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研院】举办第六届博士生学术论坛
-
一年来,资环学院秉承“全面协调发展”的理念,以思想引领、学术引导、文体引航为方向,着力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合格研究生。——思想引领全覆盖。“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开展以来,资环学院坚持将问题导向贯穿“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始终,抓住问题不放松,带着问题学,针对问题改,把研究生党支部学习教育引向深入。针对白天大部分研究生党员都要上课或做实验,各研究生支部基本定在晚上和双休日定期组织党员在学院党员学习室集中开展政治理论学习。为方便经常在外地实验站的同学进行理论学习,各支部分别建立了党支部工作学习QQ群和微信群以保证研究生党员学习全覆盖。各研究生支部组织了多次学习教育活动,先后邀请院党委书记闫德忠、人文学院张磊教授、校党委宣传部部长闫祖书、马克思主义学院李娜副教授为200名研究生党员作辅导报告等,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教育教学始终。在庆祝建党95周年之际,研究生各支部联合举办“党章党规知识”抢答赛,295名研究生党员参加了集中学习和准备,各支部派代表队参加了比赛;长征胜利80周年,全院征集到来自7个党支部8个专业34名研究生的征文稿件;九一八纪念日,研究生党员自发组织参加升旗仪式;在宪法日当天,入党积极分子自发组织宪法晨读活动。为实现研究生党员的再学习、再教育,坚定理想信念,学院党委在预备党员转成过程中新增转正答辩环节,这一举措在全校乃是首次。 ——榜样引导抓学术。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学院组织领导专家教授多次商议,评选出2016年度15名国家奖学金,其中博士生4名,硕士生11名。获奖博士研究生发表JCR一区论文影响因子单篇均在五分以上,最高为累积9.753分。学院积极利用新媒体对各类奖学金获得者进行广泛宣传,树典型、立标杆,引导学院全体研究生向各方面表现优异,特别是在学术上获得一定成绩的优秀学生学习。同时,学院积极通过各种途径营造浓厚学术氛围。特邀请来自国内及美国、英国、意大利等国专家进行学术交流,为研究生做报告会20余场;2016杨凌国际农业科技论坛期间,组织学院27名研究生制作学术墙报,邀请国内外专家对墙报进行打分评比;世界土壤日之际,开展以“善待土壤、平衡生态”为主题的专业实践教学,组织相关专业研究生赴博览园土壤馆参观,特邀李新平教授为同学做专业讲解;各科研团队,各实验室定期开展seminar学术交流,营造了浓厚赶、帮、超的学术氛围。——文体引航强体魄。开展各项文体活动,号召学生走出教室、走出实验室、走出宿舍。学院研究生会承办并参与我校第二届“乐动研华”——研究生趣味运动会,并首次获得团体冠军和一个单项奖第一的好成绩。研究生与导师组队参加“乐动研华——羽师共赢”羽毛球赛获得第二名的佳绩。举办了新生篮球赛、羽毛球赛等活动,近百名同学积极参与各项活动。2016级资源环境生物学专业学生周金华参加2016广安红色国际马拉松大赛,从来自中国、埃塞俄比亚和肯尼亚等国的近万名选手中脱颖而出,获得第四名,同时也是第一个到达终点的中国选手。
-
【生命学院】成立教学督导组
为了进一步规范学院的教学管理工作,建立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促进教学质量不断提升,3月10日,生命学院举行教学督导组成立大会,出台了《生命科学学院教学督导工作暂行条例》。教学督导组成立大会教
-
今年以来,食品学院坚持实行“立德树人,以人为本”的育人方针,保障实现全方位育人,将研究生权益保护工作贯穿研究生科研、生活全过程。积极搭建,完善机制。6月,在学院第五届研
-
报告会会场1月8日,资源环境学院举办2016年度学术报告会,学院各系、所老师、全体院领导及部分研究生参加。副院长王旭东教授主持会议。学院教授、副教授以及近几年引进的青年教师等13位老师作了学术
-
【水建学院】名师零距离学术沙龙举办
学术沙龙活动现场为了使研究生深入了解学术前沿、开阔科研视野和提高科研能力。12月9日下午,水建学院举办了第一期“名师零距离系列”学术沙龙活动。本次活动特别邀请了魏宁、降亚楠
-
论坛现场 为进一步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激发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与协作竞争意识,12月16日,由经济管理学院主办,人文社会发展学院、研究生院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辑部共同
-
我校校友在Nature主刊发表封面论文
12月15日,国际学术期刊Nature主刊以封面长论文的形式在线刊发了一篇题为《海马基因组及其特异体型进化机制》学术论文,该项研究由中国、德国、新加坡、华大基因等实验室共同完成。论文共同第1作者樊
-
11月28日至12月2日,第十六届中国认知语言学国际论坛在北京隆重举行,我校外语系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硕士研究生罗美玲应邀参加会议。这也是外语系研究生第一次应邀参加认知语言学国际论坛。论坛由
-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意见》,经管学院坚持实行“思想引领、文体修身、学术成长、心理健康、成才就业”的教育方针,把立德树人作为