有少数民族30个。与“五普”相比,少数民族人口增长13.33%。 我市少数民族主要集中在主城区香洲。少数民族中主要以壮族、土家族、瑶族为主,三者占少数民族人口的71.24%。少数民族中男女性别比偏低,性别比为(以女性为100)87.6,低于汉族的102.1。 八、就业和失业人口状况 本次调查的就业人口是指按常住地登记的调查时点前一周从事了1小时以上有收入的社会劳动者,或在职休假、培训、季节性歇业未工作的15周岁及以上人口。失业人口是指调查时点前一周没有正式工作正在找工作的人口。与“五普”相比,珠海常住人口就业状况有如下变化。 (一)就业人口状况 1.劳动力资源利用率下降,劳动就业率下降 2005年全市劳动力资源利用率(经济活动人口/16岁及以上人口)为71.87%,劳动就业率(就业人数/16岁及以上人口)为66.83%,分别比“五普”下降6.9和3.17个百分点。这说明,随着本地就业人数增加和外来劳动力流入,珠海劳动力资源利用率有所下降,导致经济活动人口大量增加,虽然经济发展吸纳了大量就业人口,但随着特区经济结构调整和劳动力素质在某些方面未能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以及在校大学生人数增加,使就业率下降。 2.就业人口年龄、性别、文化构成 珠海是年轻的移民城市,因此就业人口年龄构成也轻。据本次调查资料显示,我市就业人口主要集中在20-44岁年龄段,占就业者总量的78.27%,与“五普”相比基本持平。 从性别构成看,男性就业人数比重为54.46%,女性为45.54%,男性就业人数比“五普”增长1.65%,女性就业人数则比“五普”减1.6%。男性就业人口增长快于女性就业人口。 就业者文化素质提升,绝大部分受过普通高中以下教育。据资料显示,在就业人口中,小学以下文化程度人口占14.72%;初中、高中文化程度人口占69.20%;大专以上文化程度人口占16.07%。与“五普”相比,小学以下文化程度人口下降0.9个百分点;初中、高中文化程度人口下降1.91个百分点;大专以上文化程度提高4.54个百分点。这说明我市就业者虽然以初中、高中文化程度人口为主,但大专以上文化程度人口越来越占据重要地位。 3.就业人口参加社会保险情况 本次调查就业人口参加社会保险是指参加失业保险、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的就业者。就业者可以参加其中一项保险或同时参加三项保险。 据资料显示,2005年全市就业人口中参加失业保险的比重为38.95%,参加养老保险的为42.13%,参加医疗保险的为49.2%。 从性别比看,就业者中男性参加社会保险人数要高于女性。男性就业者参加失业保险占就业人口的21.68%,女性则为17.27%;男性参加养老保险的占23.31%,女性则为18.82%;男性参加医疗保险的占27.33%,女性则占21.87%。 从城镇构成看,城镇就业者在参加失业、养老保险比率大于农村。城镇就业者参加失业保险比率为42.04%,农村则为8.83%;城镇就业者参加养老保险比率为45.38%,农村为10.32%;城镇就业者参加医疗保险比率为47.01%,农村为70.66%。医疗保险农村大于城镇,主要是珠海近两年来在农村实行合作医疗,缴纳一定费用,即可享受医疗保险。 (二)失业人口状况 2005年我市失业率为7.01%,与“五普”相比,失业率基本持平。 从各区情况看,香洲区失业率最低为6.61%,金湾区失业率最高为8.51%,二者相差1.93个百分点。 从性别构成看,男性失业人口高于女性。失业人口中,男性失业人口占54.26%,女性失业人口占45.74%。 从年龄构成看,16-39岁的失业人口占73.45%;从文化程度看,失业人口以文化素质低者居多,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占56.7%,大学以上文化程度仅占9.86%。年轻失业人口比例较高,原因是当今年轻人对职业比较挑剔,工作太苦太累工资又不高的,宁愿不干,在家当“啃老族”;文化程度低者就业相对困难。 九、流动人口状况 2005年全市流动人口62.79万人,占全市常住人口的47.58%,比“五普”减少3.79万人,减5.69%。 我市流动人口主要来源于外省,外省流动人口占56.08%,与“五普”相比,上升1.42个百分点;省内占43.92%,比“五普”下降2.41个百分点。 从年龄构成看,外来人口以青壮年为主,年龄段主要集中在20-44岁之间,占66.54%;从性别看,男女性别基本持平,性别比为100.57。 外省流动人口从来源地看,主要集中在湖南、四川、广西、湖北、河南、江西、重庆七省区,七省区流动人口占全市流动人口的84.11%,其中湖南省在我市流动人口最多,占25.84%。 从文化程度看,流动人口文化素质偏低,以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居多,占6岁及以上人口66.09%,有大专文化程度以上的流动人口仅占9.48%。 十、居住环境状况 (一)居住水平 本次调查的居住面积是指住房的建筑面积,住房间数是指除厨房、厕所和厅以外的所有自然间数。据本次调查资料显示,2005年全市居民平均每户住房间数为2.41间(“五普”住房间数包括客厅,因此不可比),人均住房间数为0.85间,人均住房面积为25.9平方米。 从人均住房面积构成看,人均住房面积在20-39平方米的家庭户占的比重较大,占全部家庭户的37.86%;住房面积在8平方米以下的住房困难户占12.93%;人均住房面积在40平方米以上的占23.77%,其中人均住房面积在60平方米以上的家庭占10.33%。数据表明,我市人均居住面积相对宽敞。人均住房面积分城乡看,城镇家庭户居住环境比农村更好些。农村家庭户在20-39平方米人均居住面积占的比重比城镇家庭户少4.25个百分点,而人均住房面积在10平方米以上的家庭户比城镇家庭户少4.96个百分点。 从家庭住房间数看,全市近八成八的家庭住房间数为1-3间,其中拥有1间、2间、3间住房的家庭比重分别为30.79%、21.03%、35.81%。家庭住房间数分城乡看,城镇家庭户以3间住房占的比重最大,为38.46%,而农村家庭户则以1间住房为主,占39.33%。 (二)居住质量 从全市城镇与农村同时拥有厨房和厕所情况看,城镇住房条件稍微好于农村。城镇家庭户同时拥有厨房和厕所的比重达91.31%,而农村只有79.31%。而从饮用自来水和有无洗澡设施看,我市城镇与农村水平基本一致,这与我市坚持开展村村通自来水有关。 从住宅质量看,全市家庭户中,住楼房的占78.76%,比“五普”提高9个百分点。在农村仍然以平房为主要居住地,居住平房的家庭户占农村家庭户的61.9%,城镇家庭户居住楼房的比例则达84.38%。住宅为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家庭户占全市家庭户的53.14%。 从住宅建成时间看,1980-1989年建成的户占25.92%,1990-1999年建成的户占42.09%,2000-2005年建成的户占22.76%,也就是说,珠海成立经济特区以来建成的户就占了全市的90.77%,以珠海作为新建城市相吻合。 (三)住房来源和开支 从住房来源看,全市家庭户住房主要来源是购买商品房、经济适用房和公产房,购买住房的家庭占39.76%,自建住房的户占21.48%,租房户占31.76%。珠海租房户占的比例相对较高,这与珠海外来人口较多有关。 从城乡构成看,城市与农村住房来源最大的区别在于农村家庭户绝大部分住房是自建房,自建房比例高达87.73%,极少购买房屋。城镇自建住房的比例只有12.31%,购买住房的占45.09%,租房占35.3%。 从住房开支看,若将购建住房费用分为10万元以下,10-20万元、20-30万元、30万元以上4个档次,则这4个档次的家庭户比重分别为59.32%、18.05%、11.83%、10.8%;城镇家庭户比重为58.05%、20.68%、14.19%、13%;农村家庭户比重为92.75%、5.8%、0.73%、0.73%。从数据中可看出,农村购建住房由于经济原因,绝大部分费用在10万元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