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法学考研,哪些学校用的是北大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的红色的教材啊

沐丝
绸缪
中国政法大学考研考试科目包括:综合一:法理3332623432、宪法各40分,行政法、行政诉讼法共30分,三国法40分,共计150分 综合二:民法、刑法各50分,民诉、刑诉各25分,共计150分中国政法大学法学硕士考研用书:《法理学导论》第二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1月份舒国滢主编 25元《宪法学》 北京大学出版社第四版 焦洪昌主编 30元《国际法》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 2008年 周忠海主编 42元《国际私法》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 2011年 第三版 赵相林主编 48元《国际经济法》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8年9月版 莫世健主编 49元《行政法学》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2年第二版 张树义主编 24元《行政诉讼法学》第二版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2年第三版 马怀德主编28元《民法学》第二版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1年最新版 江平主编 59元《民事诉讼法学》(第三版)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2年12月第三版 宋朝武主编 53元《刑事诉讼法学》(第四版) 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陈光中主编 45元《刑法学》 (第四版)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1年7月版 曲新久主编 56元中国政法大学考研高分经验分享:http://wenku..com/view/58410f33376baf1ffc4fad9c别的学校不知道,中国政法大学法学考研的刑事诉讼法用的是北大出的红皮的书。您是哪个大学的?考研的么?谢谢追答中国政法大学

2019经济学考研,北京大学录取人数多吗?每年有多少人进复试呢?

维清
白小凡
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指定了如下参考书:(1)范里安《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格致出版社(2)尼克尔森《微观经济学理论:基本原理与扩展》,北京大学出版社(3)曼昆《宏观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4)巴罗《宏观经济学:现代观点》,格致出版社看书顺序依次为:范里安《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曼昆《宏观经济学》、尼克尔森《微观经济学理论:基本原理与扩展》、巴罗《宏观经济学:现代观点》。但是,事实上,单看上述教材,依然很难考一个高分数。强烈建议考生除了看上述教材,辅助多看看如下教材:(1)平新乔《微观经济学十八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范里安《微观经济学高级教程》,上海三联书店(3)罗默《高级宏观经济学》,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看前三章)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招生人数为一般为14人(除2015年招了15个人),相对来说,国发院考研招生人数不多,复试分数线很高,需要考生在准备初试过程中加倍努力。根据国发院内部统计数据得知,该院每年考研的考生中很多是跨专业考生,在录取的学生中,也有很大比例是跨专业的学生,也就是说,在考研复试的时候,老师看重跨专业学生自身的能力,而不会片面地去看考生本科专业是否为经济学相关专业。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2017复试分数线为390,2016复试分数线为370,2015复试分数线为371,2014复试分数线为389,从往年录取信息看,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对学员本科院校有要求,一般为985高校或者很不错的211高校。从复试淘汰率可以看出,进入复试的学员有1/3的概率会被淘汰。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下属的政治经济学、经济史、西方经济学、世界经济学、理论经济学(国家发展)、金融学、企业管理,初试专业课考试科目都为“908经济学理论”。

北京大学考研科目

大事情
商君
公共课:政治、英语专业课要看方向,方向不同考试科目也不同,如果还有什么不懂的可以到尚考考研问下

北大口腔考研都考哪几本书啊?是什么出版社?

功成之美
手挠顾指
病理生理学考试常见错误与对策——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规划教材辅导丛书 作者: 王国中 金莉专 主编 定价属: 18 出版社: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3-1第1版 病理生理学试题与题解——教学参考丛书 作者: 彭裕文、殷莲华、钱睿哲、杨轶群、曹翔、李先涛 定价: 9.5 出版社: 复旦大学出版社、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1-2第1版

请问北大计算机应用技术考研教材的作者及其出版社是?

每下愈况
辩说
计算抄机数学基础参考书:袭《高等数学(上、下册)》 同济大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Jul 1 2002 12:00:00:000AM 5 范围:一元微积分、无穷级数 上册:除了第七章和加*号的部分外的所有章节 下册:第11章的第一到第五节 《离散数学》 耿素云 屈婉玲 北京大学出版社 Jan 1 2002 12:00:00:000AM 范围:集合论与图论,代数结构 第一到第五章,第七到第十九章 计算机软件基础参考书:《数据结构》 许卓群 杨冬青 高等教育出版社 Jul 1 2004 12:00:00:000AM 《数据结构与算法分析--C++第二版》 张铭 刘晓丹 电子工业出版社 Jan 1 2002 12:00:00:000AM 《操作系统教程 》 陈向群 杨芙清 北京大学出版社 Jan 1 2001 12:00:00:000AM 第一章至第九章 供参考,希望有帮助。

考北京大学研究生?

人之合也
电影人
我现在把我考北大中文系中国古代文3236393130学专业研究生过程中的辛酸与欢乐都拿出来,与大家分享。我是今年考古代文学的,本科在一个纯理工科学校就读,可以说考研该跨的都跨了,所以可能对跨专业考的同学更有些启发作用。以下文字不一定成为连贯的文章,想到哪说到哪,用词也不十分考究,以达意为准,其或有未达者,望见谅! 一、关于动机 个人认为单纯的喜欢并不能作为报考的理由,单纯喜欢并不能使我们保持对某事物持久的兴趣,复试时老师问我相似的问题,我回答说:“就像对女朋友一样,如果单纯是喜欢,也许并不能保持很久,男女朋友到最后也许是责任二字在维持着相互的关系。”(众师莞尔)当然,没有对中文的热爱,我相信大家不会考北大中文,但是在你自豪地说你因为喜欢而考北大中文时,是否应该冷静地再想想我们考试的动机。为名为利计,我们都不应该来学中文,世上有很多可图名牟利之事可做,但绝非北大中文。“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大家都应该有这样的心态。 有些人说备考的战线不能拉太长,这句话在某种意义上讲是不错的,这“某种意义”指的是你的备考只是单纯的备考,是一种投机的行为。如果我们能够发自内心地热爱中文,我们准备考试的期间就肯定不会有那么多的厌烦与枯燥,相反,这应该是一段非常愉快的时光(就专业课而言)。既然是考试,当然在准备的过程中就有其方法可说,有主次之分,毋庸讳言,这有一定的投机成分,但这种投机的准备不应该占很长的时间,如果从开始你就是为考试而学习,到最后也许你会发现你虽然离出发点很远了,但由于并非是正途,也许离目标会更远。投机有可能使我们一夜爆发,但时候是从云端摔下的那种重挫。 二、专业课复习 我完全是从一片空白起步的,高中学的就是理科,大学本科又是在一个纯理工科学校,一点人文氛围都没有,除了少得可怜的公共选修课,根本就没有任何人文类课程,除却自学,别无他途。由于环境原因,信息非常有限,我刚开始看有关文学史方面的教材时,根本就不知道有袁版的文学史,只是在图书馆找到一部六十年代出版的游版文学史就翻看起来,我也不知道游国恩为何许人,这部文学史又有什么来头,以此可知我的背景之清白无瑕!我真正开始决定要考中文系应该是大二的暑假,也就是悉尼奥运会期间,之前自身的文学知识是惊人的一片空白,完全的从零开始。也许应该感谢我信息的匮乏,否则可能我那时看的书就不会那么广而且杂,那时看书全凭兴趣,拿到一本书看看,觉得还可以,就借回去细读(当时看的书大多是图书馆的),也不做笔记,很多书读完之后留下的都是一些零散的知识点,只对中国文学史有一个感性的概括的认识,谈不上什么自己的思考。“绘事后素”,也许正是这样的杂乱阅读,构建了我的残缺的文学素地,虽然残缺,但较之此前的空无,总是好多了。这也为我以后的学习打下了一点基础。现在我当然不建议大家再胡乱看书,况且在复习的过程中我们的精力有限,应该更合理地安排时间。下面是我看过的书(以*号的多少标识其推荐的级别高低,****为最高)和具体的方法: 1、文学史 游国恩等《中国文学史》(***) 袁行霈等《中国文学史》(****)(无疑是最重要的) 复旦郭预衡《中国文学史》(*似乎不太为考研人所重,但条理清晰,时有可观,有时间可参看)(复旦章培恒版更知名些,我只看了隋唐部分,是一本不错的书,很有新意) 褚斌杰、袁行霈、李修生《中国文学史纲要》(***)(此书虽为电大教材,然皆是巨擘手笔,很能反映北大传统观点且简略易看) 刘麟生《中国文学八论》(此书为解放前出的文学论丛书,时有可采,闲暇时可翻阅) 褚斌杰著《中国古代文体概论》(****)《中国诗学丛书》湖南人民出版社(分先秦诗学***,魏晋六朝诗学、唐代诗学***、宋代诗学、明代诗学、清代诗学、近现代诗学等部分。可先大致翻阅,再选一些自己不大明白的部分细看) 袁行霈著《中国诗歌艺术研究》(****) 周先慎著《中国文学十五讲》(***) 丁夏著《咫尺千里——明清小说研究》清华大学出版社** 葛晓音著《诗国高潮与盛唐文化》(****) 谷云义等编《中国古典文学词典》(可以以任何一部文学词典或中国大百科全书文学卷代替) 袁行霈《中国文学概论》和朱自清《经典常谈》(****)(强烈推荐) 钱钟书《宋诗选注》(****)(对每位诗人的评价尤其精辟) 闻一多《唐诗杂论》(****)(论贾岛与宫体诗尤其精辟,文采亦极佳,即使不采其观点,亦可赏其文采) 胡适《白话文学史》(***)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 周先慎《明清小说》 李简《元明戏曲》 上海古籍出版社《古典文学三百题》(****)(看书的方法因人而异,可挑自己薄弱的部分看) 李泽厚《美的历程》**** 杂志《文史知识》 朱东润《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 钱理群等《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及其《学习指导》 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 能想起来的差不多就这些,主要是列举最重要的、可以说是必读的书目。文学史的学习应该和历史、哲学史、思想史等结合起来,有时间应该看看哲学和思想史的名著。书是不少的,不可贪快嚼不烂,也不用畏惧看不完,只要一步一个脚印,静下心来,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可怕。 不用说,文学史是重中之重,学习中应该注重体系脉络,最好能大体建立起自己的文学史观,切忌读书如背书,应该随时思考,以合上书本,能用自己的话自己的观点把书中相关的章节复述出来为标准。还有就是要对每一个时期的文学发展状况、每一个文学过程的发展脉络有清晰的掌握,其兴起至衰亡,每个时期的代表作家作品及其文学史地位等都要理解掌握。这样,就必须要求我们多读原著,没有对作品的阅读是绝对支撑不起来一个具体的文学史观的。读没读过原著,差别甚大,如果确实时间上来不及了,大部头的如小说等,可以到图书馆大致翻翻,至少应该知道故事梗概,然后选一些章节细读以了解其行文特色,这都是必要的。至于先秦诸子之文章,能读完最好,不能,至少也应该读些选本,至于诗词曲赋莫不如此。 读书要做笔记,这个很重要,至于做笔记的方法,不外言简而精,且应有体系,因为考试前的一段时间可能主要就是看笔记,书本内容太多而杂乱,不若笔记之精简易看。我当时作笔记时将每一页右边留下三分之一或稍多,一则以备后日有新想法而做新的补充留下余地,再则记一些重要的名词解释等。 2、文学批评史 张少康《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教程》(我用的是一卷本)**** 郭绍虞《中国文学批评史》(似乎不适合自学) 朱东润《中国文学批评史纲要》(****这是批评史的早期著作,文言写的,简略而精要,故推荐之) 复旦版批评史亦很不错,引用详细。 郭绍虞《中国历代文论选》(可先详看一卷本,再结合四卷本) 《毛诗大序》、曹丕《典论论文》、钟嵘《诗品》、严羽《沧浪诗话》(这里着重提出这几篇是希望大家至少能将它们全文七七八八背出来) 学习文学批评史的同时结合郭绍虞的文论选,将重要的论述背熟,也应该像文学史一样注意发展脉络。 文学批评史要和文学史很好地结合起来学习,就考试而言,批评史的论述很多时候能够而且应该运用到文学史的论述中去,从这个意义上讲,批评史学习的重要性不在文学史之下。 3、中国通史 张传玺《中国古代史纲》****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上海古籍出版社《中国历史三百题》**** 樊树志《国史纲要》*** 此外我还看了一些诸如钱穆的《国史大纲》,梁启超、黄仁宇的一些著作,但是就考试而言,投入产出比相对较小,故不列出推荐。 中国古代史的学习主要要注意每个朝代的大事及其影响,尤其要注意那些与思想史及文学艺术相关的历史事件或者制度的沿革等。诸如科举史、各朝的文化制度。对于历史事件,还要有自己的历史观点,历史学习与文学史学习一样,都要形成自己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评价观点,这就要求我们不能背书式的读书,我之所以反复强调这个问题,因为这实在非学习的正途,对做学问、对北大中文系的考研来说这都将是吃力而不讨好的事。 复习时切不可投机取巧、不要奢望有捷径,安安心心看书、老老实实做笔记,该背的背,该动脑筋的别偷懒,至于答题技巧,那不需要太担心,考试前一两个月花点时间自己试着写写,拿到一道题,半个小时四十分钟,你自己怎么安排、怎么写,一个名词解释,怎么写得精当简洁,多试几次就能摸到门径。可以说答题的模式也可以体现你的个性,个性人人相异,何必求答题人人同面呢? 还要提出的是,不管别人的学习方法多么地适合他本人,你要寻找的是自己的方法,只有适合自己的方是最好的。只要大的方向不错,只要是在预定时间之前到达,我要走着去还是跑着去还是跳着去,还需要别人管吗? 4、大综合 关于大综合的复习,我自己走了不少的弯路,没有特别的经验可言。只有一条是:历年试题不可不看! 三、关于心态 不要心存畏惧甚而自卑。只要你看看我前面所说的我自身的基础,你就应该相信,基础差并不是我们畏惧自卑的理由,我们这时候需要的是胆大而心细,我不知道我是否属于“无知者无畏”的类型,总之开始时虽然什么都不懂,但是是一点畏惧都没有的,但老实说,自从决定考北大中文系以来,我真的几乎是一天的愉悦心情都没有过,因为学习的压力不容我欢快起来,长期处于压抑之中而且身边并无一人可以在学习上帮得了我。看到旁边自习的同学疯狂背TOEFL/GRE,而我一个人在捧着文学史、翻着诗经楚辞,那种孤独感油然而生。说到这了,真的要感谢北大中文论坛给我的帮助,不仅是具体复习方法、复习书目的帮助,更重要的是给我一种精神上的支持。我希望大家在复习过程中不要像我这样,应该以更开放更愉快的心态学习。 不要轻狂自傲自视太高。这正与前一种心态绝然相反。这种人在复习时可能狂飙突进,发现整个文学史也不过如此,历年试题在他们眼里亦无甚难解之处。除了在考试后低下高傲的头,高骂老师改卷不明,学校有黑幕、无识才之伯乐外,我想不出他们更好的下场了。 执两用中,方是正道。 我相信每个人在复习的过程中总会遇到一些特别难熬的时刻,记住,挺过去就好了,千万别灰心放弃,别给自己找借口。我最难熬的时期有两次:一是近乎一年前,也就是05年4-5月份期间,我几乎已经放弃考研了,考公务员的教材都已经买好了,也很想毕业后随便找一个工作算了。一种对人生对世情的莫名的虚幻感占据全身,觉得人生一切都没什么意义,虽然还不至想到死亡,但空幻虚无的思想深摆不掉,“希望之为虚妄,正与绝望相同”,我当时深有体会。但后来还是割舍不下,继续拿起书本。二是05年国庆之后,也就是考前三个月左右,我当时突然陷入绝望之中,觉得北大中文系离我太遥远了,自己的知识太贫乏,要学的东西太多,但这次持续时间不很长,将近一周左右,后来适度调整心态,就又一心钻进书本中,因为时间是如此宝贵,已经不允许我再随意荒废了。因为亲身经历,所以特别能体会到其中辛酸,但是考研复习也并非单纯是阴而无阳的,学习的乐趣,特别是专业课学习,应该是每个备考者都应该感觉得到的。如果哪天你发现文学史实在看不下去了,想换换胃口,这时不妨找一些著名学者写的文章看看,五四诸公的也好,当代大家的也行,总之感觉离目标不是很远,即可放松,又可了解一些学者的思想等等,不为无益,不一定要死盯着那几本文学史直到生出厌烦为止。 自信与恒心加适当的方法,三者兼备,你离成功也许就不远了。 但既是考试,就必定有被刷的危险,再充分的准备,也应该有万一的打算,你应该想到失败的后果,如果你不能承受这种失败的话,那你趁早别准备了,或者换个学校考吧——跨专业者尤其应做好这种打算。 另,考研只是一次考试而已,考北大也是为了给自己找个更好的读书之处,没有必要看得那么重,说得那么悲壮。想考就认真准备,不想考就趁早做别的去,生活是如此的美好,不要挂在一棵树上吊死。都长这么大了,做什么不做什么自己心里应该有个底,成功能承受,失败也应该笑纳。成功了,一副小人得志模样;失败了,怨天尤人、觅死寻活,何苦来……!言不尽意,挂一漏万,若有一得,心已足矣!参考资料:中文考研工作室:http://class.chinaren.com/fengyuyanluren

北大图书馆学考研

的悲剧
大村姑
北京大学图书馆学专业考研科目: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652信息资源管理基础、855图书馆学。北京内大学图书馆学专业考研的参考书目:《图书馆学基础教程》,王子舟,武汉大学出版社 。图书馆学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思想和文化素质,能从事图书馆学教学与研究,并能担负图书馆、档案馆、信容息资源管理、知识管理、及其他信息管理和咨询工作的高层次、宽口径、复合型专业人才。扩展资料:图书馆学专业毕业生需要具备的知识技能:1、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关于文化、教育、科学的基本理论。2、熟悉我国关于经济建设、文化、教育、科学和图书馆事业的方针、政策和法规。3、掌握图书馆学与信息管理的基本知识,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向。4、掌握图书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和从事科学研究的初步能力。5、掌握运用现代化技术手段进行文献信息的搜索、处理、研究、开发与传递的实际工作能力。6、具有较强的中外文献检索、阅读能力,以及人际交流能力。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图书馆学专业

请问北京大学汉语言文学考研参考书有哪些?

同合而论
世蕲乎乱
我也想打算考北大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研究生,所以就找到了这个,你可以参考下e

北京大学哲学考研难度?

鸣我
夫道
考研失败经验帖在我看来是一种公开处决,这种在19世纪初就消失不见的惩罚方式,在2019年又重现3364了。玩笑归玩笑。失败的经历更能提醒人。我考研考了两次,都是报的北大。我是跨考,第一次是全裸上阵,没能给我的第二次提供任何帮助。所以主要给大家谈一谈第二次失败的原因和想要提醒你们的话。首先,在心态上,我不够坚决。我当时给自己的心理暗示——虽然这个暗示并不强烈,但它的存在可能是最终失败的原因——我能够调剂回本校。不管我考不考得上北大,从结果来说,我本硕都是985了。最终结果确实是没考上,但调剂到了另一所学校。也算是幸运,因为今年我硕士在读的这个学校,这个专业已经不接受调剂了。其次,在复习时间上,复习时间只有三个半月。你们现在开始看一些相关专业的书,开始看考研经验贴,还是很好的。有目标就去做,就去准备,这是很难得的品质。我虽然知道我要二战,但一直拖到9月份才开始看书。第三,阅读量少。我考研期间手头只有三本书,北大出版社赵敦华老师的《西方哲学简史》,高等教育出版社黄楠森老师一卷本的《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北大出版社赵家祥、聂锦芳等老师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程》。除此之外,没再看过别的哲学著作、哲学教材。第四,不够扎实。许多东西我只是知道,但是并没有吃透,也没有背下来,比如康德的实践理性那一块,考研的时候我就没搞明白。马哲教程看了一部分,做了第一章的笔记之后,就不再看了,感觉和高中学的差不多。马哲史的理解也是一知半解,整个脉络没有梳理清楚。最后,盲目且迷信押题。我那年考试前一个月、半个多月左右吧,记不大清了,我结合往年的真题给自己压了一波题,我自己还非常得意。最终结果是:西哲的题型和往年截然不同,更侧重于对哲学家思想的把握,而不是仅仅限于教科书,康德这一块,就是考的实践理性批判这一部分的内容。(我押的是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在复习的时候我直接放弃了。)马哲这一块我押在了马哲史方面,而北大在当年的考察,更侧重原理和马哲史的结合。有一些词我在复习的时候没有见到过。所以千万不要迷信押题,你要做的就是要把基础打扎实。以上就是我失败的原因。读到这如果你可能会觉得以上内容充斥着小人得志、投机倒把、还带着点骄傲自满、语气还夹杂着嘲讽,那我只能说你太误会我了;你也可能会觉得,我这个样子凭什么还敢站出来教导大家如何考研,还是找个地缝躲起来比较好。我主要想表达的意思,就是坦诚地面对自己。我们面对自己的时候往往不够真诚,被各种流行的、权威的观念左右着我们。我们做出行动都会考虑,别人怎么说啊,别人怎么做的啊之类的。这都或多或少影响了我们的认识。此外,人性都有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它不敢承认、直面许多负向的东西。这些我们不多讨论,我们要考研,要考哲学,对哲学的热爱,对真理的渴求,这些美好的远大的抱负我们也都放在一边。首先要直面的问题是,我是不是一定要上这所学校?是不是要换种环境?如果不是,基本上就失败了一半了。改变人生这种论调,你可能会觉得太夸张了,考个研改变什么人生。设想你进入了一种环境,别人都在拼命向前跑,你还会躺着睡大觉吗?但是如果你在一个大家不仅睡觉,还比着谁打呼噜打得响,虽然你可能被他们吵得睡不着,但是你一睁眼,别人在睡,你睡起来别人还在睡,你也就丧失前进的动力了。你可能会说,像某些人,人品不行,就不该考上,考上了也是个垃圾。但是社会分工不管这些东西,也不管你个人喜好,它是抹去个人特质的。许多外在的东西都是一种通行证。当你有了这个通行证,你才有资格,你才能进入某种空间。所以考研是一件很残酷、很功利的事情。勇敢的直面自己,直面人生,要清醒,不要自己骗自己,多、反思。要进行一场“反哥白尼式的革命”,让自己的认识跟着客观对象转,让对象来主导你,以它的客观标准来要求你自己,而不是让客观对象围着你的认识转。时间管理、情绪管理、坚持锻炼,合理饮食这些方面我就不再多讲了。其他的经验帖都很明白。再啰嗦一句,分析自己,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很难,而且我们也不是要在自我方面探求一个真理,我们要做的是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和缺陷之后,拿出行动来规避一些负向东西,避开那些可能是你失败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