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核心期刊是哪个出版社的?怎么样才能在上面发表文章?哪位解释的具体点啊~?

马克斯
堕尔形体
第一部分:CSSCI(2000)来源期刊一览表(共419种)1. 管理学 (22种)序号 刊 名 主 办 单 位1 管理世界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2 科研管理 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中国科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3 科学学研究 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中科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研所,清华大学科技与社会研究中心4 中国软科学 科学技术部政策法规与体制改革司,中国软科学研究会5 中国科技论坛 中国科技促进发展研究中心6 预测 合肥工业大学预与发展研究所7 未来与发展 中国未来研究会8 经济体制改革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9 科学管理研究 内蒙古软科学研究会10 经济管理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11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中国管理科学研究室,天津市科委12 管理工程学报 浙江大学13 外国经济与管理 上海财经大学14 管理现代化 中国管理现代化研究会15 研究与发展管理 复旦大学16 管理信息系统 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17 中国管理科学 中国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18 中外管理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管理科学研究中心等19 企业管理 中国企业管理协会20 中国行政管理 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1 管理科学学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22 国有资产管理 经济科学出版社2.马克思主义 (11种)序号 刊 名 主 办 单 位1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中共中央编译局2 教学与研究 中国人民大学3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中共中央编译局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所4 社会主义研究 华中师范大学5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上海市社会科学院: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毛泽东思想研究中心、哲学研究所,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6 马克思主义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研究所7 当代思潮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8 国外理论动态 中共中央编译局9 毛泽东思想研究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四川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中共四川省委党史研究室10 科学社会主义 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11 高校理论战线 教育部高校社科发展中心,教育部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3.哲学 (10种)序号 刊 名 主 办 单 位1 哲学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2 自然辩证法研究 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3 自然辩证法通讯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4 哲学动态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5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山西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6 孔子研究 中国孔子基金会7 中国哲学史 中国哲学史学会8 道德与文明 中国伦理学会,天津市社会科学院9 现代哲学 广东省哲学学会,中共广东省委党校10 周易研究 山东大学,中国周易学会4.宗教学(5种)序号 刊 名 主 办 单 位1 世界宗教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2 世界宗教文化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3 宗教学研究 四川大学4 中国宗教 国家宗教事务局5 当代宗教研究 上海市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5.语言学(16种)序 号 刊 名 主 办 单 位1 外语教学与研究 北京外国语大学2 当代语言学(国外语言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3 现代外语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4 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 上海外国语大学5 语言教学与研究 北京语言文化大学6 中国语文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7 中国翻译 中国外文局编译研究中心,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8 世界汉语教学 北京语言文化大学9 语言研究 华中科技大学中国语言研究所10 民族语文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11 语言文字应用 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12 语文研究 山西省社会科学院13 方言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方言室14 外语学刊 黑龙江大学15 语文建设 语言文字报刊社16 古汉语研究 湖南师范大学6.中国文学 (13种)序 号 刊 名 主 办 单 位1 文学评论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2 文艺争鸣 吉林省文学艺术联合会3 中国比较文学 上海外国语大学,中国比较文学学会4 文学遗产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5 当代作家评论 辽宁省作家协会6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北京现代文学馆7 新文学史料 人民文学出版社8 红楼梦学刊 中国艺术研究院9 文艺理论研究 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华东师范大学10 民族文学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所11 明清小说研究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12 鲁迅研究月刊 北京鲁迅博物馆鲁迅研究室13 文学自由谈 天津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7.外国文学(4种)序 号 刊 名 主 办 单 位1 外国文学评论 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2 国外文学 北京大学3 外国文学 北京外国语大学4 当代外国文学 南京大学外国文学研究所,译林出版社8.艺术学(15种)序 号 刊 名 主 办 单 位1 中国音乐学 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2 文艺研究 中国艺术研究院3 新美术:中国美术学院学报 中国美术学院(杭州)4 音乐研究 人民音乐出版社5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中央音乐学院6 当代电影 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北京广播学院7 戏剧艺术:上海戏剧学院学报 上海戏剧学院8 中国音乐 中国音乐学院9 电影艺术 中国电影家协会10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北京电影学院11 世界电影 中国电影家协会12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 上海音乐学院13 世界美术 中央美术学院14 中国书法 中国书法家协会15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 中央戏剧学院9.历史学(21种)序 号 刊 名 主 办 单 位1 抗日战争研究 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2 历史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3 中国史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4 近代史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5 当代中国史研究 当代中国史研究所6 清史研究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7 史学理论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近代史研究所、历史研究所8 世界历史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9 史学月刊 河南省历史学会,河南大学10 自然科学史研究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11 历史档案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12 史学集刊 吉林大学13 西域研究 新疆社会科学院14 史林 上海市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15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16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 中国华侨华人历史研究所17 民国档案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南京)18 中国史研究动态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19 史学史研究 北京师范大学20 中国地方志 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21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陕西师范大学10.考古学(6种)序 号 刊 名 主 办 单 位1 考古学报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2 文物 国家文物局,文物出版社3 考古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4 考古与文物 陕西省考古研究所5 敦煌研究 敦煌研究院6 华夏考古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河南省文物考古协会11.经济学(70种)序 号 刊 名 主 办 单 位1 经济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2 改革 重庆市社会科学院3 会计研究 中国会计学会4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所5 中国工业经济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6 国际经济评论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7 经济学家 西南财经大学8 经济学动态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9 经济科学 北京大学10 农业经济问题 中国农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11 国际贸易问题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12 中国农村经济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13 金融研究 中国金融学会14 世界经济 中国世界经济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15 中国农村观察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16 财贸经济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经济研究所17 财政研究 中国财政学会18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中国人民大学19 世界经济研究 上海市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会20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21 财经研究 上海财经大学22 当代经济研究(中国“资本论”研究会会刊) 中国“资本论”研究会,长春税务学院23 中国经济问题 厦门大学经济研究所24 中国土地科学 中国土地学会25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厦门大学历史研究所26 中国经济史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27 国际金融研究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中国国际金融学会28 世界经济与政治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29 南开经济研究 南开大学30 国际贸易 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31 消费经济 湘潭大学,湖南商学院,湖南师范大学32 财经问题研究 东北财经大学33 宏观经济研究 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34 当代经济科学 西安交通大学35 当代财经 江西财经大学36 经济评论 武汉大学37 投资研究 中国建设银行总行投资研究所,中国投资学会38 国际经济合作 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所39 经济问题 山西省社会科学院40 税务研究 中国税务学会41 上海经济研究 上海市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42 城市发展研究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43 中南财经大学学报 中南财经大学44 亚太经济 福建省社会科学院亚太经济研究所45 中国国情国力 中国信息报社,中国国情研究会46 林业经济 国家林业局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中国林业经济学会47 经济纵横 吉林省经济学团体联合会48 世界经济文汇 复旦大学49 中国技术经济科学 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产业技术经济研究所50 经济与管理研究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中国工业经济研究与开发促进会51 生态经济 中国生态经济学会,云南省生态经济学会,云南省林业局调查规划设计院52 国际经贸研究(现改名:南开管理评论) 南开大学53 财经科学 西南财经大学54 农业技术经济 中国农业技术经济研究会,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研究所55 上海金融 上海市金融学会56 中国物价 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市场与价格研究所57 保险研究 中国保险学会58 中国流通经济 北京物资学院59 中国资产评估 中国资产评估协会60 生产力研究 中国生产力学会,山西省生产力学会,山西省人民政府经济研究中心61 金融科学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62 中国投资与建设(改名:中国投资) 国家计划委员会63 港澳新经济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港澳研究中心64 对外经贸实务 中国对外经贸教育协会65 国际商务研究(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学报) 上海对外贸易学院66 经济问题探索 云南省发展计划委员会67 审计研究 中国审计学会68 经济与信息 国家信息中心,中国信息学会69 现代日本经济 吉林大学,中华全国日本经济学会70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中央财经大学12.政治学(含:国际问题、台港澳问题) (32种)序 号 刊 名 主 办 单 位1 美国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中华美国学会2 欧洲 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3 政治学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4 求是 中共中央委员会5 青年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6 国际问题研究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7 东欧中亚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东欧中亚研究所8 拉丁美洲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9 中共党史研究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10 现代国际关系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11 日本学刊 中华日本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12 党的文献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13 当代亚太 中国亚洲太平洋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亚洲太平洋研究所14 中国青年研究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中国青年杂志社15 西亚非洲 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16 台湾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台湾研究会17 台湾研究集刊 厦门大学台湾研究所18 妇女研究论丛 中华妇女联合会妇女研究所19 理论前沿 中共中央党校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20 新视野 中共北京市委党校,北京行政学院21 理论探讨 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22 和平与发展 和平与发展研究中心23 东北亚论坛 吉林大学,教育部东北亚重点研究基地24 外交学院学报 外交学院25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 中共中央党校26 理论学刊 中共山东省委党校27 东南亚研究 暨南大学28 今日东欧中亚 华东师范大学29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31 理论与改革 中共四川省委党校31 长白学刊 中共吉林省委党校32 南亚研究 中国南亚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亚研究所13.法学 (17种)序 号 刊 名 主 办 单 位1 法学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2 中国法学 中国法学会3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 西北政法学院4 中外法学 北京大学5 法学评论 武汉大学6 法学 华东政法学院7 法学家 中国人民大学8 比较法研究 中国政法大学9 行政法学研究 中国政法大学10 著作权 国家版权局,中国版权研究会11 政法论坛:中国政法大学学报 中国政法大学12 法制与社会发展 吉林大学13 现代法学 西南政法大学14 知识产权 中国知识产权研究会,国际保护工业产权协会中国分会,中国许可证贸易工作者协会15 法商研究: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法学版)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16 政治与法律 上海市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17 南京大学法律评论 南京大学14.社会学 (8种) 序 号 刊 名 主 办 单 位1 社会学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2 中国人口科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研究所3 人口研究 中国人民大学4 人口与经济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5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山东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6 市场与人口分析 北京大学7 人口学刊 吉林大学,吉林省计划生育委员会,吉林省人口学会8 南方人口 广东省人口学会,中山大学人口研究所15.民族学 (11种)序 号 刊 名 主 办 单 位1 民族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2 世界民族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3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中央民族大学4 黑龙江民族丛刊 黑龙江民族研究所5 广西民族研究 广西民族研究所6 贵州民族研究 贵州省民族研究所7 中国藏学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8 回族研究 宁夏社会科学院9 中南民族学院学报(人文社科版) 中南民族学院10 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哲社版) 云南民族学院11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社版) 广西民族学院16.新闻与传播学(13种)序 号 刊 名 主 办 单 位1 编辑学报 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2 新闻与传播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宁波日报社3 现代传播:北京广播学院学报 北京广播学院4 国际新闻界 中国人民大学5 新闻大学 复旦大学6 编辑学刊 上海市编辑学会7 新闻记者 文汇新民报业集团,上海社会科学院新闻所8 新闻界 四川日报报业集团,四川省记协,四川省新闻学会9 中国出版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10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中国广播电视学会11 中国记者 新华社12 中国图书评论 辽宁人民出版社13 新闻战线 人民日报社17.图书、情报与档案学(18种) 序 号 刊 名 主 办 单 位1 中国图书馆学报 中国图书馆学会,国家图书馆2 情报学报 中国科技情报学会,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3 现代图书情报技术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4 大学图书馆学报 北京大学,教育部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指导委员会5 图书情报工作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6 情报理论与实践 中国国防科学技术信息学会,中国兵器工业第210所7 图书情报知识 武汉大学8 图书馆杂志 上海市图书馆学会,上海图书馆9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宁夏图书馆学会,宁夏图书馆10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期刊编辑研究会11 情报资料工作(中国社会科学信息学会会刊) 中国社会科学信息学会12 图书与情报 甘肃省图书馆,甘肃省科技情报研究所等13 图书馆论坛 广东中山图书馆,广东省图书馆学会等14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天津图书馆等15 情报杂志 陕西省科技情报学会,陕西省科技信息研究所16 情报科学 中国科学技术情报学会,吉林大学17 档案学通讯 中国人民大学18 档案学研究 中国档案学会18.教育学(29种)序 号 刊 名 主 办 单 位1 高等教育研究 华中科技大学,中国高等教育学研究会2 教育研究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3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科版) 华东师范大学4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5 教育发展研究 上海教育科学研究院,上海市高教学会6 教育研究与实验 华中师范大学7 外国教育资料(2001年改名:全球教育展望) 华东师范大学8 教育与经济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教育经济学研究会9 比较教育研究 北京师范大学10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清华大学11 教育理论与实践 山西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山西省教育学会12 课程•教材•教法 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13 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部高校师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14 中国教育学刊 中国教育学会15 外国中小学教育 上海师范学院16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华中科技大学,中国工程院教育委员会等17 外国教育研究 东北师范大学18 教育科学 辽宁师范大学19 江苏高教 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20 中国高等教育 教育部21 中国大学教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22 中国高教研究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23 电化教育研究 中国电化教育研究会,西北师范大学24 高等理科教育 兰州大学,全国高等理科教育研究会25 教育评论 福建省教育科学研究所,福建省教育学会26 中国电化教育 国家教育部电化教育委员会办公室,中央电化教育馆27 上海教育科研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普通教育研究所28 中国特殊教育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29 学前教育研究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湖南长沙师范学校19.体育学 (7种)序 号 刊 名 主 办 单 位1 体育科学 中国体育科学学会2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北京体育大学3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上海体育学院4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成都体育学院5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武汉体育学院6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天津体育学院7 体育与科学 江苏省体育科学研究所20.统计学(3种)序 号 刊 名 主 办 单 位1 统计研究 中国统计学会,国家统计局统计科学研究所2 数理统计与管理 中国现场统计研究会3 中国统计 中国统计出版社21.心理学(7种)序 号 刊 名 主 办 单 位1 心理学报 中国心理学会,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2 心理科学 中国心理学会3 心理发展与教育 北京师范大学4 应用心理学 浙江省心理学会5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6 心理学动态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7 心理学探新 江西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中国心理学会22.社科总论(30种) 序 号 刊 名 主 办 单 位+1 中国社会科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2 战略与管理 中国战略与管理研究会3 天津社会科学 天津市社会科学院4 读书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5 学术月刊 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6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7 文史哲 山东大学8 百年潮 中国中共党史学会9 国外社会科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10 学习与探索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11 江苏社会科学 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12 社会科学战线 吉林省社会科学院13 北京社会科学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14 社会科学研究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15 江海学刊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16 人文杂志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17 学术研究 广东省社会科学联合会18 中州学刊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19 西藏研究 西藏社会科学院20 云南社会科学 云南省社会科学院21 南京社会科学 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南京市社会科学院,中共南京市委党校22 浙江社会科学 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23 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 上海市社会科学院24 社会科学辑刊 辽宁省社会科学院25 社会科学 上海市社会科学院26 江汉论坛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27 中国文化研究 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8 浙江学刊 浙江省社会科学院29 探索与争鸣 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30 求索 湖南省社会科学院23.高校综合性社科学报(35种)序 号 刊 名 主 办 单 位1 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 北京大学2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北京师范大学3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武汉大学4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吉林大学5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中国人民大学6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科版) 南京大学7 复旦学报(社科版) 复旦大学8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华中师范大学9 南开学报(哲社版) 南开大学10 南京师大学报(社科版) 南京师范大学11 思想战线:云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云南大学12 厦门大学学报(哲社版) 厦门大学13 西北大学学报(哲社版) 西北大学14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浙江大学15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 华东师范大学16 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内蒙古大学17 安徽大学学报(哲社版) 安徽大学18 求是学刊 黑龙江大学19 中山大学学报(社科版) 中山大学20 四川大学学报(哲社版) 四川大学21 暨南学报(哲社版) 暨南大学22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 华南师范大学23 东北师大学报(哲社版) 东北师范大学24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西南师范大学25 清华大学学报(哲社版) 清华大学26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 天津师范大学27 齐鲁学刊 曲阜师范大学28 兰州大学学报(社科版) 兰州大学29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版) 陕西师范大学30 河北大学学报(哲社版) 河北大学31 山西大学学报(哲社版) 山西大学32 上海大学学报(社科版) 上海大学33 新疆大学学报(哲社版) 新疆大学34 郑州大学学报(哲社版) 郑州大学35 湖北大学学报(哲社版) 湖北大学24.人文、经济地理 (7种)序 号 刊 名 主 办 单 位1 旅游学刊 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2 城市规划汇刊 同济大学3 城市规划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4 经济地理 中国地理学会,湖南省经济地理研究所5 地理学与国土研究 河北省科学院、河北省计委地理研究所6 人文地理 西安外国语学院7 地域研究与开发 河南省科学院、河南省计委地理研究所25.环境科学(9种)序 号 刊 名 主 办 单 位1 自然资源学报 中国自然资源学会2 中国环境科学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3 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天津市环境保护局4 环境保护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5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干旱半干旱地区研究委员会6 资源科学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7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与技术局,武汉文献情报中心8 农村生态环境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9 上海环境科学 上海市环境保护局26、CSSI收录的境外华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名录二十一世纪(香港) 人文中国学报(香港) 中国文化研究所学报(香港)中国研究(香港) 社会理论学报(香港) 亚洲研究(香港)信报财经月刊(香港) 香港社会科学学报(香港) 新亚学报(香港)族群研究论丛(香港) 华南研究资料中心通讯(香港) 岭南学报(香港)中外论坛(美国) 澳门研究(澳门) 文化杂志(澳门)文化中国(加拿大) 南大语言文化学报(新加坡)核心期刊不是一种具体的杂志,而是在众多期刊杂志中被国家有关部门认定水平较高的杂志群。要发表论文,首先要上网查找相关的行业或学科有那些期刊,然后判断这些期刊中那些是核心期刊。比如:要发电力类论文,上网查找电力期刊,会搜索到许多杂志,然后再具体查找某一期刊的具体网址,网址上就有该期刊是否核心期刊。

帅哥,美女请注意!求助大家,CSSCI期刊,自己投,一般多久给回复呀。我们导师写得很好,所以想自己投

槲寄生
葛覃
核心刊发表自己投稿周期半年到一年左右,时间比较久。可以找期刊网快速发表南大核心经济类:经济研究 中国工业经济 世界经济 金融研究 会计研究 中国农村经济 国际经济评论 经济科学 中国农村观察 世界经济文汇 经济学动态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农业经济问题 财贸经济 财经研究 国际金融研究 改革 南开经济研究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经济学家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世界经济研究 经济评论 审计研究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财经科学 国际贸易问题 上海经济研究 财经问题研究 产业经济研究 当代经济科学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 宏观经济研究 国际贸易 中国农史 中国经济问题 当代财经 当代经济研究 财经理论与实践 农业技术经济 中国土地科学 中国经济史研究 税务研究 证券市场导报 财政研究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商业经济与管理 经济纵横 国际经贸探索 国际经济合作 城市问题 经济与管理研究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金融论坛 经济问题 城市发展研究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经济问题探索 调研世界 亚太经济 财贸研究 中国流通经济 投资研究 上海金融 涉外税务 经济经纬 现代经济探讨 商业研究 消费经济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学院学报 中国金融回复的话,至少一个月吧!质量好的话可以选择一些国家级核心期刊,具体选用哪个,你可以到《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上找与你文章相关的期刊。

东北财经大学的3+2项目好吗?

阖户昼瞑
利维坦
东北财经大学位于辽东半岛最南端的海滨城市——大连,是辽宁省所属的一所以经济学、管理学为主,包括管理学、经济学、法学、文学、理学五大学科门类的多科性大学。 全校现有25个本科专业,均有学士学位授予权。学校本科学制为四年,面向全国招生和就业。MBA教育中心是全国第二批17个试点单位之一,在2000年国务院学位办进行全国MBA教学评估中荣获第二名,列清华大学之后。学校现有一个博士后流动站、二个一级学科(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博士点,下设14个二级学科博士点;23个硕士点;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学校现有本、专科生10447人,研究生2389人、外国留学生144人,函授、夜大等成人教育学生7231人。国际汉语文化学院吸引了来自日本、韩国、美国、加拿大、南非等国家的留学生前来学习。东北财经大学拥有一支力量比较雄厚的师资队伍,现有教师629人,其中教授141人(含博士生导师40人),副教授226人。东北财经大学具有教授评审的终审权和博士生导师遴选权。学校每年还聘请外籍教师和专家来我校任教,讲授英语、日语、法语、德语等语言和经济学、市场学、审计学、会计学、国际贸易、国际财政、国际税收、法律等经济类课程。学校先后派出200余人出国访问、讲学、进修和参加国际研讨会,与美、英、加、日、德、澳、法、俄等14个国家的39所大学签署合作协议。其中国际商学院的3+1、3+2项目(与德国美因兹大学等高校合作)、与日本立命馆亚洲太平洋大学的2+2项目、与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的3+1、2+2项目是我校走向国际化办学的标志。东北财经大学拥有一支力量比较雄厚的师资队伍,现有教师629人,其中教授141人(含博士生导师40人),副教授226人。东北财经大学具有教授评审的终审权和博士生导师遴选权。学校每年还聘请外籍教师和专家来我校任教,讲授英语、日语、法语、德语等语言和经济学、市场学、审计学、会计学、国际贸易、国际财政、国际税收、法律等经济类课程。学校先后派出200余人出国访问、讲学、进修和参加国际研讨会,与美、英、加、日、德、澳、法、俄等14个国家的39所大学签署合作协议。其中国际商学院的3+1、3+2项目(与德国美因兹大学等高校合作)、与日本立命馆亚洲太平洋大学的2+2项目、与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的3+1、2+2项目是我校走向国际化办学的标志。  东北财经大学现有产业组织与企业组织研究中心、经济研究所、史图研究所等26个研究机构,设有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和东北财经大学杂志社。《财经问题研究》创刊于1979年,为全国经济类核心期刊,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在全国同类学术刊物评比中一直位居前列。学校拥有一支实力较强的专兼职结合的科研队伍,1997年以来,学校承担各级各类课题234项,获得资助金额448.3万元,其中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教育部、国家科委资助科研项目和课题63项。仅在2001年,我校科研成果总数就达1222项,其中发表论文1025篇,出版专著23部,出版教材100部,出版译著8部,完成课题66项。  为了贯彻实施《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及其实施意见的精神,加速东北财经大学的建设与发展,进一步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和学术水平,增强整体办学实力,更好地为辽宁省,大连市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财政部与辽宁省人民政府,大连市人民政府于1997年3月签署了共建东北财经大学协议书,辽宁省、大连市将在人才引进基础设施配套等方面给予了一定的优惠政策。  东北财经大学具有良好的办学条件。学校地处大连市黑石礁海滨,环境幽雅、气候宜人,占地面积50多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6万平方米。图书馆馆藏中、外文书籍109万册,中外期刊9万余册。学校设有网络信息管理中心,拥有电子阅览室和多个多媒体报告厅、多媒体教学实验室、多媒体语音室,1999年落成的综合教学楼面积28000平方米,极大地改善了办学条件,其中的国际会议中心可承办大型国际会议。校内铺设有千兆宽带网,MBA学院组建的多媒体网以专线联入INTERNET.另外,还设有卫星地面接收站和闭路电视系统等现代化教学设施。学校各类运动场地近5万平方米,新建有现代化的网球场和乒乓球馆。  学校以“高标准、国际化”为工作指导思想,以培养“有知识、会做人、善做事的现代人和创业者”为人才培养目标,遵循着“博学济世”的校训,不断调整课程体系,优化课程结构,深化教学科研、人事制度、后勤改革,严格治校,把工作重点转向提高教育质量上。1999年学分制和教师聘任制的实施使提高教学质量有了制度上的保障。  东北财经大学注重精神文明建设,1997年被评为大连市“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及辽宁省“文明校园”,1998年又被评为辽宁省“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东北财经大学还是全国高等学校体育建设基地之一。2000年9月,在成都举办的全国第六届大学生运动会上,东北财经大学荣获团体总分第一名,第四次蝉联“校长杯”;连续五届获全国大学生足球赛冠军,1996年又获全国大学生吉列杯足球邀请赛冠军;在亚洲大学生田径邀请赛中获女子总分第一名,男子总分第五名,团体总分第二名的成绩;1997年我校女篮代表中国大学生参加在意大利举行的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并取得第十一名的成绩;1998年,在辽宁省第八届运动会健美操大学生组的比赛中,我校获学生男女单项、男女双人冠军。  近年来,学校各项事业飞速发展,在全国的知名度不断提高。1998年及2000年,中央电视台和东北财经大学联合举办的纪念“五。四”“青春同路人”大型演唱会和“同一首歌”——走进校园大型广场晚会,演出实况通过中央电视台第一、第三、第八套节目向全国(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播出。香港凤凰卫视台拍摄了反映我校师生、校风校貌的专题片,向东南亚各国播出。国际商学院目前已开展的国际合作办学项目  东北财经大学国际商学院目前已在10个专业或专业方向与德国、英国、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的8所国际知名大学建立了联合培养本科生、研究生和联合培养年轻教师的合作项目。每年合作方有30余名教授到我校合作项目中讲授专业课程,有10余名东北财经大学的教师随合作项目到国外合作院校授课或进修。合作专业、合作院校、年招生人数及项目性质信息如下:合作专业 合作学校 年招生人数及项目性质企业管理国民经济 德国美因兹大学 20 (3+2学士硕士联合项目)企业管理 德国安哈特大学 20 (3+3学士硕士联合项目)亚太经济管理 日本立命馆大学亚洲太平洋大学 20(英语班) (2+2学士项目)20(日语班) (2+2学士项目)经济学休伦学院 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 国王学院 国王学院 15 (2+2学士项目)数量经济学 15 (2+2学士项目)工商管理 15 (2+2学士项目)旅游与酒店管理 英国萨里大学 15 (2+2、2+2+1学士硕士联合项目)电子商务 英国朴茨茅斯大学 30 (2+2学士项目)数理金融 15 (3+1学士项目)会计学 澳大利亚科廷科技大学 30 (3+1、3+1+1、4+0、4+0+1学士硕士联合项目)金融风险管理 澳大利亚维多利亚科技大学 30(1+1硕士项目)国际贸易 30(1+1硕士项目)招生对象  已被东北财经大学各本科专业录取,并且高考英语分数在一定水平以上的学生。对于硕士项目,招生对象是已被东北财经大学各专业录取的在籍研究生。  2、报名办法  自收到我校录取通知书之日起至新生入学前,符合条件的考生可持本人身份证、录取通知书、两寸近期免冠照片十张,到国际商学院办公室报名。  3、录取办法  在报名结束后,学院组织统一的英语考试(分笔试和口试两部分)。根据考生的成绩及综合素质择优录取。  4、2+2模式  本模式下的学生在国内学习两年,符合国外大学入学条件者,第三年转入该校学习两年。学生修完相应课程并取得相应学分后,可分别获得东北财经大学的本科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证书以及国外合作大学的学士学位证书。  5、2+2+1模式  2+2+1模式为2+2模式的延伸,是指学生在获得东北财经大学的本科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证书以及国外合作大学的学士学位证书后,可继续申请该校合作专业研究生课程,一年后成绩合格修满学分者,可获得国外合作大学的硕士学位证书。  6、3+2模式  本模式下的学生前5学期在国内学习,符合国外合作大学入学条件者于第6学期转入对方大学学习一年,修完相应课程并取得相应学分后,返回东北财经大学完成论文撰写和答辩工作,以获得东北财经大学本科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证书。在对方大学留学期间完成相关学业者,可在国内毕业后继续去对方大学留学一年,完成相关课程后可获得对方大学的研究生毕业证书和硕士学位证书。  7、3+3模式  本模式下的学生在国内学习两年,符合国外大学入学条件者,第三年转入该校就读,在对方大学学习两年修完相应的学士学位课程并取得相应学分后,可分别获得东北财经大学的本科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证书以及国外合作大学的本科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证书。成绩优秀者可以在国外合作大学继续攻读硕士学位。学习时间为期两年,第一年在德国学习,第二年在东北财经大学学习,毕业后可获得合作大学硕士学位。  8、3+1模式  本模式下的学生在国内学习三年,符合国外大学入学条件者,第四年转入该校就读,在对方大学学习一年修完相应课程并取得相应学分后,可分别获得东北财经大学的本科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证书以及国外合作大学的学士学位证书。  9、4+0模式  本模式下的学生在国内学习四年,完成东北财经大学及国外合作大学的相应课程并取得相应学分后,可分别获得东北财经大学的本科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证书以及国外合作大学的学士学位证书。  10、4+0+1模式  4+0+1模式为4+0模式的延伸,是指4+0项目下的学生在获得东北财经大学的本科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证书以及国外合作大学的学士学位证书后,可申请该校合作专业研究生课程,一年后成绩合格修满学分者,可获得国外合作大学的硕士学位证书。  11、1+1模式  本模式为研究生合作项目。在已被东北财经大学录取的研究生中,在东北财经大学学习一年的研究生课程,在英语雅思考试成绩达到6.5或以上者,可到国外合作大学继续学习一年的研究生课程,取得相应学分后,可获得对方大学的硕士学位,然后回东北财经大学参加硕士论文答辩,答辩通过后,即可获得东北财经大学颁发的硕士学位。  12、收费标准  根据我校去年的收费标准,结合国内其它院校同类项目的收费水平,对于参加我校对外合作项目学习的学生,在国内学习期间每年将缴纳学费2万元人民币,用于设备投资、聘请外教授课、日常语言培训、管理费用等项支出。参加4+0项目的学生,其最后一年学费为4万元人民币。在国外的费用,包括学费和生活费,因国家不同而异,由学生自理。出国手续及服务费用各项目统一收取6000元,学生办理出国手续时另行缴纳。  四、咨询方式  电话:0411-84710248,84710249(国际商学院办公室)  传真:0411-84710600  电子信箱:siboffice@fe.e.cn  网站:http://sib.fe.e.cn  学校全称:东北财经大学学校地址:学校有二处校址。校本部地址:大连市尖山街217号,邮编116025;津桥商学院地址:大连市经济开发区黄海西四路21号,邮编116600办学层次:普通本科办学类型: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语种限制: 由于办学条件限制,外语课程设置方面,我校会计学专业开设英语、日语、俄语课程,日语专业开设日语课程。其他专业外语课程只开设英语课程。津桥商学院各专业只开设英语课程。男女比例:不限身体健康状况:我校将按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的有关规定执行。要求学生身体健康,无传染性疾病。此外,报考我校外语专业的考生,不能有影响涉外工作的生理缺陷和影响外语学习的发音系统疾病,有色盲或口吃者受限。根据工作性质的要求,报考我校旅游管理专业和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考生,要求身体健康,五官端正,男生身高在1.70米以上,女生身高在1.60米以上。肝炎病原携带者或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检验阳性者不能录取到旅游管理专业。录取规则:我校招生录取依据国家教育部最新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规定》,本着公平竞争,公正选拔,德智体全面考核,综合评价,择优录取的原则实行院校“志愿优先”和“分数优先”的录取规则,即在满足普通高校招生对象所要求的前提条件下,优先录取第一志愿报考我校志愿的考生,并以分数优先为作为划分专业的标准。往届生录取执行教育部招生录取的有关政策。收费标准:2002年我校各专业(不含津桥商学院各专业)的收费标准:法学、汉语言文学(含公关文秘方向、经济新闻方向)专业3300元/人•年,经济学(含数量经济方向)、国际经济与贸易、财政学(含税收方向)、金融学(含金融管理方向和证券投资与金融工程方向)、保险、行政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公共事业管理学、人力资源管理、工商管理、市场营销、旅游管理、会计学、财务管理、统计学专业3800元/人•年,工程管理(含房地产经营与管理方向和投资与造价管理方向、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含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方向)、电子商务等专业4000元/人•年,英语、日语(含国际商务方向)专业4300元/人•年,高职本科、高职专科各专业4500元/人•年。2003年各项收费具体标准待辽宁省物价局批准后,以新生入学通知单公布为准。其 他:学校专业介绍、招生计划、奖贷学金政策等详细信息见当年招生简章或到我校招生信息网站查询。联系方式:地址:辽宁省大连市沙河口区尖山街217号 邮政编码:116025单位:东北财经大学学生处招生办公室 网址:www.fe.e.cn 招生信息网:xsc.fe.e.cn信箱:student@fe.e.cn电话:0411——4710259(fax),4710258,4710256,4710254我也想上这个学校呢~

《中国软科学》和《中国工业经济》哪个

长恨天
御宅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12.经济学报 B类 1,政策影响力大) 2.经济科学/南方经济(改版之后) 3.中国软科学 5.会计研究(有些文章例如发布政策通知的文章也不怎么样) 8.中国管理科学 9,天价版面费中国最最权威经济管理期刊排行榜 A类 1.经济管理.新管理(堕落得不行了.财经研究 9.统计研究 10.经济评论 11.国际贸易问题(近两年以来) 12.管理工程学报 10.世界经济研究(近两年以来) 8.财经问题研究 希望我能帮到你,希望你能采纳.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12.营销科学学报 C类 1.中国金融评论 6.改革(曾经非常不错,现在堕落了些.经济学动态 4,之前一般) 8,呵呵) 4.经济研究 2.经济学季刊 3.管理科学学报 4.经济学家 11.经济社会体制比较(有很多大家的翻译文章.管理世界(不含短论文章) 5.世界经济 6,半月刊.系统工程学报 2.系统管理学报 3,都是钱惹的祸,政策影响力还在) 7.中国会计评论 7.数量经济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5年改版之后.南开经济研究/世界经济文汇(都是改版之后) 7.金融研究 9.中国工业经济 10.南开管理评论(近2年) 11.控制与决策 6

出国游学的申请,要准备哪些资料?

若枉若直
根由
1、照片、身份证明 2、语言成绩证明:申请美国的学校,学校在录取的时候组主要的是看托福、GPA和一些必须的成绩,还要看学生的综合实力,比如社会实践经历、有无论文发表等。 3、成绩单及学位证和推荐信 4、个人陈述 财产证明,银行会给你开,这个你不用费心。财产证明一般开据两份,一份给学校用,另一份签证时用;如果存款不是在申请者本人名下,比如是在父母名下,通常还需要写一份 Affidavit of Support,表明父母愿意以这笔钱支持申请者的学业。

从养老保险方面论如何完善我国社会保险制度

适矢复沓
旄丘
一、现状与目标  社会保障是国家和社会依据一定的法律和规定,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对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予以保障的一种重大社会政策,同时又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基本标志。它首创于19世纪80年代的德国,有着较长的历史,而养老保险在整个社会保障体系中是资金数额最大的一项,在加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大力推进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既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又是经济体制改革总方案中极其重要的一环。  由于实行计划生育,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高峰将以大大快于发达国家的速度到来。据预测,到2030年,我国将进入人口最高峰,达16亿人,老人总量接近4亿, 届时, 退休人员将相当于在职人员的40 %以上(1992年为17.6%)。(注:余小平、王玲,“社会保障资金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对策”,《财经问题研究》97年第4期。 )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抵御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沉重负担,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成为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重点。1991年国务院颁布的《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明确了建立社会统筹的养老保险制度,逐步完善企业补充养老金及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多层次的养老保险制度框架。1995年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从制度创新的高度提出了全新的目标模式,即到本世纪末,基本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适用城镇各类企业职工和个体劳动者,资金来源多渠道,保障方式多层次,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权利和义务相对应,管理服务社会化的养老保险体系,基本养老保险逐步做到对各类企业和劳动者实行统一的制度。这个目标模式与过去的养老保险制度相比有三个明显的突破:一是第一次提出全方位覆盖,冲破了计划经济中养老保险的职工身份界限;二是提出基本养老保险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原则,摆脱了以前单纯社会统筹方式的格局;三是提出逐步统一养老保险制度,改变了传统养老保险多元化的特点,可以认定,近年来我国养老保险改革正朝着这一目标迈进。      二、问题与困难  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与发展,对于保障退休职工的基本生活、激励在职职工的劳动积极性、促进经济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我们也要看到,整体上我国的养老保险还处于低水平状态,其中存在着许多问题:    (一)统筹项目不全,统筹面窄,致使社会养老保险覆盖面小,社会保险的作用不能充分发挥。  目前,我国除海南、深圳等少数沿海城市实现了全项目的各类人员统筹外,大多数省市只实行了主要项目的社会统筹,非主要项目仍由企业负担。从承担职工退休费用的比例上说,社会保险部门分别承担了国有职工的85%和集体职工的75%,企业仍要分别负担15%和25%,而职工个人承担的比例很低或者根本不缴。合同制职工、“三资”企业中方职工、个体企业以及其他劳动者都不参加统筹,此外,占我国人口80%以上的农村养老保险统筹基本上还是个空白。我国养老保险项目主要限于国家行政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和部分集体企业的职工,众多的非国有单位职工基本上被排斥在外,不能满足的社会成员对社会保障的需要。    (二)养老保险已实施改革的项目与未进行改革的项目之间在内容上存在衔接问题。  在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养老保险制度中,投保职工或养老金领取人死亡时,其个人账户上的积累金额或法定金金额将一次性支付给其法定继承人,这就产生了以下问题:还建不建遗嘱保险?如果建,怎样与养老保险合理衔接,从而做到既不浪费资金,又保护收益人的合法权益?伤残保险同样存在着与养老保险的衔接问题。如果这些问题在改革之初未能统筹考虑,则必在今后的运作中造成极大的混乱和损失。    (三)条块分割,利益不同,致使社会养老保险统筹难以体现互济原则。  实行社会养老保险统筹的目的之一,就是要由单位保险走向社会统筹保险,以解决由于单位间贫富不同的差异而导致在养老金上畸轻畸重的问题。然而,由于条块之间的差异,单位之间利益的不同,造成了统筹调剂困难。如铁路、邮电、交通等11个部门实行行业统筹,而且这些行业养老保险与地方社会保险制度标准不一、待遇不一,不利于发挥社会保障的国民收入再分配功能。不少地区采取资金“差额拨付”的办法,企业交了统筹费,但并没有享受到相应的社会化服务。有的地方还随意变动统筹办法和比例,造成企业之间在利益关系上出现了复杂混乱局面。    (四)企业的社会养老保险基金征集比例过高,负担过重,致使社会养老保险统筹基金收缴十分困难。  据悉,目前除了南方少数新兴城市外,全国大中城市退休职工与在职职工之比已达到1∶2,(注:刘风,“关于城镇养老保险改革模式的几点建议”,《经济改革与发展》95年第5期。 )因而出现了保险金提取比例高、支付量大、积累少的局面。现在,全国内地城市固定工已没有积累,集体工积累很少,只有合同制工人由于退休人数较少而有部分积累,加之亏损企业增加,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已无力缴纳保险金。同时,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家先后三次提高退休职工待遇,使养老金支付急剧增加,而保险金提取却十分困难。据国家劳动部提供的情况表明,由于企业负担沉重,使社会养老保险费的收缴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国家和企业包揽过多,个人缴费意识淡薄,只享受权利,不履行义务,使养老保险缺少个人的参与和积累。这与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低,人口多,底子薄,国家总体财政经济实力尚不雄厚的国情不相适应。    (五)养老保险的管理混乱,致使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积累保险难。  劳动部门主管城镇职工的养老保险,民政部门负责农村养老保险,多头管理客观上造成了收支标准及管理上的矛盾和混乱,使我国现行的社会养老保险“以支定付,略有节余,留有部分积累”的原则,难以得到支持和落实。各地的养老金支付办法极不规范和统一,有的地方不按国家政策统一行事,自行变动支付标准,有的地区、行业之间互相攀比,使养老金支付标准过高,养老金替代率(养老金占退休前工资总额的比例)提高到80%~90%,大大超过了国家、企业和社会的负担能力。  同时,财政在养老保险过程中的作用发挥的远远不够,如下表所示:  1994年全国养老保险基金收支与结余在中央与地方的分布情况 单位:亿元   项 目       总额      中央      地方 养老保险收入     678.5     19.43%     80.57% 养老保险支出     624.2     19.77%     80.23%  滚存结余      323.3      7.3%      92.7%  资料来源:杨良初,“关于加强社会保障财政管理的若干思考”,《财政问题研究》1997年第11期。  从上表看出,地方掌握的养老保险收支和结余的比重都占绝对优势,为地方的经济建设提供了一批量大而稳定的资金来源,助长了地方政府的基金管理上的短期行为。一些地方和部门违背国家政策,竟相提高社会养老统筹的比例,扩大了地方和部门利益,却加重了企业负担,损伤企业和职工参与社会保障的积极性,侵蚀了国家财政的税基。据有关调查表明,上海市养老保险金缴费率(包括企业和个人)为28.5%,湖北襄樊市养老保险金缴费率为26%,浙江宁波为28%,(注:苏明,“关于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若干思考”,《经济改革与发展》96年第10期。)这都大大超过了国家规定的20%的养老保险金缴费率。1994年11月国家颁布的规定要求,“职工养老保险基金收支相抵后的结余额,除留足两个月支付费用外,80%左右应用于购买特种定向债券”,但执行效果很不理想,大量的结余资金被挪用于基本建设投资和证券投资,其中相当一部分难以收回。    (六)在向新制度过渡时期,账户转移的难点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养老保险要从旧体制向新制度转移还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因为传统的现收现付模式不可能有过多的积累资金为新制度的建立做铺垫。我国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所有权包括收益权、处分权、继承权等并不明确,没有得到有关方面的确认和法律保护,账户还未由“空账”转为“实账”,不利于个人账户基金的投资营运和保值增值。账户转移面临着两个问题:一是各省个人账户规模不同。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中,16%以上的大账户有8个,11~14%账户的有10个,10 %以下的小账户有6个,有的省甚至还没有建立个人账户。(注:李论, “回顾与前瞻:中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基本走势”,《南昌大学学报(社科版)》96年第4期。)在这种情况下, 各省改革方案对账户转移问题做了不同的规定,因此缺乏操作性;二是规定账户进行“实账”转移,对经济不发达地区的冲击过大。      三、原则与规范  计划经济主导下的社会制度已实行了十几年,广大群众的既得利益和习惯很难在朝夕之间调整到位,因此一定要注意稳步转轨,既要考虑“老人”在旧体制时期分配结构的现实,也要考虑“中人”在过渡时期逐步减少旧体制再分配的份额,逐渐增加初次分配的份额,在社会不受巨大震动的前提下实行渐进式的改革,并遵循以下几个原则或规范:    (一)坚持社会保障水平与各省生产力发展水平及各方面的承受能力相适应的原则。  确定养老保险费的征集比例首先要遵循这条原则。从国外的经验教训来看,西方国家实行的高福利和平均主义引发了许多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政府财政支出的增量中,有25%左右被用于支付养老金,形成了庞大的预算赤字。(注:余小平、王玲,“社会保障资金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对策”,《财经问题研究》97年第4期。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又是一个人口大国,目前正处于经济起飞阶段,必须保持较高的积累水平,我国人口老龄化高峰的到来,这都决定了我国养老保险水平不可能很高,只能保证维持基本的生活水平。    (二)权利与义务相统一原则。  我国养老保险应由国家、企业和个人三方共同负担,引入个人账户的目的是体现参保者的权利与义务相对应,树立参保人自我保障的意识,强调参保人缴费的义务与责任,对于个人账户中的储存额,国家通过立法限制了其使用时间和使用方向,在参保者不拥有清偿权和继承权的情况下,它是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一部分,而个人账户中的个人缴纳的部分属于职工个人,激励劳动者提高劳动生产率,避免“大锅饭”养懒人,相应的减轻国家与企业的沉重负担。    (三)公平与效率相结合的原则。  各省改革方案在体现效率原则上,都采取以职工个人工资收入为基础,在账户中记录其一生的缴费情况,养老保险的待遇和给付标准,既要与个人保险金的缴纳水平和缴纳时间长短挂钩,又要体现社会互济的原则;既要切实保障职工的基本生活水平,又要有利于激励广大在职职工的积极性。      四、思路与对策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养老保险制度自身的发展规律共同昭示着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走向深入的前景,即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统一和完善的养老保险制度。1996年8月9日,国务院总理办公会明确提出了下一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四条意见:(1 )实行全国统一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是深化保险制度改革的方向。(2 )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要继续坚持个人账户与社会统筹相结合的原则。(3 )要切实加强对养老保险基金的管理和监督。(4 )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要按照企业养老保险制度执行。据此,结束全国条块分割和多方案并存的养老保险格局势在必行。    (一)对我国城镇企业养老保险改革的思考。  目前,我国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正在由社会统筹向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方式转变,由单一层次的社会养老保险向国际通行的社会基本保险、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和个人储蓄性保险相结合的三层次养老保险模式转变。虽然,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方案已基本确定,各地在实际实行时也积累了一些经验,但仍有许多问题值得深入思考。  第一,养老保险基金模式的选择  养老保险的资金筹资模式有以下几种:(注:李绍光,“养老金:现收现付制和基金制的比较”,《经济研究》98年第1期。 )一种是现收现付制,即以同一时期正在工作的一代人的缴费来支付已退休的一代人的养老金制度。它把人口结构老龄化的负担强加到了工作人口的身上,如果由于失业率的增加而使缴费者减少,有资格领取养老金的受益者数量又保持不变,那么养老金制度就会出现短期的困难。现收现付模式的费率调整灵活,操作简单,可以避免通货膨胀的影响,在人口比较年轻、年龄结构比较稳定的情况下,它是一种可行的养老保险模式,但它不适合我国国情。因为我国人口老龄化日趋明显,并且面临着众多职工下岗的局面,如果采用这种模式,使年轻人负担增加,不利于改革的深化,影响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第二种是完全基金模式。职工在职期间,单位(或单位和个人)定期缴付一定的养老费存入在职职工个人账户,职工退休后根据个人账户累积额领取养老金,并可以将养老基金用于投资,以投资的回报增加养老金的收益。完全基金模式积累了足够的养老基金,有利于经济的发展。但它受到通货膨胀的严重影响,养老金投资风险大,而且此方式不具备社会互济功能,所以在我国也不可行。另一种是部分基金模式,它可能是在现收现付的基础上,每年多收入一部分超额养老费形成一定的积累,也可能是在基金积累模式下,由于总体上每代人养老金和养老保险管理费用支出大于养老费收入时成为部分基金模式。从其自身机制来看:第一,它兼顾了完全基金与现收现付的优点,统筹费率在一个较长时期内保持不变,只在期末才做调整;第二,统筹费率介于以上两种基金模式之间,易于被企业接受;第三,积累金不是太高,投资增值工作量不大,受货币贬值影响较小。  到2000年,我国65岁以上的人口将占社会总人口的7.4%, (注:岳颂东,“建立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制度”,《经济问题》96年第5期。)这就要求我们既要考虑到目前要有所积累, 减轻未来负担,渡过人口老龄化高峰,又要使当前企业负担适度,不错过经济发展的有利时机。这就决定了我国在养老保险上应尽快实行部分基金模式。  第二,建立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覆盖全体劳动者的养老保险制度。  养老保险的覆盖范围应从目前的仅限于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及部分集体企业职工扩大到全体城镇各类企业及其职工,为建立健全劳动力市场,促进劳动力的合理流动创造条件。  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养老保险制度是国家通过立法,采用强制手段,收缴用工单位和劳动者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其中一部分基金实行社会统筹,通过社会再分配手段用于调剂,另一部分基金记入个人账户,作为劳动者退休养老金或享受继承的依据。  在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下,社会基本养老基金的来源是国家、企业和个人,企业及个人缴纳的社会保险费全部作为保险基金,实行统一管理,统一支付,统一调剂使用,从而保障退休职工的基本生活,达到退休职工国民收入公平合理再分配的目的。我国采取此做法,一方面个人领取养老金的多少与过去缴纳养老保险金的数额和年限有密切的联系,另一方面养老金的领取并不从个人账户中支付,它具有一定的互济性,即只要过去按规定缴纳保险金,退休后就能领取养老金。由于养老保险是一种强制性的全民社会保险,考虑到居民的承受能力,有的学者认为它只能是一种较低水平的生活保障,养老金只能大约相当于在职职工工资的50%左右。(注:余小平、王玲,“社会保障资金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对策”,《财经问题研究》97年第4期。)对政府部门和国有企业的职工应采取有效的过渡办法,将原来高于基本社会保险的部分转化为补充保险或商业保险,同时鼓励部分收入较高的职工进行个人保险,使其在丧失劳动能力之后能保持较高的生活水平。  养老保险金的缴纳比率,需要经过大量科学预测和计算才能确定,我国是个有十多亿人口的大国,计算中微小的误差都会导致将来千百亿元的亏空,需十分慎重。养老保险金的缴纳,可采取个人和单位各负担一半的办法,无单位的个体劳动者应自己负担全部费用。  养老保险作为社会保障体系的主要构成项目,要改变过去长期以来个人不缴费的酬资方式,实行个人缴费制度,在开始起步时,本着低标准原则,个人占工资收入的比例不能过高,以后随着个人工资的增加逐步提高比例。用人单位也要为本单位的职工按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缴纳基金,这个比例可随着个人缴费比例的提高而相应降低,一直降到与个人缴费比例相等时为止,多数意见以为,企业和个人缴费比例同是8 %是适宜的。(注:李齐云,“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探索”《文史哲增刊》96年。)  为了抵消通货膨胀的影响,保证退休人员的基本生活,应加强基金的管理,建立退休养老金的正常调整机制,使养老保险基金做到保值增值。  第三,采取截断待遇法实现计发办法的统一。  改革养老金的计发办法,最关键是制定合理的中人过渡办法,截断待遇法是将中人的养老金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对改革方案实施前职工的劳动贡献按老办法计发养老金,第二部分是对改革方案实施后职工的养老待遇按新办法计发。这种办法最根本的特点是对中人方案实施前的劳动贡献对应享受的养老待遇一次性予以确认和审批。既对职工过去的劳动贡献有了一个合理的交待,又很自然地过渡到新的办法。  养老保险金的发放标准,应当采用与职工缴费和社会平均工资挂钩的办法,待职工退休后,先按个人养老保险账户上的储存额计算,支付退休职工10年期内的月养老金,并依据职工个人累计缴费年限,确定月养老金相当于当地在职职工月平均工资的最低比例,对此有的学者提出了以下方案:退休前个人缴费满15年以上的为80%,缴费满10~15年的为70%,缴费满5~10年的为60%,不满5年的为50%,达不到以上比例或职工退休后的寿命超过10年以上的,由社会统筹基金予以解决。(注:李齐云,“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探索”《文史哲增刊》96年。)    (二)推进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事业的思路。  第一,我国农村人口比重和农村老年人口比重都相当高,而且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因此,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体系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经济发达地区可先行一步,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逐步拓宽范围,我们不可能短期内在全国马上普及农村养老保险,从长期趋势分析,农村养老的基本格局是,家庭养老保险和社会养老保险相结合,当前尤其重视家庭的保障功能。  第二,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我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面临着实现市场化、工业化的双重战略任务,财政资金供需矛盾突出,加之农村老龄人口数量庞大,因此,国家难以包揽农民的养老保险,依靠农民自身及其农村集体的资金积累是发展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事业的基本途径。而且,筹资标准和保障标准要互相适应,都不能定高了,应考虑农村的负担能力。  第三,考虑到农村各地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体系应允许在农村各地存在一些差异,切忌养老水平和筹资标准的“一刀切”。  统一养老保险制度,最核心的问题就是对目前多方案的养老保险制度进行调整、修正,最终过渡到统一的养老保险制度,这必然涉及到国家、企业和职工利益的重新调整,稍有不慎,就会增加国家的负担或引起社会震动。因此,统一养老保险制度,一方面要维护职工的既得利益,注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历史连续性,另一方面又必须重视多方案和统一方案的科学衔接,使养老保险能平稳推进。朱róng@①基总理在98年5月16 日“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工作会议上,指出社会保障是当前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全局的头等大事。在我国这个特殊的时期,建立和完善新的社会养老保险体系,是增强政府宏观调控能力,应付我国人口就业压力和即将到来的人口老龄化高峰挑战的关键。

八k手抄报关于国家发展呢?初中生的

其信然与
冲遥
中国最最权威经济管理期刊排行榜 A类 1.经济研究 2.经济学季刊 3.管理科学学报 4.管理世界(不含短论文章) 5.世界经济 6.中国会计评论 7.数量经济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5年改版之后,之前一般) 8.金融研究 9.中国工业经济 10.南开管理评论(近2年) 11.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12.经济学报 B类 1.系统工程学报 2.系统管理学报 3.经济学动态 4.中国软科学 5.控制与决策 6.南开经济研究/世界经济文汇(都是改版之后) 7.会计研究(有些文章例如发布政策通知的文章也不怎么样) 8.中国管理科学 9.管理工程学报 10.经济学家 11.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12.营销科学学报 C类 1.经济社会体制比较(有很多大家的翻译文章,政策影响力大) 2.经济科学/南方经济(改版之后) 3.经济管理.新管理(堕落得不行了,天价版面费,半月刊,呵呵) 4.中国金融评论 6.改革(曾经非常不错,现在堕落了些,都是钱惹的祸,政策影响力还在) 7.世界经济研究(近两年以来) 8.财经研究 9.统计研究 10.经济评论 11.国际贸易问题(近两年以来) 12.财经问题研究 希望我能帮到你,希望你能采纳。

如何利用财务管理目标促进资本结构优化

费密
梅拉妮
  论财务管理目标与资本结构优化  摘要 :本文通过研究财务管理目标与资本结构理论的关系 ,对如何优化企业资本结构问题进行了探讨。指出财务管理目标应为企业价值最大化 ,财务杠杆利益是衡量企业资本结构的重要指标 ,并在分析影响企业资本结构有关因素的基础上 ,对如何优化企业资本结构问题提出了建议。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 ,对企业财务管理体制的完善和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科学地设置财务管理最优目标 ,对于研究财务管理理论 ,确定资本的最优结构 ,有效地指导财务管理实践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拟从确定财务管理的最优目标出发 ,分析财务管理最优目标 (企业价值最大化 )与资本结构的关系 ,并运用资本结构的计量指标 (财务杠杆利益 ),对我国企业的负债经营状况进行分析研究。  一、财务管理的最优目标———企业价值最大化  财务管理目标 ,是在特定的理财环境中 ,通过组织财务活动 ,处理财务关系所要达到的目的。比较具有代表性的财务管理目标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企业利润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根据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理论和实践 ,并通过关于财务管理目标的几种主要观点的比较 ,笔者认为企业价值最大化应作为财务管理的最优目标。  企业价值是指企业全部资产的市场价值 ,它是以一定期间企业所取得的报酬 (按净现金流量表示 ),按与取得该报酬相适应的风险报酬率作为贴现率计算的现值来表示的。企业价值不同于利润 ,利润只是新创造价值的一部分 ,而企业价值不仅包含了新创造的价值 ,还包含了潜在或预期的获利能力。如果用V表示企业价值 ;t表示取得报酬的具体时间 ;NCF表示第t年取得的企业报酬 (企业净现金流量 ),i表示预计风险报酬率 ,则企业价值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 :V = nt=1 NCFt 1(1 +i)t。若假定企业持续经营 ,即n→∞ ,且每年的NCF相等 ,则V =NCF/i。由此可见 ,企业总价值V与NCF成正比 ,与i成反比。即企业价值与预期报酬成正比 ,与预期风险成反比。由财务管理的基本原理可知 ,报酬与风险是呈比例变动的 ,所获得的报酬越大 ,所冒的风险也就越大。而风险的增加又会影响到企业的生存状况和获利能力。因此 ,企业的价值只有在其报酬与风险达到较好的均衡时才能达到最大。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目标 ,其理由主要有以下两点 :(一 )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目标弥补了利润最大化的不足如果以利润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目标 ,一方面 ,没有考虑企业所创造的利润与投入资本之间的关系 ,不利于不同资本规模的企业或同一企业不同时期之间的比较 ;另一方面 ,它没有考虑时间价值和风险价值 ,取得的同一利润额所用的时间不同 ,其价值不同 ,承担的风险也可能不同。如果以追求企业利润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目标 ,还可能会忽视产品开发、生产安全、履行社会责任等工作 ,导致企业短期行为的发生。进行财务管理就是要权衡报酬与风险的得失 ,实现二者的最佳平衡 ,使企业价值最大。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目标 ,可以将企业取得的报酬按时间价值进行计量 ,考虑了报酬与风险的关系 ,使企业的前当收益与未来收益都对企业价值产生影响 ,有效地避免企业短期行为的发生。  (二 )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目标更符合我国国情  在我国 ,有人认为应将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目标 ,因为经济效益是指投入与产出的关系 ,即以一定限度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限度的收益。这是一个比利润更广义的概念 ,它是三类量化指标的综合 :一是以资本、成本、利润的绝对数及相对数表示的价值指标 ;二是以产量、质量、市场份额等表示的实物量指标 ;三是以劳动生产率、资产利润率、保值增值率等表示的效率指标。并认为第一类指标反映的是企业现实的盈利水平 ,第二类、第三类指标反映的是企业潜在的盈利水平或未来的增值能力 ,因此该指标在利润中加入了时间因素 ,可以认为该指标考虑了时间价值和风险价值。笔者认为 ,由于反映企业盈利水平的利润指标是按照权责发生制计算的 ,并没有考虑时间价值。这种认为潜在的盈利能力或未来增值能力反映了时间价值的观点在理论上是缺乏依据的 ,在实践上也是难以计量的。而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目标 ,体现了对经济效益的深层次认识 ,不仅考虑了  风险与报酬的关系 ,还将影响企业财务管理活动及各利益关系人的关系协调起来 ,使企业所有者、债权人、职工和政府都能够在企业价值的增长中使自己的利益得到满足 ,从而使企业财务管理和经济效益均进入良性循环状态。因此 ,企业价值最大化应是财务管理的最优目标。  二、资本结构理论与企业价值最大化  资本结构理论是西方当代财务理论的主要研究成果之一。企业的资本结构是由于企业采取不同的筹资方式形成的 ,表现为企业长期资本的构成及其比例关系即企业资产负债表右方的长期负债、优先股、普通股权益的结构。各种筹资方式及其不同组合类型决定着企业的资本结构及其变化。资本结构的变化与企业价值处于怎样的关系 ?当企业资本结构处于什么状态能使企业价值最大 ?这种关系构成了资本结构理论的焦点。其中 ,莫迪利安尼和米勒创立的MM定理 ,被认为是当代财务管理理论的经典。  (一 )MM理论的发展阶段  1 最初的MM理论 (无税条件下的资本结构理论 )  最初的MM理论 ,即由美国的Modigliani和Miller (简称MM )教授于 1 958年 6月份发表于《美国经济评论》的“资本结构、公司财务与资本”一文中所阐述的基本思想。该理论认为 ,在不考虑公司所得税 ,且企业经营风险相同而只有资本结构不同时 ,公司的资本结构与公司的市场价值无关。或者说 ,当公司的债务比率由零增加到 1 0 0 %时 ,企业的资本总成本及总价值不会发生任何变动 ,即企业价值与企业是否负债无关 ,不存在最佳资本结构问题。  2 修正的MM理论 (含税条件下的资本结构理论 )  修正的MM理论 ,是MM于 1 96 3年共同发表的另一篇与资本结构有关的论文中的基本思想。他们发现 ,在考虑公司所得税的情况下 ,由于负债的利息是免税支出 ,可以降低综合资本成本 ,增加企业的价值。因此 ,公司只要通过财务杠杆利益的不断增加 ,而不断降低其资本成本 ,负债越多 ,杠杆作用越明显 ,公司价值越大。当债务资本在资本结构中趋近  1 0 0 %时 ,才是最佳的资本结构 ,此时企业价值达到最大。最初的MM理论和修正的MM理论是资本结构理论中关于债务配置的两个极端看法。  3 米勒模型理论  米勒模型是米勒于 1 976年在美国金融学会所做报告中阐述的基本思想。该模型用个人所得税对修正的MM理论进行了校正 ,认为修正的MM理论高估了负债的好处 ,实际上个人所得税在某种程度上抵销了个人从投资中所得的利息收入 ,他们所交个人所得税的损失与公司追求负债 ,减少公司所得税的优惠大体相等。于是 ,米勒模型又回到最初的MM理  论中去了。  4 权衡模型理论  该理论认为 ,MM理论忽略了现代社会中的两个因素 :财务拮据成本和代理成本 ,而只要运用负债经营 ,就可能会发生财务拮据成本和代理成本。在考虑以上两项影响因素后 ,运用负债企业的价值应按以下公式确定 :运用负债企业价值 =无负债企业价值 +运用负债减税收益 -财务拮据预期成本现值-代理成本预期现值上式表明 ,负债可以给企业带来减税效应 ,使企业价值增大 ;但是 ,随着负债减税收益的增加 ,两种成本的现值也会增加。只有在负债减税利益和负债产生的财务拮据成本及代理成本之间保持平衡时 ,才能够确定公司的最佳资本结构。即最佳的资本结构应为减税收益等于两种成本现值之和时的负债比例。  (二 )资本结构理论对我们的启示  资本结构理论的重要贡献不仅在于提出了“是否存在最佳资本结构”这一财务命题 ;而且认为客观上存在资本结构的最优组合 ,并使我们对资本结构有了以下几点明确认识 :  1 负债筹资是成本最低的筹资方式在企业的各项资金来源中 ,由于债务资金的利息在企业所得税前支付 ,而且 ,债权人比投资者承担的风险相对较小 ,要求的报酬率较低 ,因此 ,债务资金的成本通常是最低的。当存在公司所得税的情况下 ,负债筹资 ,可降低综合资本成本 ,增加公司收益。  2 成本最低的筹资方式 ,未必是最佳筹资方式  由于财务拮据成本和代理成本的作用和影响 ,过度负债会抵消减税增加的收益。因为 ,随着负债比重的增加 ,企业利息费用在增加 ,企业丧失偿债能力的可能性在加大 ,企业的财务风险在加大。这时 ,无论是企业投资者还是债权人都会要求获得相应的补偿 ,即要求提高资金报酬率 ,从而使企业综合资本成本大大提高。  3 最优资本结构是一种客观存在  负债筹资的资本成本虽然低于其它筹资方式 ,但不能用单项资本成本的高低作为衡量的标准 ,只有当企业总资本成本最低时的负债水平才是较为合理的。因此 ,资本结构在客观上存在最优组合 ,企业在筹资决策中 ,要通过不断优化资本结构使其趋于合理 ,直至达到企业综合资本成本最低的资本结构 ,方能实现企业最大化这一目标。  三、衡量资本结构重要指标———财务杠杆利益  由于企业一般都采用债务筹资和股权筹资的组合 ,由此形成的资本结构一般称为“杠杆资本结构” ,其杠杆比率即为资本结构中债务资本与股权资本的比例关系。因此 ,财务杠杆利益就成为衡量企业资本结构 ,评价企业负债经营的重要指标。  财务杠杆利益是企业运用负债对普通股收益的影响额。财务杠杆理论的重心是负债对股东报酬的扩张作用。其计量公式如下 :  普通股利润率 =投资利润率 +负债股东权益×投资利润率-负债利率× (1 -所得税率 )由上式可见 ,当企业全部资金为权益资金 ,或当企业投资利润率与负债利率一致的情况下 ,企业不会形成财务杠杆利益 ;当投资利润率高于举债利率时 ,借入资金的存在可提高普通股的每股利润 ,表现为正财务杠杆利益。当投资利润率低于举债利率时 ,则普通股的利润率将低于税后投资利润率 ,股东收益下降 ,表现为负财务杠杆利益。为充分运用正的财务杠杆利益 ,限制或消除负的财务杠杆利益 ,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 :  (一 )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  因为企业投资利润率与财务杠杆利益呈正方向变动 ,企业盈利能力的提高有利于正财务杠杆利益的提高。企业应通过合理配置资产 ,加速资金周转 ,降低产品成本 ,改进产品质量和结构等措施 ,促进企业盈利能力的增长。并将企业各类负债的加权平均利率作为投资利润率的最低控制线 ,以防止发生负的财务杠杆利益。因此 ,企业在追求高投资报酬率时 ,应注意投资报酬与经营风险的协调平衡。  (二 )降低企业负债利率  企业负债利率与财务杠杆利益呈反方向变动关系 ,降低负债利率能增加财务杠杆利益。企业应通过比较各金融机构的信贷条件和各种举债方式的特点 ,选择适合企业生产经营所必需且利息成本较低的负债资金。如预计今后利率有上升趋势时 ,企业应选用固定利率计息的借款 ,以避免利息支出的增加 ,反之 ,选用浮动利率计息的借款。另外 ,企业还可以通过选择合理的还本付息方式 ,最大限度地降低借款实际利率 ;根据企业资产配置的要求 ,优化借款结构 ,在不增加筹资风险的情况下 ,最大限度地利用短期贷款。四、优化资本结构应考虑的主要因素衡量资本结构是否合理的关键是确定负债与股东权益的适宜比例 ,当企业资本结构最优时 ,财务杠杆利益最大。从理论上来讲 ,投资利润率与负债利率差额为正 ,负债比例越高 ,则正财务杠杆利益越大。反之 ,差额为负 ,负债比例不宜过高 ,以防普通股股东遭受更大的损失。企业负债比例应以多大为宜 ,这固然没有也不应该有统一的标准。在实际工作中除要考虑财务杠杆利益外 ,还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  (一 )经济周期因素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任何国家的经济都既不会较长时间的增长 ,也不会较长时间的衰退 ,而是在波动中发展的。这种波动大体上呈现复苏、繁荣、衰退和萧条的阶段性周期循环 ,即为经济周期。一般而言 ,在经济衰退、萧条阶段 ,由于整个宏观经济不景气 ,多数企业经营举步维艰 ,财务状况常常陷入窘境 ,甚至恶化 ,经济效益较差。在此期间 ,企业应尽可能压缩负债 ,甚至采用“零负债”策略 ,不失为一种明智之举。而在经济复苏、繁荣阶段 ,一般来说 ,由于经济走出低谷 ,市场供求趋旺 ,大部分企业的销售顺畅 ,利润水平不断  上升 ,此时 ,企业应增加负债 ,以抓住机遇 ,迅速发展。  (二 )市场竞争环境因素  即使处于同一宏观经济环境下的企业 ,因各自所处的市场竞争环境不同 ,其负债水平也不应一概而论。一般来说 ,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垄断性行业的企业 ,如我国目前的煤气、自来水、电力等企业 ,以及在同行业中处于垄断地位的企业 ,由于这类企业的销售不会发生问题 ,生产经营不会产生较大的波动 ,利润稳中有升 ,因此 ,可适当提高负债比率 ,以利用债务资金 ,提高生产能力 ,形成规模效益 ,巩固其垄断地位 ;而对于一般竞争性企业 ,由于其销售完全由市场来决定 ,价格易于波动 ,利润难以稳定 ,因此 ,不宜过多地采用负债方式筹集资金。  (三 )行业因素  不同的行业 ,由于生产经营活动的内容不同 ,其资金结构相应也会有所差别。商品流通企业因主要是为了增加存货而筹资 ,而存货的周转期较短 ,变现能力较强 ,所以其负债水平可以相对高一些 ;而对于那些高风险、需要大量科研经费、产品试制周期特别长的企业 ,过多地利用债务资金显然是不适当的。  (四 )预计的投资效益情况  如果预计投资效益好 ,且该行业或产品处于上升时期 ,应适当提高负债比率 ,扩大生产经营规模 ,利用财务杠杆利益 ;反之 ,如果预计生产经营及效益将要下滑 ,应适当减少负债 ,缩减生产经营规模 ,防止财务杠杆风险。此外 ,企业对待风险的态度也是影响企业负债比率高低的重要因素。那些对经济发展前景比较乐观 ,并富于进取精神 ,喜欢冒风险的企业往往会安排比较高的负债比率 ;而那些对宏观经济未来趋势持悲观态度 ,或者一惧以稳健著称的企业 ,则会只使用较少的债务资金。  参考文献 :  [1 ]王满 对企业负债经营的思考 [J],财经问题研究 , 1 997, (8)  [2 ]王化成 再论财务管理目标 [J],财务与会计 ,1 999, (3 )

企业绩效评价与激励机制研究 同样的论文 怎么写 拜托

美洲豹
哭丧女
浅论绩效考核在激励机制中的运用 【摘要】:近年来,我国企业越来越多的采用绩效考核制度来激励员工的潜能,但是,普遍效果甚微。基于这种情况,本文从绩效考核过程设计、方法和结果反馈在激励机制中发挥的作用进行剖析,证明合理的绩效考核能成为激励机制的核心,起到促进作用,相反,则有负面效应。在此分析上,对企业如何促使绩效考核正真起到激励员工的作用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 绩效考核 激励机制 运用 一、引言 目前,绩效考核成为企业管理的核心环节之一,它对企业业绩影响的关键程度已经被企业广泛关注。绩效考核主要考核员工过去的表现,关注员工的当期价值,高绩效工作系统有利于提高员工的满意度和积极性,从而提升工作业绩。绩效考核是指考评人对照工作目标或绩效标准,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评定员工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员工工作职责的履行程度和个人发展现状,并将评定结果反馈给员工的一个过程。考核的主要内容包括工作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业绩、工作能力、工作态度,并用评价结果来判断被考核者是否胜任其工作岗位。最终的目的在于:确认和鼓励被考核者的工作成就,改进被考核者的工作方式、提高其工作效益、检验考核方法的合理性、能不能达到激励员工的作用。绩效考核是人力资源在管理工作中的常用手段,也是激励员工的惯用手法,为人力资源管理思维其他环节提供基础信息。[1]绩效考核是上级管理者和员工以共同合作、协作的方式完成的,这就有一个严格的要求:上级和员工之间要有一个持续不断的双向沟通渠道,否则既达不到考核的目的,也达不到激励的作用。这是一个为了达到双方目标而采取的建设性措施,需要的是员工和考评人之间共同努力、排除障碍、共同学习、共同提高,实现双赢。 激励机制就是企业中各种激励措施的总和,激励机制的建立,具有很多重要的作用和目的,要清楚员工在什么条件和前提下,更愿意按时工作,更加情愿留下来而不是跳槽,怎么样更加有效率。绩效考核在激励员工上有很大的变数,值得人们进一步研究。实践证明,合理而科学的激励机制就是企业实现目标的一条单一轨道,另外一个就是绩效考核,它们相辅相成,这种双轨制的运行,才能确保企业向正确的方向前进。哈佛大学教授威廉.詹姆斯在一次员工激励调查研究中发现,按时计酬的员工只要发挥20%—30%的能力就可以保牢饭碗,如果给予充分的激励,那么他们的能力就发挥到80%—90%。[2]这就说明,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生产技术的日趋复杂,单靠机器设备并不能增加生产,激发员工的创造性和革新精神就显得越来越重要了。当今国内外竞争激烈的情况下,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不断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必须最大限度的激励全体职工,充分挖掘人力资源的内在潜力,是更对的员工能自愿地去为实现组织的目标而奋斗。从工作业绩看看激励: 绩效=能力×积极性 就是说,如果两位职工的能力相等而绩效完全不同或者是有很大的差别,那么原因很简单,就是积极性出现了偏差,而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什么?就是想办法把积极性引导到正确的方向,做出正确的选择,不断的才用激励措施,持续稳定地调动职工的积极性,达到最终目标。 所以一个系统的、科学的、合理的绩效考核就可以提高激励机制的正效应,能够有效的激励员工依附于企业,努力完成工作目标,实现企业的最终愿景和使命。 二、双向的绩效考核计划设计促进激励机制的激励效应 企业制定绩效计划的主要依据是员工的工作目标和工作职责。在绩效计划阶段,企业管理人员和员工之间需要对绩效的期望问题达成共识,在共识的基础上,员工对自己的工作目标做出承诺,管理人员对员工的承诺进行确认。管理人员和员工之间共同投入参与计划设计的计划更能够激励员工完成任务,这种协议式的计划制定,更能激发员工的责任感和认同感,从而达到企业和员工的共同目标。研究表明,当人们亲身参与了某一项决策的制定过程时,他们一般会倾向于坚持立场,并且在外部力量作用过程中也不会轻易改变和变更立场,对员工公开承诺的内容,具有很强的激励性。 俗话说:“计划是行动的先导”,没有绩效考核计划,工作起来走东顾西,难以达到组织个员工的共同目标。[3]绩效计划设计能够保证组织、团队计划的贯彻实施,个人工作计划要服从组织,同时,组织计划的实施依赖于员工的工作,而员工个人计划制定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组织的生存和发展,相互之间起到促进作用。 双向性的优点:有助于组织目标和员工个人发展目标相结合。各个层次的计划制定,充分吸取员工意见,能够挑起员工完成目标的兴趣。飞利浦公司半导体部门的员工,由原来提高5%的变革计划,到后来提高到20%的目标,就是员工参与程度较高的结果。[4]迷失了方向,船只只能在大海中随波逐流,没有归程,没有目标的人,只能在蹉跎中消磨时光,方向和目标对人的激励作用是巨大的。有了目标没有动力的船只,也只能浮萍四处,凄惨宿命。 员工参与的绩效考核设计,便于员工发现自身优劣势,计划时需要对所处环境及其自身情况通盘考虑,这样员工能充分认识自己的优势,知道自己的短处,自己为了达到目标,对企业有什么样的要求,更好地与部门交流取得认同和帮助。明确了目标,有了对自身情况的认识,对企业要求和企业给予的条件的认识,员工就可以按照目标要求去完成任务。这种员工充分参与,自主管理,共同互助,协作工作能达到物尽其用,人尽其才,何乐而不为呢? 对此认识,在计划阶段,企业就要做到营造一个良好的沟通氛围,要求管理人员与员工重视这一过程,确定一个专门的的时间进行绩效计划沟通,而沟通的气氛要轻松,而不是给对方压力。最好选择那些休闲的场所、咖啡厅等,让员工轻松接受,从而达到激励的效果。沟通过程中,管理人员和员工保持平等关系,沟通中,企业管理人员不但要多听取员工的意见和建议,还要对员工的目标思想进行总结和分析,知道员工在相互协调配合中实现个人目标,最后要鼓励员工做出决定,和员工一起实施企业的绩效管理。 三、合理的绩效考核方法推动激励机制作用于员工 随着外企在中国的疯狂增长,我国大多数企业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基于此种情况,我国的家业也采取了一些有效的措施进行整改,他们也建立起自己的绩效考核方案来激励员工。想要建立一套适合本企业的,以绩效为基础的激励体制,对员工工作绩效良莠的评价和有效的回馈,来激发每位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创新精神,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将定性评估和定量评估结合起来,运用有效的晋升、晋级激励体制体现公平与公正原则,通过各种奖励、晋升来激励员工积极性和创造性,成为企业的根本任务。 考核要真正在企业员工中创造价值,起到牵引与激励作用,确实是一个挑战性的任务。下面,就常见的两种考核方法来分析一下,对企业激励员工的作用。 1、360度考核方法与马斯诺需要层次相结合。 360度反馈,又称“360度绩效考核法”或“全方位考核法”,最早由被誉为“美国力量象征”的典范企业英特尔首先提出并加以实施的。[5]360度绩效反馈是指由员工自己、上司、直接部属、同仁同事甚至顾客等全方位的各个角度来了解个人的绩效,如图一所示。沟通技巧、人际关系、领导能力、行政能力……通过这种理想的绩效评估,被评估者不仅可以从自己、上司、部属、同事甚至顾客处获得多种角度的反馈,也可从这些不同的反馈清楚地知道自己的不足、长处与发展需求,使以后的职业发展更为顺畅。 图一:360度考核示意图通过360这种自上而下的考核方法,能够综合各方面的意见,从不同的角度来认识员工的整体,使员工更能认清楚自己的长处和短处,继续发扬还是不断改进,从而达到提高绩效的目的,也能够不断激励员工做到自己的最优。但是,员工具有能动性,需要我们结合员工的实际情况和需求来具体操作。这种方法考核一个人是比较公正的,当上级和下级考评有很大的差异时,管理人员应该及时与员工进行沟通,应该在存在异议的地方去得一致的意见,上级帮助下级提高,能使下级员工心情舒畅,有归属感,更具有激励的效应。360度考核能推动激励机制的改进,从而达到提高激励的作用。其次,360考核的优点还有不同考核者拥有不同的特点,如图二所示:考核主体 优点 缺点上司 具有目标导向明确、了解业务内容、受考核者个人主观影响明显 同事 彼此间一起工作时间长、了解多,评价比较客观,利于协作团结 有时,个别人会刻意贬低被考核者本人 通常会降低自我防卫意识,了解自己的不足,改进自己,实现自我管理意识 一般对自己的打分高于他人的评价下属 可以对管理风格进行诊断,获得下属的反馈信息 会有个人主观因素存在客户 从组织外活的信息,客观公正 实际中,往往不容易获取 图二:不同考核者的特点 而马斯诺的需要层次理论把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如图三所示: 图三:马斯诺需要层次 五种需要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一般情况下,人总是由低层次到高层次的满足需求,一个层次满足了就会像高一层次发展,并且越到上层,满足的百分比越少。有时,在同一个阶段,不同的人需求不一样,即使同一个人也受多种需求的支配。管理者实用360度考核方案时,要高瞻远瞩,不能鼠目寸光,根据西方管理心理学家研究,马斯诺的需要层次论能够帮助企业家管理好业务并对员工起到激励作用。表一就是一张需要层次论同管理措施密切结合的参考表。 表一 需要层次论与管理措施相关表[6] 需要的层次 诱因(追求的目标) 管理制度与措施 安全的需要 薪水、健康的工作环境、各种福利 身体保健(医疗设备)、工作时间(休息)、住宅设施、福利设备 安全的需要 职位的保障、意外的防止 雇佣保证、退休金制度、健康保险制度、意外保险制度 归属于相爱的需要 友谊(良好的人群关系)、团体的接纳与组织的一致 协谈制度、利润分配制度、团体活动制度、娱乐制度、教育训练制度 尊重的需要 地位、名份、权力、责任、与他人薪水相对高低 人事考核制度、晋升制度、表彰与奖金制度、选拔制度、委员会参与度 自我实现的需要 能发展个人特长的组织环境,具有挑战性的工作 决策参与制度、提案制度、研究发展计划、劳资会议 由上述对360度考核和马斯诺需要层次看,企业管理人员要根据员工的需要来制定考核的重点,才能达到激励员工的目的和效果。首先,满足员工的安全需要是基础,有合理的薪水设计,考核跟薪水福利挂钩能起到一定的作用,往往可以刺激员工完成既定的目标。其次就是安全的需要,安全对于员工也很重要,试想一下,没有安全保障的企业能指望员工达到什么样的标准?他们能冒着生命危险去为企业工作吗?再次,归属和爱的需要,企业是一个团队,调节员工对团队合作感知可以提高员工满意度,从而提高激励性,相关制度的探讨和制定需要员工参与。第四,尊重的需要,在进行360度考核时,把晋升、晋级作为考核的一方面,可以激励员工为了这一份尊重而努力工作。最后,考核方法不是一成不变的,企业管理者还要清楚,中国的现状,很多员工对自我实现的需求更加浓烈,在实施360度考核时,尽量可以考虑到员工的自我实现,使人的潜力现实化以达到完美人性。[7]总之,只要把考核机制和需要理论合理的运用在一起,考虑各个方面的优势和劣势,就能够把企业的激励机制激活起来,形成一个良好的、健康的循环系统。这个系统就是一种价值观和企业文化,员工作为一个生物体不是简单地有外界力量或是无意识冲动来控制的,而是受他们自己的价值观和选择性所支配。激励理论是直接或间接立论于人的需求理论,有需要引起动机,由动机需找目标以满足需求的驱动力从而激发员工实现企业既定目标。把360度考核和需求理论揉合起来,这就抓住了关键,员工为了自己的需求会发展生产力变革生产工具,使企业不断进步。人的需要按不同的情况有所差异,根据不同的人不同的需要,针对性地采取不同的考核,才能正真取得效果。2、目标管理法考核对员工的激励作用目标管理:目标管理是以目标为导向,以人为中心,以成果为标准,而使组织和个人取得最佳业绩的现代管理方法。目标管理亦称“成果管理”,俗称责任制。是指在企业个体职工的积极参与下,自上而下地确定工作目标,并在工作中实行“自我控制”,自下而上地保证目标实现的一种管理办法。[8]目标管理的考核就是以员工的工作结果来论功行赏,这一考核对生产性的、以数量为生产目标的员工尤为管用,在中国现状的劳动密集企业里,这一考核体制的作用得到了很大的强化,也对员工的积极性起到了很大的激励作用,完成目标成为员工的首要目的。首先,亲自参加目标制定的激励作用。美国心理学家弗鲁姆认为,人总是渴望满足一定的需要和达到一定的目标,此目标又对激发人的动机有影响,这个激发力量的大小取决于目标效价和期望值。[9]这说明员工对目标的重视程度会直接影响他实现目标的动机和行为,由于目标的实现靠的是员工自己的不懈努力,只有认可的目标才具有诱惑力,才能激发出员工的能量产生强大的动力。通过这个步骤,才能达到“自我控制”的激励功能,员工明确自己的目标、职权、职责,就可以把自己的劳动结果和目标进行对比来评价自己的绩效,能否达到考核的标准。其次,责任感意识的激励作用。目标管理的考核方法之所以发挥作用还在于它能增强员工的责任感,而责任感就是一个巨大的激励因素。其实许多员工的动力来自于被强烈的责任感驱使,要充分发挥员工实现目标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增强责任感是一条重要的途径。而增强责任感的最有效手段就是在目标实现的过程中实行“自我控制”,只依赖于强制性的管理手段来实现目标,还会适得其反,不能取得员工的认可和尊重,就不能激发出积极性和主动性,目标就难以实现或者达不到要求的质量。再次,目标本身的激励引导功能。目标就是期望的成果,不管是个人、部门的还是整体努力的结果。目标不仅仅为管理决策层指明了方向,还可以为员工提供一种衡量实际绩效的标准,目标管理的考核方法能对员工产生巨大的激励作用,目标确定后,它能使员工明确方向看到前景,因而能起到鼓舞人心、振奋精神和激发斗志的作用;而在目标的执行过程中,由于制定目标具有先进行和挑战性,在实际的执行过程和实现过程中必须通过一定的努力才能达到,因而有利于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当管理层和员工实现目标以后,由于愿望和追求得到满足,员工也看到自己的预期结果和工作成绩,会从心理上产生一种满足感和自豪感,这样就会激励员工以更大的热情和信心去承担新的任务以达到新的目标,形成良性循环体系。[10] 四、正确而充分的利用考核结果来激励员工绩效考核过程对员工的激励是最主要的,通过过程更方便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更正是很有效的,可是也不能忽略考核结果的辅助作用。不同的企业对考核结果有不同的运用,当然也起到不一样的激励效果,不仅仅如此,不一样的绩效考核方法起结果的侧重点不同。360度考核方法得出的结果和目标考核方法得出的结果在激励员工的利用上就存在着差异性,各有侧重,却也相互补充。360度考核,在激励员工上主要表现在可以提供反馈指导和避免考评错误。提供反馈指导:360度绩效考核强调的是多角度和有效的沟通,结果来自多方面,有利于员工自我认知和反省,直接指导了员工个人的职业发展。好可以帮助员工认识自己的职位,必要时可以进行职位变动,如果绩效不好,可能是因为职位不合适,可以调整去从事自己更加擅长的岗位,好可以帮助员工认清自己的弱项,为自己的培训和发展提供信息。避免考评错误:360绩效考核是一种全方位的考核,可以减少考核误差,每一个员工都希望自己的考核结果是真实可靠的,是公平公正的,才能使员工信服,让员工认可,避免员工考核结果出现扭曲状态而影响员工的心情,从而达到激励的效果。目标考核的结果对员工的激励性更强。目标考核的结果被普遍用来满足员工的生理需求而不是战略计划的改进,为了增强薪酬的激励作用,在很多企业中,目标的完成与否以及完成的额度跟薪酬奖励和工资挂钩,一般销售人员和生产工人都才用这种体系。员工往往为了达到考核目标的结果,努力工作,以达到自己和企业的共同期许,合理的目标计划能使员工充满动力,而正确的评价和认可员工工作成果能加速员工对企业的行人和忠臣,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 五、结束语绩效考核不是为了考核而考核,考核只是一种管理的手段而不是管理的目的。如果一个企业的考核体系不能激发员工,不能将员工发展与企业成长相整合,那么这个企业的考核就是没有任何意义的,这个企业的考核体系也是无效的。如何通过有效的绩效考核使员工把组织的任务目标看成是自己的任务目标?使员工为实现这种目标而自觉努力的工作呢? 第一、企业要不断提升管理阶层的意识和素质能力,强化管理人员管理能力的开发,真正使他们在企业管理的各个层次发挥牵引力。[11]业管理者要通过考核的过程、结果对员工的工作动机进行引导和激励,让员工在有效的激励中成长。不断完善自己。 第二、绩效考核的顺利进行离不开企业整体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框架的建立和完善,企业应从整体战略的眼光来搭建整个人力资源管理的大厦,让绩效考核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其它环节,特别是激励机制,相互联结、相互促进。[12]具体的措施包括:及时的目标确认与绩效辅导;评估后及时给予相应的奖惩或监督改进;将评估结果运用到培训中去等等。如果这些措施不完备,绩效评估效果就无法保证,激励员工也就成为一纸空谈,成为一种形式。第三、绩效考核要以尊重员工的价值创造为主旨,它虽然是按照行政职能结构形成的一种纵向延伸的考核体系,但它也应是一种双向的交互过程,考核者不仅要把工作要项、目标以及工作价值观传递给员工,同时也要尊重员工的价值创造,双方达成共识与承诺。[13]可以借助漫谈和随机的和谐谈话来完成员工与管理人员之间的沟通。第四、要充分利用绩效考核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不仅要注意物质利益和工作条件等外部因素,更要注意对人进行精神鼓励,给员工成长、发展、晋升的机会。要充分把考核机制与马斯诺需要理论联系起来,充分了解员工的需求才能真正达到激励员工的作用。总之,有效的绩效考评体系是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的重要基础。企业一定要根据时代特点和员工需求,将绩效评估与激励机制有机的结合起来,在科学的绩效评估体系下充分激励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在实践中不断地总结、完善和创新,正确、合理、科学的利用不同的绩效考核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这样构建起来的激励体系才会真正适应当前的发展要求,才能迎接市场更加激烈的挑战。参考文献:[1] 付亚和、许玉林,绩效管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12月:58.[2] 俞文钊,现代激励理论与应用[M].辽宁: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年10月:5[3] 刘蕊,如何进行绩效管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3003年12月:135. [4] 赵国军,绩效管理方案设计与实施[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年5月:72--74[5] 孙建敏、张明睿,高绩效工作系统与员工满意度关系研究[J].企业管理研究,2010年2月:99--103[6] 俞文钊,现代激励理论与应用[M].辽宁: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年10月:27--29[7] 刘颖、杨文堂,绩效考核制度与设计[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年2月:60--65.[8] 华贵军,目标管理提升基层管理者的绩效[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0年5月:943--45.[9] 黄顺春 ,企业员工的个性差异与激励方法[J].企业经济,2003年4月:43.[10] 赵国强、杨魏峰,管理心理学[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95年12月:34.[11] 张志强、张彩铃 ,企业目标与激励方法[J].财经问题研究,2003年2月:67.[12] 程德俊、蒋春燕、戴万稳,所有制特征、人力资源战略与企业绩效[J].南大商学评论,2006年8月:73--75.[13] 张一驰 ,我国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与绩效考核关系研究,2004年9月:38--40.本文从企业绩效考核入手,把绩效考核的作用和系激励机制联系在一起,从绩效考核的设计、运行、结果几方面对员工的激励作用进行分析,最后对企业提出几点建议。 文章思路清晰,有合理的条理性,能够把所学的科目联系起来分析问题,把360度考核方案和马斯诺需要层次结合在一起,从心理上分析满足员工需求的条件,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和创造性,具有新颖的思路;另一方面,从目标管理的激励作用来分析绩效考核在激励机制中的核心作用,从几方面来总结企业怎么运用绩效考核来激励员工,达到共同的目的。 不过,由于知识不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比较弱,内容比较浅陋,分析问题的深度有限,导致文章平淡无奇,缺少创意。个人觉得,有缺点也有优点,可行分数80--8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