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孙郁:文学之道并非无门
我们对于母语的驾驭还在单一的路上,文学教育说到底是对于陌生的存在的发现和探究过去有人问作家写作的技巧如何获得,答案常常令人失望,那结论是,文学的写作是难以言传的。这成了中文系和文学院不培养作家的理由之
-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陈平原就读书作了一场题为“读书是一件好玩的事”的在职研究生讲座,北京大学中文系拥有4个专业(中国文学、汉语、古典文献、应用语言学)、2个研究所(古文献与比较文学)、2个研究中心(汉语
-
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强大的频率论与贝叶斯方法生长曲线造型
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邀请Xin(Cynthia)Tong作了一场题为“RobustFrequentistversusBayesianMethodsforGrowthCurveModeling(强大的频
-
会计行业证书有哪些?会计证书对比分析?会计专业在职研究生
会计行业证书种类繁杂层次划分多会计类的职业证书种类繁多,从会计从业资格证书、CPA,到ACCA、CAT、IFA,从事此类职业的在职者多少都要选择相关的门类,参加职业培训,从而获得职业资格。会计从业资格
-
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院邀请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统计系薛凌洲作了题为“SufficientForecastingUsingFactorModels(充分利用预测模型的因子)”的讲座。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院应用
-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学实现了快速发展。“政治学、法学、社会学以及世界政治的研究,我们过去多年忽视了,现在也需要赶快补课。”由此开启了中国社会学的恢复与重建进程,迎来了社会学发展的春天。在这一过程中,社会学界越来越认识到,社会学学科建设和国家发展的命运是紧密相连的。中国社会学的本土化30多年前,社会学的恢复重建是从学习国外知识开始的。正如邓小平同志当年指出的:“我们已经承认自然科学比外国落后了,现在也应该承认社会科学的研究工作(就可比的方面说)比外国落后了。”所以,恢复重建之初的社会学学科与其他一些学科一样都是“舶来品”,是拿来主义,引入了西方社会学的一些理论、方法和概念体系。诸如社会化、社会互动、社会角色、社会分层、社会网络,当年听起来都很新鲜,引起了我国学者的极大兴趣。然而,经过探索与验证,我们逐渐发现,社会学的概念、理论是对社会现象、社会行为、社会生活的总结概括,因此,以我国社会生活为基础,提炼出解读与指导我国改革与发展的概念、理论、方法,才是中国社会学界最重要的任务。在此意义上也可以说,30多年来,中国社会学界最为重要的工作就是探索社会学的本土化。比较我国的实证“社会科学”的各个学科可以发现,社会学本土化特征最为突出,这显然与老一代社会学家在恢复重建时的引领作用密切相关。老一代社会学家历来重视本土化,比如费孝通先生的《江村经济》《乡土中国》等著作都是社会学本土化的经典之作。由此可以看出学科建设中领军人物的重要性。重建后的中国社会学发展比较顺利,费孝通、雷洁琼等领军学者的贡献功不可没。中国社会学强调本土化,与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变化密不可分。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社会发生巨大变迁,促使社会学者必须应对丛生的社会问题。在农村,人民公社解体,新的社会组织生成,产业与职业结构巨变,数以亿计的农民外出务工,新型农村社区迅猛发展;在城市,单位体制、就业体制、住房体制、医疗体制、养老体制全方位变革。超过13亿人口的超巨型社会的现代化转型,在人类历史上是罕见的。面对诸多现实问题,中国社会学开拓了众多新的研究领域,在探索理论解释与社会对策中形成了中国社会学的本土化特征。中国社会学的本土化特征,还与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密切相关。在我国被称作“文科”的所有学科中,社会学是最重视社会调查研究的。社会调查研究的定性、定量研究方法是社会学研究的重要基础,学习社会学的学生必须完成实地调研。社会学在职研究生的论文绝大部分都是在实地调研(田野调查)基础上完成的,如果仅仅凭借文献分析,很难拿到社会学学位。正是在大量一手数据、案例分析的基础上,形成了社会学的本土化特征。30多年来,中国社会学家的调查研究大大促进了社会调查研究理论与方法建设。我国社会的特点是人口规模巨大、疆域辽阔,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差异较大,社会各个群体构成极其复杂。这给社会调查研究提出了巨大难题。同时,随着城镇化步伐加快,大规模人口流动成为社会的一个基本特征,数以亿计的劳动者、农民工长距离迁徙。在比较稳定的社会中,调查研究的抽样框架也大体稳定;而在我国这样人口超常流动的情况下,每一次制定抽样框架都是难题。所以,中国社会学界探索了多种调查方法,探索怎样用最小的成本获取最有代表性的样本。近来,网络大数据成为新事物。社会学家正在思考如何改革费时费力的传统调查方法,如何从记录人们行为轨迹的大数据中探索社会关系、社会互动。创新社会分析方法,也是社会学面临的新课题。改革发展对社会学提出新任务新世纪以来,一系列新的理论概念进入我国社会生活。社会建设、社会管理、社会治理创新、构建和谐社会、社会事业改革、社会体制改革等,既成为党和政府工作中的重要议题,也成为我国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这些以“社会”为主题的领域,正是需要中国社会学界从学科建设与应对政策双重角度去思考和研究的。回顾改革开放历程可以看到,在很长一段时间,经济市场化改革步伐走得比较快,经济发展取得了很大成绩,经济学起的作用比较突出。但是,当我们进入全面深化改革的新阶段后发现,单一地推进经济发展已经不可能了,因为这时发展出现了严重的不平衡,包括区域不平衡、城乡不平衡、不同群体不平衡、物质发展与精神发展不平衡等。这些不平衡可以概括为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不平衡,即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而社会建设还远没有跟上。所以,现在面临的最为突出的问题是发展失衡。在这样的形势下,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正是针对我国各种发展不平衡问题的。经济与社会发展不平衡是各种不平衡问题中的核心问题。在实现经济与社会协调、平衡方面,社会学确实可以做很多事情。那么,社会学可以从哪些方面担负社会建设提出的新任务呢?概括地说,有三大理论视角。社会公平正义视角。如果说经济学更强调经济效益的话,社会学则更强调社会效益。社会学研究的核心目标,是试图将社会多元因素都考虑在内去处理社会问题。这就是一种社会效益或社会公平正义的思考,即强调“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利益”。社会不同群体的利益不一致怎么办?这需要统筹社会力量、平衡社会利益、协调社会关系,找到综合平衡点。社会建设的特点就是要在利益多元格局下实现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利益。社会学研究证明,目前我国收入分配结构中,偏低收入群体比例较大,中等收入群体比例较小。所以,当前在政策取向上应更多地考虑中低收入群体的利益。(节选)(在职研究生招生网)
-
近期,教育部提出“新工科”教育概念,在前不久召开的中国传媒大学春季工作会议上,胡正荣校长在讲话中也提出,教育部提出“新工科”专业,我们要从自身资源出发,对接国家战略,跟上时代步伐。那么,何谓“新工科”
-
中国人力资源管理年会暨第七届中国人力资源管理学院奖颁奖典礼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院长毛基业致开幕辞,并借此次机会对学院正在修订的新使命、愿景,首次向社会作诠释。需求、技术都在变,企业转
-
作者:锁凌燕,北京大学经济学博士,曾在美国波士顿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做博士后研究。现任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教授。政府工作报告经讨论和修改后全文发布。细数起来,全文共有9处提及“保险”
-
中国人民大学黎建飞:什么是生育保险
据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统计,近3年,女职工“三期”劳动权益受侵害案件呈大幅增长态势。其中大部分案件是由用人单位违法引起的。“生第一个孩子时,就和单位闹不愉快。现在放开‘单独二孩’,我符合条件,想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