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经贸大学高频交易:超越巴菲特和索罗斯的证券投资新模式
《高频交易:超越巴菲特和索罗斯的证券投资新模式》研讨会由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与中国社会科学院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共同举办,《交易快手》的作者、高频交易领域专家EdgarPerez先生、对外经
-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李杨在国际经济贸易学院作了一场题为“中国集体户中儿童资源的识别”的讲座,李杨,对外经贸大学国际经贸学院博士候选人,研究领域为计量经济理论与应用。此次讲座的主要内容是:大多数中国家庭只有
-
新疆农业大学农学院邀请知名专家来校做学术报告,山东大学夏光敏教授、复旦大学卢荣宝教授、中国科技大学赵忠教授分别做题为“小麦渐渗系”、“转基因生物技术的利益与挑战”、“Auxinregulatespla
-
北京语言大学汉语学院张浩老师作了一场题为“基于海外汉语教学的几种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的学术讲座,这是本学期第九次“对外汉语教学系列专题”讲座。汉语学院下设4个系:汉语系、经贸汉语系、文化系和双语翻译系
-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管汉晖副教授:北京大学经济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中国经济史国际经济学,在比较大学主要教授课程:中国经济史,经济学原理,银行微观经济学,金融市场,商业银行管理,等课程。北京大学经济学院
-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赵鸿燕教授作了题为《面对面交流:虚拟空间与真实世界的战略构建》的专题发言,提出:新媒体具有灵活性和开放性,尤其注重个人层面的互动。新媒体公共外交要体现出真正意义的“网络化”,网络的节点
-
浙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举办我国霾污染及气候变化的影响讲座
大学 浙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浙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邀请中国科学院院士王会军老师作了一场题为“我国霾污染及气候变化的影响”的讲座,地球科学学院下设有地质学、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地理信息科学、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大气科学5个专业,在职研究生讲座的主要内容是:首先在引言中,王会军院士介绍了霾污染的危害以及成因,并着重强调:气候变化和气候变异对霾污染的发生也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但其受关注度并不够。第二部分内容为华北霾污染及大气环流。王院士使用区域内地面气象观测站点一天四次观测资料来记录霾日。发现华北地区霾日主要发生在冬季,约占33%,冬季霾日的易发主要是由于供暖所增加的燃煤以及冬季少雨天气导致湿沉降减弱而引起的。如果将1960-2012年分为两个时段看:1961-1992和1993-2012年。可以看到,霾在1992之前主要发生在冬季,但之后,全年都为易发期,而且冬季霾日数明显增加。冬季华北大范围雾霾事件的发生与东亚地区大气环流的高低空配置有着密切关系:对流层低层北风减弱及逆温层发展、中层东亚大槽减弱、高层东亚急流北移,将有利于华北大范围雾霾事件的发生。第三部分为东亚冬季风的影响。华北冬季霾日变化在年际及年代际尺度都与东亚冬季风变化显著相关;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东亚冬季风减弱,使得华北地表风速减弱,冷空气活动减弱,湿度减少,有利于霾的发生。在第四部分中,王院士介绍了副热带西太平洋SST的影响。观测及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副热带西太平洋海温异常能够通过调制东亚冬季风变化进而影响华北地区霾日的发生。当SUB区域内SST增加时,西伯利亚高压减弱,阿留申低压减弱东移,即东亚冬季风减弱,东亚地区盛行南风异常,从而使得该区域北风减弱,水汽增加,有利于霾的形成。秋季的SST信号能够一直持续到冬季,进而影响华北冬季霾的发生。第五部分是北极秋季海冰的影响。中国东部地区冬季雾霾发生日数与北极秋季海冰有着显著关系,相关系数达到-0.82,去趋势后为-0.67,即北极秋季海冰变化能够解释雾霾日数年际年代际变率的45%-67%。揭示了北极秋季海冰的减少能够加剧中国东部地区的霾事件。最后一部分为霾的变化趋势及成因。从霾日、能源消费总量、降水、地表风速等方面阐述了华北区域过去几十年中霾的变化趋势。王会军,中国科学院院士,挪威技术科学院院士,中国气象学会理事长。现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气象学部主任、气候与气象灾害协同创新中心主任。曾担任《AdvancesinAtmosphericSciences》主编、国际气候变率及可预测性研究计划(CLIVAR)亚澳季风工作组AAMP委员、世界气象组织热带气象委员会东亚季风工作组EAMP委员。2003年,与挪威著名科学家OlaJohannessen教授共同创立了竺可桢-南森国际研究中心。获得过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两次(分别为第1完成人、第2完成人)、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第5完成人)、2010年度卢嘉锡优秀研究生导师奖(全国10名)、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等荣誉。培养的博士毕业生中有4人荣获中国科学院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1人荣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1人荣获中国青年科技奖和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1人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首届优秀青年基金项目。主要研究方向:古气候模拟与气候变化、东亚季风气候变异及其预测。曾经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现为中国气象学会理事长、WCRP中国委员会主席、《科学通报》副主编、《AtmosphericandOceanicScienceLetters》主编、中国科学探险学会副理事长。发表国内外核心期刊学术论文240余篇,其中150余篇为SCI(E)收录论文。发表的论文被SCI(E)收录论文引用2000多次。
-
由中国人民大学刑事法律科学习究中心和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习究院共同主办的“中国刑法的国际视野”学术研讨会暨高铭暄先生获早稻田大学名誉博士学位庆祝会,在中国人民大学明德法学楼601国际会议室隆重举行
-
由中央财经大学非全日制研究生金融学院和北京校友会金融分会联合举办的“中财金融三十人论坛——银行资管:监管新规下的机遇与挑战”在学院南路校区学术会堂604会议室顺利召开。中央财经大学副校长兼北京校友会金
-
山东大学齐鲁青年学者特聘教授任会明作了题为“自我知识的内心话语模型”(TheInner-SpeechModelofProperSelf-Knowledge)的在职研究生报告。山东大学任会明教授主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