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中国艺术研究院非全日制研究生《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

中国艺术研究院全日制 全日制研究

中国艺术研究院非全日制研究生荐书《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通过口传心授,世代相传的无形的、活态流变的文化遗产。由于这种无形的、活态流变的文化遗产深藏于民族民间,是一个民族古老的生命

  • 北京大学史睿:唐代两京的书画鉴藏与士人交游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老师史睿做了一场题为:唐代两京的书画鉴藏与士人交游的讲座。北京大学历史学系目前设立有中国史、世界史两个一级学科博士点/硕士点,招收历史学、世界史两个专业本科生。有历史学一级国家重点学科

  • 湖北大学文学院:潇湘之水流到何处—作为东亚景观原型的潇湘八景

    湖北大学文学院邀请国际宋代文学研究的领军学者、日本早稻田大学教授内山精也老师作了一场题为“潇湘之水流到何处—作为东亚景观原型的潇湘八景”的在职研究生讲座,拥有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 电子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海归老总-祝福还是诅咒?

    大学 电子科技大学 电子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电子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邀请曼彻斯特大学金融学博士侯文轩教授作了一场题为“ReturneeCEOs:BlessingorCurse?(海归老总-祝福还是诅咒?)”的讲座,经济与管理学院现有工商管理、

  • 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贝叶斯聚合,异质信念与价值观

    上海财经大学经济 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大学

    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邀请XiangyuQu老师作了一场题为“BayesianAggregationwithHeterogenousBeliefsandValues(贝叶斯聚合,异质信念与价值观)”的讲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锢窑

    如果没有适宜的地方开挖窑洞,也可以在地面之上,仿窑洞的空间形态,用土坯、砖或石等建筑材料,建造独立的窑洞,称为锢窑。它的室内空间为拱券形,与一般窑洞相同。在外观上是在拱券顶上敷盖土层做成平屋顶。这样做

  • 同济大学金泽刚:尽快启动聂树斌案追责

    倘若官方追责程序不尽快启动,民间就会开始自行“人肉搜索”、自行“道德审判”。这对司法权威可能又会构成一定程度的损伤。聂树斌案再审已经宣判无罪,该案后续的国家赔偿、司法救助、追责等工作将依法启动。其中追

  • 贵州大学张闻玉:国学之路

    贵州大学先秦史研究中心主任张闻玉教授作了一场题为“国学之路”的学术讲座,贵州大学的研究生教育学科覆盖了哲学、经济学、法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和艺术学11个学科门类,有9个一级

  • 会计学课程培训班中央财经大学VS中国人民大学

    目前我国开设会计专业在职研究生课程班的院校数量众多,在众多院校当中我们将为大家介绍一下中国人民大学和中央财经大学两所名校的会计学在职研究生课程班的开设情况。相信通过从学校专业排名、师资力量、课程班的课

  • 上海外国语大学:犹太的马克·吐温与中国情缘

    上海外国语大学文汇报:犹太人见面常以“肖洛姆·阿莱汉姆”问候,即“愿你平安”。有这样一位作家,信手拈了这个问候语作为自己的笔名,竟成就了世界文学史上一个极其闪亮的名字。去年是著名作家肖洛姆·阿莱汉姆逝世100周年。由中西书局出版,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翻译家姚以恩编著的《肖洛姆·阿莱汉姆在中国》日前在沪首发,向人们讲述了这位“犹太的马克·吐温”与中国的情缘。值得一提的是,最早将肖洛姆·阿莱汉姆的小说作品介绍给中国读者的正是茅盾。“含泪中的微笑,幽默外的辛酸。”这是肖洛姆·阿莱汉姆文学作品留给世人的印象。他原名肖洛姆·诺胡莫维奇·拉比诺维奇,1859年出生于乌克兰。1883年,他第一次以“肖洛姆·阿莱汉姆”的名字发表小说《两块石头》,就此声名鹊起。他的作品以描写底层犹太人民的苦难生活见长,可是无例外地总穿着诙谐的外套。其作品被翻译成70多种文字,代表作有书信体小说《美纳汉·曼德尔》、中篇小说《卖牛奶的台维》和《莫吐儿》等,而根据其作品《卖牛奶的台维》改编的音乐剧《屋顶上的提琴手》至今已在20多个国家演出3000多场次。1916年,他辞世后,纽约数十万民众自发前往送别,其灵柩在致哀的人群中缓缓行进了8小时才到达墓地。说起肖洛姆,不能不提到《莫吐儿》,作品中家境贫寒的犹太儿童莫吐儿不知道面临的灾难,懵懵懂懂地帮人做事、闯祸,满街跑着卖自制饮料、老鼠药……让人忍不住发笑,但笑过之后,却涌起一种悲凉而哽咽之感,高尔基在读了这部作品后曾专门致信肖洛姆说:“读过以后我笑了也哭了。真是一本绝妙好书……整本书都洋溢着对人民的深厚、亲切而聪明的爱。”这样一部名著,半个世纪前第一次被介绍到中国时,其译者是一位年轻教师———28岁的姚以恩。1956年他在任溶溶与李俍民的鼓励下开始翻译这部名著,并于1957年出版。据新出版的《肖洛姆·阿莱汉姆在中国》透露,因为与肖洛姆的文字缘,姚以恩和钱锺书、曹靖华、萧乾等老一辈文人也结下了缘分,并一直致力于研究肖洛姆。据他考证,早在上世纪初,国内文艺界进步人士就注意到了这位杰出的犹太人民作家。他在徐家汇藏书楼查阅旧报刊时发现,1921年6月20日,署名“P生”的作者即在当时的报纸上发表关于肖洛姆·阿莱汉姆的报道,报道说:“现代犹太小说家阿尔秦被人称为‘犹太的马托温(即马克·吐温)’,就因为这位阿尔秦的作品和马托温一样,思想也相像。”这是我国目前已知的最早介绍肖洛姆·阿莱汉姆的文字。对于“P生”这一笔名,姚以恩曾作过多方面的考究,但始终未能查明,直到后来专门向茅盾请教,竟意外地得到回信:“‘P生’即是我。”事实上,茅盾也是将肖洛姆小说介绍给中国读者的第一人。1921年,他在主编的《小说月报》10月号上,发表了他自己翻译的肖洛姆的小说《贝诺思亥尔思来的人》。之后,这篇小说又被收入茅盾短篇译文集《雪人》。南京大学犹太文化研究所所长徐新告诉记者,肖洛姆虽然从未到过中国,但由于其作品翻译较早而广泛,中国人对他并不陌生,肖洛姆作品的译介和研究也备受学界关注。其中仅《莫吐儿》,50余年间已先后以10种不同的版本出版发行数十万册,受到中国少年儿童的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