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媒大学赵莹:主流媒体引领融合热
媒体融合,已成为传媒产业的大势所趋。作为我国主流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要确保主流媒体的传播力、影响力,赢得最广大用户,更好发挥舆论引导作用,广电媒体也必须加快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步伐。向新型主流媒体扎实
-
湘潭大学档案学专业在职研究生简介-档案学在职研究生
湘潭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机构设置合理。下设政治学与行政管理系、知识资源管理系、信息管理系和档案管理系等4个系,有公共管理研究所、社会保障研究所、电子政务研究所、信息资源管理研究所等4个研究所,有信息技术实
-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任菲老师作了一场题为“公司社交传媒参与对于销售业绩的影响:以淘宝为依据”的在职研究生讲座,北京大学任菲博士在光华开设的课程包括社交媒体与数字化竞争、电子商务、商战模拟及信息系统研究
-
中国农业大学第三届“青年教师科研创新·成长沙龙”在涿州实验场举办。4场主题报告、5个分组的20多场次学术交流,将近两天的日程排得紧凑、充实。在活动结束前的座谈会上,青年教师对这样的活动表达意犹未尽的感
-
无线充电的发展趋势与其关键芯片设计技术
设计技术无线充电的发展趋势与其关键芯片设计技术报告人:顾渊博士(昆山盛鸿科技有限公司)未来几年,一种无线充电技术将在我们的生活中普及并逐渐取代各种各样数码产品的充电器,它甚至可以为你的电动汽车在街头充电。不久
-
复旦大学孙向晨:形塑现代中国价值形态的基础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院长孙向晨教授作了题为“形塑现代中国价值形态的基础”的在职研究生讲座,孙向晨,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院长。曾经访问过北京大学哲学系(1994年9月至1995年2月),加拿大
-
厦门大学管理学院:对好信息错坏信息的不对称披露的限制
厦门大学管理学院邀请李宁忠老师作了一场题为“RestrictionsonManagers’OutsideEmploymentOpportunitiesandAsymmetricDisclosureof
-
9月20日上午10时许,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习究生院成立仪式在学校诚信楼三层国际会议厅隆重举行。全国正式成立研究生院的高校共计56所,但无一所财经类院校正式成立研究生院,这是所有财经类院校的一大心病,也是
-
亚洲工厂、中国和亚洲经济一体化主讲人:林桂军教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副校长林桂军,男,汉族,1959年6月生,北京市人。1982年7月加入中国。经济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特殊津贴专家。1978年入
-
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邀请台湾政治大学中文系刘又铭教授做“从儒家荀学派到气的传播沟通理论”主题非全日制研究生讲座:研究儒学的状况不尽相同,但都以儒家孟学一系为大宗,而以荀学一系为次要甚至陪衬,这是宋明以来儒家独尊孟学的风习所导致的。但随着时代、社会的改变,今天至少应该同等地看重荀学。宋明以来,学者多半从负面理解荀学和诠释荀学,荀学被丑化得非常严重。因此今天必须以创造的诠释学的眼光,重新理解荀子哲学。荀学跟孟学并非强烈反差的两端,它们共同享有天人合一、性善的基本立场,只不过主张的程度一强一弱而已。相较之下,荀学的观点比较大众化,比较可以当作今天多数人、一般人文社会学科的哲学参照和哲学基础。清代中叶戴震的哲学,其实就是荀学的最新版本。那是一个“自然气本论”。而它的理路,正好也可以跟今天海外某些华人传播学者所倡议的“气的传播沟通理论”衔接起来。气的传播沟通理论,简单地说,就是就着“多因多样整体综合的个人或群众心里效应”来思考、衡量、安排、操作的传播沟通理论。这是在西方传播沟通理论之外,具有华人文化特色的传播沟通理论。荀况是新兴地主阶级的思想家。他的学问渊博,在继承前期儒家学说的基础上,又吸收了各家的长处加以综合、改造,建立起自己的思想体系,发展了古代唯物主义传统。现存的《荀子》三十二篇,大部分是荀子自己的著作,涉及到哲学、逻辑、政治、道德许多方面的内容。在自然观方面,他反对信仰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转移的,并提出人应顺应自然规律才能繁荣发展;在人性问题上,他提出“性恶论”,主张人性有“性”和“伪”两部分,性(本性)是恶的动物本能,伪(人为)是善的礼乐教化,否认天赋的道德观念。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在政治思想上,他坚持儒家的礼治原则,同时重视人的物质需求,主张发展经济和礼治法治相结合。在认识论上,他承认人的思维能反映现实。但有轻视感官作用的倾向。在有名的《劝学篇》中,他集中论述了他关于学习的见解。文中强调“学”的重要性,认为博学并时常检查、反省自己则能“知明而行无过”,同时指出学习必须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学习态度应当精诚专一,坚持不懈。他非常重视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认为国家要兴旺,就必须看重教师,同时对教师提出严格要求,认为教师如果不给学生做出榜样,学生是不能躬行实践的。他也提出了“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刘又铭,博士学位,台湾政治大学中文系教授。主要学术著作:《从蕴谓论荀子哲学潜在的性善观》,收入政治大学文学院编,《孔学与21世纪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1。《合中有分—荀子、董仲舒天人关系论新诠》,《台北大学中文学报》2,2007年3月。《荀子的哲学典范及其在后代的变迁转移》,云林科技大学汉学资料整理研究所《汉学研究集刊》3,2006年12月。《当代新荀学的基本理念》,《儒林》4,2008年12月。《儒家哲学的重建—当代新荀学的进路》,《邯郸学院学报》22:1,2012年3月。《理在气中—罗钦顺、王廷相、顾炎武、戴震气本论研究》,台北:五南出版公司,2000。《宋明清气本论研究的若干问题》,收入杨儒宾、祝平次编,《儒学的气论与工夫论》,台大出版中心,2005。Liu,Yu-Ming,"NaturalisticChi(Qi)-BasedPhilosophyasaFoundationofChi(Qi)TheoryofCommunication﹙明清自然气本论:作为气的传播∕沟通理论的哲学基础﹚,"CHINAMEDIARESEARCH,Vol.4:3,2008.07.《明清自然气本论者的论语诠释》,收入黄俊杰编,《东亚论语学》,台大出版中心,2009。《明清儒家自然气本论的哲学典范》,《中国儒学》6,2011年5月。《大学思想的历史变迁》,收入黄俊杰编,《东亚儒者的四书诠释》,台大出版中心,2005。《马浮的哲学典范及其定位》,收入吴光编,《马一浮思想新探》,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