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西安邮电大学张鸿:让电商的果实盛放在三秦大地上

针对社会上的热点问题,西安邮电大学在职研究生张鸿教授总能给出自己的独到见解,为市场提供更精准更专业的指导,他的个人见解也被发表在陕西以及全国多家权威型报刊杂志上。今天,我们就几个社会热点问题,当面聆听

  • 厦门大学经济学与统计学讲座:有条件的相关距离讲座

    厦门大学 厦门大学经济学大学

    王学钦教授在厦门大学经济学院举行了有条件的相关距离讲座。在职研究生讲座的主要内容如下:有条件依赖的统计推断在许多领域,包括遗传关联研究和图形模型至关重要。经典的措施侧重于线性条件相关,并不能表征非线性

  • 上海外国语大学英国研究中心:英语将改变什么?

    英国的未来充满不确定性英国的脱欧公投滑出了当时的卡梅伦政府预期的政治轨道,也把英国提前推到了历史命运的十字路口。基于历史传统与自身政治文化的优越感,主导英国的政治家们从来都没有在心灵深处认可欧盟的未来

  • 经济学在职研究生经济学硕士研究生职业发展及其优势

    经济学学专业属于实务性学科,人才的需求主要集中在高端市场,例如银行、证券、投资、保险及其他经济管理部门和企业从事相关工作。职业主要是大公司市场研究分析、基金经理、投资经理等。如果能获得一些资格认证,就

  • 国科大李佩先生生平:丹青难写是精神

    李佩先生,中国科学院大学外语系教授,中国党员,我国早期回国专家,“两弹一星”元勋郭永怀烈士夫人。1917年12月20日出生,籍贯江苏省镇江市,2017年1月12日1时26分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中日友好

  • 贵州师范大学文学院:有效的21世纪生活需要怎样的技能?

    贵州师范大学文学院邀请美国哈佛大学研究生教育学院HelenHaste教授作了一场主题为《有效的21世纪生活需要怎样的技能,我们该如何培养这些技能》的讲座。讲座由文学院苗庆副教授主持。文学院学院设有中国

  • 中央民族大学举办边疆学学术论坛

    由中央民族大学主办的“中国边疆学理论创新与发展论坛”学术研讨会在中协宾馆举行。开幕式由中国边疆学研究中心主任吴楚克教授主持,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院长麻国庆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边疆研究所刑广程

  • 青海师范大学在职研究生:互联网正在重塑中国文化习惯

    传统上,社会学研究的对象是实体社会,然而,互联网兴起以后,“虚拟社会”开始出现。而且,在博客、微博、微信等网络工具的助力下,跨空间的网络社会迅速普及这是早期社会学家想象不到的。互联网在中国社会的发展速

  • 中山大学中国社会福利转型学术研讨会

    大学 学术 学术研

    由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和中山大学社会工作教育与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的“新常态下中国社会福利与社会工作的转型”国际学术会议在中山大学学人馆拉开帷幕。国际社会工作教育联盟(IASSW)会长Annamar

  • 清华大学郑毓荒:混乱降低自我控制

    清华大学在职研究生经济管理学院市场营销系郑毓煌教授负责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消费者面对享乐品和实用品两难选择时的自我控制:决策过程、影响因素及营销应用》(2010-2012)在结题评估中获得“优”。该研究发现混乱的物理环境降低了消费者的自我控制,但混乱并不总是坏事,相比整齐的环境,混乱的环境更能促进消费者的创造力。郑教授的研究是受到著名的“破窗理论”的启发,如果一栋建筑的窗户破损却没有得到及时的修理,就会有更多的窗户被打破。类似的,地上的垃圾、墙上的涂鸦等物理环境的混乱,会引起其他各种类型的无序,甚至诱导犯罪的滋生。“破窗理论”告诉我们,混乱的环境会诱导人们做出一些损人利己的事情,比如乱扔垃圾等。而更有意思的是,混乱的环境是否会使得消费者在进行消费者决策时,更容易做出一些损害自己的决策?例如,混乱的环境是否会使得消费者降低自我控制,更容易吃不健康的食物等?从此入手,郑教授开始研究混乱的环境会对人们的消费决策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在研究过程中,郑毓煌教授及其合作者们招募了一群在职研究生来做消费者决策。在一个实验中,学生们被随机分入混乱情境组、整齐情境组和控制组。他们被要求想象这样一个自我控制的情境:你在家中看到桌子上摆着薯片,薯片金黄酥脆、非常诱人。但是你正在减肥中,吃一片两片不会影响减肥任务,可是你又担心一旦吃起来就会一片接一片很难停下来,最终会影响健康和身材。这个情况下,你有多大的可能会吃薯片?对于混乱情境组的参与者,是否吃薯片的情境被描述成发生在混乱的桌子前(在混乱的桌子上看到薯片),参与者会看到混乱桌面的图片和相关描述(比如,“文件被无序地乱塞在文件架内”);对于整齐情境组的参与者,此情境被描述成发生在整齐的桌子前;而对于控制组,则不提及桌面的混乱/整齐情况。结果发现,整齐情境组的参与者吃薯片的可能性是44.57%,而混乱情境组则是62.14%——比整齐情境组整整高出了将近20%!另外,控制组的参与者吃薯片的可能性与整齐情境组无异,说明是混乱的环境使得参与者放松了自我控制。混乱环境降低了消费者的自我控制,不仅仅表现在食物消费上。在另外一个实验中,郑毓煌教授和他的团队还发现,混乱的环境下消费者更容易不耐心。参与者们被随机安排到两个几乎一样的房间中,但是其中一个房间是井然有序,另一个房间则杂乱无章。在一个实验中,他们需要完成一个跨期选择的决策任务,参与者被告知“假设你作为群众演员参加了校园纪录片的拍摄,你可以选择现场领取50元的报酬,或者一周后在校内某办公室领取60元的报酬。请问你的选择会是哪一个?”很显然,相比立刻获得50元(即时小奖励),一周后获得60元的选择(延迟大奖励)是获得更多利益的选择,但是要求参与者耐心地等待一周,这需要消费者的自我控制。结果发现,整齐组的参与者中有59.3%的人选择了即时小奖励(马上获得50元)。而混乱组的参与者中,85.2%选择了即时小奖励(马上获得50元),比整齐组整整高出了25.9%!可以看出来,混乱组的参与者表现出了更低的耐心和更差的自我控制能力。然而,混乱一定是件坏事吗?天才科学家爱因斯坦被公认为是最聪明和最有创造力的人,不过,同样著名的还有他混乱的办公桌。爱因斯坦在美国新泽西州普林斯顿大学的办公桌至今还在供人们拍照留念,而它是惊人的混乱!这样的例子,并非唯一。很多学术界最有成就的人,包括许多诺贝尔奖得主(例如,诺贝尔奖得主、芝加哥大学经济学教授RobenFogel)的办公室都如爱因斯坦的办公室一样混乱,他们办公桌上的各种资料往往堆得像山一样。于是,郑毓煌教授和他的团队开始探讨混乱的物理环境对创造力的影响。同样地,他们把招募来的参与者随机分到混乱环境和整齐环境中,然后测量他们的创造力。例如,其中一个实验中,他们让参与者在规定时间内尽可能多地列举报纸的不寻常用途。结果发现,相比整齐环境中的参与者,混乱环境中的参与者列举的用途更多、更有创造性!在另一个实验中,郑毓煌教授和他的团队使用心理学中经典的远程联想测试(RemoteAssociatesTest,RAT)来测量消费者的创造力。每一道RAT题目给出3个(或者4个)与目标词高度相关的词语,参与者的任务是猜出目标词。例如,给出“柜子”、“阅读”和“呆子”三个词,相关的目标词的正确答案是“书”。对比两组参与者的答题正确率,结果显示混乱组的正确率比整齐组高出了24.75%。这些发现不仅拓展了社会科学界对混乱环境的认识,同时也带来很多实践启示。例如,在我国的中小学教育中,教室等环境往往都布置得整整齐齐、干干净净。这样的环境虽然整洁,但或许却不利于提高中小学生的创造力。同样,当家长看到孩子混乱的房间时,或许不要急着批评,而应该开心的是,自己家的孩子或许会有较高的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